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线与角练习题(精选4篇)
一、填空。
1、线段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直线()端点。
2、射线可以向()端无限延伸;直线可以向()端无限延伸。
3、()和()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4、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5、平行四边形共由()条线段围成。
6、直线是()长的,直线不能测量()。
7、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线段有两个(),线段有一定的长度,可以测量。
8、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9、在两点间的所有连线中,()最短。
10、一个长方形是由四条()围成的。
11、手电筒发出的光是一条()。
1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条已知直线的垂线。
二、判断。
1、直线一定比线段长。()
2、一条射线的长度是50厘米。()
3、射线AB也可以称为射线BA。()
4、从一点可以引发出无数条射线。()
5、线段、射线都是直线的一种。()
6、一个四边形是由4条直线组成的。()
7、直线比射线长。()
8、线段比射线短。()
9、线段的长度可以测量,直线和射线的长度不能测量。()
10、直线是线段的一部分。()
11、手电筒、太阳等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成射线。()
1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相交就平行。()
13、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三、选择题
1.右图这两组线段一样长吗?()
A 一样长 B不一样长 C无法判断 2.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A 直线 B 射线 C 线段
3.一个三角形是由三条()围成的。A 直线 B 线段 C 射线 4.两条平行线间()交点。
A没有 B有 C有一个 D有两个 5.一个长方形是由两组()的线段组成的。A平行 B相等 C相交 D平行且相等
《相交与垂直》练习题
一、填空。
1.两条直线相交成()时,这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3.正方形每相邻的两条边互相()。4.过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所有线段中,()最短。5.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
二、过A点分别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三、下面哪组直线是互相垂直的画“√”,是互相平行的画“○”。
四、1.写出与线段AB垂直的线段()。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学会平面内直线间的两种关系:平行和垂直,会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垂线,掌握角的定义,会量角和画出指定角度的角。
在教学时,我主要采取的办法是让学生自己去画出各种的线,包括直线、射线、线段、平行线、垂线、各种的角,使学生学会使用各种作图工具,在运用作图工具画图的同时让学生感性认识各种的几何概念。
学生在反复作图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更好的理解了需要掌握的几何概念,作图工具的使用方法也熟练了,空间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以下的两个知识点,今后应继续加强练习:
(1)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过关;个别学生在画平行线和垂线时会懒惰,不使用作图工具,而随手画,出现不平行或不垂直现象。这些孩子应该多关注。
(2)使用量角器量角、画角比较容易出现互补的钝角锐角分不清,如要求画40度,学生画了140度;量50度的角就说是130度。要让那些错误的学生演示是怎么量或画的,同学或老师予以纠正,并通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让学生切实掌握。若干个需要注意的概念命题:
1、过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作一条直线;
2、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无数条直线,但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与开口大小有关。
4、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另外三个也一定是直角。
5、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作的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要求能做出判断)
6、平行线间的所有垂直线段长度相等(要求能面对图形作出判断)
1、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进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学问学问,不懂就问。有的老师就怕学生上公开课提问题,他们一怕打乱了老师的教学计划,二怕课内出乱子不好收场,三怕万一没预设到,解决不了怎么办等等。而我为了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专门设计了这样一个质疑的环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所提出的问题不是老师直接解决,而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如果需要,老师会适时给予帮助的。
2、注重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线与角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设计生活环境。本节课主要是让学情景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我觉得上这节课的关键是要懂得放手,放手去探索方法、放手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见解。老师要懂得为各层次的学生创设参与体会,因为本节课重在学生的体验和参与,这份体验和参与的激情将是学生喜欢数学的源泉。遗憾之处是,所提供的模拟生活情景要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学生的体验会更深刻。
3、关注学生的参与热情。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和实物,认识平角、周角并理解其含义,掌握平角与周角的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会在点子图上画出平角和周角。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平角与周角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课件,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1、2、你还记得什么叫角吗?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说身边的角。
3、你能用活动角转出锐角、直角、钝角吗?学生动手操作。师:在旋转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以上的角都是通过旋转而形成的。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旋转与角”。(板书)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平角
(1)动手操作,发现新知。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固定其中的一条边,转动另一条边,观察旋转过程中所形成的各个不同的角,引导学生交流有什么发现。(2)指名演示角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角的变化过程,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3)通过旋转,角的两边形成一条直线时,引导学生讨论:此时是不是形成了角?形成了什么角?这个角有什么特征?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4)指导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角,注意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的画法。
(5)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6)说一说生活中的平角。小组交流。
2、认识周角
(1)指导学生将活动角的一边固定,另一边旋转一周后讨论:有什么新的发现?指名回答。(形成了一个新的角)
(2)这个角你能给它取个名字吗?生自由讨论、交流。(周角)
(3)周角与0度的角有什么区别?(课件演示周角的形成过程,学生观察)
(4)师小结。
(5)学生用活动角旋转形成周角,相互交流周角的特征。
(6)师指导学生画周角,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7)全班交流生活中的周角。
三、探究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
1、鼓励学生用身边的文具摆出一个直角、一个平角、一个周角。
2、同桌交流在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自主填空,1平角=()直角,1周角=()平角,周角=()直角
4、学生展示交流,师再进行总结。
四、巩固练习
完成书25页练一练1、2题
五、学生自由阅读:你知道吗?
六、全课总结
【北师大线与角练习题】推荐阅读: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圆柱的体积练习题03-28
北师大五上练习四教案07-23
北师大数学四上练习六01-02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旋转与角教案06-01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一教案06-17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 四单元生活中的比练习07-07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西师大版07-11
北师大教案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