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服务区发展趋势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汽车服务区发展趋势

汽车服务区发展趋势 篇1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业面临的新情况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汽车市场旧体制被打破,卖方市场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消费者最终决定汽车市场的走势。2003 年是一个“井喷年”,继2002 年我国汽车销量首次突破300 万辆之后,2003 年汽车销量又一次突破400 万辆,轿车销量也创纪录地达到190 万辆,增速高达70 %。2003 年全国推出的轿车新品牌层出不穷,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平均不到10 d 就有一款新车落地,是我国汽车业最活跃的一年。凡是好品牌的车型,有钱拿不到现货,买车要先付定金,出现了世界汽车发展史上的奇迹。但随之而来的2004 年第二季度,汽车销量直线下降。据统计,2004 年5 月,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215 万辆和39162 万辆,与4 月份相比,分别下降20108 %和20143 % ,其中轿车产销量分别下降13156 %和19127 % ,继4 月份的滑坡之后,全国汽车产销量再次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市场传来的信号表明,2003 年开始显露苗头的汽车买方市场正在加速形成。事实上,中国汽车市场当时已经出现转型的迹象,随着产品供给量的增长,市场的天平不断向消费者倾斜。长期以来供求双方的“博弈”如今终于达到一个新的“拐点”,其标志就是双方扮演的角色正在迅速换位,消费者对车价、车型、配置及售后服务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汽车产品价格正越来越接近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汽车厂商对市场的操控能力越来越弱,今后这一趋势只会不断强化,出现逆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在这样的发展背景下,作为销售网络终端的经销商的价值与地位决不可忽视。

在汽车产业链中,汽车产品主要的获利并非来自经销商的整车销售,而是售后服务。汽车售后服务主要包括维修、保养、救援、信息咨询、保险、零部件和二手车交易等。2005 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3 500万辆, 到2020 年, 中国汽车产量有望达到1 400万辆,保有量达1 亿4 千万辆。统计资料表明,2005 年1~5 月,全国累计生产轿车总量比上年同期增长5115 % ,5 个月汽车行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911 % ,汽车销量增长放缓,汽车销售利润空间逐步缩小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一辆车的使用年限一般在15 年左右,15 年中用于“汽车后市场”的费用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人们在购买产品的同时伴随着购买服务。在国外成熟的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9 %,制造商占21 % ,零售商占7 % ,服务占33 %;而国内汽车市场销售额中,配件占37 % ,制造商占43 % ,零售占8 % ,服务占12 %。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汽车销售额中,制造商的比重偏大,而服务的比重过小, 汽车售后服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2005 年,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规模达到970 亿元左右,预计2010 年将达1 900 亿元,在亚洲仅次于日本,位居第二。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不仅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也是一个尚待开发的市场。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各汽车制造商不断推出技术含量高的汽车占领市场。作为支撑汽车销售的有力支柱,汽车售后服务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商机。据市场预测,售后服务行业的企业每年将以近20 %的速度发展。这些都将推动汽车售后服务体系、售后服务网络的建立与完善。因此,为满足汽车维修布点、修理质量、检测手段、环境保护、行车安全和装饰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建立和健全汽车售后服务体系,在用户与汽车制造商之间构筑一条畅通的桥梁显得非常必要。

虽然丰田、大众和通用等国外知名汽车制造商已陆续登陆中国,但是他们至少在5~10 年内与国内服务企业是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他们将与国内汽车服务企业一道建立比较完善的服务网络,以此来促进汽车及其零件的销售,但不会太多参与汽车服务市场的竞争。所以,目前这个行业仍是国内售后服务企业竞争的天下。因此,对于国内汽车售后服务企业来说,谁与国际接轨快,谁就能在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中抢到更大的“蛋糕”。汽车售后服务业应尽快与国际接轨,以“4S”形式,朝着规范化、规模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

现在,国内的“4S”店普遍存在“硬件过硬,软件偏软”的现象。其实,中国“4S”品牌汽车经销店的规模和档次在全世界可算首屈一指,就连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4S”店的硬件设施也无法与中国“4S”品牌汽车经销店相比。但是,与中国的“4S”品牌汽车经销商相比,发达国家的品牌汽车经销商的软件建设要成熟和先进得多,主要表现在经销商的素质较高,注重打造和维护经销商的自身品牌,这些是国内经销店目前需要学习和开拓的课题。2汽车售后服务管理体系的现状

2.1国内汽车售后服务管理体系的现状

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从经营关系上讲,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应该是一体的,但目前,国内许多品牌汽车的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是脱节的,这种脱节是汽车售后服务不尽人意的根本原因。

首先,部分厂家与其经销商的关系还不是一种很紧密的关系,而仅仅是一种经济利益行为的供销关系。经销商通常采用预付款的方式买断经营,厂家基本上把市场风险转嫁给经销商。由于销售领域不规范,经销商数量过多,市场竞争激烈,经销商几乎把厂家给的商务利润全让给消费者,而主要收益则来自于厂家按销量给予的年终返利、奖励及新车销售的装饰、美容、保险等相应销售环节的服务。因此,经销商要想获得更多的返利及经营收益,只能想方设法增加销量。在部分经销商眼里,服务承诺只不过是增加销售的一种策略,经销商为了多卖车,往往提高服务承诺,扩大服务范围,把服务承诺当作扩大销售的砝码和手段。虽然这些承诺对扩大销售确实有促进作用,但经销商过多的服务承诺无形中提高了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期望值,实际上有些服务承诺根本做不到,造成消费者对售后的不满。

其次,售后服务与经销商及厂家脱节。尽管近一两年来厂家大力推广包括售后服务在内的“3S”或“4S”模式的汽车专卖服务体系,但汽车作为高价值的大宗消费品,其售后服务投入成本较高,许多销售商的经济实力根本达不到“3S”或“4S”所要求的售后服务,而目

前厂家的目的是扩大销售,多卖车,因此,许多经销商只管卖车,售后服务由厂家指定或特约的维修站承担。经销商与售后服务脱节,部分经销商认为售后服务是维修站的事,与经销商没有关系,使消费者所期望的服务质量大打折扣。目前,许多品牌的售后服务机构主要是厂家指定或特约的维修站,厂家一般只对维修站进行技术指导或技术培训,具体的服务则由维修站实施。而实际上,许多厂家很少能做到对维修站人员进行专业系统培训,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不规范的经济利益关系上。由于厂家与售后服务机构关系的不规范,对维修站管理的不到位,厂家对维修站根本没有约束力,在具体的售后服务中,部分维修站往往在“工时费、材料费”上做文章,所谓的维修保养往往表现在热衷于“换件”上,部分维修人员甚至故意扩大维修范围误导消费者,尤其是部分维修站受经济利益驱动,在维修、换件时往往使用假冒伪劣的配件或以旧代新来蒙骗消费者,这不但增加了消费者的负担,并引起他们对厂家售后服务的不满,也很容易让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企业产品的信誉下降。

2.2国外汽车售后服务管理体系的状况

与我国汽车售后服务管理体系相比,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存在以下优势:

1)销售体系的建立以生产企业为中心,形成一种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产销衔接关系。一般依靠合同把销售活动与双方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采用的是受控于厂家的专卖制,这些专卖店都是“四位一体”,售后服务是其主要业务之一。在这种利益共同体中,一个环节的失误会造成整体利润的下降,因此,所有环节都会不遗余力地使顾客满意。

2)服务理念先进。国外汽车售后服务的理念是“以人为本,顾客至上”,能主动、热情、及时地处理用户意见,并根据用户要求设立服务项目。并且售后服务不再局限于为消费者提供方便,更多地加入了快乐消费、安全消费和文化消费等内容。

3)从业人员素质高。科技的发展使汽车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在德国,一辆汽车进入维修厂,首先必须接受专门智能仪器的检测,然后根据检测结果用专用设备进行调整和修理。此外,汽车修理所需要的维修资料也以网络、数据光盘的形式提供;几乎所有的汽车维修人员都接受过汽车维修专业的职业教育。这种学制为3 年的正规职业教育,重理论,但更重实践。在职业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每周有2 d时间在课堂上听课,其余3 d 去汽修厂实习;到了二年级,课堂听课时间每周减少到115 d ,而实习时间增至31 5 d;最后一年,每周在校学习时间只有1 d ,其余时间都在修理厂实习。毕业就业后得到的薪水要比没有上过职校的从业人员多1 倍,因此,未经过正规职业教育的从业人员寥寥无几。德国维修人员技术和综合素质高,他们在作业时会严格按照有关资料上的规定对客户的汽车进行维护保养,很少提前更换一些尚未达到使用周期的零配件,更不会利用顾客的无知故意夸大故障,让顾客花冤枉钱。

2.3国外汽车售后服务管理模式及与国内的比较

目前,国际上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最具代表性的经营模式有“四位一体”和“连锁经营”。

“四位一体”,即目前已传入我国的“4S”模式,包括整车销售、售后服务、零件供应和信息反馈。这种模式源于欧洲。欧洲的城市密集,城间距离短,交通便利,汽车工业发达,各种服务设施完备。其特点是车型集中,每种车型有较大的保有量,故“四位一体”的经营模式得以生存和发展。

另外一种模式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连锁经营。汽车连锁服务在美国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在最近20年时间里得到迅速发展。连锁的发起者不是整车生产厂,而是定位于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集汽车配件供应、维修、快速养护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商。目前,美国超过500 家以上连锁店的零配件公司有近20 家。这种模式整合了各品牌汽车零配件的资源,打破了纵向垄断,在价格服务透明化的基础上,提供汽车保养、维修、美容和零配件供应一条龙服务,车主可以一站式解决问题。

与我国如火如荼兴建“4S”店的现象相反,美国、欧洲的专营店网络正因为各种原因不断萎缩:庞大的经销网络消耗了巨额运营成本,而最终却需要消费者买单;欧洲的专营销售网点过于密集,利润空间逐年减少,经销商无利可图,只能合并或破产。

中国的汽车“4S”店具有选择性、排他性和垄断性。在买方市场下,“4S”专卖店面临着一系列挑战。据调查,一家大品牌“4S”店的固定资产投资在1 000万~2 000 万元,流动资金要求在1 000万元。由于近来汽车销售市场萎缩,一些小品牌的“4S”店开始退缩,随着竞争的加剧和投资的逐步增大,市场销量有限的车,其“4S”店根本不足以支撑其成本。新建“4S”店的前期投入在不断加大,虽然规模加大,但利润却在缩水。现实的市场是新品不断增多,各种车型价格纷纷“跳水”,这些都导致“4S”店的市场利润降低。据行家介绍,在整个汽车获利过程中,整车销售、配件、维修厂的比例结构为2 ∶1 ∶4 ,维修服务获利才是汽车获利的主要部分,汽车“4S”店前期靠汽车销售赢得利润,长期靠服务赢得源源不断的利润,这是“4S”店长期发展之路。“4S”店若能坚持这一点,应该说是前途无量。3汽车售后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服务意识的增强,汽车售后服务业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1)品牌化经营。主要分为汽车制造商和专业汽配维修商两类。国外大的汽车生产商往往也是售后服务市场的主力,这类维修厂规模较大,生产设备精良,维修人员受过统一培训,在技术上具有权威性,服务对象主要是定点维修品牌车。而专业汽配维修商则自创服务品牌。

2)从修理转向维护。汽车坏了修理不是真正的服务,真正的服务是要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售后服务的重点将转向维护保养。

汽车服务区发展趋势 篇2

1 汽车售后服务的内涵

从各个不同角度分析, 汽车售后服务也具有不同含义。假如从汽车销售企业角度来观察, 汽车售后服务指消费者从购置汽车开始到报废之日为止在此车上的全部消费而引发出来的商机, 主要包含了汽车的维修、保养、配件、美容及改装等。假如从汽车生产企业角度来观察, 汽车售后服务是指在汽车产品售出之后为确保产品能正常地使用而向客户所提供的各种类型服务, 主要有首保、索赔、培训以及质量跟踪服务等。汽车售后服务业发端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之初, 首先出现在英、美等西方国家, 在汽车业取得极大的发展之后, 售后服务市场也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开始走向成熟。当前, 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已成为汽车销售公司提供服务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不但包括了一般意义上的维修与保养, 而且还覆盖了包括汽车销售之后的相关质量保障、索赔、维修、配件供应以及技术指导等大量内容。汽车售后服务的质量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客户满意度, 尤其是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当前汽车销售市场之中, 汽车生产企业必须依赖于建立优质售后服务体系以留住客户, 打造自身品牌, 从而在整车销售的利润日趋走低的新形势下让本企业能够保留足够的生存与发展, 进而提升自身竞争力。

2 汽车售后服务的重要价值

如今, 汽车售后服务已经成为汽车销售企业全力保护使用本公司汽车产品广大消费者权益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汽车销售企业应当为消费者提供更为经济、更加实用、安全可靠的汽车售后服务, 这也是维护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尽管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让汽车相关产品和保养维修等各项售后服务水平变得愈来愈高, 但是, 因为消费者自身操作不当或者其他原因, 汽车出现电器不稳和刹车失灵等状况也在所难免, 愈来愈多的汽车销售企业, 包括最为优秀的公司也难以确保永远不出现错误与引发客户投诉。所以, 在出现问题时及时予以补救和改正, 及时处置客户投诉等措施也就成为了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所以, 汽车售后服务已经成为保护广大汽车产品消费者合法权益最为重要的一道防线。

3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在我国汽车产业之中, 就经营关系而言, 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应当实现一体化, 然而, 当前我国大量品牌汽车出现了生产销售与售后服务环节的相互脱节, 这一脱节正是汽车售后服务不能让人满意的根本性原因。一是一些汽车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之间的关系并不密切, 而只是存在经济利益上的供销关系。汽车经销企业一般是运用预付款方式来进行垄断经营, 汽车生产商基本上将市场风险完全转移给了销售商。因为我国汽车销售市场还不够规范, 汽车销售企业数量太多, 汽车销售市场的竞争异常激烈, 销售商只得将生产商所给的商务利润补贴给购置汽车的消费者, 而自身的收益则主要来自于企业年终依据销量给予的部分返利和奖励, 再加上一部分新车销售过程中的装饰、美容等有关销售服务内容。所以, 汽车经销企业为了能够得到更加多的返利和经营方面的收益, 只得设法加大销售量。在一些汽车销售企业的眼中, 服务承诺只是加大销售量的一种营销方法, 这些销售商为了能够多卖些车, 常常会肆意提高服务方面的承诺, 扩大服务的范围, 将服务承诺视为扩大自身销售量的有效手段。尽管以上承诺对于扩大本企业的销售量的确会产生一些促进作用, 然而, 汽车销售商太多的服务承诺也会在无形之中提升消费者对于售后服务所持有的期望值。事实上, 一些服务承诺根本无法做到, 这就会导致消费者对于售后产生不满。二是汽车售后服务和销售商、生产企业脱节。如今, 一些销售商只想卖车, 从而把售后服务交由生产商指定维修站予以承担, 导致销售和售后服务彼此脱节, 这样一来, 一些经销商觉得售后服务完全是维修站的工作, 和自己并没有什么关系, 这就造成了汽车消费者们所希望的服务质量被打上了折扣。当前, 大量汽车品牌的售后服务一般都是生产企业的特约维修站, 企业只能维修站实施技术方面的指导, 而具体服务主要是靠维修站来进行的。事实上, 大量汽车生产企业极少能对维修站员工实施专业化和系统化培训, 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经济关系不够规范上。因为生产企业和售后服务机构企业之间的关系还不够规范, 导致生产企业对于维修站缺乏足够的约束力, 特别是一些维修站会受到经济利益上的驱动, 在维修与换件过程中一般都运用假冒或者伪劣配件以蒙骗广大消费者, 这不仅会加大消费者群体的负担, 而且还会引发其对于汽车售后服务的不满情绪, 从而造成了企业产品信誉出现下降趋势。

4 汽车售后服务的主要发展趋势

4.1 转变汽车售后服务服务理念

如今, 汽车售后服务市场主要是提供服务的市场, 重点在于转变与更新汽车的售后服务观念。一是要建立人性化服务理念。服务对象是客户而不仅仅是汽车。所有的一切均应当从用车人的实际需要来出发, 替其着想, 从而为广大消费者们提供更多的方便, 为其加以排忧解难, 并且帮助客户们实现人和车之间的无缝对接。这就意味着应当通过提供各类服务, 让汽车消费者们均能切身感受到汽车售后服务所带来的便捷和快乐, 更好地享受现代生活。二是要建立标准化服务理念。这就意味着服务应当规范而不应当随意, 质量必须要有保障而不能假冒伪劣, 收费应当有固定标准而不能乱加价, 承诺应当能够及时兑现而并非是空头承诺, 不需要汽车消费者耗费足够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做到货比三家, 只需花费一定的费用就能得到一样的服务。

4.2 规范汽车售后服务的标准

当前, 我国汽车市场中的品牌与型号种类颇多, 再加上售后服务自身也有诸多类别, 这就会导致汽车售后服务方法具有非常大的差别, 因而服务质量也无法切实保证。所以, 全球规模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与消费大国一般都是依据制定国家的强制性售后服务标准或本国汽车行业协会所制定的售后服务相关行业规则, 从而使汽车售后服务业的商业活动更为规范。不但这样, 一部分富有实力的汽车售后服务公司均选用国际通行的ISO标准来加以认证, 把售后服务标准化视作卖点, 从而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就汽车售后服务的发展趋势而言, 具备服务标准的售后服务企业会不断地发展壮大, 而那些不够规范的企业则不得不退出这一市场。

4.3 提升售后服务人员总体素质

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员工中相当多的一部分源自于原来国有汽车企业的维修工作者, 不仅年龄比较大, 而且知识结构相当老化, 对于汽车中的新技术和运用先进诊断设备的应用均较为困难, 另一些则源自于新开设4S店员工, 不仅人才结构不够整齐, 而且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 从而影响到了我国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极大发展。提升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员工的总体素质, 就应当对整个售后服务行业实施科学化、系统化培训。与此同时, 应当致力于聘请本行业的专家, 定期对企业员工开展维修技术以及客户满意度培训, 让每一位售后服务员工都是在通过严格考核之后再上岗上。

4.4 引入更加先进的服务设施

汽车销售企业的售后服务并不只是局限于为客户提供简单的保养与故障处置, 而是包含了高水平汽车技术服务。如今, 美国福特、德国大众等跨国汽车巨头均随车生产出与其配套的检测工具, 提供了高质量的技术支持, 比如, 这些企业所生产出来的高科技电子检测设备以及精密化维修设备, 能够让汽车售后服务企业的维修人员能独自排除技术上的难题, 从而在第一时间完成各类维修作业。同时, 汽车生产商还应当为售后服务人员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及技术指导, 并确保维修工具与检测设备的先进性, 通过将软件技术和硬件设施进行充分地结合, 以确保汽车维修的质量, 从而提供更加高水平的服务。

4.5 建设售后服务品牌

近年来, 随着大量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到国内市场之中, 疯狂地吞食着我国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原本不多的市场份额, 尤其是汽车售后服务之中的维修、保养以及配件销售等高利润部分, 已经成为市场争夺的焦点所在。截止目前, 已有三十多家国外著名汽车服务企业开始或者筹划进入我国汽车售后服务市场。我国许多中高档汽车甚至相当多的经济型车的车主们在挑选汽车售后服务企业之时, 也会更多地倾向于那些有自身品牌的规范化企业, 主要原因是:品牌服务企业具备了十分雄厚的专业技术力量、工具设备以及规范化的市场服务体系, 能够快速为客户车辆实施快速、规范、准确的故障诊断以及排除, 其中一些品牌化服务企业还能实现售前服务与售后服务的于一体化。可见, 对于汽车售后服务企业来说, 积极建设自身独具特色的服务品牌已经刻不容缓。

4.6 建立客户定期回访机制

客户的购车行为和购置其他产品具有极大的差异, 因为车辆购置并非是简单的一次性交易, 而是今后开展长期合作的开端。为此, 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应当定期对客户顾客进行回访, 深入了解客户的心理和需求, 倾听其意见, 认认真真地做好相应记录, 建立健全客户档案, 并且将本企业的最新动态告诉客户, 拉近客户和企业之间的感情, 让客户能够真心实意地感受到企业的优质服务, 这样一来就能够为汽车销售商带来全新商机。与此同时, 还能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长远目标之落实提供足够的依据。

4.7 实施全方位服务

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应当要建立起和客户间的沟通联系平台, 只要实现了实时化、互动化和全面化, 才能为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带来更加多的商业机会, 这样一来, 实施全方位服务就成为了本行业之中的重要竞争手段之一。全方位服务的内容主要有:二十四时紧急抢修服务、新旧车辆置换服务、车辆故障拖车服务、代办年审、交通事复理赔处置服务及保养维护等。在此基础上, 还可在本企业网站中标明本企业的部分或者全部配件, 主要有配件规格、生产企业、生产时间、产品价格等各种属性, 从而便于客户自性对所需产品予以查看与选购。

4.8 完善售后服务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为提升汽车售后服务的质量, 促进企业的持续与快速发展, 应当切实改变传统意义上的管理方式, 实施更加规范和科学的管理方式。一是应当依据企业所处的环境与规模, 建立起更加完备的企业内部制度;二是采取科学化管理方式, 做到责任到人, 提高企业执行力;三是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体系, 通过规范操作以提升工作成效与控制运作的成本;四是立足于对本企业员工实施管理以完善的激励方式, 立足合理分配之原则, 全面调动起各位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使员工们均能参与到企业的发展进程之中, 从而更好地提升本企业汽车售后服务水平。

5 结束语

总的来说, 要想推动我国汽车售后行业的不断发展, 必须引入更加先进的服务方式, 真正把以客户为中心的售后服务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以求不断提高汽车销售企业的售后服务能力, 实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之目的。为此, 应当切实规范汽车销售企业的各类服务行为, 提高其服务客户的能力, 从而为本企业全体客户提供具备更高品质和更加专业化的售后服务, 进而实现我国汽车销售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汽车售后服务是一项十分讲求细节的综合性服务项目, 由于近年来我国消费者逐渐趋向于理性化。只有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企业才能取得新的发展, 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有鉴于此, 提高汽车售后服务的满意度, 致力于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已经成为众多汽车销售企业的一致认识。文章剖析了汽车售后服务的内涵和重要价值, 分析了我国汽车售后服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并提出了汽车售后服务的主要发展趋势。

关键词:汽车,售后服务,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易翔.试论售后服务对汽车企业品牌的重要性[J].科技风, 2008 (3) .[1]易翔.试论售后服务对汽车企业品牌的重要性[J].科技风, 2008 (3) .

[2]蒋智红.浅论汽车售后服务各户满意度评价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水运, 2008 (12) .[2]蒋智红.浅论汽车售后服务各户满意度评价模式的构建及应用[J].中国水运, 2008 (12) .

[3]张咏梅.浅谈我国汽车售后服务管理[J].山东煤炭科技, 2010 (5) .[3]张咏梅.浅谈我国汽车售后服务管理[J].山东煤炭科技, 2010 (5) .

[4]李永和.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J].科技资讯, 2010 (31) .[4]李永和.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J].科技资讯, 2010 (31) .

[5]柯克雷.基于顾客满意的我国汽车售后服务模式研究[J].经济论坛, 2011 (3) .[5]柯克雷.基于顾客满意的我国汽车售后服务模式研究[J].经济论坛, 2011 (3) .

汽车前灯发展趋势研究 篇3

关键词:汽车 前灯 造型设计 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124-02

1 概述

汽车从19世纪末诞生以来,其外观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外观设计在汽车设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前灯在外饰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见,前灯的设计是汽车外观地设计的重要决定性因素。各大车厂也逐渐认识到这个问题,在车灯的设计开发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前灯作为汽车前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汽车整体的设计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它的作用不仅仅是照明,更是家族品牌语言的直接体现者,对于车灯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造型、功能和技术上,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做出优质的前灯设计。但目前,对于前灯的设计研究的文献资料相对较少,设计师只能通過对现有的车灯进行研究再设计,缺乏理论的指导。车灯同时与汽车道路安全和驾驶员的舒适程度紧密相联,因此,对前灯的设计进行理论性的研究极具实践意义。

汽车灯具设计是汽车造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灯具设计不仅仅是外部轮廓造型决定的,而是靠外部造型与内部发光部件相互配合,共同营造出灯具的设计美感。本文在造型和技术上回顾了其发展历程,并由此做出了未来发展趋势的预判。

2车灯造型设计研究与发展趋势

2.1车灯造型回顾

早期,汽车的前灯主要是外置投射式,车灯单独的安装在车体之外。到20世纪40年代,这种外置投射的前灯设计逐渐发生变化,最终与车体衔接在一起,使车灯与车体融为一体。而转向灯、雾灯与前灯由初期的分离,到后期,为了节能而进行改良,将其在形态和功能上整合,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现在的前灯就是在此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而这种组合式的设计,各大品牌也不尽相同,方形、圆形及不规则的异形灯的组合,让车灯在内部结构上各不相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视觉特征。

最初车灯的外部轮廓几乎都是圆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安全标准的规定,而这也变成了当时世界的流行趋势,后期,欧洲出现了矩形灯,也逐渐在全球推广开来。直到20世纪末期,美国法规的开放,不受约束的大灯形状才开始普及,之后,大灯设计进入自由时代,各大品牌开始寻找自己的风格。例如,宝马的天使之眼、奥迪的泪眼等。

2.2车灯造型发展现状

家族化是当前汽车造型设计的主要思想,也是产品具有识别性的最直接的方法。家族化设计犹如生物学中的“遗传”,让各个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似性,让他人能清楚知道他们是一家人。当前,家族化设计已经渗透到了各大品牌,一线大牌在较早的时间意识到了品牌识别的重要性,而国内自主品牌也开始了家族化的探索。家族化的设计语言是以品牌文化为背景,是品牌精神的外在表现形式,家族化设计不仅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增强品牌效应,还可以降低开发成本。由于采用相似的家族特征,降低了模具开发的费用,也可以减少投入在设计上的精力和时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族化设计主要是通过前脸的设计体现出来。前灯作为前脸的主要构成部分,各大车厂都有着不同的形态设计。

例如宝马前脸的点睛之笔便是其极具特点的天使之眼,灵动的车灯犹如天使的眼睛坠落凡间,让消费者能清晰地辨别出BMW的特点。

2.3车灯造型发展趋势

2.3.1车灯造型的仿生化与情感化

仿生设计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目前仿生设计主要运用在整车造型设计上,而整体性是汽车设计的原则,车灯造型的仿生化能使整个车体更加和谐与融会贯通。仿生的设计使人感到亲切,仿生化的设计不仅可以运用在造型上,在色彩的选择上也可以提出参考,“一堆冰冷的钢铁”是无法满足现代人精神和文明需要的,仿生化的设计让汽车更具有灵际性。车灯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以人为本是其设计的根本原则,车灯的设计要适应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安全。未来的车灯造型设计应在外观设计、人机工程等方面更加注意人性化和情感化。

2.3.2车灯造型家族化与多样化

(1)车灯造型的家族化

家族化设计是当前汽车设计的主流设计思想,统一的设计造型和风格,极大减少了资金和精力的投入,必定是未来车灯造型发展的趋势。统一的视觉造型特征,体现着品牌的形象和实力,使各个品牌的车型更具识别性和归属感。

家族化设计必定是未来汽车设计的趋势,但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家族化设计是汽车设计的双刃剑,虽然在时间和精力上能减少很大的投入,但这种“套娃”的设计却有一定的风险,企业推出属于自己的设计语言,一旦难以被客户认可和接受的话,企业所有的车型都将受到影响,企业必须具备极快的反应能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合适的决策,因此,设计的水准在家族化设计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车灯造型的多样化

随着汽车造型的多样化,人们对于车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满足功能上的需求,还要满足美观和个性的追求。纵观汽车市场,车灯的外部轮廓由最初的圆形逐渐变为狭长型,随着光源亮度的提高,车灯所占的面积也可适当减小,为车灯造型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随着LED和激光大灯的普及,较小的元件体积,使设计师能够更加自由的设计,通过不同的摆放位置与形状,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无论是圆形的复古风,还是不规则带来的运动和科技感,都迎合着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3车灯技术发展研究与发展趋势

3.1车灯光源技术发展回顾

汽车灯具的演变,汽车光源技术的发展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最早期的光源是靠燃料,通过燃烧煤油和乙炔来实现,并为了提高亮度,在光源处安装反光镜,这是最早的前灯雏形。

由于燃料光线弱、易消耗、经常更换等弊端,逐渐被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所替代。初期,碳丝白炽灯的强度低,在车震动时易断,很难运用到车灯上,直到螺旋钨丝的出现,其强度是碳丝的1.5倍,从此车灯正南基入电气时代。

但由于普通白炽灯发光效率低,研究人员发现加入卤族元素能够提高亮度,并且延长寿命,便出现了白炽灯的升级版一卤素灯。但相比汽车,卤素灯的寿命还是很短,能源消耗大,夜间能见度低,车灯制造商又研制出了氙气灯,在灯管内注入惰性气体和金属,使用高电压刺激发光,这使得车灯亮度提高,能源消耗降低,同时寿命也得到了极大的延长。由于制造成本低廉、维护成本也较低,当前汽车市场上主要都是采用卤素大灯和氙气大灯。

3.2光源发展现状

LED,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是第四代汽车光源,是当下前灯光源的主流技术。2008年,奥迪首先在A4上使用LED示寬灯,开启了LED大灯的时代,但由于技术、成本、法规等问题,LED灯并未普及,只用于一部分高端车和概念车上。而在安全、环保和造型等方面,LED等能更好满足这些需求,如今,LED大灯的成本已经低于氙气灯,据预测,从2013-2019年,LED前灯的市场占有率将由1%提升到10%,氙气灯未来必将彻底退出市场。

比如奔驰2015款CLS就配备了多光束LED头灯,该技术使用了多个LED发光单元,使汽车远光灯能实现高精度照明,从而避免对会车司机造成干扰。再以奔驰S级的LED大灯为例,它的LED大灯由56个LED组成,具备了转弯辅助和遮光功能。

而当代,激光大灯也逐渐映入人们的眼帘,被人们所熟知。激光大灯组的最大优势是照射性能强。在外观上,激光大灯与LED相似,但在体积上,激光大灯的元件只有LED的百分之一,这使得车灯造型有了更多变化。激光大灯的另一大好处是光束极度精准,想照那儿就那儿,这一点也有别于其他光源。配合精准的行车摄像头技术和车灯运动托架,能进行精确的照明,这为未来的无人驾驶提供了更多可能。但如此强大的激光大灯技术距离量产还有些障碍,在法规和温度适应性上面都存在着问题。

3.3车灯技术发展趋势

3.3.1新型光源的普及

从氙气大灯到LED,再到如今的激光大灯,每一次技术的革命无疑不带来造型的创新。当前,大部分车企依然将LED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高端车企则开始研究激光大灯的应用。随着技术和法规的进步,LED将取代氙气大灯,成为市场的主流,而激光大灯则会引导未来车灯的潮流。

3.3.2人文交互友好性

交互设计充斥在当前所有产品设计中,在车灯中加入交互元素,实现车灯与车体、司机、路人的有效交流,也是未来车灯的发展前景之一。车灯不仅仅要给我们照明,同时还应该带来互动,通过光柱将大量的信息传递出来,这是科技发展方向,也是车灯未来发展方向。

苹果公司重新定义了手机行业,通过借鉴和发展,也可以推广到汽车行业,从而实现人机互动。驾驶者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甚至眼神来控制车灯,灯光也可以通过感应,感知前方的行人和迎面而来的车灯,自动调节亮度,使车灯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可见度,在转弯时,提高对死角的辨识度,将死角降为零,降低事故的发生,营造更好的交互体验。

3.3.3科技智能性

智慧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的发展目标。车联网作为其中一环也不断推动着智慧城市的建设。在车联网的环境中,汽车通过网络实现相互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前灯作为其子集,也应优化设计,更好地体现智慧城市的命题。随着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城市病”,阻碍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在未来,汽车产业应该从性能、排放、安全、功能等方面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通过网络获取最精确的数据,合理调节亮度,减少能源损耗,通过车灯,获取周围环境数据,寻找最优路线,优化驾驶体验等,必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3.3.4无人驾驶掀起车灯设计新革命

目前部分车厂和科技公司都在研究无人驾驶,也有部分的产品面世,无人驾驶是未来汽车的终极目标。无人驾驶一般是利用前视雷达和激光测距仪来“观察”前面的路面情况,挡风玻璃上安装的摄像头则负责监视车道分界线,后置雷达会探测左右两边超上来的车辆,使前后车辆保持合适的距离。纯计算机式的分析,使车灯的功能逐渐减弱,未来车灯可以完全作为装饰部件出现在车体上,因此在造型、材料等的选择上为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4总结

汽车电子技术发展趋势论文 篇4

在当前中国,电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个部分,从而使汽车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通过加强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使汽车更加安全、舒适,而且还充分适应了当前社会对节能环保的要求。

关键字:汽车 电子技术 应用 发展趋势

1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国民生活质量取得了巨大的提高,当前人民群众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也同步提高。在这种背景形势下,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并使用上了汽车,可以说汽车已经走进了普通人民群众的生活。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人们对汽车的要求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代步工具,而是对汽车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各项功能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汽车上电子技术的应用

2.1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它在汽车上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应用方式就是实现对汽车发动机的集中控制。通过在发动机上安装各种传感器,可以将不同的物理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从而为通过电子单元实现集中控制奠定了基础。这种控制方式较以往而言,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减少汽车排放所带来的污染,更重要的是它还提高了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稳定性。对于现代汽车工业而言,已经逐渐开始普及应用带有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控制核心就是电子控制单元,它可以根据空气流量以及发动机转速等参数实现对喷油量、喷油时刻、发动机怠速以及点火装置的科学控制,不仅可以通过适时调整怠速来确保发动机始终处于工作状态下,而且还可以确保能够提前就获取最佳空燃比和点火提前角,这无疑可以促使汽车发动机的性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

2.2在汽车底盘上的应用

现代汽车上广泛应用了防滑电子控制系统,即驱动防滑系统(AccelerationSlipRegulation,ASR)和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BrakeSystem,ABS),这两种控制系统是指在汽车行驶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和调节驱动轮牵引力的制动力来使车轮获得较大的附着力,不仅可以实现对汽车行驶性能的极大改善,还能达到较好的防滑效果和制动效果,从而显著增加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应用防滑电子控制系统具有很多优势,如:可以提高汽车行驶过程中转向操作的可靠性;因为实现了对驱动车轮的有效控制,所以可以确保车轮获得更大的附着力,进而显著增强汽车在加速和爬坡方面的性能;可以实现在较短时间内和距离内的制动停车;使行驶中汽车的方向稳定性更为可靠等等。现代汽车在底盘部分还普遍安装了电子控制悬架系统(electroniccontrolsuspensionsystem)和动力转向系统(powersteeringsystem)。前者通过对行驶中车辆悬架基本参数的控制,从而可以显著提高车辆驾驶的平顺性和操作稳定性;而后者可以为驾驶员提供最优的动力和转向手感,使汽车的操作稳定性极大的提升,并且确保了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2.3在行驶安全方面的应用

为了保障车辆驾驶人员的安全,现代汽车中基本都安装了气囊,而气囊打开功能的实现就依赖于电子控制装置。在实际工作中,电控装置通过接收并分析由加速度传感器发来的信号,以完成对汽车是否发生碰撞事故的判断,如果发生碰撞事故,就可以对气体发生器发出指令,从而使气囊迅速膨胀,这个过程只需要短短3s就可以实现,从而达到保护驾驶员的目的。此外,现代的一些高端汽车上还将安全带和发动机通过电子装置进行了关联,只有在驾驶人员和乘客都系好安全带的条件下,发动机才会启动,这无疑会使汽车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3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电子网络化

当前汽车的结构日益复杂,应用到汽车中的各种电子设备和智能元件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这就对各个装置的协调通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这些应用到汽车中的电子装置和设备能够正常协调工作,就必须构建车载的电子网络系统。除了能够满足电子装置和设备之间的通信需求外,通过构建车载电子网络系统还可以充分确保各个装置的工作效率,这对装置故障的识别和车辆行驶安全的保障具有重要作用。

3.2智能化

在当代中国,智能硬件的普及和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和趋势,具体到汽车领域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当前已经有很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提出了智能汽车的概念,有的甚至已经做出了能够初步应用的产品,而智能汽车的实现显然离不开电子技术。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利用现代电子技术已经可以实现智能化导航,同时还能对车辆故障实现智能诊断,这些无疑都会为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绿色化

在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形势下,节能、环保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的主题,而汽车尾气排放作为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源头,对其实施治理已经变得刻不容缓。有鉴于此,现代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应该朝着节能、降耗、环保的方向发展,只有不断降低汽车能耗,减少汽车排放,才能响应我国可持续化发展战略的号召,从而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

4结束语

在当前中国,电子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的各个部分,从而使汽车的整体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通过加强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不仅可以使汽车更加安全、舒适,而且还充分适应了当前社会对节能环保的要求,笔者坚信,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未来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前景必将无限广阔。

参考文献

[1]董荷风.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xx,(12):76

汽车篷布现有市场及国外发展趋势 篇5

(2011-11-14)

引言:根据公司的市场观察,汽车篷布可能会成为雅上明年上马的市场项目。为了配合项目实施前的决策,市场部对目前汽车篷布的市场做了初步分析。因所调查方式较为单一,为网络搜索,且时间有限,所以调查结果中难免有错,请指正。本报告包括了汽车篷布的分类、国内市场的情况,以及国外汽车篷布的发展情况等。

一、概况

篷布用途:

篷布作为现代一种使用较为频繁的材料,应用广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用途。

1、储藏:抗紫外线,能起到保护贵重商品的作用, 使粮食,棉花,化肥,化工免受湿热,充分保护物品。

2、运输:用以确保货物通过公路,铁路或船舶的运送过程中避免遭受风雨。确保货物安全和完整。

3、户外活动:适合野餐及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对抗阳光和风雨,形成理想的庇护所。

4、覆盖:用于覆盖建筑跟装备;用于覆盖外放的堆存货物,卡车/汽车/船,机械封面,帐篷,野餐垫,覆盖泳池及花园家具等。

汽车篷布应用:

根据以上篷布的主要用途,汽车篷布主要应用于运输和覆盖在卡车和汽车上。

运输:篷布虽然不是汽车上最主要的配件,但作为重要附件,如能加以正确使用,能节约开支,也直接关系到运输货物质量的好坏。汽车篷布装置的形式一般有三种:方形、弧形、三角形和平铺。

1、方形:一般载重汽车制造厂多采用这种形式,其优点是车厢容积较大,平整。缺点是排水条件较差,顶部容易成槽或凹形而积水。如果篷布质量较差,水容易渗入车厢,使物质变潮变质,同时,由于积水的关系,加速了篷布的腐蚀,而且由于方形产生的棱角,容易在山区行驶中刮破篷布。

2、三角:一般只有高原山区的运输公司多采用。优点是排水条件好,不积水,不易触山刮破篷布。缺点是容积较小,不易运输轻泡货物,篷布易与物质接触,如篷布渗水易导致物质变质。

3、弧形:它吸取了三角和方形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避免了三角形和方形存在的缺点,且由于目前国内运输环境大为改善,目前国内货车普片采用此类形状。

4、平铺:由于货车本身没有安装篷杆,多属于栏板式车厢,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对货物进行遮罩,将篷布直接平铺在货车车厢上以防止货物洒落和免遭风雨。

关键词:汽车篷布、卡车篷布、货车篷布、货运篷布、车顶篷布、吉普车篷布、军车篷布、车篷篷布、汽车盖布等。

覆盖:汽车篷布另外一个用途主要用于覆盖汽车,帮助户外停放车辆抵挡紫外线辐射、太阳直射、酸雨、鸟粪、风沙的伤害,以及防脏、防灰、防雨、防雪等,还有一定程度上有隔热效果。主要应用于小型轿车,其做工较为复杂,需采用欧美市场常用的立体剪裁法,使制成的车衣紧紧贴符车身。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与目前公司的材料、技术、市场方向等并不匹配,因此以下对此不作研究。

关键词:车罩、车衣、汽车外罩等。

汽车篷布材料

纺织面料通过新工艺整理之后成为功能性面料。功能性面料主要是具有防水,防风,透气,透湿等多种功能,使之能满足各类需求,并应用广泛。其被大量应用于工业,广泛用于汽车物流运输、矿产、工厂、机器盖货、码头等。

用于汽车篷布材料有以下几种:

帆布:是一种较粗厚的棉织物或麻织物。帆布通常分粗帆布和细帆布两大类。粗帆布又称篷盖布,织物坚牢耐折,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用于汽车运输和露天仓库的遮盖以及野外搭帐篷。(国内汽车篷布主要使用的材料)

PE布:PE篷布原料一般指彩条布,是在PE编织布双面涂PE膜,也有用聚丙烯编织布的。这种蓬布防水性能差,一般用一次后就不敢保证防水性能,缺点是易磨破,优点是其质量轻,干净无污染。

PVC布:是涤纶长丝底布再双面涂层PVC糊树脂,因为是浸塑工艺,一次成型,布的缝隙里面都有PVC浆料,所以防水性能好,现在货车上的蓬布,堆场等防雨用品都是PVC蓬布做的。PVC材料防雨性好,PVC耐劳度好,pvc蓬布的抗老化远优于PP、PE蓬布。

不同车箱使用汽车篷布的主要几种形式

1、使半封闭车厢或挂车成为封闭式车厢---仓栏车厢、仓栅车厢、半挂车厢等

仓栏车厢、仓栅车厢

半挂车厢(可伸缩)

2、防止运输货物(土、盐、沙石、粮食、肥料等大宗材料)被风吹飞或日照雨淋---栏板车厢、高栏板车厢等。

3、直接遮罩货物---半挂车

半挂车

二、国内汽车篷布市场情况

国内卡车销量比

销量

增长率 2005年

151.8万

2006年

175.1万

15.3% 2007年

213.7万

22% 2008年

228.6万

7% 2009年

295.9万

29.4% 2010年

354.6万

19.8% 2010年全年,全国卡车销量为354.6万辆,同比增长19.8%。从05年开始平均每年的卡车销量的增长率为 18.7%。预计未来几年的卡车的总销量还会持续增长。

根据各类卡车的市场份额看,重型卡车所占份额会逐年增长,轻型卡车将会基本维持不变,中型卡车比重将会逐年下降。重型卡车2010年销量近100万辆,而国四排放标准有望在2012年实行,预计重型卡车届时的销量会达到每年110万辆,并在未来逐步稳定在此值。

中型卡车未来几年还会逐年增长,在2020年后将会出现负增长。最终将会稳定在36万辆左右。

轻型卡车将会稳定在200万辆左右。

根据载货卡车的销量预测,未来汽车篷布应主要集中在重型卡车和轻型卡车两类卡车上。

国内汽车篷布厂家

国内没有专业生产汽车篷布的厂家,汽车篷布是各类生产企业的附属产品。多为篷布生产和篷布加工类企业生产。如:天悦帆布制品、兰翔帆布、方大帆布制品、兴达帆布、北帆篷布制品、庆宇涂塑制品、亿龙新材料、华东篷布厂等等。偶有私人自行加工。

篷布生产厂家(帆布、涂塑厂):此类厂家由于能生产篷布,有良好的原料基础,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根据市场的需求,也为了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开发出一些做工较为简单的产品来提高企业利润,如汽车篷布、火车篷布、堆场盖布、帐篷、风筒等等。

篷布加工类厂家(制品厂):此类企业是专做篷布加工的企业。其产品多为军用帐篷、民用帐篷、折叠篷、汽车篷布等等。

汽车篷布尺寸:

1、根据货车各种尺寸的规律生产标准的汽车篷布。因市场上的车辆种类较多,且未形成相应的行业标准。各类企业都有自己的尺寸标准,较难统一。量身定制,目前各企业采用的主要形式,购买者提供尺寸,由生产厂家根据尺寸再生产。

汽车篷布销售渠道:

汽车篷布由各类生产厂家生产出来后,主要销往车厢厂、专营的汽车篷布店面、修理厂等地。

从调查的情况看,汽车篷布目前并未形成相应的行业。主要因为国内的消费水平普片不高,对货物在运输过程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车主多采用购买一块油布和帆布搭在车厢上,用绳索固定,而且可以使用多年,更换率不高。因此直接销售汽车篷布的店面普片不大,且分布较为分散,不易形成大批量的销售。

百度数据比较:从以下结果可以大致判断出相应行业的竞争情况 篷布

相关结果约2,190,000个 汽车篷布

相关结果约714,000个 篷房

相关结果约1,510,000个

2、三、汽车篷布的发展—国外汽车篷布市场情况

国外汽车篷布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行业,已经有专业做汽车篷布的企业。此行业为一个利基市场。

国外汽车篷布研究方向多为自动化、美观度等方面。关键词:

AUTO / TRUCK covers

汽车/卡车盖;

Vehicle Covers

车盖

Automobiles & Vehicle Covers

汽车及汽车盖; Tarpaulin Car Cover 篷布车盖 Truck Tarpaulins

卡车篷布

Truck tarps

卡车防水布

主要分类:

1、滑动式栏板车厢顶篷

2、摇臂式半封闭车厢顶篷

3、直梁式滑动车厢篷

4、曲臂防水布

5、皮卡轿车

6、汽车篷布喷绘

7、半挂车篷布(直接包裹货物)

8、其他汽车篷布应用

轿车运输车篷布

参考资料:《汽车》杂志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篇6

2007-10-01 01:00

我国汽车行业目前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这种增长势头能持续多久,未来汽车行业增长将呈现何种态势?我们请经济学者从宏观经济理论的角度,对中国汽车行业中长期的增长趋势及潜力进行专业分析。

根据经济增长理论中的S型增长曲线,耐用消费品普及过程一般都要经过“三浪”加速增长阶段。

第一浪,普及率从1%~3%迅速上升至20%左右。此阶段结束后一般会有一个明显的调整期(增长率放慢)。

第一浪有如下特点:一是增速特别高。因消费和生产的规模均比较小,基数低导致增速特别高。二是增长剧烈波动。在刚开始普及的过程中,人们的消费偏好还未最终定型,跟风式的消费较明显,消费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生产的盲目性也较强。三是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竞争以价格竞争为主。高额的现实利润和乐观的预期收益,会吸引大量社会资金投资这一行业,企业数量显著增加,但规模都偏小。市场竞争以价格竞争为主,激烈的竞争导致市场出现剧烈的波动。

第二浪,普及率从20%左右上升至50%~60%。这是耐用消费品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期。像第一浪一样,第二浪增长达到顶峰后也会步入一个明显的调整期。

这一阶段的特点如下:一是规模化下的高成长。耐用消费品产销量伴随着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不断增长。二是集中度明显上升,兼并重组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方式。随着竞争升级,“规模决定地位”成为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市场法则之一。企业采取内部扩张和外部兼并的方式提高市场占有率,因而导致企业数量明显减少,产业集中度显著上升。三是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加快。优势企业引导行业发展趋势。

第三浪,普及率由50%~60%上升到90%左右。产业高度集中,市场细分显著。

这一阶段的特点如下:一是产业高度集中,市场进入垄断竞争阶段。随着市场逐渐趋于成熟,耐用消费品产量向3~5家企业集中,前三强的集中度超过50%,甚至达80%。二是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决定企业的地位和效益。

我国彩电等行业的“三浪”式增长验证

从我国彩电、冰箱和洗衣机行业的发展历程看,这些耐用消费品向家庭普及的过程基本都验证了“三浪”式增长定律。

彩电行业:1986年我国城镇家庭彩电普及率突破20%,达到27.41%,当年彩电产量出现明显波动;后经过3年的时间,彩电普及率达到50%,此时年产量跃升到1000万台左右,随之进入连续两年的调整期。之后再经过6年,彩电普及率达到100%左右,年产量达到3000万台上下。与其他耐用消费品不同,彩电的普及率相当高,明显超过100%,许多家庭有两部彩电,这导致2001年以后的第四浪高增长,不过这第四浪的高增长与彩电农村普及率的提高和出口量快速增长紧密相关。

电冰箱行业:呈现典型的“三浪”式增长。1987年我国城镇家庭电冰箱普及率接近20%,年产量400万台,1988年产量冲高到757万台,之后进入连续四年的调整期。1993年之后,电冰箱行业进入即第二浪加速阶段。1994年电冰箱普及率突破60%,由20%提高到60%花了7年时间。这期间增长最快的是1993年~1995年间,年产量达到800万~900万台。第三浪加速发生在2002年~2004年间,年产量跃上3000万台的台阶,2004年城镇电冰箱家庭普及率达90.2%,普及率由60%上升到90%花了10年时间,其中调整期高达5年之久。一般来说,一个家庭只拥有一台电冰箱,所以,其普及的过程具有较典型的意义。

洗衣机行业:1983年我国城镇家庭洗衣机普及率超过20%,达29.08%,完成了第一浪增长过程;之后经过四年的快速增长,普及率超过了60%,洗衣机的年产量达到1000万台左

1988年后洗衣机行业出现了长达8年的低迷增长期,60%~右;与其他耐用消费品不同的是,90%普及率持续了10年之久,在这一过程中年生产量基本没有增加。2002年后才进入第三浪高增长过程,城镇家庭洗衣机的普及率2005年上升到95.5%,年生产量接近3000万台。空调的普及过程初看与彩电、冰箱、洗衣机有所不同,为“二浪”式加速过程。1998年我国空调城镇家庭普及率达到20%,经过短短7年时间家庭普及率超过80%,第二浪加速与第三浪加速叠加。不过,这可能是统计口径不同造成的。一般一户安空调都在二台以上,因此,这一数据明显夸大了空调的普及率,估计夸大一倍多。所以,空调目前仍处于第二浪加速增

2002长期,第三浪估计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才出现。微机仍处于第二浪加速增长期中,年城镇家庭电脑普及率达到20%,经过2003年~2005年普及率提高到40%,再过两三年普及率可达到60%。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再进入第三浪加速增长过程。

目前汽车行业正处于第一浪的后期

从国外汽车行业发展的经验看,轿车消费也会经历“三浪”式增长的过程。美国汽车家庭普及的过程就是一个较好的例证。1914年,美国汽车家庭普及率超过10%,然后经过14年的快速增长,普及率提高到90%,其中有两浪快速增长,一浪是在20世纪初(一战期间),一浪是在20世纪的二十年代。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现正处第一浪加速增长期的后期,估计2009年前后可以达到普及率20%和乘用车产销量达到900万辆。按照“三浪加速”增长理论,我们可以对第二浪加速增长的起点做一个分析。根据过去我国电冰箱和彩电行业的发展情况,电冰箱的城镇普及率1987年达20%,年产量401万台。彩电1985年的普及率为17.21%,产量为435万台,目前的城镇人口规模正好比这一时期多一倍,因此,城镇家庭汽车普及率达20%时,乘用车产量大致为900万辆左右。2005年乘用车产量为393万辆,2006年突破500万辆。按20%的增长速度推算,到2009年乘用车年产量可达900万辆左右,2010年乘用车年产量将超过1000万辆。目前轿车占乘用车的比重为74%,按75%的比重算,轿车产量将达680万辆左右,2010年将超过700万辆。因此,中国汽车工业目前仍处于第一浪加速增长过程中,增长最猛的第二浪尚未到来。

目前城镇居民的小汽车家庭普及率被低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2005年城镇家庭汽车普及率仅为3.4%,去年为4%,我们认为这些数据明显低估。因为乘用车保有量中公车的比重仍然相当大,估计仍在50%以上,而公车从使用的角度看,与私人汽车并没有明显的差异,两者存在很强的替代关系。

我们对近几年城镇家庭汽车普及率的粗略估计是:2005年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3159.66万辆,其中小型和微型车(微型车与乘用车统计口径大致相当)保有量共计1918.67万辆。如果按城镇居民拥有量占总量的80%计算,城镇居民乘用车保有量大约为1535万辆,由此计算的城镇居民小汽车普及率为8.19%。我们估计的普及率数据比国家统计局高1倍以上。

2011年前后进入规模化的高增长期

在汽车达到20%的家庭普及率这一重要关口后,估计汽车行业发展要经过两年左右的调

整,然后进入第二浪的高增长期,“十二五”和“十三五”将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国际经验表明,家庭汽车普及率由20%上升到60%所用时间一般在10年左右。如美国从10%上升到90%用了14年,日本从20%上升到60%花了11年时间。日本小汽车家庭普及率于1970年达到22.1%,经过11年的时间后小汽车的家庭普及率上升到60%(1980年为58.5%,1981年超过60%)。之后又经过11年左右的时间,小汽车的家庭普及率提高到80%。我们粗略估计,中国城镇家用汽车普及率由20%到60%也要10年左右的时间。2011年前后中国汽车工业将进入规模化的高成长期,即第二浪加速增长阶段。2021年~2022年前后开始调整并为进入第三浪高增长做准备。按2021年城镇家用汽车普及率达60%计算,届时城镇人口总规模将达到8亿人左右,那么,城镇乘用车的保有量将达到1.6亿辆,是现有乘用车保有量的10倍,年递增17%。

汽车玻璃的发展趋势 篇7

汽车玻璃的面积约占汽车表面积的1/3[1]。根据应用部位, 汽车用玻璃主要包括前风挡玻璃、后风挡玻璃、门玻璃、天窗玻璃和前/后角窗玻璃等 (图1) 。汽车玻璃要求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 同时还要求具备耐磨性、耐热性、安全性、密封性和隔音性等性能, 以保障乘员的驾驶和乘坐安全。

汽车前/后风挡玻璃一般都做成整体一幅式的大曲面型, 上、下、左、右都有一定的弧度。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而言, 当车速超过100 km/h时, 迎面气流在流经曲面玻璃时可减少涡流和紊流, 从而相应地减少车辆的空气阻力。同时, 车窗框边与车身表面形成平滑过渡, 使风挡玻璃与车身轮廓浑然一体, 也有效地降低了整车的风阻系数[2]。

现在汽车上常用的玻璃有夹层玻璃和钢化玻璃两种, 两种玻璃的应用部位见表1, 各自的特点如下。

(1) 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是将一层或数层PVB (聚乙烯醇缩丁醛) 树脂胶片夹在两片或多片玻璃原片之间, 经加热、加压粘合而成的一种复合玻璃制品[3]。常用的夹层玻璃一般有3层, 见图2。夹层玻璃具有很高的强度和韧性, 抗碰撞能力强, 安全可靠, 透明度高。一旦破碎, 内、外两层玻璃的碎片仍能粘结在PVB上 (图3) , 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PVB本身也具有较大的韧性, 能吸收部分撞击能量, 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其承受高速冲击的强度要高于钢化玻璃[2]。所以, 前风挡玻璃多采用夹层玻璃, 以对乘员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

(2) 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是将平板玻璃或浮法玻璃加热到软化点附近之后骤冷而制成的高强度玻璃[4]。图4是碎裂的钢化玻璃和普通玻璃的对比。可以看出, 与普通玻璃破碎以后形成的锋利尖角相比, 钢化玻璃破碎以后形成的细碎颗粒, 大大降低了对人体的伤害。但钢化玻璃在存放和使用时, 由于“内应力”的作用容易发生“自爆”现象, 而且经碰撞以后, 产生的裂纹网过于稠密, 使玻璃碎片容易掉落, 增大了乘员受伤的风险, 所以区域钢化玻璃应运而生。区域钢化玻璃通过采用特殊的热处理方法控制钢化玻璃碎片的大小、形状及其分布区域, 以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5]。钢化玻璃多用于后风挡玻璃、门玻璃和天窗玻璃。

2 汽车玻璃的性能要求

汽车玻璃的性能要求主要包括光学性能、力学性能和环境性能等几方面。目前, 各大国际组织和主机厂都制定了有关的检测标准, 见表2。

2.1 光学性能

光学性能包括光透射率、光畸变、副像偏离和颜色识别等。

(1) 光透射率

光透射率是透过玻璃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的比值[6]。光透射率试验是为了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射比, 根据GB 9656的要求, 光透射率应≥70%。

(2) 光畸变

光畸变是由于玻璃表面存在的凹凸不平或局部光学不均匀性, 使通过的光线产生偏离, 从而使物像变形的现象。

光畸变试验也叫斑马角试验, 是检测光线通过玻璃以后的物像变形程度。如光畸变程度较大, 则容易使驾驶员的眼睛产生疲劳, 从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按照GB 9656的要求, 玻璃A区 (按ECE R 43确定, 下同) 的光畸变最大值不能超过2′, B区的光畸变最大值不能超过6′。

(3) 副像偏离

副像偏离是指副像偏离主像所形成的夹角[7]。按GB 9656的要求, 玻璃A区的副像偏离最大不能超过15′, 玻璃B区的副像偏离最大不能超过25′。

(4) 颜色识别

颜色识别是透过前风挡玻璃的试验区域观察固定的颜色 (通常采用白、黄、红、绿、蓝和琥珀6种颜色的标识板) , 判断所看到的颜色是否有变化, 会不会影响驾驶员对颜色的判断。按照GB 9656的要求, 透过玻璃看到的颜色必须为原色。

2.2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主要包括抗磨性、人头模型撞击、抗穿透性和抗冲击性等。

(1) 抗磨性

抗磨性是检验前风挡玻璃经过磨损后的雾度变化率, 以确定玻璃是否具有某一最低限度的耐磨性。按照GB 9656的要求, 试验后的雾度变化应≤2%。

(2) 人头模型撞击

人头模型撞击用来评价安全玻璃在钝物冲击下是否具有最低强度或粘结强度。试验要求试样必须被破坏, 具体要求见GB 9656。

(3) 抗穿透性

抗穿透性试验目的是评价安全玻璃在钢球的冲击下是否能被穿透, 具体要求见GB 9656。

(4) 抗冲击性

抗冲击性是为了确定安全玻璃在小钢球冲击下是否能够保持某一最低强度或粘结性能, 具体要求见GB 9656。

2.3 环境性能

环境性能主要包括耐热性、耐湿性和耐辐照性等。

(1) 耐热性

耐热性是检验安全玻璃在规定温度条件下放置一定时间后, 观察其外观质量是否发生变化。要求在100℃的温度下保持2 h, 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再进行评价。根据GB 9565的要求, 试样试验后不能有气泡和变色等缺陷产生。

(2) 耐湿性

耐湿性是检验安全玻璃是否能够经受一定时间的大气湿气的作用。根据GB 9656的要求, 试样表面试验后不应产生任何水汽凝结现象, 且经目视检查, 玻璃外观不能有变化。

(3) 耐辐照性

耐辐照性试验是为了检验安全玻璃经一定时间辐照后是否会出现明显的变色或透射比降低的现象。辐照光源可使用无臭氧石英管式中压水银蒸汽弧光灯或等效的辐照光源, 辐照时间为100 h。根据GB 9656的要求, 辐照后的透光率应≥70%[8], 有的标准还要求辐照前、后的透射率之比≥95%。

3 汽车玻璃的发展趋势

3.1 智能化的汽车玻璃

智能化汽车玻璃是通过对玻璃表面及其内部进行特殊处理, 使玻璃具有自动显示、可控调光等功能。智能玻璃与相关电子元件配合使用的结果, 使汽车的操控越来越简单, 行驶安全性也越来越好, 智能化汽车玻璃的研究和开发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 并在一些高端车型获得了应用。

3.1.1 HUD抬头显示玻璃

HUD (Head Up Display) 是利用光学反射的原理, 将重要的行车数据投射在前风挡玻璃上 (图5) 。HUD系统的基本架构包括两个部分:资料处理与影像显示。HUD抬头显示系统首先应用在飞行器上, 后来逐渐应用到汽车前风挡玻璃上。目前, 已经有宝马7系、君越、雷克萨斯RX350、奥迪和雪铁龙C6等越来越多的车型应用了这种系统。图6是奥迪车型的抬头显示玻璃系统, 图7是雪铁龙C6的抬头显示玻璃系统。

HUD抬头显示玻璃有如下优点。

a.驾驶员不必低头, 就可以看到车辆的有关信息 (如车速、油耗和导航界面等) , 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

b.驾驶员不必在观察远方的道路和近处的仪表之间调节目光, 避免了眼睛的疲劳。

3.1.2 可调光的汽车玻璃

可调光的汽车玻璃能够根据外部光线强度的变化, 用手动或自动方式改变玻璃的透明度, 从而有效地降低能量透射率, 为减少进入车内的太阳能开辟了新路。可调光玻璃技术主要有电致变色技术 (EC) 和液晶显示技术 (LC) 两种。意大利菲亚特汽车公司的有关部门通过近5年时间的研究, 已经将用PDLC柔性膜制成的液晶可调光玻璃用于风挡玻璃、后窗玻璃上[9]。

3.2 集成化汽车玻璃

单纯的汽车玻璃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要求, 越来越多的附件 (如天线、各种电子元件、包边条和加热线等) 被集成到玻璃上 (表3) , 可以实现接收信号、提供倒车影像、防水、防尘和加热等功能, 又节省了车内空间。集成化汽车玻璃已经被越来越多各种车型所采用。

3.3 多功能汽车玻璃

3.3.1 无线电玻璃

无线电玻璃将车载收音机的天线集成在玻璃上。以前, 车载收音机需要通过手拉或电动伸缩外露杆式天线接收信号。为了能在行驶过程中接收到必要的电波讯号, 车身外部增加了很多附属凸出物, 洗车或进出停车厂时很容易造成天线的损坏;另外, 汽车在高速行驶时, 天线与空气摩擦的风声也比较明显。在这种情况下, 无线电玻璃应运而生。

无线电玻璃有以下两种加工方式。

a.内嵌天线玻璃。在风挡玻璃中内嵌密封式天线, 图8a为内嵌天线玻璃的结构图, 天线被放置在内层玻璃和PVB膜之间。

b.印刷天线玻璃。将金属涂料印刷到玻璃 (一般是后风窗) 的内表面上 (图8b) , 然后在玻璃成型炉中经650~700℃的高温烧结后, 金属涂料就可以完全烧结在玻璃表面。印刷天线通过导线跟车内的信号放大器相连, 可以接收FM/AM、电视信号、GPS信号。印刷天线的宽度一般为0.5 mm左右。

这种集成了天线的无线电玻璃通讯故障率低、接收信号更稳定, 是今后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拉杆式天线将很快会被完全取代。图9是集成了加热线和印刷天线的后风挡玻璃。

3.3.2 憎水玻璃

汽车在雨天行驶时, 雨水会沾附在玻璃上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虽然雨刮可以刮去前风挡玻璃上的雨水, 但刮刷范围有限, 且门玻璃和后风挡玻璃等无法清洁。由此, 憎水玻璃应运而生。使玻璃表面具有憎水性能的方法有两种。

a.在玻璃表面涂覆烷氧基硅盐类、烷氧基聚合物、有机聚合物、石蜡或氟素化合物等低表面能物质, 使玻璃表面具有较低的表面自由能[10,11,12]。图10是带有该种憎水表面涂层的玻璃表面, 可以看出, 水滴和玻璃无法亲和, 取得了玻璃憎水的效果。

b.使玻璃表面具有纳米级的微观凸凹表面。

在憎水玻璃表面, 水滴与玻璃的接触角能够达到110°以上 (图11) , 因而表现出非常好的憎水效果。金刚砂轮磨损试验表明, 膜层的抗划伤性能和抗磨损性能较好, 可以耐受风挡玻璃雨刷器的来回摩擦[13]。从图11看出, 由于憎水层与玻璃不易亲和, 在风力作用下, 憎水玻璃表面的水滴更容易被吹散, 而不易粘附在玻璃上。图12是透过普通玻璃和憎水玻璃看到的后视镜影像图的对比, 可以看出, 憎水玻璃有更加清晰的视野范围。

3.3.3 隔音玻璃

隔音玻璃是一种能对声音起到一定屏蔽作用的玻璃产品, 通常为双层或多层复合结构的夹层玻璃。夹层玻璃中间的膜层对声音传播的弱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这种膜层可以是以聚乙烯醇缩丁醛为主要成分的PVB中间膜。PVB玻璃可以有效阻挡和吸收1 000~4 000 Hz的噪声, 从图13可以看出隔音玻璃能够有效地阻挡声音的传播。图14是经过普通玻璃和隔音玻璃的声音传输损失的对比情况, 采用隔音玻璃后, 声音在频率3 000~4 000 Hz时损失最大, 可达25%以上。

3.3.4 隔热/抗红外线玻璃

隔热/抗红外线玻璃主要有以下两种。

a.玻璃中间的夹层采用可吸收大量红外线的PVB胶片 (图15a) , 可以减少射入车内的太阳能量, 这种玻璃的能量透过率为40%, 比普通夹层玻璃低14%左右, 可以有效减少空调负荷。但这种PVB胶片的价格比较昂贵, 降低成本是其大面积推广的前提条件[14]。

b.在夹层玻璃的中间, 即玻璃内表面均匀地喷洒极细的金属粉末 (图15b) , 使太阳能量可以被金属颗粒吸收和反射, 从而达到隔热、降温的作用。这种玻璃价格比普通夹层玻璃稍贵, 已经在一些高端车型 (如宝马车系) 上获得应用。

3.3.5 加热玻璃

加热玻璃能够去除玻璃表面的雾气和冰雪, 确保清晰的视野范围。使玻璃具有加热功能主要有以下两种措施。

(1) 在车窗玻璃上印刷导电油墨 (发热体)

在车窗玻璃上印刷导电油墨后, 通电即可发挥其抗霜/雾的功能。这种玻璃的发热功率大、加热速度快, 但由于油墨印刷可能会遮挡一部分视线, 所以主要应用于容易堆积冰雪且对视线要求不高的后风挡玻璃。图16是后风挡玻璃采用加热玻璃前、后的对比情况。前风挡玻璃由于对视野要求十分严格, 不能印刷加热线, 可以通过在夹层玻璃之间放置很细的金属细线达到加热的效果。金属细线应该选用导电性强的材料 (如钨等) , 直径一般在0.01~0.05 mm之间。图17是带金属细线的前风挡加热玻璃。

(2) 在玻璃上镀发热膜或涂层

在玻璃表面镀覆发热膜或涂层, 赋予玻璃除霜、除雾的功能, 这种带发热膜玻璃的内部结构如图18所示。图19是带发热膜的前风挡玻璃。

3.3.6 防弹玻璃

玻璃的防弹作用可以通过玻璃夹层、玻璃与有机透明材料夹层复合和玻璃贴膜等几种方式实现[15]。防弹玻璃的特点是:透光性好、耐热、耐寒、具有较大的抗冲击强度等。当遇到爆炸或弹击时, 轻者玻璃可以完好无损;重者, 即使玻璃破裂, 子弹也不易穿透玻璃, 玻璃碎片亦不会脱落伤人。防弹玻璃主要用于重要人物及各国首脑所乘用的防弹车[16]。图20是子弹打到防弹玻璃后留下的痕迹。

最新研究结果表明, 透明陶瓷像玻璃一样透明, 可以用于高级轿车的防弹窗, 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对此进行了试验。由几层Al ON (氮氧化铝) 玻璃和聚合物组成的双层中空玻璃能够经受从7.62 mm口径手枪连续射出的穿甲弹, 而质量却比普通防弹玻璃轻50%[17]。

摘要:汽车玻璃是汽车重要的安全件之一, 具有保护乘员安全以及防水、防尘、耐热和隔音等作用。介绍了汽车玻璃的种类、应用现状、性能要求以及智能化、集成化和多功能等几种新型汽车玻璃的特点和应用情况等内容。

汽车导航市场的发展趋势 篇8

车载信息娱乐市场正在发生着一些细微的变化,导航设备的增幅速度已经超过了汽车音响的增长。GPS应用在经历了军用、仪表导航到便携导航(PND)后将开始分化,一是走向手机等移动网络设备,提供定位服务,另一个方向是瞄准了汽车应用,例如C2C(车对车的信息交流)、C2I和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等。

汽车导航市场中,根据ST公司汽车产品事业部副总裁Demenico Rossi的估计,2008年PND的出货量同比将增长43%,从2007年的3200万件增长到4600万件。主要增长动力依然来自车载导航市场低于水准的普及率,对市场的教育和推广的力度依然不够。低成本的OEM导航仪(两用便携导航仪)将会在中级汽车中开辟新的市场,预计到2012年在欧美新售的汽车中,车载导航仪占有率将超过25%。2007-2013年OEM仪表板内置导航仪的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便携式导航仪的增长速度为16%,预计到2013年导航市场规模将达到汽车音响的水平。

导航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点到点式的路线指南,基于地图的独立驾驶辅助系统和汽车间的协作式安全系统是下一步发展目标。

集成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紧急救援呼叫于导航系统中,将是所有高档汽车的标准配置。ADAS包括适应性航速调节器(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适路性车头灯照明系统(Adaptive FrontlightSystem,AFS)、车道偏移指示(LaneDeparture Warning,LDW)、行车盲点监控(Blind Spot Monitoring,BSM)、停车辅助系统(parking assistance)与防撞安全系统(pre-crash safety systems)。不过ADAS的导入,除了要考虑ADAS设备对于汽车成本可能造成的影响之外,设备运作的稳定性与安垒性,也是重点,因此汽车电子厂商在设计相关产品时,必须在成本与稳定运作两大条件要求下,取得平衡点,才能打入车厂供应链。

紧急呼叫是当前远程信息市场中的典型应用,欧盟提出了泛欧紧急救援服务eCall系统的提案。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车载eCall发送器就会自动发送紧急呼叫到最近的救援中心。美国的ON Star和日本也已经开展了类似的服务。现在装载eCall系统的车辆还不是很多,但预计2010年将开始高速增长。尤其是欧洲市场,2013年超过70%的新车将安装该系统,美国也会有一半的车加入ON—Star,而日本的安装比例将达到30%。

上一篇:三项教育内容下一篇:神话传说龙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