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家训》有感而发(精选6篇)
开学初,在入学指南文件夹里看到最后一页,眼前一亮,《朱子家训》,心中甚为喜悦,虽然对朱老夫子为女子提倡的三从四德甚是讨厌,但略扫《朱子家训》最熟悉的是第三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直耳熟能详,却从未细究它的出处,犹记得儿时背诵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道理浅显易懂却真实朴素,二者如出一辙,便觉得朱老夫子也是十分可爱的。
寒假作业来了,才觉得老夫子真是不该爱啊!呵呵!寒假细读。“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这第一句实在也实惠,现在的人们大多也在贯彻实施,可是下面一句读后就觉得不顺心了“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作为现代社会里生存的我们想要做到这一点似乎是痴心妄想了。即便停了电,还有太阳能照明呢。如今的城市夜晚,灯火通明,霓虹闪耀。五光十色,丰富多彩的夜生活早已让人们迷失在现代所谓的文明当中,何曾还记得夜晚透蓝的夜空里闪耀的原本应是亮晶晶的星星;何曾记得静夜里笼罩原野的原本应是薄如蝉翼的月光;何曾记得弥漫天地间的原应是此起彼伏的欢快的虫鸣鸟唱······这些美好都遗失在了城市的夜生活中。突然怀想,朱老先生当时说出这些话的时代黑夜和白昼是分明的,劳动和休息是间隔的,生命的来来往往是有节奏的,突然怀念并羡慕那样的生活!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这一句如今已成为人们长挂嘴边的至理名言,就像常说的“机会和成功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临时抱佛脚是愚昧不可取的行为。“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钰”教导后人要学会生活节俭朴素,是我们这代人应该铭记于心的。大多是独身子女的我们似乎对物质要求太过于依赖且不知满足,更不知晓他们来时的艰辛和不易,有的人花钱如流水般不知珍惜,还是父母的钱。“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这句话足以让那些奋斗在买房一线的青年们泪流满面,而那些仍在处心积虑想要提高房价的商家们就笑了!现在的人不知道是思想被被扭曲了还是升华的太快,是从什么时候房子在人们心中超越了婚姻甚至超越了生命,有房子真的就能拥有美满幸福的家庭了吗?也许是内心强烈的没有安全感而需要一个外在的容器包容仍在流浪的心灵吧!现在人们的想法在这一点上和朱老夫子的想法是矛盾的,不可调解的。
“三姑六婆,实淫道之媒······”这一段讲述的是婚姻之德,虽知晓他对女子的要求过于苛刻,但这几句话还是赞同的,美貌乃身外之物,不可长久,有爱才能有幸福。“莫贪意外之财,莫过量之饮酒”似乎有些宿命的味道,不义之财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愿后人谨记。“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如孔子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家庭有正规的法度,似乎是个不错的注意,但对现代人实施起来真是太不容易,要不哪里来“清官难断家务事”一说呢!
表里如一是美德,人应该学会正直,这是内在的品质和修养,与外物无关,切不可联系社会与实际,但愿你我正直,表里如一!“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换言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真心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那个真正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分组,切莫由外而内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悲哀之事。“施惠无念,受恩莫忘”这句话有意思,“无念”和“莫忘”若是同一个人,到头来是平等的却又是心怀感激的快乐和幸福,不过是来回换了主角尔得到的却更多了。“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忘性”希望你宽容,对别人宽容便是对自己善良,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岂不妙哉!“为人若此,庶乎近焉”不奢求每个人都能像圣贤那般高尚,但我们完全可以力所能及地做到勤俭生活,安分守己,宽容待人,不贪财色,慎重择友,不枉朱老夫子一片苦心留言千载,也不枉一世为人乎!
一、传统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
家训在古代又称为庭训、庭诰、家戒和家规等,是用来训诫家庭成员行为、解决家庭事务的一种准则,其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发展历程进行了不同的概括。如徐梓写的《家范志》,侧重从治家规范发展的角度,将家训的发展历程概括为四个阶段;徐少锦、陈延斌的《中国家训史》,对家训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比较仔细的划分,共分为五个发展阶段。笔者认为徐少锦与陈延斌对家训文化发展历程的划分更为全面,下面对其做具体论述。
先秦家训:产生阶段。此时期家训主要位居社会上层,以王室和贵族为主,史料记载该时期真正开中国家训先河的是周初王室的家训,特别是周公,他教育侄子成王要言而有信。先秦时期的家训从总体上说还只是家长对子女某一方面问题的训示,严格意义上的系统而完整的居家之“训”并没有出现。
两汉三国时期:定型阶段。这一时期,儒学日益占独尊地位,封建礼教得到重视,家训中的许多基本概念如家教、家训、家风等产生。父家长制的大家庭世代延续,促使家训发展起来。同时,重视对女子的训诫,产生了专门的女训著作《女诫》,这是家训发展的一大突破。最后,广泛运用了家约、家信等新的家训形式。
两晋至隋唐时期:成熟阶段。这一时期,家训已积累起丰富的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对其加以总结的条件已经具备,于是产生了系统化、理论化的家训著作,使家训趋于成熟。主要表现在:仕宦家训形成体系;帝王家训产生了完整的著作;制定了成文家法等
宋元家训:繁荣阶段。从北宋建立到元朝被推翻,在这期间有四百余年的历史。这一时期是理学兴起、中国社会混乱、宗族组织发展的时期,在这样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使家训文化的内容和教化实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训发展进入繁荣时期。主要表现为:家训中有关读书求仕的内容增多;家训内容涉及的领域更加多元;教化途径、方式也得到一定的突破等。
明清家训:鼎盛到衰落阶段。明清时期,家训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明初至清代前期是鼎盛阶段,此时期家训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领域更为扩大,其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从清代中期开始为衰落阶段,表现为主体“滑坡”,部分“爬坡”,部分“爬坡”主要指洋务派领袖、改良主义思想家、启蒙思想家们对家训文化做出的新贡献。
通过对家训文化发展历程的探究,能够加强对传统家训文化的认识。
二、传统家训文化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传统家训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体现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受教育者的思想和行为方面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之一。”(1)
古代的家训文化强调自身修养,将修作为齐、治、平的基础,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将每个人培育成国家的栋梁之才。《朱子家训》以短小精简著称,自产生以来影响深远,代代相传。
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朱子家训》中写道“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其大意是上学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修养,并非仅仅是为了走仕途之路,追求功名利禄,当官要时刻想着国家,不能只考虑自己。这表明如果读书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则只是对书本知识的表面理解,而不能将其内化,只知其意而不知其义,提倡志在修身的正确读书观。同时,《朱子家训》提倡“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处世之道,“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娇态者贱莫甚”。无论是否富贵,都应平等相待,要做到贵而不骄、富而知礼、贫且乐道。
(二)传统家训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道德观教育。”(2)传统家训文化均与这五方面的教育有或多或少的关联,但历代家训均重视伦理教化,强调对子孙的道德培养,因此,传统家训文化主要体现了道德观教育。《朱子家训》自古在道德教育中就占有重要地位。
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朱子家训》写道“为官心存君国,岂记身家。毋贪意外之财,毋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等。表明要求人们要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忠于职守,不要贪小便宜,在工作时,要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等。
在社会公德教育方面,其倡导勤俭治家、孝亲敬祖、安分守己等。第一,《朱子家训》开篇写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教育人们要勤劳,勤以养家。其还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教导人们要节俭,俭以持家。第二,倡导孝亲敬祖的理念,《朱子家训》训诫子孙“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成;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对于给予我们生命的祖先,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诚心祭祀,对待父母,不仅要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给予精神上的慰藉。如果重钱财而轻父母,这是极为不孝的。第三,倡导安分守己。要求人们平时要知足常乐,任何事都不要强求,要通情达理,这在《朱子家训》“安分守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中得到了体现。
在恋爱婚姻家庭道德教育方面。《朱子家训》从居家过日子,娶亲嫁女,教儿育女、为人处世等方面教导后人如何去做。第一,教导人们要养成质朴的生活作风。《朱子家训》中写道“居身务期质朴;自奉必须俭约;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训诫子孙要爱惜衣物,珍惜粮食,开源节流,过节俭的生活。第二,“提倡重人品的婚嫁观。”(3)《朱子家训》中提出“嫁女择佳偶,毋索重聘;娶妻求淑女,勿计厚妆”的婚嫁理念,重视人品,提出“三姑六婆,实谣盗之谋”,表达了对自由恋爱的支持,呼吁。这都是对当时封建社会的一种批判。第三,《朱子家训》是家庭教育的典范之作,其教育子女要懂得感恩,要敦厚忠信,要具有平和的心态,与兄弟姐妹,与邻里和睦相处,与人相处时应多为他人着想,做事要留有余地等。
(三)传统家训文化中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多种多样,其基本方法主要有理论灌输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等。”(4)传统家训文化不仅内容丰富,而且遵循了一些有效的教育原则。如爱教结合的根本原则、胎教与早教的原则、严慈相济的原则、言传身教并施原则等,家训主张不仅要用口头或书面的语言,更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导子孙。《朱子家训》是明末清初家训的代表作,其主要运用了自我教育法、“言教重于身教”、“以小寓大”等教育方法。
首先,其训诫子孙凡事要三思,要学会忍耐,“三思而后行”,要学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修养。“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不要轻信别人的言论,怎么能知道这不是别人的谎话呢,应该忍耐多加思考,因为事情争吵时,怎么能知道不是我的过错呢,应该心平气和的好好想想。
其次,《朱子家训》还写道“教子要有义方”,倡导“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理念。“义方”即以身作则,为人父母教育子女,要以自身行为作为榜样,给子女树立良好的学习楷模,自身说道做到,自己要求做的,首先要自己做到。
最后,运用“以小寓大”的方法。通过日常小事对子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如“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要求子女养成正确的时间观念,注重整洁。在日常生活中便对家人进行教育,从每天的起床、吃饭、清扫开始,在细微的小事中端正子女的品行,正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三、传统家训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当代价值
传统家训文化内容丰富,其语句通俗易懂,几乎涉及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博爱精神、人道思想、交友之道等,历代家训文化在培养适应自然经济发展的人才,塑造民族文化心理,传承传统优秀文化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传统家训文化又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挖掘并加以合理改造利用,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家训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价值。
(一)有利于缓解当前“工具教育”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大致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第一,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第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过重的追求物质而越来越忽视精神追求,产生不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谓“工具教育”就是对人的教育缺乏人文关怀,只是一味的对人进行知识灌输,实施应试教育,不注重“因材施教”以及技能的培养,忽视了人成为人的价值。而传统家训文化正确处理了二者的关系,强调“德艺周厚”、“德智协调”,以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首先,历代家训重视知识的培养,理论的灌输。认为“有学艺者,触地而安,才短难自立”,要求子孙具有“临事以明敏,果断见是非”的智慧,要求子女学习四书五经,背诵家训格言等。同时,教育子女要追求高尚的道德,重孝悌,诚信敦厚、待人和善等。“吾人立身天地间,只思量作得一个人,是第一义,余事都没要紧”。然而,在当今社会,始终难以摆正德与智的关系,例如,在学校,一切与“分”看齐,以为考高分,上名校便成“才”,而忽视了道德教育,对学生缺乏“为人之道”的引导,不利于学生的健全成长。对家训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挖掘,有利于缓解当前“工具教育”的现状,改善当今重智轻德的现状,更好的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公民。
(二)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传统家训是一种以儒家精神为主导,以宗法制为社会基础的传承性家庭教育媒介,其教育内容一般包括家政、修身、勉学等方面,但其教育的切入点主要放在道德的教育上,传统家训所包含的道德教育内容极大的丰富了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其德育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理想教育。诸葛亮在《诫外甥书》中训诫晚辈“夫志当存高远”,“志”对“行”有重要作用,志向明确了,我们就会为之努力,坚定的志向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奋斗的航标,是人们奋发的精神支柱。第二,强调培养勤、俭品质。《朱子家训》伦理思想的核心即勤俭治家,勤、俭是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勤、俭既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品质。第三,注重实践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是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实践出真知,我们要学会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活学活用,在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对传统家训文化中德育观资源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三)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传统家训文化在教育方法上的主要特征是长辈对晚辈的耳提面命,谆谆教诲,这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蕴含着一种血缘伦理关系,教育内容更容易被受教育者所接受。因此,家训中的成功教育方法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传统家训文化提倡言传身教,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占主导地位,同时也是家庭教育的主体。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教育会使父母逐渐获得一种血缘伦理权威,使得父母的行为对子女有很大影响,因此,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有一项调查显示,60%以上的子女将家长的言行作为自己的样板。同时,家训文化还使用寓大于小的教育方法。即在教导晚辈时,都通过日常琐事进行教育启发,使晚辈学会处世之道,家训文化还要求后代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以提高自身修养。最后,还要遵循爱教结合的原则,爱子有方,教子有道,不能溺爱、宠爱、偏爱晚辈,运用这一方法有利于改善当今社会长辈对晚辈过分的爱。
对家训文化中所体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能够极大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四、结论
总之,传统家训文化是在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中孕育出的文化奇葩,其蕴藏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巨大价值。本文以《朱子家训》为例,探究其所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并作了具体阐述。对传统家训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利用及现代转化,优化、整合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当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由于学术界对这方面研究的不足以及自身知识水平的局限,对传统家训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研究分析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努力完善。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陈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M].学林出版社,1997.
[3]徐国亮.传承中华文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04).
[4]王师.传统家训文化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作用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5]卢琳等.朱伯庐诗文选[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6]周晓红,李长贵.论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J].高等农业教育,2011(07).
[7]钱穆.中华文化十二讲[M].九州出版社,2012.23.
[8]李丽.《朱子家训的伦理意蕴》[D].河南大学,2013.
[9]党红星.试论中国家训文化的特点[J].东越论丛,2006.
撰文自勉
朱柏庐生活在明末清初。1645年,昆山不敌清兵而城陷,其父朱集璜誓与清廷决裂而投河自尽。此时的朱柏庐只有十八岁,决心继承父志,从今不参加科考。他博学勤笔,著述丰硕,留下了百余册典籍,但名扬天下的却是一篇只有五百余字的《治家格言》。
其实朱柏庐自己并不看重《治家格言》,所以在他生前的自选集中没有将《治家格言》编入,在他有关的回忆录中也没有提起写作《治家格言》的缘由。原因是:其父死后,朱母抚养三个儿子,朱柏庐作为长子,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为了培养家人的正气家风,在他人到中年的时候,就用诗文句式撰写了告诫后代堂堂正正做人的短文。文句来源有的是根据先贤经典重新编写的,有的是根据生活经验精辟总结的。文中既有摘编,也有独创,为了不被别人评头品足,所以朱柏庐谦虚地为短文取名为《治家格言》,并书写成条幅贴于厅堂,让家人朝读暮思,鞭策生活行为。他当时撰写《治家格言》只是用于家人自勉,并无扩散之意。
后来,其家住常州的叔父朱大满到昆山走亲,看到朱柏庐家中墙上的《治家格言》颇有触动,认为这是一篇教人治家的好文章,很想带回常州。朱柏庐认为反正都在朱家范围内传播,就挥笔抄写一遍赠予叔叔。当时,朱柏庐只当是家人之间的交流,所以没有署名。
当朱大满将《治家格言》带回家中后,就立即制成匾挂在家中,并题写了一副对联:鹿洞谈经传千秋师表,柏庐继志垂一脉家规。这副对联无意中将朱柏庐的学问与曾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学传经的朱熹联系了起来。当然,朱大满出于好心,对朱家门第中继往开来的精英给予了褒扬,却引发了节外生枝的联想。对联的内容没有错,却引发了猜解作者的麻烦。
流传误改
不久,朱大满逝世,朱柏庐也离开故土到吴县东山去当塾师。挂在昆山家中的原作不翼而飞,挂在常州的原作被家人传承,各地的抄件数不胜数。《治家格言》成为一篇佚名佳作在民间广泛流传,被公认为是训导家庭美德的上佳美文。
在相互抄录的过程中,都为漏写作者的姓名而遗憾。有人想当然地认为:既然“鹿洞”为朱熹在庐山讲学的地方,大作肯定为朱熹所作,后人柏庐先生只是继承而已。朱熹曾写过“家训”文章,《治家格言》与朱熹“家训”相比,具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性,而且叙述更详尽、文字更生动,更有可仿效性和可操作性。为了使《治家格言》更有吸引力,有人干脆将《治家格言》改名为《朱子家训》。
在随后的100多年中,大家便认为《朱子家训》就是朱熹所作,甚至还称其为《紫阳朱子家训》(紫阳是朱熹的别号),那么作者已铁定朱熹了。至此,已把《治家格言》的真实作者彻底湮没。由于《朱子家训》的影响与日俱增,朱熹大名当然更加耀眼,而朱柏庐只能黯然失色。
县令正名
对于《治家格言》的篇名误传为《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误传为朱熹的事件,不了解真相的人可能会不以为意,然而知根知底的昆山人却愤愤不平。只是错话已讲久,假象已当真,要想拨乱反正谈何容易,只能听之任之,无可奈何。但有一个人敢于据理力争而抱打不平,他就是同治年间的新阳县令廖纶。
当时昆山县和新阳县为同城分治的两个县。四川籍的廖纶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赴昆履职。他在登科考学之前就对昆山的朱柏庐无限崇拜,不但热衷于他的理学著作,而且还敬重他的民族气节。他一到昆山,就听到许多文人对误传《治家格言》的篇名和作者抱怨多多,他决心竭尽全力为朱柏庐正名。经过深入调查,廖纶确认《治家格言》的作者非朱柏庐莫属。有人劝他将错就错,就把《治家格言》当成《朱子家训》算了,因为朱柏庐姓朱,又是当地有名的塾师,能戴得上“朱子”头衔,再说《治家格言》有“家训”的内涵,而且有些出版物也用《朱子家训》来特指《治家格言》,但廖纶坚决反对。
廖纶一方面在玉山书院(今培本小学内)重建纪念朱柏庐的祠堂;另一方面特意用正楷抄录了《治家格言》,不但悬挂在衙门厅堂,还刻碑镶嵌于祠堂墙壁,并撰写题跋,大意是“此文不为朱熹所作”,而是“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从此,朱柏庐的著作权得以正名。
黎明即起,洒扫庭陈,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闭门户,必亲目检点。。
守分安命,顺时听天。
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朱子家训》朱子《朱子家训》是祖先留给后代的智慧和人生经验。是对道德,文化的继承和历史的延续。同时《朱子家训》更是家庭教育的典范,正因有了这些良好的家庭教育,才有了历代的大圣大贤,建功立业,名垂后世者,进而有了中华文化的上下五千年的光辉。
与《朱子家训》并称的家训有很多,如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的《了凡四训》清代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这些家训的创作,均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把一生的经验和智慧传给子孙后代,为后来人谋福祉。。。
据我所知,《朱子家训》这种教育是扎根教育,伦理教育。从孩子抓起,主要培养一生的德行,人格,习惯,和价值观 正知正见等素质,这一阶段的教育好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可想而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未来无限可能,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多么重要。家庭教育如果缺失也是这个家庭,这个孩子的损失。古时的孟子,也正因有了孟母的善教何况我们这群正常人呢?
想到这里,我不由得佩服这本的作者朱子了,一开始我以为这个朱子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呢?仔细查看资料才发现真正的作者是他地九代后人的朱用纯,字致一,自号相庐,他是明末清初人,与朱熹一样,也是一个理学家和教育家,生于命万历四十五年,卒于康熙三十七年,曾是明代秀才,因痛恨清军,坚持民族气节,终生未入仕途,居乡教书养母。。。。《朱子家训》朱子综其毕生所学写成,秉承古圣先贤教育,给后代的一篇训文,堪称家庭教育的葵花宝典。
结合讲解资料,我有更深的了解了《朱子家训》许多资料称为道德修养,行为规范为人处事的准则。其内容涉及洒扫应对,择偶交友,求学励志,因果教育家道传承乃至修身齐家,做人处事,接物之大成极富智慧与蕴含。。
《朱子家训》实在是堪称家训之最,文章每字每词精妙不可,通俗易懂。我对之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粥一饭丹佛斯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由于这句话常出现在餐厅,我已经看了许多遍,理解也够深刻了。首先它倡导我们节约资源杜绝浪费,同时也弘扬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节检节约,最终也演变为了节俭身心,去除冗杂。才能修身养性曾益其所不能。
我想,《朱子家训》作为作为中华文化的典范,也是一种修身准则。我们也就应该无条件,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理解,进而发扬这种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修身,齐家,养性,达到自身人格,品格的升华!
1、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2、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3、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4、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5、君之所贵者,仁也。臣之所贵者,忠也。
6、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
7、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8、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9、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10、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11、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1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13、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14、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15、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可不慎哉!
读《朱子家训》是南医的一大特色,本来我不明白为什么到了大学还有作业,而且是背书,背诵《朱子家训》,可是当我读了《朱子家训》后,我终于明白了学校的良苦用心。《朱子家训》是一种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它意在劝人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其实,《朱子家训》不仅仅是家训,而应该是我们中国乃至全世界学习的训则。中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秉持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精神,而《朱子家训》得以流传,可见其深远的意义,它以通俗易懂的文体表达了深刻的治家之道。它为官宦、士绅和书香门第乐道,自问世以来流传甚广,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清至民国年间一度成为童蒙必读课本之一。
《朱子家训》言简意赅,内容丰富。它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诠释了做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让我们想到了陶渊明笔下的田园生活,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这样恬静的生活让人神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这种简朴的生活作风值得我们所有现代人去学习,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去践行这种价值观。如果在当代,它的这
种思想不就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朱子家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它告诉我们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正如“事倍功半”向我们诠释的道理一样。对于我们个人,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都应该有所计划或安排,或许有人会说,世界上的事都是千变万化,没有人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计划赶不上变化,但是一个有准备的人永远比一个没有准备的人要来的自信。对于社会而言,有所准备和计划更能推动其前进与进步,这或许就是国家会每年制定经济规划,财政规划等一系列规划的原因吧。
在这个竟争激烈的社会,很多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去牺牲他人的利益,欲望让人类变的更加自私。从轰动一时的三鹿奶粉到时下蒙牛检出强致癌物,各种各样的食品问题出现在我们身边,迫使我们对中国的食品安全倍感失望。“勿营华屋,勿谋良田”“勿贪意外之财”“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刻薄成家,理无久享”,古人都能学会知足,为什么我们却总要为了名利奔走,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呢?
当然,《朱子家训》也有其时代的偏见,那就是对女性的某种偏见、迷信报应、自得守旧等,我们除了要看到它对现世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其不合理地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身为医学生的我们,要不断地训律自己,规范自己,把
【《朱子家训》有感而发】推荐阅读:
朱子家训文言文翻译06-15
读了哈佛家训有感10-13
朱子治家格言读后启发10-31
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09-10
朱子治家格言读后感800字06-26
家训家教家风05-25
家风家训计划06-21
家训家风故事09-16
家风家训学生12-18
历代家训集锦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