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就是这么任性的说说

2024-09-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有钱就是这么任性的说说

有钱就是这么任性的说说 篇1

1. 一个大妈去银行取钱,说姑娘取100,客服说100请到自动取款机办,大妈问为什么,客服不耐烦的说是规定,没事就走开后面还有排队的呢,说完把卡扔给了大妈。大妈默默把卡又扔进去,说取30万。之后,这位中国大妈慢吞吞从里面点100放包里:现在存299900,当时银行客服的脸都绿了……哇塞,有钱就是任性!

2. 刚刚和老爹打电话 老爹说今天他干了一件土豪的事 就是去麦当劳买了两个冰淇淋 第二个半价 他说有钱就是任性

3. 有钱就是任性,不偷不抢,没有对不起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只会眼酸别人的人,咱别去理会

4. 的人生哲学:人一定要有梦想,万一实现了咋办……… 有钱就是任性

5. 打火机放在牛仔裤后面口袋,在办公室一下坐在板凳上爆了,随着一声巨响和那缕缕青烟,同事幽幽的`说了句,有钱就是任性,放屁都带天然气的味道……

6. 不知道是哪位大神交话费交到了我的手机上了,五百块啊,有钱就是任性

7. 有钱就是任性是网友调侃一件诈骗事件而引用的网络流行语,并在各大网络平台渐火。本意是对于有钱人的做事风格具有嘲讽语义,而现今多出于好友间或者微博空间论坛上调侃用语。

8. 刚才用支付宝给自己充话费,尾号填错了一个数字,给别人充了100元!一想反正也要不回来了,就发了一条信息给他:“不用谢,我有钱就是这么任性!”大概也就过了半小时吧,收到10010短信提示充值缴费300元!对方短信也过来了:“不要问我为什么,老子比你更任性!”

9. 今天去营业厅充话费时报错了一位数字,给别人充了100元。随后我立即给充错的这个号码发了一条短信:“不用谢!有钱就是这么任性!”过了一会儿,我收到一条短信说我充值300元成功,紧接着又收到一条短信:“哥穷得只剩钱,你还是帮助别人吧!

10. 今收到中通一個快递,说是礼物。打开一看全是毛爷爷,里面还有张纸条:“不要问我是谁,送你的,有钱,就是任性!”

11. 有钱就是任性!想什么发钱,就能什么时候发钱!对待如此令人发指的行为!我只想说!!女神看我看我~~~~~

有钱就是这么任性的说说 篇2

盘点过去一年的网络热词,“有钱就这么任性!”曝红网络,也在中学生群体中广为流传。“有钱就这么任性”这一网络流行语出自去年各大晚报争相报道的一则新闻:2014 年4 月,老刘在网上花了1760 元买了一款保健品。不久之后,他接到一个陌生号码的电话,对方称老刘必须再买其他配药,才会有疗效。老刘信以为真,汇去了5500 元。接下来,他就陷入了无休止的电话中。在4 个月的时间里,老刘不断给骗子汇款。更为离奇的是老刘的态度。在他被骗了7 万元的时候,自己已经发现被骗了,他心想,才这么点钱,公安应该不会管的,干脆就赌一把,继续让骗子骗,把数额弄大一点:“当时一方面我是想稳住骗子,找机会报警。另一方面,骗子也说会退钱,我想或许真能把钱拿回来。”就这样,老刘选择继续拖着,“我就是想看看,他们究竟能骗我多少钱!”结果这一骗就骗了54.4 万多元。而用老刘的话来说“才这么点钱,公安应该不会管的”。自此,“有钱、任性”“我有钱,我任性”“有钱就是任性”“有钱就是这么任性”就成了2014年最新流行起来的网络用语,用来调侃有钱人令网友大跌眼镜的做事风格。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有钱人”。受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迅速提高的直接影响,校园中也产生了不少“有钱的中学生”。即使不是真正的有钱,许多学生也在不断地模仿着有钱人的消费方式。时代的变化影响着我们的消费理念,也深刻地影响着没有收入、消费经验严重不足的广大中学生。“有钱就这么任性”,究竟该怎样理解?如何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提倡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化”理念的今天,是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话题。

因为“有钱”,所以“任性”?”“有钱”意味着拥有更多的社会财富,掌握更多的资源,从消费看有更多的选择,从投资看能承担更大的风险,从为人处事看就可能更为“任性”,因为他们有试错和再回头的资本。我们的中学生几乎没有任何收入,他们的“钱”基本上来自于父母,他们的经济生活是“寄生”在父母身上的,不可能掌握充足的可支配财富,因此承担风险和挫折的能力也是相当弱的,从学生因意外丢失钱财的心理承受力上就能窥见一斑。中学生在消费中“任性”的物质基础是不扎实的,即使学生中的少数“富二代”的挥霍金钱,也难以代表这一客观现实的普遍存在。既然花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挣来的辛苦钱,那作为中学生在消费前非常有必要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多多体谅父母的难处。不与他人进行攀比,把钱花在关键的地方,不浪费金钱,这是中学生消费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

假如“有钱”,必然“任性”?“任性”既可以是率真不做作,也可以是恣意放纵。任性率真,摆脱对金钱财富的预算约束,也许方能满足发自本心的需求。任性放纵,便不是理性之人。中学阶段是健康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中学生对“金钱”的认识和对消费的理解是不可能停留在“什么便宜买什么”“吃喝不愁就行”的旧时代。在消费过程中,花更多的钱购买环保,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谓“一举两得”,“任性”的有价值,必须“点赞”。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家庭物质生活逐年改善,“苦行僧”基本不存在了,中学生的消费需求向更高级的精神消费领域拓展,是必须要肯定和支持的又一重要消费原则。

有钱就是这么任性的说说 篇3

直到今天,他们对儿子当初的选择仍然难以释怀。李康伟已经读到了博士三年级,发表过10多篇数学论文,3次获得研究生特等奖学金——该荣誉名为“南开十杰”,每年只奖励10名学生。但父母一直希望他读个工科类专业,早点赚钱贴补家用,至少可以像他的很多同学那样,出国深造或从事金融工作。即使要搞研究,也搞点“接地气”的。

但他就是这么“任性”。

李康伟自陈“资质平庸”,但他从未想过改行。他说,如果不让自己做基础数学研究,“就会很‘难受’”。

数学是他从小的爱好。他觉得自己的课本“没有意思”,喜欢看哥哥的数学书。高中时,他就已看完了哥哥的大学数学课本。进入南开大学数学学院陈省身试点班后,他如鱼得水。

大三开始,李康伟进入孙文昌教授的讨论班,和硕士、博士生们一起研讨。后来他成了孙老师门下的博士生。

南开有宽松的学术氛围。“我的‘讨论班’不设门槛,欢迎所有对相关问题感兴趣的同学,本科生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加入。”孙文昌介绍,李康伟最初来讨论班的时候,自己并没有过多注意他。直到有一天,李康伟拿着一篇论文去请教,孙文昌才发现这位“听讲认真,话不多”的学生,将自己讲课提出的“逆小波变幻的收敛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了高质量论文。

孙文昌很兴奋,将论文修改后投给了《泛函分析杂志》。他看出李康伟是个“好苗子”,叮嘱他“一定要打好基础,现在不用着急发论文,今后成果不会少”。

那篇被寄予很高期待的论文,直到李康伟从大三升入大四也没有音讯。他忍不住给杂志社写信询问,收到了拒稿信。他非常郁闷,重新补充和修改,又经过漫长的审稿过程,最终在“小波分析”领域的专业顶级杂志《应用与计算调和分析》发表。

这一波折的过程让李康伟“动心忍性”:“其实文章最终发表在哪种级别的期刊,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一封来自高级别杂志主编的‘拒信’,给我的文章提出不足,为我今后指明研究方向,对我也是大有裨益。”

李康伟坦言,最近发在国际数学界名刊《数学进展》上的一篇论文其实最初就是冲着拒稿信去的。

他认为自己“爱钻牛角尖”,“想不明白问题躺在床上睡不着觉”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想着想着脑子中忽有“灵光一现”就要马上起床拿出草稿纸演算,否则睡醒觉如果忘记了会很“难受”。有时怕打扰室友,他会拿着草稿纸躲进卫生间。

有一次,他花了几个月时间研究“向量值函数的A2定理”,投出的论文与同行“撞车”——有其他同行将此方面研究成果率先发表出来。他说,“能够把感兴趣的问题独立解决就有收获”,至于和别人撞车,则“说明自己有眼光,选了一个好问题”。

从那以后,他会提前将准备投稿的论文放到预印本网站。

他已连续三年蝉联“南开十杰”。“这是数学院最优秀的学生!”在评选会上,南开大学数学学院副院长刘秀贵不吝赞美。

“他现在已经超过我。”导师孙文昌对记者说,“学生超过老师是件好事。”

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曾教导学生:“走出大学,忘记所学的具体知识,剩下来的就是大学所给予你的。”对这一点,李康伟深有体会:“那么剩下的是什么呢?是素质,是能力。”他说,大学也好,很牛的学术期刊也好,都是一个平台,在平台之上能够学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身边很多学得不错的同学出国深造了,李康伟也曾短期出国交流,但他从未想过要在国外拿个学位。“因为南开的平台也足够滋养我,导师对我帮助也很大。”

李康伟最崇拜的数学大师是陈省身,南开历史上最引以为傲的校友之一。20xx年,陈省身逝世,李康伟当时还是一名中学生,难过得“仿佛心揪在了一起”。对大师的神往是他执着报考南开数学系的重要原因。

陈省身的遗愿之一,是“让中国成为数学强国”。这个理想一直鼓舞着李康伟这样的数学晚辈。他希望沿着大师的足迹走下去,不管别人是不是理解。“我研究的领域比较窄,对于实际应用的帮助也很少,我尽量让我的工作在理论上有所贡献,这就是我理解的在数学中的‘公’。”

上一篇:感恩教师演讲稿小学生下一篇:《物种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