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迹的作文(共14篇)
或许,偏僻的农村那云卷云舒的悠闲,那如甘如露的淳朴熏陶了我。于是,孩提时的我便多了一份幻想与浪漫。在星星闪烁的夜晚,姥姥悠悠地告诉我,一颗星星陨落天际,世上便多了一个生命……于是,天真的心便充盈起来,年幼的日子里便常常仰着头,祈求那星星快快地陨落。
若干年后,姥姥去世了,已不再幼稚的我终于看见了那一颗陨落的星星,那时,我才真正知道,星星陨落的同时也会带走一个生命的,而姥姥那慈祥的话语只能仅仅回荡于无尽的思念中。于是,我怅然,我迷惘,这一明一灭,一生一死是星星的轨迹,人生的所有吗?
岁月弹指,在忧然若失中,我脱尽了幼稚与天真,但唯一不变的是对那星星的迷惘……
直到某一天在散文中寻找到了这样的句子:“世间的任何事都可以变弯,唯有亲人的牵挂亘古未变,犹若天上的星星的注视,无论你怎样走,也走不出那头顶的闪烁。”是的`,父母那无怨无悔的爱,哥嫂那至真至诚的情……他们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倘若说“滴水之恩,该涌泉相报”,那么养育之恩又该如何相报呢?
于是,仰起头,看着那一方属于我的天空,那一方属于我的注视与牵挂,散漫的心便勃发出源源的动力……
成长带给了我如此美丽的真知,但生命的风雨还是把岁月拧成一道道的弯,生命的日月还是把沧海叠成一座座的山,星星虽然依旧明亮,然而亲人的心早已疲惫……
那一晚,是流星雨划过的晚上。凌晨一点整,整片的宿舍楼都沸腾起来了。听着他们激动的欢呼喝彩,我却抱着自己在黑暗中泪如雨下……我忆起了姥姥的那颗星星,忆起了头顶上那星星的牵挂,我不能自已……
岁月无情,那么多的星星划下,那该会带走多少人的生命啊……“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啊!
我无言,亲人那衰老的心,但依然亲切的星星般的微笑,我,不能懈怠了。
黑暗中,我默默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努力与拼搏了,在高考的独木桥上我要胜利闯前辈,在人生的征程上我要一路高歌,因为那星星的牵挂,我不能忘怀!
摆动辗压是一种特殊的锻造工艺,与普通锻造工艺相比(如镦粗、平锻等),利用摆动辗压工艺成形锻件可以节省约1/10的锻造力,即可以用较小的设备成形较大的锻件,所以,近年来摆动辗压工艺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及推广应用。一般情况下,摆辗机摆头的轨迹为圆形,用于生产盘饼类锻件,但也有用于生产异形锻件的多轨迹摆辗机,如在参考文献[1]中介绍了由北京第二汽车配件厂开发研制的多轨迹摆辗机,文献中说它可以实现圆形、直线、螺旋线和多叶玫瑰线4种运动形式。但文章的重点放在了对多轨迹摆辗机摆头的结构分析及实现上,并未对摆头的运动轨迹进行详细分析。本文的重点就是对其运动轨迹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
1多轨迹摆辗机摆头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参照参考文献[1]设计的多轨迹摆辗机摆头的结构见图1。其工作原理如下:电动机1通过齿轮2、3带动偏心轮4旋转,内齿轮6带动偏心轮5旋转,调整电机及内齿轮的转速和转向,可以使摆杆7实现不同的运动轨迹。
2多轨迹摆辗机摆头的运动轨迹分析
与普通摆辗机相比较,多轨迹摆辗机多了一个偏心轮,如果将图1中偏心轮5的偏心距设为0,则它的运动轨迹与普通的摆辗机相同。若设这时偏心轮4以转速n1旋转,摆头以摆角γ1沿坯料表面辗压,摆头上任一点P(x,y)在t时刻的运动轨迹可以表示为:
其中:r为P点距摆头中心的距离;α为t时刻摆头滚过的角度,见图2。
同理,若偏心轮4的偏心距为0,当偏心轮5以转速n2旋转时,摆头以摆角γ2沿坯料表面辗压,摆头上任一点P(x,y)在t时刻的运动轨迹可以表示为:
其中:β为t时刻摆头滚过的角度。
1—电机;2,3—齿轮;4,5—偏心轮;6—内齿轮;7—摆杆
则当偏心轮5以转速n2旋转、偏心轮4以转速n1旋转时,摆头上任一点的轨迹可以由以上的运动合成出来,表示为:
下面分别对偏心轮4、偏心轮5取不同的转速和转向时摆头的运动轨迹进行讨论。
(1) 当n1=n2且同向时,α=β,式(3)可以表示为:
不难看出这时摆头上任一点的运动轨迹是圆形。
(2)当n1=n2且反向时,α=-β,式(3)可以表示为:
我们知道,在摆辗的过程中,α的取值范围是[0,2π],因此,x的取值范围是[-2r,2r]。所以这时摆头的运动轨迹是一段直线。
(3)当n1≠n2且同向时,若设n1=2n2,则有α=2β,这时式(3)可以表示为:
当β在[0,2π]范围内变化时,x、y的值见表1。表1中,为简化计算,取r=1。
由表1中的数据可以做出摆头上任一点的轨迹,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这时摆头的轨迹为两条对称的螺旋线。
(4)当n1≠n2且反向时,若设n1=2n2,则有α=-2β,这时式(3)可以表示为:
当β在[0,2π]范围内变化时,x、y的值见表2。表2中,为简化计算,取r=1。
由表2中的数据可以做出摆头上任一点的运动轨迹,见图4。由图4可以看出,这时摆头的运动轨迹为三叶玫瑰线。
以上的分析结果与参考文献[1]中给出的摆头轨迹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认为本文中提出的摆头运动轨迹分析方法是正确的。
3结束语
本文在掌握了多轨迹摆辗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多轨迹摆辗机摆头的运动轨迹,其结果与文献[1]中给出的摆头轨迹是一致的,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利用这种方法,可以针对不同的锻件,通过适当地配置两个偏心轮的转速和转向获得最有利于锻件成形的摆头轨迹。
参考文献
家境贫寒。所以他的童年绝大部分处于艰难和困苦之中。路易斯是8个孩子中的第7个。乔的父亲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最后在一家慈善机构开办的医院中病逝。乔从未见过自己的生父。1926年,12岁的乔随母亲及有5个孩子的继父阖家搬到了阿拉巴马州西奈山村的一个小木屋。人多房小,孩子们只好3人挤在一张床上。乔每天赤足去上学,后来继父在福特汽车厂找了一份工作,全家又搬到了底特律黑人区。这时,乔的年龄大了,已超过了阿拉巴马的入学年龄,他与年纪小的孩子分在同一班,他感到很难堪,因此变得缄默寡言。
1924年,路易斯一家迁居底特律。因为大萧条使许多人失业,为帮助父母养家糊口,乔开始做些杂工,如搬运大米等,以补贴家计。对乔来说,无论是上学还是母亲安排的学小提琴课,他一概兴趣索然,6年级时他便辍学。有一天,他无意走进布鲁斯特中心体育馆,看见全底特律最优秀的业余拳击手在训练后,才顿悟到自己希冀的还是有朝一日成为一名拳击家。这一时期没有鲜花和掌声,有的只是苦练和决心。本能和渴望支撑着他。他默默地坚持着。
1934年,乔·路易斯的职业拳击生涯正式开始了。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完善的技术是世所罕见的。他以27场连胜,4场击倒对手的骄人战绩赢得了“褐色轰炸机”的美誉。
这一时期他以自己惊人的实力击倒了数位重量级的拳坛高手。如,斯坦利·伯德。并赢得了“金手套”这一职业拳手梦寐以求的殊荣。他迅速成长为重量级选手中的领军人物,他杰出的拳技使其荣誉以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增长。这时的乔向世界传递了一个信号。大鸟已经展翅高飞,今后的拳坛要由他来主宰。
天有不测风云。看上去战无不胜的乔遭遇了劲敌马克思·施梅林(德国)。1936年6月19日,乔在与马克思·施梅林的角斗中,在第十二回合被无情地击败了。乔遭受了他职业拳史上的第一次也是最痛苦的一次惨败——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已成为一名失败者。
1937年路易斯在芝加哥同世界重量级冠军詹姆士·布兰德克(Jama Braddock)相遇,在比赛进行到第八回合时将其击倒,成功摘取了重量级拳王的桂冠。这次胜利后,乔说:“在没有击倒马克思·施梅林之前,我不想让任何人称我为冠军。”事实上,此时的乔确已成为拳坛的项级高手。
1938年6月22日,乔终于再次遭遇宿敌施梅林。这一次他不负众望,终于击倒了不可一世的马克思·施梅林。一雪前仇,赢得了无数美国人的盛赞。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战的胜利也给信仰种族歧视的、疯狂叫嚣“日耳曼种族优越论”的纳粹头子希特勒重磅一击。
1942年,乔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后又从事了体育教师的工作。战后,在他回到拳场的4年中,他又成功地击败对手卫冕拳王桂冠。
1949年,乔·路易斯退出拳坛,但他仍是拳坛上一颗闪耀的明星。
由于财政压力和政府债务。1950年,他尝试重新夺回头衔。在同爱伍德·查尔斯(Eizard Charks)的对决中,不幸以点数告败。1951年他再一次同罗凯·马克瑞尔(Rocky Marciare)对决,这一次他仍以失败告终,这一战也成了他拳击生涯的最后一战。
在他37岁时,他已经从他引以为荣的拳击事业中赚取了500万美元。但是由于生活闲荡,钱从他手中像水一样流出,不久他已变得身无分文,为了生存,只能在拉斯维斯的赌场以当招待为生。尽管这样,在拳击史上没有任何一人在卫冕重量级拳王的数量上超越他。
他曾击倒三个世界冠军,赢得无数的胜利。他的生活和事业告诉人们黑人和白人是可以共同生存的,并且乔以其所作所为告诉人们,崇高的运动精神和人格是可以在像拳击这样暴力运动中存在的。
小时候,我梦想当一名飞行员,所以时常叠纸飞机玩。儿时的我渴盼快快长大,那时未来对我而言,是一片神奇的天空,充满了诱惑。如今真的长大了,却时常怀念起儿时的生活,无忧无虑,单纯洒脱。那时,爸爸出差,特地给我买回来一架小直升飞机。这架飞机红红的机头,上面是一个大螺旋桨,机尾长长地翘着,尾部有一个小螺旋桨,还有一个遥控器,非常精巧。我特喜欢它。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爸爸去放飞机。我们放飞的地点在屋后的操场,那里长满了青草,飞机不容易摔坏。那天天气特别好,红红的太阳冉冉升起,天空湛蓝湛蓝的。我们踏着青草,找了一个平坦的地方,把飞机放下,我一按遥控器,飞机的大螺旋桨和尾巴上的小螺旋桨就飞速的旋转起来,发出嗡嗡的响声。这时,只见飞机慢慢离开地面,往高处飞去。渐渐地,飞得高过操场边的大杨树了。这太神奇了!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飞机像一只大大的红蜻蜓,轻快地飞翔着,我担心它会钻进大杨树的树冠里出不来,就松开遥控器的按钮,它就一个劲儿地往下掉,我又按动按钮,它就停止掉落,在低空缓缓飞行。操场上坐着的爸爸微笑地看着我,好像在说:“你可以驾驶着飞机,飞过高山,飞过大海……”。
以后的几天,我每天都在草地上追逐着在天上盘旋的小飞机,笑着,囔着,快乐极了。
一年四季,四季轮回;光阴荏苒,日月岁月如流。时间的轨迹,总是能使我们寻找,因为它的轨迹从我爷爷的手里历经。父亲意味深长地告诉我,祖父之前的手是很光洁的,摸上去很舒服的,可是,时间的轨迹却让我爷爷的手越来越这般的不光滑,可是,我非常喜欢祖父的手,是H鄣牡淖娓敢我发展。
岁岁月月,暮暮朝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啊,时间的轨迹还会继续从我奶奶的秀发历经。姥姥很遗憾地说,她儿时的秀发是很光洁、很乌亮光亮的。但是,如今我看到的姥姥的秀发,早已是雪白雪白的了,来看时间的轨迹的的确确已从姥姥的秀发历经了。时间就是这样在不知不知不觉中中从大家的身旁悄悄地留到的。
瞧啊!浓墨一样的天上,连一弯月牙,一丝星光都不曾出现,那么深邃神秘,但又显得那般凄凉。望望天,心早已变成了黑色,燃烧的火焰也熄灭,那黑夜肆虐着那片神圣的土地,中国的光辉从而消失在了边际……远去……远去……
侮辱,从那天起就来到了中国。在阴影中,所受的苦,所受的累,全都一一在中国人的脊梁上烙下了中国印,泪洗不清的苦,血还不完的债,在中国人的脑海里早已存留,在历史的记载上早已刻印。
侮辱仍在继续,这更让人们知道了科技落后的结果。慢慢的,人们知道了在黑夜的笼罩下怎样生活,怎样走路。心中也暗暗的埋下了志气的种子,渐渐的在黑暗生长的`志气种子发芽了。如今,志气的小树苗开出了科技之花,尽管因没有阳光的照耀而很娇小,但花瓣上那晶莹的露珠里却闪出希望的金光。
科技之花也不再娇嫩,科技兴国的步伐也变得健将有力。瞧,在那个浩瀚的宇宙中,在那片神秘的土地上,在那些神秘的海洋里,无处不渗透着科技的魅力,无处不展现科技的风采。
哇!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了它载着荣耀和希望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火箭送入太空,将运行地球一圈,周期为144分钟,当然,更值得庆贺的是,在这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送入轨道时,人类从此进入一个利用航天器探索外层空间的新时代。
但是,一个民族的智慧,一个国家的能力往往需要一些标志性事物来证明,而中国神舟载人飞船完成了这一目标,这次的成功,是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步,也表明了重见光明的日子更近了一步。
因此科技的发展使民众的生活从贫困走向温饱,从温饱迈向小康。自然,电脑,这个万能东西,也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信息工具了,这个神奇的家伙,可以发送电子邮件,不但快而方便,还能准确而神秘的送到,当然,学习上遇难题,书上也寻求不到的知识,它可就成了你的大恩人呢!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不断发展及大区电网之间的互联运行, 电力系统面临着更多的运行风险, 准确分析电力系统的动态行为, 是保证大规模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1]。
轨迹灵敏度是定量描述系统中参数的微小变化对轨迹影响的数学手段, 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动态安全分析[2,3,4,5]、动态安全控制[6,7,8,9]和参数辨识[10]等多个研究领域, 已成为分析电力系统动态行为的重要工具。因此, 轨迹灵敏度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对电力系统安全分析水平的影响不可忽视。
目前, 电力系统中轨迹灵敏度的计算方法是建立在轨迹灵敏度定义的基础之上的[11,12,13,14,15,16,17], 该方法需根据电力系统的仿真模型和参数建立轨迹灵敏度的数学模型, 通过数值积分获得轨迹灵敏度。
可见, 电力系统仿真参数的准确性对轨迹灵敏度计算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当仿真参数存在明显误差时, 基于定义的轨迹灵敏度计算结果难以准确描述参数对轨迹的影响特性。因此, 探寻计算精度不受电力系统参数影响的轨迹灵敏度计算方法便具有重要意义。
广域测量系统 (WAMS) 的出现, 为电力系统动态分析带来了新的机遇。WAMS记录了电力系统真实的动态行为, 利用WAMS实测数据分析电力系统的动态行为, 可以避免参数的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提高动态分析的精度。
文献[18]首次研究了基于轨迹计算轨迹灵敏度的可行性, 基于单机系统, 研究了其输出轨迹与轨迹灵敏度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的电力系统轨迹灵敏度计算方法, 即卷积法。该研究初步揭示了单机系统中仿真结果与轨迹灵敏度之间的物理关系, 为基于轨迹的电力系统在线动态安全评估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但是, 文献[18]所提出的卷积法并未在多机电力系统中得到理论验证, 从而影响了卷积法的推广应用。
本文将分析多机电力系统中受扰轨迹与轨迹灵敏度之间的关系, 验证卷积法在多机电力系统中的适用性, 最后, 通过多机系统的算例说明卷积法的有效性。
1 单机系统中基于轨迹计算轨迹灵敏度的卷积法回顾
本文首先回顾单机系统中卷积法的计算原理, 该分析过程同样可用于研究多机系统中轨迹灵敏度的计算方法。
假设发电机采用3阶模型, 其数学模型为[19]:
式 (1) 和式 (2) 中各变量的定义见文献[19]。
假设发电机机械力矩出现了ΔMm的突变, 对式 (1) 和式 (2) 进行线性化, 状态变量采用增量形式, 并进行拉普拉斯变换 (简称拉氏变换) , 最终可得 (推导过程见附录A) :
式中:ΔδD (s) =Δδ (s) /D, 为拉氏变换后功角相对于阻尼的轨迹灵敏度;Δω (s) 为拉氏变换后的发电机角速度增量。
进行拉氏反变换, 可得:
式中:ΔδD (t) =Δδ (t) /D, 为时域中功角相对于阻尼的轨迹灵敏度;*表示卷积。
同理, 也可计算出功角相对于惯性时间常数Tj的轨迹灵敏度为:
式中:ΔδTj (s) =Δδ (s) /Tj, ΔδTj (t) =Δδ (t) /Tj, 分别为复频域与时域中功角相对于惯性时间常数的轨迹灵敏度。
利用式 (1) 也可以获得角速度相对于Tj和D的轨迹灵敏度。可见, 功角、角速度相对于Tj和D的轨迹灵敏度均可基于功角轨迹和角速度轨迹通过相应的卷积计算获得, 因此, 轨迹灵敏度的精度不受参数误差的影响;同时, 也避免了通过数值积分求取轨迹灵敏度, 大大减小了轨迹灵敏度的计算代价。
2 多机系统中轨迹灵敏度与轨迹之间的关系分析
将单机系统中的分析方法应用到多机系统中, 分析轨迹灵敏度与轨迹之间是否存在不依赖于参数的数学关系。
为简化分析, 以2机系统为例, 发电机仍采用3阶模型:
式中:下标1和2分别表示发电机1和2。
将式 (7) 进行线性化, 可得:
式 (10) 中Δδ, Δω, ΔEf d, ΔEq′, Td0′, ΔMm, ΔMe均为2维列向量, Tj和D为2阶对角矩阵。
假设发电机1发生了机械力矩突变, 突变量为ΔMm1, 此时对式 (8) 进行线性化, 发电机的电磁力矩变化量可以表示为:
式中:aij (i=1, 2;j=1, 2, 3, 4) 为常系数矩阵a中的元素。
此外, 式 (9) 中发电机的电流增量可表示为:
式中:bij (i=1, 2;j=1, 2, 3, 4) 为常系数矩阵b中的元素。
不考虑励磁电压的变化, 即ΔEf d=0。对式 (10) 至式 (12) 进行拉氏变换, 整理可得:
式中:F1 (s) , G1 (s) , G2 (s) 均与参数D1无关。
式 (13) 和式 (14) 两边同时对D1求导, 采用与单机系统相同的分析手段, 可得:
式中:Δδ1, D1 (s) 和Δδ2, D1 (s) 分别为拉氏变换后发电机1和发电机2的功角相对于发电机1阻尼的轨迹灵敏度。
结合式 (15) 和式 (16) 可得:
同理, 可得:
同样, 通过式 (14) 也可求得2台发电机的角速度相对于本机Tj和D的轨迹灵敏度。
将2机分析方法应用到3机及以上电力系统中, 依然能够得到式 (17) 至式 (20) 的结果。说明了对于3机及以上系统, 上述分析方法依然适用。
式 (17) 至式 (20) 表明在多机系统中某些轨迹灵敏度与轨迹之间存在着不依赖于参数的数学关系, 轨迹灵敏度可以由轨迹直接获得。
3 算例分析
本文对New England 10机39节点系统进行分析。假设该系统仿真模型和参数均无误差, 基于数值仿真得到的轨迹灵敏度是准确的结果, 比较卷积法和基于定义的数值仿真法 (简称数值法) 轨迹灵敏度计算的差异, 以此评估卷积法计算的有效性。
系统接线图见附录B图B1, 系统参数见综合稳定程序PSASP附带的标准数据库。仿真时间为5s, 仿真步长为0.01s。设扰动形式为发电机30机械力矩在0s时突降10%, 分别采用卷积法和数值法计算轨迹灵敏度。部分发电机功角相对于发电机30阻尼系数D30的轨迹灵敏度如图1和图2所示。
为了分析卷积法的精度, 本文采用如下的误差指标:
式中:χαk (i) 为卷积法计算结果;χα (i) 为基于定义的数值法计算结果。
图1和图2中卷积法的计算精度分别为0.72%和0.19%。为了进一步分析卷积法的有效性, 将发电机31作为参考机, 分析其他发电机的功角与发电机31的功角差相对于D30的相对灵敏度, 部分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采用式 (21) 计算得到图3和图4中的卷积法计算精度分别为4.08%和3.92%。
由图1至图4可见, 当发电机30机械力矩降低10%时, 采用卷积法与数值法计算发电机30的功角相对于本机参数的灵敏度结果比较接近, 同样采用卷积法和数值法计算其他发电机功角相对于发电机30参数的轨迹灵敏度结果也比较接近, 说明了卷积法在多机系统中计算轨迹灵敏度的有效性。
与数值法相比, 卷积法只需将量测轨迹进行卷积即可得到轨迹灵敏度, 大大减少了轨迹灵敏度计算的代价。
4 结语
本文深入研究了多机电力系统轨迹灵敏度与轨迹之间的关系, 在多机电力系统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轨迹的轨迹灵敏度计算新方法。该方法仅基于轨迹卷积即可直接获得轨迹相对于参数的灵敏度, 可避免轨迹灵敏度计算有效性对电力系统参数精度的依赖, 有效地降低了轨迹灵敏度的计算代价。与传统的轨迹灵敏度计算方法相比, 该方法计算简单, 且物理概念清晰, 揭示了轨迹灵敏度与轨迹之间关系的物理本质。该方法将为基于轨迹的电力系统的动态分析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附录见本刊网络版 (http://aeps.sgepri.sgcc.com.cn/aeps/ch/index.aspx) 。
本尼斯领导力理论的前提是,你得确信领导者是后天造就的,而不是天生的,领导力终究是能够被教授的。作为本尼斯领导力系列著作中的一本,《领导的轨迹》仍然贯穿着这一思想。在书中,本尼斯一如既往地关注权力、变革、民主和官僚制度,并予以深入、升华。因为有担任过大型组织管理者的经历(本尼斯曾在辛辛那提大学担任校长),本尼斯对领导力本质看得尤为透彻,在他看来,“领导力最终涉及的就是个体领导者与组织的关系。”在这一点上,本尼斯所进行的自我探索和反思,对任何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来说都是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特别是在这个极具变化的时代,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使得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组织则朝着人们不可预知、不可掌控、不可理解的方向进化。这就意味着领导艺术的内涵必然要有所改变。“
本书代表着过去三十多年来,我穿越各种领导力梦想的旅程。”正如本尼斯所说,《领导的轨迹》记录了他不懈地思索、求解、揭示领导力真谛的过程,这是一本最快时间掌握本尼斯领导力思想的入门读物。书中,本尼斯几大领导力原则被集中体现:①思维方式要像一位“有深度的杂家”,而不要像“专家”;②思考时多想想“应用生物学”和“生命系统”,少想“工程”和“力学”;③鼓励部属在工作中为自己创造意义;④遵循组织行为学专家卡尔·维克的建议,授人以罗盘而不是地图;⑤既要依靠经验,又要依靠“初生牛犊”式的思维方式;⑥对评分制、常规做法和规则持怀疑态度,注重“即兴创作”、“即兴演奏”式的思考;⑦承认自己易犯错误,渴求学习;⑧当今时代,适合于描述组织的缩略语不再是控制、命令和预测,而是联合、创造和授权;⑨听从英国诗人约翰·济慈的奉劝,让自己体验一下存疑的滋味。(济慈在1815年写给其兄弟的一封信中写道,他之所以十分佩服莎士比亚,是因为莎翁具有一种非常重要的品质—存疑能力,即“能够处于不确定、神秘不解和怀疑的状态,而不是非得焦虑不安地追求事实和理智不可。”)
去年年初,上海的街道零零星星出现了一些颜色鲜艳的`自行车,爸爸妈妈和我都很好奇,不知道这些漂亮的自行车是属于谁的,骑车的人又是怎么使用这些自行车的呢?
回到家我们马上上网查询了解,原来这些都是共享单车,不同颜色的单车属于不同的运营公司,只要手机里下载专用app,就可以打开app扫描车身二维开锁,自由使用单车,非常方便,很好的解决了“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我爸爸是急先锋,了解了共享单车的大概情况后,马上在手机中下载了摩拜单车的app,并且说到:“我明天去上班的路上先体验一下,好用的话你们再下载。”想到可以骑如此漂亮的共享单车上下学,我心里充满期待!因为我家到学校的距离很尴尬,步行有点远,做公交车就经常堵车、并且需要等公交车,时间就很难把握,骑自行车就很适合,并且可以锻炼身体。但是因为我家小区停放自行车不方便,所以一直没有购买自行车。
第二天爸爸下班回家,刚进门我就迫不及待地问爸爸今天骑共享单车了吗?感觉如何?爸爸对共享单车赞不绝口,并说:“平时上班忙没时间锻炼身体,现在骑共享单车上下班,真是锻炼工作两不误啊!”听了爸爸的骑后感想,我和妈妈也急吼吼的在手机里下载安装了共享单车app。从此之后,只要天气好我就骑共享自动车上下学了。
现在每当我看电视新闻,就对共享单车的新闻特别关注。随着街道两边停放的共享单车越来越多,颜色也越来越丰富,电视中关于共享单车的新闻也越来越多了。有人帮共享单车加上一把自己的锁,把共享单车囚禁在自己身边占为己有、有人不爱惜共享单车故意破坏、竟然还有一位香港游客故意把几辆摩拜单车丢进外滩黄浦江中……
有关共享单车,正面的新闻比负面的新闻多得多。原来共享单车也是高科技产品,每辆车都装有芯片,可以卫星定位,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开锁。大家多骑自行车少开汽车,不但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使得环境更美好空气更清新。最近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这么个新闻,摩拜单车和ofo单车已经走出国门进入多个国家的不同城市,很多外国朋友非常欢迎来自中国的共享单车,把共享单车、高铁、手机支付和网上购物称为“中国新的四大发明”。
“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悲喜交加的苦乐年华……”
拉船的纤夫,一步,两步,三步……在生活的道路上踩出一个个清晰的音符,谱写着苦乐年华的壮丽乐章,是的,每个人的生活,都像是一首歌,吟唱着各自的苦乐年华。这首歌是用汗水写成的,用信念铸就的。
今天,我停靠驿站,远望走过的脚步发现这又何偿不是一首歌呢?
初中毕业后,几年的的工作,竟似在一瞬间飞逝而过。突然间停住飞奔的脚步,在一片宁静中感慨时光的流逝,岁月匆匆,心中也没起一丝丝的伤感,但我涂停留,时间也不容许我停留。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有父母的叮咛,有老师的教诲,有同学的亲密与争吵,这三年的学校,社会生活,也许是我变化最大的时光,那个天真活泼的我不见了,正在书写思考的是一个自认为成熟的.大人。
我的确变了,我会思考,看见路上的一毛钱不会再傻傻地拾起交给民警;看到路上有一堆人聚在一起会远远地躲开去;吵架,有人被偷,管我屁事;当外婆又一次地向我说观音菩萨的好外,我不会再涨红了脸和她争论迷信和科学。老师上课讲错了,我不会向他指出,哪怕是课后。父母说我长大了,外婆说我又乖了又懂事,可我空间怎么了?在这沉思中我想到了许多…………要评议班干部了,老师让大家发言,有位同学上台讲了希望当一个劳动委员,她说我们班级劳动差,她有办法帮我们搞上去,我敬佩看着她。我也想当班委,因为这也是一种荣誉,我刚想举手发言,只听同桌对我说:“瞧她的样子官迷,将来她当了劳动委员,我们准倒霉……我呆住了,悄悄地放下了手。
初中毕业我双脚踏入了社会,面对社会的竟争,难以找到所谓生存之道。我正苦恼的时候,母亲给了我关于生存之道。我正苦恼的时候,母亲给了我关于生存之道的表示,“现在的社会只要有技术就是最好的生存之道。当时的我好像在黑夜中,希望有人给我一点光明;这就是光明……之后我一步一步地走向那里光芒的源头,这一路走下来虽不平坦,但很满足,因为,我有了我自己朝前的勇气,有斗争的目标。
但生活并非像我所想的那样发展,它给我开了一个玩笑,它又让我走进校园,因为这是对我们一个不小的玩笑,使父母憔悴,使我感到了肉体上的疼痛,我在疼痛中沉思……
沉思中直觉告诉我,你想做平凡的人,而生活不能让你平凡;它说:“平凡的人要做不平凡的事……”
三年了,我的变化是缓慢而惊人的,我变得有些圆滑了,但不是真正的我。是看不见的强大的力量扭曲了我,社会开放了,人们的心却紧紧闭起来,“各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人和人缺少了真诚,热情被泯灭,棱角被磨平。我庆幸自己踏入了人生的“正规”却愧对三年前的自己。
险情就是命令!局长孙富民立即指示局救助指挥值班室启动应急预案,并指令在厦门值班待命的大马力救助船“东海救111”轮前往现场。与此同时,救助任务书飞向厦门高琦的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于是,一场五天四夜连续近100个小时的海峡两岸携手搜救“SILVER SEA”轮遇险船员行动展开了。
微弱的亮点
“SILVER SEA”轮是一艘小型集装箱船,船长79.25米,船宽13米,总吨1 275吨,本航次是由台湾高雄港出发前往菲律宾马尼拉港,船上共有14名船员,其中11名为印度尼西亚籍,1人为缅甸籍,两人为中国大陆籍。
这是一起重大海难事故!此刻,现场信息是人命救助成功的基石,根据已经收到的“EPIRB”遇险警报,交通运输部救捞局十分重视,通过种种渠道了解险情的“蛛丝马迹”。不久,信息传来了,失事现场6海里处有2艘过路船,一艘是台湾籍货船,另一艘是中海集团所属的“新洋山”轮。此刻,救助直升机B-7106立即进入一级待命。东海救助局救助指挥值班室获悉,台湾中华搜救协会已经与难船代理取得联系,代理通过种种渠道与“SILVER SEA”轮遇险船员联系均无结果。
当天21时10分,在厦门港4号锚地的“东海救111”轮起锚出航。
时间不等人。中海集团对救助给予了无私的援助,部救捞局救助值班室与其所属的“新洋山”轮很快取得了联系。深夜,失事现场伸手不见五指,海面东北风八到九级,浪高七到八米,“新洋山”轮在约500米处发现了微弱的亮点。
闪光点引起了救助船长出身的局长孙富民的重视:夜海茫茫,浩瀚无垠,这不是普通的闪光点,它蕴涵着求生者的期盼!他决定探出个究竟。22时31分,救助指挥值班室与福建东山海事部门取得了联系,随即,又与广东海事部门沟通,东海救助局在厦门的救助基地较好地起到了纽带作用。
然而,“SILVER SEA”轮遇险与否,依旧是悬念。
顺藤摸瓜
现在时间是5日深夜2时25分,“东海救111”轮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航行抵达事发现场。海上人命救助的崇高职责把救助船长与过路船——“新洋山”轮船长的心拴在了一起。救助船长薛忠林在出发后不久就与“新洋山”轮船长进行了沟通,现在,两船准备到闪光点“探营”。2时36分,救助船到达对方提供的位置,几经往返未见到闪光物。紧接着,救助指挥建议薛船长努力寻找漂移物体,这是证实“SILVER SEA”轮是否遇难的重要依据。
与此同时,一份台湾中华搜救协会传真搁在东海救助局救助指挥值班室桌上:2时20分收到警报,位置是:北纬23度13分4秒、东经118度00分38秒。2时43分,又接到第二份警报:北纬23度9分29秒、东经118度17分53秒。3时05分,台湾中华搜救协会来电再一次确认所提供的报警位置。于是,“东海救111”轮奉命朝新警报位置搜寻。
此间,东海救助局救助指挥值班室还与台湾中华搜救协会就搜救预案进行了沟通。且说,“东海救111”轮已经在第一报警位置进行搜寻漂移物件。根据海图标记,该处有历史沉船,救助船不能轻易靠近。4时25分,又到第二报警位进行搜寻,依旧没有发现。与救助指挥通宵达旦在进行指挥的孙局长敏捷地作出反应:“东海救111”轮从现在开始沿着漂移方向继续寻找,直至救助直升机到达。搜寻漂移物的重任无疑暂时落在了“东海救111”轮肩上。
7时19分,“东海救111”轮与台湾海巡处搜救船“伟星”轮不期而遇,两岸同行互致问候。“东海救111”轮获悉,对方在搜寻时发现了一些小木头、抽屉之类的漂移物件。现在可以初步肯定“SILVER SEA”轮已经遇险沉没!
现在时间是7时43分,眼眶布满血丝的薛船长轻轻放下望远镜,与大管轮王玉互致问候:刚才他发现海面上漂来一只抽屉和一个集装箱,集装箱受风面积大,顺流飘移速度加快,后面肯定有落水者!语气是那么的肯定,王玉与薛船长合作多年,曾有许多次海上重大救助都是他亲自指挥的。话毕,薛船长又拿起望远镜瞭望,现场能见度1海里左右,难得的海上搜寻时机已经到来。现场数码照片很快传到了上海。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从“东海救111”轮获悉现场气象后,救助直升机于8时15分腾空而起。
“SILVER SEA”轮遇难水落石出。
缅甸籍船长
海上搜救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不仅要精通航海,而且要掌握海洋气象、水流、天文各类知识,即时作出科学、果断、正确的判断。现在,“东海救111”轮对孙局长的沿着漂流带搜寻失踪人员的决策更加坚信不已。
2007年夏天,瑞典第二大城市哥德堡,第二十届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在这里举行。会议吸引了很多瑞典国民,他们尤其对新兴的中国海上人命救助体系表示出极大兴趣。在会议厅里,宾客座无虚席,200多名国际救助同行、学者以及慈善家们济济一堂。中国救助专家、东海救助局局长孙富民题为《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的精彩演讲,博得了阵阵掌声。2006年12月17日清晨,“浙岱渔03520”在长江口外130海里海域进行捕捞作业时突遇强寒潮袭击,船体大量进水发生倾斜,4时17分,渔船船老大用对讲机向附近渔业管理中心报告了险情,此后信息全无。当天9时19分,上海海上搜救中心通报了这个信息,东海救助局立即指令在长江口执行动态待命的大马力救助船“东海救112”轮前往救助。经过9个多小时的连续航行,于当晚7时30分赶到失事海域,然而,救助船并未发现渔船,由此推测渔船可能沉沒,渔民或许搭乘救生筏逃生。搜救工作顿时变得复杂起来。在这关键时刻,科学分析给东海救助指挥们指引了方向,他们再一次分析了现场风流对漂流物漂移方向和速度的影响,并根据佘山等海洋观察站以及长江口17号大型浮标提供的即时海况资料,作出了大胆的判断。于是,“东海救112”轮在茫茫夜海中开始了“地毯式”搜寻。翌日凌晨零时15分,救助船终于在事发海域右前方约34海里处发现漂移中的救生筏,至此,在海上漂泊了近20小时的“浙岱渔03520”14名遇险船员全部获救。讲座使用大量的现场图片、文字、数据加以论证,讲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
现在,正是执着的精神在茫茫大海上发生了奇迹!果然如此,8时许,“东海救111”轮驾驶台忽然欢腾起来:前方有目标!王玉心跳加快,他看到海上有人穿着救生衣带着救生圈在求救,薛船长立即指令甲板组进入工作状态,同时开启艏艉侧推。根据当时海面与流速情况,使落水人员处于我船下风位置最为合适,于是,薛船长的一连串响亮的指令让救助船稳稳当当地使后甲板左眩靠近被救者。8时15分,落水者渐渐进入救助人视线,落水者“全副武装”,穿着救生衣,套着救生圈,身后还带着一块木版,救助船小心翼翼地靠向落水者。当救助船左舷接近时,落水者微微抬起了沉重的肩膀挥动右手,这是不仅是人性的袒露,是获救者对中国救助人国际主义精神的敬仰!正是科学理念让东海救助人在距离“SILVER SEA”轮失事24海里处将第一位遇险船员救了起来。
8时30分,在汪洋大海中漂移了16个小时的落水者终于被救上甲板,在船活动室休息的他,一时出现意识模糊和生命体征衰弱,救助船员随即对其全力展开医疗急救,与此同时,局救助医疗科医生及时赶抵救助指挥值班室对医疗急救提供远程指导。生命的奇迹在台湾海峡诞生了!在获救人员房间里,救助船员把他潮湿衣服脱下,用温水擦干身体,换上新衣服扶他慢慢躺下。政委和大厨喂他姜汤,轮机长和他不停地交流,告诉他现在获救了安全了,叫他放心,安慰他情绪。获救者就是“SILVER SEA”轮船长,名叫拉姆,一位缅甸籍中年人。他对海难娓娓道来,受今年17号台风“芭玛”侵袭,“SILVER SEA”轮是于4日16时左右在福建东山岛东南方向约50海里处遭遇大风浪遇险沉没的,当时海域东北风9至10级,巨浪。“SILVER SEA”轮遇险时船上的一艘救生艇由于船舶横摇剧烈无法施放,船上配有的3只救生筏其中2只施放后由于大风浪而损坏,另一只救生筏估计有船员登筏,他自己是在船舶沉没时跳海的,并同时打开一同入海的卫星示位标。
孙局长根据缅甸籍船长提供的第一手资料,根据现场东北风向,当即作出决定:沿着以“漂移线”为基点,向西南方向行进20海里、向东北方向行进10海里,宽度为5海里,来回继续搜寻!
海空大搜救
9时03分,“东海救111”轮捞起“应急示位标”,上面表记是:SILVER。此间,救助直升机已经在上空盘旋。
台湾海峡演绎海空大搜救!
拉姆船长的消息很快传到台湾中华搜救协会。台湾海巡处“伟新”轮至今还在现场外,还将增派一艘救助船。
孙局长指示救助直升机扩大搜救范围,并亲自圈定了搜救范围。救助直升机居高临下,发现了多个漂移着的集装箱。
11时31分,救助直升机在到达飞行限时时落地。“东海救111”轮则继续搜寻。
需要交代的是,13时许,台湾中华搜救协会协调派出的救助直升机加盟了海空现场大搜救。救助直升机训练有素,竟先后救起两名落水人员!落水人员生命无危险,又一次创造了落水20多个小时被救者成活的纪录!
15时05分,东海第二救助飞行队所属的救助直升机B-7106矫健的身影再一次出现在搜救现场。
当天晚上,“东海救111”轮挑灯夜战,在既定搜寻航线来回行走,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6日清晨,台风“芭玛”肆虐台湾海峡,狂风大作,风力骤增至10级,浪高10米,恶劣的海况无法阻挡海峡两岸救助人坚定的职业信念,“东海救111”轮与台湾海巡署的救助船行进在波谷浪峰中。这是他们在风口浪尖度过的第三个不眠之夜。
海峡两岸搜救机构合作由来已久。2007年10月6日16时,走势诡秘无比的强台风“罗莎”登陆台湾岛后一改北上的线路,竟然来了个“急转弯”,转身南下在原地“磨蹭”起来。强台风所经海域,天色阴霾,海浪滔天,给航海者带来了严重危害。此时,在台湾宜兰正东40海里处航行的一艘满载3万吨石板材的圣文森特籍散货船“TIANJIN”轮主机突然发生故障,失去动力,在狂风巨浪的蹂躏下跌跌撞撞地向西南漂移,而所经海域水深都在千米以上,遇險船束手无策,根本无法抛锚自救,随时都有触礁、碰撞和倾覆的危险,33名外籍船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于是,“TIANJIN”轮船长发出了求救信号,就在人命关键时刻,东海救助局所属的“东海救131”轮与台湾救助船,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将“TIANJIN”轮拖进了花莲港。这也是悬挂五星红旗的大陆船首次进入台湾港口。
救助直升机B-7106在返航时将“SILVER SEA”轮船长拉姆带回了厦门医院观察,当地媒体采访他时,他激动地说:“是中国救助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非常非常地感谢!”
现在, 日本采用新的建筑原料, 比如绿色的建筑外墙:有一种“会呼吸的墙面”, 可以促进室内外气温经济地循环。这些都是日本现在所采用和推广的材料。通过这些具体的措施, 日本极大的的推动了能效的提高和各个领导的温室气体的减排, 建立起大量的生态房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计划。
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比如, 消费者买空调、冰箱、电视, 每一个电器都有一个减排量, 买了这个电器就能够得到一些生态的指标或生态点。日本在短期内并不会结束这个项目, 在一年或者两年之内可以使用这些生态点。用这些生态点积分购买新的节能设备, 或者买一些购物券, 或者可以把生态点捐献掉。结果, 在房屋部门和家用电器部门, 节能达到了18%, 经济方面来说节省了26万亿元, 相当于320亿美元。
在规模经济上, 日本经济达到了4, 200亿美元的规模。另一个是生态行动项目。日本减少了6, 000多亿标准煤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 在消费或饮食过程中节省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可以就此去兑换一些优惠券。这些优惠券在日本各个城市都是可以互通使用的。当然, 人们也可以通过网上银行去使用, 也可以申请环保的旅行优惠。只要在网上登记环保措施之后就可以获得这些优惠点, 兑换成优惠券, 这也是对节能做出了贡献。这是很好的结合, 结合了消费者的态度和低碳发展的政策。
日本还很重视低碳城市的发展。有一点要强调的是, 使用信息通信技术。我们刚才提到两个生态点的计划, 事实上也是充分使用了信息通信技术。人们可以在网上查找自己的活动状态、社交媒体的一些使用。比如, 网上的一些实时讨论、交流也可以在社会当中实现一些切实的变化。这还会影响国家的政策制订, 以及其他国家和其他大洲的政策制订。因为网上其他国家也可以了解日本在做些什么, 知道日本在采取哪些行动。所以, 通过网上的社交, 让人们分享信息, 了解大家的努力。
悄悄地,时间从指尖不经意地弹落,翻开往昔的相册,许多尘埃原来早已落定,每一张照片成了一个被定格住的瞬间,渐渐地,这一切都已被时间所尘封。是不是这就是所谓的岁月的痕迹?
每天背着书包去上学,然后捧着一大堆作业回家坐在书桌前,笔尖在书本上不停地“刷刷”而过,即使手中的笔不断地在指尖滑落,直到手指肿了一个包才停止,直到现在它还没有褪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童年的生活就这样过去。跳皮筋,捉迷藏……别人的童年是怎样的五彩缤纷。也许曾经我也有过这样的几天,几十天,或者每天,只是我忘了,脑海中已捕捉不到这些记忆,有的也变得模糊不清。手指留下的痕迹,成了童年唯一有的记忆。
曾经在迷茫中叹息,又在平静中寻找自己,在迷茫与平静中我们长大了,我开始学会用渴望和追求告别年少的懵懂。怀着老师和父母的期待,伴随着朋友的鼓励,我变得自信了。“嘻嘻哈哈,认真严肃”的花季,依旧在眼前,不曾远离……
初中了,我开始用友谊的欢乐来填满内心的空虚。“知己”我不知道这两个字什么时候已被写入我的心情。离别时的那个情景,依然历历在目,别不了的,是你抛出的纤绳,深深肋进我的肩脖,我一直用这样的言语来掩饰自己内心说不尽的难过。就在那个夏天——16岁的花季,我们的友情被许下了天涯海角的承诺,你们是否还记得?
一直以为青春的色调应该永远奔涌着洒脱与不羁,可是,我学会了仰望天空,不是为了数星星,而是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寂寞。因为再也没有人陪我一起在草坪上翻滚,在操场上飞奔,在舞台上舞动……我背负着是更重的担子,更大的压力,我恨,我怨。高中还是一如既往的学习,只是眼睛前面多了一副眼镜,冥冥之中多了一份担心,我开始透过镜片去观察这个世界的点点滴滴。如果可以,我选择回到过去。
夜的翅膀攀缘到不眠的窗前,花季背后,童年逝去,心事的空间变得难以捉摸。渐渐地,偶尔的孤单让我开始相信了距离,我不断思念,回忆,是你们说要永远活在以前,即使分开了依旧不变,可是现在……曾经一起许下的约定,成了我们今天无法兑现的回忆。以前我们不懂流泪的心,现在我们却没有了流泪的眼睛。原来这就是17岁的雨季,寂寞的笑容里竟潜藏着淡淡的忧伤。
2006年06月17日18:59 南都周刊
从来没有一种考题,能像高考作文那样,年复一年引起公众的关注。中学语文教师费尽脑汁追寻它命题的方向,而社会观察者则寻找其背后的社会含义。有人从中看出了彼时自己的酸甜苦辣,有人看出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取向和价值判断,也有人说作文就是作文,一道考题而已。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高考作文,一代人有一代人关于高考作文的不同记忆和情感。从1951年的“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穿过10年“文革”的停滞期,直到今天的分省命题,高考作文已走过了45年。
从泛政治化到多元表达
华东师大历史系副教授刘擎1977年参加高考时,作文题目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青海卷)。那是不平凡的一年,拨乱反正,整个时代都处于一种向上、凯旋式的氛围里,似乎人人都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14岁的刘擎要代表失去上大学机会的父辈兄长考大学,他想:不能再等了。那是个青春朝气的年代,那个题目特别契合他,他在考场上一气呵成,语文最后得了86分。
那一年,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也参加了高考。他所在的公社就有4000多名考生涌进考场,而整个广东共有80多万考生,可谓是千军万马赶考场。当时各科均为开卷考试,座位前后的考生都有用旅行袋装书进考场的。他拿到的作文题目是《大治之年气象新》(广东卷),在作文中他写了恢复高考后,怎么去同学家里借书,怎么复习迎考,一个时代的新气象在纸上铺开。
在李公明的印象里,那是一个非常政治化的年代,人们用政治、社会学的角度,看待学生的语文表达,检测他们的能力。这实际上秉承了自1951年以来的高考作文思路。在中国高考的第一个15年(1951-1965)里,作文题目烙上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如1958年的《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1963年的《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1965年的《读书与革命》。
1966-1976年,中国没有高考。“文革”结束以后的30年,上海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总结认为,“高考作文几经变化,从泛政治化到道德说教,到个性表达型,再到多元时代。”
1977年至1980年代初,高考作文泛政治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和当时的形势结合得比较紧密。比如《抓纲治国两三事》、《知识越多越反动吗》、《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等等题目,都打上了深深的政治烙印。
1985年的材料作文“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开始从政治引向社会问题。1995年作文素材——诗歌寓言《鸟的对话》,说明一个道德和思想方法的问题。1996年关于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的两幅漫画比较,也要求考生对不负责任的社会现象进行批驳。
1998年以后,个人化、贴近自我的东西多了,题型也变了。那一年的题目是《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其后的年代,《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心灵的选择》等个人化、新鲜的题目先后出现。
诗歌回归高考的背后
有论者认为,很长时间里,高考作文的价值观、道德观被放在突出的位置,立意压倒一切,而语言表达的地位一再下降。诗歌在高考作文中的命运颇能说明问题。
在中国的高考作文里,诗歌一直是个异类。虽然从“文革”后期到1980年代,“整个社会都有着诗歌的味道”,虽然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诗歌却无法避免被放逐的命运。有人为此而叹:高考作文45年,多少年在如诗如画的年龄,却不能直接表达诗情,以至于“青春在高考作文中缺席”。在一个流行标准化的年代里,诗歌何为?
“诗歌终于正式解禁了”的消息,见于媒体对2006年的全国高考大纲的解读,其中关于高考作文不再限制文体的内容经网络传播迅速引起广泛关注。而早在2005年,高考大纲中关于作文要求的表述就从“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调整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而近两年各地的高考试题,更是不再为作文文体设限。
诗歌这种个性化高考作文的命运轨迹,见证了高考作文文体上的变革,伴随着的是1977以来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的变迁:从命题作文到材料作文,再到话题作文。
1977年,全国高考作文以《学雷锋的故事》为题,开命题作文先河。命题作文确立了严格的写作范围,包括体裁、题材,乃至不同体裁所包含的特有写作要求,但易猜题、押题,且在思维方式上对考生的限制很大,有1982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1988年的《习惯》及1994年的《尝试》。
1980年,材料作文开始出现,当年的题目是:“读后感:《画蛋》”(达·芬奇的故事)。材料可以是一则寓言,一个典故、一句成语、一种说法等,作文的主题须从中提炼、挖掘,要求考生透过字面意义去感知其本质内涵。该题型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猜题、押题,但由于框框太多,审题难度过大,日渐流于“新八股文”。
1999年,话题作文开始登堂入室。话题往往是考生写作的一个源头,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开放而又有约束力的题目。例如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2001年“诚信”。
学者分析,高考作文在命题方式和文体上的变化,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多元、思潮的开放分不开。而诗歌的回归,似乎让人们看到语言表达在高考作文中地位回复的希望。
离文字之美、思想之根有多远
自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除全国统一命制以外,上海、北京、天津、广东和重庆等11个省市(区)单独命制,各地高考作文命题如杂花生树。当高考作文的内容从泛政治化过渡到多元表达,当作文命题上的多元化也已形成时,高考作文离文字之美、思想之根有多远,回到作文本来的面目还有多远呢?
教育学家对该阶段的解读是,对生活的思考和体验成了高考作文的一个方向。2005年,重庆的《自嘲》,天津的《留给明天》,江西的《脸》等,各自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自省和体味。在当今中国社会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人们在寻找机遇的同时,也在寻找价值定位。高考作文的命题,其实暗合了这种寻找。另一方面,高考作文也正在和当下的主流文化生活日益接近,更接近年轻人今天的生活氛围。比如上海的材料作文请考生谈谈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校园民谣、卡通音像制品等对自己的成长所形成的影响。这些题材在命题的过程中,其实包含了社会对主流文化的思考。
在黄玉峰的印象里,在作文命题多元化的同时,也进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就是争奇斗艳,各个省市(区)要显示自己题目出得深奥,怪、难、偏现象频出,而不是站在学生需要的角度去考虑怎么出题,怎么写。这种现象在2006年更为明显。
比如:2006年天津市高考作文题:“愿景”,新华字典里有一个新词,叫“愿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黄玉峰说,“愿景”是台湾经常用的词,在大陆还很生疏,他问了很多上海的学生,他们大多数都不知道这个词的含义。浙江省的“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的题目,题干特别长,要完全读懂,理解题目,都要花几番踌躇,这就难为了广大学生。
黄玉峰认为,命题的形式多元化了,并不等于适合了学生实际,更不等于能鼓励考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才华。作文题的设置,必须从逼着学生不得不“迎合”的怪圈中解放出来。
对于高考作文是否应该回到文字之美、思想之根,黄玉峰认为很有道理,作文很大的一个目的,就是充当指挥棒,引导学生提高语言和思辨能力。而多年来泛政治化,道德说教之类的影响,造成了高考作文的偏差。解决办法,就要使作文题目出得好。作文题目的好坏,有几个条件,一个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点燃其激情;二是使得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说,不要难为学生;三是有区分度,容易区分高水平作文与平庸作文;四是导向要好,促使学生关注一些社会问题有利于今后的语文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丁丽洁更喜欢那种看似空泛的但是目的很明晰的题目,她认为,那种有明显导向特别是道德导向的题目,太容易迎合了,只能使投机取巧者获利。丁丽洁对1954年的高考作文《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怀有好感。她说,这个题目没有任何的导向性,但是要你说什么话题很明确,也能看出孩子们对待这件事情所灌注的理想、憧憬,对自我的认识处理随之而来的矛盾等等。
风雨45年,浮沉跌宕,高考作文一再被附加了不同的时代内涵,有着不能承受之重,高考作文应该主动承载种种社会功能,还是该早日回到文字之美、思想之根上去?
还记得你的考题吗?
1951-1965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1952:记一件新人新事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
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1961: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说不怕鬼 雨后(两选一)
1963:“五一”劳动节日记
1964: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77-1991
1977:分省命题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北京)、大治之年气象新(广东)、“知识越多越反动”吗/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记先进人物二三事(上海,二选一)
1978:缩写“速度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
1979:改写“陈依玲的故事”(何为小说《第二次考试》)
1980:《画蛋》读后感
1981:《毁树容易种树难》读后感
198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看图作文 漫画《挖井》
1984: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
1985:致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关于环境污染问题)
1986:树木·森林·气候
1987: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材料为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的故事)
1988:习惯
1989:致青年同学的一封信(关于报考志愿的困惑和苦恼)
1990:材料作文(素材为玫瑰园里的花与刺)
1991: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辩论或议论)
1992-2006
1992:材料作文(关于社会公德问题,街头雨中一景)
1993:记叙文 父亲、女儿、儿子关于梧桐树老皮剥落的对话
1994:尝试
1995:材料作文(素材为诗歌《鸟的评说》)
1996:我更喜欢漫画《 》。(素材为《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
1997:材料作文(素材为社会调查分析,助人为乐还是悄悄走开)
1998: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围绕“心理承受力”展开)
1999: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2000:材料作文(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2001:诚信
2002:心灵的选择
2003:感情的亲疏远近对认知的正误深浅的影响
2004: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全国卷1),包容(北京卷),忙(上海卷),语言与沟通(广东卷)„„
2005: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全国卷1),说安(北京卷),文化生活三个镜头的影响(上海卷),纪念(广东卷)„„
2006: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全国卷1),北京的符号(北京卷),我想握住你的手(上海卷),雕刻心中的天使(广东卷)„„ 重写当年高考作文
1977年作文题目
(广东卷)
以“大治之年气象新”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作者自评
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要仿照当年的思想、文体和修辞方式重做那道作文题,肯定是不会及格的——那种刻板的主流话语文体示范、思想高度一元化的时代氛围和革命青年的纯真之眼都不复存在了,仿作必定是伪劣的赝品。
大治之年气象新
粉碎“四人帮”,大地喜开颜。
我国人民意气风发、昂首阔步地走在新长征的道路上。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新的一年掀开了新的战斗篇章,党中央发出了从大乱走向大治的庄严号令,祖国大地涌动着大治之年的万千气象,新的事物、新的气象层出不穷。
在这里,我想以粉碎“四人帮”一年多来亲身经历的变化、思想的认识来谈谈大治之年的新气象。
我是从广州来到从化插队务农的知识青年,两年多来,在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下,取得了一些成绩,被评为公社的“双抢”战斗模范。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大队最突出的新气象是在新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人人关心学知识、学文化。年过半百的副队长潘叔专程去公社买了科学种田的书籍,结合从化山区的特点进行育秧新方法的试验。看着潘叔乐呵呵的劲头,我从心里面感到高兴。
另外,我还感到了农村生活中有一种新的变化也悄悄降临。过去,我们为了改善贫困的生活,有时会从山上砍一些小树枝,运去附近的砖瓦厂卖。但是,这种行为常常会被作为资本主义思想的表现而被批斗。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知青骑着自行车运树出山,在半路被民兵拦截,回来还要写检讨。而最近一段时间,虽然没有什么大队干部公开说可以卖树枝了,但是很明显是网开了一面,连潘叔自己也偶尔与我们一起去了。我想,生活的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自己束缚了手脚,不敢去改变贫困的生活。在大治之年,人民生活的新变化已经到来了。
与我们的命运更有密切联系的新气象是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我记得那天我们几个知青正在地里锄土,突然听到拉到田头的小喇叭广播了恢复高考的消息,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啊!要建设祖国就必须培养有知识的人才,这是多么浅显的道理,但又是经历了多么艰难的历程才换来的新气象啊!于是,我们立即给家里写信,要家长为我们翻出中学课本,准备认真复习。
到了回广州休假的时候,我更深地感受到了祖国在走向大治之年中的新气象。为了复习功课,我参加了原来就读的广州市第37中学的复习班。在课室里,我看到了老教师精神焕发的面容,看到了年轻教师成熟的风采,看到当年的同学热心向学的动人景象。更令我感动的是,语文老师和物理老师都热心地帮我们找课本、找复习资料,整个社会都沉浸在一种前所未有的热爱学习、热爱知识的氛围中,这与从前批判“白专道路”、批判孔老二鼓吹唯有读书高的那种年代是多么的不同啊!
从农业生产到教育改革,从生活到祖国建设的事业,我们可以豪迈地说:大治之年气象新,人民生活永向前。
考生资料
李公明 1957年10月生于广州,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务农。1977年参加高考,考入华南师范学院。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东省政协委员。
1992年高考作文
(全国卷)
选择所提供材料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自拟题目。
材料摘编
我独自站在候车亭下避雨。一个小青年把大玻璃罐踢裂成了好几瓣,低着头走了。一辆自行车急驶而来,碎玻璃扎坏了车胎,骑车的姑娘推着自行车匆匆离开。
一对撑伞的男女挨着呢喃着走过来,高跟鞋偏偏踩到拢在一旁的碎玻璃上,脚一滑,漂亮的鞋子沾上了黑糊糊的东西:“唉,真缺德,中国人的公德心呀”。“高跟鞋”的那句话仿佛刺了我一下。我回家拿了扫帚和铲子,又回到原地一看:碎玻璃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一场公德救赎事件的陷阱
文 安替
如果不是编辑帮我翻出1992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打死我也想不起来当年我写了什么东西了。今天回过头一看,才发现这篇看似无聊的高考作文,也隐藏着陷阱。
作文题目是讲述了一个关于公德心的雨中街头故事,说一个小子把大玻璃罐当足球踢,弄碎了,粘在了行人的身上,甚至弄破了自行车车胎。作者一开始和别人一样无动于衷,但最后终于醒悟,回家拿清扫工具,但再来到现场,已经被人清扫干净了。作者猜测可能是在场的谁做了好事情。试卷要求考生续一篇谁清扫的记叙文,再发表一篇议论。
现在看来,最重要的陷阱在此:“一对撑伞的男女挨着呢喃着走过来,高跟鞋偏偏踩到拢在一旁的碎玻璃上,脚一滑,漂亮的鞋子沾上了黑糊糊的东西:‘唉,真缺德,中国人的公德心呀„„’但是,‘高跟鞋’的那句话却仿佛刺了我一下。”
于是,作者公德心被召唤回来。问题是,为什么诉诸“中国人”的民族主义高度,人才会行善?行善难道不是个人良心救赎吗?其实这种全称的批评,反而会为个体脱罪,因为每个人都有错,那每个人都无所谓错了。更重要的是,这种民族主义对善行的号召,潜伏着一个巨大的问题:由此,民族主义成为了个人善行的功利评判标准,爱国也成了善的指标。然而,尽管中国种种运动不断,公德水准却不断降低,恰恰和道德空间被侵染有关。
谁都知道,如果事情发生在现在,一会儿市政清洁就会搞定这一切,并不需要什么道德号召。动辄道德批评,无助于制度的改进。在一个市政服务配套周全的城市,加上严格的法规,就能有效减少反公德的现象,培养了公民相应的良好习惯。
中学作文的训练还是蛮有效的,翻翻现在各报评论版或者论坛上只进行道德批判、不会制度批评的杂文体,再看看全球化争议中的各种极端民族主义辩护,就知道虽然当年大家都讨厌中学作文,但出题者通过陷阱强加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其实都很好地掌握了;这陷阱设置得很巧妙,以至于很少人能最终逃脱。
考生资料
安替 1992年参加高考,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现为媒体从业人员。
语文教育不能承受之重
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尤小立访谈
记者 陈建利
从政治逐步向人性回归
《南都周刊》:一下子看完45年的高考作文题,感觉怎么样?
尤小立:这些高考作文充分体现了“文为时而做”的特点。五六十年代的作文题,一般都比较政治化,但也折射出社会变迁后人们的思想取向。像1952年的《记一件新人新事》、1954年的《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1955年的《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反映出的是进入“新社会”后,如何做一个崭新的人的迫切愿望,充溢着革命的理想主义。
值得一提的是1957年的《我的母亲》,这个颇有人情味的题目,可以说是五十年代作文题中最另类的。但自此以后,一直到1965年,作文题的革命倾向已经不能遏制,作文完全与政治,甚至是国际政治挂上了钩,这是最为异化了的一段。
1977年恢复高考后,从现在流传下来的《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这一题目来看,政治的惯性依然在持续。实际对刚刚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年轻人而言,这个题目可能正合他们的口味。如果出一个非政治化的题目,他们可能反而无从下手了。
《南都周刊》:1980年以后的作文题,似乎政治化的题目少了很多,更多地开始谈人生、谈生活的哲理了。
尤小立:这应该是一种回归吧。意识形态的因素被淡化,实际上是社会转型的一个表现,我们过去比较信奉“人是政治的动物”,但却忽视了“现实政治”对人性的扭曲和侵害。向“人”回归,是社会成熟的体现。这一点很好地反映在作文题目的变化上。
《南都周刊》:高考作文题目与时代主题挂钩,是不是有点和中国传统的科举考试一脉相承啊?
尤小立:将社会的大问题作为作文题目,确实有点唐宋时期的科举考试的味道。但现在的高考毕竟与科举选官不同,因为大学毕业生不再是走“出仕”一条路了,他们有许多选择的路径,他们也会成为多层次的人才。让人人都关心国家大事,道理上似乎讲得通,但实际上却没有多少意思。我们在大学教书的人都有个体会,让学生写一篇文章,他可以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从国内到国际,海阔天空地写,但就是不会写身边的事情。这样的文章用一个词形容,就是“空洞”。
这种命题方式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不会写东西。无论是文章,还是应用文,他们不会表达自己,不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键是这也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模糊,他们不知道怎么去思考真正的问题,只会在似是而非的假问题上费力地“思索”。
高考作文依然负载太多
《南都周刊》:现在的高考作文,你觉得达到目的了吗?
尤小立:现在的作文题给人的印象是形式不断翻新,实质内容却一成不变。作文一旦成了考试的一部分,就不可避免地程式化。以“应试”的心态写作文,是不可能出彩的。虽然近来每年都有高考的范文出现,但依我之见,这些作文都太“作”,不能算是真正的好文章。
《南都周刊》:这种作文方式,在高考指挥棒的带动下,很有可能转化成程式化的作文教学,从而脱离了作文教学的初衷。
尤小立:一点不假。现在的学生写作文是有公式的,老师教给他们的不是如何观察,如何欣赏,而是教他们如何用几个作文公式去套。这些作文公式就像万能钥匙,随你什么题,往上一套,然后发挥几句就行了。这样哪是真正在“写”作文啊?而是“套”作文,省事嘛!
但是,这么一“省事”,学生肯定不会写文章。因为高考题你可以猜,这种东西现在都职业化了,就应试的水平上说,许多中学老师都是专家级的。反正就这么几种题型,不是这种就是那种,今年这种,明年就是那种,“规律”掌握住了,告诉学生就行了。然而,到工作时,就全不是那么回事了。具体情况千变万化,你到哪儿去找老师呢?还是那句话,抱着走的孩子走不远。
《南都周刊》:但在目前高教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很多人认为高考毕竟还是相对公平的一种做法,所以高考指挥棒还是要转的。怎么办?
尤小立:我同意高考是一种无奈之举的说法,我也认为在没有更好替代方式的情况下,高考仍应继续。但高考中的问题不能因它的无奈被忽视。如何体现公平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高考这个指挥棒怎样指挥着老师与学生向教育的本质上、向人的培养上回归,也是应该考虑的。
拿作文题来说,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架子放下来,关注一下普通的生活,普通的人呢?另外,我们的老师为什么不能在改作文试题时,少一点成见,多一点宽容之心呢?
其实,写作能力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一种适应社会的手段。现在我们中学语文教育的问题,主要还是负载太多。一篇文章只要自然、通顺、清楚就行了,硬要加上文采,要抒情,要“上纲上线”,要有远大理想,这就过分了。另一个过分之处,是将人生、教化都当成语文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不仅对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也太高了。将这么多东西加到语文上,语文还有多少趣味可言?
【轨迹的作文】推荐阅读:
《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读后感07-01
关于诗词作文的开头的作文范文06-13
我的作文老师作文07-05
莲的作文-植物作文09-10
我的生日作文作文09-21
我的同桌作文300字写人作文我的同桌作文06-02
秋的作文350字_秋天的作文06-08
心灵的召唤作文 听心灵的召唤作文07-03
成长的叙事作文500字左右的作文09-19
赞美雷锋的作文 助人为乐的作文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