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的危害初一作文(共6篇)
当今地球,几无净土,茫茫人海,毒品无数。在这片阳光下,我们身边,潜藏着毒品犯罪,无孔不入地吞噬着我们的同胞!毒品就是这魔鬼的化身,它摧毁了多少原本幸福的家庭,夺走了多少花季少年的青春,制造了多少千疮百孔的残躯,抽搐扭曲的表情和毛骨悚然的呻吟。这绝不仅是危言耸听,因为被毒品所剥夺的生命也不仅是金钱,他们要付出的代价是灵魂的沦丧、家庭的破裂,乃至生命消逝。
吸食毒品会产生依赖性,能使人在生理上成瘾,从而让人心理成瘾,一旦不能吸食,会出现戒断反应。毒品也有耐受性,用药量随着人对毒品的依赖而逐步增加,直到用药致死。毒品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而之所以称之为毒品,是因为它的来源渠道是非法的!据统计,全国的刑事案件中,有70%都与吸毒有关,这对个人、社会、家庭都带来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一旦接触毒品,结果不堪设想,哪怕是一克,也不能挽回。毒品害及我们的生命与健康。吸食了毒品,会出现幻觉,异常兴奋,不正常动作等。给身体机能带来伤害,并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
危害生命的毒品,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青少年难以抵抗彩色的诱惑。祸害青少年的正是所谓的“好兄弟”、“狐朋好友”,把一个花季少年推入火坑。青少年通过网络交友平台进行秘密的毒品交易,然而他们对危险毫无抵抗力,他们对即将来临的危险全然不知,还沉浸在毒品的“美丽”中无法自拔,已经在毒品的泥潭里深陷其中。青少年总抱着“试一试”、“尝一口”的心态,对毒品的诱惑毫无抵抗力。还有一些青少年,因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吸食了毒品,随意接受他人给予的东西,在无意中走上了毒品的道路。
所谓“合成毒品”, 是相对鸦片、大麻、海洛因以及可卡因这一类传统麻醉毒品而言的。鸦片、海洛因主要取材于天然植物, 合成毒品是以化学合成为主、通过人工合成的一类精神药品。种类主要有冰毒 (甲基苯丙胺) 、摇头丸 (苯丙胺类) 、K粉 (氯胺酮) 、咖啡因、三唑仑、安纳咖、氟硝安定以及有机溶剂和鼻吸剂等。它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 有些有兴奋作用、有些有致幻作用, 也有的有中枢抑制作用。又因为是近二十年才在中国出现滥用, 并且多发生在娱乐场所, 所以又被称为“新型毒品”和“俱乐部毒品”。
一、我国合成毒品问题快速蔓延
近年来, 我国合成毒品问题快速蔓延, 由合成毒品犯罪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
合成毒品和传统毒品一样, 进入人体后又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 出现精神依赖性, 并导致幻觉和思维障碍等一系列的精神障碍。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 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 甚至为吸毒而丧失人性。目前, 我国冰毒、氯胺酮等合成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呈现高发态势, 全国16个省 (区、市) 破获合成毒品案件总数上升超过20%, 27千省 (区、市) 缴获合成毒品总量超过传统毒品[1]。中华医学会专家曾对上海、贵州、重庆三省市合成毒品的滥用情况及危害进行分析。其中以合成毒品滥用为主的被调查者共452例, 包括冰毒392例, 麻谷35例, K粉16例, 摇头丸9例, 滥用者的人口学特征主要为:男性 (71.5%) 、21-40岁 (66.3%) 、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74.5%) 、无业 (45.8%) 。接触毒品的原因, 均以好奇心驱使、同伴影响、缓解压力为主。同伴提供是这四种合成毒品滥用者最主要的毒品来源方式。吸毒者获取毒品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公益广告、影视媒体和戒毒所[2]。
二、合成毒品原料易得、制作容易、价格便宜
从根源上讲, 合成新型毒品原料易得, 制作容易, 价格十分便宜。如俗名为“丧尸药”又名“浴盐”的卡西酮类毒品, 是“冰毒”的亲戚, 听起来很吓人, 却不难做。“丧尸药”和冰毒一样, 材料取自麻黄碱, 在市面上被大众所熟知的新康泰克、白加黑、日夜百服咛等数十种感冒药中都含有麻黄碱成分, 在家庭作坊中便能制作提取, 这让甲卡西酮的制作变得轻而易举。“从感冒药中便可提取麻黄碱, 再做成浴盐非常容易。”中国药理学会神经精神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徐江平教授说, “更可怕的是, 仅三盒感冒药便可满足一个人次的量。”
三、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人群主要为重体力劳动者及社会低收入人群
新型合成毒品主要在煤矿工人、长途运输司机等重体力劳动者, 以及出租车司机、农民、个体户、无业者群体、赌博者、网吧玩游戏者等一些社会低收入人群流行。他们认为新型合成毒品价格便宜, 经济上负担得起, 吸几口就可以提神, 另外, 贫富差距、社会排斥、缺乏关爱、受到侵害等因素, 使得从人群上看, 穷人通过吸食便宜的新型毒品减压、麻痹, 需求很大。
四、毒品制造技术的进步, 加剧了毒品危害
合成毒品如卡西酮类毒品的这个特性在其它许多新型毒品中也都能看到, 原料易得、制作容易、价格便宜, 各种化工原料能够制作成多种多样的新型毒品。制毒者通过稍微改变一点化学结构, 使得很多毒性差不多的“新药”出现了。
五、对待毒品犯罪的治理措施分析
目前国际社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法律及政策规制与打击猖獗的毒品犯罪, 司法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针对目前严峻的合成毒品发展蔓延形势, 仍然迫使人们重新审视我国对待毒品犯罪的相关对策[3]。
加大毒品知识及危害的教育和普及, 对新型毒品犯罪进行治理, 是全民、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结合当前中国具体情况, 建议要加强以下方面治理:一是强化防范手段, 对吸食新型毒品的行为加强预防力度;二是加强对新型毒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三是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做到有法可依;四是加强对化学药品, 特别是可以制毒的化学药品管制;五是对娱乐场所加强监控的力度;六是加强与禁毒国际间的合作交流[4]。
摘要:近年来, 在新一轮毒品冲击中, 我国合成毒品问题快速蔓延。合成毒品制作容易、价格便宜, 随着毒品制造技术的进步, 由合成毒品犯罪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对此进行分析, 提出治理措施。
关键词:合成毒品,快速蔓延,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新华.我国合成毒品滥用多危害大[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2 (2) :95.
[2]李静, 康林等.中国三省市合成毒品滥用调查[Z].中华医学会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 2015.
[3]王立群.浅析合成毒品滥用引发的社会问题[J].青年与社会, 2014 (2) :111-112.
据《健康报》报道,2013年9月8日,因使用“0号胶囊”导致心肺衰竭,年仅21岁的小军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2014年,《济南时报》报道,山东济南破获男同聚众吸毒案,9人感染艾滋病;2015年6月,安徽一男性同性恋者因聚众淫乱和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浙江杭州江干区检察院两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
如今,男男同性性行为已成为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之一,尤其是在年轻男性之间。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透露,近五年我国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年增35%,主要是通过男性同性性传播,占82%。
与此同时,值得关注的是,在男男性行为人群中,使用新型毒品的现象正在蔓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吸食新型毒品者更容易发生包括多性伴、群交、商业性行为等高危性行为,从而更容易感染或传播艾滋病性病。中国疾控中心性艾中心预防干预室副主任徐杰认为,“0号胶囊”等毒品的危害不仅在于其会对人体身心、机能造成短期和长期伤害,更为严重的情形是在使用后出现的亢奋及幻听、幻视等现象,加上这种胶囊往往在群交中使用,从而使得安全套使用率在男男性行为中大大降低,直接导致艾滋病传播的几率大大增加。一名使用过“0号胶囊”的男同说:“心跳加快,感觉整个人十分亢奋,会出现幻觉,别说用安全套了,和谁发生的关系有时都不清楚。”
艾滋、性、毒品互相交织,成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中艾滋病感染人数持续增加的重要因素。毒品导致性乱,性乱传播艾滋,几乎是每个感染艾滋的男同曾经走过的路。苏州七彩阳光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发起人老王称,几乎每天都能接触到男同预约咨询检测,每一个找到七彩阳光的人,都是带着疑虑,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究竟有没有被感染。
苏州七彩阳光健康咨询服务中心是面向男男性行为人群开展艾滋病性病宣传、干预、检测、关怀的民间公益机构,十年公益路,2014年,七彩阳光得到苏州民政的大力支持,为他们提供了办公场所及部分公益创投资金。作为发起人,老王也得到了服务人群的认可,他们有疑虑有困难时总爱找他,他也因此见识到这几年新型毒品的影响让很多人偏离了生活的轨道。
2014年,张家港一青年李东结婚不久就跳楼自杀,很多人为之惋惜,但其中的隐情却很少为人所知。李东出生于农村家庭,名校硕士毕业后在某国有银行工作,本来生活一帆风顺并且快要结婚的他,却因参加同学的生日会而改变。
那天的生日会清一色的是男生,喝酒唱歌后,聚会中一个谈得来的朋友拿出一样东西,好奇的李东接过来闻了一下,一下子就蒙了……当他知道真正的危害时,已经晚了。三个月后,感觉自己莫名发烧的李东找到老王,快检显示已经被感染,接着在疾控中心确认被感染。那段日子,李东多次找老王,老王除了安慰和陪伴,并不能使时光倒流,最终,惶恐绝望的李东选择了自杀。
老王对一个叫大维的青年印象深刻。大约每隔三个月,大维就要到他那里做一次艾滋病检测。尽管每次老王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他不能再冒险了,一定要用安全套,大维也满口答应,但过段时间还会再来检测。终于在第八次检测时,大维被检测出初筛阳性。一直很潇洒很无所谓的大维,在那一刻才真正感到后悔。
老王还接触过一个在太仓打工的外省男孩,他知道同性性行为容易感染艾滋病,每次发生关系前,他都要求对方采取安全措施。很长一段时间身体无恙,他开始放松警惕,经常参加男同人群的聚会,毒趴(多人在聚会当中一起吸食毒品、群交),很快查出感染艾滋。
在生死边缘,这个男孩称呼老王“爸爸”,哭着喊着:“爸爸,救救我吧,我不能死,我父母只有我一个孩子。”然而,经历生病的动荡后,这个19岁的男孩心态呈现出明显裂变。他没有停止吸毒,没有停止和人发生关系,“我不会告诉别人我有艾滋病” 。
新型毒品的危害
所谓新型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等传统毒品而言,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由《国际禁毒公约》和我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品(毒品)。
与传统毒品的“身体成瘾”相比,新型毒品常被认为更容易造成心理成瘾,并且后果严重而不可逆。
破坏吸食者中枢神经
“奶茶”是一类新型毒品,主要成分是苯丙胺或甲基苯丙胺、氯胺酮。它遇水即溶,即冲即饮,与各种饮品混合后,口味都不发生变化,甚至香味都相似。此类新型毒品迷惑性很强,毒品效果持续时间较长,对吸毒人员极具诱惑力。“有过第一次,就会想第二次。当时有朋友让我试试,我知道不是好东西,但他们都说一次不会上瘾,我就信以为真地尝了尝。”一戒毒人员谈起自己第一次接触“奶茶”的经历,那一年他才18岁。
除了“咖啡”“奶茶”外,“浴盐”也是一种新型毒品。美国迈阿密警方称,震惊世界的“啃脸案”,罪魁祸首很有可能是一种被称为“浴盐”、化学名为甲卡西酮的新型毒品。
“浴盐”是和冰毒结构非常类似的新型毒品,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可极大提高人大脑中的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吸食“浴盐”会导致人体肾上腺素持续数小时极度上涌,人体会处于偏执的恐惧和愤怒状态。在最危险的情况下,其兴奋功能比可卡因强13倍。然而在兴奋过后,却会带来毁灭性的后果。
据一份“浴盐”的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患者有强烈的再次服用愿望,换句话说,这种毒品很容易上瘾。无节制的摄入“浴盐”后,会造成短期记忆消失、心率剧增、出汗增加、瞳孔扩散、行为失控、自残,以至于陶醉于肢体暴力中而自己却没有知觉。曾经有中毒者过瘾时割开自己的脖子却还能行走、跳跃直至死亡。中毒者甚至无法用镇静剂使其恢复状态,只能直接麻醉。
人们熟悉的鸦片、大麻、吗啡、海洛因、杜冷丁等传统毒品,更多强调的是“镇痛”的作用。而“奶茶”“咖啡”“浴盐” 等新型毒品,它们的化学成分能通过作用于神经中枢而刺激多巴胺释放,让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感。更为可怕的是苯丙胺类毒品的吸食者在吸毒以后产生的“被害妄想”,会直接导致吸食者攻击身边的人或自残,对父母、朋友、子女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创伤。
由于新型毒品层出不穷,我国毒品相关立法则相对滞后,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普遍使用的诸如“0号胶囊”、RUSH等物质,虽然在我国尚未明文禁止使用,但是在美国、台湾等地,早已被列为违禁品。
心理依赖性更强
新型毒品在心理上造成的依赖性,远远高于生理依赖。很多人低估了新型毒品的心理依赖作用。据统计,近年来因吸食冰毒等新型毒品出现戒断反应而要求戒毒治疗的人明显增多。每一个吸食新型毒品的人,他们最开始都觉得自己有足够的意志力,有足够的判断力,觉得自己是可以掌控这一切的。当他们吸食以后达到自己梦境中所谓的快感后,随着时间推移,制造这种梦境、快感就需要更多的量,甚至需要兴奋性更为强烈的毒品替代。
而研究表明,吸毒者得到的快感,类似于强烈的性高潮,这种经历会给人以极强的记忆。虽然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从理智上知道戒断毒瘾是“利”,但割断那种曾经有过的“快乐回忆”,对于许多人来讲,是一个极端痛苦的历程,而且外界环境的诱惑也导致他们欲罢不能。因此,有很多新型毒品的吸食者在走出戒毒所后,又在短时间内重新吸毒。
停用后仍有精神分裂
海洛因对人体的伤害可以在停用以后逐渐修复,而新型毒品对大脑的损伤则是不可逆的。新型毒品都是人工化学合成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致幻剂或兴奋剂类精神药物。只要一次或几次过量使用就可导致急性精神障碍,长期使用会诱发“苯丙胺性精神病”,形成难以逆转的病变,其症状类似精神分裂症。数据显示,82%的新型毒品滥用者,即使停用8年至12年,仍有一些精神病症状,乃至精神分裂,一遇刺激便会发作。
(为保护隐私,文中涉及人名为化名。作者还锡萍系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1、吗啡(MORPHINE)型药物,包括鸦片(opium)、吗啡(MORPHINE)、可卡因(Cocaine)、海洛因(HEROIN) 和罂粟(Papaver somniferum)植物等最危险的毒品;
2、可卡因(Cocaine)和可卡叶(COCA LEAF);
3、大麻(CANNABIS);
4、苯丙胺(Amphetamine、安非他明)等人工合成兴奋剂(Synthetic Cathinones);
5、安眠镇静剂(Hypnotics and Sedatives),包括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 drugs)和安眠酮(methaqualone);
6、精神药物(PSYCHOTROPIC SURSTANCES),即安定类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
世界卫生组织(WHO)则将毒品分为八大类:
吗啡(MORPHINE)类、巴比妥(barbiturate)类、酒精(乙醇、Ethanol)类、可卡因(Cocaine)类、印度大麻(Cannabis indica)类、苯丙胺(Amphetamine、安非他明)类、柯特(KHAT、Catha Edulis )类和致幻剂(HALLUCINOGENS)类。
国际上对毒品的排列分十个号:
主要是鸦片、海洛因、大麻、可卡因、安非他明、致幻剂等十类,其中海洛因占据第三、四号,即三号毒品和四号毒品,即通常在世界上被人们普遍习惯称的“三号海洛因”、“四号海洛因”。
由于这样的习惯叫法使人们误以为还有一号、二号海洛因,而一号、二号海洛因实际是吗啡(盐基物)或吗啡类。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毒品:
传统毒品
一、鸦片类毒品
罂粟原产于地中海东部山区、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印度、埃及、伊朗、土耳其等地,公元7世纪时由波斯地区传入中国。
因罂粟拥有制作毒品的危险性,却又有制作药物及生产罂粟籽的价值,故在世界很多国家被规范化地种植。
鸦片(opium)
俗称“阿片”、“大烟”、“烟土”、“阿片烟”、“阿芙蓉”等。
鸦片系草本类植物罂粟未成熟的果实用刀割后流出的汁液,经风干后浓缩加工处理而成的褐色膏状物。
这就是生鸦片。生鸦片经加热煎制便成熟鸦片,是一种棕色的粘稠液体,俗称烟膏。鸦片是一种初级毒品。生鸦片可直接加工成吗啡。
鸦片主要含有鸦片生物碱,已知的有25种以上,生物碱中被取缔为麻醉药的生物碱为吗啡(Morphine4~20%)、可待因(Codeine0.4~1.0%)、蒂巴因(Thebaine0.4~9.0%);不为麻醉品的生物碱为:那可汀(Narcotine2~10%)、罂粟碱(Papaverine0.4~1.0%)、那碎因(Narceine0.2~0.5%)。
目前国内外出现的鸦片制品有:
1、生鸦片(RAW OPIUM)
罂粟为一年生植物,植株高1米到5米,花为蓝紫色或白色,叶子为银绿色,分裂或有锯齿。罂粟花落后,在顶端结成椭圆型的果实──罂粟果。
将未成熟的罂粟果割开,渗出的乳白色果汁暴露于空气后干燥凝结,与空气接触变得很稠并变成棕色或近黑色,这就是生鸦片。它有一种很浓的特殊气味,新鲜时稍有弹性,与空气接触时间长则变成硬块。
2、精制鸦片(PREPARED OPIUM)
精制鸦片称禅社,即经过加工便于吸食的鸦片,将生鸦片和水混合后加热,过滤以除去罂粟叶之类的杂质,将滤液进一步加热,使水分蒸发至所需浓度即可,它呈深褐色,新鲜时似软沥青或蜜糖,在空气中则凝固,亦有似雪茄烟的条状物,呈淡黑棕色或金色,且略有小气泡,致死量2~5克。
3、鸦片渣(ORIUMDROSS)
经吸食后未燃尽的精制鸦片的残渣,呈小珠状或粉末状,鸦片渣可与生鸦片一起加水制成精制鸦片。
4、鸦片液(LOQUID OPIUM)
鸦片酊(TINC TUREOF OPIUM)、鸦片粉(POW-DERED OPIUM)、鸦片制剂(OPIATE)、合成鸦片制剂。
鸦片液、鸦片酊、鸦片粉为合法生产的鸦片制品,如舐膏剂、糖浆、锭剂等按药品或专有名称称为“鸦片舐膏剂”或“糖浆”,鸦片制剂含鸦片或鸦片衍生物的药品;合成鸦片制剂包括如美沙酮、度冷丁之类的化合物,亦称为“合成鸦片制剂——美沙酮”。
美沙酮(Methadone)
又作美散痛,也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药品。1937年由德国人发明,原来的用途是作为止痛药吗啡的代替品,美沙酮是强效阿片类药物。与其他阿片类产生交叉依赖性和耐受性,可替代任何一种阿片类药物。
目前,美沙酮替代递减法是阿片类成瘾的常规戒毒方法之一。
近年来,在我国沿海地区已多次出现非法服用美沙酮的吸毒者,特别是一些原来吸食、注射海洛因或度冷丁的人,一旦中断药物供应出现强烈的戒断症状,便会服用美沙酮替代。
口服美沙酮可维持药效24小时以上,但由于它的作用比海洛因弱,故只要能重新获得海洛因,这些吸毒者又会转而复吸海洛因。
5、吗啡(MORPHINE)
吗啡(MORPHINE)于18由德国化学家泽尔蒂纳(Sertüner)分离,是阿片类中最主要的生物碱,含量约为10%。
用于剧烈疼痛,也用于麻醉前给药,使用后会产生欣快感,常用成瘾。吗啡是一种烈性毒品,0.25g为成人致死量,儿童0.001g即可致死,尸体中的吗啡可长久不变。
吗啡是从鸦片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在非法毒品交易中常遇到的是粗制吗啡、吗啡碱、吗啡的硫酸盐或盐酸盐,还发现有压缩成块状、粉末状及片状的吗啡,无色、味苦、结晶状、微溶于水,易溶于(9:1)的氯仿:乙醇溶液中,其盐能溶于水和乙醇,不溶于或难溶于乙醚、氯仿,吗啡的分子中因含有酚基,故可溶于强碱。
6、粗制吗啡
所发现的粗制吗啡有压缩成块状或粉末状的,体积约为5×10×15立方厘米,重量为1200~1500克,颜色有米色和深褐色,每块所含的盐酸吗啡为70~90%;粉末状粗制吗啡是白色或浅褐色细粒状物,在东南亚某些地区亦称为“1号海洛因”。
7、吗啡碱(MORPHINE BASE)
直接从鸦片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生物碱,有时有鸦片的特殊气味,形似细咖啡粒,吗啡碱中吗啡的一般含量为60~70%。
8、吗啡片(MORPHINE TABLETS)
合法生产的含硫酸吗啡或盐酸吗啡的药片,但常被转为非法买卖,药片很小,呈米色或浅黄色,合法生产的吗啡制品如舐膏剂、糖浆、锭剂等按药品或专有名称称为“鸦片舐膏剂”或“糖浆”。
9、可待因(Codeine)
又叫甲基吗啡,和吗啡共存于鸦片中,现多由吗啡的酚基甲基化而成,性质与吗啡相似,熔点155℃,成人致死量0.3克,其镇痛作用仅相当于吗啡的七分之一左右,以片剂、胶囊和液体方式在市场上出现。
止咳水(Cough syrup)
通常含有可待因(Codeine)、麻黄碱(Ephedrine、EPH、麻黄素)等成分,服用后会出现昏昏欲睡、便秘、恶心、情绪不稳定、睡眠失调等症状,大量服用能抑制呼吸,长期服用可形成心理依赖,戒断症状类似海洛因毒品。
10、海洛因碱(HEROIN BASE)
盐酸二乙酰吗啡,是吗啡的半合成品,1874年由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人工合成,其来源于鸦片,是鸦片经特殊化学处理后所得的产物。
迄今为止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8拜耳(BAYER)药物化学公司将海洛因作为戒断药批量生产,用其治疗吗啡成瘾,但在治疗过程中发现其成瘾性比吗啡更强,药效与毒性为吗啡的3-5倍,海洛因的合成反而成为危害人类的“白色瘟疫”。
海洛因碱是加工过的海洛因,毒品市场上的海洛因有多种形状,是带有白色、米色、褐色、黑色等色泽的粉末、粒状或凝聚状物品,多数为白色结晶粉末,极纯的海洛因俗称“白粉”。
不含其它添加物,也不含“3号海洛因”中的稀释剂,如咖啡因、士的宁、喹啉和东莨菪碱。
由于海洛因成瘾最快,毒性最烈,曾被称为“世界毒品之王”,一般持续吸食海洛因的人只能活7一8年。在东南亚某些地区有时称之为“二号海洛因”。
11、三号海洛因(NO.3 HEROIN)
“三号海洛因”中二乙酰吗啡的含量一般25~45%(指二乙酰吗啡、单乙酰吗啡、乙酰可待因等的总量),但也有超过此范围量的,咖啡因的含量为30~60%,还可能含有少量其它物质如土地宁、喹啉和东莨菪碱。
不同地区产的“三号海洛因”别名不同,如“香港石”、“棕色糖”及“白龙珠”等。
“三号海洛因”一般呈颗粒状,亦有呈粉末状的,颜色从浅棕色到深灰色均有,虽然在制备过程中有时加入巴比妥,但咖啡因是主要的稀释剂。
12、四号海洛因(NO.4 HEROIN)
白色或米色细粉末,其二乙酰吗啡的浓度达98%,由于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过提炼,因此,通常只含有少量杂质,但在零售给吸食者时,常常掺入大量类似乳酸盐类物质将此种海洛因稀释。
四号海洛因与三号海洛因的区别,是在盐酸吗啡经乙酰化后,不对二乙酰吗啡进行稀释,而直接对二乙酰吗啡进行提炼,然后经过沉淀,予以干燥。
目前国际上对海洛因的鉴定一般只定性不定号,含量超过80%以上的确认为四号海洛因。
因此,一般只认定是海洛因,而不认定是多少号海洛因。
13、棕色海洛因(BROWN HEROIN)
在生产过程中未经提纯的海洛因,呈棕色。
一般为硬块,常有一种很强的醋酸味,当所查获的毒品是海洛因,但又不属于以上提及的类型时,则简称为“海洛因”,若知道其生产国或地区,则按国家和地区分类,例如“墨西哥海洛因”、“中东海洛因”、“伊朗海洛因”等,若含有大量的稀释剂时,这种毒品有时称之为“streetlevel heroin”。
二、大麻类毒品
大麻及其衍生物
大麻(Cannabis sativa),又称寻常大麻、大麻草、线麻、白麻,中国古称汉麻、火麻、枲、苴,是荨麻目(Rosales)大麻科(Cannabaceae )大麻属(Cannabis)草本物物,特指雌性植物经干燥的花和毛状体。
大麻里含有大麻酚、大麻二酚和四氢大麻酚等数种生物碱。
科学家从大麻的树脂中提取了400种以上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叫四氢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THC),是服用大麻后产生致幻作用的主要成份。
当人吸食大麻时,THC 过度刺激大麻受体,破坏内源性大麻生物碱对生理功能的正常控制。
大麻服用后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欣快感,并引起倦睡。大剂量服用可出现幻视、焦虑、抑郁、情绪突变、妄想狂样的反应。
1、大麻(CANNABIS)
从大麻植物中得到的不同药物的总称,在大麻中主要起精神活性作用的是四氢大麻酚(THC),其含量取决于大麻植物生长的地区及其长势,同时也取决于所制成毒品的类型。
国际上,通常将大麻制成的毒品分为三种,把用大麻原植物的茎、叶、花、籽等筛选、揉搓、挤压、凉干制成的粗制毒品称为大麻草或大麻烟;把从大麻植物中提取的分泌物(浓缩树脂)制成的毒品称之为大麻脂;把从捣碎绞烂成浆的大麻植物中压榨、提炼的浓状液称作大麻油。
2、草本植物大麻(HERBAL CANNABIS)
亦称Daconha、bhang、Ganju、Kil、Takrouri和Marihuana,草本植物大麻由大麻植物获得,将大麻植物叶子、花顶部晒干,压成砖块状或搓成枝条状,颜色呈淡绿色或棕色,类似干烟丝,四氢大麻酚含量为0.25~8%;
3、大麻树脂(CANNABIS RESIN)
将大麻植物花顶部的树脂分泌物晒干或烧烤干,然后压成粉末状或与蜡混合制成硬厚片状,也称为haxhish和charas,亦有粉末状的,其颜色有浅棕色、绿色、深棕色或黑色等,四氢大麻酚含量一般为4~12%。
4、大麻油(CANNABIS OIL)
亦称大麻浓缩物,大麻提取物、液体大麻树脂及液体大麻,经反复提取草本植物大麻或大麻树脂获得,大麻油是黑色粘稠物,其中四氢大麻酚含量为20~60%,亦有高于此比例的,大麻油中常加有植物油,通常不溶于水,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会变得更粘。
三、可卡类毒品
可卡因(Cocaine、Bump、Coke、Flake、Snow、Candy)
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神系统兴奋剂,早于16世纪之西班牙探险家们便注意到南美土著可用咀嚼古柯叶子来提神。古柯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气候的山坡或高地上。
在拉美地区的哥伦比亚、玻利维亚、秘鲁是古柯叶的主要种植国以及可卡因的主要生产国。
19世80年代,Angelo Mariani生产了一种药酒叫做Vin Mariani(Coca wine),每盎司中含有11%的酒精和6.5 mg的可卡因。1855年,德国化学家斐德烈(G.Friedrich)首度从古柯叶中提取出麻药成份,并命名为“Erythroxylon”。
1860年,斐德烈的同事纽曼(Alert Niemann)又从古柯属植物古柯灌木的叶中分离出来的一种最主要的生物碱精制出更高纯度的物质,替名为“可卡因”(Cocaine),是一种微细、白色的结晶粉状的生物碱,性粉末,味苦,具舌麻痹感,又称古柯碱。
可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即脊髓、髓质、大脑等系统的兴奋剂,可刺激大脑皮质,麻痹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从而产生幻觉。
可卡因鼻吸后很快为鼻粘膜吸收,因刺激性及对血管有收缩作用,故容易形成鼻腔溃疡。
可卡因可在服用数周后即可产生习惯性,使服用者在心理上对其产生严重的依赖性,因而成为一种特别容易使人上瘾的毒品。
服用可卡因后,会逐渐发生偏执狂型精神病,并日渐加剧,使精神衰退。
大剂量服用后可刺激脊髓.引起惊厥,乃至整个神经系统抑制,引起呼吸衰竭造成死亡。
1、可卡叶(COCA LEAF)
可卡叶是主要生长在南美Adean高原上古柯灌木的叶子。
2、可卡糊(COCA PASTE)
可卡叶的提取物,主要含可卡生物碱,也称为可卡因碱,将可卡糊提纯则获得可卡因。
3、可卡因(COCAINE)
无味白色结晶粉末,由可卡糊制备而得,常见的有盐酸可卡因。
4、“快克”(CRACK)
将盐酸可卡因与小苏打和水混和加热去除氯离子后就得“快克”,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在抽吸时常听到爆裂劈啪声音,吸3~4口开始有瘾,2~3天即成瘾。
新型合成毒品
所谓“合成毒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这一类传统麻醉毒品而言的。
主要指人工化学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是国际禁毒公约和中国法律法规所规定管制的、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连续食用能使人产生依赖性的精神药物(PSYCHOTROPIC SURSTANCES)或(精神类毒品)。
第一类、中枢神经兴奋剂(STIMULANTS)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明显作用的药物。
其中最主要的是苯丙胺类,如苯丙胺、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苯双甲吗啉及哌醋甲酯。其它兴奋剂包括二乙胺苯丙酮,苯丁胺和麻黄素。
鉴于将这些药物统称为“兴奋剂”所以就给出右旋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的全名以便于识别,因为这两种药物的药效均比单用苯丙胺大得多。
麻黄碱(Ephedrine、EPH、麻黄素、Benzenemethanol)
是一种拟交感神经胺,常被用作兴奋剂,食欲抑制剂,集中精力,解除鼻塞和麻醉升压药。
麻黄素与其人工合成的衍生物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的结构类似。化学上属于一种生物碱,源于麻黄属植物。常以盐酸盐或硫酸盐的形式出售。
日本有机化学家长井长义在1885年首先从双穗麻黄(即蛇麻黄)中分离出麻黄素。
中国是生产天然麻黄碱的主要国家,采用提取法生产麻黄碱。
麻黄素的主要作用为提高人体新陈代谢速率,使人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上升、精神亢奋等;副作用则包括失眠、心血管疾病、中风等;早期作为气喘的特效药,及减肥食品添加物,但由于副作用太大,现已改用其他替代品。
大部分感冒药中含有麻黄碱成分,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大量购买用于提炼制造毒品。
各药店对含麻黄碱成分的新康泰克、白加黑、日夜百服咛等数十种常用感冒、止咳平喘药限量销售,每人每次购买量不得超过5个最小零售包装。
8月3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要求原则上不再批准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仿制药注册;限制最小包装规格的麻黄碱含量。
同时,销售含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的药品零售企业应当查验、登记购买者身份证,每人每次购买量不得超过2个最小零售包装。
麻黄碱是合成苯丙胺(Amphetamine、安非他明)类毒品也就是制作冰毒最主要的原料。
苯丙胺(Amphetamine、安非他明)的街头别称有“bennies(奔呢)”、 “pep pills(活力丸)”、 “speed(飙)”、 “crank(神力)”或“ice(冰)”。
安非他命是中枢神经系统与周边神经系统交感区的刺激物。
这类药物的副作用是容易上瘾,还可以推迟疲劳界限,在不为自己觉察的状态下,进入过度疲劳,引起一些严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1、冰毒
甲基苯丙胺(MethylAmphetamine、甲基安非他明、去氧麻黄碱)及其衍生物,外观为纯白结晶体,晶莹剔透,故被吸毒、贩毒者称为“冰”(lce)。
对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极强的刺激作用,且毒性剧烈,俗称“冰”毒,属联合国规定的苯丙胺类毒品。
主要来源是从野生麻黄草中提炼出来的麻黄素(EPHEDRINE)。它源于日本。
19,日本一位化学家首次合成了后来被称之为冰毒的甲基苯丙胺。
1990年首先发现由台湾毒贩进入我国沿海地区制造、贩运出境的“冰”毒案件。
甲基苯丙胺的形状为白色块状结晶体,易溶于水,一般作为注射用。
滥用方式:口服、鼻吸。
吸食后表现为不吃不睡、活动过度、情感冲动、不讲道理、偏执狂、妄想、幻觉和暴力倾向。
使用过量会产生急性中毒,通常表现为不安、头昏、震颤、腱反射亢进、话多、易激惹、烦躁、偏执性幻觉或惊恐状态,有的会产生自杀或杀人倾向。
可出现心血管病症状如头痛、寒战、面色苍白或发赤、心悸、心律不齐、心绞痛、血压升高、血压降低或循环性脱虚;还可出现肠胃功能障碍如口干、口中有金属味道、厌食、恶心、呕吐、腹泻、腹部绞痛;严重的可产生惊厥、脑出血、昏迷致死。
长期使用可导致永久性失眠,大脑机能破坏、心脏衰竭、胸痛、焦虑、紧张或激动不安,慢性中毒可造成体重减轻和精神异常(即苯丙胺精神病,或称妄想障碍,出现幻觉、表现出妄想、好斗等状态,酷似偏执性精神分裂症)。
同时,也会发生其他滥用感染合并症,包括肝炎、细菌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性病、爱滋病等。
2、“麻果”
新型毒品“麻果”,又叫麻古,“麻果”是泰语的音译,实际是缅甸产的“冰毒片”,麻果的主要成分冰毒的渣滓,一种冰毒片剂,其主要成分是“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比摇头丸毒性更强。
外观与摇头丸相似,通常为红色、黑色、绿色的片剂,属苯丙胺类兴奋剂,具有很强的成瘾性。
麻果毒情在内地发展较快,渐有取代摇头丸之势。属苯丙胺类兴奋剂,服用后会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极度兴奋,能大量耗尽人的体力和免疫功能。长期服用会导致情绪低落及疲倦、精神失常,损害心脏、肾和肝,严重者甚至死亡。
麻果在临床上不具有任何药用价值,仅有毒品的单一属性。
3、柯特(KHAT、 Catha Edulis )类
Khat是一种提取自阿拉伯茶树(卡特树)的自然兴奋剂,阿拉伯茶树是东非和阿拉伯南部地区的开花的常绿树木,它们的形状与我们通常所见的茶树相似,为多年生灌木型或乔木型植物,终年碧绿长青。
长期嚼食卡特者情绪容易激动,尤其是到了下午和晚上,性情暴躁;另外,长期嚼食卡特者,将叶片上的虫卵吞进体内极易引起患肠胃道疾病和心血管病,瘾重的人还会表现出过敏、轻度躁狂和抑郁等精神病症状。
早在1981年初,阿拉伯麻醉品事务管理局曾作出决定,将卡特与鸦片可卡因归为一类麻醉品,沙特和埃及都将卡特列为严禁入关的麻醉品。
近十年来,对Khat作用药理基础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已知该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因为其含有卡西酮生物碱和去氧麻黄碱等,各种体内体外试验表明该物质是一种自然的苯丙胺(Amphetamine、安非他明)。
4、咖啡因(Caffeine )
其他名称:三甲基黄嘌呤、 三甲基黄嘌呤、咖啡碱、茶毒、马黛因、 瓜拉纳因子、甲基可可碱。
纯的咖啡因是白色的,强烈苦味的粉状物,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够暂时的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有咖啡因成分的咖啡、茶、软饮料及能量饮料十分畅销,因此,咖啡因也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药品。
很多咖啡因的自然来源也含有多种其他的黄嘌呤生物碱,包括强心剂茶碱和可可碱以及其他物质例如单宁酸。
大剂量或长期使用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引起惊厥、心律失常,并可加重或诱发消化性肠道溃疡,甚至导致吸食者下一代智能低下、肢体畸形,特别是它也有成瘾性,一旦停用会出现精神萎顿、浑身困乏疲软等各种戒断症状,虽然其成瘾性较弱,戒断症状也不十分严重,但由于药物的耐受性而导致用药量不断增加时,咖啡因就不仅作用于大脑皮层,还能直接兴奋延髓,引起阵发性惊厥和骨骼震颤,损害肝、胃、肾等重要内脏器官,诱发呼吸道炎症、妇女乳腺瘤等疾病,因此也被列入受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范围。
滥用咖啡因通常也有吸食和注射两种形式,其兴奋刺激作用及毒副反应、症状、药物依赖性与苯丙胺相近。
5、安纳咖(Caffeine and sodium benzoate 、CNB)
学名苯甲酸钠咖啡因,是由苯甲酸钠和咖啡因以近似1:1的比例配制而成的。
属于黄嘌呤类中枢兴奋药,其中咖啡因起兴奋神经作用,苯甲酸钠起助溶作用以帮助人体吸收。
安纳咖作为兴奋型的精神药品,临床上用于治疗中枢神经抑制以及麻醉药引起的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等症,它通过兴奋中枢神经调节大脑皮层的活动。
安纳咖还有一定的解热镇痛作用。
长期使用安纳咖除了会产生药物耐受性,需要不断加大用药剂量外,也有与咖啡因相似的药物依赖性和毒副作用,因此也是受管制的精神药品,非法制造、贩卖安纳咖同样构成制造、贩卖毒品罪。
安钠咖属我国严格管制的精神药品。
第二类、致幻剂(HALLUCINOGENS)
提到人工合成致幻剂,Alexander Theodore Schulkin(亚历山大·西奥多·舒尔金,1925年6月17日出生于加州伯克利的一个俄罗斯移民家庭。著名药理学家、化学家和药物开发者。)对致幻剂研究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
亚历山大·西奥多·舒尔金从小喜欢化学,曾在哈佛大学学习有机化学。
直到1943年,他19岁时丢弃了学业,加入美国海军参加二战。
战后,舒尔金重返校园,并成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名年轻生物化学博士,同时开始为道尔制药公司工作。
舒尔金痴迷于致幻剂的合成与研究,他沉迷于制造这些东西,“像一片富饶,未开发的土地,我不得不去开耕。”
两年后,他研制出了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可生物降解的杀虫药兹克威(Zectran)。迄今为止,舒尔金共研制出了超过300种改变意识的药物,比世界上任何人生产得都要多。
致幻剂的分类
根据化学结构,广义上可以分为两类:苯烷胺类和吲哚烷胺类。其中吲哚烷胺类又可细分为下面四类:
(1)简单色胺类(比如DMT、5- MeO -DMT、psilocin)
(2)α-甲基色胺类(比如α-甲基色胺、5-甲氧基- α-甲基色胺)
(3)麦角碱类(比如L.S.D)
(4)β-咔啉类(比如harmala alkaloids)
苯烷胺类又可细分为下面两类:
(1)苯乙胺类(比如mescaline)
(2)苯异丙胺类(比如DOM、DOB、DOI)
β-咔啉类作为一类致幻剂,一直被研究的很少,主要是由于从植物中分离鉴定比较困难。
最常见的幻觉剂有以下几种:
L.S.D(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L.S.D-25、麦角酰二乙胺)
L.S.D是第一个人工半合成的致幻剂(由麦角酸经化学改造而成),此后又有数以百计的致幻剂被不同的实验室合成。
1938年Albert Hofmann合成了L.S.D,这是继他致力于麦角碱研究数年来合成的第25个化合物,因此又称为L.S.D-25,以前合成的数个药物已经在临床上使用,包括methergine用于产科止血, hydergine用于治疗偏头痛。
开始Hofmann是想合成一个呼吸兴奋剂,但是动物实验发现LSD-25没有呼吸兴奋作用,因此没有对此进行进一步研究。
1943年在一次合成L.S.D-25的实验后,Hofmann有了一次不同寻常的精神体验,他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实验过程中吸入或接触到了微量的L.S.D所致,因此于4月19日进行了著名的自体实验,证实250微克L.S.D确实引起了非常明显的精神效应,且持续数小时。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现了一种药效如此强大的能够显著改变人的意识的药物。
此后,Sandoz公司向全世界许多实验室提供L.S.D进行研究。
基于L.S.D在精神方面的作用,许多精神学家使用L.S.D进行精神辅助治疗。
整个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全世界发表了超过1000篇临床研究论文,涉及40000多名患者,出版了数十本书,并召开过6次有关致幻剂精神治疗的国际会议,治疗的疾病包括酒瘾,强迫症,儿童自闭症等。
还有一些研究涉及晚期癌症患者,发现L.S.D能够减少患者镇痛药的用量,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明显减少,在平静中死去。
L.S.D是一种无色、无味结晶物,溶于水和乙醇。
亦有液体状、粉末或吸附在纸上的L.S.D,但一般为片剂或胶囊,每一剂量只含很少量的L.S.D,所以L.S.D总是与一些食品或能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如糖块、胶或吸墨水纸混在一起来服用。
1、“黑芝麻”
即麦角酰二乙胺(L.S.D、Lysergide、N,N-diethyllysergamide、Lysergic acid diethylamide),纯的L.S.D无色、无味,最初多制成胶囊包装。
目前最为常见的是以吸水纸的形式出现,也有发现以丸剂(黑芝麻)形式销售。
在台湾及香港也有以黑色砂粒状小颗粒(状似六神丸)方式呈现,叫作一粒砂、黑芝麻、蟑螂屎等名称。
由于食用这种黑色、小如细沙的“黑芝麻”毒品以后,听到节奏强烈的音乐就会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药效长达12个小时,故又称作“摇脚丸”。
L.S.D是已知药力最强的致幻剂,极易为人体吸收。
服用后会产生幻视、幻听和幻觉,出现惊惶失措、思想迷乱、疑神疑鬼、焦虑不安、行为失控和完全无助的精神错乱的症状。
同时会导致失去方向感、辨别距离和时间的能力,因而导致身体严重受伤和死亡。
2、麦司卡林(Mescalinum )
在墨西哥北部与美国西南部的干旱地带生长着一种细小及无刺的乌羽玉(Lophophora williamsii)仙人掌,当地人称之为佩奥特(Peyote)。
它的种籽、花球碾成粉末口服后能产生强烈的幻听、幻视作用。故被用在宗教致幻及多种宗教超越上,包括冥想及迷幻药治疗法等。麦司卡林是强致幻剂,没有医药用途。
能使人产生幻觉,导致自我歪曲和思维分裂,引起情绪的抑郁及瞳孔扩大、心动过速、肢体反射亢进、震颤、恶心、呕吐等,长期服用可致器官损害。麦司卡林的剂量一般为200-400毫克,即为10-20克的乌羽玉干片。
服用2-3小时后出现幻觉,导致精神恍惚,幻觉可持续七、八小时甚至十二小时以上。
服用者可发展为迁延性精神病,导致精神混乱,还会出现暴力性攻击及自杀、自残等行为。
3、迷幻蘑菇
即西洛西宾蕈类(psilocybin mushroom),俗称迷幻蘑菇、神奇魔菇或魔菇,是含有裸盖菇素和脱磷酸裸盖菇等迷幻物质的蕈类。
“迷幻蘑菇”其实是一种非食用的毒蕈,主要是生长在北欧、夏威夷、西伯利亚及马来西亚一带属于带有神经性毒素的鹅膏菌科的“毒蝇伞”,以及产于苏格兰的野生“裸盖菇”(libertycap),含有刺激交感神经、与迷幻药L.S.D有相似的毒性成分。
“迷幻蘑菇”目前为毒品危害防制条例列管为二级毒品,主要化学成份为二甲四羟色胺和二甲四羟色胺磷酸,药力持久,有吸食者称比摇头丸K粉更强烈。
吸食后即会出现健谈、幻觉、性欲亢进等生理异常反应。
过量吸食会出现呕吐、腹泻、大量流汗、血压下降、哮喘、急性肾衰竭、休克等症状或因败血症猝死。
心脏有问题的人服用后可导致休克或突然死亡。
第三类、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
代表物质是二亚甲基双氧安非他明(MDMA,俗称摇头丸);
1、“摇头丸”
“摇头丸”主要成分是MDMA,即亚甲基双氧甲基苯丙胺(N,a-二甲-3,4-甲烯二氧苯乙胺)、(N,Dimethy1-3,4Methylenedioxyphenethyamine),C11H15O2N=193),属于安非他命兴奋剂,化学结构类似冰毒,是冰毒的一种。纯品为白色粉末,贩卖者为了便于吸食者使用,制作成各种规格的片剂、丸剂,就是“摇头丸”——俗称“X”、“E”、“亚当的士高饼干”、“欢乐丸”、“忘我”、“快乐丸”等。种类繁多、形状和图案多达上百种。
这类毒品主要以片剂形式出售,也有以胶囊丸装填形式出售。
药片状中以圆形、棱形、鱼形为多数。
图案有“天鹅”、“钻石”、“蝴蝶”、“苹果”、“党旗”、“三菱”、“酒杯”、“笑脸”、“太极”、“鸽子”、“奔驰”、“AI”、“CU”、“S”、“CK”、“E/D”、“RN”、“LM”、 “OTC/MX”、“V”、“JJ”等等。
由于滥用者服用后可出现长时间难以控制随音乐剧烈摆动头部的现象,故称为“摇头丸”。
摇头丸具有兴奋和致幻双重作用,在药物的作用下,用药者的时间概念和认知出现混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活跃,整夜狂舞,不知疲劳。同时在幻觉作用下使人行为失控,常常引发集体淫乱、自残与攻击行为,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及急性心脑疾病。
最初在我国被称之为摇头丸的是指以MDMA、MDA等苯丙胺类兴奋剂为主要成分的丸剂,目前常被滥用的摇头丸成分更为混杂,除MDMA、MDA等成分外,还常含有冰毒、氯胺酮、麻黄素、咖啡因、解热镇痛药等毒品和药物,从而增强摇头丸的致幻、兴奋以及对人体的毒性作用。
第四类、中枢神经抑制剂
(1)巴比妥酸盐类(DEPRESSANT—BARBITURATE)
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的药物,其应用范围从镇静催眠到麻醉,这类药品包括戊巴比妥、烯丙异丙巴比妥、巴比妥、仲丁巴比妥、环巴比妥、二烯巴比妥、庚巴比妥、已巴比妥、戊巴比妥、苯巴比妥、甲基苯巴比妥、丙巴比妥、速可眠、甲丙巴比妥、特戊烯巴比妥和硫喷妥。
(2)非巴比妥酸盐类(DEPRSSANT——NONBARBITURATE)
包括非巴比妥酸盐类的催眠剂、镇静剂及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的安定剂。如瓦尔米、导眠能、安眠酮、甲哌啶酮,眠尔通及苯(并)二氮类,如利眠宁、安宁等。
安眠酮(Methaqualonum)
又称甲苯喹唑酮、甲喹酮、海米那(Hyminal)、眠可欣,俗称“佛得”。
安眠酮最初是在1951年合成并在1965年作为非上瘾的、非巴比妥类的“安眠药”来使用,新安眠酮是在1960年合成的,在某些欧洲国家可得到药用的新安眠酮。虽然最初发现这两种药物具有药用价值,临床上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失眠症,为非巴比妥类长时作用的催眠药,适用于失眠、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等。服后10~20分钟后可引起深的睡眠,能维持6~8小时,醒后无不适,安全性较大,副作用小,可用于老人、心脏、肺、肾病患者。
长期服用可产生耐受性及成瘾性。
但该药久用成瘾,而且有些病人在服用一般治疗量后,能引起精神症状,已成为国内外滥用药物之一,某些国家按照1971年制定的致幻药物条约第13条决定禁止这两种药物的生产。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我国临床上已停止使用。
是国家管制类精神药物,极易产生依赖性,被贩毒者和吸毒者当作毒品销售、使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香港非常流行,近年来在非洲的销路很广。安眠酮的合成并不复杂,在秘密实验室很易完成。主要原料为邻氨基苯甲酸。
新安眠酮即氯安眠酮,甲氯喹酮,即安眠酮的一个甲基被氯基取代,性质与安眠酮相似。
列入我国精神药品品种目录第一类精神药品。国际麻醉品管制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将安眠酮列入精神药物公约第二附表进行严格管理,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规定禁止使用和进出口此类药物。
合成的安眠酮一般为褐色、黑色或黑粒状的粉剂,有的是米黄色粉状。非法生产的产品中可以看到药片状、胶囊状、粉状。在西北地区,一些吸毒人员吸食一种毒品,因服用这两种药片后会产生打磕睡、似酒醉、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状态,故叫“忽悠悠”。
这种“忽悠悠”药片的主要成分是安眠酮和麻黄素,分别是国家管制的一类精神药品和易制毒化学品。
服用150-500毫克安眠酮后,会有一种发麻的感觉,肌肉放松时能诱使运动机能失调,困倦、欣快感和主观感的变化随之而出现。从属作用表现为反应和感觉模糊不清,意识忧郁,注意力难以集中。
安眠酮通过酒精增强作用,具有一种谵妄性的能力,作为引起幻觉的代用药。
小剂量服用安眠酮使服用者从消沉状态进入极端神经质和兴奋状态。
长期使用安眠酮,会形成依赖性,造成毒物癖。
大剂量服用安眠酮会引起中毒、其中毒症状为头晕、颜面潮红、胸闷、恶心、烦躁不安、四肢麻木、谵语、昏迷,最后呼吸衰竭死亡。安眠酮最小致死量为2-10克。
3、地西泮(Diazepam)
又名安定、苯甲二氮卓、Valium,Diapam、Stesolid、Stesolin 。地西泮为长效苯二氮卓类药,可由对氯苯胺和苯甲酰氯等合成。
长期大量服用可产生耐受性并成瘾,如服用治疗剂量的地西泮达6星期或以上,能产生物质依赖,停药时可出现脱瘾征状,可引起惊厥、震颤、痉挛、呕吐、出汗等戒断症状。
如服用更大剂量,可更快产生物质依赖。当停药时,剂量应在2至4星期间逐渐减少,以避免脱瘾征状出现。
4、三唑仑(Riazolani)
又称海乐神、酣乐欣,淡蓝色片剂。是常用的有效催眠药之一,也可用于焦虑及神经紧张等。它是一种强烈的麻醉药品,口服后可以迅速使人昏迷晕倒,(0.75mg的三唑仑,能让人在10分钟快速昏迷,昏迷时间可达4--6小时)故俗称迷药、蒙汗药、迷魂药。可溶于水及各种饮料中,也可以伴随酒精类共同服用。长期服用极易导致药物依赖。
氟硝安定(Flunitrazepam、Darkene、Hypnodom、Rohipnol、Valsera)
别名:氟甲硝基安定、氟硝基二氮卓、氟硝西泮、FM2 ,俗称“十字架”、“约会强暴药丸”。为较强的镇静催眠药,其作用与硝基安定相似,但比它强。亦有较强的肌肉松弛作用。镇静、催眠作用较强,诱导睡眠迅速(20分钟内安眠),可持续睡眠5-7小时。因此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加以利用,掺混于果汁、酒类等饮料中迷昏特定人物(一般为女性)以达到犯罪(性侵害)之目的,是最常见的被用于强奸的药物。氟硝安定通常与酒精合并滥用,滥用后可使受害者在药物作用下无能力反抗而被强奸和抢劫,并对所发生的事情失忆。氟硝安定与酒精和其它镇静催眠药合用后可导致中毒死亡。另外它同样具有成瘾性,高剂量的吸食会产生低血压、呼吸困难、视觉障碍及深度昏迷。
5、“K粉”
即“氯胺酮(ketamine)”,氯胺酮由韦恩州立大学(Wayne State University)克雷格教授研发。于1962年交由派克-戴维斯(Parke-Davis)药厂(目前为辉瑞的子公司)开发,作为较安全的麻醉药,以取代当年副作用大的天使尘(PCP, phencyclidine),如产生幻觉、神经中毒及癫痫发作等。曾在战争中被当作麻醉剂在野战创伤外科中广泛使用。
接近世纪末,氯胺酮的应用开始变质,它成为了狂野派对及其他类似活动里常用的迷幻药物。
用作毒品时称为K粉。俗称K仔、K粉、K他命、克他命,在台湾,经常被称为裤子(相对于衣,衣代表的是 Ecstasy的第一个字母)、下面(相对于穿在上面的衣服),是一种很危险的精神科药物(毒品),属于非鸦片系麻醉科药物。日常所见的氯胺酮产品的主要成份是盐酸氯胺酮,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易溶于水,可随意勾兑进饮料、红酒中服下,通常在娱乐场所滥用,使用后会使人对周围环境失去警觉性。
滥用氯胺酮,在台湾通常称为“拉K”,因为毒瘾深的吸食者多数会将粉末状的毒品,并采取以鼻吸食的使用方式,透过去除头尾的笔管,或者剪短的吸管,透过鼻部微血管吸收;或者混杂于烟草中,在抽烟的同时吸收,称为“抽K烟”,由于有很浓厚的味道,很容易被识别。服用后开始时身体瘫软,遇快节奏音乐便会条件反射般强烈扭动、手舞足蹈,“狂劲”一般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更长,直到药性渐散身体虚脱为止。会产生分离性幻觉,并会引致后遗症及脑部永久损害,对记忆和思维能力造成严重的损害。此外,易让人产生性冲动,所以又称为“迷奸粉”或“强奸粉”。
一般人只要足量接触二、三次即可上瘾,是一种很危险的精神药品。
6、γ-羟丁酸(GHB、Gamma-Hydroxybutyrate)
又称“液体迷魂药”或“G”毒,在香港又叫做“fing霸”、“迷奸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是人体细胞内的一种成分。于60年代初人们利用GHB作为麻醉剂之用,本品静注5~10min后,病人意识消失,作用持续60~90min,个别可达4~5h,是目前静脉全麻药中作用最长者。应用该药只能引起深度睡眠而无镇痛作用,故一般不单独作麻醉药使用。
人体服用GHB后可在十分钟之内产生强烈的性心理及性生理反应。使用后可导致意识丧失、心率缓慢、呼吸抑制、痉挛、体温下降、恶心、呕吐、昏迷或其他疾病发作。特别是当与苯丙胺类中枢神经兴奋剂合用时,危险性增加。与酒精等其他中枢神经抑制剂合用可出现恶心和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吸食者服用后可出现性欲增强的特点并产生快速睡意,苏醒后会出现短暂性记忆缺失,即对昏迷期间发生的任何事件无记忆,常被犯罪分子利用实施强奸。
7、有机溶剂和鼻吸剂
有机溶剂和鼻吸剂包括一系列挥发性很强的化合物,它们能像抑制剂一样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
这些化合物或是在室温时以气体状态存在,或者一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很快蒸发。有机溶剂包括多类物质,如链烷烃、烯烃、醇、醛、胺、酯、醚、酮、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杂环化物、含氮化合物及含硫化合物等等,多数对人体有一定毒性。
较常用的有机溶剂有:油漆稀释剂和去涂料剂、香蕉水、松节油、胶水、汽油、煤油和其他石油制品、打火机和清洁用液体以及各种气溶胶剂。它们的有效成分包括甲苯、丙酮、苯、四氯化碳、氯仿、乙醚以及各种酒精和乙酸盐。
有机溶剂会导致知觉受损、失去协调和判断能力,压抑呼吸和脑部受损。
挥发性溶剂具有抑制和致幻两种作用。早期出现的急性症状有头晕、嗜睡、口齿含糊及步态不稳,还会出现冲动、兴奋与激惹。在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更深影响时,便会产生错觉、幻觉与妄想。滥用者会体验到欣快感,达到高潮后会引起短时间睡眠。可出现谵妄、精神运动性笨拙、情感脆弱和思维功能缺损。这种状态可持续数分钟至1 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并发症可能是溶剂或其有毒成分(如汽油中的铅)所造成。四氯化碳可引起肝损害及肾衰。大量接触有机溶剂或对之过敏,可能造成脑、肝、肾及骨髓的损伤。由于气道闭塞引起的窒息、呼吸停止、心律失常等均可导致死亡(图19-15)。
8、挥发性亚硝酸盐
亚硝酸异戊酯(Isoamyl nitrite、Isopentyl nitrite ) 由异戊醇和亚硝酸钠酯化而得,是一种作用迅速的血管扩张剂。
吸毒不仅对人体与身心有一定的危害作用,还带给社会与家庭不少的伤痛。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并且对社会生产力有巨大的破坏性,还扰乱社会治安,带给人们巨大的威胁,毒品活动造成环境恶化,并逐年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
我国已有31个盛自治区、直辖市报告HIV(艾滋病)感染者15088例,其中病人477例,死亡240例。据专家估计,目前全国因吸毒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40万,其中66%是使用不洁注射器的吸毒者。可见,吸毒可以导致多种传染病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毒品之“毒”就表现在它能使吸食它的人,在不知不觉中上瘾,而上瘾后又极其难以戒断,形成对它的身体依赖和心理依赖。身体依赖可以通过药物和强制戒毒办法消除。最困难的是消除心理依赖。因此,吸食毒品上瘾,不仅意味着个人前途的毁灭,而且也给家庭和社会治安带来极大的隐患。
通过调查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毒品的危害,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我们青少年朋友们要深刻认识毒品的危害,构筑坚固的心理防线。坚决拒绝“第一口”。谨慎交友,有技巧地对“引诱”和胁迫说“不”。打消对毒品的好奇心。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远离毒品,关未来”,对每一个人而言,这决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无论是出于主观还是客观,有些路,永远不能走;有的错,永远都不能犯!
摘要:近代以来,毒品问题一直困扰中国,毒品在极大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近年来,以冰毒、摇头丸、K粉等苯丙胺类的新型毒品犯罪愈演愈烈,毒品种类不断推陈出新,犯罪手段趋于智能化、隐蔽化和武装化,犯罪区域也由东部沿海、西南边境扩大到整个内陆地区,社会危害性也越来越大。本文试图分析毒品犯罪的现状和趋势,为将来打击毒品犯罪的工作提供对策和借鉴。
关键词:毒品、社会危害、趋势
一、毒品的概念
“毒品”在国外则被称之为药物滥用。在我国,根据《刑法》第357条的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这一规定一方面列举了6种常见的毒品。并指出了毒品的范围包括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而另一方面也从内涵上指出了毒品的本质特征是能够使人形成瘾癖。
目前在传统毒品久禁不绝的同时,有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所谓的新型毒品,即相对于海洛因、大麻、可卡因等传统毒品而言,由人工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直接作用
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或抑制,具有成瘾性的精神药品。因其人工合成的属性和易于隐藏在娱乐场所等特点,新型毒品也被称作“实验室毒品”、“俱乐部毒品”。
无论是传统毒品还是新型毒品,都引发了大量的违法犯罪活动以及多种疾病的扩散传播,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幸福,更影响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因此,深入分析毒品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大致预测其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发展趋势。对采取防范与打击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毒品的危害
20世纪80年代,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吸毒贩毒现象又死灰复燃。对此,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贩毒活动,制止吸毒活动蔓延。但是,毒品滥用的势头没有明显减弱,境外毒源有增无减,国内吸毒人数不断增多,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4年4月底,全国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已达258万人,①据时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长刘跃进介绍,在这些吸毒人员中,阿片类138万人,占53%;合成毒品117万人,占45%;其他3万人,占2%。特别是合成毒品,因其兴奋、致幻等特殊功效越来越受到吸毒者的青睐和追捧,滥用人数年均增长36%。其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75%。这还仅仅是统计出来的数据,实际情况还远不止于此。因此,我们面临的禁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一)毒品是严重的人类公害。当今的西方世界,吸毒
已经泛滥成灾,成为一种除之不绝的社会毒瘤。据联合国的一项报告指出:白1978年后的十年问,世界毒品贸易额增长近三倍,约6000亿美元,占国际贸易总额的9%,成为世界上仅次于军火交易的巨大“产业”,仅美国就高达2500亿美元。世界卫生组织近年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76亿人吸食阿片类毒品;4800万人使用可卡因;吸食大麻者人数更多。正如1987年6月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在世界反毒大会上曾警告说:“滥用毒品同以前若干世纪里瘟疫在世界许多地区恶性泛滥一样,对现代和未来若干代人是同样可怕的危险,如果不控制这种危险,其后果将比瘟疫的祸害更为严重和可怕。”
1985年,美国因吸食毒品过量而中毒死亡的有1876人。1987年,全世界因吸毒死亡的有6860人。毒品瘟疫无孔不入,已波及五大洲所有国家。众多的“瘾君了”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毒品。
(二)毒品严重危害社会发展基础的青少年。青少年是最易受到毒品侵害的高发人群,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绝大多数吸毒者初始的吸毒年龄是15—35岁。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儿点:(1)好奇心驱使及同伴的诱惑。(2)腐朽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认为吸毒是“范儿”的表现。(3)一些毒品贩了暗中以“享受”为诱饵来迷惑无知的年青人使他们纷纷坠入罪恶的深渊。这些青年一旦染上毒瘾,在个人的行为上就会发
生明显的改变,原本勤奋变得懒散,彬彬有礼变得孤僻白私、脾气暴躁、不关心他人。对学习、工作兴趣减低,而对毒品心醉如痴。他们沉溺于毒雾中消磨宝贵的青春。长期吸食毒品还使得青年人无精打采、面色诲暗、身体瘦弱、形容枯稿。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新兴毒品纷纷亮相,给本来严峻的毒品形势又增添了复杂性。比如,最早始于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的“舞会药”(party drugs或club drugs),是一种在夜总会、酒吧、迪厅等娱乐场所中滥用的一类精神活性物质,包括中枢兴奋剂、致幻剂和一些中枢抑制剂。“舞会药”在全世界形成流行性滥用势头,滥用的群体从早期的摇滚乐队、流行歌手和一些亚文化群体蔓延至以青少年群体为主的社会各阶层;滥用种类从大麻、可卡因等传统麻醉品发展到以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即摇头丸)、甲基苯丙胺等具有更强烈效应、毒性更大的精神药物为主。这些药物都具有很强的精神依赖性。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面临着继海洛因之后的又种类毒品滥用的威胁。
(三)毒品毒害社会风气。我国的某些地区,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大城市,一旦出现吸毒现象便会在人群中迅速蔓延,传播到社会的不同阶层。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某戒毒所接收的吸毒人员情况为:个体户及待业人员为主占80.95,干部、公司职员、企业经理、文艺工作者、司机、列车员占IZ%,学生、退伍军人、公安干警、教师、保
育员占5.5%。在一些饭店、旅店、咖啡店、歌舞厅、游戏室等公共场所,吸毒人员可以公开、半公开吸食享用毒品,这也是吸毒人员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吸毒这一丑恶社会现象的泛滥、蔓延,严重地破坏了社会风气,对我国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冲击不可谓不小。
(四)毒品严重破坏社会经济。根据联合国麻醉品管制局公布的最新数字,1998-2001年全球主要毒品滥用人数408.3万人,占全球人口6.652%美国2000年12-17岁的青少年中有615000人滥用过“摇头丸”,比1995年增加130%;18岁至25岁青年有4014000人滥用过“摇头丸”,比1995年增加318%,每年有儿十万瘾君了因吸毒丧命。全球毒品交易额约达8 000亿至10 000亿美元,毒品蔓延的范围已扩展到五大洲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毒品消耗着人类的财富,使全世界每年有千亿美元化为灰烬。除了直接经济损失之外,每年因治理毒品犯罪支出和安置因毒品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员,都消耗了大量社会资源。
(五)毒品诱发腐败。建国初期的1951年,发生的刘青山、张子善贪污巨款案,细思其原因,除了二人世界观、价值观变质的原因外,刘青山吸食毒品成瘾也是一个及其重要的因素。,使得一个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变成了人民的罪人。据媒体调查,湖南省衡阳县2015年查处的61名涉毒官员包括县政府办、交通运输管理局、农业局、国土局、住建局、建
工局、水利局、人民医院、中医院等单位的党政官员。其中,仅县交通局查出的涉毒官员就达8人,包括该局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华某某,副局长赵某某,驻车站运输管理办公室主任凌某等,交通局近乎成了毒窝。②而公职人员的工资基本不可能支持得起毒品的消耗,这就必然有人铤而走险涉身腐败。
除了上述危害之外,毒品还与洗钱等经济犯罪,绑架、抢劫等暴力犯罪有这十分紧密的因果关系,对人类社会发展而言,毒品进一步扩大了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效果,同时还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与前文所述类似,治理这些问题所消耗的社会资源也是十分的巨大。
三、当前毒品犯罪的趋势
1、从种类来看,新型毒品种类不断增多。目前,我国被普遍滥用的新型毒品除冰毒、摇头丸等苯丙胺类毒品外,还有氯胺酮(K粉)、三唑仑、安纳加、咖啡因、盐酸丁丙诺菲、安眠酮等,且种类呈不断增多的趋势。
2、从毒品来源地来看。以国内制造为主,但“金三角”地区、某些周边国家和欧洲向我国渗透的情况逐年增多广东、福建虽然仍是我国制造冰毒、摇头丸等新型毒品的重点地区.但近几年侦查工作的实践表明.境外运毒的情况日趋严重。2001年以来,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新疆、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省都查获了来自“金三角”地区的冰毒
和摇头丸 此外,欧洲的比利时、荷兰等国家,也在大量向我国输入新型毒品。
3、从毒品流向上看。呈现出国内生产制造的毒品和境外毒品互相流动。根据联合国禁毒署2002年报告称。全世界冰毒缴获量,中国占了50%。2000年以来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地区查获在我国生产制造并被走私运出境的冰毒等精神药物毒品大案就有30多起。冰毒流向境外的情况日趋增加和严重。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制造的毒品流向境外的趋势也有扩大,据新闻报道,近期菲律宾打击毒品犯罪行动中发现的毒贩中,也有不少是中国人。
4、从消费市场看,娱乐场所吸食新型毒品问题日益严重。1991年以来,我国共缴获的摇头丸,咖啡因、氯氨酮等精神药物,主要消费地点是歌舞娱乐场所。从2002年到2004年公安部共组织对400余家娱乐场所进行暗访。发现90%以上的歌舞娱乐场所有着吸贩摇头丸、氯胺酮等苯丙胺类毒品的问题。③吸食新型毒品的群体也在逐步由社会无业人员向其他阶层扩大。
5、从犯罪形态上来看,共同犯罪突出。结伙犯罪、有组织犯罪,是目前毒品犯罪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我国毒品犯罪中最普遍、最典型的形式。④由于毒品贩运往往是跨地区进行,前后流程较远,而且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加大了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贩毒分子在境内、境外相互勾结,在长期的过
境贩毒以及国内的运输、分销等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集团化的黑势力或销售、贩运的团伙,也有黑社会性质团伙的作案内容增加了毒品犯罪。
从以上分析的情况来看,我国毒品犯罪现象和危害日趋严重,打击毒品犯罪任重道远。当然,造成当前毒品犯罪日趋严重的原因不仅仅是这几个方面,还有很多的因素,因此,我们在打击毒品犯罪方面,应当进一步从立法、宣传、管控、协调、教育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完善社会治理,系统性防控毒品犯罪,以减少毒品犯罪造成的社会危害。
参考文献:
①http://news.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40625/newgx53aab72e-10587424.shtml。2014年新华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陈菲、邹伟)
② http://news.scol.com.cn/gdxw/201511/54135114.html。2015年香港《商报》11月18日报道。
③王盛,新型毒品犯罪的发展趋势分析[J],《大观周刊》第28期,总第588期。
【毒品的危害初一作文】推荐阅读:
毒品的可怕作文800字09-09
拒绝毒品作文10-03
科技带来的危害作文11-12
挑食的危害作文600字11-01
关于手机的危害500字作文10-09
毒品犯罪案件的特点06-24
空气污染的危害作文800字09-08
雾霾天气危害的作文300字01-06
预防毒品讲话06-08
毒品预防教案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