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说课doc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张衡.说课doc

张衡.说课doc 篇1

一、说教材

《张衡》是一篇写人文章,主要写了我国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张衡,不相信鬼神,认真思考,大胆研究,经过细心的考察和分析,终于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的故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教育学生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技能目标:通过研读课文第______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依据上述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找出体现张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的地方。教学难点是教育学生相信科学,养成多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前准备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收集有关本课的相关知识,为更好地学习知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而在学法上,我们应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制定了读、议、思三字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我设计这样的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张衡一课,老师要考考你们字词掌握情况。用复习进行导入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上节课对字词掌握情况,而且自然的过度到本课第二课时的学习。

2、创设情境,设疑自探 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整体感知了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大体内容,进而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情境图,让学生能迅速地回忆本文的主要内容。接着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写张衡的,重点写了他的什么事?从中可以看出张衡是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大声朗读课文,自主探究学习。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环节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3、师生合作,解疑合探 在学生自探结束后,我组织学生以全体讨论的形式来检查学生自探结果情况。并且和学生一起归纳概括出张衡是我国东汉人,他从小热爱科学,后来发明了地震仪。并且概括出张衡的优秀品质,他不迷信,相信科学,爱动脑筋。喜欢思考。并且重点引导学生品读张衡发明地震仪过程的语句,培养学生养成勤思考,爱动脑筋的好习惯。这一环节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评价和倾听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从而得到提升。

4、升华感情,质疑再探 让学生针对所学知识,我鼓励学生再一次大声地朗读课文,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如果学生提不出,我启发学生提出本课比较难理解的问题,例如,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地震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并且进行全部同学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张衡的优秀品质,与卓越贡献。诱发学生学习张衡相信科学,勤思考的好习惯。这个环节的设计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升华感情,还可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精神。

5、拓展运用 相信在生活中你也遇到过迷信的行为吧,那么和大家分享一下,面对迷信,你是怎样做的?这里通过小练笔让学生得到一次写作的训练不仅可以让文章的主题得到再一次升华,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6、归纳总结,完善认识 我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见解,给学生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

四、说板书设计

《张衡传》说课稿怎么写 篇2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张衡传〉教学设计》。海德格尔有句名言:“语言是存在的寓所。”文言语体以其不同于白话语体的存在寓含着古代中国人的精神和思想涵养,对于加强学生的人文修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传》是鲁教版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探索科学的奥秘”中的一篇文言文,作者范晔以质朴通俗的语言粗线条地勾勒了东汉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并着重强调了他在科学上的重大贡献。本文不仅是学生进行文言文学习、传记文体学习的重要载体,还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情感。据此,我将文章的教学定位于理解文意、感知人物、学习写法、知识归纳四个方面,用四课时完成。

文言文教学必须树立一个观念: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按照认知规律,阅读大体都要经历一个由表(文字)及里(内容)、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学生对对文章的理解必然要经过一个由“模糊性阅读”向“精确性阅读”的深入。要重视学生自得、自悟和语感培养的经验。在第一课时中,我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通过自主阅读、合作学习通读全文,基本弄通文意,此为“表”。今天,我所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主要定位于“里”,也就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模糊性阅读”。制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阅读体验,理解文意,了解张衡一生的杰出贡献,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感受张衡的人格魅力,激发爱国情感,培养科学精神。

2、通过生生对话、生师对话,学会分析、归纳和概括等思维方法,同时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其中,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并会运用是重点;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专有名词、文化常识,会对学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难度,不仅是本课时的难点,更是文章学习的难点。难点的解决打算通过借助工具书,进行自读预习——课上贯穿于内容讲解——课后归纳整理资料卡片的方式进行。

根据职教语文教学的特点,在这节课中,我将本着“学生发展为本” 的理念,注重学生实用语文能力的培养,以体验教学为主,中心问题发散教学为辅,适当利用多媒体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章的情境。

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不论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人文情操的熏陶,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自主的体验。它使语文学习不仅属于知识理性范畴,更扩展到情感、心理和人格的领域。在这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个性独特的阅读中,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

中心问题发散教学强调在一节课中通过围绕提出的中心问题进行发散式研究和讨论,找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在最大程度上获得锻炼。该教学法的操作原则是“提出问题——诱发兴致;解决问题——激发探点;发散问题——开发智能”。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归纳为两个字——“对话”。即生、文对话、生、生对话和生、师对话。用对话来完成教学目标,以对话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根据中心问题发散教学的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散问题三个阶段,并设计中心问题:张衡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闻名的伟人?

首先,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张衡图片,教师语言导入:在中国古代,有一位智者的名字与西方的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齐名并提,他就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科学家张衡。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月球上的环形山为张衡山;1977年又将太阳系中一颗编号为180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衡星。这是当今世界对建造世界文明的科学巨匠表达出的一种最崇高的敬意,是什么原因使张衡成为了世界闻名的伟人?南朝历史学家范晔在他的《后汉书张衡传》中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今天,我们要一起来阅读这篇文章,从而走近张衡,了解张衡。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诵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诵读,才能领会文章的要旨。大声朗读、口熟能诵也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预习中已经要求学生读过课文,现在要求学生齐声诵读,旨在规范读音、句读,体会文章韵律,熟悉课文内容。

接下来,分两步解决问题。

第一步,通读文章,了解张衡。教师设计问题进行导读。

问题1:张衡最重要的成就是什么?

张衡最重要的成就在天文历算方面,也就是“善机巧”。作者在介绍这一方面成就时,又特别详细介绍了候风地动仪。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第四段,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候风地动仪。要求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后,师生对话,归纳为作者从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方面介绍了张衡在科学上最重要的成就——候风地动仪。

夯实知识点:(还未总结完整,主要是重点文言词句和文化常识)

问题2:除了在天文历算方面的成就,张衡还在哪些方面有所成就?作者举了什么例子来介绍张衡的成就?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找出答案。因为文章在上一课已经预习过,所以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很容易地得出答案“善属文”——作《二京赋》《思玄赋》;“善理政”——具有敏锐的政治眼光,清醒的政治头脑,高明的政治手段。

夯实知识点:

问题3:为什么张衡在各个方面都有如此高的成就?

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解读,自由回答。学生经过阅读,可以发现文理兼通、基础宽厚、质朴谦逊、不慕名利、潜心治学、态度严谨等优秀品质是他取得重大科学成就,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夯实知识点:

至此,“张衡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闻名的伟人?”这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学生对人物的感知、对文章的理解还不条理。文章以时间为经,以事迹为纬介绍了张衡的一生,是传记文体的一大特点,也是本文学习的一个重点。因此,教师有必要与学生一起对前面阅读内容进行梳理。教师适时提出出问题: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将这些材料组织在一起的?由此进入第二步,总结全文,了解写法。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进行回答。提醒学生注意文中表示时间的短语。(幻灯片出示文化常识“永元中、安帝、顺帝、阳嘉元年、永和初”等词语)学生通过阅读,即可发现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写作的。

教师再提出问题:作者对哪些材料进行了详写?为什么要这样写?

经过前面的阅读体验,学生已能较容易地得出答案:作者对张衡天文历算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详写,而在这一方面中,又特别介绍了候风地动仪。因为天文历算是张衡成就最高的一个方面,而这个方面尤以候风地动仪为其科学成就的最高点。

这样,学生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究发现,不仅了解了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以时间顺序介绍人物,剪裁详略得当。同时,也明确了人物传记写作的一般方法:一是以时间为序组材来概括人物一生,二是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得当。第一步是第二步探究发现的基础,第二步是第一步感知内容的深化。学生的阅读体验经经历了一个从音乐美——人物美——情感美——形式美的层层提高的过程。

我适时引导学生发散问题,进行知识迁移。

前面,我们学习了杨振宁的文章,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杨振宁的资料,模仿《张衡传》的写法,为杨振宁写一则传记。

布置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讨论在传记中选择哪些材料,哪些进行详写,哪些进行概括略写,按什么顺序组材,写出提纲,进行口头作文。

这既能考察已学知识的运用,又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课上充分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课下形成文字,以强化知识的掌握,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在这节课上,我用一个中心问题──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是什么?将分散、孤立的文言词语教学,统一在文章思想内容下,如珠在线,多而不乱,使整个教学带有明显的综合性,避免了串讲法肢解课文之弊。在作业中,我要求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重点文言词句和古代文化常识进行识记,并归类整理,为下节课的“精确性阅读”做好准备。

至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已全部达成,为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更加条理和清晰,小结环节由学生对照板书自己完成。

《谈生命》说课稿doc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叫韦霞。我今天说课内容是《谈生命》,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向大家展示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本课总课时为一课时。

一、说教材

《谈生命》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本课所在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与“生命”有关,通过对这几篇课文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生命本质的更为深入认识。《谈生命》是一篇优美的哲理散文,通过阅读如《谈生命》一样的哲理性散文,启发学生去思考人生、探索人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及高尚的情操。

二、说学情

此阶段的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需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文字精神和情感层面的领悟能力。虽然学生在之前有学习过关于“人生”、“生命”的文章,但尚未对人生和生命形成正确而又清晰的认识。通过本课及本单元的学习,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所遇到的挫折,勇敢前行。

基于以上学情,我制定如下目标: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中提出“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的教学建议、本课内容特点及学生身心的发展的特征,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与能力: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音形义)及了解偏僻词语。如巉岩、云翳等;学习文中的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及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反复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精读文章,斟酌文章的重要语句,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章中对生命的赞美及思考,领悟生命的真正意义。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并指导自己的人生。

4、教学重点:理解文章所表达出对生命的赞美及对思考。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本课,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法

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本课内容的特点,我将采取情景导入法、读书指导法、师生互动探究法进行教学。这些方法能够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对文章的涵义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及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说学法

新课标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谈生命》是一片哲理性很强的散文,其优美自然的语言、朴素而又富有生命力的情感,很适合学生反复地诵读,体会其语言美。而采用联系日常生活的方法,有益于更为真实地透彻地理解文章中对生命意义的阐述及加深学生自身对生命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多媒体上展示关于生命的一组图片(新生的婴儿,石缝中的小草,翱翔的鸟儿,被射杀的小鹿),让学生起来谈谈自己观看图片的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慢慢往生命上引导。嗯,很多同学都回答得非常好,我们看到了这么多生命的姿态,那么接下来,让我们去看看在冰心奶奶的眼中生命是什么样子的(板书题目)(5分钟)

(二)诵读文章、初感文意

首先,向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以便于学生自我检测。然后学生结合课前预习,默读文章,标示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教师走下讲台巡视,收集疑难点,并在黑板上板书出需要学生此环节要完成的任务。(5—7分钟)

1、说出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比喻: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说理生动具体易于理解;反复:抒发作者强烈的情感,强调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把生命比作“一江春水”、“一颗小树”来阐述生命的意义并表达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朗读你喜欢的一段文字。(要求读音正确、感情真挚、停顿恰当等等)(10分钟)(以上环节主要解决知识与能力及过程与方法的第一点)

(三)合作探究、精析文章

通过上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这一环节着重分析文中富有哲理的重点的语句,探究文章深层含义,主要解决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

教师根据先前的收集学生的疑难点,结合上下文,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解决疑难。

1、“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和“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相信来生”的含义是什么?后者代表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生命的本质的平静的,在经历的痛苦和欢笑洗礼后,生命是完整的。对于“春水”和“小树”来说生命并没终结,而于人来说人要珍惜当下的时光,活在当下珍惜生命。后者代表了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观。)

2、文章最后一句:“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今天更多了”的含义是什么?(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世界、中国和人民都处于战乱中,遭受着战争带来的苦痛。联系课文上一句,可以领会到作者对未来是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的,会拥有一个美丽的“黄昏”)

3、你会把“生命”比作什么呢?(比作“攀登山峰”、“赞歌”等等)(15分钟)

(四)重读文章、深化主旨

假设你可以许一个愿,你愿意你的生命中只有快乐吗?相信大家会不假思索地说出:“我愿意!”可是,请大家冷静地思考一下。(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接着大家再思考一个问题:生命的真正意义的所在?我们应该怎么面对生命中的苦痛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任何事物都是相对,有坏才知道什么是好的,有了失去才明白拥有的珍贵,有臭味才能为体会到香味的陶醉,在生命中也正是有着痛苦的体会才有幸福感觉。而且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世界上的美并不是一种,就像冰心先生所说的一样“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生命真正在于,快乐和苦痛交织在一起,我们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通过思考问题,体会文章的深刻的含义。结合学生真实的生活,启发学生思考。(10分钟)

这一环节主要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五)布置作业,能力提高

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和观看与“生命”有关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写一篇读后感。

2、灵活地运用比喻、反复等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生命”的作文。(题目自拟、字数600、书写整齐、不可抄袭)(两者选其一)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应该字迹工整、条理清晰、便于学生了解文章的重难点,所以我将结合多媒体和黑板作为教学工具,使学生对课文的概况有清晰的认识,充分发挥板书的教学辅助作用。

我的板书如下:

谈生命

冰心 原名:谢婉莹

“一江春水” 悬崖峭壁、巉岩、危崖、平沙、桃花、暴风雨等等——快乐勇敢 生命 比作

实心球说课稿.doc 篇4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抛出快乐》,下面我将从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学内容

抛出快乐

游戏:我们真棒

二、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体育课程标准》(水平三)学习目标,把培养良好的运动情绪放在首位,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技能,进一步促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主要围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等学习领域开展身体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相关学科的联系,重视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智力,做到智力活动与体力活动相结合,体力发展与能力发展并重;全课紧紧围绕主教材,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并结合小实验,让学生发现和理解技术动作,明白道理,掌握技能,把“懂、会、乐”三者有机完整地结合,从而掌握技术动作,提高投掷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择实心球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是因为实心球是一项发展力量素质为主的体育投掷器材。通过对这一教材的学习,能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同时,在教材的选择上,注重全面性,搭配合理。锻炼的部分,既有上肢,又有下肢,既学会技术动作,又使全身各项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养成日常锻炼时注意安全的意识和习惯。

四、学情分析

我的执教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易从直观形象的思维能力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善于思考,探索。

2、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时间不长,好动是这一时期学生的特征。

3、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虽然本年龄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及判断能力还不够成熟,但是由于他们神经系统的机能特点,可塑性强,容易学会各种各样的动作。所以我在内容的讲解时采用了直观的教学方法和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使得学生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同时把抽象的知识和平淡的内容进行改编。从学生的知识结构,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来寻找科学有效地方法实施教学,使学生想学、乐学,更多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本班学生体质状况总体一般,有较高的集体荣誉感,各学习小组都有体能相对较好的学生,还有部分体能一般,但技能基础较好的学生,在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龙头作用,鼓励和带动一小部分相对后进的同学。

五、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提高投掷能力;

2、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具有展示自我的愿望和行为;

3、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让学生养成日常锻炼时注意安全的意识和习惯。

六、教学方法

1、教法

根据本课内容枯燥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和情绪激励法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动作表象,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对比法,讲解法、分解练习法和完整练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

2、学法

本课在学法上运用了尝试法、对比法和观察法。首先,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正确与错误之间的区别,接着在尝试练习中发现问题,从中悟出正确的动作的原理、要领和方法,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重点:

背弓充分、出手速度 教学难点:

用力顺序、出手角度

八、教学流程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本课教材内容特点,贯彻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将这节课分为四个环节即:

1、听清数字反应快,找到朋友喜唰唰!

2、争当无敌大力士,球越横绳乐哈哈!

3、体智结合送信忙,拼出字来棒棒棒!

4、音乐语言在其中,“小乌龟”意念巧放松!

1、听清数字反应快,找到朋友喜唰唰!

这一环节,把以往枯燥的慢跑、做操形式的准备活动,以游戏来代替,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快找同伴,为了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在游戏时,加以数字的加减乘除和变换方向的跑来进行游戏,这样在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逐渐使学生中枢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从而为掌握技能奠定基础。

2、争当无敌大力士,球越横绳乐哈哈!

这一环节中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投掷能力,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将本环节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我采用了出示挂图、小实验和教师示范等直观教学法。首先,出示挂图可帮助学生较生动具体地了解动作形象、技术结构和幅度、路线,以及技术动作的完成过程,形成动作表象和感性认识。同时,在出示挂图时采用简明易懂的讲解方法,把教学动作分为两段,逐段地进行讲解,强调发力顺序和学生易犯错误的环节,突出重点、难点,这样讲解层次分明,易为学生接受。

其次,是向学生展示两个对比性较强的小实验,在做实验的同时,我加入提问和对比的讲解方法,把相应的两个实验加以对比,先提问再讲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为什么第一个实验的球会成抛物线飞出,而第二个球却径直落下?通过这种方法可起到新颖刺激的作用,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学练兴趣。然后再指出他们的差异、正误、优劣等区别。这样可使学生获得更为具体,鲜明的认识和加深理解,突出动作难点解决的重要性。

接着,让学生进行徒手练习,在练习时我改变了以往四列横队的站法,使用圆圈站法。一方面,教师在圈中,可多个角度示范,使学生更清楚地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另一方面使原来队伍造成严肃、正统的气氛,变得活跃、和谐。

在实践练习阶段,练习场地是这样设计的:在一定远处设定适应学生投掷水平的标志线,让学生有抛掷的目标,增加学生的练习兴趣。并在投掷前方设置一定高度色彩鲜艳的显眼橡皮绳,要求学生在练习时应把球抛过橡皮绳,从而达到改进出手角度和协调用力的目的。在练习过程中,我采用了重复练习法,因为这样有利于教师观察,并能使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和巩固动作技术。同时及时给予口头评价和暗示,如“出手快”、“蹬地快”、“背弓充分”、“稳住”等字句,捉住关键,达到教学要求,提高动作质量。

3、体智结合送信忙,拼出字来棒棒棒!

通过“我们真棒”的游戏,培养学生小组协作能力和团结、互助、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学生的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达到有机的统一,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从而达到育心强体、增智促技的作用。

4、音乐语言在其中,“小乌龟”意念巧放松!

①教师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并配以优美的音乐,使大脑肌肉得到有效放松,恢复到相对静态。

②课小结,讲评本课教学与练习的优缺点,使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效果。

5、场地器材

一年级体育说课稿doc 篇5

说课稿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主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正确处理好学习技术和发展能力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陶冶美的情操。

二、说教材:

本课教材内容有:动物模仿走和跑,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接力赛游戏,放松操。

1、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各种方式的单双脚跳》是“人教社”教材水平一的教材内容,跳跃是人最基本的练习,是锻炼身体的重点教材,主要是使学生初步学习最基本的跳跃方法。以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全面锻炼学生身体。游戏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本课模拟“动物运动会”接力赛跑,符合儿童喜欢竞争的身心特点,通过游戏培养锻炼兴趣,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各种优良品质有着很大的作用。

2、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体会跳的动作过程。难点是:自然、协调、轻巧落地。

三、课的目标:

1、初步学习简单的单双脚跳,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腿部力量和灵敏性。

2、发展学生上肢力量,增强上下肢协调配合的能力。

3、通过游戏,增强合作意识、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四、课的构思:

根据本课的特点和水平一的学生年龄及身体素质,我构思了四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第一环节:观察引新、激发兴趣

课前,儿童对喜爱的运动自主练习(2`—3`)教师根据儿童心理学特点,对于新生事物学生有一个注意力转移的过程,首先,在情景导入中一改以往集合整队,而是采取散点队形围站在老师周围,老师以“动物园举行运动会了!”的故事引出提问:“怎样才能获得金牌呀?”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环节:激趣导思、认定目标

通过观察引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此说出课的任务及目标,让学生明确练习的步骤。开始,在老师创设情境中出场,模仿各种小动物进行跑和走的练习,然后四个方面队形进行动物模仿操,一改以往的口令指挥,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表演能力,爱什么小动物就模仿什么动物特点表演,学生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样创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更高、更浓。

第三环节:自主探索、引导达标

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由易到难,分层次逐一落实,学生分成四路纵队组成“小动物队”,老师提问:“你们各组谁来表演一下小动物是怎样跳的?”通过各组各种动物跳的示范后,练习3`—4`次后,各小组进行 “跳”房子的练习。”这样学生能基本掌握用左、右脚跳的方法,达到了发展学生灵敏性,协调性的目标。再引出提问:“在每个动物之间加个小垫子看看你能不能跳过去?使同学们在练习中去思考,在思考中创新,老师在巡视中可有的放矢地进行帮助、鼓励。

第四环节:强化内容、情景放松

为了尽快地让学生恢复到课前心率,在轻慢的儿歌声中模仿“回家了”动物休息的动作,充分伸展、放松、调节呼吸。

五、说教法: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课前:进行“创设情景法”,进入新教材,利用“启法示提问”、“想象法”,障碍接力赛中运用“愉快教学法”、“竞赛评比法”。通过以上各种方法激发孩子们进一步对体育的爱好,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六、说学法引导: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学生的学法已是课改的主旋律,正如古人云:“予其授之鱼,不如授之渔。”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模仿动物的跳跃练习,引导他们自主探索更好的方法,扩展原有的认识结构,引导学生在玩中锻炼,在合作中学习,实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三维目标。

张衡.说课doc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文明礼仪伴我行》,本节活动课我选择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的“礼”。我将从5 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 设计理念、活动形式、活动过程。

一、背景:

中华民族被世人誉为“礼仪之邦”,自古以来,懂礼、讲礼、尚 礼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荀子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 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人们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 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

通过学生掌握和使用礼仪现状:现在小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 例较大,即使不是独生子女的,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由于父母望子成 龙、望女成凤的热切期盼,家庭教育已逐步向过多包办和过分溺爱趋 向,加上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问题,家庭教育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在这节班会活动前,我曾对我班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调查情况大家请看大屏。从这个简单的调查情况来看,学生普遍对于礼仪的 认识不够,家庭教育的礼仪教育方面上有所缺失,更加说明我们学校 教育的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二、活动设计理念: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说的就是教师首先要教育学生要做一个真诚的人,而学生的学习也应该首先 学做人,学做文明之人,学做社会中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 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符合年龄特征。因此,我把“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主线”作为本 活动的基本理念,让礼仪教育走进学生的生活。

三、活动目标:

根据资源分析,以及结合本次活动的特点,我从三个维度确立了活动目标:

1.培养礼仪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讲文明,懂礼貌等礼仪是小学 生必须养成的行为规范,明白知礼、守礼、行礼的重要性,知道小学 生的常用礼仪。

2.培养礼仪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社会礼仪的认同 感,愿意自觉遵守礼仪,在活动中不断强化礼仪的成就感,感受到礼 仪的乐趣,从而自觉地实践礼仪。

3.培养礼仪技能的目标: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自觉树立讲文明的意识,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好习惯陪 伴自己、影响别人,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规范自我行为,做一个历练 细节感动别人的规范少先队员。

四、活动形式(指导):

本次活动以学生表演的讲故事、小品、舞蹈、儿歌、童谣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创设良好的氛围,重视外显行为活 动和思维内化活动的结合,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以和谐发展。老师参与活动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健康情感,增强礼仪意识。因此,学生主要是“体验感悟”。

五、活动过程:

为了达到活动目的,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 主线的现代教学理念,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步骤:认识礼仪、学习礼仪、实践礼仪,每个层次都先由学生以表演节目的形式引起对该阶 段问题的思考,最后在老师的总结中升华进入到下一阶段。这三个步骤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构建活动内容,从而在活动中突破重 难点,完成活动目标。

1. 认识礼仪

首先表演故事《孔融让梨》《张良拜师》《问路》,启发学生进 行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出懂礼貌,讲礼貌的人会怎么样?不讲礼貌的人会怎样?让学生知道礼仪的重要性,明白礼仪是人与人之 间交往的必要桥梁,知礼、懂礼的人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在感知的 环境中为下一步的学习搭建了平台。

2.学习礼仪

节目表演《人人都要讲文明》、《咱们从小讲礼貌》、《十个文 明礼仪习惯》(课件展示),教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与 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 面的知识,重点是家庭礼仪。

3.实践礼仪

在学生感知、认知的基础上,为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 节目表演《迎奥运 英语文明礼貌歌》《文明礼仪拍手歌》《歌声与微笑》(课件展示)让每个学生都广泛参与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来,在表演中成为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让学生今后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坚持讲礼貌,与不礼貌的行为告别,巩固在活动中的收获。

六、最终效果

本次队会让全体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文明礼仪”对个人重要意义。培养了同学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的待人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为每一位同学的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了解、掌握并学会使用校园常规礼仪,学生们纷纷表示在校园这个既庄严又活泼、既紧张又文明的环境中,我们少先队员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讲礼貌,懂礼仪,做一个文明少年。

张衡.说课doc 篇7

Period 1(1a-2c)说课稿

实验初中 徐燕军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要内容是新目标九年级英语第六单元 Unit 6 When was it invented Period 1(1a-2c)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发明和发明家。通过谈论发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今天这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五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Unit 6的中心话题是发明,而发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用英语谈论发明家和发明,并说明用途。在谈论这个话题的同时,学习并掌握过去时的被动语态。过去时的被动语态在初中教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学好这一单元对后面的学习很有帮助,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考试中,不但十五个选择题中要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而且在也阅读理解中也有大量的过去时的被动语态出现,如果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它,势必影响学生今后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因此,本单元不仅是本册书的重点,在整个初中教学中,他都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课时的内容为新目标九年级英语第六单元Section A 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一堂听说课,根据新课标对听说课的要求,我设计了本堂课,为学生拥有良好的习惯奠定了基础。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大家通过听和说,学会对发明进行简要的介绍。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要求学生掌握以下重点词汇和短语:invent,heel,electricity,style B.学习并巩固过去时的被动语态的结构及其用法。(2)能力目标:

A.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

B.学会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和表达。(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来谈论发明。

2、教学的重点

(1).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谈论发明。

(2).掌握本课的一些重点词汇和短语。如:invent,heel,electricity,style(3).学习并巩固过去时的被动语态的结构及其用法。

3、教学的难点

(1)训练学生的听力能力。(2)小组介绍自己的发明。确定目标的根据

新课程标准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基础。此外,根据我国国情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现阶段英语教学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潜在英语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而我们班的有些学生本身英语基础不太好,部分学生已经对英语失去了信心,还有一部分学生觉得英语越来越难,渐渐力不从心了,不感兴趣了,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了。针对这种情况,备课时要增加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三、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取“任务型”教学法。初中英语新课程理念中说,使用“任务型”的教学,能让学习者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有更多的机会以口头或笔头的形式去进行语言交际,由此产生更多的语言互动或磋商性的活动,最终将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学习语言。因此根据本节课内容,安排合适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本节课所拟定的目标。根据英语“课标”的要求,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因此,我将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任务型教学模式,结合听说法等。.(1)、听录音。听录音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在听听力的同时完成相应的短文填空任务,和判断。

(2)、直观法 看电影片段和观看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快乐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优化英语教学过程。让老师教得开心,学生学得开心。

(4)、合作创新教学。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自己的发明设计图,并用英语介绍。2.学习方法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下学法:(1)、养成听的习惯。学生要认真听听力材料,以便完成相应的任务以提高听力能力。

(2)、循序渐进,积极操练,重在口头。

(3)、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发明作品,提高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

(4)、兴趣培养,发展学生。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的根据:

初中英语新课程理念中说,使用“任务型”的教学,能让学习者在实施任务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有更多的机会以口头或笔头的形式去进行语言交际,由此产生更多的语言互动或磋商性的活动,最终将促进他们更好更快地学习语言。.四、教学过程

(一)准备阶段

我要准备的工作是备好课,制好课件。学生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小组合作设计发明图纸。使学生在预习中就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具备了相应的选择能力和重组能力,这也恰恰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课堂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激趣导入,合作学习,巩固迁移,能力拓展,练习反馈。.Step1:Leading in激趣导入

通过播放影片《电话是怎样发明的》直接切入课题,并通过出示几项发明,问学生是谁发明的,联系发明者,提供悬念,勾起学生的求知欲。

Step2:合作学习

通过做1a和1b的听力练习,学生进行对话操练,并出示更多的图片和中国的四大发明,谈论发明者以及发明的时间,小组展示。

Step3:巩固迁移

做2a和2b的听力练习,通过听前猜答案,反复听,看材料找答案,关上书再听,对听力不断强化。并出示一些有趣的发明图片,要学生谈论这是用来干什么的,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Step4:能力拓展 要小组合作,出示课前就已经设计好的发明图纸,小组内的每个同学分别用不同的重点句型来介绍,如发明的名称,作者,时间,用途。培养小组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思维。

Step5:练习反馈

这部分练习总共就设置了5道针对课文重要知识点的题。分为A类题和B类题,A类题由基础好的同学答,B类题由基础普通的同学回答。

教学效果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本单元的功能句,而且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使学生敢于用英语交流和表达,学习中遇到困难,愿意主动向他人请教,并有较强的合作精神,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英语学习的快乐与成就。

五:教后反思

通过今天这堂课,针对我们班级学生的特殊性,我总结反思了一下问题:

1、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意发言

2、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时间又少之又少,从来不做除了课本外的练习。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以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一、在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在上课之前实际上花费的时间越多,课堂效果会越好的,这个我本身有深刻的体会。特别是我们教学法上的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让他们感觉很有趣,也乐意配合。

二、多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并能及时地表扬他们。我在上课的时候会尽量给他们pairwork的机会和时间。也会让他们表演,刚开始很少有人愿意上来,但是经过带动和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们已经很喜欢这个环节了。

三、在学习过程中,还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巩固和增强效果。如做到:

(一)根据学内容,布置适量的有层次的练习;

张衡.说课doc 篇8

北市区百楼乡蔡庄小学

吕惠敏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是六年制小学语文教育出版社第十册第七单元中的课文,本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炼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读起来即让人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2、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俗特点。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以读代讲:“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文情境、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美丽的画面的引领下,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朗读的欲望,更加深入、形象地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2、说学法

自主探究法:教学时我常以课文为载体,给学生渗透一些学习方法,本课教学的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有哲理的散文,在理解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进行品析,并结合上下文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说教学过程

(一)、从课题拓展中——入情。

教学开始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在学生多次读课题后引导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让学生从练习内容的变化中感受付出的意义和价值所在。这样进入课文,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为下文的展开做了一个好的铺垫。

(二)、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连。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让学生仿佛看到、听到、整个心灵都能感受到,课文中描写的形象。教学时我让学生先自由读全文,欣赏课文插图,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让“花”这个形象去撩开学生的视线,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对平日里所见的“花”有一个新的认识。

(三)、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悟情

学生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因此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教学时我让学生浏览全文,看看文中哪些语句具体在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画上直线。

预设:

学生回报:“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

1、这几句在具体的写德国人“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一起读读。(指名读)

2、再默读这段话,想想怎么就能看出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

3、理解脊梁,德国人养花自己看到我的额脊梁,而最美的花朵却朝向别人,你体会到了什么?(我紧抓“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一问题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体会我为人人的道理。在学生的回答中尽显德育的渗透)

德国人养花真是与众不同,非常奇特呀,这就是的德国特有的民族风情。(板书奇特的民族)

这个奇特的民族家家都在养花,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种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哪些语句具体在写 “自己又看别人的花”,画上波浪线。预设:

学生汇报:(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

在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我们一起读读。

这里景色真美呀,这段文字也很美!同学们再默读这两句,看看哪些词语最先跳入你的眼帘,使你兴奋,令你心动。

预设一: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字典解释。

2、透过字面意思,结合你的生活所见闭眼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你的描绘,让我们仿佛闻到了浓郁的花香,还听到了蜜蜂的嗡响,小鸟的鸣叫,游人的惊叹。

想看看这样美的画面吗?(出示图片)师解说: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抽几生,读出“花团锦簇”的形象)、(点几组,读出“姹紫嫣红”的味道)。(这一环节主要采用了想象与欣赏相结合,让花的美丽形象陶醉学生的心灵。这里的花美,养花的人更美。让学生透过这多姿多彩的花去感悟人的美好心灵,对学生渗透爱的教育。)

预设二:应接不暇

1、字典中的解释。

2、抓住课文插图,创设情境。师用语言描述:同学们走在德国大街上真能让认应接不暇吗 ?走,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看图)同学们你们正走在德国大街上,你们看,这里的花非常奇丽。你们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

3、花多而美,让人眼睛看不过来,这就叫——

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我们眼睛都看不过来,这也叫——

爸爸过生日,来了很多客人,全家接待不过来,这也叫——

这里的鲜花如此美丽,如此壮观,让人应接不暇呀,我们欣赏到了德国奇丽的景色。

你能通过朗读再现这样的美景吗?

自由读——指名读:xx你能用读把我们带近德国的接头吗?你想重点读那些词语,你想让我们感受到什么?

同学们,我们来到德国,到街上去看看吧!(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这里花如海,总也看不够啊!(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从这一段中你读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在读中让学生再次感悟到花的美源于人的心灵美。)

(四)、在朗读中——抒情。

教材有情,学生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教师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悟情,抒情。这一环的教学主要是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内容来完成

过渡:走在美丽的大街上,花香醉人,心旷神怡,自然地让人想到奇丽景色背后人们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就是课文中说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板:我为人人。)

是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多么有意思呀!所以作者说(齐读)——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课件:后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出现)

“这一种境界”指的是什么?联系上文说说。

再读: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这种境界意味深长,多么值得仔细体味呀。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含义。你认为文章中那些语句是在具体描述人人为我,哪些语句是在具体描述我为人人?

让我们再一次从人们养花与赏花的经历中去品味这种美好的境界吧。

接读课件:

正是因为德国民众具有这种我味人人的奉献精神,所以他们才做到——: 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于是就有了这令人感动的人人为我的和谐现象。———(人们)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原来德国有如此奇丽的景色,是因为德国人都具有这样的思想境界呀!)此时我故意发问:德国人有这样的思想境界,难道我们没有嘛?让小组合作交流生活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在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这互爱共享的美好境界。德育的渗透由文本拓展到学生的生活实际。

小结:此情此景深深的打动了季先生,难怪他会由衷的赞叹到——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当季老再次来到德国,它又看到什么景象? 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又看到了这样的景象:(齐读——课件)

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堵满了鲜花。

所以当主人问他德国有什么变化没有时,他说(师读)——变化是有的,但是美丽并没有改变。

“美丽”指什么?(鲜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这也是没有改变的。

这是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这令作者无比惊叹。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奇丽的景色,走进这奇特的民族!请看大屏幕,我们一齐完成这道填空题:

四五十年过去了,美丽依然──没有改变,家家户户依然──都在养花,迎接我们的主人依然──莞尔一笑,满街的窗子前依然──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这境界依然──颇耐人寻味,那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在你们的朗读中,我仿佛漫步在德国街头,欣赏着花的海洋,感受着德国的民俗风情。

在你们的眼睛里,我仿佛看到了你们心中涌动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境界。

四、总结课文——颂情。(1分钟)

【张衡.说课doc】推荐阅读:

上一篇:夜大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出生日期更改申请书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