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学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理教学(精选8篇)

心理教学 篇1

一、范文引路――在范文中发现、归纳

教学不是空穴来风,作文教学更是如此。现用的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范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优质资源。所以,我从旧知入手,让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心理描写片段,并帮助学生归纳出“内心独白”、“旁观分析”、“幻觉”三种比较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稍后的巩固练习,我将小组竞赛贯穿始终。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小组竞赛很好地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驱力,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意识,让他们在循序渐进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辨别巩固――在拓展中巩固、提升

练习是最好的巩固,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思考、判断、运用,才能将概念、方法真正内化为能力。因此,我设计了抢答题――判断心理描写方法,让他们接触到更多的心理描写的例段,举三反一,逐步深化对内心独白、旁观分析、幻觉的认识。

三、表演迁移――在活动中加深、运用

新课标主张开放式作文,让学生人人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因此,在迁移环节,我创设了一个人拣到盒子以后打开盒子的情境。重在让学生在虚拟情景中体验,让他们全员参与交流,引导他们运用心理描写的方法,相互说一说。在小组代表汇报的时候,我适当进行点拨、总结,并发动学生来点评,突破难点,让他们明白心理描写主要是达到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的目标。

四、动笔操练――在练笔中深化、提高

读百篇不如写一篇,可见练笔至关重要。在这个环节里,我利用“按要求完成任务的每人加100分”的激励手段,让每位同学都全力以赴,为小组争光添彩。此时的写作不再是为完成任务而写,而是为小组的荣辱成败而写,写作已成为他们内心的需要。

写中指导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面向全体,作集中的提示、引导,如引导观察、提醒修改等。另一方面主要是征对个别动笔慢、写不下去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具体指导,旨在让他们能有所得,有些实实在在的收获。

五、赏析交流――在交流中反馈、共赢

心理教学 篇2

在高职心理教学中引入心理游戏辅导模式, 帮助学生在无压力的环境中学习心理学知识, 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游戏互动过程, 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 提高彼此之间的信任度, 在放松的游戏中敞开心扉, 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同学之间由于年龄相近, 可能会有很多共同的话题和相似的疑惑, 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 可以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二、心理游戏的设计原则探析

心理游戏在高职心理教学中的运用, 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记忆教学内容、完成课后习题的压力和束缚, 而是通过运用巧妙的编排形式, 将心理学教学内容融入到有趣的心理游戏中去, 让学生在享受到游戏乐趣的同时也有知识的收获, 对教学效果的巩固起到了很有效的辅助作用。

(一) 正面引导学生。高职学生的由于年龄较小、生活经验欠缺等原因, 在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或困惑, 这就需要老师在设计心理游戏时, 要综合多方面因素, 例如学生的认知能力, 普遍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等, 正面引导学生, 确保心理游戏的积极向上, 使其更适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游戏, 达到更佳教学效果。

(二) 切合学生实际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最终都是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 同样的, 学生学习心理学知识, 就是为了更好解决实际遇到的心理问题, 那么就要求老师在设计心理游戏时要切合学生实际需要, 使心理游戏设计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 在游戏中了解到学生解决普遍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 及时对其加以疏导和解决。

(三) 遵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普遍来说, 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还是相对较少的, 大多数学生只需要教师进行正面引导即可, 所以在心理游戏设计时就要赋予游戏丰富的趣味性, 确保游戏适合多数学生的需要, 借助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 引导学生认识心理学知识。

三、探析心理游戏在高职心理教学中的应用

心理游戏辅导模式在高职心理教学中的运用,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 以便日后在社会上更好立足, 也是心理教学大胆探索和进步的象征, 应该引起广大心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值得大力推广。

(一) 游戏过程中突出学习重点。心理游戏在课堂中的应用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不能脱离教学大纲要求, 在课堂上引进游戏可以帮助学生更透彻理解知识, 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标。

(二) 设置游戏环境提升学习效果。心理游戏应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应教学内容进行游戏环境的设置, 恰当的游戏环境的置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对照教学内容, 衡量自己的心理活动是否合乎常理, 让学生在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游戏环境里, 对于教学内容印象深刻, 理解更加透彻, 同时也学会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帮助自己或者他人进行心理疏导,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三) 观察游戏过程了解学生内心世界。老师在课堂上, 可以仔细观察面对同一个心理游戏, 每个学生的不同反应, 通过他们不同的言行举止来判断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 例如, 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花样翻绳”的小游戏, 通过观察学生面对这个游戏时是兴趣盎然的去积极探究, 还是懒洋洋的不愿意尝试;面对翻绳困难时, 是不断耐心尝试, 还是烦躁不安的想放弃。

(四)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学生参与心理游戏的过程也是对自身能力考验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有机会更加清楚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是哪些, 在性格上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心理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剖析自己、正确认知自己, 充分认识并正视自己的不足, 通过努力克服性格上的缺陷, 塑造更加完美人格, 结合自身优势和努力, 如果可以取得一些进步和成绩, 也是一种自我肯定, 心里有了自信, 自然觉得生活处处充满阳光。

(五) 从侧面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在心理课上, 老师想要了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接收效果和教学方式的真实评价是有一定困难的, 学生出于对老师的敬畏, 或者觉得反馈这些意见、建议等和自己没什么太大关系, 大多不会给出比较明确的意见或建议, 达不到很好的互动交流。老师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受学生欢迎的心理游戏, 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还可以在游戏过程中更好与学生进行互动, 逐渐减小师生间的隔阂, 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放下心里的一些包袱, 敞开心扉的和老师交流, 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发表自己作为接收者的真实看法, 教师只有了解到学生真正的心声, 才能更好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心理辅导需要的同时, 促进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

结语

心理游戏在高职心理教学中的应用, 是心理教学先进模式探索的大胆尝试, 不仅促进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游戏中的互动和交流, 而且锻炼了学生在游戏过程中, 通过言行举止揣摩对方心理活动的能力, 给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思考气氛, 调动高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必将使学生印象深刻, 受益匪浅。

摘要:将心理游戏应用到高职心理教学工作中去, 借助游戏模式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表达自己内心情感, 帮助学生培养自觉检视心理健康的习惯, 提高自己解决心理问题的能力。随着高职生心理教育被越来越多关注,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在心理教学工作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将心理学理论和学习实践相互结合, 为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关键词:高职教育,心理教学,心理游戏

参考文献

[1]柳忠琴.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0, 4 (6) :67-69.

[2]韩丹.团体咨询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2007, 5 (4) :154—155.

心理教学 篇3

课堂教学互动中的心理场作为课堂教学氛围的核心,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因而必须有意识地建构并使之趋向理想状态。但是。教师外加的刚性的直接控制,不可能与学生形成心理同构。因为,心理同构是在本人不自觉的状态下自我调节而成的。所以,我们对课堂教学互动中心理场的控制也只能是间接的,富有弹性的。

笔者以为,科学地运用心理效应可以促进课堂教学互动,有利于形成积极的心理场。

心理效应是社会生活当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了其他人物产生相应的因果反应或者连锁反应。同任何事物一样,它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因此,教师要正确掌握和利用心理效应以促进积极的课堂心理场形成,使心理效应嬗变为教师最有效的激励智慧。

1、目标性

课堂互动活动必须直接指向预设的教学目标,活动的程序也应当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活动结果虽然具有生成性和非预期性,但是活动的目标却可以事先预设。这样的“心理场”形成于一定的需要和问题导向,容易激发学生情绪饱满地参与课堂互动。案例:本校许老师应用“等待效应”教学文言文,师生在互动中达成共同的教学目标,不期然而然地形成了心理同构。

由于人们对某事的等待而产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这种心理现象称之谓等待效应。

在学习《隆中对》《出师表》前,为了让学生对“三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许老师给学生放映电视《三国演义》片段,反复播放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观看易中天品三国的录像资料。在精彩的画面冲击和现代感十足的评说中,同学们燃起了争向借书、买书的热情,期待新单元的学习。在学习这两篇文章的同时,许老师和学生们一起读三国原著,讲三国故事,评三国人物。一篇篇读书笔记诞生了,这里有词句摘抄、故事梗概,更有“吾辈评三国”,虽稚嫩但不乏个性化的见解。显然。这样的学习再也没有背诵的枯燥,翻译的机械,学生们在饶有趣味中轻松地学习文言文。

本案例互动的内容与形式十分丰富,许老师应用“等待效应”确定的课堂互动活动目标,直接指向解决本课教学任务中的一个具体的问题,即增加学生学习《隆中对》与《出师表》的背景知识,激发兴趣,从而更好地导入新课。由于互动活动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因此活动过程走向有序,实效显著。

此时的学生和教师已达成心理默契,和谐共振的心理场引发了互动高潮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是让学生活跃的,同时也是令人愉悦的。

2、情景性

“心理场”的营造总是围绕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沉浸其间,引起学生的参与动机,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说,积极的“心理场”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驱动力。

案例:本校任老师教学毕淑敏的《其实我很重要》时,应用了“预热效应”激起了学生参与的动机。

所谓预热效应,即大家交流想法与互相启发的气氛,会使一个人对本来不太关注的问题发生兴趣,产生深入研究的念头。

任老师一上课并不急着导入新课,而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我感知”,并就课文进行质疑。

学生提问举隅:

①文章一开始用排比的方式,一口气说了多个“我不重要”,有什么作用?

②人们为什么不敢说“我很重要”?

③作者为什么说“我很重要”?

④作者从哪几个层面揭示出“我很重要”?

⑤“我很重要”与“我最重要”(“惟我独尊”)是否相同,为什么?

⑥作者对生命的独特理解,给人什么样的启迪?

学生发言踊跃,“预热”效果显著。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从学生需要出发调整了“课堂预设”,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起来。

“心理场”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所接受的视听信息的质和量。因此,教师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一是课堂互动的问题情景能给学生以生成性的空间,如果是生成性不大,学生的创造性就受到抑制,能动性就不能很好地激发。《其实我很重要》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有较大的思考空间,因为许多年来,没有人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表示自己“很重要”。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我不重要”。每一个单独的“我”——到底重要还是不重要?这的确是个问题。二是课堂互动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到了七年级以后,学生的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实践表明,中学生对展示思维水平类的课堂互动活动兴趣较高。学生初读《其实我很重要》后问题多多就是明证。三是问题情境设计要体现新、奇、趣,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意因素。新就是要有新的内容新的形式,奇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趣就是课堂互动活动要富于趣味性。学生们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对《其实我很重要》进行质疑。所提的问题富有情趣;大家互相启发、互相诘问,产生许多悬念与期待。

为了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任老师十分关注教学互动中生成的心理场。在整个启发、引导过程中,老师能敏锐地把握学生情绪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流程的疏密、教学节奏的张弛,适时掀起教学波澜。这种心理场。是由学习者个体心理合成,互相依存、互相影响。每个学习者不可能不受其影响而重新思考与调整自我。

3、整体性

“心理场”的构成不是几个相关因素的简单累加或随意捏合,而是需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整合成一体。有的教师为了追求课堂气氛,喜欢设计花哨、热闹的课堂互动活动形式,学生因此不能平心静气地思考和体验;有的教师习惯于侃侃而谈,全然不顾及学生的思维状态。其实,师生任何一方的不到位都会影响“心理场”的整体性。此外,作为积极“心理场”的两极,双方也是一个在情感、意志、精神上相依、相融、共振、共鸣的和谐整体。

案例:朱自清的《春》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可初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这篇课文。“超限效应”提醒本校任教的陈老师思考——虽然名篇不厌百回读,但学生会不会因为同一篇课文一再学而产生腻烦心理呢?

所谓“超限效应”,是指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的刺激会引起极不耐烦甚至反抗的心理现象。于是,陈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另辟蹊径,其中安排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美文赏析。

老师要求学生:重读《春》,你有没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呢?譬如对一个句子、一个短语、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也可以是一种写法、一种修辞、一种意境、一种体验、一种感悟。表述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格式进

行:文中的“——”,本来我是这样认为的:——,现在我又有了新的(体验、理解、看法等):——。

有个学生说,文中“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本来我是这样认为的:“红”只是一种单纯的颜色,现在我又有了新的体验:“红”既表现了太阳本身是温暖的,又表现了春天的太阳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能给我们送来温暖的太阳自然是让我们的心中充满欢喜之情的,所以,“红”这个词,不仅仅是一种颜色的描写,更传达出作者喜爱春天阳光的感情。这个词,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心理效应的应用,决不是简单的公式套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为课堂互动的促进者,不仅要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而且要避免其消极影响。陈老师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合理地生成了新的目标和新的结果,让学生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激起他们深层探究。所以,课堂上一旦形成积极的“心理场”,学生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就会表现出对教学的向往感、认同感和全方位的投入,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

其实心理场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因为教学活动不可能完全处于严密控制状态而具有外张力。这不应看作是“节外生枝”,相反地,它为教师随时调整心理场的相关因素并予以有机的统摄创造了契机。关键是如何正确地相机而动,从而保证积极心理场的整体性。

积极的“心理场”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智发展的规律,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相容,学生产生满意、上进等积极的态度与体验。这样的课堂心理场,必定使学生学得愉快,对老师而言简直是一种精神享受!消极的心理场,学生则思维抑制、心不在焉,课堂气氛沉闷。

而心理效应只要运用得当,就完全可以引发积极的“心理场”形成!

心理效应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极为常见的心理规律,它是有因果关系、规律化的心理现象。应用其创设积极的“心理场”本质上是运用了启发式策略解决问题。所谓启发式策略是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或者可以说是有助于人们找出问题解决方法的一种提示或经验估计。当学生明确了问题的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目标间的空隙后,教师要帮助他找到填补空隙的方法,即应用心理效应给予正确的导向,使问题的知觉方式与学生的知识经验尽量接近。

教学心理读书笔记 篇4

吴重光

2011年10月17日星期一

1、对于教师来说,对学生的认识、了解,是因材施教、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基础。

2、首因效应:在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上最先接受的信息作用最大。“先入为主”,感知陌生人首因效应起到更大的作用。

3、近因效应:在形成有关他人的印象上愈后接受的信息起的作用愈大。感知熟悉人时,近因效应起到更大的作用。

4、言为心声

5、以貌取人、失之于人

6、归因论是指知觉一个人的行为时,为此行为找出解释原因的理论。

7、学生掌握知识一般是在教师按照一定的教材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讲授和指导 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感知、理解、保持与应用四个环节实现的。因此,老师如能了解和掌握这四个环节的各自规律及其内在联系,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这将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8、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易于形成知识体系,老师应当按一定的知识顺序、循序渐进地讲授,要使学生正确地、深刻地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每一个概念,切切实实地打好知识基础。

9、知识的保持离不开记忆的条件和记忆规律的运用。(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0、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工作不仅是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11、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认识过程。教师通过“教”,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通过“学”,即通过自己的感知、理解、巩固、应用的认识过程而掌握新知识。

12、所谓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地完成活动任务时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13、发展智力,也就是发展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捷而有创造性的思维力。

14、知识是客观事物及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而能力则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的本领。

15、在教学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自学能力和操作能力最为重要,这四种能力结合起来,就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得新知识的本领。

16、观察能力,即全面、深入、正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

17、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18、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19、教师能否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思维,懂得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等,进而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把前人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知识,这是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20、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所以,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2、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思考的动力、创新的前提。

23、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开拓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多思,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千篇一律的练习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定势,而不去追求新的解决方法,会使学生思路闭塞,有损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24、思维的逻辑性总是和合乎逻辑的语言联系在一起的。

25、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人们处于知识问题急剧增长、知识陈旧不断加速的时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是教学中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和内容。

26、自学能力是学习者独立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能力,以及独立而顺利地应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自学的组织能力是指确定自学目的、选择自学内容、规定学习时间和期限、安排学习顺序、制订出科学的、合理的、切实可行的自学计划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27、制订合理的自学计划,只是为自学创造了条件,而自学的成效在于认真执行计划,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在自学过程中,不仅要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充沛的精力,还要有顽强的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能力,能能克服来自主观和客观的障碍,排除各种干扰,鞭策自己前进,缺乏这种能力就会使学习失去自觉而陷于自流,使学习计划徒具形式,丧失指导意义,最终导致自学失败。

28、教师的正确指导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并转化为自学能力的催化剂和必要条件。

29、开始时多指导、往后逐渐少指导,最后不指导。

30、非智力因素是指认识之外的心理因素,如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

31、各科教师应该在各个教学环节上积极地给学生创造各种独立学习的机会,并且认真地进行指导,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这样学生就会逐渐把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获得终身享用的学习主动权,这是教师的心愿,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32、要培养有聪明才智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着力点,应侧重放在引导转化和开窍上。

33、“调、引、补、开”,“调”就是调动学生求知、求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就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引导学生的思维“上路”。“补”,就是补充学生认识上的不足,创造条件为学生疏通思路,搬开“思维障碍”,这是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条件。“开”是“开而弗达”的意思,就是给学生点明问题的关键,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思维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思维能力。

34、学生能力的发展,有赖于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不但是个教师怎样教的问题,也是个关系到学生怎样学的问题。在教的方面,要提倡启发式,用引导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探求能力;在学的方面,要强调自学、自化、自得的自强思想,在多学、多思、多联系实际的过程中,达一发展能力的目的。

35、动机是激发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行动的内在原因和内部力量,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积极性的内部驱动力,它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36、学习自觉性是指学生对学习必要性与重要性的认识,并体现在行动上。学习自觉性高的学生能把自己的学习同社会的进步联系在一起,从而产生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顽强的毅力以及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37、学习态度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表现出认真、主动和顽强的状态。所以,学习态度是学习动机的具体表现。

38、学习动机决定着学习目的,学习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习动机。

心理课教学设计 篇5

一、活动主题

助人自助快乐成长

二、活动时间

5月9-31日

三、组织领导

顾问:左泽文

组长:汪石果

副组长:

成员:

四、活动内容

(一)启动仪式

1、时间地点:5月9日中午校本部一教楼前坪

2、承办单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3、活动内容:宣读活动方案、学生倡议书、领导讲话。

(二)主题宣传

1、活动时间:5月10日下午

2、活动地点:校本部樟树林河西校区教学楼前

3、承办单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4、活动内容: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现场宣传和咨询服务。

(三)专题培训

1、时间地点:5月16-19日晚团体辅导室、机房

2、承办单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3、活动内容:全校心理干部危机干预知识和技能培训。

(四)专题讲座

1、时间地点:时间待定校本部、河西校区

2、主讲人:湘潭市社科联常务副主席刘晓霞、校学生工作处副处长张扬传

3、活动主题:心理素质与成长、快乐学习与生活。

(五)心灵电影

1、时间地点:5月13、20、27日晚校本部、河西校区

2、承办单位:校心理委员联合会、校心理健康协会

3、活动内容:组织心灵电影赏析和有奖知识问答。

(六)心理自助

1、时间地点:活动期间每周二校本部樟树林

2、承办单位:校心理委员联合会

3、活动主题:5月10日我知我心;5月17日排除烦恼我有方、破镜重圆;5月24日心理糖果party、缘来于此;5月31日美丽心情。

(七)微笑心灵

1、活动时间:5月9-31日

2、承办单位:校心理健康协会

3、活动内容:以班为单位申报作品,要求拍摄微笑照片配简短美文,设置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等。

(八)触动心弦

1、活动时间:5月9-31日

2、承办单位:校心理委员联合会、校心理健康协会

3、活动内容:以班为单位申报作品,要求5分钟左右心灵美文的音频,设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等。

(九)团体辅导

1、时间地点:5月20-27日各班级自定

2、承办单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3、活动内容:组织心理委员集训,分班开展团体辅导。

五、有关要求

各二级学院要高度重视、营造氛围,积极配合学校5.25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开展;同时,要根据本单位学生特点,精心组织针对性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于5月31日前报送总结材料。

心理课教学设计范文2

教学目标:

1、了解在人际交往中哪些人会受喜欢,这些人有哪些特点;

2、学会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交往,并找出在人际交往中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3、通过人缘的活动课,使学生们了解怎样的行为才能得到大家的赞许;怎样的方式才是最好的交往方式教学方法:(活动课)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式教学

教学设计:

1、初中新生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和学习环境的突变,他们的人际交往发生剧大改变;他们对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同学产生了人际交往困惑,这对他们的后续交往及学习生活带来隐患。如何帮助学生共同找到有效的、适合自己的交往方式,故设计了本课教学。

2、通过人际关系相谈室,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内省自己在人际交友中遇到的问题,逐步澄清、渗透并建立起科学的人际交往技巧。

3、活动设计中注重浅移默化地“畅所欲言”的情景,用学生的语言、了解学生的心里、引起学生的共鸣,最终达到“情不自禁”

4、本课试图运用心理辅导的一般方法:引导来访者自己(学生)实现“澄清现状--分析成因--鼓励合理选择--实现自助”来完成人际交往困惑的辅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引入:热身活动

现在请大家关闭你的视觉器官,开启你的智慧大门,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来做一个美丽的梦。请在梦里看看今天我们这堂课老师会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什么话题?会如何结束我们这堂课的聊天?

好,现在听老师的指导语:现在请你坐好,闭上眼睛,尽量放松自己。我们先调整一下呼吸,深呼吸、放松(2分钟)

2、学生讨论本课话题:讨论话题

现在大家来谈谈你在梦里看到或想到的我们这堂课要讨论什么话题?我们会怎能样结束今天的聊天?(3分钟)

同学们都带着好奇和兴趣来学习今天的内容。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际关系篇、劳逸结合篇、高效学习篇(告诉学生们我们以后的学习中将陆续进行系列讲座)并引出话题:“人缘”何处来

4、人际关系测试:(测试题)

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下列问题,并填写在白纸上:

(1)你觉得自己的人缘:

a、很好

b、大部分时候不错

c、一般

d、不好

(2)和朋友发生不愉快时你会:

a、试着了解朋友的想法,并婉言表达己见

b、不理他,和他疏远

c、委曲求全,忍气吞声

d、报复他

(3)你觉得嘲笑同学,向同学搞恶作剧是:

a、幼稚且不好的举动

b、不好却有趣的活动

c、表示亲昵,没什么不好的举动

(4)你觉得自己被同学嘲笑,或被同学搞恶作剧是:

a、幼稚且不好的举动

b、不好却有趣的活动

c、表示亲昵,没什么不好的举动

(5)当某位同学莫明其妙被大家孤立时,你会:

a、主动关怀他

b、同情他,但决不主动关怀他

c、没什么特别的感受

d、和大家一起孤立

(6)如果同学给你取绰号,你愿意接受吗?:

a、一概接受

b、大致接受,如果太难听则不接受

c、喜欢的才接受

d、决不愿意接受

(7)你觉得哪种人最有人缘(最多可选三项)

幽默风趣、活泼外向、酷、多才多艺、表现出色、成绩优异、有气质、随和、健康、稳重、有才华、大方、有爱心、体贴、整洁、端庄、真诚、乐观、公正、温柔、勇敢、漂亮、帅气、其他

(8)你觉得哪种人最令人讨厌(最多可选三项)

粗鲁、不友善、外貌较且、懒惰、邋遢、有恶习、爱说脏话、虚伪、自负、笑里藏刀、阴险毒辣、自私、爱撒谎、其他

5、喜欢—不喜欢

(1).小组讨论。分小组活动,每组六人。讨论受人喜欢、人缘好的人有哪些品质;。不讨论受人喜欢、人缘不好的人又有哪些品质;并讨论怎样才能受人喜欢。

(2).每组分别总结人缘好的、受人喜欢的人所具有的品质,以及不讨人喜欢和人源差的人的品质。

(3).每小组推选一位同学向全班讲一讲本小组的讨论结果。

6、怎样成为别人喜欢的人:

(1)、爱别人,被人爱。

想要成为别人喜欢的人,就要先主动去接纳和欣赏别人,喜欢别人。

(2)、展示你的亮点。

要想受人喜欢,就要有受人喜欢的理由。因此,把你的优点,把你的可爱,把你的优秀品质充分展现给大家。

(3)、驱除“瑕疵”。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但你不能因此就不在意自己身上的那些小“瑕疵”,而应该努力克服它们,让它们也因为你的努力而成为亮点。

7、人际关系的原则

心理学家总结出了帮助人们赢得别人的喜欢、保持真挚的情谊、避免人际关系不幸的心理学原则,可以帮助人们更成功地建立并维持自己期望的人际关系。

(1)、人际交往的交互原则

人们在交往中往往很注重别人对自己好不好,期待别人首先接纳自己、喜欢自己。其实,这就是人际关系中的一个障碍,需要克服。

(2)、人际交往的功利原则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更多的时候不仅需要性格相似,而且还需要保持交换的对等。即在交往时必须注意相互帮助。

(3)、人际交往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的接纳与拒绝是相互的。人们只接纳那些喜欢自己,支持自己的人,而对否定自己的人倾向与排斥。

8.进入人际关系相谈室:怎样才能有好人缘?

9.学生讨论:实现自助

10.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技巧:(学生总结出,老师归纳)

(一)面带微笑

(二)凝神倾听

(三)称赞优点

11.关闭相谈室,结束聊天,同学们下课。

课后反思和总结:

“人际交往”是初一学生的一大心理问题。他们进入中学后出于生理期的提前,而心理期推迟,在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他们原有的人际交往圈子被打破,新的人际关系尚未建立。面对新的同学、新的环境,他们的人际关系产生了困惑,因此,初一学生在心理健康课中了解自我、感悟自我,是很重要的。

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学主导;结合学生实际,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作批评,使学生在课堂畅所欲言,大胆评价。

心理健康是一种社会问题,它可以人作为一个示范课。课堂中力求与新课改的思路相结合、力求达到“激情、求变、创新、提高”。

心理课教学设计范文3

一、活动目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学生心理素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其具体目标为:

(一)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立、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树立敬学、勤学精神,养成自觉自愿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学业的成功。

(三)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增强学生人格协调能力,生活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竞争能力,促进学生生存能力的发展。

二、活动时间:

5月4日、5月5日

三、活动地点:

X教室

四、活动内容:

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其教育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倾听心灵的声音——做情绪的主人

小学生年龄小适应能力差,他们的情绪是多变的,学习成绩不好,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或在学校中受到戏弄、讽刺、不平等的待遇都会产生各种情绪。他们的情绪具有很大的`冲动性,不善于掩饰,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调节情绪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活动目的:

1、懂得调控自己的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重要性。

2、学会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

3、逐步掌握一些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继而能够较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二)送上一缕阳光——学会宽容

现在大多数小学生是倍受父母骄宠的宠儿,较为优裕的生活条件也滋长着他们骄纵任性的行为作风。因此,在家里不知宽容父母,在学校不会宽容老师、同学,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宽容,与他人和睦相处,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思考心胸狭窄给自己带来的不良情绪,理解宽容的实质是为了让自己快乐。

2、通过参与活动,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老师以及他人和谐相处。

(三)生活对我说——做一个自信的小学生

自信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有时会遇到很多困惑,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缺乏自信心,导致失望、消极、自卑,心理负担很重。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在“我自信,我能行”的心态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自信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成功与失败。

2、使学生掌握树立自信心的方法,不断调整自己,树立自信,健康快乐地生活。

心理课教学设计范文4

一、活动主题:

“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健康从心开始,生命因你绽放。

二、活动宗旨:

1、为宣传“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主题活动及心健部成立,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百花齐放、格调高雅、健康文明的文化氛围,在丰富师生业余文化活动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同时,向全院师生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引导以良好、阳光、理智、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

三、活动时间:

20xx年5月x日—x月x日。

四、活动要求:

1、请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根据活动主题和学校活动的安排,积极参与并配合此次活动的举行。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校园媒体(横幅、海报、板报、广播、校园网络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以正向宣传为主,强化意识的形成。

3、活动结束后,要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建议,征得反馈信息,以改进本次活动,为下一届活动积累经验。

五、活动内容:

1、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2、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启动仪式。

3、心理电影展播。

六、活动安排:

活动一、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1、时间:5月25日。

2、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

3、内容:心理健康宣传横幅、心理常识和健康简报展。

活动二、大学生心理健康节活动启动仪式

1、时间:5月25日。

2、地点:大学生活动中心。

3、出席人员:全院师生。

4、嘉宾:xx。

5、活动流程:

注:5月x日,节目筛选。

5月x日x节课前,上交伴奏带。

5月x日节目表演指导、主持人审核、赛前各部门准备工作。

1)开场手语主题歌。

2)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目的。

3)学校领导致词。

4)学生处领导发言。

5)团委发言。

6)“xx”征文颁奖。

7)朋辈优秀心理辅导员颁奖。

8)心理情景剧表演。

9)合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10)全体师生放飞系上心愿卡的心型气球预示大学生心理节正式启动。

11)活动结束同唱明天会更好。

活动三、心理电影展播

1、时间:5月x日--5月25日。

2、地点:各班多媒体组织放映。

3、将活动情况等发布到心健网,并予以备份。

心理课教学设计范文5

一、活动主题:

呵护心灵,健康人生

二、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

三、活动流程

(一)初赛及复赛:

各学院要认真组织、层层选拔,确定2名选手参加决赛,大学生心理协会从复赛优胜者中确定1人,于5月18日前把决赛选手的学院、班级、姓名、联系方式及演讲稿上交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护理学院2219室)。

(二)决赛:

1.时间、地点:5月25日晚7:00,地点:明德讲堂。

2.5月19日(周二)上午10:00参赛选手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演讲顺序抽签。

四、奖项设置

活动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7名,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五、评分标准

(一)仪表形象:(15分)

1、着装整洁,大方得体;上下场致意,答谢。(5分)

2、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动作适度。(10分)

(二)演讲内容:(50分)

1、主题鲜明、深刻,观点正确,见解独到,符合主题内容。(25分)

2、内容充实、新颖,事例动人,贴近生活,富有鲜明的时代感。(15分)

3、行文流畅,用词精练,结构完整合理、层次分明,详略得当。(10分)

(三)语言艺术:(35分)

1、要求脱稿演讲,因不熟练,每停顿一次减0.1分。(5分)

2、发音标准,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语速适当,表达流畅。(10分)

3、节奏处理得当,演讲技巧运用自如。(10分)

4、表现力、应变能力强,能活跃气氛,引起高潮。(10分)

(四)时间:限时5分钟。(计时从“我演讲的题目是……”开始,到“我演讲完毕”结束)。

比赛得分:评委在前三位演讲结束时统一打分,以后每演讲一位打一次分。评委打分后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汇总后取平均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若出现同分,则精确到后三位,依此类推。

心理课教学设计范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营造良好的关爱心理健康氛围,使全体学生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树立“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增强耐挫能力,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促进师生和谐成长。

二、活动目的: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深入开展,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人人关注心理健康、助人自助携手成长”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我校学生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学校决定在20xx年4月24日—5月31日开展“关注心理健康,奠基幸福人生”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

三、活动主题:

关注心理健康,奠基幸福人生

四、活动时间:

20xx年4月24日—5月31日

五、活动安排:

(一)心灵相约——让暖阳拂照心灵,让生命充盈力量

1、20xx年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启动暨国旗下讲话《关注心理健康,奠基幸福人生》

2、通过张贴横幅,电子屏滚动播放标语、广播宣传等形式进行主题宣传,营造活动氛围。

3、“快乐心愿”。开展“爸妈/老师/同学我想对你说……”活动,学生对父母亲说一段心理话或一段感恩的话。要求人人撰写,各班择优3篇5月5日前将电子稿打包上传政教处。

(二)心路启航——心灵与和谐共舞,青春与梦想齐飞

1、活动主题:心灵与和谐共舞青春与梦想齐飞

2、活动时间:五月份完成,时间自定

3、活动形式:立足校园生活,活动形式不限(如心理座谈会、心理专题讨论、知识竞赛、心理游戏等)。

4、活动内容:

1)刻不容缓的心灵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

2)消除烦恼,让生命放出光彩——做一个人格健全的现代人

3)学会感恩,推开窗就是满屋阳光——探索人生的意义

4)成功的起点——面对现实,学会适应,接受挑战

5、活动要求:各班认真填写《xx中学主题方案设计表》,此表于6月1日前连同活动照片及相关资料,电子稿打包上传政教处。

(三)心随影动——以不同视角感悟本我,于流光声色感受快乐

1、活动目的:通过观看欣赏《当幸福来敲门》这部电影,让学生看到在困难挫折面前怎样去更好的面对,使学生更加懂得,信念是如何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让学生明白在压抑的情绪下如何去释放压力,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2、活动时间:5月5日下午班会课

3、活动地点:教室

4、活动对象:初一初二年级学生

5、活动要求:在晴山德育群文件提前下载影片,选择其中一部观看,看完电影后写好影评或观后感,各班择优三篇电子稿上传政教处。

(四)心理团辅——让梦想照进现实,让心态主导一切

1、团队凝聚力心理团体训练

活动主题:团结就是力量

活动时间:5月8日-5月12日(初定)

活动地点:各班教室

活动目的:为了增强部门成员之间的团队凝聚力,以一种体验式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主动去体会、去解决问题,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让大家成长。

活动对象:初一学生

活动负责:沈婷华老师

2、人际交往心理团体训练

活动主题:“缘来有你”

活动时间:5月15日-5月19日(初定)

活动地点:报告厅

活动目的: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掌握处理人际交往过程的能力。

活动对象:初二学生

活动负责:徐丽老师

3、中考考前心理辅导

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五)心花怒放——放飞心情记录美好,传播笑脸传递快乐

1、活动名称:学生阳光笑脸征集活动

2、活动主题:阳光你我,微笑瞬间

3、活动目的:展现当代中学生青春活力的精神面貌,讲述笑容背后的真实故事。不断提升中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的能力。传播笑脸,让快乐传递。

4、活动范围:全体同学

5、作品提交:5月25日前

6、作品要求:

1)鼓励班主任、家长和学生发现并记录身边学生最灿烂的笑容,讲述笑容背后的真实故事,每个笑容需附100以内的文字介绍。故事简介字体为仿宋小四。

2)照片须为清晰的正面像,要突出面部表情,照片中的笑脸要包括全部的头、颈部及肩部偏上部分。

3)拍摄照片要色彩明亮,拒绝艺术照、抄袭和PS,以JPG格式提交。

4)各班请于5月25日前上交作品至少3张,政教处将对上报图片进行筛选,筛选出二十名“校园灿烂笑容”学生阳光笑脸,通过展览进行展示。

7、奖项设置:评选推荐“校园灿烂笑容”20个

(六)青春仪式——感恩责任助成长,激扬青春展风采

具体方案另定

六、活动要求

1、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作用,除做好平时学科渗透、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外,重点结合活动方案积极开展活动。

2、各班开展教育活动时,要尽量达到“针对性、目的性、广泛性”的要求。

3、活动结束后,要做好各类讲稿、主题班会设计等材料、照片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心理课教学设计范文7

一、宣传季主题

阳光护航珍爱生命,心理育人激扬青春

二、活动时间和宗旨

(一)活动时间:

(二)活动宗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常识,树立求助和助人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塑造积极平和的健康心态,学会合理规划生活、学习和职业。

三、活动内容架构

(一)学校心理健康宣传季教育活动(具体安排见附件1),由学生处、校团委和基础课部组织开展,二级学院配合落实“八个一活动”:参与一次启动仪式、了解一份倡议书,诵读一次誓词,参加一次知识竞赛,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推荐一个心理剧,举办一次心理健康讲座(联系专兼职教师),开展一次心理委员培训,多途径的澄清学生认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会自我心理保健与调节,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二)宣传季本着“发挥学院主体地位,彰显学院工作特色”的原则,开展“一院一品”特色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二级学院要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精心策划和开展至少1项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项目活动可以选用主题辩论、征文比赛、影视赏析、趣味运动、游戏拓展、展板宣传、心理手抄报、心理漫画、心灵诗篇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四、表彰奖励

20xx年6月,学校根据活动开展的形式、内容、效果、创新性进行评比,评选出宣传季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心理剧和知识竞赛一、二、三等奖,予以表彰奖励。

五、活动要求

(一)辅导站要高度重视,充分考虑学生实际需要,在各班落实“八个一”教育活动,达到心理健康常识宣传,心理素质培养的目的。

(二)辅导站按照学校活动和学院特色项目设计,指导心里委员履行职责,充分利用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组织发动同学积极参与。

(三)辅导站要通过学校网站和其他媒体平台,及时宣传报道活动和特色项目开展情况,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四)辅导站要认真梳理总结,积累活动项目开展的图片视频、网络微文、师生反应、效果评估、新闻报道等资料和经验,不断提升活动水平和效果。

心理课教学设计范文8

一、指导思想: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本着以学生发展为前提,营造校园的心理教育氛围,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打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为了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广泛深入的开展,今年我校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及环境因素,特制定我校在这次心理健康教育月实施方案。

二、活动时间:

20xx年6月

三、活动主题:

“走进幸福的成长季节”

四、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发现并体验成长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健康情感。

2、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上进心,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和谐发展的平台。

3、营造校园心理教育的氛围,扩大心理教育的影响;引导家长参与到心育队伍中来,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五、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六、活动对象:

全体师生、家长、教师

七、活动内容:

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5月25日——5月31日

1、在27日会议上布置安排教育月工作

2、轻松驿站广播

4、宣传海报

活动实施阳光心理

6月1日——6月30日

(一)心理健康教育周活动启动仪式(6月1日)

启动仪式发言动员讲话

宣布活动月安排

校园内挂横幅“关注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戎徐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月”

(二)具体活动安排

成长不烦恼(学生篇)

1、学科渗透:

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2、心理教育主题课

请各班于第十七周(6月8日)的班队课以“感悟幸福,分享快乐”为主题开设一堂心理教育辅导课。重点围绕“情绪控制”、“缓解学习压力”、“亲子沟通”、“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阳光青春期”等开展

3、咨询访谈

通过面谈方式解决学生的实际心理困惑,努力帮助学生营造健康的人生;

4、青春期教育辅导讲座

活动对象:五、六年级女生

活动时间:6月9日中午12:30—13:10

活动地点:多媒体教室

5、“走进成长季节”诗、书、画比赛

作品要求:以“感悟生命、感谢成长、感恩自然”为主线的诗歌创作、书法、绘画比赛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6、开展趣味心理游戏比赛

活动对象:全体学生

活动时间:6月15日下午1:20开始

活动要求:

(1)、游戏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孩子们的安全,需要辅导员对游戏的充分了解并合理组织。

(2)、听从辅导员安排、摆放桌椅及辅助教具。

(3)、维持好活动纪律。

活动内容:

(1)蜈蚣竞走

活动对象:一、二年级(每个班级8男8女)

目的:培养团体协作精神,合作心理

过程:16人一组排成一列,把双手抱住前面学生的腰,练成一条“大蜈蚣”。全体蹲下,齐步向前走,先到终点组为优胜。

(2)瞎子过河

活动对象:三、四年级(每个班级10男10女)

目的:培养信任心理

过程:以接力赛的形式,两人一组,一个蒙上眼睛,另牵着他的手,越过种种障碍前进,到达终点。

(3)车轮大战

活动对象:五、六年级(每个班级5个人)

目的:培养协作互助的心理品质

过程:准备5张晚报大小的报纸、双面胶,制作大纸环。5人都站在大纸环里,一起前进。先到达终点者为胜。(中途大纸环不能断开)

教师心理加油站(教师篇)

1、组织心理教育理论学习。

2、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3、注重对教师的心理的疏导,通过谈心、活动给教师选系情绪,调适身心。

亲子乐园(家长篇)

家长会(结合期末家长会)

主题:——“快乐过暑假预防假期综合症”

活动对象:全体家长

(1)给家长的一封信

(2)家长心理问卷

(3)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4)发动征集新一轮家长志愿者

活动总结长育常新

6月27日——6月30日

1、资料整理

2、总结活动过程中的得失,为下一个活动月做准备

快乐暑假活动延续

1、暑期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感恩他人、和谐相处、感悟幸福,分享快乐的文章,并让学生写心得体会并进行习作评选。

2、心理手抄报比赛

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心理课教学设计范文9

一、活动主题:

生命之美,你我共绘

二、活动时间:

3月——6月

三、活动宗旨:

和谐校园,你我共建,生命之美,你我共绘。

四、整体安排:

1、宣传发动阶段(3月-4月)

2、活动开展阶段(4月-5月)

3、评选表彰阶段(6月)

五、活动内容:

1、开展20xx-20xx学优秀心理健康部及心理工作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工作

2、“5.25我爱我”系列活动

(1)“畅游心灵,倾听心语”心灵信箱

(2)“从心开始,悦纳自己”成长故事分享会

(3)“心灵相约”心理读书会

(4)“遇上你是我的缘”宿舍人际关系沙龙

(5)“朋辈辅导员,心灵好伙伴”朋辈解惑面对面

3、“传递温暖,你我共爱”系列公益活动

(1)“关注自闭症儿童,让孤独不再”世界自闭症日大型公益活动

(2)星星家园“微心愿,成大爱”关爱自闭症儿童爱心义卖

(3)“全国助残日”大型公益活动

4、“活力春日心理拓展嘉年华”活动

5、团体辅导心理主题班会大赛

6、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暨心理委员培训

7、“放飞心灵翅膀”心理漫画展

8、开展朋辈辅导员、心理委员台账评比活动

9、第二十期《心晴》杂志出版

10、“心影空间”心理电影展播活动

11、“曾经再忆起”微电影大赛及征文活动

六、活动对象:

X学院全体学生

七、相关要求及说明:

1、各系充分发挥我院心理健康教育的二级和三级网络作用,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尤其要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确保活动的普及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学反思 篇6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为了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上课铃一响,我都会安排3分钟左右的热身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带领学生们做一个游戏,可以讲一个小故事,也可以说一部喜欢的电影等等。在这个活动中,可以说学生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既使课堂轻松愉快,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关注学生体验和分享

对于学生来说,再精彩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悟和直接体验,哪怕只是一点小小的启发,也能留下深刻的记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我经常设计一些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去感受、去体验、去理解。比如说: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个情景:下课了,XX着急去厕所,不小心把另外一名同学的文具盒碰到了地上,接下来先让同学们讨论:可能会出现哪几种情况,然后再分组进行角色表演。同学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他们说出会发生两种情况。表演前,我要求台下的同学边看边思考:你喜欢哪组同学的看法?为什么?学生表演的声情并茂。一种情况是:XX能主动说对不起,并把地上的文具盒捡起来,两人没发生任何冲突反而成了好朋友;另一种情况是:XX把文具盒碰到地上后,像什么事情没发生一样,被碰落文具盒的同学急了,大声让XX把文具盒捡起来,XX不但不捡,反而说活该,就是不捡,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起来,险些“大打出手”。表演结束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文明礼貌的语言,会化干戈为玉帛,反之无理、冲动,不肯包容别人的行为会使冲突升级。相信通过这样的体验,今后遇到类似事情,这几位同学肯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台下的同学虽然没去表演,但他们通过观看,分享了表演者的体验。可以说,类似这样的角色扮演、体验情感的活动方式,促进了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三、关注课堂纪律,顾此顾彼

心理健康课应该根据需要,创设相应的氛围,但不能没有原则和标准,它必须以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为基础。就我所教的某些学生来说,他们自律性不强,不懂得尊重别人,不懂得遵守课堂纪律和游戏规则。课堂上最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忽视倾听”:要么发言过于随意,只顾自己大声说话,不倾听别人的发言;要么封闭自己,甚至嘲笑讲真心话的同学。这些不好的双向互动使课堂缺乏温馨的气氛,很快乱作一团,最终导致学生不敢流露真情,班级内无法形成真实情感的交流,我也不得不停留下来维持纪律,积极性也受到打击。一堂原本精心设计的课可能就此功亏一篑,因此,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遵守规则、尊重别人等是非常必要的,是创设轻松、愉悦氛围的基本前提,其本身也是一种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教学 篇7

心理素质是指个体在先天遗传基础上, 经由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的综合。随着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 为了实现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 众多高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以及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 纷纷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类课程的开设、心理讲座、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 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在其中, 相对其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课程教学有着受众面广、效率高等优势, 已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可替代的主阵地。实践证明,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在减少心理疾患发生、优化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 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诸如理念错位、价值取向偏差和实施滞后等很多问题。有研究发现: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而同时最令大学生不满意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1]。这一调查结果非常值得深思, 当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基本沿袭了以往的消极心理学模式存在教育目标偏离、教育内容贫乏、教育形式单调等问题, 主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惑或问题, 忽略了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

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于上世纪末兴起于美国, 是当代心理学最新进展之一。积极心理学认为, 心理学不应仅对损失、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 而是应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和美德进行研究。近年来, 积极心理学对社会的许多领域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在教育领域中, 众多学者也开展了众多讨论, 其中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最为突出[2]。所谓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指的是针对偏重于面向少数问题学生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指导, 在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借鉴国内外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华的基础上, 将研究和教育重心确立为人和社会的积极因素方面, 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全面渗透、全员参与的途径, 重点培养学生内在积极心理品质, 开发心理潜能[3]。简言之, 就是一切从“积极”出发, 用积极的视角、积极的内容和途径、积极的过程和反馈塑造积极的人格, 为和谐社会奠定积极的心理基础。

三、积极心理理念的心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分析

为达到提高课程效率的目的, 应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科学设计。笔者以积极心理理念为指导, 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以及教学实践, 进行以下探讨。

1. 面向全体学生, 以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为目标。

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两个相互衔接的基本目标:一是促进学生积极适应, 维护心理健康;二是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主动发展, 形成健全的心理素质。积极心理素质教育认为应该着重培养人内在的、积极的心理机能和人格塑造。相对于关注问题的传统模式, 积极心理理念的心理素质教育则是面向全体学生, 培养其积极心理品质和挖掘潜能。积极心理学认为, 积极的人格不仅可以消除消极人格的不良影响, 还能够促进积极适应能力的发展, 维护身心健康。学校心理素质教育课的培养目标应回归到本原, 教师应围绕着学生积极品质的建构, 不断寻找和创设增强学生积极行为的课堂环境, 关注个体内在体验满意等主观感受和自我的积极面, 关注当前幸福感和对未来的乐观与希望, 关注个体积极独特的个性, 并且促使个体的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4]。

2. 选择满足学生的现实心理需求, 塑造积极心理品质的教学内容。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不单指没有心理疾病, 还包括独立自主的人格、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较好的社会功能等。具体来说, 包括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自我认知和管理的能力、自信心、自制力、抗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真诚、正直、仗义、乐观等积极心理品质。因此,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 需要针对学生的现实心理需求来进行。目前, 许多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类的课程, 但其教学内容因学校不同而存在差异, 有学者调查结果显示, 在大学生喜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 学生最需要讲授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依次为: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压力应对、职业生涯规划、人格心理、生命教育、学习心理、性心理、身体健康、与社会需要相关的知识、与个人需要相关的知识。另外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需要“人际交往”、“情绪调节”的知识最为强烈, 其次为“学习方面”和“自我意识方面”。可见, 学生最为需要的内容主要涉及到人际关系、情绪调节和自我等方面, 因此, 这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优化心理品质, 使他们能更加有效、快乐的学习和生活的内容都应列为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5]。

3.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丰富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

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心理体验的过程。情景体验、活动参与是积极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原则之一, 积极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和体验, 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发展的积极主动性, 以达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克服传统说教的弊端的目的。实践证明, 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体验式教学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组织和方法上的最佳选择。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案例式体验教学、角色扮演式体验教学、团体活动式体验教学, 都是学生普遍喜欢的形式。通过这些具体形式, 学生可以开展互动、自我探讨和尝试改变, 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获得情绪体验和认知理解, 主动获得开放的、情感的幸福体验, 维护心理健康。另外, 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中还经常采用榜样示范式法、调查访谈法、心理测验法、辩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4. 重视教学效果的反思总结, 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潜能。

积极心理素质教育的重点任务是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 其成效主要体现为通过发展化解问题, 如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心理免疫力的提高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存在差异, 其教学效果的评估也应有所不同。然而, 传统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往往采用诸如教师讲授了多少知识、学生参加了多少活动或考试得了多少分数等流于表面的方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主张发展性、形成性评价, 因此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总结与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积极取向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应关注的是讲授的内容是否能为学生所掌握并对他们有所帮助, 学生所学的东西是否能有效内化其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其自我成长能力的提升。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否能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断感受、体验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是教学中的关键。活动结束后, 还可引导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和经验分享, 促使学生整合自我和他人体验, 从而提升认识的高度。此外, 适当的心理作业和行为实践可达到对课程教学成果的巩固与拓展。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作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因沿袭消极心理学模式而存在问题,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积极心理理念为视角, 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结果反馈等方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积极心理,心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柳友荣, 吴桂翎.回归生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由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122) :83-85.

[2]孟万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 6.

[3]李萌, 张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 2008, (7) :93-96.

[4]孟万金, 王新波, 张冲.中国学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推广[J].中国特殊教育, 2011: (8) .

跨栏心理教学方法 篇8

信心是自我观念的一种,通过努力才能变为实际行为。在心理学上表现为意志的努力。它是建立在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是如实认识自己力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情绪。也是实现练习者能力的一个条件。

1、分析法:通过优势因素分析使同学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例如同学普遍身材较高、弹跳又好,而栏高仅有91.4厘米,只要掌握了跨栏的正确技术,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移动速度就一定能顺利、快速跨过十个栏架。从而使他们建立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2、反馈法: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在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例如起跑过第一栏不错,栏前节奏好,起跨点准,但下栏时起跨腿提拉前摆要积极。因为知道结果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从而使她们激起进一步学好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3、鼓励法:通过表扬意志品质好的学生,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例如,学习栏间跑时,栏侧三步都没问题,但是正面二步时一些同学有些害怕,此时教师先找一、二名同学做一次,激励他们产生仿效的愿望,自觉培养意志,努力克服困难。

4、强制法: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要求学生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例如降低作业难度或保护帮助,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意志力。

二、!用有效的诱导方法

教师教学方法的!择与利用,对完成教学任务有重要意义,并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为克服学生学习跨栏时的心理障碍,加速跨栏技能的形成,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跨栏项目特点,!用了一些有效的诱导方法。

1、教师讲解示范跨栏的完整技术,使学生初步建立跨栏跑的技术概念。

2、学习跨栏跑的专门性练习,为下一步的完整技术打基础。

3、空栏跑练习,用白灰在跑道上画出二点六米的宽格,让学生中速三步一跨模仿跨栏动作跨越宽格。

4、低障碍跑。在空跨跑练习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练习难度,用实心球或标志物代替栏架,起跑到第一障碍物用站立式起跑跑八步,并用三步节奏连续跨越障碍。

5、跨越皮条跑。用标枪扎在四至五米宽的跑道上,中间由皮条代替栏架,对跨皮条的要求不要太高,但必须是跨过而不是越过。练习皮条的高度和栏间距离长短,可根据学生练习情况适当调整。

6、跨低栏的完整技术练习。在学生基本掌握跨栏和栏间节奏的基础上,开始跨越正式栏架的练习。栏架由低到高,栏距逐步加长直至调整到所需要的高度和距离。练习中抓住主要技术环节。起跑到第一栏采用蹲踞式起跑,强调节奏稳定,步点准确。

7、跨栏完整练习。可采用比赛练习,提高学生跑跨结合的能力,进一步完善跨栏的完整性。

三、有针对性的发展素质

人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力量大小、动作的灵敏程度、速度的快慢、持续时间的长短、关节活动的幅度和范围等机体能力称为身体素质。它是在神经系统支持下,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表现出来的。同时也反映着内脏器官的功能,是保证完成运动的基础。对每一个学生而言,素质是不可缺的基础,而对因素质差而产生畏惧心理的学生更应有针对性地发展他们的素质。

1、柔韧性练习:摆动腿和起跨腿在栏杆上压腿、摆腿。

2、速度性练习:放松跑、计时跑、地面放标志物的跑、降低栏架高度从栏角或正面过栏跑、加长栏间距的跨栏跑。

3、跳跃性练习:交换腿跳、立定三至五级跳、连续跳栏架练习等。

4、力量性练习:扶墙跨栏角、摆动腿的负重提摆、负重跳蹲、俯卧腿屈伸、攻栏模仿练习的摆臂练习等。

教学实践证明,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助于跨栏技术的掌握和克服畏惧心理。

四、避免恶性刺激

跨栏教学中最忌讳的是碰栏,若教师示范或学生练习时碰个膝青踝肿,那么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创伤痕迹——畏惧心理(这种现象曾经发生)。以后只要是类似的情况出现时,这种恶性刺激就会产生条件反射,造成惊慌失措、概念遗忘和更大的心理障碍。

1、教师熟练自如地完成动作示范。

上一篇:感恩节校园广播稿下一篇:《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