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随文识字(精选10篇)
“随文识字”教学就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从始至终融合在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随文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的确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
一、随文正音
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步,在低段教学中,让孩子利用各种办法读准字音,听读和借助拼音是常用方法。怎样随文正音呢?就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随机抽出读错或者读得不准的字音进行纠正,把容易读不准的音提出来,加以提示或反复读几遍,例如平翘舌音,边鼻音,前后鼻音。而对于一些容易读准的音,就没有必要强调,不要每个生字都提出来强调,这样会浪费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生字进行梳理,分析重难点,以便在课堂上做倒心中有数。在读准单个字音的基础上,再读准词语,然后把词语放进课文中读。(二)随文记字形
低年级识字量大,如果集中识记字形会增加难度,也不符合儿童的识字心理,不科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分散识字。一年级下期,已经出现熟字带生字,部首字归类,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逐步渗透利用字的特点进行识记教学。例如形近字,同音字对比教学;同一个部首扩展汉字进行教学;通过理解字义帮助记住字形的教学。总之,让孩子对生字字形的记忆深刻,达到记住字形的教学目的。字越学越多,学生们就发现了熟字与新字的异同点,学会了用汉字加减法来记住新字。方法多了,识字快了,也变的有趣了,课堂上往往是一个新字学生们会想到好多种识字方法,他们互相交流,大大促进了学生自主识字。使单调的笔画,变成有趣的谜语;使呆板的生字,变成活了的动作;使易混的两字,变成友好的朋友;使枯燥的文字,变成美丽的图画。学生们每天用这些他们喜欢的方法来记字,不但做到了准确,高效,更重要的是它给了学生一个自主识字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与汉字就成为了主角。
(三)结合语言环境,随文解义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利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这种理解不同于高年级段教学中的解释词语,而是要让孩子大概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要区分词语的含义,对于一些重点的,关键的字词不要模糊概念,要体会到位。理解词义的时候要注意形象化,学生才会感到有趣,才会形象地体会到意思。阅读课文便是最好的方法,学生在读书中学习,在学习里识字,在识字后读书。
更重要的是重视随文识字的基础上还要同样关注朗读训练,识字是为了读书,所以识字后的读书过程就是新字的再现过程,就是学生巩固新字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在起初的教学中我曾经一味的重视识字教学而把阅读教学忽视了。这就造成了课堂上识字的时间过多,而学生读书只是一种形式了。多亏“远程研修”即时给我指点,使我重新认识了识字教学中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如今在平日里的教学中,我把识字、阅读并重,双管齐下。如今,我肯花时间和心思指导学生读课文,我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做标志,画记号帮助小学生朗读,起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随文识字,教学策略
一、初始之注重
低年级小学生在认识生字的过程中主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是模糊认识, 其次是记忆过程, 最后是清晰认识阶段。所以在小学低年级随文识字教学过程中, 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低年级小学生记住生字的大致形态和轮廓, 然后通过重复练习和反复纠正来帮助他们记忆, 最后达到认识汉字的第三个阶段———清晰认识阶段。由此,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拼音为基础, 读准生字。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完基本的拼音后, 在遇到课文中的生字时就可以通过拼音的辅助来正确识别生字的正确读音。这样学生在正确学习生字的同时, 也有利于他们进一步掌握拼音的正确用法, 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
2.正确初识生字。针对目前低年级小学生在学习生字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般规律, 教师在他们学习生字时如果能够给予一定的刺激, 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在低年级小学生刚刚接触生字的时候, 我们一定要确保该生字的正确性, 让他们在第一次受到生字刺激时就能形成正确的认识轮廓。认识了基本轮廓以后,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朗读和纠错, 便能加强记忆, 从而正确记忆和应用该生字。
二、精读课文, 学会运用
在学生记住了生字以后, 我们就可以开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过程了。首先, 学生要把文章读得通顺。其次, 学生要学会基本的断句。最后, 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学会生字、生词的基本应用。
1.紧抓字义, 兼顾形义。在低年级小学生学习生字的过程中, 掌握字义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汉字的意义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里, 发生了许多变化, 所以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 掌握是有一定难度的。汉字的三要素中, 首先是字音, 其次是字形, 最后是字义。我们帮助低年级小学生掌握好字义, 也能够很好地为他们掌握好字形和字音打下坚实的基础。
2.结合实际, 帮助低年级小学生运用生字、生词。低年级小学生与高年级的学生不一样, 在教授生字的过程中如果能借助生活实际帮助低年级小学生学习生字的用法, 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在《乌鸦喝水》一文中, 遇到生词“到处”时, 为了帮助低年级小学生正确理解“到处”一词, 我们应该循序渐进地引导。首先我会问学生:在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喝水呢?学生会说出各种五花八门的答案。接着, 我又问:那么适合乌鸦喝水的地方又有哪些呢?学生就会缩小答案范围, 有的说可以去河边喝水, 有的说可以去田野找水, 有的又说可以去喝露水, 等等。于是我告诉学生, 这就是“到处”的意思。学生在通过这样一系列的问答后, 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对“到处”一词掌握得很好。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得出, 在生字新词的教学中, 凡是与孩子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事例有关的生字新词他们会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这也符合低年级小学生记忆的一般规律。
三、注重实践, 在新旧比较中学习生字词
1.在实践中教学。在现代快节奏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的随文识字教学更要注重实践。很多老师都喜欢在教授字词的时候利用“书空”的方法, 这样是有一定好处的, 它能帮助学生记住笔画顺序, 但是不能真正地帮助学生记住汉字的具体音形义。所以, 我们在教授生字的时候还是要注重“书写”, 而不是“书空”。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也有这样一项研究, 通过研究表明, 人体多器官共同活动对于大脑的记忆和学习功能的激发更为有利。所以, 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 将理论化为实践, 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学习和应用生字词。
关键词:语文教学;随文识字;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10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69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是语文新课标在有关识字教学的具体建议项目下明确指出的。仔细研读教材也可以发现,随文阅读识字的编排意图也是非常明显的,显然,其将识字与阅读结合在一起赋予了识字教学以双重使命,既以学生对汉字的音、形、义的掌握为重点,又为学生未来的阅读与写作奠基。因此,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随文识字的重要作用,并采取一定的策略加强识字的效果。
一、随文识字的重要作用
吸收传统识字教学有关汉字音、形、义教学的精华,并结合现代教学理论把生字生词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这就是随文识字的要义。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随文识字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可以帮助学生识认字形。低年级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的识字,故此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的识字量是比较大的。面对低年级学生,集中进行识字教学的高难度使得识字教学必要将所识生字生词进行分散,同时在一年级下学期及整个二年级学期,熟字带生字、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等陆续出现,这也使得识字教学必要将生字生词进行分散,而这种分散的最佳方法就是随文识字。在这一点上,为了适应低年级学生的生理与认知特点,教材所选课文的篇幅小、句子短、趣味高且图文并茂,很容易吸引到学生的注意,这种情形下,学生在多遍次阅读课文的同时,也会一并将课文内生字生词识记下来。
第二,随文识字的语言环境也会帮助学生识记字形。在随文识字过程中,随文是学生识字的基础,良好的语言环境(包括课文插图对学生的吸引)会吸引学生从整体上加强对相关生字的认知与记忆,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汉字文化的熏陶,真正落实随文识字的双重目的。显然,这一效果的取得是与课文所提供的语言环境密不可分的,也有利于学生在后续阅读过程中加强对相关生字生词的识记巩固。
第三,随文识字有利于学生理解字义。离开了对字词含义的理解,识字教学的意义会大打折扣,虽然这种对汉字词意义的理解仅限于大致了解与感知体会,而非精准解释。学生在阅读课文过程中,总要不断地理解或猜测所读句子的含义;与句子或课文的含义相关联,对单个生字或生词的含义也慢慢有所体会,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就会迅速建立起对相关生字词含义的正确理解。
二、随文识字的教学策略
(一)归类与分化
为降低学生识字难度提高识字效率,将所需识生字进行分类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这有助于学生对同一类生字通过观察加强记忆。如教学《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课后附有12个生字“坪、坝、戴、招、蝴、蝶、孔、雀、舞、铜、粗、尾”需学生识记。因字数众多,可将之分为上下、左右、半包围三类字,并以较难记忆的“舞”“蝶”“戴”为典型进行仔细的观察和记忆,这会使学生既产生对同类生字的整体认知,又会加强他们对同一类生字的个别记忆,详细识记每一个生字。持之以恒的使用这种方法,当然,与具体的识字任务相结合,分类的方法会有所不同,也会熏陶学生主动为之,产生自主识字的良好意识。如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面对12个生字中的“游”“流”“江”三个字,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的共同特点——都是与水相关的三点水旁,这就是以偏旁进行归类了。新课标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并能在生活中识字,这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意识引导分不开的。同时,在这种识字分类过程中,也有助于学生逐渐认识到汉字的构造规律和构造之美。
(二)比较与感悟
“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是新课标对第一学段有关“识字与写字”的阶段目标之一。这种“感受”必需以学生一定的识字实践为基础,如对字形的整体观察、分析与比较之后所产生的对字的整体认识。这里,与这种“感受”直接相关的“形体美”主要是指字的整体形状和结构特点,这就离不开对不同汉字的形体比较与感悟。虽然我们从整体上说汉字是方块字,但具体到每一个字的字形,则有可能或是方正、瘦长、上宽下窄、上窄下宽、左高右低、左低右高、中间大两头小、品字形等,如竹、子、下、上、中、品等;同时,汉字的演变历史也是字形变化的历史,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知汉字字形的变化历史也有助于他们对汉字字形的识记与理解。如前述“舞”字的原始字形是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跃的样子,后来才进化演变加上“舛”(双脚形)来表示双脚的跳动。事实上,这种以字形的演变来促进学生识记生字的方法原本就是教材的首选方法。如人教版教材在一年级上册“识字(一)”之第二课认识“口、耳、目、羊、鸟、兔、日、月、火、木、禾、竹”等十二个字时即呈现了。
(三)想象与分享
与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相适应,他们在面对直观的事物的认知时较为容易,而对于较为抽象的事物则不容易识记。因此,识字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识记某些汉字时不能一直讲述笔画的造型、力度、方向等,而应借助形象的思维方法来引发学生的趣味感受,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如教学《玲玲的画》一课时,有“叭”字需要识记,该怎样引导学生识记呢?我的方法是在讲解字形与读音并示范读写后,以口诀“有‘口一声‘叭,有‘足地上‘趴”做识记巩固的利器并有所拓展,并在接下来的借助多媒体技术所做的拓展中以“青蛙‘呱呱叫,小猫‘喵喵叫,小羊‘咩咩叫”来暗示学生这些字都是象声词。如此,学生在兴味盎然的模仿阅读中也会加强对该字的识记程度。学生也会有样学样,一旦他们发现了某一个字中蕴含的快乐,也会在分享中有助于其他同学的识记。
总之,在低年级的随文识字教学过程中,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加强识字教学的效果是必要的。更为重要的是,有了相关方法的指导与熏陶,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学生自主识字意识的提高,这对于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参考文献:
[1] 费志荣.如何抓好“随文识字”,提高学生的识字质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5(1).
[2] 胡春芳.兴趣引路,随文识字——《小动物过冬》识字教学与反思 [J].新教育,2014(4).
[3] 王玉彬.小学语文趣味识字十一策略 [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6).
[4] 钱军伟.找准“随文识字”的支点——以《学棋》教学为例 [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5(7).
低年级学生“随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隆阳区板桥镇板桥小学 王雪丽
“随文识字”是斯霞老师1958年提出并开始实践的,后来形成了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随文识字”教学就是边学文,边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的学习中,从始至终融合在课时的教学中,不断提高汉字在学生头脑中出现的频率。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随文识字”运用得好,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紧密结合,的确能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数量和质量,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教学方法。
一、“随文识字”教学法的内容
1、随文正音
读准字音是识字的第一步,在低段教学中,让孩子利用各种办法读准字音,听读和借助拼音是常用方法。怎样随文正音呢?就是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随机抽出易读错或者读得不准的字音进行纠正,把容易读不准的音提出来,加以提示或反复读几遍,例如平翘舌音,边音,前后鼻音等。而对于一些容易读准的音,就没有必要强调了。不要每个生字都提出来强调,这样会浪费时间。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对生字进行梳理,分析重难点,以便在课堂上做倒心中有数。在读准单个字音的基础上,再读准词语,然后把词语放进课文中读。
2、随文记字形
新教材的最大特点是低年级识字量大,如果集中识字记字形会增《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之整理材料
加难度,也不符合儿童的识字心理,不科学。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分散识字。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出现熟字加生字、相同部首的字、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等。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要逐步渗透利用字的特点进行识记教学。例如形近字,同音字对比教学;同一个部首扩展汉字进行教学;通过理解字义帮助记住字形的教学。字越学越多,学生们就发现了熟字与新字的异同点,学会了用汉字加减法来记住新字。方法多了,识字快了,也变得有趣了,课堂上往往是一个新字学生们会想到好多种识字方法,他们互相交流,大大促进了学生自主识字。使单调的笔画,变成有趣的谜语;使呆板的生字,变成活了的动作;使易混的两字,变成友好的朋友;使枯燥的文字,变成美丽的图画。学生们每天用这些他们喜欢的方法来记字,不但做到了准确,高效,更重要的是它给了学生一个自主识字的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与汉字就成为了主角。
3、随文解义
在学习课文的时候,要利用多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这种理解不同于高段教学中的解释词语,而是要让孩子大概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要区分词语的含义。对于一些重点的,关键的字词不要模糊概念,要体会到位。理解词义的时候要注意形象化,学生才会感到有趣,才会形象地体会到意思。其实做倒随文解义并不困难,关键要看老师在教学中有没有这个意识,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有没有深入研究教材,有没有考虑到识字教学包含的几个梯度。
二、“随文识字”教学法的基本程序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之整理材料
(1)初读课文,找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3)采取多种形式,复习巩固识字。
三、克服缺点,优化随文识字
针对随文识字“忽略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和科学系统,对识字的难点字形的理解、认知、记忆缺乏科学性”的问题,要注意在讲读之后,分析字形,指导写字。记忆字形是低年级教学的难点,我们可采用结构记忆法、笔画笔顺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字谜记忆法、直观记忆法等。最好的方式,让学生自我讨论,学生自我发现的要比教师教的好得多。写字教学要认认真真地指导,扎扎实实地训练。一年级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所以,教师必须加强指导。可以这样进行:先让学生读一读田字格里的生字,要让学生注意观察生字的结构,想一想笔顺,数一数笔画,特别注意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怎么写。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纠正、讲解、范写。
针对其“不能成批识字,影响识字效率”的特点,我们可定期对所学汉字进行归纳,如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同偏旁字、同义词、反义词的归纳等等,引导孩子学会定期归纳复习,提高识字效率。另外,应鼓励学生多种途径识记生字,从课外汲取更丰富的识字源泉,在生活中捕捉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
综上所述,随文识字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要认清识字与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识字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和写作,它为阅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而通过阅读和说话造句、写作等练《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之整理材料
习又巩固了识字。明确了这一点,就能使我们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既贯彻识字为重点,把课文的阅读和口头、书面表达的练习服从于一个重点——识字,使学生所学的字词在讲读课文和各种口头、书面的练习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同时,又不忘记识字的目的,在阅读和口头、书面练习的过程中,积极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字词,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口头、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语文低年级随文识字课的有效性
“随文识字”是斯霞老师1958年提出并开始实践的,后来形成了识字教学的一种流派。它主张“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即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识字与阅读教学结合,识中有读,读中有悟,不但丰富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也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变得有趣。如何实现随文识字课的有效性呢?我觉得:
一、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激发识字兴趣
识字教学的对象一般都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认知发展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而且注意具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喜欢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因此在教学中,把生字放置在具体的情境中,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
如:钱冬梅老师执教《小松树和大松树》时,先让孩子们说说课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然后随着情境的不断创设陆续出现生字,如此拉近了孩子们和生字之间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让生字出现在孩子们的视野里,从而引发孩子学习生字的兴趣。
二、利用各种识字方法,增强识字能力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于渔”。同样的,识字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个字,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教给他们识字的方法,才会让他们受益终生。
钱冬梅老师执教的随文识字课中,她就用了多种识字的方法。比如:“孩”这个形声字,就记形旁和声旁;“伯”就用拆字法,拆成“亻”和“白”;“多”就用了一个顺口溜“两个夕上下摆”,还指名学生亲自到前面摆了摆,形象又直观;“回”则让学生编了个字谜„„同时,教师逐渐淡化了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形象,而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快快乐乐的积极动脑,高高兴兴的自主识字。
三、在具体语境中使用生字,加深对字的理解
认识一个字,不仅要认识这个字的音、形、义,更重要的是要会用这个字。从广义上说,我们的一生都在认字,因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孩子对生字真正学会的标志,应该是会准确的使用这个字。
钱老师所执教的课,就比较注重生字的使用。比如:教学“松树”的“松”,她就握紧了拳头,然后松开,很自然的告诉孩子们,“松”还可以作为“紧”的反义词来使用。孩子们在组词时,就用上了“松开、松口”等。再比如教学“多”字,钱老师就先结合课文,让孩子们给“多”换一种说法,然后告诉孩子们“多”的意思就是他们刚才换上的词的意思,再让孩子们用“多”说话,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打开了。
四、落实书写,扎扎实实
书写,可以强化记忆,同时,新课标要求学生汉字的书写端正、美观。低年级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还没有形成,所以语文课堂中,汉字书写指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钱老师和戴老师执教的《小松树和大松树》两课时中,均有课堂书写汉字的环节,书写训练扎扎实实。
学生自己分析字形,自己观察需要注意的地方,教师加以点拨、优化,遇到难写的字或者部分,教师范写,让学生看清起笔、运笔、收笔。课堂书写少而精,保证了质量。
郑艳玲
目前识字教学存在高耗低效现象,表现为语文课时最多,学生学、写生字花的时间最长,可学生对识字过程觉得索然无味,感到负担过重;学生使用字词的能力不强,在试卷和作文中经常出现错别字。那么,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多音字、多义字、形近字、同音字的存在,给学习和使用汉字带来了不便。二是识字教学方法的机械单一,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影响。在识字教学中,往往把正确默写出生字新词作为检测识字效果的最终目标,因此将抄写、组词、默写等单一性的练习作为复习巩固的主要形式。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字,这样的识字过程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是造成学生运用字词能力弱的一个原因。
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预防和减少错别字,提高学生运用字词的能力呢? 评价一种识字方法的优劣:“首要的标准就是看它能不能尽量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提供更多易于联想的线索,更快更牢地识记汉字”(佟乐泉语)。从这个意义上讲,随文识字兼讲析字理的识字方法是最科学有效的方法。这也是本个学期我们低年级语文科的随文识字的优势:创设温馨而富有情趣的识字环境,注重儿童学习过程中的愉悦心理体验,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义在课文语境中 1 得到明确深入的开掘,有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例如:《惊弓之鸟》最后一段就有六个生字:悲、惨、愈、痛、孤、裂。原文:更羸说:“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下来了。”通过读课文,理解文意,联系上下文,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些生字的字义,而这些都是形声字,记字形通过分辨哪是声旁,哪是形旁,就很容易记住了。
随文识字的不足:忽略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和科学系统,对识字的难点字形的理解、认知、记忆缺乏科学性。不能成批识字,影响识字效率。它的认知特点是借助课文语境及上下文的内容与联系来理解字义,利用儿童长于机械记忆的特点识记字形。
针对随文识字“忽略汉字本身的构字规律和科学系统,对识字的难点字形的理解、认知、记忆缺乏科学性”的问题,我觉得字理的识字可以弥补这个不足。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字理识字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形、音、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也就是说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记字形,以达到识字的目的。比如在教《惊弓之鸟》的“雁”字时,我先出示大雁图,让学生来观察这只大雁,然后总结出:大雁的尾巴特别短。翅膀特别长,所以特别能飞,它飞起来呀,成群结队还喜欢排成个“人”字。古时候,所有短 2 尾巴的鸟统称为隹,喜欢排成人字的短尾巴鸟“隹”是形旁。所以是两个单人旁;这个“厂”是声旁古时候读han合起来就是大雁的雁,不是燕子的燕。
这种识字方法,揭示和解析字理,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变机械记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识记相结合,能有效地预防错别字的产生和减少错别字,有利于对儿童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汉字是表意文字,最原始的象形字是用笔画简单的图形、记号来代替语言中的一个词,字的形体结构和造字时的本义或常用义是一致的,就像唐兰先生所说:“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由此可见,汉字是由图画衍生出来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指出:“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下面我以《惊弓之鸟》中怎样认识“弓”字为例,首先教学生“弓”的笔画:“弓”多少笔呀?(3笔)它每一笔都是连接起来的,要注意从哪里断笔。请大家跟老师书空(用不同颜色笔写每一笔);然后讲字理:“弓”是象形字“你们看,这就是古代的弓,“弓”字是跟它长得多象呀!(出示图)”“弓”也是独体字,独体字是合体字的基础。它可以变成偏旁部首:“弓”字旁。大家看,这一课哪个字有“弓”字旁呀?--------弦。出示图,这就是“弦”,是什么结构的字呢?形声字(左形右声),就这样,连“弦”也认识了。
会意字的教学是在明确了象形字、指事字的符号的基础上,察而 见意进行识字能力的培养,可以运用图示法、演示法、描述法、联想法、字谜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如《惊弓之鸟》的“射”又怎样记呢?“身体只有一寸高”(会意)假如按你这样说就是“矮”的意思,有一种说法是“矮”与“射”的意思掉转过来用了,以后就将错就错。其实“射”的字理是:“寸”表示手的动作。“身”是由“弓”的“矢”演变过来的。书写时要注意哪一笔呀?“身”的撇不穿透(板书)。这样,通过“析形而索义,因义而记形”这样形象地识记汉字,使学生易记难忘。
一、在音、形、义结合中彰显汉字情理
识字就是对汉字音、形、义三个基本因素的结合与统一。教学要做到随文识字, 边学文边识字, 做到字不离词, 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 将识字任务贯穿于课文学习的始终。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陶罐与铁罐》一课教学片段:
1. 揭示课题 (陶罐与铁罐) 。
师:今天我们学习课文《陶罐与铁罐》, (齐读课题。) 谁有办法记住“陶”字。
生:陶左边是耳朵旁, 右边把句子的“句”里面的口换成这个 (学生不会读) “缶”。
师:“缶”字很有趣, 读“fou”, 缶代表器皿。陶罐就是盛东西的一种器皿。 (课件演示:“缶”字的演变过程, 并随机出示与“缶”字有关的词语, 学生读。)
……
2.“住嘴, ”铁罐恼怒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
师:“住嘴”这个词语在生活中的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 别人会对我们说出这个词?
生1:同学之间发生争吵的时候。
生2:妈妈批评我, 我顶嘴时妈妈会说:“住嘴。”
师:每当“此”时, 我们总会觉得自己的嘴巴少又小。 (老师边说边范写。) 口字旁的“口”字, 一般情况下写得小一些。 (学生书空, 描红, 书写。)
师:谁能说出与“嘴”有关的成语? (生:七嘴八舌、龇牙咧嘴、笨嘴笨舌、尖嘴猴腮……)
大部分汉字的字形与字义都有着紧密联系, 而且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情理。教师只要将汉字分解成看图理解 (如“陶罐”的“陶”字) 、说话激趣 (如“住嘴”的“嘴”字) 或者动作体会等, 让学生把字理与句子蕴含的情感融为一体, 并结合语境让学生体会字词蕴含的情感, 学生不仅学得形象生动、妙趣横生, 还能彰显博采众长的识字兼容性, 不但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还帮助学生理解字与部首、字与字义之间的关系, 拓宽了学生的识字量。
二、在读、记、写、扩中追求识字效率
在随文识字教学中, 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建立字意的表象, 把生字的读、记、写、扩有机结合, 落实到阅读教学全过程之中, 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如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三个儿子》一课教学片段: (课件出示:一只古代用的木桶, 桶壁上写有醒目的“水桶”。)
师:谁来拼读桶上的这个词语?
生: (师指图) 水桶。
师:谁有什么好办法记住水桶的“桶”字?
生:“桶”是左右结构, 左边木字旁, 右边是“甬”。
师:你用部件相加的方法记住“桶”字, 是个好办法。“桶”字为什么是木字旁呢?
生:因为这只木桶是用木头做的。
师:对,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师: (课件演示:“拎”字自桶内缓缓上升。) 问:谁来拼读这个字? (学生拼读) 请大家做一做“拎”的动作, 谁到讲台上来做一做“拎”的动作? (学生到讲台上演示“拎”的动作。)
师:对, 弯下腰, 使劲往上提, 这个动作就叫“拎”, 这个动作还叫“提”。是啊, 拎和提都离不开我们的手, 所以这两个字都是——— (生:提手旁) 。在写“拎”字的时候该注意什么?
生:右边不能少写一点。
师:老师这有满满一桶水, 谁来帮老师拎?
生: (众多学生举手, 一名学生跑上去拎水。) 水桶很重。
师:水桶很重, 谁用文中的一个词语说明水桶重?
生:沉甸甸。
师: (课件演示:“沉甸甸”词语从水桶里溢出, 随后又慢慢落下。) 谁来读读这个词语?指导学生读好“甸”的变调。
师:怎样写好这个字?请大家跟我书空写。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甸”字, 学生书空。)
师: (过渡) 瞧, 三个妈妈正拎着这沉甸甸的水桶向我们走来。 (课件出示课文中插图) 她们正在说着自己的三个儿子。请在文中找出第一个妈妈说的话。 (学生自由读课文, 找出第一个妈妈说的话。)
师:请看。 (课件出示:“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 谁都比不过他。”指名读。) (课件再出示“聪”字, 并从句中凸出来, 变大。) 请听, 这个字宝宝要说话啦:我是个人人喜欢的字宝宝, 你们仔细看看我, 猜猜大家为什么都说我聪明?
生1:你的耳朵会听话。
生2:你的小眼睛会观察, 小嘴巴会说话, 心还会想, 所以大家都说你聪明。
师:聪明的孩子们跟老师写一写“聪”字。 (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聪”字, 左窄右宽, 重点强调耳朵旁的“耳”当作为偏旁时第六笔的横变为提, 学生书空。)
三、在理解与运用中帮助学生内化识字
教师要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言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识字的规律, 让随文识字不仅在“随文”中摆脱集中识字的弊端, 又不将汉字游离于语境孤立起来进行机械识字。如“与其……不如……”这组关联词的教学, 应结合文本中的具体语境进行认读, 从认读中理解字词, 在此基础上“由仿到用”,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与实践平台, 促进字词的内化。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和时间赛跑》一课教学片段:
师:爸爸妈妈看到“我”如此悲伤, 他们是怎么做的?请在文中用“______”勾画出来并读一读。
生1:他们对我说实话, 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生2:他们欺骗我, 外祖母睡着了。
师: (课件出示: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 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个句子。同桌讨论:文中的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生:他们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师:能谈谈你的理由吗?
生:他们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我才问:“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
师:你是一个会联系上下文读书的孩子!那爸爸妈妈欺骗“我”了吗?
生:没有。
师:嗯, 当在两件事之间, 只能选择做一件事的时候, 只能选用一组关联词, 你找到了吗?
生:与其……不如……。
师:非常准确, 一般情况下, “与其”用在不要的那件事, 不如用在选择的那件事。
师:在生活中, 我们也常常会碰到遇事难于抉择, 这时, 当你只选择一件事时就可以用“与其……不如……”这组关联词。 (练习:1.放学后, 我们 () 在学校里玩, () 赶快回家做作业。2.下课了, 同学们 () 在教室里追逐打闹, () 静心看看书。3.星期天, 我 () 在家玩电脑, () 跟妈妈学做家务。)
师:谁还能用“与其……不如……”说句子?
……
四、在学生课外生活中培养主动识字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 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中,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课文中学到的字词提出相关要求, 让学生养成在课外生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如:让学生去看草地上的温馨提示、宣传标语, 了解同学的姓名, 学写家人的姓名与学写家具的名称等;在校外学写广告、购物商标、店名上的某些字词等, 并在班上定期举行“课外识字比赛”, 检查和评价学生的识字效果, 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习惯, 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弹性预设,捕捉动态的生成契机
识字教学自然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在字音上要适当整理,分类实施;在字形上要善于利用造字规律,帮助记忆;在重点上要以点代面,把握细节;在方法上要因人而异,因字制宜。此外,教师还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留下一定的弹性预设的空间,这部分的教学生成是未知的,也是动态的,不是由教师说了算,而是由学生随机去决定的,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教育的契机,灵活运用生成的资源,收获意外的教学效果。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读课文时,对于学生读错或者读得不够准确的字确实需要指出纠正,并在全班强调提醒,因为一个孩子的错或许代表着一群孩子共同的问题,这样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来灵活调整和安排自己的教学是想当有效的,但是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根据学生的错误来实施教学,或许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因为教师需要指导的重点并不正巧总是学生的错误,有时教师可以设下陷阱或圈套,引诱学生上当,然后引导他们自己寻找错误,发现错误,纠正错误,特别是前后鼻音、平翘舌音、三拼音节和整体认读音节,尤其必须突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教学《秋姑娘的信》一课,学生读课文时我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轻声读得不到位,混同于第一声,针对这种随机生成的现象我临时调整,二次预设,对轻声进行指导和训练,帮助学生扫除障碍,真正体现了语文课堂的理想境界——心中有案,行中无案。
二、串字成文,建立牢固的情境堡垒
随文识字法的最大优越性在于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识字情境,帮助学生增强识字的效率。《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小学学习阶段应掌握的一类字和二类字在数量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在掌握程度也作了清晰的表述,总体而言是分学段逐步提升的,而根据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这些生字被分解到每册语文教材之中,除了一二年级安排了单独的识字单元之外,一般情况生字都是伴随着课文出现的,这为我们随问识字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条件。但是,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是相当灵活的,如果我们只是将随文识字的情境锁定于教材,锁定于课文,那么势必有些机械,也不一定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串字成文的做法,将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或者课堂上要学的生字进行重组和关联,通过自己的合理想象造出一句话或一段话,从而为孤零零的生字各自安了家,并建立起牢固的情境堡壘,以后学生一旦忘了某个字,便会立刻想起它的家,自然也会想到这个字。例如《升国旗》一课中共有14个生字,为了巩固识字的效果,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我让小朋友们尝试着利用这些生字来练习说句子,比一比谁一句话利用的生字最多,所说的句子既完整又有趣。孩子们非常热衷于这项活动,完全跳出了课本,甚至跳出了课堂,凭借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语言基础,奉献出许多得意的“作品”。
三、选择书写,披上直观的形体袈裟
俗话说的好:“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充分说明,写有助于记忆,因此随文识字教学切莫忽视了书写这个环节。教学中,语文老师必须安排适当的书写时间,通过书写指导的各个环节来提高识字的效果。首先要重视观察习惯的培养,观察生字的部件构成,观察生字的间架布局,观察生字的所占位置,观察生字的点睛之笔等等,观察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做好事的根本,尤其是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观察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实在是太重要了;其次是重视书写习惯的培养,坐姿是否到位,握姿是否正确,运笔是否流畅,速度是否适当;最后还要重视循序渐进和精益求精,欲速则不达,写字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追求无止境,写字更是一种不断的自我超越。事实证明,写字教学和识字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效果非同一般。例如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在识字教学环节我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表中的“出”、“面”和“气”三个字,我先在黑板上范写,提示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学生描红、临摹、仿写,巡视后指出问题进一步练习,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展示他们写的字,最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并进行扩词竞赛,将课堂推向高潮。
随文识字不仅有效地减少了学生读与写中所出现的差错,还为孩子们带来了很好的思维习惯,从而让语文课堂更为有效,更加精彩!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课文的十个生字,理解“痴迷、纵横、闪烁、鼓鼓囊囊”等词语;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拓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2、学会搜集资料,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使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延伸,使课文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凭借文本,激发对美好事物的浓厚兴趣,培养仔细观察、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
2、透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2、深刻领悟题目的内涵,体会法布尔从小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
2、建立主题博客学习网站。【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视频、主题博客学习网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法布尔——从直观入手,走进文本学习
1、谈话: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大自然的礼物。(课件展示昆虫图片)喜欢这些小家伙吗?有个人也很喜欢小昆虫,可他不是一时的兴趣,而是将这种热爱与痴迷持续了一生,他就是法布尔——科学殿堂里的一位巨人。(板书:科学殿堂)
2、小组交流,认识法布尔。谁来说说你对法布尔的了解?
(学生将课前搜集关于法布尔的资料进行交流。)
3、课件出示法布尔生平简介。
4、师:让我们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法国,到法布尔的童年去看看吧!板书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学生随师书写课题)
二、初读课文,互助学习
1、同桌互助,对读课文。
要求:字音读准,课文读通,理解重点词语,扫清文字障碍。
2、多媒体课件出示文本,检查学生掌握情况,注意带点字读音。
纵横
闪烁
光泽
责骂
满载而归
鸟栖虫居
中毒
观察
可恶
痴迷
鼓鼓囊囊
兴致勃勃
(设计理念:课件出示文中重点字词,直观帮助学生纠正字音,理解词义,便捷、生动,利于学生掌握、积累生字新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小时候的法布尔是个怎样的孩子?
2、生默读课文后,交流反馈。
3、课件出示文本: “法布尔从小就对小虫子非常着迷。” 抓住重点词语指导朗读,理解“着迷”。
4、在课文中还有几个和着迷意思相近的词,你能找出来吗? 教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5、学生结合“迷”字,理清课文叙述了哪几件事?
(设计理念:阅读是语文教学之本,默读课文,让学生充分阅读,沉浸文本,促使学生深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领悟,在感知文本内容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新知)
四、以读促学,感悟痴迷
1、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画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抓感受深的词语美美读一读,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语体会,师生共读共议。多媒体课件出示重点语段:
1)“一天傍晚,暮色笼罩了田野,爸爸妈妈忙完了农活,发现法布尔不见了。他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在田野上边跑边呼喊儿子。”
(为了观察昆虫,法布尔居然连回家都忘了。)
2)“三天前,法布尔就告诉妈妈,花丛里经常传出一种动听的声音,不知是谁在唱歌。现在,他终于找了这位‘歌唱家’。”
(法布尔很执著,三天前听到的声音,现在仍在寻找。“终于”说明他找到这只纺织娘是很不容易的。)
3)引导想象,拓展思维:法布尔在找这位“歌唱家”时可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克服的?
4)重点指导读法布尔对妈妈说的话,用表演朗读法来表现法布尔找到纺织娘的欣喜。(师生合作创造性表演读。)
2、归纳学法——读,想,划,评
五、以导促学,探究痴迷——引导答疑导学,形成个人体验
过渡:小法布尔的故事还真不少,这不,爸爸让他去放鸭子他又干什么去了?
1、小组合作学习4,5,6自然段,多媒体课件出示学习方法: 金钥匙:读——想——划——评
划出法布尔迷恋昆虫的句子,抓重点词语有感情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感受。1)、小组合作按照学法:读,想,划,评,找出反映法布尔喜爱昆虫的句子。2)、学生依照情感体验,读感受深刻的句子,并说说使自己感受深刻的原因。
2、教师引导感悟第四段。1)、根据学生发言,课件出示文本第四自然段,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上眼睛静听,伴随着悠扬的钢琴曲《童年》,学生在脑海中想象美妙的画面。2)、师指导:如果是你趴在小溪的岸边,会观察到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交流个人情感体验)
预设学生理解: 每到早晨,法布尔把鸭子赶进池塘后,就一动不动地趴在岸边,静静地观察奇妙的生物世界。3)、请同学们用心感受一下美丽,神奇的昆虫世界吧!课件出示小昆虫视频。(设计理念:视频欣赏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还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感受自然世界的神奇,让学生走进法布尔迷恋的昆虫世界。)
3、学习第5,6自然段,感悟“痴迷”
过渡:这只把蒲公英当做降落伞的小甲虫多么可爱呀!它不仅吸引了我们,也深深地吸引了法布尔。
1)、学生自读5、6自然段,划出描写小甲虫的句子。2)、学生交流汇报。预设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文本:
忽然,一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小甲虫从他眼前掠过。这只甲虫比樱桃还要小,颜色比蓝天还要蓝。
他把这个小宝贝放进蜗牛壳里,包上树叶,装进自己的衣袋,打算回家后再好好欣赏。读句子,体会法布尔对小甲虫的喜爱之情。3)、这天,法布尔的衣袋里还装了些什么? 4)、指导朗读,读出法布尔“喜滋滋”的心情。
5、法布尔迷恋着昆虫的世界,可爸爸妈妈是怎样的态度呢? 1)学生读后交流。
2)教师小结:法布尔就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家人的训斥并没有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他仍然兴致勃勃地把那些“没用的玩意儿”装满了衣袋。为什么大自然中的一切令他如此痴迷呢? 3)回顾全文,引导学生从文中描写大自然美好和小动物可爱的语句中,感悟大自然的美好神奇。
4)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大自然中的美妙的经历,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索大自然的志趣。
6、感悟最后一段。
A、过渡:强烈的兴趣加上细致地观察,使法布尔最终成了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撰写了一部自然界的生命乐章《昆虫记》,引领人们去探索神奇的昆虫世界。
B、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一座富有创意的雕像,这座雕像是什么样的?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C、师问:这沉甸甸的口袋里仅仅装的是昆虫吗?
D、回扣文题:课文为什么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目? E、课件出示文本:法布尔的衣袋里装满了(),装满了(),还装满了()。
师相机板书:强烈的兴趣、执着的精神
六、以读促写,升华痴迷
1、走进法布尔
A、多媒体课件出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件事情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做得那么有滋有味,兴趣盎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甚至忘记了自己。——法布尔
B、师配乐范读。
C、师动情小结:作为一位科学家,一位用心去观察、用爱去体会的科学家,法布尔先生的科学研究是充满诗意的,他用诗人的语言描绘这些鲜活的生命,他一生为虫子写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昆虫记》是最著名的,就让我们静静地去读一读,走进法布尔的昆虫世界。
2、以读促写。
此刻如果我们正站在法布尔的雕像前,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他说呢?想一想,再写下来。板书设计:
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科学的殿堂
痴迷
在前面我们学过许多有关春天的课文,你们觉得春天美吗?夏天的景色也很美,尤其是夏天的夜晚就更美了。这节课我们就来接着学习《夏夜多美》(板书课题夏夜多美)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夏天的夜晚。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夏夜究竟有多美呢?快和老师一起走进夏夜的荷塘,去看看那里美丽的景色吧。(展示荷塘美景图片)
(1)出示PPT:夏夜,公园里()的。
(2)师:夏天的夜晚,公园里
静悄悄(学生根据课文回答)的。(3)师:什么是“静悄悄”啊?
(指名回答:很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师:那么哪位小朋友能轻轻地读出这静悄悄的感觉呢?
(请几名学生试读,教师及时评价。)(4)齐读第1自然段
在这静悄悄的夜晚,发生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看看吧
二、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说说课文中都提到了谁?
1、认读生字
2、自读课文
3、回答:睡莲、小蚂蚁、蜻蜓、萤火虫、三、学习课文,了解内容
1、图片“睡莲”认识生字“莲”,说说怎样记住它?
2、是谁打破这宁静的夜晚呢?(朗读第2自然段,读准字音)
3、出示“哭”字,认读,再出示“笑”字。对比识记,说说你怎样区分。
(出示“哭”的字源,加强识记,PPT图片、汉字对照图,帮助学生记住汉字)
4、师:夏夜,静悄悄的公园里,小伙伴们都已经睡着了。“水池里,睡莲刚闭上眼睛,就被呜呜的哭声惊醒了。”(师拟哭声)谁在哭啊?(生:小蚂蚁)他怎么了啊?(生:他掉进池塘了)睡莲睁开眼睛一看,她看见了什么啊?请一个小朋友用课文中的原话来回答老师的问题。生看课文,答:“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 认识生字“趴”,读准字音,感悟理解“趴”
①你们知道什么是“趴”吗?现在请你们“趴”在桌子上,来学一学“趴”是什么样的?(学生学“趴”动作)
②师:刚才你们趴的姿势很正确,你们舒舒服服的趴在自己的课桌上,但是小蚂蚁他能像你们一样舒舒服服地趴在桌子上吗?(生:不能)
③为什么呢?(出示小蚂蚁“趴”的PPT)请学生观察小蚂蚁趴在水草上的表情。(指名回答:害怕、着急、伤心„„)
④师:是的,小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他不会游泳,也没有翅膀,随时都有可能掉进水里淹死的。如果你是这只小蚂蚁,你会怎么办?你现在最希望发生什么事情啊?(生:有人来救我。)(3)根据情境,理解并练习蚂蚁和睡莲的对话 ①师:谁来帮助他了啊?(生:睡莲)
【引出:我们在困难的时候,都渴望也需要别人帮助的。】
②情境朗读:老师扮演睡莲,学生扮演小蚂蚁(PPT出示睡莲和蚂蚁的对话)师生配合,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师:睡莲看到小蚂蚁趴在水槽上,十分危急就问
(师):“小蚂蚁,你怎么啦?”(生):“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啦!”
【先指名读,师生评价,指导学生读出小蚂蚁着急的语气,最后全班学生齐读】(师):“快上来吧!”【老师弯弯腰】(生)::“谢谢您,睡莲姑姑。”【强调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师):“今晚就在这儿住下吧!你瞧,夏夜多美呀!”(生):【摇摇头】:“我得回家。要不,爸爸妈妈会着急的。”
5、老师刚才做了什么动作?“弯弯腰”
出示认读字“腰”,说说怎样记住这个字?
“月”表示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月”的字?
师:睡莲弯弯腰,让小蚂蚁爬了上来。
出示“爬”,(1)读准字音。
(2)区分“爬”和“趴”
a、字音区分,选音填空;
b、说说“爬”什么样?和“趴”一样吗?
C、语境,选字填空练习,进行区分
6、得到了他人的帮助,小蚂蚁……(出示书上的句子“小蚂蚁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您,睡莲姑姑。”
(1)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蚂蚁?(有礼貌)
(2)从哪看出来的?“连声说”——是怎么说的?
说什么了?(学生读)认识汉字“谢”
“睡莲姑姑”,说明它很有礼貌(3)能不能读给我们听(学生读蚂蚁说的话)
(4)我们听出来了,小蚂蚁“非常感激”认识汉字“非”、“感激”
“非”,说说怎样记住它?a、字形区分:非、丰
B、同音字区分:非、飞
练习:一字多组、选字填空
7、指导朗读,拓展延伸:
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是焦急的小蚂蚁呢,还是温柔的睡莲姑姑呢?
三、思想教育,师:这两个角色,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生:睡莲——乐于助人;
小蚂蚁——懂事。
【当学生说到睡莲时,PPT显示:乐于助人】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不喜欢睡莲啊?(生:喜欢。)她美不美啊?(生:美。)
这夏夜多美啊。不仅仅有了这美丽的荷塘,睡莲那乐于助人的品德使得这夏夜更加美丽了!(PPT出示夏夜美景)
师: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睡莲姑姑一样乐于助人的人。那么,有哪位小朋友来分享一下在你的记忆中的乐于助人的故事呢?(学生讲述生活故事,师生及时点评)
四、总结前文,激趣后文: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识了乐于助人的睡莲,也知道了这只着急回家的小蚂蚁,那么,小蚂蚁能不能安全地到家呢?接下来又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故呢?我们下节课继续。
五、指导书写
1、出示“送”“过”,说说怎样记住?
2、分析结构:半包围结构,认识“走之旁”,(指导“走之旁”的正确书写,三笔写成,最后一笔“捺”,前边要出头 书写时,先写里面的部件,再写“走之旁”
3、说说怎样写好“送”字,学生提示,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书写
5、集体讲评
【低年级随文识字】推荐阅读:
随文识字02-04
随文识字课怎么上12-13
如何上好随文识字课02-01
谈如何上好随文识字课07-09
小学语文低年级自主识字识字方法研究01-12
低年级识字写字论文06-17
试探低年级识字教学07-19
谈低年级识字方法10-31
低年级识字教学浅析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