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高中写作指导方法之如何选材(通用12篇)
撷英取华选材
撷英取华法,即向名家诗文取料。援引名人名篇名诗名句作为写文章时取之不尽的材料。
平时博览群书,含英咀华,自然会潜藏着丰富的营养;将这些潜藏的储备应用到作文,便是信手拈来,撷英取华了。
这些材料一旦撷取,进而还能为全文构思助一臂之力!
加强阅读积累,进而生成语文能力,将课外阅读引进高考,能写出个性作文。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吧,诗意地学习,诗意地作文,诗意地栖居!
寻小搜微选材
题材不怕“小”,还要敢于写“小”!它既是克服材料贫乏之径,也是创造文章新活之途。我们平常多见和最不缺乏的,是生活中的常人小事类材料,倘能用心打捞生活中的真、善、美,于纷纭大千世界中,是可以静观万物,摄取机微的。取材的范围是没有涯尽的,无论其材料娇艳明媚,或朴素庸常;或沃土温室,或村野虚墟;或雍荣尊贵,或卑微无名。倘能用心打捞生活中的真、善、美,或能随意裁锦一角,摘花一枝,都一样绽放优美自然的姿容,散发持久沁人的馨香。多少大家的小品文,写的往往是常人小事,有如冬夜炉边的絮语杂谈,或丰厚与笃实,或琳琅与宏博;或闲适,或渊雅,或隽永,或亲切……
当然,寻小搜微法的“搜寻”功夫,最要作者有眼光、思想和感情,有独到的发现与独到的开发,有笃实之情、精辟之识以及空灵之笔,力避随流附众。
常式规范布局
任何文章都是由中心、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我们写文章,题目出来以后,首先要进行整体“谋篇”——列出提纲,锤炼主题,整理材料,筹划段落,形成文章的结构和表达式,就如同新建高楼大厦需要有设计图纸一样,然后才正式动笔行文。
古人说“文章以体制为先,精工次之”,又说“谋篇布势,是一段最大功夫”。这让我们看到了结构谋篇之于作文的重要意义。它是整体驾驭文章、克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毛病的具有战略性意义的重要一环。
布局谋篇,形式是灵活多样的。
目前,我们考生写议论有三大弊端:一是入不了“格”,二是入不了“理”,三是入不了“题”。常式规范法就是要解决入不了“格”的问题。它是指最常用的也是几乎任何情况下都建议使用的结构。常格掌握了,变格才有可能。
刘勰有言:“设文之体有常,为文之法无方。”作为初学者,首先入“格”,掌握常格非常必要。具体过程如下。
1.稍懂章法,按式布局。
记叙文的基本结构、详略、顺序是:破题开篇→描述人、物、事、景(详)→结题收篇。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详略、顺序是:破题开篇→分析论证(详)→结题收篇;即“是什么”→“为什么”(详)→“怎么样”。具体地说议论文的常格是:三五十言,引出论点;六七百言,层层分析,或从正到反,或从古至今,或层层推进,鞭辟入里,分析论证;在分析论证基础上,再以三五十言,归纳总结,照应文题,深化主旨,或发感慨,或作号召,或警人深省,收束全文。
2.善于切分,拟纲建架。
尤其是议论文,切分建架而成“格”,篇有篇“格”,段有段“格”。除了开头和结尾,一般说来,分析论证部分,每段开头都有一个分论点或提引论点的句子,接着才是分析论证。
如“几种体贴”的主体部分可切分成:体谅别人的心情→体念别人的处境→给予别人多方关照→善于给人面子→巧于给人下台阶……
记叙文,也须切分建架而成“格”。
如“一次体贴”可切分成:体贴的前提(人物环境等交代)→体贴的过程(表现)→体贴的效果→体贴的感受。
3.依纲分层,逐点充实。
1.高一要打好基础
高一是高中的起点, 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停留于初中。教师要至少测验一次学生的作文实际底子, 看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语句流畅能力如何、字迹卷面如何, 在此基础上制定所教班级作文的奋斗目标。首先, 督促学生学好课文, 把课文化解为作文素材, 积累常见的作文设题角度, 见识如何利用高中语文课文写出好作文;其次, 充分利用高一宽裕的课外时间, 分步骤地介绍某些中外名著让学生欣赏, 慢慢提高文学修养, 还可以让学生看一些报纸杂志, 多接触时事, 从作文角度出发, 现实往往是最好的素材来源;再次, 写好作文细节部分, 如让学生练字, 让学生从高考满分作文中悟出一些常用作文体裁, 常见写作形式;最后, 经常练习写作。再好的理论如果不用于实践, 也只是空谈, 要让学生多动手, 教师一定要批改、总结、鼓励学生每次作文出现的亮点, 指出学生的常见错误并提出改正方法。
2.教师要注重整理素材
作为培训机构的老师, 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快速提分, 当你教会了学生模板以后, 你发现学生还是不会写作文, 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是学生的素材积累不够。教学中, 某些学生在老师给了模板的情况下也没办法使用, 究其原因是学生根本没有积累一些素材。针对此, 老师应该在课前整理和整合素材, 以备学生使用。在整理素材时, 老师应该学会给素材进行分类。我首先将高中学生会用到的素材分为人、事、物三个大类, 在这三类中, 又将人分为科学家、艺术家、政客、商人和草根, 事的素材, 又分为关系民生之事和国家大事, 物则分为动物和植物。通过如此分类, 再将所有的素材按照部类进行归类, 方便学生记忆。教师素材的搜集一定是写作课前最重要的环节。
3.让学生学会审题、拟题
“文好题一半”。任何一篇吸引人的文章一定都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题目。一个好的题目能够让阅卷教师在第一眼看 到的时候就被吸引, 并在阅卷教师的心中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因此, 要做好语文写作教学工作, 首先要教会学生如何拟题。而拟题的基础是审题, 所以首先谈一谈审题的相关注意事项。
审题是写作的第一个步骤, 但是某些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往往忽视这一步, 甚至认为审题并不重要。正是这样的观念导致某些学生考试时出现偏题、离题甚至改题的情况。要做好审 题的教学工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之中就要以引导为主, 在引导的基础上注意启发学生思考。
4.拓展学生广阔的个性发展空间
个性的多样性、丰富性决定了个性发展需要广阔的空间, 提倡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 就必须先让学生有广泛的个性化阅读, 当前在全国推进的新课程改革正是以个性化阅读为基础的。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读诗使人巧意, 数学使人精微, 博物使人深沉, 伦理使人庄重, 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可见, 广泛的阅读有助于培养发展个性。通过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锻炼口才, 吸取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的思想和艺术精髓, 这不正给个性化的作文开辟出一片广阔天地吗? 学生的个性张扬了, 还必须给他一个施展的空间, 这就先得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气氛。体现在作文命题上, 好的作文命题应是尊重学生个性的, 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是有社会性、包容性、开放性, 所以教师要对作文命题多花心思, 加以研究。
5.打破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意识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 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可见, 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 可是, 学生的作文常常四平八稳、墨守成规, 缺乏创新和突破, 追究根源, 是长期教育下形成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定势。作文教学中常常运用同向思维方式, 使学生思维僵化, 不敢创新, 不敢越雷池一步, 而对求异思维方式训练得较少。求异思维要求作者在审题、立意、构思的整个思维过程中, 摆脱常规思维的束缚, 使思维向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扩散, 得出不同一般的结论。这是创新思维的训练方法之一。曹冲称 象、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就都是运用求异思维解决问题的典范, 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求异思维, 有利于学生迸射思维的火花, 发出个性的光芒。例如《甜蜜的负担》、《开卷未必有益》、《酒香也怕巷子深》等题目就是运用了求异思维的结果。
6.勤写深思, 在写作中升华情感
“在生活中一见钟情的人很多, 然而靠一见钟情成功的婚姻却不多”。这话说得很有道理。人的情感往往不是一次就能 确定的。若要作文, 仅靠浅尝辄止得来的情感体验, 不可能感动作者, 更不可能感动大家。即要有深层的思考, 有深刻的认识, 升华情感, 而写作是解决此问题的最佳途径。通过写作, 深思再深思, 认识再认识, 体察再体察, 感知再感知, 将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将浅层次低层的情感上升为深层次高层次的情感。例如一位学生写去花果山游玩的经历, 起初仅写些新奇、好玩、一路兴奋的内容, 后来通过重新认识, 进行多次否决修改、深化和升华, 终于写出有深意的文章。
7.鼓励创作, 相互交流
兴趣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 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 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作文教学中, 必须鼓励学生创作, 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 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种好办法。每次作文, 我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 选出较佳的习作在班上宣读或展出, 以点带面, 让学生感受到作文能带给自己满足感、成功感, 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 写作教学 语言环境 积累词汇
表达是重要的语言能力,也是考查英语学习进度的重要指标。然而,许多一线英语教师都会发现同学们普遍抱怨英语写作难以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基础词汇和语句掌握不牢固,手不能写心;另一方面是没有掌握写作技巧,未能恰当地运用学习的语句进行表达和交流。这就反应出我们英语教学的漏洞,需要我们结合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系统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同学们在积累语言要素的同时提高表达技巧,从而全面提升写作技能。鉴于此,我们结合一线教学实践对怎样提升高中英语写作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积累词汇,厚积薄发
词汇是构成表达语句的基本因素,也是我们英语写作最基本的积累工作。英语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许多同学在写作过程中因为缺乏必要的词汇积累,所以出现写作绕弯的情况,这就让英语表达大打折扣。还有的对词汇运用技巧没有把握好,尤其是一些转折连词如果运用不好甚至会让语意南辕北辙。所以要想提高英语写作,善于运用丰富的短语和词汇来为文章增光填色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如表时间顺序的:firstly,secondly,finally,at last; 表对称关系的:for one thing,for another;on 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表转换关系的:but,on the contrary 等。有时还可以引用一些谚语:As a proverb says,“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No pains,no gains. /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同时,我们还要结合语境注意训练同学们辨别同意短语在不同语句中的优势和妙用。比如用Id like to 代替I want to,用 be fond of 代替like,用 In my view… 代替 I think that …,用eventually代替finally等。平时也要注意积累一些关联词,这些都是写作中的亮点。
二、营造环境,拓展阅读
英语作为一门外来语,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所以要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营造必要的语言环境通过阅读拓展信息输入。但是反观当前的写作教学,多是让学生背写例文,或者通过话题让孩子们尝试写作。这都无法激活学生写作兴趣,更不能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完成系统地英语写作训练。对于此,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必要环境,利用周边资源营造对应的语言环境,例如:让同学们养成口语交流的好习惯,可以通过定时播放英语广播,开展经常性的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同学们最大程度接触英语表达,潜移默化中形成语言技巧。阅读教学促进写作训练。阅读是信息的输入,我们要鼓励学生以教材学习为蓝本,开展广泛阅读,这样才能有效汲取更多营养,学到更多词句表达技巧,教学中我们可以以教材为蓝本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例如:在学习外研版《Module 1 Life in the futitr》时,我们可以挖掘教材中的巧妙表达方式,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同学们掌握新学的词汇和问答技巧:①What about our life at present? What is it like?②Please look at these pictures and try your best to describe What about our life at present?…以问题为引导,能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讨论和交流,然后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思路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就能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为写作教学奠定基础。
三、任务驱动,写作实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只有激活学习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让他们重视英语写作学习。为此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定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和启发同学们进行自主表达。在不同学习阶段我们可以结合认知进度设定不同的写作任务,有针对地驱动学生参与写作实践:高一和高二学段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写作方法,能够完成基本的写作任务;高三阶段则是注重写作思维的点拨,让学生“悟”规律,明写法,会创新。这样制定明确的写作任务计划就能让同学们明确怎样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便于他们主动讨论写作内容和主题,制定写作计划,搜集有关写作信息,构思写作内容。例如:在学习外研版“Life in the future” 后,笔者让学生就从自己的想象出发写一篇英语作文。学生各抒己见,制定了相关计划。而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有的同学为了保证表达手法就写了作文题目《My car》,通过对未来自己爱车的想象来展现想象中的未来世界,这就是一种成功的表达启示,值得我们鼓励和挖掘。
本文是笔者联系多年的高中英语教学对怎样从基本的积累和训练指导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几点建议。总之,写作是英语学习的最高要求,教学实践中,需要我们指导同学们从基本的词汇和短语积累做起,然后通过阅读训练语感,通过写作实践提升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英语表达和写作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和锻炼,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尹小娣.如何提高高中生的英语写作水平[J].中学英语园地(教学指导),2012(19).
散点铺排法最突出的优点是语言优美、情感浓郁。如一篇《我喜欢……》的习作:
我喜欢在薄雾缭绕的早晨,看天边冉冉升起的一轮红日;
我喜欢在热浪炙人的中午,听树林里此起彼伏的蝉鸣;
我喜欢在蛙声震天的月夜,嗅田野里迎面扑来的稻花香……
全文精选美好的事物作为抒情对象,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散点铺排法要注意的是:
1.内在有“神”。所写的“散点”即小片断,要从不同角度辐辏于一个中心,也就是“散点”也须有“焦点”,让看似零散的“点”无不表现出文章的中心与目的。
2.善于截取。借一斑来表现全豹,叙事也好,记人也罢,前前后后、左左右右可以推得很远,不加截取会没完没了,拖沓冗长。南宋有个画家马远,人称“马一角”,他画山,不画全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不画全水,常画水之一涯;画其他景物,也只画一部分。他给欣赏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我们写文章也应学学“一角”技法。朱自清写父亲只是一段“背影”,司马迁写项羽只是从“初起时,年二十四”写起,鲁迅的《药》只从取药那天写起,至于华老栓儿子如何患病,如何治疗无效,如何知道人血馒头治病,如何筹款准备,一概不写,写了取“药”、吃“药”、论“药”就足以表达中心。
不少考生都知道,写议论文要从不同角度“引入”不同的论据论证中心,这样才能丰富文章思想,突出中心论点。但不少同学可能还不了解,有了丰富的论据后,“如何引入”到文章中还颇有讲究。在多年的高考评卷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考生在引用材料时多采用“直接嵌入”式,即考生只是一味将论据简单直接地“摆”在文章里。由于引入论据的方式单一呆板,文章因而缺乏灵动之气而难于进入更高的评分档次,令人不胜遗憾。
为了让大家能更具体地理解关于“引入方式”的意义,我们借助下面这篇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的考场作文,着重分析一下该考生是如何注意运用不同的“引用”方式“引入”论据而使文章形式活泼,并富有说理力度的。
善假者成大事
田径场上,运动员借助长竿一跃而上,在半空中尽力舒展,全力跃过心中的目标高度……这普通的一幕却给我以启示,很多事何尝不是如此!善于借助外物或外力,加上自己的努力,而获得惊人的成功,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诸葛孔明巧借东风,武则天借乱世登基,拿破仑借地势大败欧洲联军,苏联红军借严寒突出纳粹重围……目标有时是人力所不及的,但善假于物的人却能最终达成目标。奥巴马当选前,他的对手是久居政坛、老谋深算的麦凯恩,年轻的奥巴马无论是种族出身,还是年龄与资历,无疑都处于劣势。然而奥巴马借助当时民众对金融危机的恐慌,提出了许多独到的刺激经济方案,得到了不少民众的支持;又借中美关系僵持之势,提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建议,赢得了多数华人的好感。最终他凭借众多支持者的选票力压对手。同样,希拉里巧妙借助了丈夫贵为前总统的背景,升任国务卿。他们都是由于擅长借力,而得以打破传统,登上高位。
有时,当人力能达到目标,善假于物又能使他们的成功锦上添花。郎朗在成为的演奏家后,凭借一首“中国风”在国外广受赞誉。由此观之,善假于物者能让他们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强的实力,甚至变劣势为优势,尽管“借力”能带给人以便捷、成功,然而,物极必反,我们又不可过于依赖外物。
曾经的日本经济极其依赖世界市场,虽然在一段时间内繁华无限,然而索罗斯掀起的一场金融风暴就将东京股市摧残得面目全非,原因就是日本经济对外界的过度依赖。
老人常说“信谁都不如信自己”。外物固然可以凭借,但谁也说不清支撑你的拐杖什么时候会折断,你所站的平台什么时候会倒塌。在此种情况下,主要凭借主观努力,适当辅以外界帮助,才是正道。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反证法
顾名思义,反证不是从正面直接来证明论点,而是从反面间接地证明论点。这是运用演绎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先看下面一例:
假如当初诸葛亮不留人情,而是派其他可靠的将领去拦守华容道,那么,可能曹操会被擒拿;又假如从那次吸取教训,这一次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剧。而事实恰恰相反,诸葛亮并未从第一次失策中吸取经验教训,而是在重蹈覆辙后,才“深恨自己之不明”,流涕斩了马谡。
这段文字中“如果”之后用的便是反证法:不是从正面讲,而是从反而讲。“如果”是分析文章的好形式。袁隆平的事迹也许经常会写入你的作文中。一般的同学都只是正面来写,往往写他是个科学家,他的名字叫袁隆平,获得了什么奖。这样写不形象,不深入,不细致。学一学“如果”吧:
如果袁隆平仅仅是为了个人的生活美好,他不会穿着水鞋,戴着草帽,农民着,科学着;如果他仅仅是为了钱而生存,他就不会拿着500万的科技大奖还生活得那么朴素而又纯净;如果他也像普通人一样不善于思考,杂交水稻也不会靠近他。
反证法,论证更有力量。例如:
如果梭罗没有挣脱嘈杂城市的束缚,瓦尔登湖的涟漪也不会在他的心中荡漾;如果梭罗没有漫步湖畔清爽的阳光里,那么恬静的清明也不会属于他;如果梭罗倾向于那些为金钱而束缚的人们,他也不会拥有属于他的那些冷雨。
如果梭罗没有走进大自然他就不会有清新自然的文字;如果梭罗沉醉于纸醉金迷的城市生活,就不会感受到置身田园的欣慰;如果梭罗没有在烈日当空晒下辛勤地劳作,猛烈的暴风雨将不会是最好的伴侣,使他充实,他的耳朵就听不到美好的音乐。
如果贝利没有在生活中时时刻刻保持着清醒,他不会成为备受世人注目的球王;如果没有在球场上时刻保持着清醒,他也不会多次捧起“大力神”杯;如果在人们的赞美声中贝利不是每分钟都时刻保持着清醒,那么他的后代就会真的忘记了如何在困难中奋起,在贫困中胜利。
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比喻法
用比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可以叫做“喻证法”。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
例如:
云朵则是天空的粉妆。清晨的云被染成鲜嫩的粉红,如初生的婴儿的脸颊,血色柔和。黄昏的云被镀上金橙色,如斑斑锈迹,闪耀着孤独岁月逝去的光辉。有一个成语叫做“白云苍狗”,天空每日便上演着一部《白云苍狗》的电影,观众有稚嫩的孩童,有迟暮的老人,他们从变幻莫测的云朵中,或找到了童年时品尝的甜蜜的棉花糖,或找到了童话故事里云的国度。
孟浩然诗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天空的粉妆融化了,晶莹的雨水便落了下来。我们无法亲吻辽远的天空,却能亲吻到天空的眼泪——雨。点点滴滴的雨,愁煞过词人李清照,愁煞过贺铸:梅子黄时雨。我们坚硬却裂缝百出的心,被雨润泽,然后从心灵的旱地上长出一株新绿,从心灵的尘埃上开出一朵洁白。这柔弱的植物吸饱了天空的泪,在风中摇曳生长,离天空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江苏卷满分作文《怀想天空》)
这两段文字文彩飞扬,联想丰富,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和审美的雅趣。“亲吻天空的眼泪——雨”,显得何等多情,何等美妙!“离天空近了一点,又近了一点”,引发了多少遐思!
水。站在山顶,远远的小城环抱在水的怀里。“一条古时水,在我手心流”。我们都摊开手掌,让雨水在上面汇集。那些细小的沟渠刹那间就填满了,汇成小流,汇成溪,汇成江河,汇成大海,终成一片汪洋。我们都感动了,泪水也就势汇进手中的海里。你知道吗,站在这山上,我们看到了一片海,那是我们心中的海,比真正的海更加波涛汹涌,肆意汪洋。 风吹起来了。“风啊,你吹起来吧,摇动我呆滞的目光,成两条波光涟潋的溪流,我将以你的慈爱,重以手指,蘸着时间。”我已经忘却了这诗人的名字,却永远记得这诗。
风吹起来了,带来远方的寒意,远方的歌,远方的希望。 (湖南卷满分作文《诗意地生活》)
与传统的小说家不同,西方现代小说家们在意的似乎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如何讲述故事。他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叙事人称,而是尝试着不同叙事人称的变换使用。比如杜拉斯的作品《情人》。这部小说的线索明暗交织,明写少女与她的情人相遇相爱的故事,暗以我现在或在事情之前或之后的心理感受为牵引。前者为以“她”第三人称为叙述对象,后者以“我”的叙述者身份说话。虽然用了两种人称,但由于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之间转换得游刃有余,所以非但看不出故事的破绽,反而有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我们认为,记叙文(尤其是叙事类的记叙文)写作完全可以借鉴这种变换叙事人称的写法。
叙事学上的一句名言“虽无新鲜的故事,但永远有新鲜的嘴唇”。我国的现代作家废名曾经说过类似的话,故事不重要,重要的是讲述故事的方式。应该说,很多人的审美情趣都是建立在欣赏故事之上的,所以无论故事本身再怎么好再怎么精彩,也都在读者的阅读期待之内。况且当前的中学生的记叙文写作由于多采用单一的叙事人称,早已使读者产生了审美疲劳。假如我们剑走偏锋,在“叙事人称”上多下些功夫,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病文扫描
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
“多想要停在昨天,停在单纯的从前,那个我触手可见清晰的脸……”耳畔又想起那熟悉的声音,那熟悉的旋律。是的,我的外婆,离我远去许多年了。
记忆被一层层剥开,那惊悚的现实再次侵蚀了我的心。
那是一个下午,难得这冬日里有了暖阳,我眯起双眼,任凭那耀眼的温暖触摸着自己,而他们却偷偷地跑进了屋里,爬到了外婆的身上,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外婆的眼睛里仿佛也有了阳光的碎片,她望着窗外出神呢。
“外婆,我们去外面玩吧,外面的阳光多暖和哇。”我拽着外婆就往外面走。
“哎呦,慢点儿,你这小妮子呦。”外婆笑着 ,慢慢地走着。
“哇,一满院的阳光,今天的院子好亮哦~”我不禁叫道。外婆笑了,没说什麽。
“去拿你的毽子来玩吧,好久没有玩了~”外婆突然对我说道。我正对着院子出神呢,外婆的一句话把我拉了回来。
我蹦蹦跳跳跑到屋里,好一通翻找。“哈哈,找到了。”
也许是好久没玩的缘故,我有些生疏,没玩下几个来。我正感叹呢,外婆却把毽子拿了过去,自己玩起来了,外婆其实玩得很好呢,竟连着踢了一阵,一个没掉。我只顾着出神看外婆了,却不知道外婆到底踢了几个。我还记得以前妈妈对我说过的,外婆小时候可是个踢毽子能手呢。现在看来,宝刀未老哇。
我把这些话说给外婆听,外婆笑了,笑的同这阳光一样灿烂,却还带有几分得意,外婆哇,你还是像小孩子一样啊。
真的好久没看到外婆这莫烂灿的笑容了,像清泉,直沁心脾。那一刻真的很希望时间就这么停下。为什莫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而逝呢,外婆的笑竟也逝了,我仿佛看到外婆的皱纹更深了,眉头更锁了,我没有看错啊。外婆,是外婆痛苦的面庞,外婆的心脏病,该死的病。我焦急的翻着屋子,这里没有,那里也没有。
“外婆,药呢,药呢?”我喊着。却没有听到回答。外婆躺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着。
我给妈妈打了电话……救护车是来了,可是外婆却永远的离我远去了……仔细回想,竟发现自己与外婆在一起的时光没有多少,以前,我宁愿在家看电视也不去看外婆,可是现在,我的外婆却永远离开了我。
外婆,天堂里有没有我的呼唤,天堂里是否流淌着我的思念?
[点评]这篇文章以女孩的回忆起笔,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冬日的下午,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在外婆的注视下快乐地踢着毽子,没想到外婆却由于突发心脏病去世了。显而易见的是,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事,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所以作者对外婆的深切的思念与追忆也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除此之外,文章的对话描写非常出色,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外婆的慈祥都跃然纸上。应该说,这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可是,不得不指出,这篇文章还欠点火候,尤其是文章的收捎似乎过于仓促,没有将“我”对奶奶的怀念推向高潮。
二、升格文展示
总有一种记忆值得珍藏
“多想要停在昨天,停在单纯的从前,那个我触手可见清晰的脸……”耳畔又想起那熟悉的声音,那熟悉的旋律。是的,我的外婆,离我远去许多年了。
记忆被一层层剥开,那惊悚的现实再次侵蚀了我的心。
那是一个下午,难得这冬日里有了暖阳,我眯起双眼,任凭那耀眼的温暖触摸着自己,而它们却偷偷地跑进了屋里,爬到了外婆的身上,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外婆的眼睛里仿佛也有了阳光的碎片,她望着窗外出神呢。
“外婆,我们去外面玩吧,外面的阳光多暖和哇”我拽着外婆就往外面走。
“哎呦,慢点儿,你这小妮子呦。”外婆笑着 ,慢慢地走着。
“哇,一满院的阳光,今天的院子好亮哦”我不禁叫道。外婆笑了,没说什麽。
“去拿你的毽子吧,好久没有玩了”我正对着院子出神呢,外婆的一句话把我拉了回来。
我蹦蹦跳跳跑到屋里,好一通翻找。“哈哈,找到了~~~”
也许是好久没玩的缘故,脚和毽子早就没有了往日的默契。又踢飞了,我撅起红突突的小嘴,外婆却把毽子拿了过去,自己玩起来了,毽子好像粘在外婆的脚上,连着踢了一阵,一个没掉。我看着出了神,竟忘了数个数。我还记得以前妈妈对我说过的,外婆小时候可是个踢毽子能手呢。现在看来,宝刀未老哇。
我把这些话说给外婆听,外婆笑了,笑的同这阳光一样灿烂,外婆哇,你还是像小孩子一样啊。
多年之后,我还记得外婆那天的笑容,像一股清泉,流淌在我的记忆里。为什么美好的事物总是转瞬而逝呢,我多么希望时间能在那一刻定格。可是外婆的腰弯了,外婆的脸扭曲了,外婆的眉头锁了,外婆的笑竟也逝了,外婆倒下了,-------我不忍再回忆下去,泪水又一次模糊了我的眼睛,长大后,妈妈告诉我,是该死的心脏病夺取了奶奶的生命。
外婆,我再也吃不到你做的甜腻腻的糖饼了;再也听不到你唱的悠悠的摇篮曲了;外婆,我是多么想再听到你骂我“小兔崽子”,多么想再坐在你的三轮车上听你笑着喊“卖小猪咯”。
外婆啊,天堂里有没有我的呼唤,外婆啊,天堂里是否流淌着我的思念?外婆啊,你在天堂还好吗?
“外——婆!”
[点评]
一、为什么要写时评作文
1.学生们写的记叙文有的像流着清水鼻涕的小屁孩, 低幼;有的像卖肉的大叔, 粗糙;有的像跳广场舞的大妈, 琐碎;有的像某些不学无术的机关领导所作的报告, 虚伪。
2.关于议论文, 用一句俗话概括, 幸福的议论文都是一样的, 不幸的议论文各有各的不幸。虽然不幸的内容千差万别, 但大体可以说, 不幸的议论文基本是僵尸议论文。无论素材、观点、分析, 还是结构、思想, 都是奔着完成任务去的, 没有什么鲜活的震荡、新奇, 甚至击节而起感, 所以, 有一点追求的学生, 又谈议论文而色变了。
二、什么叫时评
就是时事评论, 对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现象、问题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一种论说形式。在一个开放的时代里, 它是公民表达自己见解的武器。时评关注社会生活, 紧扣时代脉搏, 针对当下发生的焦点、热点问题, 做出迅即的反映, 及时解析, 当即评判, 在依托新闻事实的基础上, 深开掘、精加工, 发现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颖而有价值的东西, 洞幽烛微, 言人未言, 这样的文章, 当然会受到阅卷者的青睐。
三、写时评注意点
1.好好审阅作文材料, 得出立意, 然后寻找时事新闻。这决定了作文的生死。
2.所寻找的时事, 可以是一件事, 也可以是一类事, 也可以是某个现象。最好是有厚度, 可纵深挖掘, 可引人思考, 可拷问社会理性、良心, 如山西长治河流重污染, 中国兽首追讨, 十面“霾”伏, 亟须从吐槽走向行动, 切忌不要采用奇闻琐事, 如婆媳纠纷、赌钱妻离子散、七十老翁冬泳等。
3.切忌大谈政治, 如谈政治、谈民主、谈选举、谈官员的腐化堕落等。
4.切忌以质疑和抨击为主调, 建设性和参考价值不足, 开不出“药方”, “正能量”不足。
5.语言要新颖活泼, 忌套话说教, 要注意文采。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能用艺术语言表达, 就不要用书面语言表达。要善于化繁为简, 用形象比喻解读复杂道理。如果语言灵动幽默犀利, 那善莫大焉了。
四、如何写高考时评作文
1.严审材料, 得出立意。
2.发现可值得一写的时事。标准是这个立意贴合这件时事。所谓贴合, 就是无论在分析事件产生的原因还是提出解决之道时, 重心都要落实在立意上。
3.在具体操作上, 要遵循一个原则:用立意及该立意派生出来的子观点包裹住这件时事。万不能信马由缰, 尽情乱说。
4.先概述该事件的大概。切忌把事件来龙去脉, 叙述清楚, 要干净利落, 三两下敲定。一件事, 如“2008年12月, 天地壹号公司正式与35名研究生签订工作协议。大学生养猪、卖肉、擦皮鞋、沐足、当保姆究竟是浪费人才还是转变择业观念的体现?对此, 各方众说纷纭。”几件事, 或是一种现象, 如“人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 钱没有花掉。人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还活着, 钱花没了。”这是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小沈阳的台词。“钱不是问题, 就缺朋友。”这是2009年贺岁片《非诚勿扰》中秦奋的感叹。这两段话都跟钱有关, 很能引起我们的感慨。
5.分析时事的影响。现以大学生卖猪肉为例进行分析。 (正方) 大学生卖猪肉的这种主动选择, 为当前莘莘学子们的就业提供了可鉴的范例。时下, 众多大学生为就业难而头痛, 尽管这有多方面原因, 但不排除一些大学生好高骛远, 自以为满腹经纶, 看不起低职位的工作, 一味地强求自身的学识价值与社会就业价值对等, 结果高不成低不就。大学生的这选择说明, 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重要的是改变就业门槛观念, 在拚搏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反方) 劳动无贵贱,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 从个人角度讲, 大学生想干什么职业, 那是他们个人的私事, 也是他们的自由, 任何人都无权干涉, 不过, 他们的举动多少还是有些令人惋惜甚至失望。我个人以为, 大学生选择卖猪肉, 只是长了自己志气, 却将知识颜面扫地, 无疑会起到不良影响, 引发“读书无用论”的争议, 读书的价值与意义又何在呢。倘若这样的新闻人物不断出现, 必然会葬送了知识的命运与前程, 大学生选择卖猪肉的新闻还是少些为好。
6.分析原因。这是重点, 时事产生的原因可能很多, 但记住, 学生是在写高考作文, 是在穿着铠甲跳舞, 这铠甲就是高考作文审题方面的限制。所以, 不论原因多少, 只取“一瓢饮”, 这瓢水, 就是中心立意。在2010年某卫视某期娱乐节目中, 一个叫马诺的女孩说:“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 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此言一出, 竟然让她得到了众多女孩的声援。
原因分析, 注意要写出中心立意。马诺的言论, 金钱至上, 好逸恶劳, 本该为社会唾弃, 但结果却“让她得到了众多女孩的声援”。马诺现象不是偶发现象, 而是代表了当前社会中具有拜金主义的不少的一类人。这里不仅有当婚当嫁的女孩, 还有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男女老少;他们唯利是图, 金钱至上, 把金钱当作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 甚至为了钱, 不惜跨过道德的底线。这表明, 不仅在婚姻爱情中, 还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拜金主义思潮都在潜滋暗长, 甚至大行其道。中心立意是:拜金主义作怪, 要批判这种思潮。具体分析的时候, 可以这样展开。
拜金主义的产生, 与中国的封建文化的长期影响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有另外一面, 有的人赤裸裸地宣扬利己主义、享乐主义, 春秋时期的杨朱, 就公开宣扬“拔一毛而利天下, 不为也”。
拜金主义在封建社会就已经产生, 但它真正成为盛行的观念却是在资本主义产生之后。资本主义和拜金主义恰如一对孪生姐妹, 或者说, 拜金主义是附着在资本主义身上去除不掉的毒瘤。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由此贫富差距迅速拉大。而物质建设的速度大大超越了精神文明的速度。少部分人暴富及炫富打破了人的内心平衡, 导致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由此独立、自主、自尊、自强、自爱、勤劳、朴素等精神道德品质日益滑坡甚至沦丧。
各种法律法规监督监管不完善, 社会保障系统的脆弱不济, 无法给大多数人提供体面生活的现实条件和正确对待金钱的心理支撑。
7.解决办法。时评的精髓就在于解决问题, 下面还是以这则材料为例。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现阶段核心价值体系, 重建道德体系。主流媒体、学校必须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勇于、善于批判那些腐朽堕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净化社会和生活环境, 才能进一步净化人们的心灵。
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监督监管。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时评体形式的作文, 无疑为目前中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时下学生议论说理时沉闷、单调、枯燥的气息, 从形式到内容均将影响学生议论文写作的习惯。
【关键词】高考作文;写作指导;时评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了解时评写作出题人的意图,提高学生相关写作能力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形式千变万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需要首先了解出题人的意图,方能迎刃而解地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以时评写作为例,这类作文形式的出题意图一般是考查学生对时事的了解程度。高中时期作为高考冲刺的最后准备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被调动到极点。文可出口成章,理可计算实验,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恰恰就是由于学生过于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忽略了对于时事的了解。殊不知高考作文出题人恰好抓住学生这一方面的漏洞,使得学生在正式写作时很难下手。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学生高考冲刺阶段提醒学生注重时事政治,从而应对考试中作文出现的突发情况。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坚持收听或者观看半个小时的新闻联播节目,并对其中感兴趣的部分做记录,从而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库,这样可以有效提高他们自己的应试作文能力。
二、高考中如何写好时写作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督促学生认真刻苦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为了提高他们的时评写作能力,教师还需要要求他们每天获取足量的时评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应试写作素材库。教师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能力,可以在课上对其进行详细的讲解。以下几点讲解内容作为抛砖引玉,可供教师进行教学参考:
(一)立意明确,符合新时代的价值观
时评写作,顾名思义就是文章题目或者提示信息具有较强的实时性且一般都是真人真事。教师在教导学生如何写好这类作文的时候,首先需要教授他们如何准确获取题目知识并确立正确的立意。同时时评写作立意是否明确还关系到整篇文章的价值观。要知道只有符合新时代并且健康向上的作文价值观才会得到评卷教师的青睐。一篇时评写作拥有明确立意且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一方面可以使得学生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心中有一个大方向,从而不至于出现“跑题”的现象。同时在另一方面文章价值观积极向上也是这篇时评写作的加分之处,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最终取得一个不错的高考作文成绩。时评写作立意明确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锻炼出来的。例如教师可以从高中语文教材课文内容出发,通过阅读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课文,并要求他们自行写出一篇读后感,文中需要添加时评类素材。教师通过这种平时的时评写作练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文章的立意准确性。
(二)文章结构紧凑,体现时评写作文章的美感
在高考作文阅卷的过程中,时评写作的紧凑结构同样是作文出彩的地方。教师在教导学生如何写好时评写作文章时也需要着重向他们强调这一点。一篇时评写作如果拥有紧凑的结构,无论是在时事的叙述方面还是在对于事件的议论方面都充满了美感。为了提高学生时评写作文章结构的紧凑性,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从阅读做起。例如教师在课下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方面的优势,帮助学生寻找一些结构紧凑的时评写作的满分作文供他们的阅读。学生在阅读这些满分作文的过程中需要留意它们的文章结构,无论是“总分总”结构,或者是“开门见山”等形式都应该熟记于心,并且在下次写作的过程中运用到,从而使得自己所写的时评写作文章也具有同样的紧凑结构。
三、课余生活的点滴记录与积累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能力,不仅需要教授他们相关的时评写作文章的写作技巧,同时还需要让学生注意在课余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与积累。这是因为时评写作之所以难度较大,就是由于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常见时事经历太少造成的。督促学生注意课余生活中的点滴记录与积累,一方面可以有效丰富学生脑海中的时评写作素材资料,从而使得他们在之后的写作中做到“有料可叙”。同时在另一方面这种做法还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于生活中时事的感悟,从而使得他们在正式写作中真情流露,从而避免时评类写作“无病呻吟”现象的出现。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养成每日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在日记中可以记录今天看到的或者听到的有趣故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时评写作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时评写作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增加课堂上写作技巧的谆谆教诲,同时还需要向学生强调课下的点滴记录,从而多角度地提高学生的时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2]杨艳丽.自出机杼成佳作——浅谈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之有创新[J].课外语文,2015(22).
[8]武国屏.千锤百炼久久为功——谈高考作文的写作[J].山西教育(招考),2015(Z2).
[9]任和.“吐槽”高考作文,是一种进步[J].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2015(9).
■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 赵克明
【文题呈现】
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高尔基
把希望建筑在意欲和心愿上面的人们,二十次中有十九次都会失望。
——大仲马
这两句名言寓意各有不同,它们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不要写成诗歌;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病文展示】 要有远大目光 ■ 薛生
目光是否远大常常决定着事情的成败。现实生活中鼠目寸光的人难成大器,而有远见卓识的人则把握成功。(表意不严密,绝对化)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远大的目光引导我们走向辉煌人生。(观点与标题均套用“公众语言”,未能融入自己的思想,不像是中学生的口吻,不能给阅卷者良好的第一印象)
翻开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在长远目光引导下创造出辉煌人生的人们向我们走来,太史公司马迁就是其中的一位。司马迁因替李陵辩解而触怒了汉武帝,被施以宫刑,可以想象,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啊!可他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打倒,含辱忍垢,写成了《史记》,从而名垂青史。(没有把着眼点放在司马迁的远大目光上,材料与观点联系不够紧密,会让阅卷者认为是搬套材料,议论不够深入)正是长远的目光引领着司马迁走向成功的殿堂。
现代社会中也不乏像司马迁一样在远大目光引领下走向成功的人。(过渡比较生硬,会让阅卷者感觉行文比较呆板)
20世纪80年代末,全英文的电脑开始从香港渗入内地,带动了中国“汉卡”市场的升温。身处深圳大学校园里的史玉柱,敏锐地发现了“汉卡”的巨大利润后,他鹰隼般的目光就再也离不开这个市场了。从那一天开始他就在这远大目光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了成功。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巨人集团、征途网络。(基本套路是“材料+观点”,缺乏必要的有说服力的分析,没有在材料与观点之间真正建立起逻辑联系。阅卷者会认为是套作,议论不够深入)
有一个很经典的营销故事也很好地印证了我们的观点。两个鞋厂的业务员被派到非洲某个小岛上进行考察。一业务员考察完后对老板汇报说:这里没有市场,这个岛上的土著人都不穿鞋。另一业务员考察完后对老板汇报说:这里可是个大市场,他们都没有鞋穿。面对同一个市场,二者的考察结果大不一样,这就是远大的目光的作用。(还是“材料+观点”的套路,未能充分说理,且论证方法单一,分析不够到位,会加深阅卷者套作印象)
在这些成功的商业事例之外,我想到了我国那些加工蕨菜的百姓们,他们为了多赚钱,就缩短了蕨菜加工的时间,将采来的蕨菜放在火炕上烘干,结果遭到了日本的退货,这就是目光短浅断了自己的财路。(能够正反面论证,但未对材料进行分析,让阅卷者感觉是在简单呆板地码放材料,再次加深阅卷者的套作印象)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有的人常常会为了眼前的利益,损害长远的利益;为了局部的利益,损害整体利益,这使我们与成功失之交臂。请记住,远大的目光成就辉煌的人生。(回应开篇,再现观点,使文章的结构很完整,但只是简单重复,是结论性的“套子”,未能给阅卷者留下深刻 1 的印象)
点评 本文符合题意,符合议论文体的要求,观点比较明确,有完整的议论结构,尤其是从不同角度选取古今中外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但是,给读者的总体印象是行文套路化,议论不够深刻。文章的观点似乎是“借”来的,不是作者自己的思想;选取的一些材料也多是简单地套用,没有完全融入自我的思想之中,没有充分地利用好,分析挖掘不够,未能触及问题的本质;论证的方法也很单一,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也未能将道理讲深讲透;语言过于平板,句式缺少变化,显得不够自由灵活,也弱化了文章的说服力。此外,本文只有700多字,与题目要求的“不少于800字”不相符。此文在阅卷场上最多得40分。
【升格指导】
考场作文力戒“假大空套”,考生要用自我的眼睛去认识世界,用自我的头脑去思考事物,用自我的独特鲜活的方式去评说生活,有“我”立论,深入议论,让每一篇文章都成为独特的思想之花,这已经在近年的高考阅卷中形成共识。像这样“提出观点——材料简单相加——重提观点”的“套子”文章,是很难得到阅卷者认可的,判在基准分以下是毫无疑问的。
如何摆脱议论文的“套子”深入议论,将此文升格为一类文呢?一要在思想上“突围”,让读者感觉到你不是在充当别人思想的传声筒,你的观点不是简单搬套“公众语言”,而是有自己的思想,或者即使是别人的思想,也是经过自己大脑过滤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二要在论据材料上“突破”,将所选取的材料融入“我”的思想之中,充分地发掘材料,深入地分析材料,“放大”它们与文章论点相关的内涵,使之服务于分析论证;三要打破结构形式上的“八股”,变材料简单的码放为灵活自如的运用,变呆板的用料为更加多样更加鲜活;四要尽可能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假设论证法、对比论证法等等;五要使得语言更加鲜活有力,避免“公众腔”的“议论面孔式”。
【成功升格】
遥望天空方可见云霞
■ 薛生
目光是否远大常常决定着事情的成败。现实生活中鼠目寸光的人难成大器,而有远见卓识的人则多能把握成功。因此,在人生的旅途中,遥望天空方可见到辉煌的云霞。(用中学生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述,观点中有“我”,阅卷者更欣赏)
翻开华夏五千年的史册,能以长远目光创造出辉煌人生的精英数不胜数,太史公司马迁就是突出的代表。司马迁因替李陵辩解而触怒了汉武帝,被施以宫刑,这是何等的奇耻大辱。可他并没有被眼前的挫折击倒,而是放眼远观,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传之其人,通邑大都”的远大目标的指引下,含辱负重,最终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光照千秋,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从而名垂青史。正是有了长远的目光引领,司马迁才走向了成功的殿堂。(突出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将例证法与引证法有机结合,说理更进一层,更有力量,也更能展示出作者积淀的丰厚。这是打动阅卷者的一个亮点)
长远的目光会指引人们克服重重困难,追求更远,最终走向成功。细究中外每个成功人士之成功秘诀,几乎无不具有远大的目光。
20世纪80年代末,全英文的电脑开始从香港进入内地,带动了中国“汉卡”市场的升温。史玉柱敏锐地发现了“汉卡”的巨大利润后,他鹰隼般的目光就再也离不开这个市场了。从那一天开始他就在这远大目光的指引下一步步走向了成功。假如史玉柱当初鼠目寸光,不从别人羡慕的安闲的事业单位辞职,他怎能掘得第一桶金?假如他从巅峰跌入低谷后不将远大的目光瞄准保健品市场,那么又怎么会有我们今天家喻户晓的“脑白金”?如果离开了远大目光的指引,还会有巨人集团、征途网络的存在吗?可见,是远大的目光造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位商界奇才。(运用假设论证法深入分析,再次突出材料与观点的联系,2
且变换为排比反问句,说理更加深刻,论证更加有力,语言表达更有文采。这是打动阅卷者的又一亮点)
国外一家鞋厂的两名业务员到非洲考察市场。一名业务员考察完后对老板汇报说,这里没有市场,这个岛上的土著们都不穿鞋;另一名业务员考察完后对老板汇报说,这里可是个大市场,他们都没有鞋穿。面对同一个市场,为什么考察结果会有这么大的反差?关键就在目光。第一名业务员只将目光收在当前——不穿鞋,自然无市场;第二名业务员将目光放在未来——没鞋穿,对鞋的需求将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因为目光远大,所以第二名业务员能发现没有鞋子的地方就是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同时也就注定了他成功的可能。二者的业绩清楚地告诉我们:远大的目光引领我们走好成功路上的每一步。(运用对比论证法突出材料与观点的逻辑联系,分析更为到位,更能令人信服,从整体上看手法也更多样化,这也会获得阅卷者的青睐)
相比之下,今天有一些把牟取利益放在首位的人,做事就缺少长远眼光。如我国某地方企业为了多出口蕨菜,多赚钱,就违背蕨菜的正常加工程序,而将蕨菜放在火炕上烘干,结果遭到退货。这种急功近利的经营理念所带来的结果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鼠目寸光,难成大事。(照应开篇,突出观点,因事说理,体现作者具有较强的整体谋篇意识,谙熟写作的基本技法。这一点,阅卷者会看好)
在面临竞争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在走向成功的过程中绝不应鼠目寸光、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如果眼光短浅,那么就只能与成功失之交臂。
请记住:希望高远,不一定能翱翔云天;但是遥望天空,方可见到云霞。(以形象化的语言结束全篇,呼应文题,重申观点,让阅卷者确信作者有深厚的写作功底)
If you’re reading this, there’s a good chance that you have an email account. You may well have several – perhaps separate accounts for professional and personal contacts.
如果你正在阅读这篇文章,你肯定有一个或若干个甚至是不同帐号的私人或办公邮箱。
It’s easy to assume that we know how to use email effectively: it’s been around for long enough. But if you find yourself struggling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by email, these six tips should help:
邮件这样的沟通方式早已经渗入到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因此可以说大多数人都能有效地使用邮件与他人交流。但如果你发现自己还没做得足够有效,我想以下这六点可以帮到你:
1. Start With an Appropriate Salutation
邮件开头称呼要恰当:
Some people jump straight into the text of an email without so much as a “hi”. It’s polite to add a salutation, just as you would with a letter. That might look like:
有些人写邮件不喜欢加称呼,甚至连简单的“你好”都忽略,直接开始正文内容。孰不知就像在传统的信件上一样,写上称呼是一种礼貌的象征。称呼可以这样写:
#Dear Sir/Madam 亲爱的先生/女士
#Dear Mr. Johnson 亲爱的约翰逊先生
#Hi Sue 苏,你好
#Hello Fred 你好,福瑞德
Your salutation needs to be appropriate. If you’re writing to a prospective employer, “Dear Mr. Johnson” is probably the best way to go. “Hi Bob” is going to look unprofessional.
称呼必须恰当。若邮件对象是你未来的上司,“亲爱的约翰先生”这样的称呼应该为最得体的。像“你好,鲍勃”更适用于随意的场合。
But don’t assume that formality is always the right answer. If you’re writing to a friend of a friend, using “Dear” plus their surname is going to seem oddly stilted.
那么,是不是正式的用语就万能呢?绝对不是。若你给你朋友的朋友写邮件,那用“亲爱的+姓”就显得异常别扭。
If in doubt, “Dear [first name]” will usually work just fine.
当你判断不出哪种场合该用什么称呼合适,你可以使用“亲爱的+名”来应付所有情况。
2. Get Straight to the Point
直奔主题
Your correspondent won’t want to wade through paragraphs of waffle – so get straight to the point. If you’re writing to someone out of the blue, don’t give them your life story before you make a request.
相信阅读你邮件的人不会愿意仔细浏览你那空洞无聊的长篇大论,所以你需要直奔主题。如果你想写封邮件安慰某个心灵受伤的朋友,开头先把你的建议亮出来,然后再用你的亲身经历来辅助说明。
Getting straight to the point might mean that the first line of your email (after the salutation) looks something like this:
直奔主题意味着邮件内容的第一行应该是这样:
#I’m working on an article about Acme Widgets for XYZ publication, and wondered if you had a few minute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three questions.
我现在正在写一篇要交给某某出版社关于极致控件的文章,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回答3个问题呢?
#Could you supply me with a quote for the following project?
可否对下面的设计项目进行引证?
#I’d like to discuss the revisions with you. Would Tuesday at 2pm be a good time?
我想和你谈谈修订的`事。这周二下午两点您有空吗?
#I’ve attached the documents you requested at our meeting yesterday.
昨天会议上您要求的文件已附上,请查收。
You may well need to include more details, but if you put the important point up front, your email is more likely to get a timely response. If your question comes too far down, the recipient may not even realise that you need a reply.
当然,你需要再增加更多的细节内容。若将邮件重点放到内容的开头,你将收到更加及时的回复信息。如果你的问题在邮件后头,收信人可能都不会意识到你在等他回复。
3. Keep it Short
内容言简意赅
try to keep your email as short as possible. Make the paragraphs short, too – long paragraphs can be difficult to read and take in.
尽可能将你的邮件内容写得简单明了。文章太长不易阅读和吸收。
Do make sure you give enough information for your correspondent to be able to make a decision, if that’s required. You might find that it’s best to offer this as an attachment – you’ll have more flexibility over formatting, and your correspondent can print out the attachment easily.
若对方需要通过你的邮件来做决策,那你一定要在邮件中将相关信息写完整。为了能更灵活地排版,你可以把这些信息作成附件形式,以方便对方将其打印出来。
4. Use Numbered Points
一、让学生多写英语摘要
英语摘要是把一篇文章的要点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写成一篇好文,这不是简单的摘要,而是忠于原文意思的再创作。通过写英语摘要,学生可以了解原文的文化背景,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弄清原文的篇章结构,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篇章布局能力。
二、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
模仿写作是学生初使阶段最基本的写作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短文进行模仿。学生开始进行英语写作,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该用什么句子,内容如何安排。因此,应先给学生一篇范文,让他们在理解范文的基础上模仿其句子、格式、内容写作,
三、让学生用英语写日记
把学生养成记日记勤练笔的好习惯,经常用英语写日记,等于天天在练笔,这样对学生的英语写作有很大好处。在记日记时,不要总是有简单句,要引导他们多用一些好的词组、句型、关联词和复合句等,使文章更优美生动。可按照题目练习,再和范文比较,找出差距,这对英语写作也很有帮助。
四、对学生进行控制性写作
控制性写作并非听说法的写话,在写作过程中,为学生写作提供比较详细的内容,要求学生将它们包含在写作中。如文章结构、动词的时态、单词、短语和句型。在写作的初级阶段,控制性写作为学生设置了很多规定,引导和帮助他们学会基本的写作方法。但控制性写作的阶段不宜延续过长,以免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
五、让学生进行自由写作
在自由写作时,应让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表面上当代与传统的自由写作方法似乎相同,其实是不一样的,传统的作文题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相差深远。当代作文题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实用性强,并有充分的写作材料。其次,传统的作文写作注重语言形式,忽视内容。当代的英语写作内容与形式兼顾,特别要求学生掌握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阅读作文的对象,选择确切的表达方式等语用规则。
六、对学生进行限时训练的写作
训练时当场发题,限时交卷,促使学生瞬间接受消息,快速理解消息,迅速表达消息,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能力。首先,使学生明白英语写作既不是汉译英,也不是作文,不可任意发挥。要求的是将所规定的内容进行整理,展开思维目的在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准确地表达意思的能力。学生明确目的并掌握写作要领后,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决不能养成拖拉的怀习惯。
七、对学生进行引导写作
引导性写作与控制性写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对学生的限制明显减少。允许学生在写作内容与语言形式上作必要的发挥。如给出文章的一部分,要求学生写出另一部分或给出文章的结尾部分,要求学生写出开头部分。给出的段落内容可以灵活多样,学生的写作方法和观点可以完全不同,有时可以根据图画和照片,给出问题要求学生按图画或照片以回答的顺序进行写作。通过这种训练,学生的写作技能得以进一步提高。
在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还应当注意下列几点:
一、要及时讲评
抓好习作讲评课,及时反馈消息,是提高写作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为此我对自己提出了一下要求:
(1)如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可抽查部分学生的作文评阅,重点抽查中下水平的学生的作文,采用当面批改的形式,从而大面积提高英语写作。
(2)在批阅的时候,要认真做好在习作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错误,为讲评课作材料准备。
(3)在班级中传阅一些写得较好的同学的作文,或读给同学听,
二、要多阅读优秀范文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以在阅读上要很下功夫,阅读方面下的功夫越深,驾驭语言的能力也就越强。所以要写好英语先要读好英语,要让学生进行大量课外阅读,并记住好文章的篇章结构并写出大约六十字左右所摘要,以锻炼学生的阅读、概括和表达能力。
三、要多做扩展句子练习
要写出一篇文章,首先要写出意思完整的句子,而词是组成句子的最小单位,因此教师应从易到难的原则,由简单的英语句型入手,培养学生的组句能力,先口头扩展句子,以小组为单位,由一位学生说一句最简单的句子,然后依此由其他同学扩展,要求开展的句子连贯准确,如果哪位学生接不下去,则由下一位同学接着说,直至说出正确的长句,记录下来以便写作时做到得心应手。
四、要经常让学生讨论发挥
老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双向或多向交流,并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老师提出一个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去写并规定几分钟完成。如果时间到了,学生仍将接着写下去,说明学生已融于其中。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文稿,相互讨论,进一步完善或拓展其写作思路。
五、要听说读写相结合
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提高听说能力必定会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听说能力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教师要尽可能地用英语授课,多开展专门的听说训练,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英语活动,让学生沉浸在英语海洋中去领略,去体会,去使用英语。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能使用正确,也会用英语进行交谈与写作。
总之,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通过课堂教学逐步实现的,是建立在一定的语言基础上的,是以一定量的听、说、读、写训练为前提的,经过几年的训练,英语写作能力一定有很大提高。
1. 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地球上各个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地球仿佛变成了一个“村庄”所以作为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之一英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比如英语翻译, 同声传译, 英语导游等等职业都变成了炙手可热的职业。于是在这个大背景下, 人们对于英语的重视已经超越了以往, 小学生从3年级开始补习英语, 初中生已经学完了高中的课程, 高中生已经开始涉猎托福和雅思的词汇, 而大学生呢?仿佛又回到了起点:说的是Chinglish, 写的便是满篇的简单句, 语速稍快就似懂非懂, 词汇量一大就稀里糊涂。那么, 经过了长达十几年的英语学习, 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又为什么会造成今天的局面?是让所有英语教育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2. 中国学生英语写作学习现状
从我经历的十年英语学习过程中, 我深刻的体会到对写作学习的不重视。教师在课堂上基本不会教授写作方面的知识。大块时间用于讲授单词, 词组, 句型。让同学们反反复复的记笔记, 背句子。即使书后有写作的版块, 教师也只是一带而过。即便留了作业也是课后自己完成, 至于写成什么水平, 就无人知晓了。我在高中阶段就经常把一个经典模板套用在很多topic身上, 最后书法写的优美一点, 基本上得个基础分是不成问题的。在很多高中生眼中, 只要考试有作文, 最后得的分数就不会太低。也有很多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敷衍了事, 有的是看到题目, 稍加思索动手就写。很快, 一篇文章就跃然于纸上, 看起来文思泉涌, 但仔细读起来才发现文章缺乏新意, 内容乏味。多数句子中式英语味道很浓, 简单句充斥全篇, 同时受汉语思维影响较大, 毫不地道。甚至与初中程度相比并无明显提高。这样的周而复始导致学生对写作的不重视, 养成了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但是我认为, 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学模式的老化。陈旧的教学模式让大多数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教学比比皆是, 尤其是在写作教学中的体现尤为明显。很多高中生在高三的时候写的作文还依然是简单句满篇, 语法错误满篇, 三段式成为固定的格式, 很有清朝“八股文”的味道。我个人认为这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
3. 什么是非指导性教学?
什么是非指导?顾名思义, 就是不需要教师指导的意思。那么又有人会问, 教师不指导, 学生要怎么办呢?这就是非指导性教学的优越之处。非指导性教学是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首先于1960提出该理论, 并率先应用于实践中去。罗杰斯认为, 一名教师不应该只是具备教学功能而是充当一名促进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这种促进者的角色绝不应该每天把实践花在整理句型, 整理模板, 整理教案, 或是想出办法让学生死记硬背上。而是把精力和时间花在如何帮助学生简化学习步骤, 少走一些弯路, 以及在学生困惑时如何提供一些资源上的帮助, 而不是手把手教学。
4. 什么是交互式教学模式?
在非指导性教学精神的指导下我们若想提高当前写作教学水平, 我想非交互式写作教学莫属了。那么什么是交互式写作教学呢?它与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又有哪些不同呢?
交互式教学法最先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 在60年代非指导性教学思想兴起后, 这是英语教学届新兴的一朵奇葩。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由教师提供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topic, 然后布置任务, 说明要求, 提供帮助。让学生在互动中完成写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写作习惯, 不再千篇一律, 不再东张西望。教师在写作结束后, 参与点评, 也可以让同学们互相点评, 互相学习, 一起成长。这是一种十分健康向上的学习系统的循环模式4.交互式的写作教学方法与其它写作教学法不同的特点
交互式写作
前文提到, 交互式写作在课堂上应该是在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 由教师提供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topic, 然后布置任务, 说明要求, 提供帮助。让学生在互动中完成写作学习。交互式教学法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由自在的吸收知识, 在互动中赢得技能。比如, 交互式教学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小组活动。在小组活动中, 一些不爱交际的同学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 可以开拓他们的眼界, 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这都是一种锻炼。有时因为课堂需要还会要求一些同学去扮演一些书中的角色,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由自主的爱上写作学习, 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会运用语言知识发展创造性写作思维。, 觉得写作不再是一项枯燥的差事。
同时, 在交互式教学中还有一点比较突出的优点。就是经常会涉猎外国文化的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外国文化, 体会中西文化的差异, 可以加深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感受英语的魅力。
5. 结束语
从中国目前的写作教学现实来说, 交互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内容仍有借鉴和发扬的价值, 中国学生普遍羞涩, 尤其是遇到中西文化碰撞的时候就越发的拘谨。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这方面可以极大的帮助中国学生的弱点, 尤其是它着重于学生的内心因素以及非智力因素的思想, 有着健康向上的意义。写作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它可以体现英语的综合水平, 所以历次英语考试中写作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项测试。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成绩是众多一线教师迫在眉睫的任务。有些学生基础薄弱, 短时间难以提高。而有的学生又十分自负, 写作起来“行云流水”千篇一律, 毫无新意。交互式写作的出现可以很好的缓解这一难题, 让我们共同努力, 为让我们的学生都可以写出生动又深刻的文章而努力。
摘要:非指导性的教学模式出现于20世纪中期, 由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杰斯将其心理治疗观推广到教育中, 形成的在西方广为流传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非指导性教学模式是由学生与教师间的非指导性谈话, 教师扮演着一个促进者的角色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 这种模式的成功取决于学生和教师坦率地享有某些观念和互相之间真诚沟通思想的意图。在这种人本主义精神指引下, 交互式写作教学模式显得正合时宜。
关键词:非指导性教学,交互式,交互式写作,互动
参考文献
[1]张华, 钟启泉, 《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马广惠, 文秋芳, 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4)
【写作指导:高中写作指导方法之如何选材】推荐阅读:
建议书的写作方法-写作指导12-09
六年级语文写作指导之09-18
借景抒情作文写作指导分析-高中作文指导09-14
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写作12-10
高中说明文写作指导10-27
小学生写作:心理描写方法指导12-05
中学生语文写作方法指导07-03
高考作文指导:文章开头的写作方法02-21
读书苦乐之境-议论文的写作指导12-06
高中话题作文“勇与畏”写作指导及700字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