农业对接-js

2024-10-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业对接-js(精选6篇)

农业对接-js 篇1

【播出日期】2012-4-28

【采访记者】万杏华 科技站记者:陈刚 陈慧慧

【标题】我市深入开展重点农业科技企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CH)

【导语】4月27日,武汉市科技局组织来自江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省市农科院等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团队,来到武汉如意情集团有限公司开展面对面的技术需求对接活动。

【Lead_in】On April 27th, the Wuhan Scientific Bureau organized an agricultural expert team from Jianghan University, Huang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nd the Hubei and Wuhan Agricultural Academy to go to the Wuhan Ruyi Group, launching a face-to-face discussion with agricultural enterprises.【画外】

今年是农业科技促进年,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市科技局于今年开展了重点农业科技企业技术需求调查,组织了新华扬、汉口精武、如意情、中油宏大等50家重点农业科技企业,开展技术需求征集,广泛收集企业技术需求信息。随后市科技局联系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市农科院等涉农大学、科研院所,对企业提交的技术难题,组织有关专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目前,针对130项技术难题,有关高校、科研院所提出了200余项解决方案。

此次在如意情集团开展的对接活动,是首场技术供给方与技术需求方面对面的交流。武汉如意情集团有限公司提交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金针菇新品种选育”、“蔬菜健康种植”等技术需求难题得到了江汉大学、武汉工业学院、省农科院等六个专家团队的响应,专家们带着各自的解决方案,来到如意情集团生产线现场考察,并与企业技术负责人开展交流座谈,经过进一步的交流考察后,企业将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今年,市科技局将陆续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更深入对接,并将配对成功的项目列为3-5年农业科技重点计划。

《武汉快讯》报道

农业对接-js 篇2

1 农业生产现状

1.1 粮食作物

2014年全年播种面积39.8万亩,总产18.38万t。其中小麦播种面积15万亩,总产6.2万t。玉米播种面积22万亩,总产10.56万t;地膜马铃薯栽种面积1.5万亩,产量2.8万t,产值3 000万元,7成以上产品销往北京新发地市场。

1.2 经济作物

花生种植总面积8.5万亩,其中地膜花生3.5万亩,9成以上以鲜食产品发往北京新发地市场,亩产值3 000元左右。草莓0.2万亩,中药材0.3万亩。

1.3 蔬菜产业

蔬菜种植面积1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达到了5.5万亩,以种植番茄和黄瓜为主,辅以豆角、茄子和甜椒等:其中番茄种植面积达到了4万亩,年产量18万t,产值9亿元;黄瓜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4万t,产值1.8亿元,7成以上产品销往北京。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栽培8 000万棒,总产6.8万t,产值4.8亿元,6成以上以鲜菇形式销往北京。鲜食白萝卜发展到了2万亩,总产8.5万t,产值3 500万元。

2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序发展

2015年涞水县委、县政府站在全县大农业及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考虑全县农业发展现状,将现有的资源优势进行整合,突出重点,统一规划发展四个现代农业园区。

2.1 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聘请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做出科学可行的规划设计,目的要打造“一核心四园区十基地”,即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绿舵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核心,建设设施农业生产区、露地蔬菜认领区、智慧农业示范区、节水农业示范区,重点打造十个基地,覆盖永阳、东文山、明义等五个乡镇,规划建设面积10万亩,利用三年时间将该区建成为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旅游观光采摘体验基地。

2.2 京西南国家农业公园

由河北农业大学专家组制定规划,涉及一渡、娄村、石亭等五个乡镇,在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安阳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三园一带一中心”,即现代农业园、养生度假园、农耕体验园、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带和物流中心。

2.3 太行山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

由北京农学院制定科学规划,包括山区赵各庄、龙门和其中口三个乡镇,建设三个主导产业,即现代食用菌产业、优质林果产业和规模养殖产业。其中赵各庄镇的食用菌产业带是近五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利用山区的冷凉气候,专业生产错季优质菇基地。

2.4 野三坡“第六产业”示范园区

由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制定规划,涉及三坡、九龙两乡镇46个村,以中药材种植、农家游、采摘、观光农业为主,打造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第六产业示范园区。

3 农业品牌建设

涞水县农业产业化模式多为“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以合作社为带动龙头,采用“六统一”(统一品种、统一购药、统一标准、统一检测、统一标识、统一销售)实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三品一标认证。目前拥有11个有机认证产品,1个绿色认证产品,1个地理标志产品,拥有河北省名牌商标2个:“沿如意”瓜果蔬菜、“华菇”食用菌;绿色商标:“日久”萝卜,还有“野三坡”、“民如意”、“宝尼康”、“妍蕊”等瓜果蔬菜特产商标,“互祥”、“明玉”、“靳老头”等食用菌商标。其中“沿如意”果菜与北京首农集团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每年销售额不低于1 600万元;“华菇”每年向美、韩出口菌棒不下100万棒,创外汇400多万元,同时与北京华冠超市有供货协议,每年提供15万~20万kg优质产品,单价高于批发市场0.5~1元/kg。

4 物流配送营销模式

4.1 订单农业占10%

“绿舵”每年向北京首农集团供“沿如意”果菜约1 000万kg;“春烨”每年供华冠超市“华菇”香菇10万kg;“绿欣”每年供北京绿洲公司结球生菜10万kg。

4.2 鲜活产品进社区直销店占5%

“绿舵”在全县大社区建立直销门店5家,周边县市建大型生态餐厅4家,所用肉、禽、鱼、蛋、菜等鲜活食材全部由自己的种养基地提供。

4.3 物联网电销占5%

“金谷粮油”、“绿舵”、“野三坡”、“高山顶药用植物”等将农产品进行初加工后,通过“天猫”、“去农庄网”等平台进行电销。

4.4 观光采摘旅游及其他销售占5%

观光采摘旅游营销模式省去了中间物流环节,既保障了产品的高效益又保障了鲜活产品的及时销售。

4.5 中间商、经纪人销售占65%

涞水镇、石亭镇、娄村乡、明义乡的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菜椒等蔬菜每年有不下10万t,胡家庄乡的鲜食小花生、地膜马铃薯每年约有3.5万~4万t,是由中间经纪人拉走,销往北京新发地。所谓“种菜的不如倒菜的”,中间商从基地收西红柿单价2元/kg,拉到新发地市场,倒手就卖3元/kg,甚至贴个商标就卖5元/kg。

4.6 当地集市、农贸市场销售占10%

当地集市、农贸市场虽零售价稍高,但耗费工时。

5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

全县农产品加工无论是特色种植还是生态养殖,都是短板。多数产品都以鲜活产品形式,或直接进市场,或被外地加工企业收走;少数产品也仅限于初级加工、打冷、分级、包装销售,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产业附加值低。

6 休闲农业发展状况

全县目前已拥有休闲农业产业园5家、休闲农庄18家、民俗村5个、农家乐56家等。“绿舵”已建成集“种、养、加、吃、住、游”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年收入1 200万元,园区真正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伟程”、“绿欣”也建成了集特色种植、生态养殖、石磨加工全麦面粉、传统压榨花生油、采摘观光、休闲体验、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休闲农庄和农家乐。全县休闲农业累计接待1 5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亿元,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增产增收。

7 存在问题和困难

一是建设资金严重不足。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普遍存在小而散的问题;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缺乏战略投资伙伴,资金缺口较大,使得多数基地不得不停留在了一产的范畴,制约了园区的发展。二是土地制约严重。土地性质一旦划为基本农田,就只能生产粮食作物,不能重新规划搞特色种植。多数农民“惜土为金”,规模化土地流转有困难。三是科技支撑力量薄弱。生产设施装备老旧,产品层次不高,附加值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四是缺乏现代化管理人才。园区的运营主要依靠“土把式”“土专家”,没有现代化管理人才,发展思路狭窄。

8 对策及建议

首先要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整合一切可能整合的资金和优惠政策,重点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现代农业园区,使其带动作用实现最大化。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负责园区整体规划设计,并在项目安排、政策落实等方面,集中向各园区的龙头企业投放,避免过去对一家一户撒“芝麻盐”的支持,导致有的农户“吃不了”,而有的农户“不解渴”。

农业对接-js 篇3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保定市休闲农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十二五”以来,保定的休闲农业逐渐得到了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研究保定休闲农业当前存在的问题,找到适合的解决方案,使保定的休闲农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保定市;休闲农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13

1保定市休闲农业的政策指导

保定市将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瞄准京津休闲农业客源市场,在环京津地区创建一批休闲农业园区,同时加强与京津在农业科技、重点功能区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产销衔接、农产品质量、农作物种业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开展重点关键技术的攻关,建立农业技术人才及科研成果的沟通交流机制。支持北京、天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河北建设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和深加工基地,而京津两地则支持河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当地建立流通销售渠道。为此保定市下大力为此目标的实现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指导。

优先安排园区建设用地。将园区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土地指标专门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年度新增建设用地向园区倾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向园区倾斜;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园区倾斜。

优先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在园区优先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在安国、雄县、定兴、徐水、容城、望都、博野、蠡县、高阳等地安排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175万亩,总投资10.5亿元;在阜平、易县、定兴、望都、安国、满城等地安排占补平衡土地整治项目47个,总规模49787亩,总投资9.18亿元。

支持设施农业发展用地。对于园区中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按照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要求,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2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保定市因毗邻京津,底蕴丰厚,发展休闲农业的主要机遇就是满足京津地的休闲农业市场需求,吸引京津两地的游客到保定参加休闲农业旅游。

2015年8月,保定市博野县荣获河北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成为保定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县份。博野县通过撰写申请材料、拍摄专题宣传片、到河北省农业厅进行答辩等一系列过程,最终经专家评审打分,顺利成为2015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并在河北农业信息网上进行了公示。

全市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家(唐县秀水峪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全国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3家(涿州市润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满城县龙门山庄生态园、易县狼牙山中凯集团)。

省星级休闲园(采摘园)7家(望都县嘉欣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唐县华峪山庄、唐县晨泽农业生态园、满城县龙门山庄生态园、易县狼牙山中凯集团、河北润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河北屯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3保底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产业发展水平落后

首先,保定市休闲农业起步较晚,成规模的企业数量少,著名的企业就更少之又少。其次,农产品缺乏深加工,精加工,吸纳劳动力及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足。第三,企业经营项目单一,大部分停留在农家乐,采摘园,农耕园,垂钓等活动,住宿,娱乐,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有待改善。

3.2休闲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城乡差距的原因,农村劳动的知识水平以及整体素质偏低。在满城,安新,来源,顺平等,50岁以上的农民多为初中毕业或不足初中毕业;40岁以下的农民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但整体专业知识有限,职业素养普遍不强,缺少现代企业经营的知识和经验。

3.3休闲农业企业宣传不到位

由于思想观念的问题,休闲农业企业管理者“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经营观念比较严重,缺乏基本的宣传工作,相应的农产品也没有制定有效的促销策略,经营管理者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对市场信息的敏感度,严重的制约了休闲农业的发展。

3.4交通条件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随着我国城市周边地区交通条件和信息条件的改善,到城市周边农村去休闲,去体验农村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被城镇居民所接受。因此,交通条件的便利,水网,电网,网络通讯等各种基础设施的完善一定程度上制约农业园区的发展。

4保定市休闲农业发展的策略

4.1以农业经营为本。推出多样式的休闲活动

休闲农业的多样发展要以农业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生产与农事体验相结合。农业企业中的有机生态种植园等除了用作休闲,观光,旅游外,还可作为农业科普教育基地,与高校与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供学生参观学习。此外,开发休闲农业的“附加价值”,努力增加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带动相关产品的生产。例如与水果加工企业,花卉市场等达成供货协议,为企业提供了天然的有机原材料,还吸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

4.2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休闲农业企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定期的组织培训,请成功企业的人员,科研单位的专家等为本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相关的讲座,技术指导,或者可以直接参与高校的科技研发活动。此外,要与行业中的成功的农业园,建立长期联系,可以相互实地考察,观摩,逐渐形成教学、培训、考察一体的人员培养模式,使休闲农业企业的人员素质逐渐专业化。

4.3做好相关的市场推广宣传工作

休闲农业游以天然、放松、减压的旅游方式,在城市居民中逐渐受到追捧。保定市及周边众多县乡纷纷开发了自己的休闲农业园区,极大的丰富了京津等周围地区城市居民的休闲生活。但对于休闲农业企业而言,这种情况意味着竞争的加剧,许多企业都面临如何吸引游客注意力的问题。

广告宣传是最直接的方式,可在企业市场覆盖区域的当地报纸、电视和主流网络媒体上充分宣传、展示企业形象;或者选择目标群体定期的发放企业的月刊,定期更新的宣传册等;在高速公路道路两旁、长途车站,设置引导牌;与各大旅行社达成长期推广协议;在地区旅游图中标注本企业名称和地址;创建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对休闲农业园区进行推广和宣传。

5保定市休闲农业未来发展趋势

5.1体验化

休闲农业离不开消费者的切身体验,它是体验营销的一种实践。农业休闲企业在设计具体活动时要将园区的特点与消费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充分的结合起来,使消费者产生美好感觉并形成难忘的记忆,这是休闲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

5.2绿色化

休闲农业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为生活在大城市的上班族提供一个能够放松精神,释放压力的纯天然环境。休闲农业企业的经营者应该致力于开发这样的环境,让园区充满天然的气息,例如提供无公害蔬菜、水果、养生的餐饮,而劲量避免园区过多的商业味道,为消费者提供一个真正有意身心放松的天然场所。

5.3度假化

农业对接-js 篇4

提到辽宁, 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工业。其实, 辽宁也是农业大省。我们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站上了400亿斤的新台阶, 粮食主产省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水果、蔬菜、肉蛋奶、水产品等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10位。我们的农产品加工基础雄厚, 全省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866家, 年产值近8400亿元, 从业人员达到72.3万人, 带动全省农民达到398万户。2012年,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2484.5亿元, 同比增长12.6%。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省第二大产业。同时也看到, 辽宁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总量不足、行业整合度不高。二是特色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辽宁省农产品原料资源有很强的地域特点, 但都没有形成较强的加工业规模。三是农产品加工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产学研链条脱节, 缺乏有效运作模式。辽宁要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全国发达省份行列, 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全省第二大支柱产业, 必须加快发展, 形成更大的规模。

一要加强自主创新, 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科技含量。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研发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不高的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要主动寻求联合, 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 促进行业和企业整合, 组建大型集团, 实施品牌战略, 集群式发展、规模化经营。企业要加强与科研院所的深度融合, 在人才、技术、研发上要舍得花钱, 整合企业和科研单位资源, 开展联合攻关, 争取在关键技术上有重大突破, 开发一批高附加值产品, 培养一支创新型企业科技队伍, 推进科研中试基地建设, 强化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 加快成果转化步伐。今天的会议目的就是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搭建合作平台, 促进科企互动, 实现互利共赢。希望各位专家和企业家能广泛交流, 有所收获。

二要依托产业优势, 精深发展辽宁农产品加工业。到“十二五”末, 全省将形成具有明显地域特征、反映区域综合优势的5大产业区:以林地和生态农业为主的辽东产业区;以设施农业、畜牧、优质杂粮为主的辽西产业区;以专用粮食及农区畜牧业为主的辽北产业区;以精品农业、城郊农业为主的中部产业区;以“两水一牧”农业、出口创汇农业为主的南部沿海产业区。与之配套的, 要在五大产业区内建设生产基地和加工园区, 重点发展粮油、果蔬、畜禽、水产、林木、服装等加工业, 形成产业集群, 精深加工比重由25%提高到40%。这将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希望各位抓住发展机遇, 调整方向, 优化布局, 站稳传统市场。同时, 要不断开发新产品, 开拓新市场。适应消费习惯、消费结构的变化, 大力发展方便、休闲食品。适应工作节奏、生活节奏的变化, 大力推进传统主食工业化。适应优化环境、充分利用资源的需要, 大力推进废弃物、副产品的综合加工、充分开发和循环利用, 延长产业链, 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要产加结合, 完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和中介合作组织、农户紧密协作, 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 着眼发展安全、绿色、环保的农产品加工业, 下大力气建设标准化的质量控制体系, 构建企业、基地、中介合作组织、农户全方位质量安全链条, 从源头上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要制订和提高企业、行业生产标准, 推进行业健康发展。省政府就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工作进行了分工, 明确了责任部门, 对龙头企业在基础设施、基地建设、设备购置、冷链物流、科技研发、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引导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分析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针对特色产业制定合理可行的发展规划,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适时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和补贴措施, 做大做强地方传统优势产业, 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各级主管部门要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根据企业需求, 为企业搭建平台, 解决实际困难。要建立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 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保障服务体系, 使企业从原材料供应、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市场信息跟踪等各个环节都能得到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省农委主任刘长江:强化自律, 规范发展, 实现农业产业化

协会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 商品生产业与经营者之间, 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当前, 国家高度重视行业协会发展, 提出要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 发挥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辽宁省及各地实践证明, 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协会, 是农事龙头企业的热切期盼, 是农产品市场竞争的现实需要, 是农民持续增收的迫切愿望,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多年来, 协会始终围绕全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大局, 在探索服务途径、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维护企业权益、凝聚行业合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为龙头企业壮大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此应予以充分肯定。在倡导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新形势下, 省农业产业化协会应抓住机遇, 拓展服务, 与行业主管部门密切合作, 积极为会员创造发展条件, 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 为行业营造发展环境, 让小协会发挥大作用。一是当好“群龙”之首。组织全省农事龙头企业, 发挥资本、技术、人才等合力, 做一些单个企业甚至某个产业难以做到的事, 形成主导产业集群, 打造优势产业链条, 推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和县域经济发展。二是当好牵线“红娘”。由协会出面沟通协调, 开展有针对性延伸服务, 为会员跨区域、跨行业合作牵线搭桥, 实现要素互补、资源分享、共同发展。三是当好农民致富“领路人”。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 担负起拉动一方经济、带活一方产业、造福一方百姓的重要使命。四是当好行规“执法者”。协调会员企业, 建立约束机制, 讲求行业自律, 规范经营行为, 调适利益关系, 维护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辽宁省规模以上农事龙头企业近4800家, 但协会成员只有400多家, 尚不足1/10, 这说明协会的影响力还很有限, 凝聚力还不算强。协会的前途和吸引力在哪里?唯一的答案是服务。服务无止境, 服务无定式, 应做好以下创新工作:一是围绕企业诉求, 搭建服务平台。从深度和广度为企业发展着想, 把组织、协调、服务等工作做细做实。二是围绕企业难点, 解决所急所需。在科技创新、引资引智、法律咨询、技术改造、信息服务等方面, 帮助企业做实事做好事做大事。三是围绕新形势, 探索新思路。根据《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施办法》, 拓展协会服务功能, 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协会发展之路。四是围绕市场竞争, 强化行业自律。农事企业初级产品多, 产品雷同度高, 市场竞争严酷。尤其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龙头企业面临生死考验的特殊时刻, 更需要协会把农事龙头企业凝聚到一起, 扭成一股绳, 发出一个音, 强化自律, 规范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实现, 归根结底还要依靠龙头企业的支撑;时代的变化, 对在座农产品加工战线上的企业家提出了新的考验。

第一, 要勤于学习。企业竞争不只是产品的竞争, 更深层次的是品牌和人才的竞争。企业无论大小, 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农事企业更应谨记教训, 做一名学习型企业家。第二, 要敢于创新。重视科技研发, 抓住这次科企对接大会契机, 在产学研政会 (协会) 互动中找机遇, 在农产品榨干压净上做文章, 在高附加值里赚利润, 做一名创新型企业家。第三, 要精于管理。现在的农事企业, 家族成分较多, 应善于汲取先进管理经验, 摆脱粗放管理方式, 顺应信息时代变化, 做一名管理型企业家。第四, 要勇于担当。扶持农事龙头企业的根本在于带动农民增收。应与农民建立稳固利益联结机制, 肩负起服务“三农”的神圣职责, 做一名责任型企业家。

省农业产业化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学文:协会为会员搭建五大服务平台

一、搭建信息服务平台

依托有影响力的新闻媒体, 完善协会网站建设, 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及时、畅通的信息交流平台。网站将以为会员企业服务为宗旨, 致力于宣传会员企业、努力打造产品品牌、持续开拓农产品加工市场。为此协会将采取必要的措施活跃网站, 进一步充实完善网站栏目设置, 加强信息员队伍的培训工作, 扩大信息报送渠道, 努力增加网站的信息量, 加快信息更新速度, 提高网站的点击和利用率。努力把网站办成会员企业之家。

二、搭建科技服务平台

年会后开展的科企对接活动, 其意义在于促进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同时为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企业, 特别是会员企业, 解决发展中的科技问题, 满足企业对科技成果、项目技术和科技人才的需求。应该说科企对接提供了一个互通信息、科企合作、共同发展的快捷平台。大家可以面对面地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掌握国内一流的科技动态, 并进行零距离的洽谈交流, 为科技合作迈出扎实的一步。但这次活动仅仅是科企合作的开始, 更多的事情是在会后各方面的工作衔接。根据这种需求, 协会将依托国内知名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国家农产品加工研发中心, 在秘书处建立全国农产品加工专家的专家库和项目成果资源库, 今后只要会员企业对科技有需求, 只要在协会秘书处就可以随时找到需要的成果、项目、技术和专家等有关信息。秘书处将尽力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 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科技服务和科企对接的长效机制。

三、搭建投融资平台

协会秘书处紧紧依托国内外有实力的投融资机构和各相关银行, 致力于为会员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协会近年来与投融资机构和金融系统已有多年的合作经历, 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今后秘书处将利用这一优势, 在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设法搭建一座桥梁。并在服务方面将加强供、需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广开资金提供渠道。进一步加强与投融资机构的沟通与合作, 加强与金融系统的业务联系;二是掌握会员企业对资金的需求等有关情况, 根据会员企业要求, 帮助企业争取发展资金, 为供需双方和银企合作开展长期服务。

四、搭建贷款担保平台

依托辽宁省金融办和辽宁省内有较强实力的担保机构, 协会秘书处将加强与辽宁省担保协会的沟通联系, 在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搭建融资担保桥梁,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帮助有贷款担保需求的会员企业与具体业务部门进行对接, 根据服务内容, 了解运作程序, 建立信誉关系, 提高办事效率, 为会员企业提供周到、具体、高效的担保服务。

五、搭建法律咨询服务平台

依托辽宁省司法厅, 聘请知名的律师团队, 与协会秘书处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协会秘书处将会同协会的法律顾问, 为全体会员企业提供长年的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帮助会员企业维护企业权益, 确保企业合法经营, 健康发展。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副秘书长许英华:携手推动农业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

近年来, 素以工业著称的辽宁省, 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 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不仅跻身于国家粮食主产区之一, 还是中国十大畜牧业主产省之一,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特别是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更是成绩显著, 硕果累累。这些成绩的取得, 与辽宁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与辽宁省农业产业化战线同志们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 更蕴含着农业企业家的辛劳和奉献, 同样也记载着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各位领导以及全体同仁的精心付出和真诚努力。

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于2008年3月成立, 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省级龙头企业协会之一、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唯一的省市级协会, 多年来以开放的眼光、创新的思路和开拓的精神, 紧紧围绕行业发展需要和会员诉求, 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规范、服务等功能, 积极为行业营造发展环境, 为会员创造发展条件, 为企业搭建服务平台, 在探索服务途径、提高服务质量、开展业务培训、开拓中外市场、维护企业权益、凝聚行业合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创新开展了60余项富于特色的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 对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第一次提出要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李克强总理在首次中外记者发布会上明确指出, 要把市场的交给市场, 社会的归还给社会, 让社团组织等社会力量发挥在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当前, 社团组织已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作为国务院批准、农业部主管、民政部登记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团组织, 于2012年11月27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正式成立, 回良玉副总理到会作了重要讲话。目前协会已发展会员3201家, 会员单位分布全国31个省市区。我们愿意借助协会这个服务平台, 与辽宁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携手共进, 走规范化、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之路, 不断提高自身的行业引领能力、行业自律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 努力办成创新型、服务型和透明型协会, 开拓进取、创新发展, 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戴小枫:现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的主体, 现代农业的本质、主体和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2012年,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1 6.6万亿元, 与2005年相比, 8年间, 年均增长18.4%, 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达18.4%,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由2005年的1.1∶1提高到2012年的1.9∶1。在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 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农业, 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长为国民经济基础性、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之一。未来30年是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高速发展期, 我国国家现代化和现代农业成败与否的关键, 在某种意义上, 将取决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 一大批创造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崛起, 一大批知名加工品牌不断涌现, 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业对接-js 篇5

第一、做好专业建设行业需求与市场调查分析。

贵州省自2010年10月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就确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全省经济建设主基调。在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经济建设重点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大战略。在与全省同步实施工业化、城镇

化战略的同时,必须要加大了农业产业化推进的步伐。实施农业产业化关键还在于提高农业产业化参与者的专业技术水平,这就为农村职业教育找到了与农业产业紧密结合的切入点。而农村职业教育为了与当地农业产业化对接,为农业产业化建设培养技术型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实施者,职业学校涉农专业课教师必须要深入到农业产业化第一线,到产业化种植场、养殖场与农业产业化的参与者进行亲密接触,调查了解农业产业化现状,调查访问农业产业化企业对农村职业教育办学的意见建设,对职业学校涉农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中等学校要成立涉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在学校统一组织领导下奔赴全各乡镇对于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化的密切协作,作充分的市场调查。经过调研走访,把收集到了各类人员对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办学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梳理分析总结,反馈给涉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涉农专业建设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目的是调整农村职校涉农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的培养与农村产业化需求进行很好的对接。调查走访的对象包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学者。农业产业部门的领导,农业产业化从业人员以及部分初中毕业生及毕业生家长代表,职业学校涉农专业毕业生代表等。

第二、培养思想品德好、专业技能强的合格毕业生。

农村职校涉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组织专业教师在对专业建设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涉农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用以指导涉农专业建设。

德育教育方面:将学生在校三年学习学习时间的德育教育工作分层规划,依次设计为“做合格职校生→做四有新生→做合格劳动者和合格公民”的德育目标,细化每一个德育目标下的具体教育和学习内容,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订自我发展目标,从文明礼貌,道德法制,理想信念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加强教育,培养职业道德好,专业技能强的合格毕业生。

教学改革方面:针对以前涉农专业招生难、就业难、教学与管理难,学生在校学习流失严重等存在的问题,道真中等职业学校加大教学改革创新的力度,做好“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季节对接,教学内容与产业化任务对接”的三对接工作。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面:构建起了“校内学理论,基地练技能,行业展本领”的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建立起了以“简明、实用、可操作性强的专业课程体系,开设《花椒生产技术》、《茶树茶培技术》、《中药材生产技术》《早熟蔬菜栽培技术》等实用课程。

学生操作技能训练方面:教学中强化对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借助于学校专业实训室和校内基地上好专业实训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教学教研活动,使学生专业技能得到训练。

教学效果的评价模式的改革方面:学生的考核采用“弹性学分制”考核,注重考核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教师的考核采取教学督导评估和专业教师课堂教学人人达标过关的考核办法。

专业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结合校本培训的办法,促使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打造一支教学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多功能涉农专业教师队伍。

第三、职业学校与农业行业携手共进,专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合作共赢。

农村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办学,一方面要根据农业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培养合格人才。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与农业产业的横向联合,让农业产业部门和企业了解职业教学,接受职校毕业生。

一是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农业行业和部门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对涉农专业办学进行具体指导,探索并实践“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通过专家引领,建立起较稳固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二是通过校企合作,让农业行业部门和涉农企业关注职业教育,接受职校毕业生,为职业学校涉农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和就业安置提供帮助。

三是作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是当地农业技术和专业技术人才集聚的中心,发挥学校现有资源优势,为服务“三农”提供切实有效益的帮助,如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培训技术工人,帮助产业化工人提高管理能力和专业生产技术水平。专业教师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与农业产业化结对帮扶各乡镇,指导农业产业化生产,解决产业化进程中技术指导缺乏的难题。

第四、做好职业学校涉农业招生宣传和毕业生就业安置。

职业学校招生是职业教育生存的生命线,在目前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还不很到位的情况下,职业学校教师充分利用寒暑假和平时的节假日休息时间,发扬“三千”精神,走进每位初中毕业生家中进行面对面的家庭宣传,动员他们到职业学校学习,接受职业教育,尤其结合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需求,农类专业毕业生成功就业,创业的实例,鼓励初中毕业生选择农业专业就读,学校涉农业招生工作求得长足进步。

职业学校涉农业毕业生就业专项的好坏,又反过来影响学校招生工作,在校生的稳定。中等职业学校,要对于涉农业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安置工作十分重视,要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建立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与当地的农业企业有

农业对接-js 篇6

按照市农业局深入开展“创服务品牌, 树党员形象”活动的要求, 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 与平谷区大华山镇泉水峪村成功对接。3月30日, 该站总支书记带队, 带领相关科室人员深入结对帮扶的大华山镇泉水峪村, 进行结对帮扶对接和调研工作。双方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座谈, 通报情况、摸清需求、探讨帮扶形式。确定了在“务求实效、互惠共赢”原则下开展帮扶的意向和活动框架, 为下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一篇:教育改革是科学的下一篇:保险学期末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