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项目管理办法(精选8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变,提升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项目(以下简称“创新实践项目”)由研究生院负责管理,包括项目的立项审查、中期检查、结题验收、成果推广等工作。
第二章 项目类别与资助金额
第三条 创新实践项目类别
1.学术作品项目:资助在科学理论上有一定发展,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或在应用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的项目。一级项目资助经费3000元,成果以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核心一类及以上学术论文、学校出版基金资助办法确认的出版社的著作为准;二级项目资助经费1500元,成果以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核心二类学术论文、其他出版社的著作为准。
2.科技作品项目:资助研究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可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潜力,并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技术难度或市场前景的独立设计项目。一级项目资助经费4000元,成果以科技制作、发明专利等为准;二级项目资助经费2000元,成果以科技制作、实用新型专利等为准;三级项目资助经费1000元,成果以科技制作、外观设计专利、计算机软件作品著作权等为准。
3.创业计划项目:资助以优势互补团队运作的模式,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者服务,并围绕这一技术、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的项目。成果以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创业计划为准。项目资助经费1500元。
4.社会调研项目:资助具有一定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针对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技术及管理问题的策划,或者针对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等问题调查研究的项目。成果以完整有效的策划方案报告书或调查分析报告为准。项目资助经费1500元。
5.学术交流项目:资助参加国际组织、行业学会(协会)定期举办的学术会议,教育部组织的各类全国性研究生学术交流项目;成果以与其学科方向相关,并被大会收
录发表或宣读的论文为准。一级项目为参加在国外举办的会议或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8000元;二级项目为参加在港澳台地区举办的会议或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5000元;三级项目为参加在国内举办的会议或项目,资助额度不超过3000元。
第四条 我校在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均可申报。但以下情况不能申报: 1.已有在研项目且未结题的; 2.曾经立项但未能正常结题的; 3.申报时间离毕业时间不足6个月的。
第三章 项目申报与评审
第五条 创新实践项目立项申报工作每年4月和10月分两次进行。研究时限为半年至两年。
第六条 项目申报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集体申报应确定1人为项目负责人。项目申报必须征得导师同意,项目负责人的导师为项目督导人,原则上每位导师督导的在研项目每年不超过2个。
第七条 项目立项与评审程序
1.项目负责人须填写《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项目申请书》,由项目负责人的导师初审,并签署推荐意见。
2.研究生院形式审查汇总后,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择优确定资助项目,并在校内进行公示。
3.经公示无异议后报学校审批;
4.经学校审批同意立项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导师、研究生院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和职责。
第八条 对于具有原创性、科技含量较高或技术难度较大的项目,学校鼓励项目申报者分阶段研究,滚动申报。
第四章 项目检查与验收
第九条 研究时限超过半年的创新实践项目施行中期检查制,分别在每年6月和12月填写《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项目中期检查表》,报告研究进展情况,并提供项目阶段性成果。对中期检查未通过的项目进行通报,可延期两个月进行检查。
第十条 创新实践项目研究任务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按要求向研究生院报送《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项目结题申请表》,并同时提供研究总结报告、成果附件及其他可以说明研究成果的有关材料。结题标准以项目申请书和协议书为准,项目负责人应是成果第一完成人或第二完成人(第一完成人须为导师),且研究成果须与创新实践项目研究内容密切相关。
第十一条 创新实践项目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由研究生院组织实施,采取专家评审、现场考察等方式进行。
第十二条 项目负责人的导师负责对项目的监督和指导。第十三条 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将不予通过验收: 1.未按计划完成研究任务的; 2.预期成果未能实现的;
3.提供的数据、资料等有虚假情况的; 4.未经同意变更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的。
第十四条 对结题验收不通过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可提出申请,延期三个月到半年,待项目组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补充相应成果、完善相应材料后,再次申请结题验收。
第十五条 对不能按期结题的项目,项目负责人应向研究生院提交延期结题申请,说明延期理由与后续研究计划,经导师签署意见后,报研究生院批准,限期完成。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六条 经批准立项的创新实践项目,资助经费专款专用。经费报销由项目负责人和导师共同签字,研究生院审核。经费只能用于项目研究与开发过程中产生的论文发表、科学计算、专利申请、资料费、差旅费、咨询费、会议注册费及实验消耗等科研业务费,且按照西安石油大学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使用。
第十七条 创新实践项目经费由研究生院分三次划拨,批准立项后划拨项目总经费的60%;经中期检查合格后划拨项目总经费的30%;结题验收合格后拨付剩余的10%。学术交流项目结束后,在资助额度范围内核准报销。
第十八条 对于进展缓慢、违反有关规定的项目,研究生院视情节可停拨资助经费或收回资助经费。
第十九条 创新实践项目各类研究成果应标注“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
力培养项目资助”和立项编号,未标注的不予列入该项目的验收材料。
第六章 成果管理
第二十条 创新实践项目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学校拥有。西安石油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未经学校允许,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自行转让。
第二十一条 创新实践项目结题验收合格后,学校颁发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项目结题证书。
第二十二条 研究生院对已结题的项目通过成果汇编、召开成果报告会、评选优秀成果、推荐参加校外研究生创新成果展、择优报送有关部门等方式,促进优秀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第七章 附则
一、实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意义
1. 创新思维培养。
大学生要适应时代变化, 必须树立全方位的学习观, 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方式, 否则创新活动将没有可持续性。本科生虽然具备了基本的专业知识, 但利用所学开展创新实验的能力还不够。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提供了良好的训练机会。通过创新训练计划, 学生能够认识到创新的意义和作用, 掌握一定的创新思考方法。创新意识要在项目实践过程中不断加强, 形成牢固的近乎习惯性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习惯, 达到这样的境界才可以称得上是创新型人才。
开展创新试验首先需要新奇的想法, 进而制订实验方案, 完善试验步骤, 解决各种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 在进行实验时会遇到具体的操作上的困难, 这时就要发挥创造性, 寻找合适的实验操作方法。好的实验方法能让实验顺利进行, 得到正确的结果, 反之则会扰乱试验, 降低试验效率, 甚至得到错误结果。创新训练计划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能够尝试和学习到创新的实验方法, 培养创新试验能力。
2. 实践能力锻炼。
从小学到高中学习阶段, 学生囿于应试教育的藩篱, 往往只钻研课本知识, 忽视实践能力, 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入大学阶段, 学生便有机会参加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 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在参与创新训练计划过程中, 学生要自主完成从项目立项申请到实施实验的全过程, 这不仅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 更需要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将纸上的想法付诸实践, 而不是纸上谈兵。通过创新项目的训练, 学生会认识到,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完成其实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一过程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事业心、责任感、坚韧性得到培养, 综合素质得到提高[2]。学生中将来从事纯理论研究工作的毕竟占少数, 多数同学会从事实践性工作, 因此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3. 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当今社会无论是搞科研还是工作, 由于个人研究能力有限, 更多要依靠团队合作, 所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非常重要。在校学生的学习往往依赖个人努力, 需要团队协作的情况不多, 所以团队协作意识并不强, 这不利于将来工作和进一步深造。首先是培养协作意识。要认识到个人的力量和时间有限, 而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大多是系统性的, 需要团队协作完成。团队内部及团队与外部的沟通很重要。其次是提高协作能力。扮演好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 尽职尽责, 还要能清楚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在创新训练项目中, 同学们自发组队, 从立项到实施, 大家分工合作, 及时沟通, 协作意识不断加强。当这种协作意识逐渐内化为一种习惯时, 同学们就能容易融入一个团队, 这种素质对将来工作大有益处。
4. 求实探索精神。
科学探索精神是科研工作者取得科研成功的必要条件, 也是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应加强科学精神意识培养, 用探索的精神从事科研活动, 真正地接触科研, 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书本的规定。大学生利用创新训练计划, 独立进行思考, 以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而不再是背诵答案应付考试。大学生要有求是精神和探索意识, 勇于钻研, 实事求是, 绝不弄虚作假, 敷衍了事。做完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后, 同学们会切身体会到科学探索精神的重要。
不仅如此, 还包括其他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并不是由单个活动组成, 而是会涉及一系列的工作, 从最初提交申请, 到撰写立项材料, 再到购买材料开展试验, 最后撰写结题总结报告, 同时还要撰写研究论文。这期间还涉及到文字表达能力、文献查阅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工作汇报能力、数值软件应用能力、统筹安排时间能力等。总之, 一个项目从无到有, 会不断遇到各种问题, 要学会解决遇到的实践困难, 将单纯的想法付诸实践, 变成实际成果。项目训练期间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我们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实践情况
1. 基本情况。
以笔者进行的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为例。由于目前对于机制砂混凝土还缺乏系统的研究, 对机制砂混凝土中石粉的作用及其适宜含量还存在不少争议, 故本项目组成员确定以机制砂混凝土为研究对象, 正确认识并合理利用机制砂中的石粉, 发挥机制砂的长处。该研究项目注重联系工程实际, 可以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与指导教师商讨后, 确立了本项目的基本思路、技术路线和拟定解决的问题, 撰写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申请书。查阅大量文献资料, 并实地调研, 完成了项目申请书, 并对该项目进行了细致明确的分工。
2. 实践过程。
本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依托建材实验室, 重点研究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由于青岛地区大多使用河沙作为建筑材料, 因此实验中所需的机制砂并不常见。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 我们联系了本地区的机制砂生产厂商, 在与厂家磋商后获得了足量的机制砂和石粉。虽然大家都学习过相关的建筑材料课程, 也先后完成过建筑材料基本物理性质试验、水泥试验、混凝土用骨料试验、普通混凝土试验等相关试验项目, 但是在本次试验过程中还是遇见了许多问题。如由于厂商初期提供的一部分机制砂内石粉含量超标, 不符合实验所需要的石粉含量的标准。石粉是机制砂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 要完全除去机制砂中的石粉基本不可能, 再加上本项目的实验时间有限, 经过小组成员讨论后, 最终确定了用筛分析仪将石粉含量控制在实验所需的最低含量。还要注意严格遵循试验要求, 在搅拌过程前, 先用湿抹布擦拭搅拌锅和搅拌片, 否则试验时部分水将会被实验仪器的四周所吸收而导致试验失败。
3. 研究收获与体会。
研究过程中出现问题并不可怕, 重要的是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使大家对书本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从开始只是一个想法, 到最终的试验成果, 每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新的体会, 增强了研究的自信, 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和解决一个实际难题。
在实验过程中, 通过不断改变石粉的含量, 按照同一水灰比进行试验, 通过观察试块7天和28天强度, 根据大量试验数据, 得出在一定范围内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影响的规律, 撰写了项目研究报告, 并发表了核心期刊学术论文。研究项目的顺利完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平台和机会, 目前小组成员中有出国意向的有2人, 打算继续读研深造的有3人。
三、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发展的几点建议
通过梳理和总结本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研究过程, 我们认为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建议如下。
1. 不断加大宣传和投入力度。
要广泛宣传, 积极引导学生创新, 鼓励每个创新的点子, 敢于尝试, 不怕失败。在资金与设备上予以支持, 安排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导师进行全过程指导, 为学生的创新实验创造有利条件, 激发学生兴趣和热情, 使学生真正地从中受益。
2. 科学选拔队伍。
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习基础及兴趣爱好, 由学生自愿报名, 导师面试筛选。通过双向选择的思路, 保障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3. 完善考评机制。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考评时不应只关注分数这一项, 而要综合考量, 应注重学生分析能力和在对问题的阐述过程中采用的视角和价值观[3]。应改变分数至上, 唯成绩论的单一考评方式。要根据完成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的效果, 在保研、学分发展、奖学金评定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 激发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四、结语
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划推出后受到各高校的广泛好评, 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发展, 已形成一套比较成熟完善的操作方法, 其中指导老师、参与学生、管理者都投入了大量精力, 对培养大学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今后应继续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计划的管理和投资, 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其中, 营造创新氛围, 搭建项目交流平台, 促进师生之间交流;不断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变为实践助手,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强化创新意识, 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我国早日成为创新型大国提供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娟, 郝国成, 余志华.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研究与实践[J].实验与技术管理, 2014, 31 (3) :20-22.
[2]尹诗萌, 张建军, 王微恒, 牟夏, 陈文佳, 闫帅.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以北京林业大学“校园植物检索系统”的建设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 2014, 32 (2) :17-19.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实践管理体制 个性化教育 创新人格 大学生社团活动
目前,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处在快速转型和发展的时期,高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基地,也在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不仅应具备综合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更要求具备创新和探索精神。这不仅对当代大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更对高校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实践管理体制在社会人才培养的转型要求下显现出很多的不足之处,十分突出的弊端就在于当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较弱,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因此,高校在侧重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管理体制改革刻不容缓。
创新能力“既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机完美结合的体现,又是人自身创造智力和创造品格的有机完美体现。知识水平、思维能力、智力发展、人格品质、研究动机构成了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学生既有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量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已有的知识、个人能力的重新整合而达到对知识的认识提高和理解转化。高校可以通过教学方式转变、管理体制改革这两大主要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前,高校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陈旧,即单一的教与学的硬性模式。而随着近些年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综合水平的下降,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因此,在高校的管理体制中,为学生开创开放、自由的创新环境,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则变得十分重要,学校需要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施展开创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求知环境。管理模式的改变不应该只是局限于制度、规定等硬性方面的改革,还应当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主体的作用。在高校的管理队伍中,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引导和日常工作管理的主力军,应逐渐发挥这支队伍的特殊作用,从而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工作。辅导员的工作具有灵活性、针对性、与学生交往密切等特点,利用这些优势,辅导员可以充分对大学生教学活动之外的时间做好安排,本着“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素质教育和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学会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从而使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实现多元化。本文就从辅导员作为管理者的角度来谈一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应注重观察学生,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与学生沟通交流是辅导员日常工作的重要方面,然而却很少有辅导员可以挖掘他们创新的内在动力。内心强烈的创新欲望是实现创新的最原始的力量所在,而丰富的想象力,勤勉的学习态度,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形成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当前,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遵从学习和模仿的学习心态,并不乐于走创新之路。所以高校辅导员应当利用和学生接触频繁、交流途径广泛、学生认可度高等优势加强对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引导、培养和启发,在课堂教学之外,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条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来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发现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学生。在辅导员的管理工作中,要抓好学生的个性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权衡好统一管理和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开放式的管理模式在今天的大学教育中应该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弹性式和多样性的管理方法应当取代过去的一致性和硬性教条的模式。这样的环境有助于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创造个性得以发展。
其次,要关注学生成长,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每一位学生身上都充满不同方面的能力和潜质,辅导员要在工作中通过正面的诱导,让学生体现自身的价值、能力,在学生自身能力得到认可后,就会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自信心,从而形成主动进取、乐于创新的心理倾向。
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关注学生心理建设
创新精神的形成需要有智力因素的支持,当然也需要非智力因素的介入,如具有独立探索的精神、对既有知识进行批判的精神、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等诸多方面。非智力因素的养成除了学生本身先天所具有的一些特质外,很大程度上也依靠后天的培养。在高校体系中,辅导员很大程度上承担了这一部分的工作,担任学生的心灵导师,负责对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和心理建设。创新之路是一个相对孤独、艰难、反复的过程,这对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一个极大的考验。创新人格的养成,需要学生有强大的抗挫折能力、独立坚强的意志力和强大的自我把控能力。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和辅导员的心理关注。辅导员应当在平时的心理教学以及和学生的沟通中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理导向,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开导和鼓励。在这个过程中,专业教师和辅导员可以带领学生探寻未知,找寻理想,磨炼意志,从而分享在创新和超越的过程中所带给自己的无限乐趣。健全的人格保障和心理架构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除智力和知识水平外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辅导员要将这项工作长期地坚持,有意识地辅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强化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辅导员自身也有必要对自我的个性进行培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这样,广大学生经过大学期间的磨炼,创新的人格和心理就会逐渐形成。
三、组织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增强教学实践环节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团的类型主要有学术研究型、社会服务类、文娱活动类、体育类、学生参与管理类这五种。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组织,使自己的爱好、需求在这样的机构中得以满足。高校创建高质量的学生社团不仅可以活跃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可以让学生跨专业、跨年级沟通交流,学生的兴趣、爱好、才华可以在社团中得以施展和发挥,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也能够在打破原有课堂教学模式的情况下得到提升。通过社团老师的指导,在共同的沟通交流中,学生提高了对知识、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这对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从新生入学时,就要积极鼓励学生加入适合自己的社团组织,并辅助院系做好社团活动,为不同专业的学生搭建有益学术交流和身心发展的平台。有些辅导员也作为社团的指导教师直接参与社团的建设和管理,优质的社团建设不仅需要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更要有利于提升学生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理念,这样学生的参与热情才会高涨。社团中文理学科学生之间的相互碰撞,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新的领域,转变思维方式,从而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既往知识体系下,有了一定的突破性和延展性。社团的特质在于打破“一个人”的格局,更多的是学生之间建立的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学生在参与社团活动的同时,既实现了个性的解放,又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大学中满足学生不同方面发展的社团组织,不仅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它使学术文化的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更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碰撞,而且社团本身也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人格,构建学生健康、向上、进取、合作的心理。
除了社团活动,教学实践环节也是开发学生创造力和检验创造成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是富有创造力的实践活动。“创新离不开社会对其所做的品质评价和价值判断,其评价和判断的结果是对创新精神的引导。”学生在校期间,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发散思维式讨论、多媒体讲授、实验室教学等等。而在课堂教育之外,辅导员可以利用寒暑假的社会实践将大量的课余时间进行整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检验自身的创新成果,如走进社区进行家电维修、到边远山区支教、深入社会进行文化调研等。辅导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要负责把握活动的思想性和方向性,在课堂外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精神导向和服务意识。而且社会实践的开展要注重文娱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结合。学生可以通过对活动的组织、自然的探索、专业技能的掌握而很好地开展一次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以摆脱教学计划的束缚,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自由发挥,施展自己的才华,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具体的实践中培养创造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培养与高校的实践管理体制密不可分,新时期高校政策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尤为重要,而辅导员与这场改革的关联程度也应该引起重视,应促进辅导员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重视其在管理体制中所起到的重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的基层管理经验对学生创新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活跃创新气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只有在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完善和培养大学生的创造个性和人格,抓住学生心理特质,给予学生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更多的大学生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丽娟.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着力点[J].江苏高校,2006(01):128-129.
史振宇
陈宏威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辽宁,沈阳,110122)
注: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联2016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6lslktzijyx-10)。
摘要:实践教学是创新创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应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创新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平台,建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科研平台等,完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崭新教育理念和模式,以创新性、创造性和创业性为基本内涵,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理念知识的培养,而且是创新创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传授,理论知识转化为创新创业能力依赖于实践,技能和能力的巩固与提高依赖于实践锻炼,构建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深化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及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并且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建设的不够完善,在实践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1.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认知和重视。目前,仍有一部分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高度去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更没有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提升学生创业就业竞争力的关系,只重视专业课教育,不重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往往是“三分钟热情”, 相应的新创业课程流于形式,在资金、人力、物力上不投入不足,具体工作上不落实、不到位,没有建立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尤其缺乏实践教学手段和实践基地,实践能力薄弱成为制约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
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实践环节。据调查了解,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多数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增加了创新创业教育部分,有的学校把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一部分,没有独立设置。大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内容陈旧,普遍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普遍以课堂讲授为主,实习时间安排的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实践课开设很少,缺乏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3.教学内容不够完善,与专业教育相脱节。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最终是通过创新创业实践体现出来。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确立和能力培养,需要经过长期和全方位的培养,应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四年各个阶段的始终。目前许多院校在教学中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理论教育相分离,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课与专业理论实践课相分离,既浪费了教学资源,削弱了各自的教学效果,又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难以与创新创业实践结合应用,创新创业教育缺乏专业特色。
4.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目前,相当多的高校的师资严重不足,致使许多高校应开设的创新创业教育系列课程不能开设,即使开设了,也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师资的整体水平不高,大多数教师是通过自学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的理论,自身没有创业或投资的企业实际经历,缺乏创业和经营管理的实际经验,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在师资队伍结构上,大部分教师都由行政人员及辅导员来担任,他们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实战经验,很难对学生进行真正的创新创业指导,另外除了缺少校外兼职教师以外,在学历、专业、职称和年龄结构上都不尽合理。5.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只是课堂讲授,侧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传授,不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举办或参加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大赛,只是为比赛而比赛,真正将创新创业计划应用落实的学校很少;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实习基地不足,不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多层次的实践能力。虽然有些高校建立了高校创业园区或者创业孵化机构,但很多学校的实习、实训场地或资金资源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习、实训的需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高校领导要深刻认识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教育理念在新时期的转变,是为了适应当前国内和国际形势发展需要而做出的必然选择。要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现代化建设人才,高校必须对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做出调整,对人才培养重心进行转移。因此,要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全局性工作,坚持实施 “一把手工程”, 整合各方资源,建立以学校一把手负责,有关部门积极参加,各部门明确职责,协调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机构,对全院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组织落实。
2.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坚定创业信心。创新创业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学校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合能力的提高,首先,要教育学生深刻领会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其次,要大力宣传成功企业家自主创业的先进事迹,通过他们的感人事迹,坚定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信心。
3.创新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部分,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除了要求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以外,每个专业的专业课程应结合专业特点也要制定出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课程相融合,专业课老师在授课中不但要传授专业理论与技能,还要传播创新思想,创业精神,不断创新和优化教学内容。逐步形成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核心,教学目标明确,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平台与实验课程建设协调配套,较为完整的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规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4.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结构合理、专兼职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首先,加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建设,选拔一批优秀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组织专业课教师深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第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参与生产企业或科研院所的科研课题研究,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其次,有计划的安排青年教师进修或深造,参加国内外创新创业的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最后,从社会各界聘请一些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到学校任兼职教师,扩大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建立创新创业模拟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支持平台。通过创新创业模拟实验的训练,学生初步掌握了创新创业的基本理论和技能,领悟创业的风险,培养创业意识。孵化基地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创业场所、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工商注册等一条龙服务。置身孵化基地学生能充分实践和锻炼自己所学所用的知识和能力。大学生科技园可以用作大学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则可以采取校企结合的模式。通过完善的实践基地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6.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平台。实践教学的平台是多种多样的,高校应创建多种实践环境,提供更多的条件和实践机会,使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例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学术报告、科技交流活动、创新创业主题教育、专题讲座等活动;举办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创新创效创业”等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以及各种技能大赛活动;组织大学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热点问题等进行调查研究;组织学生考察企业创业的经历及经营状况等等。
7.建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科研平台。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和科研实践。学院应鼓励大学生积极的参加科研活动,为学生科学研究搭建平台。大学生参加学校的科研项目,不但能检验和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研素养和吃苦耐劳作风,激发学生参与科研与创新的兴趣,高校要组织学生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严格的科研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创新意识,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会明显增强。
8.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励办法。有效的奖励办法是激发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手段。对在创业过程中取得成绩并需要资金支持的大学生,学校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专项的资金支持,可以将学生的创新创业的项目通过学校提供的平台取得银行的无息贷款。奖励积极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大学生,对在创新活动中取得创新成果的大学生给予奖励,对于积极参加创新活动、科研活动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分别给予学分奖励和纳入到奖学金评比中。
参考文献
1.汤佳乐等《素质教育模式下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3年1月。2.陈宏威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中国商论 2016年21期
3.陈俊华等《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的新途径》中国青年政治学报 2011年21期 4.焦烈等《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2期。作者简介
史振宇,1970年,男,辽宁阜新人,工作单位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大学文化。现任会计学院教学院长,主要从事教学管理研究。
第一阶段计划
课题研究的意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要在各科教学中精心设计,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是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提供必要条件,同时促进教师自身创新能力,增强教育科研意识与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与研究的原则:
1.普遍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普遍性。
2.层次性原则,即针对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
3.差异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考虑个体发展的客观规律。
4.基础性原则,即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提倡创新并不是否认知识的传承。创新是建立在知识传承的基础之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深厚广博的知识为基础的。
5.活动性原则,即要注重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动手操作、实验探索、调查研究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等)。在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活动、探索的结果,要在学生活动和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6.激励性原则,即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策略。孩子的创新往往源于兴趣、爱好,源于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因此,教育者要支持孩子的求新、求异、质疑和问难,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进行新的探索。
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诱导和培养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的研究。
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以人为本,实践创新的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研究。
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新人才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培养小学生数学创造思维的规律和方法
2.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完善小学生数学创造思维培养教学模式的理论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3.探索各种途径,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去创造,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4.探讨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教师的独特作用,培养学生优秀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5.在教学活动中,激励学生探索“问题解决”的非常规解法,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总结出一套适合创新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创世纪人才的教学经验,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研究方法:
1、文献法:搜集有关资料,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新形势的要求为方向,探索评价培养数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科学方法,迅速摸清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
础上构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模式。
2、行动研究法:尝试用多种手段探索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3、经验总结法:总结在实验中的成功经验,吸取教训,并在研究中收集资料便于今后总结解题。
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整体设计,分步实施,总结经验,逐步扩展,以达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教师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
研究措施:
1,实验前评估学生数学创造思维能力。
2,在每周两节教研活动时抽出时间进行研究,每次一位教师进行专题发言。
3,利用每位教师定期举行的研讨课,进行交流探讨。
4,实验后进行全阶段的效果测评与成果总结。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
收集有关理论资料。
成立课题研究组,论证课题可行性,提出具体的研究方法。学习有关理论,为实验提供依据和指导,制定研究计划。
2、实验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实验点展开实验,对教学模式进行尝试。
参与课堂教学试验的教师每学期举行研讨课。
课题组进行综合研讨和评价,以点带面,扩展全校进行课题研究工作,及时反馈信息和调控进程,收集积累资料,学年末作阶段性总结。
3、小结阶段:2011年12月—2012年1月
课题组成员名单:
课题负责人:
摘 要:独立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普通的课堂教学之外,还应该探索通过第二课堂,丰富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加大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笔者简要分析了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而后对第二课堂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实践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关键词: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为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传统课堂的补充,第二课堂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在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应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特点与优势,提升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
一、第二课堂教育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从第二课堂的特点来看,其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内容比较广泛,是对第一课堂专业教学的有益补充,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可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的同时,拓展自己的视野,寻找新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有助于学生在专业知识上的纵向延伸。并且,由于第二课堂灵活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个性是的形成,兴趣的产生,都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二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些竞技活动的展开,讲座的组织、学术报告活动等,都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和视野不断受到新的冲击,对于学生来说,新鲜的、感兴趣的事务,往往能够更加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3.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第二课堂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创新能力的锻炼,在第一课堂中,学习的书面理论,更多的是在第二课堂中加以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理论实践结合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实验方面,学生通过自身所积累的综合知识,合理运用相关的理论,正确的完成实验,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际考验。
二、现阶段第二课堂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1.教学形式单一、手段简单。一些学校的第二课堂教学形式比较单调,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第一课堂的教学模式。这种情况主要是学校对第二课堂的定位不够合理,没有真正认识到第二课堂的作用。作为一种补充,应该体现第二课堂的特性和差异。但是,目前来看,第二课堂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第一课堂的延续,单一的教学形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说,作用非常有限。
2.教学技术设施落后。一些独立学院的第二课堂,教学设备配置落后,信息化技术手段教学比例不高,一些实验室设备、仪器仪表器材等,大多比较陈旧。这些落后的教学技术设备,不利于学生学习先进的技术方法,也很难做到同专业领域前沿知识的密切接轨。
3.问题意识、开发理念缺乏。从学生自身的特点来看,他们习惯了在第一课堂中被动式学习,而在第二课堂中,很多知识是需要自己探索发现的,并且一些知识的深入学习,离不开学生不断的质疑和发问,但是,学生们发现问题意识不足,没有足够的发问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这种情况下,其实际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很好。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理念不够,对于新问题、新观点、新方法,没有纵向、横向对比分析,不敢大胆尝试。
三、第二课堂对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方式探索
1.制定第二课堂教育计划与实施方案。第一,开设选修课、必修课。由教务处配备专业授课教师,并检查监督教师按计划执行教学任务,协调第一与第二课堂的时间安排,通过学分制,保证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第二,创建创新活动小组,开展创造性活动。如建立模型小组、数学建模小组、计算机设计小组等,以此为依托保证教育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第三,建立学生社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发挥社团组织活动快、易开展的优势,做实创新教育讲座、技能培训、文化讲座、设计竞赛、实践锻炼、观摩欣赏等活动。
2.建立并完善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评价体系。通过课堂教育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创新性思维,通过技能训练、科学实验提高学生的能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与实践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效果如何,要靠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因此,必须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能力训练、培养的过程进行全方位跟踪了解,通过测试、信息反馈等方式来反映教育效果,测评学生创造力变化。
四、结 语
独立学院的第二课堂,是学校教育开展的另一重要基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要为第二课堂配备相应的资源,推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第二课堂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目前, 国内高校管理类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的主要缺陷有:不重视实践环节, 长期以来, 实践教学从属理论教学, 实践环节偏少, 存在“走过场”现象;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学形式单一;考核学生成绩及教师教学的方法陈旧等。在这样的背景下, 为培养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实践创新能力, 应从实践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等方面的教学改革上加大力度。
一、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要素
1.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性。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课堂上, 可以合理、有效加入商务模拟软件教学环节。商务模拟软件可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学习, 学生可以在仿真的国际商务环境中, 通过开“公司”、“应聘职位”, 和同学、老师“做生意”, 进行人力资源配置、物流管理、生产设计等, 体验商务实践活动。为了谋取“经济利益”, 必须想办法解决面临的难题, 或查阅资料或咨询“高手”或与同行合作。另外, 可以有选择地引入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信息和活动。比如在报栏张贴工商管理界的著名报刊文章, 开展相关的读书活动, 组织企业家到学校举办讲座, 鼓励学生们开办自己的管理论坛, 举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和辩论比赛、挑战杯、创业大赛、ERP沙盘模拟大赛。积极鼓励创新实践, 并对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创新学分”的奖励。同时要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将实践创新意识融入校园文化中。如重庆交通大学每年举办的“模拟面试”大赛, 邀请著名企业人力资源专家做评委, 设置奖励, 吸引学生参加, 在不知不觉中这种实践参与的意识已在学生心中。
2. 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严谨的结论、科学的体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常用的案例教学、课程实验和专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形式以外, 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实战演练等活动, 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这些开放性实践活动, 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另外, 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知名企业参观学习, 或者将学生分为不同的项目小组, 带着事先设计好的实习需解决的问题, 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岗位训练,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例如,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合作, 成立人力资源管理公司, 为学生们提供实习机会。再如四川农业大学的“老板山亚热带灌草试验基地”、“技园区牧草资源圃试验基地”等校内实习基地, 与“成都市区 (城区) 草坪实基地”等校外实践基地的建立完善, 这完全改变了“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的情况。
3. 组建特色的教师队伍。
大多数高校教师毕业即上任, 他们有着“高学历+高智慧+高水平+深理论”, 但是一般实战管理经验缺乏, 重理论, 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最大“瓶颈”是“纸上谈兵”、“空对空”的教授形式。学校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出国、跨省, 到企事业单位学习考察, 开阔视野, 增长实践知识, 提高教师对专业前沿知识的把握。或是聘请企业界有丰富经验, 又有深厚理论知识的工商管理类专家担当名誉教授, 不定时到学校授课, 充分借用其实践特长。
4. 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
目前, 国内大多数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的考核还是“考试成绩为主, 平时成绩为辅”的模式, 并且大多数高校课堂的平时成绩仅仅是体现在课上回答几个问题、做个PPT讲讲小案例之类, 一个学期回答下几个问题, 做次PPT, 一学期就“解放”了, 这导致学生普遍出现“平时不努力, 考前抱佛脚”、“高分低能”的现象。考试制度不进行改革, 以上改革也难以推进。因此, 不应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业优劣的主要标准, 而应该把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来, 有必要提高平时成绩所占比例, 积极鼓励倡导创新考试。例如, 可以根据学生课堂展示、问题调研、撰写课程论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竞赛结果等情况依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及对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分, 或加入小组制竞争进行“优胜劣汰”, 有奖有罚, 如胜方可制定题目负方再战等。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此外, 教师考核应更注重是否有创新、实践的方面, 而不是偏重“讲课好”。
二、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在开展实践活动中要关注学生情绪。
相比理工科学生的沉稳, 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缺乏探索、吃苦的耐心。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 各类活动及实习的开展可能会使他们片面地认为实践重于理论, 从而轻视或忽略理论的学习。这就需要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理论课程的质量, 同时还要倡导“理论+实践创新”, 对他们积极引导和鼓励, 安抚可能出现的浮躁情绪。
2. 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环节要充分挖掘、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创新能力培养是面向全校学生, 因此要公平公正, 偏袒个别学生, 很容易挫伤其他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使每名同学都有创新的热情、机会和动力, 所以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环节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指导他们的创新想法, 使他们能够克服困难, 积极参与实践并勇于创新。
3. 在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同时, 不能忽视道德品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要做事, 先做人, 做人是立足社会的根本。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进入社会, 踏入职场势必要常常面对各类人和事,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基础, 能为毕业生们拓宽职业道路。另外, 扎实的专业技能才是职场长久生存的基本保障, 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因此, 学校在提倡实践创新时也不能忽略专业技能的培养。
总之, 构建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 要融会贯通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 明确创新教育的培养目标, 营造开放的校园氛围, 使教育教学及实践创新的活动或实习始终围绕目标进行。同时, 还应注意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忽略的问题;其次, 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设备、教学管理等方面也要与之相匹配。最后才能构建出科学、完善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才能培养出“以市场为导向”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摘要:国内高校管理类专业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实践流于形式, 学生创新、动手能力差, 教学形式单一, 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应该从实践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考核制度、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实践创新培养力度, 同时也应注意培养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个人潜能及人格培养等问题。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为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添砖加瓦”, 让他们能在毕业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为社会创造更高价值。
关键词:工商管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钟莉.基于校企协同创新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J].高职教育研究, 2015, (2) :25-28.
[2]于飞, 张峰, 袁仲慧.基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组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 (1) :61-65.
[3]黄小荣, 陈峰, 赵洪明.工商管理专业面向ERP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33 (1) :81-84.
[4]李静.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5, (5) :54-58.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建立立体实验教学体系;通过校级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选拔优秀的学生组成创新团队,重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创新能力;最后以参加省级以上计算机竞赛验证创新团队的成果。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实验教学体系;竞赛;创新团队
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认识计算机、掌握计算机操作和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面向的对象大部分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如何提高这部分学生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改革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认识计算机,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方法,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思路,进而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实验教学是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并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改革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以讲授计算机应用知识为主,因此实验学时比较多。如果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虽然使用多媒体课件和计算机的应用演示可使教学很生动,但由于实验学时要在实验室完成,因此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还存在着脱节的问题。为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实验课程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我们采用了实验室进行授课的讲课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在实验室听课,教师将讲授的内容通过计算机的屏幕播放到学生面前的计算机屏幕上,这样可解决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后排学生看不清大屏幕投影上教师讲授的内容的问题。教师在讲授一个知识点后,可马上让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中验证教师讲授的知识,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按照实验内容和实验目的,设计四维立体的实验教学体系。在该体系中,将实验内容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类实验,基础类实验大部分都是验证性的实验,主要为验证教师讲授的知识,这些实验穿插在讲课的过程中。第二个层次是综合类实验,这些实验是一个章节或一部分完整知识的综合应用,一般都在一个章节结束时进行实验,以对该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第三个层次是开放实验,由于课堂教学中授课时间的限制,这部分实验内容需要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完成,这部分实验内容是课堂学习知识的深化,以ACM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个人赛的模拟题为主要实验题目,锻炼学生用计算机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个层次是创新实验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是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选题设计、独立组织实施并进行信息分析处理和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项目,学校也效仿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开展了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立项工作。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注重“研究过程”而非“研究成果”,其主要是以项目为载体,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掌握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严格遵循“强调兴趣、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公开立项、自由申报、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重点资助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可行、实施条件可靠的项目。
二、开展程序设计竞赛,选拔优秀人才
学生经过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开放实验的训练,能够掌握一定的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每个人的能力并不相同,为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培养更优秀的人才,适时开展程序设计竞赛,检验学生的编程能力,是解决人才选拔的有效方法。
程序设计竞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进行。预赛阶段一般报名参加的人比较多,可采用计算机考试系统进行考试,通过考试选拔出成绩优秀的学生;复赛阶段采用现场编写程序的方法进行,复赛阶段的题目要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程序设计语言的能力,还要考核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学生在竞赛中对解题思路的创新,对算法优化的程度;决赛阶段采用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针对决赛题目,参加决赛的学生对题目的设计方法、解决问题的算法和完成竞赛题目的技巧等进行综合论述,在考核学生计算机编程能力、算法使用技巧的同时,考核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建立创新团队,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通过程序设计竞赛,可选拔出一批优秀的学生组建创新团队,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1.团队工作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团队意识、专业知识和技能、自我学习能力、创新创业精神为目的,加强学生就业社会竞争力。团队以教师优选的实际任务和实际项目为驱动,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为方法,以专业团队训练和有实际项目经验的优秀指导教师指导为手段,定期考核,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成员在校期间成绩突出,毕业以后具有很好的就业竞争力。
2.团队培养方案
团队将成员的培养划分为三个阶段、四个层次,分别为:第一阶段的基础知识培养适应阶段,第二阶段的项目分解实训阶段,第三阶段的实际项目训练阶段,以及基础、提升、综合、实训四个层次。每个阶段和层次都按照不同专业能力培养方向制订系统性的学生培养方案。
第一阶段的培养,主要完成软件设计的基本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通过指导教师选择的基础项目环境,学生系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应用的能力、初步掌握程序设计方法知识和软件工程知识,进一步夯实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完成此阶段的培养后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小项目的程序规划设计工作和文档编写工作,通过考核后就进入基础层次的培养阶段。
第二阶段的培养,以项目驱动,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能力。以项目为驱动,学生通过特定专业方向的分解项目,初步掌握软件开发的思路和步骤,熟练应用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在完成此阶段的培养后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完成一个中小项目的程序规划设计工作和程序设计工作,通过考核后就进入到提升层次的培养阶段。
第三阶段的培养,以具体项目为驱动,提升学生软件开发的能力。学生通过完成特定专业方向的项目,综合掌握软件项目设计开发的思路和步骤,熟练使用软件工程工具完成项目设计、软件文档编写和应用程序设计。在完成此阶段的培养后学生应该能够完成指定项目的程序规划设计工作并完成具体项目,通过考核后就进入综合层次的培养阶段。在完成了两个任务项目之后,学生将进入最后一个实训层次的培养阶段,这时学生应该能够在指导教师引导下进行真实项目的设计开发工作并进入最后的毕业设计环节,将所学回馈社会。
3.学生训练项目
作为团队训练的核心,每个执行项目都是经过教师实际调研和认真分析设计的具体项目。项目经过指导教师团队合议,并结合专业发展方向和相关项目业界实际发展,严谨分析,认真论证,确定最终设计目标和实现路线图,以保障对学生起到实际锻炼的作用。
按照培养方案设定,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在第一阶段,学生应完成基本程序设计方法的训练和专业文档写作训练;第二阶段,学生应按不同专业加入不同方向的项目小组中,进行分解项目的初期孵化;第三阶段,学生在项目小组中完成进阶培养后完成综合实训,并独立开展整体项目开发工作。
为保证知识结构一致性,团队将项目尽量与成员毕业设计方向和学生就业方向有机整合,力求学生能够在毕业设计环节完成更有效果、层次更高、更具深度、更加全面的设计课题,全面提升毕业学生质量。
4.指导教师队伍
创新团队设有团队带头教师一人,主要把握团队发展方向和团队各项规章制度执行。应在教师中间抽调一批骨干教师充实到创新团队,构成团队的指导教师队伍,并根据教师的知识结构、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情况,为教师分配不同阶段的任务,优化团队指导教师的结构。
学生的培训方案应充分考虑学生所学专业,选择合适的计算机应用方向。所以指导教师队伍中,也必须吸收与学生相对应专业的教师参加,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5.团队成员考核与退出机制
团队成员必须由学有余力的学生组成,通过每年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发现具有培养潜力的
学生,经考核合格后,录用为新成员。学生也可以通过自荐或他人推荐的方式,通过考核后,进入团队进行培养。
成员如出现挂科现象,无条件退出团队;团队成员在进入毕业环节后,也将自动退出团队;团队成员要求专业方向课程成绩达标,并要求完成每阶段的任务考试目标,若不符合团队指定的年度标准,也将退出团队。
学生在创新团队接受创新训练,产生创新成果,利用这些创新成果参加省级以上的计算机竞赛,能够检验创新团队的工作成效。近几年计算机竞赛也比较多,有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还有很多知名IT企业都举办了程序设计人才选拔比赛,如百度公司主办的“百度之星”程序设计大赛、网易公司主办的“有道难题”创新大赛、Google 公司主办的Android 应用开发中国大学生挑战赛以及NVIDIA 中国公司主办的CUDA校园程序设计大赛等。积极参加企业主办的竞赛,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有些参赛同学甚至还能直接获得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或就业机会。
从2011年开始,辽宁工业大学计算中心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实施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计划,首先进行了实验教学的改革,设立了四维立体实验教学体系,并将开放实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管理系统中以作业的形式发给每一个学生,真正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完成这部分作业,完成好的的学生可获得计算机基础课程5~10分的加分。在每年举办的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选拔优秀的学生组建了“辽宁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创新团队”,设立了物联网方向、智能平台方向和数据库应用方向三个培养方向。在2012年和2013年,取得了国家级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省级竞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28项的好成绩。
【西安石油大学研究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项目管理办法】推荐阅读:
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05-29
西安工业大学研究生院06-08
西安项目考察报告12-21
西安暑期社会实践报告10-07
西安创业项目策划书09-23
西安交大暑期社会实践07-10
研究生考试西安考点公交查询11-25
西安交通大学笔试10-26
西安交通大学英语考研感言09-07
西安理工大学实习报告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