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制图基本知识1

2025-01-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章制图基本知识1(精选6篇)

第1章制图基本知识1 篇1

项目1 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

1.熟悉常用手工绘图工具和正确使用绘图仪器绘图。2.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并严格遵守。相关知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 学习重点: 1.正确使用绘图仪器进行绘图。

2.《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出勤,作好学生考勤记录。强调课堂纪律,活跃课堂气氛。【课题导入】

前面同学们已经简单了解机械制图的课程性质和课程主要内容,也已经深刻理解了制图在现代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很多同学已经建立了学好制图课程的决心,这在我们的课后思考题“用什么方法学习”中已经体现出来。现在我们开始学习机械制图课程的主要内容。【讲授新课】(4课时)

任务1 认识机械图样

任务引入

1.展示滑动轴承立体 2.提问:怎样表达形体?

我们的口述,能完全表达清楚吗?假如设计人员和加工制造人员不在一起呢?用漫画的形式能正确表达吗?能加工制造出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吗? 讲授要点

1.机械图样及其主要作用(1)定义

产品或机械设备在设计、制造、检验、安装等过程中所使用的工程图样总称为机械图样。(2)作用

①表达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②制造者根据图样进行制造与加工。

③使用者通过图样了解设备的构造和性能,掌握正确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2.机械图样的种类(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图样,着重说明图样中的内容,简要说明图样之间的区别)根据机械图样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机械图样通常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总装配图(简称总图)

总装配图是指表示整个机械设备的组成,主要部件间的相对位置以及设备的布置、外表和安装尺寸等内容的图样。(2)部件装配图(简称装配图)

部件装配图是指表示组成机器或部件中各零件间的连接方式和装配关系的图样,包括设计、制造、装配和使用等事项的相关信息。(3)零件工作图(简称零件图)

零件工作图是表达零件结构形状、大小和技术要求的图样。它包括制造和检验零件的全部技术要求。

3.工程实际对图样的基本要求(简要说明基本要求,重在说明劣质图所形成的危害)

(1)图样须正确、清楚地表达空间形体(零、部件)的形状、结构和大小。(2)图样应符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3)所绘制的图样应识图方便,直观性强。

(4)图样中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简明易懂。任务小结

本任务主要了机械图样的种类内容,通过本任务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对机械图样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布置作业】

常见的机械图样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任务2 常用手工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

任务引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器不利,难善其事”。正确熟练地使用和维护绘图工具,不但能保证图面质量,提高绘图速度,而且能延长绘图工具的使用寿命。今天我们就来了解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维护措施。讲授要点

一、绘图工具和仪器(教师事先准备好各种绘图工具和绘图仪器,并检查同学们的准备情况)

1.图板(实物展示)

(1)构造 一般用胶合板制成,四周镶有硬木边。(2)作用 用来铺放、固定图纸并进行绘图的工具

(3)要求 图板表面必须光滑平坦且具有弹性,左右导边必须光滑平直(4)使用注意事项

①尽量用胶带纸等固定图纸,不允许用图钉; ②不允许在图板上写字、画画; ③不允许在图板上裁纸、削铅笔等;

④图板不可受潮湿或受高温,以免变形损坏,用后要妥善存放。2.丁字尺(实物展示)

(1)构成 由尺头和尺身组成。(2)用途 主要用来绘制水平线。(3)使用注意事项

①禁止直接用丁字尺绘制铅垂线,也不能也不能用尺身下缘绘制水平线; ②不得用丁字尺裁纸、敲打或做其它用途;

③养成尺不离板的良好习惯,丁字尺用完后应挂在干燥的地方,以免变形、摔坏或踩断。

示范操作:

(1)教师演示丁字尺与图板配合贴图纸的技巧让学生模仿,把图纸贴在图板上,教师巡回指导;(2)用丁字尺与图板配合,上下移动丁字尺画水平线。3.三角板(实物展示)

(1)一副三角板包括300一块、450一块。(2)使用

①绘制图线时,三角板的一直角边紧靠丁字尺尺身的工作边,另一直角边置于左侧,左右移动三角板至绘线位置,左手按住丁字尺和三角板,右手握笔,自下而上绘制垂直线,自左至右画角度斜线。

②可绘制任意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直线。

③与丁字尺配合使用,可绘制垂直线和300、450、600、及150倍数角的各种角度斜线。

(3)使用注意事项

①绘图前应用软布将三角板和丁字尺擦干净,以免弄脏图纸;

②三角板须放平保存,不得用三角板裁纸和敲打,以免损坏变形。示范操作(P10图1-

6、1-7)

(1)两块三角板配合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直线;

(2)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配合使用画垂直线和度数为30、45、60、及15 倍数的各种斜线。4.圆规(实物展示)

(1)构造 它的一条腿上装有钢针,另一条腿上可换装三种插脚和接长杆。(P10图1-8)

(2)用途 用来绘制圆和圆弧。(3)使用注意事项

①画圆前,应将插脚上的铅芯削好,将钢针有台肩的一端朝下(避免图纸上的针孔不断扩大),并使台肩面与铅芯尖端平齐。(P11图1-9)②画圆时,应将钢针尖对准圆心(可借助左手食指),并扎入图板,并使笔尖与纸面垂直,右手捏住圆规头部手柄,一般按 顺时针方向画圆,并向前进方向稍微倾斜。(P11图1-10)示范操作(P11试一试)5.分规(实物展示)

(1)用途 用来量取尺寸、截取和等分线段或圆周。(2)要求 分规两腿并拢时,两针尖应对齐。示范操作(1)用分规量取尺寸;(P11图1-11a)(2)用分规截取若干等长线段。(P11图1-11b)6.铅笔(实物展示)

正确地使用和修磨绘图铅笔是绘制既标准又漂亮图样的基础。(1)铅芯软硬标记 用“B”或“H”标记,“B”前面的数字越大,铅芯越软,颜色越黑。“H”前面的数字越大,铅芯越硬,颜色越淡。“HB”铅芯软硬适中。(2)使用和选用

①铅笔应从没有标号的一端开始削起,木杆削去约25∽30mm,铅芯外露约6∽8mm。

②绘图时,一般用H或2H铅笔画底稿线,用HB或B铅笔画粗线(圆规用铅芯可选软一号的B或2B),用H铅笔画细线,用 HB铅笔写字、画箭头。示范操作 铅笔的磨削 7.曲线板(实物展示)

(1)结构 曲线板的轮廓是由多段不同曲率半径的曲线组成。(2)用途 用于绘制非圆曲线。(3)使用

①先打出曲线上若干点,用铅笔徒手轻轻将各点连成曲线。

②由曲线上曲率半径较小的一端开始,选用曲线板上相吻合的部分,按照“找四连三,首尾相叠”的方法要领,使整条曲线光滑。示范操作

用曲线板连接曲线(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8.绘图纸(实物展示)

(1)要求 绘图纸要求质地坚实,用橡皮擦拭不易起毛,并符合国家标准关于图纸幅面的规定。(2)使用

①图纸固定 将图纸置于图板左下方(图板下方留足放置丁字尺的地方),并利用丁字尺尺身工作边使之摆正。

②图纸摊平用胶带纸将图纸四角固定在图板上。9.其他绘图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图作简单介绍)比例尺、胶带纸、墨线笔等。

小结:

绘图速度的快慢、图面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我们是否能自如地运用各种绘图工具和采用正确的绘图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在绘图实践中,坚持严格要求,熟悉要领,养成习惯。

二、绘图技能

1.绘图步骤(教师要注意以下绘图步骤的解释)

(1)准备 →(2)画底稿 →(3)检查、描深 →(4)标注尺寸 →(5)填写标题栏及文字说明 →(6)检查整理。2.徒手绘图

(1)说明 是指通过目测估计物体各部分尺寸比例,以徒手方式绘制出来的图样。

(2)特点 迅速、简便,常用于创意设计、现场测绘、修配机器等。

(3)注意点:草图不是潦草的图,除比例不要求符合标准外,其余均必须遵守国家标准规定,要求做到图线清晰、粗细分明、字体工整。示范操作

教师示范绘制一草图,学生模仿,教师巡回指导。

任务小结

本任务主要讲解了常用绘图工具盒仪器的使用,学好本任务为今后机械图样的绘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正确的选择绘图工具盒仪器和正确的绘图方法。【布置作业】

1.保证图面质量,提高绘图效率的措施有哪些?

2.图版、丁字尺和三角板联合使用能画哪几种位置的直线?是否可以画任意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直线?怎样画?

任务3 《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

任务引入

图样是工程技术界的国际技术语言,是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技术文件。机械图样是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绘制的,是设计、制造、技术交流和存档的技术文件,我们学好标准并严格地执行,不但是绘制正确、清晰的机械图样的需要,还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需要。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和学习机械制图国家标准中的一些基本规定。讲授要点

国家标准简称“国标”,用代号“GB”表示。代号“GB/T”表示推荐性国家标准。

一、图纸幅面和格式(GB/T14689--2008)1.标准编号解释

GB———“国标”两字的汉语拼音缩写; T————推荐性国家标准; 14689——标准颁布的顺序号;

1993——颁布或修订标准的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2.图纸幅面

所谓图纸幅面,就是图纸的大小。(1)大小表示 用B×L表示,即 宽×长(2)种 类 有基本幅面和加长幅面 ①基本幅面

提示:B与L的关系:L/2为下一幅面图纸的B尺寸。提问:一张A0号图纸可裁成几张A2、A4图纸? 加长幅面

加长原则:由基本幅面的短边成整数倍的增加,而基本幅面的长边尺寸保持不变。提问:A3×3图纸的幅面尺寸是多少? 3.图框格式

无论图样是否装订,均需画出图框。

(1)定义

图样上限定绘图区域的线框。

(2)种类

不留装订边和留装订边两中(图纸展示)。(3)绘制

用粗实线绘制。周边尺寸的确定

教法参考:教师可先展示图1-

14、图1-15的几种图框格式,让同学们比较有什么不同,如:a在长边L处,a在短边B处,无a有e的情况。然后再讲: ① 图框线要按不同图纸幅面的周边尺寸画出,需要装订的图样按a、c尺寸画出图框,不需要装订的图样按e尺寸画出图框。②a为装订边的尺寸,不管图纸横装还是竖装,它永远在图纸的左边,尺寸为25mm,e边尺寸与幅面的大小有关。4.标题栏(图纸展示)

国家标准规定,机械图样上必须有标题栏。(1)位置 一般位于图纸的右下角。

(2)选用 标准 GB/T10609.1—2008。学生建议采用标题栏简化格式

(3)绘制 标题栏的外框是粗实线,右边和底边与图框线重合,标题栏框内的图线用细实线绘制。先画外框32×120,再画里面16×60,最后按尺寸要求画全标题栏。

(4)填写标题栏内容

5.附加符号(图纸展示)(1)对中符号

①作用 图样复制和便于缩微摄影时的定位。②位置 在图纸各边的中点处。

③绘制 用粗实线绘制,从纸边界开始至伸入图框线内约5mm。

当对中符号处在标题栏范围内时,则伸入标题栏内的那部分省略不画。教师示范绘制,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2)方向符号

①作用 当看图方向与标题栏中文字方向不一致时,指明看图方向

②位置 在图纸的下边对中符号处

③绘制 用细实线绘制的高度为6mm的等边三角形 教师示范绘制,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比例(GB/T14690--1993)

1.定义 图样中的图形与其实物相应要素的线性尺寸之比 2.分类 原值比例、放大比例和缩小比例三种种类 3.标注方法 1:n或n:1 从定义出发识别

6.注意点:

①图样上所注的线性尺寸数值应是机件的实际大小,与所选用的比例无关 ②角度尺寸,不论放大或缩小,仍应按实际角度绘制和标注。

三、字体(GB/T14691--1993)1.书写要求 字体工整,笔画清楚;(这是对单字的形状、结构和笔划的要求)间隔均匀,排列整齐。(这是对字与字、行与行的要求)2.对字体大小的要求

按字高,字体系列有:1.8、2.5、3.5、5、7、10、14、20 mm,按的比率递增。

教师利用相关教具,指出字体是图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数字的差错,可造成很大的损失。

3.种类 汉字、数字和字母(1)汉字

①应写成长仿宋体,并采用国家正式公布推行的简化字。汉字的高度h不得小于3.5mm,其字宽一般为h/2。

②书写要领 横平竖直,注意起落,结构匀称,填满方格。

③书写方法 先画好格子,笔画要一笔写成,不要勾描。

横要从左到右平直且略微提升,竖要铅垂,起落笔有力露锋;偏旁部首比例分配适当,结构匀称美观;主要笔画尖锋触格,但切忌一律追求满格。④汉字只能写成直体。

⑤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2)字母和数字

①有A型和B型两种,A型字体的笔画宽度d为字高h的1/14,B型字体的笔画宽度d为字高h的1/10。

②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型式的字体,建议采用B型字体。

③书写字母和数字可写成斜体和直体。书写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基准线成75°。

④教师示范书写,学生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可以让几位同学到黑板上书写数字、汉字和字母,然后教师对板书做具体指导,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图线(GB/T17450—1998 GB/T4457.4--2002)我们已经知道图样对于生产的重要性,那么绘制图样的图线种类应用及绘图方法就是我们必须掌握的。

物体的形状在图样上是用各种不同的图线画成的。为了使图样清晰和便于看图,国家标准《机械制图》对图线作了规定,绘制图样时应采用规定的图线。(展示相关图样)

1.线型及其应用

GB/T17450—1998 技术图样的15种基本线型 GB/T4457.4—2002 机械图样的9种图线

教师要讲清各种图线的名称和一般应用,并举例说明 2.图线尺寸

图线的尺寸用图线的宽度来表示。主要有0.13、0.18、0.25、0.35、0.5、0.7、1、1.4和2mm 9种公称系列,该数列的公比为1∶2(≈1∶1.4)。通常采用两种线宽,粗、细的比率为2∶1。3.图线的画法

(1)同一图样中同类图线的宽度应基本一致。虚线、点画线及双点画线的线段长度和间隔应各自大致相等。

(2)绘制图的对称中心线时,圆心应为线段的交点。点画线和双点画线的首末两端应是线段,而不是短画。当图形较小时,可用细实线来代替。

(3)为了保证图样清晰,便于复制,两条平行线之间的最小间隙不得小于0.7mm。

(4)当有两种或更多种图线重合时,绘制顺序: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轮廓线→尺寸线→各种用途的细实线→轴线和对称中心线→假想线。(5)作图演示

教师:通过作图巩固新知识。

学生:跟踪老师作图,认识正确画法。

五、尺寸标注(GB/T16675.2—1996 GB/T4458.4--2003)

引入 问题:图样中物体的形状由图形来表示,那么物体的大小在图样中怎样表示呢? 结论:图样中图形只能表示物体的结构形状,物体的大小是由尺寸来决定的。所以必须在图样中标注尺寸。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图样尺寸标注的初步知识。

尺寸的作用及重要性(讲述方法强调)

设计者要想表达机件的大小必须通过标注尺寸来说明,工人在制造零件时也要根据图上所标注的尺寸进行加工,所以,标注尺寸是极为重要的。标注尺寸的形式是否正确,尺寸标注的是否齐全、清晰和合理,是决定能否按照图纸加工、以及加工后能否达到设计要求的关键。如果尺寸有遗漏或错误,将会给生产造成很大的困难和损失。所以,标注尺寸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一定要一丝不苟,严格遵守国家标准中的规定,使尺寸标注的正确、清晰。

(设疑引出下面问题)问题:怎样才能保证尺寸标注正确、清晰呢? 1.基本规则(用讲述方法进行)

(1)机件的真实大小应以图样上所注的尺寸数值为依据,与图形的大小及绘图的准确度无关。(演示板图并强调说明采用不同比例绘图,用以说明图形大小与尺寸无关)

(2)图样中的尺寸以毫米为单位时。如采用其他单位,则必须注明相应的计量单位的代号或名称。(看板图强调说明)

(3)图样中所标注的尺寸,为该图样所示机件的最后完工尺寸,否则应另加说明。(简述)

(4)机件的每一尺寸,一般只标注一次,并应标注在反映该结构最清晰的图形上。(简述)(出示挂图设疑)

问题:一个完整的尺寸应包括哪些要素(学生思考,引出第二个内容)2.尺寸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尺寸,一般由尺寸界线、尺寸线和尺寸数字组成(图形展示P24图1-27)

(1)尺寸界线

①作用 用来表示所标尺寸的起始和终止位置,表示尺寸的度量范围

②绘制 用细实线绘制,一般由图形的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处引出,也可利用轮廓线、轴线或对称中心线作为尺寸界线

③注意点 尺寸界线一般应与尺寸线垂直,并超出尺寸线约2mm,必要时才允许倾斜。在光滑过渡处标注尺寸时,必须用细实线将轮廓线延长,从它们的交点处引出尺寸界线。

(2)尺寸线(图形展示P25图1-30)

①作用 表示尺寸的度量方向

②绘制 用细实线绘制,其终端形式有箭头和斜线两种形式(教师要演示箭头的画法)(图形展示P25图1-30)说明: 一般机械图样的尺寸线终端画箭头,建筑图样的尺寸线终端画斜线。同一张图样中只能采用一种尺寸线终端的形式。当尺寸线的终端采用斜线时,尺寸线与尺寸界线必须相互垂直。③注意点 尺寸线不能用其他图线代替,一般也不得与其他图线重合或画在其延长线上,并应尽量避免与其他尺寸线或尺寸界线相交。标注线性尺寸时,尺寸线必须与所注的线段平行。

④错误示例(图形展示P25图1-29)(3)尺寸数字

①作用 表示尺寸度量的大小

②标注 线性尺寸的数字一般注写在尺寸线的上方,也允许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但同一张图样上注写方法应一致。3.常见的尺寸注法

(1)线性尺寸的注法

①尺寸界线 一般应与尺寸线重合

②尺寸线 必须与被注的线段平行且等长 ③尺寸数字(图1-31)

水平方向:尺寸数字字头朝上注在尺寸线上方

垂直方向:尺寸数字字头朝左,也可按水平方式注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 倾斜方向:字头有朝上的趋势

尺寸数字不允许被任何图线穿过,否则应将图线断开(图1-32)(2)角度尺寸的注法

①尺寸界线 沿直径方向引出

②尺寸线 以角顶为圆心,适当长度为半径所画的圆弧

③尺寸数字 数字方向一律水平方向注写,一般写在尺寸线的中断处,必要时也可写在上方或外面,也可以引出标注(3)圆或圆弧的尺寸标注 标注直径时 ①尺寸界线 一般用圆形轮廓线代替。

②尺寸线 是通过圆心并止于圆周的直线,不能与中心线重合。对于局部视图中断开的圆只画一个箭头,但尺寸线应超过圆心少许。③尺寸数字 数字前加注符号“Ф” 标注半径时

①尺寸界线 一般用圆形轮廓线代替。

②尺寸线 是起于圆心,止于圆周的放射线,只画指向圆弧一端的箭头。

③尺寸数字 数字前加注符号“R”。标注大圆弧时

① 需标圆心位置时,圆心位置在中心线上适当处自画,尺寸线用折线表示。②若不需标出其圆心位置时,尺寸线应是朝向圆心方向的直线,而不是折线。(4)小尺寸的注法

①当尺寸太小没有足够位置画箭头或写数字时,箭头可自外指向内,尺寸数字可写在外面或引出标注。

②标注并列小尺寸时,箭头可用涂实的小圆点代替,每一个小圆点代表两个箭头

(5)对称图形的标注

当对称机件的图形只画出一半或略大于一半时,尺寸线应略超过对称中心线或断裂处的边界线,并在尺寸线一端画出箭头。(6)方头结构的标注

表示剖面为正方形结构的尺寸时,可在正方形边长尺寸数字前加注符号“□”,如□14,或用14×14代替□14。(7)球面的标注

标注球面直径或半径时,应在符号Ф或R前加注符号“S”,如图a所示。对于螺钉、铆钉的头部、轴和手柄的端部等,在不致引起误会的情况下,可省略符号S。

4.尺寸标注常见错误

教师要根据标注规则,指出标注错误的原因,并更正。也可适时提问学生 任务小结

机械制图是一门标准语言,要学好机械制图必须要遵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本任务就是讲解的《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基本规定,深刻正确的理解这些国家标准对以后的制图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尽管内容有些枯噪,但内容是实在的,希望同学们好好的理解这些标准规定。【布置作业】 【课题总结】

本课题讲解的是机械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是国家标准关于制图的一些规定,分别讲解了图纸幅面和格式、比例、字体、图线和尺寸注法。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教学,教学效果会更好,会使学生所学知识扎实,记忆牢固。

第1章制图基本知识1 篇2

【思维导图】

【名师箴言】

我们在前面研究图形的过程中, 一直有一根“线”———“对称”在引导着我们去认识图形.由“轴对称”得到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中垂线性质, 由“中心对称”得到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及中位线的性质.在这一章中上述结论的再学习并不是游离于以往的探索经验, 而是依然建立在我们对“对称”的理解和认识基础上, 继续发挥这根“线”的作用, 借助曾经的实验操作方法, 就能帮助我们确定证明的方法.

地理必修1第一章潜在知识点注解 篇3

一、“宇宙中的地球”潜在知识点

流星:课文对流星是这样描述的:“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可以看到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以及相对于星空背景有明显移动的行星;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事实上,人们有时能看到的并不是流星本身,只是看到了流星在空中燃烧的现象,我们平常是无法看见在太空中的流星的。关于流星其实有三个层面的描述。如图1所示,流星体存在于外太空,单个就是流星体,多个称之为流星群。这是第一个层面的描述。当有流星个体(或群)游荡近地球并被地球引力捕获时,就身不由己地向地球飞来。在地球引力加速下,越来越快地闯入地球大气,在大气中摩擦产生高温并发生燃烧现象,于是人们看到了流星现象,单个闯入地球大气燃烧的是流星个体现象,当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并燃烧时,就是流星雨。大部分流星个体或流星群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都燃烧殆尽,化为齑粉,在地面上不留痕迹。这是第二个层面的描述。只有极少数质地坚硬或个体巨大的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燃烧之后,并未烧尽,就会有残骸降落至地面,称之为陨星。其中,石质的称为陨石,铁质的称为陨铁。这是第三个层面的描述。

星际物质:星际物质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方式之一,当然属于天体一类。这在课文中并未提及,但必须让学生知道该知识点。星际物质又可分为行星际物质和恒星际物质,存在于行星和行星之间的气体、杂质、尘埃,就是行星际物质;存在于恒星与恒星之间的气体、杂质、尘埃就是恒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按其成因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等。人造天体是指运行在宇宙中的人造卫星、太空实验室、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行星,所以地球上的一部分或其附属物就不能称为人造天体。如地球上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地表或发射架上的航天器 ,就不能称之为人造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课文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两个方面加以阐述,在此对地球自身具备的条件作两点补充:①地球自转周期适当,昼夜更替只有24小时,以致白昼增温不过分炎热,黑夜降温不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促进了海洋的形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的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如火山爆发,加速水汽从内部逸出的过程,水汽经过降温、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潜在知识点

太阳外部大气特点:太阳外部大气从里向外划分为三层,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这三层由里向外潜藏着这样的特点:厚度越来越厚、亮度越来越暗、温度越来越高(逆温现象)、密度越来越小。如图2所示。

太阳活动标志:课本上对太阳活动标志的描述,只提及黑子和耀斑。至于其它的活动标志,未明确提及,只在P10 图1.10上画出了日珥,很隐晦地涉及到太阳活动的其它标志。其实,就太阳活动而言,太阳大气的每个层次上都有不同的标志。在光球层除黑子外,还有光斑;在色球层除耀斑外,还有日珥(图3所示);在日冕层还有太阳风。黑子和耀斑只是太阳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标志而已。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时除书上描述的四种影响外,还有一种影响,即影响地球气候。太阳活动周期为11 年,而在亚寒带地区的树木年轮就呈现出11年规律性的疏密变化。充分证明了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地球的运动”潜在知识点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②60°纬线上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③同纬度、同海拔高度上的点,线速度相同;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的点,海拔高者,线速度快,海拔低者,线速度慢。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外,其余任何地点,无论纬度高低、经度大小及海拔高低,其角速度都相同,为每小时约15°。

晨昏线的作用:①确定地方时,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②确定日期和季节,若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若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若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③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将地球分为昼夜半球,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θ,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90°-θ(南北纬视当时的日照情况而定);④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课本对此知识点作了简化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知识点就不用掌握,恰恰相反,这一知识点在日后高三复习过程中,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计算步骤小结如下: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求时间差;第三步,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知西求东用加法,知东求西用减法。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在某时、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即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

四、“地球圈层结构”潜在知识点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震波和不连续界面,人们依据对地震波的分析,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着两个不连续界面,而后根据这两个不连续界面,将地球内部分划为三个层次。endprint

现行人教版地理必修1教材,经过数次整合改编,简明、凝练,这一点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但是,正因为精减,使教材中存有不少潜在知识点。虽说这些知识点并不要求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全部涉及,但也绝非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全面回避的,有些甚至是必须加以补充的。作为答疑解惑的教师,对这些潜在知识点,更要了然于胸,才能更好地把控知识、指导学生。本文以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为例加以说明。

一、“宇宙中的地球”潜在知识点

流星:课文对流星是这样描述的:“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可以看到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以及相对于星空背景有明显移动的行星;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事实上,人们有时能看到的并不是流星本身,只是看到了流星在空中燃烧的现象,我们平常是无法看见在太空中的流星的。关于流星其实有三个层面的描述。如图1所示,流星体存在于外太空,单个就是流星体,多个称之为流星群。这是第一个层面的描述。当有流星个体(或群)游荡近地球并被地球引力捕获时,就身不由己地向地球飞来。在地球引力加速下,越来越快地闯入地球大气,在大气中摩擦产生高温并发生燃烧现象,于是人们看到了流星现象,单个闯入地球大气燃烧的是流星个体现象,当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并燃烧时,就是流星雨。大部分流星个体或流星群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都燃烧殆尽,化为齑粉,在地面上不留痕迹。这是第二个层面的描述。只有极少数质地坚硬或个体巨大的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燃烧之后,并未烧尽,就会有残骸降落至地面,称之为陨星。其中,石质的称为陨石,铁质的称为陨铁。这是第三个层面的描述。

星际物质:星际物质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方式之一,当然属于天体一类。这在课文中并未提及,但必须让学生知道该知识点。星际物质又可分为行星际物质和恒星际物质,存在于行星和行星之间的气体、杂质、尘埃,就是行星际物质;存在于恒星与恒星之间的气体、杂质、尘埃就是恒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按其成因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等。人造天体是指运行在宇宙中的人造卫星、太空实验室、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行星,所以地球上的一部分或其附属物就不能称为人造天体。如地球上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地表或发射架上的航天器 ,就不能称之为人造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课文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两个方面加以阐述,在此对地球自身具备的条件作两点补充:①地球自转周期适当,昼夜更替只有24小时,以致白昼增温不过分炎热,黑夜降温不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促进了海洋的形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的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如火山爆发,加速水汽从内部逸出的过程,水汽经过降温、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潜在知识点

太阳外部大气特点:太阳外部大气从里向外划分为三层,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这三层由里向外潜藏着这样的特点:厚度越来越厚、亮度越来越暗、温度越来越高(逆温现象)、密度越来越小。如图2所示。

太阳活动标志:课本上对太阳活动标志的描述,只提及黑子和耀斑。至于其它的活动标志,未明确提及,只在P10 图1.10上画出了日珥,很隐晦地涉及到太阳活动的其它标志。其实,就太阳活动而言,太阳大气的每个层次上都有不同的标志。在光球层除黑子外,还有光斑;在色球层除耀斑外,还有日珥(图3所示);在日冕层还有太阳风。黑子和耀斑只是太阳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标志而已。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时除书上描述的四种影响外,还有一种影响,即影响地球气候。太阳活动周期为11 年,而在亚寒带地区的树木年轮就呈现出11年规律性的疏密变化。充分证明了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地球的运动”潜在知识点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②60°纬线上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③同纬度、同海拔高度上的点,线速度相同;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的点,海拔高者,线速度快,海拔低者,线速度慢。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外,其余任何地点,无论纬度高低、经度大小及海拔高低,其角速度都相同,为每小时约15°。

晨昏线的作用:①确定地方时,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②确定日期和季节,若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若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若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③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将地球分为昼夜半球,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θ,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90°-θ(南北纬视当时的日照情况而定);④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课本对此知识点作了简化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知识点就不用掌握,恰恰相反,这一知识点在日后高三复习过程中,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计算步骤小结如下: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求时间差;第三步,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知西求东用加法,知东求西用减法。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在某时、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即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

四、“地球圈层结构”潜在知识点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震波和不连续界面,人们依据对地震波的分析,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着两个不连续界面,而后根据这两个不连续界面,将地球内部分划为三个层次。endprint

现行人教版地理必修1教材,经过数次整合改编,简明、凝练,这一点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但是,正因为精减,使教材中存有不少潜在知识点。虽说这些知识点并不要求在平时教学中一定要全部涉及,但也绝非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全面回避的,有些甚至是必须加以补充的。作为答疑解惑的教师,对这些潜在知识点,更要了然于胸,才能更好地把控知识、指导学生。本文以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一章“行星地球”为例加以说明。

一、“宇宙中的地球”潜在知识点

流星:课文对流星是这样描述的:“晴朗的夜晚,仰望星空,可以看到闪烁的恒星、轮廓模糊的星云,以及相对于星空背景有明显移动的行星;有时还可以看到一闪即逝的流星……”事实上,人们有时能看到的并不是流星本身,只是看到了流星在空中燃烧的现象,我们平常是无法看见在太空中的流星的。关于流星其实有三个层面的描述。如图1所示,流星体存在于外太空,单个就是流星体,多个称之为流星群。这是第一个层面的描述。当有流星个体(或群)游荡近地球并被地球引力捕获时,就身不由己地向地球飞来。在地球引力加速下,越来越快地闯入地球大气,在大气中摩擦产生高温并发生燃烧现象,于是人们看到了流星现象,单个闯入地球大气燃烧的是流星个体现象,当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并燃烧时,就是流星雨。大部分流星个体或流星群在穿越地球大气层时,都燃烧殆尽,化为齑粉,在地面上不留痕迹。这是第二个层面的描述。只有极少数质地坚硬或个体巨大的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燃烧之后,并未烧尽,就会有残骸降落至地面,称之为陨星。其中,石质的称为陨石,铁质的称为陨铁。这是第三个层面的描述。

星际物质:星际物质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方式之一,当然属于天体一类。这在课文中并未提及,但必须让学生知道该知识点。星际物质又可分为行星际物质和恒星际物质,存在于行星和行星之间的气体、杂质、尘埃,就是行星际物质;存在于恒星与恒星之间的气体、杂质、尘埃就是恒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天体是宇宙间的物质,按其成因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有恒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等。人造天体是指运行在宇宙中的人造卫星、太空实验室、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是一个行星,所以地球上的一部分或其附属物就不能称为人造天体。如地球上按航线飞行的飞机、地表或发射架上的航天器 ,就不能称之为人造天体。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课文从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两个方面加以阐述,在此对地球自身具备的条件作两点补充:①地球自转周期适当,昼夜更替只有24小时,以致白昼增温不过分炎热,黑夜降温不过分寒冷,保证了地球上生命的存在和发展;②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促进了海洋的形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和原始地球重力的收缩,使地球内部温度升高,结晶水汽化。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如火山爆发,加速水汽从内部逸出的过程,水汽经过降温、凝结、降雨,落到地面低洼处,形成原始的大洋。地球上最初的单细胞生命就出现在大洋中。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潜在知识点

太阳外部大气特点:太阳外部大气从里向外划分为三层,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这三层由里向外潜藏着这样的特点:厚度越来越厚、亮度越来越暗、温度越来越高(逆温现象)、密度越来越小。如图2所示。

太阳活动标志:课本上对太阳活动标志的描述,只提及黑子和耀斑。至于其它的活动标志,未明确提及,只在P10 图1.10上画出了日珥,很隐晦地涉及到太阳活动的其它标志。其实,就太阳活动而言,太阳大气的每个层次上都有不同的标志。在光球层除黑子外,还有光斑;在色球层除耀斑外,还有日珥(图3所示);在日冕层还有太阳风。黑子和耀斑只是太阳活动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标志而已。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时除书上描述的四种影响外,还有一种影响,即影响地球气候。太阳活动周期为11 年,而在亚寒带地区的树木年轮就呈现出11年规律性的疏密变化。充分证明了太阳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三、“地球的运动”潜在知识点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①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0;②60°纬线上的线速度大约是赤道的一半;③同纬度、同海拔高度上的点,线速度相同;同纬度、不同海拔高度的点,海拔高者,线速度快,海拔低者,线速度慢。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角速度为0外,其余任何地点,无论纬度高低、经度大小及海拔高低,其角速度都相同,为每小时约15°。

晨昏线的作用:①确定地方时,经过赤道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经过赤道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②确定日期和季节,若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若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若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③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晨昏线将地球分为昼夜半球,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经度就是直射点的经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需根据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来确定。若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的纬度为θ,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于90°-θ(南北纬视当时的日照情况而定);④确定极昼、极夜的范围,晨昏线与哪个纬线圈相切,该纬线圈与极点之间的纬度范围内就会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南北半球的极昼、极夜现象正好相反。

区时、地方时的计算:课本对此知识点作了简化处理,但这并不意味着该知识点就不用掌握,恰恰相反,这一知识点在日后高三复习过程中,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计算步骤小结如下: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求时间差;第三步,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知西求东用加法,知东求西用减法。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在某时、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即H=9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纬度指所求某地的纬度,直射点纬度是指此时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如果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在同一半球用减号,若在不同半球用加号,然后取绝对值。

四、“地球圈层结构”潜在知识点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案) 篇4

一、授课时间

****年**月**日

二、授课章节

第1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三、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2)熟练各种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3)熟悉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4)熟练掌握计算机指法练习和常用汉字输入法(5)了解计算机病毒与黑客的表现形式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数值及转换方法,计算机中信息的单位,字符的编码和汉字的编码,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五、教学方法

理论+演示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教室

七、教学过程(含复习提问、教学内容要点板书提纲、课堂练习、教学进程时间分配、课外作业等)

.1计算机发展及应用

计算工具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从绳结到算盘、机械计算机、计算尺再到电动机械计算机等等,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计算工作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代计算机是上述计算工具的继承和发展,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的更新换代。

1.1.1计算机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于1946年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

根据计算机所使用的电子元器件不同,经历了电子管时代、晶体管时代、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现已进入了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1.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7年)2.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1958~1964年)

3.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5~1970年)

4.第四代: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从1971年至今)计算机系统正朝着巨型化、微型化、计算机网络化和智能化等方向更深入发展。

1.1.2 计算机的特点及分类 1.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

运算速度指的是微机每秒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单位用MIPS(百万条指令/秒)。

(2)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具有以往计算器无法比拟的计算机精度,目前可以达到小数点后上亿位的精度。

(3)“记忆”能力强

计算机的存储器类似于人的大脑,可以记忆大量的数据和计算机程序,随时提供信息查询、处理等服务。

(4)能进行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是计算机的又一重要特点,是计算机能实现信息处理自动化的重要原因。

(5)支持人机交互

计算机具有多种输入输出设备,配上适当的软件后,可支持用户进行方便的人机交互。

2.计算机的分类(1)按处理的对象

按照处理数据的类型分类,可以分为数字计算机、模拟计算机和混合-----计算机。

(2)按功能用途

按功能和用途可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3)按性能规模

根据这些性能可以将计算机分为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工作站和微型计算机。1.1.3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 1.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亦称数值计算,是指用计算机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所提出的数学问题。

(2)信息处理(数据处理)

所谓信息是通过各种方式,可以被传递、传播、传达,用可被感受的声音、图像、文字所表征,并与某些特定的事实、主题或事件相联系的消息、情报、知识。而信息处理是指计算机对信息记录、整理、统计、加工、利用、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3)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亦称实时控制,是用计算机及时采集检测数据,按最佳值迅速对控制对象进行自动控制或自动调节。

(4)计算机辅助系统

计算机辅助系统是指人们利用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精确度高、模拟能力强的特点,把传统的经验和计算机技术结合起来,代替人们完成复杂而繁重工作的一门技术系统。主要有: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简称: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简称:CAM)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简称:CAI)。(5)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有时也译作“智能模拟”,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智能活动:判断、理解、学习、图像识别、问题求解等。人工智能的应用主要有机器人(Robots)、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智能检索(Intelligent Search)等。

(6)计算机网络

把计算机的超级处理能力与通信技术结合起来就形成了计算机网络。

(7)多媒体应用

多媒体计算机的出现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水平,扩大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设定计算机除了能够处理文字信息外,还能处理声音、视频、图像等多媒体信息。

2.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巨型化(或功能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其高速运算、大存储容量和强功能的巨型计算机。其运算能力一般在每秒百亿次以上、内存容量在几百兆字节以上。

(2)微型化(或体积微型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器芯片连续更新换代,微型计算机连年降价,加上丰富的软件和外部设备,操作简单,使微型计算机很快普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并走进了千家万户。其中笔记本型、掌上型等。(3)网络化(或资源网络化)

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达到所有用户都可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目的。

(4)智能化(或处理智能化)

智能化就是要求计算机能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能力,也是第五代计算机要实现的目标。

(5)多媒体化

现代计算机不仅用来进行计算,还能处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和音频信号。

1.2 计算机数制与常用信息编码 数据是计算机处理的对象。-----这里的“数据”含义非常广泛包括数值、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各种数据形式。

计算机内部一律采用二进制表示数据。二进制并不符合人们的习惯,但是计算机内部仍采用二进制表示信息,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1.电路简单 2.工作可靠

3.简化运算

4.逻辑性强

1.2.1 计算机中数和数制的定义 1.计算机中数的单位

在计算机内部,数据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和运算的。计算机数据的表示经常使用到以下几个概念:

(1)位。二进制数据中的一个位(Bit),音译为比特,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最小单位。

(2)字节。字节来自英文Byte,简记为 B,字节是计算机数据处理的最基本的单位,并主要以字节为单位解释信息。一个字节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即1B=8bit。

lByte=8bit 1KB=210B=1024bit 1MB=210KB=210×210B=1048576bit 1GB=210MB=210×210KB=210×210×210B=1073741824bit(3)字。在计算机中,一串数码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或运算的,称为一个计算机字,简称字。每个字所包含的位数称为字长。计算机的字长是指它一次可处理的二进制数字的数目。

(4)字长(Word)

计算机一次存取、加工和传送的字节数称为字长。由于字长是计算机一次所能处理数据的实际位数,所以它决定了计算机数据处理的速度,因而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志。字长越长,性能越强。

2.计算机中数制的定义-----(1)数码。一个数制中表示基本数值大小的不同数字符号。(2)基数。在一种数制中,一组固定不变的不重复数字的个数称为基数(用R表示)。

(3)位权。某个位置上的数代表的数量大小。数的进位制度称为数制。

1.2.2 计算机中常用的几种数制 1.十进制计数制

十进制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数制。十进制计数制的特征如下:(1)使用10个不同的数码符号0,1,2,3,4,5,6,7,8,9;(2)基数为10常在数字后面加上D以示区别(23D表示十进制数23);(3)每一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数中所处的位置(即数位),按逢十进一来决定其实际数值。

任意一个十进制正数D,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D)10=Dn-l×10n-1+Dn-2×10n-2+…+Dl×101+D0×100+D-l×10-1+D-2×10-2+…+D-m×10-m 例如,(123.45)10以小数点为界,往左是个位、十位、百位,往右是十分位、百分位。所以可以表示为:

(123.45)10=l×102+2×101+3×100+4×10-1+5×10-2 2.二进制计数制

在二进制计数制中,基数是2只有两个数码0和l,任何形式数据都要靠0和1来表示,计数的原则是“逢2进1。”

为了能有效地表示和存储不同形式的数据,人们使用了下列不同的数据单位:

任意一个二进制正数B,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B)2=Bn-l×2n-1+Bn-2×2n-2+…Bl×21+B0×20+B-l×2-1+B-2×2-2+…+B-n×2-n 例如:

(11011.101)2=l×24+1×23+0×22+1×21+l×20+1×2-1+0×2-2+1×2-3=(27.625)10 3.八进制计数制-----在八进制计数制中,基数是8,计数的原则是“逢8进1”。特征如下:(1)使用8个不同的数码符号0,1,2,3,4,5,6,7;(2)基数为8常在数字后面加O以示区别(23O表示八进制数23);(3)每一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数中所处的位置(即数位),按逢八进一来决定其实际数值。

任意一个八进制正数S,可表示为:

(S)8=Sn-l×8n-1+Sn-2×8n-2+…+S1×81+S0×80+S-l×8-1+…+S-m×8-m 例如:

(472.64)8=4×82+7×81+2×80+6×8-1+4×8-2=(314.8125)10 4.十六进制计数法

在十六进制计数制中,基数是16,计数的原则是“逢16进1”。特征如下:

(1)使用16个不同的数码符号,它们是0,l,2,3,4,5,6,7,8,9,A,B,C,D,E,F;

(2)基数为16常在数字后面加H以示区别(23H表示十六进制数23);(3)每一个数码符号根据它在数中所处的位置(即数位),按逢十六进一来决定其实际数值。

对任意一个十六进制正数H,可表示为:

(H)16=Hn-l×16n-1+Hn-2×16n-2+…+Hl×161+H0×160+H-l×16-1+…+H-m×16-m 例如:

(3AB.28)16=3×162+A×161+B×160+2×16-1+8×16-2=(939.15625)10 1.2.3 各种数制之间的转换 1.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

将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整数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除2取余倒记法”。即将十进制数除以2,得到一个商数和余数; 再将其商数除以2,又得到一个商数和余数; 按此方法继续下去,直到商数等于零为止。-----对于小数部分,采用连续乘以基数2,并依次取出的整数部分,直至结果的小数部分为0为止。故该法称“乘基取整法”。2.十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

将十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的方法是:分别按“除8取余倒记法”和“乘以8取整数”。

3.十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

将十进制整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整数的方法是“除以16取余数”。十六进制数计数的原则是“逢16进1”。在十六进制数中,用A表示10,B表示11,C表示12,D表示13,E表示14,F表示l5。4.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相互转换

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概括为“三位合一”。即:以小数点为基准,整数部分从右至左,小数部分从左至右,每三位一组,不足三位时,整数部分在高端补齐,小数部分在低端补齐。然后,把每一组二进制数用一位相应的八进制数表示,小数点位置不变,即得到八进制数。

5.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相互转换

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概括为“四位合一”。即:以小数点为基准,整数部分从右至左,小数部分从左至右,每四位一组,不足四位时,整数部分在高端补齐,小数部分在低端补齐。

然后,把每一组二进制数用一位相应的十六进制数表示,小数点位置不变,即得到十六进制数。

1.2.4 计算机中的常用编码

计算机编码是为了让所有字符全部按统一格式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码。

它分别有字符编码(ASCII码)、二进制编码的十进制数(BCD码(余三码 / 8421码)、汉字编码(国标码)等。

1.数字编码:8421BCD码

每位十进制数用四位二进制数编码表示。

例如:25=(0010 0101)BCD BCD码与十进制、二进制、十六进制的对应关系如下表

2.西文字符编码-----对于西文字符而言,每一个字符都有一个编码。国际上最常用的就是ASCII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

常用字符有128个,编码从0到127,包括10个阿拉伯数字、52个英文大小写字母、32个标点符号和运算符及34个控制码及专用符号等95种可打印字符。

每个字符占一个字节,7位,最高位为0。常用字符的ASCII码的表示如下表: 3.汉字编码

ACSII码只对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进行了编码。为了在计算机内表示汉字,用计算机处理汉字,同样也需要对汉字进行编码。计算机对汉字信息的处理过程实际上是各种汉字编码间的转换过程。这些编码主要包括:

汉字信息交换码(统一全国汉字字型)汉字机内码(计算机内部汉字信息处理)汉字输出字形码(显示字库和打印字库)汉字输入码(音码、形码、音形码等)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分别简称硬件和软件。硬件系统是构成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物理设备的总称,没有硬件当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计算机。软件系统是指计算机上运行的各种用途的程序以及使用的维护文档的总和。

1.3.1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硬件提供了处理数据的物质基础,但如果没有软件的支持,它什么事情也做不了,硬件是计算机的躯体,软件才是它的灵魂,计算机只有硬件没有软件被称为“裸机”。

硬件与软件是有机的结合体,是计算机系统两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3.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从计算机系统结构上说,计算机采用了“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这一原理是1946年由冯.诺依曼提出的,根据这一原理构成的计算机也就称为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

整个计算机工作过程的实质就是指令的执行过程,因为控制器对各个部件的控制都是通过指令实现的。

通常,一条指令的执行分为取指令阶段、分析及取数阶段和执行阶段3个过程。

1.4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现代计算机是第一个自动化信息处理装置。迄今为止,所有计算机均采用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设计思想,即计算机由五大基本部分所组成,它们是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存储器又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分别简称内存和外存;

运算器和控制器全称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CPU和内存储器则合称计算机的主机,在微型机中主机安装在一块主机板上;

外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又统称自外部设备,简称外设。

1.4.1 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主要包括运算器(ALU)和控制器(CU)两大部件,是计算机核心,其性能通常标志计算机系统的性能。

如果将CPU集成在一块很小的半导体芯片上,这种芯片就称为微处理器。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主要取决于运算器每秒钟能够进行运算的次数或者CPU的时钟频率。

时钟频率又称为主频率,用兆赫(MH)表示,一般时钟频率越高运算速度也就越高。

1.控制器(Control Unit)控制器的功能是协调和指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2.运算器(Arithmetic Unit)

运算器进行的全部操作都由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来指挥的,所以它 10 是执行部件。

主要功能: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它的任务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1.4.2 存储器(Memory)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

它的功能是存放原始数据、中间数据、运算结果和处理问题的程序。存储器通常是按地址进行存取数据和程序的。

它由许多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单元存放一个若干二进制的数据代码。为了区分不同的存储单元,把存储单元按一定的顺序编号,这个编号称为地址。

存储器容量是位(bit)为单位。

字节(Byte):一个字节为8个bit,是衡量存储器容量的最基本单位。

1KB=1024Bytes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存储器可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1.内主存储器(主存或内存)

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它的功能是存放原始数据、中间数据、运算结果和处理问题的程序。

主存储器分为:只读存储器(ROM :Read only memory)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dem access memory)。(1)只读存储器

ROM存储器只能从中读取代码,而不能以作写入操作。

(2)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是一种既可从中读取数据又可向它写入数据的随机存取存储器,但关机后其中的数据将全部消失。

2.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

外存储器(又称外存),是计算机长期保存信息的重要外部设备,用来存放待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当需要这些程序和数据时,系统会自动将其装入主存储器。

外存通过外存介质(如磁盘、光盘)可将计算机中的信息在不同的计-----算机中进行交换。

计算机关闭时外存里的信息不会丢失。其特点是容量大、速度低、价格便宜。

目前常见是磁介质和光存储设备。

1.4.3 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的作用是向计算机中输入信息(程序、数据、声音、文字、图形、图象等),是把原始数据和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转换成计算机中用以表示二进制的电信号,输入到计算机内存中; 常把输入设备简称为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程序的设备。输入方式:键盘方式、指点方式、扫描方式、手写方式。

1.4.4 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的功能是把运算处理结果按照人们所要求的形式输出,这些设备可以是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数模转换器等。

设备功能:输出设备是计算机必不可少的外部设备,其功能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信息结果按人们所要求的形式展示出来。

输出形式:文字、图形、图像、声音,以及其他人们所要求的信号。

1.5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它可以对硬件进行管理、控制和维护,只有硬件没有软件的计算机我们称为“裸机”。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二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管理、监控、维护计算机资源以使计算机高效率工作的软件。它包括操作系统、各种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应用软件是指用户编制的用于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程序。

1.操作系统

为了使计算机系统的所有资源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工作,必须有一个软件来进行统一管理和统一调试,这种软件称为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操作系统是最底层的系统软件,它是对硬件系统功能的首次扩充。操作系统用于统一管理计算机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协调----------计算机系统各部分之间、系统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关系。

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Unix、OS/

2、Linux等。

2.计算机语言

计算机语言是人们根据描述实际问题的需要而设计的,按语言对机器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三类。3.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目前计算机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它主要面向解决数据处理的非数值计算问题,用于档案、财务、图书资料及仓库等方面的数据库管理。数据库的特点是数据量大,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数据的存储、查询、修改、排序、分类和统计等。

1.6 计算机指法练习和常用输入法

给计算机输入文字、数据,通常是以计算机键盘为工具,通过手的条件反射,熟练地在计算机键盘上敲击字键所进行的一种技术性工作。1.6.1 键盘操作概况(略)

1.6.2 智能ABC汉字输入法(略)1.6.3 五笔输入法(略)

1.7 计算机病毒与黑客 1.7.1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它不仅能够破坏计算机系统,而且还能够传染到其他系统。

计算机病毒通常隐藏在其他正常程序中,能生成自身的拷贝并将其插入其他的程序中,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来意的破坏。

计算机病毒能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它用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它们,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的这样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1.7.2 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与特点

1.按照计算机病毒存在的媒体进行分类:

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病毒可以划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

2.按照计算机病毒传染的方法进行分类:

根据病毒传染的方法可分为驻留型病毒和非驻留型病毒。

3.根据病毒破坏的能力可划分为以下几种:

(1)无害型:除了传染时减少磁盘的可用空间外,对系统没有其它影响。

(2)无危险型:这类病毒仅仅是减少内存、显示图像、发出声音及同类音响。

(3)危险型:这类病毒在计算机系统操作中造成严重的错误。(4)非常危险型 :这类病毒删除程序、破坏数据、清除系统内存区和操作系统中重要的信息。

4.根据病毒特有的算法,病毒可以划分为:

(1)伴随型病毒

(2)“蠕虫”型病毒

(3)寄生型病毒

(4)诡秘型病毒

(5)变型病毒(又称幽灵病毒)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寄生性 2.传染性

3.潜伏性

4.隐蔽性

5.破坏性

6.可触发性

1.7.3 计算机病毒的破坏形式(略)1.7.4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略)1.7.5 计算机黑客(略)课后作业:教材配套的习题集与实训指导书P3-P5的习题。-----

-----小结:

计算机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就是指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Computer)又称电脑(Computer)。

本章着重介绍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体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及分类,计算机的特点及应用领域、计算机数制的基本概念,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常用信息编码,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计算机病毒与黑客等内容。

本章内容广泛而生动,使得读者学习完本章后对计算机从内到处有一个非常形象的了解,也为学习后续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1章制图基本知识1 篇5

1-1 答:电路中的电阻公式为:Rll,磁路中的磁阻公式为:Rm sA从上面两个公式可以看出电阻与材料长度成正比,而与材料电导率和材料横截面积成反比;磁阻与材料长度成正比,而与材料磁导率和材料横截面积成反比。

1-2 答:磁路中的磁阻公式为:Rml,磁阻除了与磁路材料的的结构和尺寸有关外,A还与材料的磁导率成反比。因此,磁路的结构和尺寸确定不变,磁路材料的磁导率变化时,磁阻仍然变化,磁导率越大,磁阻越小,反之,磁导率越小,磁阻越大。

1-3 答:

(1)直流磁路中磁通恒定,励磁绕组中无感应电动势;而交流磁路中磁通随时间交变,因而会在励磁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2)直流磁路中无铁芯损耗,而交流磁路中有铁芯损耗。

(3)交流磁路中磁饱和现象会导致电流、磁通和电动势波形畸变;而直流磁路中不会产生。

1-4 答:电机和变压器中的磁路材料常用软磁材料,如硅钢片,热轧硅钢片和冷轧硅钢片。软磁材料的特点是其磁导率较高,矫顽力、剩磁和最大磁能积较小,容易退磁。

1-5 答:交流电不仅用于灯管或灯泡照明,还用于含有线圈的变压器和电机。在照明系统中,交流电的频率低于50赫兹时,灯管或灯泡就开始比较明显地闪烁,对眼睛刺激较大,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中,眼睛会被损害,但变压器和电机铁损耗会明显降低;当交流电的频率高于50赫兹较多时,变压器和电机损耗明显增大,传输线的电阻也明显增大,但照明系统中灯管或灯泡闪烁不明显。鉴于以上情况,既要兼顾照明系统还要兼顾交流电传输系统、变压器和电机,我国交流电系统频率定为50赫兹,日本和欧美国家交流电系统频率定为60赫兹。

1-6 答:在磁路系统中,将材料的磁导换成电抗,实际是将磁路计算换成了电路计算,因为磁路计算比较困难,大多数磁路问题需要进行数值计算,而电路计算比较简单,可以求出解析解。因此,在本科阶段一般都是将磁路换算成电路进行计算,在研究生阶段,可以直接进行数值计算。

1-7 答:电力拖动系统是以电动机为动力带动不同机械系统进行运转,从而拖动负载运行,它通常包括电动机、工作机构、传动机构、控制设备和电源五部分。电力拖动系统如机床、电动汽车、电梯、轧钢机、纺织机等。

1-8 答:负载机械特性与电动机机械特性的交点是电动机的工作点。

1-9 答:根据运动方程式:TeTLJd,系统的运动状态由电磁转矩和负载转矩共同决dt定,当TeTL时,系统处于稳定或静止状态;当TeTL时,系统处于加速运行状态;当TeTL时,系统处于减速运行状态。

1-10 解:根据磁路欧姆定律:FNiHlBll,可计算所需要的磁动势为: AFNi622Al0.250.005A4000410722104

需要的电流为:

i F6221.244A N5001-11 解:铁芯段的磁阻Rm1为:

Rm1l0.250.0021.234105A/Wb 74A40004102210空气气隙段的磁阻Rm2为:

Rm2l0.002539.810A/Wb 74A4102210铁芯段的磁压为:

Rm10.0051.234105617A

空气气隙段的磁压为:

Rm20.00539.810519900A

需要总的磁动势为

FH1l1H2l2Rm1Rm26171990020517A需要的电流为

iF2051741.034A N500从上述计算结果可知,尽管空气气隙很小,但分得的磁压比较大,主要是因为铁芯的磁导率是空气磁导率的4000倍造成的。

1-12 解:磁路中总磁动势为:

F500402001018000A 磁路中的磁场强度H为:

H500402001090000A/m

0.2磁路总磁阻为

Rml0.239.81A/Wb 7A4000410通过磁路的磁通为:

F18000452.15Wb Rm39.81左边磁路的磁压为

50040900000.0524500A

右边磁路的磁压为

20010900000.056500A

1-13 解:额定转矩为:

TN

PNP7.010009.55N9.552nNnN1450

6046.10Nm起动转矩为:

起动瞬间加速度为:

TstkstTN1.546.1069.15Nm

d11(TstTL)(69.1546.10)dtJ1200.192rad/s2

1-14 解:假定电车为恒转矩负载,电车正常行驶时,负载为制动性质,负载转矩特性在第一象限;下坡时,负载为拖动性质,负载转矩特性在第二象限。其负载转矩特性如图1-1所示。

图7-1电车正常行驶和下坡时的转矩特性

1-15 解:各级速比为:

j1n8503.04 n1280

j2n12804.31 ng65总速比为:jj1j23.044.3113.10 折算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飞轮矩为:

2222GDGDGDGD4g22223GD2GDdGDLGDdGD1222j1j

790.56280.629851106.14Nm3.04213.102

1-16 解:根据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性质及其调速特性可知:

nmaxnN1950r/min

maxn

税法第1章 篇6

税法同步练习第1章

第一大题 :单选题

1、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 )。

A.生产关系

B.分配关系

C.社会关系

D.阶级关系

2、下列法律中,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法》

3、“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这项原则属于( )。

A.税收法定原则

B.税收公平原则

C.税收效率原则

D.实质课税原则

4、在税法的适用原则中,( )是为了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不因争议的发生而影响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A.法律优位原则

B.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

C.程序优于实体原则

D.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

5、在我国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一方是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国家行政机关,包括国家各级税务机关、海关和财政机关,另一方是履行纳税义务的人,包括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在华的外国企业、组织、外籍人、无国籍人,以及在华虽然没有机构、场所但有来源于中国境内所得的外国企业或组织。这种对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另一方的确定,在我国采取的是( )的原则。

A.属地

B.属人

C.属地兼属人

D.属地或属人

6、( )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也是税法的灵魂。

A.权利主体

B.义务主体

C.权利客体

D.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

7、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

A.税目

B.征税对象

C.纳税地点

D.纳税义务人

8、关于税收执法权的划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除经济特区外,各地均不得擅自停征全国性的地方税种

B.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经济特区也可以享有一般地方税收管理权之外,拥有一些特殊的税收管理权

C.涉外税收政策的调整权集中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

D.对中央与地方共享税,由国务院及税务主管部门管理,分别由中央税务机构和地方税务机构负责征收

9、按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可以将税法分成( )。

A.税收基本法与税收普通法

B.税收程序法与税收实体法

C.中央税法与地方税法

D.国际税法与国内税法

10、在税法的构成要素中,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是( )。

A.税率

B.税种

C.征税对象

D.纳税环节

11、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税的有( )。

A.增值税

B.车辆购置税

C.个人所得税

D.企业所得税

12、纳税人在承担税法规定的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下列各项中,属于纳税人应承担的义务的是( )。

A.进行纳税申报

B.申请延期纳税

C.申请税收复议

D.进行税务检查

第二大题 :多选题

1、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包括( )。

A.无偿性

B.强制性

C.单向性

D.固定性

2、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

A.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阶级关系

B.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税法属于义务性法规,以规定纳税人的义务为主

D.税法是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法律手段

3、下列有关税法基本原则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实质课税原则,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

B.税务合法性原则是指税务机关按法定程序依法征税,不得随意减征、停征或免征,无法律依据不征税

C.税收公平原则包括税收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即税收负担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

D.税收效率原则包含两方面,一是经济效率,二是行政效率

4、我国税收立法主要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

A.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B.公平、公正、公开原则

C.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D.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

5、税收立法程序通常包括的阶段有( )。

A.提议阶段

B.审议阶段

C.试行阶段

D.通过和公布阶段

6、下列有关我国税法的分类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按照税法的基本内容和效力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基本法和税收普通法

B.按照税法的立法主体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C.按照税法征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流转税税法、所得税法、财产行为税税法和资源税税法

D.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可分为国内税法、国际税法、外国税法等

7、在我国,流转税税法主要包括(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房产税

D.关税

8、有权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机关有( )。

A.税务局

B.财政局

C.海关

D.银行

9、有关我国税收立法权的划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中央税和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的地方税税法的制定、公布和税种的开征、停征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B.经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授权,国务院有制定税法实施细则、增减税目和调整税率的权利

C.地区性地方税收的立法权经省级立法机关授权,可以下放给下级政府

D.经国务院授权,国家税务主管部门有制定税收条例实施细则的权利

10、由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的税种有(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营业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11、下列完全归中央所有收入的.税种有( )。

A.消费税

B.车辆购置税

C.中国工商银行总行集中缴纳的城市维护建设税

D.中央与地方事业单位组成的联营企业所缴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

第一大题 :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

2、答案:A

解析:我国《宪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3、答案:D

解析:实质课税原则是指根据客观事实确定是否符合课税要件,并根据纳税人的真实负担能力决定纳税人的税负,而不能仅考虑相关外观和形式。

4、答案:C

解析:程序优于实体原则是关于税收争讼法的原则,其基本含义为在诉讼发生时税收程序法优于税收实体法适用。适用这一原则,是为了确保国家课税权的实现,不因争议的发生而影响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5、答案:C

解析:这种对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另一方的确定,在我国采取的是属地兼属人的原则。

6、答案:D

解析:税收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税收法律关系中最实质的东西,也是税法的灵魂。

7、答案:B

解析:征税对象即纳税客体,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我国现行税收法律、法规都有自己特定的征税对象,也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

8、答案:C

解析:除少数民族自治区和经济特区外,各地均不得擅自停征全国性的地方税种,A错;经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和国务院批准,经济特区也可以享有一般地方税收管理权之外,拥有一些特殊的税收管理权,B错;对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原则上由中央税务机构负责征收,D错。

9、答案:B

解析: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10、答案:A

解析: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是税率。

11、答案:B

解析:车辆购置税属于中央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属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12、答案:A

解析:纳税人的义务主要是按税法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进行纳税申报、接受税务检查、依法缴纳税款等。

第二大题 :多选题

1、答案:ABD

解析: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概括为税收“三性”,即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

2、答案:CD

解析: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答案:BCD

解析:税收法定原则又称为税收法定主义,是指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由法律加以规定,税法的各类构成要素皆必须且只能由法律予以明确。

4、答案:ACD

解析:税收立法主要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公平原则3.民主决策的原则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5.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

5、答案:ABD

解析:试行阶段属于执行程序。

6、答案:ACD

解析:按照税法的职能作用的不同,可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

7、答案:ABD

解析:流转税税法,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税法。房产税属于财产、行为税税法。

8、答案:ABC

解析:税务局、财政局、海关有权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

9、答案:ABD

解析:地区性地方税收的立法权只限于省级立法机关或经省级立法机关授权同级政府,不能层层下放。

10、答案:AB

解析:营业税由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和管理。

11、答案:ABC

上一篇: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验收报告下一篇:学校奖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