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动小班(精选15篇)
1、学会儿歌并能够根据儿歌的内容作出相应的动作。
2、体验参与集体游戏的快乐。活动准备:音乐 活动场地
活动重难点: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 活动过程:
1、老师教授儿歌
大皮球,小皮球
大大,小小
拍皮球,拍皮球
上上,下下
前前,后后
骨碌骨碌一
骨碌骨碌二
骨碌骨碌三
哎呦哎呦,皮球滚下来。
幼儿跟老师读数遍
2、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
师:“刚才的儿歌好听吗?们宝宝一起来一边做动作一边念儿歌好不好?”
大皮球,小皮球(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伸直相对做一个圆弧状,前一句双手相对距离大一些,后一句双手相对的距离小一点)大大,小小(重复上面的动作)
拍皮球,拍皮球(伸手做拍皮球的动作)上上,下下(双手上举,击掌两下,双手下垂弯腰在膝盖前击掌)
前前,后后(身体直立,双手在身体前方和后方分别击掌两下)骨碌骨碌一(双手半握拳,在胸前做绕线的动作后伸出右手食指)
骨碌骨碌二(双手半握拳,在胸前做绕线的动作后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
骨碌骨碌三(双手半握拳,在胸前做绕线的动作后伸出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哎呦哎呦,皮球滚下来(自由动作)
3、请个别幼儿做动作,老师念儿歌并提示动作。
4、全体幼儿一起做动作
一、带领幼儿进入实际的情境中去亲身感受
在刚入园不久的幼儿学习“打鼓、吹号”这一模仿动作之前, 我们先让幼儿观看本园哥哥姐姐们为庆祝国庆而练习打鼓、吹号的活动, 幼儿会对哥哥姐姐的这一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 看得非常认真、仔细。待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 再教他们做打鼓、吹号的动作。这些孩子由于进入了生活的情境, 有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在头脑中留下了鲜明、深刻的表象, 因此在随音乐做这些动作时, 就能创造性地用各种方式富有感情地表现出来。
二、观察实物的动作
在教幼儿学小鱼游的动作之前, 我先让幼儿观察活动室里鱼缸中的金鱼是怎样游的, 幼儿观察后有的说:“鱼游水没有声音。”有的说:“小鱼用翅膀在游。”到了音乐课上, 我说:“一会我当捉鱼的人, 你们当小鱼, 小心别被我的网捉住呀!”接着让幼儿先听音乐, 然后自己随音乐做小鱼游。这时大部分幼儿都自发地把手放在身体的两侧, 或垂在下面, 两手前后摆动。名航小朋友用游泳动作表示鱼在水中游, 澜波小朋友用碎步轻轻地跑动, 还特地跑到我面前说:“小鱼游是轻轻的。”幼儿们用的都是小小的跑动步子, 没有一个是跳跃前进的, 因为他们所观察的金鱼都是轻轻地、无声地、自由自在地游动的。这一观察活动对他们进行小鱼游这一模仿动作起了极大的影响, 使他们在身体活动的同时, 头脑里也有着丰富的思维活动。
三、用实物演示动作
在教“敲锣、打鼓、放鞭炮”这一模仿动作时, 我除了先给幼儿观看及倾听鞭炮的响声外, 还有意识地左手提着一面锣, 左臂夹着一个小鼓, 一边慢速地敲着锣、咚咚咚咚快速地打着鼓, 一边走到活动室, 以造成热闹的气氛, 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等到上音乐课时, 弹着“敲锣、打鼓、放鞭炮”这一模仿动作的曲调时, 我眼睛看着琴上的锣与鼓, 提问幼儿这是什么。经过我的暗示, 幼儿很快联想到了刚才老师敲锣打鼓的情景。从这以后, 再用这样一些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做模仿动作时, 幼儿脑子里的表象就会起积极的作用。
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 以获得亲身体验
幼儿对摘苹果的模仿动作很感兴趣, 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做出手腕转动、摘下果子的动作, 我组织幼儿亲自采摘园内成熟的水果, 从而使他们有亲身的体会。同时, 为了让幼儿能把手指张开, 用张大的手指做摘苹果的动作, 我把大苹果依次放到每个幼儿的手中, 给他们机会, 让他们尝试摘苹果手指要张大到什么程度。
活动目标:
1.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合拍的做各种小鸡出壳的动作。
2.引导幼儿大胆创编各种小鸡出壳的动作。
3.喜欢音乐活动,体验小鸡出壳时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老鹰头饰、小鸡出壳的图片、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出示鸡蛋图片,请幼儿看看是什么?鸡蛋里面会是什么?(小鸡)
二、学习律动《小鸡出壳》
1.谈论小鸡出壳的动作,鼓励幼儿创造想
(1)师:鸡妈 妈生了好多蛋宝宝,我们坐在小椅子上变成蛋宝宝。
(2)师:小鸡在蛋壳里醒来了,非常想出来和我们小朋友做游戏,可是厚厚的蛋壳把它包住了,怎么办呢?你们帮它想想办法好不好?它能用什么办法才能从蛋壳里出来呢?(请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
(3)师:哪位鸡宝宝愿意把自己的办法来做给大家看看?
2.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随教师学习律动。
(1)将动作与音乐匹配起来。
师:刚才想了那么多办法,那现在让我们变成鸡宝宝,跟着音乐来做一做,
试一试,行不行!师幼一起随音乐做律动(一遍)
(2)带领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进行韵律(三遍)
教师引导幼儿寻找空间随着音乐合拍完整地做动作。幼儿跟随音乐合拍完整地做动作。(教师在动作转换时用语言提示)
(3)庆祝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师:这些鸡宝宝可真能干,一下子全出来咯!想想钻出蛋壳的小鸡开不开心
啊?他会怎么样呢?
三、游戏:老鹰捉小鸡
1.师:不好啦,小鸡们,看!老鹰来了!我们赶快躲起来吧!(配班老师头戴老鹰头饰扮做老鹰;小鸡们做蹲下的动作,呈害怕状。)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培养幼儿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敲锣打鼓新年到》是一首节奏明显,旋律欢快的乐曲。旨在在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感受新年欢快的氛围。并且能够用身体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特点。
技能目标:能跟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情感目标:在动作表演中体验节日的热闹和快乐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能跟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活动难点: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特点。
活动准备:
鼓,音乐,自制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老师收到了一封来自小猪的秘密来信,(出示PPT图片)我也不知道信里写了什么?小猪说了要草莓三班小朋友都到齐坐端正了才可以打开。我们现在打开看一看。
二、基本部分
(一)初次完整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旋律
1、播放音乐,这首乐曲是怎么样的?听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幼儿知道这是过年会用的音乐,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旋律)
为什么小猪会送这首乐曲给我们呢?再听一听(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小猪信里告诉我了他们国家要举办新年晚会了,要演奏这首乐曲。可是他们的乐队还差一些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
(二)分段欣赏,初次感受乐曲的AB结构
1、(出示图片)这是乐队里打锣的小猪,我们先听听他需要演奏的是那段音乐(播放音乐)。可是要怎么演奏呢?(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猪的动作)教师示范模范打锣的动作(感受42拍的节奏)
2、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通过身体节奏感受乐曲节奏
3、这是打鼓的小猪(出示图片),他需要演奏的是那段音乐呢?(播放音乐)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中小猪的动作,出示大鼓,(介绍用法)请幼儿上来模仿动作怎样打鼓(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感受44拍的欢快节奏)
小结:小猪打来电话问,我们学会了没有?打锣怎么打?打锣的小猪打的慢一点点,(示范动作)那打鼓呢?打鼓的小猪就打的更快一点。
二、跟随音乐做动作,感受乐曲ABAB结构特点。
1、他说单单学会打锣和打鼓可不算,要整首乐曲演奏出来才算成功呢,他让我们录录视频给他看一看,成功了他就马上来接我们去参加晚会啦!(播放音乐,尝试整体演奏)
2、有的小朋友呀忘记怎么打锣打鼓了(教师示范,再次巩固幼儿的动作
节奏)不过小猪说可以再给最后一次机会(再次播放音乐,引导幼儿跟随音乐做动作)
小结:原来我们的演奏是有顺序的,先是慢慢的打锣快快的打鼓再慢慢的打锣快快的打鼓。
3、先幼儿分为2组(男女各一组)尝试分组跟随音乐做相应的动作。
(四)尝试引导幼儿用其他身体动作表示乐曲节奏
1、小猪很急忙的告诉我,他们的锣和鼓都坏掉了,不能使用了,该怎么办?(引导幼儿尝试用其他身体动作或乐器来表示乐曲节奏)
2、鼓励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播放音乐)
(五)结束部分
小猪的新年晚会要开始啦,小猪看我们这么用心帮他们想办法,他答应我们可以邀请在座的老师们一起的参加晚会,你去帮老师邀请客人老师吧,要有礼貌哦!跟客人老师说:“老师好,我们一起去参加晚会吧”(鼓励幼儿用自己想到的动作去参加晚会,跟随音乐往外走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性很高,幼儿能够通过身体动作去感知乐曲的结
1.学用自然的嗓音唱歌曲。
2.再次感受新年气氛的热闹。
活动准备:
1.小鸡、小鸭、小鸟玩具各一个。
2.配套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随音乐模仿小鸡、小鸭、小鸟进教室。
2.欣赏歌曲,知道歌曲的名字及内容。
3.学唱歌曲。
(1)在情境演示中,跟着小鸡一起学唱歌曲。
(2)在情境演示中,跟着小鸭一起学唱歌曲。
(3)在情境演示中,跟着小鸟一起学唱歌曲。
4.幼儿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各种模仿动作,并随音乐边唱歌词边按乐句做出来。
5.集体在音乐声中愉快舞蹈,感受新年的快乐。
活动反思:
在这节音乐活动前,我和孩子们一同布置活动室环境。于是,在他们我的启发下,我示范唱出贴近他们生活的歌曲《新年到》。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很好,跟着我一会儿学小鸡、一会儿学小鸭,开心极了,歌曲的内容较简单,幼儿很容易学会,难点在情景演示中,这需要幼儿既能根据自己的演唱,又能自己表演唱,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特别专心,练习的过程特别认真,多遍下来,孩子们唱得可真不错!
小班健康活动教案 能干的小手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手,知道用手能做许多事情。教幼儿初步保护手的方法。
活动准备:
《小手爬》音乐磁带、筷子、橡皮泥、图书等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听音乐和幼儿做小手爬的游戏,引出小手的内容。
二、展开。
1、和幼儿一起说手、按顺序认识手。
2、和幼儿一起认识手指头(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知道它们的名字。
3、和幼儿一起做手指游戏,看谁戴的又对又快。
4、和幼儿一起认识手指甲,教育其讲卫生。
5、和幼儿一起认识手心、手背;做手心手背游戏。
6、和幼儿讨论手的作用。
7、教育幼儿手的作用大要保护好手。
8、请幼儿自由去操作各种材料,体验手的作用。
延伸活动:
一、让学习英语的乐趣围绕着学生
教师丰富的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授新知识时可以用手势、动作、表情等,让学生边听边理解我的意图。如我在教“Listen to the music”时,反复指着自己的耳朵和音符,示意给学生,通过反复多次的示意后,学生就明白了;又如教“Look at my mouth”则指指自己的眼睛,然后再指指自己的嘴,配之以适当的表情,学生就心领神会了。这样,通过日积月累,培养了学生直接理解、直接学习和直接应用英语的习惯。同时,我有意识地将英语学习拓展到课外,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楼楼道内、走廊中的英语标识,给学生创设一个课后英语学习的环境。
二、创设激趣的课堂教学情景
情景教学是指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习得语言,生动、形象、逼真的意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能根据语境理解和正确应用语言,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具体教学中笔者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 让实物做客课堂
笔者经常运用实物进行教学, 营造氛围, 能尽快把学生带入预设中的“情景”, 这种方法形象、直观、简单、有效。如我在教文具的名称时, 首先, 让学生拿出pen、pencil、eraser ruler等文具, 我手拿文具读出该单词的单数和复数, 如a pen, 然后拿出两支钢笔说two pens, 第一次读时让学生认真听, 第二次读时让学生小声跟读, 第三次读时, 我小声读, 学生可大声读。然后我用“show me______”句型练习所学单词, 最后用开火车的游戏巩固单词。学生兴趣盎然,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由此可见利用实物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途径。
2. 让学生自编短剧,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
课堂上,充分运用学生自编短剧的方法来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心感受,从而达到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目的。如在讲授PEP教材三年级下册Unit four Do you like pears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搜集了各种食品,把课堂变成了一个餐厅,通过角色扮演来学习和应用新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和“I’d like.”,让学生在设置的情景中去感受语言,去实际应用语言,提高学习效率,可见情境创设得巧,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3. 利用儿歌形式丰富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儿歌的形式,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经常在上课前进行英语热身,如编一个英语儿歌、唱一首英语歌曲、猜一个英语谜语等,这样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英语的氛围,对接下来开展教学有一定的效果。另外,把英语单词变成学生喜爱的歌曲对巩固记忆有一定的效果,如:Point to you, Point to me, Point to the window, Point to the door.类似这样的儿歌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在轻松愉快的吟唱中记住了单词。在句型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大量儿歌式的情景问答掌握句型。
4. 让游戏激活课堂
教学为配合语言操练环节,我们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操练。例如:在教季节、天气和活动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配对游戏,首先准备了季节、天气和活动的纸条,分别放在三个盒子里,游戏开始时,一名学生从三个盒子里各抽取几张纸条,连起来说一个句子。如果这个句子配对正确,其它同学则重复该句子,如果句子配对错误,其它同学则改正,有些句子的搭配非常好玩,学生笑得前俯后仰,整个课堂显得形象、生动、有趣。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巩固了学到的语言知识,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我们应注重游戏形式的多样化,因为再好玩的游戏,学生玩过几次后就没有新鲜感了,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设计新游戏,不断翻新游戏的做法,把一些新颖的游戏运用到教学中来。
1、学习律动,随音乐合拍地做游戏动作。
2、能运用小椅子作为道具创编动作。
3、体验、表现律动的情趣,感受活动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熟悉音乐。
2、每人一张椅子,排列成秧田式。
三、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泼水歌),找座位。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去找自己的小椅子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边拍手边找座位)
(二)、游戏“亲一亲”
师:我们来请小屁股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好吗?
师示范:亲一亲,屁股碰椅子后马上站起来,同时嘴里发出“叭”的声音。你们会吗?
幼儿练习若干遍。
亲两亲:方法同上。(亲三亲)
我们还可以请我们身上的什么部位和小椅子来玩“亲一亲”的游戏呢?
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带幼儿尝试。亲小手的时候可以增至5亲。
(三)、游戏“躲猫猫”(创编游戏动作)
1、你们玩过“躲猫猫”的游戏吗,谁来说说?
今天我们和椅子一起来玩“躲猫猫”的游戏。
2、我先把自己藏起来,(师示范藏在椅背后,并扶住椅背)等你们藏好了,我就来找你们。
“宝宝,藏好了吗?”“那我来找啦”“宝宝,在哪里”
3、师说:刚才我看到这个宝宝把头这样露出来了,我就知道原来他躲在椅子背后了,看我来学学他的样子:师示范:(左右探头)
4、还有什么办法也能让老师找到你啊?(引导幼儿创编伸出手、伸出脚等动作)带幼儿练习创编的动作。
5、配上音乐。
师带幼儿做:“宝宝,在哪里”边说边做动做:双手扶住椅背左右探头的动作,幼:“宝宝,在这里”重复第一句音乐。接着练习其他三个动作,方法同上(练习(2~3遍)。
上下探头
右手叉腰,伸出左手做摇手状
左手叉腰,伸出右手做摇手状
6、待幼儿熟练后交换角色:幼儿找,老师藏。(找老师时,你们应该怎么说啊?)(音乐)
7、做完后,接着示范下面的动作:
双手叉腰,小碎步从椅子后面跑到前面,转身面向椅子
双手同时按照xx|xxx|的节奏拍击椅面
师:谁说说,我刚才还想了一个什么办法让你们知道我藏在椅子背后的。(幼儿说)
8、幼儿完整随音乐练习3~4遍(前奏时,师说:宝宝,在哪里)(整首音乐)
9、师:除了用小碎步出来还可以怎么出来呢?(幼儿创编,并练习)。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热爱秋天美丽景色的情感和乐于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会用肢体动作表现秋叶飞舞飘落的情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初步分辨音的不同,并能作出反应。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
1、课件:观察秋天的落叶,知道秋天到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都落下来了。
2、小树叶每人二片。
3、用乐器演奏的刮风声音(钢琴刮奏的声音)
4、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出示秋天的课件。(边看图片,边引导并有节奏的朗诵)
1、提问:“小朋友们,刚才那首诗好听吗?”
2、师:它有个一好听的名字叫《秋天》,老师把它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歌曲并运用动作表现。
1、教师清唱2边,幼儿倾听。
2、钢琴伴奏2边,幼儿倾听。
3、幼儿带着愉快的情绪跟教师学唱歌曲。
三、学习分辨和表现音乐节奏的快慢。
1、请幼儿猜想:秋叶跳的很欢快时,会是什么样的?
2、钢琴节奏的快慢,来感受风的大小。
3、幼儿听音乐集体表演。
四、《大风和落叶》的游戏。
1、每个孩子带上树叶,引导幼儿把自己想像成一片小树叶,幼儿边唱边用动作表现落叶。
2、钢琴节奏快慢,初步分辨音的不同,并作出反应。
孩子听音乐想象自己是一片落叶,当听见大风声音时赶紧抱在一起。
3、听音乐玩2-3遍。
五、活动结束。
案例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们小班《落叶飘飘》主题中的一个音乐活动,活动基本上让孩子在歌曲的旋律中做小树叶飘的动作。为了让小班小朋友想出不同的飘的动作,我事先铺垫了经验,让孩子室外观察小树叶飘的动作。孩子们有了前期的经验,表现的比较好,有的是左右飞、转圈圈飞等等。飘好了,小树叶累,你觉得它会在哪里休息?问题一提出课堂氛围马上又很活跃,孩子说地上、水中、房子上等等,这次活动我也出示了图谱让孩子把一首难懂的歌词简化,孩子学唱部分还是记得比较牢的。这次活动的设计比较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在活动中玩的很开心,在玩的过程中轻松的学会了这首歌曲。
一、音乐方面
旋律优美、动听的音乐能吸引幼儿注意力, 如果是幼儿熟悉的音乐, 更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和表现的欲望, 使他们自发地、积极地参与到律动中来。因此, 选择适合的音乐能帮助老师顺利完成律动教学, 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1.律动乐曲最好选用节奏比较鲜明、强弱明显有序的 音乐。
小班幼儿节奏感不强, 音乐经验比较少, 对节奏认知不全面, 因此音乐的节奏要特别鲜明, 他们才能了解老师的意图, 做出相应的动作。例如:小班幼儿完成上课活动后, 老师要求小朋友听到音乐后一边拍手一边回到四周摆好的座位上, 这时可以选择《粉刷匠》这首乐曲, 是典型的2/4拍音乐, 节奏鲜明, 强弱得当, 孩子容易接受。
2.律动乐曲最好选用音乐形象易于表现、旋律容易记 忆的音乐。
中班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 如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大小、不同的音色等, 所以能在听懂音乐后随音乐哼唱, 同时做相应动作。例如:中班幼儿可采用《小鸭子》的音乐, 做“鸭走”的动作进入活动室。孩子在熟悉音乐的前提下, 主动歌唱, 同时把小鸭子行动中偶尔笨拙、偶尔灵巧的特色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3.用不同的音乐表现相同的律动。
大班幼儿对音乐的想象、思维、创造力不断提高, 能从曲调相近、节奏类似、风格相同的音乐中表现已知的律动。例如, 他们曾经学过用低沉的乐曲表现“熊走”以后, 听到沉重笨拙的其他乐曲时, 能根据乐曲的特色, 自发的做出“熊走”的动作;听到弹跳力很强的音乐, 就会用“兔跳”来表现。这是幼儿通过记忆感知哪类乐曲可以用哪类动作来表现, 是幼儿音乐感受力发展的表现。
二、动作方面
幼儿的律动, 大多是模仿内容, 一般就是动物的动作 (兔跳、鸭走、鸟飞等) 、成人的劳动 (划船、开火车、开汽车等) 、自然界现象 (下雨、刮风、雪飘等) , 还有一些就是生活中的动作 (刷牙、洗脸、擦桌子等) 。幼儿阶段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他们天性活泼好动, 喜欢模仿, 所以幼儿园的律动一般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根据这个特点, 我们在教授动作方面, 既要考虑到幼儿动作的发展水平、接受能力, 又要考虑到动作的游戏性、教学性, 适当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熟悉的事物, 更能得到幼儿的喜爱和参与。在实际教学中, 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循序渐进, 完成教学任务。
1.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幼儿期正是幼儿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 动作是表达感情的一个重要手段。幼儿的很多模仿动作都来源于生活, 为了防止机械地学习和枯燥地模仿, 可以让幼儿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然后把丰富的感性印象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记忆, 这样在律动学习中才能把记忆转化为兴趣和动作, 使律动形象更生动可爱。例如:学习“鱼游”之前, 教师端来鱼缸, 让小朋友看看小鱼是怎么游动的, 然后再进行律动教学, 孩子们就会跟随老师把手放在两侧左右摆动, 小碎步鱼贯而行……
2.运用教具, 引起兴趣。
在幼儿园, 运用各种教具引起幼儿兴趣, 特别实用。给他们牙刷, 他们就随音乐开始模仿刷牙的动作;同一段音乐, 给他们梳子, 他们就学着梳头, 给他们戴上相应的动物头饰, 孩子们就会根据自己的头饰, 随音乐、随老师做出适合的动作。
3.语言讲解, 生动示范。
确定律动音乐后, 教师编排相应的动作, 然后组织幼儿学习舞步。期间要求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启发幼儿的想象力, 充分描绘动作的创意, 然后用准确的语言解释动作要点。另外, 示范动作要规范, 要有镜面动作和同方向动作, 让每个幼儿的视线不被遮挡, 看清楚老师的示范。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学习鸭子的基本动作。
2、体验与同伴说悄悄话的乐趣,体验歌表演的快乐。表演时注意与同伴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4、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小鸭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鸭妈妈带宝宝去草地上玩一玩,好吗?好!我们出发吧。(放《两只小小鸭》的伴奏,师生作小鸭状走进场内)哎呀!走得好累呀,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二、感受歌曲并学习小鸭动作。
1、学习小鸭走。
师:宝宝们,妈妈要和坐得神气的鸭宝宝说一句好听的话,看看谁坐得神气哦!
请一位鸭宝宝上前来。(幼儿作小鸭状摇摇摆摆走过来,若幼儿没有学小鸭走路,老师给予提醒:“哎,这只鸭宝宝怎么忘记自己是怎么走路的呀!”老师边说边做动作提醒。)
2、理解悄悄话。
宝宝走到鸭妈妈跟前时,鸭妈妈给予肯定:“这只漂亮的鸭宝宝走到妈妈身边来了,走的真好!”“我们来亲亲小嘴巴吧。”师生用手作鸭嘴互碰两下。亲完小嘴巴,鸭妈妈就在鸭宝宝耳边说句悄悄话。说完之后就请鸭宝宝走回去。
同样再请1~2个幼儿上来说悄悄话。
你们听到了我和刚才那几个鸭宝宝说了什么好听的话吗?怎么会听不见呢?(幼儿回答)
对呀!我们是把嘴巴放在耳朵边轻轻地说,我们讲的是——悄悄话。
3、感受歌曲的活泼、欢快。
那妈妈请几个宝宝也像我们刚才那样亲亲小嘴巴,说句悄悄话,好吗鸭宝宝上来的时候要怎么走的(摇摇摆摆)。(请两对宝宝表演说悄悄话,教师在一旁唱歌曲。)
宝宝们,**和**表演的怎么样?那妈妈唱得好听吗?妈妈唱了什么呀?(幼儿回答)
那听妈妈再完整说一遍。(钢琴伴奏,边念边用手拍打节奏。)宝宝跟着妈妈说一说,好吗?(再次钢琴伴奏,齐念。)
宝宝们说的真好听,钢琴弹得也好听,妈妈想跟着钢琴唱一唱。(跟着琴声唱)
妈妈唱的歌你们喜欢吗?那你们跟着妈妈一起唱好吗?
钢琴说宝宝们唱得好好听,它还想再听你们唱一唱,你们愿意唱给它听吗?这次跟着妈妈做做动作。
三、结束活动
说悄悄话好玩吗?那宝宝们找一个好朋友,我们一起玩一玩说悄悄话吧。(放歌曲音乐,幼儿表演2次,换伙伴再表演2次。)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的不合理,活动的过程以新授歌曲为主,但是目标却定位在感受和表现歌曲上,因此给人感觉过程有点混乱。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熟悉歌曲小红帽,能进一步表演歌曲。
2、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和敏捷速度。
3、体验游戏的快乐。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初步听过或已经熟悉歌曲小红帽
2、小红帽的动画音乐
3、郊外的图片,小红帽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引出小红帽
1、师:小朋友喜欢自己的外婆吗?
2、师:外婆会买好吃的东西给小朋友吃,小红帽也喜欢自己的外婆的,她还带好吃的东西给外婆了,为什么她会带好吃的东西去给外婆啊?
幼:外婆生病了。
3、师:外婆的家住在哪里啊?
幼:住在森林里,住在郊外。
4、老师总结:小红帽的外婆生病了,她去看望她生病的外婆,可是外婆家住在又远又僻静的地方,那里可能会有大灰狼出现,小红帽一个人去太危险了,我们一起陪她去看她的外婆好吗?
二、请幼儿跟随小红帽的音乐一起唱唱
1、教师扮演小红帽教幼儿唱
2、师:小朋友唱的真好听,小红帽很高兴,她把帽子送给了老师,老师现在就是小红帽了。小朋友,你们能陪我一起去看我的外婆,我很高兴,谢谢你们小朋友,可是我去看外婆的时候,我喜欢边唱歌边去看外婆,你们会唱我的歌吗?请小朋友跟我一起唱好不好?我们把好听的歌声也带去给我的外婆好吗?(幼儿跟唱)
三、请幼儿拿着糕点和小红帽一起去看外婆小朋友,你们唱的真好听,外婆听了一定好高兴,小朋友我们去看外婆时要注意了,当心附近有大灰狼,如果在路上听到了大灰狼的声音一定要躲起来哦,要躲在大树背后,这样大灰狼就发现不了我们了,等大灰狼走了之后我们再去看外婆。
四、请幼儿游戏
1、请幼儿和小朋友边走边唱去看外婆,唱完或中途出现大灰狼声音,请小朋友躲起来,第一次到外婆家的时候,外婆不在家,请小朋友再玩一次。
2、期间用各式各样的食物代替原段中的糕点,可以替换着游戏。
五、结束语:
天太晚了,我们早点回去吧,和外婆再见,带着小朋友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原来准备用小铃、圆舞板、铃鼓,但受学校已有的乐器数量影响改为铃鼓、串铃、木鱼,这些乐器的使用方法就花了不少时间,然后看指挥演奏又是一个难点,好在小红帽乐曲比较熟悉,因此孩子们还是打击乐活动有了一个较好的了解,这节课比我预期的时间要长,因为中间有很多预想不到的突发状况,例如对之前学习的乐器使用方法掌握不牢固,个别幼儿需要重新指导幼儿太多。另外活动内容有点多,以至于课堂节奏有点快没有留出给孩子们消化的时间。授课效果比较满意的是找男女幼儿分别表演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意识,男女分别表演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要是能在区域中组织幼儿演奏那就更好了。
1播音内容与播音有声语言的律动关系
播音主持有声语言的律动更多的受文体与播音内容的限制与牵连,不同的文体及不同的播音主持内容对声音的律动要求也不一样。要想实现不同文体与不同播音内容的成功阐释,必须依赖语言的多样性与节奏性。在叙述类的文体中,要注意语言的绘声绘色,尽最大限度的借助语言的节奏表达事物或场景的原貌;在议论性的文体中,语言的节奏感要内敛与沉稳,借助含蓄的语气表达明确的态度,语气上也要坚定有力,才能使议论文的结论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对于抒情性的文体与播音内容,要借助声音的节奏感来展现语言情感的层次变化,句子表达上要情感充沛,融情含义,借助节奏的鲜明变化表现出情感的起伏与波动。不同的文体决定不同的声音表达节奏,不同的声音表达节奏影响着播音文体与播音内容,影响着受众的感官与听觉感受。在面对不同的播音文体与播音内容时,选取合理规范的声音律动,才能充分的展现出播音的独特魅力。
2有声语言节奏在叙述性作品中的表达
叙述性的作品,一般来说其情感的波动幅度不是很大,在叙述时更多的是对场景的叙述、重复、转述。但是,正是因为其在情感的体现上比较平稳,要想获取受众的认同,就必须借助语言的节奏实现语言表达的绘声绘色。在叙述型作品中,语言节奏上起伏有度,节奏保持平实、稳定,实现语言的节奏与叙事内容及情感波动相一致。具体来说,可以根据下面两方面来控制语言的节奏感。
2.1根据不同人物的语言,合理调整语言节奏:人物语言主要是播音内容中的人物语言,要求播音主持人在播音时能最大限度地模仿人物的声音,并注意其声音表达上的节奏感与层次感。不同人物的语言及语言的节奏是不断变化的,即使是同一个人物在面对不同的场景时,其语言的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心情影响着语言与语言的节奏。常见的场景决定语言节奏感的例子,如当人处于激动的情感状态中,语言的节奏感比较舒缓,甚至出现停顿,节奏上体现出一种高昂与紧张感。不同年龄段的人在语言的表现上也不尽相同,在声音的节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孩子的声音定位于活泼、可爱,充满阳光与童趣,节奏感比较明显、鲜亮;青年人则充满朝气,积极向上,节奏上非常爽朗、高昂;中年人在节奏变化上就开始趋于平缓、沉稳、敦厚;老年人则是饱经风霜后的沧桑,绵远悠长。不同的性格影响语言的节奏,性格温柔的人,语调是平直的,节奏感不明显。而有的人性格比较活泼,声音干脆、直接,这样的有声语言一般借助高而平、中速偏上的语调来展现。
2.2根据情景的变化来控制语言的节奏:播音主持人在进行播音主持时总是追求叙述成分的形象性,借助音色与节奏的变化来逼真再现内容中的各种场景,呈现给受众多元的体验。这就是根据场景的变化来展现语言的节奏,实现场景描绘的逼真性。此外,还要注意情境的色调描绘要与声音的情感相协调。
例如:“离别分散总是难以忍受的,当父母得知我要踏上去海南的旅程时,便急匆匆赶来车站送我,想阻止我的这次行动。但是面对泪流满面的两位老人,我还是义无返顾地踏上了南去的旅程,即使我心里也有着无限的悲伤与流不尽的眼泪。飞驰的列车将年迈的父母抛在后面,我的心也随之颤动,我是怎样的人,居然忍心为了祖国的事业离开年迈的他们!”
在这段文字中,既有心理描写也有场景的展现,总体的感情基调是不舍、矛盾与痛苦的。这就要求播音时要注意借助语言的节奏将悲苦的情感展现出来,处理好重点语词的节奏性。在读“匆匆”二字时要注意加重后鼻音,意在表现父母的着急与心情急迫;在读“还是义无返顾地踏上南去的旅程”这句话时,将“还”、“踏上”等字的韵母发音延长,借助延长的音调表现我内心的纠结与痛苦,最终下定决心的无奈;在读“我心里也有着无限的悲伤与流不尽的眼泪”时,注意语言的停顿,一字一顿,表现作者的悲伤心情;在读到“飞驰的列车”时,在音高的处理上将“飞驰的”语速调快,突出车速的快,与后面的场景相呼应。
3有声语言节奏在议论型作品中的表达
除了叙述型的播音作品,还有议论型的,其主要是为了说明并论证某个问题的观点与态度,在写作时要注意抓住论据并就事情进行理论,重在以理服人,在正式播音主持时,需要借助声音对作品中的论证情态进行说明。这要求播音主持人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要保持态度的明确,情感饱满,语言节奏上把握分寸。注意态度明确,是非曲直表露明显,情绪充满,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一定的分寸感,避免大篇幅的抒发,太过感情化。节奏上要鲜明,突出其理论性特点。其次,要注意语气的坚定有力,注意语调的平稳,读音准确,节奏感强烈。节奏上不宜舒展多变,态度上要立场、观点明确,语调平直,多为肯定,首句可以考虑气势高,呈现逐渐下行的趋势,最后以干净利索的语气结尾。
4有声语言节奏在抒情型作品中的表达
除了叙述与议论型文体外,还有抒情型文体,其抒情形象多元化,论述也比较多,进行节奏的把握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营造一定的意境形象,注意整体与局部的和谐统一。播音作品要想打动人,首先要营造好抒情气氛,这是外在的场景布置。其次,是有声语言的把握。应尽量控制声音,让语言充满情绪性,用情绪去打动受众。对播音作品的内容与感情的基调有着充分的把握,在播音时能够以极短的时间进入角色与场景。在悲伤时语调低沉、情感低落,表现内心的痛苦与悲伤;高兴时注意语调的欢快与节奏的明朗,表现内心的喜悦。只有借助多样的情绪变化去感染、打动受众,受众才能实现在节奏的变化中对情感的有效体验。
5结语
不同的文体,不同的播音内容需要不同的语言体现,语言的体现又借助语言的节奏感。无论是哪一种文体或者是什么样的播音内容都需要播音者充分了解其情感与内容,把握住播音的主体基调,借助语言的起伏变化,鲜明节奏,来展现丰富多彩的形象与场景,描绘出不同的内心情感,通过播音有声语言的节奏感与形象感,让受众得到心理的满足,以最完美的角度呈现播音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祝捷.播音主持语言评价问题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12,(2):53-59.
[2]杨箐如.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探析[J].中国报业,2012,(16):117-118.
[3]卢迪迪.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规范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
执教者 孙 霞
教学目标:
1、在游戏的情境中,能随音乐分段、有节奏地进行韵律表演,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
2、尝试将包饺子的经验运用到音乐活动中,探索用各种身体动作表现搓皮、包馅、下锅等情节,富有创造性地表现热闹、喜庆的音乐氛围。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既开心又有序的游戏情绪。教学重点:
尝试将包饺子的经验运用到音乐活动中,能随音乐进行韵律表演。教学难点:
在游戏的情境中,幼儿能随音乐分段、有节奏地进行创编表演。教学流程:
郊游请客-- >揉面团-- >搓铰皮-- >包饺子 -- >煮饺子-- >分享快乐 教学准备:
图片《包饺子》,音乐《喜洋洋》和《去郊游》 教学过程:
一、郊游律动入场,引起孩子的游戏兴趣
1、教师随着《去郊游》的音乐带孩子做律动进活动室。引导孩子们向听课的老师们问好,“今天老师请客,请你们吃饺子好吗?”“可是老师一个人太忙了,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2、引导幼儿讨论包饺子的做法和煮饺子的步骤。
教师播放幻灯给幼儿观看,幼儿回忆包饺子的方法和煮饺子的步骤。
二、介绍乐曲《喜洋洋》,边欣赏边干活揉面团
1、教师:“包饺子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我们来为它配上一段好听的音乐吧!(幼儿完整欣赏)提示孩子们边揉面团边欣赏乐曲。
2、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段?
3、教师介绍: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是山西的民歌,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气氛,适合在热闹开心的时候播放,所以大家就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喜洋洋》。
三、听音乐,创编动作
1、搓饺皮
(1)教师:在乐曲声中我们的面团揉好了,现在老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大面团,我要搓成一张饺子皮,先搓什么呢?先来搓脚吧。(师示范搓:把双腿团起来,搓得皮子光又光。边搓边慢慢伸直,皮子变长了。)
(2)接下来还可以搓哪里呢?在教师的提示下幼儿纷纷在肚子上、小腿、胳膊、脸、大腿等地方搓起来。幼儿在身体各部位练习搓饺子皮。注意节奏:一二搓搓。
(3)刚才呀,小朋友搓得都很卖力,那么我们知道饺子的皮怎样呀?(又光又圆)
(4)跟着乐曲A段练习,教师引导孩子在不同的部位搓。
(5)“饺子皮太厚了,我们再来搓一次吧。”再放音乐,幼儿跟着老师做
2、包饺子
(1)饺子皮搓好了,接下来该干什么了?(包饺子),包饺子的第一步是什么?(放馅),那我们现在开始放馅,请小朋友想想你的身体上什么地方可以放馅?根据幼儿回答练习放馅的动作。注意节奏:一勺两勺捏、捏、捏!提醒孩子要把饺子包得紧紧的。不要着急,音乐会配合你们包饺子的。
(2)跟着B段乐曲幼儿练习,分别包头、包脚、包手„„
(3)老师这里有一大盆馅,请小朋友舀一点,把它包起来。听音乐再次练习包饺子。
3、下饺子
(1)包了这么多的饺子,该煮饺子了,想想看饺子刚下到锅里是怎么样?(沉的)然后呢?(再冒汽泡,随后浮起来。)
请你用动作来表示一下。(请幼儿想象动作,饺子刚开始下锅的时候,水开了以后的动作,特别要让幼儿想象饺子在翻滚时的动作。)
(2)看老师这只饺子是怎样下的?教师随音乐走到中间,下锅、冒气泡、翻滚等。
(3)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下饺子吧。
(4)接下来,老师要请你包一个与别人不同的饺子,你准备包什么形状的饺子?(幼儿自由回答)
(5)那好,等一下下饺子的时候,音乐结束,请你做一个动作,老师想知道你的饺子什么样。听音乐,幼儿和教师一起下饺子。
4、完整欣赏音乐,做动作。
(1)今天来的客人老师多不多?我们包的饺子可能不够,怎么办?好,我们再来包一些饺子吧。(2)和老师一起完整做律动,搓,包,煮,老师在音乐变化时稍用语言提示幼儿变换动作。
四、分享快乐
1、教师捞饺子,请客人老师品尝饺子,分享快乐。
1.《幸福拍手歌》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大家都来拍拍手,看那大家都一起拍拍手××.(跺跺脚,拍拍肩,笑一笑要笑出声哈哈、2.《保护小手》爸爸瞧,妈妈看,宝宝的小手真好看,爸爸瞧,妈妈看,宝宝的小手看不见(摇头),爸爸,妈妈都来看,宝宝的小手又现。
3.《小小手》拍拍小手点点头,拍拍小手掐掐腰,我把小手举起来,我们大家做的好。4.《请你像我这样做》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
5.《大苹果》我是一大苹果,小朋友们都爱我,请你先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
6.《小花猫》小花猫,上学校,老师讲课它睡觉,左耳朵听,右耳朵冒,你说可笑不可笑。喵!
7.《拇指歌》大拇指是爸爸,爸爸开汽车,嘟嘟嘟。二食指是妈妈,妈妈洗衣服,唰唰唰。三中指是哥哥,哥哥拍皮球,啪啪啪。无名指是姐姐,姐姐爱跳舞,啦啦啦。小小指头就是我,我来敲小鼓。咚咚咚。
8.《朋友》来来来,朋友们,把你的右手摆一摆,向前摆,向后摆,转一个圆圈接着来。来来来,朋友们,把你的身体摆一摆,向左摆,向右摆,转一个圆圈坐下来。
9.《种花》小小的福田种小花,洒洒水呀,洒洒水,恩哪,开小花。小小的福田种中花,洒洒水呀,洒洒水,恩哪,开中花。小小的福田种大花,洒洒水呀,洒洒水,恩哪,开大花。10.《猴子荡秋千》五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木,啊木。四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木啊木。三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木啊木。两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一只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木,啊木。这么多的猴子荡秋千,嘲笑鳄鱼被水淹,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啊木,啊木。
11.《手指操》大门开了进不来,小门开了进不来,前门开了进不来,后门开了进不来,中门开了都开了,十个小朋友都进来了,立正,齐步走,121,121。稍息。
12.《伸手》一一二二伸伸手,三三四四点点头,五五六六弯弯腰,七七八八扭一扭,九九零零踏踏脚,拍腿拍手又动口。嗒嗒嗒。
13.《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孩子笑嘻嘻。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孩子肚子饿。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孩子爬高山。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孩子看电视。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孩子在跳舞。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孩子在睡觉。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孩子开飞机。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孩子吹喇叭。你拍九,我拍九,就个孩子喝杯酒。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孩子种果实。
14.抬抬小脚走一走,拍拍屁股扭一扭,摸摸肚子弯弯腰,转个圆圈拍手笑。
15.小鸭小鸡碰在一起,小鸭嘎嘎嘎,小鸡叽叽叽,嘎嘎嘎,叽叽叽,一同唱歌,一同游戏。16.《数字歌》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筋斗。七八九,拍皮球。伸出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一、尽情吟诵, 品味语言美
古诗音韵和谐, 平仄错落, 语言精妙, 琅琅上口, 最适合吟诵, 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范本。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古诗词的语言艺术, 如:品“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的颜色美; 品“无边落木潇潇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对仗平仄的韵律美;品“嘈嘈唧唧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声调的音乐美;品“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风格;品“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的婉约深情……
深刻领悟诗歌的语言美, 将有助于形成高雅的语言素养。因此, 教者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形式, 读出节奏美、音韵美、意境美, 从而入其境、得其神、品其韵。
二、激活想象, 领悟意境美
意境, 是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画外有画、言外有意的艺术境界。诗的意境是诗人匠心经营的心灵王 国。古诗教学中, 教师应该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意境美。
创设情境, 悟诗境。丰富的情感是古诗教学的灵魂, 学生有了一定情感体验, 才能准确理解古诗的意境之美。而优美的歌曲、生动的画面、声情并茂的语言能创造特定的情境, 为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创造条件。因此, 我教古诗常常用歌曲、音响、语言等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习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诗, 首先播放一段乐曲———《春天在哪里》。该曲以活泼轻快的节奏, 诗一般的音乐语言,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美的视听, 激活了学生的情感。这时, 再学古诗, 学生能较快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诗人笔下那柳丝吐翠、小草茵茵、嫩芽破土、黄莺歌唱、红杏怒放……一幅如诗如画的春景图, 全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学完全诗后, 我再让学生一边聆听乐曲, 一边展开想象。此刻, 学生伴随着清脆悦耳的音乐, 陶醉在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中, 鲜活的语言在课堂上飞扬!
想象画面, 入诗境。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炼, 往往突破时空的限制, 给读者的意会增加了难度, 这就要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在教学《望洞庭》时, 学生对词句的意思有了初步的了解后, 我请同学们闭眼, 听老师有感情地吟诵。
师:来到如诗如画的洞庭湖,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明亮的洞庭湖环抱着苍翠的君山 , 山点缀着水, 水环抱着山, 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 就好像白银盘里托着一枚玲珑的青螺。
生:在皓月银辉之下, 山水浑然一体, 望去如同一只玲珑剔透的银盘里, 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十分惹人喜爱。
生:月夜下的洞庭山水多像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君山碧绿如翡翠, 又像是在白银似的盘子里放进的一颗小青螺。
师:洞庭湖, 真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水画!让我们在朗读中赏一赏洞庭湖, 玩一玩君山吧! (学生在《高山流水》的音乐中入情入境地朗诵, 使画面具体、形象、生动、深刻起来, 也实现了古诗空白的召唤!)
三、诗画一体, 展示画面美
诗是无形画, 画是有形诗。对于小学生来说, 画画既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拉近了他们与古诗的距离, 又有助理解古诗。教学中, 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把“诗”与“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通过作画, 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 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 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如教学古诗《望天门山》一文时, 在黑板上画下“悬崖绝壁、碧水、青山、红日、白帆”, 就能把每句诗的意思, 通过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 使学生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同时也感悟到大诗人李白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这样, 化诗为画、绘画助解, 读古诗, 画图画, 评图画、说画意, 学生在学中画, 画中学, 兴趣盎然, 理解诗意也就更加透彻、深刻。浓浓的诗情画意把课堂衬托得古韵十足!
四、用心感受, 体味情感美
诗词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 步入这个天地, 仰视俯察, 用心聆听, 你会发现, 这里给我们构筑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情感天地, 你会感受到深沉的爱国情、浓烈的思乡情、美好的朋友情和温馨的骨肉情。这里有“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万丈, 有“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满腔赤诚, 有“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催人奋进, 有“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的贞洁自守……朗读这些洋溢着真情的伟大诗篇时, 无不感到这种真挚的情感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潜心会诗, 挖掘哲理美
诗人在进行创作时, 往往把自己的情操、理想等融入景物描绘之中, 借诗寓理, 以诗明理, 化腐朽为神奇, 化抽象为形象。诗词中蕴含大量哲理, 只要我们用情解读、用智感悟, 用理打造, 就会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活水。
如朱熹的《观书有感》, 看似一首山水诗, 其实是一首凝聚着作者多年读书心得的哲理诗。教师在教学时, 既要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所描绘的是一幅清新淡雅的池塘风景画, 又要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借水的形象来比喻读书, 进而悟出蕴含于景色描写之中的“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 获取源源不断的知识, 才能使心灵永远开阔明亮”的深刻哲理。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怡情、悟性、开智、明理。
【律动小班】推荐阅读:
小班手指律动游戏教案07-23
小班饼干歌律动教案03-19
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小麻雀》含反思09-25
幼儿英语律动10-15
纺织律动教案11-10
音乐律动教案11-20
律动的青春随笔07-04
音乐律动活动教案09-26
中班音乐律动教案10-08
幼儿英语儿歌律动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