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制度笔记(精选8篇)
1、政体是政治制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P462、研究西方政治制度的意义:首先,其实,再次,最后。(选)P473、早期的雅典城邦是由世袭贵族与自由民中的工商业者和农民三个等级组成的。P534、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制的基础。P535、克里斯梯尼的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制的最终胜利。P546、雅典城邦民主制的特征:直接民主,抽签选官,轮番为治。P557、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局限和困境:第一,第二,第三,第四。P56-578、共和时代的政治制度:人民大会,元老院,行政官员。P609、共和时代的高级官吏都具有这样几个共同的特点。(选)P6110、罗马帝国的统治体制先后采取三种类型,即元首体制、四帝工治体制和君士坦丁制
度。P6111、封建君主制也经历了三种统治形式即贵族君主制、等级君主制和专制君主制。P6512、自治城市的特征就是自治:一是,二是,三是。P6613、资产阶级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P7014、大宪章包括了许多限制国王权利的内容。P7115、1787年美国宪法确立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原则:分权和制约与平衡
原则,联邦制原则,权力有限的政府,司法审查原则。P7416、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政治民主化,行政集权化,多元共治,地区自治。(简、论)P7617、统治型政治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其次,第三。P7718、治理型政治的重要特征:首先,其次,第三。P7819、让·不丹是法国大律师,近代国家主权理论的创始人。P8020、洛克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与执行权和对外权,立法权是最高权力。P8121、卢梭的人民主权。P8222、最早把主权在民原则写进宪法而确定下来的是法国,法国是主权在民思想的发源
地。P8223、所谓议会主权是指在政府权力内部确立立法权对执行权的最高地位,议会有权制定
一切法律。P8324、政治合法性的概念。P8425、自从卢梭提出人民主权理论以来,人民主权原则或主权在民原则成为现代政治合法
性的坚实基础。首先,其次。P8526、代议制起源于英国。P8627、英国既是“议会之母”,也是代议制度的发源地。一方面,另一方面。P8628、代议制的特点和性质。P8729、《代议制政府》主要论述了关于代议制的以下几个问题:(1)(2)(3)。(简)P9030、好政府的两个基本标准:一是,二是。P9031、代议制政府的缺陷可以概括为:一是,二是,一是,二是,三是,四是。(多选)P9132、代议制通行的具体原则。(选、简)P9233、路易斯·亨金认为宪政就是对政府权力的宪法制约,但他同时也强调对政府权力的限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个人的权力。P9634、法治原则的主要内容。P96-9735、分权与制衡的基本含义。P9836、国家权力主要有三种职能即立法、行政和审判。P9837、洛克把政府所掌握的政治权力分为三个方面:制定法律、执行法律和保卫国家不受
外来侵害。P9838、洛克指出,国王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否则将丧失其权力。洛克把执行权
置于立法权的管辖之下,主要是为了防止君主所代表的行政权对财产权的任意侵犯。P9939、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他说:“每个国家有三种权力:P9940、孟德斯鸠偏重行政权。P10041、“宪法之父”麦迪逊同样是分权学说的信奉者和践行者。P10042、汉密尔顿对分权理论的贡献在于强调司法独立。P10043、美国模式:美国是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的国家。(1)(2)(3)。总之,在美国,任何一种权力都可以找到制衡它的另一种权力。P100-10144、英国模式:(1)(2)P10145、议会与内阁之间的相互制衡:一,二,三,四。P10146、人权主要表现为自然权力、生命权力、自由权和财产权。P10347、1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于第二年又通过了《权利法案》。P10548、美国宪法中的人权原则主要体现在《弗吉尼亚宣言》1776和《独立宣言》1776。P10549、人权原则的发展: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P10750、西方选举制度的意义。(简)。P11351、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多选)P11452、积极要件是取得选举权时必备的条件,一般指具有本国国籍、一定年龄及相当的居住时间。P11853、选区划分的基本原则。P12154、是采用大选区还是小选区,对不同政党的候选人能否当选具有重要影响。P12155、美国的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P12356、竞选机构主要包括以下成员。P12557、竞选方式。P126-12758、绝对多数代表制是指候选人或政党必须获得全部选票的过半数才能当选。P12859、比例代表制。P12960、选举监督的主体包括选举组织机构、专门的选举监督机构、选民和社会组织、大众传媒等。P13261、设置专门机构对选举进行监督的典型是法国。P13362、选举监督的内容。P13363、竞选资金的控制。P134-13564、政党的特征。P14165、现代政党的起源:第一,第二,第三。P14266、议会外起源的政党: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日本。P14567、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西方各国的政党做如下分析。P146-14768、利益的表达:政治多元化,听取并表达人民的意愿,是政治参与的基本渠道;政党是选民可以用来表达、满足或促进自己利益的重要渠道。
69、西方政党的功能:一,二,三,四,五。P147-15070、组织选举: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P14971、政治社会化通过政党的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实现政治社会化。P15072、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P15173、政党政治运行的内容。P152-15374、政党政治运行的意义。P15375、西方国家政党的组织机构。P15476、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两党制,多党制,一党制。P15577、利益集团的含义。P15978、压力集团的含义。P16079、利益集团的类型。P16180、利益集团对政党政治的冲击。P16281、利益集团影响政策的方式。P16382、利益集团政治。P164-16583、议会制度是现代西方民主制度的核心和主要标志。P16784、《大宪章》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P16785、《大宪章》宣告了国民享有人身自由的权力。P16886、《权力法案》、《三年法案》、《王位继承法》。P17087、十七八世纪的议会政治具有一下基本特征。P17288、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最高权力机关。实际上形成了国会至高无上的体制。P17289、西方议会的功能调整时期的特征。P172-17390、议员的任职资格。P173-17491、议员的产生方式。P17592、议员的任期4-6年。P17593、议员的职权。P17694、议员的政治活动就是参加和应付定期举行的选举,另一个重要政治活动就是履职。P17795、进入20世纪,各国基本实现普选,现实生活需要政府的广泛干预,政府因其相对议会的效率优势而获得了超强议会的权力。P17896、议会在这方面是无法和政府相提并论的,它的那一整套程序会使整个决策过程缓慢下来。P17897、议会并非是橡皮图章,进行对监督和制约,议会的这种作用是其他机构无可替代的。P17898、议会在20世纪的衰落是一种必然现象,并不违反民主和进步的潮流。P17899、一院制是指。。实行一院制的国家有。。P178100、主张一院制的学者认为.P178
101、主张两院制的学者认为。P179
102、常设委员会包括专门委员会和非专门委员会两种。P181
103、美国众院中的委员会按其重要程度可以分为三等。P182
104、联合委员会充当两院之间的媒介。P182
105、议会党团是指。P183
106、按照组成的政党数量不同,议会党团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P183
107、议会党团的职责主要包括。P183
108、议会的权力。P184-186
109、预算权包括。P185110、监督权包括。P186-189
111、议会的立法工作程序。P190-193
112、议会的会议一般分为常会和非常会议两种。P193-194
113、狭义的政府指的是。P196
114、国家元首的特征。P197
115、国家元首的分类,按国家元首的组织构成来划分。P197
116、按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划分。P198
117、按国家元首发挥的作用来划分。P198
118、国家元首的权力。P199-200
119、近代内阁于18世纪出现在英国。P204120、目前西方国家的政府体制可分为四种类型。P204
121、内阁制的特点。P205
122、总统制的特点。P206
123、半总统制的特点。P208-209
124、委员会制的特点。P209
125、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兼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总统一般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出。P210
126、在实行内阁制的国家,由议会(一般是议会下议院)选出作为政府首脑,随即由首脑组阁,提出政府成员名单经国家元首(总统或国王)任命后政府即宣告成立。P211
127、在实行半总统制的法国,由于总统和总理分享行政权,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根据总理提名任命政府成员,组成政府。P211
128、政府的组成原则。P212
129、政府机构的设置:1,2,3。P212-214130、政府职能的发展概况:小政府理念,大政府思想,推崇市场价值,混合型管理模式。P215-216
131、政府职能的基本内容:(3)(4)(5)(8)。P216
132、政府决策的主体和机构:1,2,3,4。P218
133、政府决策过程的阶段。P219-220
134、单一制结构形式的主要特点。P223
135、单一制的优点。P223
136、联邦制结构形式的主要特点。P223
137、单一制国家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在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在地方分权型单一制国家。P224
138、还权于州,新联邦主义。P226
139、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改革呈现出这样两个特点。(论述)P226140、地方政府的分类:1,按地方政府设置目的所作的分类。2,按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所作的分类。P228
141、行政区划应遵循的原则。P228-229
142、地方政府的层级:(1)(2)。P230
143、地方政府职能的含义。P231
144、实践中地方政府职能的履行是通过两种方式来进行的。P231
145、地方政府职能的特点。P232
146、西方国家地方政府职能的演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P232-233
147、地方政府机构日益发展完备,出现了以下几个趋势。P234-235
148、与一般地域型政府相比,城市政府职能具有以下特点。P238
149、城市政府职能的扩大及城市政府面临的困境:首先,其次,最后。P239150、基层政府的作用。P242
151、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P248-250
152、在制度实践上,公平审判原则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P250-2
51153、西方国家的检察机关一般具有以下权力和职责:①②③④。P259
154、法官的保障:⑴⑵⑶⑷。P260-261
本课是高三二轮复习, 涉及必修1的第一、二、三单元, 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本课知识容量大,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追求有效、优质的课堂教学效果。即通过课堂教学, 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 实现历史学科教育的目标。为此, 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
【学情与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三学生, 学生已系统地学习了中西方政治制度。但是, 对于中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以及差异还缺乏深刻的认识。高三二轮复习要避免简单重复, 就应通过有意义问题的设置鼓励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与历史判断能力。经过研究课标与教材, 分析学情与资源进而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希腊雅典民主政治和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制度的不同以及成因。
2.理解英国、美国和德国的政治体制并分析异同点。
3.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不同, 并从中获取启示。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一、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
(课前用多媒体演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等图片)
师: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复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今天我们继续探讨西方的政治制度, 我们首先来回顾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至此, 我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 为何中国古代秦朝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而古希腊则建立了民主制度?
生: (思考、回答)
师:从刚才的回顾我们可以获知, 中国秦朝由于小农经济占主体地位、地域广阔、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需要, 因此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古希腊民主制度的产生是由于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海洋文明为依托、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等因素造就的。接下来我们做两个例题。
例题1某同学在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 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文章 (书籍) , 据此判断, 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 ()
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
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
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
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的政治文明
B.古希腊城邦制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
C.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
D.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
师:这四篇参考文章分别从地理、自然环境、城邦和宽松的社会环境等方面阐述了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 D项全面概括了题目的信息, 而别的选项都比较片面。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丰富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 回顾历史知识, 并且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问题, 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进一步深化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二、西方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师:古希腊民主制度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 奥巴马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这也说明了曾经长期以种族歧视著称的美国在民主制度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当今世界以美国、德国为代表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间 接民主制, 即公民通 过选举代 表组成代 表机关 (即议会) , 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也就是“代议制” (板书:代议制) 。所以接下来, 我们来探讨近代西方形成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师:针对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我们思考以下问题。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有何不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有何基本特点?
2.英、美、德国的政府如何产生?德国的皇帝与议会是什么关系?什么权力控制了什么权力?
3.英、美、德的权力中心是什么?
生: (思考、回答)
师: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君主是虚, 立宪是实;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君主是实, 立宪是虚。也就是英国的君主没有实权, 被议会制约;而德国君主具有实权, 并控制议会。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的特点表现为以首相为代表的内阁向议会负责, 这也说明了英国的首相掌握了行政权, 但首相得向议会负责, 因此, 英国的权力中心还在议会。
2.英国的政府由议会选举产生, 美国的政府由总统组建, 德国的政府由皇帝任命。德国的皇帝控制了议会, 即行政权控制了立法权。
3.英、美、德的权力中心分别是议会、总统、皇帝。
师:结合刚刚的复习, 我们来做以下例题。
例题2近代美、德、英三国曾分别于1787、1871、1875年制定和颁布了本国宪法, 三国宪法的相同点主要有 ()
①实行责任内阁制②成熟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③议会都是两院制④促进了本国社会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④
生:英国是责任内阁制, 而美、德并不是责任内阁制, ①选项不对;美、德、英的资本主义制度还在发展中, 不能称为成熟, ②选项不对。因此这一题选C。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问题的设计,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 加强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并且培养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比较、概括等能力。)
三、政治文明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 综观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启示呢?下面请你们分组讨论, 谈谈你们的认识。
生:民主政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受到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民主政治由国情决定, 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不断完善、循序渐进的过程。
师:通过本节课的复习我们可以了解到, 文明的多样性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生活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在各自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 构成不同的社会文明。总之, 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必然结果。也正是由于存在着多种不同文明, 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丰富多彩、充满活力。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我们需要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主流, 吸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 进一步形成了开放的世界意识。
关键词:西方民主政治 中国社会主义特色 政治制度
1、西方政治制度思想基础
1.1以人为中心哲学思考是民主政治思想的起源
从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再到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1],古希腊的哲人在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中逐渐把思考的对象从自然现象转向思考城邦政治和社会关系,强调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拥有自己的理性。人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参与城邦的治理,政治不仅仅是贵族们的特权,亚里士多德指出,人是政治的动物。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西方的自由民主政治家一般认为“人的自然属性就是人性,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国家和法律的产生。”[2]罗马著名的法学家、政治家西塞罗提出,既然人类都有理性,既然理性是人类共同具有的特征,人类就应當是平等的,至少在法律面前应当是人人平等的。[3]
1.2古希腊、罗马的思想家关于国家-公民政治关系的描述
伯利克里对雅典的城邦政治的性质和特征作过经典的阐述:“我们的制度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里。”亚里士多德的著名观点——“人是政治的动物”。[4]他认为人类应该要根据自己的本性以及需求组成政治社团才能生存。根据柏拉图对于城邦的定义,我们也可以看出他对国家-公民关系的见解。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由于需要许多东西,我们邀集很多人居住在一起,作为伙伴和助手,这个公共住宅区,我们叫它城邦。”[5]从以上古希腊的执政官和哲学家的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契约论并不是卢梭后来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具有其思想的源头的。罗马的伊壁鸠鲁则进一步提出了“社会契约”的观点。他认为公正是国家和法律存在的基础,也是公民幸福、安全的基础。西塞罗提出了具有罗马法学政治特色的国家-人民协定关系,他说:“共和国是人民的事情,人民并不是以任何方式相互联系的任何人的集团,而是集合到一处的相当数量的这样一些人,他们因有关法律和权利的一个共同的协定以及参与互利行动的愿望而结合在一起。”[6]
1.2.1卢梭等思想家的社会契约思想
严格意义上,社会契约论的创立者应该是法国人卢梭,他于1762年出版了《社会契约论》,但是18世纪的思想家们也有很多有关国家-公民契约关系的论述。因此,关于国家-公民契约关系的思想应该是一个体系。卢梭的社会契约可以叙述为“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人身及全部力量共同置于总意志的最高指导之下,而我们以法人的资格把每个成员理解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结社行为产生一个道德的、集合的团体,该团体在被动的场合称为国家。”[7]洛克为了反对当时的神权政治论,认为“民政政治是契约的结果,而不是神权确立的。”“根据洛克的契约论,政府为契约的一方,如果不履行契约中的义务,可以有正当的理由反对它。”[7]
2、限制国家权力的滥用的思想源泉
限制国家权力被滥用,最初的目的是在于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抵御外侮。在古希腊的哲学家看来,僭主政制或者寡头政制就是少数人对于国家权力的滥用,会使民众和国家遭遇巨大的灾难。苏格拉底反对僭主和富豪的统治,认为他们违反人民意志和国家法律进行统治,柏拉图认为少数富人统治的寡头政制下,富人贪得无厌,穷人走投无路,社会动荡不安。同时他认为僭主政制是最坏的政体,柏拉图说:“他(僭主)采用暴力对付他的父亲——人民……僭主是杀父之徒,是老人的凶恶的照料者”。 [5]
2.1保障私权——限制公权思想的发展
随着封建主义的逐渐崩溃和资本主义在西方国家的发展,资产阶级对于个人财产和个人其他权利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作为资产阶级的拥护者,18世纪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在限制公权力滥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保护私权的主张。而这个主张的理论基础便是“天赋人权论”。与当代西方的民主政治精神最相近的是洛克关于天赋人权的论述。洛克提出,自然法即理性,赋予人类某些自然权利,这些权利是天赋的、不可转让的、不可抛弃的。而自然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财产权。[3]洛克说:“人们联合成为国家和置身于政府之下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是保护他们的财产。”[8]他认为没有经过人民的同意就进行征税侵犯了人民的私有财产权,是不能容许的。
2.2限制公权滥用的创举——分权制衡
最早提出分权制衡论的是英国的思想家洛克,在其著作《政府论》中提出了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享有这些权力的分别为议会和国王,洛克主张立法权有议会享有,而国王则享有执行权和对外权。洛克认为在一切良好组织得良好的政府中,立法部门和行政部门是分离的,立法部门被看成是善良的,而行政部门则通常是恶劣的。[7]但是洛克这样的分权依然将国家大部分的权力给了国王,而且洛克认为国王原则上应该按照议会的立法去执行,但是在行使执行权的过程中由于特殊的情况,国王可以享有特权,只要不是超越公民福利的范围,他说:“人民不去限制那些并未逾越公共福利界限的君主或统治者的特权,因为特权 不外是在没有规定的情况下谋求公共福利的权力而已。”这说明洛克具有与其他英国资产阶级相同的妥协性以及其个人崇尚的君主立宪思想。这样的分权相对于后来进一步发展的法国的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具有不彻底性。
了解和分析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基础有利于我国的现代民主政治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吸收西方政治制度的精华,毕竟毕竟“现代政治发展的民主取向在当代中国政治语境和政治话语系统中获得了无可辩驳的正当性。”[9]
参考文献:
[1]古希腊罗马哲学[M].商务印书馆,1982:128
[2]李凤斌.试论西方政治制度的思想文化基础[J].阴山学刊,2005(6):89
[3]马啸原.西方政治思想史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7,27,271
[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81:3
[5]柏拉图.理想国[M].商务印书馆,1986:58
[6]西塞罗.论国家[M].商务印书馆,1986:207
[7]罗素.西方哲学史[M].商务印书馆,2006: 392-432,
[8]洛克.政府论[M].商务印书馆,1983:77
如果比较一下,请简要分析法国总统选举制度与英国首相选举、美国总统选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提示:这一问题比较复杂,涉及到选举制度的诸多方面,具体来看,主要是从选举制度中选民、候选人资格限制,选举原则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回答。根据本题的背景来看,我们主要分析总统的选举。
姓名:樊春林学号:1192630002第2次回答
法国的总统选举制度是如何规定的,他的总统是如何产生的?
法国总统是法兰西共和国(第五共和)的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的最高统帅。总统任期5年(旧宪法规定的任期为七年),可连选连任。
目前法国总统选举程序依照的是1962年颁布的《法国选举法》,采取“多数两轮投票制”,由全民直接投票选举总统。也就是首先进行第一轮投票,如果无人获得50%以上绝对多数票,则第一轮中得票最多的两位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选举。第二轮投票将第一轮投票后的第二个星期日举行。如果前两位候选人中有中途退出竞选的,则由得票次多者替补上来,以保证在第二轮投票中有两位候选人。
自1962年实行总统普选以来,尚无一人能在第一轮投票中获得50%以上的选票当选总统,因此历届法国总统大选都进行了两轮选举。
本届法国总统选举于4月22日举行了首轮选举,结果人民运动联盟主席萨科齐和社会党人罗亚尔得票名列前两位而进入第二轮投票选举。
第二轮投票选举在5月6日进行。结果萨科齐成为法兰西新一任总统。CNTV2012年5月7日凌晨消息,据最新消息,法国总统大选5月6日第二轮投票结果已经出炉,社会党领导人弗朗索瓦-奥朗德以51.9%的支持率当选法国总统,成为近20年来首位社会党总统,前总统萨科齐成为第11个因欧债危机下台的欧洲领导人。
请简要分析法国总统选举制度与英国首相选举、美国总统选举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一、概括美英法选举制度:
1.美国 美国国会实行两院制,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
2.英国下议院议员是通过普选产生的。
3.法国目前法国的国家体制是戴高乐总统于1958年创立的第五共和国的体制。这一体制不同于美国的总统制,也不同于英国的议会制,而是二者的结合。第五共和国的宪法规定,法国的总统选举实行单记名多数两轮淘汰制,由每个法国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法国的议会两院是经过两种不同的选举方式产生的,国民议会由直接选举产生,参议院则由间接选举产生。国民议会选举制度采用“单记名多数两轮投票制”。参议员由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
二、联系:
美英法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普遍、平等、直接、秘密、自由选举与任意选举的原则。
区别:
美国选举制度中选民:凡年满18周岁的美国公民有选举权,除北达科他州外,其他州都规定,选民必须事先办理登记手续,方能参加投票。
英国选举制度中选民:年满18周岁或自选举登记公布日起12个月内将满18岁者,在没有法定的丧失选举权的情况下,并且居住在规定选举登记的选区内,均可以参加下议院的选举投票。投票人要参加议会选举必须在所在选区进行登记,并列名在选举登记之中。
法国选举制度中选民:除被剥夺选举权的人外,凡年满18周岁的法国公民都享有选举权。美国候选人资格限制:宪法规定,凡年满25周岁、成为美国公民已7年者,均可竞选国会众议员;凡年满30周岁、成为美国公民已9年者,均可竞选国会参议员。但是候选人在参选时必须在选区居住(因此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为竞选纽约州参议员而临时移居纽约州)。英国候选人资格限制:根据英国法律规定具有当选为国家公职人员资格的公民为候选人 法国候选人资格限制:凡年满23周岁并服满兵役的法国公民均可当选国民议院的议员。美国选举原则的变化:国会众议员依据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众议员与人口的比例不得超过1∶3万(即每位众议员至少须代表3万选民),但每个州至少应有1名众议员。英国选举原则的变化:每一个选区都有数目相等的选民,每一个选民都有平等的选举权,用一句话概括来讲就是:“一人,一票,一价”。选举的方法是“简单多数票当选”(,即每一个选民只能投一票给一个候选人,在这个选区内获得最多数票的候选人当选为本选区的下议院议员。
法国选举原则的变化:绝对多数制,即候选人的得票数须超过投票总数的1/2方可当选.即采取“多数两轮投票制”,由全民直接投票选举总统。也就是首先进行第一轮投票,如果无人获得50%以上绝对多数票,则第一轮中得票最多的两位候选人进入第二轮投票选举。第二轮投票将第一轮投票后的第二个星期日举行。如果前两位候选人中有中途退出竞选的,则由得票次多者替补上来,以保证在第二轮投票中有两位候选人。
英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典型的两党制国家,请分析英国和美国政党制度的演变,并尝试回答,为什么英国和美国都形成了比较稳固的两党制度呢?
第一问比较好回答,主要是历史的梳理。第二个问题有点难度,你们可以试着回答看看,比如他们的选举制度,比如他们的社会基础,比如他们的政治文化等。
姓名:樊春林学号:1192630002 第3次回答
分析英国和美国政党制度的演变。
英国政党制度的演变:
英国两党制的形成、发展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辉格党与托利党先后执政时期
1714年乔治一世即位后,英国逐渐形成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由议会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的宪法惯例,从而使内阁被议会多数党控制。辉格党和托利党依据议会席位多少的变化而轮流组阁,为两党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保守党与自由党轮流执政时期
在这个阶段中,两党从议会内的政党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性的政党,这是两党制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志。经过多次议会改革,彻底改变了下院与上院、王室之间的力量对比,国王成为虚君,削弱了上院的权力,提高了下院的地位。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两党制。
第三阶段——两党制逐步完备
第三阶段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两党制逐步完备。保守党于1907年首创影子内阁,以后凡在大选中获得下院次多数议席的政党则成为法定的反对党。反对党在议会中有可能通过不信任投票取代执政党的地位。
英国政党的特点
英国两党制与内阁制相结合,具有以下特点:①内阁由下院大选中获得多数席位的政党单独组成。②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首相。③一党内阁和阁员只对下院负责,如失去下院信任,内阁全体辞职;或者首相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组成新的一党内阁。④下院最大的反对党可建立影子内阁。英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由两党或三党组成的联合内阁,主要是在战争的特殊情况下发生的。
美国政党制度的演变:
历程
①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
②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③1860年以后,共和党和民主党交替执政的局面持续至今。
在美国政治制度史上,由关键选举而建立的政党体制有五次。
(1)1800-1824年:第一政党体制“弗吉尼亚王朝”阶段
(2)1824-1856年:第二政党体制“杰克逊民主”时期
(3)1856-1896年:第三政党体制动荡时期
(4)1896—1932年:第四政党体制
(5)1932—1968年:第五政党体制“新政联盟”时期
为什么英国和美国都形成了比较稳固的两党制度呢?
据西方政治学者分析,主要缘自下列因素:
(1)制度的因素
英美两党制均产生于相对多数选举制,这种选举制度有利于两大党而不利于第三党的建立和生存。此外,美国的单一行政长官制也有利于两党的形成和发展。总统职位通过总统选举产生,而不受各政党在国会占有席位多少的影响,总统选举人团的产生是“胜者全得”,要么获胜,要么失败,因而引起政党的两极化。在美国,由于联邦制的特点,各州州长、各州议会的选举均采用相对多数制,这也有利于巩固两党制。
(2)历史二元因素
两党制是美国社会结构利益双元性的产物,美国建国初期以来每次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冲突几乎都是二元、两面的。围绕宪法的批准出现的东部商业利益和西部农业利益之争导致了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的产生。经济利益之争也导致南北方围绕奴隶制及其种植园经济而产生分裂,由此形成两大阵营。20世纪城乡利益的冲突又是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交锋的重要因素,等等。
(3)政治文化因素
家)之间关系的权威性和规范性体系。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2、政治制度:广义的理解政治制度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政治统
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狭义的政治制度仅指政体,即指一个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3、不成文宪法:指既有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又有非书面形式的宪法惯
例等构成的宪法。
4、宪法创制:宪法创制是宪法规范产生、存在和变更的活动。它一般包括宪法制定、宪法
修改和宪法解释三种活动。
5、宪法解释:指享有释宪权的主体根据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对宪法规范的含义所作的具
有法律效力的说明。
6、立法权:是议会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力,立法权即议会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的权力。
议会的立法程序一般须经过提案、法案讨论、法案通过、法律公布四个阶段。
7、质询:质询是指议会议员在议会开会期间就内阁的施政纲领、行政措施和相关事项对内
阁成员(内阁总理、阁员、部长)进行质疑并要求在法定期限内予以答复的权力,是议会内阁制国家议会对政府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分为“正式质询”和“普通质询”。
8、信任投票:是议会内阁制国家议会不同意政府的政策和施政方针时,对政府提出不信任
案以敦促其去职的投票。
9、财政权:又称财政监督权或预决算决议权,是指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赋税、公债等,只有经议会审议后,才能付诸实施。其中对财政预算、决算的审批权为最普遍。
10多数代表制:多数代表制是指在选区内获得多数票的候选人或政党可当选或独占该选区议员全部名额的制度。相对多数代表制和绝对多数代表制。
11比例代表制:参加竞选的各政党根据所得选票的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所得议席的数额同各自所得选票总额成正比。“海尔计算法”。
12政党体制:政党体制是指政治实践中形成的政党与政党之间、政党与其他政治实体之间发生关系和联系的结构、模式。
13司法权:指“处罚犯罪或裁决私人争论”。各国宪法关于司法权内容规定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行政诉讼及对法官的惩戒处分方面。
14检察机关:检察机关是代表国家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而向法院提起公诉的机关。拥有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方面的职权。
15法院: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机关。同立法权、行政权相比,法院行使的审判权在方式和程序上具有被动性、普遍性、独立性、多级性的特点
16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内容、进程特点和主要的道路形式。
答:(1)主要内容:①政治体制的民主化——政治体制的结构-功能从团块化、单一化向分工协作的合理化或科层化发展
②政治领导权的民主化——政治领导权从个别集团或权威人物的独占性、垄断性,逐步走向竞争性、公开化
③政治行为过程的民主化——政治行为过程从人治性、封闭型,向法治化、程序化发展 ④政治权利的民主化——公民的政治权利,特别是政治参与从排他性、限制性,向扩大化、普遍性发展
⑤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公共政策取向单一性、阶级性向多元折中性、民主性发展
(2)主要特点:①资产阶级以资本为力量,通过斗争和妥协建立了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民主制度。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参与政治和控制政权的平台——议会制度。
③确立了宪法和法律的统治地位。
④确立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⑤建立了政党制度,保证了公民的有序参与。
⑥公民权利逐渐扩大,实现了私法权利、政治参与权利和社会权利的梯次发展。
(3)主要的道路形式:①英国渐进型②法国激进型③美国平稳建设型
④德国引进型⑤日本外压型
17西方国家的宪法主要原则。
答:⑴人民主权原则:①人民主权原则的提出:布丹最早提出主权概念;卢梭系统地提出了人民主权学说②西方国家人民主权原则实践的曲折过程:在早期,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主权;在当代,西方国家实质民主和形式民主的发展为人民主权原则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⑵人权与公民权利保障原则①人权在本质上是指人之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②近现代意义上的人权理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人权原则成为西方近代宪法的出发点和归宿,成为判断宪法是否为“良宪”的重要标准。
⑶权力制约原则①分权与制衡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古希腊亚里斯多德、古罗马波利比阿;近代洛克和孟德斯鸠的分权学说;汉密尔顿、杰弗逊等人将分权与制衡原则付诸实践② 宪政分权已成为一项普遍性的宪法原则。
⑷法治原则①古希腊人把尊重法律和自由并列为实现城邦生活的和谐(“善”)的两个基本政治准则。②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在制定宪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法治的原则。宪法存在本身就是实行法治的一个重要标志。③法治原则意味着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遵循通过某种民主程序订立的宪法,并且要求所有的社会活动在形式和实质两个方面都符合宪政精神。
18西方议会法案审议的几种主要程序。
答:法案的讨论是指在议会中对列入议事日程的法律草案正式进行审查和展开辩论,是决定一个法案能否在表决时获得通过的关键环节。
一读通过程序一般是首先将议案交给有关委员会审议并提出修改意见,然后由委员会向议院大会提出审议报告,在议院大会上,议员可针对报告进行质问和辩论,也可提出修改意见。此过程要一直进行下去,中途不能被打断。一旦质问、辩论、提出修改意见的程序结束,即刻将所讨论的法案交付表决。
二读即法案须经过两次审议方式方可交付表决的审议方式。一读在议案提交委员会审议之前,先由议院大会对议案总的原则进行辩论,以决定该法案能否提交给议会的委员会审查;一读结束后再将议案提交相关委员会审议修改,然后委员会向议院提出审议报告,由议员对议案条款和委员会的修正案进行详细审议,最后进行表决即为二读。
三读即法案须经过三次审议才能交付表决的审议方式,是最常用的一种议事程序。大致上一读,只审议法案的题目;第二读,审议议会委员会对法案审查后提交的法案基本条款的报告;第三读,通过法案。
19西方国家议会的监督权
答:议会的监督权,主要是对政府的监督。根据人民主权原则,政府的行为和活动只有通过作为民意机关的议会监督,才能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
(一)质询:质询是指议会议员在议会开会期间就内阁的施政纲领、行政措施和相关事项对内阁成员(内阁总理、阁员、部长)进行质疑并要求在法定期限内予以答复的权力,是议会
内阁制国家议会对政府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质询分为“正式质询”和“普通质询”。正式质询往往引起对政府施政方针、政策的讨论和表决,导致对内阁的不信任投票。普通质询仅限于议会成员向政府提出问题,政府给予答复或解释。
(二)信任投票:是议会内阁制国家议会不同意政府的政策和施政方针时,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以敦促其去职的投票。
(三)调查:调查又叫作国政调查,起源于英国。内容一般包括:围绕立法权的行使而进行的调查;选举调查,针对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的调查;最后是就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基本权利问题进行的调查。
除设立常设或临时的委员会行使调查权外,北欧一些国家议会对调查权的行使采用了一种比较独特的方式,即“督察专员制度”。督察专员采用的督察方式主要有:视察;主动调查;受理控诉。
(四)弹劾:弹劾是对政府或其他部门的违法失职行为的检举、处分,并追究其法律责任的一种监督方式,特别是议会对政府高级官吏犯罪或严重失职行为进行控告和制裁的一种制度。
20西方发达国家选举制度变迁及其特征
答:⑴变迁:英国:西方现代选举制度起源于英国,它最初是围绕议会选举展开的。15世纪上半叶,议会下院就实行了基于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19世纪,英国先后进行了三次重要的选举制度改革:1832年的改革,1867年选举改革,1872年至1885年的改革。1928年通过了《人民代表法》,规定年满21岁的女性公民有条件拥有选举权。1969年,英国所有选民的年龄降至18岁,普选制度最终得以确立。
美国:在独立战争之前,美洲殖民地就已经开始进行各种选举活动。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选举制度,规定联邦政府总统由选民选出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举产生,众议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但各州存在财产、居住期间、性别、种族等限制。19世纪中叶,各州在不同程度上取消了财产资格限制。1919年通过了第十九条宪法修正案,取消了性别歧视。1964年,国会通过民权法案,黑人选举权获得了法律保障。在1971年,第二十六条宪法修正案获得通过,联邦、州及地方选举中,选民的最低年龄统一规定为18周岁。至此,普选制度最终在美国确立。
(2)西方发达国家选举制度变迁的特征:总体上呈现出社会推动、逐次跟进的特征。首先,社会力量成为选举制度变迁的重要动力。其次,选举制度在波浪式前进中不断完善。第三,选举制度的发展同政党制度的发展之间相互影响。第四,在旧的障碍被清除的情况下,又出现新的问题:投票率下降,政治家的舆论导向控制,利益集团的操纵等。
21西方主要国家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答:
(一)经历了由“内生党”向“外生党”的延伸过程
(1)英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肇始于议会制度的发展。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形成的“宫廷党”和“民权党”两大派系——“托利”(Torry,意为歹徒)、“辉格”(Whig,意为强盗)。1833年托利党正式命名为保守党;1839年,辉格党则命名为自由党。
2)法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也发端于议会斗争。法国大革命时期,在当时的国民会议的议员中分为了左、中、右三派。19世纪保皇派、温和派和激进派——保皇党、共和党和社会党。
(3)美国的政党也起源于制宪会议时的民主派和联邦派。随着现代代议民主制的确立和选举制度的发展,政党从宪政制度框架内走向社会。
(二)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特点
1.主要以竞选和组阁为中心而展开2.政党与政府之间有着明确的分工
3.政党运作制度化、规范化
22西方国家政党制度的主要类型
答:
(一)两党制
英美是其典型。英美两党制长期存在的原因:制度的因素,历史的因素,政治文化的因素。英、美两国的两党制也存在明显差异:1.英国两党制中存在着“法定反对党”制度,而美国的两党制不明确存在执政党与反对党的关系。2.英国两党组织体系相对严密,美国两党则组织松散。3.英国两党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明显,而美国两党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并不突出。
(二)多党竞争制
多党竞争制:是指由两个以上政党或政党联盟轮流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体制,它起源于法国,并且在欧洲大陆发展得最为成熟。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和德国就是其典型。
(1)以温和多党制居多。一般包含三到五个相关性政党,均采取实用主义而非意识形态的政策取向,在结构上,温和多党制具有两极联盟格局,即形成左右政党联盟,轮流执掌国家政权。(2)北欧三国(瑞典、丹麦、挪威)的政党体制在西方政党体制中别具特色。属于向心性竞争的温和政治。它们除了存在左右翼政党组织联合政府执政的情况以外,历史上有很大段时间都是社民党(工党)一党执政,政权在少数一党政府与政党联盟组成的联合政府之间更迭。也有学者将北欧模式归纳为主导党制。(3)多党制的特殊类型:日本。“1955年体制”:自民党一党独大。其突出特点是自民党内部的派阀现象。1992年“1955年体制”崩溃。日本目前的政党体制走向两党制,但也有走向二元化温和多党竞争制的可能。
23西方国家政党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答:
一、政党与选举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存在高度相关性,不同政党制度适用的选举制度也不同。对选举的控制,是西方国家政党执政的前提。两党制实行多数代表制,多党制主要采取比例代表制。
二、政党与议会西方国家议会是政党产生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无论是实行议会内阁制还是总统制,争夺议会控制权对竞争上台执政的各政党而言,都具有非凡意义。西方国家政党对议会的控制还体现为政党在议会立法活动中的重要影响。
三、政党与政府西方国家政党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直接掌握或影响政府权力的实施,大多数国家的政党已经实现了对政府的全面控制。但西方国家执政党组织对政府行政大多采取间接介入方式施加影响,执政党通常以政府总理、首相或总统身份出面掌权,而不采取或很少以执政党组织的名义直接掌握政府权力。
四、政党与司法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司法独立”原则。司法独立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司法权要受到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制约,最终也要受到执政党制约。但政党对司法的影响主要通过间接方式,特别是以对法官的任命等方式实现。
24内阁制政府制度及其特征
答:内阁制指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政府体制,又称为议会制政府或责任制政府。
1.内阁制政府制度起源于英国
2.内阁制政府制度的基本特征(1)议会至上(2)国家元首“虚位”(3)内阁总揽行政权 当前内阁制政府制度的发展趋势是由议会至上向首脑集权转变。
25总统制政府制度及其主要特征
答:总统制是由总统担任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并独揽国家最高行政权力的政体形式。
1.总统制开创于美国,并以美国为典型。
2.总统制政府制度的主要特征(1)内阁是总统的咨询机构(2)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力集中(3)行政机关与立法机关分立制衡
26半总统制政府体制的主要特征
答:半总统制是一种介于总统制政府制度与内阁制政府制度之间,兼有内阁制特点的总统制政府制度。
1.半总统制政府制度发端于法国第五共和国时期
2.半总统制政府制度的特征(1)行政双头制。总统与总理的关系是前者决定大政方针,后者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总理对总统的行动权有三类:受咨询权、提议权、副署权。(2)政府向议会负责,不对总统负责。(3)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27西方主要国家政府的决策机制与方式
答:1.英国的首脑决策机构和最高行政机关是合二为一的。英国政府的最高决策是以内阁保持一致为基础的,这就使它的决策机制和方式有利于集中集体的智慧,也便于政府的最高决策在各部门得到有效的贯彻和执行,真正做到政令畅通无阻。
2.美国的首脑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的关系是属于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总统决策,行政机构贯彻执行。总统对行政机构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3.法国由总统主持的部长会议握有国家重大问题的决策权,内阁政府是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一旦总统作出了决策,内阁必须执行,首脑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的关系是主次关系。
28西方国家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法院的区别
答:一是英美法系法院注重程序法,大陆法系的法院注重实体法。二是英美法系的法院普遍实行陪审制,大陆法系的法院,除刑事重罪案件外,一般不实行陪审制。三是英美法系法院的审判采用的是当事人主义,大陆法系法院的审判活动以职能主义为基础。四是英美法系法院的组织结构比较复杂,大陆法系国家,法院的组织系统虽然也不单一,但其结构不像英美法系国家那么复杂。
29西方国家司法独立原则
答:首先是法院的独立。法院对案件的审理和裁决,只服从国家的宪法和法律,不受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领导和指示,更不受其干涉。其次法院系统内部的独立。即法律规定的管辖权范围内,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另一法院(不管是同级的还是高一级的)干涉。基础是法官的独立。为保障司法独立,西方国家建立了以不可更换制、专职制、退休制和高薪制为基本内容的法官制度。
30英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姓名______专业班级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是西方政治制度的活水源头,是西方民主实践的思想摇篮。
A 雅典民主制B 古罗马政治制度
C 封建君主制D 民族国家制度
2、最早提出近代主权学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早期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他最大的贡献是第一次确立“国家”与“主权”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把主权是为国家最本质的特征。
A 霍布斯B 让.布丹C 洛克D 卢梭
3、英国议会下院议员选举采用的是()
A.相对多数代表制B.绝对多数代表制
C.比例代表制D.混合代表制
4.英国历史上的宪章运动,其主体是()
A.市民B.中产阶级C.贵族D.无产阶级5、1791年法国宪法确立的政体是()
A.君主立宪制B.议会制C.专制君主制D.总统制
6、下列国家中,总统选举实行二轮多数制的是()
A.法国B.德国C.意大利D.美国
7、目前大部分西方国家对于取得选举权年龄的规定是在18至21岁之间。美国规定为()岁
A18B19C20D218、()是世界上最先出现现代政党,最早创立两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
A 美国B法国C 英国D德国
9、下面属于两党制的国家是()
A日本B 法国C 意大利D 美国
10、在西方国家,议会的首要权力是()
A.财政权B.立法权C.弹劾权D.调查权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20世纪中期后,在西方国家宪法或选举法中,对选民资格的限制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A 财产限制B 文化程度限制
C 居住条件限制D 职业限制E年龄限制
2.政党制度以国家内部的执政党的数目为划分标准,其类型可分为()
A 一党制B 两党制C 三党制D 多党制
3.议会的职权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A 立法权B 财政权C 监督权D 弹劾权
4、在西方国家,政党的基本特征主要有()
A.拥有明确的政治纲领B.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
C.具备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
D.各级组织之间存在严格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E.规定了一定的组织纪律
5、下列国家中,国家元首不是经选举产生的国家有()..
A.英国B.美国C.德国D.日本E.法国
三.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公意
2、政党制度
3、内阁
4、分权制衡
5、国家结构形式
四.简答题(本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述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
2、现代政党具有哪几项基本特征
3、.简述利益集团对西方政治系统的影响。
五.论述题(16分)
1.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形成的史实,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3. 知道法兰西第三国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4.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
二、单元内容
本单元由三课组成:《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和《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本单元共列出三方面的内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和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由此可见,本单元实质是一部近代西方政治简史。
三、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由于各国具体国情不同,所以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的时间不同、模式不同,特点也就不尽相同,因此教材有针对性地选择了英、美、法、德四个典型国家进行阐述,揭示了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共性与区别。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涉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德意志统一等众多重大历史事件,涉及《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国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等重要文件,还涉及议会、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联邦制、邦联制、共和制、总统制等政治概念。但是学生基本上没有世界近现代史的知识体系,也缺乏相关的政治学科知识。
五、教学探索
基于学生现有知识与能力水平,要上好本单元,落实课标要求,难度很大。为此我进行了这样的教学探索:
1. 了解政治,学好历史。
(1)政治制度(political institution)。
政治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治制度指的是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狭义的政治制度主要指政体,即政权的组织形式。
(2)资产阶级代议制。
又称议会制或国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
(3)国体和政体。
国体:即国家性质,指一个国家中哪个阶级是国家的统治阶级。如美国的统治阶级是资产阶级,美国的国体是资本主义;中国的统治阶级是无产阶级,中国的国体是社会主义。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的,代表国家行使权力以实现统治阶级任务的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体制。目前资本主义国家政体主要有两种: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如英国采用君主立宪政体,美国采用民主共和政体。
君主立宪制:就是资本主义国家以君主(国王、皇帝等)为国家元首,但其权力受到了宪法和议会不同程度的限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分享权力、互相妥协的产物。其形式有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两种。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君主不直接支配国家政权,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如英国,从法律上看,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国家的化身”,但实际上英王的权力虚有其表,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二元制君主立宪制则由君主任命对自己负责的内阁,直接掌握行政权,而由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对议会通过的法案有否定权,可见真正的立法权实际上不在议会。1871—1918年德意志帝国,就实行的是这种“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共和制主要有两种: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这两者的根本区别是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议会制共和制的议会是国民的代议机关,拥有立法、组织和监督政府等权力,议会制共和制的总统只拥有虚位,没有实权。总统制共和制的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三军。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
(4)国家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权组织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统治阶级所采取的、按照一定原则来划分国家内部区域,调整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中央与地方之间相互关系的国家外部总体形式。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两大类:单一制国家是指由若干行政区域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复合制国家是指由两个或多个成员国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近代复合制国家主要有邦联和联邦两种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与政权组织形式共同构成了国家形式。
2. 画示意图,理清关系。
在学习《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时,要求学生结合《权利法案》或《美国1787年宪法》的具体条款,分别绘制出英国、美国国家政权运转机制示意图,并对示意图作出解释,请其他学生点评,加深对两国政体的理解。
3. 填充表格,探究异同。
(1)对比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总统制。
比较项目:经济基础、国家性质、国家权力中心、司法权、国家元首是谁、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国家元首有无任期、国家首脑有无实权、政府首脑是谁、政府如何产生、立法权在哪里、议会与政府的关系等。
(2)对比法兰西共和国和德意志帝国。
比较项目:国家元首、行政机构、立法机、政体形式等。
(3)对比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
比较项目:权力中心、君主权限、内阁产生途径等。
(4)对比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法国总统制与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比较项目:国家元首、元首产生方式、元首任期、元首有无实权、政府首脑、政府产生方式、国家权力中心、行政权归属、政府首脑与议会关系、立法权归属等。
4. 角色扮演,感悟历史。
(1)《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角色扮演。
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分别由一名学生担任议长、首相、国王三个角色,其他同学作为他的后援团。三位同学分别就议会、内阁、国王的职能、权限作介绍。议长的发言是:议会人员的构成和权限。首相的发言是:我是如何当选的,我有哪些权力。国王的发言是:我是怎样当上国王的,我有哪些权力。
(2)《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角色扮演。
每组由一名学生分别扮演参议院议长、众议院议长、总统、联邦法院最高大法官四个角色。他们要接受15位事先安排好的“小记者”的采访,就自己的当选方式、任期、职责等答记者问。
赋予某些富豪“一切皆有可能”的意识,促使他们敢于闯入政治领域。
“我有一架飞机,两艘游艇,4套别墅和5个政客。”美国《纽约客》杂志一幅政治讽刺漫画中,亿万富豪的这句自我介绍,可谓对美国金钱与政治关系的经典阐释。美国是世界上最富有,也是最盛产富豪的国家。探讨富豪为何热衷于政治,美国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样本。美国总统初选将在今年2月拉开战幕,美国社会的“政治季”也是富豪们的“兴奋期”。
2015年12月17日,刚刚主持了共和党总统参选人辩论会的拉斯维加斯“赌王”谢尔登?阿德尔森(以净资产314亿美元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8位),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中目前人气最高的唐纳德?特朗普私下会晤,阿德尔森赞特朗普“有魅力”,特朗普称阿德尔森“了不起”。但阿德尔森次日在澳门称,他尚未决定支持哪位总统参选人。
自称“百亿美元身家”的特朗普,仍冀望得到共和党长期的大“金主”阿德尔森的垂青,足以说明美国选举政治离不开金钱支撑。而放眼当今世界,尽管亿万富豪竞选一国首脑成功的案例只在意大利、乌克兰、泰国、格鲁吉亚等少数国家发生过,但富豪通过游说立法机构、赞助政客而介入政治的情形却比比皆是,富豪的政治影响力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关注的现实。
新“造富”时代
富豪介入政治的一大背景,是全球正经历新一波“造富”时代。也就是说,以历史维度来衡量,世界范围内的富豪数量达到了新的高点,财富也越来越向富豪们集中。
根据乐施会(Oxfam)2014年初发布的报告,2014年世界上最富有的1%人群,所拥有的财富占全球总财富的48%。也就是说,除开这“1%富豪”以外的99%的人,“分享”剩下的52%的财富。该报告还预计,“1%富豪”所拥有的财富份额占比,将在2016年超过50%。
富而优则介入政治,这个逻辑早已嵌入西方政治文明的基因中。公元前1世纪罗马首富克拉苏,据说他的财富可与当时的罗马国库媲美。拥有富可敌国财富的克拉苏,人生的主要经历却是参与罗马的政治纷争。不过,具有现代政治意义的金钱与政治关系,最早发生在17世纪的英国。当时已被君主立宪“削权”的威廉三世國王为了筹措战争经费,向私人银行家借款,由此开启了政治与金钱联姻的序幕。如今美国的总统候选人们,问鼎白宫也需要大把的金钱。
金钱与政治联姻
富豪们投巨资到政治领域,总的来说是为了获得回报。美国学者福山将此称为“互惠的利他主义”。他在2014年一篇题为《衰败中的美利坚》的文章中称,互惠的利他主义在华盛顿很盛行,这也是利益集团成功“腐蚀政府”的主要渠道。这些利益集团仅通过政治捐款就可以合法地影响国会议员,从而期待获得非特定的回报。以个人所得税为例,虽然美国有像巴菲特这样喊出“向我征税”的极个别富豪,但绝大多数富人是反对提高富人所得税税率的。克林顿政府时期的1992年,美国富豪个人所得税税率是27%,2012年这一比率降至17%,结果就是巴菲特的个人所得税率,比他的秘书还低。
美国西北大学政治学者杰弗里?温特斯,在其2011年出版的《寡头政治》一书中,对此做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他在书中提到,在美国存在一个专为富豪服务的“收入捍卫行业”,这个行业由精明的会计专业人士、巧舌如簧的律师以及神通广大的游说团体组成。这些人通过对国会议员的影响,在税法中植入只有高智商专业人士才能看懂,并且足以把税收职能部门“绕晕”的条款,达到为富豪减税的目的。尽管美国社会对富豪这种“合法”避税颇多不满,但有国会议员充当“防波堤”,即便是多次誓言要提高富人税的奥巴马总统也无能为力。
当然,富豪介入政治的目的不全是为了“捍卫财富”。如果说“赌王”阿德尔森极力反对网络赌博合法化带有个人私利,那么身为犹太裔的他在国会“狙击”美国与伊朗达成的核协议,则是另外一回事。出生于匈牙利的索罗斯,对包括匈牙利在内的前苏联国家的民主化情有独钟,显然与他的政治倾向有关。索罗斯建立的非政府组织“开放社会基金会”,在这些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曾三度担任纽约市长的布隆伯格,一直致力于枪支管控。据报道,他在游说国会议员强化枪支管控上已花费5000万美元。扎克伯格、默多克等富豪,兴趣点则在移民改革上。
富豪们介入政治的目的各异,但在动机上或多或少有相似之处。巴黎的美国大学政治学者彼特?哈格尔,称富豪们都有较为强烈的“志愿主义”情结,有的甚至是“唯意志论者”。他认为,在商业领域的成功,赋予了某些富豪“一切皆有可能”的意识,促使他们敢于闯入政治领域。索罗斯就曾公开声称自己“有外交政策”。俄罗斯前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曾说过“如果有人不想做政治寡头,那这人一定是有什么问题”。爱招摇的富豪特朗普,在谈到金钱政治时也是自信心爆棚:“没有人比我更了解这个机制,我本人就是这个机制。”
政治“富人化”
托克维尔曾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对美国建国者们设计的政治制度赞赏有加:“我在合众国逗留期间遇到的一些新鲜事物,其中最引我注意的,莫过于身份平等。”他甚至担心美国因“多数人”权力过大而出现“多数的暴政”。
目前来看,托克维尔显然是过虑了。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花费超过20亿美元,有媒体报道今年的选举花费可能逼近100亿美元。仅希拉里一人就计划募集25亿美元。美国总统选举越来越“贵”已是大趋势。在达雷尔?韦斯特看来,美国的政治正在出现“富人化”倾向。
韦斯特在一项研究中所做的调查显示,在美国“1%富豪”中,密切关注政治的比例是84%。其中68%的人为政治人物的竞选活动筹款,而美国普通民众中这一比例仅为14%。这意味着,美国富豪的政治参与度远高于普通民众。
2011年席卷全美、以“99%反对1%”为口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已被事实证明在宏观上对美国政治几乎没有影响。美国学者马丁?季伦思和本杰明?佩奇所做的一项研究,在微观层面证明了根本不存在“多数人权力过大”的问题。而当“经济赢家”寻求将财富转化为不平等的政治影响力时,问题就非常严重了。
如果说美国“情况严重”,那么发展中国家财富与权力联姻,后果则更不乐观。乐施会的那份报告显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有3.6亿人处于极端贫困状态,但却诞生了16位亿万富豪。韦斯特就对金钱与政治的联姻在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表示担忧。他认为,许多贫穷国家法制体系薄弱,没有稳固的选举和治理体系来帮助平衡富人的要求与大众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威权体制与军事独裁,就孕育出经济财富与政治权力的“完美组合”。
【西方政治制度笔记】推荐阅读:
西方政治制度答案10-01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一轮09-14
西方政治制度自考真题10-14
西方哲学史复习笔记07-07
西方哲学史.读书笔记01-18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串讲笔记12-19
西方行政制度概论小抄10-02
对西方议会制度的评价12-16
西方选举制度比较上04-03
中西方公务员制度比较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