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培训学习总结(精选8篇)
我有幸参加了本次国培计划中小学教师培训活动,在这次活动中,聆听了众多数学专家的讲座,了解他们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学习他们的数学思想方法;得以与名师讨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培训活动安排合理,内容丰富。作为一位
参与培训的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我觉得收获颇丰。
一、专家引领,思想振荡
本次培训,多位专家给我们做了精彩的讲座。各位专家的讲座,阐述了他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在这些专家的引领下,我的思想深深受到震撼:作为一个普通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师,我们思考地太少。平常我们在学校中,考虑地都是如何上好一堂课,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地并不多,甚至于忽视这一方面。听了各位专家的讲座,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不应仅仅着眼于一些短期利益,而应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而不局限于单一解答方法的教
学;不能只顾一时的成绩,更应关注对学生今后的影响。
二、同行交流,教学相长
本次培训,全区多个县农村小数数学骨干教师,每位培训教师都有丰富的数学教学经验,教学的外部条件也非常相似,因此,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培训人员提高自己数学教学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各区县的新课程开展情况,并且注意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新课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以及他们对新课程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对于如何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如何处理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而对照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出反思:在我们农村,也许受到学生知识面的影响,可能教师不能太放手,而应适当地多“扶”一下。但在算法多样化的教学上,我们完全有能力去尝试,而我们恰恰做得还不够。
三、基地实践
基地实践:我们在南宁市三十七中学校听了几节数学课,听了这几节数学课,让我真的收获多多,感受颇深。下面让我来谈谈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节是九年级的数学课,讲的是《二次函数》。黄老师那种教学设计方法,以及那别具风格的课堂教学过程,真是让在座的同行们大开眼界。让我也亲身享受了他的课堂教学的风采。黄老师不但课设计得好,课上和学生们交流互动的也非常多,并且恰到好处。最值得学习的是王老师讲的课,从开始就和生活联系在一起,自始至终都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规律,以及在自己身边寻找规律。这样的安排不恰恰是我们新课标中所规定的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寻找数学吗?
体会较深的还有林老师的《相似三角形》。这节课也非常的出色。林老师竟然把一节大多数老师经常忽略的一节”探索数学课”上的如此的生动有效,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应该学习的。首先,林老师设计的这节课,也和生活有联系,她
利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有效性很高,学生们都能在课堂中把知识学的扎实有效。这也是我们老师应该学习的。
还有,我们听了高院长的点评总结,高院长把林老师的课进行了一番总结,也借此来分析了中学数学课堂的现状以及应该注意些什么。让我们在座的老师学到了很多的教学策略和一些合适的教学方法。
总之,这次听课,让我受益匪浅,更加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从他们几位教师的精彩讲演上,我更加看到了自己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也更加了解了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怎样做到扎实有效。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学习,再学习。以此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更加珍惜每次的学习机会,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争取上好每一节课!30多天的集中培训很快结束了,但是在培训过程中我受到的思想振荡将伴随我以后的教学生涯,与各位同行之间的交流还将延续,教学业务水平还得精益
1 领悟《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数学学习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实验, 猜测, 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 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 其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数学思想与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 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 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信心。
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 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法的影响,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 探索的数学活动中去。
2 发挥教师的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主动参与、积极引导、耐心辅助, 与学生平等合作、努力探研, 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 真正地把学生解放出来, 使之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让学生动口、动手、又动脑, 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 包括知识的获取、新旧知识的联系, 知识的巩固和应用的全过程。要强调凡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 不要由教师提出;凡能由学生解的例题, 不要由教师解答;凡能由学生表述的, 不要由教师写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责任心, 只有逐步在学生内心建起“我能学好数学”的信念时, 学生的数学学习才走上了坦途, 面对新的数学课业, 当学生抱定“我完全能够学会原来不懂的数学知识”的坚定信心时, 学生的大脑因为有此信念而排除了对学不好的恐惧干扰, 直接进入了“学习数学的专注状态”, 从而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 找到方法把数学做对, 学生有了自信心, 他们在数学上才会突飞猛进。
3 做学生知心朋友,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精神
教师首先要无条件爱学生, 这种爱是全方位的。既有生活上关怀学生的冷暖、喜恶之爱, 更有学习上了解学习情况, 填补知识缺陷, 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多鼓励, 而不轻易否定, 要恰当指引, 要给学生多理解、表扬和确认, 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是良师益友。这样学生才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发挥其主体地位, 提高主体意识, 营造了平等、民主和和谐的课堂气氛。促进师生双方交往互动, 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 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 教师真正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把学生转变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激发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进取精神。
4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 十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问题”、“探究”、“思考”、“归纳”、“课题学习”、“小结”、“复习题”等栏目, 结合教学内容并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 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数学来源于实践, 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 新教材的“问题”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 既可以扩大知识面, 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 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
利用“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 实验, 猜测, 验证, 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让学生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利用“思考”、“归纳”、“数学活动”、“小结”, 开发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 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 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 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 提高思维水平。教师要及时地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 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 从而增强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利用“课题学习”, 教师要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 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 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发展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利用“复习题”, 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习兴趣 成功 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重视知识讲解,实现感情的交流,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实现学生对数学活动的追求。
一、创设民主平等的感情的氛围
好的师生关系和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敢于参与学习的好的前提条件。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时候,轻松的情况下,都喜欢亲近自己的教师的情况下,才会喜欢数学学习。数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地位,多和学生亲近,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多和学生谈一谈学习和生活,从多个角度关爱学生,投入自己的整个身心去亲近学生,热爱学生。教师要实现教学的平等性,实现对学生教育教学的公平,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心。
二、科学正确地评价学生
学生学习的态度、心情和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积极思考数学问题,当学生积极发言后,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的解题的思路,肯定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如果教师给学生及时地激励,教师会看到学生得到了极大的激励和满足,学生会表现出非常大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反复研究,探究,可以看出教师的科学的评价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原因。美国电影《师生情》中展示了这样的片段,一个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他伸出五个手指问一个小黑人孩子,“这是几根手指?”小孩子过了好半天才说道:“三个”。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说:“你真厉害,再差两个你就数对了哦。”老师的赞美的话,缓解了学生的学习的压力,让学生喜欢这个老师,也喜欢上了学习数学。因此,教師要运用放大镜来放大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和表扬学生,对学生不能轻易否定,不能轻易说错,不然就会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要重视承认学生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别,积极鼓励学生,全面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例如,有的学生课后的时间内完成了书上的习题或者思考题,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加以表扬和激励,称赞学生热爱学习,肯刻苦学习。
三、成功是给学生最好的激励
学生学习上获得成功,能帮助学生获得快乐的学习的感受,能带给学生力量,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提问的步骤,设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步骤,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能跳一跳摘桃子,帮助学生获得艰苦地探索,掌握知识,产生快乐的学习体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补偿,激励学生追求更大的成功。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有效帮助学生,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进步,收获学习上的成功,实现学习信心上的增长,获得战胜困难的力量和勇气。特别是教师对待后进的学生一定要充满耐心和爱心,要让这些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幸福感,给学生科学地点拨和指引。例如,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画出线段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让学生换一句话说出题目的意思,举个例子试一试等,帮扶着学生逐渐地走向学习的成功。
四、创造和谐轻松民主的师生关系
师生情感是师生交往的基础,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尤其是小学生,师生关系特别重要。教师是师生感情的主导者。教师要发自内心地热爱学生,给学生投入更多的爱心,激发学生产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感情,引领学生一起攻克数学学习中的难关,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高超的教学艺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保证
教师要练就高超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教学能力,以此来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教师要加强自我的修为,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练好教学基本功
教师要内化对数学基本功的理解,重视课堂组织、语言表达、课堂板书、画图,还有信息技术上的熟练使用,尤其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教师也要提升自己的分析能力,保证自己的教学工作上的多种素质的提升。
2.科学处理好教学中的多种关系
教师要科学处理好各种教学中的关系,把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和数学的基本功、基本态度培养等方面的关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讲解之间的关系,重视共同要求学生和学生个体差别之间的关系,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之间的关系等。
3.学会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就是有一定难度的,要学生努力克服的,又是学生能力所及的学习情境。教师要创造和学生最近发展区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发挥出教学情境的巨大的吸引力,吸引学生学习上的注意力。教师要保证任务的难度,因为这些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不能布置学生不经过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也不能布置经过再大努力都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些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保证任务的难度适中,创造好的问题情境。
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智能发展的情况,根据数学知识的展的逻辑顺序,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地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
【参考文献】
[1] 季丹凤.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2(10):35-35.
[2] 尹兴华. 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J]. 当代教育论坛,2011 (12):55-56.
一、研修使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了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每一位老师都需要重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被时代所淘汰。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观念的更新。
二、研修,为我营造了一个广阔的学习天地,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在教学中如何使用字母、表格、图像语言,如何树立数学模型思想;如何根据课堂生成及时调整预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把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研修,让我有了善于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教师的一块“自留地”,只有不断耕耘,才能检讨自己的教育理念与行为,不断追问“我的教学有效吗?”“我的教学能更有 效吗?”,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不断修正自己的策略,从而获得持续的专业成长,总结——深化——修正——获得,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法宝。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尤其要注重对教学经验的科学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其实践信念和实践的因果决定因素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师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四、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会将自己的爱全身的融入到学生中。在教学中,我会将努力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避免 “穿新鞋走老路’。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观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乃至高效。
五、改变工作方式,谋求共同发展。
新课程理念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而自主合作探究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对于绝大多数教师而言,几乎很难独立一个人较好的完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了解其它学科,学会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配合,齐心协力培养学生。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互助促进。
六、通过学习,学会了交流。
这么多天培训下来,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明显的收获:第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能全面、深刻地理解高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二、掌握《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与评价的要求,并能理解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和使用方法。那么如何把所学的知识用于教学实践呢?以下是本人的体会。
一、首先,参加此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更新,对新课程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深切体会到注重理论学习、关注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的必要性。通过学习,我懂得了我们应努力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体现新课改的核心理念,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们应在此基础上科学地整合并使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当今社会对老师的要求较高,老师们应不断提高自己,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应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帮助我们的数学教学,提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用数学理念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老师应永远充满活力,活到老,学到老。要放下架子,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当今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培养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些目标,首先,教师应尽快从旧教材旧教法的框框中解放出来,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其次,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时期数学教学要提倡“乐学”的观念,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发生浓厚的兴趣,学习的效果就会好。再者,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自觉转变过去以应试为目的的教学思想,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特点,以突出教材的交际功能为主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快解决教材新与方法旧的矛盾,变“不适应”为“适应”,掌握教学的主动权。为学生们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三、有目的地引导、启发学生获取数学知识。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可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们先讨论,再解决,共性问题全班一块解决,个别问题个别解决,以求做到共性统一,个性张扬。关注学生们说了什么,注意学生们的反应状态。众所周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成功或失败,在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成功体验能使学生产生自我满足和愉快的情绪感受,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而失败体验则会导致学生丧失进取的信心而放弃努力,特别是学困生,过多的失败使他们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消极悲观,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合理地使用教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有创造性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对教材建议的教学方法做适当的调整。张老师那节优秀课例给了我极大的启发: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都能通过努力学习获得成功。所以,我们在利用现用的教材时,应该设法创设民主自由、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利用各种手段,如借用鼓励的微笑、温和的目光、亲切的话语,将自己殷切的期望传递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他们感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从而能自由表达思想,消除害怕出错的胆怯心理,树立起成功的信心,激起更大的学习热情。
五、此次培训也使我的评价观得到了更新:不应该单一地把分数和听话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应该进行多元化、全面的评价,使学生能从老师公正的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对学困生出现的问题,采取延迟评价或分解评价的办法,有针对性地让他们进行补偿练习。每练习一次,每进一步都给予及时的鼓励,让他们也能切身体会到经过努力就一定能进步的道理。此外,除了学业成绩评价,对于学生的注意力、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动手操作的积极性等等,都要进行评价。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从而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学习感到虽苦尤乐,最终成为学习创新的主人。
老师们上课一般都采用“创造数学情景——利用数学模型——再解释与应用”的叙述方式。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趣味横生。老师们的课都以实现儿童的发展为目的,为他们提供了很多观察、猜想、思考、操作、验证的机会;让他们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收获自信、感受自尊。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喜欢这样的数学,他们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这种新的教学策略使原来的“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 ”,课堂上多了动感、生机与活力 ,还不时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语惊四座,让在场的每一位老师都惊叹不已: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上课的老师很多以“做数学”为主旋律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老师少教而让学生多学。教师不断地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发每个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做数学。让每个人都学会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进而产生合作交流的欲望,让“学、做”数学成为师生互动的基础和纽带,成为课堂发展的总动力 。改变原来的以“教和说”为主 ,而采取“先学后教”、“先做后说”的教学策略。所以教学效果明显。
安丘东关小学的曹健老师执教的《梯形的面积》这节课开头设计非常新颖,她以《地图的另一面》这个小故事,折射了“转化”这个大道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就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使其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
我们昌乐的李瑞霞、艾春晓、代云霞三位老师也参加了本次比赛,李老师儿童化的语言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学生与老师。艾春晓老师执教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节课充分利用生活元素,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代云霞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以我们身体奇妙的变化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分数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在一周的学习中,共听取了33节课,在这里不能一一列举,通过听课我明白了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有效率,其包括了好的、中的、有困难的具有不同的效率其次,是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这都不能算是一堂好课。
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这样的课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尤其思维是相当活跃的,在整个过程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
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由于长期受公开课的影响,一遇到有人听课,容易出的毛病是准备过度,这样教师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上变成把准备好的东西背一遍,表演一下。当然课前的准备对于师生的能力提高,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堂有其自身的价值,这一价值在于它是一个公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因此,我是反对借班上课的,而且要淡化公开课的意识,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研究共同体中,大家不提“公开课”这个词,现在又强调,上研究课时,不管听课者的身份有多高,教师尽量要做到旁若无人,因为,你是在为学生上课,不是上给听课的人听的。
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任何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如果是,那么假课的可能性就比较大,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因此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重建的。在我们“新基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上好了课,总是要反思和重建。我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只要是真实的,总是有缺憾的。但很多的公开课,往往追求要上成一点也没有问题的课,这种预设的目标首先是错误的。
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两点:1.“少教多学”主要看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学生该做的做了没有,学生该想的想了没有,学生该说的说了没有。2.“学得愉快”主要看有多少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学生兴趣盎然持续时间多长,学生是否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只要关注了这两点课堂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探究的一般模式
所谓教学模式, 就是指“导向特定学习结果的一步步地程序”, 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否取得较好效果关键是在课堂教学, 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程序, 形成规范的、可操作性强的结构模式就成了重点。于是笔者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进行了分层探究的尝试, 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数学学习水平把学生分成A (高) 、B (中) 、C (低) 三个不同的层次, 提出相应的探究目标。在具体实践中形成了如下的结构模式:
分层置疑——分层探疑———纳入系统———分层变练———分层回授
(1) 分层置疑———提出问题
教师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 形成认知冲突,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实际情况由教师给出要探究的问题, 或让学生自己提出、发现问题。让三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 进行观察、分析, 产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2) 分层探疑———分析问题
第斯多惠说过,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 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探疑是这一模式的中心环节, 探疑就是由疑难或不确定的情境到确定的情境之间的全过程, 这一过程学生的质疑、教师的点疑贯穿其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 分层指导, 教师既是参与者又是指导者。
(3) 纳入系统———提炼总结
通过探究, 教师点拨, 学生归纳出有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性结论, 引导学生揭示规律的实质, 将所探究出的部分知识纳入到整个知识结构中去, 形成网络, 转化为一种体系, 使所有学生从原有感性认识基础上升到理性认识高度。
(4) 分层变练———解决问题
为了巩固深化所探究出的结论或技能, 教师要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以适用不同层次的学生, 通过变练, 使所有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由理性上升到感性, 培养学生逐步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分层回授———巩固深化
教师在所有学生理解并掌握一般性结论的基础上, 要进行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回授调节, 提高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编拟目标测试题, 分为必做部分 (A、B、C层均做) , 选做部分 (A、B层) , 提高部分 (C层) 。
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 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各个层次学生的潜能, 启发他们多思、多问、多解, 培养他们探索未知的能力, 发展创造性思维, 整体提高学生的能力。
精“抛锚”, 创设“小科研”环境———精心设疑
探究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探究环境, 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 又要考虑到问题难易的层次。这种问题探究环境不是简单地呈现一个或多个已被教师加工、抽象好的数学问题或数学难题, 而是要提供与问题有关的背景材料, 设计必要的活动场景, 形成良好的“问题探究场”, 也就是要为学生的探究活动精心抛下可以依托的、具有一定吸引力的“锚”。这种“锚”可以是一段数学资料、一个开放性问题情境, 一组活动素材等, 可以来源于生活, 也可来源于数学本身。只要是细心挖掘, 精心设计, 就能抛下各种各样的“锚”, 创设适于学生探究的“小科研”环境。例如:
《解析几何》抛物线部分有一道题:一条桥拱的顶部是抛物线拱形, 拱高是1.1米, 跨度是2.2米, 求拱形的抛物线方程。教学中稍加改造, 可以形成一系列探究性问题。如:
(1) 一辆货车要通过跨度为8米, 拱高为4米的单行抛物线型隧道, 为保证安全, 车顶离隧道顶部至少要有0.5米的距离, 若货车宽为2米, 则货车的限高应为多少?
(2) 将 (1) 中单行道改为双行道, 货车的限高应是多少?
(3) 将 (1) 、 (2) 中的抛物线拱改为圆拱, 又将如何?
(4) 若隧道截面面积可用公式计算, 分别开凿满足问题 (1) 、 (3) 等条件的公路隧道, 哪一种拱线的土方工程量小?
(5) 请你设计一条抛物线拱, 它满足双行条件, 且开凿的土方量最小。
这样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 由浅入深, 不仅提高了做数学的质量,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善于设计这样的“锚”, 可使普通的数学课堂成为良好的探究场所。
巧“搭桥”, 铺平探究性通道———适当点拨
课堂内的探究活动不同于课外的自由探究有着充分的时间保证, 为了提高探究的质量和效率, 教师应当针对探究任务的特点, 为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巧妙搭建“桥梁”, 适当点拨, 这是体现教师指导意识和水平的主要环节。巧“搭桥”并无一般可以参照的模式, 不是靠预先的设计与安排, 而是靠对现场情境的观察与感觉。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学生当场的探究能力总有一定的“阀限”, 维果茨基称之为“最近发展区”, 如果学生接受的认知任务超过了这个区域, 可能就会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 作为巧“搭桥”的一种标志, 使“通道”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应该作为探究教学指导的一个目标追求。
防“滑过”, 突出探究过程———耐心等待
教师设计了合适的探究问题, 但因教学进度太快, 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活动空间, 制约了其思维有效地深入地展开, 使学生体验和感悟问题的机会在不经意间流失, 一滑而过。所以, 在探究性学习中, 教师要将“做数学”摆在突出的位置, 对一些关键问题、关键环节且慢“说破”, 留下学生探索、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使其在自主参与的活动中产生体验。
在数学探究性学习中, 教师如何指导更有效, 并没有一定的“套路”, 本文仅是笔者对数学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感悟和体会, 相信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 一定会迎来探究性学习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张健.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数学教学研究, 2008, 2:7.
[2]高文.现代教式化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2:424-425.
一、用教师的形象美吸引学生
教师的形象包括头型、衣着、鞋袜或首饰、面部表情等。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基本表情应是微笑,微笑能启动学生心灵的窗扉,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常常能起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其次,作为数学教师,走进课堂,虽然不要刻意的打扮自己,但仍要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仪表要纯朴、清新、淡雅、自然,头发要常理、常洗,鞋袜上不能有明显的灰尘痕迹,所配的首饰要适可而止,最好不戴。这在直觉上会给学生一种整洁、大方的美感,从而会在他们的心中唤起一种审美愉悦,留下第一个美好的印象。用教师的形象美吸引学生,是一节课的良好开端。
二、用教师的素养美警醒学生
当然,一个教师如果只注重自己的个人外在形象,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要提高自己的个人教学素养。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要有把每一个学生都看做是自己的孩子的心态,对学生不能偏爱,不能溺爱,不能宠爱。要有一种无私奉献精神,要有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的心理准备,要能让学生真切的体验到你既是他们的引路人,又是他们的朋友和亲人。我们所教的数学虽然是自然科学,但其间仍要注入定量的人文教育和关怀,让学生在学习、解题的过程中醒悟做人的道理,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适时的渗透德育和美育教育。要有通过数学教学,树立学生远大理想的驾驭能力。长期坚持以教师的个人素养警醒学生,有助于调整学生的学习心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用教师的语言美取悦学生
有人说数学教师的嘴是符号的编辑器,这无疑是想说数学教师的语言是呆板、无味的,还有人说只有在语文课堂中才能体现语言美。其实不然,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也应是丰富多彩的。暗示、含蓄、幽默的语言,在语调上抑扬变化能唤起学生的情感,从而让学生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更能使学生感到轻松和快乐。用精妙的文字语言导入、小结、讲授新课,如投石激浪,往往瞬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生迅速进入五彩缤纷的数学课堂。
四、用教师的板书美折服学生
板书是书法、绘图、制表等技能技巧的综合表现,更是教师基本技能外在展示。教师精心设计的板书布局,规范的公式、图形和数字符号,再加上工整秀丽的文字,犹如用文字和符号巧妙组成的一幅艺术作品,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可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曾在听课时见过一位老师板书一个课题竟用了四种颜色的粉笔,这不是故弄玄虚,它给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笔者曾有意识的私下练习徒手画圆、椭圆双曲线等基本图形,力求尽善尽美,以备课堂之用,每到此时都会赢得学生的一片掌声,更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这是板书美所起的功效。
五、用教师的编题美打动学生
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套用课本上、资料中、试卷里的现成的题目,并对学生不加考虑的进行重复的训练,常此下去,那么就有可能致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而导致成绩的下降,给自己的教学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就是教师在适当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学生情况,自己编制一些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所编的问题可以在现成的问题上改换形式,让其走进生活,贴近学生,给学生一点熟悉感、亲切感;也可以原题为基础进行条件和结论的增减,给学生开拓一点思考的空间;或者是用心地去编制一些智力型、趣味型、创新型问题,依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做法都能在课堂上打动学生,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总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感觉。
六、用教师的解法美启迪学生
鲜活的问题会“点亮”学生的眼睛,美妙的解方更能激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数学中所谓美的问题是指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美的解答是指一个复杂问题的简单解答。”数学中简单巧妙的解题方法就是一种简单美,数学教学应重视解题的方法美。当学生在探讨一道问题而又找到它的一般解法后,教师应引领他们去寻觅更为简捷的方法,依此来启迪学生的思维。
七、用教师的组织美激励学生
组织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学组织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要想赢得一节高效、优质的数学教学课,并激励学生在数学学科里奋然前行,教师就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其环环紧扣,步步出新,点点入微,层层推进。其中包括教师在整节课上站立的位置,要考虑给学生在视角上留些一个最佳的欣赏效果。教师何时板书,板书的内容,板书的形式也要反复推敲,以防使学生有不雅的感觉,教师的提问要有实效性,且不可随口而问。概念课导入要有新意,习题课要讲究训练方法,试卷讲评要有的放矢、不落俗套,课堂小结要恰如其分,学生在课堂上板演、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能给出恰当的评语,切不可有如“你真笨”等讽刺、打击类评判。
【数学教师培训学习总结】推荐阅读:
数学教师跟岗学习个人总结12-02
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学习工作总结07-21
小学数学教师业务学习考试试题及答案10-16
初二数学教师总结09-07
数学教师的期末总结07-11
初中数学教师研修总结09-23
2024小学数学教师学习新课标心得体会07-25
初中数学教师90学时培训总结11-30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发展总结06-04
高一数学期中考试教师总结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