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家乡水活动教案(共2篇)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知道水是有限的资源。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水的现状。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风景对照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受水的重要性
1.观看反映九寨沟风光的录像或照片以及戈壁的大漠风沙的录像或照片。
2.学生畅谈感受。
3.教师小结:是呀,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世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才有活力。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多么美丽的自然环境!
二、水知识大比拼
1.教师:同学们在课前查找了有关水的资料,现在把你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
三、假如没有了水
1.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停水后的情景,设想停水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人们的生活会受到的影响。
2.教师小结: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我们是离不开水的。据有关资料表明,如果人不喝水,最多一周就会失去宝贵的生命。
四、夸夸家乡水
1.教师:在我们可爱的`家乡,小河、湖泊、溪流、井,都在无私地为家乡的人们提供着生命之水。水给我们的生活做出了哪些贡献?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说说水为人们做出的贡献。(教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出示相应的照片,可参照教科书第36页的图片)
3.教师小结:清清家乡水,哺育了美丽的生命。可是今天,她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
五、舞水河的故事
1.呈现舞水河(此河是湖南省的一条河,教师可查找当地河流的照片)的录像或图片。可以根据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分别出示三张照片或三段录像,让学生感知舞水河流经不同地区后发生的变化。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条河叫舞水河。它的源头是清清的山泉。山溪汇成小河,流向远方,它还能保持这份清澈吗?让我们随着镜头看看河流中游和下游的模样。
2.在此过程中将教科书第37页的学生日记呈现出来,使学生的向往与现实形成
反差,引发学生对舞水河变化的感慨。教师提问:看到原本清清的舞水河正在痛苦地呻吟着,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
3.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刚才观看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4.教师小结:是呀!从同学们的感想中可以看出,同学们也在关注着家乡的每一条溪流,每一条小河,在关注着家乡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让我们带着对家乡水的关爱,去调查、研究,去了解家乡的水环境吧!
六、课外拓展活动
调查家庭厕所、厨房、洗衣机等生活污水的去向。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教师:舞水河发生的触目惊心的变化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使同学们产生了太多的疑问:我们家乡的水环境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去想办法走近家乡水,去调查、去研究。
二、关注家乡水
1.教师:同学们最想了解关于家乡水环境的哪些问题?可以将自己关注的有关问题记录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关于家乡水的问题,怎么才能解决呢?
3.学生交流:
可以到河边观察,可以去找长辈了解家乡河流的过去,可以查阅有关水污染的资料,等等。
三、我们的考察计划
1.指导学生根据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结组,小组讨论考察的内容和方法。
2.交流汇报各组的考察内容和方法。
(1)有的小组去访问环保局的专业人士,了解有关河水污染的数据。
(2)有的小组去实地考察,拍摄一些照片。
(3)有的小组去寻找污染源。
(4)有的小组去参观污水处理厂,把有关照片带回来。
3.指导制定考察计划。
(1)教师: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非常好,但是要使我们的考察收到好的效果,我们还要在考察前制定好考察计划。
(2)课件呈现考察计划范例。看看制定计划应考虑哪几方面。
①确定考察内容。小组要先商量考察的内容,这是制定考察计划的关键。
②做好考察的准备工作:本小组考察的项目、地点,要准备的考察工具,考察的方法及考察的步骤,拟订水环境调查表,等等。
4.选出小组长,小组商量制定考察计划。
5.学生交流、讨论、评价小组考察计划。教师可从中选出几份完整的计划供学生讨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考察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考察注意事项
1.教师:为了让我们的考察能顺利进行,在考察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
(1)小组同学要有明确的分工,要做好记录。
(2)考察时要注意安全,可以邀请家长一同去。
(3)在访问时要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
五、课后拓展活动
1毖Щ岜究11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蹦苷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蹦芊纸巧朗读课文。
4绷私饪挝哪谌荩懂得保护树木的重要,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既有时代感,又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全文十一个自然段,按照“溪水变黄--变黄的原因--溪水变清”分为三部分:一场雨过后,小兔发现溪水突然变黄;原来是大象和野猪比赛谁有力气,拔掉了小溪上游的树,雨水把泥土冲进小溪,使清清的溪水变浑了;大象和野猪知错就改,重新把树栽好,溪水又变清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毁掉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就会使溪水变浑。要使溪水变清,就要多栽树。
对话描写是本文的特色。有利于学生分角色朗读。
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了解保护树木的重要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币导学生收集“环保”信息材料。如:长江、黄河水土流失资料;林木遭到破坏的资料等等。
2鄙字、生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有条件的学校可把童话故事制作成动画课件。
(二)识字、写字教学
1笔蹲纸萄А
注意指导以下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负:声母是f,不要读成hù。
系:多音字,在本课读xì,不读jì。
澡、栽:平舌音,不要读成翘舌音。
被:左边是衣字旁,不是示字旁。
喊:右边是“咸”,不是“成”。
培:右边不要写成“音”。
2毙醋纸萄А
本课生字中多数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都是左窄右宽。这种结构的字学生比较熟悉,不必作过细指导。“负、系”两个字,要写在田字格中间,“负”上边的“”要小,“系”第一笔是“撇”,不是“横”。“澡、喊、栽、停、堵”这几个字不容易写好看,要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三)词句教学
本课词句不难,学生通过读便能了解意思。有些学生可能对“胜负”“不解”“重新”这三个词不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讨论的方法去解决,其间教师注意引导和点拨。
(四)朗读指导
读好对话是本课朗读指导的重点。要让学生通过对感情色彩浓的词语(如:气愤地说、生气地说、不解地问等等)的体会,找到“角色”的不同感觉,并把它在朗读中表达出来。
课文中问句和感叹句的朗读要引导学生联系前后文的意思,并结合生活中的感受细细体会,反复练习,读到自己满意时,再与同学们一起分角色朗读。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五)练习提示
第三题的目的是巩固、积累词语,练习扩词。首先要求把词语读正确,想一想它在课文中的意思;再用带点的字组词。
(六)扩展活动
参观环境保护展览。参加一次环保活动。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情境激趣。
1苯涣魇占的“环保”信息,老师相机诱导、点评,为学好本课作准备。
2狈庞掣据课文内容制作的动画片,激发学习兴趣。(也可利用幻灯、挂图或实物制造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多读体会。
1倍量挝模把生字新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倍量挝模理解新词和重点词语。
3倍量挝模体会课文的意思。
(三)入情明理。
1痹诙炼内容的基础上讨论:课文中的小兔、大象、野猪,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绷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讨论:树木和小溪有什么关系?
(四)深化练习。
1狈纸巧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狈治鲎中危练习生字新词的书写。
3蓖瓿煽魏笕、四题。
【清清家乡水活动教案】推荐阅读:
家乡水,家乡情作文600字11-08
家乡美家乡水更美小学作文03-14
家乡的南河水作文03-20
我爱家乡的山和水日记400字欣赏01-05
画家乡 教案07-12
画家乡课文教案02-20
家乡的特产教案03-25
走进家乡活动方案10-04
家乡秀活动总结01-10
地方教案可爱的家乡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