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激励能力测试表(共7篇)
第一类问题是和公司的状态相关的:
1.是否在销售合适的产品?
2.是否以合适的价格在销售?
这个问题销售人员无能为力,如果你不帮他解决好,他再有能力也无法把东西卖出去。
第二类问题是和公司的环境有关:
1.是否创造了一个催人向上的氛围?
2.是否有令人敬佩的领导?
3.是否有简单、结果导向的人际关系?
很多销售团队的问题并不出在销售人员本身,而是在管理者的身上。
第三类问题是销售管理和支持的问题:
1.是否有合理的销售计划?
2.每个人是否有销售目标?目标是否有挑战性?是否可实现?是否简单?是否清晰?
3.是否提供足够的销售人员培训(有关公司、产品、技能、态度)?
4.是否给销售人员足够的支持(技术上,资金上……)?
5.是否把老客户、新客户分开管理?
6.是否认真挑选合适的销售人员?
7.是否有销售人员经验交流会?
第四类问题是有关销售人员激励的问题:
1.是否有足够高的基本工资?
2.是否有足够刺激的提成比例(与固定工资相比/与自己的业绩相比)?
3.是否有相关规定以规避短期/操纵行为?
4.是否有对业绩上升的奖励/下降的惩罚?
5.是否有销售排行榜,是否奖励第一?
6.是否有足够多的精神激励方式(如表扬、奖状、宣传、老板接见等)?
7.是否有末位淘汰?
第五类问题是否帮助销售人员设计职业生涯?
1.是否让业绩突出者升职?
2.是否有长期福利计划(房子、培训、保险等)?
3.是否提供系统的培训?
4.是否提供参与管理与决策的机会?
5.是否主动提供创业机会?
6.是否把业务骨干发展成为股东?
销售业绩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企业的销售队伍,
1具体做法
1.1设计全面的考核标准
护士作为医疗卫生领域的重要群体,其创新行为不仅可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还是促进护理学科和医疗卫生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5]。因此,工作中注重激励护理人员,发挥其潜能,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那么,在管理上,创新开展了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优秀团队活动,着重从质量管理、优质服务、业务建设、继续教育和组织管理5个方面设计了30余项激励条款以不同权重分值统计体现,设计了“优秀护理团队”考核表。
表格中,质量管理方面,着重从杜绝和堵漏护理差错、积极上报不良事件、重视夜间工作质量把控、进行每月综合质量考评排序、加强护士长查房质量和文书质量考核等方面,来控制质量管理的重点。在业务建设方面,着重从护理人员业务培训考核、每月安排专科讲座、日常开展护理会诊、鼓励临床小发明创新、总结经验、撰写论文、开展科研工作等方面激励护士。在继续教育方面,重点从不同层次的学历教育、护理专业多系统知识培训等项目激励。在优质服务上,凸显人文关怀理念,重点从科室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病区健康教育开展、服务明星的评选以及受患者点名表扬等方面考查。组织管理上,从护士长管理工作情况的考核排序、科室积极参与组织活动的情况以及参与省、市各项比赛等项目来激励。30余款内容涉及了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有标准、有激励、有自查自省,促进了护理质量和服务。
对照表1各项内容,每月护理部会对各专科工作情况统计分析、总结讲评,好的方面强化鼓励,不足之处召开科室护理工作会议,讨论分析、查摆原因、加以改进。每年度末,护理部根据全年活动开展情况,整合、调整考核项目内容,以使更多的工作与人员得到激励。如后来又增加了科室一级质控、科研、临床教学评比、科内业务查房、健康教育课堂等条款,使考核面覆盖日常护理工作,大家积极性更高。
1.2加强日常工作的督导落实
有好的激励措施还要在日常工作中加以引导、促进落实。日常管理上,主要是由护理部成员和科室护士长共同努力,促进活动的效果。一方面,护理部成员经常入科了解工作,参与帮扶,督导活动与工作的融合开展。比如在质量管理上,重视发动科室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鼓励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控制;如果科室发现了隐患或不良事件,能积极上报的,及时给予加分,肯定自我管理的行为。在业务建设方面,鼓励护士根据临床服务需要,开展小发明小创新,切实解决了临床实际问题,促进服务效果的,也给予加分激励。对于特殊病例,组织科室进行专项的业务查房或会诊,既提供护理支持,给患者制订好的护理计划或措施,又对层级护士以很好地传帮带作用。为促进服务,护理部对科室每月进行2次调查问卷,了解护士的服务效果;医院质量服务办每月1次调查问卷,征询科室的满意度方面意见、建议等,服务质量优的,都给予加分认可。这是从护理部层面促进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要求护士长从专科管理角度做好相关工作。比如护士长带领护士认真做好临床实践,开展科研创新,取得相应成果的,给予表彰奖励;开展专业学组活动,对疑难重危病例,带领骨干护士进行护理会诊讨论,制订好的措施,促进康复效果明显的,也予以肯定;还有,在质量管理方面,除鼓励发挥每个护士参与质量管理外,护士长自身在月质量管理和夜间专项质量管理方面做得工作效果好的,也给予加分鼓励;在服务方面,护士长引导护士加强沟通协调,做好责任制护理,服务好每个患者,获得满意评价的,给予月考核加分。这些工作都有力促进了激励机制的有效运行。
在做好日常常规工作以外,每月末,护理部会进行月工作的汇总、小结。除各护理单元对照考核标准,自行上报相关加分条款外,护理部也会依据对各科室的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将各科护理工作情况反馈并公示,以双回路管理与激励方法,使各项工作扎实落实,收获好的效果。
1.3定期讲评重点内容
护理工作繁琐、细腻、重复性强,护理人员面临的工作量、工作压力大,为使工作和争创优秀团队活动更加务实而有活力,护理部定期总结讲评重点工作,以持续激励护理团队。比如关于科研创新,护士创新行为是为了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6],因此,在这项工作上进行重点讲评和激励。每年10月份组织一次“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评比,各科室将年度内发明创新的成果汇总整理、制成课件,以实物展、PPT介绍的形式参与展评,评选出各类奖项,大大激励了护理人员。又比如,关于护理隐患和不良事件的上报,患者安全是一切医疗、护理活动的基本目标[7]。护士作为保护患者免受伤害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差错修复的实施主体,研究显示,临床中有60%~80%的差错在到达患者前被护士成功修复[8,9,10]。因此,在临床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重视对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每半年,护理部对全院上报的隐患或不良事件组织一次分析讲评,对各类事件剖析原因、查找不足、制订措施、督促改进,使护理人员强化了安全意识、自我管理防止差错的意识和能力,促进了临床护理安全。再比如关于护理文书,由于文书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法律效应,因此尤其重视文书质量的把控,把每月质量检查中文书的问题专门列项分析,当发现问题较为集中反映时,护理部适时组织讲评和针对性的培训,强化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提高文书书写能力,使各类问题及时解决,促进了工作。
1.4做好总结与激励
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优秀团队活动,是我院培养优秀护理队伍,加强内涵建设,促进优质服务的一种创新激励机制办法,贯穿于全年护理工作中,全面推进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充分调动了全院护士工作、学习、创新的热情,因此,做好总结激励也是非常重要的。从2014年至今,每年度末,我院都会把对此项活动的总结表彰作为一项大的工作来抓。选取了在综合项目上排名优先的“优秀团队奖”和在单项上较好的“团队单项奖”来鼓励团队建设;同时,也在个人方面设立了“优质护理服务奖”、“专科护士讲课奖”、“优秀专科护士”、“继续教育先进个人”和“论文鼓励奖”,还有“小发明创新奖”等等,约有1/3的临床护士受到表彰,很好地发挥了激励、典型示范的作用。
2效果
通过两年半的争创优秀团队活动的开展,此激励机制促使医院护理工作进一步跃升。在质量与安全管理上,通过全面的、多渠道的开展质量与安全查房、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并召开分析讨论会等方法,查摆原因,制订整改措施,促进护理工作更加严谨、科学、规范;在业务建设上,各科室坚持护理业务查房,进行护理会诊、疑难病例讨论和科研创新等,总结实践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专科护理能力;在队伍建设上,通过继续教育、专科护士讲座、层级护士培训、技术比武竞赛等形式,激励护理人员干劲儿,收获了较好效果。尤其是在服务方面,进一步强化了护理人员人文理念。人文关怀的核心在于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要求注重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尊重人的理性思考,关怀人的精神生活等[11]。人文关怀的护理理念要求护士不再只是被动而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12],更好地关爱患者,提供更暖心的服务。因此,在优质服务方面,经过护理人员的不断努力,满意度调查每年均有攀升。综合来说,两年多来,通过护理管理的创新激励,全院有近40个护理团队受到表彰,在医院树立了威望,树立了好的形象。个人方面,一人当选河南省十大“最美护士”,有40多名护士被评为医院“优质服务先进个人”,50余人获得“优秀专科护士”荣誉,10余名专科护士获得“讲课优秀奖”,受到大家的广泛好评。另外,护理人员立足临床,积极开展科研创新,近百人参与小发明创造共制作近60项,应用临床,发挥了省时省力、方便患者的作用。为提升自身理论水平,有百余人参加继续教育收获知识,也获得不同专业的培训证书或学历证书,学业得以成就。再有,通过活动开展,发现、培养人才,建立了技术能手队伍、专科护士队伍、健康教育师队伍、士官护士队伍和临床教师队伍共5支护理骨干力量,在各自优势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带动了整个护理团队的成长进步,也在临床给患者提供了高效值的服务,得到患者及同事们的广泛赞誉。由于创新激励,全院护理人员着眼临床探索实践,合力打造出了一支业务素质较好、服务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优秀团队,全面推进了医院护理工作的内涵式发展。
3体会
创新护理管理的激励机制,激发护士工作热情,对于医院护理管理意义深远。了解并改善护理创新氛围对于实现护士个人发展、促进护理创新管理、全面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3]。开展了争创优秀团队活动,对全院护士和护理工作都有了很好促进,对于这项工作的体会:一是阐明创新激励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取得院领导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医疗改革是要为患者提供更加满意的服务,让人民群众享有好的医疗保障,促进健康质量,那么,作为服务机构的医院,发展内涵建设非常重要。从护理工作来说,着力提升护士的业务能力、人文素质、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是努力的方向。为做好这些工作、创新激励机制,在护理队伍中掀起争优创先的高潮,去进一步促进优质护理服务意义重大,将这些告知医院领导,获取他们的认可与支持,会更加利于工作的开展,并且也会在更高层次上得到领导的指导和思路拓展,从而使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二是教育动员护理人员统一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争创优秀团队活动涵盖的内容全部涉及护理人员日常工作,并且是要有标准有品质的,这就需要护理人员用心、尽责,高标准来践行。因此,为让每个护士了解、理解并愿意积极做好工作,活动起始,就召开动员会,将活动的意义、标准、可操作性,还有激励作用对全院护士讲清楚讲透彻,激发她们主动参与的意识和愿望,从而热情投入工作中,使护理管理中创新的激励措施在工作中得以实践和验证,收获好的效果。三是在活动进程中不断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护士岗位胜任力是非常重要的。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优秀团队的激励活动,涵盖了护理工作的很多方面,在工作进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对于问题就要加以解决与改进。比如,在促进护理质量提升方面的服务、健康宣教、文书、教学等,都会针对发现的不同问题综合分析,设置课程项目,对不同需求的护士加以培训,从而持续提高人员工作素质和能力。另外,在培训方面,还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突出专业内涵,注重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养[14]。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是一种无止境的能力[15],将护士岗位胜任力与护士分层培训相结合[16],使护士在为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提供知识与技能的保障,对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7]。四是定期分析讲评对护理工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护理人员工作非常认真和执着,由于其所从事的职业内容宽泛和要求较多,也会使护士更加投入和高标准。那么定期对护士工作效果予以讲评和肯定,可以使护理人员更为了解自身工作状况,不断自我体察和发现,以满足自我修正、完善的内在需求,发掘其自我提高工作质量的能力。在得到积极的讲评认可外,还可以提高个人价值感,增加提高工作效果的动力,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工作质量。五是及时总结、改进,在工作中不断完善是非常重要的。质量管理中经典的PDCA循环促进了工作质量的持续提高,在实施的激励机制中,也渗透着这样的递进管理模式。比如激励活动中的考核标准,其质量管理模块、业务建设模块、优质服务模块等,都是在工作中去不断发现问题,制订措施,再实施,再验证,再改进,继而完善新的标准,促进护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也积累了好的经验,或形成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或形成有效的机制,良好运行下去。如先后制订完善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与流程、护士长夜查房督导制度、护理疑难病例讨论制度、重点环节应急管理制度、护理人员培训与考评制度等等,都是在争创优秀团队活动的激励机制下,在工作中逐步形成的,这些对护理工作都起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促进作用。另外,医院在灾害救援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我国是世界上受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仅2008年,5·12汶川地震就造成10余万人死伤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00多亿元[18]。护士是急救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外灾害救援中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因此,对护士的灾害救援能力的培养也是刻不容缓的,在提升护士优质护理能力方面也要致力于灾害护理方面的建设,这是下一步要努力的方面。
摘要:目的 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充分发挥潜能作用,不断提高内涵素质,给患者提供高品质服务。方法 创新激励机制,在护理队伍中开展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优秀护理团队活动,制订了相关考核标准,在工作实践中促使护理人员业务能力、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结果 由于创新激励,全院护理人员着眼临床探索实践,合力打造出了一支业务素质较好、服务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的优秀团队,全面推进了医院护理工作的内涵式发展。结论 创新激励机制,激发护士工作热情,对于护理管理意义深远。了解并改善护理创新氛围对于实现护士个人发展、促进护理创新管理、全面提升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激励理论 科研信息管理系统 科研能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创新放在了首要位置,充分说明了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创新活动的重要地位。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础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教师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力量,如何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许多高校的科研管理活动基本都是通过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来完成的,其管理内容一般涵盖了科研人员的信息收录、项目管理、成果鉴定、技术转让等一系列活动。信息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科研管理工作的效率,不仅节省了时间,减少了犯错概率,而且提高了信息的数据化程度,方便了科研管理人员对信息的统计、分析等数据挖掘活动,提升了科研管理决策规范化、科学化程度。
现如今,我国关于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方兴未艾,相关研究刚刚起步,虽然已有不少相关的论文,但绝大部分都停留在技术层面,偏重于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而关于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高校教师产生的作用等方面研究较少,几近空白。在使用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过程中,高校更多的是把它作为科研信息的数据采集平台,以及消息的发布平台等,在培养与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有限。笔者将从激励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影响教师科研能力的相关因素,进而研究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在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方面发挥的作用,以供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者和应用者参考。
激励一般是指激发人动机的心理过程,它有三个要素:激励对象、激励方式、激励效应,即对谁激励、怎样激励、激励效果。从本质上来说,“人的行为激励的过程就是由刺激变量(目标、诱因)引起机体变量(个体需要与动机等)产生持续不断的兴奋状态,从而引起积极的行为反应,实现目标。当目标实现之后,经过反馈,又强化了刺激,如此反复,延续不断”。
良好的激励可以为人的行为提供动力,发挥人的内在潜力,还可以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与兴趣等。因此,各个高校采取了许多激励措施以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激励的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经费支持。如加大科研项目的配套投入,提高科研成果的奖励,减免项目管理费等;第二,人事管理政策激励。从职称评聘制度、年度科研工作量考核等方面进行激励;第三,科研成果转化为平台支撑。如申请、维持及转让专利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高校教师的科研热情,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激励对象来说,这些激励措施对于科研能力强的教师作用更加突出,容易造成“强者恒强”的局面,它对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激励作用较弱,甚至出现反向激励;从激励方式上来说,这些激励措施更加偏重物质激励和结果导向,以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为唯一的衡量标志,容易造成“重立项,轻结题”,盲目追求科研成果,甚至导致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从激励效果来说,这些激励措施多是结果导向的,虽然激励量大、激励方向明显,但激励周期较长,激励频率不够,激励效果的可持续性较差。有些教师甚至认为搞科研就是为评职称,以至于在评上职称后再也不搞科研了,他们更关注的是科研成果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而不是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乐趣。
一、高校教师在提升科研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师虽然都受过高等教育,也经历过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但是其科研能力与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培养高校教师,尤其是科研能力较弱教师的科研能力,是高校科研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高校教师在提升科研能力方面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薄弱,起点较低
高校教师中,科研能力较弱的群体主要是刚进学校的青年教师,以及長期不从事科研的教师。这些教师由于从事科研时间较短,或者太长时间不从事科研活动,所以在知识的积累、研究方法的熟练掌握和科研实践等方面有所欠缺,在从事科学研究的时候经常是费时费力,又不易出成果,所以得到经费资助的可能性较小。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弗鲁姆阐述的期望理论模式是:“某一目标对某人的激励力量取决于其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其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该模式可表示为:M=V*E,其中M为激励力量,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和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V为目标效价,即预定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重要程度与价值的大小;E为期望值,是指根据以往经验,判断达到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主观判断。从该模式可以看出,对科研基础薄弱、起点较低的教师来说,付出的更多,成功的概率却可能更小,他们的期望值(E)会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无论其目标效价(V)高低,都会造成激励力量(M)不足。在实践中,部分教师在几次努力失败之后,就会彻底放弃科研,或者只从事一些低水平的科研活动,无法有效提升科研能力。
2.科研兴趣不足,完成任务心态较严重
科学研究最基本的动力来自于人们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它是一项高难度的脑力活动,充满了挑战和艰辛,只有当人们对于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想通过研究去改造世界时,才会对科学研究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而人类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往往来自于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会引导人们从事各种艰难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从克服困难和解决问题中找到乐趣,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没有兴趣而去从事科研工作是痛苦的,也是难以持续的,许多教师也因此倍受煎熬。
在实行了科研工作量绩效考核的学校,许多教师做课题、写论文更多的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基于兴趣。在没有实行科研工作量绩效考核的学校,许多教师干脆放弃了科研,有的甚至十几二十年都没有做项目、发论文,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当下高校科研管理采取内容型激励和结果导向政策是有关联的。目前的政策更多偏向于对科研项目与科研成果等结果性的奖励,较少关注教师科研的过程性支持。如果没有兴趣等长期性激励因素,学校提供的内容型激励一旦对教师失去了影响,则再难调动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3.信息闭塞,缺少指引和交流
影响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少与外界和同行的交流。科研活动是建立在学科专业基础之上的一系统学术活动,要想提升科研能力,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学术规范之外,对科研政策的了解、与外界和同行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难以把握本专业的学术发展动态。不知道当前的学科发展的理论前沿、热点、难点,不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学科发展的新的需求,就很难真正做好科学研究。而有些教师在开展科研活动时,恰恰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不了解学术动态,缺少同行的指引与交流,以至于事倍功半,科研水平难以提高,挫伤了科研积极性。
4.激励频率不够,难以产生持续激励
激励频率是激励的影响因素之一,不同的激励频率在不同情况下对激励对象的影响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对于能力较强、能够胜任工作的人来说,激励频率应该低一些;而对于能力较弱的人来说,激励频率应该更高一些。
在科研管理方面,学校的激励措施往往一年(多以年度考核为主)或几年(以职称评、聘为主)一次,周期较长。对于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来说,因为平时生活中已经习惯从事研究工作,这类刺激产生的是强化激励,可以促使其更加努力;对于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来说,也许在年度考核或者职称评、聘等兑现科研奖励时,才会对自己科研能力不足的现状产生紧迫感,从而产生提高科研能力的冲动。但是,这种短暂的刺激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减弱,很快回到原状,难以形成持续激励。
5.科研氛围不浓,持续刺激不强
科研活动的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对于科研能力较弱的人来说尤其如此。学校科研氛围不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目前高校大量扩招的现状下,教师忙于教学,没有时间开展科研,造成“重教学、轻科研”的情况;有些是因为学校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还有些是因为没有良好的学术互动平台,教师之间不开展学术交流,或者是交流活动只局限于本专业,甚至是某个教研室。在这种环境下,学术活动少,教师之间交流不畅,一方面,造成教师的信息来源减少;另一方面,没有对教师进行持续刺激,不利于其开展科研活动。
二、利用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教师科研能力的五个模块
主观因素和外部环境都存在制约教师提升科研能力的因素,那么如何帮助教师提升科研能力呢?笔者发现,利用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比较好的途径,它可以建立以下五个模块:
1.建立个人学习日志
在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中建立一个专属于教师个人的学习日志。在该日志中,可由教师自己设定学习计划,由系统定期向教师发送提示,如在每年、每学期或者每月开始日发送提示,或者根据学习计划完成的进度发送提示。在日志里,教师可以撰写学习日记、笔记或者论文提纲等,也可以将这些内容发送给相关人员,或者共享到公共平台,供大家讨论、评议。鉴于人们的使用习惯,这一功能最好能在移动终端上运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加强知识积累和学术讨论,还可以增加刺激频率,提供持续刺激,增强激励效果。
2.科研服务区
科研服务区是一个科研管理人员与教师互动的区域,科研管理人员可以发布学校政策、各类通知和服务指南等各种服务于教师的信息,为他们提供服务和支持。教师也可通过科研服务区了解学校政策,获得各类信息,或者向科研管理人员咨询各种问题。这一模块有利于教师随时获得学校政策、项目申报、论文评选等相关信息,便于开展科研活动。从双因素激励理论来说,它属于保健因素,有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虽然它对教师的激励作用不大,但是缺少这个模块,会挫伤教师的积极性。
3.学术讨论区
这是一个类似于BBS的网上学术沙龙,也是一个知识共享的区域。教师面对面地进行学术讨论往往存在成本高、时间不灵活,以及讨论时理性思考时间较少且过程不易保存等缺点,所以这种方式在实践过程中开展的频率较低,一个学期往往开展不了几次。这就存在激励的频率和程度不够的问题。
在学术讨论区,教师可以围绕不同的主题随时展开讨论,这种学术讨论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给人更充分的思考和深度探讨的时间,討论的过程也可以全程数字化记录,成本低,效率高。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增进知识所有者之间的知识沟通,激励他们去思考、去研究,从而发现新问题,找出新办法,促进知识创新。
4.科研工作量得分排名榜
目前,教师科研工作量渐渐成为高校考核的重要指标,它将教师的科研活动成果,如科研项目、论文、专著、研究报告等按照不同的权重进行赋值,从而将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总体量化。将教师的科研工作量得分进行排名,对于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也有利于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师认清差距,受到刺激,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5.学术达人展示
通过展示学校学术达人的科研成果、成长经历、经验心得等方面,能为教师树立榜样和标杆,激励他们学习优秀经验,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总而言之,目前大部分的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服务于科研管理人员的科研管理工作。具体来说,是科研信息的采集、存储、统计分析等,对于如何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方面关注较少。但是,科研信息的采集、存储、统计分析只是科研管理的一个环节,而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是科研管理的根本目标。因此,高校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如能运用到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方面,将更有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Mowery D,Nelson R.The Sources of Industrial Leadership[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王晓军,孙路阳等.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与科研管理信息化[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4,(12).
[3]高树军.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赵丽梅,张庆普.高校科研创新团队成员知识创新的激励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
[5]林依.高校社科科研团队激励机制的问题与创新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3).
[6]赵建梅,张连芬.知识管理组织的激励机制探索[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9).
软件测试的类型一般来说,可以划分为白盒测试类型和黑盒测试类型。黑盒测试针对的主要是软件功能的正确性和完整性。黑盒测试的理念,是将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看成一个黑盒子,单纯依据给定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约定的功能要求,设计测试输入数据,观察测试输出结果,通过结果的正确性来验证软件的正确性。黑盒测试的方法比较多,其中较为典型的是等价类划分法和判定表驱动法,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两种方法有机结合进行软件测试。
2 等价类划分法
等价类划分法的一般定义,是依据程序的实际情况,把测试输入划分成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分类,类与类之间彼此不相交;然后从每个分类中选取部分数据作为测试用例的输入。这其中选取的输入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该类中的其他数据,因此对每一个特定的类来说,不需要将该类中所有的输入都作为测试输入,仅选取本类中具有代表性的输入即可覆盖某一方面的验证,大大减少了测试用例的数量,提高了测试效率。
进行等价类划分时须将对应输入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有效等价类是指符合程序需求规格说明描述,合理可行且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所构成的集合。通过有效等价类的输入,可以测试程序是否实现了需求规格说明中所要求实现的功能项。无效等价类是有效等价类的补集,与有效等价类正好相反,通过无效等价类的输入,可以测试程序的功能实现是否会出现意外情况。两种等价类必须同时被考虑,以确保软件的可靠性。
根据通用的定义,可以根据以下原则进行等价类划分:
1)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输入值的强制集合,则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2)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或者规定了所取值的个数,则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两个无效等价类;
3)如果规定了一组输入数据的数量为n,且程序需对每个输入值分别处理,则可确定n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4)如果输入条件为布尔值,则可确定一个有效等价类和一个无效等价类。
5)如果输入数据有必须遵守的规则,则可确定一个遵守规则的有效等价类和若干个从不同角度违反规则无效等价类;
6)已知的大等价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划分为更小的等价类。
等价类一经确定,可以构造等价类划分表,具体格式如下表1。然后为每一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的编号,并设计测试用例来覆盖所有的等价类。用例设计原则为:1个用例应覆盖尽可能多的有效等价类,直到所有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1个用例仅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等价类,直到所有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3 判定表驱动法
判定表也叫决策表,在所有的功能性测试方法中,基于判定表的测试方法是最严格的,因为判定表具有逻辑严格性。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判定表就一直被用来表示和分析复杂的逻辑关系,作为编写程序的辅助工具。判定表很适合描述不同条件集合下采取行动的若干组合情况。
判定表由4个部分组成,分别为条件桩、动作桩、条件项和动作项。其中条件桩列出了各种可能的单个条件,动作桩列出了可能采取的单个操作,条件项列出了所给条件的多组取值组合,动作项列出了在给定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情况下对应采取的动作。
判定表的规则是任何一个条件组合的特定取值及其相应要执行的操作。在判定表中贯穿条件项和动作项的一列就是一条规则。判定表中列出多少组条件取值,也就有多少条规则,条件项和动作项就有多少列。
应该依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来建立判定表,首先确定规则的个数,然后列出所有的条件桩和动作桩,填入动作项形成初始判定表,再通过合并相似规则或相同动作来简化,形成最终判定表。
判定表的格式如下表2:
4 等价类结合判定表测试
在实际测试工作中,我们倾向于不仅仅只使用一种测试方法,而是恰当的将多种测试方法有机结合,达到最优的测试效果。这里以实例说明如何将等价类划分与判定表驱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软件测试。
某模块具有数据接收和处理功能,其中接收的数据格式包含了方式字、数据域和校验和3个部分。该模块将接收到的数据进行CRC校验,根据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若接收的数据正确,则将对应缓冲区地址内容设置为接收的数据域内容,且置相应的遥测字;若接收的数据错误,则对应缓冲区地址内容不作设置,且置相应的遥测字。
这个实例里,我们可以先对输入条件进行等价类划分,然后通过建立判定表,确立规则,从而得出最终的测试用例。这里的输入条件就是需要接收的数据。根据相应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中的方式字可分为AAh、BBh、CCh、DDh共4种,数据域根据其长度可分为16字节、32字节、128字节3种,校验和可分为正确和错误两种。我们通过通信协议的规定,可以划分出输入数据等价类,对每种输入条件的等价类都进行相应的编号,如表3。
根据表3的等价类划分,继续采用判定表驱动法形成测试用例。将已按等价类划分好的输入作为条件桩,所产生的判定表如表4(其中动作桩为1表明进行了该动作,0为未进行该动作)。
根据该表,根据规则最终产生了7个测试用例,覆盖了所有输入的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下面进行两点说明:
1)根据测试方法的一般选择原则,若输入条件之间存在组合关系时,一般选用因果图法结合判定表驱动法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本例中的各个输入之间存在简单的组合关系,但由于各输入均为1组数据,且存在有效和无效的情况,而非独立的状态,或独立的输入条件,采用因果图法易造成图的关系复杂,不利于分析;采用等价类划分法则利于信息的归类与分析,再结合判定表驱动法来理清各等价类的组合关系,使用例设计清晰,并可判断是否覆盖所有的等价类,是否存在可合并的冗余用例。
2)为了简化实例便于说明,本例没有考虑输入边界的取值,实际工作中还可加入对输入条件的边界取值考量,产生更多有效和无效的边界等价类,再加以组合进行测试。
5 总结
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种类很多,在实际测试中,应当不局限于单个测试手段。依据每个具体的软件的具体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测试策略,综合使用各种方法,使其有机结合,从各个角度充分测试,从而更加有效的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覆盖度。
参考文献
[1]Myers G.软件测试的艺术[M].王峰,陈杰,译.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用的是OBDⅡ
卡妙思G值与加速测试赛车表主要的运作原理之一,就是对接车辆OBD Ⅱ接口汲取控制电脑讯号,为此,先让我们来温习一下何为OBD Ⅱ吧!
所谓OBD是“On-board diagnostics”的缩写,概念最早于1975年便已提出,直到1980年,美国通用汽车进一步将其实现为自家标准的车辆电脑共通维修调试通讯协定。而到1987年,加州政府开始强制要求所有当地销售的新车都必须具有OBD通讯协定与接口,这就是OBD Ⅰ协定的雏形。
当时加州政府之所以这么做,主要用意是判断车辆废气排放标准及简化维修流程,进而落实环保法规。但由于OBD Ⅰ制定不够完善,并未对车辆三元催化器的效率、油气蒸发系统等环节进行侦测,导致此举未能收效。1994年,升级版的OBDⅡ协定被提出并进行讨论,直到1996年1月1日,美国政府正式规定,所有在美国销售的汽车和卡车,都必须配有OBD Ⅱ通讯协定与硬件界面,并引得欧、日车厂跟进以求在美销售车辆,于是1996年之后生产的美系车,2001年之后的欧系汽油发动机车,都基本配备有OBDⅡ了。
OBD Ⅱ说穿了,就好像电脑上的USB界面,以统一规格的插口来方便用家进行资料读取。但有所不同的是,透过OBD Ⅱ,我们往往只能读取到车辆电路系统的即时资讯与故障码,或是在授权条件下清除故障码。其它一些涉及到“修改”车辆电脑电路功能的部分,就好像是被设定为“唯读”的档案,除非你有车厂专门的密码及通讯协定,或是透过一些所谓“破解”的手法,不然是难窥其中的。
玩起来
用色彩任性
·仪表外筒采用塑料制作,边框旋盖则采用锅合金材质,整体外观质感不错。
·旋盖支持更换多种颜色,玩起来够“任性”。
·产品内附遥控器,使用操作更便利。
打开包装,一眼可见这款产品的仪表外筒采用塑料制作,而边框旋盖则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初看质感算是不错。至于表中乾坤,我发现其数据部分显示只有一根仪表针以及相应的左右G值数值,一时间正纳闷其如何显示加速,就看到原来在仪表正下方还有一个小液晶屏,能以数字的形式显示加速以及行车速度数据。
而在附件方面,其线组也只有两条,一条是OBDⅡ供电及数据读取线,另一条则是方便多个仪表串联的串联线。此外,其还附有一个遥控器,能方便实际操作。这款仪表还有一点吸引人之处,就是其旋盖有多重颜色可选,就像上班时每天换一套衣服那样个性兼任性!
动起来
轻松搞定
·透过OBDⅡ接口同时实现读取行车电脑数据以及供电。
·利用双面黏胶将仪表黏附在车内时,需先将固定位置的油污擦拭干净,方能确保固定效果。
卡妙思赛车表在设计上较为人性,其采用OBD Ⅱ接口同时实现读取数据以及供电,没有其它繁杂的线路、接线,因此在安装上毫无难度。以笔者来说,在安装时先将车辆熄火,然后简单弯一下腰,在方向盘后、仪表台下方摸索一下找到OBD Ⅱ接口,把产品内附电线接上去便完成了安装工作一大半。接下来,把电线另一端的小接头按照说明书指示插入仪表的“in”数据输入接口,然后把电线稍微固定、隐藏一下,并把仪表放在驾驶者方便看到的位置,用双面黏胶固定便可,安装过程仅这几步便轻松完成!
玩出来
安全、战斗气息同升级
·过弯G值随时显示,并可执行0~60km/h以及0~100km/h两种加速测试项目。
·由于采用自身惯量感应器感应G值,而欠缺位置感应机制,故测试数据与专业仪器相比略有误差。
·在日常驾驶模式中,可透过数字显示车辆速度。
该仪表拥有两种工作模式:测试模式、日常驾驶模式。在加速测试模式下,其可选择0~60km/h以及0~100km/h两种测试项目,而进入测试之后,会透过内部惯量感应器自动于车辆静止起步后开始计测,当达到设定车速后就自动保存测试成绩,待再次起步则自动进入下一轮计时。
一、利用有效手段,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单纯依靠书本文字的描述和学生自己的想象,有时难以达到对文本内容的准确、深入理解,这时,我们就应利用有效手段,如挂图、现代多媒体技术等,创设一种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以此让学生对文本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认知,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打下基础。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对于书中描述的一些画面,仅凭学生自己去想象的话,有时难以达到准确理解的效果,所以,这时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物产的图片与视频资料,这样,学生就以直观和形象的方式了解了课本上所描述的小兴安岭,再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阅读时,学生就能入情入境,并能深刻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这篇文章的阅读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阅读不仅仅是进行单纯的知识积累,而且也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获取更多情感上的提升。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重文章语言的理解与感悟,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比如,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三、联系日常实践,让学生读有所用
閱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有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教学《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信息世界,让童心、童言、童趣会给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升华认知
学生的生活经验、思考方式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阅读同一文章自然也会产生不同见解与感受,在以往的教学中,这些不同被视为异常行为与举动而被一味压制,要求学生阅读见解与教材一致。这样的一致抹杀了学生个性,扼制了学生思维,在学生拿到阅读材料时,思考的是要我们怎么读,读什么,而不是我要读什么,怎么读。我们要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尊重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合作探究,进行不同思想的交汇与不同思维的碰撞,在交流与讨论中达成共识。这样经过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所得到的见解更加深刻,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的基础之上的,同时给予学生展现个性的平台,学生可以采用自己所喜爱的方式与方法展开阅读与思考,可以真正将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实现对文本的全方位解读。
五、激励评价强化学生阅读动机
阅读并不是偶尔一次两次的活动,而是贯穿整个小学教学阶段,贯穿人的一生,而小学阶段正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需要来自于教师方面对学生的不断鼓励。为此,对学生阅读活动的评价不能只是单纯地用好与差对结果进行评价,而是要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全方位、客观性评价。评价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表扬要具体、真实、得当,批评要适时、适度、适量;评价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将思维过程暴露出来;评价主体多元,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成为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评价标准分层化,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正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语文词汇的积累以及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准确地制订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正确地对文本进行解读,并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做到阅读教学与教学环境的优化,科学合理地利用教学评价等教学策略,从而使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的问题上得到有效的提升和改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其实,在新课标第二部分的课程目标中已把“表达与交流”作为必修课程的要点:要求学生“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为他们营造环境,鼓励他们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全身心参与。“口头表达”恰是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表达思想方式之一。它一改教学中由老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方式,让学生全员参与,让学生也来做课堂的主宰者,大大地丰富了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那么,怎样加强中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
一、有目的地加强朗读,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集腋成裘、熟能生巧的过程。初中生语言素质的培养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提高的原则。而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换成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活动。朗读的“转换”有现成材料,有文字依托,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学生开口。口语表达训练,从朗读训练开始,确实是一条节时省功、收效甚快的捷径。
(一)朗读训练有利于增强初中生语言规范的意识。
中学是语言素质培养的重要阶段,朗读训练是口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朗读时要求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学生在朗读任何一篇作品时,首先要阅读作品,这是朗读准备工作重要的一步。作品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要首先解决声母、韵母、声调、轻重格式等问题。朗读时要忠实于原作品,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要读得连贯自然,不结巴、不重复。
(二)朗读训练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感能力。
语感,是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即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叶圣陶强调指出:“至于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朗读是口语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经验揭示了学语言一定要多朗读,多背诵。
成功的朗读是内部心理状态和外部表达技巧的完美结
教师素养才可以做到这一点。这种应变能力,应该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具备的。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归根结底是学识魅力与人格魅力的高度融合。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文人气质的语文教师,善于去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以此来启发学生观察、发现、感悟和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合,朗读教学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吟咏、推敲、揣摩、触发、鉴赏等方法的训练指导,引导学生把握“以情运气,以气托声,以声传情”这一朗读要旨。
(三)朗读训练有利于初中生审美性情的陶冶
如果仅仅认为朗读就是为了记忆、储存一些优美的词句,或是茶余的消遣,那朗读的作用就显得太狭窄了,朗读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张颂在《朗读学》中说:“在朗读中,伴随着声音的传入耳鼓,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那美好的憧憬,纯真的心灵,也就同时流入听者的心田,激荡着他们的胸怀,陶冶着他们的性情,在高尚的精神享受中,在生动的美感愉悦中,提高着他们的精神境界。”这充分说明朗读的过程是一个很好的审美过程。
假如能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字作品的情趣,并在朗读中洞察人情事理,那么朗读将不再是学习生活的点缀,而是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部分。
二、利用课堂,给学生提供展示口头表达能力的平台
课前三分钟就是给学生提供展示口头表达能力最好的平台。一般来说,课前预备铃一响,学生应该迅速回到课堂并做好下一节课的准备工作,但恰恰相反,他们总是对下课时间情有独钟,表现的是依依不舍,甚至有些同学还沉浸其中,乐不思蜀。如果我们教师一上课就一成不变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本××页……那么,课堂就难免会出现“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情形。要想在极短的时间把他们拉回课堂还是比较困难的,而课前语文活动却可以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地转移到语文学习上来,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自课改活动开展以来,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做到能说会道,我坚持利用课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课堂口语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利用这三分钟呢?
首先,教师应当给学生信心和勇气。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并明确要求学生: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清楚。而且课前三分钟口语训练,人人都必须参与,无一例外。学生既知没有退路,也就不得不勇往直前了。
其次,课前三分钟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应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才能获得意料中的效果。我最初确定的形式便是演讲,刚开始,他们很是兴奋,积极性也很高,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这精彩一刻,他们在课前都竭尽所能,想在同学们面前好好表现一下,虽然刚开始我心里并不认可他们的表现,上台后表情的不自然,语言的吞吞吐吐,声音也是低如蚊
参考文献:
[1]卫奉一.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与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3).
[2]宫玉萍.论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中学语文,2008,(24).
[3]宋秀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阅读与鉴赏(教研版),2008,(8).
美是语文教学中永恒的魅力
朱传翔
(扬州市朴席中心学校,江苏扬州
摘要:美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语文教师应该因势利导,由“美”生“趣”,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文学素养,培养表达能力。
关键词:审美活动深化感知促进表达
我曾经在不同的场合说过同样的话:“我很庆幸,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可以整天地携手我的学生在风暖日丽的溪边,在静谧湿润的林间漫步;也可以带领他们一同无拘无束地与先哲探讨人生。即使领导向我要教学质量,那也是怎样精心地把一个个鲜活灵魂尽善尽美地展示给世人。”不是吗?美的元素对于语文教学,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且是那样丰富、生动。美的语句,美的细节,美的形象,就像一幅幅无影的画,一首首无声的歌。美丽无限,魅力永恒。
因此,作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要充分发掘美的因素,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力求使学生在欣赏到美的文章的同时还能欣赏到美的人性,并且在欣赏的过程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进而使自己能在审美标准的指引下,遵循美的规律,表现出自己心中的美,直至达到个体生命的美化、诗化。下面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培养的点滴体会。
人类的审美活动虽是以感性为主,但由于语文学科的美主要是指文学作品的美,它具有很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含蓄性和间接性,并不像音乐、美术那么直观。因此,教师需要通过适当的理性分析,来设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效率。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通常把审美教育分为三个层次:一、感知语言文字的形式美;二、感悟语段的内容美;三、运用所学,表现心中的美。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教者都有意地按照这个次序,由低到高,逐步把审美活动引向高潮。
一、感受语言文字的形式美
这是语文教学中审美活动的基础。感受语言文字的形式美,能直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课文《阿里山纪行》时,有这样一段文字:“满
虫,总不能尽如我意,于是我甚至怀疑他们是否尽力,我的这种方法是否有效。可是后来从学生的反馈信息中得知,他们是如何为这次的演讲废寝忘食,又是如何一遍遍地操练,甚至于已经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却在台上大脑一片空白,下台后很是失落,感慨万千。我很是感动,甚至为自己曾经的想法而羞愧,从此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慢慢地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外语文生活,培养了其收集归纳材料的能力,还锻炼了胆识,增强了自信,的确也涌现了很多好的作品。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兴趣是最容易转移的,再精彩的东西,天天接触也就乏味了,而且同学们演讲的内容有些大家早已读过,不再有新鲜感,同学们逐渐变得懒散,再也没了开始的激情。怎么办?放弃?我实在不甘心,既然这条路不通了,那么“变则通”,这如一道闪光,使我豁然开朗。我又积极去寻找新的途径,让课前的三分钟变得丰富多彩,我充分发动集体的智慧,让他们提供方案,形式不限,只要求能提高大
眼是未加采伐的原始森林,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洁净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偶有人声,也是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同行者都在深深地吸气,仿佛要把阿里山的空气都吸进去,不再吐出来。”———整段文字,长句、短句交错,整句、散句并用,活泼而有节奏,富有音乐的美;各种修辞手法配合使用,想象丰富,韵味无穷;从不同的感官来写感受,那是反复渲染。其中用“蝉的世界”状阿里山森林之静,又是用了国画的写意的手法。所有这些辞藻美、音乐美、表现手法美,又是那样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构成了语段的形式美。带领学生反复阅读,不但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情感,还学到了许多关于“美”的表现方法。
二、感悟语段的内容美
在感受形式美的基础上,教者应该因势利导,带领学生去感悟语段的内容美。以上这段文字的内容是非常浅显明了的,即表现了阿里山森林的静谧之美,表达了作者喜爱、赞美之情(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语段的内容都是这么直观的,这里不再举例)。审美活动至此并非结束,而只是高潮刚刚开始。这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运用音乐去渲染,用图片去模拟,通过语言去诠释、启发,尽可能逼真地再现作者当时的实际情境,尽量使学生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与作者同呼吸,共爱憎。为了收到理想的审美效果,这时教师不妨可以提问:“在这样的情境里,你感受如何?心情又是怎样?”接着再问:“此时此境你又会选取什么方式,用什么细节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可以说至此方到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
这时有个学生回答说:“我用比较的手法来表现。阿里山的森林真静啊!如果不是光线的明亮,我就觉得像到月下的花园,只有花香,没有鸟语。”另一个学生说:“我会用以声衬静的手法来表现。森林里很静,静得让人激动,我就尽情地大喊一声,声音能传得很远、很远……”这样,学生就在自己的参与中感受到了语段内容的美。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作者高明、高超的智慧和浓郁的情感令人钦佩。审美活动至此完全实现
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快又被调动起来,各种方案如潮水般涌入我的案头,或讲故事、或即兴表演,还有每日一诗、今日名言、成语故事、辩论会等等,甚至于把焦点访谈、新闻联播都搬到了教室,学生所讲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形式丰富了,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浓了,他们内心深处最需要的是理解,是表达交流,是表现自我的机会,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语水平,而且养成了学生看报的习惯;不但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而且养成了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