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议事会工作职责

2024-10-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村民议事会工作职责

村民议事会工作职责 篇1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为积极探索实现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切实加强农村民主自治建设,巩固农村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落实村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村党支决定在我村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制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统一思想,科学安排,规范操作,认真做好全村村民议事会工作。经过努力,我村成立村民议事会,真正做到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做群众所需,为百姓实实在在的做了好事和实事,现将我村村民议事会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识到位,成立领导组

村成立了以村总支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把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制度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切实强化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全村统一认识,统一组织,统一措施,逐一落实。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规范农村村民议事会成员构成。村民议事会代表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在群众中

有较高的威信和影响力等特点。村民议事会成员,由本村村民大会推荐产生,村民议事会实行任期制,与村“两委”任期一致,可连选连任。

(二)要明确农村村民议事会工作职责。积极宣传、贯彻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的任务要求;听取村党组织工作报告,讨论本村发展规划、计划、党组织建设和重大事务,并提出意见、建议;商讨涉及村民和集体利益的区域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事务的有关问题;参与对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工作的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并提出工作建议;主动听取、搜集、反映全村村民群众对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等。

(三)要严格农村村民议事会议事程序。首先由议事会召集人对代表提出议题。议事会召集人在征得多数村民代表同意后,确定会议日期、地点、议程等。召开会议议事时,到会成员必须超过议事会成员的五分之四,所议事项必须经过到会成员半数以上同意方能形成决议。然后将议事会讨论通过的议案及时交由村党组织审定后办理。最后对议案的落实情况,由村党组织负责向村民议事会反馈,并通过村党务公开、村务公开等方式向村民和群众通报,接受监督。

(四)今年我村村民议事会主要工作情况。多次召开村民议事会议,重点议事:农村低保人员调整,村级财务三资清理工作,村民出行道路维修,农村医疗合作参保等。

三、存在问题

1、部分村民对推行村民议事会制度心存疑虑。

2、村民议事会代表的推选存在随意性、议事程序缺乏规范性。

四、今后的工作

一要完善村民议事会代表的推选制度,进一步明确村民议事会代表的职责。同时,建立对村民议事会代表的教育培训制度,提高他们参政议政水平和工作责任心。

二要建立完善重大村务的决策议事机制。

段岗村村民委员会

村民议事会工作职责 篇2

事实上,为了提高村民自治制度的有效性,我国一些地区在上世纪90 年代就开始了微观层面的探索创新。如在山东省日照市的涛雒镇,就曾推行“村务大事民主公决制度”,以入户发放征求意见书的形式来替代集中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1]。而在贵州省习水县大坡乡罗家坝村,2005 年村民也自发成立了村民自治理事会来从事村级事务的集体决策[2]。不过,这些探索都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实行,“村务大事民主公决制度”由当地镇政府推动,而“村民理事会制度”仅限于特定村组,且没有建立起相关的配套制度,从而影响了新制度的可持续性。相比之下,村民议事会制度由成都市政府推动,并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配套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和分类供给制度)[3],因此在推行力度和制度保障上都有利于该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很多研究认为,村民议事会制度有效的结合了政府和村民在村级事务中的作用,为农民参与和监督村级公共项目提供了制度保障,它在公共服务项目的决策、监督和民主评议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村民自治中有效实现公民参与提供了制度环境[4,5,6]。杨继荣[7]认为,村民议事会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沟通媒介作用,它既是农民利益的代理人,也是村民委员会过渡行政化的矫正者;事实上,国外实践经验也表明,让当地居民提出切实需求并参与民主决策,能有效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8,9]。总之,村民议事会让村民更有效地参与到公共服务的决策之中,能够切实反映村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和偏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突破性。但是,制度实施的效果不仅与制度本身及其他外部力量有关,还受参与者个体特征的影响。由于农村居民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参与态度、意识、技能等方面也较为欠缺,导致村级公共事务参与度总体上相对较低[10,11],从而难以形成自主治理可持续性之基础的参与精神和公共精神[2]。利用微观调查数据进行的因素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政治觉悟等村民个体特征都会对其村级公共事务的参与度产生显著影响[12,13,14,15,16]。因此,如果参与者本身受知识文化水平、参与意识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有效参与一个有利于提升民主治理水平的新制度,就会影响其对新制度的满意程度,进而降低制度的实施效果。

目前来看,对成都村民议事会制度的相关研究,或侧重于从理论视角来考察这一新制度对基层治理带来的积极影响,或单一的分析村民对新制度的总体满意度,而少有从村民视角入手,分析村民个体特征对其理解和评价村民议事会制度带来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成都市区县农村地区居民对村民议事会制度评价的调查,从村民视角刻画村民议事会制度的实施效果,并利用LOGIT二值响应模型,分析村民个体特征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知晓度的影响,利用对数模型分析村民个体特征对其理解和评价新制度带来的影响,可为进一步完善村民议事会制度和提升其实施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为了进一步探讨村民议事会实施区域村民对该制度的评价及影响因素,于2013 年2-4 月选取成都市区县的双流县瓦窑村、温江区笼堰村、龙泉驿区青台山村和成华区红花堰村等四个村作为调查目标区域,通过向当地村民随机发放封闭式调查问卷,就村民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价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200 份,剔除空白问卷、填写不完整问卷和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933 份。

在问卷设计上,重点关注村民个体特征(如年龄、受教育程度、政治关注度、获取村内信息的渠道)、村民对议事会的知晓度、村民对村民议事会运行的效果评价等。

1.2 变量选择

因变量包括村民议事会知晓度和村民对村民议事会实施效果的定量评价。村民议事会知晓度为二值变量(知道=1,不知道=0);村民对村民议事会的定量评价为百分制评分,共有472 个知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村民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评分,平均分为83.33 分,最高分100 分,最低分0 分,标准差为13.5。

自变量包括年龄(age)、文化水平(edu)、政治关注度(pol)。年龄分为六个层次区间,按区间分别赋值1-6,值越大表明年龄越大;文化水平用受教育水平反映,分为四个层次区间,按区间赋值1-4,值越大表明文化水平越高;政治关注度分为四个层次,按观看新闻的频繁程度赋值1-4,值越大表明政治关注度或对村级公共事务关注度越高。

1.3 模型设定

首先,考察村民年龄、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知晓度是否存在显著影响。由于因变量村民议事会制度知晓度为0-1 二值变量,因而采用LOGIT二值响应模型进行分析,基本形式设定为:

式中:y表示被调研村民知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条件概率;age、edu和pol分别表示被调研村民的年龄、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

其次,考察年龄、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对村民定量评价村民议事会制度是否存在显著影响。因变量为村民对村民议事会制度实施的评分,考虑到异方差问题,采用对数模型进行估计,模型设定为:

式中:score为知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村民对该制度实施效果的评分。

本文主要使用STATA11.0 软件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村民个体特征分析

97% 以上的被调查村民年龄在20 岁以上,这表明随机样本主要来自于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成年人;被调查村民中,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村民占比超过86%,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村民不足14% ;大多数村民都较为关心政事,约67% 的村民经常观看新闻,21.44% 的村民“偶尔看新闻”,只有11.58% 的村民“几乎不看新闻”;而在村务信息获取方面,则主要通过村民之间的日常交流、村干部上门或电话通知和村公告栏三种渠道(表1)。

2.2 村民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总体评价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村民议事会制度得以有效落实,村民对新制度的实施也给予了较高评价。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知晓率约为77%,但仍有23%左右的村民不知道村民议事会制度(表2),这说明在制度宣传和推广上有待进一步加强;约有76% 的村民认为议事会成员的选择过程“很公平”和“比较公平”;在对村民议事会制度实施效果的评价方面,75.7% 的村民认为效果较好,通过这个制度解决了一些以前不能妥善解决的实际问题,但仍有1/4 的村民认为效果并不理想,而在定量评价上,平均评分也达到了83.3 分。

类似调查分析也表明,村民议事会作为村级公共事务民主决策的组织机构,在实施后得到了村民较广泛的认可。2009 年村民对自治制度建设的满意度达到85.7%,对村两委、村民议事会、村民监事会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的满意度达到了85%[12]。据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针对20 个区县6 001 户家庭的调查发布的《2010 年成都市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建设情况第三方调查报告》表明,受访群众对村民议事会组建、选举和运行的总体知晓率高达95.98%,对议事会决定的公正性及议事会工作的总体满意度达到95.06%[17];另据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跟踪调查,村民认为议事会对村民意见具有代表性、认为议事会真正决定了村级公共事务的比例和对已经实施的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分别由2010 年的76.2%、50.4% 和61.2% 上升到2011年的84.1%、57.6% 和66.2%[18,19];罗中枢[20]调查结果也表明,村民对议事会的满意度达到88.9%,且有62% 的人认为村级公用事务应该由村民议事会决定。

注:公平性评价、效果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三个问题只要求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村民回答。

综上所述,其他调查与本次调查结果都表明,村民对村民议事会的实施总体上较为满意,大多数村民认为该制度的实施在解决村级公共事务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议事会成员的选择过程中也体现出较好的公平性,但仍有较大比例的村民认为该制度的总体效果较差。

2.3 村民个体特征对村民评价议事会制度的影响

由于模型(1)估计结果没有直接给出模型中的参数φ,因而估计得到的系数只能判断变量的影响方向,不能比较变量影响的程度,也不能分析自变量引起的边际效应。为了比较年龄、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对村民选择概率带来的边际影响,需要进一步计算边际效应。模型估计采用了LOGIT、LOGISTIC两种具体模型表达形式并计算了边际效应(表3)。其中,LOGIT报告系数,通过正负号可以判断影响方向,系数大小没有实际意义;LOGISTIC报告比值比(Odds Ratio,即OR值),如果OR值大于1,表示该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正向影响,OR值小于1 则表示有负向影响[21];边际效应则可以看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注:四次迭代后收敛;Pseudo R2=0.15,LR=152.01 ;***、** 分别表示在1% 和5% 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被调研村民的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对其是否知道村民议事会制度有显著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文化程度越高,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概率越大,且文化程度每提高一个层次,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概率会提高5.3% ;政治关注度越高,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概率也越大,且政治关注度每提高一个水平,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的概率提高13.3% ;此外,估计结果表明村民年龄结构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知晓率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村民议事会知晓率的高低与村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是否关心政事有关,文化水平和政治兴趣较高的村民,通常也对村级公共事务管理越关心。因此,农村地区居民的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相对较低,是导致村民议事会知晓率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村民对新制度的知晓率,可能还与信息的有效传播有关。调查结果已表明,大多数村民获取本村事务信息的渠道是通过村民之间的交流和村干部主动通知,因而在对新制度的宣传和推广上,需要强化信息传递的有效性,以让村民更快更有效的掌握本村民主制度建设和村级公共事务的相关信息。

对模型(2)进行OLS稳健回归分析表明,被调研村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对其评价议事会制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年龄越大,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价越高,且年龄层次每提高1%,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分将提高8.4%(表4);文化程度越高,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价越高,且文化层次每提高1%,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分会提高5.1% ;政治关注度越高,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价也越高,政治关注度每提高1%,对村民议事会制度的评分会提高8.3%。

注:R2=0.058 ;F统计量=10.84 ;***、** 分别表示在1% 和5% 的置信水平下通过显著性检验。

同时可以发现,村民年龄、政治关注度和文化水平对其评价议事会制度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这充分表明,影响村民对村民议事会满意度的因素除了制度本身科学性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外,还与本地村民的个人特征显著相关。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较高的人群,往往能够更理性的判断制度改进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愿意对新制度给予更高的赞许;而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较低的人不能很好地理解新制度并对其缺乏信任感,导致满意度较低;年龄较大的村民或因感受到了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下的生活环境,更多的倾向于从历史角度进行比较,他们对这种过去没有的制度改进也愿意给予更高的评价。而较年轻的人群,更喜欢进行农村与城市之间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横向比较,他们对这一制度改进的评价显得较为谨慎。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研究表明,超过3/4 的村民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且对村民议事会的实施效果较为满意,绝大多数村民认为该制度的实施在解决村级公共事务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议事会成员的选择过程中也体现出较好的公平性,但仍有较大比例的村民认为该制度的总体效果较差。村民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对村民是否知晓村民议事会制度有显著影响,文化水平较高、越关心政事的村民更了解新制度,表明村民也更加关心本村公共事务。村民年龄、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对其评价新制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和政治关注度较高的人群,往往能更理性的判断制度改进带来的积极影响,从而愿意对新制度给予更高的评价。

3.2 建议

1)进一步加强村民议事会制度的宣传工作,让村民充分了解该制度的特征和运行方式。由于村民议事会制度的知晓率并不高,仍有约1/4 的村民不知道该制度,同时,村民文化水平、政治关注度也是影响知晓率的重要原因,受自身因素的影响,一些村民还无法深入了解议事会制度的特征和运行方式。因此,有必要针对村民进行更有效的宣传,让村民充分了解该制度的特征和运行方式,让村民更有效的参与到村级事务管理之中。

2)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培养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村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政治关注度对制度知晓率及其满意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农村地区,当地居民文化素质不高和不关心政事仍是普遍现象。因此,要进一步通过提升教育水平和加强基层民主治理意识的培养,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激发其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

3)优化信息渠道,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村民之间的日常交流和村干部上门或电话通知是村民获知本村信息的主要渠道,通过日常交流的方式,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数量和质量的损失,而村干部上门或电话通知又增加了沟通成本,从而造成村民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本村信息。因此,应加强利用手机短信、广播、公告栏等直接传递方式,构建多元化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村民议事会工作职责 篇3

关键词:留守妇女;村民理事会;云浮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4-0070-04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城乡两元体制的存在,导致我国出现大量的农村留守妇女。自2005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目光聚焦到这个特殊的群体身上,试图在现有的组织基础与制度构架内找到使农村留守妇女走出困境的路径,但是效果都不甚理想。要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必须要有新的思路、找到新的依托,而这一切必须要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去发现、去实现。

广东省云浮市在创新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建立了村民理事会。村民理事会是由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村干和村民代表、经济能人、外出乡贤等组成的介于政府与村民之间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近三年的实践表明,村民理事会协调邻里关系、兴办农村公益、协助村民自治等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将从分析现行留守妇女解决路径的困境分析入手,通过对比,指出村民理事会在解决留守妇女问题上的独特优势,并在现行实践的基础上就村民理事会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制度设计上提出一些基本设想。

一、现行留守妇女问题解决路径的困境分析

现行的对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路径,有学者将之称为宏微观相结合的“双轨策略”:宏观策略上,相关党政部门,将留守妇女议题纳入日常工作,并将其上升到社会管理和政策议程,解决法律和政策层面对留守妇女的漠视问题;微观策略上,妇联组织和留守妇女自发组织采用专门化的方法,根据留守妇女的特殊困难提供专门的社会支持和服务,给留守妇女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1]。理论上来看,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可以很好地解决留守妇女问题。但是这种“双轨策略”在实行中却困难重重。

首先,宏观策略时效性不强、难以兼顾各地实情。

如前所述,“双轨策略”解决路径下,宏观层面的主要目的就是使留守妇女问题进入法制化、政策化的视野,制定关注留守妇女的法规、政策。然而这些法规、政策从调研、讨论、制定再到执行,需要较长时间,这就必然使得宏观解决路径的时效性不强,不能及时解决留守妇女的燃眉之急。另外各地留守妇女的实际情况相差很大,统一的法规政策很难将各地的特殊情况考虑在内,不能兼顾各地留守妇女的实际需求。

其次,村双委缺乏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全方位资源。

留守妇女目前的困境,从需求方面来说,其实质就是资源匮乏。这种资源匮乏是全方位的:做为异姓人,在夫村文化融入问题上,他们需要夫村宗族权威资源支撑;在邻里关系、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上,他们需要情感资源支撑;在农业生产中,她们需要劳动力资源支撑;在农村治安、重大突发疾病上,她们需要公共服务资源支撑;在农闲时,她们的文化消费需求缺乏必要社交资源支撑[2]。一个组织如果要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必须具有全方位的资源组织和动员能力。

微观层面上,现有体制下离留守妇女最近的、也最有可能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基层组织就是村民委员会和党支部委员会(简称村双委)。村双委由于具有一定的经济支撑,所以在公共服务资源上尚有一定的的基础,但在宗族权威、情感资源、劳动力资源、社交资源等方面的确实是乏善可陈。这也决定了他们在解决留守妇女问题时,心有余而力不足,直接影响解决效果。

第三,妇代会主任职位的衍生行政性,使其工作职能错位,忽视留守妇女。

由于各种原因,农村妇女的自发性专业组织并不多。现有体制下,农村妇女工作的直接承担者也只有村妇代会主任。从性质上来讲,妇女主任的职能本应该体现两个方面: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和为满足妇女需求服务。但因其被纳入村双委构成(各地妇联文件均明确要求妇代会主任100%进入村双委)、工作受乡镇指派,且普遍兼任计生专干,实际上其已经被纳入乡村权力结构之中[3],这就使得村妇代会主任的职位性质具有了一定的衍生行政性。这种衍生的行政性常常使其工作职能发生错位:将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主业,对付频繁的计划生育检查,诸如计划生育工作检查、育龄妇女定期检查、怀孕妇女例行检查等,还有每年的计划生育报表,而忽视了留守妇女其它方面的需求。

二、村民理事会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潜在优势分析

云浮市2011年试点、2012年8月全覆盖的村民理事会并不是专门为解决留守妇女问题而设立的组织,但是与当前的农村妇女工作机制相比,它在解决留守妇女问题上,具有更强的优势。

首先,村民理事会具有彻底的基层性,使得其对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更有时效性、针对性。村民理事会是“农村最基层的自治组织,协助村民小组强化民事自治”,也就是说它是介于村双委、村民小组与普通村民之间的自治性组织,离普通村民更近,进一步填补了基层政权到普通村民之间的组织空白,解决了法规、政策与普通村民之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种彻底的基层性使得它能够更有针对性地了解留守妇女的具体需求,并迅速有效地作出回应。避免了传统解决路径下,宏观层面策略的时效性、针对性不强,远水难解近渴的问题。

其次,村民理事会掌握的资源更具综合性。如前所述,留守妇女问题的实质就是资源的全面匮乏,村两委虽在经济支撑下有公共服务资源可以提供,但在情感资源、宗族权威资源、劳动力资源、社交资源等方面并不能满足留守妇女的需要。而村民理事会理事是由“本村有威望、有能力、有公德的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村干、以及村民代表、复退军人、经济能人、外出乡贤等组成”,而且每千人有9-13名理事,这种人员数量和组成结构决定了村民理事会手中不但直接掌握着一定的世俗权威、文化资源、社交资源,并对劳动力资源、情感资源也具有相当的动员能力。村民理事会所掌握的公共服务资源可能不比双委多,但其掌握资源的全面性、综合性却是双委无法替代的,而这正好可解决留守妇女的资源全面匮乏问题。

nlc202309051223

第三,村民理事会的性质和管理方法,解决了行政衍生性带来的职能偏移问题,可专注于服务村民。

村两委及妇代会主任从性质上来说,属于村民自治组织,但由于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的问题,其成为行政机构在基层的延伸或附属,使其职能主要聚焦在落实上级的方针政策上,而忽视了村民自治与服务村民这一核心职能。村民理事会定位为最基层的自治组织,但在财务和产生方式上具有相对独立性。在财务上,他们不完全依赖政府,主要来自理事捐赠、社会捐助;在理事的产生方式上,自然村提名、支部审核、自然村公布,整个过程并无直接的行政干预,也没有如妇代会主任一样将其纳入基层权力机构。这种财务上的相对独立性和产生方式上的淡化行政干预的做法,使得其避免如双委和妇代会主任一样沾染上衍生而来的行政性。由于其立足于自治、专注于自治,使其能腾出更多的精力来处理乡村自治中的重大问题。云浮市地处粤西,外出务工人员占到各村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留守妇女问题普遍存在,做为自治单位的村民理事会,自然会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

三、以村民理事会为依托解决留守妇女问题的设想

与当前留守妇女的解决路径相比,村民理事会具有比较优势,这就使得我们可以设想以村民理事会为依托解决留守妇女问题。但是,村民理事会并不是为解决留守妇女问题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在制度设计、人员配置、支持政策上并没有将留守妇女问题纳入其中。这就使村民理事会在解决留守妇女问题上的优势只是潜在优势。要想使村民理事会在留守妇女问题上的潜在优势变成现实,就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对村民理事会做一些变革,使其工作能够长期聚焦于留守妇女问题。

第一,在理事成员构成上,增加性别视角,提高女性理事成员比例。在现有的一系列培育村民理事会的文件中,多次提到要积极吸收老党员、老干部、退伍军人、经济能人、外出乡贤、外来务工人员、民族代表、有威望的宗族长等进入理事会。可见,在理事会成员的构成上,考虑到了职业、经济实力、社会关系、民族、人口流动性等多种因素,但却缺失了性别视角的考虑。这就使得在已经组成的理事会中,女性理事比例偏低。比如:新兴县新城镇境南外社区理事会,共有31名理事成员,其中外来人口占了13人,还有12人是少数民族代表,说明其具备一定的代表性。但当我们转向性别视角来考察时,就发现在31名理事成员中,只有4名女性理事成员,占理事总数的12.9%。留守妇女作为粤西农村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村民理事会中占有更大的比例。理事中有了更多的留守妇女代表,因其与广大留守妇女感同身受,才会在理事议事会议上反映留守妇女的心声与要求,使理事会围绕留守妇女开展工作。

第二,将留守妇女问题作为理事会的经常性议题,并指定专门的副理事长负责。村民理事会经济上的相对独立和产生方式上相对较弱的行政干预,使其可将职能聚焦于基层自治和服务村民之上。然而基层自治和村民事务杂多而繁琐,如果没有专门的组织保障,留守妇女问题不会长期成为理事会的议题和工作方向。而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又恰恰是需要花长时间持续不断花大力气来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为确保对留守妇女问题解决的持续性,可考虑将留守妇女问题作为理事会的常设性议题,并设专门的副理长负责留守妇女问题,为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提供组织保障。

第三,基层政府在对村民理事会的资源赋予过程中,应突出留守妇女问题的重要性。

现有的乡村理事会虽然在宗族权威资源、社会交往资源、劳动力资源、情感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在经济资源这一方面却相对较弱。乡村理事会的经济资源主要来自理事捐赠和社会捐助,理事捐赠取决于理事的经济状况及思想觉悟,而频繁的社会筹捐活动会加重群众负担、增加抵制情绪,这都不具备可持续性。所以基层政府必须对乡村理事会进行资源赋予,以增强其开展工作的能力。云浮市政府以“以奖代补”项目为抓手,鼓励各理事会申报政府所提出的各种公共建设项目,申报成功的将给予建设资金。这一管理创新举措,既加强了乡村理事会的引导,又增强了乡村理事会的资源赋予,解决了其资金来源的不可持续性问题。

可见“以奖代补”的具体项目设计,对于乡村理事的工作方向有重要的指引作用。但是根据2013年竞争性“以奖代补”项目的统计,其项目主要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公路、水利)、农村环境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名村建设、农家乐、万绿村、卫生村、厕所改造)和农村公共服务(三网融合、农家书屋、村文化室)来设计,在计划建设的901个项目中,并没有和留守妇女直接相关的项目。要发挥乡村理事会在解决留守妇女问题中的积极作用,基层政府应该在通过“以奖代补”进行资源赋予的过程中,增加和留守妇女相关的项目设计,以此来引导乡村理事会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留守妇女问题的解决中来。

第四,基层政府应创新管理办法,保障村民理事会的自治性质。村民理事会是农村最基层的自治组织,广大村民和留守妇女将其视为自己的组织,将理事成员视为自己人,而衷心支持。如果推动了这种自治性质,其职能会发生错位、进一步失去广大村民的理解与支持。基层政府,应该创新管理办法,以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思维,来加强对村民理事会的引导,而不是控制,应该运用市场的力量来彻底激活村民理事会的活力,而不能采用行政化的手法,将其变成更低一层的“双委”。目前的,“以奖代补”和“一事一议”制度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但要充分发挥基层村民理事会在解决留守妇女问题上的优势,显然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杜洁.探寻关爱留守妇女的社会管理有效模式[J].山东女

子学院学报,2013(05).

[2]刘巍.西北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支持网络对其心理健康的影

响[J].妇女研究论丛,2012(05).

[3]矫杨,刘梦,王中会.基层妇联工作从计生走向妇女发展[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02).

(责任编辑:熊 飞)

村民议事会制度(精选) 篇4

第一条

为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村级治理机制,提高村民自治水平,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村民自治章程,结合本地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村民议事会是村级自治事务的常设议事决策机构,根据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授权,行使村级自治事务决策权、议事权,讨论决定村级日常事务,民主监督村务的基层群众性组织。

第三条

村民议事会实行结构制,由党组织成员、村委会成员、社长、各社有议政能力的代表23人组成村民议事会,由村党支部书记召集、主持,每季至少召开一次;如有特殊情况,经本村三分之二的村民代表联名提出,即可召开专题会议。

各村民小组设村民小组议事会,由本村民小组内的所有村民代表组成。

第四条

根据需要,可以邀请特邀代表列席村民议事会会议。村民议事会特邀代表主要包括居住在本村的老干部、各级人大代表和在本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关利益人,由村委会提名,经村民议事会通过。

第五条

村民议事会任期与村民委员会任期相同,村民议事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第六条 村民议事会享有六大职权:

(一)对村内重大事务的参谋权;

(二)对村委会计划、报告的审议权;

(三)对村干部的执行政策情况的监督权;

(四)对群众意见与建议的收集、反映权;

(五)对不合格的村委干部要求罢免的建议权;

(六)对村务的民主管理权。

第七条 村民议事会的主要内容是:讨论村委中长期规划和本工作计划,财务收支预决算,年终收益分配,各业承包合同,集体土地的征用,新建企业和企业新增项目的开发,村镇建设的规划和宅基地的审批,大型基础建设和固定资产购置及处理。

第八条 村民委员会接受村民议事会的检查、监督。每年年终,应将本财务收支、企业承包、土地承包情况,农民负担情况,宅基地审批情况、计划生育指标分配情况等向村民议事会汇报,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要求在村内主要街道予以公示。

第九条 村民委员会成员每年年终向村民议事会进行述职报告,村民议事会对每个成员的工作要进行认真的评议,在此基础上进行无记名测评,评议结果将记入档案,作为考核村委干部的主要依据,为村委换届调整干部提供依据。

村民议事会制度及一事一议制度 篇5

议事会主要职责和任务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宪法、法律、法规及农村政策等,大力宣传和教育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农村政策,主动履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公民权利与义务。

2、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完成上级党委和政府安排的各项具体工作任务。

3、根据本村自然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与讨论和制订农业生产发展规划,并协助村民委员会组织群众实施和落实。

4、参与讨论和决策涉及本村群众公共利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事业发展项目等重大的问题。

5、协助村民委员会依法管理好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水利设施和其他公共财产,对村民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6、协助村民委员会维护生产、生活秩序,搞好本村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7、协助村民委员会调解民事纠纷,协调和解决本村村民之间的利益矛盾和问题,注意搞好宗族、邻里的团结,促进村民之间的和睦相处。

8、坚决执行国家和地方的计划生育政策,积极倡导育龄青年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禁止违法婚姻和生育的现象发生,自觉落实各种节育措施。

9、认真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五好”文明户评选活动,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10、定期听取和审议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报告,监督村集体财务的收支使用情况,实行全体村民民主理财,对个别违犯财务管理制度或分管工作完成不力的村委会委员,享有提出罢免的建议权。

11、及时向村党总支、村委会和镇人大主席团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12、村民议事会代表都有义务参加镇人大主席团和村党总支、村委会分别召集的有关会议,按时参加本村村民议事会全体会议的例会。

村民议事会议事规则

下列事项须经村民议事会讨论决定:

1、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则、村庄建设规划,审议村委工作计划。

2、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3、通过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办法,接受村委会员辞职。

4、土地征用及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方案。

5、投资10万元以上的村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的经费筹集方案及建设承包方案。6、5万元以上的大额资金的使用,5万元以上的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及集体举债。

7、推选产生村财务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

8、本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9、涉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10、民主评议村级班子和村干部。

决策程序

1、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1/10以上村民联名、1/5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

2、村党总支统一受理议案,并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研究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

3、村党总支应于会前期天将会议议题告示村民,同时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4、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和村民议事会讨论决定(特殊情况也可由村党总支或镇政府召集),并形成书面记录。

5、村民议事会必须有应到人员2/3以上代表到会方可举行,决议事项必须有到会人员半数通过方可有效。

6、村党总支和村民委员会按照分工,组织实施。

7、对重大事务的表决结果及实施情况,要及时公布。

“一事一议”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兴办集体生产公益事业,筹资筹劳管理,促进农村集体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1、“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仅限于村内兴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等集体生产公益事业。

2、“一事一议”事项由村委会和议事会与党支部协商提出议案,以村民小组长、党员会议初审后形成正式议案,印发全体村民酝酿讨论。

3、议案审议通过后,填写由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统一监制的《村民(代表)地议“一事一议”筹资劳决议》。

4、村民负责“一事一议”资金每年每人最高不超过15元,所筹劳务由户籍在本村的劳动办(男性18—60岁,女性18—55岁),每年每个劳动力不超过10个标准日。

5、筹资筹劳决议形成后,村委会按规定填写由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统一监帛的《审批表》、《筹资筹劳决议》、连同会议记录、村民或农户代表签字盖章等相关资料,上报乡镇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审核。经审查批准后,以会议形式公布,并在村务公开栏予以公示。由村委会分解到户,造花名册,填写《监督卡》。

6、加强对“一事一议”所筹资金的征收管理。所筹资金由村委会依卡收取,并向出资人出具专用飘扬。建立严格的财力管理制度,实行专帐核算,专款专用。

最新村民委员会议事制度 篇6

1.凡属于村民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均适用本议事规则。

2.村民委员会讨论、决定有关事项,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民主,集体行使职权。

3.村民委员会一般每月举行一次会议,会议由村民委员会主任召集并主持。

4.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召开临时村民委员会会议:(1)村民委员会委员三人以上提议的;(2)村民代表会议决定召开的;

(3)30名以上村民联名书面提请召开的;(4)上级部门要求召开的;(5)村党支部提议的;(6)村民委员会主任提议的。

5.村民委员会会议必须有村委会全体成员三分之二以上出席,方可举行。举行会议时,应邀请村党支部书记出席。

6.村民委员会会议决定的村民应知事项,应当及时向全体村民公布。

7.村民委员会集体决定的事项,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但村民委员会主任对通过的事项有异议的,有权提请村“两委”会议讨论决定。

8.对涉及到村民利益重大事项的决定,村民委员会应当广泛地听取村民代表及各界人士的意见,提出方案,并提请村党支部通过,报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9.村民代表会议作出决定的事项,村民委员会必须执行。10.村民委员会召开的会议应当安排专人负责记录,记录的内容要由参加会议的人员校对并签名。

11.记录人员对村民委员会会议的记录要详细清楚,内容要实事求是。

村民议事会工作职责 篇7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3日 18:33 作者:柳锦州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保障村民民主权利,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近年来,惠州市在总结推广农村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经验的基础上,在惠城区先行试点,探索实行《村民议事规则》(以下简称《议事规则》),取得经验后又在全市农村全面推广,为我市在新形势下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完善村民民主自治,建设和谐村镇,闯出了一条新路。

一、《议事规则》是规范民主程序、构建和谐村镇的产物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村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村级事务管理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1.村民公共意识弱化。部分村民“自扫门前雪”的思想比较突出,不积极参与涉及公共利益的集体事务。而这些公共利益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缺乏村民参与,集体事务难以有效实施。

2.村民自治不规范。一些农村干部在领导管理工作中,不注重与村民沟通,在涉及村民利益的重大事务决策上不能充分体现村民意愿,村民对决策“事后知道的多,事前知道的少;结果知道的多,过程知道的少;被动告知的多,主动参与的少”,使集体重大事务难以得到村民的支持,影响决策效果。

3.集体资产运营监管不力。部分村委会在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财务收支、生产经营和建设项目的管理、集体债权债务的处理等事务上,缺乏透明度和对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度,导致少数村委会干部越权、滥用职权,滋生腐败,损害了村民利益,引发干群矛盾。

4.党在农村的领导力量薄弱。有些村民小组仅有一两名党员,甚至没有党员,党在基层的领导作用不强,缺乏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党员的先进性未能充分体现。同时,一些村民错误地认为,实施村民自治就是自己说了算,党组织和政府都不能干预。

上述情况表明,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建立健全在党组织领导下,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村民自治机制,是完善基层民主、巩固执政基础的重中之重,是促进农村发展、建设和谐村镇的迫切需要。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和谐村镇,必须探索建立一套符合村情民意、容易操作的《议事规则》。

二、《议事规则》的核心内容和实施方法

《议事规则》的核心内容是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依法办事有机统一起来,建立一套在基层党组织坚强领导下,既有民主又有集中的村民自治新机制。惠州市在推行《议事规则》过程中,非常注重发挥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在符合组建条件的村设立了党总支,在村民小组建立党支部,为开展村务民主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1)要求村民小组自下而上讨论制定出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大小事务决策细则;(2)要求村民小组党员干部以《议事规则》为准绳,结合党员联系村务工作责任制的拓展延伸,有针对性地做好各方面的群众工作;(3)要求党支部在推行这套规则中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4)要求党员干部在议事前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尊重群众的知情权,在议事中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的发言权,在议事后要敢于监督落实,切实行使监督权;(5)要求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议事会,特殊情况可召开紧急议事会,但不搞一个模式一个版本,不制定统一标准。各村民小组可以根据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制定自己的《议事规则》内容。

《议事规则》的实施方法可概括为“一个方案、两委审核、三方议决、四项规范”。根据《议事规则》所确定的议事内容及范围,先由党员和1/5以上的村民代表提出议事要求,再由村民小组班子制定出具体的议事操作方案。经过村民小组班子讨论确定后的议事方案,必须先在村两委会征求意见,由村党支部审核把关。公布的方案要及时通过多种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小事可召集党员、村民代表、理财小组成员集中讨论通过。大事则必须召开户代表会或全体村民会议进行集体协商,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表决通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要求,规范议事的原则和方向;根据各村具体实际情况,规范议事的内容及事项;根据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村民自治要求,规范议事程序和步骤;根据《党员监督〈议事规则〉落实责任制》和村务公开的要求,规范监督的权利和责任。

三、《议事规则》的实施效果和实践意义

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议事规则》以来,各村党支部把实施《议事规则》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善村务民主,建设和谐村镇的大事来抓,收到了良好效果。

1.培养了村民的参与意识。《议事规则》从制度上保证了党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群众利益的各项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提高了村务决策的效率,使村民能正确认识公共利益与自身利益的关系,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参与、议政、当家做主的积极性。惠城区松山下村民小组有一块5000平方米的闲置土地,曾经有不少外商有意开发办厂,但由于部分村民强烈反对,村小组只好把开发计划搁置,而且一放就是十年。《议事规则》推行后,村民小组按程序把它拿到村民大会进行讨论,结果,大部分村民赞成村小组提出的开发方案,同意将土地出租给外商建厂,闲置多年的土地被利用起来,村民小组由此每年增加收入6万元。

2.培养了村民的规则意识。《议事规则》明确了村民议事的事项、形式和程序。村民小组决策时,凡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必须按照《议事规则》召开村民会议进行表决,表决时,赞成票必须超过实到人数半数以上才有效。村民议事、村务决策有章可循,健全了在村党组织坚强有力领导下、民主集中的村民自治新机制,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村民有依法表达自身利益诉求的平台,减少了纠纷,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村民有发言权,基层党组织对村务工作有审核把关权。村民对村务有不同意见时,可以大胆提出来,让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讨论,较好地解决了干部和群众以及村民之间的矛盾。

3.提高了村干部的法制意识。《议事规则》的实行,深化了村务公开制度,增加了村务工作的透明度,彻底转变了以前村务公开不及时、不真实、不详细,公开栏变成村干部的“功劳簿”、“形式栏”的现象,真正做到了“还群众一个明白”,保障了群众对村务工作的监督权;加强了对村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4.提高了农村党员的先进性意识。推行《议事规则》,为农村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构筑了新的平台。党员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执政意识和先进性意识进一步强化。《议事规则》的推行,把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村民集体的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议事规则》的推行提高了党组织的威信,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得更为通畅,夯实了党的群众基础,强化了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

四、推行《议事规则》应注意的问题与把握的原则

推行《议事规则》是一件新生事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了广大村民和上级的充分肯定,但仍需进一步深化、探索和完善。我们认为,推行完善《议事规则》,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1.《议事规则》的制定必须与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紧密结合。在制定有关规则时,要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在合法依法轨道上运行。在实施《议事规则》时,要引导村组干部群众提高对《议事规则》的认识理解,消除疑虑,实现村组织规范民主自治。

2.《议事规则》的制定必须与当地具体情况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稳步推进,切忌搞“一刀切”,避免《议事规则》的推行流于形式。

3.《议事规则》的推行应与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化紧密结合。体现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前提,真正落实党员联系村务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领导核心作用。

4.《议事规则》的推行应与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防止思想僵化,一成不变,要注重理性思考,不断总结和探索,与时俱进,根据形势变化不断完善修正《议事规则》,使之更系统、更科学。

民主议事会职责 篇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管理区民主议事会的议事决策,健全党组织领导下充满活力的治理机制,提高管理区职工自治水平,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管理区实际,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管理区议事会是自治事务的常设议事决策机构,根据管理区会议、管理区代表会议授权,行使管理区自治事务决策权、议事权,讨论决定管理区日常事务。

第二章 管理区议事会的构成

第三条 管理区议事会实行结构制,由党组织成员、各作业站有议政能力的代表组成管理区民主议事会,由管理区工会主席担任召集人。

管理区各作业站设管理区小组议事会,由本管理区小组内的所有管理区代表组成。

第四条 管理区议事会下设以下专门小组:

1、议题审查小组。负责对提交的议题进行初审,并转所有议事会成员调研;

2、重建小组。负责灾后重建政策法规宣传教育,作好政策的解释和答疑。

第五条 管理区议事会任期与管理区委员会任期相同,管理区议事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第六条 管理区议事会成员享有以下权利:

(一)知情权。就本管理区各项工作进行咨询,并了解其具体情况。

(二)建议权。向管理区党组织、管理区委员会反映管理区的意见、建议和要求,根据管理区意见、建议提出管理区议事会议题。

(三)表决权。参与管理区议事会会议,对议题进行表决。

(四)监督权。对管理区会议、管理区代表会议和管理区议事会议决事项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三章 管理区议事会的职责

第七条 在管理区会议和管理区代表会议授权的基础上,负责收集议题。

第八条 负责讨论决定属于管理区议事会议事范围的管理区级事务,超出议事范围的应提交管理区代表会议和管理区会议讨论决定。

第九条 管理区议事会负责讨论决定下列事项:

(一)管理区党支部、管理区委员会、管理区议事会成员联名提出的议题;

(二)本管理区公共事务;

村民委员会主任职责 篇9

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教育村民遵守和执行。

2、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执行本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健全服务体系,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和协调工作,支持和组织村民发展生产、供销、信用、消费、合同定购等形式的合作经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3、依法管理本村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教育村民依法履行纳税、服兵役、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等应尽的义务。

5、教育村民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6、负责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发展教育事业,普及科技卫生知识,抓好计划生育工作。

7、抓好综合治理,依法调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治安,促进村与村之间、村民之间的团结互助。

8、按照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有关规定,负责依法筹集生产资金和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所需费用,管理好本村财务,实行村务公开,接受民主监督。

9、召集和主持村民会议,执行村民会议决定和村规民约,及时向乡(镇)政府反映村民意见、要求和建议。

村民委工作个人总结 篇10

几年来,我从一名普通的村护村队员转到了村党总支委员后,在上级领导和村里全体人员的关怀、帮助、支持下,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和村里的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岗位职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为准则,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我始终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努力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在政治学习方面,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尤其是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党性,提高了自己政治洞察力,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几年来的工作

自觉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个人素质,首先,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几年来,我和全村党员一起认真学习各种政府文件,特别是今年和全体共产党员一起认真学习了党的先进性教育,深入的去理会先进性的重要性和新时期下必要性,认真的做好了学习笔记,并加强平时的自我学习,认真的写好学习先进性教育的心得体会。认真的学习了中央的关于农村工作的三个一号文件和三农政策。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水平与政治素质,保证了自己在思想上和党保持一致性,强化了服务人民的自觉性。

二、踏实肯干,努力完成好各项业务工作

(一)为做好村里的治保、调解、民兵等工作,我坚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以身作则,以诚待人,并改变以往的陋习,一、克服年轻气躁,做到脚踏实地,提高工作主动性,不怕多做事,不怕做小事,在点滴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二、自觉加强学习,向理论学习,向专业知识学习,向身边的同事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三、继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村干部。,我还被王江泾镇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村(居)干部”,被秀洲区人民政府评为“-调解工作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二、踏实肯干,努力完成好各项业务工作

(二)严于律已,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几年来我对自身严格要求,始终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无闻作为自己的准则,始终把作风建设的重点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上。在工作中,以制度、纪律规范自己的一切言行,严格遵守村里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领导,团结同志,谦虚谨慎,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坚持做到不利于村形象的事不做,不利于村形象的话不说,积极维护村民委的良好形象。

(三)强化职能,做好服务工作。工作中,我注重把握根本,努力提高服务水平。现在村里人手少,工作量也很大,这就需要村里所有同事的团结协作。在这几年里,遇到各类中心工作,我都积极配合做好,与同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会计较干得多,干得少,只希望把工作圆满完成。

二、工作中的不足与今后的努力方向

几年来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思想解放程度还不够,学习、服务上还不够,和有经验的同事比较还有一定差距,工作方法还在老套的徘徊,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认真总结经验,克服不足,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一)发扬吃苦耐劳精神。面对村民委事务杂、任务重的工作性质,不怕吃苦,主动找事干,做到“眼勤、嘴勤、手勤、腿勤”,积极适应各种艰苦环境,在繁重的.工作中磨练意志,增长才干。

(二)发扬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加强学习,勇于实践,博览群书,在向书本学习的同时注意收集各类信息,广泛吸取各种“营养”;同时,讲究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努力培养自己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辩证的思维方法、正确的思想观点、踏实的工作作风。力求把工作做得更好,树立村民委的良好形象。

(三)当好助手。对各项决策和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解决办法供领导参考。

上一篇:党员自查自纠思想汇报下一篇:涉爆人员岗位责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