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练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阅读训练(精选8篇)

阅读训练 篇1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我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2.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3.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 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4.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

5.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6.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解题思路]

第1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答题时需要紧紧上下文,特别是要抓住学生的感激让老人高兴这一细节,同时也不可忽视文章的暗示作用。第2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揣摩、品味。解答这两小题,同样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上下句,不可过于空洞,如“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等句子。第3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的揣摩与把握。答题时需要紧紧扣住神态描写,同时要从整体上理解人物的感情,要合情合理。第4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和结构上前后呼应的把握。回答时,需要联系下文中与地址、姓名等紧密相关的事情。第5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和对文章主旨的深层把握。答题时需要在理解本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出“阳光”“放射自身的温暖”等实际意义。第6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多元化解读。答题时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和自己的感受,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新题演练】

五十元钱

杨晨

公司组织旅行,去西部的一处风景地。在车上,导游就告诫我们:到了那儿,一不要和当地的小孩拍照;二不要购买当地小孩兜售的所谓纪念品;三不要和当地的小孩搭讪。否则,很可能会惹上麻烦。这“三个不要”,我们都默记在心。

那天刚下车,还没来得及望一眼好山好水好风景,正如导游所说,一大群当地的小孩就围了上来。干燥黝黑的脸,凌乱纠结的头发,脏乱破旧的衣服,七嘴八舌地问着,“要合影吗?”“拍一张只要5元钱,3元也行……”“这是我自己做的纪念品,很便宜,买一个吧!”对于他们的要求,我们统统都说“不要”。但是,他们很执著,没有放弃的意思。一个小男孩一直贴着我走,手里拿着若干染了色的石头。

他也就10岁的样子,跟着我,喋喋不休。但我却始终不为所动。末了,他仰着头对我讲:“那么,你就给我1元钱吧,我去买写字的本子。”这句话让我停了下来。我想,他真的缺这1元买本子的钱吗?而上学,倒确是一个要钱的好理由。

我想给他,但是,这小男孩的眼睛出卖了他。我从这双混沌无神的眼睛里,读出的是“理所当然”、“无所谓”之类的意思,是一种久经世故的熟练。但我觉得自己的举动真有一点不可思议,鬼使神差地,我从包里拿出了50元钱,递给了那个男孩:“我知道你问我要那1元钱一定不会去买本子,现在,我给你50元,我希望你至少去买一本本子,一支笔。”小男孩接过了钱,有那么一瞬间,他的眼里闪过一丝不知所措。然后,他没有再看我一眼,也没有说声“谢谢”,就一溜烟地跑了。

其实,我给他50元钱,一来是想求个安静,二来也是为了一种莫名的心安,虽然我知道,他不会用其中的1分钱去买书或笔。

即使有了这一段插曲,该地区的绝美风光仍然弥补了开初的些微不愉快,也让我很快忘了那个男孩。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们流连忘返,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停车场。

没想到,在我们的大巴旁,我又见到了那个男孩,说起来,是那个男孩认出了我。他径直跑来,不知塞了一样什么在我手里,然后说了声“谢谢你”,又一溜烟跑了。

借着车子的前灯,我看见男孩给我的是一块有着漂亮花纹的天然石头,还有一张纸,上面用铅笔端端正正地写着:“我会用你给我的钱去买书和笔的,一定,谢谢你。”字极不好看,但是,我的眼泪还是落下来了。

后来,听司机说,男孩在车旁等了很久很久。

我知道50元钱其实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知道,它起了作用。他有了变化,这就够了。(摘自《新民晚报》)

1.在文章第一段中,作者极力着墨“三不要”有何作用? 2.“我”给 “他”50元钱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子对人物进行了怎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字极不好看,但是,我的眼泪还是落下来了”,“我”为什么流泪了? 5.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一点感悟。

【材料一】记者从江北区教委了解到,从明年春季开学起,江北区辖区内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娃娃将免除学杂费,小学每生每期205元,初中每生每期295元。如果该政策顺利实施,江北区辖区内中小学适龄儿童将只缴纳课本费。(摘自《重庆晨报》)

【材料二】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西部地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由于西部大多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绝大多数贫困儿童都生活在西部。一些适龄儿童和少年由于家庭条件困难,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家。(蒋夫尔《多关注西部贫困儿童就学》)

抱一抱母亲

雪小禅

他感觉和母亲隔得很远,也许真是长大了,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繁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

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

母亲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中他看出,母亲的病很重,而母亲也确实看上去十分憔悴,好像秋天棉花摘完了,就剩光秃秃的秆儿了。

他是家中独子,父亲又去世得早,母亲一直没有再嫁,把他拉扯大极不容易。母亲现在需要他了,他真的不能离开,虽然呆在医院里一天他的生意要损失几万块。

当时母亲已经虚弱到不能走路了,还要做各种各样的化验,他有责任亲自照顾:要抱着母亲放在轮椅上,再把母亲放在检查台上。

那是他第一次抱母亲,就在那一刹那,他突然想掉眼泪。他抱过儿子,抱过妻子,但他从来没有抱过自己的母亲。没想到,母亲这样轻,不足90斤,身上的骨头都硌疼了他——什么时候,那个庇护他的强大的怀抱,如此羸弱了呢?

母亲也很惊慌,说,你抱得动吗?抱不动我一点点挪过去就行。他忙笑着说,当然抱得动,儿子还有这点出息。母亲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了头,同室的人都说,你儿子真好。

母亲眼睛有点湿了,他的心也微微颤抖着,赶紧抱着母亲走到化验室。母亲的手紧紧勾着他,他知道,母亲是想让他省一些力气。他根本不在乎这点辛劳,但这个细微动作仍让他非常感动。

回来后母亲长久无语,最后才绽出一个微笑:“我这一辈子没有被人抱过,儿子,你是第一个抱妈妈的人。”听后他十分难过。他总以为母亲老了,给她足够的物质生活就够了,而更多的爱,他给了儿子和妻子。儿子每天都在成长,妻子也十分青春健康,抱着他们,他感觉到沉甸甸的幸福,而第一次抱了瘦弱的母亲,他感受的是心疼和自责。

母亲同样需要他的拥抱。

那一个月,他把母亲抱来抱去,后来母亲能走路了,可仍然让他抱。他就想笑,他想,母亲真是一个老小孩呢。

不久,母亲出院了,他又开始忙了,每天都那样忙,但周末的时候,他必然要回家,而回家后,他第一个动作就是拥抱一下母亲。因为他知道,母亲想要的是子女的爱和温暖。吃年夜饭的时候,他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给母亲,母亲拒绝了,笑着说:“儿子的拥抱是我晚年最好的礼物,千金难得。”小孙子在一旁嚷着:“奶奶,我长大了也要抱你!”又转向自己的母亲:“妈妈,今后你老了我也会每天抱你!”

那是他吃过的最美最香甜的年夜饭,他从此明白,有时候,爱不需要太多语言,也不需要太多物质,只要一个轻轻拥抱,就足以表达。(摘自《小品文选刊》)

1.这一次“他”为什么必须回家?2.文中画线句子属于,有什么作用?

3.在医院中抱母亲和回家拥抱母亲,有什么不同内涵? 4.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什么时候,那个庇护他的强大的怀抱,如此羸弱了呢? 5.读完本文,你的情感之弦是否为之一颤?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参考答案: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1.只有那些心存感激的人才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2.(1)“黄金屋”指纸钞或值钱的东西。

(2)“试金石”见说寄出去的书成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的测试物。

3.示例:老人在想: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在收到书后都无动于衷?难道他们对别人的给与都不知感激?难道这群孩子情感都那么缺乏?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后代就让人担忧了。”

4.为后文老人等待学生来信(来电)和收到贺卡埋下下伏笔。

5.因为没有感激之心即使受到别人再多的关爱,今后也不懂得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6.略。

《五十元钱》:

1.为下文“我”与孩子的交往埋下伏笔。

2.一来是想求个安静,二来也是为了一种莫名的心安。

3.动作、神态描写;细腻而传神地表现了孩子被“我”的举动所感动。

4.因为“我”被孩子的真诚所感动。

5.示例:全社会都应关注西部学生的学习,奉献自己的一颗爱心。

《抱一抱母亲》

1.因为母亲生病住院了,而且病得很重。

2.插叙;交代出母亲的生活的不易,也描写出“他”内心的愧疚。

3.在医院抱母亲是为了治疗,而在家里拥抱母亲是为了给她爱和温暖。

4.“强大”表明母亲曾经给了“他”伟大而坚强的母爱,“羸弱”写出了母亲现在的衰弱。这一对反义词交代出母亲的一生,也暗示了作为子女的责任。

阅读训练 篇2

阅他级了们。活泼可爱从2005年, 迎来这批今年5年读︱︱︱学生们一孩子开始, 起阅读我一直, 如今我和我的

阅笪们积累了一些东西, 发现·读明昆了一些问题, 想和大家探学训练市西山从讨一下。教以来, 听老师们生经验区永说得最多的是作文难教昌听学生们讲得最多的也。

小小是作文怕写。一直在思·记刘学考, 如何解决这个困扰老我红师和学生的云到2005年, 共同问题迎来了新一。届直

学生时, 我的一个想法也渐渐成熟, 我决定和我的

孩子们一起去实践这个想法, 让它变为现实———那就是, 通过大量的阅读, 快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兴趣, 万事万物的催化剂

以往老师不是没有想过让学生阅读, 但往往是仅为要求, 无法检查。所以, 从一年级开始我就从每周的课程中挤出一节课来让学生阅读。阅读课时, 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带来, 和同学交换阅读。书的种类不作硬性规定, 只是排除几类市面上有而不适宜他们阅读的书。

陶行知先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要从兴趣培养起。一开始, 教室里的学生总不能安静, 要么和同学频频换书而走动, 要么和同学讲小话。针对出现的情况, 了解后得知因为不会阅读, 一些学生往往仅仅翻看一下图画便认为看完一本书了, 所以, 只见 (她) 不停地换书;一些学生因为读到他 (她) 感兴趣的内容想和同学分享, 就讲起了小话。对此, 除了教他们阅读的方法之外, 我提出在课前十分钟可以换书, 余下时间要坐在座位上认真阅读。 (以后随年龄增长, 换书时间适当减少。) 另外, 阅读课我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坐在一起, 这样, 想和别人分享的同学只要和同伴耳语不影响别人就可以了。听到这样的安排学生们喜欢极了!

几次课下来, 有学生读进去了, 爱起来了, 他们又影响了一部分同学, 爱读书的氛围渐渐形成。下课了, 放学后, 你能看到有学生三、两个的捧着一本书或看或讨论。学生之间悄悄比起了谁读的书多, 谁读的书快。我也会和他们一起捧着一本书, 挤在一起, 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读到酣处竟然连下课铃声都听不到了。渐渐地我和我的学生都期盼着下一次阅读课的到来, 阅读兴趣就这样悄悄调动起来了。

二、习惯, 持之以恒的基础动力

一个好的习惯能让人终生受益, 同样, 一个坏的习惯也能毁了人的一辈子。阅读无疑是一个好习惯, 学生一旦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习惯本身便会督促学生自觉捧起书本阅读起来。

为了使学生把阅读的兴趣转变为阅读的习惯, 除了每周坚持一节阅读课以外, 我要求学生每天阅读一定量的书, 具体数目可根据学生自己的能力来确定, 并由家长来监督检查。少则一两页, 多则四五页, 只要一直坚持, 一学期下来学生可以读上好几本书呢。连家长都感慨说:“刘老师呀, 这方法太好了!根本不用盯着他 (她) 读书了, 我们给孩子买书还嫌忙呢!”

当对外部的压力感变得越来越轻时, 内部的自觉动力会变得越来越强, 这时, 阅读已经成为了习惯。一日不读书便觉少了什么, 一周不读书便全身不自在了, 一月不读书的话非生病不可。

我与学生一起读书, 交换着彼此珍藏的书籍, 体会那种心灵的交汇, 我们真的在书中找到了无以言说的快乐!学生读到一本好看的书, 会迫不及待地推荐给我, 并以能推荐书给教师而荣耀不已。我读到一本好看的有意义的好书, 也会介绍给同学, 他们一定会争相阅读, 以先读为快, 赢得和我讨论交流的机会。学生阅读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昆虫记》《水浒传》《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 都是经我推荐的。

几年下来, 连班上的学困生抬起书来都会读得有模有样。阅读的习惯就这样一天天培养起来了。

三、能力, 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一项能力呢?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莫过于一次次实践的机会了, 为学生提供磨练的机会, 提供熟悉技能的时间与空间, 每一个学生都会获得能力的提高, 区别仅仅是你提高得快些, 而他提高得少点。

因为每天学生都要有一定量的阅读, 而且, 每周还有一节课的阅读, 学生积累了很多阅读的经历。同时, 与同伴阅读不仅可以分享阅读的内容, 也可以交流阅读的经验和体会, 学生的阅读能力便在这样的阅读中迅速提升。阅读的能力提高了, 获得的乐趣会更多, 阅读的兴趣自然更浓, 阅读的习惯得以加强, 经年累月, 阅读的能力不断提升……这样周而复始, 一种良性循环产生, 学生的进步便是不可估量。

比如, 我班学生, 一开始只能读一些娱乐性较强的书, 如简短童话、幽默笑话与漫画、神话故事……后来, 在一些好学上进的学生的带动下, 学生读的书渐渐向文字型、哲理型过渡, 如《激励我们的100个励志故事》《伊索寓言》《三国演义》《爱的故事》《窗边的小豆豆》……现在, 五年级了, 孩子们读的书更加丰富多彩了, 儿童文学、小说散文、诗歌、外国文学, 有的甚至已经捧起了大部头的世界文学名著了, 如《木偶奇遇记》《冰心散文集》《神曲插图版》《大海的女儿》《80天环游地球》《莎士比亚喜剧集》……班里有个女孩因为读书太快, 父母买书觉得力不从心, 还给她办了一张省图书馆的借书证, 每周带她去借阅一次。她悄悄告诉我, 她喜欢外国文学, 特别喜欢米切尔·恩德的书, 她差不多都读完了, 像《火车头大旅行》《十三海盗》《毛毛》等。除此之外她还读了许多优秀世界儿童文学获奖作品, 如《呐喊红宝石》《女水手》《天蓝色的彼岸》……

另一个学生则喜欢阅读少儿百科类的图书, 她“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真可谓我们班的才女了, 上课时许多大家答不出来的问题, 她总能说个头头是道, 赢得了同学一次次羡慕的眼神。

看到学生读了那么多好书, 上学期我还组织学生搞了个新书推荐会。开始, 我比较担心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会抵触, 会害怕。可没想到全班56名同学, 没有一个逊色, 人人轮到自己介绍时都准备充分, 朗读绘声绘色, 好几个还因为这次推荐会而让大家刮目相看呢。

在阅读中, 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让我和学生都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阅读的好处!

四、写作, 阅读积累后的火山喷发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而“写”则是最重要, 也是最难的一个内容。教师往往通过教科书的范例, 每个单元的习作练习来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而我在实践中发现了阅读, 其实大量的阅读使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例, 读得多了, 写起来自然有方法、有结构、有特点、有新意了。可以这样说, 写作是阅读积累到一定时候的火山喷发。

学生读得多了, 上起作文课来, 我轻松不少, 讲得少了, 练得多了, 效果还特别好。

写老师学生这样写:“哈哈……”从我们四年级 (3) 班的教室里, 飘来了一阵阵轻快的笑声。亲切可爱的班主任刘老师站在讲台上,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 她总显得那么和蔼可亲。坐在下面的同学个个笑得前仰后合。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刘老师正在给我们绘声绘色的讲课文呢!刘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解, 引人入胜, 我们仿佛是在听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呢。

写诗学生这样写:春天的青春歌谣/二月美丽的早晨/还有那依依不舍的校园情怀/凝成词, 结成诗, 织成心语串串记得开学第一次走进一小/连蹦带跳去向您报到/“上课”、“老师好”/童心伴着粉笔一起欢跳虽是一个爱哭的女孩/却没有了少年的烦恼/一年一年在成长/进步源自您的辛劳我将离别这熟悉的母校/多想留在您的身边/继续合唱《歌声与微笑》!

写场面学生这样写:随着体育老师一声响亮的哨音, 拔河比赛开始了。我们四 (3) 班对四 (2) 班, 第一局, 双方的拉拉队员开始放开嗓门喊加油, 为运动员们助威。队员们听到自己的拉拉队在给自己助威鼓劲儿, 自然就卖力气了。双方你拉我退, 非常激烈。眼看我们班的运动员就快超出线外了, 拉拉队的声音立刻变得非常洪亮, 几乎人人的脖子都直了!也许是运动员们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鼓鼓劲, 用出自己最大的力气, 使劲儿往后退了一大步, 终于“化险为夷”了!继续比赛, 这时, 眼看我们班就要赢了。对方当然不甘示弱, 使劲往后一拉, 又恢复了你拉我退的局面。这情形不知僵持了多久, 拉拉队员仍不忘给自己的队员加油。突然, 我们班的队员猛地一拉, 赢了!我们全班一同欢呼起来, 有的同学几乎都跳得有八丈高了!

加强英语阅读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 篇3

【关键词】英语教学;阅读能力;阅读训练

《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定为基础教育的必修课,把英语课程学习提到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展思维能力,发展人文素养的高度,并对高中阶段英语教学在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方面,应到达的目标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其中对高中毕业生阅读能力的要求是: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6万词以上。笔者作为长期从事英语教学的高中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过多年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笔者在教授每一个单元的课文前,往往要求学生根据标题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预测。这时学生们思维活跃,思路广阔,通过讨论激发他们对将要学习的课文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讨论要广开言路,让学生们畅所欲言,以培养他们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在这一阶段,我们还注意加入对本单元内容的背景知识介绍。这一教学环节是十分重要的,在备课时要花费很多功夫,用学生所学过的知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背景知识科学地,有趣地呈现出来。如人教版教高二册(B)第十九单元“A freedom fighter”时我就向学生介绍了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er King)及其为黑人争取自由平等而奋斗的一生,介绍了他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介绍他所信奉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理念。这样做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另一方面也为课文的教学作了铺垫。

当我们通过预测认定了这是应该阅读的材料之后,最常见的是要从所多材料中找出我们所需要的信息。这时我们就要通过快速阅读,尽快找到这一信息,对其他信息可以忽略或只作粗略的了解。高中课文教学的第一步,常是“Read the text fast to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这一步只是针对课文提出一两个最基本的问题,要求学生迅速找出答案,以提高他们快速寻找信息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或workbook上所安排的练习,设计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口头或笔头练习,如:回答问题(questions and answers);判断正误(true or false);做笔记(note-making);填写表格(fill in the form);寻找主题句(topic sentence);归纳大意(main idea);该写(paraphrase);听写(dictation);复述课文(retell)等,再如牛津英语模块一第一单元阅读策略skimming and scanning的运用,使学生进一步地了解课文内容,全面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生词,我们注意教给学生通过上下文所提供的语境猜测和理解生词的技巧,减少阅读中的障碍,加快阅读速度,提高理解力。

当课文教学进行到这一环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只停留在泛读的层面上,要充分利用课文这一语言载体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挖掘,进入精读阶段。首先要对课文中的长句,难句进行详细的讲解。长句难句中往往包含较多的从句和较为复杂的语法结构,是理解中的难点,学生对这些句子往往是囫囵吞枣,甚至理解错误。我们结合语法教学,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对出现的语法现象进行详细的说明,对英语中的一些固定句型和习惯搭配引导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从整体上加以理解,而不仅仅是字对字的翻译。通过长期的训练,帮助学生搬开这些阅读中的绊脚石。

朗读是有声的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在深刻理解了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内涵之后,才能读得流畅,读的有感情。通过朗读,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达到自我欣赏和感染他人的境界。因此,我们要求学生早自习大声朗读课文,课堂上也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遇到剧本,小说等课文,我会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表演,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英语语感,也使他们初步体会英语的音韵美,节奏美,有利于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特殊优美的文段或经典的语句,我要求学习背诵,让他们达到铭记在心,出口成章的境界。

课文是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但仅仅精读课文远远不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所以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英语程度又有趣味的阅读材料,使他们看得明白,读的有趣。我提倡学生订阅英语课外辅导报,推荐他们阅读《快乐英语》《21世纪英语报》以及《上海学生英文报》等课外书籍,耐心解答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外阅读,学生们增加了知识,拓展了视野,提高了人文素养。

总之,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英语教师,我们一定把《英语课程标准》中对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牢记在心,通过各种教学实验,加强阅读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短文阅读训练题 篇4

冬天来了,西北风hū xiào ãr lǎi(),吹起地上的落叶,吹动了树枝上还悬挂着的残叶。有时天空还飞舞着雪花,被杉树叶铺盖着的地面上,树干上,远处近处的屋顶上,都蒙上一层白雪,大地变成了fěn zhuāng yù qì()的世界。我们和往常一样来到杉树林,高兴地玩了起来,有的堆雪人,有的掷雪球,空中回荡着喊叫声、打闹声┅┅

1、在选文的括号中根据拼音写词语:(2分)

2、给文中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分)

铺()盖,它的另一个音是(),组词()

树干(),它的另一个音是(),组词()

3、缩句:树干上和远处近处的屋顶上都蒙上一层白雪(2分)

4、照样子写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词

例:悬挂、(2分)

4、按要求写你课外积累词句:

①描写雪景的四字词、(6分)

②描写雪景的句子:

第一句

第二句

(二)郑板桥爱子(18分)

郑板桥不仅是清朝有名的画家、诗人、书法家,而且是深深懂得家教的教育家。他非常讲究“爱子之道”。

郑板桥在外任职时,曾将他6岁的儿子小宝留在乡下,由他的弟弟郑默代为抚养,郑默对小宝十分宠爱。小宝常炫耀道:“我爹在外面做大官!”有时小宝还欺侮人家的孩子,这些事(使、替、让)郑板桥知道了,心里非常焦急,就给弟弟写信道:“(我52岁才生一个儿子,哪有不爱的道理?)但教更重于养。”他要求弟弟对孩子严加管教。

当郑板桥病危(后、时、了),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突然提出要吃儿子做的馒头,待儿子将馒头送到父亲病床前时,父亲已经断了气。小宝悲痛地大哭,忽然发现旁边有张纸条,上面写道: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郑板桥临终前给儿子上了“自立”的一课。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字。(2分)

2、“炫耀”中的“耀”字,用音序法应查字母,用部首查应查

用数笔画法查应查 画。这个词语中“耀”应取第几种解释

“耀”的解释 ① 光荣 ② 夸耀 ③ 光线强烈地照射。(2分)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2分)

焦急()清贫()

4、把文中加括号的句子改成陈述句。(2分)

5、文中写了郑板桥爱子的哪些事?(4分)

6、简要写出文中划线的句子给你的启发。(2分)

7、你的父母是如何爱你的?举一例说明。(4分)

(三)最贵的项链(22分)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

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您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怀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

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开在柜台上,兴(xìng xīng)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作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在上面系(jì xì)了一条绿色的丝带。他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连蹦带跳地回家了。//①

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道:“这条项链是从这儿买的吗?多少钱?”

“本店商品的价格是买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

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宝石项链却是货真价实。她买不起的。”

店主接过盒子,精心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②

1、为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2分)

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3分)

①形容非常的谨慎和小心。()

②实实在在,一点不假。()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6分)(3分+3分)

⑴小女孩很想买那项链,这可以从文章第一节中“ “、” “

这两个词了解到。第三小节中”连蹦带跳“一词写出了小女孩买到项链后

的心情。

⑵根据文章内容可以知道,题目”最贵的项链“中的”贵“有两层意思,一是 ;二是

4、概括第一段段意,(3分)

5、想象写话。(4分)

请你根据”一个小女孩走过来,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这句中”出神“一词,联系文中的有关内容,想象一下这个小女孩当时会想些什么?

小女孩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心想

6、简要回答。(4分)

请选择店主、小女孩和小女孩的姐姐这三个人物中的一位,说说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用二、三句话说明产生这一印象的原因。

(四)《血染的母爱 》(24分)

有对母女的感情有了裂痕,13岁的女儿一直认为母亲的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头。母亲终日忙碌辛苦,也不能使女儿快乐起来。2004年2月,母亲邀女儿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母女俩在滑雪中,由于缺乏经验,偏离滑雪道迷路了,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母女俩在雪山中挣扎了两天两夜,前来搜寻她们的直升飞机几次都无功而返,因为她们身穿的是银灰色滑雪装,很难被发现。终于,女儿因体力不支昏迷了过去。但她醒来时却发现自己已躺在医院里,而母亲已不在人 世了。医生告诉她,是她的母亲用生命救了她。原来,是母亲割断自己的动脉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一片白雪,直升飞机因此发现了目标。

冰心老人说过:“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是的,这世界就是因为有了女人、有了母亲、有了母爱,才如此亮丽灿烂、多姿多彩。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6分)

(1)没有活动的力量了。()(2)地位低下而渺小。()

(3)没有完成任务就回来了。()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6分)搜寻()辛苦()忙碌()

3、用“ ”划出文中的重点句。(3分)

4、对冰心的话,你是怎么理解的?(4分)

5、当病床上的女儿知道是母亲用生命换回了她的重生后,她会怎么做?会对已经死去的母亲说些什么?展开合理的想像,写一段话。(5分)

(五)《 和平鸽 》(26分)

我家隔壁张阿姨家养了两只鸽子,雪白的羽毛就像披着一件雪白的风衣。它们有一双圆圆的眼睛,红色的眼球闪闪发光,就像两颗晶莹的红宝石。眼球的周围还镶嵌(qiàn qiān)着一圈黄色的金边,大大的鼻包,尖尖的嘴,红色的脚趾,看起来十分美丽。

这两只鸽子是一对亲热的伙伴,它们一起生活,一起玩耍,一起飞行,整天形影不离。

有一次 有一只鸽子不知怎样走了 另一只鸽子伤心极了 它不吃东西 不停地在笼子里转来转去 总是 咕咕咕 地叫个不停 每当我一走近它的面前 它就吓得扑闪躲藏(zàng cáng)翅膀拍打在笼上飞出 啪啪 的响声 喉咙里发出低沉的“咕咕”声,好像对我抗(kāng kàng)议,叫我不要伤害它。

鸽子很爱清洁,经常洗脸、洗澡。洗澡的时候真有趣,它先把头伸进水里,然后把头一昂,身子一抖,全身撒满了水珠。有时还用它尖尖的小嘴梳(shū shuō)理羽毛。日子一长鸽子就和我熟了,渐渐鸽子成了我的好朋友。我去看它,它也不躲避我,甚至还飞到我的头上、手上、肩膀上。有时它也很淘气,把装水的碗弄倒,弄得满地都是水。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它飞向亚洲,飞向非洲,飞向世界各国,把中国小朋友热爱和平的心愿带给世界各国的小朋友。

我热爱和平,我喜欢鸽子。

1、我会选择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4分)

2、我会写反义词。(4分)淘气()清洁()和平()形影不离()

3、我会在第三自然段没标点的地方标上标点符号。(3分)

4、用“~~~~”画出描写和平鸽子外表的句子。(3分)

5、用“ ”画出文章中的比喻句。(3分)

6、作者由看到的和平鸽,联想到什么?(4分)

7、“我”为什么喜欢鸽子?(5分)

(六)敬重卑微(37分)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哩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 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 卑微 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 卑微 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的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他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体积,()精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1、分用“√”把短文括号中的用得恰当的词语画出来:在第8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和睦”可重叠成“和和睦睦”,“忙碌”可重叠成“忙忙碌碌”这样重叠后,意思有什么不同?

“伟大”、“深刻”、“模糊”这三个词语中能这样重叠的词是。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写出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想不到”

(2)“竟”

(3)两个“如此”

4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在第七自然段中共有两个问句。

第一个是反文句,改为陈述句为:

第二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

(2)体会短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蚂蚁是黑的,雪是白的,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抱成黑团”的蚂蚁比作“雪球”?

在第七自然段中,作者把

比作了“一根细小的针”。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由于小小的一个蚂蚁洞而溃决。它常用来比喻。

5读第四、五自然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1)第四自然段中“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句话于前文第段相照应。

(2)第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运用你已有的知识,结合短文内容回答)

(4)蚂蚁家庭“抱成团”逃离火海,避免全军覆灭的行为体现了这样两种精神:。

6、回答问题。

(1)“我”为什么要敬重卑微?(用文中的话回答。)

(2)你最敬重卑微者的那一点,为什么?

(七)(23分)

有一天,一只老山羊爬山时把腿摔坏了,请毛驴把他背回家。毛驴向他要十斤山芋做报酬,老山羊只好一瘸一拐地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山羊骑在牛大哥的背上缓缓走来,毛驴于是问:“牛哥,它出多少山芋请你背它?

“千斤“。

毛驴冷笑道:“十斤山芋还不干呢?千斤!你可别做梦了!”

牛大哥认真地说道:“不是我别做梦了,而是你别糊涂了!十斤山芋算得了什么?友谊的分量才重千斤呀!”

毛驴听了牛大哥的一席话,站在那扇了扇长长的耳朵,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

1、给下面词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横线。

毛驴(lǘ lú)山芋(yǜ hú)友谊(yí yì)

分(fēn fân)量 耳朵(duō duo)垂(chuí shuí)下头

2、给多音字组词。

bēi()shān()

背 扇

bâi()shà()

3、找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缓缓――()友谊――()

4、文中的“千斤”这句话是谁说的,请在()里打“√”。

(1)、毛驴说的。()

(2)、牛大哥说的。()

(3)老山羊说的。()

5、下面3个题目,那个可以做这篇故事的题目。请你选择一个,在()里打“√”。

(1)毛驴和老山羊()

(2)老山羊和牛大哥()

(3)毛驴和牛大哥()

6、毛驴听了牛大哥和话后“垂下头不好意思地走了”说明了什么?

7、读了这篇寓言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8、用文中的一句话,把下面的话补充完整。

《红岩》名著阅读训练 篇5

一、填空题

1.、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同志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 》。

2.小说《红岩》中,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主要包括两个地方:一个是,由军阀白驹的别墅改造而成;另一个是,由煤少渣多的小煤窑改造而成。

3.曾在地牢里创造了一个奇迹:把地牢挖穿了。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

4.1948年,为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运书记 指派 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为了表现自己,不顾联络站的保密性质,擅自扩大书店规模,销售进步书刊。

5.自作主张吸收一名叫 的青年进入书店工作,知道后大吃一惊,几经分析发现这名青年形迹可疑,便命令 通知所有人员迅速转移。不听劝告,结果被捕并成叛徒,由于他的告密,很多同志相继被捕。6.叛徒 带领特务窜到乡下,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7.为了表示和谈的“诚意”,集中营假意释放了一些政治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 是其中之一。在他被送回刘公馆的第二天夜里,一个自称姓朱的人潜入刘家,说自己受区委书记_________的委派,前来了解其在狱中的表现,并要他详细汇报狱中地下党的情况。正巧,组织上派人送来情报,揭穿了这个“朱姓”特务的真面目。8.在诱骗刘思扬失败后,又伪装成同情革命的记者 打入渣滓洞,妄图通过苦肉计刺探狱中地下党的秘密。余新江等人识破了他的伪装,并借敌人之手除掉了这个阴险的特务。9.重庆日益解放,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 与狱中党组织接上了关系。同时,关在地窖中的 用手指和铁镣挖出了一条秘密通道,他挖穿地牢后不久就牺牲了,一部分难友顺着他生前挖的秘密通道,逃出了虎口。10.在《红岩》这部小说里,有一位传奇式人物,令敌人闻风丧胆、恐慌不安。她就是被战士们亲切称为“ ”的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11.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 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 营救狱中的同志。

12.是出身于豪门大户的中共党员,在党组织的教育下彻底地背叛了家庭,都成为放弃享受,甘愿吃苦,为人民大众谋幸福。13.“自白书”是 写的。

14.五星红旗是 绣的。

15.中共重庆市委委员许云峰联络地下党员,决定出版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刊物,取名 《 》。与此同时,他还领导了一个备用联络站。16.《红岩》中有许多经典语句,如,世上已千年。

17.成岗和小萝卜头告别时,让小萝卜头给画一张 画。

二、简答题

1.《进攻》和《挺进报》两份刊物有何不同?

2.前往游击队驻地的路上,一张悬首示众的告示为什么差点让一向沉稳的江姐失去常态? 3.特务郑克昌是如何骗取甫志高的信任,进入书店工作的?

4.为了应对书店的危机,许云峰和李敬原在茶园碰头,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5.敌人组织一场宴会宴请许云峰,策划者是谁?目的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6.龙光华在“断水”的斗争中牺牲,战友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斗争方式,取得了怎样的胜利? 7.老太婆下山营救江雪琴,为什么没有营救成功?抓到了谁? 8.在渣滓洞里,同志们是如何欢庆1949年的元旦的?

9.刘思洋要转狱到白公馆,“老大哥”为什么要他背记一首诗? 10.刘思扬被保释后,软禁在家里,为什么会再次被捕? 11.请简述“白公馆”名字的由来。

12.小萝卜头要离开白公馆时,送给成岗一件什么样的礼物? 13.余新江用什么方法让假扮记者的郑克昌露馅的?

14.胡浩在狱中看《挺进报》被敌人发现,是谁挺身而出?他是如何从容化解危机的? 15.胡浩的眼睛为什么会在狱中变成极度近视? 16.白公馆的同志们越狱的“秘密通道”是哪来的?《红岩》名著阅读训练----简答题答案

1、《进攻》是党内刊物,群众看不到;《挺进报》是群众性的宣传刊物。

2、因为她发现牺牲者正是她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

3、他伪装成进步的失业青年,经常到甫志高负责的书店读书。

4、叛徒甫志高带特务封锁现场,许云峰主动吸引叛徒,掩护李敬原撤离。许云峰被捕。

5、策划者是特务头子毛人凤,目的是想让许云峰和他们合作,结果被许云峰严词拒绝,连一张碰杯的照片也没有得到。

6、采用集体绝食的方式,为龙光华召开了追悼会。

7、因为敌人临时改变计划,连夜用船将江姐押送重庆,找到了叛徒甫志高。

8、利用一天的放风机会,公开举行狱中的联欢活动。

9、这是齐晓轩写的一首诗,“老大哥”要他凭借这首诗去结识新的战友和证明自己的身份。

10、敌人派狡猾的“红旗特务”,假冒自己人,向他骗取情报,被警惕的他拒绝,什么都没有得到。

11、是一座巨大的白色楼房,周围的岩石、树木都被漆成了白色,防止囚禁的人从监牢里逃跑,暗夜里也无法躲藏。

12、一幅名为《黎明》的水彩画,蓝天下,金黄色的山,翠绿的深林,红色的太阳。

13、余新江写了一封假信,故意让假扮高邦晋的郑克昌发现,并将情报送走,敌人逮捕狗熊,因而露馅。

14、齐晓轩。他模仿笔记让敌人签订笔迹相同,然后散播在敌人看守室看到的消息,敌人害怕担“管理不善”的罪名,最终不许再提。

15、因为他要做黑暗时代的历史见证人,每天半夜借着昏暗的狱灯光,忠实记录眼前的一切,因而长期下去毁坏了眼睛。

高效阅读记忆训练 篇6

——《抓中心句背诵法》教学实录

师:我们在校本课上、语文课上已经背会了很多首古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生2人分别背古诗《山行》《望庐山瀑布》

师:听大家背古诗这么熟练,看来同学们的记忆力还不错。你们知道吗?记忆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它就像我们的身体愈锻炼愈健康,像我们的双手愈用愈灵巧。你们想不想通过训练来提高自己的记忆力?

生:(齐答)想。

师:今天,我们大家就上一节高效阅读记忆训练课。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检测一下大家的记忆力。2分钟时间,背诵一首小诗。诗就印在这些纸上,一会儿,我们快速传递材料,但一定要背面朝上,用双手压在桌上,不能翻看,等听到老师说“开始”以后,才能开始阅读。

(学生传递材料)

师:老师给大家计时两分钟,听到老师喊停时,要马上把小诗扣过去,不能翻看。集中注意力,准备-----开始。

(生记忆小诗)师:大家都能按老师要求做,真好!现在不准看材料了,一定要诚实。这首小诗,你记住了多少?记住多少就背多少。

生1 :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水乡什么多?船多。(后而想不起来了)

生2:水乡什么多?水多。千条渠,万条河,池塘一个连一个,处处绿水荡清波。水乡什么多?船多。千只船,万只驳,白帆片片像云朵,飘满湖面飘满河。

师:老师看到还有那么多同学没举手呢,为什么?是没背下来还是不自信?(学生摇头,有的说时间太短,没背下来)如果真的有方法可以让你在很短的时间内背下这首诗,你愿意学吗?

生:愿意!

师:大家一起跟老师说“快速记忆不是梦,高效阅读我能行”。

(生跟老师说)

师:要想提高记忆效率,首先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刚才有几位同学在读文章时,用手指一个字一个字地指着读,这会影响阅读的速度。我们要克服影响我们快速阅读的障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做到四个不,即(投影出示)

不出声 不摆头 不指读 不回视 生齐读,说说这四个“不”是什么意思。

生:不出声就是不读出声音来,不摆头就是读书时头不摆动,不指读是不用手指指着读,不回视是不东张西望。

师:前三个说对了,不回视的意思是要从头至尾完整地读完,不在中途停下来,重复看过的部分。

师:科学的坐姿能帮助我们提高记忆效率。请大家根据老师的口令来调整坐姿。5身正,身体坐端正,不要靠在椅子后背上;4腰直,腰自然挺直并放松;3肩平,肩膀放平;2足安,双脚踩在地上并与肩同宽,小腿垂直于地面。1目视前方。双手端书距眼睛30---40厘米。再做一遍,5身正;4腰直;3肩平;2足安;1目视前方。

师:调整好呼吸,闭上嘴巴,用鼻子吸气、呼气。提高记忆效率,高度集中注意力也很重要。注意力集中了以后,我们就准备记忆小诗了。

师: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记忆方法。这首诗就适合用“抓中心句背诵法”。(板书)猜猜什么是“抓中心句背诵法”? 生:就是先把文章的中心句找出来,先记住中心句,再根据中心句记整篇文章。

师:他说对了。同学们见过妈妈戴的珍珠项链吗?是用一根线把一颗颗珍珠串起来的。如果没用那根线,一颗颗珍珠就会散落开了。一篇文章就像一条项链,串起文章的线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中心句反映了文章或一段话的主要内容。抓住了中心句,就把所要记忆的主要内容装进了大脑。背诵时再借助主要内容联想其它内容,从而完成背诵任务。接下来,我们就用抓中心句背诵法来记忆这首诗。

师:这首诗由几个小节组成? 生:三个小节。

师:这三个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吗?

生:每个小节都采用问答的形式。问句都是“水乡什么多”,答句分别是“水多、船多、歌多”。

师:这三组问答句分别是每一节的中心句,抓住这三个问答句,就可以把整首诗串联起来了,背诵也就简单多了。不信,大家现在就可以试试看。(投影出示中心句)

学生自背,指名背,同桌互相检查背。师:大家还想再试试吗?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先拿到材料的同学不要翻看,等老师的指令发出再开始背。

(学生传递材料)

师:准备,调整好坐姿,注意力集中,开始。(计时三分钟)

学生非常投入地背。师:谁来背一背?

指3名学生背,有一两处不流利,但都背下来了。师:给大家说说抓住了哪几句中心句?

生:每小节都有“乡愁是XX”,第一小节中心句是“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第二小节是“长大后,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第三小节是“后来啊,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第四小节“而现在,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师投影出示中心句)

师:看着中心句来背就容易多了,每个人都检查一下是否背会了。(学生自已背诵)

背会的起立齐背。师:如果同学们能在熟读材料的基础上,再运用上今天所学的方法,效果就更好了。我们还可以用抓中心句背诵法来背更长一点儿的文章。同学们还想挑战一下吗?

生:想!

师:由于篇幅较长,拿到材料就可以先读一遍,边读边想怎样抓中心句。

(生传递材料,找中心句,汇报)

师:如果在抓中心句的基础上挑出重点词语会更有效地帮助记忆,另外,反复熟读也很重要。

(投影出示《台湾的蝴蝶谷》的中心句和重点词)学生自己背,老师计时,背好的举手示意老师一下。(下课铃响起)

师:由于时间关系,这节课我们先背到这儿,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练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抓中心句背诵的方法,大家都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但是要熟练运用,形成能力还需要不断练习。希望大家在课后多找些这样的材料练习记忆,在高效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快乐!

教后反思:这节课进行得很顺利,学生在这节课上能够掌握“抓中心句背诵法”的方法,并且运用这种方法记忆的效果也很好。前篇记忆材料是篇幅长短一样多的两首诗,学生在背第一首时没有方法,记忆效果不佳,当学生学完了记忆方法以后再背每二首诗时效果就好多了,有的孩子进步很明显,从孩子们上课的状态可以看得出,他们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进步的快乐。在背第份材料时,由于篇幅比前两篇长,再加上距离下课仅几分钟,学生的记忆效果来不及检验,我想下一次可以选择一篇篇幅稍短些的文章,让学生逐步适应从易到难,从短到长的过程。评论这张

阅读(141)| 评论(0)

用微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 “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基于阅读思维训练的阅读教学探究 篇7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 高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在进一步发展学生运用综合语言能力的基础上, 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教育部2003) 。英语教学中的思维能力, 其实就是对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运用 (张忻2003) 。

1956年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提出著名的 “教育目标分类法”, 布鲁姆把认知领域分为六个主要类别: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如下图:

(一) 知识 (Knowledge)

是指个体记忆具体的知识 (事实、信息) ;这种记忆是通过对知识的再认知和回忆获得的。

(二) 理解 (Comprehension)

是指个体把握信息意义的能力。主要有三种理解形式:转化信息、解释或者推测材料的能力。

(三) 应用 (Application)

运用信息和迁移知识的能力。是指个体在没有任何提示说明的情况下, 把所学到的知识, 包括概念、原理、方法和理论运用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四) 分析 (Analysis)

鉴别细节并能发现和区分某一情境或信息中的不同组成部分, 是指个体把复杂的知识整体材料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 并理清各部分之间联系的能力。

(五) 综合 (Synthesis)

将不同部分组合成整体的能力, 是指个体将所学知识的各个元素或部分加以重新组合, 形成一个新的知识整体。

(六) 评价 (Evaluation)

依据标准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它涉及到对知识领会、运用、分析和综合等所有其他行为的某种组合。

二、英语阅读训练现状分析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 阅读是一种积极的信息加工过程, 是大脑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 (Goodman 1967) 。思维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 两者相互影响, 只有有机结合, 才能发挥思维活动的效能 (林崇德、胡卫平2010) 。

俗话说:得阅读者得天下。在英语教学中, 阅读教学占了半壁江山。而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在处理阅读教学时, 过于关注词汇和句子结构, 只着重于对文本作表层理解, 轻视阅读技能的培养, 轻视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常见的做法是分析各题的答题情况, 给学生翻译全文, 核对答案, 讲解词汇或分析句型结构, 缺乏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意识;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 综合、比较、概括、判断、推理的高级思维活动过程。 学生虽然不断地做了大量的阅读练习, 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学生还是不能掌握正确的阅读技能, 思维活动仍然停滞在理解和记忆的低级阶段, 导致学生的阅读水平仅停留在对阅读材料表层意义的理解上, 只根据表面的文字理解文章, 或者只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理解, 而忽视作者的意图, 或对文章所提供的信息产生错误的推理判断。

由于缺乏正确的阅读技能, 学生在解题时仍然有许多不良习惯。笔者曾对学生的答题习惯做了个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 (见表1) :

从调查情况来看, 大部分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 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不能使用正确的阅读技巧。学生不懂得用分析、推理、概括等思维方法来解题, 也就是说, 学生缺乏高级思维能力, 缺乏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不能把握文本的深层含义, 所以解答阅读题也是举步维艰, 对文本出现的干扰信息不能正确判断或做出合理的推理, 甚至靠蒙答案, 而这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是相违背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阅读策略;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育部2003) 。

因此, 笔者认为, 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通过提高思维能力来促进学生深层理解能力的提高, 达到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阅读教学目标, 提高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推理、概括等思维过程不是单一思维的过程, 阅读过程中任务的完成不可能只通过一种思维实现, 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思维。此外, 一项任务所起的作用也不仅是培养单一的思维能力, 往往多种思维能力能够同时得到培养 (李杰2012) 。

三、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

各题型的考核要求如下:

1. 事实细节题:理解文中具体细节信息的能力。事实细节题是考核的重点, 事实细节题约占全卷的60%。因为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是由大量的细节信息支持的, 这些细节对于理解全文的内容至关重要, 这也是考核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 推理判断题:要求根据文章脉络和事实, 进行逻辑推理, 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

3. 猜测词义题:根据上下文和句子结构猜测生词词义的能力, 理解语篇意义是英语课标对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

4. 作者意图态度题:通常, 写作目的隐含在文章之中, 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整体的基础上, 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学生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5. 主旨大意题:主旨要义有时从文章首段甚至首句即可推出。有时则需要通读全文进行推断, 要求学生有略读文章、领会大意以及一定的概括能力。

从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来看, 学生需要掌握略读、查读、研读等阅读策略, 通过略读了解文章主旨;通过查读找到相关的信息范围, 在相关的范围内逐句、逐词地阅读, 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思, 而且要结合语境;通过分析、综合、比较、联想等思维方法, 并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判断, 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和体会作者的立场、观点、 态度或意图。也就是说, 阅读理解题的解答需要有灵活的思维, 才能准确地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 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考核的也正是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阅读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 阅读的过程是大脑运用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进行判断、推理、分析、 综合的复杂思维过程。停留在字面理解的层次上, 仅理解语言的表层关系并不能完全正确地解码, 还需要调动阅读者已有的知识储备, 进行综合分析, 以便准确、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钱红日2001) 。

以下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 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的高级思维能力。

(一) 引导学生注意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词,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解答事实细节题时, 引导学生注意题干或选项中的关键词, 在文中搜索, 使用寻读技能找到题眼, 迅速锁定相关词句或信息点,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提高思维的准确性。

例1: (2013年深圳一模)

26. From the story we know that the sweetest mango must be the one ______.

A.on the very top of the a tree

B.hidden in the middle of a tree

C.on the tree for the longest time

D.exposed to sunlight less often

解题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读题干, 根据题干的关键词sweetest可以迅速锁定文章第一段的最后一个句子“Mangoes which are exposed to the sun the most are the sweetest.”来进行推理判断, 只有A项“树顶上的芒果才是日照最充分的, 所以才是最甜的。”

例2: (2013年深圳一模)

43. In order to educate children well, parents should ________.

A. forbid particular behaviors in their daily life

B. know them well and set a good example to them

C. educate them with facts and expect much of them

D. know as much as as possible as their children

解题思维方法:通过读题干, 找出关键词edu- cate children well,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好孩子?从这四个选项的表达来看, 选项A用了forbid (禁止) 这个动词, 选项C是expect much of them (期望要多) , 选项D是know as much as possible as their children, 这几个选项本身的逻辑表达就不正确。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不能采用“禁止”的方式来阻止;对孩子的期望也要合乎实际, 不能太高;而家长也不可能了解孩子们所懂得的一切。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四个选项的回答进行分析和判断, 再根据文章中的句子provide a good example做出正确的推理, 选项B的表述才符合原文, 句子中的good也与题干中的关键词well相对应。

这类题的答案一般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或间接地找到, 但是不可能与阅读材料一模一样, 而是用不同的词语或句型表达相同的意思, 即语意转换。 在平时的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思维训练活动, 如查找信息、转换信息、理解信息, 观察、分析、综合评价等, 学生才能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 引导学生分析答案选项特点, 培养学生的推理和综合能力

除了利用关键词快速寻找答案外, 通常四个选项的设置也会有明显的特点, 选项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1) 选项之间的正反相对性;

(2) 绝对性 (常出现only, all, always, never等词) ;

(3) 相似性;

(4) 逻辑性。

一般情况下, 正反相对性的选项是二选一, 相似性和绝对性的选项不选, 而有些选项体现出很强的逻辑性, 学生运用逻辑常识或背景常识就可以解答, 通过引导学生对四个选项的特点进行分析, 启迪和诱导学生思维, 训练学生的推理和综合能力。

例3: (2013广州二模)

33.By saying“Books are very patient objects”in paragraph 4, Tito Santana actually means_________.

A. books never know when you read them

B. books must be read very carefully

C. books can usually be read at any time

D. books can sometimes have emotions

解题思维方法:解题时引导学生从四个选项的特点来进行分析, A项出现了绝对化的词语never, 可以先排除。B项的carefully和D项的sometimes本身的表达就不符合逻辑, 可以依据逻辑判断出是错误的选项。

例4: (2015年广东高考)

33.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fish are most likely to be found _________.

A. in deep water on sunny days

B. in deep water on cloudy days

C. in shallow water under sunlight

D. in shallow water under waterside trees

解题思维方法:本题是推理题, 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观察四个选项, 学生很容易发现A、B和C、D是对立选项, 启发学生缩小选择范围, 根据原文“That is why fish prefer shallow wa- ter to deep water.”学生可以把选项锁定在C、D中, 再根据原文“water is usually warmer in direct sun- light than in the shade. Yet, fish don’t have any eye- lids and the sun hurts their eyes.”可知, 鱼喜欢待在阴凉处, 不喜欢待在阳光直射的地方。经过推理和判断, 就很容易得出D项水边树下的浅水处, 是鱼喜欢待的地方。

例5: (2014年广东高考)

35. What can we infer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A. People should practice random kindness to those in need.

B. People who receive kindness are likely to of- fer it to others.

C. People should practice random kindness to strangers they meet.

D. People who receive kindness are likely to pay it back to the giver.

解题思维方法:选项A和C所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 有需要的人其中也包含了他们所遇到的陌生人。相似性的选项不选, 所以可以排除A和C选项, 再仔细分析, 可以发现选项B和D又存在对立性, B项是把所接受的善意传递给其他人, D项是给回施善者, 正反相对性的选项是二选一, 根据原文The acts of random kindness spread. If you were one of those drivers who found your fare paid, who knows what you might have been inspired to do for someone else later. 所以B选项也就呼之欲出了。

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文章的内容与形式, 句与句, 段与段, 题干与选项, 选项与选项之间都有内在联系。让学生在比较和分析中拓展思路、激发思维;在合作与交流、分析与归纳、抽象与概括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训练学生变通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多维度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三) 利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

阅读是读者运用已经具有的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学习策略, 通过对书面文字符号的感知、加工和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心理过程 (吕良环2003) 。国内外研究表明, 形象思维先于其他思维的发展, 形象思维的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他思维的发展程度。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研究大脑的力量和潜能过程中, 发明了一种创新性的笔记方法, 叫做“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 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将发散思维具体化、形象化, 具有思维可视化特征, 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 就是用图表的形式把思维的过程可视化表现出来, 从而促进思维过程更全面、更系统、更高效。 例如, 笔者在阅读教学的练习中, 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 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提取文本的关键词, 理解各段落之间的联系, 把握文本的结构, 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含义。

例6: (2013届广州一模)

绘制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找到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握文章的篇章结构, 理清文章脉络, 理解文章的主旨。它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概括出阅读材料所描述的具体事实和重要细节, 有助于学生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 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意图, 推断出文章的隐含意义或深层结论。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层理解能力。

思维导图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显化思维过程, 组织和建立其各个知识之间的关系, 使新的概念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强化理解,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理解他们学习的内容, 帮助他们吸收、消化知识信息;整合新知识, 图形能够促使学生构建起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 将它们整合为一体;识别错误, 在一张概念图中能够反应出学生对概念和概念间关系的认知水平, 从而纠正错误。

五、结束语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文字理解, 深层含义理解, 评价性理解。表层文字理解指人们对文章表层意义的理解 (如文章的细节、思想、句与句之间和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等) ;深层含义理解指人们对作者所表达的隐含意义的推断性理解;评价性理解指作者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应用和评价 (钟启泉2001) 。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 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传授解题思维和方法, 对学生进行高级思维的训练, 让学生懂得如何去理解阅读材料, 即对学生进行阅读思维方式的指导和阅读技能的训练, 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日本著名语言学家术村宗男 (1989, 转引自钱红日2001) 认为:阅读理解是—个含有多种技能的思维过程。要读懂一篇文章, 光有一定数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还要具有边阅读边对文章进行概括等方面的综合技能。因此, 注重高级思维训练, 对思维的态度、能力、方法等思维要素进行系统的训练, 是提升阅读深层理解能力, 促进学生高层次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杰.2012.利用深层阅读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 (9) :7-12

林崇德, 胡卫平.2010.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1) :29-36

吕良环.2003.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27.

(美) B.S.布卢姆等.1986.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

钱红日.2001.国外阅读理论模式对大学日语教学的启示[J].国外外语教学 (FLTA) . (1) :35-38.

(英) 东尼·博赞.2011.思维导图使用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忻.2003.论大学外语教育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3) :60-62

钟启泉.2001.外语教学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28.

社科文阅读训练 篇8

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秦始皇烧天下诗书及诸侯史记,并禁止民间私藏一切书。到汉惠帝时,才开发书禁;文帝更鼓励人民献书。书才渐渐见得着了。那时传《尚书》的只有一个济南伏生。伏生本是秦博士,秦皇下诏烧诗书的时候,他将《书》藏在墙壁里。后来兵乱,他流亡在外,汉定天下才回家;检查所藏《书》,已失去了数十篇,剩下的只二十九篇了。他就守着这些,私自教授于齐鲁之间。文帝知道了他的名字,想召他入朝,那时他已九十多岁,不能远行到京师去。文帝便派掌故官晁错来从他学。伏生私人的教授,加上朝廷的提供,使《尚书》流传开去……

汉景帝时,鲁恭王为了扩展自己的宫殿,去拆毁孔子的旧宅,在墙壁里得着“古文”经传数十篇,其中有《书》,这些经传都是用“古文”写的;所谓“古文”,其实只是晚周民间别体字。那时恭王肃然起敬,不敢再拆房子,并且将这些书都交还孔家的后人叫孔安国的。安国加以整理,发现其中的《书》比通行本多出十六篇;这称为《古文尚书》……

到了三国末年,魏国出了个王肃,是个博学而有野心的人,他伪作了《孔子家语》、《孔丛子》,又伪作了孔安国的《古文尚书》,还带着孔安国的传。他是个聪明人,伪造这部《古文尚书》,是很要心思的。他采集群籍中所引“逸书”,以及历代嘉言,改头换面,巧为联缀,成功了这部书,他是参照汉儒的成法,先将伏生二十九篇分割为三十三篇,另增二十五篇,共五十八篇,以合于东汉儒者如桓谭班固所记的《古文尚书》的篇数。所增加篇,用力阐明儒家的“德治主义”,满纸都是仁义道德的格言,这是汉武帝罢黜百家,专崇儒学以来的正统思想。所谓大经大法,足以取信于人。只看宋以来儒者所口诵心维的“十六字心传”,正在他伪作的《大禹谟》里,便看出这部伪作的影响之大。其实《尚书》里的思想,该是“鬼治主义”,像《盘庚》等篇所表现的。“原来西周之前,君主即教主,可以为所欲为,不受什么政治道德的约束,逢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抬出上帝和祖先来,自然一切解决。”这叫做“鬼治主义”。“西周以后,因疆域的开拓,交通的便利,财力的增加,文化大开。自孔子以至荀卿、韩非,他们的政治学说都建筑在人性上面。尤其是儒家,把人性扩展得极大,他们觉得政治的良好,只在诚信的感应,只要君主的道理好,臣民自然风从,用不到武力和鬼神的压迫。”(顾颉刚《盘庚中篇今译》)这叫做“德治主义”。看古代的档案,包含着“鬼治主义”的,自然比包含“德治主义”思想的可信得多。但是王肃的时代早已是“德治主义”的时代;他的伪书所以专从这里下手。他果然成功了,只是词旨坦明,毫无诘屈聱牙之处,却不免露出了马脚。

(节选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1、结合文章内容可知,下列有两个句子中的“传字”,读音和意义是相同的。请选出相同的两句,并注音、释义。

A.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

B.那时传《尚书》的只有一个济南伏生。

C.在墙壁里得着“古文”经传数十篇。

D.又伪作了孔安国的《古文尚书》,还带着孔安国的传。

句子中“传”字的读音和意义相同的两句是()句和( )句,读音为( ),意思是( )。

2、第三段中,作者说“他(王肃)是个聪明人”,从哪几个方面可见“他是个聪明人”?

3、对文章最后一段中“他果然成功了”怎样理解?

4、作者断定王肃的《古文尚书》的伪作,有哪些根据?将有关序号填入括号中:( )

A.他的《古文尚书》带有孔安国的传。

B.他采集群籍中所引“逸书”,以及历代嘉言,改头换面,巧为联缀。

C.他参照汉儒的成法,先将伏生二十九篇分割为三十三篇,另增多二十五篇,共五十八篇,以合于东汉儒者如桓谭班固所记的《古文尚书》的篇数。

D.所增各篇用力阐明儒家的“德治主义”,满纸都是仁义道德的格言。

E.宋以来儒者所口诵心维的“十六字心传,”正在他伪作的《大禹谟》里。

F.《尚书》里的主要思想应该不是“德治主义”。

G.他的《古文尚书》词旨坦明,毫无诘屈聱牙之处。

【参考答案】

1、C、D相同,都读“zhuàn”,指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

2、①同时伪作了孔安国的传 ②共58篇以合于东汉儒者所记的《古文尚 书》的篇数 ③合于汉武帝的正统思想。(或填“合于当时正统的德治 主义”)

上一篇:工程测量员个人简历表格下一篇:观看中国五四奖章心得体会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