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数据流程

2025-0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全国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数据流程(推荐4篇)

全国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数据流程 篇1

在各地共同努力下, 全国学籍系统已经在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部署完毕, 学生信息入库工作进入收官阶段, 除对接省份外已实现全国联网, 待学生核心数据与公安部身份证管理系统比对工作完成后, 教育部即为学生配发全国统一的正式学籍号。在此之前全国学籍系统联网试运行, 已为学生分配了临时学籍号 (贵州学生已获正式学籍号) 。使用正式或临时学籍号均可办理跨省转学等日常学籍管理工作。

通知明确了跨省转学的流程和办法, 并要求将其他各类学籍变动也应纳入全国学籍系统管理。对于使用自建系统和全国学籍系统对接的省份包括: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陕西、辽宁 (仅高中) 、湖北 (仅高中) , 通知要求尽快完成跨省转学功能的对接, 实现全国跨省转学操作。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实现全国跨省转学操作的省份,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公开向社会作出说明并明确承诺的时间。

全国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数据流程 篇2

四年来,特别是2012年《教育部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部署准备工作通知》印发,以及2013年初在贵阳召开的电子学籍系统建设启动现场会召开以来,在教育部领导高度重视、悉心指导下,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会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统筹部署、大力推进,指导各地全面动员、不懈努力、攻坚克难,建成了电子学籍系统,并全国联网运行。各地做了大量工作,付出很多努力。这是“金教工程”的核心项目,是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标志工程,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奠基之作,受到国务院和教育部领导高度肯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一是电子学籍系统全面建成。按照小金教工程“两级建设、五级应用”的体系架构,电子学籍系统已在32个省份进行了部署,8个对接省份已完成联调接入中央系统。从教育部到学校的五级应用系统已经全国联网并稳定运行。截至2014年8月20日,已有近1.6亿学生信息入库。从6月起,学籍系统迎来第一个应用高峰期,在各地共同努力下,学籍系统初步经受住考验,各省已完成中小学生的升级和毕业工作,近期正在开展学生升学、跨省就学等工作。

二是学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电子学籍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需要上位制度保障。2013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确定了省级统筹、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要求各地具体制定各学段各类学籍变动的条件和要求。截至目前,已有23个省份印发了实施细则或工作通知。在建设应用过程中,针对具体需求,我们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规范数据导出、使用和管理,研究制定了《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导出使用管理规则》,从制度层面保障系统数据安全。另外,还针对办理跨省转学、管理无学籍流动学生、做好升级毕业升学、自建系统对接等工作印发专门文件,逐项建立具体工作制度。

三是各项工作机制逐步健全。为提高系统应用管理工作水平,我们建立了月报和通报制度,从2013年5月份开始,已经发出15期通报,在交流工作情况,督促、指导地方工作,及时解决各类问题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了应对系统运行和应用问题,我们建立了问题解决制度。通过建立专门的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为学籍管理员提供在线实时咨询服务。在学籍系统建设过程中,我们还在司内成功建立了调研、例会、培训、全司通报等制度,力争做到人人遵守、常年坚持,为学籍系统科学设计、顺利实施提供了切实保障,有效避免了“拍着脑袋办事、摸着石头过河”的情况。

四是应用队伍建立并不断壮大。各地普遍建立了应用队伍,形成了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学籍管理员与技术支持人员网络。为提高这支队伍的业务能力,我们建立了培训与考核制度,并加大培训力度。培训既解读政策,又安排上机操作,还进行严格考试,以确保培训质量。同时,督促各地全面开展区县和学校管理员培训,将培训情况纳入月度通报。截至2014年7月底,全国多数省份已经完成区县和学校级管理员培训工作。

五是转学等核心业务成效突出。学生毕业升级、招生注册、转学是系统的核心业务,也是推动系统应用的抓手。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时间点,各地顺利完成了毕业结业操作,电子学籍系统已于2014年8月11日顺利完成全国非毕业年级学生统一升级。电子学籍系统高速便捷的特点,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广东至河南的一例跨省转学仅用12小时便全部完成。截至8月20日,系统共完成省内转学206万例,完成跨省转学22万例。同时,随着学生人数的不断核准,逐渐加快推进了与统计数据有效衔接的步伐。

六是潜在综合效益不断涌现。电子学籍系统采集学生50多个字段个体信息,能够实时更新、为决策提供动态支持,有效解决了原有的数据管理模式层级多、耗时长、信息滞后等问题。2014年7月,国务院领导要了解分年级随迁子女数据,我们依靠电子学籍系统及时提供了详细数据,这在以往很难实现。各地对运用电子学籍系统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贵州应用系统监测学生考勤,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北京利用系统分配生源,控制义务教育学生跨区无序流动;福建依据系统提供的名单配发免费教科书,节约了办学经费。

二、电子学籍系统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

要充分认识电子学籍系统建设应用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突出矛盾,以应用为导向,不断深化建设应用。

一是数据质量亟待提高。电子学籍系统采集的数据不仅量大,而且涉及环节多,各地都下了很大功夫,绝大部分数据都已入库。但仍然存在少数学校漏填漏报、个别字段不全不准、问题学籍还未处理等情况。对接省份普遍存在数据项不完整、对接数据前后不一致的问题,影响了数据质量,限制了学籍系统功能。

二是运行维护不够顺畅。电子学籍系统采用两级部署,各省的运行保障能力直接影响全国系统的运行状态。当前,部分省份数据中心建设进度缓慢,缺乏必备硬件及管理人员。部分省份电子学籍系统出现系统运行较慢、向中央传输数据困难等情况,导致电子学籍系统运行不稳定。少数技术支持人员对相关政策和操作流程不熟悉,难以支持电子学籍系统顺利运转。

三是学籍管理仍待规范。截至2014年8月,还有近10个省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处在研究制定或征求意见阶段,本省学籍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一些地方在学籍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规范、不及时、处置随意等问题。个别地方不落实学籍管理政策,甚至不为学生建立学籍或把学籍作为转学条件,导致个别学生无学籍或学籍转接不顺利,引发家长到教育行政部门上访事件。

四是功能应用不够全面。建设电子学籍系统,核心是为了总体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就现有功能来讲,各地应用并不充分。控制班额、校额,控辍保学等重要功能还没有被普遍应用。就实施综合评价、服务就近入学等特色功能来讲,只有少数地方开始了探索。从总体上看,电子学籍系统还没有实现广泛应用、深入应用和全面应用,还不能成为教育决策的基本依据和主要依据。

因此,部署和推进全面建设应用工作是巩固当前建设成果的当务之急,是解决电子学籍系统建设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是提升电子学籍系统应用水平的根本措施,是深化基础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改革的关键载体,不容退步,不容懈怠,不容错过。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推进全面应用工作的重大意义,不断增强紧迫感,牢牢抓住当前1 ~2年建设关键期,有针对性解决各地不同问题,明确工作方向和任务,明确机制和责任,锐意突破,狠抓落实,尽快赢得电子学籍系统建设的决定性胜利。

三、电子学籍系统建设须抓住关键环节

一是抓紧提高数据质量。拥有高质量的数据是电子学籍系统存在和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数据质量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各省份要对以学生身份基本信息为核心的数据进行核查,确保数据质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对本省份学籍进行查重、查错,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问题学籍清单,督促其尽快核查处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要求和提示,认真对问题学籍进行逐一核查处理。要优先完成毕业年级问题学籍处理工作。同时,教育部将利用公安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或国家基础人口信息库,对各省上传的学生数据进行核查,并向各省份反馈问题学籍清单。目前,我们要求各省份省内问题学籍处理工作,原则上应于2014年秋季开学前完成。全部问题学籍处理工作结束后,教育部将为每位学生核发全国唯一的学籍号。此前,贵州省和广东省已经率先获得全国学籍号。为支持各地做好核查工作,教育部正在制定科学算法,设计有效模块,核查数据字段缺失情况,为各地查遗补漏提供参考。

二是充分用好电子学籍系统功能。为贯彻《义务教育法》确定的分级管理、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将制定各学段各类学籍变动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的权限赋予了地方,各地要加快制定完善实施细则,明确办事的规矩和程序,利用电子学籍系统做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籍建立和学籍正常变动、学籍异动的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全面掌握和用好电子学籍系统的延伸功能,服务决策和管理。要应用电子学籍系统监测学生上学考勤情况,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完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工作,提高项目实施效果。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监测随迁子女流动情况,提高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水平。在做好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同时,加快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公平。加强留守儿童管理,建立动态登记监测制度,提高关爱和服务水平。为招生入学提供支撑,控制义务教育学生无序流动,遏制超大规模高中学校,规范招生入学秩序和办学行为。认真将全国学籍系统有关数据与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积极推进电子学籍系统与教育事业统计数据的衔接;逐步在教育经费管理中运用电子学籍系统有关数据;逐步在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各项建设中运用电子学籍系统有关数据,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三是开发完善特色功能。各地采集的数据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都应该属于各地。教育部将逐步开放全国学籍系统有关数据,并初步建立数据导出使用管理制度,支持各省份以全国电子学籍系统为基础开发满足地方管理需求的特色功能。各地要根据教育事业发展情况及早着手,结合以往应用基础,拟定业务需求,做好顶层设计,进行开发应用,尽早发挥效益。自建系统对接的8个省份要尽快过渡到以全国电子学籍系统为基础开发完善特色功能的模式上来。教育部将对各地特色需求功能开发工作及时跟进,总结肯定探索力度较大、功能成熟完善、应用效果明显省份的经验,并进行全国推广;还将对工作积极、有需求但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的省份给予技术支持。

四、电子学籍系统建设应提高保障水平

一是继续提高应用管理水平。应用好电子学籍系统的关键是行政管理和技术队伍建设,要不断提高各级学籍管理员的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各地要按照要求尽快完成区县和学校相关人员的系统应用培训,做到不漏一县、不漏一校、不漏一人。还要逐步建立动态培训机制,对于新增功能、新进人员都要培训到位,不留死角。要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实现先培训、后上岗。要对现有学籍管理员定期培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学籍系统不断发展的需求。要健全考评制度,构建分级负责、全面覆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学籍管理员和技术支持人员网络,明确岗位职责,将系统应用和技术支持纳入学校教师职称评聘和工作考核,提高学籍管理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电子学籍系统是管理平台,是服务平台,是我们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窗口,服务做不好,学籍系统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要实现学籍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既需要完善的政策体系支撑,又需要各项政策切实有效执行。建设电子学籍系统是为了更好服务,不能增加关卡和麻烦。各级学籍管理部门和学籍管理人员要深刻理解政策,厘清学籍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关系,避免因政策把握不准做出错误处理,损害群众利益。

二是继续健全各项工作机制。电子学籍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需要不同业务部门的配合,各省要由厅(委)领导牵头,“一盘棋”统筹考虑,指导基础教育、发展规划、财务、教育信息化等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应用电子学籍系统是行政工作和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教育部门是应用主体,信息中心是技术服务主体,只有两个部门相互配合,加强沟通,才能用最好技术实现最佳应用。现在基础教育一司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就形成了很好的工作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例会,坚持重要问题及时沟通,坚持各项任务共同部署,坚持突发情况共同应对,这种各司其职、各用其长、互通有无、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对学籍系统的顺利建成和广泛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省可以参照教育部的模式,或者结合实际形成本省的工作模式,让电子学籍系统真正服务于教育管理,让信息技术成为助推基础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三是继续提高运维保障能力。系统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要建立保障电子学籍系统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尽快落实电子学籍系统应用培训、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所需经费和人员,并满足持续发展需要,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建立系统运行、维护、应急响应、数据保密等制度,细化要求,责任到人,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建立运行监测机制,及时准确掌握电子学籍系统运行情况。教育部将完善全国教育技术服务平台,健全系统运行问题研判机制,畅通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快速反映和解决电子学籍系统问题的渠道,确保系统运行稳定。

四是继续争取各方广泛支持。电子学籍系统的建成和应用带来了基础教育管理模式的改革,给群众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但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一些群众不理解系统建立初衷,甚至有负面声音。各地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籍政策宣传,详细解读核心政策,让家长了解关键业务。学校要做好服务,在政策范围内尽量满足家长需求,帮助家长解决问题。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正在建设呼叫中心,初期在部里设20个坐席,在各省设2个坐席,接受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电话咨询,一起为群众答疑解惑。要加强系统建设宣传,让社会各界了解学籍系统的建设历程、发展脉络、应用情况,为电子学籍系统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教育部网站基础教育一司的栏目上已经开辟了“学籍系统建设”专栏,作为宣传学籍系统的长期阵地,介绍学籍管理制度和各地工作情况,推广优秀典型。各地要积极发现基层学籍管理、系统应用的先进做法,及时上报,以在教育部网站上进行宣传。各地也要结合实际,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做好宣传工作。

全国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 篇3

近期工作安排

中心校:

1、指导并督促各学校完成相关业务操作,核实各校各项信息是否维护;

2、在9月1日前上报各乡镇学籍系统中需要更改学校名、新增、减少、撤并的信息。

学校:

1、9月1日前完成毕业年级问题学籍处理。

2、9月30日前完成非毕业年级问题学籍处理。

3、9月6日前完成非问题学籍毕业生,正常操作毕业。

4、9月20日前完成非问题学籍毕业生,正常操作招生。(原毕业学校进行毕业操作后即可进行)

5、9月6日——20日在问题学籍毕业生库中,完成录取问题学籍毕业生问题学籍处理。同时完成问题学籍毕业生,招生处理。

6、9月20日前完成一年级新生注册。照片采集同步进行。非新生,没有照片的,请一并完成。

7、9月10日前完成无身份证在校就读证明的收集存档,家长手写,盖上手印,学校及中心校盖章,学校存档。

8、各类异动处理时间:

转学每学期首月及末月(春季3月31日、6月31日,秋季9月30日、12月31日完成);

休学整学年;

其他离校整学年;

复学每学期首月(春季3月31日,秋季9月30日);

死亡,学生死亡10个工作日内完成操作;

出国整学年;

跳级每学期首月(春季3月31日,秋季9月30日);

关键数据变更及维护整学年。

8、如实在系统中标注疑似辍学和辍学,班主任将达到3天无故不到校上课、没有异动情况、且无法联系到学生本人或家长的学生,上报学校学籍管理人员。

学籍管理员在学籍系统中将该名学生定为“疑似辍学”,7天无故不到校上课则将该学生学籍状态改为辍学。

如不如实上报,造成后果,责任自负。

道真县教育局

全国中小学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导出数据流程 篇4

1.学籍是指某个儿童少年作为某所学校学生的身份,也是学生在该校学习的资格。学籍具有性、依附性(依附学生和学校)、流动性。

2.学籍作为一种就读资格,存在“取得(学生)或、变动(升级、升学、跳级、留级、转学、休学、复学)、完结”三个阶段。

3.学校(机构)代码由 和两部分组成。

4.公民身份号码若存在重码时,按 原则,后入者按暂

5.学生学籍管理采用方式,实行全省统筹、管理体制。

6.因病或特殊事故未到校办理入学注册手续的普通高中新生,凭

有关单位开具的证明到学校办理延缓入学手续,经学校书面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批

准,保留其入学资格 1年。

7.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招生对象为 的儿童、少年。小学招收当年 8月 31 日(含8月31 日)前年满 6周岁的儿童,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8.学生家长提出修改学生基础信息的,凭 请。

9.转学手续一般在。

10.小学、初中的学生,原则上不予转学。

11.普通高中学校之间的学生转学以学校等级相同、年级相衔接为原则,年级不接收转学学生。

12.普通高中学生一学期无故旷课累计达 节者给予警告处分,累计达处分,累计超过 150 节者,作自动

退学处理,并正式通知学生家长。

13.义务教育各年级实行编班。不得实行固定阶梯式能力分班,不得设等。

14.问题学籍有_、___、三种类型。

二、判断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请在括号内填写“√”或“×”)

1.“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可能会变的识别标识码。(×)

2.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进行入学选拔,民办学校可以采用考试方式进行入学选拔。(x)

3.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校,应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

4.学生需连续停课1个月以上的,由学生家长填写《广东省中小学生休学和复学申请表》,并提交有关证明材料,经学校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准予休学。(×)

5.家长持已办理审批手续的转学申请表和其他有效证明材料到转入学校办理,转入学校将转学申请表扫描后上传到电子学籍系统,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发起办理转学手续并核办。(√)

6.学生在休学和受处分期间也可以转学。(×)

7.学生因伤病提出休学的,须提供市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医学诊断证明。(×)

8.学生休学期间,不保留学籍,不保留助学金及其它待遇。(×)

9.学生休学期限为一年。(√)

10.义务教育学生休学期满后未办理复学或续休手续达到一个月,且经学校多方联系仍无结果的,视为辍学。(×)

11.普通高中学生休学期满不按时到校复学者,作自动退学处理,休学超过 2 年者应予退学。(√)

12.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招收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复读生。(√)

13.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可以招收往届生复读。(×)

14.被学校开除学籍的普通高中学生经学生申请、师生评议、学校批准,可以撤销其处分。(×)

15.学生遗失《广东省九年义务教育证书》或《广东省普通高中毕(结、肄)业证书》,学校不予补发,但可为其办理学历证明。(√)

16.个人标识码共19位,由1位类型码和18位公民身份号码或18位个人标识自编码构成。(√)

17.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实行就近入学。(√)

18.学生死亡,学校应当凭相关证明在10工作日内通过电子学籍系统报学籍主管部门注销其学籍

(x)

19.义务教育学校不实行留级制度,学校不得要求或安排学生留级。普通高中学校可以留级。(×)

三、简答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转学书面审批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

答:书面审批一般程序为:转入学校审核→转入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转入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备案)→转出学校审核→转出地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转出地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备案)。

2.普通高中学校学生转学书面审批的一般程序是怎样的?

答:普通高中学生转学书面审批实行相关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三级管理(市级、省级直管的普通高中学生转学书面审批实行相关学校、市级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二级管理),跨省转学审批由省教育厅委托市级教育行政部门代为办理。书面审批必须填写《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生转学申请表》,并经有关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3.由外省转入我省的普通高中学生需具备哪些条件?

答:由外省转入我省的普通高中学生,须具有我省户籍,必须持有转出地省级教育主管部门或已由该省教育主管部门授权代理的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转学证明、我省户口本及其他有效证明材料,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4.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申请休学?

答: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且需连续停课3个月以上的,由学生家长填写《广东省中小学生休学和复学申请表》(附件9),并提交有关证明材料,经学校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准予休学:

(一)学生因伤病需治疗、休养的;

(二)学生参军或出国出境就读的;

(三)其他特殊原因的。

5.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处分有哪些?普通高中学校学生的处分有哪些?

答:对违纪又屡教不改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视其情节轻重,学校应根据中小学生处分规定分别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

对违纪又屡教不改的普通高中学生,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勒令退学、开除学籍等处分。

6.学校违反了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中的哪些学籍管理规定,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责任?请至少列举三条以上。

答:学校违反本细则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责任:

(一)不为已接收学生建立学籍档案的;

(二)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籍或学籍档案的;

(三)不及时把学籍变动信息纳入学籍档案的;

(四)不及时报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情况的;

四、请结合省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与工作实际,谈谈如何更好地开展学籍管理工作。

(20分)

上一篇: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650字下一篇:抗菌药物遴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