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科学常识和科学素养(精选11篇)
第一章 科学常识
考点归纳
1.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2.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
重点提示
一、中外科技发展史
(一)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
数 学
1.春秋时期出现九九乘法,比西方早500年。
2.《周髀算经》所记西周初年的勾股定理,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
4.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他的数学专著《缀术》成为唐朝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材。
5.近代前期的李善兰阐述了微积分的初步理论,在《垛积比类》中,说明了高阶等差数列的理论。书中的“李善兰恒等式”为当时数学界所瞩目。
6.华蘅芳的《代数术》,介绍了西方代数学、三角函数、微积分及当时欧洲刚出现的概率论。
7.近代后期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分别在堆垒素数论和微分几何学的研究上作出了显著成绩。
天文学、地理学
8.夏朝开始有了历法。
9.商朝时,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10.春秋时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公元前613年)。
11.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而且能够测定一年
中的季节;书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12.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水运浑象仪和测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13.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编制了《大衍历》。
14.元代郭守敬制成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天文仪器——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并编制了《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它与实际时间只差26秒。同时,郭守敬还主持了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
15.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医 学
16.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
17.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提出四诊法。
18.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19.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学的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20.东汉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是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
21.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较早的药物学专著。
22.唐朝有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熔医、儒、道、释、杂各家于一炉,建立了养生学的完整体系。
23.唐朝时,“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农 学
24.北朝时的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书中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25.元代的《农桑辑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26.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对提高生产力起了很大作用。
27.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博采古今农学大成,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28.当代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成功了籼型杂交水稻。
建筑学
29.战国时期的鲁班已经会建造房屋、桥梁、改进生产工具,有许多发明创造,被后世土木匠奉为祖师。
30.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31.唐朝长安城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建筑宏伟,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32.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33.明朝北京城布局严整、建筑华丽,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34.近代前期詹天佑主持修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35.1937年茅以升设计建造的杭州钱塘江大桥,是我国近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
36.粱思成是现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和教育家,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其 他
37.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
38.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868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39.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发明的活字是胶泥,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
40.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发明了火药。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是唐初孙思邈提出的硫黄伏火法。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
41.战国时,人们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此后又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二)近代世界的科学成就
1.波兰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否定了基督教会宣扬的地球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意大利伽利略于1632年发表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并开始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伽利略 的杰出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英国牛顿于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经典力学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伟大飞跃。而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
4.英国达尔文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
5.英国瓦特于1769年开始改良蒸汽机,吹响了第一次能源革命的号角。新型蒸汽机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人们开始用煤作燃料,驱动火车、轮船和机器。
6.19世纪后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出现。美国爱迪生一生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这些发明创造促进了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从此进入电力时代。
7.爱因斯坦于l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两个基本原理,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8.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粒子运动规律的科学。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9.西门子是电动机、发电机、有轨电车和指南针式电报机的发明人,改进过海底电缆,提出平炉炼钢法,革新了炼钢工艺,是西门子公司创始人。
10.汤姆孙在1897年发现物质结构的第一种基本粒子——电子。
11.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在1807年制成蒸汽汽船。
12.德国工程师本茨在1868年制成世界上第一辆三轮内燃机汽车。
13.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在1800年制成伏打电堆,不久又发明伏打电池,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稳定而持续的电流。
14.德国工程师尼奥托在1876年制成第一台四冲程循环的煤气内燃机,使汽车和其后飞机的问世成为可能。
15.德国机械工程师戴姆勒在1883年制成第一台汽油机,l886年又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内燃机汽车。
16.英国发明家帕森斯在1884年制成第一台多级反动式汽轮机。
17.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在1897年制造了第一台柴油机。
18.英国工程师贝塞麦在1856年发明转炉炼钢法。
19.美国发明家莫尔斯在1837年发明了电报机,l844年5月24日,拍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报。
20.美国发明家贝尔在1876年发明电话。
21.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在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l899年3月28日,他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通信。
22.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在1866年制成了安全炸药。
二、科学常识
(一)物理学常识
1.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牛顿提出的物理学的三个运动定律的总称,被誉为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的是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个定律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并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牛顿第二定律,指的是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牛顿第三定律,指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麦克斯韦方程组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麦克斯韦建立的描述电场与磁场的四个方程。在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电场和磁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该方程组系统而完整地概括了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核心的电磁理论,是经典物理学最引以为自豪的成就之一。
3.相对论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创立,分为狭义相对论(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沦(一般相对论)。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狭义相对论和相对义相对论的区别是,前者讨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性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后者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
效原理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
狭义相对论最著名的推论是质能公式E=mc2,它可以用来计算核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并导致了原子弹的诞生。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透镜和黑洞,也相继被天文观测所证实。
4,分子运动论
分子运动论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来阐述热现象规律的理论。它的基本内容是: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大量分子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实际上,构成物质的单元是多种的,或是原子(金属),或是离子(盐类),或是分子(有机物)。在热力学中,由于这些微粒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分子。
5.热力学三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其内容为:在任何孤立的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无论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部分物质传递给另一部分物质,系统的总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热能的传递具有不可逆性,即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热能只会从热体传向冷体,而不可能从冷体传向热体。
热力学第三定律是系统的熵在绝对零度时为零,即不存在任何的无序。(二)化学常识
1.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它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
在公元前450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创造了原子这个词语。
2.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到2007年为止,总共有118种元素被发现,其中94种存在于地球上。原子序数大于82的元素(即铋Bi及之后的元素)都是不稳定的,会进行放射衰变。原子序数在83以下的某些元素,如原子序数为43和61的元素(即锝Tc和钷Pm)没有稳定的同位素,会进行衰变。
3.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小单元,它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原有的一切化学性质的
较小微粒。分子一般由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按照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按照电性结构可分为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
4.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正、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带正电荷的离子称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阴离子。
5.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或者高分子化合物和低分子化合物,或者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等。
6.化学品
各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和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都属于化学品。
7.化学键
化学键是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问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的统称。
8.分子间力
分子问力是不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有氢键、范德华力、亲水作用/疏水作用等,这种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容易打开或重新组合,但是是形成分子空间排列和架构的重要作用力,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9.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涉及分子中元素的交换和化学键的转移、形成或消失。化学反应形成的改变既可令很多独立的分子结合,也可将一个较大型的分子拆开成为很多独立的小分子,甚至是同一分子内有原子移动,即使原子的数量没有改变,但仍会构成化学反应。
10.质量守恒定律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化学变化只能改变物质的组成,但不能创造物质,也不能消灭物质,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11.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12.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是物质的属性,它不是凭空产生或消失的,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也可以表述为,在一个没有净电荷出入其边界的系统,其中正负电荷电量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三)生物学常识
1.细胞
细胞是由膜包围着的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通过分裂而增殖,是生物体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并具有遗传的全能性。有成形细胞核的是真核细胞,反之,无成形细胞核的是原核细胞。
2.DNA
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有时被称为“遗传微粒”。
在繁殖过程中,父代将自己DNA进行半保留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因此,DNA被称为“遗传微粒”。
3.基因
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A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4.人类基因组
人类基因组共有22对常染色体和l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又分为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含有约30亿个DNA碱基对。碱基对是以氢键相结合的两个含氮碱基,组成碱基对的碱基包括A、T、C、G。
5.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物质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能量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同化作用,又有异化作用。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异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
6.克隆技术
“克隆”本意是无性繁殖,它不靠性细胞而是生物的体细胞进行繁殖。它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的后代的过程。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便是应用了克隆技术。
(四)地理学常识
1.太阳系
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叫太阳系。
在太阳系中,太阳是中心天体,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银河系
银河系是一个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成的庞大天体系统。银河系是我们地球和太阳所在的恒星系统,是一个拥有
一、两千亿颗恒星,除仙女星系外最大的巨星系。
3.光年
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的距离单位,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叫光年。一光年等于94650亿公里,或63240天文单位,或0.307秒差距。
4.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五)现代新技术
1.生物工程产业
生物工程产业是以现代生命技术的四大组成部分(微生物、酶、细胞、基因)为基础,逐步形成以动植物工程、药物及疫苗、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生物芯片及生物计算机等为基本内涵的工程产业。这个产业将改造和创建若干高效益的生物物质,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2.生物医学产业
在疾病诊断、医疗手术、人工合成材料新成就的基础上,在21世纪人类能安全地掌
握生物的或人工的脏器(心、肺、肾、脾等)、骨骼、血管、知觉(视、听、嗅、味、触)的移植和再造技术,从而使新的医疗技术达到能对人体各单位进行有效替换和重建的高水平,生物医学产业必将成为令人瞩目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3.海洋生物技术
海洋生物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传统海洋生物学发展的一门新兴研究领域。目前,世界各国正在进行的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海洋生物为对象,综合应用基因工程、细胞操作技术和细胞培养等技术手段,进行海洋生物遗传性改造,或生产对人们有用的海洋生物产品。随着神经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工程学、电子学,以及遥感技术和深海探测技术不断向海洋生物技术领域渗透,并与之相结合,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将逐步拓宽。现在,人们正在研究的内容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开发、生产和改造天然海洋产物,以便用作药物、食品、新材料;二是定向改良海洋动物、植物遗传特性,为海水养殖业提供具有生长快、品质高和抗病害的优良品种;三是培养具有特殊用途的“超级细菌”,用来清除海洋环境的污染,或者生产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物质。
4.纳米技术
就像毫米、微米一样,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并没有物理内涵。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
5.软件产业
在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处理和知识处理业务空前活跃,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产业的成长将加快步伐;大量遍及各个领域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将普遍建成并广泛应用。基本软件、应用软件、智能软件、专家系统等软件产业,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将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6.智能机械产业
在21世纪,传统的各种机械工具将广泛地与微电子、光电子和人工智能机械产业结合。这个产业提供的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机、智能工具(智能汽车、船舶、火车、飞机、航天器等)、智能生产线、智能化工厂等等,不仅在体力上,同时也在脑力上部分替代人类的各种劳动,使人类的智能获得新的解放,从而人类可以开展更富创造性的工作。
7.太阳能产业
21世纪,人类将面临能源紧缺的困境。除寄希望于核能源之外,现实的选择是:发展太阳能技术,研制和生产各种太阳能跟踪、捕获、转换和存贮装置,在地面和太空中更
多地搜集和利用无污染的太阳能,建立起高技术的太阳能产业。
8.空间技术
空问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为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目的是利用空间飞行器作为手段来研究发生在空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现象。
空间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崛起以来,以其辉煌的成就对国际政治、军事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人类经济、文明作出的贡献举世瞩目。几十年来,空间技术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各类卫星大显神通。我国也成功地研制出了神
五、神
六、神七载人飞船,并成功地实现了太空漫步。
一、新课改对科学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这是舞台上的一句常用语。如果用它来形容小学科学教师, 也是有过之, 无不及。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对小学科学教师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1. 小学科学教师要提高职业素养。
教育的成败将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 小学科学教师应积极地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 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 使自己不仅要“渊”和“深”, 更要“博”和“广”;要成为杂家, 对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要有所涉猎, 可谓“熟读诸子百家, 略通天文地理”。将来的科学课堂上, 学生需要吸收来自教师个人领域的知识和来自学习伙伴和探究过程中师生互动和碰撞产生的新知识。
2. 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改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在由自然、生活到科学的认识过程的情感体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 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发现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充当的角色是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3. 教师需要逐步学会开发课程资源。
新课改后, 科学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学生熟悉和喜欢的生活中的场景、情境入手选择内容, 教师要鼓励学生去自主探究学习, 为学生创设探究环境和条件,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这就是教师对课程的开发、整合能力。教师要上好这样的课, 必须要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二、存在的问题
广大小学科学教师认同、拥护新课改, 积极学习新理论, 勇于践行新课标, 课堂教学行为有了可喜的变化。但部分学校, 甚至一些小学科学教师对新课改还存在一定的误区, 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 接受新课改的环境与氛围不良。
教师职业是一个不仅需要智慧, 更需要热情的职业。反观现实, 不难发现, 科学课即使纳入绩效考核范畴, 其绩效奖励的额度也远远低于语文和数学学科。特别是新课改后, 小学科学教师往往缺乏交流研讨的氛围, 难以及时与他人交流研讨或向他人请教。新课改后所遇到的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他们的快速发展和提升。
2. 教师对新课改最富有特色的部分尚需掌握。
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新课改, 目标在于人的发展, 着力点在于“探究”性的教学方式。对人的“个性”的发现与尊重是素质教育最具魅力的落脚点, 也是新课改具体可感的目标。
3. 与新课改相配套的师资培训机制尚未完善。
由于一些学校对科学课程的“副科”定位、给科学教师培训的机会偏少等诸多原因, 致使一些小学科学教师产生了对科学教师职业和自我身份的认同危机, 影响了他们努力工作的情绪;致使部分科学教师失去了提升自我的愿望或不断发展的动力。
三、建议与对策
面对新课改视野下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不理想、不适应教学之需的现实, 加快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涉及到课程、教师、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
1. 科学教师要树立新的科学课程观。
新课改要求课程要以培养学生科学要素为宗旨, 不仅要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还要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关系。新课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将科学探究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
2. 科学教师要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教师要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将科学探究的方式作为学习的主要形式。而探究能力又恰恰是我国小学科学教师目前最为薄弱的地方。教师探究能力的形成必须以研究活动为载体, 最可行的办法是,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 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3. 针对新课改要求强化科学教师培训。
科学教师的培训要针对目前存在的薄弱之处探究师资的发展, 力图体现出强化科学教师对标准的学习、理解, 并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加强对科学探究的专题培训, 要求科学教师的职后培训中要实现在科学探究中学习探究、理解探究、形成探究技能、发展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 在不断进行的探究性教学实践中养成反思性教学的习惯。
4. 构建整合的科学知识体系。
科学课程的综合性要求教师用跨学科的、统一的科学概念去联系或融合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等多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淡化不同学科之间的人为界限。当然, 综合或整合多门学科知识是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 即最终在头脑中形成的是打破了学科界限的知识网络, 是整体性系统化的知识。
总之, 新课改视野下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是一项摆在眼前的现实性任务。探讨如何有效促进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策略, 是新课改提出的迫切要求,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应有之义。我们应以对国家和民族极端负责任的精神, 认真研究, 深入探讨这一现实而迫切的课题, 从而加快小学科学教师在新课改后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崔娜.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J].知识经济, 2010, (07) .
【关键词】小学科学;科学教育;教师素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为提高国民整体科技素质,促进创新人才培养,2001年教育部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要求“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科学课程”。教育部在2005年要求全国小学3~6年级开设科学课程。随着我国高考制度的不断改革,科学课将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
小学《科学》课承担着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的重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提高科学教师的素质与水平就显得非常紧迫,必须拥有一支专职的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然而 近年来,我们先后承担多个有关《小学科学课开设现状与对策》的重点项目,深入县城、乡镇、村级多所小学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科学课师资存在诸多问题:1、师资严重紧缺;2、科学教师专业化程度低、流动性大;3、高学历层次的专业科学课教师严重短缺,几乎没有。随便找个老师就教科学课,科学课教师不固定,临时性强,更甚的是大部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师都是与科学专业毫无关联的管理阶层代教。
针对以上情况,建立一支专职的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师队伍迫在眉睫。当然,这需要全社会的重视,更重要的是作为每个小学科学课教师个人应当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科学课教师。本人认为作为一名专职的高素质的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以下不同于一般教师的素质。
一、要有坚定的科学教育事业心
科学教师承担着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重任,首先要有坚定的科学教育事业心。小学科学教学是小学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主要“阵地”,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任务。科学教师只有对科学启蒙教育这项事业充满深厚感情,才能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刻苦钻研,才能有从事这项事业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我们的教师对待科学教学要满腔热忱,一个满腔热忱的教师无疑会通过情绪的感染,使学生体验到愉快和振奋,从而引起学生模仿好榜样或按教师的要求去行动;一个满腔热忱的教师可以把抽象的教材变成鲜活的生命,在实实在在的“搞科学”活动中与孩子们“同呼吸、共命运”,精心呵护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尊重学生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教师经常弯下腰来倾听孩子们的心声,蹲下身来和孩子们一起养小猫、捉蟋蟀。
二、要具有宽厚而扎实的科学知识
科学教师需要有较为宽厚而扎实的科学知识,即我们经常说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不光要有“一桶水”,而且还要“长流水”。具体地说,科学教师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储备,要有一定数量的、高于科学教材要求的科学概念和科学理论。科学教学的内容主要涉及常见的科学知识和现象,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学等领域的知识。因此,小学科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内容的综合性课程。驾驭这样一门知识领域极其广阔的学科,要求教师必须通晓各个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此外,教师还要及时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信息,不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够高屋建瓴地驾驭教材,给学生以恰当的启发,为学生提供创造和发展的正确引导。除此之外,科学教师还要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合理组织科学探究活动。小学科学学科主要教给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方案、实施计划、分析综合整理、表达交流等探究技能。教师只有了解和掌握这些常用的科学探究方法的特点与要求,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运用它们,从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三、要具有必要的教育學心理学知识
从科学教学实践看,科学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论、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对科学教学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小学科学课要求老师陪伴孩子构建知识和技能体系,精心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学具)”,把《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与周边自然环境、与小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并转化为富有情趣的仿真探索活动、编导成富有情节的故事和游戏,和学生一起“搞科学”。因此,教师首要的任务是认识孩子。虽然这需要花费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多的时间,但是,这是十分值得的。孩子会逐渐从自发的行为发展到有条理的态度,从漫无目的地到选择性地提出问题,从毫无规则的观察到更为合理、井然有序的研究,从被魔力吸引到快乐地学习知识。
四、要系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知识
通过系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知识,教师能够全面整体地了解和认识小学《科学》课程,不断加深理解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现象,获取小学科学课程开发研究与教学实施的基本策略与方法,学会运用小学课程与教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具备教案撰写能力,掌握探究——研讨等教学设计模式,不断提高科学教育教学和科学教学研究的能力。同时不断提高教师崇尚科学、热爱科学,献身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事业的个人情感。
五、时刻重视学生人身安全教育
安全第一,小学科学教学既包括利用各种器材动手的实验,又包括走出课堂与校园的实地观察,容易出现学生身体受伤的意外事件。因此科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学生人身安全问题。教师除了经常对学生进行课前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外,还要适时强调、提醒,确保学生安全。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师应从以上多方面提高自己的素养,力争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科学课教师。
参考资料:
[1]《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 张红霞,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7.
一、单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A:痕迹消退说 B:动机说 C:同化说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2、李琳花了十分钟就把《静夜思》背下来了,然后他又继续读了5分钟,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属于。A:深度加工 B:运用记忆术 C:适当过度学习D:机械识记
3、文纳特卡制的最早实验看是()。A.贝尔 B.兰卡斯特 C.华虚朋 D.布鲁纳
4、下列对室外游戏场地活动说明正确的是。A:全园各班必须共用室外游戏场地
B:游戏场地中要放置的设备和用具尽量是小型的 C:好的游戏场地不仅要有设备,更要有“设计” D:户外游戏场地在设计时要注意安全卫生
5、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之为__ A.需要 B.动机 C.强化 D.诱因
6、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__。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7、实施游戏化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游戏活动的。A:自主化 B:社会化 C:教育化 D:虚构化
8、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A:确定方法 B:确定内容 C:确定目标 D:确定标准
9、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评价学生对与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是()A:形成性评价 B:配置性评价 C:标准参照评价 D:常模参照评价
10、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和依据是。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考试用书 D:教科书
11、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有__。A.认知结构和态度 B.智力和学习环境 C.年龄和学习材料 D.学习目标和态度
12、参与糖类的代谢,对维持神经系统正常的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可以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进食欲的是()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B1 D:维生素C
13、主张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的教育心理学家是____ A:诱发性事件 B:信念 C:情绪结果 D:驳斥
14、.从言语功能上讲,儿童在幼儿园想妈妈时说“我不哭”,这是____ A:调节功能 B:游戏功能 C:交际功能 D:问题功能
15、课外活动是在教师和有关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下独立自主开展的,这是说明了课外活动____的特点。A:孔子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塞万提斯 E:克鲁普斯卡娅
16、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是。A:身心健康权 B:人身自由权 C:人格尊严权 D:人身权
17、下列哪部作品最强烈地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A:《新青年》 B:《繁星》 C:《呐喊》 D:《女神》
18、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A:教学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 D:校外活动 E:重视个别差异
19、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情感发展和()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A:知识学习B:身体发展 C:技能发展 D:技巧形成
20、制定目的在于加强幼儿园科学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的法规是()A:《幼儿园工作规程》 B:《幼儿园管理条例》 C:《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1、教学设计是一种()的过程。A:表现信息 B:创造信息 C:评价信息 D:传递信息
22、教学技能属于()A:交际技能 B:操作技能 C:心智技能 D:言语技能 23、20世纪60年代以后提出了教学发展思想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巴班斯基
24、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A:精神活动 B:反射活动 C:意识活动 D:技能活动
25、智力技能形成的最高阶段是()A:内部言语 B:活动定向
C:有声的外部言语 D:无声的外部言语
26、下列曲目不属于我国十大古曲的是()A:高山流水 B:梅花三弄 C:金蛇狂舞 D:阳春白雪
27、绅士教育放在首位的是()A:德行的教育 B:骑士技术 C:军事教育
D:文化知识教育
二、多项选择题(共27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__。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教育史上最早把“班级”一词引用到教育学中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埃拉斯莫斯 D:洛克
3、研究表明,儿童能比较概括、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的年龄大约在____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持性
4、古代“子时”指的是。A:晚上9点~晚上ll点 B:晚上10点~晚上12点 C:晚上11点~凌晨l点 D:晚上12点~凌晨2点
5、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A:特殊、优先 B:特殊、重点 C:重点、优先 D:额外、优先
6、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__。A.生存性 B.娱乐性 C.竞争性 D.技能性 E.教育性
7、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__ A.元认知知识 B.元认知能力 C.元认知控制 D.元认知计划
8、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__。A.凯兴斯坦纳 B.卢梭 C.福禄倍尔 D.小原国芳 E.裴斯塔洛齐
9、下列属于个性的是__。A.需要 B.性格 C.动机 D.世界观 E.气质
10、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而确定的培养人才的特殊要求被称为()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培养目标 D:教学目标
11、学生作业出现错题时,老师让他把该题做十遍。这属于____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自我强化
12、正常的中学生心理发展总是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是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又往往存在千差万别,这反映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__ A.连续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13、李某是一名教师,下列不属于其可以行使的权利的是()A: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B: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C:在寒暑假带薪休假
D:责令上课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离开教室
14、普通中学生在德育方面的要求有()。
A.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B.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C.建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D.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15、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其作者是。A:柏拉图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苏格拉底
16、教师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______开始的。__ A.教育行政机构 B.学校制度
C.师资培训机构 D.教育法律法规
17、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A:培养文化本体 B:构成文化本体 C:支持主流问题 D:繁荣多元文化
18、在各种课程编制模式中,____对幼儿园课程的编制所产生的影响较大。A:探究模式 B:游戏模式 C:目标模式 D:游戏模式
19、”小班要培养幼儿愉快地进餐,正确地使用小勺,饭后擦嘴”,该目标属于幼儿园教育的()A:短期目标
B:幼儿园教育目标 C:活动目标 D:中期目标
20、课的类型是指根据__划分课的种类。A.教学规律 B.教学内容 C.教学原则 D.教学任务
21、下列教师促成的纪律属于结构的创设的是____ A:规定限制 B:理解 C:协助 D:同情
22、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__。A.上课 B.作业 C.练习D.辅导 E.课外活动
23、__是构成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A.教师 B.校长 C.教材 D.教具 E.学生
24、在条件反射研究基础上,巴甫洛夫总结的学习规律不包括()。A.获得与消退 B.刺激泛化 C.分化 D.同化
25、现代学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A.德育管理 B.学习指导 C.常规管理 D.常能训练 E.环境管理
26、下列曲目不属于我国十大古曲的是()A:高山流水 B:梅花三弄 C:金蛇狂舞 D:阳春白雪
27、绅士教育放在首位的是()A:德行的教育 B:骑士技术 C:军事教育
(三)常见的幼儿科普读物
1.“YOUPl小百科”系列:是法国巴亚青年出版社编著出版,法国最受欢迎的儿童百科读物。
2.“妙想科学”系列:作者是美国作家罗伯特E韦尔斯。
3.《简单的科学》:由英国的曼宁和格兰斯特洛姆夫妇编著,是一套专为幼儿阶段的小朋友创作的儿童科普读物。
4.“小小探索者百科全书”系列:共八册,作者为美国作家斯特拉德林。
5.“金色图书”系列:作者理查德·斯凯瑞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儿童畅销书作家,是世界童书界的幽默大师。
6.“奇思妙想学数学”系列:共九册,美国科普读物。
7.“神奇的校车”系列:共十册,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儿童自然科学图画书。8.“数学小子”系列:美国科普读物。
9.《世界上最脏最脏的科学书》:韩国的儿童科普类图画书。10.“法布尔昆虫记”系列:改编自《法布尔昆虫记》。
11.“第一次发现”系列:法国国宝级儿童科普经典,最早由法国咖利马少儿出版社编写出版。
《教师十大素养——科学素养》这本书从科学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到科学素养的内涵、构成,再到教师科学素养的形成的特点以及建议等等,从各方面阐述了教师培养科学素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培养教师的科学素养,以此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在学习了该书之后,我受益匪浅,我认为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我们教师所应该培养的一种科学精神:只追求真理,不顾个人的得失,不向强权低头。
科学精神在中小学教师钻研教学问题、研究教学规律以及促进专业成长等方面都意义非凡。培养科学精神也是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对知识和真理执着的追求,这不光光是每一位科学家的所应具备的品质和精神,更是人类最伟大的理想之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要执着的坚持,不盲从,不仰仗权威,正如书中所写的那样:没有一个科学家可以代表真理,而且世间不存在未经科学家亲自调查而得出的结论。科学精神在这体现出的价值正是我们教师提高自我修养时所应汲取的。而且作为知识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教师在中间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科学素养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因此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是我们刻不容缓要去做的。
学习这本书的内容后以后,发现自身所具备的科学素养与书中涉及的还相距甚远,忧虑感油然而生,但是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鉴于此,我也为自己的今后的教师生涯提出了一个要求:时刻保持着一个学习者的心态,做到终身学习。教师素养的提高依赖于不断的学习,也只有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跟得上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新知识新技术总是层出不穷,不断变化,因此我们也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给学生带去最新鲜的知识。
一、教师素养的含义与组成
1. 教师素养的含义
初中教师素养是指专门从事初中教学工作的教师, 为完成初中教学任务, 所必备的素质修养。首先, 教师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其二, 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其三,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其四, 要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共同进步。其五, 要严以律己, 以身作则。它可由教师通过职前和职后学习, 根据不同时期教学的具体要求不断提高, 教师素养不同于其他人员的素养, 有着自身很大的特点。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懂得怎样做人, 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要求教师能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及审美情趣融于一身, 使人类一切美好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具体化, 以特有的个性魅力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因此, 要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师的人文素养也得不断提高[3]。
2. 教师素养的组成
(1) 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而我们知道, 基础教育教学本质的双重性决定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功能是育智功能、工具性功能和自我完善功能的统一体[4]。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可以通过思想和精神提升人的精神生活, 也提高了教师的人文素养。
(2) 科学素养
科学本质和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 我国现行的科学课程标准和2010年8月完成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1~6年级) 》送审稿都强调了教师对科学本质和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理解。传统上科学的本质仅限于科学知识的特征, 例如, 它是暂定性的, 而且涉及创造性、主观性, 等等。这些特征来自于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 也就是科学探究。科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是怎样产生的, 以及这个知识产生过程的种种局限, 并知道如何从事科学探究[5]。
二、初中教师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现状
此次调查发放问卷36份, 回收问卷36份, 回收率100%, 有效率也为100%。通过此次调查, 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一些教师多年来从事的是“应试教育”, 他们对“应试教育”已经产生了极端的依赖性。从问卷上看, 经过这些年的宣传, 教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您对‘素质教育’的看法”一问中, 只有2人选择“素质教育只是一个口号, 不可能真正实行”。
对师生关系这一问题的认识上, 几千年来的“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仍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您对教师这一工作的看法”选项中, 30人选择“既然干了这一行, 就把它干好”, 这一回答表明了大多数人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真实心态:当教师大多不是自己的主动的选择, 但进入教师这一角色后, 绝大部分教师有敬业爱岗精神和甘于奉献乐为人梯的精神。
专业知识上, 学历合格人数为25人, 合格率为69.4%, 而在这部分学历合格的教师中, 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或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或不安心工作, 三心二意;或不思进取, 缺乏教学能力。
同时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 一些教师形成了片面的质量观。他们认为, 教学质量的好坏, 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这些年, 经过媒体的宣传, 人们对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有了相当的认识, 但是对教师“眼高手低”的现象却认识不足。调查表明, 在“工作以来发表过作品或获奖”的教师只有5人, 其余的31人则从未发表过作品或获奖。
三、初中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协调培养的措施
1. 提升教师的现代化人文素养
在网络媒体越来越发达的条件下, 各类学科之间的知识壁垒正在逐渐消失, 学科之间的整合趋势越来越明显, 教与学双方借以了解各类学科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 正因为这样, 无论教或者学甚或管理者都容易迷失在知识、技术的汪洋中, 使得教学成为运用新媒体倒贩知识的窗口。学校传统文学教育同样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实际上, 新时期学校传统文学教育的目的再不是为了让学生只了解、知道, 甚或可以背诵记忆传统文学、传统文学史, 而是要他们获得传统文学的感染与浸润, 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而且, 传统文学教育在新的条件下的惟一优势是它的理念与专业优势。既然教学目的已由知识传播转变为人文素养的培养, 那么, 学校应加强图书馆教师阅览室的建设, 充实、配备“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必读与选读书目”, 通过各种途径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让教师参与图书选购, 满足教师学习需求, 鼓励教师博览群书。
2. 重视校本科学课程开发
本文调查显示, 本地区初中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依然薄弱, 同时在领导和现实的暗示和要求下, 校本课程开发依旧没有跳出考试第一位思想的怪圈。我们认为, 规范的学术论文只是教育科研表达的一种形式, 除此之外, 教育科研还完全可以更自然、更朴素、更诗意地表达。对基础教育教师来说, 科研必然伴随着实践、阅读与思考。它与实践相随, 与阅读同行, 与思考为伴[6]。实践是它的源泉, 阅读是它的基础, 思考是它的灵魂。基础教育教师的教学科研是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校可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培训教师, 逐步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如采取电化教育、理论培训、教学演示、教学观摩、课件制作、多媒体操作等教育手段。还可以开展教学创新、说课、评课、指导课等研究活动。
3. 强化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 并能从中找到乐趣。职业认同, 既指一种过程, 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教师当前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基础教育教师只有真正热爱基础教育教师职业, 才会对教学充满热情与动力, 不断追求自我的提升。新课程中, 基础教育教师尤其要强化其职业角色的转换认同感, 即成为新课程的开发者和新课堂的建设者、教育学意义上的对话者、学生课程学习和终身发展的激励者、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反思性研究者, 在自身职业及角色转换的高度认同中实现素养的优化[7]。
4. 积极创新教学人性化管理
应试教育的怪圈已给教师戴上了枷锁, 在此体制下, 社会给学校施压, 学校给教师施压, 在升学率等重压下的基础教育教师内外交困, 成了“戴着镣铐跳舞”的技师。为此我们认为, 学校在制度建设上, 尤其要注重创新教学管理, 给予基础教育教师素养优化的有力支持。因此, 学校领导应针对工龄、文化程度、职称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干预活动, 提高教师的健康水平。教师应做到生活有规律, 自我减压, 保证有效睡眠, 劳逸结合。工作时间长时应合理制定作息时间, 合理安排每天活动, 调节心理状态。工作压力大时要保持良好心态, 通过心理调节, 维持心理平衡, 保持宽松心态。认识工作压力过大对自身的影响, 学习自我减压的方法。学校也要建立科学的职业危险防护制度, 对教师进行防护意识和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特别是要注意贯彻落实各项防护措施, 真正保护广大教师。学校构建双主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即启发和探究兼容、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通过探究式教学,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同时建设师生平等、民主讨论的学习风气,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的作用;增强教师的道德表率和教学氛围上的道德感染力, 注重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何江.浅谈新课标中教师应具备的素养.新课程 (教师版) , 2005 (7) .
[2]徐明筱.现代教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内江科技, 2015 (S1) .
[3]王怀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数学教师文化修养的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 (9) .
[4]刘洪翔.初中数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调查研究.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5) .
[5]李辉.浅论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与职业, 2005 (18) .
[6]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 (五卷本)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一、读书践行,培养教师的读书人格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渴求知识,追求才学,向往完美,所以学校把养成教师的读书人格视作提高教师人文修炼的基本要求,并确立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一是体现在对教师主动参与研究的人文关怀中。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觉得具体操作层面的东西不解渴、不透彻、不深刻,不少教师开始寻求一种更深层的东西,为此,学校就要引导教师自觉读书,学政治思想内容、学学科专业知识,从“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并充分发挥图书馆功能,发掘图书资源作用,为教师搭建学习研究的平台,特别是注重让教育哲学资源成为教师成长和实施教育行为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满足教师渴望学习提升的内需。
二是体现在引导教师对中外人格教育传统的关注和践行中。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学生完美人格,让学生得到自由、充分、和谐的发展,教师人格必须率先完善。为此,学校引导教师关注中外人格教育,从读书中感受东西方教育之不同,感受现代教育的文明和精神内涵,并在读书后努力践行。
三是体现在要求教师在弘扬教育大师们倡导的人文精神中提升自己。通过让教师自学经典、专家引领、课题指导等,弘扬教育大师们倡导的人文精神,引导教师自觉阅读描绘教育大师成长轨迹、人格品质的书籍,在充满智慧的教育经典学习中,自学理解、深入对话、充分交流,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开展读书活动,使教师人格在学习中不断完美与升华,在学习中感到自己是个知识分子,是个文化人,树立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
教师们在读书活动中,拥有精彩纷呈的阅读对象、与时俱进的阅读理念和广袤无垠的阅读空间,人的精神品质、内涵修养都得到了新的升华。他们在读书实践中既弘扬了读书精神,又提升了教师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
二、德润校园,许孩子一个健康的起点
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必然是人人自觉做德育工作者,由此,学校提出了“德润校园”的教育理念,强调每一位教师要以人文关怀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自尊、需要、实际和发展,在活动中重视学生道德需要的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在“许孩子一个健康的起点”的办学思想指导下,明确了培育孩子的具体目标为:涵养气质、启迪智慧、育德成才。
1.组建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研究、制定分年级生活教育培养目标体系
学校针对寄宿制学生开展了“生活教育”的研究,并通过学科教学、主题活动、生活指导、心理辅导、实践活动等教育体验活动,形成了一张比较完善的德育“大课表”。针对寄宿学生生活空间相对狭小的问题,全员全程全方位抓好孩子的起点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创造健康美好的生活能力。
创造健康美好的生活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进取能力、身心适应能力三个层面。在实施中,我们又将这三个层面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并提出了具体的目标。
教师们在实施生活教育中遵循三条原则,即参与性、主体性、实践性的原则,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尊重儿童的自我教育和智慧发展,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轨道上前进;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到真实的生活中进行必要的训练,既给学生必要的、充足的真实生活经验,又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在实践中,教师们还设计了新的实验方案:一是探索德育新课程,让学生在生成式主题活动中自主探究、和谐发展;二是拓展德育途径,让学生在一日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三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特定情境中亲身体验、陶冶情操。事实证明这些德育方法切实有效。
2.挖掘教学资源,让真情涌动课堂
“寻找教材与生活的链接点”是指从教材描述的生活片段之内选取连接生活的点,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开放的“生活化”的教学,真正使“德润课堂”成为每位教师心中的德育工作目标。教师们尝试着从“情”入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使爱的教育从教师身边的每节课开始。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和网络资源的普及,使教师有了多种课堂教学形式的选择,给师生无限的想象和创造空间。在教学设计时,教师们利用电教手段声形兼备的特点,用视觉的冲击和听觉的震撼帮助学生还原生活情景,自然生动,扣人心弦,紧紧地抓住孩子们的心,使他们感同身受,使孩子融入到课堂教学主题的思维当中,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导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十分注重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通过师生互动共同开启想象的空间,启发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教师们还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征,贴近孩子的成长经历和生活积累,选取学生理解并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传授一些对孩子成长有益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观察和认识世界,更自由地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新与展示。
3.重视网上德育,开创网络绿色空间
青少年是上网的最大群体。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也给教育带来了种种问题。如何建立适应网络世界的伦理道德,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上网道德规范教育,是德育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课题。
孩子们喜欢上网,老师们就在网上建立孩子们的天地,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提倡:网络之道,“德”为先。学校在开展网络道德教育中,加强网络道德自律引导,抓住“爱”这一主题教育,方法上注意满足儿童身心发展与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需要,重视发挥激励的功能。许多教师在提高自身信息技术水准的同时,也注意把孩子们带进了这个健康的网上德育天地。
博爱是一种崇高的品德。博爱就是教育学生要爱人、爱群、爱物以及一切美好的东西。教师充分利用网上知识、信息,引导孩子从小懂得“爱”的内涵。“爱人”就是爱师长,爱同学,爱周围所有的人,“爱人”还要爱惜每个小朋友的才能。“爱群”就是教育学生爱自己的班级,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爱物”就是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爱护环境,热爱自然。教师寻找表达上述内涵的网上资料,通过电教手段,尽可能绘制相应的幻灯片,做到古代故事现代化,人物设计卡通化,语言表达儿童化,达到“教材活化,理解深化、情感内化”的效果。
三、合作共生,在校本教研中实现专业成长
一个成功的学校,必然有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研究机制,学校提倡教师成为互动、合作的同伴,把教研组建设成优秀的“教研共同体”,在日常教学中关注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有机相融。
1.注重科学与人文融合的教学设计与具体操作
二期课改倡导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价值取向,为此,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两方面要求:一是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明白真理、传承美德,培育人文精神;二是倡导学习中发扬科学精神、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学校引导教师在课堂互动中形成真实、有效的听课制度:建立“互补性常规听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向教导处申报一节实践课,在听课研讨中建立教学对话交流制度;建立教研大组探讨教学制度,每学期每学科申报一节探讨课,形成教学研究共同体,研究如何将“两纲”融入学科教学;建立向全体家长、社会公开展示课制度,让全社会关心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立体式教育网络。
教师们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在与同行的实践探讨课中、在榜样的示范课中悟出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一应充满激励,二应充满赏识,三应充满尊重,四应充满期待。在新的感悟中,教师们努力付诸于实践,在课堂教学的提高中提升自己,形成了一支优秀教师团队。我们在变革的课堂教学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和成长,也感受到了教师们在追求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大量信息,“德润课堂”的意识与教学行为在课改实践中得到体现,一个优秀的教师团队也逐渐成长起来。
2.在课题研究中学会反思
学校为引导教师积极开展课题研究,采用了松散型和紧密型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全员参与科研,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实现转型。各教研组、年级组提出教学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把问题提炼成课题,并开展教学问题研讨。我们的课题研究注意了从同事间的互助指导到纵向的理念引领,从侧重讨论式的案例教学到包含行为自省的全过程反思,提出了两次有引领的合作反思:①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间的差距;②反思理性的课堂设计与学生实际收获间的差距。在多次统整中,引导教师完成更新理念、并努力实现行为转移的两个飞跃。这样,研训一体化,外聘专家老师,内重教学研讨,既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努力构建起了优秀的学习型组织,团队精神成为建立校本教研制度、最终落实课堂质量提高的有力保证。
3.引导教师投入德育引领的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的构建,是课程多元发展的必然选择,每个学校应充分运用自己的办学优势,去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致力于开发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多元的、开放的、灵活的、本土化的课程。
学校以多元、微型、本土化、儿童化为开发建设校本课程的基本思路,将德育融入自然常识学科开发了《我与环保》校本课程,让教师在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增强德育意识,形成课改思想,促进专业发展,加强团队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何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养,提高全员教师的育德能力和专业水平,已成为建设一个面向未来的现代化学校的关键。遵循“教师发展学校”的观点,打造优秀团队,“德为先,学为本,优为旨”将是学校不懈追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上海市青浦区瀚文小学上海201700)
《教师十大素养之科学素养》一书告诉我们从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入手,提高教师的素质。我认为科学求是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两种精神也是我们当代教师必须培养的。“科学精神是什么?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这就是说只求真理,不管个人的利害。有了这种科学的精神,然后才能够有科学的存在。”科学精神在中小学教师钻研教学业务、研究教学规律、做好教育工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敬业精神。中小学教师担负着培养下一代人的使命。责任重大。需要高度的责任感和执着的敬业精神。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既是传授知识的活动,也是育人的活动。向学生传授知识,没有爱岗敬业的精神是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一方面需要教师高度认同社会主流价值取向,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能够身体力行,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求真精神。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这不仅是科学家的品质、科学的内在精神,而且也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之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要坚持实事求是,“不盲从,不附和”独立思考,具有学者独立的学术人格,为此,可以不计得失,百折不挠,赴汤蹈火也有所不辞。正是出于造福人类,营造美好的未来这种目的,人们全力以赴,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去扩大和丰富人类的精神财富。科学不仅用创造性的成果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水平,更重要的,科学活动所体现的对真理的坚定不移的无私追求精神,既把科学活动主体的思想境界提高到一个崭新水平,又给人类的精神追求提供了价值目标。科学精神的这些内在价值是中小学教师提高自我修养时所应汲取的。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创新精神。善于开拓,精于创新,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取得突破,这是中小学教师做好工作应具有的素质。科学的求真精神、求是精神、创新精神、务实精神是一种进取精神、开拓精神,这为树立中小学教师的创新精神提供了精神养料。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个性化学生,要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必须要有个性化的教师,培养教师的个性,要增强教师的个性发展意识,增强教师的个性思维。要真正达到个性化,必须培养创新的品格。个性依赖于创新,没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就不可能是个性化的教师。一个教师在教学上的独到之处,依赖于他的独创思维,依赖于他的创造性。科学的进取向上的品格和
开拓创新的精神正是中小学教师培养个性、创造性所需要的。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培养奉献精神。教师将自己的精力与能力奉献给教育事业,将自己的知识和学问奉献给自己的学生。教师上一节课只有45分钟,但准备一节课要花若干个45分钟,还有批改、辅导等也不知要花上多少个45分钟,教师只有肯奉献时间与精力才能搞好教学工作。教师的奉献精神,就是一种牺牲精神。读《教师十大素养之科学素养》我再一次感触到:不论何时,有奉献精神是当好一个教师的重要条件。
科学素养指引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二)。
【考试公告】 【学习资料】 【考试题库】 【面授课程】 【网校课程】
1.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是()。A.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 B.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 C.唐朝的《唐本草》 D.明朝的《本草纲目》
【答案】C。解析: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布的药典。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了药物l800 多种,方剂10000多个,全面总结了l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2.建立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的国家是()。A.古埃及 B.古印度 C.古巴比伦 D.中国
【答案】A。解析:公元前2600年,古埃及为了观测天狼星,建立了迄今为止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台;前2000年,巴比伦也建立了天文台。中国在大约2500年前,也开始有天文台,当时称为清台、灵台、观象台。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3.比利时人()于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他通过解剖的方法指出了左右心室间没有孔道能沟通动、静脉,纠正了关于左右心室相通的说法。A.法布里斯
B.埃尔维特 C.哈维 D.维萨里
【答案】D。解析:维萨里于l543年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他通过解剖的方法指出了左右心室间没有孔道能沟通 动、静脉,纠正了关于左右心室相通的说法。所以正确答案为 D。而法布里斯证明血液只能沿单一方向流动。埃尔维特最早提出了心肺间血液小循环的学说。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系统。
4.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且提出“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的名言的物理学家是()。A.阿基米德 B.牛顿 C.开普勒 D.法拉第
【答案】A。解析:阿基米德被西方称为“物理学之父”,并且提出“只要给我一个支点,就能使地球移动”的名言。5.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建造于()。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科学素养 人文素养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挑战,辅导员科学素养及人文素养的培养已是当务之急。只有学校重视、辅导员自身提高认识全方位协调,切实抓好考核、培训、个人提高等方面,以提高辅导员人文素质,起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做学生的人生导师和领路人。辅导员作为工作在高校第一线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者之一。
一、高校辅导员培养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高校辅导员既是学生日常事务的管理者,又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集管理、育人一体。作为高校的辅导员,必须具备过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可以说,辅导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高低,关系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同时对学生的学风、个人素养等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加强辅导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是成功管理和育人工作的需要
良好的人文素质是辅导员为人师、展示良好育人风范的根本保证。辅导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工作理念和工作作风,是辅导员的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个人修养的综合表现,也是其人文素质的综合表现。学生正处于心智逐渐成熟的阶段,对其影响最深的自然是与之朝夕相处的辅导员。一个辅导员的思想品质、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和行为。辅导员只有在被学生作为自己的榜样时,才能够温和而又深刻地打动学生的心。
2.是自身成长的需要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力军,这支队伍的素質和战斗力如何,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他们本身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还不尽如人意,他们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工作发展的需要。虽然他们的学历层次在不断提高,但在知识结构、智能品质、情绪情感、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与所承担的工作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不仅自身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亟待提高,更缺乏对学生开展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辅导员的成长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3.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辅导员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通过以身立教培养学生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正面临新的挑战,社会生活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严重冲击高校校园,要奏响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强音,需要加强和提高辅导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解决青年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科学及人文素养的方法
1.加强对辅导员的科研素养与人文素养培训
通过培训,促进其良好科研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形成。高校要建立培养和管理机制,把辅导员培养纳入学校人才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让他们接受培训;培训要同辅导员的工作考核、职能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之成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的内容包括:完善自我意识,正确认识辅导员角色;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学生活动及社会活动;培养较强的责任心、事业心等。培训形式:邀请专家举办学术讲座,召开研讨会和座谈会。
2.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辅导员要从根本上加强学习,促进思想的转变和自身知识结构的变化,以一种开拓进取的学习精神勤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要多读一些科学与人文方面的著作,感受不同的文化内容,优化知识结构;二是要把提高辅导员的科研素养与人文素养纳入思想政治队伍建设的规划,切实抓好辅导员的培训学习。如进行岗前培训,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师伦理学和教学论等教育基本理论,为辅导员走上教育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开展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培训,帮助辅导员丰富文化知识,开阔文化视野,选派辅导员攻读第二学位或进修学习,使辅导员有机会不断更新知识;三是要将科学与人文素养作为衡量辅导员管理育人水平的重要内容,激励广大辅导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3.重视辅导员科学与文化素养的考核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因此要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搞好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的思想,为对辅导员进行人文素质考核选拔做好思想准备。进行辅导员人才的选聘是提高辅导员质量的第一道关口,因此各高校的领导必须要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选聘制度,严格的把好入关口,不仅要对辅导员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考查,还要对辅导员的科学与人文素养进行考核,确保有一批高质量的辅导员来充实高校学生管理的队伍。在选用优秀人才的同时要健全对高校辅导员科学与人文素养的考核体系,对于不考核合格的辅导员给予思想政治上的培训,实行考核合格后上岗的制度。
4.加强对辅导员科学与人文素养培训
辅导员科学与人文素的提高不仅与其自身有关还与学校的辅导员管理体系和培养机制有非常大的关系。高校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并定期的进行培训,培训的方面不应仅限于辅导员日常的学生管理,还应包括自身素质方面如:正确的自我意识、事业的责任心、自我的正确认识等方面。而作为辅导员还应积极的借鉴文化类院校的管理经验与指导思想,使管理手段更加人性化合理化。
5.加强理论指导和实践能力的探索
辅导员如果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科学与人文知识并不等于有了科学与人文素养。所以辅导员要在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工作的情况大胆的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运用,同时辅导员在提高科学与人文素养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发展对知识和方法的创新,对新环境的变革做好积极的准备。
辅导员科学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辅导员水平的提高对于引导大学生健康的成长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每个辅导员都是时刻的牢记自身我肩负的使命,在提高自身科学与人文素养大的同时,不负重托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上的向导。
参考文献:
[1]李庆丰.高校辅导员应着力提升的素养与技巧[J].教育探索,2008-06
【教师的科学常识和科学素养】推荐阅读:
科学素养的培养11-18
科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07-24
初中科学教师总结05-28
参加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的心得体会07-22
科学教师培训心得07-07
小学科学教师研修计划11-15
小学教师科学论文比赛09-30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论文06-23
小学科学教师年度工作总结09-09
92科学素养与科研方法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