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计生简报
(第4期)
大银镇流管办主办2012年7月5日 ——————————————————————— 大银镇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省际协作交流
为推进我镇人口与计划生育“摘帽升位”的步伐,进一步做好我镇的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2012年7月5日,镇纪委书记薛朝成同志、镇计生协会会长常吕红同志和镇流管办主任涂银钦同志等四人前往云南省镇雄县母享镇核实我镇流往母享镇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情况。得到了镇雄县母享镇的大力支持。在镇雄县母享镇分管人口和计划生育王副镇长、计生办主任王华同志、流管办主任申时贵同志以及计生包村片长吴副镇长陪同下,一起在贵地计生办、流管办交流学习,双方对流动人口计生育管理交换了宝贵意见。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相关规定,双方签订两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双向协作协议书》,为今后加强两地流动人口的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午在王副镇长的陪同下,镇纪委书记薛朝成同志一行去了镇雄县黑树镇,得到了黑树镇易副镇长和计生办主任宋盛锐同志的大力支持。一起在贵地计生办、流管办交流学习,双方对流动
人口计生育管理交换了宝贵意见。根据《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相关规定,双方签订两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双向协作协议书》,为今后加强两地流动人口的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2011年我镇流管办与云南省镇雄县坡头镇流管办签订流动人口镇际交流合作协议的良好基础下,我镇率先到了镇雄县母享镇,就我镇流入到母享镇的流动人口和他们流入到我镇的流动人口信息进行了交换。并且将孕环检信息通过贵州省人口计生PIS系统进行了网上交验。我们还了解到流入到他们乡镇的流入人口都享受到了免费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此次母享一行,收获颇多。不仅弄清楚了我镇在镇雄县母享镇的流动人口情况,还加强了与他们在平台协作交流,同时还认真学习他们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方面的一些特色做法,带回了他们一些很好的经验等。流动人口联络员之间相互交换了联系方式,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的加强与其他省市的联系,为我镇的流动人口做好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毕节市七星关区大银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公室
关键词:计生工作,人口文化,多面性
一、新时期人口文化的内涵
所谓人口文化,以前的定义为人类在繁衍、生存、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对自身生产、抚育后代、婚丧嫁娶、道德教育等方面以及人的族类、群落、生存状况、生态环境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反映。而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社会制度、生存环境地不断变化,如今,人们赋予了新时代的意义,所谓新时期的“人口文化”,是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核心,关注人的自身生产、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文化力”。它以坚持“以人为本”为中心,代表着具有中国特色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作为基层企业应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结合企业实际,转型计生工作方向与作风,大力宣传创建企业人口文化建设,从工作上、生活上开展人文关怀工作,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充实和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积极掌握育龄职工情况、关注职工生理健康、关心婴幼儿成长,既倡导先进的生育文化,也倡导丰富的人口文化,从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
二、企业人口文化的多面性
(一)发展婚恋文化。
注重婚恋文化的建设是指端正个人对待恋爱、婚姻问题的态度与观点,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传统的婚恋文化常用“父母包办、才貌相当、门当户对”等来概括,这种观念贯穿了华夏文明的历史,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传统的婚恋观念有着来自家庭、社会的种种制约,直接影响着个人的婚姻及终身幸福,而社会主流的婚恋观则可以影响整个国家大多数人们的婚姻与幸福,关乎民族、国家的存亡与发展。如今的婚恋观逐渐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婚恋自主、婚恋自由,使不同阶层的人结合到一起,创建属于自己的和谐家庭。作为企业我们积极关心单身青年的婚恋工作,通过与区计生委、区团委等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联谊辖区内各大企事业单位,为单身职工创建交流的平台,通过婚恋文化的建设,我们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弃文化垃圾和精神糟粕,用先进的婚恋文化促进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减少家庭离婚率的增长。
(二)发展生育文化。
我国的生育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生育观念对人们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早婚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形成了一整套传统的生育观念和生育文化。而如今的人们逐渐接受了“丁克家庭”的理念,提倡晚婚晚育、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但经过时间的积累,问题也逐渐产生,人口老龄化逐渐逼近,新生儿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年龄逐渐形成“倒三角”状,社会、家庭压力与日俱增。我们积极开展生育文化的宣传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材料、观看宣传片、开展专家讲座等形式,根据不同阶层人群的需求,宣传普及婚育知识、优生优育知识等,逐步改变人们对生育观念的认识,根本目的是用先进的生育文化引导群众转变生育观念,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人口结构的现状。
(三)发展育婴文化。
现行生育政策下,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成长格外的关注,他们希望得到成熟的、科学的指导,迫切需要全方位、系统的科学育儿知识。但据调查:目前大部分婴幼儿在家中由父母、祖父母或保姆照料,在育儿的知识和方法方面,都缺乏系统的、全面的、科学的指导,某些育儿从业人员也存在整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科学知识匮乏等问题,使年轻父母缺乏对婴幼儿教育认知的完整性。我们及时将信息反馈至相关单位,在区计生委的协调与帮助下,为企业的年轻父母提供育前检查及婴幼儿早教服务,这不仅保证了行业的规范性,确保年轻父母得到系统的、全面的胎教及育儿知识,也保证了婴幼儿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我们每年组织对当年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家访活动,通过这种形式,积极宣传国家的计生政策和企业的计生工作,用实际行动落实企业人口文化建设。
(四)发展性教育文化。
很多人一谈到“性”的话题就不好意思,但对于人口与计划生育部门来说,我们要正视这个话题。性是生育的基础,性文化既是精神文化,也是物质文化。因为,创造文化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类的繁衍、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两性的和谐与合作。当然,性有积极正效应的一面,也有消极负效应的一面,性文化可以促使社会的稳定发展,长治久安,而性愚昧、性疾病则会导致个人毁灭、家庭解体、社会动乱。这就是需要我们把“性”放在阳光下,通过性文化的建设,正确引导人们树立健康、和谐的性文化。我们为职工提供计生用品、避孕药品,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场所安装避孕工具发放设备,通过生理、生殖健康讲座,为职工树立正确的认知观。
(五)发展家庭文化。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单位,无论在传统社会或者现代社会,家庭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家庭文化是人口文化发展和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每一个成员,比如,父亲文化、母亲文化、夫妻文化、子女文化、家庭核心价值理念、人性美德、性格塑造等等。发展家庭人口文化,提高人的素质,提升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和谐家庭,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企业和谐。我们要注重家庭结构和功能的健康发展,包括家庭成员健康、结构健康和功能健康;身心健康、生殖健康和道德健康。还要通过构建家庭友好、家庭幸福及家庭关怀等文化建设,让存在困难的家庭得到关怀、得到帮助,有需要的家庭得到服务,健康的家庭得到发展。最终目的是通过培育和倡导健康和谐的家庭文化,提高家庭幸福指数,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
通过上述人口文化的不断挖掘与发展,首先,我们要不断提高计生工作者自身文化素质的建设,通过提高自身教育培训工作水平,才能带动广大群众,创建属于企业特有的人口文化氛围。其次,我们要不断扩大人口文化建设队伍,通过各部门计生工作人员带动广大职工群众,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建设先进的企业人口文化服务。建设好企业的人口文化,抓好人口文化的发展,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能力的展现,而且关系到所有职工生活、工作的切身利益,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因此作为一名计生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企业人口文化建设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敢于当人口文化建设的开拓者,像抓企业生产目标、抓企业发展一样做好人口文化建设工作,切身关心职工心理、生理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企业的经济发展和人口计生工作的和谐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人口与计划教育》,人口与计划生育杂志社,2013年第1-3期
一、制定规范的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审批制度
人口计生管理和调查是人口计生部门的职责,也是其权力,任何个人和其他部门都不得越权进行人口计生调查。同时,人口计生调查也不是人口计生部门想进行就进行的,必须经过一定的审批和报备,必须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管理规定来进行。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计生部门不按照规定随意调查或者调查过程不规范不合理的现象。所以我们一定要制定规范的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审批制度来规范人口计生部门的行为,使得其人口计生调查统计的过程能够科学顺利的进行。
制定规范的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审批制度,首先要对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申报进行规范,做到人口计生统计前必须申报,没经过申报一定不能进行人口计生统计工作。其次,要对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中统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通过制定相应的规定,使得工作人员在统计中能够有技巧的进行询问,得到真实的统计数字。[1]再次,对统计结果的使用进行规范。人口计生统计是国家政府相关部门指导的为了了解人口情况和制定相关人口政策而进行的统计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泄露统计结果,更不得将统计结果拿来牟利。对于违反者应该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罚。最后,制定相关的监督制度,对于统计中的不文明不合理的行为进行监督,并且及时改正和反馈。
二、规范人口计生统计调查组织行为
人口计生调查是由政府主导的严肃行为,在调查的实施过程中应该认真、严谨、科学进行,避免因为个人行为的失当影响统计结果,并且对国家和政府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首先,在人口计生调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人口计生统计原则。对于影响较大、关注度较高的问题进行统计时应该事先进行充分论证,然后进行合理、详尽的规范来指导调查行为;调查应当在人口计生部门的职权范围内进行,不得调查与职权范围无关的或者超越调查目的的行为。其次,人口统计调查的内通过应该科学合理。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39期2014年第07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在人口统计调查前,应该先明确调查的目的,然后根据调查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调查并非是内容越全越好,而应该在已收集到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调查,节省人力物力。再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应该规范、科学。统计调查方案应该包括:(1)调查名称、调查机关、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方式、调查时间、调查内容、资料上报、调查结果运用等; [2] (2)统计调查所需填报的各类报表、调查问卷和各项指标的解释、逻辑关系、计算方法及相关的技术问题;(3)统计调查需要的人员和经费预算及其来源;(4)抽样调查的抽样方案等。最后,明确相关指标的意义,在调查的过程中灵活选取应用。[3]由于调查的范围较大,涉及的调查内容较多等,很多指标是为了考虑到部分地区的特殊情况而设立的,其目的是为了更准确地把握地区情况;还有些指标人在人口基数较大的情况下才有意义的,对于人口少的地区意义不大,如果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非常有可能使最后的统计结果产生误差。
对于统计人员进行规范性调查的培训业也是规范人口计生统计调查组织行为的重要内容。统计人员是人口计生统计工作的直接承担者,他们对于计生工作的认识、对于统计指标的理解、在统计过程中的各种行为等都对统计工作的科学、顺利进行,对统计工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对统计人员进行培训。[4]首先应该培训其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让统计人员充分明白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认真地对待,严格按照统计程序来进行统计。其次,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指标的解释。让统计人员充分理解每个指标的含义,使得其统计工作能够正常顺利进行。最后,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行为的培训,使得统计人员在统计过程中能够合理规范操作,顺利得到统计数据。统计人员在统计工作的进行中要做到严肃认真,不弄虚作假。
三、规范人口计生统计结果的应用
人口计生工作是国家相关部门主导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原则,以提高人口政策的制定效果为目的的政府行为,其调查结果当然也应该充分合理的运用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制定中去。首先,应该对人口计生统计结果进行建库,方便统计结果的存储、更新和调取,通过新的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得人口计生统计结果能够更好的为政府部门运用。其次,人口调查统计是由政府主导的,应该由政府在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下使用。[5]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使用人口统计结果。对于需要运用人口计生统计结果进行科学研究等行为的,需要经过严格的手续进行审查,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泄露统计结果,不得以商业盈利为目的使用统计结果。对于违反规定的人应该按照相关的政策法令予以处罚。最后,在对人口统计结果使用的过程中不得断章取义,歪曲统计结果,误导大众。
综上所述,人口计生统计工作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和每个公民的行为,统计结果对于国家政策的制定意义重大,所以我们必须对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予以重视,通过制定规范的人口计生统计调查审批制度、规范人口计生统计调查组织行为、规范人口计生统计结果的应用等来解决人口计生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得人口计生统计工作能够顺利,规范地进行;人口统计工作的结果能够充分、科学、合理地运用。
八角街道办事处位于石景山区中心地带,街道辖区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19个社区居委会,截至目前,全街道总人口XXX人、XXX户,育龄妇女XXX人,已婚育龄妇女XXX人,流动人口19532人,其中育龄妇女8673人,属地单位55个,商务楼宇6个,流动人口协会55,小组75个。流动人口分别来自鲁、川、粤、豫、内蒙古、江苏等全国各地,主要从事经商、务工。2012年,在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按照“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要求切实保证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计划生育“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建立机构落实,制度健全、各部门配合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一)坚持以房管人,深化出租楼房地下室管理模式。相继成立“流动人口维权站”和“流动人口自管小组”,在楼房地下室建立流动人口图书角,采取“传、借、送、取”的方式,为流动人口提供暖情服务。同时坚持以房管人的原则,将出租房主的情况登记造册,建立出租房主的“大户口”,与房主们签订计划生育责任书;将流动人口的情况登记建卡,建立流动人口的“小户口”,实行“三有”管理,做到来有登记、住有管理、走有注销。使流动人口的管理更加方便快捷。社区定时召开综合治理工作会,将75个楼房地下室划分为20个信息小组,指派楼房地下室管理员作为信息员,建立了派出所、社区流动人口管理站、小区信息员“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并由社区主
任和信息员协调小区的管理工作,定期进行检查指导。信息员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六到位”,即上门查证到位、与房主签订共同管理合同到位、上门宣传计生政策到位、督促落实计生义务到位、提供优质服务到位、向户籍反馈计生信息到位。通过“六到位”的服务,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动态管理,推动了计生工作的开展。
(二)坚持以业管人,提升楼宇管理新模式。八角街道辖区共有6处大型写字楼,单位260个,育龄妇女430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279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249人。一方面,我们依托楼宇党委和物管,对楼宇的每一个企业情况调查摸底,将楼宇单位、人员进行汇总。同时,依托楼宇党委加强与各单位联系,相互沟通,对各单位、人员进行登记建档,及时掌握楼宇单位及人员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开展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另一方面,打造楼宇工作服务站,在楼宇内成立人口计生工作小组,定期召开辖区楼宇大厦指导员工作会;设立计划生育咨询服务员,为楼宇职工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安装避孕药具箱,为楼内职工随时免费领取自己所需的避孕药具提供方便,在大厦内开展“优质计生服务•走进楼宇大厦”的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流动育龄群众普及五期教育、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使楼宇职工提高了人口计划生育的知晓率,提升了楼宇的社会形象,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三)坚持以站管人,注重社区管理模式。我们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在社区设立专职计生干部,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站,在20个楼房地下室建立流动人口管理分站,形成了计生主任负总责、计生专
干管面、分站管理员管片、计生宣传员到户的楼房地下室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四级管理体制。社区计生专干还做到“三勤”,即:勤问、勤查、勤走访。勤问:平时看见房主,问一下房客的情况有无变动;勤查:和流动人口管理站人员一起查看核实一下育龄妇女的入住和婚育情况,及时登记和变更育龄妇女卡片;勤走访:计生干部对重点人定期走访,送工具上门,特别是与楼房地下室管理员保持联系,随时沟通。依托新居民服务站,充分发挥辖区内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建立了“流动人口维权站”,主要为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也兼顾其它一些与流动人口的生活密不可分的具体事项。如:定期组织流动人口进行免费生殖健康检查;无偿地为居住在社区的流动人口介绍工作,并为他们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定期召开姐妹聊天会,了解她们的需求,切实帮助她们解决实际的生活困难。维权站的同志们还积极为流动人口的子女联系学校,让她们的孩子们能够就近入学,和当地的孩子们享受同样的教育。
(四)坚持以业管人,积极探索市场管理模式。八角街道共有大型市场XX个,其中大部分为流动人口。在宣传方面,街道实现由重要节日宣传向常年宣传转变。充分利用宣传专栏、计生墙报、印发宣传单页等多种形式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现行生育政策、生殖健康知识等进行广泛宣传,通过宣传,提高了市场流动人口对计划生育相关政策的知晓率。在服务管理方面,实现由管理而管理到以服务带管理的转变。一是建立流动人口定点服务点,由市场计生协会工作人员协助社区全面做好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另一方面开展“三送”服务:即送一块流动人口定点服务单位的牌子到市场;送药具、宣传资料到市场摊位;送生殖健康、节育技术服务给市场育龄流动人员。
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流动人口底数难以澄清。虽然辖区内暂住人口登记总数逐年上升,但相当一部份暂住人口的职业不稳定,且经常变换住址,社区难以及时掌握其动态,形成流管、公安、计生各部门数据各不相同,使街道进行整体决策时没有具体依据。
二是流入人口验证难、管理难、服务难。部分流入人口由于居住分散、隐密,而且经常更换居住地,无固定的工作场所。在管理上仅靠1—2名兼职人员进行调查、摸底、登记、查验证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相关部门之间政策法规不配套、不协调,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在进行四种模式推广时,往往需要公安、流管、卫生等相关部门的配合,但由于一些部门领导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致使各地虽然都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但无法正常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有的地方甚至连每年的工作例会也难以保证。另外,综治成员单位之间尚未建立协作联动机制、信息通报制度、检查督促制度等工作机制,极大地制约了管理力量的整合和管理资源(信息)的共享,形不成工作合力。
下一步工作计划
将以泽洋大厦商务楼宇为试点建立商务楼宇计生协会组织,加大计生工作的宣传力度。
在杨庄中区建立新居民服务站,将出租房屋地下室管理模式及社区管理模式进一步推广。
结合地区优势,联合公安、城管、流管、卫生等政府部门,积极建立互联互通的信息网络和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抓早、抓好流动人口的信息采集、建档、进机和随访服务工作。
强化队伍建设,加大经费投入。使流动人口管理所需要的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并且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逐年增加,使各级计生部门或流动人口管理机构有钱办事、有人管事,使流动人口享受到与常住人口一样的免费服务;充实流动人口管理人员,使各社区、楼宇、市场、出租楼房地下室均有专职流动人口管理员,便于业务上指导和责任制的落实。
第一阶段,把辖区内各属地单位分为两大片。利家城、篁庄大头山工业区以及白土工业区为一片,群星后门山工业区、龙马华山村一带厂企为一片。工作组配合我社区人员分为两组,每两人为一小组,分片逐户走访,发放已婚在职人员登记表及未婚女青年登记表进行登记,并约好日期进行收表工作,部分厂企比较配合。
在走访厂企的同时,深入社区上门上户,针对在厂员工登记住宅地址的情况,对我社区各小村的流动人口入住情况落实分簿登记,以便于日后管理。5月20日星期六,街计生工作组派3人到我社区协同上户,分为4组,由上午8:30分一直加班到晚上10点,重点清查了兆行、东华、振振、罗南、延安等小村,特别对流动人口聚集地和复杂场所、地段进行全面清理。
第二阶段,为更有效地开展进一步的查证验证工作,本次活动得到群星经济合作组织的高度重视与配合,5月23日下午,我社区组织12位村民妇女小组长开会,说明这次清查活动的重要性,以及讲解了有关申请表、流动人员婚育证明、督办通知书等填写要求,组织二阶段的清查工作。
群星各小村的出租屋约2500间,商铺82间,窝棚、工地8间。由于私人出租屋比较零散,多为私人潜建房出租,无门牌号,难以管理,集体出租屋较多,商铺较集中在主街道两旁,流动人口流动性非常大,而村小组长对村内情况比较熟悉,因此从5月24日开始由我社区、工作组人员每人落户一个小组,与小组长一起全面走访全村的出租屋、商铺、窝棚、工地,并定于5月30日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免费进行b超查环查孕。
5月25日,工作组与我社区工作人员共8人分四组,分别对辖区内小村、属地单位进行一次专项入户调查活动,调查结果较为理想,对前期工作进一步肯定,但由于我社区城乡结合特点比较明显,流动性非常大,因此仍然存在漏卡漏报的现象。
二、流动人口专项清查验证活动小结
检查点:区街社区 问卷登记地(在家 路上 商场 公园)现居住地:户籍地:
一、基础信息:
婚育情况:姓名婚育状况生育状况:孕次,产次
避孕情况:您现采用哪种避孕节育措施?(1)结扎(含全宫切除)(2)放环(3)药具(含皮下埋植)(4)其他(安全期、中草药等)(5)现孕(6)无措施 落实时间:年月
落实手术是否收费:(1)否(2)收费,钱。地点:孕检情况:您近一年有无参加过查环查孕?(1)没有(2)有地点:查环查孕时间:年月日年月日
二、请您说出计生政策优惠服务
(1)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服务(2)产前优生促进工程检查服务(3)免费四术
(4)单独二孩申请
三、对本街(居委)的计生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满意么?
(1)满意(好)(2)基本满意(较好)(3)不满意(不好)
调查时间:年月日
一、转变贫困地区群众的婚育观念,实现和稳定贫困地区的低生育水平
降低我市贫困地区人口增长,提高贫困地区计生户的生活质量,是我市扶贫和移民部门与计划生育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贫穷落后边远山区,老百姓依然存在着传统的“多子多福”思想观念,存在着“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现象。这种传统思想、落后观念严重阻碍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展扶贫开发,治理农村贫困现象,关键要提高贫困群众综合素质,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引导山区贫困群众树立“优生育”、“少生快富”的思想观念,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少生优生”不仅可以“脱贫”,而且能够“快富”,使计划生育、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的生育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供养水平,切实保障没有劳动能力和生活常年困难农村人口的基本生活。要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进度,加快农村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建设,支持贫困地区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解除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要制定和实施更具导向性、优惠性和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使计生家庭在发展上有优势,政策上有优惠,社会上有优越感。
二、加大计划生生育庭的扶持力度;巩固和改善困地区落后面貌
为了奖励响应计划生育的家庭、特别是纯女户家庭,鼓励更多的人响应计划生育国策,加快贫困地区计划生育家庭脱贫致富步伐,在实际工作中,我市坚持扶贫开发工作与落实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结合起来,对全市39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和927个移民村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领取了独生子女证的家庭,尤其是纯女户的家庭,在政策上优先倾斜、在项目上优先安排、在资金上优先支持、在贷款上优先提供、在技术上无偿服务、在培训上优先安排。2011年优先帮扶贫困计划生育项目扶持资金446万元,扶贫到户小额贷款贴息优先对241户计生户贴息,培训计生家庭劳动力2340人次,并选送5名计生户子女免费就读深圳高级技师学院。真正让计生户、纯女户家庭得到实惠,感受到响应计划生育的好处。今年我市扶贫和移民部门将继续实施扶贫政策、资金、项目、技术等向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乡、村和扶贫对象倾斜。将贫困计生家庭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结合新农村建设、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的实际,统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及社会扶贫,对贫困计生家庭予以优先优待。帮助贫困地区计生家庭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三、积极开展素质培训和计生服务,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
着力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出生人口素质和育龄群众生殖健康水平。针对贫困地区地方病、出生缺陷、生殖疾病发生率高的实际,普及科学知识,提倡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健康促进、优生咨询等服务。将预防出生缺陷的关口前移,在全市39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和927个移民村加快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推动实施贫困地区孕产妇、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干预项目。加大对贫困地区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提倡对贫困乡村计生家庭子女就读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减免学费,给予生活补助,并享受中考加分政策。加强特殊教育,加大对各级各类残疾学生扶助力度。对计生贫困户的青壮劳动力优先安排培训,以解决计生贫困户家庭文化素质低,致富技能缺乏的瓶颈。一方面依托我市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和深圳高级技师学院实行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致富一家”转移就业目的;另一方面通过“以会代培、入户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田间指导和广播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新科技推广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计划生育贫困户劳动力的致富技能和科技意识,提高贫困地区计生户劳动力依靠科技技能的致富能力。
[关键词] 人口计生;转型;双转型
[中图分类号] R4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2-18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实施,城镇人口大幅增加,在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生育事业进入了稳定期,如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口的全面发展成为新阶段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者的新任务。东莞市在人口计生工作转型上先行先试,大力推进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各镇街计生工作发挥各自优势,先后开展了特色鲜明、重点突出、行之有效的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全市人口计生工作走出了一条富有时代气息和城市特色的新路子。本研究主要围绕笔者在实现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工作中的一些具做法,浅谈一些建议。
1 实现人口计生工作转型的意义
21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人口计生事业必须加快发展以适应我国的社会发展的速度,“十二五”期间,人口计生工作主要围绕人口数量控制展开,发展到现在进入稳定的低生育水平,至少减少人口在计划生育期间出生,为实现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缩短时间,有效缓解了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和人口统筹规划,促进社会文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飞跃进步,原有的经济体制也在逐渐变化,农业技术的发展,城市建设的飞速进行,导致农村闲置人口逐年增多,城镇务工人员、外来打工者数量大幅上升,外来人口的增多使得人口计生工作不再单纯的以控制本地人口数量为主,而是向如何兼顾外来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帮助劳动就业、提高社会保障等方面转型,充分适应新时期我国人口素质与分布特点,为现阶段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基础保障,使我国人口整体素质有显著提高。
近年来,我国贫困人口数量虽然减少,但是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导致贫困人口结构多元化,不再是以往偏远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多,城镇也出现很多,因此,作为计划生育工作者,只有充分认识到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问题,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况,才能意识到人口计生工作所面临的巨大困难和转折,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2 如何推动人口计生宣教工作的转型
2.1 建立科学的人口发展状态监测体系,在人口管理体制上有新的突破
近年来,城镇化发展快速,流动人口增多和成分复杂化,使得人口发展状态的监测越来越难,而人口发展状态的监测又影响到人口规划的权威性和完整性,从而直接影响到人口的均衡发展。仅靠人口计生工作服务部门单独完成对全国的人口检测,很难得出人口现状的全面结果,因此,要充分发挥民政、财政、公安、卫生、工商、人事和劳动保障、计生等部门的作用,充分调动各镇街计划生育单位和计生专兼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双方就城镇人口的户籍、卫生防疫、合作医疗、劳动就业、婚姻状况、外来流动人口、人口普查等情况进行及时沟通,发展状态监测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口发展状态监测体系,确保各项人口統计数据真实可靠,夯实人口均衡发展的基础[1]。
2.2 推进“以人为本”的服务机制建设,在构建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上有新的进展
健全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体系,提升人口和家庭的公共服务能力,是人口计生系统“十二五”时期的重要内容。应该依托计生网络,根据全省人口计生工作目标责任的要求,进一步根据人口计生工作的特点、家庭的需求、结合政府可以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的“菜单”,通过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来形成一个关注生命的全过程[2]。通过一套行之有效的公共服务体系来使人口计生工作更有利于家庭的发展,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为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要按照中央关于“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成立市、县、乡三级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建立并制定干预体系,普及婚前双方婚检,从根源上有效阻止出生缺陷的发生,加大优生优育的宣传与咨询指导,将遗传优生检测服务广泛推广,对新婚怀孕及申请再生育对象进行遗传优生检测,从多个方面阻止并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关爱女孩行动”可一定程度对人口出生性别意识做出正确的引导[3],计生工作服务人员要加强与各医疗卫生系统的合作,联合相关机构对适合人群进行B超、妇产科检查和手术等检查项目,汇总检查报告结果,坚决打击和查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行为,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促进出生人口性别均衡发展。引导人口合理流动,促进人口合理分布。要实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推行流动人口超前办证服务,将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检查纳入免费服务范畴落到实处,建立流动人口信息数据库和流动人口信息交流平台[4]。
2.3 建立科学的利益导向机制,在人口计生工作保障机制上要有新的成效
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是来自小镇或农村,传统观念比较严重,尤其是生育观念,因此要及时对其宣传正确科学的新型生育观念相关信息,健全其社会保险,从根本上杜绝各项计划生育风险的产生,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对于流动人口的社会福利享受,要让公共政策资源最大限度地向他们倾斜,建立起以风险保障为重点的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救助的人口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在落实国家对人口计生工作转型发展的政策的同时,要根据各地区的流动人口分布特点,人口生活习惯,素质等,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特色奖励扶助制度,使随着城镇化建设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得到最大程度的受益,增强实行计划生育的坚定性和自觉性[5]。
2.4 注重民生改善,增强人口精神文明建设
在民生改善、服务管理机制和工作方法方式的创新,以及机制的建设上创出特色。创新企业人口文化建设、广场人口文化建设、人口文化动漫建设、幸福家庭促进工程和家庭人口文化进民俗等工程。积极拓展人口计生宣教阵地,促进群众婚育新风尚的形成。在宣教内容上,从以往注重宣传人口计生政策、避孕节育知识,拓展到生殖保健、优生优育以及性病、艾滋病防治;从计划生育拓展到服饰礼仪、家庭教育等;在宣教对象上,从已婚育龄妇女向全社会延伸,从户籍人口向流动人口延伸,大大拓展了计生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不少企业员工中很大部分为外来打工者,他们均有十分丰富的企业文化。以企业文化为载体,充分利用他们的平台,有效开展流动人口生殖健康宣传服务活动,实现了人口文化和企业文化“联姻”。重点关注空巢家庭、群众的生殖健康、子女的家庭教育等问题,积极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子女成才计划、困难家庭帮扶、和谐家庭评选等系列活动。同时,在全市推行新婚课堂、婆媳课堂等六大特色课堂。使人口文化融入到群众家庭生活当中,推动了家庭人口文化建设的全面铺开。
3 讨论
在经济发展发展飞速的时代,人口计生工作转型迫在眉睫,把综合改革创建工作作为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研究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有思路、有步骤、有项目、有示范、有办法、有投入、有培训,使人口计生综合改革富有生机,扎实地推动了计生工作的转型。在实际工作中,改善民生,针对市民化、均等化等问题,引导流动人口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做法,有效地整合了东莞各部门的公共政策,从“婚、孕、育、学、住、老”多个方面优化公共服务,使公共服务体系更好的惠及到流动人口当中,实现人口计生转型方面应该有更好、更快的拓展。
[参考文献]
[1] 董琳.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创新“一盘棋”机制建设[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11,4(19):255-256.
[2] 王明霞.论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及其有效措施[J].医学信息,2011,6(15):5099.
[3] 王荣.浅议新时期人口计生宣传教育改革创新[J].人口与计划生育,2011,(9):36-37.
[4] 钱英萍.提高人口计生宣传教育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J].社区医学杂志,2011,9(4):55-56.
[5] 陈红菊.十二五形势下创新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理念途径[J].中国卫生产业,2011,(7):109.
计生
第四期
杨兴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 2017年2月13日
杨兴镇2017年2月人口和计划生育
“三按月”工作调度会
2017年2月13日杨兴镇在镇政府四楼会议室召开2017年2月人口和计划生育“三按月”工作例会,会议由镇人民政府镇长王楷同志主持,有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各部门干部职工、各村支部书记、主任、计生业务人员及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首先由镇分管计生工作的郑传煜副镇长通报了一月份计生工作的完成情况,对二月份的计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各村本月要抓好以下几项硬性指标工作:
1、社抚费各村每月完成征收比例;
2、手术工作每月要按比例完成,严格兑现奖惩;
3、孕优工作每月各村完成孕优10例5对的任务。然后就2月份“三按月”工作进行了强调,要求各村挂帮领导必须按时调度、督促各项主体指标完成进度,工作不得掉以轻心,各村业务人员必须按时完成资料的上交。
最后镇党委书记付长江同志对当前人口计生工作作强调,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各村书记、主任要亲自抓,必须绷紧基础数据清理这根弦,扎实开展依法管理及社会抚养费征收;二是计生办要加强对计生法律政策法规及相关计生业务的培训,提高各村干部和计生业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三是严格兑现奖惩,进行重奖重罚制度,对第一季度任务目标没有完成的村严格进行重罚。要求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抓好计生工作,确保2017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简报
第期
中心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2009年11月14日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 优质服务解民心忧 中心乡计生站开展 “三送三进三解决”活动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我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中心乡计生站组织乡村计生专干和技术服务人员深入到农户开展“三送三进三解决”活动。
一、送计生政策和婚育新风进村社,解决群众遇到的婚育难题。结合环孕情检查服务活动和健康普查等有利时机,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栏宣传计生政策和婚育知识、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座谈了解等形式,深入宣传计生法律政策和婚育新风,为他们解答遇到的政策和婚育问题。提高群众对法律法规、新型婚育观念的普及率。到目前,全乡共计举办计生政策和优惠政策培训班8期,入户访视 3千余人(次),发放各类宣传品1万余份。
二、送优质服务和生殖保健进农家,解决群众的生殖保健难题。乡服务所技术人员要和县计生服务站积极联系,结合环孕情服务工作,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宣传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知识,为群众提供生殖保健和妇科常见病查治服务。到目前,全乡已开展生殖健康普查活动2次,免费普查妇科常见病460人次,发放出生缺陷干预药物76人份。不仅满足了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需求,还深化了孕前服务和管理。
三、送优惠政策和致富信息进家庭,帮助群众解决发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乡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利用冬季农闲时机,广泛开展“优惠政策进农户,致富信息解民忧”活动,一是进一步宣传计生优惠政策,看优惠政策是否落实到手,有没有截留挪用现象。二是了解掌握计生对象户生产生活情况,看有没有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和帮助。三是结合劳务输出和培训意向,提供就业和技能培训信息,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增强计生家庭创业致富能力。在活动中共结对帮扶385户,实现劳务输出600多人次。
关键词: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制度创新
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是针对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提供的,满足其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和生产生活需求等开展的公共服务,内容包括宣传教育、技术服务、家庭福利、权益维护等各个方面。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具有基本权益、公共责任以及公平性、公益性和普惠性等特征,是典型的基本公共服务。“十二五”规划中,人口计生与公共教育、社会保障等9个方面被列为“十二五”时期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重点。
多年来,各地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基本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为广大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提供了各个层次的公共服务项目,取得了较大成效。
当前,我国的人口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创新逐步深化,对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不断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创新十分必要和迫切。本文以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具有典型代表的河南省为例,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农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状况和创新。
一、农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相关政策及其规定
为了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早在1994年出台的《母婴保健法》中,便提出“国家发展母婴保健事业,提供必要条件和物质帮助,使母亲和婴儿获得医疗保健服务”(第2条),并对婚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等进行专章规定。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公民享有母婴保健的知情选择权。国家保障公民获得适宜的母婴保健服务的权利”(第4条),并对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详细规定。2001年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21条规定,“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公民享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高公民的生殖健康水平”(第31条)。该法还在第四章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奖励和社会保障进行规定。2001年6月发布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其中第4条规定:“国家保障公民获得适宜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权利,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同年11月,国家计生委、财政部、卫生部、国家计委发布《关于落实向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避孕节育技术服务的通知》,对免费技术服务项目等进行了详细规定。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21号),提出探索建立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与地方现行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和各项帮扶救助措施紧密结合,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必须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农村作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将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进一步开创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局面。《决定》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的优先优惠政策。全面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计划生育免费基本技术服务制度。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2008年,为落实《决定》,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三项制度”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提高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扩大“少生快富”工程实施范围(简称“三项制度”)。2009年发布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享受的计划生育服务和奖励、优待权利和项目。
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精神要求,均出台了人口条例,并就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规范。
二、河南省农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情况调查与评估
1 调查情况
调查采取分阶段随机抽样方式,调查对象包括农村育龄妇女、农村计生家庭和农村计生干部,调查区域涵盖河南省的17个地市。调查采取资料查阅、问卷填写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针对育龄妇女发放问卷1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79份;针对计生家庭发放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访谈了18位基层计生干部(含专干)。问卷由57个问题组成,主要涉及育龄妇女基本情况、计生家庭基本情况、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项目和方式、人口计生公共服务需求情况和满意度、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工作面临的困难及制约等方面的问题。
2 调查结果
(1)政策认知情况。对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方面的法规和政策知晓情况,调查显示,育龄妇女和计生家庭对于避孕节育类和奖励扶助类公共服务政策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65.70%和65.75%,其中育龄妇女对于避孕节育类公共服务的认知率较高,达到74.8%,而计生家庭对于奖励扶助类公共服务政策的认知率达到90.8%。两类群体对于优生优育类、生殖保健类公共服务政策的平均知晓率均在45%以下,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两类群体对于家庭发展类公共服务政策的平均知晓率仅为12.35%,各自的知晓率均不超过14%(见表1)。
从政策知晓的途径上看。问卷设定了“免费宣传品”、“培训讲座”、“面对面咨询”、“文艺演出”、“宣传栏”、“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知识竞赛”、“熟人告知”10个选项,结果显示,知晓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政策规定的最主要三种途径是“广播”、“熟人告知”和“免费宣传品”,频数占比分别为64.8%、55.7%和32.6%,通过其他7种途径知晓政策的比例均不超过10%。
nlc202309032131
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作为一项法定基本权益的认知情况。1174名调查对象中,只有32.6%的人知道或认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属于法定权益应该获得,绝大多数调查对象选择了“不清楚”(58.3%),还有一小部分人认为“不是法定权益”。
(2)接受人口计生公共服务项目的情况。调查显示(见表2),除了计生家庭基本上都享受了“计划生育奖励”项目、困难计生家庭均享受到“独生子女困难家庭扶助”外,两类调查对象接受其他人口计生公共服务项目的人数比例均较低。其中,仅接受避孕节育类项目的人数比例相对较高,但最高的“免费基本计生检查”接受人数比例各自均不超过28%;生殖健康类、优生优育类、技能培训类项目的接受平均比例仅仅分别为5.4%、2.4%和1.5%;在奖励扶助类项目中,“计划生育手术保险”、“独生子女保险”两个项目的覆盖率同样非常低。
(3)农村群众人口计生公共服务需求情况。调查设计了12个选择项,每人可以选择3项最希望的项目。结果显示(见表3),育龄妇女最希望获得的服务项目包括“检查治疗妇科病”、“家庭技能培训”和“婴幼儿优生优育指导”,累计比例分别为46.3%、43.9%和40,8%,计生家庭最希望获得的服务项目为“独生子女保险”(65.9%)、“计划生育奖励”(60.7%)和“检查治疗妇科病”(40.4%)。总的来看,不论是一般的育龄妇女还是计生家庭,对生殖健康保健、子女成长发展和家庭发展都非常渴望和关注。
(4)服务满意度情况。针对孕育类、生殖健康类和家庭发展类服务项目,调查对象总的平均满意度仅为36.5%,而选择“不满意”的比例则达到62.8%,部分人选择“说不清”。对于“不满意”的原因,调查对象主要的选项包括:“收费不合理”(61.6%)、“服务态度差”(52.1%)、“手续多不方便”(47.6%)、“服务项目少”(33.7%)和“没得到过服务”(30.8%)。
对于利益导向类服务项目,计生家庭(该类项目只有符合条件的计生家庭才能享受)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总的平均满意度达到91.3%。在不满意的原因方面,“独生子女奖励费过低”和“手续复杂不方便”成为最多的两个选项。
(5)农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制约。通过与18位计生干部的座谈,他们普遍反映,当前制约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有效开展和发挥效能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资金制约。据反映,基层对于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财政经费投入不足,或者上级财政划拨被挤占挪用,导致资金保障不力,基本的设施设备无法添置更新,服务经费缺乏,影响了服务的有效开展。二是队伍建设问题。一方面,由于激励机制缺乏,基层计生人员在待遇和晋升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人员流动性不足,队伍僵化缺乏活力;另一方面,服务队伍自身也存在能力不足、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等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要求。
3 河南省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情况评估
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河南省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了包括强基提质、利益导向等机制模式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基层服务站建设不断加强,资金投入逐年提高,服务水平明显变化,服务项目逐渐拓展,服务人群不断增加,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但调查中发现,各地在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一是服务项目和内容不够丰富,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村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的需求。根据调查结果,农村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对生殖健康保健、子女成长发展和家庭发展等几类服务项目均非常渴望和关注,但目前全省农村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得到的该类服务比例相当低,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公共服务项目的供给不足和缺失。调查发现,各地提供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项目还主要局限于一些最基本的传统项目,如孕育检查等,针对全面提升家庭健康福利的项目偏少,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对人口计生公共服务项目需求多样化和全面性的需求。另外,人口计生公共服务项目在内容设计上不够丰富,同一类项目在服务标准、服务深度等方面缺乏梯次,不能有效地满足当前农村育龄群众的差别化需求发展趋势。
二是服务方式和手段不够科学,影响了农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能。例如,根据调查结果,全省育龄妇女和计生家庭对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法规和政策的知晓率不太高,表明相关职能部门在政策宣传力度和宣传形式上做得还不够;再例如,针对育龄妇女和计生家庭对相关服务项目满意度的调查发现,服务态度差、手续复杂和不方便是群众对当前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我们知道,公共服务的方式直接影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当前农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手段还比较单一,社会化服务程度低,服务便利性不够;服务方式简单,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这些都成为制约农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是政策执行不到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调查中发现,当前农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政策执行不到位主要有以下表现:对法定的计划生育减免服务未落实到位,例如,一些地区在育龄妇女采取避孕措施、进行孕情和环情检查时仍存在全部自付费用的情况;部分服务项目收费不符合法定的标准;个别地区、个别计生家庭的奖励扶助政策没有落实;独生子女奖励费以及省内制定的相关计划生育一次性奖励费等在个别地方没有兑现。造成政策执行不到位的原因除了政策理解偏差和地方财政支付能力制约外,很多则源于相关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不强。这些情况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到政府的声誉,损害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
四是保障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农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主要表现在:其一,农村基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服务能力不足。目前,农村基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领域的工作人员无论是在待遇上还是在晋升上都处于弱势地位,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和人员流动机制,导致服务队伍缺乏活力、思想不稳定,工作和服务热情不高。另外,农村基层人口计生公共服务队伍自身存在年龄老化、知识技能差等问题,且缺乏相应的培训提高机制,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服务的供给能力和水平。其二,财政投入不足或存在漏出效应,直接影响服务的开展。调查显示,当前乡镇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经费的拨付是由县级财政划拨到乡镇财政,再由乡镇财政进行划拨,而不是直接划拨到计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的账户,这就导致部分乡镇政府由于财力不足,出现挤占、挪用本该划拨给乡镇服务站的经费的现象,导致基层服务站的运行得不到有效的财力支撑,相关的服务设施无法添置更新,无法实现国家新的服务站建设标准。其三,缺乏考核监督机制。调查发现,除《常用计划生育手术常规》外,很多基层拓展的计生服务例如生殖健康服务基本上处于无标准、无监管、无考核的状态。考评体系的缺失,使各项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措施的落实是否到位缺乏必要的和应有的监管,导致服务标准和水平无法满足群众的要求。
nlc202309032131
三、农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创新的对策建议
1 强化公共服务的职能和意识,提升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质量
尽管人口计生具有十分典型的公共服务性质,但在农村,无论是计生从业人员还是基层群众,大多数人对公共服务还缺乏了解,公共服务的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公共服务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还没有完善地建立起来。许多基层人口计生干部还没有把服务上升到政府责任的高度,缺乏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的观念,对公共服务发展目标也缺乏规划。要始终把群众作为计划生育的主人,建立以群众为核心的服务需求表达机制、服务决策机制、服务运行机制、服务反馈机制和服务评估机制。根据群众的需求和意愿,调整公共政策,提供公共服务。
2 服务内容拓展转型,构筑围绕家庭发展的服务模式
应积极关注群众的服务需求,不断丰富人口计生公共服务项目,变过去的单纯性服务为综合性服务。新形势下,农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转型的一个重点是要重视家庭发展,随着农村空巢家庭和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增加,农村家庭在健康保健、子女教育、福利保障、居家养老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口计生公共服务应积极关注家庭发展诉求,围绕诉求制定政策,设计项目,完善服务方式,特别是要保障农村计生家庭的利益。
3 不断丰富服务方式和手段,提高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应充分借鉴国外的服务模式,更加注重服务。通过简化程序、降低成本提供快捷、简便的公共服务;要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利用科技服务业的力量,利用物联网,形成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系统解决方案。另外,还要创新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宣传形式,增强农村群众的计划生育、生殖保健、优生优育、权益保障等意识,引导其积极参与到服务中,提高服务的效能。
4 完善保障机制,增强农村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良好的保障体系是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有效开展和发挥效能的关键。在制度机制方面,要不断完善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政策,促进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制度化。要建立政府为核心,市场和非政府组织以及志愿者队伍积极参与的多元化供给机制;在队伍建设方面,应着力培养一支能服务、会服务、愿意为群众服务的农村基层人口计生队伍,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基层人口计生服务机构,调整服务机构的人员及专业结构,增加技术服务人员比例,实现计生专干的专业化、知识化和年轻化。另外应强化对现有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其职业素质和服务技能;在资金保障方面,应把人口计生公共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专款专用。要积极开辟人口计生资金投入的渠道,合理利用市场收益和社会主体的投入,增强服务基础。
【流动人口计生简报】推荐阅读:
二0一一年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工作总结09-11
流动人口制度09-11
流动人口管理研究06-24
流动人口工作经验07-08
流动人口工作要点10-18
流动人口管理相关制度06-30
社区流动人口如何管理07-26
流动人口管控工作方案10-10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10-13
流动人口管理站制度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