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青春梦想的散文(推荐8篇)
我突然想起我的一个校友,整天就知道打游戏,不打游戏了就看漫画,考试五门课挂了四科。想当年也是辛辛苦苦跨过了高考这个独木桥,怎么到了大学就不求上进了呢?
为什么不就着年轻有时间多考俩证,多学点东西,难道真的都要等毕业了工作了,被生活扇几个巴掌懂得生活艰辛后,才踉跄着去学习去考证吗?
我们有着大好的青春和最轻松的年纪,家里父母不用我们管,也没有家庭牵制,在最好的年纪却有很大一部分人把时间用来打游戏,看电视剧,逛淘宝......尽情地挥霍。不去想办法给自己多点证书多点实践,为之后找工作多点筹码。
然而那些没有很好机会的人却在绞尽脑汁的想各种办法去提升自己,精尽自己。
有的人可能觉得大把青春无事可做,所以用来做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但是你不知道的是,你拥有的机会是多少人羡慕不来的。
你明明可以考各种证书,去做各种兼职,去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去见识更美好的世界。而不是每天窝在寝室里打游戏看韩剧。在20岁的年纪过着80岁的生活。
那些刚来深圳的年轻人大多是这样的:同乡几人相伴或者孤身一人,手里握着一个电话号码,在电话的指引下乘车、转车、下车,就这样融入了深圳的大街小巷,融入了深圳的厂区、工地、码头……
然后,他们换一身行装就汇入了上下班拥挤的人流。在这座城市里,他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种:流水线工、建筑工、地铁工、快递员、送水工、保安员……
他们和他们的青春,成为这座城市的运转和发展不可缺少但是却常常被忽略的符号。
而那些每天都在离开的年轻人,每个人都有离开的理由。在这座城市里,他们留下了自己的青春,最后却不知能带走什么。
我很想知道他们每一个人在这座城市里的酸甜苦辣,想听听他们的诉说,他们的故事。当我走近他们的时候,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的无奈、他们的阳光奈、他们的朴实奈、他们的愿望奈。说起现在的生活和将来的打算,他们有的直摇头奈、有的眼含泪水奈、有的闪烁其词奈、有的欲说还休奈、有的振振有辞。他们的辛苦奈、他们的心酸奈、他们的抱负奈、他们的梦想,早已超越了语言可以表达的极限。
他们学历低,迫于家境的困窘或者其他原因,大多是初中、中专学历;他们怀揣着梦想,随着拥挤的人群来到了这座城市,蜗居在城市的某一个角落里。他们在城市和乡村之间或者城市与城市之间徘徊,寻找着自己的未来。
他们中有的已经小有名气,有的还在默默孵化自己的梦想,更多的人则是怀着一种坚韧,忙碌重复着每天大同小异的生活。难得有一点空的时候,他们也会在白天和夜晚,仰望并不蔚蓝的天空。情之所至的时候,他们的双眼噙满眼泪。
本次采访选取的这组人物,包括了“70后”、“80后”、“90后”,他们是生活在我周围的人,是我的亲人或者朋友,是中国千千万万在城市谋生和寻梦的打工者的缩影和写照。
人的价值总是在流变中显现。
2012年4月末的一天,日本三大通讯公司之一的软银公司一间办公室里,部门经理向一位外表柔弱而内心坚强的中国女职员竖起了大拇指,原因是她每个月都拿奖金,每个月都当业绩冠军。
她,一位中国姑娘,怎么会在日本一家大公司获得不错的工作而且取得不菲的业绩?
青春如此的灿烂,缘于她勇于放飞自己的梦想,也缘于明智的父母在她人生的关键时刻作出的四个决定。
10岁时独立生活
她叫杨莹,出生在天山北部一个叫大河源的戈壁小镇,妈妈在镇上一家棉麻厂上班,爸爸在一家私立中学教数学。大河源镇地处新疆吐鲁番附近,是南北疆物资集散地。1997年,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个小镇开始转变发展模式,原先靠政策吃饭的企业纷纷破产,工人下岗了,人们陆续移居到附近的城市。
那年,杨莹就读的小学也关闭了,大批的学生家长托关系找熟人,把孩子送到附近的吐鲁番或者天山以南的库尔勒去上学。杨莹被父母带到乌鲁木齐第一小学参加转学生考试,并以优秀的成绩被录取。
夫妻俩为女儿的事商量了两个晚上,因为,如果选择在乌鲁木齐上小学,考虑到距离问题,小杨莹晚上就不能回家了。最后,他们决定:不做女儿的羁绊,让杨莹自己去体验这个世界。为了让这个决定能够实施下去,夫妻俩约定:女儿毕竟还小,开始时如果她哭闹,一定要硬起心肠给她一段适应的时间。一段时间之后,若是女儿能够适应,自然再好不过;若是女儿实在适应不了,再另寻他法。然而,潜意识中,他们还是相信自己的女儿能够适应独立的生活。
小杨莹被安排住在一位老师家里。当时,乌鲁木齐的消费很高,小杨莹一天只有5元钱的生活费,早餐和晚餐可以在老师家里解决,午餐却很少能吃饱。为了省5角钱的公交费,小杨莹每天一路小跑,跟着老师徒步上学。
因为之前就跟老师约好了,杨莹只有周一至周四晚上可以住在老师家,每周五至周日三个晚上杨莹要自己解决住处。为了能有地方住,杨莹努力学习。每当她去同学家借宿的时候,她都会在功课上帮助同学,或者帮同学家做些家务。每到周末放学,就会有一群同学围着她问:“杨莹,你今天去谁家住啊?要去我家吗?”小学期间,几乎所有的同学家,杨莹都去住过,她成了同学们眼中最快乐的小天使,也是在班里朋友最多的学生。也许正是因为小时候这样的经历,才使得她长大后不停地奔波于不同的地方,四海为家,甘之如饴,以此锻炼自己的意志、追求人生的价值。
18岁时游遍新疆和西藏
2004年,上高一的杨莹第一次接触三毛的作品。三毛的故事那么新奇,令杨莹心驰神往。她完全被那位流浪在梦想之地撒哈拉的奇女子征服了。杨莹的内心也常会因为渴望流浪、渴望自由不羁、渴望拥有一个精彩丰富的人生而跃跃欲试。
她满怀激情地向父母讲述三毛的故事,并且小心翼翼地问:“爸,妈,我想,能不能在放暑假的时候让我也去旅游呢?我不会花太多钱的。就用我自己的压岁钱,再加上我平时省下来的生活费。”
看到女儿期待的目光,母亲没有说话,转头看向丈夫。杨莹的爸爸对女儿说:“莹莹啊,你有这个想法是好的,到底要不要去,我跟你妈先商量一下,晚上我们再谈,好吗?”
当天晚上的饭桌上,杨莹默默地吃着饭。她心里也明白自己的请求对于清贫的家庭来说有些异想天开,父母可能不会同意的。想到这里,杨莹甚至开始有些后悔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了:如果父母不知道,自己或许可以偷偷地出去。现在……正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她听到爸爸开口了:“莹莹,你今天说的事啊,我跟你妈讨论过了。我们是这样决定的:你可以去,但条件就是,每到寒、暑假,你必须出去旅游!别的同学补课的时候,你不能补;别的同学在一起聚餐、玩乐的时候,你也要一个人在路上。只要你能坚持下去,我们就支持你!”
听完爸爸这番话,杨莹兴奋得跳了起来。杨莹搂住爸爸妈妈的脖子,激动地呼叫:“我太爱你们了!”
杨莹为自己的人生制订了旅游计划,她把计划写在纸上,贴在自己的床头:18岁之前,我要游遍新疆;40岁之前,我要游遍中国;然后,去国外看看!
杨莹实现了第一个计划:高一到高三,杨莹游遍了整个新疆。利用寒、暑假,杨莹带着平日省下来的零花钱和过年存的压岁钱独自走遍了整个新疆:最北到喀纳斯,最南到喀什,最西到霍尔果斯口岸和哈萨克斯坦交界处,最东到巴里坤草原、星星峡。
2006年,杨莹读高三,高考的压力、老师的叮嘱、同学的默默竞争,让杨莹觉得自己像笼中鸟一样,被禁锢了手脚。她渴望能够一展双翅,飞向广阔的天空。杨莹特别想去西藏,那个干净的高原,那个据说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为了去西藏,杨莹抽空捡了一整年的饮料瓶、废纸。高考结束刚填完志愿,这个18岁、个子小小的女生,一路搭乘顺风车到了西藏,看到了魂牵梦萦的布达拉宫、纳木错圣湖、大昭寺、白居寺等。
就这样,杨莹被父母的决定推动着往前走。很多人感叹杨莹的大胆无畏,感叹她对梦想的执著。然而,只有她自己知道,每次出发前,面对前方未知的世界,杨莹的内心也会有不易察觉的抗拒,她也会感觉劳累和疲惫,甚至很多次坐在火车上的杨莹都有要跳下去、要停下来的冲动。但是,她一直记得自己的梦想,一如她的座右铭:没有什么能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天马行空的世界,只有爱让我成长。
上大学时游历国内外
收到中南林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天,杨莹的父亲将杨莹叫到面前说:“莹莹,你已经是大人了。我和你妈决定,从今天起,你外出旅游的费用我们就不会再帮你了。爸、妈相信你一定能靠自己的双手继续你的梦想。”
大学开学那天,杨莹只带了学费和少量的生活费去了学校。然而,机会从不会断绝有梦之人的路。
2007年,读大一的杨莹在博客上写了一篇关于自己租住屋的文章《爱屋铭》。文章被《华商报》的记者孙强看到了,孙记者特别欣赏杨莹的才华,将杨莹的文章推荐给了报社的《私房家》栏目。这样,杨莹在《华商报》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拿着300元稿费,杨莹的心飞了起来。
从没想过自己的文章可以变成铅字,杨莹从这篇文章中找到了自信。凭着对旅游的热爱,杨莹坚持写作。靠写作挣来的稿费,杨莹继续着自己的旅行生涯。当别的学生还在思忖向家里要钱的时候,杨莹用撰稿得来的钱不但养活了自己,还支撑了自己的梦想。大学期间,她几乎走遍了国内所有的景点,并且开始向国外伸出她的触角。40岁之后去国外旅行的梦想被杨莹提前了20年。
2008年大二结束后的暑假,杨莹到马来西亚和印尼一带旅行。在前往吉隆坡的飞机上,她遇到了一位伯乐。那是一位新西兰的大学教授,是马来西亚人,杨莹叫他林伯伯。交谈中,林伯伯非常肯定杨莹对于梦想的执著。他们互相留了联系方式,杨莹还把自己的博客地址告诉林伯伯。林伯伯看了杨莹的博客之后,对杨莹的文采和她在旅途中拍的照片倍加欣赏。等杨莹从柬埔寨再次回到吉隆坡的时候,林伯伯专程乘飞机从东马来的诗巫赶到西马来的吉隆坡。他为杨莹带来了马来西亚当地的华人报纸《马来西亚联合日报》,并把旅游版面给杨莹看。林伯伯激动地说:“你写的文章比他们都好得多,照片也非常美丽,你一定行!我会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他们!”
杨莹很感激林伯伯。但是,她并没有抱太大期望。然而,让杨莹感动的是:林伯伯真的做到了!他将杨莹的文章拷贝到光盘上,亲自带到马来西亚联合日报社,拿给编辑看。这样,杨莹很顺利地获得签约。从此,她有了自己的专栏。每个周四,她把自己写的旅行故事发给报社。林伯伯的善良和真诚让杨莹深深感动。至今,他们依然通过邮件联系。
很多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是在学校里规规矩矩地学习书本知识;然而,杨莹却通过旅游完成了她的学业。大学期间,她在旅行中将英语口语练得非常流利,日语专业课也学得非常优秀。上大三那年,她被学校作为交换生推荐到日本琉球大学留学一年。
大学毕业时就职于日本
去日本这样一个高消费的国家上学,杨莹的父母只能提供给她2万元钱。杨莹明白这些钱已经来之不易,她心情沉重地接过父母手中的钱。机场大厅人来人往,母亲伸手拂过杨莹额前的发丝,眼神中充满爱怜:“孩子,大多数人都和你有一样的梦想。但是,太多人在面对你已经克服的困难时退却了。所以,爸、妈一直鼓励你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任你去遨游。无论你要怎样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我们都支持你!所以,我们知道你会在日本靠自己过得很好。”
母亲虽然话说得如此达观,却还是忍不住湿了眼眶。即使见惯了旅途中各种分别的场面,杨莹仍禁不住噙着眼泪上前抱住爸爸妈妈。
杨莹在日本留学期间,除了上课,其余的时间几乎全是用来找工作。她打过几份零工。机会总是眷顾有梦想的人。在一次留学生聚会上,杨莹的一位博士生学姐得知杨莹能说流利的英文,就找到杨莹邀请她去美军基地教育中心教授中文。对于美国大兵来说,多掌握一门外语就多拿好多工资。所以,很多留学生都被邀请去基地教学。因为工资特别高,很多学生都希望能去美军基地代课。但是,由于英语口语的限制,很多人没有通过考试。杨莹却以流利的口语被选在列。
这以后,杨莹开始在学校和冲绳唯一的陆军特种兵基地之间来回奔波。杨莹将课上得丰富多彩,六七个大兵学生在她眼里变得像孩子一样可爱。看到这些特种兵学生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杨莹非常开心。当这些特种兵学生在学习中闹出笑话的时候,杨莹更是乐不可支。
有学生会问杨莹:“莹老师,马马虎虎不就是horse horse tiger tiger吗?”后来,当别人夸杨莹中文很好的时候,杨莹也会开玩笑地回答:“horse horse tiger tiger。”有一天 ,杨莹让她的学生斯科特翻译“小高的个子很高”。他翻译成“Little tall is very tall”。杨莹只好无奈地笑着解释:“嘿!斯科特,小高是一个人的名字,直接叫人家Xiao Gao就好,干吗叫人家Little tall!”
通过当代课教师,杨莹知道了教书的辛苦,体会到教师工作的不容易,更懂得了应该为了知识和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所以,她进步很快,倍加珍惜学习的机会。
在日本,杨莹过得非常充实。2010年毕业前,她拿了“琉球大学留学生演讲比赛”特别奖。大学毕业,当不少同学还在为工作发愁时,她已被日本三大通讯公司之一的软银公司抢先高薪聘用,并委以重任。
2011年8月,因为业绩优秀,杨莹被软银公司邀请以工作签证的方式留了下来。2011年12月,杨莹在交通不便的冲绳,用自己的钱买了一辆尼桑跑车。
从2011年10月到2012年1月,杨莹每个月都拿奖金,每个月都当业绩冠军。因此,部门经理才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丰富的经历和顺心的事业并没有使杨莹得意忘形,更没有使她忘记梦想、安于现状。她仍旧向往自己的梦想之境,渴望能够挣足钱供自己去环球旅行。
舒婷在《馈赠》一诗中有过这么一段话:“我的梦想是池塘的梦想,生存不仅映照天空,还让周围的垂柳和紫云英汲取自己的血液„„”最后一句话尤其富有张力——表达了自己,获得了生命。
正值青春的我们都怀揣自己的梦想,在摸索中迈出小心翼翼的步伐。青涩与忧伤时常伴随着我们,欢快和豪情也不时地在我们的心中激荡。
有人说:成长是一部父母的喜剧,也是一部个人的悲剧。青春的我们不再幼稚,却在成熟中多了几许彷徨。这个世界太多的炫丽光彩和纷繁复杂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纠结与烦扰。我们来到大学,走进大城市,就像刚迈出家门就来到了一个繁忙拥挤的闹市口,满脸惶惑。我们双手紧握成拳头,仅仅想通过这个姿势获得一点力量,最后还是被车马人流淹没。我们习惯于在路边沉默地观望路上转瞬即逝的风景——那些每日在我们身边流过,却不曾在意的风景。我们感伤地看着人们匆匆而过,相信自己精致的容颜也必将在同样匆匆的背影里老去。我们似乎成了社会的孤儿。
但我们却都是自己的皇帝。年少轻狂的我们看不见也瞧不起任何远处的困难,青春被我们当成无尽的财富尽情地挥霍着。挑灯夜战于虚幻的网络世界,整日缠绵于浪漫的恋爱天堂,无奈中一次次经受着兵临城下的恐慌。我们把它当成了潮流和趋势。曾经的梦想,曾经的霸气,被遗忘在了沉寂的角落。我们把这当成了青春。然而,事实上,青春远远不止这些: 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社团大家庭让我们找到了释放激情的一方土地,轰轰烈烈的百团大战正是一群群年轻人青春燃烧的表现。校内校外的志愿活动让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和认可,各式各样的文艺表演也把青春的火焰燃烧到了每一个人的心中。大学了,我们的青春该绽放了。
我们该用绽放的青春放飞心中的梦想。青春让我们的梦想依旧可待,梦想更让青春散发清新的气息。
进入大学生活,我明显感觉到它少了活泼的生气与天真的幻想,少了水的灵动和花的诗意。于是,我苦苦地寻找,期待着能从哪个不经意的角落嗅出生活的灵气,却似乎一无所获。终于有一天,我起了个大早,在走进教室的一瞬间,几双眼睛看向了我,虽零零落落却每一双都带着如星星般的光芒。我的心被触动了,还有这么多的人在为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着。于欣喜中我惊讶地发现,那双眸里真的有水的灵动——坚韧而明澈,平淡且倔强。它告诉我:风雨中,一直有人伴你同行。
白云不停地飘行,累得身体疲软,只因它们爱上了天空,为了贴紧天空,它们不惜扯碎自己洁白的身体。年轻的我们勤奋努力,累得不想动弹自己疲惫的身体,却始终坚持着走下去,只因我们爱上了生活,唯有奋斗的生活才能体现我们的价值,不枉青春一场。
这样,即使失败了,我们还有时间,还有精力,还有青春。不论恋爱的夭折,比赛的失利,竞选的落败,我们都还有机会重头来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许青春的轰轰烈烈令人向往,但有些时候,青春的淡然如水更值得我们品味。如果还有谁能为雨后的一汪清水驻足,为风中的落花飘零而伤心,那就是青春的诗情画意,需要万分珍惜。
大学了,我们独立的个体意识更加明显,于是时常回忆高中打打闹闹的生活,沉醉其中,难以解脱。事实上,与其在虚幻的记忆中把自己变得平庸,不如迈过这道坎,选择将美好的回忆保留心底,积极投入现在的生活。影片《功夫熊猫》中的龟师傅也说:过去的已经成为历史,未来的还是个谜,只有现在可以触摸。
面对诱惑,年轻的我们需要谨慎地克制;当压力与挫折以排山倒海之势倾泻而下,我们更要把持住自己,冷静而积极地应对。在周围很多人于玩乐中丢失自己的时候,我们更要清醒地继续坚持往前走,继续追寻自己心中的那颗太阳。这样,等到弦音销匿,年华殆尽,我们将不会有所遗憾。
也许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的,困难在所难免,失败势在必然,但我们只要心中向着理想,像大海一样,带着激情冲向堤岸,虽然一次次遭到拒绝却永不罢休;更如向日葵,即使被风雨压垮了身躯,腐败于泥土,至少它们曾是那么那么地接近了太阳。我们只需带着自己一路向前,活在自己的舞台上,活在自己的心中。
青春和梦想是上帝赐予我们的两件珍贵的礼物,它们是我们唯一值得骄傲和炫耀的资本。
然而青春只此一次。如果有一天,你的青春骤然消遁,你将如何走完以后的人生路,你将拿什么实现自己的梦想?所以,趁着现在的时光,我们必须活得精神,活得明白,让生命之歌荡气回肠,掷地有声!
梦想在青春中起航高中作文1
你发现了吗?如果一个人心里时常涌出咸咸的泪水(请注意,是内心而不是表面!)那么这个人一定是心怀感恩的人。因此感恩不需要轰轰烈烈,感恩只在举手投足间。
多少年来,无数伟人因为感恩而变得更崇高,无数学子因为感恩而变得更充实。一个人要学会做人,首先要学会感恩。感恩父母,你将不枉来这人世间;感恩朋友,你将会和他们相处的更加融洽;感恩社会,你将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感恩国家,你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恩地球生活会因你而更美好……然而,这一切的一切,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说说,更重要的是你是否为此付诸行动。如果说爱是三月里淅沥的春风,感恩就是小草吐露的新绿;如果说爱是初夏和煦的阳光,感恩就是树木成长的浓荫;如果说爱是秋季丰硕的果实,感恩就是农民们喜悦的泪水。
你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吗?某个人,一次家里失窃,被偷走许多东西。一位朋友闻讯后,忙写信安慰,他在回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来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好,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偷去的只是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对任何一个人来说,失窃绝对是不幸的事,而他却找出了感恩的三条理由。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黄香温席”“乌鸦反哺”等等,这些不都是世间万物心存感激的最好证明吗?虽说在这科技发达,变化万千的21世纪仍有不少人心无感恩概念,但是,在我们90后的.渲染下,他们一定会被感动的。那么实现共创感恩和谐社会的目标指日可待。
让我们扬起感恩的风帆,在人生的海洋中,经历风雨,经历挫折,挑战自己生命的最大极限。在浪涛的吼声中,活出个性,活出风采,活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
梦想在青春中起航高中作文2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或许是考上名牌大学,或许是做一个抛头露面的人,或许做一个栋梁之才,或许……总之,每一个人的梦想都不一样。在小学,就是一个梦想起航点。我们就像一架架飞机,在跑道上预热,滑翔,然后起飞,翱翔在湛蓝的天空中。而我在这个起航点上,在开始飞翔前的这一刻时,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做一个合格的小学毕业生。
没错,今年我六年级了,即将踏上新的旅程,但在开始旅程之前我们还要明白自己为什么要上学?自己的梦想是什么?而所谓做一个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并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聚集我们六年以来所有的知识,所有花费的精力和汗水,快乐与悲伤,还有那一只只用废了的笔,那一个个写得满当当的本子……所以新学期新面貌,在小学的最后一年里,我要有规划,这样才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小学毕业生。
这合格的小学毕业生不仅要学习成绩好,还要品行好,素养好,有特长。所以,在这最后的一年里,我要学会礼貌待人,要给自己定好计划,做什么事情都要有规划性。但人无完人,我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或许会偶尔犯小错误;或许会偶尔忘带作业……但只要我努力了,认真了,就是最好的了。
其实我们并没有必要把自己搞的很累,我们只需要简简单单,和平时一样,快快乐乐的学习,快快乐乐的生活。但家长的想法并不一样,他们觉得,考上一个好的学校,将来才会有远大的抱负,自己的未来才会充满前途。但是并不单单只是这样的,我们的未来只有掌握在我们的手上,或许这一次没有做好,那么我们就应该做好下一次。因为大家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只会喜欢那些坚持不懈的人。
其实我们也应该展望一下未来。或许你看到的是自己在寂静的深夜里,奋力的复习功课,害怕放掉一条公式,一个文字,但也许你这时候的努力对应的是以后无数的前途和那些被人追星捧日的日子。而如果你现在是那样悠然自得,活得潇潇洒洒,什么也不做,那你的未来或许是痛苦的,到那时你才能够感受到挥土如金的真正含义。
如果不能成为高楼,那就做一个充满温馨的小屋;如果不能成为大海,那就做一条清澈见底的细流;如果不能成为草原,那就当一片开满野花的草地;做一株朝气蓬勃的小草,做一只在草丛中跳跃的小野兔。我们并不需要做到最好,我们只需要做一个合格的小学毕业生,创造自己更美好的未来!
梦想在青春中起航高中作文3
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在我的心里,就盘踞着一个美好的梦想。它给我带来信心、带来快乐、带来希望。我的梦想就是考上——因历史、学术地位、影响力与财富等因素而获评为世上最享负盛名的学府之一美国哈佛大学。她因拥有众多学术机构,并培养了不少著名人士,是全美最难入读的学府之一。也许有的人会嘲笑我:“人家美国人都很难有机会考上哈佛大学,就你这小小年纪,还想考哈佛大学?你是在做白日梦吧!”是的,我只要心有梦想,就一点也不会怕失败,我一定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自从这个梦想在我心中发芽,我就下定决心要发奋学习,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余时间,多看书,勤思考,扩大知识面。当然,还要学会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我想:只要我坚持不懈,就会一步步实现我的梦想。这个过程也许很艰难,但我觉得,只要我为之奋斗、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为了我的梦想,我对自己严格要求,我把出去玩的时间省下多看会儿书,把看电视的时间省下来多做几道练习题,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利用起来多学习。但是,真正坚持起来,却又不那么容易了,出去玩和看电视对我还有很大的诱惑,我要时时和它们做斗争。记得一次星期六下午,我正在看书,突然想到这个时间电视上面正播放我喜爱的节目,就赶紧合上书,可这时我想:我这样做是不是违背了我自己给自己定的规定?可现在电视上有我想看的节目我到底是看书还是看电视呢?算了算了,不想了!先看电视再说吧!跑到电视旁准备打开电视看电视。就在这时妈妈看见了我,严肃地对我说:“晓晓,你不是自己说的要多看一些书少看电视少出去玩,努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吗?怎么?现在后悔了,不追求自己的梦想了?”我听了妈妈的话,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心想:是呀!梦想需要我的坚持和努力才能完成,我怎么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呢?无论外面有多好玩,电视有多好看,诱惑再大也没有我实现我的梦想更重要。于是,我回到了书桌旁拿起我的书,又渐渐的深入了书的.世界……
人生因为有了梦想,所以才充满希望;
希望因为有了梦想,所以才会去追求;
追求因为有了梦想,所以才会去坚持;
坚持因为有了梦想,最终才会得以实现!
我的梦想,如一碗茶水,让生活变得浓郁香醇;我的梦想,它可以触动人们内心深处最敏感的神经,给人生点亮一盏用不泯灭的灯火。我的梦想还正在起航,总有一天,我会让它在天空中自由翱翔。
梦想在青春中起航高中作文4
萨特说过:“青春这玩意儿真是妙不可言,外部放射出红色的光辉,内部却什么也感觉不到。”
一恍之间,有人称呼你为“小姐、先生”,而不再是“小丫头、小鬼”。父母开始用征询意见的目光与你交流,甚至有人爱用“青春”这样的字眼去形容你。
真是奇妙的感觉。希望着快快长大,穿上妈妈的高跟鞋,偷喝爸爸的白酒。但却又害怕成长,害怕面对成人世界的复杂与阴霾,害怕在成长路上无人同道的寂寞,更害怕一脸惊恐茫然的自己独自面对陌生的环境。但青春的孩子却总是开朗的,他们做着五彩斑斓的梦,他们小心翼翼地珍藏自己的喜怒哀乐。谁说年少轻狂不是一种幸福?谁说意气风发不是一种责任?谁说那些做过的羞涩青春之梦不是一份深沉的回忆?
人们总说“梦一样的青春”,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再醒来时,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那些流下的汗水,纯洁的友谊,炽热的梦想都保留了下来。飞扬的青春有飞扬的梦,我们的梦想可能幼稚了些,可能平凡了些,却是不加修饰,不沾染风尘,最真最美的。青春是春天一般的时代,是充满活力、充满热情的时代,是属于青年的“得天独厚”的时代,是拥有梦想,并为之努力的时代。
可能很多人认为:梦想嘛,就是梦一梦,想一想,干嘛要当真,还尝试去实现它呢?这样想就片面了。没有人会感觉到青春正在消逝,但任何人都会感觉到,青春已经消逝。那些美丽的梦不能只是你幻想中的城堡,必须一砖一瓦地堆砌。梦想的确是需要去梦、去想,但别忘了,我们是青年啊,是激情洋溢、踌躇满志的青年啊,我们有旺盛的精力,有聪慧的头脑,既然梦想是有可能实现的,你甘心于只是梦和想吗?你希望别人都在做幸福的守望者,自己却一事无成吗?你希望别人的汗水耕耘出金黄的麦浪,自己一伸手,却打碎了一面镜子,镜子中是自己缥缈的青春梦吗?有句英国谚语:If、you、can、dream、it,you、can、do、it。”只要敢梦想,就能实现。青年们,请记住:梦想没有伟大与平凡之分,只要是梦想,就能展翅高飞!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这样一个在灿烂的阳光下大笑的自己,青春飞扬的自己。年轻的我们总是梦想着前方还会有些什么?
青年时代,是立大志的时候,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背上前进的行囊,带上满满的自信与希望,出发吧,让梦想启航,让青春飞扬!
梦想在青春中起航高中作文5
力学如力耕,勤懒尔自如
远远望去,窗户灯影栏杆处撒下一个渐长的身影,手执一本书,一动不动似的。电视是你的最爱,而如今早已是虚无。家庭姐妹众多,而你最大。家中的重活累活都是你的,小小的肩膀承受了无法承受之重。但是你什么也没说,把抱怨的时间用在看书、做题。在你的眼中,书上的每一个字都是闪烁着的无数星星,给你带来光明和智慧。
你是家中的骄傲,不因为困难而放弃学业,反而学的更好。你说:“只有自己学好点,才能做弟妹们的榜样。只有学多点才能改变家中落后的面貌,不做社会的多余人……尽力学习,就像努力耕种,只有用心了,才会有收获。”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多少次你望了又望落日的余晖,像血一般的`无法抹去。眼前的身影一步一步的走向天际,最终消在夕阳里,那就是已故的弟弟。因为心脏病,弟弟离你而去了。那时你伤心欲绝,无法面对。
天空的云霞依然美丽,孤鹤顽强挥动着弱小的羽翼,遨游在上空。那一刻,你明白,颓废不是你的本性,坚强起来才是至理。
于是学校、家里、路上,你争分夺秒的身影又映进同学的眼帘。小弟弟的离去让你更明白身上的重任,让你更坚信你的青春的航道,母亲的脸上的岁月让你更加坚定:青春须早为,要好好读书。
读智慧之书,做有用之才
段考的失败无疑对你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你整个人都麻木了,躺在床上,一声不吭。面对惨淡的分数,诉说着你以前还不够努力,于是你下定决心。
当夕阳努力地将剩下的余晖洒向大地,屋子里剩下的是窸窸窣窣的翻书声;当第一抹晨光飘入人间,听到的就是那就是你朗朗的读书声;当夜幕来临的时候,你的窗前就会亮起一盏昏黄的灯。
这是青春的流淌的声音,存在你的世界里,逐渐的清晰。你矫健的身影,甜甜的微笑,印在你房间的的大字里: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字体苍劲有力,一横一竖简写着永恒的决心。多少次你的目光游离,但你的心永撒在求学的路上。你说过多少次:人不能碌碌无为虚度年华……
今天又听到你的誓言:考上大学,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此刻,阳光正艳!
你的梦想就在青春里起航。
无论是谁,内心细腻或是粗糙的谁,或许都曾因为迷茫而深感失意过吧。关于青春的飞逝,似乎我们只能站在原地看着它的离去,望尘莫及。
同样因为生活的压迫而扭曲变形的脸,同样踏着沉重的脚步不断前行的双腿。我们似乎都有着那么一段像是被青春搁浅的记忆,我们不能确定它的存在,更不能否定它的等待,它是在等待,等待着这么个平凡的我把它再一次发掘出来。它是这么一段承载着悲伤或是快乐的记忆,花开花落五千年,斗转星移五个世纪,它就在枯燥与乏味中坚定不移地等待,等待我想起,等待我潸然。
难道,就真的有这么一段本该刻骨铭心却因为某种意外而暂时销声匿迹的记忆吗?那么为什么无论我如何努力的想要把它记起却总显得那么的无力?像是沉沁在一个漫长得永远走不完的梦境般的.,我总想在混乱不清的剧情中找到答案,我总想让对于过去耿耿于怀的自己释然,我总想向全世界证明,我是确确实实的拥有着那么一段璀璨而深刻的记忆。可是,我那和青春有关的日子,究竟遗漏在了哪里?
我依旧在如锦绣般亮丽的记忆长河里摸索,我宁愿相信自己是一个经历过世间万事却无端失忆的人,我找不到自己找不到过去,但却总有一颗坚定的心在寻找,总有另一颗坚定的心在等待。我虽找不到它,它固然也看不到我,但我还是宁愿坚信看到的并不代表真实存在,然而看不到的也不代表是胡编乱造的虚构幻想。所以,从始至今,我从未停止过寻找那段早已经流离失所的青春。
青春,太过仓促和短暂,它以顺雷不及之速,匆匆地从我身边滑过,还未来得及目睹它的身躯和风姿,还未来得及开一个华丽的告别式,它便那么单调地离开了,留给我们的只是遗憾和懊恼,悲伤和不舍。我依然还会痴痴地想,究竟那段和青春有关的记忆被我闲置在哪个地方了。它也许此时正静静地躺在一个沾满尘埃的角落里,被岁月腐蚀得变了质被光阴冲刷得褪了色吧?如果我当初真的这么愚昧地亵渎了那份记忆,那我一定得在一个撒满阳光的日子里把它拿出来风干上色,将它洗尽铅华,光艳如初。但愿,这个因为记忆欠佳而造成的空缺总有一天会被填补上吧。
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象过,若是我再一次和青春邂逅,我一定会让它在我身边停留的时间稍微长一点;如果我再一次和过去相遇,我一定会让它结束得更为美满温馨一些;如果,如果曾经我可以再认真执拗一些,那么现在的我一定不会局限于迷茫与无奈间了。
母校教会了他知识, 更开启了他梦想的大门
西北工业大学, 这不仅仅是一个校名, 更是他人生的一个厚重的积淀。步入大学前, 他是一个懵懂的少年。来自农村的他, 对大城市充满着好奇和憧憬, 对高等学府也有着说不出的敬畏和期待。跟很多工大的学子一样, 他秉承着“公诚勇毅”的校训和“三实一新”的校风, 踏踏实实的攻读自己的学业。“西工大, 我的母校, 并不只是一个只教人学习的地方, 这里是给人梦想的地方”, 他说。学业之外, 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更加注重对责任和担当的磨练, 他竞选班长、参加社会实践、爱心支教和校外培训、主动承办各类校园活动、摆地摊、搞调研、做兼职……所有的一切, 都源于他脑海中的信念:我不做平平淡淡的人, 要做最有价值的人。毕业时隔四年, 他常说:我依旧热爱着自己的母校, 西工大“公诚勇毅”的校训和“三实一新”的校风永远是我前行的动力和鞭策。
军旅生涯是久违的夙愿, 他毅然放弃高薪工作, 投笔从戎
跟很多男孩子一样, 他从小就有一个从军梦, 盼望着一身戎装, 保家卫国。他不羡慕都市的繁华, 常说男儿志在四方, 最想金戈铁马, 驰骋疆场。每次看到征兵公告, 他都会驻足很久, 但是因为家人的反对, 总是又带着哀叹默默离开。但这并没有影响这颗种子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大学毕业后, 他轻松的找到了待遇优厚的工作, 但当招警公告再次出现时, 他抛开了所有人的反对, 毅然报考了新疆边防。同学们都很严肃的问他:“到那里, 值得吗?你不怕苦, 不怕死吗?他总是会笑着说:“这是我的理想, 是我的选择, 我不怕, 当兵, 就要去最艰苦的地方”!
经过入警培训, 他被分配到了位于祖国西部帕米尔高原的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红其拉甫, 意为“血谷”, 这里平均海拔4000米, 自然环境恶劣, 气候寒冷, 空气稀薄, 四季风沙, 六月飞雪, 全年无霜期不到60天, 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48%, 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
在那个地方, 他的军旅生涯开始便就意味着坚守。
从军不悔, “三特”精神让他懂得奉献与付出
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位于中巴边境, 担负着红其拉甫口岸边防检查和反恐维稳任务。也许很多人并不了解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这是一个英雄的集体, 是公安边防部队的一面旗帜。建站之初, 一顶破帐篷、一口锅、8000元, 十几个人硬是凭着不怕苦、不怕死的坚韧奉献精神, 开创了红其拉甫边防检查站的历史。“艰苦不怕苦、苦中有发展、苦中有作为”, 凭着一腔热情, 红其拉甫人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享誉全国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三特”精神, 1995年被中央军委和国务院授予“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
驻守高原、守卫边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多年来, 多少官兵因为使命舍妻弃子, 疾病缠身, 孤独、痛苦、愧疚是每一个红其拉甫人心中的坎。徐西军, 他也是这一集体中的一员。
在高原, 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和繁重的工作任务, 对于红其拉甫的每位官兵来说, 无疑都是对生命的加倍损耗。2013年, 平时身体强壮的他莫名其妙的发烧并伴有关节疼痛, 平均每个月发烧4次, 每次都是39度—40度。每次发烧就输液打针, 稍微好些就继续回去工作, 但是没几天又重新烧起来。就这样持续了5个月。最终到医院检查显示是恶性扁桃体炎, 导致身体免疫力严重下降, 并引发类风湿性关节炎。
很多人问他, 在这么艰苦的地方当兵, 不后悔么?他总会笑着说:说实话, 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是艰苦的, 孤独的, 我也曾亲眼看到身边的战友离我们而去。但是看看飘扬在头顶的五星红旗, 看看自己身上这身军装, 看看身边这些一直默默奉献的战友, 想想自己当年的决心, 我不后悔。
“一封家书”, 演绎跨越中国的温情
2015年春节前夕, 山东卫视羊年春晚《一封家书》栏目组来到了红其拉甫。一段让他终生难忘, 感动至深的故事也便拉开了序幕。
因为忙于工作, 很长时间没有回家, 他被山东卫视选中拍摄节目短片。在红其拉甫前哨班, 大雪纷飞, 寒风刺骨, 他与战友们准备着过年, 挂灯笼、贴春联、贴福字, 冰天雪地里也是年味十足。前来的电视台记也用摄像机记录下了点点滴滴。在采访中, 记者问到:过年不能回家, 想不想家?大家异口同声:想!是啊, 每逢佳节倍思亲, 好久没有回家, 也不知家里爸妈是否真的安好, 家乡是否有了新的变化。一个“想”字多少会勾起战友们的思乡之情。好在战友们也是一家人, 大家在一起过年, 也同样是快乐的, 心暖的。
晚饭的时候, 大家齐声唱起了军歌, 现场洋溢着欢乐和感动。在享受节日的欢乐时, 大家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使命和职责:我们是军人, 身上时刻肩负着保家卫国的光荣使命!这时, 记者们端上了糖夹子, 大花生和香肠等从山东带过来的食品, 这些都是他再熟悉不过的东西, 而此时对父母、对家乡的想念之情也不由得涌上心头。记者告诉他:这是你妈妈亲手为你做的。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没有吧?”、“是真的吗?”说着眼泪便再也忍不住。记者们还播放了爸爸妈妈的一段视频, 视频里, 爸妈的思念和牵挂让他已经无法再控制自己的情绪, 眼泪夺眶而出。
他深感愧疚和感动, 家国不能两全, 舍小家为大家, 每一名军人都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祖国的忠诚。他只能通过努力工作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慰藉他们充满着思念和牵挂的心。此时记者让他回头, 眼前的一幕让他如何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太不真实, 却又那么真实, 他思念的爸妈竟然真真切切的出现在了面前。惊喜、激动、难以置信, 各种复杂的感情强烈的交织在心里, 无言以述, 他紧紧的抱住了爸爸妈妈, 情绪再度失控, 他始终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他激动的向记者们敬了一个军礼。
短片播出后, 感动着全国各地的人, 短短半个多月, 视频点击量已经超过1400多万, 评论里尽是泪水、点赞、理解和支持。
“蓝色”理念
理念是一种灵魂,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追求,它能催发人的思维,开发人的智慧,引导人的品行。校园文化没有可推崇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不能起到打造人、锤炼人和塑造人的作用。蓝色是海洋的象征,浙江海洋学院选择“蓝色”作为校园文化的主基调,不仅因为校名中的“海洋”是蓝色的,更主要是“蓝色”还代表着青春、纯洁、未来、理想和梦幻。
“蓝色”境界
大学对人的培养一般有3个层次:知识技术层次、思维能力层次和眼界境界层次。境界的不同决定着思维和做事视角和层次的不同。蓝色校园文化注重的是对学生眼界和境界的培养,而眼界和境界又取决于以下“三度”。
1.纯度
这是指个人思想修养的纯洁程度。浙江海洋学院希望学生通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在思想和心灵上去追求更高的“纯蓝”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三观”,做到科学的“三信”;明明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认认真真做学问,从而去创造蓝色、体会蓝色、欣赏蓝色和收获蓝色。
2.和度
这是指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大海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文明可理解为“一种人与人之间良性交往和沟通的方式”。浙江海洋学院为此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希望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提炼人际关系的文明程度与和谐程度。如针对学生寝室脏乱差和上网无度无序的情况,用“寝室文明节”代替了“寝室文化节”,用“电脑文明节”代替了“电脑文化节”等。
3.气度
这是指个人待人接物的气量与风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海洋精神在蓝色的校园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如“海洋杯”辩论赛,注重的不仅是知识的碰撞和智慧的交锋,更是辩者大气、大度和大胸襟的展示。该校提倡的是一种“兼容并包,融会贯通”的气度和“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胸襟。这既是一种吸引力,又是一种驱动力。
“蓝色”机制
达到“蓝色”的境界需要机制的保障。浙江海洋学院既重视激励的机制,又注意净化和纯化的机制,更加注重以下3点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1.“自化”机制
大海每天都在潮涨潮落,既在更新自己,又在超越自己。所以,“蓝色”代表着自强不息、自净不腐和自纯不浊。浙江海洋学院为此探索了“新三自机制”,即自主、自治和自护,新建了“学生宿舍三自委员会”,体现了学生自我关注、关怀与关爱的意识。
2.“炼化”机制
大海在不断地锻炼、磨炼、凝练和提炼自己,从而使自己不断地产生巨大的能量和浩瀚的灵性。浙江海洋学院通过这个机制让学生在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地锻炼和磨炼自己的能力,凝练和提炼自己的品德,使他们多吃苦,多锻炼,多提高,多收获,尤其注重他们心灵的触动、震撼与收获。
3.“净化”机制
大海无时不在净化自己。校园文化也无时不在净化学生。浙江海洋学院通过各种“洗礼”和“洗涤”的校园文化活动去净化学生,让他们的品行得到提高,思维得到清晰,心情得到调适,使同学们有了崇高的追求、美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和创新的活力。
“蓝色”道路
“蓝色之路”,是一条通往“蓝色境界”之路,是一条追求理想之路、净化心灵之路和拓展素质之路。围绕这条路的3个特性,浙江海洋学院进行了扎实严谨的研究与探索,并付诸实践。
1.“四段”性
浙江海洋学院立足“蓝色”起点,视大学为学生人生事业的重要起点,4年四段路,段段都不同,但段段都离不开蓝色之调、蓝色之基、蓝色之魂。一年级注重始业教育,扬帆起航;二年级注重初级专业教育,把好船舵;三年级注重高级专业教育,乘风破浪;四年级注重就业教育,拥抱蔚蓝。对学生来说,4年要迈出坚实的四大步。每一步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足。
2.“无声”性
“蓝色”的校园文化应该成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好雨”。注重的是潜移默化、旁敲侧击和杠杆作用,而不是“光打雷不下雨”。尽力用一种蓝色的、无声的、细腻的大海情怀在诠释校园文化的精髓,引领学生去感悟、揣摩和琢磨其中的奥妙,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智慧的启迪。
3.“全面”性
海洋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而具有全面性。从海洋可以放眼全球和全局。它既能包容和接纳,又能敞开与合作。用“蓝色”来设计校园文化,就是要特别注重德、智、体、美、劳、健6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尤其要注重其中“劳动观念”和“健康观念”的培养和培育,以倡导个性发展与团队协作,并形成合力,让每一个海院学子都能成为一个“和谐”之人。
“蓝色”活动
浙江海洋学院一直坚持用清澈和清廉的“蓝色”先进文化指导校园活动,构筑具有海洋特色的校园文化“蓝色之路”,形成了以“蓝色计划”“蓝色论坛”“蓝色美育”“蓝色体验”“蓝色心情”为特色的蓝色品牌。
“蓝色计划”
早在1999年,浙江海洋学院为迎接“校园文明”评估,出台了以迎接海洋新世纪为背景、以促进蓝色教育为基础、以推动蓝色科技为重点、以建设蓝色校园文化为根本特色的创新行动计划——“蓝色计划”。
该计划分为蓝色教育、蓝色科技、蓝色校园文化3个部分。其中,“蓝色教育”主要包括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海洋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可持续意识在内的系列教育。“蓝色科技”旨在推动以海洋技术、海洋工程为背景的海洋科技研究。而“蓝色校园文化”则以“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为基础,致力于建设纯净、高雅的道德追求,强调合作精神,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在“蓝色计划”执行中,学校先后成立了蓝色协会、海洋文化研究会和海洋环保协会等学生社团,设立了“蓝色教育和实践基地”。开放学校的海洋生物标本实验室、船模陈列室,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海洋科学导论、海洋文化概论等课程,为“蓝色计划”的深入执行增添了光彩。值得一提的是,浙江海洋学院学生多次在中国水产类核心期刊和《中国海洋报》《中国渔业报》上发表具有很高理论价值的论文。
蓝色论坛
论坛是交流学术和思想的平台,可以增添和渲染校园的学术氛围。以“蓝色”为主题和主调的论坛可以为人插上智慧与联想的翅膀,以下的4个论坛特别值得提倡。
1.蓝色周日论坛
以“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谈谈政治,谈谈经济、谈谈文化,谈谈我们共同的话题”为口号的、旨在启迪广大同学“蓝色思维”的这个论坛是“蓝色计划”的有效载体,发展至今已经10届,每届都有一些与时俱进的内涵。
2.青年博士教授论坛
以“新海院、新思维、新发展”为口号的这个论坛旨在发挥青年博士教授在校园文化中的领头示范作用,于每年11月份举行。校内博士和正高级职称人员通过宣讲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来诠释海洋意识、海洋科技、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和海洋管理。
3.海院学者讲坛
该论坛每年5月举行,主要展示该校学者的科研成果、前沿动态等,以便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海院学者,了解学术科研思想变化状况,丰富师生人文修养与科学素养,促进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发展。
4.“蓝色在线”团干论坛
论坛以重点培养团干部为内容,创办以来已经成为广大学生干部学习政治、交流工作、增强能力的平台,成为发现学生干部优点、发挥学生干部特点、发展学生干部前途的舞台,使该校的学生干部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机会。
蓝色美育
蓝色是美的,“蓝色之美”给人安静和舒心。浙江海洋学院校园美育基本是依据“蓝色”而展开的。
1.蓝色体育与艺术
“蓝色美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文化节和文化艺术节交替举办。
“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自1999年开始举办,其中节目都是以“海洋”为主题,以“蓝色”为主调,如群舞《渔家乐》《归航》,时装表演“蓝色沉思”“海渔风”,相声《“吹”海》等。部分节目在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中还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等荣誉。
“蓝色之美”还渗透在所有与海洋有关的艺术中。自中国国际沙雕节在舟山举办以来,浙江海洋学院每年都派出几十名青年志愿者。男生浇水、喷胶、铲沙,女生则递工具、挖轮廓、做小玩意儿,闲暇时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沙雕选手闲聊异国风情。还派出近百名学子参加当地文化节的礼仪、导游和文艺汇演等服务或表演项目。其中,大学生艺术团不仅参加了第三届中国海洋文化节的开幕式,而且还独自提供了整台广场文艺晚会。
近年来,凭借海岛海水沙滩的独特地理环境优势,浙江海洋学院大力发展了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具有海洋特色的体育项目,还多次组队参加了全国性的赛事并获奖。
2.蓝色周末文化航班
每逢周末,“蓝色周末文化航班”都会准时起航。这里既有婀娜多姿的舞蹈,又有幽默诙谐的戏剧,还有具有政治教育意义的歌会。其中,纪念“一二·九”运动的大合唱已经举办4期,毕业歌会至今已经举办3期,“英语也疯狂”至今已经举办两期。
蓝色体验
校园文化同时要注重知行结合。“蓝色体验”注重到海岛去,到海洋去,到渔村去,到渔船上去,到渔民中去。在这几年中,该校一直提倡要充分地体验“蓝色”。
1.欢歌“哥德堡”
世界上最大的瑞典木制仿古帆船“哥德堡”号在舟山停驻修整时,该校30余名师生前往开展联谊活动,向“哥德堡”号船长和水手们送上了数千名学子和数十名教师签名的祝福册、师生设计的文化衫并献上了讴歌“哥德堡”号的大型诗朗诵、“友谊地久天长”小提琴演奏和大合唱等节目。“哥德堡”号船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向浙江海洋学院赠送了象征中瑞友好的太阳帽和其它礼物。这让师生充分地体验和领会了蓝色世界的海洋文化。
2.蓝色实践
近3年来,浙江海洋学院师生在积极开展“三下乡”和德育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重点结合海岛、海水和海洋进行了“蓝色实践”。它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在“蓝色”中实践,二是从实践中出“蓝色”。不仅鼓励师生去海岛、去渔船、去渔村,体验渔业的艰苦、渔村的艰难和渔民的艰辛,更鼓励师生要在心灵上有所触动、感动和激动,要有所收获,要有所凝炼和提炼,要有所净化和纯化,尤其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分析社会和面对社会,为浙江尤其是为舟山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为此,浙江海洋学院已经连续4年获省级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奖,50人获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30支团队获得省级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蓝色心情
大学生是一个注意并重视心情的群体。“蓝色心情”是一种好心情。如何让他们的心情经常地处于一个“蓝色”的状态,是该校工作的一个重点。近年来,浙江海洋学院结合学生心理不适增多的现象,做了如下工作,达到了一定效果。
1.心理的“蓝色”健康宣传周
自2004年以来,浙江海洋学院每年都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特色主题,并相应地开展全校性的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最近一届的主题是“净化心灵”,它是“蓝色境界”的一个重要标志。
成立于2005年的“校园心理情景剧团”是校园文化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它至今共导演了20多个心理情景剧,让学生从中体味了生活,感受了内心世界,学会了感恩,提炼了收获。还特别邀请了东南大学心理学专家邓旭阳教授来校主持“心海泛舟——心理情境剧自我成长工作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提升学校心理情境剧的水平。该校还发动组建了“班级心理卫生委员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并落实班级有了基础和机制。学生心理委员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为此,浙江海洋学院获得了“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的称号。
2.学子的“蓝色”心理世界
大气、创新、包容的蓝色校园文化净化了海院学子的心灵,陶冶了海院学子的情操。近几年,浙江海洋学院涌现了一批以“浙江骄傲——2005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刘凌云和“浙川两省优秀志愿者代表”吴东昌为代表的优秀青年学子。
2005年10月,“浙江骄傲——2005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全省11个地市的50位候选人中产生了20位提名人物。经公众、网络、短信投票及全省巡回广场投票,该校人文学院学生刘凌云同学最终以得票总数排名第四入选。
2007年7月12日,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2006届文秘专业毕业生吴东昌作为浙江省2006年度“两项计划”优秀志愿者唯一代表,参加了“2007年浙江省两项计划志愿者出征仪式”,得到了省委副书记和团省委书记的亲切接见。他在四川成都青白江区项目办志愿服务期间为灾区人民筹款补贴家用、为特困家庭和残疾人申请低保、为单身老人筹集危房修缮款、关爱留守儿童等事迹,受到当地群众干部的好评。
在两位学子的影响下,海院学子报恩社会的热情高涨。据统计,今年该校又增加了自愿捐献骨髓者143名,全校总数已达258名;今年派遣赴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志愿者共16人,为历年派遣志愿者最多的一年。
《蓝色报告》
《蓝色报告》是浙江海洋学院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调研收获报告,而且还是校园文化“蓝色之路”的结题总结报告。该报告最初是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后来发展成为一组系列丛书。
《蓝色报告》不仅一定程度的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大致状况,反映了浙江海洋学院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能力的情况,而且也在深刻地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基本走向,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未来发展的大致走向。概括起来,它有以下四个特性。
唯一性
《蓝色报告》是正式出版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论文集,在浙江省高校内是唯一的,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少有的。它第一次把“蓝色”系统地与海洋、天空、梦幻、年轻、理想、真诚和未来联系在了一起。该书出版发行后,引起《光明日报》《中国海洋报》《浙江日报》等媒体的重视,先后见诸报章,并被中国大学生在线、红旗英才网、舟山网、浙江在线、国家海洋局网、西北政法大学-学工在线等网络媒体转载和传播。
肯定性
《蓝色报告》收录的文章均为学生直接深入社会第一线进行实地调研所得。它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该书2003年首次出版就引起了时任省委领导的重视。省领导特地致信浙江海洋学院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该调研报告“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一定的参阅价值”。舟山市市委领导认为,“该书在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结合上,探究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涉及面广、信息量大、辐射力强的明显特点,颇具参考价值”。
发展性
《蓝色报告》的内容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从书名的副标题看,已经从《蓝色报告2003——浙江社会发展的若干调查》升华为《蓝色报告2004——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若干调查》。这说明,该书涉及的地域已经从以舟山为主扩展到了以浙江为主又发展到了全国范围。文章的篇数从26篇扩充到了60篇。内容也从社会发展层面深入到了以经济层次为核心并扩展至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调查的触角也越来越广泛,采访和调查的对象从地方政府公职人员到普通的工人、农民、学生等。
收获性
《蓝色报告》系列丛书编辑和出版的宗旨在于,要使学生怀着蓝色的幻想,用蓝色的目光,去看看这个变化和发展迅速的社会。此丛书至今已经出版3本,共146篇文章,约166万字。
【高中青春梦想的散文】推荐阅读:
青春的记忆高中作文10-22
青春恰自来的高中作文11-02
青春的高中生周记400字07-02
释放青春的能量 高中生作文12-14
高中优秀作文:珍惜我们的青春年华06-06
我的青春我做主的高中作文09-29
高中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11-07
高中周记:致青春06-14
高中励志青春作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