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作文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作文(共6篇)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作文 篇1

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动了很久,说起来其实是件平常的事,是讲某学校的一位学生由于受伤而行动不便, 但他上课的教室在五楼,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为了照顾他,把这个班调换到了一楼。下课后,同学们争着为他推轮椅,他在学校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想这位同学受伤是不幸的,然而,生活在团结互助的集体之中确是幸福的。

俗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们身边经常发生团结互助的事例。上个学期,我校一年级一位叫周锦城的同学不幸患上了白血病,要经常化疗,需要很多医疗费用。可是,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哪能付得起所有的`费用呢?我校的老师和同学们知道了这件事,都向这位同学伸出了援助之手。

然而,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有一些人为了一己之利而破坏了公共利益,甚至不惜伤害别人。前些天电视上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马路上的窨井盖被人偷盗了,使过往的自行车卡了进去,将骑车人摔了个老跤。这是一件多么损人利己的事情啊!

据报道某居民小区的公共绿地被人为破坏,种上了蔬菜。这些人图了自己方便,而破坏了小区的环境,损害了公共利益。这难道不是很自私的行为吗?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作文 篇2

关键词:诚信,经济人,理性,制度经济学

1 经济人—理性经济人—诚信经济人

“经济人”假设思想是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前提,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是这样解释“经济人”假说的内涵:经济人是自利的 (Self-interest或Utilitarianism) , 追求自身最大利益是驱动其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经济人实现自身最大利益的过程同时也是扩大社会财富、富国裕民的过程。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事实上成为以后各种西方经济学流派共同前提, 是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起点。此假设认为, 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利益, 工作动机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亚当·斯密把个人利己主义这一功利思想的中心点作为他整个经济研究的根本前提或出发点, 并演绎出自己的整个经济理论体系。因此, 他认为“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 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 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 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 仅仅是他个人利益。

围绕“经济人”论题的研究和分析始终是西方经济学的热门话题。虽然不能肯定“经济人”可以解释人类的所有行为含义, 但它确实是一个强有力的概念。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人类是否 (或应该是) 完全由自利的动机所驱策, 而在于社会能否让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追求他所理解的自身利益。在逐利的过程中, 经济人将其智慧演绎到最大程度, 即理性经济人。理性经济人在实现其个人目标和自身价值时, 通常的情况是出于自利考虑, 由于受到自身以及外在条件的限制, 理性经济人难以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其原因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经济人是有限理性 (bounded rationality) 的经济人。西蒙认为, 决策者并不是绝对的理性人, 他掌握的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一方面, 决策者不能找到全部备选答案。实践表明人们只能寻找到满意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 决策者并不能完全了解备选方案的所有后果, 理性经济人以已知的经验关系和有关的现实状况的信息为依据对未来进行某种预测, 从而达到“相对满意”的状态, 实现经济人有限理性最大化。

2 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诚信问题分析

2.1 诚信:儒家提倡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体系中, 儒家道义论以正统的权威统治着人们的行为和需要。儒家把实现人伦道德关系之和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崇高价值目标, 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儒家的一整套经济伦理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儒家经济伦理思想集中表现在生产行为的道德评价方面, 强调以义生利, 即利不离义, “义, 利之本也”。在此基础上, “诚信”是儒家所一贯提倡并力求践履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诸如以义生利、生财有道、勤俭节约、勤劳敬业、诚实守信等价值观, 对我国古代社会道德生活和经济伦理思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2 诚信:计划经济体制下缺乏物质根基的理想化追求

计划经济体制主要通过国家计划来实现整体上的资源配置。计划经济体制下伦理规范的特点是约束经济个体的行为, 刻意弱化经济主体的利益要求。在计划体制中, 个体的利益划分不明确, 追求利益是被弱化的, 同时强化个人对国家、社会的义务、责任和良心。造成权利与义务的失衡, 从而破坏了诚信道德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在这种条件下, 集体、个人利益的差别及变化不取决于自身努力的程度, 而是国家各种政策的调整。

2.3 诚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佳有效配置, 最大限度地追求高效率、高利润。因此, 实用、高效的价值观念是市场经济最基本、最突出的要求, 即对社会功利和效率价值的追求。肯定个体追求利益的合理性, 如果过分重视“义”而藐视“利”, 则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人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和追求的目标。充分肯定个人正当物质利益合理性和道义性就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伦理因素, 传统的诚信观念, 尤其是计划经济的理想化的诚信观念, 面对功利主义、竞争观念、致富意识成为主流的市场活动, 具有“软约束”特征的道德观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市场经济是平等、自由、开放和竞争的经济, 人与人之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 谋求利益必然导致竞争过程中不同的竞争主体利益关系的联系性。

3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诚信问题

新制度经济学从新理性经济人出发, 提出修正正统经济学理论的主要观点。从纯粹的经济学分析来看, 当个体不诚信的预期效用超过从事其他活动的机会成本时, 他会选择不诚信或违约。莱本斯坦认为任何个人都有双重性, 即具有理性倾向——注重计算、坚持标准和追求最大化的倾向, 还具有非理性倾向——不重计算、不坚持规则和机会主义倾向。从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来看, 制度的功能在于抑制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和乖僻的个人行为, 促进信任和合作。

3.1 遵守诚信的市场原则有利于提高经济绩效、降低交易成本

从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开始, 市场经济与利益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 整个的经济秩序建立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市场经济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 是计算成本与收益的, 降低交易成本是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前提, 是市场有序运行的标志。交易成本也指交易费用, 是在交易活动中支付的非生产性成本。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中国企业诚信状况调研报告显示:我国企业每年因为信用缺失而导致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由于诚信的缺失, 如违反约定、拖欠货款、虚假宣传、质量欺诈等, 使企业和个体谋求经济利益的效用大大降低, 社会交易成本恶性化。在市场经济中, 诚信与交易成本成反比。诚信规则愈广泛, 市场行为愈规范, 经济效率愈高, 交易成本愈低。

3.2 构建诚信的制度框架有利于社会经济和谐、有序的发展

诚信成为道德观念, 是社会经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行为规范, 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从我国义利观变迁的路径来看, 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经历着不同的社会经济问题, 表现在经济伦理观念上就是原有的价值观与新的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冲突, 不可避免地出现明显的道德和价值观念的紊乱, 甚至短期的“恶化”现象。普遍存在的诚信缺失, 导致经济秩序混乱、经济效率低下。因而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体系中“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不仅包含着明确的道德判断, 而且涵盖着经济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命题。追逐利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 但利己的同时每个人还必须考虑利他人, 损人利己不能达到利己的目的, 只有激发他人之利己心, 才能使他人为自己提供某种利益。市场经济的伦理维度要求经济行为主体主观利己客观利他, 实现互利互惠。其关键问题在于诚信原则的遵守程度, 尽管亚当·斯密对“经济人”理性自利推崇备至, 但是在他看来个体的经济行为都具有一个隐含的前提, 即一定的道德和法律制度。在科斯、布坎南等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 任何一个与社会规则相悖的现象出现, 其终极原因都应该从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中寻找, 而不应该仅仅归结于个人行为。

市场经济的行为是一种自利行为, 而自利行为的限度是由一定的制度环境决定的, 个人行为的无序和混乱实际反映的是制度的不健全, 制度是构成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约束。制度存在的意义在于满足人的需要的同时限制人的需要。在有制度约定的买卖活动中, 人们既不是无私奉献, 也不是利欲熏心, 而是遵从等价有偿的互利互惠原则。在有制度约定的交易活动中, 每一个经济行为主体会理性选择应该做的和不应该做的, 市场提供的制度环境, 使每个人尽可发挥自身的优势, 寻找各种可能的机会以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但必须恪守一定的制度和规则。换言之, 个人的自利或利他, 诚信与不诚信, 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利己心和公利心, 而是取决于制度安排。人总是自利的, 他根据为自己打算的目的, 并依据从制度性环境中得到的回应所形成的预期而采取行动。如果存在一种制度, 它一方面激励人们为己自利, 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在自利的同时, 也要利他, 那么个人的自利行为就是注重诚信的利他性自利行为, 是互利互惠的;反之, 如果现存制度对损人利己行为的不诚信行为惩罚度很低, 甚至对违规行为没有惩罚, 会从负面引导人们的行动, 从而导致损人利己现象的普遍性, 引致人与人社会交往的互损性。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下卷) [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4:27.

[2]傅殷才.经济学基本理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5:65-67.

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迷信邪教为耻 篇3

西华小学

六一班

卢冠文

指导教师:陈兴元

岁月的流逝,使曾经无知的我们懂得了很多。当今世界,现代科技和先进文化不断加速人类进步的社会发展,崇尚科学、倡导文明越来越成为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人们的共识。但是,一些邪教组织的实力也在不断滋生、蔓延。他们倒行逆施,摇唇鼓舌,炮制和宣扬种种歪理邪说,蛊惑人心,毒害百姓。

邪教的精神控制一般是三部曲:首先是披着善良的外衣劝人“从善”或以满足人们健身祛病的需要为诱饵,让你入门;其次,进“门”之后,就让你死读他的“经书”,千百遍地读,期间不让你学习和相信其他知识和文化,大搞思想洗脑。最后,他们散布“世界末日说”和“练功免灾论”,对产生怀疑的人进行威胁、恐吓,使其不敢越雷池一步。李洪志及其邪教组织更是大肆宣扬“末世论”,鼓吹“地球要毁灭”,“人类面临绝境”,还说只有练“法轮功”才能免除灾难,其目的就是要对“法轮功”练习者实施严密的精神控制。

我们要怎样铲除与对付邪教这种不正当的活动呢?毫无置疑,科学就是破除迷信、反对邪教最有力的武器。科学知识有助于人们消除无知和愚昧,从根本上来制止迷信的形成。今天,人类就是借助科学。已观测到1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勘探到几十公里的地球内部,甚至观测到10000多米的神奇海洋。人类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地球的每一寸土地,人类的目光已进入了科学的殿堂。然而,人们既没有看到邪教所说的天堂,也没有看见地狱和龙宫。没有看见过玉皇大帝、山神水妖,更没有发现不死的灵魂。

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科学不是万能的,宇宙间仍有许多未解之谜,还有许多科学未曾涉及的领域,以及许多科学回答不了的问题。这就为迷信留下了可乘之机。于是,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就编造了各种离奇的歪理邪说,提出各种打着科学旗号的“假科学”,各种邪教也由此而生。由于科学永远不可能穷尽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迷信就总能找到喘气的机会。因此,科学只能是不断地打击迷信,缩小迷信的地盘,却不能完全根除迷信。在一些科学、经济落后的国家,贫穷、饥饿、疾病和日益恶劣的环境,使得许多人或是极其向往美好的生活,或是感到前途、命运未卜。因此,当某些邪教鼓吹可升入天堂或宣称世界末日将要到来等等。他们往往会相信他们的一面之词,从而成为邪教的俘虏„„

以公正执法为荣以徇私枉法为耻 篇4

胡锦涛着眼于全局、站在战略的高度,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结合的高度,从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上,首次提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崭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共鸣,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牢固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进一步匡正社会风气、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进一步匡正正义、提高文明程度、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政法部门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把知荣明耻的思想融入执法为民的实践中,让全体政法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知荣明耻,公断是非,是对政法干警的基本要求。也是政法系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必然要求,基层政法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正确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以公正执法为荣,以徇情枉法为耻,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为构建和谐的法治社会而竭忠尽责。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要与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相结合。荣辱观,是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反映。它体现在每个人行动和思想的一个个细节之中,渗透在每个人社会生活的一个个环节上。政法部门学习和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践行 “八荣八耻”荣辱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持把“八荣八耻”荣辱观作为开创政法工作新局面的行动指南,力求认识上有新高度,行动上有新举措,实践中有新成果。通过加强以“八荣八耻 ”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把个人的荣辱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反对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坚决打击、及时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图谋和渗透破坏活动。坚持“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本质要求,大力倡导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把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法工作的根本标准;坚决反对和防止对群众冷、硬、横、推的官僚衙门作风和吃、拿、卡、要、报的特权主义思想,以及与民争利、欺压百姓、刁难群众等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等问题。坚持向科学技术要警力、要战斗力,全面提高政法干警的科学技术文化水平,坚持全面学习、自主学习、终生学习和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观念;坚决反对急用现学、学践脱节、不注意学习、不善于学习等现象,以及凭经验办案、搞人海战术等陈旧做法。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拼搏的精神;坚决反对消极应付、得过且过、畏难发愁的思想。坚持营造团结友爱、配合协作、整体作战的团队精神和互谅互让、帮助支持、共同进步的和谐人际关系;坚决反对小团体主义、小部门利益、相互猜忌、互相拆台等狭隘意识,以及拉帮结派、忌贤妒能、压制批评、打击报复等不良行为。坚持做全社会诚信体系的践行者、推动者和捍卫者,每一名政法干警都要争做以诚实守信构筑起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表率,积极倡导老老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的思想观念;坚决反对不讲实话、不办实事、讲大话、讲空话、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不讲诚信等错误言行,坚决揭露、批评和鞭挞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等丑恶行为。坚持带头崇法信法守法护法,带头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自觉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坚决反对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粗暴执法和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甚至丧失道德底线和人格尊严贪赃枉法、执法犯法、违法乱纪。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要更加突出“公正与效率”主题。政法机关的执法观念要更新,执法活动要更加公开、透明,执法程序要更加科学、严谨,政法队伍要更加清正廉洁。我们要按照“八荣八耻”要求,大胆进行管理制度创新、司法理念创新,打造公正执法平台,彰显“公正与效率”主题。 惟有如此,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政法工作的与时俱进。因此,要完成繁重的工作任务,实现执法的公正与效率,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也需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激励全体政法干警和工作人员,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富有成效的`工作业绩,确保政法机关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良好的法律服务。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要真正落实到“执法为民”行动中。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政法机关是国家机关的组成部分,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其权力同样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明确我国的法院、检察院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明确规定,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必须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国的法院、检察院名称前面被冠以“人民”二字,我们的法官、检察官、警察称为人民法官、人民检察官、人民警察,这绝不是文字上的无谓增加和重复,而是要庄重地体现政法机关的人民属性。把践行“八荣八耻”与落实“执法为民”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从一点一滴做起,确保理论认识不偏颇 ,工作实践不偏离,主人与公仆位置不颠倒。 执法为民的关键就是要在政法工作的各个环节执行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通过每个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自觉地在工作中实现亲民、护民、爱民、便民、利民。通过践行“八荣八耻”,让每个工作人员深切感受为人民服务的荣誉感。进一步方便人民群众。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要不断提高政法干警的思想道德修养。还必须加强世界观改造和党性锻炼,强化自身的道德良知,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自制力,必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以德立身、以德励志、以德谋政、以德服人;必须自觉地抵制吃喝玩乐、酒绿灯红的不良行为的侵蚀,警惕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腐朽思想的渗透;必须保持纯洁的交友圈、娱乐圈和生活圈, 不为利所诱,不为情所累,不为色所惑。当前,加强政法干警职业道德建设,就是要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作风建设作为推进政法干警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照“八荣八耻”的要求,认真查找和解决政法干警特别是政法系统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这些年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腐败人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现问题开始的。作为基层政法机关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切实负起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活动的领导责任,认真组织,抓好落实。而且还要发挥表率作用,自觉学习,提高认识,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不义之才不取,不法之物不拿,不净之地不去,不正之友不交,努力做一个品德高尚、清正廉洁的人,做一个群众拥护,同事、部下敬佩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问心无愧的人。每位政法干警都应该认真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身体力行,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讲究职业道德、倡导家庭美德,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胸怀正气,秉公执法,绝不办理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解剖自我,使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有长足进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公民、好干部,为保障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尽职尽责。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作文 篇5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民族。以服务他人、服务大家、服务人民为已任的光荣传统在古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思想中就有所体现。回顾我们党的历史,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强调并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本质特征。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这篇著作中的精辟论述。而邓小平同志则赋予“为人民服务”新的内容,简要地概括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同志也指出:“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新形势下,胡锦涛总书记对“为人民服务”作了进一步阐发,他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如今,胡锦涛同志又提出要“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这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它也应当是在新形势下广大干部群众的最高行动纲领,要把它付诸于实践,每个公民就应该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要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思想,作为我们新时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被实践证明的真理。“以服务人民为荣”,要求我们坚持以民为本,将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光荣的,而且是有作为、有价值的;反之,不能服务人民,背离人民,不仅是耻辱,而且是无作为、没有价值可言。一个人要想有作为,必须有为人民服务的好行为。只有做到“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人生才能有价值,对于共产党员来说,“服务人民”本身就是党性的鲜明体现。像张思德那样,在工作中不讲价钱,只要是革命工作需要,烧木炭也是为人民服务,烧木炭牺牲也光荣;像雷锋那样,党叫干啥就干啥,做颗“螺丝钉”都可以,并立志也践(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行了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杨业功、王顺友等人,不管是不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邮递员,不管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管是从事哪种工作,也不管自己的权力大小,都把自己的事业当作是为人民服务的岗位和工具,将自己融化到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中去。只有像他们那样活过、活着才有最高的价值,才能受到党和人民群众的信赖与敬仰,才能成为世人的楷模。可是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有些人却忘了“为人民服务”的这个根本,凡事惟利是图,认钱不认人,把“为人民服务”变成为“为人民币服务”。像现在媒体上经常给予曝光的学校的乱收费、医院索要红包、服务行业的霸王条款等问题,实质都是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要求;也有诸如成克杰、胡长青、韩桂芝、李真这样的一些少数党员领导干部,他们手中拿着人民给予的权力,却置人民利益于不顾,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视党性原则、法律、规章、人民利益于不顾,见利忘义、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最终背离党和人民,为人民所唾弃。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光荣的,而且是一种幸福;背离人民不仅是耻辱的,而且是一种祸害。是光荣和幸福的事,人民当然都会拥护和欢迎的;而对是耻辱和祸害的事,人民也必然会进行斥责和反对的。毛泽东曾形象生动的讲述过党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离开了人民,就好比种子离开了土地。这看似通俗的语言,却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不管做什么,要情系人民,服务社会;如果脱离了人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只有为人民活着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人不是只拥有了金钱财富和依靠物质享受才有意义,而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人民服务、多做好事实事,才能真正有意义、有价值。只有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人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也就才能真正受到人民的首肯和尊重。

牢固树立和践行“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时时刻刻关心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时时处处想人民群众之所想,真真切切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扎扎实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桩桩件件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应该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尤其是身居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懂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历史古训,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真正做到民为先、民为本,关注民生、服务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人民是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与人民群众同心同德、水乳交融、休戚与共,才不会做出道德沦丧、伤天害理、背离人民的事情来。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服务人民主要表现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同时,获取个人正当利益,做到以义取利,义利结合。通俗来讲,大家都能为人民服务,人人才都能得到享受。可见牢固树立和践行“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需要用实际行动来体现,这就要求各行各业都应制定出长效机制来规范自己的“服务”行为,忠于职业道德,做好本职工作。

牢固树立和践行“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的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才能创造经济社会良性发展的社会环境。不管是在一个单位还是在一个国家,只有为他人服务,为大家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人多了,风气才能真正好,人心才能齐,那么,事业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否则,人人都不想付出,人人都想着为自己,这样(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就会人心涣散,缺乏战斗力,单位和国家都将成为一盘散沙。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倡导“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可耻”的荣辱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作文 篇6

总结世界发展的历史经验,我们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文化对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思想是重要的精神力量。民族要自立,国家要强盛,必须大力倡导崇尚科学、反对愚昧的精神,大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毫无疑问,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就是我们应有的品质;“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我们师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标准,是我们每个教职工都应牢固树立的荣辱观。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是工人阶级政党的政治信仰对党员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哲学思想和科学知识发展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牢固树立并坚持这个科学的世界观,我们不仅能更加清晰地辨别什么是科学真理、什么是愚昧迷信,而且还能自觉地崇尚科学,坚持真理,反对和破除各种愚昧、迷信,才能始终高举起科学、文明的旗帜。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新时期的共产党人,应该是用先进世界观、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起来的先进分子。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为我们认识已知世界提供着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手段,同时也在揭示着越来越广阔深邃的未知世界。如果学习跟不上,缺少科学文化知识,就可能被伪科学所愚弄,陷入新的迷雾和迷信,就会失去先进性、丧失执政能力。广大师生,只有像江泽民同志要求的那样,努力学习现代科技以及历史、法律、经济等各种科学知识,才能确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意识,从而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上一篇:2023年度事业单位年度考核表下一篇:英语教学法教程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