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

2024-08-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共8篇)

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 篇1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示意。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帕)。

4.经历测量人体对地面压强的过程,培养乐于和他人合作进行探究的团队精神,初步掌握测量,计算,表达能力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6.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定量计算。 教学设想 重点: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压力的概念。会画压力示意。

教学教法

实验探究式 教学准备 一端削尖的铅笔、小桌子、沙盘等。

教学过程

一 课题引入

不知道大家注意过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没有:[出示钉]钉的帽子做得又大又平,而钉头却又尖又细;在茫茫的雪原里,步行的人容易陷下去,可是滑雪者却悠然自得,而且滑得很快。

这些现象看起来简单,但其中包含的物理学道理却是很深刻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准备解决这些问题。

二 讲授新课

一只杯子放在地面上,受到地面对它的支持力,那么地面受不受力呢?(如果用手作为地面,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压力,可见地面受到杯子的.压力,谁来画一画地面受到的压力?)同样的道理,钉对墙面也有压力;放在斜面上的木块对斜面也有压力,请大家完成力的示意。(学生板演)

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

多媒体展示压力,说明压力的方向始终和接触面相垂直。(学生观察并回答)

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虽然我们知道了压力的定义,但是压力的作用效果和那些因素有关呢,我们用实验来探寻答案。

[实验1]将压力小桌正放入沙盘,其中一次在小桌上放一个重物,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学生观察)

压力作用的效果和压力大小有关。(学生回答)

[实验2]将压力小桌分别正放和反放入沙盘,比较两次小桌陷入沙盘的深度。(学生观察)

压力作用的效果还和接触面积大小有关。(学生回答)

为了更直接方便地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物理上引进了压强的概念。

⑴定义:压强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

这一个概念就包含了压力作用的两个效果。

⑵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p=F/S

受力面积是指作用的两个物体接触的那一部分面积。

⑶单位: 牛/米2=帕斯卡 符号Pa

⑷物理意义: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实际应用:

为什么坐沙发比板凳舒服?(学生回答)

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例如拖拉机和坦克的履带;雪橇等)。反之可以增大压强(例如菜刀的刃;钉尖等)。

在受力面积一定的情况下,增大或减小压力可以改变压强(学生自己举例子)。

三 小结:建立起正确的压强概念;理解压强公式,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估算;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如何控制压强。

四 相关学生练习:

1.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的 C.物体的重力越大,对支持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D.压力大,压强一定大2.质量相同的正方体实心铜块和铁块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比较它们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 A.压力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B.压力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强较大 C.压强相等,铜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 D.压强相等,铁块对桌面的压力较大3.下列事例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 ( ) 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为了易于把吸管插入软包装饮料盒内,吸管的一端被削得很尖 C.刀、斧、剪的刃都磨得很薄D.用细线切割湿软的肥皂30 N的压力作用在1 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是如果保持压力不变,要产生5×105Pa的压强,受力面积应是质量为48kg的人受到的重力是多少?如果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0cm2,那么,他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2

⑷物理意义: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力。

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⑴增大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

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⑵减小压强: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

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 篇2

中学物理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即从感性认识开始,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样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传统的教学过程把这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认识过程看成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过程,这种教学方法不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而是把他们当成被动的知识接受器,这样做不仅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其才能的开发。教师要完成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到创新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

一、从应用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前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通电螺线管具有磁性,能使小磁针偏转,但磁性较弱。本节课我没有按常规的复习来引入新课,而是以让学生观看电磁起重机的工作过程来引入新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既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同时通过对短片的观看,学生领会到了科技的发展和进步。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学生观看了电磁起重机的工作过程之后,有一种强烈的想知道它的工作原理的欲望。这时我巧妙引导,让学生由已知来探究未知。我说:“为什么电磁起重机能够自装自卸呢?”学生通过思考,结合上节学习,想到了通电螺线管的工作原理。我接着引导:“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很弱,那么我们采取什么办法能过增强它的磁性呢?”这一提问使学生的认知发生转机,学生认识到通电螺线管磁性虽然与条形磁铁磁性相似,但强弱有明显区别,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新知识的情景(电磁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做到发所未发。

三、引导探究,总结规律,突破难点

在探求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电磁铁磁性强弱可能跟电磁铁电压、电阻、电流、匝数、铁芯等有关。我利用副板书将学生的答案都记了下来,然后和他们一起分析:电压多少,电阻的变化最终都影响电流,从而归纳出电磁铁磁性强弱与匝数和电流大小,以及有无铁芯有关。在分析与它们有什么关系时,我通过引导指出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研究。接着我先演示电流一定时,改变匝数,引导学生观察电磁铁吸引铁钉的多少,得出结论:电磁铁磁性的强弱与匝数有关,匝数多磁性强;再指导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电路,寻找在匝数一定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有什么关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自己连接电路,观察现象,总结规律,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脑、手、眼等各种器官同时“发”起来了,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充分体会到了成功者的乐趣。

四、走出课堂,开阔视野

当学生真正理解所学基础知识后,定会产生一种要表现自己的冲动。我把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解释电磁起重机的工作原理,学生基本上都能知道它的核心部分就是电磁铁,也知道电磁起重机为什么能够自装自卸的道理。在课的最后,我先介绍学校中有一样东西就是利用了电磁铁,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自然想到了电铃,并且知道其主要结构及核心部分———电磁铁。接着我让学生分析电铃是怎样连续敲响的,使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思考、分析,发所未发。然后我留时间让学生充分讨论,分析电铃的工作原理,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使全课教学达到制高点。学生通过反思使认识得到了升华,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表达能力也就在这一次次发所未发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布置的延伸作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电器设备用到了电磁铁?你能否利用电磁铁的工作原理来搞一个小创造和发明呢?这样就让本节知识得以延伸,走向了生活。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到,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必要的时间和空间(包括心理空间),并让学生利用这些“空白”自主活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处理好“留白”,必须让学生参与。知识是学生自己建构的结果,学习不是“传授—接受”的过程,教是为了学,教要通过学实现。在《电磁铁》一课中,我讲到电磁铁的磁性强弱,提问电磁铁的磁性强弱可能会跟哪些因素有关时,给学生留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体验和思考;提供机会,组织学生表达和交流,使知识在参与中内化、在参与中外化、在参与中升华。因此,我认为“留白”的自主活动既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自信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多方面非智力品质的过程,说到底是教师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努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表现。

八年级下册中考历史高频考点评述 篇3

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主要知识点有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

例1(2009年湖北省恩施市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9年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右图),审议通过政协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q,Yc~E程,听取贾庆林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张榕明副主席作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材料二右图。

材料三据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朝鲜于2009年5月25日宣布成功进行了第二次核试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提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说一说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举行的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完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

(2)材料二所反映的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从材料三中看出,朝鲜核问题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历史上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志愿军英雄功臣,他们为今天留下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

(4)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史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到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请问“三大改造”指什么?“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

[点评]2009年是新中国诞生60周年,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这一专题知识是2009年中考历史考查的重点。对于这部分知识,可以放入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专题中考查,也可以将抗美援朝与中美关系的发展联系起来进行考查。

[参考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4)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例2(2009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试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一直十分注重西藏的稳定和发展。根据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最终通过什么方式解放了西藏?为冲分尊重和保障藏族人民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我国在西藏实行了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2009年3月12日西藏文化网

(2)材料一中的两枚徽章表明,50年前在西藏發生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之后,西藏人民的社会政治地位怎样?

材料二1959年,克松村70户人家,433人,全年粮食总产量仅16万斤。到2008年,克松居委会拥有居民210户,838人,粮食总产量达到170多万斤。克松居委会还大力发展副业,2008年经济总收入达1019万多元,人均收入达到6380元,其中现金收入为4600元。

——2009年3月27日北方网《走进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

(3)读完材料二,你认为克松村居民当年的经济状况与50年前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4)2000年以来,西藏加快了发展步伐,出现了大发展的新气象。这主要得益于中央提出并实施的哪一重大战略决策?

[点评]在民族关系这部分知识中,有关藏族的知识点是中考历史试卷中的高频考点。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与国家发展、统一联系起来。

[参考答案](1)和平方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民主改革或百万农奴解放。当家作主。(3)人口增多,粮食产量提高,收入增加,生活富裕。(4)西部大开发战略。

考点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发展。主要知识点有第一个五年计划、1954年宪法、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改革开放、建设中

例3(200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2009年2月1日,新华社播发2009年中央“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着“稳定、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对2009年农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摘自《一年时事政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的推行促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一中的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原因。该运动又使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4)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点评]“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建国后有关“三农”的知识点主要有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中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等。学习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出现,是在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参考答案](1)1950年的土地改革。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小农经济无法满足工业化发展的需要。由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医疗机构。(4)党和政府在根据中国国情制定农村政策。

例4(2009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试题)右图是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宣传画,从中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①该宣传画创作的时间应该是1958年一1960年②该画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③通过该画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④该画内容充分说明“人有多大胆,地有爹大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点评]中考历史试卷中常出现结合漫画或诗歌考查“大跃进”运动这一知识点的题目。“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新中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重大失误,在中考试卷中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学习时,我们可将其与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联系起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建设社会主义

的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A

例5(200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试题)对外开放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梯度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请回答: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何时何地召开的?简述会议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2)联系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要求层次清楚,表达精炼)

(3)列举一个实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

[点评]对于改革开放这部分知识,可以将其和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和其他的改革联系起来进行专题考查,和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在复习这部分知识时,我们要注意理解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发展,并识读早期对外开放地区的示意图等。

[参考答案](1)1978年底,北京。内容: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2)1980年,设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地省会城市(或答从设立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经济开放区,再到内地开放)。(3)要求:举例真实、具体,观点正确,情感真挚。

例6、(200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试题)邓小平说:特区是一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不包括。()

A.深圳B.上海C.厦门D.汕头

[点评]改革开放后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是中考历史中常见的考点。学习时,我们要把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区分开来。

[参考答案]B

例7(2008年山西省中考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太祖时,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清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非法监禁,被迫害致死。这是“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材料三

1979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并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此后,又通过了《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这样,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请回答:

(1)材料-,说明了什么?它对近代中国社会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什么现象?它给中国造成什么危害?

(3)材料三记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哪一方面的事实?

(4)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点评]自从国家诞生以来,人类就在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尤其是步入近代社会以来,以法律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取代以王权为核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与法制建设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潮流。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参考答案](1)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是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之一。(2)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动乱和灾难。(3)我国不断加强和健全民主与法制建设。(4)必须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

考点三:祖国统一。主要知识点有“一国两制”、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往等。

例8(2009年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中考试题)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

材料一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1936,2)下半阙: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材料二有人致信荷兰殖民者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書《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秦皇”是指谁?为了巩固统一,他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

(2)材料一中的“汉武”又是指谁?为了加强思想上的统一,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二出自谁之口?1684年,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清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其中,中国政府于哪一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又于哪一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点评]祖国统一的相关知识点是近几年中考历史中的常见考点。对这部分知识可以从古今祖国统一的专题角度来考查,也可以与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参考答案](1)秦始皇。创建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郑成功。清政府设置了台湾府。(4)一国两制。1997年。1999年。

考点四:新中国的外交成就。主要知识点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等。

例9(2009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试题)和谐是人类自古至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有利于推进世界和谐。

(1)写出事件的名称:图一u;图二u :图三u;图四u。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u

(2)图二、四所反映的事件共同涉及了哪一问题?今天,我国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材料二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这是两国政府都承认的平等边界条约,此后中俄东段边境保持了张期的和平。从1964年开始谈判之后,中国就提出了要恢复对黑瞎子岛的主权要求。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标志着两国边界线全部确定,黑瞎子岛终于回到中国,这是双方本着和平对话、公平合理、平等协商精神,历经多年谈判的结果。

(3)指出材料中“第一个边界条约”的名称。黑瞎子岛主权问题的最终和平解决,体现了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各是什么?

(4)当今和谐世界的构建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请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其中的一点。

[点评]对于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这部分内容,可以联系中国古代史从专题角度来考查,可以结合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增强等知识点进行考查,还可以与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知识点相联系进行考查。

[参考答案](11)万隆会议召开(或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尼克松访华(或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或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在上海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或两关系缓和)图→图二→图面→图三(2)台湾向题。

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 篇4

巴彦港镇中学 赵雪莹

大气压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掌握大气压强的值;(3)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产和生活的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推理实验结论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具体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试验过程,是学生的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

性,并提高学生不断认识客观自然世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逐步养成学生观察生活,并利用所学的

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重点是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

2、难点: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

采用直观、类比的方法,以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引导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设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肯定成绩,使其具有成就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液体内部压强有什么特点?

二、新课引入

(一)、大气压强及产生的原因:

1.教师:我们的地球被几百千米厚的空气层所包围,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做“大气层”,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教师:大气为什么会对浸入其中的物体产生压强呢?

引导学生通过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相对比分析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大气受重力的作用, 重力把大气束缚在地球周围,使得大气层内各处的空气相互挤压,而且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从而产生了大气压强,并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大气压强又称作“大气压”。)

(二).大气压强的存在

1.演示实验: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先请同学们猜一猜)。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点评:试验时要注意,不要让空气进入杯子中,使用的纸要尽量的硬一些,否则实验可能会失败。

剖析:让同学们猜想纸为什么不会脱落,水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覆杯实验”的结论:是大气压强的作用,大气压支撑着水和纸才没有脱落的,证明大气压强的确存在,而且各个方向都有。

2.教师:刚才的这个实验能够证明大气压的存在,那么还有没有其它实验或者生活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 学生思考并且举例说明。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给予肯定并补充。(吸盘挂钩、吸管、注射器、抽钢笔水)

3.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

教师:我们同学可以设计好多实验用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而历史上为了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可费了些周折。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的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马德堡半球实验。告诉学生历史上首次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教师和学生一道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

(三)、大气压强的测定

1.根据P=F/S,将一个吸盘压在玻璃板上,然后有弹簧测力计拉,直到将吸盘拉起,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再用刻度尺测出吸盘的直径,算出洗盘的面积。即可求出吸盘受到的气压大小。

2.托里拆利实验

①在一根一米长的一端开口的玻璃管中灌满水银,用食指堵住管口

②将玻璃管倒置在水银槽中,在液面下将食指移开 ③管内水银面下降,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位760mm.④将管慢慢倾斜,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⑤将管慢慢提起一点,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⑥换更粗的管做实验,两个液面的高度差仍为760mm.注意:液面的高度差与管的粗细,管子在水银里的高度,管子是否倾斜无关,它体现的是当地大气压的大小。

思考:①刚开始为什么水银柱下降?

水银柱受重力,大气压支撑不了那么高水银柱

②水银柱下降后,玻璃管剩余的空间是什么状态?

真空

③什么力量支撑起水银柱? 大气压强支撑起水银柱

④大气压强的数值是多少?

剖析:大气压的数值等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根据P=ρgh,用刻度尺测出高度(大气压托起水银柱的高度),运用液体压强公式计算即可求出大气压的值为101300帕,即为标准大气压强值。

接下来联系实际做些练习,体现物理联系生活

水银有毒为什么不用水来做这个实验呢?同学们计算一下101300帕的压强约能支持多高的水柱呢? 利用公式P=ρgh,计算出h=10.1米

(四)、大气压强的变化

1.大气压的大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解释:大气的密度随着高度增加而减小。

2.大气压随天气变化而变化。

三、课堂小结

先由学生自我小结,后由老师以幻灯片样式对本节课所学知识作总体小结。便于教师掌握教学信息,锻炼学生总结知识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见练习册

五、板书设计

4、大气压强

一、大气压强

1、大气对浸在其中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其作用效果称为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受到重力的作用;具有流动性

二、大气压强的存在:马德堡半球实验

二、大气压强的大小

1、大气压强的测定

2、托里拆利实验:1标准大气压强=760mm水银柱=101300帕

三、大气压的变化:

1.高度变化: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天气变化:晴天大气压大于阴天大气压 3.季节变化:冬天大气压大于夏天大气压

四、大气压与费沸点的关系

八年级下册物理压强 篇5

1.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

A.N

B.Pa

C.J

D.m/s 2.一位中学生双脚站在水平地面上,他对地面的压强最接近于()A.1.2×103P a B.1.2×104Pa C.1.2×105Pa

D.1.2×106Pa 3.下列做法中,能够减小压强的是()A.把书包带做得宽些

B.软包装饮料的吸管有一端被削尖

C.刀钝了用磨刀石磨一磨

D.将水平地面上的长方体砖由平放改为竖放 4.以下实例中,利用增大压强的办法工作的是()A.大型拖拉机安装履带

B.将菜刀磨得很锋利

C.滑雪时穿滑雪板

D.骆驼长着大脚掌 5.小明在下列情况中,对支承面压强最大的是()A.双脚站立在地面上不动时

B.在走路时

C.靠坐在沙发上时

D.平躺在席梦丝软床上时

6.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B.滑雪板一般都有较大的面积,是为了增大压力 C.菜刀钝了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对被切物的压强

D.把书包带做得宽些,是为了减小书包对人体的压强

7.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动物身上的各种器官不断地完善,以适应生存的环境。我们所了解的以下事例中,有减小压强功能的是()

A.啄木鸟,长有细长而又坚硬的尖喙,便于啄开树皮

B.人口腔里的牙齿根据咀嚼功能的不同,分出了切牙、尖牙等 C.骆驼的体重比马的体重大不了一倍,脚掌面积是马蹄的三倍 D.大象长有两个大耳朵,不仅可以发挥听觉功能,还能用于散热

8.某同学在水平道路上骑自行车,当车胎发生慢漏气时,车胎对地面的压强将()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好确定.9.将一个质量为20N、底面积为0.05m2的长方体平放在某一水平桌面中央,水平桌面的面积为0.8m2,则长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

A.2.5 Pa

B.25 Pa

C.40 Pa

D.400Pa 10.一封闭容器装满水后,静止放在水平面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对桌面产生的压力与压强分别为F1、P1;当把容器倒放在桌面上如图乙所示,静止时对桌面产生的压力与压强分别为F2、P2.则()A.F1=F2,P1>PB.F1=F2,P1

C.F1>F2,P1=P2

D.F1

11.冬天北方的河面结冰,某同学在结冰的河面上行走时突然发现冰面即将破裂,他应采取的措施是

()A.原处站立不动

B.立即改成单脚站立 C.赶快向岸边跑

D.就地伏下并向岸边爬行

12.人在走路时对地面的压力和压强,与人站立在地面时相比较()A.压力不变,压强改变;

B.压力不变,压强不变

C.压力改变,压强改变;

D.压力改变,压强不变

13.如图所示平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砖,沿竖直方向(见图中虚线)截去 一半,则剩下的半块砖与原来整块砖相比()A.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B.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C.砖的密度减小一半 D.砖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不变

14.如图,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把物体A向右移动一点(不落地),则物体A对桌面的 A.压力和压强都不变,B.压力不变,压强变大

()

C.压力变大,压强不变.D.压力和压强都变大

15.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保持静止,则两手指所受压力_____________,压强___________.16.从物理知识的角度来看:磨刀时,刀两侧表面磨得很光滑是为了______,刀刃磨得很薄是为了________;大型平板挂车装有多组双车轮,目的是为了______压强;轮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为了________摩擦。;人用针缝衣服,用的针尖要锋利,是为了_______对布的压强;人手指上带顶针是为了__________对手指的压强. 17.拖拉机的履带由一块块的金属板连接而成的,每块金属板上都有一两条凸起的棱,金属板的作用和物理原理是___________,凸起的棱的作用和物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小红的妈妈在超市买了很多食品,她用塑料袋提着回家,没走多远就感到手被勒得很痛。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给她提一个建议:

,这是利用改变

(“增大”或“减小”)袋子对手的压强。

19.一块长方体橡皮,重为0.3N,侧放于水平桌面上时,它与桌面的接触面积是1×10-3m2。它对桌面的压强是

Pa。若沿ab方向竖直向下切去一块,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强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橡皮的密度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0.一块砖平放和竖放在地面(水平地面)上时,其受力面积之比为4:1,则平放和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________,压力之比为__________.21.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某同学作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通过观察三次实验时泡沫塑料 ____________,显示压力作用的效果。比较___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比较_____两图所示实验,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22.小王同学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10-2m2,请根据图中某些情况下的压强数值估算:(1)小王同学的重力。(2)小王同学平躺时与床面的接触面积。(3)小王同学背着重力为40N的书包行走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八年级物理激励教育之我见 篇6

一、鼓励式授课

授课过程教师起主导作用, 学生起主体作用, 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 实行导向、导航、引导、指导、辅导, 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要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 而不是单纯品尝前人创造的成果。教学中注意引入方式, 讲述中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如在讲蒸发时, 首先将一块湿布在黑板一侧抹一下, 然后问: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继而引出蒸发。其次, 注重和实际相结合, 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学生都易接受, 也易理解, 关键是要分析清楚。问与答是反馈知识最直接的检测措施。答对者, 及时鼓励, 使他们得到信心, 找到乐趣。

二、渐进性提问与追问

提问的技巧对于激励性教育来说, 也是功不可没。提问应掌握好一个度。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时, 首先问一个好学生, 透镜分为几种?“凸透镜、凹透镜。”再问一个学困生, “凸透镜具有什么特点?”此时, 教师拿一个凸透镜, 放在阳光下, 使阳光经透镜聚焦于火柴或一张白纸。“聚光。”“好!你真棒!那么你再告诉老师, 凹透镜呢?它的特点正和凸透镜相反, 对吗?”“发散。”“这节课内容只要你好好听, 你一定会。最后我要提问你几个问题。你先记好了。”讲完之后, 再问他, 照相机的原理是什么?要想照近景、照远景, 你该怎么办?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总结自然留给了那些听明白的同学。

三、激励式谈话

犯了错误, 不能一棒子打死, 毕竟人无完人, 金无足赤。和蔼、平易近人、蹲下来看学生是谈话的调和剂。了解他们犯错的原因, 并帮助他们及时改正, 并制定一些措施或制度, 约束自己, 使他们能健康的成长。

四、反馈式聊天

沟通向来是师生之间共同进步的催化剂。课上是导师, 课下是朋友。这是师生共同的向往。在这个过程中, 老师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困难, 并且能尽到最大能力来帮助他;吸取他们提出的意见, 并及时的改正, 不断的完善自己, 也能使学生的心与自己的心更加贴近。

五、赞许式评价

无论在哪些方面, 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 鼓励他们的信心, 并给以赞许式的肯定。使每个学生看到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 自己恍然大悟, 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 我也能行。有了自信, 就提高了学习的乐趣, 赞许式的肯定能让学生的成绩突飞猛进。

六、作文式反馈

八年级物理期末测试题 篇7

1.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家庭电路需要修理时,必须断开总开关

B.控制电灯的开关装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

C.电源插座上有灰尘,可以不切断电源直接用湿抹布擦掉

D.在电线上晾衣服

2.看电视节目换台时,实际上是在改变()。

A.电视台的发射频率B.电视台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速

C.电视机的接收频率D.电视机接收的电磁波的波速

3.小明利用电能表测量某一家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一个用电器连续工作时,测得在0.5 h内,消耗的电能为0.6 kW·h,那么这一个用电器是()。

A.电冰箱 B.普通白炽灯 C.彩色电视机 D.壁挂式空调机

4.在如图1甲所示的电路中,已知R=6Ω,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和V1的示数如图1乙、图1丙所示,则该电路中的电流为 ()。

A.1AB.0.4AC. 0.2AD.0.6A

5.将标有“6伏 3瓦”的灯泡L1和标有“9伏 3瓦”的灯泡L2串联到电源上,闭合开关S后,只有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另一个灯泡发光较暗,则正常发光的灯泡和电源电压分别是()。

A.L1 ,15伏B.L2 ,15伏C.L1,13伏D.L2 ,13伏

6.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Rl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b向a移动的过程()。

A.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小

B.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电压表V2的示数与电流表A的示数之比变大

C.电压表V1的示数不变,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

D.电压表V2的示数变小,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7.某同学观察两只额定电压相同、但额定功率字样模糊不清的白炽灯,发现甲灯丝较粗较短,乙灯丝较细较长,这两只灯泡的额定功率( )。

A.甲灯大B.乙灯大

C.一样大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在如图3所示的四个演示实验中,能够说明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9.关于电磁波和现代通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卫星通信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通信

B.光纤通信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高抗干扰及光能损耗小等优点

C.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电磁波的频率越高,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10.两灯泡串联后接入电路,其中一只亮,一只不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可能的是( )。

A.不亮灯泡的电阻太小B.不亮灯泡中通过的电流太小

C.不亮灯泡两端的电压太小 D.不亮灯泡的实际电功率太小

二、填空题

11.现有两个灯泡L1、L2,分别标有“10V 10W”和“9V 5.4W”的字样。当将它们串联使用时,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______V;当将它们并联使用时,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______A,电路消耗的最大功率是_______W。

12.我国实施彩电能效新标准规定,待机功率高于9W的彩电不能进入市场销售。小明想了解家中彩电是否符合新能效标准,便将100W的灯泡单独接入电路中,观察电能表l min转了5转;再让这台彩电单独接入电路并处于待机状态,电能表5 min转了2转,由此判断该彩电的待机功率为____W。若每天待机按20 h计算,小明家每月(按30天计)因彩电待机消耗的电能约为__________kW·h。

13. 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9V且保持不变,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小灯泡标有“6V 4W”,则小灯泡的电阻是______Ω。为了不让电路中的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小值是_______Ω。

14.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5所示,甲的电阻为_______Ω;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2.0 V的电源两端,总线路中的电流为________A。

15.许多人习惯于将手机挂在胸前,其实这样是不科学的,因为手机发射出的________会对人的心脏造成不良影响。MP3随身听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年轻人的时尚,若MP3正常工作时的功率为0.01W,则连续播放100 s,消耗的电能为________ J。它允许使用充电电池,则在电池充电过程中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16.如图6是探究感应电流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比较其中的甲、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_方向有关的结论;比较甲、丙两图,可以得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方向有关的结论。在这个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是机械能转化成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

(1)图7(1)中的实物连接有一处错误,请在错误连线上打“×”,并用笔画线替代导线画上正确的连线。

(2)在纠正电路连接错误的操作过程中,应使开关处于________状态。

(3)实验中,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7(2)所示。请将读数填入下表,并把表格补充完整。

(4)从上表实验记录中,可以发现灯泡亮暗不同时其实际功率大小______,还可以计算的另一个物理量是________。

18.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在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猜想A:电磁铁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没有磁性;

猜想B:通过电磁铁的电流越大,它的磁性越强;

猜想C:外形相同的螺线管,线圈的匝数越多,它的磁性越强。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丽所在实验小组通过交流与合作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用漆包线(表面涂有绝缘漆的导线)在大铁钉上缠绕若干圈,制成简单的电磁铁。图8所示的a,b,c,d为实验中观察到的四种情况。

根据小丽的猜想和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1)通过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的多少,来判断它_____________的不同。

(2)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A是正确的。

(3)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两种情况,可以验证猜想B是正确的。

(4)通过比较d中甲、乙两个电磁铁,发现猜想C不全面,应补充______。

19.某学校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索一项技术,即让一种名贵的花生在寒冷的冬季也能正常生长,决定搭建一个微型温室,温室内需要安装一个电发热体。根据设计,该发热体用36 V电压供电,发热功率为200 W(假设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1)电发热体不采用220 V电压而用36 V电压供电的考虑是________。

(2)采用36 V电压供电,电发热体需要自制,现决定用镍铬合金丝绕制,绕制成的电发热体,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应为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篇8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初步理解物理中的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2. 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中的物理学原理的精神和将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

【教学难点】比值定义法定义压强。

教学工具

一头削尖的铅笔、四角小桌、海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实验

提出问题

两个手指的受力有什么不同?

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观察两个手指的凹陷有什么不同?

和这个实验类似的情况生活中还有很多,我们再看一个图片。

两个人对雪地的压力是差不多

的,但压力的效果相同吗?

你觉得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带领学生分析

引导

上面这些现象都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关。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首先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根据刚才的分析,你觉得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什么?

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分别研究两个因素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呢?

我们把压力作用面积叫做受力面积。

提供的器材有:小桌、海绵、砝码。

引导学生得到实验结论

一、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二、新课讲授

从刚才的分析可知,如果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大小,怎么办?

那要是压力和受力面积都不相同,怎么办?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没有能借鉴的方法。

非常好。压力和受力面积的比值可以定量的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给他起个新名字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二、压强

1.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

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

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压强越大,压力产生的效果越明显。

提出问题

根据压强的公式,压强的单位应该是什么?

为了纪念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学,特别是压强知识上的贡献,我们把N/m2用一个专用名称代替:帕斯卡。

2.压强的单位:

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 符号:Pa。

将一张报纸对折一下,平铺在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 Pa。

1 Pa表示物体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牛。

水平桌面上放一本书,书所受的重力为3 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5×10-2 m2,计算书对桌面的压强。

引导学生完成计算,纠正计算过程中错误(过程略)

提出问题

拖拉机在泥泞的田里工作,为了不陷进土里,我们用了什么办法减小它对地面的压强的?

类似的事例你还知道哪些?

展示各种减小压强的事例,带领学生分析

(具体内容略)

三、减小或增大压强

1.减小压强可以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

提出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坐软沙发比坐硬板凳要舒服呢?

展示各种增大压强的事例,带领学生分析

(具体内容略)

2.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压力或者减小受力面积。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而形成压强的概念,并讨论了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和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事例。

课后习题

1.判断一下下列各图中,表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已知物体A的重力GA=10N,物体B的重力GB=20N,F=20N,F1=15N

甲图 乙图 丙图 丁图 戊图

甲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丙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N;丁图中地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N;戊图中顶面受到的压力是______N.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关.

3.某物体对桌面的压强是1×104Pa,它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有一瓶没有开启的汽水,瓶内二氧化碳给瓶盖一个14N的力,若瓶盖的面积为175px2,则瓶盖受到的压强是( )

A 0.5×10-4Pa B 2Pa C 200Pa D 2×104Pa

5.如图所示是研究压力作用效果的实验:

(1)比较甲、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系.

(2)比较甲、丙两个实验可知,压力作用效果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系.

6.一个物体的质量是3kg,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500px2,计算这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强.(g=10N/kg)

上一篇:制度不够完善的原因下一篇:万师进万家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