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互动平台论文(共11篇)
执教:荆门市钟祥二中/刘金秀
点评:荆门市教研室/罗昭旭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同交往互动。交流互动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师生共同参与,互教互学的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为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就是我教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矩形》一课的案例。
教学实录
●教学活动一:情境引入
师: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它表达了什么意义?同学们知道吗?
生1:意思是说做人做事要讲规矩,不讲规矩是不行的。
生2:我想,它的意思是不用圆规画不出圆来,不用矩尺画不出方形来。
师:说得很好。你们见到过矩尺吗?
生1:没有见过,可能是我们用的三角板吧?
生2:我爸爸是木匠,我见过他用过的曲尺,可能这个曲尺就是矩尺吧?
师:是的,木匠用的曲尺就是这里所说的矩尺。这个矩尺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师拿出自制的矩尺,如图一:
生1:可以用它画直角。
生2:可以用它画长方形或正方形。
师:大家回答得都很好。现在,我们以矩尺为工具,演示平行四边形在矩尺内的变化情况(老师拿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活动框架)。将这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放在这个矩尺的直角内(如图2),让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与矩尺的直角顶点重合,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与矩尺的一边重合,我们可以让角α变化,当它变为直角时(如图3),这个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生1:是长方形。
生2:是矩形。
师:说得对!这是我们小学学过的长方形。从这里可以看出,长方形与矩尺有关,所以我们又把它叫做矩形。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板书课题----矩形,并且板书矩形的定义)
(用俗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引入新知,创设了问题情景。这个俗语不仅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也突出了矩形的一个基本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一句俗语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对所学内容的高度专注。)
●教学活动二:探究性质
师:你们从演示过程看,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生: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师:那么它有什么性质呢?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分组讨论,气氛活跃)
生1:矩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生2:矩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生3: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师:大家说得都很正确。因为矩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同时,它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那么,它还有那些特殊性质呢?
生:由矩形的定义可以知道,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请你结合图4,说说为什么?
生:□ABCD中,如果∠ABC=90°,那么,∠BAD=90°,
∠BCD=90°(平行四边形两邻角互补),∠ADC=90°(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教师板书: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或矩形纸片试一试,看它还有什么特殊性质。
(有的小组的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互相协作,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量对角线的长度;有的小组的学在叠矩形纸片。教师参与其中生。)
师:说说看,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性质?
生1:随着平行四边形一个内角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也在发生变化,当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时,通过度量发现,两条对角线的长度相等。
生2:老师,我通过叠矩形纸片,发现了矩形的对角线不仅互相
平分而且相等。
(学生上台叠纸演示,图5是学生沿虚线折叠后展开的图形,其中OA=OB=OC=OD,即AC=BD。)
师:很好,大家通过度量、折叠纸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同样的结论,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教师板书: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生1:由于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还可得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生2:老师,我还发现矩形的一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矩形分成两对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生3:老师,我还发现矩形沿着两对边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能够互相重合,所以它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这里,老师提出问题后,充分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度量、叠纸,采用合情推理得到矩形的性质。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高,学生探索不止,余兴未尽。)
●教学活动三:识别矩形
师:刚才,我们探究了矩形的性质,有的同学好象还有新的发现,课后继续讨论吧。现在,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反过来满足什么条件的图形是矩形呢?联系矩形的性质想一想,思考后回答。
生: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师:回答正确,这是矩形的定义。
生: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师:需要四个角都是直角吗?
生:只需要三个角是直角就可以了。因为三个角是直角,则两邻角互补,得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由矩形定义就可以判别它是矩形。所以,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教师板书: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师:请同学们动手画图:画△OAB,使OA=OB,反向延长OA至C,OB至D,使OC=OA,OD=OB,连结AD、DC、CB,你能从画图中发现什么结论吗?
生1:因为OC=OA,OD=OB,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生2:因为OA=OB=OC=OD,所以,AC=BD。
生3:它是矩形,因为∠OBA=∠OAB,∠OAD=∠ODA,所以∠BAO+∠OAD=90°,可知,∠BAD=90°。即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教师板书: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这一判别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画图,让学生从画图过程中得到启示,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
●教学活动四:解决问题
师:今天,同学们学得很开心,很愉快。我们研究了矩形的性质及什么样的图形是矩形。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几道题(屏幕显示)。
1.如图6:在矩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B=OA=4cm。求BD与AD的长。
(学生讨论后写解答过程,放在投影仪上显示,师生共评.)
2.怎样检验教室门框是不是矩形?
(此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工具测量,说明测量方法和结果。)
3.以矩形和其他图形为基本图形,设计一个组合装饰图案。
(此题让学生课后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小组评出优秀作品,并在全班交流。)
(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反思:
本节课我在教学中力求做到了以下几点:一是“新”。利用学生熟知的俗语“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景。“矩尺”即“曲尺”是木匠常用的画图工具,由它激发学生强烈地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二是“活”。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学生通过测、叠、画等动手实践活动进行探索,用不同的学习方式来理解矩形的性质和四边形是矩形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了参与活动与交流的空间。三是“实”。通过三个练习,让学生理解并会应用矩形知识来解决问题,把所学知识和运用知识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节课若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有些内容做成课件进行演示,教学效果会更好。
点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老师在这节课上力求落实课程改革目标,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俗语----把学生引入求知的胜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实践。“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是人们所熟知的一句俗语,其中蕴含着数学知识,矩尺引起学生的回忆与联想。一个木匠师傅的小孩回答了矩尺和它的作用。矩尺和矩形有着内在的联系,用矩尺可以画出矩形,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一句俗语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带入求知的胜地。
一、有效的提问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基础
(一)提问应把握要旨,拈精取要
《孔乙己》一文,它有两千多字,浓缩了深广的现实内容。我们就要用睿智的眼光抓住关键的句子、词语。课文的第九段“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我们就可以抓住这个句子,抓住“快活”两字提问设疑,变“全盘授予”为“拈精提要”。这一节课我们围绕这一段落,探讨四个问题。1.孔乙己使那些人快活?2.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你看出孔乙己怎样的性格特征?3.孔乙己这样使人快活,他本人快活吗?4.鲁迅先生写这些人的“快活”用意何在?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循循善诱,学生心中存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能使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提问应由易到难,化难为易
难和易是相对的,所谓“难”,是问题较难,思维的工序多了几道;所谓“易”是问题相对容易,思维工序相对较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单靠一两个问题是不够的,这需要我们教师从高处出发,从整篇课文来谋划,由易到难,由表到里,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着。学生遇到较难的问题不能马上解答,教师可以在这几道工序中引导他们解决一两道,于是就变成了一个较简单的问题。
(三)提问应旁敲侧击,注重启发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里有这样一句话:“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教师可以这样问:“我的儿子,就是我父亲谁?”学生马上会回答:“父亲的孙子”。教师接着问:“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写成‘惦记着他的孙子呢?’”这样的提问一定会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可引导学生想到这句话是作者表达父亲“忘却我的不好”,表现对“我”的宽容和挂牵,因为惦记“我”很深,所以还连及“我的儿子”,如果说成“惦记他的孙子”那就显得与“我”无关,不能表现对“我”的深刻惦记了。
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整个教学成为学生自发生疑——主动质疑——研究解疑——全程参与——延伸学习的过程,形成师生互动过程。
二、灵活的教学机智,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关键
(一)灵活的调适能力
调适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运用一定手段对学生的听讲状态和老师的教学过程进行调适。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调适学生听课的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获取知识;二是调整教师讲课速度、方式、步骤和环节,保持传递知识信息的渠道畅通。
听过一位老师教《春望》一诗,有位学生举手问:“为什么溅泪?为什么恨别?”那位老师没有急着回答,而是顺势问:“谁在溅泪?谁在恨别?”学生们思索着,纷纷发言。有的学生说,可能是作者杜甫,因为这首诗是写作者在安史之乱途中的耳闻目睹。有的学生说,可能是花、鸟,这里运用拟人化手法,移情于物。有的学生说,为了表达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有的学生说,为了表达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前途的感情。学生在思考问题探求答案的过程中,加深了对重点字词的理解,也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睿智的幽默能力
著名语文教师钱梦龙有一精彩例子:钱先生有一次在外地借班上课,钱先生即兴说了一段风趣幽默的“导入语”:同学们,你们课后回到家里,如果家长问起:“今天给你们上课的那位老师是什么模样?”假若有位同学这样回答:“钱老师嘛,不戴眼镜,每只眼睛上都有眉毛,脸上有鼻子,鼻子下面生有嘴巴,头部两侧各有一只耳朵……”钱先生的话还没说完,教室里已经笑声不断。于是,钱先生接着问:“你们说这个学生傻不傻?傻在哪里?”顿时,学生争着举手,要求发言:“这是每个正常人都有的长相,他说的全是废话。”“他没有抓住特点来说……”钱先生顺势一点:“由此可见,要把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介绍给别人,首先必须抓住特点。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重点就是:怎样抓住特点说明事物。”在这里,钱先生从具体的课堂情境入手,用幽默风趣的话语,给课堂营造了轻松、活跃的气氛。
三、分层教学是师生有效互动的保障
(一)不同层次的训练题分层训练
语言教学训练应体现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训练,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练有所得。如在指导学生理解孔乙己身份地位时,可以设计下列三个层次的问题:(1)他外貌、穿着分别怎样?(要找出原句)(2)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要求结合相关词、句进行分析)(3)这些交代与小说后面的情节有何关联?(要联系结局分析)上述三个训练层次,可以让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完成,让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二)同一层次的训练题分层评价
同一层次训练题,教师也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参与训练,对在反馈中表现出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应从他们实际水平出发,实施针对性鼓励性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满足。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了解学生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着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学习热情,才能切实达到师与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才能切实提高整体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批改示范分组互评讲评
近年来,我在作文批改讲评上进行了这样的尝试:即以学生互相批改为主,老师批改讲评为辅。
作文批改是一种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交流。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提高。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容忽视。把学生推到写作的另一前沿阵地——修改,使其在互相批改中认真切磋,取长补短。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在互相批改中渐渐形成了浓厚的作文兴趣,悟出一些作文之道来,获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同时,也把教师从令人头晕的“劳役”中解脱出来。
那么,作文互相批改该怎样进行呢?
第一步,宣传互相批改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起学生“为师”的欲望,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
第二步,教师示范批改。教师将以前批改过的典范作文照原文刻写,将字、词、句用统一的修改符号批改好,眉批总评一丝不苟,精彩语句用圈线标出。将这篇教师示范批改文印发每一个学生,让其模仿。
第三步,分批改小组。一般四人为一组,按学生作文水平高低搭匀。每组安排—个写作水平相列较好的学生担任批改小组长。每组发—个作文互批登记本,组长详细登载好每次每文批改及时的好坏典型、分数以及批改中的纪律问题和突发事件,以备教师查询、了解学生进步情况,并将此项作为评比“先进小组”的一个重要条件。为便于组织,原则上分组以座位为序,灵活调动。
第四步,明确修改步骤及内容
(一)老师首先浏览本次作文,弄清楚学生作文的优缺点。
(二)学生交换作文,本组不能批改本组的作文,每人一本。教师出示本篇训练重点及详细要求并向学生说明本次作文的优缺点,使之有的放矢。
(三)计时速读1~2遍,弄清自然段落、层次关系、文章主旨、材料的详略安排,也就是整体感知。
(四)精读文章,着手批改。遇疑难问题先组内咨询、磋商,如不能解决再请教师解答。教师作为主导,来回于各组,与学生同行,打成一片,融于一体。
1.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病句的修改、语句的增删,以改为主,适当眉批,精彩语句修辞下用圈线标出。统一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
2.文章与题目的衔接、段落之间的连贯性、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的运用、阅读小感等以眉批为主,适当修改揭示。
3.教主改者与组长商量写出修改总评,打出建议分。这是难点。
评语应以本次作文训练重点为主要依据。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各有侧重,一般来说,本文侧重点是否落实,主旨是否正确,立意是否新颖,取材是否典型,扣题是否紧密,详略安排是否合理,结构是否巧妙完整过渡是否自然,语言修辞是否准确、生动、形象、有风趣、标点符号运用及错别字情况,记叙要素和写作手法(或说明方法、论证手段)等十二项必须择要写出六项,另外作文态度(从字迹卷面可以看出)也应予以考虑。总评应以正面肯定为主,挖掘优点,也要中肯地指出不足之处,诚恳地建议,不能写讽刺、挖苦话。作文组长作好详细的批改记录。
4.要求组内每个人改一本读三本,并相应的签上批改者或读者的名字。
5.归还作文,作者再读,思考改动的地方,体会改前改后的差别,如有异议,可再与主改者商讨修改。
互相批改是实践,讲评是提高。作文讲评我们走这么两条路子。
第一条路子,学生批改完成后收上来,教师审阅,刚开始时,教师须全部认真检查验收一遍,查漏补缺不能走过场,目的是引学生上路。教师将批改中存在的共同问题及批阅优劣整理归类,详细登记,参照小组长的记录以便在下次作文之前作批改讲评。讲评应肯定批改成绩,多鼓励学生,中肯地提出漏洞,评出1~5个作文批改先进小组。优秀的批改可当堂巡展传阅或贴出来共同观摩学习,共同提高。精彩语段可当堂点读1~20处。如时间充足,这个步骤可在互相批改之后进行。
第二条路子,当堂讲评(第二课时)学生当主角,老师当导演,以有奖竞赛形式进行。
(一)小组总评,从四篇作文中选出原文、修改佳篇,集体斟酌润色,开动脑筋,从篇章结构、布局谋篇到字词句都再改一遍。
(二)小组代表或作者宣读双佳作文,组长宣读总评语。以小组为单位对所有宣读文章采用百分制当量计分、亮分。计分以作文总评要求十二项为主要依据,兼及发言姿势、朗读水平、竞赛纪律,以累计分排出1~5名当堂予以鼓励和适当的物质奖励,以调动竞争意识,同样也可将其文章贴张出来共同欣赏,在其中评出一篇最佳修改范例,同等奖励;给获奖作文所在小组授予“作文批改优秀小组”称号。
(三)小结批改情况。趁热打铁,鼓励学生适时诱导,特别要给未获奖的批改小组打气,教育他们不灰心不气馁力争下次改出好文章来。有时,竞争气氛相当浓厚,也许是初中学生争强好胜与自我表现的愿望表现。
师:春天到了,天暖了,草绿了,鸟儿飞来了,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我们三年级的同学要去春游。看,大家都要准备出发了!老师们还在忙什么?(课件出示一些小学生准备上车,老师在整理食物的画面。)
出示:三年级有218人,每2人准备一袋食物需要准备多少袋食物?
步骤一:小组讨论算法,教师板书218÷2。
步骤二:组织交流。
步骤三:教师着重强调:十位上的1除2不够,就商0。
课堂小结时,教师反复再强调:除到哪一位,商就上到哪一位,哪一位不够除,那一位上面就商“0”。
课后随笔:商中间、末位有0的除法,学生往往容易把商里“0”漏写,造成计算错误。新授课时,我也曾用估算、改错、对比等形式提醒学生注意“0”的处理问题。同学们专心地听着,仔细地练着,但还是一部分学生在作业中出现错误。我准备在第二天的练习课上,结合课本上的题组,再来强调一下“0”的处理方法。
[教学片断二]
师:下面谁来交流870÷3与872÷3的计算方法?
(椐学生的交流,教师进行板演。)
生:870÷3,百位上的8除以3,商2余2,把十位上的7落下来,27除以3,商9。个位上的“0”不要落下来除3,可以直接飞上去,飞到商的个位上,结果是290。
“飞上去”、“飞上去”······同学们被这精彩的回答吸引了,教室里热闹起来。我也为之一震,“落下来”、“飞上去”多么形象、多么贴切,并由衷地向该学生送上了赞许的目光。
生:老师,我来讲下一题。
生:老师,我也想说一说。
师:好,我再出几道题。你们完成后,同桌之间说一说。
以后的算法交流中,遇到类似的问题,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都用上了“飞上去”这个新词、时髦词。课堂气氛也因此空前活跃,同学们都觉得除法计算很奇妙,有点像魔术——飞上来、落下去。课后等我批改完全部的作业,又着实令我兴奋了一回,全班同学在处理“0”的问题上正确率100%。
[反思]
一、精心的铺垫,学生却不领风情。
凭着以往的数学经验,主观上我认为计算只是一种技能,只需多加操练,就一定能“熟练生巧”。因此,我设计了一系列习题,让学生层层深入,进行强化练习。但事与愿违,学的效果不大令人满意。静下来仔细想想,忽视了学生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和情感激发······
二、互动的课堂,学生个性飞扬。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当然计算教学也不例外。由于上节课的失败,我调整了教学思路,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我也及时掌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有了宽松的环境,有了自由的时空,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于是一些好的方法一一展现。其中“0”“飞上去了”这句经典,马上得到了大家的共鸣,因为这句话既轻松地点破了教学的难点,使学生印象深刻,又给沉闷的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学生跃跃欲试。一节课下来,学生意犹未尽。我也觉得这节课上得十分轻松,而且效果又特别得好。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有三种形式:即教师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最为关键。我们曾做过多种尝试,但任未达到预期目标,因此,我们不得不陷入反思,为什么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一、多师生问答,少生生见交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积极挖掘学生与课本内容,采用师生问答的形式,使生动的课堂教学留于形式,形式大于内容。结果终于过程,使学生失去了大量交流的机会,学生剩下的火花也因没有摩擦,没有碰撞而黯然无色,教学效果就会大折打扣,令人惋惜。
二、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目前课堂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没有深层次的探究,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教学像一条潺潺溪流单线条行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气潮落,波浪翻滚。这对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三、多教师表演,少学生支配。
学生只是唯一服从的单向型互动,课堂师生互动大多体现为教师学生的控制——服从——影响,教师常常成为唯一的信息源指向学生,在互动作用中占据了强势地位,而学生处于弱势地位。
四、多知识传授,少能力培养
教师因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课堂上趋向于知识接受,自身弱化了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师生的互动显得苍白无力。
要克服以上存在的问题,就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和任务,要重新认识教师中的任务和角色,并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策略,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孔子说过:“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消除师生之间的恐惧心理,学生才敢畅所欲言。
二、捕捉并重组课堂信息,调整互动内容
互动只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一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最终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仍普遍存在着教师为实施自己的“教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漠视学生课
堂的现象。往往在教师的不经意间,学生产生了一个典型的疑问,生出了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掠过一丝情感的变化,如果我们教师善于把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出来,加以重新组合,或许可以引发一场激烈的讨论,引发深刻的认同,广泛的共鸣,给下面的课堂带来一场精彩。
三、采用多向交流与合作交流
王竹青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教学互动,师生双赢”这个话题。我是今年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在上学的时候,我的梦想就是能当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做学生们喜欢的老师,引领学生们在数学的海洋里遨游。今天,我真正走上三尺讲台,却发现实际教学与想象的差距太大,在实际教学中遇到很多这样或者那样的教学困惑,尤其是与学生的教学互动方面,我迫切地从书中寻找答案,《了解你的学生,选择理论下的师生双赢》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我认为,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而了解学生,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孩子天性好玩,我们就可以从这里做文章。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所有的口诀编成儿歌制成卡片,放在一个盒子里面,以做游戏的方式来带着孩子们在玩中学习,在学中玩。这样增强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寓学于乐,学习的效率也大大提高。
其次,蹲下身子,才能让学生心领神会。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然而,我们却经常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思维替代孩子的思考,以自己的主观臆断推测孩子的认识。
另外,一开课就抓住学生的心也很重要。前几天学习7的乘法口诀,5班先上的,导入新课时,我是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其中的数学信息,然后提出数学问题,再继续进行教学,结果同学们学的很茫然。第二节课给6班上,我总结了经验,改变了引人的方式,一开课我就说:“孩子们,你们喜不喜欢玩老鹰捉小鸡这个游戏啊?”孩子们齐声喊:“喜欢。”我说:“老师这节课带你们做游戏,好不好啊?”“好啊好啊!”结果这节课轻松愉快地就上完了。
最后我要说的是:与其苦守讲台,不如到学生中去。有人问一位老师:为什么学生那么喜欢你的课?你是如何赢得他们的心的?这位老师淡淡一笑: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我刚接到2、6班的时候,班里纪律很差,同学们都害怕我,不敢和我说话,见了我都低头走过去。我就经常在下课的时候找几个学生聊聊天,后来慢慢地就和他们打成一片了,他们也越来越喜欢我的课了,我的课上的纪律也明显好多了。是这样的,走下讲台,不仅是观念上的更新,更是教师角色的一种转换。既然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已被证明不是有效的教学手段,苦守三尺讲台的坚韧也不能换来累累硕果,那么,走下讲台当老师,就成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走下讲台,近距离接触了解学生;走下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走下讲台,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所以我们教师要乐于走下讲台,不仅身体要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用学生的思维,站在学生的立场想问题,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从而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互动发挥到最优状态,形成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师生双赢!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师生互动,教学研究
教育学认为,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交流和观念碰撞等方式, 进行有效双边互动的过程, 具有互动性、双向性和发展性等特点.教育实践学指出, 有效的师生互动, 不仅包括行为互动、情感互动, 还有认知互动和观念互动等内容.在传统教学活动中, 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束缚, 在教学活动中为追求高效率, 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互动性, 课堂成为教师的“阵地”, 学生成为“听众”, 出现“一言堂”的单向性教学活动形式, 限制和降低了教学活动效能的提升.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纲要提出, 注重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 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形式, 提升教学活动效能.可见, 在教学活动中, 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互动和高层次的认知互动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近年来, 本人在如何开展有效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现进行简要论述.
一、把好师生互动的切入点, 使师生互动更趋合理
互动性、双向性, 是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特征.抓住师生互动的有效切入点, 是开展有效师生互动活动的重要前提和条件.教学实践证明, 呆板的、强制的师生互动活动, 不能体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活动的意图以及教学过程的宗旨.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要善于联系教材、紧扣内容和贴近学生, 在适宜的教学时机, 开展形式多样的师生互动活动, 使教师和学生在有效、合理的教学互动中, 教学活动效能得到显著提升.如在需要探究新知内容时开展师生互动, 教育心理学指出, 初中生在对新知探求过程中, 对“一知半解”的事物更容易产生探究的欲望.教师可以以此作为师生互动的切入点, 采用探究性的师生互动教学形式, 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促进师生互动有效开展.如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时, 学生通过预习, 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还处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程度.此时, 教师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内容及学生学习实际, 设计了具有师生互动特性的探究环节, 请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并猜想有什么性质, 大多数学生想到了对角线平分, 但忽视了“互相”两字, 也有猜到对角线平分每组对角等错误结论, 这时, 教师采用小组探究的形式, 将相邻的四名同学组成合作探究小组, 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及实验工具 (刻度尺、剪刀、图钉) , 要求学生在动手中交流探知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有何性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 采用刻度尺直接测量, 得出结论, 沿平行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将其对折, 看能否对折后重叠, 得出结论以及用剪刀将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成四个小三角形, 尝试能否重叠等方法.但学生往往容易出现不知道选哪两个三角形重叠、分不清三角形哪两边是原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一半和不知道绕交点旋转180°后在什么位置等情况, 此时教师可以引导进行合作探究.这样, 就能更好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 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使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互助的乐园、师生彰显个性的舞台.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 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提高师生互动的参与面, 使师生互动更贴实际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互动活动, 面向的是每一名学生个体, 具有群体特性.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 将每一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作为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活动时, 要将每一名学生个体集中到双边互动活动中, 把因材施教教学策略以及整体性教学理念渗透贯穿到整个师生互动活动中, 实现学生学习效能的整体提升.如在“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经过点 (-1, -5) , 且与正比例函数y=21x的图像相交于点 (2, a) .求: (1) a的值; (2) k, b的值; (3) 这两个函数图像与x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问题辨析解题过程互动中, 教师改变以往部分学生参与的互动教学模式, 将辨析互动的重点放置在中等、后进学生群体身上,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围绕该问题案例的解题过程, 结合自身在解答一次函数问题时所积累的经验, 开展合作探析活动, 辨析出该案例解答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缺点, 从而实现学生在互助合作探究中共同进步.
三、凸显师生互动的能力性, 使师生互动更加高效
能力发展是有效教学活动实施的归宿和根本.初中数学教师在师生互动活动中, 应将能力教学和素养培养作为其基本要求, 引导和指导学生开展互动学习活动, 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如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教学中, 教师将判定定理内容渗透到学生自主探析问题的活动中, 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的有效活动中, 运用探析手段, 获取判定定理的内涵和要义, 同时, 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一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目标要求, 设置出具有典型性、概括性的问题案例, 让学生结合新知进行思维扩散活动, 对新知内容进行迁移活动, 从而促进学生在高效互动过程中, 数学思想和素养得到再次提升.
课堂教学应牢固树立生命意识,注意开启学生的内心世界,提倡自主、自悟、自得,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善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努力让“文本”拓展开来,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学习场”,最大限度地彰显生命活力。在课堂中实现师生互动,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课堂中师生互动应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师生互动开展的必要前提。学生创造性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民主的环境。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由知识的权威转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合作者;由课堂的管制者转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由课堂的表演者转为学生表演的发动者等。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融入学生群体之中,成为其中一员,共同参与教学活动评价。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利用学生心理特征中的积极因素,使学生以愉快乐学的心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这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在这种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把学生当作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以师爱营造民主、和谐、积极、开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激发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才能。
二、课堂师生互动应确立学生课堂主体地位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环节的设计,应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为学生留出必要的自主学习时空,确保学生的思维始终处在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开展与整合过程。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要“蹲下来”跟学生交流,缩短师生间距离,使教师成了学生可亲、可信、可依的学习伙伴。互相表达自己的看法,互相讨论问题解决,互相竞赛巩固认知,共同操作发现新知。
三、课堂师生互动应关注学生发展潜能
潜能生往往在课堂中被忽略,成功的机会相对较少,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多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也尝受到成功的喜悦,拉近师生的距离,消除对教师的畏惧,让他们在一种和谐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是兴趣的支柱,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有了学习的胜任感,也就有了求知欲。这时教师应当及时给予表扬、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乐学。这样他们会受到鼓舞,激起上进心,从而努力学习。此外,教师应当布置多层次的自选作业,让学生会学、乐学、学会,提高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学习效率。教学中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积极营造师生研究性学习的氛围,让学生学会探索、研究和总结;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可行性学习方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氛围。
四、课堂师生互动应培养学生的习惯与能力
1. 耐心倾听的习惯
倾听别人发言、理解别人是与人产生互动的前提。倾听别人发言的时候,就是学生理解别人的时候,也是学生把别人与自己比较、对照的时候。可是,现在课堂上常有学生不善于倾听,没有耐心听别人发言。所以,在一位学生发言之后,叫另一学生复述刚才的发言、概括刚才的发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2. 善于表达的能力
要让学生明白发言的过程是跟全班同学交流的过程,所以要说得清楚、明白、生动。另外可要求学生从有条理到简洁再到有感情,这样一步步提高表达能力。
3. 善于反省的习惯和能力
培养学生经常反省自己的真实思想过程,有利于学生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异,有利于学生在互动中扬长避短。做到“知己知彼”,是建立积极、健康互动的基础。
高中课堂师生口头言语互动研究
师生互动(又称教学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也是影响学生学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对一节高中化学课课堂进行观察,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通过在课堂中师生口头言语互动的.观察,总结反思在新课程理念下,目前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探讨改进的方法和策略.
作 者:徐杰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宁波,315211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2009“”(7)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课堂 师生口头言语互动 FIAC体系
新时期下,增强服务意识,从服务师生的角度去解读、探索、改进党组织工作,对于提高学院党委的领导力、凝聚力,构建和谐学院,推动学院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院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基于服务理念,以保障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为目标,密切联系群众,在基层党委工作建设方面不断创新。
(一)增强意识,完善服务师生的长效机制
1.谋发展,建一流,服务于师生员工的长远利益
学院党委始终把谋划学院建设,推进学科发展视为繁荣高等教育的光荣使命和实现师生员工根本利益的前提和保障。我院从事业发展和实现师生长远利益角度出发,谋划学院发展、学科建设,致力于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共同创建世界知名的一流的财政金融学院。学院党委与行政班子密切配合,制定了以“办学国际化、教育现代化、科研前沿化”为核心的学院建设发展规划,发展、服务于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
2.办实事,解危难,服务于师生员工的现实利益
目前,我院在职教职工86人,离退休人员37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704人。妥善解决广大师生的实际问题,排解其实际困难,是构建和谐、实现稳定、保障发展的基础。学院党委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开展日常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创造性地提出“共建财金家园”的思想,得到了全院师生的拥护和响应。几年来,学院党委和各级党组织努力改善师生的工作学习条件,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解决教师住房、子女入学问题,关心离退休人员的生活状况,化解学生的心理危机和同学间的矛盾冲突,把为群众服务的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实效,为学院和谐、稳定和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和氛围。
3.抓作风,建制度,把服务师生理念变为规范长效工作机制
我院结合自身特点建立了一系列群众利益诉求协调机制和解决师生实际问题的沟通、寻访、落实机制。如每周例行的学院党政联席会,研究讨论涉及全体教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每学期一次全体教授会议,对学院重大决策提供 1
咨询;学院领导接待日制度,及时了解师生的需求和意见;专门聘请心理学专家为全院师生提供心理咨询,缓解精神压力;组织教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制定离退休教职工定期寻访制度,帮助他们解决各种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建立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事务管理自动化系统,创设中国财政金融教育博客,为解脱教师的事务性工作,沟通师生联络发挥着积极作用等等。
(二)以人为本,创新服务师生的方法和渠道
1.青年教师发展平台
学院每年安排三名以上的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鼓励教师参加海内外重要的学术会议,组织青年教师学术“双周论坛”,每学期组织部分教师到财政金融及相关部门开展社会调查、考察活动,连续四年派出青年教师到北京、广州、广西、安徽等地挂职锻炼。
2.现代化教学科研平台
在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我院整合现有资源,按照行政办公相对集中、教学系教研室相对集中、国际交流区域和基地相对集中的原则,根据教师的需求,合理规划、设置会议室和办公室,在硬件、软件的配备上使老师们舒心、满意、方便。
3.教职工关爱平台
学院定期安排全院在职教师体检,专门邀请心理学专家做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指导教师如何正确发声、保护嗓子,每年暑假期间组织全院教师外出实地考察,平时工会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今年,我院组织了全院师生共同参与的“清凉之夏〃财金运动嘉年华2007”的趣味运动会,营造了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学院文化。
4.排忧解困平台
学院成立了由院领导牵头的教职工生活服务工作小组,解决群众在住房、医疗、就餐、子女就学、家属两地分居和户口迁入等方面的问题。
5.党建工作创新平台:服务于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求
我院学生党建采取“一个阵地、两个载体、四个创新和一个目标”的工作体系,即以院学生党建培训体系为主要阵地,将基层党支部和“学生党建工作部”作为重要载体,创新理论学习的服务模式,创新支部工作的内容,创新学生党员的培训机制,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服务阵地,最终形成以党建带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以党建促学风、班风建设的新局面。
6.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平台:服务于高素质人才的选拔
为了促进中国高校金融学和经济学优秀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加强青年学生与经济学家的联系,并从中选拔出类拔萃者进入金融实验班继续深造,我院从2005年开始举办全国“ 财政学、金融学优秀大学生夏令营 ”活动。
7.教学改革创新平台:服务于大学生的发奋学习的需求
院党委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定期对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评估,充分了解学生意见和建议,改进学院教学手段、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水平;教学中侧重双语教学和英语口语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增设计量经济学应用课程,努力使学生掌握现代财政金融创新的数量化分析工具和知识体系;深化财会知识学习,增强其从事实务工作的能力。
8.主体性教育促进平台:服务于大学生的主体性发展的需求
院党委坚持以学校正面教育为主导,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主体,通过“构建两个体系,倡导一个理念”,形成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的党、政、团、学多位一体的“主体教育促进工程”。围绕“育人和拓展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工作中心,探索具有“财金”特色的校园文化发展模式,“财金之夜-七彩家园”、“五四文艺汇演”、“一二•九合唱比赛”、“Green Dream”硬地足球赛、“财金杯”篮球、足球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成为财金人津津乐道、引以为豪的校园文化景观。
9.学术研究实践平台:服务于大学生提高学术能力的需求
我院学生有着积极开展课外学术科研、投身社会实践的良好氛围,党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推出形式多样的学生学术实践活动。“财金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大赛、“读书节”、学术论坛与讲座、金融时事大赛、班级学术日、财金学子走进企业等活动,以“读书、实践、做人、报国”为主题,把用心读书、投身实践与正直做人、立志报国有机结合起来。
10.就业指导平台:服务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变化,学院及时调整工作方针,把工作重点由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转向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上来。学院
在新生入校后就着手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应届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邀请已工作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讲解招聘流程、应聘技巧、市场需求等;同时积极宣传我院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发放宣传材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1.心理健康与危机化解平台:服务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求
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院党委建与学生处合作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系列研究”,分类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研究解决办法;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聘请心理学专家任我院学生心理健康顾问,把一般性讲授和个别专项辅导有机结合,有效地化解了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学生家长保持良好沟通,请专家为家长进行指导。
12.贫困学生救助平台
学院党委利用社会资助和教师捐款建立了“助学专项基金”,基本能够满足我院贫困学生参与校园学习、生活的正常需要。同时积极为大学生联系提供勤工助学的机会,将勤工助学与教学、科研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贫困家庭学生参加到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13.关注离退休老同志的精神生活
针对老年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孤独寂寞感的情况,学院以离退教工党支部为纽带,与每一位老同志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学院还设有离退休同志活动室,组织游园参观活动,春节前夕院领导逐家拜望等。
14.保障离退休老同志的生活质量
学院从自有经费当中划出专项资金,除了安排离退休职工的集体活动外,每年都给每人发放数千元的慰问金,对生活困难的还有特殊的困难补助。
15.关心离退休老同志身体健康
学院为每一位离退休老同志祝贺70岁生日;定期为老同志进行有针对性的身体检查;老同志生病住院时,学院领导都要的医院看望;对去世的离退休教职工及时慰问家属,协助家属处理好离退休教职工的丧葬事宜。
(三)联系群众,党建工作取得突出成效
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坚持把全心全意为师生员工服务的观念落到实处,极大地调动了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了学院党委的感召力、凝聚力,为学
院发展建设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关 键 词】 师生互动;特征;意义
一、课堂师生互动的介绍
课堂师生互动,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个体或学生群体发生的任何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行为。课堂师生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意味着师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意味着教师与学生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二、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特征
研究和正确认识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特征,对于小学课堂师生建立积极有效的课堂互动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都具有重要作用。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特征如下:
(一)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双向性
所谓课堂师生互动的双向性,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互动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反复循环的、连续的一个系统。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的行为远远大于学生对教师的影响行为,但也不可忽视学生对教师的影响。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特别是在如今这样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对教师的影响程度逐渐加深。
(二)课堂师生互动的平等性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师生互动中师生的平等性,生生的平等性,更强调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师生在课堂互动中共享知识、智慧、快乐和成就等,只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平等的,才能发挥其对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和完善作用。
(三)课堂师生互动的开放性
师生互动通常是有明确的目标、内容,是为完成特定教育任务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展开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和教师在不同的环境都会有不同的思想、观点。对于学生的开放性问题,教师也应给予开放性的回答。课堂师生互动不是封闭的,它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应灵活对待师生之间的互动。
(四)课堂师生互动的动态性
所谓课堂师生互动的动态性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不是静态的,而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因为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过程是连续和循环的,并且在互动过程中,师生的心理和行为都参与了整个过程中,同时又有很多主客观因素的相互制约和作用,所以课堂师生互动呈现一种动态的过程,在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师生也应该根据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以发展的思维看待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五)课堂师生互动的差异性
课堂师生互动的差异性是指在课堂师生互动中,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因为世界上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更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或者老师。在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在关注一些共有的学生特点之外,还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课堂师生互动和教学效果向最优化发展。
(六)课堂师生互动目标的多维性
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实现依靠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依靠课堂师生互动的效果来实现。因此,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目标也呈现多维性的特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工作(下转66页)(上接64页)者正由主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目标转向三维目标和谐发展。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课堂师生互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课堂师生互动目标的多维性。
(七)课堂师生互动的情感性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不是机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场所,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应该具有情感性。研究表明:①男教师在课堂上倾向于知识互动,女教师则倾向于情感互动;②在情感互动中,女教师的正性情感多与男教师。关注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情感性,对于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转变交往观念,塑造和谐师生交往关系,提升小学课堂师生交往的情感融入水平以及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潜能开发。
三、课堂师生互动的意义
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使静态的知识灵活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态度的基础。师生之间积极的课堂互动使原本沉闷、枯燥的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和生活化。师生之间在互动过程中的情感的沟通与交流,使学生感受和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活动,课堂互动是课堂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在教育活动中扮演引导者、协作者的角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质疑、相互合作,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且掌握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意识、主动学习、创新精神等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更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完善。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师生互动,不仅是社会生活的需要,甚至也是学生正常心理和生理需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也能使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学观念等综合素质逐渐提高。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 教学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佐斌. 师生互动论—课堂师生互动的心理学研究[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师生互动平台论文】推荐阅读:
对师生互动的反思10-29
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06-06
论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11-08
浅析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09-11
教学中师生互动关系的主要因素07-22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的思考11-20
论文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05-28
互动反馈技术论文06-15
互动教学法论文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