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历史文化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葡萄酒历史文化(精选8篇)

葡萄酒历史文化 篇1

导言

(PPT1):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是格瑞特集团的培训讲师————,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品味格瑞特,品味葡萄酒中所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总以为葡萄酒是西方的舶来品,其实不然,翻开漫长的历史书卷,我们发现,原来华夏葡萄酒与西方葡萄酒一直并行发展。那么花开两朵,各表一支,现在我们先来了解华夏葡萄酒的发展历史。

总述(PPT2):大家看到的这幅图是华夏葡萄酒的发展曲线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夏朝是华夏葡萄酒的源头;汉代是我们中华欧亚种葡萄酒业的开始;魏晋南北朝是中华葡萄酒业的恢复及葡萄酒文化的兴起时期;而唐朝是中华葡萄酒的灿烂文化期;到了宋元时期,我们中华葡萄酒业和葡萄酒文化达到了鼎盛时期;之后的明清和近代时期,中华葡萄酒就进入了衰退期,中华葡萄酒业出现断点,正是因为如此,现代人误以为葡萄酒就是洋酒。接下来让我们遵循历史的脚印,来寻找华夏葡萄酒发展的脉络。

互动:请问各位,中国的酒祖是哪位? 解答:刚才有人回答是杜康。不错,通常人们都认为杜康是中国酒祖,曹操在《短歌行》中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用杜康来指代美酒。但是杜康是粮食白酒的创始人,在杜康之前,其实就有了果酒的产生。夏朝(PPT3):西汉《战国策》中记载:“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酣之”。意思是仪狄酿出美酒,进献给大禹,大禹饮完便醉了。这则史料说明,早在大禹时期,酿酒就已经出现,是一名叫做仪狄的人开始酿酒。而杜康是大禹的第五世孙,这说明仪狄酿酒在时间上远远早于杜康。

互动:杜康酿造的是粮食发酵酒,仪狄酿造的是那种酒呢? 解答:《世本.作篇》记载:“仪狄始作酒醪,辩五味”。所谓“五味”,指的是酸涩苦辛甘五种味道,白酒明显不具备五味的特征,只有葡萄酒里才会有这五味。所以仪狄制作的酒醪指的是葡萄酒。古人还用琼浆玉液指代美酒,现代的人们也很少仔细追究究竟什么是琼浆。其实,“琼”原意指的赤红色的玉石,“浆”指的浓稠的液体或者是一种带酸味的饮品。这两个字从字面意思看,不论是颜色,质感还是味道都是指的葡萄酒,由此推断,琼浆在中国古代指的就是葡萄酒。根据上述两则史料,可以说,仪狄酿造葡萄酒要远远早于杜康酿造粮食白酒。互动:那么仪狄是何方人士呢?

解答:据民间传说,仪狄是禹的造酒师,居住在夏朝都城附近的鸣条岗,而夏朝都城,就位于现在的山西省运城市夏县,夏县的县名就是由此而得,在夏县鸣条岗附近有个小村庄叫做仪门村,据当地村民介绍仪门村就是为了纪念仪狄而命名的。所以说我们的夏县鸣条岗是华夏葡萄酒的发源地!1986年西北农林大学李华教授带领考察组对鸣条岗进行实地考察,他惊喜的发现鸣条岗是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这也是我们的格瑞特选择了鸣条岗作为我们的葡萄栽培基地的原因!互动:仪狄是男是女呢?

解答:关于仪狄的性别,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无从考证。可以推测,当时采摘水果主要由女性完成,女性在采摘存贮过程时极有可能发明果酒,仪狄为女子的可能性会大些。

汉朝

(PPT4):汉朝是中华欧亚种葡萄酒业的交流推广期。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大宛,张骞发现当地人用葡萄做酒,富人更是藏酒万石,而且经历数十年不坏,当地人都喜欢饮酒,天马(汗血宝马)以苜蓿为食。张骞便把当地酿酒葡萄的种子、葡萄种植和酿造技术带回汉朝。汉朝时期与西域国家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西域使节和商人喜欢喝葡萄酒,为了接待这些西域来客,汉武帝令人“离宫别院尽种葡萄”,这促使汉朝的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得以推广并达到了一定规模。

魏晋南北朝时期

(PPT5):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们中华葡萄酒业的恢复及葡萄酒文化的兴起期,魏文帝曹丕喜欢喝酒尤其是喜欢葡萄酒,作为帝王,他甚至把他对葡萄酒的喜爱写进诏书里告之群臣,有了魏文帝的提倡和身体力行,葡萄酒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葡萄酒成了王公贵亲和名流必备的美酒。西晋大文学家陆机在《饮酒乐》中写道:“蒲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意思就是说“葡萄酒一年四季飘着芳醇,用琉璃酒钟举杯迎送的都是老友旧交”反映当时的上流社会一年四季都喝着葡萄美酒,足见当时的葡萄酒业规模恢复的非常好。

互动:唐朝是中华葡萄酒的灿烂文化期,有不计其数的吟咏葡萄酒的诗歌。大家能不能列举出唐代和葡萄酒有关的诗歌呢?

解答:对,最有名的有关葡萄酒的唐代诗歌就是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的葡萄酒是因为这首诗而得名,但是在唐代最有名的葡萄酒却是产自古称安邑、今称夏县的河东乾和葡萄酒。唐朝(PPT6):唐朝人李肇在《唐国史补》中列举了当朝的十六种名酒,此书记载:“酒则有剑南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葡萄„„”产自河东的乾和葡萄酒,是当时列入名酒榜唯一的葡萄酒,也可谓汉民族历史上第一个葡萄酒名牌。而河东指的就是我们山西运城。刘禹锡作诗赞美葡萄酒说:“我本是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尽日饮不足”这说明当时山西广植葡萄,并大量酿造葡萄酒。唐代河东籍诗人王绩作诗:“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可以想象,带着酒糟的竹叶青青翠怡人,含着酒曲的葡萄酒鲜红艳丽,而且将葡萄酒与竹叶青相提并论,可见当时葡萄酒发展之盛况。宋朝(PPT7):宋朝的葡萄酒是对唐朝葡萄酒的继承和发展,宋朝政府非常重视葡萄酒酿造,葡萄产地大幅增加。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宋人不仅为后人留下前所未有的大量的有关葡萄酒的诗词歌赋,更是记载了葡萄酒的各种酿制方法。宋人众多数量的歌咏葡萄酒的诗句,说明葡萄酒在众多酒品之中当是宋人非常喜爱也是经常饮用的美酒佳酿。北宋吴坰在《五总志》中写道:“葡萄酒自古称奇,本朝平河东,其酿法始入中都。”大意是说,北宋赵匡胤平定河东,河东葡萄酒的酿造方法才传入中都开封,进而在北宋进行推广。可见河东葡萄酒再一次起到了历代传承的重要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宋朝,安邑(今夏县)的葡萄与葡萄酒生产继续保持着一定的规模。宋朝修建的夏县司马光家祠中彩塑了大量的葡萄果实塑像,司马光在诗作中写到:“斋酿葡萄熟,飞觞不厌烦。”反映了当时夏县葡萄生产的规模和品质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从宋代流传下来的诗歌“玉槽夜压葡萄碧”、“葡萄酒酿色如丹”等等可以得知,当时的葡萄酒已经有了类似现在的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之分。

元朝

(PPT8):元代葡萄酒的生产水平则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运城安邑一度成为当时葡萄酒的重要产区。期间著名文人元好问在其《蒲桃酒赋序》中写到:“吾安邑多蒲桃,„„见竹器所贮蒲桃在空盂上者,枝蒂已干,而汁留盂中,薰然有酒气。饮之,良酒也。盖久而腐败,自然成酒耳。不传之秘,一朝而发之。”说明河东安邑(今夏县)是华夏葡萄酒自然发酵法的重拾和推广之地。自此之后安邑的葡萄酒质量稳步提高,成为贡酒。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六月,朝廷有令:“敕平阳路安邑县蒲萄酒自今毋贡”。可见此前一直进贡。元朝统治者对葡萄酒非常喜爱,规定祭祀太庙必须用葡萄酒.并在山西的、江苏开辟葡萄园,还在宫中建造葡萄酒室。

明朝

(PPT9):明朝华夏葡萄酒进入衰退期。此时,蒸馏白酒开始成为中国酿酒产品的主流,葡萄酒日渐式微,但仍可从历史文献中找到华夏葡萄酒的身影。据明朝一位叫王翰的当地官员记录“洪武辛酉谒禹庙,有以葡萄酒见饷者,其甘寒清冽„„”,说明当时安邑葡萄酒拿来供奉给洪武皇帝朱元璋饮用。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记载了我国栽培的葡萄品种,其中提到的“琐琐葡萄”,出西番,实小如胡椒”,其描述具备酿酒葡萄的特点。明朝文献还记载:葡萄酒出哈剌火者最烈,西番次之,平阳(晋南)又次之。说明晋南一带的葡萄酒以品质温和著称。

清代

(PPT10):清代,欧洲的各种酒已大规模进入官方宴会,成为款客敬宾的上佳酒品。《清稗类钞•饮食类》这样记载:“嘉庆某岁之冬至前二日,仁和胡书农学士敬设席宴客,饮鬼子酒。„„鬼子酒为舶来品,当为白兰地、惠司格、口里酥之类。”清雍正本运城《旧志述》在描写当时运城的商业面貌时写道:向晚葡萄有酒熟,醉乡有梦不分明。说明在民间,仍然饮用自酿的葡萄酒。

近现代

(PPT11):近代以来的中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华夏葡萄酒的发展陷于困顿。但在民国所修的安邑县志中,仍然记载:“种葡萄,有酿作坊。”说明河东夏县民间仍然保留着酿造葡萄酒的传统。直到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古风神韵的山西省太极葡萄酿酒厂在夏县鸣条岗巍然伫立,夏都大地诞生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款葡萄酒。2007年,太极酒厂改制重组为格瑞特酒业有限公司,厚积薄发,储势腾飞,成为名誉华夏的葡萄酒庄。2013年,格瑞特酒庄5000亩基地已具规模,华夏葡萄酒首席酒庄诞生。

总结分享(PPT12):纵观汉武帝时期至清末民国初的2000多年,中国的葡萄酒产业经历了从创建、发展到繁荣的不同阶段,与之相随而行的是绵延不断、流传至今的灿烂的中华葡萄酒文化。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文化,并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真实地记载和再现了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我国葡萄酒业——传统民族产业的繁荣。在这个过程中,河东夏县葡萄酒的发展史可谓华夏葡萄酒发展史的缩影,让我们一起分享下面这首诗歌。

土壤很多

但拥有厚重历史的很少

阳光很多

但传承灿烂文化的很少

葡萄酒很多

但演绎华夏传奇的很少

岁月很长

源头只有一个

格瑞特

葡萄酒历史文化 篇2

一、葡萄种植、酿酒历史

我国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历史与西域地区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在古诗词中经常提到的凉州,就是如今的甘肃省武威市,是河西走廊上的重镇。葡萄酒的酿造,最初正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域,再通过河西走廊传入中原地区。

(一)远古(萌芽时期)

关于人类最初栽培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年代,由于没有确切的文献及确凿的考古证据,无法定论。我国的葡萄酒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一系列的考古证据表明中国是世界葡萄属植物的原始起源中心之一,例如:距今约9 0 0 0年至7 0 0 0年的贾湖遗址,湖南省道县玉螗岩文化遗址等,都有野生葡萄种子出土且是中国原产。这样的考古证据还包括我国今浙江余杭、湖州、平湖、诸暨等地良诸文化时期遗址、马桥文化时期遗址等,这些考古资料距今已有5000左右的历史了,可见我国葡萄酒的历史之悠久。在进入夏商时代后,随着东西方不断交流,栽培及其酿造葡萄技术通过中亚传入西域新疆,因为我国新疆与西欧地区自然环境相似,故以栽培葡萄为主要农作物地区,葡萄文化也开始在新疆萌芽。

(二)西周—秦汉(形成期)

西周至秦汉时期被认定为是我国葡萄文化的形成期,在这一阶段葡萄及葡萄酒文化已初步形成,,随着人们不断探索新世界的活动,文化传播包括我国葡萄酒文化也开始向各地相互交流、学习。这一时期是我国葡萄文化的雏期,又具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西周至战国时期,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相关技术在西域新疆北疆区的传播;二是秦汉时期,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相关技术在西域新疆的扩展及向中原不断传播的初步推进。这一时期阶段,随着文化交互性发展,从西域等地传到中原内地的不仅有葡萄的栽培、葡萄酒的酿造(西域采用自然发酵酿造技术酿造葡萄酒,过程中不添加曲糵,让葡萄破碎成浆,自然发酵),而且出现了承载葡萄及葡萄酒文化的载体,比如记载的相关史籍、诗赋、葡萄图案的壁画、葡萄酿酒器具等。

(三)魏晋南北朝、唐朝(鼎盛期)

魏晋至隋唐时期,但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鼎盛期,也是我国葡萄与葡萄酒文化历史的最高峰。这一时期葡萄冰酒、葡萄烧酒出现,葡萄文化呈现繁荣景象。这一时期,我国已开始大规模种植葡萄,葡萄已分布于我国西域、吐蕃、关中、河朔、西南(包括南诏)甚至淮南地区;在鼎盛的唐代,西域、河东的太原地区以及长安、洛阳两京之地,己成为葡萄的重要产地。大规模种植葡萄背景下,中原地区也开始大规模酿造葡萄酒,在粮食酒没有占绝对优势的市场,当时我国出产的葡萄酒也跻身于名酒行列。当时葡萄酒在长安流行,著名的《凉州词》中流传着这样脍炙人口的诗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段千古绝唱,说明了当时葡萄酒文化在当时是非常兴盛的。

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葡萄及葡萄酒文化开始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于西域原浆酿制的方法,中原内地酿酒过程中会添加西域酿酒所没有添加的酵母——“麴糵”、“麴霉”。这种方法成熟后传入西域地区并影响其葡萄酒酿造技术。文献《高昌夏某寺葡萄园券》和《高昌延寿九年(632)范阿僚举钱作酱券》等有记载,高昌时期的葡萄酒“酢”、“苦酒”等名目,其中“酢”是指发酵不完全的桃红葡萄酒或白葡萄酒(带有甜葡萄酒性质),“苦酒”则是带有干葡萄酒性质、发酵完全的红葡萄酒。葡萄酵母酿酒术,反映西域高昌地区通过新技术对葡萄酿酒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段时期不但是我国文化的鼎盛,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葡萄文化的鼎盛。随着葡萄文化的普及与发展,在其他方面如晋唐葡萄文书、唐代瑞兽葡萄镜等,都可以看见以葡萄文化被背景的体现。

(四)宋、元、明代(持续期)

经过唐代的鼎盛,宋代、元代在葡萄栽培技术与葡萄酒酿造技术继续发展,元代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葡萄酿酒数量最多、栽培面积最大、种植地域最广的时期。如今的宁夏、甘肃河西走廊地区、青海、新疆等地区,在当时已是葡萄及葡萄酒的主要产地,山西、河南等地也有大面积葡萄栽培。

五代辽宋西夏金时期,通过实践研究,人们已慢慢认识到葡萄压榨、发酵、酝酿才能成酒;北宋时期,葡萄自然发酵酿酒法已经开始流行,并通过河东太原传到京师开封。这一时期,加曲酿造葡萄酒的传统技术仍在流行且得到发扬,发展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葡萄汁(浆)加曲酿造,另一种是用粮食和葡萄(或葡萄干、末)加曲混酿。毋庸置疑,第二种酿造方法,酿造出的酒本质上是一种带有葡萄风味的米酒,并非真正的“葡萄酒”,朱翼中《北山酒经》和元好问《葡萄酒赋并序》都作了记载。到了元代,葡萄酒酿酒产业蓬勃发展,官方还一度出现官方酿酒作坊。到了明代,葡萄酒已是风光不在,其它各类酒的品种和产量都大大超过前世,葡萄酒不再有昔日元朝时的繁盛。明朝政府已经取消专门管理机构管理酿酒,酒税随着商税一起征收,因为失去政策的大力支持,慢慢的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也受到牵连而发展缓慢了。

(五)清代

在清朝,葡萄酒的发展基本属于上流社会消费品。鸦片战争后国门被打开,我国已经慢慢打破固步自封的局面,很多有识之士自西洋留学归来,力求发展我国的工业,爱国华侨张弼士先生回国创立张裕酿酒公司,采用西方标准模式进行包装使,开创中国葡萄酒工业化生产先河。张裕葡萄酒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商品博览会上获得了4个金奖,这也是我国民族葡萄酒在国际上的大奖。

(六)近代的转型

近代葡萄生产开始走上规模化道路,从源头-葡萄品种到深加工-葡萄酒酿造工艺都进行了全方面的改进,这也是中国葡萄文化的转型期,这种转型一直延续到现代,我国的酿造也开始走上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但是,历史飘摇,1949年前战乱、1949年后经济困难、十年文革对中国葡萄酒产业产生了巨大创伤,使得该产业只求自保,无法得到迅速的发展。随着80年代初我国改革开放的到来,以中国文化为背景的葡萄酒才得到迅猛发展,目前,我国的葡萄酒产业在世界舞台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目前,据数据表明已达到年消费量世界第五的排名、年生产量世界第六的排名。虽然葡萄酒产业上去了,但随之的葡萄酒文化却没有同步,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声音在当今葡萄酒文化世界里仍然很微弱。中国只能称得上是葡萄酒生产大国,由于没有文化的积累和同步,还算不上是葡萄酒生产强国。虽然我国的葡萄酒现代工艺是以西方为蓝本的产物,但是无可厚非的是,我国的葡萄酒的历史也是非常悠久的,从上述文章中就可以看出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我们完全可以挖掘历史,重振我国的葡萄酒文化。

二、葡萄纹样的发展

葡萄因其优美的形态和颜色,深得广大人民的喜爱。人们不仅把它用于鲜食、酿酒,艺术家通过艺术的手法把它们放入到各种与生活相关的产品中。在东汉时期新疆墓葬中就发现了以葡萄的蓝本的装饰图案,到了唐代就已经非常流行了,这和内地的葡萄种植及其酿酒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葡萄的种植、酿造发展在我国艺术史上发展成为了葡萄纹。在佛教艺术中,葡萄也是具有非常美好的意义,菩萨经常手持葡萄,表示五谷不损,同时葡萄纹也带有五谷丰豋的美好予以。此外,葡萄果实累累,也符合人们祈盼家庭兴旺、子孙绵长的美好愿望,是我国传统吻月。

(一)铜镜

海兽葡萄纹铜镜汉代出现的海兽葡萄纹铜镜采用海兽和葡萄作装饰纹样,到了唐代这种铜镜铸造技艺已经发展到鼎盛时期。该镜以高浮雕葡萄纹为主题纹饰,表明装饰海兽、花草等吉祥图案,华丽而繁缛。其构图方式分为内外两圈,由于葡萄及长瓣花之枝蔓由内圈连亘于外圈,甚至延及外缘,故世人亦称此种铜镜为“过梁葡萄纹镜”。

(二)壁画

敦煌唐代洞窟里的壁画也往往以葡萄纹为边饰。目前,据考古调查,在莫高窟334窟有彩塑佛弟子满密缠绕的葡萄纹织锦袍服图案,是纺织品上的运用。

(三)纺织品

在新疆,葡萄是常规作物之一,故吐鲁番唐代墓葬里出土的锦,绢、罗等丝织品中,有不少就是以葡萄作图案的。如唐葡萄纹印花罗——1965年吐鲁番阿斯塔拉出土,唐葡萄叶纹印花绢——1972年又出土。

唐诗中“葡萄宫锦醉缠头”,“葡萄长带一边垂”,“带襭紫蒲萄”,“蒲桃锦是潇湘底”等,都是描述丝织品上的葡萄纹,说明唐代葡萄纹样是比较普遍的图案。

(四)花砖

海兽葡萄纹砖海兽葡萄纹砖,模制,遗存于唐两京(长安和东都洛阳)遗址中,主要运用宫廷建筑中铺地。砖面花纹为模制阳文,纹饰凸出砖面,构图多变,精细繁缛,颇具浮雕效果,显示着唐代装饰艺术的时代风格。

(五)瓷器

葡萄松鼠纹在明清和民国瓷器中,较为常见题材纹样为松鼠葡萄纹。葡萄果实堆叠繁密,象征着五谷大获丰收和富贵。成串的葡萄还有"多"的含义,鼠在十二时辰中为子,喻"子"之意,葡萄松鼠合喻为"多子""丰收""富贵"。

三、结语

我国葡萄酒的发源地来自西域,并不完全是舶来品。在盛唐时期,无论是葡萄栽培、鲜食葡萄采摘、葡萄酒酿制、以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看见葡萄的体现。只是在清代、近现代由于历史的原因存在一定的断层。本文以我国历史上栽培葡萄及酿酒为线索,追本溯源,以史为鉴,对比西欧,希望能对现在蓬勃发展的葡萄产业有一定的禅益。

摘要:随着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葡萄酒产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本文针对在以白酒为主导市场的我国,一般人都认为葡萄酒是外来品象征的现实,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探索我国葡萄酒文化的发展,梳理葡萄酒历史的沿革,为我国的葡萄酒历史正名;同时,也探究了葡萄纹样在历史中的运用,力求为葡萄酒产业化发展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葡萄,葡萄酒,历史文化,纹样

参考文献

[1]张玉忠.葡萄及葡萄酒的东传[J].农业考古,1984(7).

[2]陈习刚.葡萄、葡萄酒的起源及传入新疆的时代与路线[J].古今农业,2009(1).

中国葡萄酒文化待培育 篇3

在法国等很多西方国家,葡萄酒文化是伴随这个国家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葡萄酒文化已渗透到他们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和生活的各个层面。

中国也有古老的酒文化,不过在“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等诗句中,提到的酒大多指的是白酒。白酒也是中国世代相传的酒精饮料,“感情深、一口闷”的白酒文化在中国人的饮酒习惯中已深入人心。

近年来,葡萄酒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热潮,很多人出于健康的考虑,慢慢地改变习惯,开始饮用葡萄酒;一些企业家也走向国际化,正在被西方的葡萄酒文化所影响,开始品鉴葡萄酒。

在这样的趋势下,中国会不会形成自己的葡萄酒文化?

葡萄酒消费新生代

国际葡萄酒与烈酒展览会组织(Vinexpo)预测,中国葡萄酒市场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到2015年,中国葡萄酒的年消费量将再增54%,从消费额来看,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葡萄酒消费国。如果说前20多年是美国消费拉动了世界葡萄酒的增长,那么在2015年左右,世界葡萄酒将步入“中国时代”。

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葡萄酒能满足人的多重需求。有一种人爱喝酒,他要品的是酒的味道;另一种人喝酒要的是那种感觉,至于酒是什么味道他无所谓;还有一种人就是要通过喝酒来营造氛围、体味情趣,对酒的要求却不是很高。

法国乐朗酒庄庄主沈东军表示:“中国人喝葡萄酒更多要的是气氛和感觉,一些刚刚入门的消费者,先从营造气氛入手,慢慢再去了解葡萄酒。”

上海朗繁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袁源判断,尽管中国的酒文化还是以白酒和啤酒为主,原来的“50后”“60后”们还是习惯饮用白酒和啤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消费者会逐渐递减,取而代之的是新生代消费者,特别是“80后”“90后”。我们看到,目前在东南沿海等大城市,年轻人已经很少饮用白酒,他们认为葡萄酒更加健康。而这部分人群的增加,自然会慢慢占有原来白酒的市场份额,所以,未来葡萄酒可能会替代白酒成为中国人最主要的酒类消费品。

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过去这两个国家的人以饮用清酒等低度白酒为主,但现在葡萄酒已经成为日本和韩国最主要的消费品种。

沈东军认为:“葡萄酒市场的快速增长对普及中国的葡萄酒文化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消费者收入越来越高,他们的品味也会越来越高。如果碰到好的葡萄酒,他们也可以鉴别出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内葡萄酒品质的提?高。”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认为:“现在很多国内企业在葡萄酒定位上还是有问题,总是喜欢一开始就定位于高端酒。但是我们看看,无论是新世界酒还是旧世界酒,全世界所有的葡萄酒都是以餐酒为主,即使是波尔多的葡萄酒,大部分也是以餐酒为主,不可能以高端酒为主。只有餐酒的市场空间才更大、才有更多的人能接触葡萄酒,只有餐酒的定位才可能让葡萄酒产业发展起来。另外,高端酒的定位有很多条件,是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不是想定位高端就能成为高端的。”

现在一些国内葡萄酒品牌在打造所谓的中国顶级葡萄酒或者世界级葡萄酒,其实真正要达到这个水平难度很大。沈东军总结了几方面原因:第一是由中国的整个社会环境造成的,就像中国制造,总给老百姓一种不信任的感觉;第二是我们的土壤和气候环境,是不是能够生产出世界顶级的葡萄酒,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第三是葡萄酒文化的形成是需要文化底蕴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法国能不能生产出顶级的白酒出来?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培养中国的葡萄酒文化

由于中国葡萄酒市场环境还不够完善,葡萄酒文化始终没有推广开来。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好葡萄酒,很多葡萄酒厂商和经销商经常开一些大大小小的品酒会,组织不同的人来品酒。袁源说:“目前这些品酒会还是针对一些高端客户,今后会陆续向下延伸,用这种方式来培养不同的客户对葡萄酒的认识程度。品酒会会邀请一些葡萄酒专家或者法国酒庄的庄主,向客户介绍如何品酒。”

通过品酒会的方式,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葡萄酒。现在有很多葡萄酒爱好者、企业老板等对葡萄酒的认知已经非常专业,他们拿到一款酒会很快判断出产地,甚至能知道是波尔多左岸还是右岸的酒,大概在什么价位。

中国有13亿人口,市场很大,现在国产葡萄酒厂商和经销商也在下大力度宣传,葡萄酒的价格也相对便宜,因此可以预见,未来葡萄酒在中国老百姓中的普及程度会逐渐提高。沈东军表示:“中国人的饮酒方式比较难改变,喝酒总喜欢干杯,这种习惯并不适合葡萄酒文化,而且转变起来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永远也转变不过来。但中国的消费基础还是非常大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喝高档的进口葡萄酒,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对酒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在邀请重要贵宾时,可能会喝进口葡萄酒,而平时就喝普通一点的酒。”

目前来看,国内的葡萄酒市场还是国产品牌占主导地位,但进口葡萄酒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提高,葡萄酒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中国的消费者也有了更多选择,这就迫使国产葡萄酒要提高质量。同时,国内葡萄酒的快速发展也会让进口葡萄酒回归合理的价格区间,这种相互竞争的良性态势将成为国内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的推动力。

所以,不能说中国人没有认真地做葡萄酒,法国葡萄酒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顶级的葡萄酒品类,是因为它有独特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历史渊源,我们应该尊重文化、尊重历史、尊重葡萄酒的习惯。

西方葡萄酒文化 篇4

姓名:邓小兰 学号:041140302 葡萄酒是用新鲜的葡萄或葡萄汁经发酵酿成的酒精饮料。通常分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两种。前者是红葡萄带皮浸渍发酵而成;后者是葡萄汁发酵而成的。

传说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爱吃葡萄,曾将葡萄压紧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着“有毒”,防人偷吃。等到数天以后,国王妻妾群中有一个妃子对生活发生了厌倦,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葡萄酿成的饮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没结束自己的生命,反而异常兴奋,这个妃子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盛了一杯专门呈送给国王,国王饮后也十分欣赏。自此以后,国王颁布了命令,专门收藏成熟的葡萄,压紧盛在容器内进行发酵,以便得到葡萄酒。

随着古代的战争和商业活动,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传遍了以色列、叙利亚、小亚细亚阿拉伯国家。由于阿拉伯国家信奉伊斯兰教,而伊斯兰教提倡禁酒律,因而阿拉伯国家的酿酒行业日渐衰萎,几乎被禁绝了。后来葡萄酒酿造的方法从波斯、埃及传到希腊、罗马、高卢(即法国)。然后,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和消费习惯由希腊、意大利和法国传到欧洲各国。由于 欧洲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徒把面包和葡萄酒称为上帝的肉和血,把葡萄酒视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饮料酒,所以葡萄酒在欧洲国家就发展起来,因此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成为当今世界葡萄酒的“湖泊”,欧洲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人均消费葡萄酒最多的国家。欧洲国家葡萄酒的产量,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80%以上。此外还有一说为葡萄酒起 源于希腊,在此就不叙述了。

下面介绍几个西方国家的酒文化:

法国的葡萄酒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至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人来到了法国马赛地区,并带来了葡萄树和葡萄栽培技术。公元前51年,凯撒征服了高卢地区,正式地葡萄树栽培便在此展开。随着葡萄种植区域不断向北扩展,公元3世纪,Bordeaux和Burgundy开始为供不应求的葡萄酒市场酿制葡萄酒。公元6世纪,随着教会的兴起,葡萄酒的需求量急增,加之富豪对高品质葡萄酒的需求,加快了法国葡萄酒业发展的脚步。中世纪时,葡萄酒已发展成为法国主要的出口货物。19世纪时,法国的葡萄种植面积创历史新高。1855年,巴黎万国博览会对法国葡萄酒进行了著名的酒庄分级,将法国的美酒推向了世界。

当然,法国的葡萄酒发展并非一直畅通无阻,也曾遭受过重创。19世纪时,欧洲人十分狂热于收集北美洲的植物样本,使法国葡萄染上了白粉病,导致其数量和质量都大幅下滑。后来,根瘤蚜菌又袭击了法国,几乎摧毁了整个法国的葡萄树。而霜霉菌和黑腐病直到20世纪初才结束其对法国葡萄酒产业带来的困扰。

大家都知道,法国是世界著名的美食大国,美食与他们而言,不仅仅是生活片段,还是一种生活态度,甚至是一种基本的生活艺术,值得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操办它,并乐此不疲。然而对于法国美食,无论是个人小酌还是宾主联欢,葡萄酒都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法国平均每人每年消费一百多公升葡萄酒,基本上,在法国吃一餐要喝三次酒,即餐前喝开胃酒,餐中喝佐餐酒,餐后喝消化酒,当然这些酒都是以葡萄酒为主。其实早在1650年,法国巴黎就出现了最早的可饮酒咖啡馆,葡萄酒占了大部份。那儿通常拥有一个平台。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巴黎市民常会聚在其上畅饮欢歌并品尝美食。1789年,仅夏河内(Charonne)一地就拥有102家这样的咖啡馆。各式各样的人物在那里或**,或**,或吵架,或跳舞。那里是平民百姓寻找欢乐,忘却烦恼的地方。当然在18到19世纪的小说中,那里也是罪犯藏匿,娼妓出没的场所。ABistrot 小酒馆 这个名字往往能激起法国人无限的怀旧情思。同时,它也被留在了印象派的绘画作品中,留在了战前战后的黑白电影中。当让?加宾 JeanGabin 唱起当我们在河边散步这首歌时,时光仿佛又倒流回了那些已逝的岁月中。小酒馆温暖的场面其实一直深藏在法国人的记忆里。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在法国见到许多被称为Abistrot或Atapas的小餐馆。人们不仅可以在那儿吃到简单的便餐,也往往会发现那里松软欢快的气氛更适合于朋友聚会和聊天。在时髦的大饭店里,客人们通常只能看见大牌的波尔多酒。但在小酒馆里,老板们却会教给客人们明智的选酒方法,从而招揽客人。

饱满,丰腴,厚实,芬芳,散发着溶化丹宁的芬芳和可可树细腻的清香,有如松树在林间跳跃的流畅,热烈透明得像渔夫的眼泪,这些饱含感**彩的语言表达了爱酒的人对葡萄酒的感受。法文中有大量的与葡萄酒有关的专用词汇,其分类之细致和精确程度令人吃惊。在法国甚至有专门的学校和专业研究品酒艺术,法国有世界上最好的3所培养种植、品尝、鉴定、管理和研究葡萄酒专业人才的学院。法国的葡萄酒文化十分发达,法国人的悠闲、懒散是世界闻名的,但法国人从葡萄的种植、酒的生产及贮藏、连品酒、饮酒到酒器和配餐等等都有深入细臻的涉及和研究,学问之广博,不得不令人为之感叹。法国政府和其它职能部门对葡萄酒的管理也近乎苛刻,甚至葡萄的种植密度、每年受阳光照射的时间、土壤的厚度、温度、贮藏在橡木桶中的时间等等,都有严格的明文规定。众所周知,决定葡萄酒好坏的6大关键因素是葡萄品种、气候、土壤、湿度、葡萄园管理和酿酒技术,而法国在这六大因素方面都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正确的品酒方法则是法国葡萄酒文化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法国人普遍认为,如果在没有欣赏到葡萄酒的色泽和芳香之前就把酒喝下去就是放弃对喝酒最基本的享受,在拿起酒杯前,必须停止说话。品尝前,向上举起酒杯,用眼观赏美酒饱满、清澈、亮丽的色泽,轻轻晃动酒杯,让酒香散溢开;再用鼻子嗅一嗅,然后开始品尝这些优雅而近乎繁琐的葡萄酒品酒礼仪至今仍被尊为高级社交礼仪中的圭臬。

法国葡萄酒是法国优雅文化的表现,凝聚着法兰西的历史。作为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大国,法国葡萄酒文化也影响着全世界人的生活方式与文化情趣。可以这么说,了解法国葡萄酒文化将有助于我们对法国文化的整体认识。

意大利的葡萄酒历史久远。共和制时代的雄辩家西塞罗,皇帝凯撒都曾沉迷于葡萄酒之中。由于维苏威火山爆发而一夜之间化为死城的废贝城的遗迹里,仍保留有很多完整的葡萄酒壶。据说古代的罗马士兵们去战场时,和武器一块儿带着葡萄苗,领土扩大了就在那儿种下葡萄。这也就是从意大利向欧洲各国传播了葡萄苗和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开端。意大利的葡萄酒文化,代表着健康的 “地中海生活方式”,并且被世界各国的人们所学习和追捧。意大利之所以深受人们的爱戴,不光是他的尖端时尚,艺术设计,更重要的是由于它的渊源流长的历史和他的文化底蕴。当您走在意大利的街头,就好像置身于艺术的殿堂。这个有着史前时期的人类记录的文化古国,至今许多城市记载着世界重要的考古遗址。

在佛罗伦萨的乌菲齐美术馆,存放了一幅400年之久,世界著名《酒神巴克斯》的画像,他是由著名意大利画家”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所画。他半露右肩,头发缠绕着葡萄藤,左手轻微拿起盛满葡萄酒的酒杯,桌前摆放着各种水果和半瓶葡萄酒,脸色白中透红,神态优雅,眼睛微倾......让您感受到葡萄酒与艺术的充分融合。世界著名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笔下的《最后的晚餐》是一幅有500多年的,体现信仰的画作,在基督的故事里写道,由于上帝造人后没有办法控制他们的行为,看到人们整天争夺、玩乐,所以他派遣了他的儿子基督去拯救执迷不悟的人们,基督为了使人们看清他们的行为,在最后的晚餐中说道面包是他的身体,葡萄酒是他的血液,以牺牲他自己作为醒悟众人......流传至今,,已成为教堂做礼拜的仪式用语.可见葡萄酒与意大利人在心灵深处有着多么深厚的情感和意义。在意大利,关于葡萄酒的艺术巨作比比皆是,充分表明了葡萄酒在意大利生活的融入!意大利的葡萄酒文化不仅是 “地中海生活方式”的象征,从古至今更是融入生活的艺术,不管是从街头巷尾到典雅的殿堂,还是从美妙的民间音乐到名家巨著,意大利这个维美而古老的艺术国度,让您时刻感受着他独特的文化底蕴。葡萄牙有“软木之国”、“葡萄王国”的美称。葡萄牙软木及橡树制品居世界第一,自古以来盛产葡萄和葡萄酒。全国有葡萄园36万公顷,平均每5个农业劳动力就有一人种植。全国有18万人从事葡萄酒生产,年产葡萄10—15亿升,远销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上第4大产酒国,以波尔图出口的葡萄酒最负盛名。葡萄牙葡萄酒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六百年葡萄牙已有葡萄酒,一些对酿酒有兴趣的人士,开始栽种葡萄园,自行酿制高级葡萄酒。因此,小规模酒农酿酒历史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真正普及却在公元前二百一十九年,罗马帝国的军队进入北部杜罗河谷,就是今天的波儿图酒区。今天,葡国博物馆还保存不少罗马时代的工艺品,石制的葡萄压榨工具,陶制的双耳瓶做的葡萄酒发酵和储存器皿。

罗马大军在占领葡萄牙时,在杜罗河谷大面积种植葡萄,酿成葡萄酒作为军需品,鼓舞军队士气,向其他国家进侵。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得到极快的发展,所酿造的葡萄酒大部分供给军队,当地人士同样接受了葡萄酒的文化,葡萄酒成为杜罗河谷人时常生活的必需品。只因葡萄酒的酿造技术已经成熟,杜罗河谷到处都是葡萄园,到了公元一九五零年葡国中部也同样遍地葡萄园。

到一一四三年,葡国独立之后,葡萄酒酿造事业更加发达,葡萄酒开始出口,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大量的葡萄酒出口关税和税务凭证及出口资料。葡萄牙,人们往往会顾名思义认为这国名是由于其盛产葡萄而来的。其实不然,葡萄牙是音译。不过它的确是名闻遐迩的“葡萄王国”。按葡萄牙人的饮食习惯,用餐时应尽量喝葡萄酒。葡萄酒与葡萄牙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饮料。男女老幼饭前饭后都爱饮酒,也喜欢用酒招待客人。据说,在这个只有半个河南省大的小国家里,酒店就有36万家之多。葡萄牙人饮酒的方法很讲究,按葡萄牙的传统,饭前要饮用开胃葡萄酒;饭后要喝助消化葡萄酒;用餐过程中还根据菜肴配酒。吃肉时喝红葡萄酒;吃鱼时饮白葡萄酒;冷拼盘则配饮玫瑰香葡萄酒;吃点心时则配葡萄汽酒„„这种传统、严格的配酒方法,沿袭至今,成为人们商务宴请、社交场合和家庭饮宴时的一种礼节和习惯。葡萄牙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和喜爱葡萄酒呢?他们说:“葡萄酒是大地和太阳的儿子,它振奋我们的精神,启发我们的智慧。”在葡萄牙,人称酒比水还便宜,酒精的成份也不高,因此,进食时同时喝些酒,绝不至醉酒。当然,到了闻名于世的产葡萄酒的葡萄牙,又醇又香、有口皆碑的佳酒确实值得一尝。

波尔图,重要海港。位于西北部的杜罗河北岸,市内宫殿教堂、博物馆、纪念碑、雕塑群像等比比皆是。城市建筑古色古香,有罗马式建筑波尔图大教堂、僧侣塔,著名的公共建筑水晶宫,有波尔图的象征、高75米的克莱里科钟楼。波尔图大学、地区档案馆、市立图书馆等是波尔图文化的重要象征。波尔图的葡萄久负盛名,全市有十几家酒厂,酿造的葡萄酒味美醇厚,远销欧洲和世界各地,使波尔图有“酒市”之称。

广义上来说。葡萄酒文化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法律制度,酒俗酒里,饮酒器,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葡萄酒有关的书画、诗文、词句等,狭义上等葡萄酒文化则仅指葡萄酒品饮等礼节,风俗,逸闻等。

浅谈葡萄与葡萄酒文化 篇5

学 院:工学院 班 级:09机制一班 姓 名:李小聪 学 号:200940614116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葡萄与葡萄酒文化 课程名称:《葡萄与葡萄酒文化》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浅谈葡萄与葡萄酒文化

学 生:李小聪

(工学院09级机制一班,学号200940614116)

摘 要:葡萄,我国古代曾叫“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叫做“蒲陶酒”等。按照国际葡萄酒组织的规定,葡萄酒只能是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鲜葡萄果实或汁完全或部分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饮料,其酒精度一般在8.5°到16.2°之间;按照我国最新的葡萄酒标准GB15037-2006规定,葡萄酒是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不低于7.0%的酒精饮品。

关键词:葡萄、葡萄酒、西方、酿造、品尝

葡萄与葡萄酒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平常美味的葡萄与葡萄酒时,也别忘记领略其中的韵味,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人们追求更高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特别是中产阶层发展壮大,中国葡萄酒的消费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在酒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提高,国内消费者对葡萄酒文化的认同也有了新的变化。那么其中的韵味又是怎样的呢?

一、认识葡萄

葡萄属葡萄科植物葡萄的果实,为落叶藤本植物,是世界最古老 的植物之一。葡萄原产于欧洲、西亚和北非一带。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栽培。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波斯(即今日伊朗)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国家是希腊。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北各地均有产,主要产于新疆、甘肃、山东等地。茎蔓长达10~20米。单叶,互生。花小,黄绿叶,组成圆锥花序。浆果圆形或椭圆形,因品种不同,有白、青、红、褐、紫、黑等不同果色。果熟期8~10月,中国栽培葡萄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为汉代人张謇引入。

二、葡萄酒真面目

一直以来,葡萄酒似乎只是西方人的专利,因为我们经常从各个渠道了解到西方人尤其法国人、意大利人特别钟爱葡萄酒。而在旧社会,即使我国有葡萄酒且有自己的酿酒基地,但是由于其昂贵的成本,使得葡萄酒只是上流社会的宠儿,与老百姓介乎没有什么关系,因而了解的人不是很多。

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葡萄酒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正因为物质生活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一揭葡萄酒的真面目。

按照国际葡萄酒组织的规定,葡萄酒只能是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鲜葡萄果实或汁完全或部分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饮料,其酒精度一般在8.5°到16.2°之间;按照我国最新的葡萄酒标准GB15037-2006规定,葡萄酒是以鲜葡萄或葡萄汁为原料,经全部或部分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度不低于7.0%的酒精饮品。

以成品颜色来说,可分为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及粉红葡萄酒三类。其中红葡萄酒又可细分为干红葡萄酒、半干红葡萄酒、半甜红葡萄酒和甜红葡萄酒,白葡萄酒则细分为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半甜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

三、中国的葡萄酒文化

(一)中国葡萄的历史

葡萄,我国古代曾叫“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地叫做“蒲陶酒”等。此外,在古汉语中,“葡萄”也可以指“葡萄酒”。关于葡萄两个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

“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酺饮之,则醄然而醉,故有是名”。“酺”是聚饮的意思,“醄”是大醉的样子。按李时珍的说法,葡萄之所以称为葡萄,是因为这种水果酿成的酒能使人饮后醄然而醉,故借“酺”与“醄”两字,叫做葡萄。

我国最早有关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诗•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这句话译成今文就是:“场人,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批把等物,按时收敛贮藏。”这样,在约300O年前的周朝,我国已有了家葡萄和葡萄园,人们已知道怎样贮藏葡萄。在当时,葡萄是皇室果园的珍异果品。

(二)葡萄到葡萄酒的转变

《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于是在汉代开始了第一次葡萄酒的酿造,由于战乱和国力衰微,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业也极度困难。

到了魏晋及稍后的南北朝时期,葡萄酒的消费和生产才有了恢复和发展。其实葡萄酒面临着的真正的发展机遇是在唐朝:在国力强盛,国家不设酒禁的情况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十分钟爱葡萄酒,唐太宗还喜欢自己动手酿制葡萄酒。

到了清末民国初,葡萄酒不仅是王公、贵族的饮品,在一般社交场合以及酒馆里也都饮用。1892年,爱国华侨实业家张弼士在烟台芝罘创办了张裕葡萄酒公司,并在烟台栽培葡萄。这是我国葡萄酒业经过二千多年的漫长发展后,出现的第一个近代新型葡萄酒厂,贮酒容器也从瓮改用橡木桶。

我国葡萄酒业仍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2003葡萄酒产量34.30万吨,2004年产量为39.34吨,同比增长14.7%,在饮料酒行业中属增长速度较快的酒种。据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预计:到2010年,中国葡萄酒产量将达到80万吨左右,每年平均保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我国有葡萄酒生产企业

450余家,葡萄酒品牌众多,其中张裕、长城、王朝处在第一集团,年销量在5万吨左右;新天、威龙、龙徽、莫高、云南红、通化等品牌处于第二集团,年销量在万吨左右;而池之王、白洋河、长白山、古井等暂时仍处于第三集团。葡萄酒行业集中度较高,04年前6大企业产量占行业总产量54%.四、西方葡萄酒文化

在西方,葡萄酒的地位就如同中国的白酒一样,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在他们眼里葡萄酒是圣久,其次才是白酒、烈酒等,西方人对葡萄酒的热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葡萄酒已近完完全全融入他们的生命了,与生活、宗教、文化等紧密结合在一起,下面让我们去看看西方人是怎么爱自己的圣酒的。

(一)历史传说

古代的波斯是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波斯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传说古代有一位波斯国王,爱吃葡萄,曾将葡萄压紧保藏在一个大陶罐里,标着“有毒”,防人偷吃。等到数天以后,国王妻妾群中有一个妃子对生活发生了厌倦,擅自饮用了标明“有毒”的陶罐内的葡萄酿成的饮料,滋味非常美好,非但没结束自己的生命,反而异常兴奋,这个妃子又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她盛了一杯专门呈送给国王,国王饮后也十分欣赏。自此以后,国王颁布了命令,专门收藏成熟的葡萄,压紧盛在容器内进行发酵,以便得到葡萄酒。后来闯入了欧洲人的生活,欧洲国家葡萄酒的产量,占世界葡萄酒总产量的80%以上。

(二)酒与宗教

在中世纪的艺术画中,钉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被表现得像一串压榨机下的葡萄。直到18世纪,人们还认为喝下去的酒会在体内变成血液。在疫病

流行时,所有的人都会喝酒避邪。在古希腊,除了音乐家和舞蹈家,其余人不得参加宴会饮酒。古罗马男子嗅妻子之口以探其是否偷偷喝酒,如若闻到酒味则会将其处死。无神论与人文主义改变了宗教的严格戒律。

(三)酒与艺术

画家佛朗西斯科·德·科雅,查尔斯·福朗索瓦,德比涅,和奥古斯丁·赫努(AugusteRenoir)等的绘画均就葡萄及葡萄丰收时的采摘场景加以表现,以展示大自然的慷慨无私。福朗索瓦·米勒的画表现了箍桶匠酒桶的粗壮,亚吉纳·布丹(EngèneBoudin)的画表现的则是波尔多葡萄酒桶的运输场面。

在伏尔泰的小说中,我们会读到这样的句子:“克拉里·艾黎克斯亲手倒出泡沫浓浓的阿伊葡萄酒,用力弹出的瓶塞如闪电般划过,飞上屋顶,引起了满堂的欢声笑语。清澈的泡沫闪烁,这是法兰西亮丽的形象。”

(四)酒杯、酒葡萄的选择

“饱满,丰腴,厚实,芬芳”,“散发着溶化丹宁的芬芳和可可树细腻的清香”,“有如松树在林间跳跃的流畅”,“热烈透明得像渔夫的眼泪”,这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原料——葡萄的选择,好的葡萄是酿造好酒的前提条件。

酒杯除了形状颜色各异的酒瓶之外,酒杯的材料和质地也会影响品酒人的情趣。理想的酒杯必须光滑透明,可以使人欣赏到酒的颜色。光滑细腻的材质能给嘴唇带来舒适的触觉。

在法国有专门的学校和专业研究品酒艺术。他们认为,如果在没有欣赏到酒的色泽和芳香之前就把酒喝下去就是放弃对喝酒最基本的享受。此外,喝酒也是有步骤的:在拿起酒杯前,必须停止说话。品尝前,向上举起酒杯,用眼观赏美酒饱满、清澈、亮丽的色泽,轻轻晃动酒杯,让酒香散溢开;再用鼻子嗅一嗅,然后开始品尝。

(五)酒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中国人喝酒讲的是一种感情,“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只要有恰当的理由,中国人就会以此表达友好。这种本来不太合理和健康的方式却渐渐成为中国人默默遵循的规矩。不管你酒量如何,上了餐桌,你就得遵守这不成文的规矩。要不就会被视为对对方的不敬,“敬酒”不吃就得吃“罚酒”。酒成为一种表达感情的工具,至于酒本身味道是好是坏已经无关重要。相比之下,西方人则多为了喝酒而喝酒,更注重喝酒的过程,注重对酒本身的品尝和欣赏。在宴会上,敬酒一般选择在主菜吃完、甜菜未上之间,敬酒时将酒杯高举齐眼,注视对方,且最少要喝一口酒,以示敬意,喝多少酒则随个人喜好,轻松自在。

仅从餐桌礼仪上讲,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西方人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享受葡萄酒的餐桌礼仪。如注重酒杯与葡萄酒种的搭配、葡萄酒种与菜肴的搭配;讲究在恰当的温度范围内饮用香槟酒,干红,干白等各种葡萄酒。另外,他们在斟酒,倒酒,品尝,菜肴的配搭各方面都有近乎严格的要求。这些可谓繁琐的餐桌礼仪显然还不能被中国人普遍接受。

目前,葡萄酒消费在中国还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如葡萄酒的同质化、不讲究与饮食的搭配、价高质低等,这些都不利于葡萄酒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可喜的是,中国人在探索中国本土的葡萄酒文化的同时,也在逐渐吸收西方葡萄酒文化的精华,如进行博大精深的中国菜肴与葡萄酒搭配的探索,提倡用健康的方式饮酒等。相信随着葡萄酒在中国的普及,国人的葡萄酒消费心理和方式将越来越成熟,并逐渐形成具中国特色的葡萄酒文化。

五、结束语

随着交流的递增、社会的进步,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将使得人们对葡萄与葡萄酒文化有更多的了解,由于葡萄和葡萄酒有着众多的益处,将使得人们越来越钟爱她,说不定未来的某一天她将取代其他酒类成为人们的新宠儿。

参考文献

[1] 作者:吴粤汕 战吉宬 《2007中国葡萄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中国农业大学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

[2] 作者:贺普超 《葡萄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3]作者:刘海燕 《2007中国葡萄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

葡萄酒礼仪与文化..(范文) 篇6

葡 萄 酒 文 化 与 礼 仪 结 课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葡萄酒文化与礼仪

学院专业(班级): 建筑工程学院工程管理1301 姓名(学号): 亓铭松(20132067)

指 导 老 师 : 侯鸿敏

2014 年 10 月 27日

目 录

一、选酒„„„„„„„„„„„„„„„„„„„ 4

二、场所„„„„„„„„„„„„„„„„„„„ 5

三、时间„„„„„„„„„„„„„„„„„„„ 5

四、酒杯„„„„„„„„„„„„„„„„„„„ 5

五、验酒„„„„„„„„„„„„„„„„„„„ 8

六、开酒„„„„„„„„„„„„„„„„„„„ 8

七、醒酒„„„„„„„„„„„„„„„„„„„ 10

八、闻酒„„„„„„„„„„„„„„„„„„„ 11

九、尝酒„„„„„„„„„„„„„„„„„„„ 12

十、佐餐„„„„„„„„„„„„„„„„„„„ 12

十一、上酒„„„„„„„„„„„„„„„„„ 13

十二、敬酒„„„„„„„„„„„„„„„„„ 14

葡萄酒礼仪与文化

每一样的东西都有他本身的一种文化,葡萄酒也一样。葡萄酒的文化,就是在于他的优雅品位和浪漫的气氛,而且有关红酒店趣闻轶事和文章诗词也数不胜数。

“饱满,丰腴,厚实,芬芳”,“散发着溶化丹宁的芬芳和可可树细腻的清香”,“有如松树在林间跳跃的流畅”,“热烈透明得像渔夫的眼泪”,这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表达了爱酒的人对葡萄酒的感受。

公元1574年到1665年,法国画家尼古拉·普森(Nicolas Poussin)画的一幅画:秋天,一群从巴勒斯坦来的打工者,正在法国葡萄园中采摘串串成熟的葡萄放入附近的箩筐中;公元1789年至1863年,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斯(Eugere Delocrcix)所作的一大型壁画:希神巴克科斯(Bacchus)正在把一大陶盆中盛放的葡萄酒喂一头大狮子。此外,法国学者在墓葬中发现公元前一世纪的一幅浮雕,上有一酒贩正在出售葡萄酒给一位消费者的场景。

酒不只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传递的是一种价值观。那迷人的色彩,神秘的情思,柔和醇香的红酒饱含了鲜活的生命原汁,蕴藏了深厚的历史内涵。

提起法国葡萄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当时腓尼基人和克尔特人首先将葡萄种植和酿造业传入现今法南部的马赛地区,葡萄酒成为人们佐餐的奢侈品。到公元前1世纪,在罗马人的大力推动下,葡萄种植业很快在法国的地中海沿岸盛行,饮酒成为时尚。然而在此后的岁月里,法国的葡萄种植业却几经兴衰。公元92年,罗马人逼迫高卢人摧毁了大部分葡萄园,以保护亚丁宁半岛的葡萄种植和酿酒业,法葡萄种植和酿造业出现了第一次危机。公元280年,罗马皇帝下令恢复种植葡萄的自由,葡萄种植和酿造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1441年,勃艮第公爵禁止良田种植葡萄,葡萄种植和酿造再度萧条。1731年,路易十五国王部分取消上述禁令;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葡萄种植不再受到限制,法国的葡萄种植和酿造业终于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历史的反复,求生存的渴望,文化的熏染以及大量的品种改良和技术革新,推动法国葡萄种植和酿造业日臻完善,最终走进了世界葡萄酒极品的神圣殿堂。其实世界各地都有种植葡萄,所以世界各国也都有葡萄酒的生产。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0-20度的温和气候地区最适合栽种葡萄,而雨量丰、湿气重的地方则有碍葡萄树的生长,因此土壤排水良好也是栽种的条件之一。法国的气候和地理环境,都在不同的程度上,适宜葡萄的生长。从8月开始的三个月中,从南向北,整个法国处于喜悦的葡萄收获期。在此期间,法国的葡萄产区,沉缅于品尝葡萄新酒的醇美的欢乐之中。

然而,在众多的红酒中独钟法国红酒原因是︰法国不但是全世界酿造最多种葡萄酒的国家,也是生产了无数闻名于世的高级葡萄酒的国家,其口味种类极富变化,故其被美誉为『葡萄王国』,法国生产的红酒有六大生产地包括︰波尔多(Bordeaux)、布跟地(Burgundy)、香槟(Champagne)以及阿尔萨斯(Alsace)、罗瓦河河谷(Loire Valley)、隆河谷地(Cotes du Phone)等其中又以气候温和土壤富含铁质的波尔多产地最具代表。

法国葡萄酒被世人奉为世界葡萄酒的极品。它所以深受人们的爱戴,不仅仅在于它与香水、时装一样象征着法兰西浪漫情调,更重要的是它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谈论葡萄酒文化,就不能不提及采摘葡萄的文化。收获葡萄是法国农业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在烈日下采葡萄很辛苦,但充满欢乐。到处可见快乐的人群,随处可闻愉快的歌声。在著名的波加莱榨汁歌中,可以听到这样的歌词:“滚滚的美酒,快装满酒壶„„”每年新酒上市时,法国餐馆都会忙乎一阵。全国大大小小的餐馆开始出售各种牌子的新酒,而亲朋好友、同事、恋人们则会去餐馆相聚,品尝新酒。空气中到处飘扬着丰收的节日气氛。

以下,将详细介绍葡萄酒的礼仪与文化:

一、选酒

1、看产地。依据地理知识判断当地葡萄品质是否良好,即:干旱少雨、光照充足地区葡萄成熟好,无病害,农药污染少。

2、看出厂日期。

3、看葡萄酒的寿命。按出厂日期算,五六年之内都属于它的最佳饮用期。4、看酒中是否有沉淀或异物。异物如果是软木渣,则不影响饮用;沉淀物如果呈粒状,瓶倒立沉淀迅速下降,且酒液仍透明,则多为酒石沉淀,亦不影响其饮用。如果酒体浑浊或者有絮状物,则可能发生霉变,不宜选购。

5、看颜色。干白葡萄酒多为微黄带绿,干红葡萄酒也有深红、宝石红、砖红等多种颜色。红酒的色度随红酒的藏酿而变化;新酒通常为深红色,藏酿酒杯边处的颜色变浅,并带有淡棕色。发暗失去光泽或酒体浑浊的干红葡萄酒不宜选购。

除此之外,选购葡萄酒时要注意几点:一是选多年经营的名牌产品;二是选择知根知底的产品;三是到直销店、特约经销店或信誉度高的经销店去选购。

另外,如果是对于餐桌上的选酒,那么一次成功的酒会、商务宴会或是情人浪漫晚餐都少不了葡萄酒的点缀。而对于很多不懂葡萄酒的人来说,选酒犹如一场赌博。因此,怎样选酒也成为了葡萄酒礼仪中的热门话题。

首先,明确预算。挑选葡萄酒第一步就是明确预算,确定葡萄酒的价格区间,这可以大大缩小选择范围。然后,查看酒单。一般情况下,餐厅中的酒单会对葡萄酒进行大致的描述。此时,你可选择你感兴趣的葡萄酒类型,如香槟、干红葡萄酒还是甜白葡萄酒。其次看产地,判断当地葡萄品质是否良好。再次看年份,并预测其最佳适饮期。最后,考虑与食物的搭配。不过,酒单上的葡萄酒繁若晨星,不同的葡萄品种、产区、等级也让人眼花缭乱。如果你不想理会这复杂恼人的葡萄酒体系,你可以尝试选择来自勃艮第、加州和华盛顿的黑皮诺红葡萄酒,或者来自德国或者阿尔萨斯的雷司令白葡萄酒。这些葡萄酒容易佐餐,有多种价位,适合不同消费水准。当然,可以求助侍酒师。餐厅中的侍酒师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葡萄酒专家。如果你对选酒依旧毫无头绪,可以征询侍酒师的意见,侍酒师一般会根据你的价格、食物等给出中肯的意见。而选酒的数量则根据每个人半瓶酒的标准来决定总共需要几瓶酒。如果餐桌上有三人以上,则可以考虑选择一瓶红葡萄酒和一瓶白葡萄酒。

二、场所

品酒的场所最好选在空气清新、气温凉爽的房间。室温以摄氏18—20度为佳,红葡萄酒饮用温度:淡雅的红酒约在12度左右,酒精稍高的约在14—16度,口感丰厚的约在18度左右,但最高不应超过20度,因为温度太高会让酒快速氧化而挥发,使酒精味太浓,气味变浊;而太冰又会使酒香味冻凝而不易散发,易出现酸味。室内应避免有任何味道,香水味、香烟味、花香味。另外还需要具备白色的背景,最好采用白色的桌巾和餐巾,以便衬在酒杯的后面,观察酒色。

三、时间

理想的品酒时间是在饭前,品酒之前最好避免先喝烈酒、咖啡、吃巧克力、抽烟或嚼槟榔。专业性的品酒活动,大多选在早上10点至12点之间举办,据说这个时段,人的味觉最灵敏。

四、酒杯

葡萄酒杯类虽多,在选购时仍有共同的基本原则:1.无色透明;2.杯腹最好无装饰,以便于观赏葡萄酒的原色;3.材质不宜太厚,以免影响品尝时的触感;4。选用高脚杯子,这样当转动酒杯观察时不会由于手的温度影响杯中的酒。此外,葡萄杯使用过后应立即清洗。洗涤时先用温和的清洁剂洗净,再用热水冲洗,最后以不留棉絮的干布擦干,即可倒挂于杯架,或将杯口朝上立放,以免积存闷臭气味。

一般情况下,葡萄酒杯为郁金香型,腹大口小,这样便能留住酒的香气,让酒的香气聚集于杯子上面。足够大的杯肚可以让酒液在杯子里转动,和空气充分接触。此外,杯脚要足够高,以保证手能握住,避免让手碰到杯腹而影响了酒温。由于上等的葡萄酒杯是通过合适杯形的设计,引导酒液流向舌头上最适宜的味觉区。因此,根据葡萄酒的个性差异,葡萄酒酒杯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波尔多葡萄酒杯:杯身较长,杯口较窄,此杯形可令酒的气味聚集于杯口。除了勃艮第红葡萄酒以外,波尔多葡萄酒杯也适用于其他很多红葡萄酒,因为大部分的葡萄酒都是根据波尔多的风格去制作的。

勃艮第葡萄酒杯:杯身较矮,其经典特征就是类似于气球的形状,也就是“杯肚大”。这样的杯型更易于散发那种产于法国勃艮第地区的葡萄酒浓郁复杂香气。显然,波尔多酒杯侧重的是“收香”,显得低调内敛;而勃艮第酒杯侧重的是“散香”,更显高调张扬。

白葡萄酒杯:杯身较长,杯肚较瘦,像一朵待放的郁金香,白葡萄酒杯比红葡萄酒杯要瘦一些,以减少酒和空气的接触,令香气留存的更持久一些。

香槟杯:香槟杯通常为郁金香型香槟杯和香槟笛杯。细长郁金香型的高脚杯像一只纤细的郁金香,比较受女性的喜爱,纤长的杯身是为了让气泡有足够的上升空间。标准的香槟杯在杯底有一个尖的凹点,这个小小的设计可以令气泡更丰富更漂亮。而香槟笛杯纤长狭小,形状优雅,是品尝香槟的理想酒杯。

ISO品酒杯:如果你只打算用一种酒杯去品尝所有的葡萄酒,可以选择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品酒杯。ISO品酒杯杯身造型类似一朵含苞待放的郁金香。与适合各个地方的葡萄酒的酒杯相反,它不会突出酒的任何特点,而是直接地展现葡萄酒原有的风味。无论是哪一种葡萄酒,在这个杯子里都是平等的。

一只好的酒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饮用葡萄酒时,千万不要忽略了小小酒杯的重大作用。当然,如何持杯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握住酒杯的杯脚,将杯脚置于拇指和一只或二只手指中间轻握,这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很简单的倾斜酒杯,观察酒的颜色以及旋转酒杯里的酒液。

2、握持酒杯的杯底,许多人发现使用这种方法握杯,能更轻易的操控酒杯,而且更有舒适感。

3、除非想要温热杯子里的酒液,那请用手掌托住杯体吧,否则持杯时,还是使用手持酒杯的杯脚或杯底的方法,如此可避免导温。

4、若你是右手持杯者,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杯子,你会发现可轻松地做出这个动作,而假如你是左撇子,可以试着以顺时针方向旋转杯子。

五、验酒

在选酒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检验葡萄酒。检验葡萄酒步骤如下:

1、侍者把葡萄酒呈到你面前,此时你需要通过查看酒标,确定葡萄酒的年份、品种和产地等正确无误。

2、侍者在揭开软木塞后,将会把软木塞放置你面前。此时,你需要检验软木塞是否良好。干裂松散或完全湿烂的软木塞都说明空气有可能已经进入酒瓶中,破坏了葡萄酒。

3、侍者将把酒倒入酒杯中,此时你将检查葡萄酒的颜色,香气和口感。如果你未发现任何瑕疵,向侍者点点头,这就是你的“心动之选”了。如果发现葡萄酒有瑕疵,可以要求退换该瓶葡萄酒,并重新进行选择。

六、开酒

优美的开瓶动作是一种艺术。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于葡萄酒的瓶口多有金属或塑料封套,因此,若想优雅的打开一瓶葡萄酒,一个得心应手的开瓶器是少不了的。开瓶器的种类相当多,最常见的是一种被称为“侍者之友”的开瓶器。

根据葡萄酒的类型,静止葡萄酒和起泡酒都有不同的开瓶方法。静止葡萄酒开瓶的步骤:

1、先将酒瓶擦干净,再用开瓶器上的小刀沿防漏圈(瓶口凸出的圆圈状的部位)下方划一圈,切除瓶封,切记不要转动酒瓶。

2、用布或纸巾将瓶口擦拭干净,再将开瓶器的螺丝钻尖端垂直插入软木塞的中心(如果钻歪了,木塞容易被拔断),顺时针方向缓缓旋转钻入软木塞中。

3、以一端的支架顶住瓶口,拉起开瓶器的另一端,将软木塞稳当而温和地拔出。

4、感觉到软木塞快拔出时就停住,用手握住木塞,轻轻晃动或转动,绅士地拨出软木塞。

起泡酒开瓶的步骤

1、左手握住瓶颈下方,瓶口向外倾斜15度,右手将瓶口的铅封揭去,并将铁丝网套锁口处的铁丝缓缓扭开。

2、为了避免软木塞因气压而弹飞出去,一边用手将其压住,一边盖上一层餐巾。用另一只手撑住瓶底,慢慢地转动软木塞。酒瓶可以稍微拿低一点,这样会比较稳。

3、若感觉到软木塞已经快要推挤至瓶口时,只要稍微斜推一下软木塞头,腾出一个缝隙,使酒瓶中的碳酸气一点一点释放到瓶外,然后静静地将软木塞拔起。响声不要太大。

当然,开启一瓶起泡酒,特别是香槟,将香槟瓶摇晃,气泡喷洒而出的开法,是庆功宴中的戏剧效果,虽然可以增添喜庆的气氛,却难免有些浪费又不够专业。香槟还有另外一种开瓶方法,据说在拿破仑时期,当军队从战场凯旋而归时,战士们从聚集欢庆的人群手中接过香槟,他们兴奋之余直接抽出随身携带的马刀砍断香槟瓶塞,从而缔造了用军刀开瓶的豪情传统。

七、醒酒

尘封于酒窖的葡萄酒犹如一位“睡美人”,而醒酒就是把这位“睡美人”唤醒,让她焕发青春活力。这看似简单的醒酒过程,举手投足之间却透露出一份优雅,正是这份优雅使得醒酒成为葡萄酒礼仪的必修课。

葡萄酒的香气通常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明显地发散出来,尤其是一些味道比较复杂、重单宁的酒,更需要长的时间醒酒。年轻的酒,醒酒的目的是散除异味及杂味,并与空气发生氧化;老酒醒酒的目的是使成熟而且封闭的香味物质经氧化发散出来。通常老酒的醒酒时间比年轻的酒短,厚重浓郁型的酒比清柔型的酒所需的时间要长,至于浓郁的白酒及贵腐型的甜白酒,最好也花一点时间醒酒。

但如果仅仅只是打开软木塞,就整瓶直立着,这样的醒酒实无太大的作用,因为此时酒与空气的接触面只有瓶口大而已,这样的醒酒费时漫长,因此,至少应该倒一些在杯子里,然后轻摇,这样对酒味的散发有很大的帮助,在旋转晃动的时候,酒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也就加大了,加速氧化作用,让酒的香味更多的释放出来。

那么,哪些葡萄酒需要醒酒呢?年轻、紧致、酒体丰满以及单宁厚重的葡萄酒需要醒酒。这些葡萄酒价格更高,因为它们具有庞大的结构和陈年的能力。除此之外,经过五年以上熟成的葡萄酒,因可能生成沉淀物,也需要醒酒。而那些酒体较轻的葡萄酒则不需要醒酒,如大部分白葡萄酒可以开瓶即饮。一般情况下,桃红葡萄酒、香槟及其他起泡酒也不需要醒酒。

醒酒的方法如下:

1、在确定要饮用哪一瓶葡萄酒之前,应该保持其酒瓶处于直立状态。新酒直立的时间为一天,十五年以上的葡萄酒至少应该保持直立状态八天;

2、醒酒前需准备好醒酒器、漏斗、滤布和一个光源;

3、开瓶时,不要摇晃或者转动酒瓶,切开瓶封后先用湿布擦拭瓶口,再用餐巾纸擦干,拉出瓶塞,之后要透过光源观察瓶底,确定沉淀物并未污染上方液体;

4、倾倒葡萄酒前,目光要与酒瓶成90度,开始换瓶时要慢慢倾斜酒瓶,缓缓地将葡萄酒注入醒酒器中。

5、注意要将瓶中最后有沉淀的酒液留在瓶肩,不能倒入醒酒器中,确保醒酒器中无沉淀。醒酒时间

一般而言,甜白葡萄酒和贵腐酒不需要倒入醒酒器中,开瓶静放1小时左右即可饮用;较老的酒换瓶去渣后,半小时以内就可以饮用;处于陈年期的酒需在醒酒器中醒酒1小时左右;较年轻的红酒倒入醒酒器中醒酒2小时左右;有些年轻强劲的酒款,比如意大利巴罗洛葡萄酒,醒酒的时间甚至更长。总的来说,醒酒时间的标准是:比起酒龄较长、酒体较轻的葡萄酒,年轻、多单宁、高酒精的葡萄酒可以经得起更长时间的醒酒。

八、闻酒

第一次先闻静止状态的酒,然后晃动酒杯,促使酒与空气(尤其是空气中的氧)接触,以便酒的香气释放出来,再将杯子靠近鼻子前,再吸气,闻一闻酒香,与第一次闻的感觉做比较,第一次的酒香比较直接和轻淡,第二次闻的香味比较丰富、浓烈和复杂,酒香可分葡萄本身所发散出来的果香(不单只有葡萄的果香),发酵时所产生的味道以及好的葡萄酒成熟后转变成的珍贵而复杂、丰富的酒香。闻酒时,应探鼻入杯中,短促地轻闻几下,不是长长的深吸,闻闻酒是否芳香,是否有清纯的果香或气味粗劣、闭塞、清淡、新鲜、酸的、甜的、浓郁、腻的、刺激、强烈或带有羞涩感。

九、尝酒

让酒在口中打转,或用舌头上、下、前、后、左右快速搅动,这样舌头才能充分品尝三种主要的味道: 舌尖的甜味、两侧的酸味、舌根的苦味;整个口腔上颚、下颚充分与酒液接触,去感觉酒的酸、甜、苦涩、浓淡、厚薄、均衡协调与否,然后才吞下体会余韵回味;或头往下倾一些,嘴张开成小“O”状,此时口中的酒好像要流出来,然后用嘴吸气,像是要把酒吸回去一样,让酒香扩散到整个口腔中,然后将酒缓缓咽下或吐出。

十、佐餐

由于萄萄酒历来是作为佐餐饮料而存在的,所以建议应配合其它食物一起饮用,最好是在进餐时饮用。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经常被喻为“联姻”。美酒配上佳肴通常被誉为“天作之合”。但中国有八大菜系,烹饪的方法更有蒸、焖、焗、炒、炸、灼、淋、浸、捞、扣、烩、炖等。要在繁多的葡萄酒中,为复杂的中国菜找上“另一半”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但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还是有一定的规则可循的。

葡萄酒与食物其实是相辅相成的。食物可以增添或减轻葡萄酒的风味,同样,葡萄酒也能凸显或掩盖食物的风味。关于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最主要的是寻找二者的共同味道和触感,以达到和谐统一。而对味道和触感最敏感的莫过于舌头,从舌头味蕾的分布方式我们可以知道,在葡萄酒入口后,人体依次能感觉到的味道应该是先甜后咸,接着是酸和苦。因此,以下的配餐原则是基于舌头所能感触到的酸、甜、苦和咸而分类的。

1、甜配甜

越甜的食物会使葡萄酒的甜味变得越淡,因此,在吃甜点时,要喝更甜的葡萄酒。如香梨挞搭配苏玳甜酒、纽约奶酪蛋糕搭配麝香葡萄酒、面包布丁搭配雷司令葡萄酒以及意大利式甜点搭配波特酒等。

2、咸配酸

咸味的食物可以搭配酸度较高的葡萄酒,特别是起泡酒。葡萄酒中的酸味可使得咸味变弱。

3、酸配酸

偏酸的食物通常适合搭配酸度较高的葡萄酒。如意大利醋汁沙拉就非常适合搭配酸度偏高的葡萄酒,即“酸配酸”。西红柿、洋葱、青椒和青苹果也属偏酸食物,这些菜肴和长相思葡萄酒、法国北部或德国的白葡萄酒搭配,将会比较和谐。值得注意的是,在红葡萄酒中,酸味往往会被厚重的单宁掩盖,但意大利红葡萄酒的酸度极高,并不会出现以上情况,因此非常适合搭配酸性食物。

4、苦配苦

当苦味的食物与苦涩的葡萄酒(苦味通常来自单宁)搭配时,苦味将会消失。因此苦味的食物可以搭配单宁含量较高的葡萄酒。

除以上搭配原则之外,还有其它因素也会影响葡萄酒与食物的搭配,如食物的重量、风味浓郁程度等。

5、高蛋白配高单宁

葡萄酒中的单宁物质能“吸引”食物中的蛋白质。当你吃一块牛排,然后再喝一口单宁含量较高的葡萄酒时,单宁将变得更加柔顺,这是因为蛋白质减轻了单宁带来的干涩感觉。

6、辛辣食物

辛辣的食物往往适合与较甜、酒精度较高的葡萄酒搭配。如雷司令、琼瑶浆、白金粉黛、黑皮诺葡萄酒以及博若莱新酒,这些都是搭配辛辣食物的理想葡萄酒。

十一、上酒

如果宴请客人时,可以先上白葡萄酒,后上红葡萄酒;先上新酒,后上陈酒;先上淡酒,后上醇酒;先上干酒,后上甜酒;酒龄较短的葡萄酒先于酒龄长的葡萄酒;

十二、敬酒

马陆葡萄产业与文化 篇7

早在上世纪80年代, 马陆葡萄就以其规模和效益闻名于大江南北。1981年春, 马陆园艺场引种栽下22亩巨峰, 并取得了第一年种植、第二年丰产 (亩产1500公斤以上) 的成果。到90年代, 已发展到10个村2000多户农民种植近8000多亩葡萄, 占上海市郊区葡萄种植面积的1/4, 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99年, 马陆镇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葡萄之乡”。30年来, 马陆葡萄历经产量效益、质量效益和品牌效益三个阶段, 先后评为上海市著名商标、上海市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 并成为2008北京奥运推荐果品。

马陆葡萄公园是马陆葡萄发展的一个浓缩和精华。公园应用根域限制栽培理论, 采用生态型基质栽培, 以现代设施、现代精准农业技术武装观光葡萄园, 不仅观赏环境“一尘不染”, 还可“坐享其中”, 休闲、聚会、小酌, 完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随着马陆葡萄产业的发展壮大, 在特色观光旅游方面已初具规模, “葡萄长廊”“水上葡萄园”“情侣葡萄园”等已成为葡萄公园的特色文化休闲旅游项目。

1. 葡萄长廊

这几乎是每个观光葡萄园的必备景观。马陆葡萄主题公园的葡萄长廊, 总长1500米, 不仅具备生态功能, 还有生产功能、景观功能、科普功能、文化功能。如葡萄品种, 葡萄藤蔓的造型, 给人以视觉的享受等。长廊边的葡萄文化展示牌, 还可让人增加葡萄文化知识。

2. 水上葡萄园

吐鲁番有条葡萄沟, 马陆有条葡萄河。在耕地资源紧缺的南方, 利用葡萄蔓生在水面建“阳光工程”。划船来到水上葡萄园, 沿着小溪流可看到适合水边种植的刺葡萄, 从春到秋, 刺葡萄的嫩梢、嫩叶始终娇艳鲜红, 在厚厚的成龄绿叶拥抱下, 更加生机盎然。当小船行驶在葡萄架下, 感受的不仅是清凉惬意, 更在欢愉中了解野生葡萄世界里的生命哲理。

3. 葡萄科普园

园内保存着近百个葡萄世界名种、珍稀品种和野生品种, 有满身带刺“面若桃花”野生葡萄, 有宛若仙女玉指的美人指、女人指、金手指葡萄, 还有洒“热血”的染色葡萄。

4. 葡萄迎宾园

园内种植有十余种不同的葡萄品种, 藤蔓或如大鹏展翅, 或如孔雀开屏;架上绿荫缠绕, 串串葡萄姹紫嫣红, 颜色错落有致;架下布有各类石榴、番茄、草莓、芍药等大小盆景。素色典雅的青石砖面上桌椅摆放自然, 来一壶有机葡萄茶, 或一杯原汁原味的鲜榨葡萄汁, 几两葡萄水饺, 或几串美味的葡萄, 都让人回味无穷。

5. 采摘与认养葡萄园

园中采用国内领先的“基质栽培”模式, 为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创新型生产模式。种植的葡萄品种有几十个之多, 而且造型独特。2009年, 这里被划为马陆葡萄公园的会员区, 会员可在此任意挑选葡萄树养护、劳动并收获果实。

6. 情侣葡萄园

葡萄酒历史文化 篇8

饮用:有张、有弛、有健康

中国白酒文化历来就是健康文化的传播者和倡导者,白酒要想实现未来健康发展,就必须改变不健康、不文明、不高雅的饮酒风气。

茅台集团倡导小杯饮酒的“讲究文化”,讲究成功、和谐和人文关怀;水井坊提倡健康饮酒,首次在业界以包装物显著标识的方法提醒消费者“过量饮酒有害健康”,提示“酒能怡神,消愁遣性,少喝有益,多饮伤身”,在外包装箱上同时提注明“请勿向18岁以下人士售卖”。此类举措都具有正面的意义。

品赏:可道、可思、可追忆

中国白酒源远流长,华夏民族赋予其的丰厚内涵不亚于葡萄酒,但我们缺少系统的总结、科学的提炼,缺少大力度的宣传、有意识的弘扬,没有让白酒更好地成为一种追求的载体,成为一种品位的符号。我们对白酒文化的挖掘与弘扬做的还不够,没有让白酒文化作为我们的国粹文化得到完美展现,相对于葡萄酒来讲还有很多欠缺。

苏酒集团耗费数年时间完成的“苏酒品道”,成功定稿白酒品赏手册,逐步推广属于白酒的品道文化,愿能为消费者增强白酒品赏水平,为民族、民众造留文化财富。

颂扬:能文、能颂、能流传

中国白酒文化遗产众多,真正流传下来仅为沧海一粟,这不仅是白酒文化的一大损失,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遗憾。颂扬白酒文化,再现历史精萃,是我们每一个酒企、酒人的历史使命。

五粮液集团、汾酒集团和古井贡集团三大酒文化博物馆可谓是中华酒文化的结晶,在花费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收集、挖掘、核实、整理与白酒有关的历代生产的实物容器、酒具、诗画,并做成产业化,对弘扬中国悠久的白酒酿酒史,让白酒的文明得以延续、文化得以流传、精神得以继承等方面,起到承载历史传承的作用。

上一篇:美业广告下一篇:读马云创业史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