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师个人总结(精选8篇)
一、精心创设情景,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学生刚接触化学,刚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实验更感兴趣。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初中化学要记的知识比较多,比较集中的特点。我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科技兴趣小组,目的即为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例如学习了燃点以后,我们组织了学生做“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还借助于图片、模型、幻灯、电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二、不失时机表扬学生,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赞子一功。”可见表扬鼓励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教师多表扬和鼓励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表扬,使其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愉悦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三、贴近生活,充分利用化学课程资源
在教学中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并获取有关知识和经验,挖掘素材,充分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最终上升为理论,再从理论回到生活,加深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①(燃烧及缓慢氧化)探究燃烧条件雒鸹鸬姆椒→解释“天火”“鬼火”等自然现象;②(质量守恒定理)探究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变化→解释煤燃烧后剩余的灰烬比煤的质量少;③(甲烷)农村沼气的使用前景、西气东输、常见。化学纤维的简单区分;④(酸碱盐)胃酸病人用药调查、自制酸碱指示剂、水垢的成分及除去、化学肥料的合理使用。教学中多开发这样与生产生活贴近的资源,既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又强化了人与自然环境共生共荣的意识。
四、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初中化学课来说,我们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所谓精讲,既要配合教材内容,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精就是要突破重点,带过一般,设疑破难,创造思维情境。练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练要练到点子上,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例如学完碳这一章时,我们组织学生在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与氧化碳和碳分别还原氧化铜作对比分析,进而明确异同点及可燃性和还原性,进一步复习巩固了氧化还原反应和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等。
一、引导启迪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
对于刚刚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初中生来说, 观察能力的形成不是自发的, 主要靠老师的引导和启迪。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漫不经心地看不等于观察, 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观察品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有步骤、有目的地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品质进行培养和训练。
1. 明确观察目的, 克服观察的盲目性。
初学化学的学生往往被某些新奇的化学实验现象所吸引, 而遗漏了观察化学变化的重要内容。例如:对“镁带燃烧”只注意到“耀眼的白光”, 而忽略“燃烧后生成的新物质的色态”。这种盲目性如不在基础时期加以克服将贻害无穷, 造成学生观察能力的重大缺陷。为保证学生观察的目的性, 首先应给其一个大致的观察程序, 使对化学实验的观察活动在一个比较规范的要求下进行。同时, 学生按照观察程序操作观察的过程也是观察逐渐具备整体性的过程。
2. 明确观察方法, 抓住实验的关键现象。
化学教材中有很多演示实验, 每一个实验都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有选择性地进行敏锐、细致、持续的观察, 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形成较强的观察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观察的重点, 培养观察的敏锐性, 并且尊重事实, 客观观察。
3. 观察和思维相结合,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观察的目的就是探索和发现, 达到对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课题, 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相结合, 使观察自然地成为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演示实验正是启发学生思维能力的手段之一。例如, 学习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可取三支小试管, 分别装入氯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加热, 然后分别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实验过程中提出问题:加热氯酸钾能否放出氧气?加热二氧化锰能否放出氧气?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能否放出氧气?为何加热氯酸钾和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的现象不同?同时由实验说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 进而得出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二、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演示实验教学, 根据学生实际, 采取检索讲课、示范, 都是无可非议的, 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这样做不是实验目的, 其真正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做实验的要领和技能, 达到操作规范、准确, 并能独立完成某些实验。而有些教师恰恰忽视了对学生独立完成实验能力的培养。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巧妙地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或改为学生上台实验, 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动手的机会, 又便于师生间沟通信息, 发现问题并及时矫正。这样使他们有较强的新鲜感和兴奋点, 探索问题的欲望十分强烈, 效果更加明显。例如, 在学习制取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时, 由于该实验与学生学过的制取氢气的实验原理基本相似, 若仍采取教师演示、学生看的方法, 学生就没有新鲜感, 引不起兴趣。如果让个别学生代替教师上台演示, 教师在一旁及时引导台下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操作步骤是否正确, 就可以比较与制氢气的异同。由于是学生演示给学生看, 学生会兴趣倍增, 观察细致, 印象深刻, 记得牢固。
教材中有很多演示实验的基本原理相似, 都可以采取上述方法。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重点演示, 详细分析实验特点, 使学生掌握这一类实验的原理和要领, 以后再遇到类似实验就交给学生做, 让他们亲身体验实验乐趣, 领悟实验道理, 掌握实验原理和规律, 为独立设计和完成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分析处理实验结果的能力
在化学实验结束后, 要对化学实验中收集到的事实、现象和数据等进行分析和综合, 得出结论。
中学化学教材中规定的实验是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成功率高的实验, 但即使如此, 有时也会出现某些不是所期望的实验事实。例如:电解水的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事实是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不是2∶1 (接近2∶1) 。一般情况下, 多数学生不会注意到这些实验事实的产生, 而那些善于细心观察和喜欢思考的学生不仅能发现这些事实, 还会提出许多问题, 如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什么不正好是2∶1。化学教师对这些化学实验事实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予以承认并根据情况的不同分别对待。对意外的出现, 有的需要做出简要的说明 (如用锌跟浓硫酸反应制出的氢气有刺激性气味) 。有的涉及的知识较多, 超越了学生的实际水平 (如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不是21) , 这种情况一般不需作出说明, 但是要向学生有所交代。另外, 对意外实验事实恰当分析处理, 这对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四、设计和改进实验的能力
教材上的实验多数是传统实验, 有的稍加改进, 都是较成熟和完善的。但是由于各学校的条件不同, 需要对一些实验做些改动。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具备创造条件改进实验或重新设计实验的能力。
1. 化学实验仪器、装置和药品的改进或替代。如用塑料管代替玻璃管, 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 等等。
2. 化学实验方法的改进。
一方面改进教材上装置过于复杂、操作不太方便、方法不太合适和可见度较低的实验, 另一方面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 常会发生缺仪器、药品的情况, 同时为了减少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或增加实验的安全性, 需要重新设计实验。
五、处理实验事故的能力
化学实验室里存在着一定的危险, 如不小心, 违反了操作规程, 很容易造成起火、爆炸或是中毒等事故。另外, 不遵守实验常规, 对污染源疏忽大意也会给师生及附近居民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因此, 教师应着重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熟悉安全保管存放药品的常识;
2. 掌握安全操作要求;
3. 分析实验产生危险的原因和制定有效的实验方案。
总之, 按照规定的程序操作, 就能够有效地防止危险的发生, 并在出现险情时迅速采取措施, 化险为夷。
六、组织学生实验的能力
学生分组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个极重要的环节, 是化学课程最具特征的组成部分, 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要方面, 如何组织学生实验, 是化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它影响着化学课程的质量。为了使学生实验能获得良好效果, 教师必须抓好预习、实验、实验报告三个环节。预习是做好实验的前提, 实验过程是检验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实验报告则是学生对实验的复习和总结。
七、进行实验研究的能力
为了适应化学教学改革的需要, 化学教师必须具备实验研究的能力。研究的对象既包括实验技能方面的, 又包括实验教学方法方面的。另外, 实验中操作技术上的问题、仪器使用与性能问题也可展开研究。
实验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教师应当记录并加以思考, 寻求解释。
八、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
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获得新信息, 为教学服务, 是当前研究的新课题。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使电脑、多媒体进入了教学领域;计算机课件的使用, 使一些微观分子行为宏观化, 把理论问题实验化, 把抽象、不直观的问题用多媒体课件展现出来, 危险性较大或者不具备实验条件的实验也可以通过视频将实验过程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易于接受。教学的现代化为实验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面对这些新课题, 教师要学会运用、创新各种教学实验, 并恰当地贯穿教学环节中。
关键词:设计和创新;微型化;趣味性;探究学习;计算机模拟
文章编号:1008-0546(2010)01-0050-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0.01.019
在化学发展史中,实验一直是探究问题、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化学科学上的任何一项突破,无一例外的都要经过化学实验这个环节。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即使在现代高科技得到充分应用的今天,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发展从描述性的向推理性的、定性的向定量的、宏观的向微观的过渡和在化学教学中的极端重要性仍然被人们一直承认。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指出:“实验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会过分。”我国解放后历次修订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时候,都很重视加强实验教学。但是,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的实验教学还存在以下状况:领导及有关部门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导致实验经费不足;中学化学教师的实验积极性不高;“画实验”、“讲实验”、“背实验”多,学生动手实验机会少,实验技能偏低;验证性实验为主,探究性实验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停留在层次较低的感知和操作层次,多数学生未形成相对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化学课外活动不能正常开展,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等等。
近几年,实验教学逐渐得到了重视,江苏省政府也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免费为农村中小学提供大量教学设备,包括大量的仪器和药品。我们铜山县每年都举行化学教师的实验创新大赛,就在前不久还举行了初中化学教师的实验技能大赛。为了完成实验教学,我们化学教师应加强对化学实验的研究,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研究化学实验:
一、研究化学实验的设计和创新
在教学中除了完成课本上规定的实验外,可根据学校设备情况,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增补一些实验或对课本上规定的实验予以改进和创新。设计创造出更适合中学化学教学、质量更高,或对那些现象不够明显、反应条件不易掌握、效果不够理想的实验加以改进。当然,不是为“改”而改,也不是标新立异、别出心裁放弃为实践证明那些成功的实验而另搞一套,改进和创新实验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实验教学自身的科学性、系统性。成功的实验来源于立意的创新、构思的巧妙,这就要求教师在明确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上,有较广博的知识,要熟悉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实验方法,及时了解国内外化学实验设计与改进的动态。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成为科技进步的明显特征之一。化学实验也不再是自我封闭体系,一些其他学科仪器和电子元器件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中。根据化学实验设计与改进的原则和方向,引入一些新的仪器或电子元器件,对革新实验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化学实验中应用发光二极管:若干发光二极管及小功率晶体管和发光二极管可制成简单的直流放大电路,不同溶液导电能力不同,输入电压也将发生相应变化,此时发光二极管的发光个数不同,直观、形象地说明了溶液导电能力的差异。用此装置做“水的电离受温度影响实验”、“金属活性实验”、“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的中和反应”等效果都很好。
实验的研究和改进,一种是新的构思,新的设计;另一种则是对原教材中那些反应条件不易掌握,反映时间较长,效果不明显的实验加以改进,使之更适合教学需要。这还包括原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无可挑剔,但结合本校具体条件做起来不够理想的,在不改变原设计构思的情况下,研究的方向主要是探索最佳的反应条件,这包括反应的温度、压强、催化剂以及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物之间量的关系、反应物的形态等。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二、研究化学实验的微型化
搞好实验教学至关重要,但在长期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实验仪器设备使用不方便,演示实验可见度低、药品用量大成本高,而让大部分学生动手可行性小,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且在广大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化学仪器缺乏,化学药品缺乏仍是普遍现象,即使有国家的免费提供,但那不是长期的,药品和仪器得不到及时补充,它严重的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进行。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化学实验微型化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第13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就化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报告内容曾明确指出:“化学实验要微型化。”
化学实验要微型化,并不是简单的将常规仪器缩小若干倍和化学药品减少若干倍,而是要求设计出新的方案,设备要简单,用剂量要少,反应要快速,现象要明显。自制仪器或代替品是实验微型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受条件限制,一些学校不可能完全开出所有的化学实验,为了不影响教学开展,自制仪器或寻找代替品的办法便“应运而生”。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注意随时收集各种东西:废弃的药瓶、墨水瓶、废电池、饮料吸管等,他们均可做实验代替品。例如:初中化学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我们用矿泉水瓶底座代替“大烧杯”,用青霉素瓶代替“小烧杯”,这样解决了我们实验室中大小烧杯不能配套使用的问题。
实验微型化的优点是很明显的,首先是减少环境污染,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其次在中学化学实验中推行微型实验可省钱、省时、省力;第三,微型实验还能养成学生严谨的工作习惯和操作技能,能在相同条件下增加实验的数量,能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等。但是微型实验也有一些不足:如可见度小,所以通常情况下演示实验不宜采用微型实验,这一原因使以演示实验唱主角的我国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在引进和推广微型实验时受到了限制;其次,微型实验在定量实验中失真和误差较高,常规装置中固有的某些基本操作方法也无法训练。这些不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改进和完善。从发展的角度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形式的多元化,实验的安全化等趋势也促进了微型实验的发展。将来一些由学生动手操作的化学活动课实验、第二课堂实验、家庭化学小实验等为化学实验的推广开辟了新的天地,微型实验在未来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有它的一席之地。
三、研究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过分强调“学科中心”的化学课程与教学,使化学实验的“学术化”倾向十分明显。国内外的各种调查显示,很多中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正明显降低,甚至放弃了化学的学习。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做了化学实验,是否就一定能够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引起了人们的思考。如何增加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那么如何设计趣味化学实验呢?
(1)演示实验改为“趣味实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很多,它对于我们理解知识、规范实验操作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在相同的化学原理指导下,对实验加以改造,或简化,或重组,使之科学性、规范性、趣味性三者兼而有之。比如将HCl与NH3的化合改为“空杯生烟”; 比如将CO2与NaOH的反应改为“化学喷泉”等。
(2)将教材中的一般性叙述改为“趣味实验”。我们的教材受到篇幅、体系等的影响,作为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一般性的叙述加以“实验化”,并且尽可能趣味化,使之更形象、生动,为学生所接受。比如“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的叙述改为“黑色面包”,“碘溶于二硫化碳呈紫红色”改为“一杯三色”等等。
(3)适当引入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着化学知识,人们的衣、食、住、行、乐都离不开化学。因此,我们不妨在课堂中引入生活中有趣的化学现象,以趣味实验的方式出现,不仅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了解了缤纷世界、气象万千的奥秘,扩大了知识面。比如“自制墨水”,“密信书写”等等。
总之,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多挖掘,就能设计出新颖、别致、科学、易做的趣味化学实验,为我们中学化学教学打开新的思路。
四、研究化学实验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中,除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化学实验是最形象、生动、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特别注重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只有有目的、有条理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从复杂的化学现象中发现问题。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成化学实验,因为学生在其感到熟悉和认为有用的情境中特别能发现问题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让化学实验呈现的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影响化学实验现象的因素很多,产生的化学实验现象也错综复杂。教学中要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呈现化学问题,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顺利地解决化学实验呈现的问题。
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经过多渠道的收集信息和深入的思考,将会提出有关问题解决的方案和问题答案的猜想。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以化学实验验证猜想,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和经历用化学实验验证猜想的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特别要指导和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以化学实验验证猜想,要注重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与假设或猜想“相违背’的实验方案和采用反证的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演绎的思维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化学实验验证猜想,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探究性学习中验证假说或猜想的实验方案,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要使实验能够用来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条件必须与题设条件相吻合。通过实验验证过程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选择,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实验条件控制是实验的灵魂,从而有效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五、研究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模拟化学实验以其形象、生动、直观、经济、使用方便及较好的交互能力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中学化学教师的青睐。近年来,计算机与化学实验的结合已成为中学化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实验教学,可有些有毒、有危险性药品的实验,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化学反应,有些不易观察或用普通方法不易操作和实现的化学实验,有些学生必须知道的一些化学内容,如现代化工设备与工艺流水线等,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实验。一些常规实验教学的不足和缺陷,也可以通过化学多媒体CAI来弥补。
可是有人夸张了计算机模拟实验的作用,认为它是化学教师必备的能力,有人甚至把它作为评价教师水平的一个标准。殊不知这样,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许多问题:计算机操作虽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得不到培养和训练;计算机模拟实验虽然具有某些视觉优势,也会产生颜色、光度等失真,一些感觉特别是嗅觉、味觉、触觉,学生就无法体验,不能对整个实验形成正确的直觉映象,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概念、理论、性质等认识出现偏差;计算机模拟中既定的程序和简单快捷的操作,既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应变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耐心、大胆、机警、细心、耐挫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等等。所以我们应坚持以学生亲自操作为主,计算机模拟实验为辅的原则,切不可盲目跟风,本末倒置。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对化学实验的研究,利用化学实验的突出特点,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对学生引其趣、激其疑、导其思、解其惑、教其法,才能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高建南,王祖浩主编.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166~168.
[2]吴俊明主编.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112~116.
[3]周庆余,吴星.化学实验—中学化学探究教学的重要途径.吴星,沈怡文主编.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C].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9:189~195.
转瞬间,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有收获,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下面我就本学期的工作做一简要的总结。
一、思想方面
热爱并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教学态度认真,教风扎实,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能够积极的参加政治学习,虚心向前辈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
二 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担任的是高一两个教学班和高二一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高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它不仅要为学生高考奠定基础,也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目前而言,我面临的问题是课时少、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不强、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依赖心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有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高中化学需记忆的知识是比较多、比较繁杂,时间又十分紧张,因此我从第一节课时就将化学的特点告诉学生,提醒他们注意巧记的一些方法。教学中将每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浓缩成几句顺口溜,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
2、开发和发挥教学道具的作用。
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在教学中我常借助图片、模型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平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能得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小实验。
3、精讲精练,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中我紧扣课标要求、考试说明,利用教材内容,面向全体学生,创造情境,设疑破难。教学中总是提醒学生学法-----“念”和“练”,这是巩固知识的途径。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研究这些问题,让他们动手练习或口头表达练习以达到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
4、尽力做好单元复习工作。
高中化学知识内容繁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数量众多的化学方程式,所以要抓住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归纳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是提高化学成绩的途径之一。我在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练习题、测试题都精心选择,量质合理。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平时就注意培优补差,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
三、不足与反思
一、教育常规
针对两个班学生基础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有一定的厌学情绪,运用一些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充分鼓励,不歧视每一个学生,多看学生的优点,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多表扬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学生充分的自尊,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生关系,妥善处理学生中的矛盾,引导他们从对方的角度看问题,多理解和宽容同学。正视身上的缺点,不回避不自责,平时有时间多与学生接触,走进学生的心灵,进行深层次接触,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事物,不偏激不打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态、一贯的行为方式和当下的情绪,引导他们注意怎样释放负面的情绪。关注他们的学习目的性和学习态度,积极培养他们懂得为学习而付出,为学习而努力,有一定的学习意志力,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紧张的学生中去。
二、教学常规
本人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学习新课改理论,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参加专业业务学习和考试,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通过学习,积极转变以前的工作观、学生观,使我对新课改理念有了一个全面的、深入的理解,为本人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打好了基础。 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力求在备课的过程中即备教材又备学生,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基础,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不放过每一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认真备好每一篇教案;在课堂上,认真组织教学,能够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提问多交流,多把化学相关知识与现实和生活经验相联系,让学生认清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多反馈多正面评价,向课堂40分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后,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后进学生的思想工作及课后辅导工作,通过过关检测,强化学生的学习功夫在平时的意识;积极落实分层施教的原则,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三、劳动纪律
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四、教学反思
1、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狠抓检查,落实对知识点的掌握。
2、要有耐心和决心,多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积极正向引导。
3、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过关检测,强化过程管理,增强学生的过关信心,引导学生多看学习上的进步。
回首一学期的工作有得有失,在此做一个总结。
一、思想方面。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力争在思想上、工作上为同事做好表率,为学生树立榜样。除对自已严格要求外,还利用一切合适的场所,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德育教育,教育学生热爱班级,团结同学,学会合作,懂得感恩、学会担当。本学期,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各类学习和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二、教育教学方面。
1、备好、上好每一节课。
为了备好课,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熟悉“新课标”的要求;钻研教材,熟悉教材的基本思想、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不随意拔高或降低难度,怎样才能把课堂效率最大化。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我应该采取哪些相应的预设。
(3)考虑教法和学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师生活动、小组活动。
为了上好每节课,我做到了:
(1)、关注全体学生。不仅关注优生,更关注学困生,做到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作业,更关注学生的上课状态,做到及时察觉学生心理状态,防止学生走神和掉队。
(2)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让更从的学生参与,有更多的收获,在新授课中,培养学生课前5分钟带着问题预习的好习惯,在练习课、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中,把学生共性的问题按量分配到各组,组长按能力大小分配任务到各个组员,然后再班级集中交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还避免了学生不听课的现状,更提高了课堂效率。可谓一举多得!
(3)课堂上讲练结合,作业少而精,确实减轻学生了的学习负担。作业的批改基本上做到了在课堂当堂练习,当堂讲评,当堂纠错,当堂完成。
(4)考试及试卷分析:认真出每一次考试题,认真做好每一次考试质量分析,用数据说话,让每一次考试的功能发挥到最大:不仅检测学生的掌握的知识程度,更是通过学生的答题来审视自己前面的教学,从而做为改进今后教学的依据,真正把这项工作当作检测、反思、提升、改善自己教学的有效工具。
2、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拼命赶进度。
根据这么多年的带毕业班的经历,知道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布置作业,尽量降低落后面,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为了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尽量创造更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3、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我没有为了简单省事“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是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
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这几年化学中考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做到了认真学习、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本学期使大多数学生对化学很感兴趣,基本上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程度地上升,努力提高了合格率,争取到了较高优秀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不足:
(1)对于优生过于相信,检查的力度不够,课堂的关注度不够,导致高分率太低;对于后进生,由于面过于大,帮抚力度不够。
(2)对学生的辅导力度不够。
(3)对学生的耐心不够,交流太少。
四、下一步措施:
1、进一步转变观念,开动脑筋,吃透钻研教材,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2、加强跟学生的情感交流,让优生更优秀,让后进生的思想和行为得到有效转化。
3、合理安排辅导学生的时间,充分利用小组加分机制,加强对学生的检查力度。
4、合理有计划地安排明年的复习计划,力争明年的中考成绩更上一层楼。篇二:2016教师工作总结
2016教师工作总结
学第一学期就将结束了,本学期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教学大纲,已经如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本学期已完成了第一章至第六章以及实验部分的内容,期末复习工作也顺利进行。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复习,并做好补缺补漏工作。无论是教师的编写提纲,还是课堂上的精讲多炼,处处都体现了师生的默契配合。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现总结如下:
一、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二、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三、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篇三:2015~2016学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管 2015~2016学第一学期初三化学教学工作总结
管文胜
转眼间一学期的各项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我从以下四方面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品德修养方面:
一学期来,本人热爱党,热爱人民,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思想端正,作风正派,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办事认真负责。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学校的教学过程中,并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教师形象。能够主动与同事研究业务,互相学习,配合默契,教学水平共同提高,能够顾全大局,团结协作,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我担任初三两个班的化学课教学,我努力学习有关知识,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教学工作。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切实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并且能利用课堂时间不断地以新型热点材料为背景创设提问角度,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对基础知识能灵活运用,从而使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在教学中充分开发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初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多地依赖于兴趣,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在教学中我常借助图片、模型等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例如,本学期我进行的“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分组实验中,学生动脑、动手,气氛严肃活泼,取得较好的效果;平时鼓励学生利用生活中能得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小实验。
三、出勤方面:
本学期,每周8课时,都能上好每一节课,准时到校上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种会议,认真听课。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能认真参加每一次的业务学习、教研学习,并做详尽的记录;平时参考成功教案结合本班特点创造性的备课,认真开展教育活动;积极参加校内外活动。几年来,本人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从没有因为个人的原因而耽误工作。
四、成绩与不足:
由于本人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本人将会更加努力,争取做得更好。当然,还存在这样和那样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及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绩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满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策。
一、黄金分割的含义
所谓黄金分割, 是指事物各部分间一定的数学比例关系, 即将整体一分为二, 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 其比值为1∶0.618或1.618∶1, 即长段为全段的0.618。上述比例是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 也是最合适的黄金比例。随着社会的进步, 黄金分割理论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教育领域, 黄金分割的科学指导作用更是不可忽视。在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黄金分割, 将会使教学活动事半功倍, 获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黄金分割是指如何更好地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明确二者的地位, 实现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关系的和谐统一, 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在这种关系中, 既不过分强调教师的作用, 也不片面突出学生的地位, 而是求得二者关系的最佳平衡点, 实现黄金分割。从目前我国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际来看, 必须从实现教师教授与学生思考的黄金分割、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黄金分割、实现多媒体教学与板书之间的黄金分割三个“分割”入手, 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实现二者的协同互动, 以最终实现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黄金分割, 求得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关系的最佳平衡。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黄金分割的重要性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黄金分割, 符合化学教学的客观规律, 对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意义,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中学化学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黄金分割, 不仅符合化学教学的客观规律, 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与学相统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是顺利开展化学教学的根本前提。
2.中学化学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黄金分割, 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利于教师组织和管理整个教学活动过程, 是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3.中学化学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黄金分割,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学习自主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必要条件。
4.中学化学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黄金分割, 能将师与生、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加强师生之间互动和交流, 使师生关系融洽, 课堂气氛和谐, 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保障。
三、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黄金分割的实施
1.自觉树立黄金分割的意识
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现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黄金分割, 首先教师应自觉树立师与生主体地位黄金分割的意识。要明确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学生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在化学教学中提升对自身及学生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 自觉培养在教学中实现师和生主体地位黄金分割的意识, 尽快做到在教学中摆正自己的位置, 并且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 才能在全新的化学教学模式当中, 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相合作的平等关系。
2.充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要实现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黄金分割, 就必须充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 把握教学内容的主次和重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给予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 实现教师讲授与学生思考的黄金分割。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进行理论教学, 讲解相关知识, 然后留出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思考, 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消化所学知识, 探讨一些重难点问题, 在思考和探讨的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高涨。为了更好地实现化学教学中教师讲授与学生思考的黄金分割, 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合理安排授课内容, 严格控制授课进度。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时, 时刻注意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有效地学习和思考。
教师可采用PBL (problem-based-learning) 教学模式, 开展讨论式、启发式教学, 更多地以启发者的姿态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在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 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 让学生主动思考“什么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现象有哪些”等问题, 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以便在课堂上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而在进行课堂教学时, 可以请学生发言, 并提出疑难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最后教师加以总结, 给出问题的答案, 从而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以完善, 所掌握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时间与学生思考发言的时间比例应恰当。
3.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与学是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在中学化学教学活动中, 不但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 还必须积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这对于实现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黄金分割来说显得尤为关键。
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和学习者, 学生是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 是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主体。只有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黄金分割, 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首先就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使其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只有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才会实现。化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现教学时间上的黄金分割, 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一个学期的课时为例,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可按最佳的比例适当地安排。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可通过启发式、探讨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教学中, 则更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性, 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要变实验教学为实践教学,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教学中来。教师可结合理论知识给学生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规范, 然后要将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自己动手, 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例如, 在《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实验教学中, 教师可以先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及制取二氧化碳实验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然后将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让学生出演实验教学的主角。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小实验, 并通过写实验报告、分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索。通过这些活动, 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4.加强师生之间的协同互动
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 而不是学生孤立求学或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要实现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黄金分割, 除了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外, 还必须加强师生之间的协同互动。
将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实现多媒体教学与板书之间的黄金分割, 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协同互动。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皆宜、感染力强等优势, 能使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展示, 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节省教学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但也存在一些弊端, 如多媒体的“机关”可能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板书教学则能很好地弥补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与之形成互补。
在将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时, 要注意将多媒体教学时间和板书教学时间合理地进行分割。如在讲解重要概念、分析重要现象或推导重要结论时应以板书为主, 以多媒体为辅, 这样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 高度重视教师所讲的内容。在阐述某些问题前进行知识回顾、介绍相关理论或讲解常识性的知识点时, 则应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以板书为辅, 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更为直观和全面地了解所学内容。例如, 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 有机反应中的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断键的部位等往往是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和记忆的, 但这些又是有机化学部分的重点, 此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化学;教育理念;编写意图
目前我国中学教育改革已经沿着素质教育轨道向纵深方向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举国上下展开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而落实新课程标准则是贯彻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步骤。笔者就中学化学教师在新课改大潮中如何把握自己,略述管见。
一、转变教育理念是关键
没有理念就没有思路。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其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要关注学生发展的总目标。
1.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
在课改具体实践中,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教学观,亟待需要思想上的转变。要实现重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变、从重教法探讨向学法探究转变、从重单一认知向全面发展转变、从重学习结果向学习过程转变、从重成果继承向创新转变。
2.树立新的课程观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课程就是教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化学兴趣,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的材料,都可拿来让学生学习。课程不等于教学科目,课程不等于教科书,课程也不是预设的,而是建构和生成的,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学校文化重建。课程包括教科书、网络资源、教辅材料、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课程资源。这就使教师从传统的课程执行者和使用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3.树立全面的质量观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树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展个性特长的质量观,为此,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化的评价建议,当然,不能简单地用数学公式准确合理地反映教育教学质量。
4.树立探究性学习观念
将学生是“受教育者”转变为学生是“学习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以往教师对学生知识的“灌输”转变为学生主动地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念。
5.树立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思想
化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科学知识,还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形式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从而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6.树立多元的人才观
教师要摒弃那种只有考上大学才是人才的狭隘意识。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使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和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展。高质量教育的内涵是“二全一发展”,即让所有学生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得到发展,让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从而树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新的人才观。
二、学习领会新教材是核心
落实新课程教育理念,除了要研读新课标,还要教师学习领悟新教材编写的体例、内容、方法和形式等特点。新教材编写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编写内容方面,删掉了偏、难、繁、旧知识
如,初中化学新教材(人教版)中氢气的制取和性质、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化合价的概念等等,增添了一些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知识,如,燃料、能源、金属与矿物、水的污染与净化、空气监测、化学与生活等等,重视了化学知识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编写形式方面,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有关化学史、化学成就方面的照片,有示意图、表格、模型图,有学习方法的介绍,文字简洁,富有启发性,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3.师生互动方面,体现学生活动
将学生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活动与探究等融为一体,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事实上成了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对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科学素养大有裨益。
4.将学知识的活动转变成探究和分析科学问题的活动
新教材倡导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获取广泛的信息,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和体验,从生活实际出发,经过探究活动自主获取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如,第一单元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第八单元的金属的活动性等等。
5.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帮助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如,高一化学教材中的讨论题“如何用实验方法鉴别Nacl、Na2SO4、NaNO3、Na2CO3四种溶液”,教师可先组织学生认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结合学生展开发散思维,教师可增进几道讨论题:(1)用Ba(NO3)2溶液还是BaCl2溶液?(2)能否先加AgNO3溶液,再加Ba(NO3)2溶液?(3)用稀HNO3还是稀HCl?最后筛选得出实验操作较简单的鉴别方法,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创造性。
6.新课程更加关注社会
新课程标准涉及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水资源的保护,金属的冶炼和利用,废旧金属的回收,化肥的来源以及危害,土壤改良、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海水淡化、合成材料,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等等,这些是学生获得了教材中没有的信息,有利于学生认知化学与社会發展和公民生活的关系。
总之,中学化学教师的职责重在激励学生思考,其角色更多的成为顾问、沟通的参加者、发现真理的助手。
【中学化学教师个人总结】推荐阅读:
中学化学论文06-26
中学化学组培训计划09-27
中学化学教育的理性反思07-23
中学化学环保意识论文10-19
化学教师个人优秀年终工作总结07-03
中学化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06-17
中学化学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06-27
加强中学环境化学教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09-25
初三中学教师个人总结06-24
中学教师师德考核个人总结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