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竞赛工作动态

2024-08-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劳动竞赛工作动态

劳动竞赛工作动态 篇1

第二期

台州市劳动竞赛委员会办公室 2007年4月20日

三门县三条措施推进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

当前,三门县工会干部深入企业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活动调研,在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建议县委、县政府采取三条措施深化竞赛活动,被县委、县政府采纳。

一、党政重视,将劳动竞赛列入乡镇、部门大党建考核范畴。县委、县政府初步决定,2007年开始,将劳动竞赛列入乡镇、部门大党建100分计考核范畴。考核结果将和乡镇、部门干部年终奖金挂钩,考核主要内容为:劳动竞赛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实施方案是否科学、企业参与面、职工参与率是否达到要求、竞赛活动是否围绕‚三个转变‛(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开展、是否实现了‚双争双增‛的目标,将劳动竞赛活动作为‚打造台州新的经济增长极、开创滨海经济新时代‛的主抓手。

二、企业支持,将劳动竞赛列入企业可持续发展大规划。2007年 开始,已开展劳动竞赛的75家企业要求书写一条标语、设立一块标兵岗位牌、开展一次岗位大比武、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实施一次‚安康杯‛知识竞赛,对职工进行一次技能知识轮训等‚六个一‛活动,要将活动列入企业可持续发展大规划。县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领导组、县总工会机关领导组成工作班子定期下企业督促检查,并将活动结果作为诚信企业、优秀企业、优秀企业家、五一劳动奖章、奖状、劳模推荐和评选的主要依据。

三、部门联动,将劳动竞赛列入相关单位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劳动竞赛涉及到的相关部门领导都非常重视,将劳动竞赛列入本单位工作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对认识不到位、任务不完成的年终按比例扣发奖金,年内科室评先、评优和个人晋升晋级实行一票否决。真正形成党政重视、企业支持、工会运作、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三门县总工会 王友强)

椒江区总工会四点意见深化工业企业劳动竞赛活动

在近期召开的椒江区工业企业劳动竞赛分析会上,椒江区总工会提出四点意见,以不断深化工业企业劳动竞赛活动。

一是全方位推进,向三方面伸延,使竞赛更具广泛性。一要向市场方面延伸。企业的生产经营围绕市场转,劳动竞赛也必须跟进市场,瞄准市场变化来开展,为市场竞争服务。二要向技术创新方面延伸。竞赛的重点放在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上,在广大科技人员中开展竞赛,开展难题招标活动,从而以主动进取的姿态迎接挑战,参与竞争。三要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延伸。把竞赛与文明创建有机结合起来,延伸到工会工作、文明职工、标兵班组、双文明单位创建等各个方面。二是多形式展开,使竞赛更具适应性。要使竞赛向更高层次发展,真正做到多形式,必须抓住三条线,即长赛不断线,短赛攻关键,年年有新招。长赛不断线,就是要把系列竞赛与短而快的竞赛融为一个整体,以群众性为前提,使竞赛具有广泛性。短赛攻关键,就是从实际出发,技术人员与作业人员联手,针对产品质量问题,在主要工序和关键部位开展项目攻关赛。年年有新招,就是要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以科学性为保证,实现劳动竞赛转机变型。

三是深层次拓展,实现三个转变,使竞赛更具效益性。一要由单纯完成产值竞赛向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综合目标转变。不单纯以产值多少论英雄,而是采取以产值、质量、安全、效益、现场管理、文明施工等综合目标评价比高低,以此促使劳动竞赛全面上水平。二要由体力型加班加点竞赛向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广泛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由苦干变巧干,让科技变为先进的生产力。三要由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向精神物质奖励并重转变,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和社会主义‚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

四是全过程管理,讲究三个务必,使竞赛更具科学性。一要情况务必要熟。竞赛组织者必须熟知企业的各种情况,掌握本企业的特点,了解职工的素质和各种思想动态,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竞赛方案,并预见竞赛中容易产生的各种问题。二是考核务必要严。竞赛的实质是通过比、学、赶、帮、超的活动,解决先进与落后的矛盾,把少数人的先进水平、先进技术变为全社会的水平,从而推动生产 力的向前发展。因此,竞赛的指标往往高于或优于责任制的指标,并且为责任制的优化创造典范。所以考核要严格,不可照顾迁就后进,降低标准。要像体育比赛那样,让职工信得过。三是奖励务必及时。当前,一部分职工不愿意参加竞赛,奖励金额不高,奖励兑现慢也是原因之一。要保护职工的劳 动热情,使之长久不衰,在他们取得某种成绩时,要给予表彰奖励,应得的奖金荣誉应及时兑现,同时对评出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要及时总结,要利用各种形式予以广泛宣传、大力弘扬。

(椒江区总工会)

玉环县落实激励措施抓好竞赛考核

为进一步推进劳动竞赛活动,玉环县积极探索开展劳动竞赛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确定了‚三个优先‛的激励措施:对连续3年参加竞赛活动的优先推荐评选劳动模范;凡参赛单位当年被评为先进的,优先参加县级优秀企业家和厂长经理评选;在全县职工技能培训中优先录用参赛单位的职工参加技能培训。

县劳动竞赛评审委员会细化劳动竞赛考评制度,对参赛单位进行量化考核评比,对累计考核第一名的单位给予物质奖励。同时建立督查通报制度。县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每月对参赛企业的竞赛活动进行一次督查,当面听取汇报、查看现场,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要求、督导整改。建立例会分析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劳动竞赛例会制度,分析上月的竞赛情况,部署下月的竞赛活动。2006年3月份,县、乡两级召开劳动竞赛经验交流会,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工会的代表从不同角度作了典型发言,各企业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全县竞赛活动的平衡开展。

进一步加强全县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管理,统—标准,规范运作,建立起竞赛、表彰、奖励的长效机制,使其成为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据统计,自劳动竞赛开展以来,企业共授予劳动竞赛标兵等称号493人,发放劳动竞赛奖金773.95万元,受奖人数2713人。获技师职 称157人,获高级工93人,获中级工203人,初级工1748人。共创经济效益18943万元,节能降耗1487万元,收到职工合理化建议2987条,采纳实施1072条,创经济效益887万元,开发新产品174项创经济效益3587万元,修改旧工艺92项,职工收入增加1720余万元(包括奖励金额)。

爱仕达开展劳动竞赛 激发企业活力

去年以来,爱仕达集团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激发员工热情,增添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创新、增收节支等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利税等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记录。

爱仕达集团工会以提高经济效益,构建和谐企业为目标,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等工作重点,开展了以比技能、比效率、比安全、比质量、比创新、比节约、增效益、筑和谐为内容的‚六比一增一筑‛全员劳动竞赛活动,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热情。2006年以来,公司先后完成产品创新和技术改进822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制定企业标准3项,申报外观和实用新型专利39项,获得专利证书33件,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600万元。同时,在人员比上年同期增加13.6%的情况下,企业的产量增长率却达到38%;制品周转天数从上年的平均26天压缩至21.6天,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近年来,受原材料涨价、人力资源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居高不下。为破解这一难题,爱仕达在劳动竞赛中采取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方针,在努力增加效益的同时,开展了以一年降低成本2000万元为目标的节能降耗竞赛活动,通过目标层层分解,措施件件落实,整 个公司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热潮,全年降低成本2778万元,大大超出了预期目标。

爱仕达还把合理化建议、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活动纳入到劳动竞赛的全过程。2006年以来,公司工会共收到各类建议418份,经评估已完成落实95项,正在实施的33项,内容涉及技术改进和创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管理等方面,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700多万元,公司为各提案人员发放奖金36.3万元。

一年来,该集团已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58场次,累计参加员工18600多人次,285人次在竞赛中获得奖励,86人获得各类技能标兵称号,公司拿出18万元奖励各类竞赛的优胜者。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成为企业发展助推器和加速器,2006年,该集团战胜原材料涨价和国内外市场残酷竞争等多种困难,实现销售收入16.7亿元,出口创汇9700万美元,利税1.5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好记录。

(爱仕达集团工会 宋 义)

畅达运输股份有限公司:以安全求效益

以创新促发展

浙江畅达运输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尚礼增效‛劳动竞赛活动的总体要求,在客运站务、快速客运、巴士服务三家分公司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竞赛活动,丰富活动内容,深化活动内涵,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了职工和广大乘客的一致好评。

客运站务分公司紧紧围绕‚开拓创新、安全优质、旅客至上、争创一流‛的活动方针,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落实安全责任,提升服务质量,促进经济效益的科学增长。围绕效益,不断健 全完善民主管理机制,设立意见箱,接受广大乘客的监督;每季度组织一次驾乘人员和旅客满意度调查,对调查结果分类整理、汇总,并落实整改措施,及时做好反馈工作。围绕服务,开展‚学技术、争实效、创优质‛岗位技术练兵竞赛活动,规范岗位职责和标准,对各个岗位实行经济考核,设立‚职工优质服务奖‛、‚优胜班组奖‛、‚委屈奖‛等特色奖项,将职工的收入与业绩、技能挂钩,提升职工业务技能和道德素质。同时还以‚增效、节支‛为主题开展‚金点子行动—争提合理化建议‛活动,鼓励创新。围绕安全,开展‚百日安全生产无事故‛、‚争创安全生产示范岗‛等竞赛活动,建立《公共场所管理制度》、《突发事件紧急预案》等,对门例检、行车员、查危员及站务管理进行精心布臵和安排,并与各部门签订安全生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书,增强广大职工责任感和使命感。

快速客运分公司以‚优质、安全、速度、效益‛为目标,广泛动员,深入实施,竞赛活动深入人心。开展岗位练兵、技能竞赛活动,制定驾驶员、导乘员考核评分标准,确保奖惩分明,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坚持日常性检查、定期检查和针对性突击检查相结合,及时纠正违规、违章行为,消除事故隐患,检车率达100%;组织开展驾驶员安全培训及导乘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职工业务素质。通过竞赛活动,优化了安全生产环境,帮助广大职工树立了优质服务的理念。

巴士服务公司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强化管理,开展以‚建设‘节约型’企业‛为主题的劳动竞赛活动。公司根据实际,及时制订竞赛活动方案,落实活动内容、时间安排、评分标准及考评奖励,每月根据考核成绩予以奖励,把劳动竞赛活动的各项任务落实到生产经营中。以打造 ‚节约型企业‛为契机,从节约能源着手,开展‚看谁最节约油料,看谁最低损耗材料‛活动。组织司乘人员参加节油知识和汽车维护保养培训,从改进驾驶员的操作技术及驾驶习惯、设备保养、轮胎气压和汽油牌号等四大环节着手,传授节能降耗的小知识、小窍门。培训中还邀请了节油能手现身说法,使司乘人员受益匪浅。同时,公司还要求司乘人员提前半小时到岗,检查车辆状况,确保行车安全。竞赛活动的开展,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讲节约的司乘人员队伍,同时也使创建‚节约型企业‛深得人心。

(温岭市总工会)

送:省总工会,省经济技术创新领导小组,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成员

劳动竞赛工作动态 篇2

一、企业动态战略意义:柔性战略对成本管理的启示

战略理论的发展中,众多学者提出了“柔性战略”的概念。汪应洛(1998)认为,所谓柔性战略,是指企业为更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在动态的环境下,主动适应变化、利用变化和制造变化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而制定的一组可选择的行动规则和相应方案。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有关柔性的定义有40多种,众多的专家学者从各自的专业学科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有适应性、再适应、风险规避、组织柔性、学习与创新等。

柔性管理是指企业管理的方法或方法组合,它使企业能对瞬息万变和剧烈波动的市场做出灵活、迅速、及时的动态反应,以达到保持和获得竞争优势的目的。柔性管理的任务是,在混沌纷杂的表面现象中看出事物演化的规律,识别出未来和潜在的未知需要,进而预见到变化并自如地应付变化。现实生活中的柔性管理,往往很难严格的加以区分,可能是多角度、多类型的柔性的组合。按管理职能和竞争的重要性划分,把柔性管理划分为战略柔性管理、生产柔性管理、物流柔性管理、技术柔性管理、人力资源柔性管理、组织柔性管理、制度柔性管理,甚至还包括产品设计柔性管理、公共关系柔性管理、证券柔性管理、并购柔性管理等。

二、环境扫描:劳动力紧缺环境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冲击

民工荒现象自2004年出现以后,就受到学术以及实践领域各个方面的关注,因为这预示着我国的人口福利正在逐渐减少。学术界的研究表明,民工荒现象的出现,表明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已经出现了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当然,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民工荒的问题,但是其本质没有得到解决。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各方面的发展,急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一问题得以凸显。物价上涨、劳动力工资增加,劳动力紧缩带来的不良影响都对企业成本管理产生着强烈的冲击。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需要企业应用环境扫描动态跟踪这些趋势及变化。

PEST法是企业用来分析其所处宏观环境最基本的工具。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方面,PEST正是从这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的。政治角度主要考虑当前一国的政治体制、政局稳定状况以及政府态度对具体某一行业带来的影响,政治角度的另外一面重点考虑的是国家对行业的具体的法律法规。经济环境则主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反映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系列指标:利率、通货膨胀率、失业率、汇率、居民消费水平指数等等。社会这一层面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口和文化,人口涉及到基数大小、内部年龄结构、人口地区分布、民族区域分布等因素。技术角度重点考虑的是具体行业中目前已经开发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

(一)从政治法律角度看

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各个主权国家加入到国家市场的竞争的趋势及速度迅猛加快。同时,为了支持企业融入国家竞争,政府在这些方面的监管也呈现出宽松的局面。但是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更大的经济波动、通货膨胀、国际垄断等问题,并且随着关联机制影响到国内经济,随着而来的是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方面面的问题。

(二)从全球经济角度看

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劳动力紧缩造成劳动力供给减少,工资水平自然上升,企业成本也随之上升。资源配置的范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得以在更大的区域得到分配,流向具有更高盈利的地点,而较少受到体制、区域的制约。与之同时发生的是一系列新型产业的兴起,知识、资本密集型企业的不断增加对传统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这些新型企业所创造的行业规则、用工标准使得劳动力市场的改变前所未有,并且还在不断发生变化。总体而言,市场在全球范围下面临更大的不确定以及更高的人力成本,迫使企业改善自身经营模式即管理手段,加大对客户需求的关注,通过技术的改进进一步压缩产品成本,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从社会文化角度看

一个地区的社会文化对于企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社会文化本身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了道德风尚、文化习俗、文化的培训教育、地域社会结构因素。社会文化对于企业而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是我国居民消费观念、健康观念的改变。虽然我国西北部分地区居民的恩格尔系数还处于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但是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居民已经开始注重自身的保健以及更好的文化需求;其次是居民生活状态的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带来工作强度和压力的增大,对居民的生理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冲击,其心理状况也是值得企业进行关注的。

(四)从技术角度看

由于劳动力紧缩,企业不得不加快技术设备的引进。通过把发展的网络电子通讯信息技术大量应用到企业管理和信息化运营,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劳动效率,催动生产率的提升和工作方式的革新,也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网络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网络来进行消费和购物,还可以进行移动办公和现场化操作,实现了自动化灵活化。

三、价值链创造:构建动态竞争优势价值链模式

美国管理会计教授John K.Shank在波特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对成本的管制,通过对公司上下流产业链的分析,确定在组织战略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运用成本分析的关键点在于准确的战略地位、整个产业链条的把握、成本的动态监控。而本文主要的关注点是对组织上下流产业链条的把握。动态战略成本管理本身是一个综合的研究框架,包含了企业成本的各个方面:环境,包含企业多处的国家宏观环境、企业内外部所处的竞争环境,并且关注这两个方面的动态变化;综合分析,需要从公司战略定位、企业成本动态变化、企业所处产业链层级等角度进行相应考虑;组织内部的结构变化,包含如何通过整合资源形成企业竞争优势、战略的变化、市场敏感性度量等方面;最后是对企业所面临风险的实时监控,包含风险的实时监控以及危机的预防等等。

(一)价值链分解外包

在急剧变动的商业环境下,价值链的增值环节越来越多,结构也更复杂,企业某种或某类产品价值链的形成过程已无法由一家企业来完成(这种“无法”有两层含义,一是能力达不到,二是能力可达到但不经济),如图1。因此企业的价值链开始分解,企业把一些不具有优势、非核心、创利不多的环节分解出来,而保留那些具有比较优势、战略意义以及创造利润多的核心环节。分解和外包的过程是一种竞争合作过程,既通过合作降低成本,又有所保留而保持竞争地位。

(二)价值链集成整合

随着分工的细化,整个的产业链条中开始出现一些相互独立的环节,而这些环节正是产业链条中会实现增值的环节。这些环节从原来的价值链中分立出来,通过重新整合形成多条更具有竞争力的新的价值链。通过集成整合专注于自己的细分市场与战略目标。企业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综合性全面利用各项资源,从而能使成本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实现增值效益的最大化。

(三)价值链界面动态协调

在信息时代,企业需要重新设计价值链,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各环节间的动态无缝联结。借助信息网络,企业实现了如下竞争优势:一是效率上,通过实现内部价值链的灵活与流畅,保障整个通路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协调反应来提高沟通协调效率。二是经济上,联盟中企业由于经营业务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则资源和经济活动也会存在不同,这些企业之间相互的组合和搭配,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降低各个企业的成本,有利于获得潜在利润和超额利润。三则表现在风险控制上,不同的企业在风险控制中会采用不同的方法,相互之间学习,有利于掌握更多的风险控制技术,加强研发、生产、供销等值链间的薄弱环节,同时借助于互联网大大降低了搜寻成本和交易风险。

(四)价值链融入价值网络

价值链分解外包和价值链集成整合的缺陷是缺乏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和跨级别的信息流动,这样一种模式导致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和客户需求市场的分离。鉴于这一缺点,价值网将这三者联系在一起,同时价值网络是基于合作伙伴之间的整体利益。在这个价值网中,核心企业的作用尤为突出,它将各个企业整合在一起,共同追求最大的价值,并通过实际行动,影响企业之间的价值创造、传递的运动机制。除了核心企业之外的合作成员通过上下流的产业链条结点联系在一起,使整体的布局实现从线性到网络化的变化。在这种网络模式下,各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相互结合,呈现网络化,需求信息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响应,这样一种具有高度敏感性的价值网络,能够最大可能把握顾客。

四、结构重整与选择:战略资源整合与战略转化

企业通过价值链模式构建了动态成本管理体系后,更主要是对其目前拥有的战略资源进行整合和转化,从而形成新的成本结构,以达到降低成本的作用。战略结构的重整与选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战略资源整合

当前,许多企业尤其是跨国集团都实施多元化战略。企业通过企业合并、股权收购、构建战略联盟等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外部资源,企业的要素,如机器设备、专利技术、人才储备以及资金等,都需要在战略的指导下进行匹配。但很多企业存在资源浪费的情况,例如,有些企业建立知识管理体制,但各要素之间无法及时流通;有些企业努力构建战略联盟,但却没有好好利用其它战略合作伙伴的各种资源。

(二)竞争战略整合

企业战略作为一个完整体系,必须目标原则一致,相互促进,竞争战略作为企业战略体系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在内容体系上应该保持和整体战略的一致性。此外,不同层次的战略目标也需要融合,不同层次战略目标融合的难度也不一样。针对不同产品不同市场,进行市场细分,采用差异化战略。那么对于当前业务比较分散的综合型公司,可以更具企业不同业务单元的具体特点选择不同的竞争战略。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与奔驰公司进行合并之后,就针对其不同业务单元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战略:汽车、金融等行业由于市场容量以及发展政策实施继续扩大规模的战略;航空业务则相应实施维持乃至紧缩的战略。在使用竞争战略时,应灵活运用波特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低成本、差异化和聚焦战略,这三种基本竞争战略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针对业务的需要相互结合使用,例如按照消费者性别以及不同级别的市场进行区分,则会对顾客的区分产业很大程度的重合,所以需要将这两种组合进行一定的联系,做到针对同一款商品在不同的市场上也要给与适度差异化的定价。

(三)战略转化

Jim Hatch和Jeffery Zweig(2001)指出,只有极少数的高成长企业具有独特的竞争地位,或构建起难于复制的、一套复杂的相互关联的能力。通过对50家高速成长的企业的深入研究,他们发现,企业实现超高速成长的最终驱动力归根到底是其适应能力,特别是通过适时改变自己的竞争定位、调整企业的价值假设和定位于不同的目标市场而实现的快速适应能力。企业要增强快速适应能力,必须克服“战略惯性”的影响。

战略转化的理论依据来源于Grove(1990)提出的战略转折点(Strategic inflection point,SIP)理论。战略转折点是企业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数学意义上转折点是指当曲线斜率变化比率开始改变的时候(比如由负变正或由正变负)所出现的拐点。而在物理学意义上转折点是指曲线由凸面线转化为凹面线或由凹面线转化为凸面线的那一点。转折点的含义说明当曲线经过转折点之后就开始改变原来的方向而向另一方向弯曲,出现较大变化的这个转折点非常重要,但事实上这个转折点很难量化、明确化。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转折点,从企业生命周期曲线上看到这样的点发生在两个阶段交替的时刻(每个阶段临界状态的转化叫战略转折)。战略转折点是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在转折点上如果企业能清醒地知道自己所处的生命阶段,抓住机遇,采取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平稳地实现新战略对旧战略的突破,就会不断创造业绩,健康成长。但是如果依然采用旧的战略应对转折点则可能先惯性上升然后不可避免地滑向低谷。

(四)企业竞争力衡量

企业竞争力衡量是战略管理实施的一种重要的工具,它是将企业纳入到整个市场汇总,将其和竞争对手做一个对比,衡量其能力。笔者主要论述企业竞争力评价的焦点问题——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国内外机构和学者纷纷构建了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目前已有的指标体系来看,企业绩效(尤其是财务数据)评价是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评价指标体系都包含有一定数量的财务指标。财务指标最大的优点在于其可以量化,且操作方便、可信性高,能够对企业战略和经营策略的结果进行量化而总括地评价,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公信力。但财务指标存在过分地注重短期财务成果、急功近利思想、短期投机行为、弱化了追求长期战略目标的动力等局限性。所以,必须要设计相应的非财务指标与之相匹配,才能全面、系统地对企业竞争力做出正确的评价。平衡计分卡较好地实现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结合。

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由美国哈佛大学Robert Kaplan和复兴方案公司总裁David Norton在总结了12家大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传统的财务指标描述的是已产生结果的事实,主要反映公司过去做了什么,是什么状况,并不能反映公司业务将来将会如何发展。BSC将长期与短期因素、财务与非财务因素、外部与内部因素等多方面引入业绩评价体系。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综合性的绩效考评方法,不在单纯考虑财务的因素,而是将财务作为最后的目的,构造战略地图,将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员工成长纳入到整个的考核体系。平衡计分卡不在单纯讲关注点落到最后的利润,但是却实施动态的管理,最后保障财务指标的完成。也就是在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员工成长中寻求关键驱动因素。这种方法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动态的监控手段,有利于为企业提炼关键控制性因素。

五、结论

本文从战略成本管理的概念出发,从柔性战略对成本管理的启示角度介绍了实施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的意义,通过分析劳动力紧缩环境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冲击,通过战略资源整合与战略转化来对战略结构进行重组,研究了企业动态战略成本管理的应用性。通过对劳动力紧缩这一市场变化的分析,引出企业成本管理实施战略动态战略的必要性,企业可以通过将成本在价值链上进行传递、外包或重组的方式来进行动态成本管理,通过战略资源整合以及战略转换等来实现低成本战略,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能源工作动态 篇3

努尔·白克力指出要更加深刻地认识全面实施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开拓进取、敢于担当、主动作为。

努尔·白克力强调,要明确目标,形成共识,把对东部地区的要求扩展到全国有条件地区,东部地区的改造任务提前到2017年前完成,中、西部地区也要分别在2018年前、2020年前完成。全国新建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00克标煤/千瓦时,有条件的新建机组都将实现超低排放;到2020年,全国具备条件的机组都将达到超低排放,现役机组平均供电煤耗低于310克标煤/千瓦时。为此要重点要做好4方面工作,一是严格准入标准,科学规划建设煤电项目;二是加大实施力度,全面推进现役机组改造;三是提高淘汰标准,深入实施淘汰落后产能;四是完善标准体系,加快推进节能升级改造。

努尔·白克力要求,要做好政策支持与创新引领,促进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顺利开展。要科学实施改造和关停,确保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各项目标顺利实现。各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科学有序推进改造工作;各发电企业是实施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抓好分解落实和组织实施;电网企业要按照各省(区、市)的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实施方案,合理安排系统运行方式和机组检修改造计划;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要切实加强对煤电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工作的监管。

对口支援革命老区赣州信丰能源项目建设

为贯彻落实全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座谈会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部际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精神,1月4日至6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带队赴江西省赣州市及信丰等县调研,研究推进对口支援赣南原中央苏区工作。

在与赣州市、信丰县座谈期间,刘琦指出,各有关方深入贯彻好全国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座谈会精神,按照中央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坚持特事特办、超前谋划,加快赣州市和信丰县能源项目建设,帮助引进新能源装备企业,支持赣南原中央苏区工业增长,带动当地经济振兴发展。

刘琦强调,要采取非常规举措,在赣州电源点和电网设施建设方面予以倾斜,进一步加大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动力电、光伏扶贫等工作力度,有效增加老区群众收入。同时,要重视帮扶革命老区的教育事业。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4.9亿千瓦

1月16日,第六届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全体大会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召开,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出席大会并发言。

此次大会重点审议了国际可再生能源署2014—2015年度报告和2016—2017年工作计划及预算,探讨了国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最新形势和国际合作任务。

刘琦在发言中指出,长期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截至 2015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4.9亿千瓦,占全部发电装机的34%;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同时,中国积极支持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在全球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中发挥的领导作用,2015年参与国际可再生能源署REmap2030研究等活动,发布并研讨了中国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路线图研究初步成果;同年11月,中国与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共同举办“国际能源变革论坛”,为促进全球能源转型搭建平台。

来自全球150多个国家政府和140多个国际机构及产业界的代表参加大会。

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

高压直流工程开工

1月11日,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准东—皖南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在京召开。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刘振亚宣布准东—皖南工程开工。

该工程投运后,将有力保障长三角地区电力供应,有力促进大气污染防治目标的实现。同时,准东—皖南工程是第二条“疆电外送”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是落实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促进新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的重点工程。

据悉,准东—皖南工程起点位于新疆昌吉自治州,终点位于安徽宣城市,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安徽6省(区),新建准东、皖南2座换流站,换流容量2400万千瓦,线路全长3324公里,送端换流站接入750千伏交流电网,受端换流站分层接入500/1000千伏交流电网。工程投资407亿元,于2015年12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核准,计划2018年建成投运。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东中部送电约660亿千瓦时,减少燃煤运输3024万吨。

全国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全面解决

近日,国家能源局宣布全国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任务圆满完成。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十二五”时期使全部无电地区人口用上电。国家能源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协调,加大支持力度,实施了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到2012年底,全国还有273万无电人口,主要分布在新疆、西藏、四川、青海等省(区)偏远少数民族地区,涉及40个地市、240多个县、1500多个乡镇、约8000多个行政村。

2013年,国家能源局制定了《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3年行動计划(2013—2015年)》,提出了到2015年底全部解决最后273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的目标,到2014年,新增通电人口250万,西藏、新疆、内蒙古、甘肃实现全部人口通电,还剩下最后23.78万无电人口,分布在四川和青海。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让最后20多万无电人口都用上电。国家能源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组织协调,加快通电进程,截至目前,青海省最后3.98万无电人口通电,全国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任务圆满完成。

劳动竞赛工作动态 篇4

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竞赛活动的开展,通过对比分析,查找问题“症结”,进一步明确创建目标、落实具体措施,使我们区的质量标准化水平得到了整体提升。

“巷道成型较好,底板平整;材料堆放整齐,牌板齐全;各类管线(风筒)吊挂整齐;锚索基本成线,底角平直,无穿‘裤裙’现象„„”这些一系列的质量标准的提高主要在于思想上认识、管理上重视、制度上落实、奖罚上的分明和创新意识。

通过动态达标竞赛活动是我们开拓三区认识到,提高质量标准化水平重在抓规范,抓制度的落实,关键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由此得出四点启示。启示一:提高认识,养成出手就按标准作业的习惯。质量标准化内容包括工程质量、文明生产和两规范三个部分。而两规范中的管理行为规范、操作行为规范又是提升质量标准化创建水平的根本保障。因此,只有养成心中有标准,出手按标准的规范作业习惯,检查时才不会出现那么多问题。反之,如果每天都积累一些小问题,留点尾巴,一天天积累,势必要进行集中整治,那样不仅耗费人力,而且影响工程进度。

启示二:实行班评估制度,强化抓质量标准化的意识。实行交接班验收制度很有借鉴意义,交接班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质量标准化的评估过程。班评估应当由当班班长负责,接班班长要对上一班工程质量、现场安全状况、生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上一班作业按照标准执行,各项质量符合要求,就给予验收通过,否则扣分。以此强化职工抓质量标准化的意识。掘进三队一组严格现场交接班验收制度,不仅系统环境较好,而且进尺和工程质量也有了较大提升。

启示三:严格奖惩,落实责任。对于质量标准化不达标单位进行处罚,目的是唤醒大家强抓质量标准化的意识,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处罚不是针对个别人,主要是通过处罚把个人损失变为工作压力,变为尽责的动力,形成自觉抓质量标准化工作的习惯。

某某支行工作动态 篇5

2018年2月半上旬

某某农商银行某某支行深入基层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

人事工作动态 篇6

◆ 落实2012年度员工绩效考核结果确认相关工作。

◆ 组织各部门开展绩效面谈工作,就各部门员工面谈记录及团

队优化整改建议进行整理、汇总和归档。

◆ 根据各部门年度人员需求计划,研究制定2013年度人员招聘

计划,编辑招聘岗位说明书和招聘启事。

◆ 落实员工岗位变动相关事宜。

◆ 完成对北京员工2012年度月平均工资收入的申报工作,做好

北京员工2013年度社保基数调整的准备工作。

◆ 落实2012年度年所得额12万以上的员工个税申报相关事宜。◆ 根据总行人力资源部要求,完成有关子公司薪酬福利管理情

劳动竞赛工作动态 篇7

我国建筑业仅次于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成为第三大劳动力聚集产业,但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全国各地建筑业已出现劳动力供需失衡现象。如何确保未来建筑业劳动力的供需平衡,以保持建筑业稳定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已有大量学者对建筑业劳动力资源现状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但是此类研究都仅基于现存的数据来分析建筑行业的现状,并没有直接研究未来建筑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数量。因此本文以河南省为例,运用改进C-D生产函数预测2016~2025年河南省建筑业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并建立动态存储模型从建筑业现有劳动力数量和年新增、减少数量三个方面预测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对河南省建筑业未来十年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进行对比分析。

2建筑业劳动力需求数量

众多学者研究表明,建筑业经济增长主要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三个要素有关。为了准确描述建筑业经济增长对资本、劳动的投入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状况,本文基于改进C-D生产函数模型预测2016~2025年河南省建筑业劳动力的需求数量。

2.1模型建立

改进C-D生产函数是在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增加了技术进步的因素项,其表达式为:

其中,Q表示总产出;A(t)是关于时间变量t的函数,表示技术水平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通常假设A(t)=A0eλt(λ为技术进步率);K、L分别表示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α、β分别为资本投入弹性和劳动投入弹性。

据相关研究可知,2004~2007年我国年均技术进步率为1.042,2008~2012年年均技术进步率为1.061。但河南省建筑业技术能力水平仅处于国家中等水平以下,故假设2006~2025年河南省建筑业的技术进步率λ=0.045。

在建筑业中,资本投入K通常为当年固定资产净值和流动资金之和,总产出Q为当年建筑业总产值,劳动投入L为建筑业从业人员。其中时间t在2006年时为0,在2007年为1,其余年份以此类推。

2.2数据选取与变量求解

本文从河南省统计年鉴中选取了2006~2014年建筑业的相关数据(表1)。

对改进的C-D生产函数取对数,即:

其中A,α,β>0。用Eviews8.0求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因变量为ln Q,自变量分别为ln K、ln L和t。得出以下结果,R-squared=0.994503,Adjusted R-squared=0.992670,模型的拟合效果非常好。t的系数为0.045,常数项C=-0.751197,ln K的系数为0.508576、ln L的系数为0.914232,四者均通过t检验。DW检验值为2.885258,说明模型误差项不存在显著自相关,满足检验要求。改进的C-D生产函数用指数形式表达为:

2.3劳动力需求数量

根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和河南省“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年均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的预期建议,本文对2016~2025年河南省GDP的平均增长速度做3种假定。第一种是GDP增长速度为9.0%的高方案;第二种是GDP增长速度为8.0%的中方案;第三种是GDP增长速度为7.0%的低方案。

分析2006~2015年河南省建筑业总产值与GDP总量之间的关系,得知2006~2011年河南省建筑业总产值占河南省GDP总量的比率逐年增长,2012~2015年比率基本保持稳定,其平均比率为21.2%,故假设2016~2025年河南省建筑业总产值占总量的平均比率保持不变。总资产(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之和)在2010~2014年保持稳定增长,年平均增长值为710.84亿,假设未来十年总资产保持稳定增长。运用改进的C-D生产函数,可以预测出2016~2025年河南省建筑业劳动力需求量(见表2)。

3建筑业劳动力供给数量

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即社会劳动力。本文用动态存储模型从河南省建筑业现有劳动力数量和年新增、减少数量三个方面预测2016~2025年河南省建筑业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其中减少数量包括建筑业退休的工人数量、建筑事故中死亡和从建筑业转移到其它行业的工人数量。新增数量包括愿意到建筑业从业的新成长就业青年和从其它行业转行到建筑业的工人数量。

3.1模型建立

运用动态存储模型预测2016~2025年河南省建筑业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在预测之前先做以下假设:第一,把2014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中年末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的数量作为2015年河南省建筑业劳动力的现存数量;第二,忽略其他影响建筑业劳动力数量增减的因素;第三,假设2016~2025年男性建筑工人满60岁退休,女性建筑工人满55岁退休;第四,河南省是劳动力资源大省,不考虑从省外进入河南省的劳动力。

3.1.1定义变量

(1)i表示时期(年),i=2015,2016,…,2024;

(2)Ri表示第i年流出的劳动力总量;

(3)Ri,1表示第i年从建筑业退休的工人数量;

(4)Ri,2表示第i年发生建筑事故死亡人数;

(5)Ri,3表示第i年从建筑业转移到其它行业的工人数量;

(6)Ci表示第i年流入的劳动力总量;

(7)Ci,1表示第i年愿意到建筑业就业的新成长就业青年;

(8)Ci,2表示第i年从其它行业转移到建筑业的工人数量;

(9)Xi为第i年年末的劳动力供给数量。

3.1.2建立转移状态模型

(1)状态变量:Xi为第i年年末的劳动力供给数量,即,第i+1年劳动力现存数量;

(2)决策变量:Ri和Ci,分别表示第i年流出和流入的劳动力总量,Ri、Ci≥0;

(3)状态转移方程为:Xi+1=Xi+Ci+1-Ri+1。

3.2实地调查

本文作者2015年对河南省11个地区的建筑工地一线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工人共计1922名(表3)。由表3数据可以计算出,17~35岁的新生代建筑工占一线建筑工人的比例为35.2%,36~60岁的老一代建筑工占的比例为64.8%。

3.3变量分析

Ri,1:由表3数据可知,建筑工地男女员工比值约为7.7∶1,男性员工远多于女性员工。其中46~55岁年龄段的女性建筑工占总人数的3.0%,56~60岁年龄段的男性建筑工占总人数的4.0%。本文依据2014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上的建筑业劳动力数量和调查数据,计算出2016~2020年平均每年退休的建筑人员不多于17870人,2021~2025年平均每年退休的人员不多于42175人(假设2016~2025年新增就业人员未进入退休行列)。

Ri,2:据河南省安全生产事故快报知,2013~2015年因建筑事故死亡人数分别为39、61和50人,近三年平均建筑事故死亡人数为50人。未来发展规划中,政府提出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假设2016~2025期间,河南省平均事故死亡人数不多于50人。

Ri,3:从农民工职业稳定化的角度看,71.88%的新生代农民工认为自身工作处于稳定状态,认为目前工作处于不稳定状态的新生代农民工约占总数的28.12%,第一代农民工更换工作的频率为0.211,接近5年更换一次工作。男性城镇职工和女性城镇职工从事当前职业的年限分别为13.8年和10.7年。第一代农民工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又长时间从事建筑行业,基本无就业转移,故假设2016~2025年城镇从业人员和老一代农民工无就业转移。

基于灰色GM(1,1)模型预测出2016~2025年河南省农村劳动人口数量,分别为3422万、3343万、3265万、3188万、3113万、3040万、2968万、2899万、2830万和2764万。据2006~2014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知,在河南省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占农村从业人员的比例基本保持稳定,约为4.87%。依据农民工的职业稳定率,计算出2016-2025年从建筑业转移到其它行业的劳动力数量分别不多于16.50万、16.11万、15.74万、15.36万、14.65万、15.00万、14.30万、13.97万、13.64万和13.32万。

Ci,1:从河南省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知,2013~2015年河南省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求职人数分别为525142、481963和387510人,其中建筑业求职人数分别为29337、32576和34621人,有明显的增加趋势。故假设河南省2016~2025年到建筑业从业的新成长就业青年不少于34621人。

Ci,2:从河南省统计年鉴中可以看出,河南省的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地位,就业结构一直呈“一二三”格局。但河南省三大产业结构却呈现“二三一”的分布。故假设河南省的劳动资源不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无转移。

根据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力争每年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100万人左右和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2016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60万的规划。2016~2025年河南省每年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不会低于60万。从2011~2015年全国农民工监测报告上知,中部地区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从24.7%增长到28.5%又减少到20.1%,呈缓慢下降趋势。若假设2016~2025年从事建筑业的比率为20.1%,则可计算出每年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建筑业的农村劳动力不少于12.06万人。

3.4模型求解

根据上述的变量分析,运用状态转移方程:Xi+1=Xi+Ci+1-Ri+1,计算出2016~2025年河南省建建筑业劳动力的最少供给数量(见表4)。

3.5供需分析

如图1所示,2016~2025年河南省建筑业劳动力的供给数量不断减少,到2025年建筑业劳动力的供给数量仅有215.977万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整体呈下降趋势;高方案下建筑业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先缓慢减少,然后逐年增多,整体上呈先减后增的状态,建筑业劳动力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中方案下建筑业劳动力的需求数量先逐年减少后趋于稳定再缓慢增加,到2025年建筑业劳动力需求数量为192.208万,2016~2025年建筑业劳动力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低方案下建筑业劳动力的需求数量逐年减少。但下降趋势有所减缓,2016~2025年建筑业劳动力处于供过于求的状况。根据河南省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和典型的“人口特征”,2016~2025年河南省建筑业劳动力的需求数量比较符合中方案的假设。

4结语

本文建立了改进C-D生产函数模型和动态存储模型,预测2016~2025年河南省建筑业劳动力的供需数量。结果显示,高、中、低方案下,河南省建筑业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大于需求数量,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状况,然而从长远来看,河南省建筑业也会出现劳动力老龄化和新生代建筑工供给不足的现象,因此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河南省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劳动力在行业和职业间有序流动,以保持建筑行业和城乡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

摘要: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和调查数据,建立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和动态存储模型预测河南省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数量。结果显示:未来十年河南省建筑业劳动力市场将呈供过于求的现象,但供给数量逐年减少。中方案下需求数量不断减少并趋于稳定,到2025年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数量相差约24万人。

关键词:建筑业,劳动力资源,改进C-D生产函数,动态存储

参考文献

[1]戴国琴.建筑业劳动力未来供给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杭州市的市证与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13.

[2]李忠福,刘世清.我国建筑业劳动力短缺问题现状及影响分析[J].建筑经济,2015(2):18-21.

[3]朱小林,殷宁宇.我国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的变动趋势及对建筑业的影响[J].改革与战略,2014,30(6):108-110.

[4]周蜀国,何静.中国建筑产业效率测度研究:2004~2010[J].建筑经济,2014(11):15-18.

[5]谭丹,王广斌,曹冬平.建筑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2):1901-1907.

[6]刘光忱,费腾,李子博,等.辽宁省建筑业产业结构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产业集中度视角[J].建筑经济,2014(12):5-8.

[7]周闯.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就业稳定性差异——兼论女性农民工就业稳定性的双重负效应[J].人口与经济,2014,(6):69-78.

劳动竞赛工作动态 篇8

王国际一行先后到上海江镇丝绸有限公司、上海松心电器有限公司就民营企业发展情况作了调研。调研后,王国际还与8家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会上,王国际对近年来祝桥镇党委、政府始终关心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始终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希望祝桥商会要贯彻落实好全国工商联发出的《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组织好会员单位加强理论学习,领会文件精神,进一步发挥好商会是党和政府联系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祝桥民营经济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区首期青年企业家培训班举办“普陀缘 同学情”新春年会

1月10日下午,区首期青年企业家培训班的近四十位学员欢聚一堂,开展以“普陀缘 同学情”为主题的新春年会,年会由拓展训练和文艺表演两部分组成,展示了青年企业家们朝气、热情、睿智的风采,共话相识于“美丽普陀”的同学之情,“缔造你我”的成长之意。

区委常委、区政协副主席、区委统战部部长郭芳,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徐志平、区工商联副主席方伟林应邀参加了年会。郭芳在讲话中表示,青年企业家肩负着推动普陀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希望大家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要有“心装天下”的气魄,积极探索和实践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民营企业家与中国梦》征文集与读者见面

近日,区工商联在四届五次执委会上举行《民营企业家与中国梦》征文集首发仪式,出席会议的全体人员收到了一本印刷精美的征文集,大家爱不释手,反响良好。

今年上半年,市工商联根据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关于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关于开展上海市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市举办了《民营企业家与中国梦》的征文活动。我区各街镇商会和许多民营企业家积极响应,大家踊跃来稿。在这次征文活动中,一共收到了60多篇征文稿。区工商联从中选送10篇稿子参加市工商联的评选,挑选了近30篇征文报送青浦人民广播电台和《青浦报》,通过开辟《民营企业家与中国梦》专栏,进行系列报道。在此基础上,区工商联把28篇征文汇编成册。这样集中化、系列化地宣传青浦民营企业家,在青浦历史上尚属首次。

上一篇:城建招标公司抓作风强执行促发展活动演讲稿下一篇:模拟仿真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