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时《大雨和小雨》教案

2024-10-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时《大雨和小雨》教案(推荐11篇)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时《大雨和小雨》教案 篇1

《大雨和小雨》

唱歌

课时,第1

课时

设计者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2.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3.初步感受四二拍歌曲的韵律。

1.通过学唱歌曲,学生能够唱准音和节奏

2.通过演唱过程,学生能够体会四二拍内的力度强弱关系。

重点

通过歌曲的演唱,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节拍和音准

难点

同上

主问题

设计

通过各种活动,学生从中既能提高基本技能,也能进行创编。

师生

准备

小乐器

视频材料

教学

环节

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

进入

课堂

学唱

歌曲

表现

歌曲

1.课前模唱音阶。

2.学生聆听教师播放的大雨和小雨的音响,说说大雨和小雨听起来有什么不同?

3..学生用拍手等肢体动作表现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

4.学生聆听歌曲范唱并说说听歌曲的感受。

5.学生跟教师拍着节拍读歌词。

6.学生再次跟读歌词但要加入强弱关系读。

7.学生跟琴模唱乐谱(小手指着音模唱)

8.学生跟琴边打拍子边填词演唱。

9.学生跟音乐唱词,要体现出强弱。

10.学生分组表现歌曲,一组拿小乐器,一组创编动作,一组唱歌。

通过分辨大雨和小雨的不同,为后面的强弱处理做好铺垫。

通过学唱歌曲,学生从中初步体会节拍和音准的概念。

安全

教育

上下楼梯不拥挤

环保

教育

随手整理桌面

语言

文字

讲完整话

板书设计

《大雨和小雨》

F

P

教学反思:

通过歌曲的学唱,学生开始学会聆听生活中的声音,初步具有探索声音的兴趣,并开始喜欢倾听大自然、生活中的声音,在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中,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音乐要素——“强弱”来表现歌曲。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用声音表现简单的故事情节。

备课组长签字

吕春燕

教研组

签字

教学处

签字

教学

副校长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时《大雨和小雨》教案 篇2

《比尾巴》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充分调动孩子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同时儿歌形式活泼,读起来朗朗上口,简明易懂、极富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

[设计理念]

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通过“比识字”“比朗读”“比写话”“比背诵”“比写字”,营造比赛氛围,拓展教学资源,让学生了解各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云、公”两个字。认识1个笔画“撇折”和两个偏旁“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答句。

3.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走进比赛

1.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参加一场比赛,你们想知道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吗?让我们一起读课题。(板书课题)

2.小朋友,读了题目,你知道这是一场什么比赛啊?(生:比尾巴比赛。)尾巴是轻声,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个读、齐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尾”字的下面是个“毛”字,好多动物的尾巴都是毛毛的。“巴”字中的竖弯钩像一条翘起的尾巴)

(课始以教师带领学生去观看一场比赛导入,以此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接着,揭示课题,教“尾”和“巴”两个生字的读音,牢记“尾巴”字形,知道我们观看的是“比尾巴”比赛。给孩子们创设情境,孩子们学习兴趣十足,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读词语,比识字

那么到底有哪些动物参加比尾巴比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比尾巴比赛吧!请小朋友们先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学生读后交流)

1.小朋友知道参加“比尾巴”比赛的都有哪些选手啊?

2.出示生词: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

3.我们不仅要会读这些可爱动物的名字,还要把这些字都记住。

4.偏旁认字:猴鸭公

(1)猴是什么偏旁?我们上节课还学过哪个字也是反犬旁?(狗)

(2)公鸡的“公”,是上面是个什么字?所以我们称它为“八”字头。

(3)鸭子的“鸭”我们怎么记住它?(右边是“鸟”)这也是我们今天要新学的偏旁“鸟”字旁。

(认识了动物名称中的生字“猴、松、鼠、公、鸭”;运用偏旁识字法认识“猴”,并通过回顾旧知,加以巩固。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自主识字。学生发现“公”字上面是个“八”,教师乘机教授“八字头”;“鸭”字右边有个“鸟”,教师教学新偏旁“鸟字旁”。让孩子在发现学习中获得快乐,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和信心。)

5.讲“鼠”故事。因为古代的人非常痛恨老鼠牙齿,所以把鼠字的牙齿特别突出,下面是鼠的两个前腿、两个后腿和尾巴。

(利用“鼠”字象形字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想象中认识了“鼠”字。)

6.教学“伞”字。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伞”字的模样与我们生活中用过的“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伞”字上面的“人”就像伞的顶部,像伞打开的样子。

师:(相机画出其形状)你们看,上面的“人”真像伞打开的样子。谁来说说下面的部分像什么?

生:中间的一点、一撇、一横就像伞的骨架,那一竖就像伞杆。

(汉字原本就是一幅含义深刻的画,让孩子感受汉字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国字的博大内涵。)

7.动物们都急着要去参加比赛了,哪位小广播员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小老师读带有生字的动物名称)

8.比尾巴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哪位小广播员能来完整地说说这句话?

参加比尾巴比赛的动物有()、()、()、()、()和()。

(本课有12个认读字,如果集中在一定时间反复读,学生定会感到枯燥无味,学习兴趣不足。采用随文识字,可以使一年级学生在故事情境中,增强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在语言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字义。)

三、比朗读

(一)比赛读好问句

1.那么比赛的项目有哪些呢?请小朋友读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去找找答案吧。

2.“谁的尾巴长?”(板书:长?)这句话有个问号,有问号的叫问句,问句的最后一个字读的时候要上扬。(标上上扬记号)

3.谁想来露一手读读这个问句?(个读,齐读)

4.“谁的尾巴短?”(板书:短?)“短”这个字,小朋友谁有办法记住它?给它找几个朋友。长短是一对反义词,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个读、齐读)

5.“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板书:一把伞?)这个“把”字,小朋友怎么记住它呢?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伞”字的模样与我们生活中用过的“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除了说一把伞,还能说一把什么?(一把尺、一把刀、一把扇子、一把椅子、一把枪……个读,齐读)

(用给字找好朋友的方式,不仅让学生识记了“短”字,还扩充了词汇量,一举两得。在“把”字的教学中,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认识“把”字,再用“一把______”的拓展练习对“把”字加以灵活运用。)

6.比一比谁是最佳小播音员,把这三个问句读好。

(二)比赛读好答句

1.那么比赛的结果到底是怎样的呢?小朋友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吧。

2.师问:谁的尾巴长?—生答:猴子的尾巴长。(黑板上贴上猴子图片)

猴子的长尾巴有什么作用呢?猴子的长尾巴能钩住树枝,让猴子在林中自由穿梭。还能采摘树上的果子,非常方便。谁能读出猴子尾巴的长?

3.师问:谁的尾巴短?—生答:兔子的尾巴短。(黑板上贴上兔子图片)

兔子的尾巴短小、轻便,能让它灵活地逃开捕食者的捕捉。用处真大!谁能读出兔子尾巴的短?

4.师问: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生答: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黑板上贴上松鼠图片)

为什么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看松鼠跳下树的动画演示)松鼠的尾巴能帮助它在跳下树的时候平稳着地,起到降落伞的作用,所以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松鼠的尾巴多有意思啊!谁想来读读这句话?(个读,齐读)

5.哪位小播音员想来读读这比赛的结果啊?(个读、齐读)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一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在这一朗朗上口的课文中,有为正音而读,有为比较而读,有为理解而读。这里抓住一年级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在比赛朗读中,达到正音、比较和理解的作用。)

四、比写话

小朋友们读得真不错,现在就让我们也来比比谁是我们班的小作家。

猴子的尾巴长,好像()。

兔子的尾巴短,好像()。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抓住低年级孩子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他们在有趣可爱的比喻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五、比背诵

同桌比,男女生比,小组比。

六、唱歌曲:《比尾巴》

领略了小朋友们朗读比赛的精彩,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比尾巴比赛,感受比赛的快乐吧。

(通过课文写的歌曲将愉快的学习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在歌曲中快乐地唱着歌,这比全班齐背效果来得好。)

七、比写字——“云”“公”

感受完比尾巴比赛的快乐,让我们再学会写几个生字宝宝吧。我们来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写字大王。

1.指导书写:比一比“云”“公”两个字哪里是一样的。(都有笔画”撇折”和“点”)

2.写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哪位小朋友能提醒大家?

3.教师范写,学生学写。

4.师生讨论评价,选出写字大王。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目标达成的前提,真正落实还需教师在课中通过调控让全体学生有效习得。在写字练习中,发现问题,适时指导,保证学生学得扎实有效。)

八、小结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时《大雨和小雨》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探索打击乐器的过程产生浓厚兴趣并能进行模仿演奏。2.能够用打击乐器和其他音源模仿自然界的风声,雨声和雷声。

3.在表现风雨雷电股市的创编活动中,能与同学合作表演,并从中体验到创编的乐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人声,打击乐器和其他音源模仿风声,雨声和雷声。教学难点:

指导和协助学生合作表演风雨雷电的故事的四个场景。教具准备: CAI课件、打击乐器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CAI呈现各种打击乐器和自制乐器)

1.在教室里摆放各种打击乐器和自制乐器,让学生在走进教室后即开始自由的摆弄乐器。2.这些摆在你面前的乐器中你最喜欢哪个?你觉得他的声音象什么?

二、感受探索

1.听辨风声,雨声和雷声(CAI放出风声,雨声和雷声)2.找声响

(1)刚才我们听到的风声,雨声和雷声,也看到了风雨雪的现象。你能从这些乐器中找到像风声,雨声和雷声的声响吗?

(2)学生个别演奏,全班倾听,集体模仿,教师及时的指导演奏方法。

三、探索表现 1.情景铺垫

看CAI演示有“狂风呼呼”“小雨沙沙”“雷声隆隆”“大雨哗哗”四个场景的动画短片。2.用乐器为动画短片配音。

四、表演 1.为音乐故事取名

1(1)学生自由想象

(2)学生说出自己为音乐故事的取名(3)看CAI演示“风雨雷电的故事” 2.欣赏表演(CAI演示)(1)情景铺垫

清晨,蓝蓝的天空上万里无云,太阳公公今天的心情真是不错,你看,他在云里笑的多开心啊,这可是个郊游的好天气,让我出发吧!

(2)“狂风呼呼”“小雨沙沙”“雷声隆隆”“大雨哗哗”,学生根据刚才的创编进行表演。(3)尾声。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时《大雨和小雨》教案 篇4

【难点】

学生在收集资料基础上整理资料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查找、收集并整理关于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资料

教学器材:有关图片、录相

教学课件:无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设问:1.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被称为什么天体?

2.行星、卫星自己能发光发热吗?

3.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那颗天体?

4.地球的卫星是那颗天体?

认识太阳的基本情况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设问:①你知道太阳的表面温度有多高?中心温度又可高达多少摄氏度?它为什么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它的能量从哪里来?

②你知道地球到太阳的距离有多远?

计算:光每秒可走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多少时间?

2.太阳的大小

活动:通过阅读下列数据,谈谈你对太阳大小的认识

地球直径约12742千米太阳直径是地球直径的109倍

地球质量约为5.976×1027千克太阳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33万倍

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太阳表面积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2万倍

地球体积约为1万亿立方千米太阳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在宇宙中太阳只是一颗中等的恒星。

太阳的表面

活动:观察太空航天站上拍摄的太阳照片与大家平时看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用一段话描述一下你对太阳的新感觉。

读图:读“太阳的大气层”图,说出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依次分为哪几层?你知道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是它的大气层的哪一层吗?

了解太阳的活动及对人类的影响

录相:太阳活动

设问:1.太阳有哪些主要活动?分别发生在哪一层?

2.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什么?

3.太阳表面真的有黑斑吗?这些黑子到底是什么?

4.发生什么变化时太阳释放的能量十分巨大?

5.太阳黑子活动的周期是多少?

计算:哪年开始为太阳活动的第21周?

交流:介绍一下你在收集有关“太阳活动及其对人类的影响”时还有哪些收获?

小结:

层次

主要太阳活动

对人类的影响

光球层

太阳黑子(11年周期、太阳活动的标志)

皮肤癌、白内障等病人数增多

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

产生“磁暴”等现象

色球层

耀斑、日珥

日冕层

太阳风

设问:我们能用眼睛直接观察太阳吗?你能介绍一下观察太阳的方法吗?

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阅读教材“学习使用天文望远镜”。

教案点评: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时《大雨和小雨》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教学难点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教具准备

1.地球仪、投影仪。

2.自制有关投影片、大陆轮廓图卡。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地球?水球——海陆分布大势,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第二课时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课 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

(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

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

“地球”,而应改叫“水球”。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讲授新课]

一、地球?水球?

1.提出问题 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

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另一半学生

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

2.学生辩论 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 的理由。

3.印证观点 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说明双方的观点。

(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

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和160°E)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说明了什么?(海洋

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

道)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

积大?(海洋面积大)

(4)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先说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

德斯群岛附近。陆半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河河口附近。然后问答:在水

半球海洋面积占多少?(90%)在陆半球陆地面积超过海洋面积吗?(没有)

那陆地面积占多少?(只占48%)

4.总结过渡 通过以上的观察和印证,无论我们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

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正如宇航员看到的确实

是个水球,但是,人类生存在这个“水球”的陆地上,还是习惯把我们的家园

叫“地球”。那么,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分布呈什么大势呢? 5.观察比较 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对照课本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和

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

分布呈什么形势?(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6.读图对比 投影“南北半球图”,让学生读图指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

半球?(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南半球)北极和南极周围分

别是陆地还是海洋?(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那么,世界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是什么?(海陆分布不均)

7.小结板书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后,从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的比例

和海陆分布的特点二个方面,边小结,边板书。(见板书设计)8.指导阅读 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阅读课本P26“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历程”,并结合自己对此了解的内容作介绍,谈感想。使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

艰苦历程,知道我们今天能够坐在教室,从课本上认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

大势,这是无数的航海家、旅行家、探险家、外交使节以至近代的航天英雄

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指出尚有许多还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鼓励大家

好好学习,为将来去发现探究这些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9.承转过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全球海陆分布的大势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那么,这三分陆地和七分海洋又分成了几大洲和几大洋呢?

(七大洲和四大洋)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1.提出问题 投影展示课本P28图2.5“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去掉说

明文字)说明这是一幅关于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立体景观图。然后提出:

你能把这幅立体景观图结合学过的地图知识绘成平面图吗?图上这些海陆

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如何识别它们呢?

2.地图转绘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式的陆地轮廓并画出来,平行画上斜

线表示陆地,空白表示海洋,然后标出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名称,将立

体景观图转绘成平面示意图。

3.读图识别 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投影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

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成学习小组边观察,边讨论下

列问题。

(1)大陆与岛屿有什么不同?(面积大的陆地是大陆;面积小的陆地

是岛屿)

(2)岛屿与半岛有什么不同?(岛屿四面临水;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

陆地相连)

(3)洋、海和海峡有什么联系与不同?(洋、海和海峡都是海洋的组成

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 的狭窄水道)

(4)我国东部濒临什么海,连接什么洋?(渤海、黄海、东海,连接太

平洋)

4.设置悬念 全球有六块大陆,但有七个大洲,你能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5.引导发现 投影展示课本P29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教师先指图

说明全球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等六块大陆后,设问:六块大陆怎么会有七个大洲呢?请看亚欧

大陆上有几个大洲呢?(亚、欧两个大洲)

6.提出问题 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大洲?(大洋洲)为什么不

叫澳洲?

大陆和大洲是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7.评价说明 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说明大陆是大洲的组成部分,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这样,全球分为七个大洲。8.读图回答 投影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积比较”(展示在“大洲和

大洋的分布”图的下面)。让学生指出全球有哪七大洲?你能说说这些

大洲名称的由来吗?比较七大洲的面积,并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

七大洲面积的比较 四大洋面积比较

(单位:百万平方千米)(单位:百万平方千米)

9.评价点拨 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用顺口溜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

小的位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0.读图回答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了彼此相连的哪四大

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比较四大洋的面积最大的是哪

个洋?(太平洋)最小的是哪个洋?(北冰洋)知道这些大洋名称的由来吗?

11.评价点拨 学生议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并用顺口溜总结大洋面积从

大到小的位次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继而对四大洋名称由来简要介

绍如下。

(1)太平洋 当年麦哲伦率领船队来到这片海域(指图),当时

天气格外

晴朗,风平浪静,好美的一幅景象啊,因而他把这片海域取名为“太平洋”,这个名字起的吉利,就一直沿用到今天。其实太平洋并不太平。(2)大西洋 “大西”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

(3)印度洋 当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道非洲好望角(指图)向东寻

找印度大陆,将经过的这片海域(指图)称为“印度洋”。

(4)北冰洋 北冰洋位于北极,终年冰层封盖,因此而得名。[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概述全球海陆分布大势;强调读图识别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板书设计

一、地球?水球?

陆地占29% 1.海陆的面积比例 72.海陆的分布特点 海洋占71% 陆地主要在北半球

海洋大多在南半球

不均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

陆地:大陆、岛屿、半岛、大洲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时《大雨和小雨》教案 篇6

一年级语文上册《冰花》第一课时教案

《冰花》第一课时教案 执教:范丽平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和词语。 3.读懂课文课文,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认识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冰花的千姿百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 孩子们,还记得我们刚学过的《东方明珠》和《看菊花》吗?上海黄浦江边的东方明珠和公园里的菊花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请大家一起来说说她们美在哪里。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欣赏千姿百态晶亮洁白的冰花。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读再直呼,难读的`多读几遍。 (2)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图文对照读。 2.检查自学。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教师纠正字音、停顿。 (2)要读好课文,首先要读好字词。谁能把这些字词读准? 学生认读课后生字和文中划出的词语。 ①过生字关。 惊 奇 它 柔 嫩 丹 这 冬 送 见 他 丰 从 说 时 ②过词语关。 清晨 冰花 玻璃窗 惊奇 漂亮 洁白 宽大 树叶 柔嫩 丰满 牡丹 晶亮 冬爷爷 时候 一朵朵 一束束 睡觉 ③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④指名3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创设情境,看图引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冰花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相机板书:晶亮 (3)冰花多不多?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一朵朵)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一朵朵”和“晶亮”。 (5)过渡:如果你在清晨发现了一朵朵晶亮的冰花,你会怎样?小童又是怎样的呢?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 他惊奇地喊着:“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①小童为什么觉得惊奇? ②你能像小童一样惊奇地喊一喊吗? ③指名读,评价。 ④再指名读。 ⑤指导边说边带动作。 ⑥齐读。 老师想现场采访一下,你觉得这样的冰花怎么样?(生答:美) ①老师感觉,刚才大家齐读的时候,似乎少了一点儿“美”的感觉。你能试一试吗?请大家边听他读边去想象小草、树叶、牡丹的样子。 ② 嗯,比刚才读得有进步。谁能读得比他更美? ③ 你读得已经很好了,但是小草还不够柔嫩,树叶还不够宽大,牡丹还不够丰满,你能把这句话读得更美一点儿吗? ④我们现在来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是男同学读得好,还是女同学读得好。 评价:男生棒;女生美。 ⑤ 听你们读,老师也想试一试,给我一次机会好吗?大家闭上眼睛,让我们的眼前都展现出冰花的美丽。 ⑥ 学生评价。老师会永远记得你们的鼓励的。 ⑦ 我相信你们集体的力量会更大,大家一起读,一定会比老师读得更美。齐读(真棒,一起鼓掌,向自己祝贺)。 这么美的冰花,昨天晚上还没有,今天早上却开在了玻璃窗上,小童是什么心情呀,他怎么对妈妈说的呢? 当他又惊又喜地突然看到了冰花,他忍不住在心里赞美冰花(引读)――啊!真漂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当时的情景。 (3)出示: 啊,真漂亮!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4) ①指名读。 ②比较: 它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晶亮,洁白。 它像树叶,像小草,像牡丹,晶亮,洁白。 a.自由读,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b.通过简笔画,让学生理解“宽大”、“柔嫩”、“丰满”的意思。 c.“一束束”和“一束”一样吗?为什么? ③指导学生用惊叹的语气读前一句,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后一句。 ④尝试背诵。 : 3.学习第三自然段。 ; 过渡:玻璃上开了这么多晶莹透亮、洁白无瑕的冰花,真是奇了!如果你是小童,你心里会有什么疑惑?小童问妈妈什么了?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这花”指什么花? (3)指导学生用疑问的语气读好小童的话。 (4)其实呀,老师告诉大家:冰花是由于冬天夜晚寒冷,将玻璃窗上的水汽凝结而成的。 ④小结: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大自然许多的奥秘。 四、朗读全文,入境悟情。 我们的课上到这里,我想冰花已经开在同学们心里了。现在我们来齐读课文,让漂亮的冰花永远留在你的心田。 五、过填空关。 (1)清晨,小童看见 结了一朵朵 的冰花。 (2)啊,冰花真 !它像 的树叶,像 的小草,像 的牡丹,一束束,一朵朵, , 。 (3)冰花是 在小童 的时候送的。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 10.冰花 晶亮洁白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时《大雨和小雨》教案 篇7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号手与鼓手》。

2.表演《法国号》。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号手与鼓手》,感受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法国号》,用动作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认真听辨,说出自己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的感受.2.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聆听《号手与鼓手》:

1.完整初听乐曲,听到喇叭声音举手表示。

2.复听乐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动作。

3.分组表演。

二、表演:《法国号》——用听唱法学习

1.用模唱法学习歌曲《法国号》。

2.演唱时声音干净而富有弹性。“嗡巴巴”第一个字“嗡”,要唱得强,似号声,“巴”要唱得轻巧,“谁在唱歌”要唱得连贯,用连、断的对比表现这首歌。

3.边唱边用手半握拳状在桌子上击出强弱。第一拍用空心拳击桌面为强,第二、三拍用手指点击桌面为弱。

4.学生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三、课堂小结:

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

2.表演《布娃娃弹琴》、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会跳舞的洋娃娃》,感受分辨钢琴、小提琴不同乐器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学习用甜美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布娃娃弹琴》,用动作感受音乐的强弱规律。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认真听辨,说出自己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的感受.2.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律动,注意节奏的准确,用动作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情绪。

聆听小提琴曲《会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乐曲的洋娃娃怎样跳舞,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

3.复听乐曲,一部分同学随着音乐做动作。用手半握拳敲击节拍。一部分学生可随着音乐用手指按图谱划动,感受乐曲的快慢。

二、表演:《布娃娃弹琴》——用听唱法学习

1.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

2.听教师范唱,学生跟着歌声击拍。

3.四小节一句跟着老师的琴声学唱歌曲。歌中两处一字多音要唱准,“叮叮咚”要唱得轻快。

4.注意学生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歌曲演唱达到优美抒情的效果。

5.可选择碰钟敲击每小节的第一拍为歌曲伴奏。

三、课堂小结:

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聆听《星光圆舞曲》

2.编创与活动: 走走跳跳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星光圆舞曲》、感受分辨钢琴的音色、节拍。初步感受分辨音乐的不同情绪。

2.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经验探索感知音的长短。

教学重(难)点:

1.低年级学生对乐曲的聆听以感受为主,认真听辨,说出自己对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及音乐情绪的感受.2.随着乐曲做动作,用动作感受节拍。注意学生节拍感的培养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音乐律动,结合情绪做自己喜欢的动作,注意节奏感

聆听《星光圆舞曲》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钢琴的音色。

2.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

3.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的感受。

二、编创活动:

(一)音的长短

1.音的长短是本课的知识点。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受理解音的长短。

2.用比较的方法说出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3.用打击乐器敲击,说出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4.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二)听辨强弱的游戏:走走跳跳

活动方法:

1.学生围成一个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鼓,学生走和跳,鼓声强时跳,鼓声弱时走。

2.教师击鼓速度可慢些,强弱要分明,教师可四音为一组,如:

(强)××××;(弱)××××;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3.还可以让学生随教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鼓声弱时逆时针走。

4.教师可发动学生献计献策,怎样活动更有趣。让学生动脑参与到编创活动中。

三、课堂小结: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时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

2、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颜色(间色)

3、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三原色调出三个间色

2、能否分别说出三个间色分别是由那两个原色调出来的。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水彩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

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因为三年级的学生对水彩颜色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有必要指导一下如何使用水彩颜色。

1、师:同学们。你们用过水彩吗?谁能说说水彩颜料有什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回答

2、师:水彩不但能帮我们画画,还能帮我们和更多的颜色交朋友呢!

二、 发展阶段

1、认识三原色:

a. 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师贴出定义)。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c. 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演示色轮,出示三色轮,分析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是什么色?

(让学生细致观察后回答。)

师小结:用色块表示。

红+黄=橙

黄+蓝=绿

蓝+红=紫

d.做实验:通过实验,“进一步证实三个公式。

师演示:为了证实三原色相加是否产生了橙、绿、紫,先从红、黄两杯色水中各倒一部分渗合,大家看看渗合后变成什么色?(师边说边做)。生:橙色。

让学生上台继续进行黄、蓝相加,蓝、红相加,分别变为绿和紫的色水实验。

师小结:通过色水实验,我们进一步证实了这三个公式是正确的。说明了三原色相加会产生新的颜色橙、绿、紫。

e. 得出定义。

师:通过刚才的讲解、实验。我们发现这三种色里面,不管哪」种色,都是由两种原色相加产生的。根据这点,我们也给间色下定义。

生:(答)

师贴出间色定义 (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3、做游戏: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是这样:黑板上三个公式,每个公式都少了一、两种颜色。

师把这三个公式上少了的颜色,以”击鼓传色“的形式在同学间传开,鼓声停止时色块稳谁芋另、”;那位同学就把手中的.色块放在黑板上三个公式申适当位置。

老师击鼓,为了公平可让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晴。

同学传色,师生共同做这补色游戏。在玩申学,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师示范三原色调配三间色,,

师在预先绘制好的一色环图上演示三间色的调配过程,边调边填。在色环上先填上三原色,在两原色之间再依次填上三间色。

三、 课堂练习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译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要求:

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

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

平涂着色。

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4、讲评作业。

四、 看录像结束教学

1、看课本第P11。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原色、间色的定义,也知道了哪几种色是三原色,哪几种色是主间色,我们还应该懂得三原色、三间色在日常生活申处处可见。如课本中: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蓝色的有海永、天空,绿色的荷叶、小草、树叶等。

2、看录像。

师:大家一起来观看一组录像,注意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原色、间色,师播放,生看。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看了刚才的录像。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用自己的画笔描绘美丽的人生。

五、收拾与整理

六、课后拓展

中班大雨小雨音乐教案 篇9

1、熟悉乐曲旋律,看图示学唱歌曲。

2、感知音乐明确的强弱对比,并用不同的歌唱力度与动作表现歌曲,

3、在老师的指挥下,以分角色的形式合作歌曲,感受歌唱的愉悦。

活动重难点:

看图示学唱歌曲,用不同的歌唱力度与动作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

图片(大雨、小雨)、字卡大小6份,大小雨滴图片6份。

活动过程:

一、倾听两种不同的雨音,引出活动《大雨小雨》。

1、师: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听过下雨的声音,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两段雨声,请你们仔细听听看这两段雨声有什么不一样?

2、师:有没有听出来,这两段雨声有什么不一样?并出示相应的大雨小雨图片。

二、欣赏歌曲《大雨小雨》,感知乐曲的强弱。

1、师:大雨小雨发出的是什么声音呢?让我们来听首《大雨小雨》的歌曲吧,听听歌里面是怎么唱的。

2、师:歌里面是怎么唱大雨的声音的,又是怎么唱小雨的声音的?(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沥沥)大雨的声音怎么样?小雨的声音怎么样?让我们随音乐做一做好吗?

三、看图示学唱歌曲。

1、出示字卡“大”,师:认识这个字宝宝吗?表示什么意思?

出示字卡“小”,师:这个字宝宝呢?它又表示什么意思?

2、师:在这首歌里,哪里是大雨,哪里是小雨呢?

师随音乐范唱,并出示相应的`字宝宝,注意音乐的前奏,空出来,以提示幼儿这是等待的地方。

3、看图示在琴声的伴奏下念歌词。

四、用不同形式唱准歌曲中的强弱变化。

1、师:小朋友可真能干,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歌。可是下大雨的时候声音大,下小雨的时候声音小,我怎么没感觉的到呢,我们再来试试看,好么?幼儿歌唱。根据情况,进行评价。

2、分角色担任大雨或小雨,并看指挥合作歌唱。

3、自由选择身体的动作,表现出歌曲中的强弱变化。

师:我们跟着音乐唱还可以配上身体的动作,想一想,大雨和小雨分别可以用什么身体的什么动作来表示呢?(幼儿讨论、回答)

随琴声边唱边配上相应的动作,要求节奏准确,拍出歌曲中的强弱。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时《大雨和小雨》教案 篇10

教材分析

学生选择活动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尝试从不同角度用摄影或绘画方式结合文字进行报道。教材编排了两种新闻图片报道的方式,意识摄影结合文字进行表现的方式,要求拍摄的新闻图片在真实的基础上反映真人、真事、真景,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和情感的震撼。需要突出和强调主题的新闻,如某个人物、某物体等,拍摄这类的新闻图片采用特写的取景方式,悬着这类的新闻图片采用特写的取景方式,选择对象最优震撼力的内容进行局部取景拍摄,强调记者要用美术语言在新闻报道中传递思想和情感。

学情分析

在现代社会中,新闻与人们的生活细细先关。新闻图片,是通过视觉手段来传达信息的新闻报道体裁,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就是敏锐的双眼去发现事实,用文字和图片忠实的去报道事实。对于生活中各种媒介的新闻报道,小学高年级学段的学生并不陌生,本的编排实在学生已有相应心理年凉和认识水平及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特定情境下综合性的美术学习实践活动,捕捉特定情境下有价值的新闻,借用美术的语言进行新闻报道,培养学生美术综合素养以及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公民责任感。教材按照“新闻报道”、“编辑制作手抄报”的思路来编排设计,以小记者为主题设置了不同途径与层次的两个活动。

教学重点

了解新闻报道的作用,学习新闻图片的拍摄要点和文字图片相结合的新闻报道形式。

教学难点

采集适合的新闻内容,新闻图片的拍摄角度,能给人视觉冲击力和情感震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新闻图片报道的作用、基本途径以及表现方式。

方法与过程目标:感受美术与新闻报道指尖的内在联系,能用美术语言结合文字报道生活中所关注的人和事,制作新闻报道。

情感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社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增强对生活、社会的关注以及责任感。

教学时

2时

教学准备

新闻图片和相关视频,照相机等。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欣赏感受——学习方法——自主表现——交流评述

教学过程

第一时

一、前调查

收集信息

前布置学生收集自己平时喜欢看的报刊,并选择一二幅自己喜欢的新闻图片。

了解家人喜欢阅读的报刊杂志。

二、信息汇整

分享交流

今天,每个同学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看的报纸、杂志,看来你们是一群爱学习、关心社会的学生。哪位同学来介绍自己带来的图片新闻呢?为什么喜欢它呢?说说你的理由。

几名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图片新闻,并根据其内容进行介绍。

2同学们不能将你带来的图片新闻介绍给大家,大家分享你带来的信息,共同分享你的快乐呢?

小组内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3同学们带来的图片新闻很多来自你们订阅的儿童报及家人订阅的杂志,有的图片新闻报道反映了我们少年儿童关注的事,有的报道了我们生活中感动人的事,有的是社会上的新鲜事、还有的揭露了我们生活中的丑陋现象等等。由于这些新闻于生活,它真实地反映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丰富我们的生活,很多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所以,好的新闻留吸引民者的眼光,震撼读者的心灵,这也正是图片新闻的魅力所在。

三、图片欣赏

认知领悟

优秀图片新闻赏析

《舟五号成功返航,中国人实现飞天梦想》

《抗洪卫土、钢铁长城》

《晨》

引导学生围绕每一张图片的主题展开讨论,老师讲解。

我们的记者是如何拍到这些好新闻的呢?有的同学也许对新闻工作、记者的工作很好奇,让我们走进一家报社,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工作吧!

录像:记者采访的一些工作花絮。

四、情景设置

明确任务

我们学校的校报和宣传橱窗一直在收集和传播同学们关心的各方面的新闻信息。这节让我们来做一做小记者,用我们敏锐的眼光去捕捉校园内外大家关注的事、感人的事、新鲜的事、不平的事.用我们美术这一特殊的语言——图片新闻的形式表现出来好吗?

五、策划采访活动

那么小记者的采访活动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在采访活动中你们有哪些问题或困难需要解决呢?

学生提出问题(预见性的问题),教师归纳问题。

采访前制定好周密的采访计划书,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很好的采访效果。

采访人员的工作形式及合理分工(个人、双人、小组合作)。

采访的内容、对象的选择,校内或校外,人物或事。

图片新闻的表现形式,摄影或绘画。

采访的程序。

六、自主表现

分工合作

学生策划采访计划书,交流采访计划书。

七、后拓展

学习延伸

查阅报刊的图片新闻,上网查阅有关“小记者网站”的信息、建立信息交流。

板书设计

第4小记者

采访人员的工作形式及合理分工

采访的内容、对象的选择,校内或校外,人物或事

图片新闻的表现形式,摄影或绘画

一年级音乐上册第一课时《大雨和小雨》教案 篇11

主备人:薛雯

第一课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77~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通过对百分数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重点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区分百分数和分数的不同。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及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导入:

1.说出下面分数的意义。

⑴一块木头的质量是一块铁的质量的 。

⑵一块铁的质量是 千克。

2.老师:在生产和生活中进行调查统计、分析比较时,经常要用到百分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正确读写百分数。

三、自学指导:

投影出示教材第77页的图。

1.概括百分数的定义。

2.说一说图中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⑴小学生的近视率为15%。

⑵初中生的近视率为17%。

3.为什么百分数又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4.(出示投影片)说说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

5.观察发现百分数的读、写法。

明确:1.像18%、50%、64.2%……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

2.⑴就是说小学生中近视的人数占全体小学生人数的 。

⑵就是说初中生中近视的人数占全体初中生人数的 。

概括: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3.因为百分数只表示倍数关系,如出勤率、出油率等。(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老师具体说明)

4.(学生发言,老师归纳)

以前学过的表示倍数关系的整数、小数、分数都可以用百分数表示,例如:2=200%,0.5=50%……

5.写法:先写分子,再写“%”。

读法:先读“%”(读作:百分之),再读分子。

老师强调:百分号的两个圆圈要写的小一些,避免与百分号前面的数字混淆;不读成“一百分之几”,而读成“百分之几”。

四、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9页练习十八的第1~4题及做一做习题。

五、作业安排:

练习十八的第1、2题。

第二课时: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内容:课本第8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九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小数。

2. 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理解并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重点难点:

1. 理解并掌握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2. 正确熟练地女性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教学过程:

一、学前回顾:

1.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并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0.45       1.2    0.367

3.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说一说是怎样化的?

4.写出下面各百分数。

百分之十六         百分之七十二点五

百分之一百八十     百分之五百

二、板书课题(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展示学习目标:

理解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话的方法。

三、自学指导㈠:

1.观察例1,讨论怎样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出示例1:把0.25、1.4、0.123化成百分数。

2.试归纳小数化成百分数的方法。

明确:

1.引导思考:要把小数化成百分数,要先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把这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

提问学生口述过程:

提醒学生:方框中的部分是表示把小数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的过程。

2.(多提问几个学生说一说)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说明:当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时,原数就扩大100倍,再添上百分号,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大小是不变的。

四、自学指导㈡:

1.观察例2,怎样将百分数化成小数?

出示例2。把27%、124%、0.4%化成小数。

2.试归纳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明确:

1.引导学生思考:要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可以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数转化成小数,启发学生口述每题的转化过程,板书:

向学生说明:方框中的部分是表示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

2.(多提问学生回答)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使学生明白:当把百分数的百分号去掉时,原数就扩大了100倍;然后再把它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又使它缩小100倍,所以原数的大小不变。

四、练习巩固:

第80页“做一做”及练习十九的第1、2题。

引导学生进一步综合归纳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五、作业安排:

1.下列各题是否有错,并把错的改正过来。

4.6%=460       (    )      78%=0.78     (    )

360%=3.6       (    )      55%=55       (    )

8=80%          (    )      0.3=0.003%    (    )

0.008=80%      (    )      2.5=2500%     (     )

上一篇:演练活动总结下一篇:工会活动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