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修复技术方案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金属修复技术方案(精选10篇)

重金属修复技术方案 篇1

本文档由【中文word文档库】提供,转载分发敬请保留本信息;

以土壤-水-植物系统为主线,结合生物地球化学、环境生态学、土壤环境化学、植物生理学和环境分析化学等多学科,深入调查和研究南丹、环江和泗顶等典型矿区及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筛选出的最具潜力的超富集植物/耐性植物,研究目标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分布规律和存在形态,探讨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转运和累积机制;种植超富集植物并收割带走土壤中的重金属,对土壤和植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实施动态监测,研究最佳的修复植物及其组合、轮作和套种等方式对多金属污染的土壤实现联合修复;通过不同钝化剂、不同条件的控制实验,研究修复改良后基质的pH、有效态重金属含量、脲酶和磷酸酶活性。

2、岩溶石山区水质保障理论及技术研究

针对岩溶地区及北部湾临海经济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系统将面临污染等问题,进行相关污染防治技术研究:如石油类废水高效处理技术集成研究、土壤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运移与归宿研究、地表水-地下水系统中石油类污染物运移数值模拟与归宿机理研究、地下水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控制与生物修复技术研究;针对广西制糖、淀粉业、印染、垃圾渗滤液等产业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研究与开发出处理高浓度和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新方法、新技术及成套组合设备,并进行一定规模的示范;对排放标准达不到国家一级标准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工程示范,形成城市污水升级改造全面、系统的共性关键技术体系,为区内外同类城市污水处理工艺的技术改造和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重金属修复技术方案 篇2

合肥工业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曹树青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首次揭示了植物响应重金属镉胁迫信号转导的分子调控机制, 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基因工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和基因资源。这一原创性成果已在国际植物学顶级学术期刊《新植物学家》在线发表。

我国有近20%的耕地存在镉、砷、汞、铅、镍、铜等重金属超标, 而土壤中的重金属可通过农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 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并危及人类健康。植物修复基因工程因其环境友好、安全可靠等优点, 是目前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 寻找和发掘耐受重金属毒害并且调控重金属超量积累的关键基因并阐明其作用机理, 作为植物修复基因工程获得成功并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食品安全的关键, 目前仍然是世界性难题。

据了解, 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非常复杂, 包括工业排放、化肥农药使用以及地矿开采等, 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非常困难, 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目前, 国际上的主流研究方向是筛选鉴定重金属超量积累的植物资源并发掘调控植物重金属超量积累及耐受的关键基因, 通过遗传工程手段使植物具备对重金属高积累和高耐受性, 从而使其可以在污染土壤上快速生长。曹树青教授介绍说, 通过植物修复基因工程技术, 即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 植物也可以茂盛生长, 同时也将土壤内的重金属吸收后储存至液泡中。这样通过种植这种用遗传工程手段获得的具有重金属高积累和高耐受的植物即可吸收土壤重金属, 然后对植株进行处理, 即可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

重金属修复技术方案 篇3

一、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来源

土壤重金屬污染即为人类在生产生活等社会活动中使得重金属进入土壤的行为,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进而导致危害生态环境。一般土壤重金属污染中重金属的种类主要有砷、锰、铬、铜、镉等,通常为多种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情况。一旦土壤出现了重金属污染情况则会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与收获,导致农作物产量减少、质量下降,严重者会危害人类健康。另外,土壤重金属还会对大气环境、水资源造成污染,影响范围十分广泛。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重视的重大环保课题。

土壤重金属的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矿产开发过程中和冶炼过程中,由于矿区没有安设完善的环保治理装置,大量冶炼矿产废物直接抛弃户外,从而导致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第二,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含量较多的磷肥、农药会导致土壤胶质结构改变,营养成分降低;第三,农作物肥料添加剂中含有大量的铜、锌,金属元素会伴随着肥料一同进入土壤,从而导致土壤出现重金属污染。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技术

(一)生物修复技术

常见的生物修复技术有植物修复技术、动物修复技术等。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是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植物降解处理、植物挥发处理等,不同的处理方式拥有不同的处理机制。其中,植物降解主要是让重金属进入植物内部,通过植物生长机体演化过程转变重金属离子形态,从而降低其危害性。植物根系钝化是植物根系中的有机酸、多肽等物质与重金属离子融合,从而缓解重金属的移动性,降低重金属通过地下水或空气对土壤造成进一步污染的分析。并且,植物中富有的金属硫蛋白含有半胱氦酸,其能够与重金属结合形成无毒的络合物质,以改变重金属的离子形态。动物修复技术即为利用土壤动物经过吸收、分解等形式来转变土壤理化性质,丰富土壤肥力,使得植物与微生物在土壤中的生长,进而产生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作用。动物修复技术通常都是将土壤动物包括线虫、虹蝴饲养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当中。

(二)化学修复技术

常见的化学修复技术有电力修复技术、土壤淋洗技术等。电力修复技术,其原理即为在土壤中插入电极,给土壤通电,从而使得土壤中存在的重金属物质能够在电力的作用下形成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在迁移的作用下达到电极的阴极,进而实现去除土壤污染物的目的。电动修复技术在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过程中拥有能源消耗低、后续处理便捷、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等优势,但是该技术仅仅适合在面积较小的土壤污染区域中应用,对于大面积的被污染土壤在技术可行性上仍然有待提升。土壤淋洗技术就是通过使用淋洗药剂来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此技术适用于大面积、污染程度严重的土壤,特别是在土质为轻质土与砂质土的土壤处理中效果更优。

(三)物理修复技术

常见的物理修复技术有改土技术、玻璃化技术等。改土技术包括客土、深耕翻土等方式。通常来说,土壤重金属污染一般都附着在土壤表层,而客土法则是将大量干净无污染的土壤与被污染的土壤相混合,以尽量降低土壤污染物的浓度,并且减少重金属污染物与土壤植物根系的直接接触,从而实现降低土壤重金属对植物的损伤。深耕翻土法则是将土壤进行深耕翻覆,让位于土壤表面的重金属能够在土壤中扩散,从而综合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整体浓度。虽然改土技术是一种有效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经济效益不佳,无法从本质上去除重金属,是一种非理想的修复技术。玻璃化技术,即为把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放置在高温下进行玻璃化处理,在完成处理温度下降冷却后变成坚硬的玻璃体物质,土壤中的重金属完成固定处理,将其从土壤中清除即可。经过玻璃化处理技术后,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将会始终处于稳定状态,重金属将会被永久固定。

三、结语

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与危害已经严重影响到土地的使用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土壤重金属污染这一环境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可以通过生物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等来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修复。然而就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情况来看,某一项单一的修复技术难以达到理想的修复效果,需要根据土地不同的污染情况来综合使用生物、物理、化学等修复技术,以改善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提升土壤修复效率。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前景。

重金属修复技术方案 篇4

土壤是一个开放的缓冲动力学系统,承载着环境中50%~90%的污染负荷[1-2]。随着矿产资源开发、冶炼、加工企业等规模的扩大以及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饲料等用量的增加和不合理的使用,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逐年累积,明显高于其背景值,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对农业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重金属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难降解,可以通过生物富集作用和生物放大作用进入到农牧产品中[3],从而影响产出物的生长、产量和品质,潜在威胁人体健康[4]。本文对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概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简单介绍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参考。

混凝土质量缺陷修复方案技术交底 篇5

1、露筋现象: 1.l 原因分析:

1.1.1 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1.1.2 梁、板底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1.1.3 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1.2 预防措施:

1.2.l灌注砼前,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1.2.2 为保证砼保护层的厚度。要注意固定好垫块。

1.2.3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小号的振捣棒进行振捣。保护层砼要振捣密实。灌注砼前用清水将木模板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1.2.4操作时不得踩踏钢筋,如钢筋有踩弯或脱扣者,及时调直,补扣绑好。1.3 处理措施:

将外露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l:2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将薄弱砼剔除,冲刷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并不少于7天。

2、砼蜂窝现象

砼局部疏松,砂浆少碎石多,碎石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2.1 原因分析:

2.1.1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时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形成蜂窝。

2.1.2 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或墙体烂根,形成蜂窝。

2.1.3混凝土配合比中粗骨料较多直接导致蜂窝。

2.1.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下落高度超过2m,导致混凝土的离析而形成蜂窝。2.2预防措施:

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混凝土的振捣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骨料混凝土拌合物,则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不大于振捣器有效作用半径的1/2。为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良好,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混凝土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 现气泡。灌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直接调整混凝土配合比解决因粗骨料较多导致的蜂窝。2.3 处理措施:

砼有小蜂窝,可先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1:2.5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碎石和突出的颗粒剔除,尽量形成喇叭口,外口大些,然后用清水湿润冲洗干净,涂抹砼界面剂,再用比原砼强度等级高一等级的细石砼捣实,认真养护且不少于7天。

3、砼麻面现象:

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3.1 原因分析:

3.1.1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3.1.2 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

3.1.3 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3.1.4 砼硬化过程后养护方法不当或根本没有养护,拆模过早。3.1.5 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3.2 预防措施:

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砼养护时间要达到规定时间才能拆模。3.3 处理措施:

麻面主要影响砼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l:2水泥砂浆抹刷。应养护不少于7天。4 孔洞现象:

砼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砼。4.1 原因分析:

4.1.1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

4.1.2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砼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

4.1.3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砼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4.1.4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4.1.5砼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严重跑浆。

4.1.6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

4.1.7混凝土坍落度较小,虽经充分振捣但仍有空洞。4.2 预防措施;

4.2.1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

4.2.2预留孔洞处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往往灌注不满,振捣不实,采取在侧面开口灌注的措施,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然后往上灌注。

4.2.3控制好下料。要保证砼灌注时不产生离析,砼自由倾落高度不超过2m,大于2m时要用溜槽、串筒等下料。

4.2.4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严防漏振。插入式振捣器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砼表面垂直或斜向振捣,振捣器插点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不混用,以免漏振。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R)的l.5倍。振捣器操作时快插慢拔。防止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或冰块等杂物。4.2.6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细石砼灌注,使砼充满模板间隙,并认真振捣密实。机械振捣有困难时,可采用人工捣固配合。

4.2.7对每个罐车的混凝土均进行坍落度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4.3 处理措施:

将孔洞处疏散的砼和突出的石子剔除掉。孔洞顶部要凿成斜面,避免形成死角,用水刷洗干净,保持湿润72小时后,用比原砼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砼内掺10%的UEA膨胀剂,以免新旧砼出现裂缝。缺棱掉角现象:

梁、柱、墙板和孔洞处直角边上的砼局部残损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5.1 原因分析:

5.1.1模板在灌注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砼养护不好,棱角处砼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砼水化不好,强度降低。

5.1.2 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模板。

5.1.3 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5.2 预防措施:

模板在灌注砼前充分湿润,砼灌注后认真浇水养护。拆除模板时,砼应具有足够强度,避免表面及棱角受到损坏。拆模时不能用力过猛,注意保护棱角,吊运时,严禁模板撞击棱角。加强成品保护。5.3 处理措施:

缺棱掉角较小时,清水冲洗。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充分湿润后,用1:2水泥砂浆抹补齐补方正。缺棱掉角较大时,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润,然后用比原砼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认真养护不少于7天。6 烂根: 6.1 产生原因:

模板拼缝不严或加固不够、下料过多导致模板出现缝隙,砼跑浆;漏振。6.2 预防措施:

所有竖向结构模内均铺拌同砼配合比的去石砂浆30~50mm,砂浆用料斗吊到现场,用铁锹均匀下料,模板下口贴双层海绵条;外侧根部用砂浆堵缝。6.3 烂根处理:

将顶板进行支顶,然后剔除根部松散砼,洒水湿润,支模浇筑高一强度等级的膨胀砼。养护不少于7天。7 洞口位移变形、梁变形: 7.1 产生原因:

浇筑时砼冲击洞口模板,两侧冲力不均,模板未能夹紧。造成洞口变形,梁扭曲,甚至个别部位截面“颈缩”。用聚苯板做洞口模板。模板加固不到位,板面刚度不够。7.2 预防措施:

严格分层浇筑,控制每层浇筑不超过50cm,及时振捣,不漏振,钢筋密集处使用小振捣棒。

模板拼缝严密,粘海绵条堵缝,模板对拉要拉紧,浇筑前洒水湿润洞口浇筑时从两侧对称下料,及时振捣。杜绝用聚苯板做洞口模板。模板充分加固,模板面刚度不够时加密主次龙骨。7.3 处理措施:

对变形位置进行挂线,凸出部分进行剔凿打磨,凹下部分视情节进行挂网抹灰或凿毛植入短钢筋灌入高一等级细石砼。8 错台、胀模: 8.1 产生原因:

墙体错台的原因是模板拼接位置未拼紧,砼浇筑时造成模板位移。顶板产生错台的原因是顶板支模时次龙骨未仔细筛选,模板拼缝不紧,模板与龙骨钉子过稀,未钉紧。8.2 预防措施

模板支撑体系牢固可靠,模板拼缝严密,龙骨规格统一并与模板用钉子钉紧钉牢。灌注混凝土时,经常观察模板、支架、堵缝等情况。发现有模板走动,立即停止灌注,并在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好。8.2.1 处理措施:

将突出部位进行剔凿或打磨,使错台或胀模位置截面偏差达到规范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之内。剔凿部位用水冲洗干净后,涂刷界面剂,后在表面用1:2~1:2.5水泥砂浆抹平。并养护不少于7天。9 漏振: 9.1 产生原因:

对工人交底不到位,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到位,振捣未按交底要求实施。9.2 预防措施

组织专项的砼浇筑工艺交底,现场监督人员严格把关,责任落实到人。9.3 处理措施

将漏振导致的松散砼剔除,剔至砼密实处,将松散砼清除干净用水冲洗,充分湿润,涂刷界面剂,支模板,采用高一等级的细石砼(或灌注浆料)灌注,并认真养护不少于7天。10 墙板表面沉砂、砼离析 10.1 原因分析:

振捣时间过长;振捣不均匀;砼下料高度过大;砼配合比达不到要求。10.2 预防措施:

组织专项的砼浇筑工艺交底,现场监督人员严格把关,责任落实到人;控制砼浇筑高度小于2米,大于2米时应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混凝土振捣时,必须掌握好每点的振捣时间。合适的振捣现象为: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10.3 处理措施

将砼离析,砼表面起砂严重的部位全部剔除,支模,重新浇筑高一强度等级的砼,并认真养护。11 夹渣漏振

有较大孔洞,并掺有杂物 11.1 产生原因:

清理不到位,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砼振捣不到位;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砼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截面。11.2 预防措施:

浇筑砼前将模板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控制浇筑高度小于2m,浇筑过程中及时振捣;钢筋密集处,搬开一定空隙,使砼能充满整个结构断面。11.3 处理措施:

将松散的砼剔除干净,剔至砼密实处,以露出石子为宜,浇水充分湿润,然后按图纸设计尺寸重新支模,浇筑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内掺膨胀剂)。拆模后,浇水认真养护。

12、电箱留洞变形、移位 12.1 产生原因

电箱留洞的木套盒模具无三角支撑;用聚苯板的轻质易变形材料填充留洞;砼下料不均匀或一次性下料过多。12.2 预防措施

统一木套盒规格及制作方法;木套盒安装时用短钢筋与结构墙体或楼板钢筋焊接牢固;禁止采用聚苯板等弹性材料作为留洞模具。墙体合模前,派专人重新检查木套盒尺寸及位置是否正确,若发现松动或变形应及时整改。12.3 处理措施

对于已变形的电箱留洞,应按设计尺寸弹线,剔除多余砼,若剔至墙体钢筋,应将钢筋调直,支模,重新灌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砼,并认真养护。

13、混凝土裂缝现象 13.1预防措施 塑性收缩裂缝:

a、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同时,要捣固密实,以减少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早期的抗裂强度;

b、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c、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吹袭和烈日暴晒;

d、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分段浇筑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在炎热季节,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

e、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使水分不易蒸发; f、加设挡风设施,以降低作用于混凝土表面的风速。沉降收缩裂缝:

a、加强混凝土配制和施工操作控制,不使水灰比、砂率、塌落度过大;振捣要充分,但避免过度; b、对于截面相差较大的混凝土构筑物,可先浇筑较深部位,静停2~3h,待沉降稳定后,再与上部薄截面混凝土同时浇筑,以避免沉降过大导致裂缝; c、在混凝土硬化前保持塑性时,再对表面抹压一遍; d、适当增加混凝土的保护层厚度。

干燥收缩裂缝:

a、混凝土水泥用量、水灰比和砂率不能过大;提高粗骨料含量,以降低干缩量;

b、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避免使用过量的粉砂;

c、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但避免过渡振捣;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少收缩量;

d、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并适当延长养护时间。暴露在露天的混凝土应及早回填土或封闭,避免发生过大的湿度变化; e、1)浇筑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

2)混凝土浇筑后,对裸露表面应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养护,防止强风吹袭和烈日暴晒; 3)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施工,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早进行喷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分段浇筑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在炎热季节,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 4)在混凝土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使水分不易蒸发; 温度裂缝:

(1)一般结构预防措施:

a、合理选择原材料和配合比,采用级配良好的石子;砂、石含泥量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在混凝土中掺加减水剂,降低水灰比;严格施工,分层浇筑振捣密实,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b、细长结构构件,采取分段间隔浇筑,或适当设置施工缝或后浇带,以减少约束应力;

c、在结构薄弱部位及孔洞四角、多孔板板面,适当配置必要的细直径温度筋,使其对称均匀分布,以提高极限拉伸值;

e、加强混凝土的养护和保温,控制结构与外界温度梯度在25℃范围以内。混凝土浇筑后裸露表面及时喷水养护,夏季应适当延长养护时间,以提高抗裂能力。冬季应适当延长保温和脱模时间,使缓慢降温,以防温度骤变,温差过大引起裂缝。基础部分及早回填,保湿保温,减少温度收缩裂缝; 撞击裂缝:

a、现浇结构成型和拆模,应防止受到各种施工荷载地撞击和振动; b、结构脱模时必须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并应使结构受力均匀;

c、拆模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除非承重部分,后拆除承重部分,使结构不受到损伤;

d、在梁板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前,避免在其上用手推车运输和堆放大量工程和施工用料,防止梁板受到振动和将梁板压裂。冻胀裂缝:

a、结构构件在冬期施工,配制混凝土应采用普通水泥,低水灰比,并掺加适量早强抗冻剂,以提高早

期强度;

b、对混凝土进行畜热保温或加热养护,直至达到40%的设计强度。13.2处理措施 13.2.1表面处理法

包括表面涂抹和表面贴补法,表面涂抹适用范围是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

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发丝裂缝,不漏水的裂缝,不伸缩的裂缝以及不在活动的裂缝。13.2.2填充法

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作业简单,费用低。宽度小于0.3mm,深度较浅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用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13.2.3灌浆法

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13.2.4结构补强法

因超荷载产生的裂缝、裂缝长时间不处理导致的混凝土耐久性降低、火灾造成裂缝等影响结构强度可采取结构补强法、锚固补强法、预应力法等。

二、管理措施

1、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管理,必须做到“事先控制,层层把关”,坚持“以防为主, 以纠为辅”原则,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保障措施,提高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

3、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班前交底,避免在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振、过振现象。

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必须进行连续有效养护。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修复 篇6

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与修复

摘要:重金属污染的危害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阐述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危害情况,分析目前土壤和水体中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为重金属污染防治与修复提供参考.作 者:李战    李坤    LI Zhan    LI Kun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黑龙江大庆,163316 期 刊:现代农业科技   Journal: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10, “”(16) 分类号:X53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    来源    危害    修复    土壤    水体   

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技术 篇7

1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是利用机械、化学等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方法。该技术在治理重金属土壤污染方面使用较多, 其主要包括改土法、冲洗沉淀法、热处理法、污染物固化法等方法。例如, 沈阳张士灌区土壤中[1]56.3%的Cd累积于土壤的上表层, 利用改土法, 去表层土, 能够使稻米中的Cd含量降低50%左右。用物理化学方法治理重金属污染, 对于面积小的土壤治理效果较好, 但是该项技术费用较高, 而且容易导致二次污染, 因此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2 农业化学调控技术

农业化学调控技术指利用化学改良剂等降低重金属的毒害。植物从土壤中吸收重金属的过程, 受土壤p H值、施肥种类等因素影响。因此, 能够通过调节土壤p H值、有机质等条件, 改变土壤中重金属的扩散性, 同时还能够减少其生物有效性。例如, 可以通过施用石灰、矿渣等碱性物质或碱性肥料等手段, 降低作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作用[2,3]。

3 垃圾堆肥技术

垃圾堆肥中的重金属以残渣态形式存在, 经过堆肥技术处理后, 可以降低重金属含量, 并能够促使重金属被生物吸收利用。如Saciragic研究蚯蚓及蠕虫处理下水道中的重金属污染, 试验显示: (1) 与对照相比, 积累在蚯蚓体内的重金属含量非常高:Cu 12倍、Pb 10倍、Cr 8倍、Zn 715倍、Ni 6倍、Cd 415倍、Mn 315倍、Co 116倍; (2) 在蠕虫堆肥中只有Fe的浓度增加了115倍, 而其他元素均有所下降[4]。由此可见, 利用垃圾堆肥技术处理重金属污染具有较好的研究前景。

4 植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即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 其原理是利用植物对重金属的超富集能力来实现其对重金属污染的修复作用。该技术包括植物稳定、植物挥发、植物萃取等方法。例如, 周青等[5]研究了镉对黄杨 (Euonymus japonica) 、海桐 (Ptiiosporum tobira) 、冬青 (Ilex purpurea) 、杉木 (cunninghamia lanceolata) 以及香樟 (Cinnamomum camphora) 5种植物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叶片用Cd Cl2溶液培养2 d后, Cd含量有所提高, 分别为原来的602.94%、907.81%、2 272.00%、1 256.83%、979.72%。又如, 一些植物对环境中土壤重金属Pb有固定作用, 通过植物固定可减小Pb的生物可利用性, 最终起到治理重金属Pb污染的作用[5]。植物修复技术相对于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农业化学调控技术和垃圾堆肥技术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这项技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探讨, 比如植物固定作用只是把一些重金属暂时固定, 随着环境的变化, 这些固定的重金属可能会重新回到原有的状态。

5 微生物和动物修复技术

土壤中一些特殊微生物对特定重金属具有吸收、沉积等作用, 这些特定微生物可以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目的。动物修复是利用如蚯蚓、鼠类等吸收重金属, 这些动物通过食物链等作用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利用蚯蚓治理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不但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 还具有增强土壤肥力等作用。

6 结语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农业化学调控技术、垃圾堆肥技

术等是传统的重金属修复技术, 这些技术对重金属污染治理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技术存在成本过高、产生二次污染、破坏土壤理化性质等问题, 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笔者认为, 综合利用植物修复技术与微生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具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虽然目前此技术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 但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生物修复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必然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吴燕玉, 陈涛, 张学询.沈阳张士灌区镉污染生态的研究[J].生态学报, 1989, 9 (1) :21-26.

[2]MAENPAAK A, KUKKONENJ V K, LYDY M J.Re-mediation of heavymetal-contaminated soils using phos-phorus:evaluation of bioavailabilityusing an earthworm bioassay[J].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andoxicology, 2002, 43 (4) :389-398.

[3]王新, 吴燕玉.各种改性剂对重金属迁移、积累影响的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 1994, 5 (1) :89-94.

[4]周青, 徐雁.镉对5种常绿树木若干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 2001, 14 (3) :9-11.

土壤重金属污染后的修复 篇8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环境污染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我国的推进,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与此同时,镉、铅、铬、汞、砷等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也进入环境系统,这些污染物在对大气、水体造成污染后,最终都回归于土壤而造成土壤污染。土壤修复主要通过生物修复和农业生态修复两种方式进行。

1 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削减和净化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降低重金属毒性的修复方法,其主要包括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和动物修复。

1.1 植物修复

这是一种利用自然界存在或人工培养的植物系统及其根系移去、挥发或稳定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或降低污染物中的重金属毒性,以达到清除污染、修复或治理土壤目的的一种技术,分为植物提取、植物挥发和植物稳定3种类型。

植物提取是依靠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从土壤中吸取重金属离子,接着收割地上部分并进行处理,连续种植该植物可有效降低或去除土壤重金属,目前已发现有700多种超积累重金属植物[1];植物挥发是依靠植物根系吸收重金属,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挥发到大气中,目前研究最多的是Hg和Se;植物稳定是依靠耐重金属植物或超累积植物降低重金属的活性,防止重金属被淋洗到地下水或扩散至空气中,其机理是让金属在根部积累、沉淀或被根表吸收,以达到固化的目的。

利用超積累植物可以连续、反复地从土壤中提取重金属,具有廉价、原位、土壤免扰动的优点,是目前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中最清洁的方法,并且植物的地上收割部分可集中处理回收重金属。如果实际情况使植物提取难以实施,也可考虑选择植物稳定技术,在矿区应用植物稳定修复对防止矿区水土流失和次生污染有良好作用[2]。

但是,目前世界上已确认的超积累植物虽然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很强,但普遍具有生物量小、环境适应性差、生长缓慢等缺点,这限制了该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已经有研究人员开始用一些生物量大、对重金属耐性强的植物做试验,并在垂枝榕、烟草、美人蕉等植物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3];还有一些研究人员提出应用生物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将超积累植物的基因导入一些生物量大、生长迅速、环境适应性强的植物体内,以培养更理想的超积累植物。

1.2 微生物修复

土壤微生物包括与植物根部相关的自由微生物、共生根际细菌、菌根真菌,通过吸附、沉淀、生物转化、生物累积和外排等作用,微生物可以通过固化重金属、降低其活性和生物有效性来降低重金属毒性,或者增大重金属活性和生物有效性以利于植物根系对重金属的吸收和转运。如动胶菌、蓝细菌、硫酸还原菌和某些藻类能够产生胞外聚合物与重金属离子结合成络合物;Macaskie等分离的柠檬酸菌可分解有机质生成HPO2-4,与Cd形成 CdHPO4沉淀;国内研究人员发现有些微生物能把剧毒的甲基汞降解为毒性小、可挥发的单质Hg[4]。

微生物对土壤重金属的作用非常独特,微生物修复技术与植物修复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彻底、更高效地修复土壤,同时还能保持土壤的结构和性质,这一研究方向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过微生物修复技术目前更多地还处于科研和实验室水平。

1.3 动物修复

终生或某一发展阶段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其自身及其肠道微生物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下,通过生长、繁殖、穿插等活动对土壤污染物进行破碎、分解、消化和富集。利用土壤动物的这个能力对土壤污染进行治理的技术称为动物修复技术。有研究表明,蚯蚓对土壤重金属有很强的富集能力,其体内的Cd、Pb、As元素的含量与土壤中元素含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可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升高而升高[5]。另外,国内研究人员对蜘蛛、腐生波豆虫、梅氏扁豆虫等动物也有一定的研究。

2 农业生态修复

前面所述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方法,工程措施一般见效快、重金属消除较彻底,但费用高、对土壤破坏大,而生物修复技术虽具有费用低廉、清洁、不破坏土体结构等优点,却有效率低、耗费时间长、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等不足。很多研究表明,施肥、使用农药、搭配种植等农艺措施也可显著增加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累积量,从而提高植物修复的效率,而且相对于其他化学和工程强化措施,它具有技术成熟、成本较低、对土壤环境扰动较小等优点,因此,近年来一系列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开始逐步被用于强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

农业生态修复包括农艺修复和生态修复。农艺修复包括改变耕作制度、调整作物品种、种植不进入食物链的植物、选择能降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化肥以及增施能够固定重金属的有机肥等措施。生态修复包括调节土壤水分、养分、pH值和土壤氧化还原状况及气温、湿度等生态因素,以及调控污染物所处环境介质。研究人员对此有不少研究成果,Naidu发现,每公顷Cd污染的土壤中施用750kg石灰,可使土壤重金属有效态降低15%[6];施用钾肥、磷肥能降低土壤的有效态Pb[7],施入硝态氮可大大降低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累积,而施入氨态氮则会增加植物中重金属的含量[8];有机肥(如猪粪)能改善铅锌尾矿污染土壤中紫花苜蓿的生长,从而减少其对重金属的吸收[9];玉米较其他粮食作物对Pb的吸收累积较小[10]。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大小的顺序一般为: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11]。

3 结语

从2009年至今,我国已有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属污染事件相继发生,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后,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正进入集中多发期,来自土壤重金属污染所造成的巨大环境压力已经突出表现在老百姓每日的饮食安全等方面,因此,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已成为我国现阶段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现在已经使用或者还处在研究阶段的各种治理方法和技术都无法快速、高效、安全地清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因此,除了继续加大研究力度,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污染源加强控制,减少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进入量;二是将几类技术综合应用,增大重金属的清除比例,对于暂时无法除去的污染物则先使之稳定,减小其进入生态系统食物链的流通量,从而减轻其毒害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茵,赵秀琴,胡红艳.超积累植物[J].生态学教学,2008,38(3):2-4.

[2]仇荣亮,仇浩,雷梅等.矿山及周边多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28(6):1085-1091.

[3]周振民,朱彦云.土壤重金属污染大生物量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灌溉排水报,2009,28(6):26-29.

[4]崔德杰,张玉龙.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04,35(3):365-370.

[5]伏小勇,秦赏,杨柳等.蚯蚓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富集作用研究[J].农业环境科學学报,2009,28(1):78-83.

[6]Naidu R ,Kookana R S , Sumner M E. Cadmium sorption and transport in variable charge soils [J].Environ Qual,197,26:602-617.

[7]陈世宝,朱永官,马义兵.不同磷处理对污染土壤中有效态铅及磷迁移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6,26(7):1140-1144.

[8]楼玉兰,章永松,林咸永.氮肥形态对污泥农用土壤中重金属活性及玉米对其吸收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5,31(4):392-398.

[9]李正强,熊俊芬,马琼芳等.石灰和猪粪对铅锌尾矿土壤上光叶紫花苕生长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4):122-124.

[10]Daniela M M, Nicole A, Septinmiu M. Studies regarding the Pb toxicity accumulation in plants [J].Romanian Biotechnological Letters, 2010, 15(3):5240-5245.

[11]王丽凤.沈阳市蔬菜污染调查及防治途径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1994,13(2):84-88.

作者简介:

雷明馨(1971— ),女,硕士,讲师,主要从事环境化学、农化分析检测的教学及绿色化学技术等科研工作。

赵仕林,博士,教授,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环境科学学术带头人。

基金项目:

重金属修复技术方案 篇9

摘要:文章介绍了武汉某化工厂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包括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的调查、标准的选用、固化稳定化技术的应用等,该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所采用的监测评价方法、工程技术、手段等是正确有效的,可为其他同类工程项目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固化稳定化;堆置养护

中图分类号:X8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19-0075-02

重金属污染因其毒性大,在土壤中不易被微生物降解、滞留时间长等原因成为土壤污染修复工程中的难点,也引起我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推进重点地区污染场地和土壤修复,以重金属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等为重点,开展污染场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并对责任主体灭失等历史遗留场地土壤污染要加大治理修复的投入力度。

湖北省武汉市~口区古田化工企业搬迁场地污染调查及土壤修复工程列入了湖北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项目表(历史遗留解决试点项目)中。武汉市某化工厂地处古田化工区,因长期化工生产导致场地内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在重新利用前急需进行土壤修复工作。

1污染现状

1.1调查方案

工程前期,工程人员在收集了大量该场地化工生产服役期间的相关资料后,对该场地污染物进行了识别,确定了监测指标:镉、铬、铜、铅、锌、汞、砷、镍。

调查方案确定采取网格布点与重点区域加密布点相结合的方式。结合生产工艺和实地勘察情况,以40×40m网格进行监测取样,在认可的范围内共布设98个有效网格,在每个网格中心点取样(取样点编号为S1-S98),每个点位分三层取样,深度分别为0.5m、1.5m和3m,共计294个土壤分析样品。此外根据现场采样的需要,对部分点位酌情取深层样品,具体采样深度和样品数量由现场确定,实际取样时利用全站仪将各点放样到场地,有点位无法放样时,记录调整后的坐标值。

土壤采样采用直接贯入式设备Geoprobe连续无间断取样,对于部分点位因场地回填物较厚,导致Geoprobe无法采样的,辅助了挖掘机或30钻机。最终本期采集样品256个,钻探总深度496m。同时,对于第一期样品分析检测后,对部分点位进行了补充采样,采集样品主要为部分点位深度0.5m的样品,还有部分指标的部分点位因污染浓度较高,需要加深确定污染深度的`样品,本次补充采样采集样品总数87个。

1.2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本工程土壤评价主要参考《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HJ350-)(以下简称《展》)、土壤成分分析标准物质-长江平原区土壤GSS-15(GBW07429)、《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荷兰土壤临界值》、《英国国家土壤污染“起始浓度”》(ICRCL59/83),以上标准中仍没有列出的物质,由风险评估来确定是否有风险和计算修复目标值。

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汞、镉、铬、铅、砷、铜、锌、镍中,只有砷和镍略微超过《展》A标准,其余六种指标均超过《展》B标准,并以镉最为严重,其污染面积最大。重金属污染中以S96号点位最为严重,在3m处8种重金属指标有5种超过《展》B,其中镉的超标倍数达到54倍。

表1不同指标的超《展》B标准值点位及深度

2修复工程

2.1技术方案比较

现有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通过对比各类技术方法的技术成熟度、国内应用案例、工程时间长短、资金水平高低、应用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等,发现化学稳定法相对技术成熟,所需工期短等优势,决定在本工程中选择采用该技术。

2.2固化稳定化技术

项目可采用的固化稳定化药剂有A、B两种药剂。

(1)A药剂:适合于污染土壤中大多数重金属的修复。其修复原理是利用Mg、Ca、Si、Al与目标金属污染物发生凝硬反应,从而降低土壤中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能力和浸出能力。与传统的水泥固化法相比,A药剂反应后的碱性比水泥低,而且土壤体积变化不大。

(2)B药剂:其修复机理是利用生物化学还原作用,化学吸附络合作用以及沉淀反应作用降低土壤或者地下水中的重金属的迁移性和毒性。该药剂可以处理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多种重金属污染,其中包括:砷、铬、铅和汞等。

国内外多个修复测试和治理案例显示复合固化稳定化药剂A适应性广,对铅、镉、汞、氟、铜、锌、硒、砷、六价铬等都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另外,现场施工也比较容易,利用一般的地质改良施工方法都适用。

图1固化稳定化施工方法

2.3土壤修复工程施工步骤

(1)污染土壤开挖:将需固化稳定化处理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挖出。

(2)筛分:将挖出的7250m3表层渣土进行筛分,大粒径建筑垃圾破碎回填,小颗粒污染土壤送至洗涤系统处理,污染物浓缩成泥饼后再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

(3)运输:将重金属污染土壤(包括直接挖出的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挖出筛分洗涤后的重金属污染泥饼)运输至土壤改良机附近,等待进料。

(4)污染土与药剂混合:本工程采用土壤改良机将污染土壤与固化稳定化药剂混合均匀。

(5)堆置养护:经土壤改良机与固化稳定化药剂均匀混合的土壤,运至指定地点堆放养护5天,然后可进行检测验收。

2.4污染物固化稳定效果检测

以每500m3取一个样对固化稳定化修复成果进行检验,按照《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硫酸硝酸法》(HJ/T299-2007),以硫酸硝酸混合酸为浸提剂,经翻转式振荡18小时后,浸出液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重金属浓度,毒性结果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C93)Ⅳ类标准限值。

2.5处理后土壤去向

修复后的土壤,根据场地开发利用规划,回填于硬化路面或停车场以下,利用硬化地面层作为阻隔层,阻隔其与人的接触途径。固化稳定化修复后的土壤杜绝与人体的直接接触,回填基坑的土壤上部覆盖清洁土壤作为阻隔层,做路基填料须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的规定。

对于需要回填的修复合格土壤,由于该工艺进行周期性的分批处理,因此土壤开挖和回填是按照批次处理量来进行,在未完全挖出土壤的基坑不能即刻回填,需要在基坑全部清挖之后进行基坑的土壤检测,达到标准后才可将处理完的土壤进行回填。所以处理完的土壤还不能填回基坑前,将其临时置于未污染的区域暂存,待基坑检测合格,即刻回填。

3结语

工程实践证明,采用固定稳定化技术应用于化工生产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明显,工程周期短,资金合理,机械化程度高等优点。武汉原某化工厂场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通过工程修复后得到固化稳定,达到《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HJ350-2007)B级标准,符合土地再利用规划的要求,保障了周边居民的健康,可为其他同类工程项目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冯国杰,魏丽,李淑彩.湖南省某排污渠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实例[J].环境工程,,31(6).

[2]王松,魏新庆,王立彤.保疏浚联合土工管袋用于湖库底泥的脱水减容[J].中国给水排水,,27(8).

修复方案 篇10

二、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灌溉后防护、先急后缓的原则安排水毁修复工程。

三、饮水工程修复作为水利设施修复的重中之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对断水的村镇,按先应急抢修后全面修复的原则,拟定以下措施:

1、对重点受损村镇及目前尚未通水的,组织力量进一步核实饮水设施受损情况,由技术人员分片到实地勘测、设计、优化抢修方案,并协同镇、村组织实施。

3、对破坏性大的饮水工程优先申报,优先解决。

4、建议市、区挂钩单位帮助扶持解决修复资金。

四、在首先落实确保饮用水工程顺利实施基础上,迅速组织全部工程技术人员,采取分片包干形式,深入乡村,逐片逐段落实水利水毁工程受灾情况,按受灾程度的轻重缓急来拟定实施方案和具体修复计划。

1、采取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方式抢修水毁工程,尽可能扩大有效灌溉面,保证群众生产需要。

2、动员各方力量,抢修水毁工程由村镇、群众自救与向上级争取修复资金的办法同步实施。我局将对重点水毁工程派专人向省、市汇报受灾情况,积极争取补助资金。

五、对全区水库、小山塘进一步进行初步的鉴定,全面排查落实是否存在险情,并采取以下措施:

1、对正在实施除险加固工程的5座小

(一)型水库,加大监理、质检力度,确保工程质量。同时加快工程进度,尽快发挥效益。

2、对另外2座小

(一)型和11座小

(二)型水库,将分向上申报项目,争取列入除险加固资金补助范畴。

3、对小山塘也将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分期分批实施,确保不留隐患。

三、今冬明春水毁工程应急修复的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发展。各乡镇人民政府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今冬明春的重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失时机地抓好组织发动工作,做到早动员、早部署。建立健全机构,落实人员经费。层层建立政府领导参加的指挥机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病险库除险加固工程所涉及的乡镇,有专门班子人员和专职人员负责,主要负责工程有关事项协调及群众纠纷的处理,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2、强化管理,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工程质量。进一步建立健全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明确责任主体,严格规划建设程序,把好项目规划、设计、审批、物资供应、施工质量和竣工验收关。对重点水利工程和起示范带动作用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对于乡镇自行组织实施的小型项目,确保有乡镇班子领导负责,水管站人员专职到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现场技术指导,跟踪监督,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有条件的地方提倡由群众自愿以资代劳机械化施工,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

3、创新机制,不断拓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七小”工程投入。各乡、镇、库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创新投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农建投入新机制,推进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深入开展。

4、加强宣传发动,营造农建氛围。各乡、镇、库加大农建工作宣传力度,以推进“全民创业,富民兴赣”为主题,重点宣传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新时期治水方针和政策以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和新方法。通过简报、专栏、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网络等形式,及时总结推广农田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安全教案《地震来了,我不怕》及教学反思下一篇:镇贯彻落实市全委会精神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