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赏桂花的来历起源

2024-10-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秋节赏桂花的来历起源(共9篇)

中秋节赏桂花的来历起源 篇1

中秋节起源于人们对月亮天体的崇拜。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日月这两大天体,分别为阴阳的代表,日月的正常运行是宇宙和谐的保证,因此古人很重视对日月的祭祀。

殷人已将日月分称东母与西母,周代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故作大事必顺天时,为朝夕必放(仿)于日月。”

春秋战国时日月神分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沂南汉画像石中西王母与东王公分坐在柱状物上(有说是昆仑山),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郭璞《山海经图赞》“昆仑月精,水之灵府”的说法言之有据,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最早名常羲)演变而来。

皇家垄断了祭月权

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制。此后北魏、隋唐以致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现在北京的月坛公园就是明清祭月的坛场。

祭月在上古作为季节祭祀仪式列入皇家祀典、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在“绝地天通”之后,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王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自然是无缘祭享的。月亮对于平民来说,是一种外在的神秘的支配力量,无法接近它,祭祀它。因此华夏文化系统内民间祭月的习俗,在汉魏时期不见著录,更不用说出现以拜月为中心的节日。

中秋节最终成民俗节日

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与时代文化的进步,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威。唐朝虽没有中秋节日,但中秋赏月玩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古代传承下来的有关月神的神话,月宫中除了寂寞的嫦娥、蟾蜍、玉兔外,又添了一位被贬谪来的吴刚。月神已由原始的宇宙主神演化为具有道教色彩的神仙。

宋代中秋节已成为民俗节日,中秋放假一日,以赏月为中心。宋代中秋夜是不眠之夜,主管治安的官员还取消例行的宵禁。

曲靖爨文化的起源与来历 篇2

爨氏自中原南下,到三国以后,管理了南中广大疆域。宁州在曲靖的建立,形成了爨氏一统南中的局面。曲靖这块夷蛮之地成为一个文化多重交汇的重要地带,成为一个文化大碰撞的特殊区域。爨氏在三国时跻身大姓之列,世袭晋宁、建宁二州刺史,实际上是一个军政合一的封建领主割据政权。在其统治期间,由于中原王朝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的战乱中,对地处边疆的“南中”基本上失去控制,爨氏即乘之采取“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实际上形成“开门诸侯,闭门天子”的闭关锁国局面。“南中”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也较为发展,出现了“爨宝子碑”文中描述的“山岳吐金”,“物物得所”,“邑落相望,牛马成群”的繁荣景象。内地汉民为躲避战乱不断迁入迁出,从另一个侧面促进了爨地文化的发展。南中的土著文化与中原的楚文化、巴蜀文化不断碰撞,逐渐融会贯通,浑为一体,形成“爨文化”。此时,爨地的经济文化与中原内地已相当接近,据《新纂云南通志》记载“其地沃壤,多是汉人,既饶宝物,又多名马”,“爨龙颜碑”文中也描述“独步南境,卓尔不群”。从出土的大量文物看,曲靖早在汉代就有发达的稻作文明,东汉以后已普遍使用铁器,绝非原始部落氏民“刀耕火种”的天下,而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各种民族大杂居的富庶之域。可以说,爨文化是中原汉文化与“南中”本土文化(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大碰撞大融合后开出的一朵独具特色的奇葩。正如五百年后,蒙古人踏碎精美的宋词,日耳曼人烧毁辉煌的罗马宫殿一样,“南诏灭爨”也将曾经璀璨的爨文化“烟烬灰灭”。千年之后,每次注目出土于曲靖的“二爨碑”这一历史证物时,仍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同根同源。遗憾的是,由于几次种族大迁徙以及无数次的战乱,加之宋太祖“玉斧一挥”(云南成了化外之邦),导致爨氏独领“南中”那个时代的文化遗产不断毁灭殆尽,几无留存。在幸存的“二爨碑”中,仅可略略窥见当时社会的影子。爨氏统治南中时期,由于种种原因,不但其历史资料、官方文献保存下来的很少,就连民间文物、遗迹、野史保存下来的也很稀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动荡不安,内地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朝,国家处于分裂状况;二是爨氏统治区距离中央政府遥远,山川险峻,道路艰难,爨氏凭据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得以闭关自守,中央政府也无力顾及于此,以致史籍缺遗;三是南诏灭爨后,紧接着又来了个种族大迁徙,正如樊绰《蛮书》所载:“自曲靖州、石城、升麻川、昆川南北至龙和城以东,荡然荒矣。”这种“扫地出门”的结果,致使爨氏统治区遭遇毁灭性灾难。时至今日,就爨氏统治的中心区曲靖,地上地下的古迹发现甚少,除“二爨碑”外,其它史料多湮没奇缺。

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二爨碑”的外形制作、碑文、书法与中原汉文化应该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与当时社会(东晋)“盛行老庄”的风尚也相一致。“爨宝子碑”文中“至人无想,相忘江湖”的思想与晋人崇尚自然,纵情山水的人生理念十分吻合。碑文中赞誉爨宝子“少禀环伟之质,长挺高邈之操,通旷清格”,“发自天然,冰洁简静”的句子与晋人注重人品风度、崇尚旷远清奇的审美倾向相吻合。一千多年前晋人崇尚的天然、简约与通达,与今人倡导的和谐社会是多么地相似,如出一辙。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虽然至今书法界没有“爨体”这一体例,但一提到“爨体”,众人都知道特指“爨碑”上的字体。在今天的曲靖,无数人能写“爨体”,凡有名的景观和牌匾大多是当地著名书家以“爨体”题写,这已成为曲靖的一个显著文化现象。“爨体”书法的特征独树一帜:笔画结构在隶楷之间,兼有篆书遗姿,忽隶、忽楷、忽篆掺拌,可谓“三体合一”的融合物。有人认为,爨氏时代,因远离中央政府,对中原日渐规范的楷体还未完全了解与掌握,爨碑正好记录了这种似隶非隶、似楷非楷的过渡书体。

“二爨碑”没有留下书者姓名,且笔法无师承,多少年来,猜测种种。流行的主要有两种:一说是一个民间无名书家,由着性子去写,歪也罢正也罢,错也罢对也罢,方也罢圆也罢,隶也罢楷也罢,还偶尔弄几笔篆书,所以才有了爨碑朴拙的美,洒脱的美,丑到极致的美;另一说是一个厌世书法高人,后人把碑文那种无序的排列,歪歪扭扭的结构,方圆并用的点画运笔,狂放洒脱、刚柔并济、动中求静的构思,臆想为刻意为之的手笔,由于书者是一位才华盖世,傲然不羁的厌世隐士,虽书写了得意之作,却不愿留下姓名。甚而还有人分析指出书者挥毫时的状态:一是得意之时的自创写法。纵观 “爨体”,既无篆书的古韵端庄,也无魏碑的典雅,更无楷书与隶书的严谨,从用笔到结体,既无法用汉分去规范,也无法用唐楷去衡量,天马行空,肆意挥洒,不避丑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当属书家得意时任情泼墨、挥洒自如的酣畅淋漓之心境;二是书家失意之时的发泄之作。端详“爨体”,与中规中矩的楷书相比,它的魅力是原始的、野性的、蛮悍的,也就是说“爨体”的美恰恰在于它的不美或无意去追求美,同敷粉薰香的美不同,是不加修饰、不加雕琢,甚至不避丑拙的野、蛮、怪的美,当属书家失意时愤世嫉俗、孤芳自赏的狂放悲怆之心境。

现在的曲靖人茶余饭后谈论“爨文化”,除了散存于残篇断简中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祭祀庆典、习俗、医药、建筑、宗教信仰以及流传民间的诗文歌舞、音乐、戏剧、曲艺外,最具特色且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除了二爨碑,恐怕就要算爨乡古乐了。爨乡古乐是独具特色的本地民间传统乐种,典型代表为洞经音乐,各县都有,会泽县和麒麟区的比较活跃。洞经音乐是云南特定历史、特定社会的文化产物,音乐是实质,洞经是套在乐谱中的唱词(经文),换句话说,洞经音乐的乐谱是支柱和灵魂,而唱词则是随时代而变迁的一种文字反映。明朝中叶,由于佛教在曲靖大为发展,几乎形成了“无乡不建寺,无村不有庙”的情况,信仰佛教的人日趋增多,当时为了适应这种需求,洞经堂会就把一些优秀的传统音乐曲子填入经文,统称为“洞经”,迄今至少有500年以上的历史。洞经音乐本身丝毫不同于佛教或道教念诵经文的声腔,而是完全按照我国传统的五声调式和七声音阶的韵律发音并进行演奏的。演奏洞经音乐的乐器,主要分为管弦乐和打击乐两类。管弦乐,主要是笛子、二胡、琵琶、三弦、古筝、唢呐、洋琴等;打击乐主要是大鼓、小鼓、大锣、小锣、绞子、云乐、翠鼓、罄、木鱼、碰铃等。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演变,各地的洞经音乐又根据本地的不同习俗和要求带上了自己的特点,譬如:曲靖的洞经音乐,与滇西、滇南的差别不小。不过,无论怎样变化和不同,都得遵循韵律发音的要求进行。听洞经音乐演奏,能给人美妙、神奇、舒心乃至肃穆、震颤的感受,这也是洞经音乐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原因所在。

“白石江一仗定云南”后,大部分征南将士留在曲靖“戍兵屯田”,随之也把“江南乐府”及宫廷歌舞曲谱带到当地,并逐渐与本地民间的歌舞曲谱融为一体。到了明朝万历年间(1579年),随着佛教的盛行,开始将《文昌大洞仙经》的经文作为唱词而填入部分曲调中,故称“洞经”。从这个意义上讲,洞经音乐实际上是爨乡古乐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爨乡古乐则是爨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很多人知道大理段氏,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比大理段氏更古老、存在时间更长的曲靖爨氏,很多人听说过丽江纳西古乐,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比纳西古乐还要古老的爨乡古乐。

“二爨碑”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多事之秋,或者说是一次“文艺复兴”时期。这个时代以前——汉代:在文艺上趋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个时代以后——唐代:在文艺上趋于成熟,在思想上儒、佛、道三教支配。这个时期是中国人精神上大解放、人格上大释放、思想上大自由的时期。拥有“二爨碑”的曲靖一直以“爨乡”自居,世居爨地者自称“爨人”也无可厚非。“爨文化”作为一个地域特征明显的文化现象存在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爨”作为一个姓氏也好,作为一个民族也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好,作为一段逝去的历史也好,重要且关键的是:作为古爨地的现住民以及人民政府,应赋予它怎样的内涵?(“爨文化”不同于南诏文化、大理文化和滇文化,有其自成一体的典型特征和传统架构,而“爨文化”因缺乏载体和传承等等因素,似乎成了一个虚无的文化概念。)

三、民间风俗

富源黄泥河畔(古敢乡)水族姑娘小伙的“赶表”、“走寨”(唯曲靖独有),以“即兴编词对歌”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倾诉对意中人的爱慕、讴歌忠贞不渝的爱情;师宗五龙河畔(五龙乡)壮家儿女的“浪哨”高腔和“三月三”民俗文化节,罗平“三江口”(南盘江、黄泥河、清水江交汇处)、多依河畔(鲁布革乡)布依族男女的“闹水”习俗与“二月二”歌会,马龙、宣威、沾益、师宗苗族同胞的笙望舞、“花山节”,会泽、宣威彝族的“立秋节”,沾益回族的“开斋节”与“传油香”,麒麟区红土墙彝族的“火把节”、歌舞表演,陆良撒尼人(彝族支系)的大三弦与土风舞以及曲靖各地民间的龙灯(“耍龙”)、狮舞(“耍狮子”)、高跷(踩高跷)、彩船(划旱船)、跑驴(假骑毛驴表演)、染花饭、打水枪、抢花炮、“张公背张婆”、扮鹭鸶、扮蚌壳……,可谓层出不穷、多彩多姿,既原始生态又美妙神奇,让人流连忘返、记忆犹新。

特辑录部分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如下:

(一)特色文化

1、师宗县五龙乡水寨村的壮族文化

2、富源县墨红镇法土村的彝族文化

3、富源县古敢乡下笔冲村的水族文化

4、罗平县九龙镇腊昔村的布依族文化

(二)习俗

1、师宗县高良乡笼嘎村瑶族“渡戒”习俗

2、师宗县高良乡纳厦村苗族“踩花山”习俗

3、师宗县五龙乡水寨村壮族婚姻习俗

4、师宗县五龙乡水寨村壮族“三月三”习俗

5、师宗县五龙乡“祭老人房”习俗

6、师宗县雄壁镇堵杂村彝族“绑神猴”习俗

7、师宗县彩云镇额则村彝族丧葬习俗

8、富源县富村镇新厂村“打老牛”习俗

9、马龙县马过河镇鲁石村苗族婚姻习俗

10、陆良县小百户乡打鼓村撒尼族“祭窑山”习俗

11、陆良县大莫古镇摔跤习俗

12、罗平县鲁布革乡布依族“闹水”习俗

13、罗平县长底乡布依族“二月二”习俗

14、会泽县马路乡大转弯苗族婚姻习俗

15、会泽县新街乡脑包村回族丧葬习俗

16、会泽县的“耍水龙”习俗

(三)音乐:

1、麒麟区的“爨乡古乐”(“洞经音乐”等)

2、麒麟区沿江乡的歌曲《大河涨水满石崖》

4、会泽县的“堂琅古乐”(“洞经音乐”等)

5、罗平县富乐镇的“富乐洞经音乐”

6、师宗县龙庆乡黑尔村的歌曲《小渔箩》

7、师宗县高良乡科白村岭黑寨“双管竹笛乐曲”

8、师宗县五龙乡保太村的花灯音乐

9、马龙县山歌《石榴花开》

10、会泽县民歌《一朵鲜花鲜又鲜》

11、以世居阿着底(撒尼语:曲靖)的撒尼人为背景制作的著名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

12、富源县老厂乡阿给嘎村的彝族民间唢纳

(四)舞蹈:

1、陆良县小百户乡打鼓村的撒尼“大三弦”

2、马龙县马鸣乡咨卡村的“花灯团场”

3、马龙县月望乡深沟的“芦笙舞”

4、罗平县旧屋基乡的“箩箩舞”

5、罗平县钟山乡的“蚂螂舞”

6、罗平县马街镇歹麦村的“跳歹”

7、麒麟区茨营乡红土墙的彝族“酒礼舞”

8、沾益县炎方乡卡居的“叠脚舞”

9、师宗县龙庆乡黑尔大寨的“碗舞”

10、师宗县高良乡纳平山村“芦笙舞”

11、富源县古敢乡的“狮子灯”

12、富源县黄泥河镇小云脚村的“芦笙舞”

13、宣威市东山乡安迪村的彝族“跳脚舞”

14、会泽县的“板凳龙”、“龙灯”

总之,舞蹈的类型有:庆祝性舞蹈;自娱性舞蹈;祭祀性舞蹈;表演性舞蹈;戏曲类舞蹈;婚庆丧葬类舞蹈;生产或狩猎舞蹈;健身习武舞蹈,等等。舞蹈的形式有:刀叉棍棒舞、锣钹舞、月琴舞、霸王鞭舞、器乐舞、狮舞、灯舞、踩高跷舞、板凳舞、跳脚舞(“确比”)、耍腰舞、肚皮舞、背面舞、碗舞,等等。民族乐器有:双管笛、姊妹箫、芦笙、唢呐、二胡、掌不来、长鼓、铜钹、口弦、打击乐以及把乌、抛锣、铜鼓,等等。

(五)戏剧、曲艺:

三百多年前,徐霞客探访珠江源头途中,夜宿沾益县龚家,“见其门闭”,“叩而知方演剧于内也”。曲靖是滇剧的发源地,戏曲表演可谓源远流长。曲靖的戏曲活动始于明朝宣德年间(1426年),历代旧志中均有戏曲活动的记载。

1、会泽县的戏曲“围鼓”

2、会泽县的“小唱灯”,又称“太平灯”

3、会泽县的渔鼓演唱,通称打渔鼓或唱道情

4、师宗县竹基乡六丘村的花灯

5、宣威市务德乡传统剧种“走老丑”

6、罗平县九龙镇腊庄村传统小戏《破四门》

7、麒麟区的滇剧(“雷四本家”是曲靖滇剧的播种人,被称为曲靖的“戏王菩萨”)

(六)商品及工艺:

1、会泽斑铜——斑铜工艺是会泽县传统手工工艺,历史悠久,技术精湛,收藏价值高,色彩美伦美焕,被称为“中华一绝”。1914年斑铜工艺品“斑铜鼎”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银奖。

2、会泽县的擀毡工艺和乐业辣椒

3、宣威火腿——又一个“中华一绝”。孙中山先生为其题词“饮和食德”。

4、宣威市倘塘镇的铜器、铝器与黄豆腐制作

5、宣威市西泽乡的白糖、竹编制作

6、罗平县鲁布格的五彩花米饭(五彩花米饭是布依人独特工艺,有800多年历史。五彩花米饭是从山中采集天然的树叶、树花、山草、根茎等通过布依传统秘方,熬出汁液,取出红、黄、紫、黑等天然色素调入盛有上等糯米的缸中浸泡、洗净、蒸熟、搅拌、晾干,染成花米饭,清香可口,属纯天然绿色食品)

7、罗平县的菜籽油、生姜、野蜂蜜

8、罗平县老厂乡的老厂酒、富乐镇的铜器制作

9、陆良县的板鸭和麻衣馓子

10、陆良县的蚕丝制品与芳华镇的民间草编工艺

11、麒麟区的韭菜花、鸡蛋挂面和越州潦浒的土陶工艺

12、沾益县的辣子鸡

13、马龙县的荞丝、酱菜

14、马龙县马鸣乡咨卡村的火草褂编织工艺

15、师宗县的少数民族服饰工艺

16、师宗县高良乡纳平山村的蜡染工艺

17、富源县墨红镇鲁木村的彝族民间刺绣

18、富源县大河镇白岩村的民间蔑编

19、富源县后所镇铁翅村的踩缸腌菜制作

20、富源县中安镇的石材工艺、铁锅制作

21、富源县的魔芋加工与大河乌猪及火腿制作

(七)土话(方言)

不(“毛”);去(克);傲(“炮”、“拽”);厕所(“茅斯”);张扬(“抖草”);叔叔(“耶耶”);愚蠢(“日脓”);惊叹(“儿啰”);实惠(“香晕”);瞌睡(“梦冲”);生气(“日气”);叛逆(“二气”);计较(“渣经”);严重(“老火”);悲剧(“造孽”);所有、全部(“一花”);毛巾(“手敷子”);无奈(“抵不住”);吃饭(“肿脖子”);问询与表白(“杂个啦”、“格整得成”);愤怒(“滋得很”、“日气很”);拒绝(“整球不成”);白痴(“憨眯日眼”);不雅(“渣八列五”);嘴甜(“嘴麻子得”);给力(“攒劲得很”);疑问(“格真个”);无趣(“没得心肠”);不屑(“懒得跟你说”);忽悠与骗人(“耍麻老子噶”、“哄老子地噶”);正式、认真(“正二八斤”);警告(“毛挨我上头是脸”、“毛掺我二理裹气”); 欠揍(“几包子锤”、“几窝仙脚”、“筛几耳光”);讨厌(“沟逼死远些”);邋遢(“跟楞半倒”);脾气犟(“日鼓”);走霉运(“背时”、“倒邪霉”);一小点(“一小跌”);小心点(“招呼跌”);深绿色(“绿阴干瞎”);不融恰(“二不挂五”);天气冷(“冷迷日眼”);“有没有”(“你葛有”);不端正(“歪巴斜扯”);不景气(“冷火秋阳”);速度快或做事麻利(“溜刷得很”);出类拔萃(“板扎”);难处的人(“搅得很”);看你不爽(“鬼迷日眼”);调皮捣蛋(“神头二五”);粗心大意(“粗皮料草”);有一种谩骂叫“晒白牙齿地”、有一种愤怒叫“逗老滋鬼火绿”……,等等。

(八)特色建筑

1、陆良县庭院式土木结构建筑群:雍家古寨

2、富源县中安镇民居建筑:张氏大院

3、罗平县干栏式建筑:吊角楼

父亲节起源来历作文 篇3

民国三十四年,正值我国对日抗战达到白热化,上海一部份爱国人士看到日本人猖獗狂妄、环境恶劣,为了激励全国同胞奋发团结,早日消灭日本人,就发起“父亲节”来颂扬、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父亲们。

抗战胜利后,党国元老、上海各界名流如吴稚晖、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人,觉得订定父亲节很有意义,有特别加以提倡的必要,就联名呈请政府准予规定每年八月八日为父亲节,通令全国遵行。后来呈请获准,八月八日就正式成为我国的父亲节。

赏桂花作文 篇4

上课时,桂花的香味飘入教室,使大家精神了许多,中午吃饭时,桂花香飘入食堂,把饭菜的香给比了下去,米饭吃起来仿佛又一股桂花的香味。

大家一闻到桂花香,就跑去欣赏桂花。

从远处望去,桂花树枝繁叶茂,宛如一片碧绿色的云。

凑近看,绿叶下躲着害羞的小桂花,它们有的成群结队,恰似金黄色的绒球,有的则独自一人,仿佛天上的星星,这些桂花都尽了全力发出迷人的香气。

一阵风吹过,桂花树下,下起了“桂花雨”,有些桂花紧紧地抱着树枝,不想离开桂花树妈妈,有些桂花飘到远方去探险,让更多人知道秋天来临了,有些桂花一不小心掉了下来,它看着大树妈妈,好像在说:“妈妈,再见!”

就在这时老师笑眯眯地问大家:“桂花香味真是迷人,有谁知道桂花还有哪些好处?“

我还没开口,就有一位同学兴高采烈地说:”桂花可以泡茶!”

另一位同学说:“桂花还可以做糕点。“

我说:”桂花 还可以做饭呢!“

老师说:”桂花有这么多好处,但最可贵在于,自己虽然很小,却把最完美的一面奉献给人类,最重要在于它开花为的不是个人,而是让人欣赏。

我想:桂花”为人民服务“还不求回报真是个”大好人“!

赏桂花作文 篇5

每当秋天来临时,还没到外婆家门口,就能闻到一阵阵的清香,原来是我外婆家的桂花树开花了。它是开得那么的盛,每根枝条上都开满了花,以致那枝条也变得金色了。桂花每天都有花开花落,那落下来的桂花也是香气迷人的,令人舍不得丢掉。当一阵微风吹来时,会有许多桂花落下来,就像在下雨,每当这时候,我都会拿着一个小盒子去装这些桂花,我先把地扫干净,有时候也会直接去捡,再慢慢地选,把这些桂花夹在隔几页放的书本上,使我的书也充满着芳香。

当中秋节来临之际,我们就会买着礼物去外婆家,晚上,我们一家和舅舅一家再加外婆一起赏月、吃月饼、赏桂花。一家子有说有笑的,充满着浓浓的温情。我外婆家的猫就卧在桌边,看我们赏月。我和我妹妹就一起玩这只猫,猫立马就往桂花树上逃,桂花树枝就会晃一晃,接着就会有一阵桂花雨落下来,淋得我们全身都是。那月亮真圆啊!我们在这皎洁的月光下一直到很晚很晚才到房中去休息。

赏桂花作文 篇6

还没有走上河堤,我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我们刚走上河堤,就听到一声兴奋的大喊:“快看,那边有几棵金桂树!”果然,那边有几棵金桂树,好像一朵朵巨大的带有绿色斑点的绿蘑菇,走到“蘑菇”下面,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那香气仿佛也是金黄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们。

树上的桂花挨挨挤挤,抱成一团。像一颗颗小小的金色的珍珠,又像一颗颗星星,点缀在绿叶之间。有的好像睡着了,躲在绿叶下不肯出来;有的好像很害羞,一半在绿叶中,一半露出来,看着快乐的我们笑。有的仿佛为美丽的自己感到骄傲,高高得站在枝头,向我们展示自己。我仿佛听到它们热烈的欢迎声:“我在开花,我在开花,大家快来看我啊!”

忽然,一阵秋风吹来,几朵桂花不情愿地打着旋儿落下来。我和许多同学涌过去,我也拈起几朵,放在掌心。只见每一朵桂花都有四个花瓣,这些花瓣小巧玲珑,好像一粒粒金子。我忍不住凑近闻了闻,感到一股浓香扑鼻而来,中间还夹杂着一种甜丝丝的气味。卞老师说:“桂花不但好看,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桂花美食,供人们品尝。”我轻轻地把它们放进口袋里,准备带回家做成美美的桂花书签珍藏起来。

去公园赏桂花日记 篇7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是李清照对桂花的高度评价。

今天,小桔灯老师带我们去公园赏桂花。你瞧,远远看去,那一棵棵桂树争奇斗艳,有的像一把绿色的大伞,想为大地遮风挡雨;有的.像一个大巨人,守护着一片公园;有的像一个绣球,滚落在公园的角落边;还有的像一个大蘑菇,为公园添加亮点。一阵风吹拂着它们,发出沙沙的声音,好像鼓掌,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迫不及待地跑到桂花树旁边,看,那树根深深地扎入泥土里,任凭风吹雨打,它都坚不可催。树根上长满了树干,树干上有着许多小手。小手抓着一些叶子,它们好像孩子们灿烂的笑脸,脸外侧长满了锯子,片片苍翠欲滴。有的桂花像蝴蝶张开的翅膀;有的桂花含苞待放,好似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刚绽放的桂花似乎一颗颗小星星,阳光一照,小星星闪闪发亮,布满了绿色的天空。一阵阵清香传来,使我想起了“天香云外飘”这句诗句。

我们轻轻一摇,桂花立刻落了下来。掉在我们头上,像给我们带上了金色的帽子;掉在我们身上,仿佛穿上了一件桂花衣;掉在手上,我们的手充满了花香,使人心旷神怡。

百家姓之封姓氏起源来历 篇8

姓氏:封

姓氏祖宗:炎帝

姓氏起源:

1、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裔。炎帝裔孙名钜,曾为黄帝之师。夏朝时,封钜的后代于封父(今河南封丘封父亭),为诸侯国,后人曾经称他为封父,实际上是以地名为人名。周代,封父之国灭亡,其国人分两姓,一为封姓,一为封父姓。

2、北魏时,有复姓是贲氏改姓封,其后世子孙亦称封氏。

姓氏郡望:

封氏望出渤海郡。西汉置,在今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 岸一带。治所在浮阳,在今河北省沧县东关。

姓氏堂号:

平卢堂:唐朝时封敖历任平卢兴元节度使,平寇有功。皇帝命他替皇帝写一个《告慰边疆将士》的圣旨,

其中两句伤居尔体(伤虽然在你们身上),痛在朕躬(但我却亲身感到疼痛)深得好 评。

姓氏迁徙分布:

未知

《桂花雨》教学片段赏与课后启示 篇9

听完这段话,再联系这篇课文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三)适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

(1)评价作者。

生:我觉得她是个热爱故乡,热爱父母的人。

生:对故乡有很深情感的人。

生:她爱那些对她好的人。

生:很有感情的人。

师:是个很重感情的人,是吧。

生:他爱自己的故乡,爱得甚至可以一辈子不写文章。

师:她是说若能割舍这些,她宁愿此生永不在写。

生:我想她像她母亲一样是个关心他的人。

师:她母亲和父亲的种种美德打动了作者。我这还有个例子,琦君不仅对周围的人很好,她对家里的花花草草也特别关注,她知道自来水中的氯对兰花不好,便总是提前两三天把水晾好,再浇。而且每天用温布把兰花叶子上的灰尘擦去,她就是个这么有爱心的人。咱们学了这篇课文,你说让作者难以忘记的就只是那桂花雨吗?

(2)其实令作者真正难以忘却是什么?

生:还有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生:还有父亲指指点点地教她认各种花。

师:也就是父亲对她的教诲。

生:任何发生在她故乡的事。

师:对,还有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观,都难以忘怀。

生:家乡的乡亲们。

师:对,有家乡的亲人,伙伴,朋友。

生:还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桂花糕时的情景。

师:是啊,一家人其乐融融,感觉真好。

生:还有她家院子里所有的花花草草。

(3)回忆令自己难忘的人和事。

师:好。在你们以往的日子里是不是也有一些让自己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一些难以割舍的片段呢?说说看。

生:我那次和家人去九曲溪边玩,我和弟弟脱了鞋,在河滩边捡石头,那天我们都很高兴,这很难忘。

生:我也忘不了一些人,以前住的宿舍有一些小朋友,那时我们玩得很开心。

师:哦,是童年的一些伙伴。

生:我以前住党校,下面有一条河,我和我爸爸去河边玩,我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后来还是我自己抓住岸边的石头才爬上来的,从那以后我竟然学会游泳了。

师:一次不愉快的经历,竟让你学会了一样本领,有意思,不过大家可别轻易去尝试哟。

生:有一次,爸爸睡着了,我却把他吵醒了,他把我骂了一顿,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在他休息的时候吵醒他了。

师:也有点不愉快,不过给自己提了个醒。

生:我奶奶家的狗死了,我很伤心。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太婆总是给我讲故事,现在他已经去世了。

(4)师小结,启发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师:说起这些总是让人有些伤感。曾经有人对琦君的作品提出批评,说她不能忘却旧事。我们知道琦君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周围的亲人,朋友,花木草树。她说,我不是一味地沉浸在回忆中,而是这些拂不去的旧事,给予我更多的信心与毅力。那么,我想除了那难以割舍的童年,其实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都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说某年冬天的一场美丽的雪,入春以来的第一声雷,比如说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亲人朋友师长童年的伙伴,倘若这些你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你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你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你收获的更是人生的美丽。

三、走出文本,开拓视界。

师:好,最后咱们走出这让琦君永生难忘的桂花雨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走出)

生:我认识了一位非常爱自己故乡的人。

生:学完这篇课文,我也要象琦君那样记住自己的故乡,还有自己童年一些难忘的事。

生:我了解了摇花乐,我也要去尝试一下。

生:我不是浦城人,但学完这课以后,我知道了桂花可以做好多糕饼。

生:我们要象琦君那样有爱心。

师:对,用仁厚的胸怀去包容周围的一切。

生:要学会在写作的时候把自己的感情也溶进去,做到"句中有情"。

师:啊,你是从写法的角度来谈的,非常了不起。好了,孩子们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课后你们再去看看有关琦君的其他作品,写写读后感,有兴趣的还可以把你想象到的桂花雨的画面画下来。下课!

生:老师再见。

课后启示课堂就是生活

一直以来有这样的说法:把课堂引向生活,把课堂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等等,诸如此类。那是不是说课堂与生活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课堂就是那个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有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教具、学具辅助,总之,在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气氛之下的产物。这如许多的"特殊"让许多上课者与听课者对课堂似乎有了一些过高的期待,把它看成是一个束之高阁的东西,而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课堂往往让上课者难堪,听课者无奈甚至反感。一种很奇怪的思想让我们以同样奇怪的心态进入课堂,那种心态和你在大街上与他人闲聊的心态不同,与在家看电视的心情不同,只要走出课堂许多人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在课堂上得到解放,获得自由。简言之,课堂就是生活,而老师,就是陪着孩子生活成长的那个人。

首先,精彩的课文是生活的缩写。如《桂花雨》就是记录了作者童年时代的一些经历,如父母的与人为善,美丽的乡村风景,淳朴的民风&&当这样的生活图卷,作者的悲悯情怀,呈现在孩子眼前的时候,对作品的直接造访和叩问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这些好的文章好比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师生相约共同朝那个目的地出发,这是个美丽的约会,而且注定到那之后,每个人都会有一次与众不同的体验。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当交流体会时,教师就是和学生一样的阅读者,一起谈阅读的体会交换不同的见解;当学生的理解有偏颇的时候,教师就是阅历比他们更丰富的师长,纠正他们的错处;当学生的见解非常高明之时,教师可以谦虚地当他们的学生,向他们讨教;当学生伤心沮丧时,教师应该象父母亲人一样鼓励他安慰他;当大家开心时,可以象同伴朋友一样谈笑,玩耍&&这样的课堂会让师生之间都获得一种最温馨的关怀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思想的升华和美化。

最后,教师引领着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生活。课堂上有太多的教育资源了,正如生活无法被设计一样,课堂上会出现什么谁也无法预知。如在交流时,学会谦虚地倾听,学会自信地表达;在他人表现胜过自己时,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喝彩;遇到好文章时,学会感动,学会关心他人的命运;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分享;遇到难题时,学会质疑,学会求助;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学会谅解;出现失败时,学会坚强,学会反省,学会随,学会乐观&&

上一篇:卫生计生工作讲话下一篇:二年级体育《前滚翻》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