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融资与企业的合同(精选8篇)
乙方:
为整合甲乙双方资源优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合作共赢,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达成如下合作意向:
一、甲乙双方共同投资1200万元成立中外合资食品有限公司,在________建设现代化食品生产基地,进行农业产品深加工。
二、甲方投资厂房及土地20亩以上,占总股本的20%;乙方提供生产设备的流动资金,约1000万元,占总股本的80%。
三、合资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由乙方委派,甲方委派副总经理一名,双方各委派财务人员一名。
四、甲方负责当地工商、税务及劳资关系等事务的协调和处理,并负责工人招聘及相关技术培训;乙方负责经营管理。
五、合资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
六、双方签订合作意向书后,就合作细节问题进一步沟通、协商,以求达成互利双赢的合作条件,再正式签订投资合作协议。
七、本合作意向书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其他未尽事宜,双方另行协商。
甲方代表(签章)乙方代表(签章)
签订日期:
合同能源管理(EMC)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基于市场的节能投资新机制,旨在克服制约节能产业发展的主要市场障碍,实质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合同能源管理的基本机制是基于合同能源管理运作的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EMCo)与愿意进行节能改造的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的节能项目进行投资或融资,向客户提供包括:能源效率审计、节能项目设计、项目融资、原材料和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确认和保证、运行管理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近年来,欧美日等国基于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新产业发展速度惊人,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对提高能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美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探析
EMC融资是指EMC公司运用各种方式向金融机构或金融中介机构筹集资金的一种业务活动,也就是EMC公司根据自身的能源管理合同执行状况、资金使用状况,以及EMC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的融资模式,从一定的渠道向EMC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或第三方融资机构去筹集资金,以保证EMC公司以及节能项目的正常运营和发展。在美国现有的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结构中,融资渠道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国际支持资金、商业银行信贷、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交易、融资租赁、银行保理、项目合作、项目公司投资等。根据融资模式及运作模式的不同,美国的合同能源管理主要可以分为保证节能量模式、共享节能量模式及其它模式等[1]。
1.1 保证节能量模式
保证节能量模式(如图1)是指实施节能项目的单位(客户)直接与第三方融资机构签署独立的融资合同,提供项目资金并承担财务风险,节能服务公司(EMCo)提供项目的全过程服务并保证节能效果[2]。按合同规定,客户向EMCo支付服务费用。如果在合同期项目没有达到承诺的节能量或节能效益,EMCo按合同约定向客户补偿未达到的节能效益;如果实现的节能效益超过了项目还款额,客户和EMCo可以共享这笔超额收益,如何分配收益则取决于合同上所约定的EMCo承担的风险、提供服务的内容及分成比例。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客户使用,以后产生的收益也全归客户。
1.2 共享节能量模式
共享节能量模式(如图2)是指EMCo为节能工程进行融资并提供项目的全过程服务,在项目期内客户和EMCo双方分享节能效益[3]。在共享节能量这种融资模式中,首先客户会承诺在遵循节能服务合同条件下,将项目的节能效益的部分分享给EMCo(或固定百分比),这个金额是用以弥补EM-Co的债务和节能项目相关的运营费用。因为客户没有直接向融资机构还款的合同义务,所以EMCo不只是承担了项目节能成果的风险,还承担着如果客户不给EMCo应得的节能分成,EMCo也要向贷款人还款的客户信用风险。此时,由于EMCo方风险的增加,通常需要向客户索取较高的融资费用。项目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客户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客户享受。
1.3 其它融资模式
能源费用托管模式是指EMCo负责改造客户的高耗能设备,并管理其用能设备。在项目合同期内,客户委托EMCo进行能源系统的运行管理和节能改造,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能源托管费用。EMCo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费用,并按照合同约定拥有全部或者部分节省的能源费用。EMCo的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的节约,客户的经济效益来自能源费用的减少。项目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无偿移交给客户使用,以后所产生的节能收益全归客户享受。
融资租赁模式是指节能项目建设中如需要资金购买某设备,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租赁,金融机构根据设备使用人对节能设备的选择,直接出资向节能设备制造方购买节能设备,再租赁给耗能企业使用,承租人按期直接支付租金给金融机构,租赁期满金融机构按合同规定将设备产权转让给承租人,金融机构收回资金,实现现金回收及现金收益,投资期限一般为3到5年。EMC公司依靠公司自身技术力量,重点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等一整套的服务。
项目融资模式是以项目本身拥有的资金以及项目营运收益作为抵押和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融资模式。在美国,最早出现的EMC服务范围包括学校、医院、公共服务设施、政府机关等,这些单位信用有保证,金融机构很容易向其融资,EMC企业在遇到此类项目时常以项目作担保直接向金融机构融资。
2 美国政府支持EMC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能源管理产业以每年24%的速度递增,除能源合同管理本身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外,政府的扶持和推动作用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1 建立相关法律、法规激励EMC项目和节能产业
美国50个州中的46个州通过了对EMC的立法,要求州内的政府建筑必须利用EMC模式进行节能改造,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EMC的最长合同年限,一般各州都定为10年,个别可长达15年[4]。政府除制定法案外,还订立了节能目标,要求联邦机构建筑在2010年,办公大楼比1985年节能35%,工厂及试验室节能25%。在立法的基础上,每个州的州政府会设立一个节能办公室,负责制订节能改造计划,包括EMC的招投标文件、采用的测试和验证的标准以及融资计划等。
美国政府还制定了“联邦政府绩效合同法案”,规定通过节能效益分享形式得到的资金回报可直接从电力公司交付给政府机构的账单中取得[5]。该法案的实施加快了项目资金回收,减小了节能服务公司的资金风险,在合同结束后,联邦政府得到全部的节能效益。
2.2 制定节能测算检验检测标准为EMC提供技术保障
节能测算是保证合同能源管理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准确核定节能量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合同纠纷。国际能效检测与确认规程(IPMVP)是目前国际上被普遍认可和广泛采纳用于检测及验证节能量的基础方法与规程,由美国能源部邀请来自15个国家的150多名志愿者开发编撰而成,并将其应用和普及到节能改造与能效项目中。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均采用IPMVP作为衡量节能效果的标准,并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技术指导手册,为EMCo和相关客户提供该标准的技术平台,有效地减少了在基准和节能效果上的技术问题[6]。
2.3 设立专项基金及财政补贴拓宽EMC融资渠道
美国的EMC之所以发展迅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融资渠道有多种途径,不但银行能够顺利给予贷款,还能从政府设立的REEP节能公益专项基金得到大量融资[7]。REEP的专项基金全部来自美国用电户支付的电费和增容费等各项费用,该基金对EMC的投资放款条件也很宽松,贷款期可长达10年。EMCo只要是有一定的信誉,能提供科学合理的能源审计报告或符合IPMVP标准的测量认证计划,则都可以申请到贷款。
另外,美国政府的财政拨款也极大地拓宽了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渠道。2009年,美国政府拨款185亿美元直接用于提高能效,其中:50亿美元用于住宅节能改造,40亿美元用于联邦政府机构建筑节能改造,20亿美元用于节能项目的税收抵免。2010年5月,美国能源部与节能服务企业签订了四项共计5 250万美元的新协议,帮助美国土地管理局、野生动物中心和公众服务局有关设施提高能效。整个2010财年,美国能源部共签订了36项节能工程合同,融资逾5.5亿美元。
3 广东合同能源管理创新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3.1 广东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创新模式
近年来,广东省积极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引入LED照明领域,针对当前国内LED工程造价较高、合同能源管理公司规模小、银行不愿为EMC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的瓶颈,广东省科技厅在总结前期LED路灯示范工程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合同能源管理+供应链+金融”的新EMC模式。根据广东省科技厅与广州、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门、肇庆、梅州9市签署的共建协议和《广东绿色照明示范城市资金使用细则》规定,“广东省绿色照明示范城市专项行动”全面采用“合同能源管理+供应链+金融”新模式,即选择有实力的供应链管理公司与EMC公司结成战略伙伴,作为LED照明示范工程的实施主体。
在这种创新的模式中,广东省科技厅从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补贴性投入10%、地方财政配套投入15%、供应链管理公司融资投入75%,解决了原有EMC模式融资难、LED生产企业资金压力大、产业发展受阻等问题。一方面,EMC公司根据自身能力和条件,承担全部或部分市、县(区)、镇、路段路灯工程的技术方案设计、投资计划、能耗诊断、施工、节能电费返还方案及维护运营等具体执行工作,相关方案获得客户及供应链公司以招标方式认可后,签署三方工程实施合同;另一方面,新引入的供应链公司凭借自身实力,通过示范工程的巨额投资争取银行的低息贷款,在标杆指数的指导下进行LED产品的质量控制和选定,对参与项目的EMC公司进行能力审核、评估并指导EMC公司具体工程的实施,协助各地市政府组织EMC的招投标,规范项目的管理和风险。
3.2 广东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面临的问题
目前,广东合同能源管理融资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1)“EMC+供应链管理+金融”模式存在的问题。“EMC+供应链管理+金融”是广东合同能源管理在LED照明领域的一种全新尝试,通过引入供应链公司参与融资,突破了传统EMC模式的局限,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该领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但新EMC模式的项目在示范推广中面临巨大阻力。EMC模式原本想解决高昂的LED照明产品大规模推广的难题,用户每年节省的电费将按合同约定比例返回LED照明企业,但这种新的创新模式受到利益集团干扰,实施效果不明显;另外,这种模式实施周期仍然较长,目前的市场运作效果也并不明朗,还需要由市场进行检验。除此以外,该模式目前仅运作于LED照明领域,未能推广至其它节能产业和节能项目中,广东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仍面临各种融资困境。
(2)EMC公司自身融资能力不足。广东省的合同能源管理还处于发展阶段,EMC公司本身经济实力不强,普遍规模较小,注册资本较少,财务制度不够规范,银行资信等级较低;另外,金融机构因为对利润和风险管控要求很高,最关注的是商业贷款的安全性,而EMC公司常常无力向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足额的抵押,因此在实际节能项目的操作中,EMC公司较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
(3)金融机构对EMC重视不足。目前,金融机构缺乏对合同能源管理成本与效益的经济分析方面的了解,对EMC项目的节能市场潜力和盈利性认识不足,且对节能产品品质也尚存顾虑,态度并不积极;另外,节能服务企业不规范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制度也使得金融机构较难低成本地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他们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信息,造成了金融机构与EMC公司之间信息的障碍,进一步造成融资的障碍。
(4)金融信贷产品种类较少。由于金融机构针对中小型节能服务企业提供的融资工具和金融产品很少,且服务水平和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差距,导致金融机构无法为节能服务企业提供较全面的金融服务。由于中小节能服务企业的经营模式千差万别,不同的EMC企业有不同的经营特点,这就要求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的服务,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提供不同的服务,提供多种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提高服务水平,加强服务能力。然而,目前广东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单一,且少有针对EMC的金融信贷产品,给中小EMC公司融资设置了障碍。
4 美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及经验对广东的启示
如上所述,广东在推广EMC模式的实践中正面临着融资难等问题,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是借鉴、学习和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模式,设计出适合广东EMC企业实际情况的融资模式,帮助EMC企业尽早走出融资困境,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活力,进而冲破目前广东存在的种种节能障碍,促进EMC在广东的发展。
一是,结合广东省节能产业发展现状,可考虑选择保证节能量模式优先推进。美国结合自身发展,大力推进保证节能量模式,使得该模式在美国能够很快发展成熟。广东省在推进时也可以考虑选择一种适合模式优先推进。考虑到EMC在广东发展时间并不长,在金融业没有很好的资信记录,所以金融机构能够直接给EMC公司提供贷款的可能性较低,可以考虑先实行保证节能量结构这种融资模式,在保证节能量融资模式引入运行成功、EMC发展成熟之后,再引入其它融资模式。
二是,针对不同的EMC企业进行分类指导,设计与之匹配的融资模式。企业分类的目的是针对不同的企业或项目考虑采用不同的融资模式,可以减少因融资模式的不当使用而产生效率损失,如对于规模较小、融资能力较弱的企业可采用保证节能量模式,而对于具有一定规模、实力较强的企业可采用共享节能量模式,或者针对节能项目特点、企业规模、资金能力采用其它模式或多种模式相结合的复合型模式等。节能服务公司也应加强自身融资能力建设,了解各种类型融资渠道、方式和融资机构的特点,设计适合公司和项目自身发展的融资方案;同时,EMC公司还应加强企业自身的服务水平、商业信用及抗风险能力建设。
三是,建立EMC政策支撑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从美国的经验来看,合同能源管理的融资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尤其是目前广东的节能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更需要政府在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政府应研究出台对金融机构支持EMC公司的直接激励政策,制定完善相关的金融法律,制定降低节能投资的财税政策,从政策上支持EMC融资。对按照合同能源管理实施的节能项目实施税收减免政策,并对项目按年节能量和规定标准给予一定的奖励。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应设置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节能项目的财政支持力度。
四是,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在EMC产业中的参与力度,增加EMC相关金融产品,不断改善融资环境。金融机构应积极主动了解EMC产业和EMC公司的优势与发展潜力,及其给节能产业带来的巨大的获利空间;EMC公司也应积极向金融机构通报EMC项目的实施进度和收支状况,让金融机构了解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打破金融机构对EMC产业和EMC公司信息不对称障碍,增强金融机构对EMC产业和EMC公司发展的信心。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应认识到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对自身盈利的重要意义,不断设计出新的EMC相关的投融资业务,如信托、信贷、合同收购、保理、融资租赁、保险等。
摘要:合同能源管理是基于市场所兴起的一种节能新机制,对于推进节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广东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推广比较缓慢,其中融资困难成为主要障碍。在分析美国先进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及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广东现状的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
关键词: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保证节能量模式,共享节能量模式
参考文献
[1]匡雪峰.合同能源管理(EMC)融资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09
[2]李玉静,胡振一.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融资模式[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4):71-72
[3]ICF International,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nergy Services Compa-nies.Introduction to 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2007[R/OL].[2013-01-10].http://www.energystar.gov/ia/part-ners/sppres/Introduction-to-PerformanceContracting.pdf
[4]许艳.中美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比较[J].节能与环保,2009(7):17-20
[5]许艳,李岩.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中美比较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8):1-8
[6]李岩,沙瑞丽.美国的ESPC合同能源管理的运作模式[J].环境保护,2009,429(19):80-81
摘 要 企业集团是20世纪60年代从日本开始发展引进过来的一种新的创造财富的模式。本文将基于融资视角,分析集团企业的特点并探讨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融资新模式的创新,可以更好的发挥集团企业的优势,提高集团企业融资的能力,降低控制财务风险。
关键词 企业集团 融资 创新
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年代初,美国的垄断性组织以横向合并为主要特征,这种同一部门企业联合的横向合并形式就是企业集团的雏形,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企业集团模式在日本迅速发展。我国的企业集团模式也是沿用了日本的这一模式。企业集团外部融资能力强,同样也担着较大的财务风险;在企业集团内部融资模式中,采用内部银行、结算中心以及财务公司模式。发挥集团企业模式的优势,开创新型的融资模式,降低财务风险,才能使集团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一、集团企业融资模式及特点
企业集团为一种现代企业高级组成的形式,一般是由一个实力大的企业作为核心,多个在生产、技术、资源、资金等方面有关联的企业作为企业的外层,由此形成一个稳定多层次以企业集团产权为纽带的经济组织。集团企业主要是采取“金字塔”结构,从内到外层层持股。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人类逐渐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变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也在激烈的变革当中。
1.1 企业集团外部的融资分析
企业集团的融资能力强。由于集团企业的结构为“金字塔”结构,子公司的资产一般都是由母公司通过长期的股票投资将自身资产演变而来的,子公司又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把自身资产演变成为孙公司资产,这样,一代一代的资产演变,使得集团企业旗下企业众多,所以集团的融资能力也随之加强。另外,集团企业旗下企业可以彼此为对方做债务担保,这样就更大倍数的放大了集团企业融资的能力。
企业集团的财务风险较大。有投资就会有风险,效益一直是与风险并存的,正是由于集团企业旗下企业众多,融资力度大,所以只要成员企业中的其中一个遇到了债务危机,那么这种危机就会影响到相关的成员企业,产生蝴蝶效应,促使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加大。
1.2 对企业集团在内部融资模式的分析
企业集团内部融资采用结算中心模式。结算中心模式是一种集中式现金管理的组织模式,它一般会独立于企业集团的财务部,但仍然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而是一个集团下属专业职能部门。采用结算中心模式,可以减少集团总体账目数量,这样既能形成资金规模优势,提高集团的信誉及支付能力,也可以强化国家相关法规的执行,防止资金外循环以及降低投资风险;采用结算中心模式还可以为企业集团的扩建筹集资金,并为企业重大投资提供有力地数据依据;采用结算中心模式,通过内部贷款、票据贴现等方式,可以实现企业集团内部调剂和合理配置,从而降低财务成本。
企业集团内部采用内部银行模式。企业集团内部银行模式是在结算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与结算中心相比又多了一个内部融资信贷的职能,融资信贷职能是指以资金有偿占有的原则,引人信贷机制,运用利息杠杆的调剂作用,促进企业内部资金使用效率;集中及吸纳集团企业下属各个单位的货币资金,利用信贷杠杆进行资金融资与流通,减少对外借款。
企业集团内部融资采用财务公司模式。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又被称作金融公司,是为企业集团的技术改造、产品销售以及新产品的开发提供有效金融服务,并长期主要做金融业务的非银行机构。
二、企业集团的融资模式创新
2.1 扩展债权融资的渠道,积极改善融资的结构
现在企业集团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的短期贷款,只要成员企业中的一家在资金上出现问题,就会迅速波及到其他的成员企业,从而影响到整个集团。
发行短期的融资券是指企业依照《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的条件和程序在银行间债务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交还本息的有价证券,是企业筹措一年内资金的直接融资方式。发行这种短期的融资券可以大大降低债务的流动性,从而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
发行中期票据有以下三大优势:第一可以拓宽企业融资的渠道,在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不大稳定的背景下,交易商协会在银行间债务市场推出中期票据,这不但可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而且与银行贷款相比,中期票据有成本优势。通过发行中期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企业可以实现融资资本灵活配置,提高企业应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和提升企业经济价值;第二可以缓解集团成员中小型企业融资的难度;第三可以减轻股权融资的压力,中期票据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企业直接债务、股权以及信贷融资渠道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减低间接融资比,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2 发行信托凭证吸纳社会上的资金
信托就是受人之托,代管别人的财务。信托凭证一般属于有价凭证,但是需要当地法律的认可。如果条件允许,信托凭证可以入市交易,从而实现自由流通。发行信托凭证,可以有效的吸纳社会上的资金,充实企业集团的资金量,从而降低融资风险。
2.3 发挥企业集团的优势,债务在集团内部转移与重组
同为集团企业下属企业,当某一成员企业遇到资金问题,可以由资金量充裕的成员企业转移给其使用,以此来盘活企业集团的资金,充分发挥集团的融资优势。
由于原有的债务而不能融入债务资金的集团成员企业,可以进行集团内部的债务资金重组,使得原有债务的成员企业脱去债务包袱。
2.4 成员企业间相互作保
银行贷款都需要有担保,可以自己保,也可以寻找其他有实力的企业作保。企业集团在这一方面很有优势,由于集团成员企业多,总有可以符合担保的企业。集团企业间相互担保,可以增强信用能力,从而使集团企业融资优势扩大。
三、总结
企业集团融资优势大,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大,加快对集团企业融资模式的创新,拓展融资渠道,可以有效的控制融资风险,是企业集团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晓明.企业集团融资模式创新研究.资本.2013(8):207-209.
1、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不同。在融资租赁中,标的物的交付是由供货方直接交付给承租人,出租人对标的物的瑕疵不承担责任。标的物交付后,出租人把所有人的全部责任包括维修、保险、纳税等全部转移给承租人,如因意外事故导致标的物的毁损、灭失,也由承租方承担责任。而在财产租赁中,标的物由出租人交给承租人后,出租人仍负有对标的物的维修、保养等义务,因意外事故而导致标的物灭失,是由出租方承担责任的。
2、主体要求不同。融资租赁合同的出租方只能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可以经营融资租赁业务的租赁公司和金融机构;相比之下,财产租赁合同的出租人是非常广泛的,没有特定的限制。
3、合同的生效条件不同。融资租赁合同的生效以出租方与供货方购销关系的成立为前提,即使租赁合同已经订立,如果购销关系不成立,则合同不能生效;而财产租赁合同的成立则以租赁合同的订立为标准,合同一经订立,租赁关系即为成立。
融资租赁合同欠租纠纷的诉请类型与裁判方式
在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中,常见承租人违约未按期支付租金的现象,对此,出租人在主张收回租赁物的同时,可否要求承租人支付全部租金?这两种法律诉求,是可同时主张,还是只可择一主张?收回租赁物是否必须进行价值评估?今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对此作了细化规定。本文作者参与了《解释》的起草工作,了解起草的经过及相关规范意旨,相信文章能为读者更准确地理解《解释》提供有益帮助。
融资租赁合同是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根据合同法第二百四十八条的规定,承租人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不支付租金的,出租人可以要求支付全部租金;也可以解除合同,收回租赁物。就支付全部租金和收回租赁物的关系而言,是可以同时主张,还是必须择一主张,收回租赁物是否必须进行价值评估,实务中常有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就此作出了进一步的细化规定,但从最新实践看,在出租人的诉请类型和人民法院的裁判方式方面,仍有含混认识,有进一步厘清的必要。
一、租赁物之功能:形式上的所有权与实质上的价值担保
融资租赁合同中,租金不是承租人占有、使用租赁物的对价,而是出租人出资购买租赁物的对价,在数量上一般由租赁物的购买价款及相关费用与利润构成。租赁期初,全部租金对应的是租赁物的购买价格;租赁期间,到期租金由承租人支付给出租人,未到期租金对应的租赁物的折旧价值仍在承租人处。出租人虽然名义上享有租赁物的所有权,但因其占用、使用的权能已经让渡给了承租人,故在租赁期间,租赁物对出租人的意义仅限于担保债权的实现。根据合同法第二百四十八条的规定,如果租赁期间承租人欠付租金并达到合同解除的条件,出租人既可以主张租金债权,又可以收回租赁物,实现租金债权的物权保障。
二、合同法第二百四十八条之法律属性:继续履行与解除合同 对合同法第二百四十八条所规定的“可以要求支付全部租金;也可以解除合同,收回租赁物”,是“且”的关系还是“或”的关系,实务中常有不同认识。从合同法上的诉讼请求看,二者具有不同的法律意义。出租人有关支付全部租金的诉讼请求,仅系主张合同加速到期,作为支付租金的对价,承租人可继续占有、使用租赁物,直至租赁期届满。至于租赁期满后租赁物的归属问题,则应根据融资租赁合同的约定处理。出租人有关收回租赁物的主张,其直接后果是承租人无法按照合同的约定继续占有、使用租赁物,在性质上属于解除合同、返还财产的处理方式。在合同纠纷中,守约方能否既诉请继续履行合同,同时又诉请解除合同?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两个诉请之间是相互矛盾的,故二者只能择一行使。正是基于这一法理,《解释》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应告知出租人作出选择。
三、出租人诉请类型与法院的裁判方式
实务中,出租人多认为出租人享有对租赁物所有权和租金债权的双重保障,而主张承租人支付租金及收回租赁物。但严格地说,租金债权仅是权利本身,而不构成权利的保障,租赁物的所有权则具有物权保障功能。在融资租赁交易中,出租人系以提供融资、收回租金为主要盈利模式,而不以收回租赁物为交易目的。从法院受理的融资租赁合同案件情况来看,最主要的纠纷类型是出租人因承租人逾期付租且已经达到合同解除条件而提起的违约救济。在诉请内容上,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出租人诉请支付全部未付租金,包括已到期未付租金和未到期租金。根据合同法第二百四十八条及《解释》第二十条之规定,法院对此应予支持。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情形属于租金加速到期,合同并未解除,承租人在租赁期届满前仍享有占有使用租赁物的权利。
2、出租人仅诉请收回租赁物。租赁期间,租赁物所有权归出租人,出租人既可以直接收回租赁物,也可通过诉讼方式请求公力救济收回租赁物。根据合同法第二百四十八条的规定,法院也应予以支持。
3、出租人既诉请给付全部未付租金(包括到期未付租金和未到期租金),又请求收回租赁物。此时,在合同履行状态上,出租人实为既请求继续履行合同,又请求解除合同,根据《解释》第二十一条之规定,法院应告知其作出选择。如承租人拒绝作出选择,属于无明确的诉讼请求,应当驳回起诉。如出租人作出选择后有了明确的诉讼请求,再行起诉,法院应予受理。
4、出租人先诉请支付全部租金,判决后,承租人未予执行,出租人另行诉请解除合同、收回租赁物。对第二个诉讼,是否因为构成一事不再理而不予受理?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第一个诉讼是诉请租金加速到期,但合同仍在履行;第二个诉请是解除合同。二者是不同的诉讼请求,并不属于基于同一事实同一法律关系提出的同一诉讼请求,因此,根据《解释》第二十一条第二款之规定,法院仍应予以受理。
5、出租人诉请解除合同、收回租赁物并赔偿损失。因未付租金通常高于租赁物的现值,故收回租赁物往往不足以弥补出租人的全部租金债权,此时,如果出租人同时主张承租人赔偿其租金债权扣除租赁物价值以外的损失的,法院也应予以支持。此种诉请与第3种诉请的差别在于:第3种诉请系同时主张收回租赁物和全部未付租金,而第5种诉请系同时主张收回租赁物并赔偿全部未付租金扣除租赁物价值后的差额,前者将导致双重受偿,后者已经折抵,并无双重受偿的问题。故根据《解释》第二十二条之规定,此种诉请也应当予以支持。此种诉请在价值总量上与第1种诉请一致,即均为全部未付租金,仅在物质形态上有所差别:第1种诉请全部为货币形态,第5种诉请为货币形态加租赁物的实物形态。对出租人而言,两种诉请的差别和意义在于:前者承租人可能仍有偿债能力,仅无偿还善意,故在不收回租赁物的前提下,出租人也可通过诉讼和执行,从承租人处收回全部未付租金;后者则常见于承租人已无偿还能力,收回租赁物是减少租金损失的最优选择。
6、出租人诉请支付到期未付租金,同时诉请解除合同、收回租赁物。此种诉请实际上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对支付到期未付租金的诉请,是对合同解除以前的已到期债权的主张;第二部分有关收回租赁物的诉请,则属于对合同解除后的责任清理。因此,二者并行不悖,可同时支持。
四、收回租赁物与租赁物的价值评估篇二:2009-2013年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审判白皮书 2009-2013年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审判白皮书 目 录
一、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审理基本情况
(二)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特点
二、发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承租人、回购人等存在认识误区,导致产生履约瑕疵或争议
(二)出租人的业务机制存在疏漏,导致较大风险隐患
(三)合同约定不明和新型业务模式,导致纠纷频发
(四)租赁物权属公示等机制尚未有效形成,导致交易安全缺乏保障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法律意识,加强风险预判
(二)加强资信审核,施行全程监督
(三)完善合同条款,保障交易安全
四、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典型案例判解
(一)融资租赁法律关系及合同效力的认定 案例1:融资租赁合同关系的认定 案例2:依法认定售后回租的效力 案例3:认可回购合同的效力
(二)租赁物质量抗辩的处理 案例4
(三)违约责任的处理案例5:承租人支付首付款的抵扣处理
案例6:出租人不能既要求解除合同收回租赁物又要求支付全部未付租金 案例7:出租人可一并向承租人、回购人主张债权 —————————————————— 2009-2013年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审判白皮书
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融资租赁各方往往以融资租赁合同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并以此确定权利义务。
截至2013年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人民币2.1万亿元。在上海建设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进程中,融资租赁是沟通金融、贸易、航运三大产业的重要桥梁,是上海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改革目标的有力助推器。上海的融资租赁交易市场已经形成较强的聚集效应,并体现出日益强劲的辐射能力,业务总量约占全国的三成。
同时,近年来融资租赁纠纷也日益增多。为进一步发挥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对社会活动的规范指引作用,促进融资租赁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与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就五年来两院审理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审判情况通报如下。
一、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审理基本情况
1、收结案数量:逐年递增,涉案标的额大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两个中级法院共受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145件,审结144件,同期结案率为99.31%。其中2009年收案22件,结案19件;2010年收案20件,结案20件;2011年收案28件,结案23件;2012年收案32件,结案33件;2013年收案43件,结案49件;收、结案数逐年递增。从案件标的额看,案件总标的额高达人民币38.05亿元,案均标的额为2600余万元,在金融民商事纠纷案件中位于前列。2009-2013上海两个中级法院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收、结案图
2、裁判方式与结果:以判决结案为主,二审维持率较高
从结案方式来看,审结的119件二审案件中,维持73件,撤诉22件,改判11件,裁定驳回4件,发回重审3件,调解6件,判决结案约占七成,发挥了法院对融资租赁交易行为的规范和指引作用。从裁判结果来看,二审维持率较高,改判、发回的案件较少。
3、案件来源:收案一审法院集中,出租人中外资企业占比大两个中级法院审理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上诉案件中,移送上诉数排名前三的一审法院依次是:黄浦区法院73件(包括原卢湾区法院17件),长宁区法院19件,浦东新区法院16件。上述三家区法院的移送上诉案件数占总案件数的四分之三,客观上反映了上海融资租赁交易较为活跃的行政区域分布。在出租人类型方面,共有22家各类融资租赁公司涉诉,其中具有外资性质的融资租赁公司(含外商独资、中外合资)涉案数量达114件,占比高达79%。涉案数量排名前四位的融资租赁公司依次是:恒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55件,仲利国际租赁有限公司16件,富士施乐租赁(中国)有限公司14件,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11件,上述四家融资租赁公司的涉案数量超过审理案件总数的六成。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出租人类型分布图
(二)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特点
1、产业影响:实体经济形势对案件数量的传导作用显著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产业政策,对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受理数量上的传导作用较为明显。融资租赁的标的物集中于实体产业中较为昂贵的特种设备等生产资料,例如建筑工程业的挖掘机、印刷行业的高精密度打印设备等。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基础建设需求放缓的影响,相关实体产业易出现波动,对承租人的正常经营和偿付能力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引发大量的融资租赁合同诉讼。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相关实体经济部门所受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剧。受此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诉讼案件量总体上仍可能呈上升趋势。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承租人行业分布图
2、纠纷当事人:涉诉主体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展
融资租赁交易的当事人主体呈复杂化趋势。除典型的出卖人、出租人和承租人三方交易架构外,出租人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以增加回购人、保证人等方式将更多的利益相关方纳入到融资租赁交易体系中,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其权益。一旦涉诉,承租人、回购人、保证人均成为出租人主张其租金债权的对象,一笔融资租赁交易往往涉及篇三:融资租赁纠纷暴增,十大风险点首次披露(附法院白皮书全文)融资租赁纠纷暴增,十大风险点首次披露(附法院白皮书全文)2014-12-29 老虎投资汇
融资租赁是自贸区最受关注的业务之一。上海市一中院、二中院发布《2009-2013年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审判白皮书》,成为国内首次编制权威的融资租赁司法审判案例分析报告。《白皮书》揭示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的四大原因、十大风险点(对策和建议部分)和7个典型案例,对规范融资租赁经营行为、防范市场风险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广大融资租赁业务参与企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此,自贸直通车进行独家发布。《2009-2013年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审判白皮书》目录
一、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审理基本情况
(二)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特点
二、发现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承租人、回购人等存在认识误区,导致产生履约瑕疵或争议
(二)出租人的业务机制存在疏漏,导致较大风险隐患
(三)合同约定不明和新型业务模式,导致纠纷频发
(四)租赁物权属公示等机制尚未有效形成,导致交易安全缺乏保障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法律意识,加强风险预判
(二)加强资信审核,施行全程监督
(三)完善合同条款,保障交易安全
四、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典型案例判解
(一)融资租赁法律关系及合同效力的认定 案例1:融资租赁合同关系的认定 案例2:依法认定售后回租的效力 案例3:认可回购合同的效力
(二)租赁物质量抗辩的处理 案例4
(三)违约责任的处理
案例5:承租人支付首付款的抵扣处理
案例6:出租人不能既要求解除合同收回租赁物又要求支付全部未付租金 案例7:出租人可一并向承租人、回购人主张债权 ——————————————————
2009-2013年融资租赁合同纠纷审判白皮书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融资租赁各方往往以融资租赁合同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并以此确定权利义务。
截至2013年底,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为人民币2.1万亿元。在上海建设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进程中,融资租赁是沟通金融、贸易、航运三大产业的重要桥梁,是上海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这一改革目标的有力助推器。上海的融资租赁交易市场已经形成较强的聚集效应,并体现出日益强劲的辐射能力,业务总量约占全国的三成。
同时,近年来融资租赁纠纷也日益增多。为进一步发挥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对社会活动的规范指引作用,促进融资租赁市场规范健康发展,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与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就五年来两院审理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审判情况通报如下。
一、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审理基本情况
1、收结案数量:逐年递增,涉案标的额大
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两个中级法院共受理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145件,审结144件,同期结案率为99.31%。其中2009年收案22件,结案19件;2010年收案20件,结案20件;2011年收案28件,结案23件;2012年收案32件,结案33件;2013年收案43件,结案49件;收、结案数逐年递增。从案件标的额看,案件总标的额高达人民币38.05亿元,案均标的额为2600余万元,在金融民商事纠纷案件中位于前列。2009-2013上海两个中级法院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收、结案图
2、裁判方式与结果:以判决结案为主,二审维持率较高
从结案方式来看,审结的119件二审案件中,维持73件,撤诉22件,改判11件,裁定驳回4件,发回重审3件,调解6件,判决结案约占七成,发挥了法院对融资租赁交易行为的规范和指引作用。从裁判结果来看,二审维持率较高,改判、发回的案件较少。
3、案件来源:收案一审法院集中,出租人中外资企业占比大
两个中级法院审理的融资租赁合同纠纷上诉案件中,移送上诉数排名前三的一审法院依次是:黄浦区法院73件(包括原卢湾区法院17件),长宁区法院19件,浦东新区法院16件。上述三家区法院的移送上诉案件数占总案件数的四分之三,客观上反映了上海融资租赁交易较为活跃的行政区域分布。
在出租人类型方面,共有22家各类融资租赁公司涉诉,其中具有外资性质的融资租赁公司(含外商独资、中外合资)涉案数量达114件,占比高达79%。
涉案数量排名前四位的融资租赁公司依次是:恒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55件,仲利国际租赁有限公司16件,富士施乐租赁(中国)有限公司14件,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11件,上述四家融资租赁公司的涉案数量超过审理案件总数的六成。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出租人类型分布图
(二)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的特点
1、产业影响:实体经济形势对案件数量的传导作用显著
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内产业政策,对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受理数量上的传导作用较为明显。融资租赁的标的物集中于实体产业中较为昂贵的特种设备等生产资料,例如建筑工程业的挖掘机、印刷行业的高精密度打印设备等。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基础建设需求放缓的影响,相关实体产业易出现波动,对承租人的正常经营和偿付能力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引发大量的融资租赁合同诉讼。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相关实体经济部门所受影响将会进一步加剧。受此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融资租赁合同纠纷诉讼案件量总体上仍可能呈上升趋势。
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承租人行业分布图
● 杭州银行延安支行 毛夏红
近年来,随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已经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困境。资信程度差,治理不规范和经营风险这三大内在缺陷使中小企业难以满足银行等传统融资渠道的要求。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新加坡,它拥有12万家中小企业,平均10家企业中就有9家是中小企业,它又是怎样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呢?新加坡政府和银行的成功经验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一、新加坡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和融资特点
新加坡政府与企业间结成了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政府积极采取为中小企业开发各种融资工具的策略,尽力为企业创建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例如政府与各种商业机构、协会合作举办研讨会;建立企业发展中心;成立中小企业资信局,通过提供中小企业资信信息,增强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在这种政策的支持与指导下,现在新加坡中小企业的融资选择范围更广,借贷标准更加灵活,可以综合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一家中小企业可以在自身的生命周期内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
1、创建初期可以选用初始企业发展方案(即种子基金)和中小企业准入贷款(是为那
些业绩平平、缺乏担保或者国际化公司提供的贷款)。
2、成长阶段可以选用政府和第三方投资者联合提供股权融资方案的投资(主要是针对
已经完成产品研发,正寻求成长的高增长型企业)。
(二)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提供差别化的信贷产品和服务
1、对本地企业融资方案
(1)为本地企业流动资金和资产融资需求提供固定利率贷款
(2)抵押保险计划:金融机构在放宽房屋贷款的上限时,推行抵押保险计划,让银行
更多一个途径的管理信贷风险,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但为银行提供抵押保险的公司,不得从事其他保险业务。
(3)贸易信贷保险计划:将所有需要融资信贷保险服务的公司集合起来,以集体方式
购买公司所承担的保险。费率平均为018%至035%,均比他们个人购买来
得有利。
(4)由新加坡生产力、标准与创新局发起,星展银行作为代销和管理机构,开展中小
企业扶助贷款计划,为中小企业融资新币3亿元的贷款证券化项目。
2、为有海外公司的企业融资方案
(1)第二档贷款保险计划:是新加坡海外企业发展管理局和新加坡标准、生产力和
创新局为中小企业而联合推出的协助计划。企发局为贷款支付50%的保费,替银
行购买保险,在贷款失效时,保险公司提供银行高达贷款75%的赔偿。
(2)“企业基金”计划。目的是为已获取项目的轻资产(企业缺乏抵押)及传统公司(对风险资金及私人资本市场缺乏吸引力)的企业提供股权式融资。
(三)中小企业融资体现了本土化
这些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会首选本地的银行,依次顺序为大华银行、星展银行和华侨银行。这与政府、企业、银行三者密切合作的关系分不开。
(四)加大直接融资市场
根据中小企业风险高、规模小、建立时间短,进入主板市场较为困难的特点,新加
坡在主板之外设立新的创业板市场。通过改善差别化的上市标准为高成长企业创造上市途径。由于新加坡作为一个区域性的经济中心,融资成本较其他市场低,上市后再融资也更为便利,同时也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中小企业的广阔市场。
二、结合我行实际,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设与措施〖HTSS〗
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针对不同行业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不同的融资服务。
(一)针对中小企业的特色,推出产业链融资方式〖HTSS〗
链式融资是指银行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控制或对有实力关联方的责任捆绑,以适当的产品或产品组合将银行信用有效注入产业链中的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它是基于企业商品交易项下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和存货融资而衍生出来的组合融资,是以核心企业为切入点,针对核心企业上下游长期合作的供应商、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的一种授信模式。在此背景下,各主要行业内部均形成一个核心企业与上下游配套企业协作配套、利益共享、风险与共、稳定有序的企业商务生态链,由此也可以衍生发展很多综合授信的融资方式。
1、应收账款质押:目前国内应收账款和存货总值已近11亿万元,尤其中小企业占比甚重,超过一半的资产都是以应收账款和存货等动产方式存在。今年物权法明确把应收账款列入借贷担保,令应收账款也可以成为质押物,这样就打开了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空间。应收账款质押,既能为公司融资拓宽渠道,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又能为银行债权人提供有力担保,所以很好地解决了公司现金流和债权人担保之间的矛盾。在新加坡银行设置应收账款的风险度明显低于抵押类资产。
但应收账款质押法律制度应当注意:第一,应收账款质押,银行债权人应当指定一个特定帐户,该帐户仅作为应收账款收益的收取或实现所使用;第二,应收账款一经质押,不得随意转让;第三,应收账款的质押必须订立书面合同经过登记才能生效。
2、监管仓库仓单质押贷款:是指企业将其完全拥有的所有权货物交给仓储公司监管,并以仓储公司开出仓单证明在银行进行质押,向银行申请融资。仓单融资打开了不同市场间的通道,拓展了融资业务的渠道,从而形成金融机构、物流企业、生产贸易企业和期货交易所共赢的局面。但是银行对质押物和仓储企业的选择十分关键,在市场暴跌的情况下,一旦客户发生风险,银行能够将质押品快速变现,锁定价格。
3、按揭式租赁融资。在新加坡,中小企业的机器设备融资租赁是企业常用的一种贷款方式,但由于我国银行不能操作此类项目,那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模式来解决:企业与租赁公司建立设备租赁关系,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一定比率的履约担保,银行为租赁公司提供设备贷款,建立一条由担保公司,商业银行和租赁公司共同组成的融资租赁链,以融物方式使企业达到融资的目的。
4.承兑保付业务:是银行依据生产商(简称卖方)和经销商(简称买方)签订的商品购销合同,在取得买方所购商品的提货权或卖方承诺商品回购的前提下,为买方签发的以卖方为第一收款人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的一种贸易融资方式。通过银行承兑保付业务,可以解决企业抵押物缺乏,并锁定银行贷款风险。在实际的业务中,也可以创新这种模式,用拥有自有资产并较有实力的贸易经销商来替代生产商,以此方式来深化承兑保付业务的开展,积极发展经销商的下游企业,但针对这种方式.我们必须对一级经销商的实力进行正确评估,近期我公司业务部在这方面已经做了积极的尝试,并得到了总行相关部门的支持。
(二)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票据市场
在国外,票据融资已被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形式之外的第三种形式,被中小企业广泛使用。虽然目前我国票据市场交易品种单一,且票据市场只有交易性票据而没有融资性票据,而交易性票据又主要集中在银行承兑汇票上,重银轻商的结果,使商业汇票资金回报率
低,风险大,难以被中小企业和贴现银行所接受。但由于票据筹资有成本低、效率高、周转快的三大特性,它的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一定会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极佳途径。今年我行资金运营部结合2006年末央行发布的《关于促进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发展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充分发挥企业商业信用,缓解融资需求的指导意见,提出对信用良好且有融资需求的企业,将逐步推动其运用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在改善业务结构的同时丰富其支付手段。
(三)尝试通过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业务
创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作为对我行综合经营能力(包括信用评估能力、风险定价能力、产品创新能力等)的考验。〖HTSS〗新加坡星展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计划,贷款条件较宽松,主要是协助那些缺乏业绩记录,没有资产作为抵押,但有良好商业计划和业务模式的中小企业融资。而针对国内中小企业贷款客户数量众多,管理成本较高,信用风险较大的特点,我行尝试中小企业贷款证券化的主要目标在于:简化原则处理贷款客户关系,降低贷款管理成本,有效管理贷款的信用风险,最终通过证券化技术来突破传统信贷业务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限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我们应该紧扣当前天时地利人和,积极展开现实的准备工作,包括有关政府部门的沟通,中小企业贷款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信用风险衍生产品和合成模式的研究等等。
(四)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运行体制和贷款定价机制
1、中小企业客户融资业务具有“急、小、频”等特点,为了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商业银行必须对传统的企业审贷流程从风险识别、审贷决策程序到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
(1)改进和完善融资业务操作流程,提高审贷效率和市场适应能力 ,可以借鉴国外银行采用财务评分模型和非财务因素打分卡识别和计量风险。这是针对中小企业客户,特别是小企业客户在风险精准评估和对效率的要求之间取得的一种平衡。
(2)推行信贷管理新机制。首先,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笔数多、金额少、运行成本高的天然特性,银行必须实行在贷款审批上实现规模经济,采用集中审贷的贷款审批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规模化处理能降低经营成本;集中审贷有利于审贷标准统一;集中清收不良贷款能做到快速和专业。其次,对中小企业客户的审贷要做到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因为单个中小企业客户风险规模较小,不值得对所有贷款逐个进行繁杂的评估。标准化、流程化和自动化能够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大大提升审贷效率,节省经营成本。第三,要建立审贷授权体系。以人为本,区别情况,推行个人审贷权限限额分类制度。
2、在上述开展小额信用贷款模式中已经讲到上海运用小额信用贷款模式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需要对传统社会经济发展观念、传统金融理论、传统的市场运行机制进行反思和再认识。而从浙商银行经营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成功经验中,可以发现它有两大明显特点:效率和覆盖面广,它除了为中小企业提供最快捷的服务方式,同时与外资银行主要支持精品中小企业不同,只要符合信贷条件,浙商银行的支持对象将覆盖所有不同层次的中小企业。浙商行甚至沿着30余万浙江商人扩张成都的路径,把省外扩张首站开在了成都。
(五)建立合理的业绩评价考核机制
为了加快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优化和调整客户结构,实现经营战略转型,商业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数量型的适合于大企业客户业务发展的业绩考评机制,重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与中小企业客户金融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1、在评价考核指标体系中增加发展中小企业客户的评价考核指标,并逐步提高其考核权重和分值。必须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客户的评价考核指标,应重在价值的创造和增长,而不是过去那种一般业务数量的体现。
2、综合考核分支机构和客户经理发展中小企业客户的整体回报和利润贡献,要建立业
绩考核的“缓冲时间”,初期时,对发展中小企业的基层行和客户经理在业绩和利益上给予鼓励和保护。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在我国, 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行业, 其初期发展资金主要是通过自有资本或者自我筹资起来的, 而后期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虽然政府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 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上资金也极其有限, 同时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达到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在内的直接融资的要求, 资金“瓶颈”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而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体表现为:
(一) 内源融资占主导
对于主要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 在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上尚未完全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出于投资风险的考虑, 外部资金轻易不会涉足财务管理和经营管理不规范的中小企业;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显示, 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 公司债券和外部股权融资不足1%, 内源融资比重过高。
(二) 直接融资艰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主要有股票融资、债券融资、集资、民间借贷等。由于发放企业债券受到“规模控制, 集中管理, 分级审批”的约束, 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受到严格限制。而集资长期以来受到中小企业的广泛应用, 即使在国家政策法规严控的背景下还大面积存在和发展;但集资具有正反双重效应, 一方面, 集资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经济发展中的融资“瓶颈”, 支持企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 集资若使用不当, 将可能形成非法集资, 其负面影响和危害性极大, 同时更要杜绝非法集资。在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甚至“拒贷”的情况下, 民间融资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民间借贷的兴起, 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不健全的结果, 由于风险大、融资成本高, 对社会经济的负面影响的危险性大。
(三) 间接融资体系不完善
间接融资包括银行贷款、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方式。由于商业信用和票据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非常滞后, 我国中小企业通过设备融资租赁进行融资的量很小, 而银行贷款由于手续简单方便快捷已成为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 但银行贷款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在中西部地区, 出于资产质量和收益方面的考虑, 当地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谨慎, 使得中小企业在融资的数量、难易程度等方面较之东部地区的企业要逊色许多。特别是近年来, 随着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 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呈不断下降趋势, 中小企业融资在国有银行融资总额中仅占微乎其微的份额, 而新组建的面向中小企业的城市商业银行, 由于资金、服务水平、项目有限, 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一) 中小企业自身原因
1、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
在我国, 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 成立早期没有外部审计的财务报告,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产权不清晰, 财务制度不健全, 透明度比较低, 企业诚信度不高, 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同时, 很多中小企业都存在通过“债务重组”等改制方式悬空银行债务的情况, 使得银行投放给中小企业的信贷资产流失严重, 降低了银行部门对中小企业的信任度, 导致银行“慎贷”。另外, 中小企业对金融意识的转变不适应, 一方面缺乏金融人才, 对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过于生疏, 只能依惯性思维求助于银行;另一方面不懂得树立和宣传自身的金融形象, 即使企业素质和发展前景良好, 也因不善于推广形象而束缚了自身开拓筹资渠道的可能性。
2、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
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是“急、频、少”, 银行常常因中小企业贷款监控成本高、风险大而不愿意放款。据统计, 中小企业的贷款频率平均为中大型企业的5倍, 而平均每次放款的额度只有大企业的5%, 其贷款管理的成本要比大企业高的多, 导致企业融资的成本增加。同时, 为获得银行信用贷款, 中小企业需通过信用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 由此支付的有关手续费和担保费增加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在资金严重短缺时, 中小企业往往依靠典当业、民间亲朋好友借贷甚至有时不得不转向高利贷为企业筹集资金, 付出较高的资金成本, 减少了企业利润。
(二) 金融机构的原因
1、金融体系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需求。
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贷款对象还是大企业, 而服务于中小企业集中的县域农村信用社由于资本金少、资金实力弱和贷款集中度高要求等限制, 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需要。据对福建省484家不同规模的企业调查表明。20.7%和29.2%的中、小企业认为金融机构贷款条件苛刻, 分别比大型企业高出3.1%和11.6%;32.0%和37.4%的中、小型企业认为贷款审批程序烦琐, 分别比大型企业高出6.8%和12.1%。尽管信贷政策鼓励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贷款, 但实际情况是银行普遍对大企业“争贷”, 对以民营经济为主要成份的中小企业“惜贷”。
2、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着缺陷。
在授信管理上, 明显存在对基层银行信贷的授权不足。近年来, 虽然人民银行出台了不少货币政策措施, 但实际情况是各国有商业银行对基层行却步步收紧, 贷款审批权日益集中。如有的银行规定负债高、亏损、欠息的企业都不能贷款;企业欠息, 信用等级就要降低;新增贷款只要一笔收不回, 就要停止全部贷款的审批。特别是《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颁布后, 为了强化信贷风险管理, 各商业银行基本都实行了事实上的“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 将信贷风险与信贷人员的职位、工资奖金等挂钩, 并追究终身的责任。这一方面造成信贷人员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也使企业获取资金的难度加大, 不少中小企业呼唤金融部门应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借贷优惠政策措施。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对策
(一) 发挥政府职能,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宏观政策环境
1、建立政府系统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
为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应当建立政府层面的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机构, 尤其是金融机构。在形式上, 可以设立相应的政策性银行, 也可以委托现有的商业银行开设此类业务, 但要保证贷款专项使用, 真正体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目的。在资金来源上, 可以由中央财政拨款, 也可以与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在融资方式上, 要以长期的信贷资金融通为主, 也应考虑设立投资性机构。以日本为例, 日本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援助以政府设立的专门金融机构为主。
2、增加政策性扶持基金的品种。
增加政策性扶持基金的品种对于中小企业, 尤其是处于创业期的中小企业而言意义重大。当前, 运用政策性资金给予创业期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支持的基金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尽管这类基金的规模不大, 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却发挥了积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有关资料显示, 创新基金的资助与其他配套资金的比例达到1:21.06。
(二) 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1、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信用风险较大, 银行不愿对它们提供贷款。如果政府能够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提供担保和保险, 这种困难就能得到较好的缓解。因此, 政府有必要成立相应的担保和保险机构, 为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提供坚强后盾。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国家的经验, 建立一个以政府担保为主, 其他担保形式并存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由政府、社会中介组织、企业和银行共同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 调剂各企业间的担保资源;简化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手续和条件, 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管理, 对担保机构的运作方式, 特别是担保机制、担保的程序、自信和评估、担保收费标准等进行规范, 避免多头管理。
2、发展融资租赁业务。
融资租赁是一种集信贷、贸易、租赁于一体, 以租赁物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为特征的融资方式。目前, 我国政策开始大力鼓励租赁公司的发展, 增加租赁公司的数量, 通过设备租赁和设备贷款的形式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融资租赁企业可用少量资金取得所需要的先进技术设备, 扩大生产, 快速投产, 可以边生产边还租金。
(三) 切实提高中小企业总体素质
1、提升中小企业总体实力。
首先, 要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 经营管理者应熟悉金融政策, 学习金融知识, 运用现代金融知识结合自身条件, 争取合适的融资方式。其次, 企业要把握产品经营生命周期, 在产品市场饱和之前及时进行技术改造、设备更新, 使产品不断更新换代, 提高质量, 降低成本,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定健康的发展, 延长企业生命周期。
2、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首先, 应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制度、内控制度和监督机制, 规范企业经营行为, 杜绝假报表、假合同等现象的发生, 确保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真实性。其次, 应强化经营管理者的信息披露意识, 提高信息透明度, 并注重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降低银行信贷过程中的信息搜集成本和监督成本。再次, 树立良好的信用观念意识, 注重树立诚实守信的中小企业形象。
四、结论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小企业功不可没, 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障碍, 为了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应从政府融资服务、拓展融资渠道、企业自身三方面着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相信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会逐步得到改善, 对于优化整个社会的资金资源的配置, 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丁晓瑞.流动性过剩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再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 (科学教育版) , 2011 (6) .
[2]、赵猛.浅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和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1) .
[3]、法丽娜.新形势下政府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新探[J].生产力研究, 2011 (4) .
[4]、马李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商贸, 2011 (6) .
[5]、程淑珍.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对策的思考[J].经济师, 2005 (7) .
[6]、林毅夫, 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 2001 (1) .
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
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执行总裁
2016年,通航企业进入整合的一年
前期投资过热及盲目投资,今年将趋于理性
运营良好企业的发展需要
运营市场发展较慢导致企业优胜劣汰
2012年,华彬集团并购联旺亚盛;
2013年,民生银行并购中信通航(民生通航)
2014年,誉高航空并购瑞达航空、银燕通航
2015年,宗申并购加拿大港湾航空
2015年,湖北蔚蓝、蓝飞通航新三板挂牌
并购重组的关键要点:明确并购后的发展战略、商业模式及实施计划;并购的估值;并购的潜在风险;并购的方法;并购后的再投资准备。
并购重组是快速进入和发展的捷径:快速安全地获得相关资质;拥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基本团队;有一定的市场基础;节约筹建时间;控制筹建中的不确定风险。
并购的主要方法:现金并购;资产置换;股权置换;组合方式。
运营企业主要融资模式:飞机融资租赁;飞机抵押融资(贷款、信托等);飞机售后回租;飞机干租、湿租;飞机产权众筹;股权抵押贷款;飞行员租赁;订单融资。
通用航空企业的上市机遇:重资产行业;较好的发展空间;明确而有力的政策导向;层出不穷的政策,上市后股价具有较大波动空间。
【投融资与企业的合同】推荐阅读:
融资租赁与企业融资09-28
新三板企业融资方式与11-22
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12-13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调查06-26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09-08
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及对策06-08
企业融资中的税收筹划07-07
中小企业融资06-14
企业内部融资是指05-28
小企业怎样融资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