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名词解释1

2024-07-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微观名词解释1(精选6篇)

微观名词解释1 篇1

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其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与引起这种变化的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化率的比值。5.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化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或敏感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的变化率与相应的收入变化率的比值。

6.边际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每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消费所得到的效用增加量,用MU表示。MU=dTU(q)/dq 7.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愿意付出的代价与实际付出的代价的差额。即可以用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得到的总效用与实际付出的总效用的差额表示,也可以用消费者愿意付出的货币总额与实际付出的货币总额的差额表示。

8.无差异曲线:表示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指数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各种不同组合的点的连线,无差异曲线上的任意两点,对消费者来说都是无差异的。沿着无差异曲线上下移动,对消费者来说没有任何变化。

9.边际替代率:表示在保持消费者满足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X能够替代的Y的数量。MRSXY=-⊿Y/⊿X=-dY/dX 10.收入-消费曲线:或称收入扩展线,表示在消费者偏好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一系列最优商品组合随消费者收入变化而形成的轨迹。它反映了消费者对X、Y两种商品的最优选择是如何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

11.恩格尔曲线:又称收入-需求曲线,表示一种商品的均衡购买量与消费者收入之间变化关系的曲线。(一般来说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随着收入的提高而增加,但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恩格尔曲线向纵轴弯曲。而高档消费品和大部分工业品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增长的速度越来越超过收入的增长速度,因此恩格尔曲线向横轴弯曲。)

12.替代效应:是指当商品价格变化时,由于相对价格变化对需求数量产生的影响。另一方面,当X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意味着消费者的货币购买力提高了,现有的货币收入能够买得起更多的X商品。13.收入效应:是指当商品价格的变化时,为保持相对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实际收入变动对需求数量产生的影响。

14.边际产量: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MPL=∆TPL(L)/∆L=dTPL(L)/dL 1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下,在其他投入要素不变时,随着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其边际产量增加到一定点后最终会趋于递减。即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追加一种可变要素到其它固定要素上去的过程中,起初该要素的边际产量是增加的,但达到一定点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其边际产量是递减的。16.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前提下,用一种投入替代另一种投入的比率。反映了厂商为保持原有的产量水平不变,增加一单位要素的使用量与放弃的另一种要素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MRTSLK=-∆K/∆L=-dK/dL 17.规模报酬:分析的是厂商生产规模变动对产量的影响,即如果所有的投入都同时变动同样的倍数,产出将如何变动。分为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

18.机会成本:是指把既定的稀缺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生产时,必须放弃的该资源用于其他用途能够获得的最大收益,强调的是“有得必有失”。

19.沉没成本:即已经花费而无法补偿的成本,其机会成本为零,不影响厂商的决策。

20.边际收益:是指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得到的总收入的增量。MR(Q)= ∆TR/∆Q=dTR(Q)/dQ 21.生产者剩余:是指厂商生产销售一定数量的商品,按照市场价格获得的总收入与其生产这些商品每一单位边际成本总和之间的差额。22.自然垄断:面对一定规模的市场需求,如果厂商生产中的成本函数具有次可加性,即由一家厂商提供一定数量的产品和服务比由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厂商提供的成本更低,这时便形成了自然垄断。23.勒纳指数:若以L表示纳勒指数,则L=(P-MC)/P。用来测度市场的垄断程度,数值介于0~1,数值越大垄断性越强。

24.价格歧视: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垄断厂商有时会对生产成本相同的同一产品向不同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这种情况称为价格歧视。按程度大小分为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25.纳什均衡:每一个参与人选择的战略必须是针对其他参与人选择战略的最优反应,没有参与人愿意独立放弃他选择的战略。26.占优均衡:是指参与人的最优战略不依赖于其他参与人的战略选择,不论其他参与人选择什么战略,他的最优战略是唯一的。27.边际收益产品: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L)所增加的收益,等于增加一单位要素(L)所增加的产量(MPL)乘以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益(MR)。MPRL=MPL*MR 28.边际产量价值: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由于厂商和消费者都不能影响商品的价格,厂商生产的产品将按同一价格出售,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收益就是产品的价格,即MR=P。在这种情况下,MPRL=MPL*P,表示厂商增加一单位投入要素所增加的产量的价值,又称为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价值,即VMPL。

29.经济租金:是指为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报酬与为得到或使用该要素所必须支付的最小金额之间的差额。

30.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一个人的情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这种以帕累托标准来衡量为“好”的状态就是帕累托改进。

31.帕累托最优状态:如过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帕累托改进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情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情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32.生产可能性曲线:也称作产品转换曲线,表示用既定数量的生产要素所能生产的商品X和Y的最大数量组合。

33.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如果每个商品都有市场,而且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即每个厂商和消费者是价格接受者,他们都面对同一价格,那么这个经济均衡时的资源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1)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表达为各个消费者对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

(2)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效应,表达为任何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对所有商品的生产都必须相等。

(3)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即消费者对任何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必须等于这两种商品对任何生产者的边际转换率。】 34.外部性: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产生了影响,而施加这种影响的主体却没有为此付出代价或因此而获得补偿。外部性亦可称为毗邻影响或外部效应,其实质是行为主体没有承担其行为所带来的全部后果。外部性可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35.庇古税:为矫正外部性所征收的税,遵循“污染者付费”原则,对排污者征税,也称为“排放税”或“排污收费”。

36.公共物品:是同时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即很难禁止他人不付代价而消费该物品,任何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同时享受该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

微观名词解释1 篇2

可见目前关于多孔介质分形维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孔隙微观结构的静态维数表征及储层参数的预测方面, 而从目前常规实验方法原理来看, 压汞法进汞实验过程不断填充岩心孔隙空间, 能够表征空白岩心孔隙结构特征, 而退汞实验表征非润湿相在填充孔隙角隅后成为不可动相后的二次孔隙分形特征, 两者之差即为残余非润湿相在微观孔隙当中的分布机理。为此, 以压汞法进汞毛管力曲线为基础, 计算空白岩心原始孔隙半径, 利用退汞毛管力曲线建立不同孔隙半径下的残余油饱和度;同时利用分形思想, 从微观孔隙分形维数变化角度, 研究岩心分形维数与饱和度间的相互关系, 为今后从微观角度研究提高采收率技术提供理论指导。

1 残余油分布定量化解释原理

1.1 压汞法孔隙半径计算

压汞法进汞曲线反映原始空白岩心的真实孔隙大小分布, 其计算岩心孔隙大小的方法基于毛管力曲线基本公式, 岩心孔隙半径和进汞压力之间关系[14,15]满足式 (1) 。

式 (1) 中, rn为孔隙半径, μm;σ为汞的表面张力, N/m, 空气中20℃汞表面张力σ=0.48 N/m;α为汞对岩石的润湿角, (°) , 汞对砂岩的润湿角α=140°。

1.2 汞在微观孔隙中的量化分布

根据压汞曲线实验原理, 利用进汞毛管力曲线和退汞毛管力曲线, 推导不同孔隙半径对应的残余汞饱和度计算方法, 具体如下。

不同孔隙半径对应的孔隙体积:

不同孔隙半径对应的残余汞孔隙体积:

由此, 得到各孔隙半径对应的残余汞饱和度:

式中, Spinn为pn压力时的进汞饱和度, f;Sopnut为pn压力时的退汞饱和度, f;Vφ为岩心孔隙体积, m L;Sporn为pn压力时孔隙r所对应的残余汞饱和度, %;n为压力时间步。

1.3 微观孔隙分形维数计算

岩石的孔隙几何特征从微观尺度表现出分形特征, 根据分形学定义, 具有相同尺度物体数量与其测量的线性尺度之间满足幂律关系[16]。

式 (5) 中, N为分形物体容纳标尺特征体的数目, r为孔隙半径;D为分形物体的分形维数;有N=Cr-D, 其中C为比例常数。

用长l, 截面半径r的圆柱体去测量岩心孔隙体积Vm时, 有

将式 (1) 代入式 (6) 得到

式 (7) 两端两边取对数, 得

对于不同压汞压力时:

因此, 孔隙分形维数D可由直线斜率来确定, 只要lg Vm与lgp存在直线关系, 孔隙分布即具有分形特征, 进而即可计算出不同半径孔隙的分形维数D。分形维数的大小反映了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以及孔隙表面的粗糙状况, 压汞法进汞毛管力曲线反映岩心微观原始孔隙表面曲折粗糙状况, 退汞毛管力曲线反映孔隙表面经汞填充后孔隙的曲折粗糙状况, 由此即可以通过分形维数的变化研究残余汞饱和度对于孔隙结构的影响。

2 微观残余汞 (油) 分布定量化描述

2.1 岩心压汞基本参数

实验研究对象为石南某井区J2T砂层组12口取心井17块中细砂岩岩心样品。岩心渗透率3.13×10-3~43.8×10-3μm2, 平均11.52×10-3μm2、孔隙度10.7%~17.9%, 平均14.67%, 整体属于中孔低渗储层。岩心压汞实验方法依据石油行业标准SY5346—89, 压汞实验结果17块岩心平均最大进汞饱和度0.873, 平均退汞饱和度0.622, 平均退汞效率26.23%, 具体实验结果见表1。

2.2 不同孔隙半径下的残余汞 (油) 饱和度

利用式 (4) 计算不同孔隙半径下的残余汞 (油) 饱和度, 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 不同孔隙半径所对应的残余汞饱和度并不相同。孔隙半径处于0~0.25μm时, 随着半径的增加, 残余汞饱和度快下降, 至孔隙半径0.25μm时达到最低值, 17块岩心平均残余汞饱和度约为0.6;随后随着孔隙半径增加, 各孔隙半径所对应的残余汞饱和度又开始上升, 当孔隙半径达到2.3μm时达最大值, 平均约为0.72, 之后随着孔隙半径的增大, 残余汞饱和度又逐步降低。

2.3 不同孔隙半径对应的残余汞体积百分数

分别计算不同孔隙半径所对应的残余汞体积占总残余汞的体积百分数, 结果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 各孔隙半径范围内残余汞体积占总残余量的比例仍不同, 孔隙半径小于1μm时, 残余汞所占整个残余汞体积比例较低;当孔隙半径介于1~3.5μm时, 各孔隙所对应的残余油体积比例在15%~35%之间;当孔隙半径大于3.5μm时残余油体积比例呈直线下降趋势, 可见相对过小和相对过大的孔隙当中残余汞饱和度总体比例较低, 残余汞主要集中在孔隙半径为1~3.5μm的范围内。从提高原油采收率的角度来看, 如何动用并降低孔隙半径>1μm的残余油饱和度是从本质上提高采收率的关键。

统计计算各岩心平均孔隙半径结果以及累计50%残余油对应孔隙半径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 17块中细砂岩岩心平均孔隙半径1.33μm, 累计50%残余油对应平均孔隙半径1.19μm, 小于平均孔隙半径;大于平均孔隙半径1.33μm的残余油占总残余量的46.84%。

3 孔隙结构分形维数变化及影响研究

3.1 孔隙分形维数变化研究

利用式 (8) 对实验使用17块岩心分别建立lg Vm与lgp之间的关系, 如图3、图4所示, 其中图3为压汞法进汞时lg Vm与lgp之间的关系, 图4为退汞时lg Vm与lgp之间的关系。

从图3可以看出, 曲线整体可以分为两部分, 即进汞过程初期相对大孔时的关系和之后相对小孔时的关系, 初期大孔斜率较大, 后期小孔斜率相对较小, 说明大孔的分形维数 (D-in1) 较大, 而小孔 (D-in2) 分形维数较小。

从图4可以看出, 退汞时, 受孔隙表面及角隅中残余汞影响, 整体上斜率保持恒定, 说明汞的残余滞留使得岩心中各级孔隙微观分形维数基本保持恒定且相同, 分形维数保持在2.06左右。

从表3可以看出:

(1) 岩心原始分形状况下, 在孔隙半径处于1.1~5μm范围内, 分形维数 (D-in1) 处于3.29~3.85之间, 平均为3.61;在孔隙半径处于0.03~1.1μm范围内, 分形维数 (D-in2) 处于2.15~2.24之间, 平均为2.18;说明大孔隙分形维数高于小孔隙分形维数, 大孔隙不规则性强, 小孔隙不规则性弱, 且变化范围小;

(2) 在退汞时, 即汞填充部分孔隙表面及角隅后, 分形维数 (D) 处于2.06~2.09之间, 平均为2.065, 基本保持定值, 说明汞的填充使得微观孔隙内部分形维数降低并保持恒定, 各孔隙填充汞的多少即可视为残余油饱和度的大小。

3.2 分形维数对最大进汞饱和度的影响

分析进汞时孔隙分形维数D-in1、D-in2与最大进汞饱和度的之间的关系, 结果如图5、图6所示, 可以看出, 进汞时相对大孔隙分形维数D-in1与最大进汞饱和度无明显线性关系;而进汞时相对小孔隙分形维数D-in2与最大进汞饱和度具有明显线性关系, 表现出维数越大, 最大进汞饱和度越低, 说明当孔隙表面粗糙度越大, 汞在孔隙中的进入能力越低, 而在孔隙半径大于1.1μm的孔隙结构对于最大进汞饱和度影响不大。

3.3 退汞过程对孔隙分形维数的影响

由于汞在孔隙中的残存滞留, 造成孔隙结构分形维数的降低, 由此建立退汞时孔隙分形维数与退汞饱和度关系, 结果如图7所示, 可以看出, 随着退汞饱和度的增加, 经汞残存滞留后的孔隙分形维数逐步降低, 并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同时, 从分形维数大小发现, 残余滞留汞的存在使得分形维数保持在2.0~2.1, 孔隙流动空间的二维特征很强。

4 结论

(1) 利用压汞法进汞、退汞毛管力曲线, 建立了岩心不同孔隙半径所对应的残余进汞 (油) 饱和度以及占总残余汞 (油) 比例的计算方法;

(2) 对于研究对象的中细砂岩来讲, 进汞时相对大孔隙 (>1.1μm) 分形维数大于相对小孔隙 (<1.1μm) 分形维数;最大进汞饱和度与相对小的孔隙分形维数D-in2与具有明显线性关系;

微观名词解释1 篇3

根据财政部等五部委的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及其配套指引已于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69家公司实施。同时,财政部、证监会又选择了200多家在境内主板上市的公司进行试点。实施一年总体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定问题。为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顺利实施,现对有关问题解释如下:

1.如何把握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强制性与指导性的关系?

答:在实施试点中,一些企业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是否需要逐条执行。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总体要求,具有强制性,纳入实施范围的企业应当遵照执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2010]11号,包括18个应用指引、1个评价指引和1个审计指引)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相关规定的进一步补充和说明,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纳入实施范围的企业可以结合所在行业要求和企业自身特点,参照配套指引的规定开展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

2.已经完全按照境外监管机构要求建设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是否需要执行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

答: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对公众公司内部控制都有相关的规定和要求。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充分借鉴国际上先进经验和做法的同时,更多地适应了我国国情,尤其是充分考虑了我国目前法律法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企业管理体制、风险管控实务等具体情况,提出了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要素等,且不局限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更多突出全面内部控制的要求。因此,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在满足境外监管机构要求的基础上,对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特别是应当围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的内部控制五目标,对相关控制措施进行适当调整或补充完善。

3.企业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与实施内部控制,是否还需要遵守我国行业主管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有关要求?

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是对不同行业、各类企业提出的一般性要求,具有普适性。行业主管或监管部门对所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规定,是不同行业内部控制的特殊要求,也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重要补充。企业应当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规定和行业管理、市场监管的要求,建设与实施内部控制。

4.如何协调好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充分吸收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强调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统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就是防范和控制风险,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风险管理的目标也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二者都要求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因此,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协调统一的整体。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由不同机构负责。对此,企业可以对有关机构和业务进行整合,从工作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工作执行的方法、程序等方面,将内部控制建设和风险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避免职能交叉、资源浪费、重复劳动,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5.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尚未规范的领域,应如何处理?

答:由于企业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和自身的经营管理活动比较复杂,目前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仅对企业常见的、一般性生产经营过程的主要方面和环节进行了规范。在建设与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对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尚未规范的业务领域,企业应当遵循《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原则和要求,按照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从企业经营目标出发,识别和评估相关风险,梳理关键业务流程,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和执行相应控制措施。

6.如何权衡内部控制的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

答:企业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要求建设与实施内部控制,必然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可能会发生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的设计与实施费用、聘请专业机构提供咨询服务费用、建立融入内部控制要求的信息系统费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费用,等等。建设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从提高企业长期效益出发,从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出发,将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贯穿于企业管理之中,加大投入。同时,应当按照重要性原则,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抓住关键风险控制点。集团性企业可以采取分类试点、逐步推广的方式,选择下属不同类型的企业试点,形成范本,减少重复建设。

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是建设与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和有力保证。内部控制审计费用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应当承担的成本,企业应安排相应经费确保审计工作的及时、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是一项区别于财务报告审计的独立业务,企业应就该项业务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单独的业务约定书。同时,企业也应权衡审计成本与审计效益,在业务约定书中明确有关费用标准,并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资源的投入和审计质量提出明确要求。

7.如何协调好内部控制与其他管理体系的关系?

答:内部控制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与其他管理体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现有管理体系的设计、运行以及审核认证需要遵循已经发布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这些标准与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原则和要求并不矛盾。在实际工作中,个别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管理体系运行发生冲突,原因可能是企业采用的方式方法出现了偏差,如简单照搬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规定,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控制而控制,导致控制设计不合理,出现控制过度或控制冗余;也可能是企业经营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受到更多的牵制和监督,从而以影响经营效率和目标为借口,拒绝必要的内部控制;等等。对此,企业应当立足管理现状,全面梳理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从管理体制、机制以及落实各级权利责任等方面,将内部控制的要求融入各项管理体系中,形成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使内部控制真正为经营管理服务;应当从总体目标出发,通过培训教育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将内部控制的要求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以加强执行;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固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信息共享水平,从而尽可能减少内部控制与其他经营管理体系的冲突。

8.企业如何确定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

答:查找并纠正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的缺陷,是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由于企业所处行业、经营规模、发展阶段、风险偏好等存在差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没有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进行统一规定。企业可以根据《企业内部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结合企业规模、行业特征、风险水平等因素,研究确定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企业确定的内部控制缺陷标准应当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综合考虑,并保持相对稳定。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经验,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方法。

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监督检查中,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分析缺陷性质和产生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案,采取适当形式向董事会、监事会或者管理层报告。对于重大缺陷,企业应当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进行披露。

财政部将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有关部门,根据首次执行和试点情况,分行业、分类型总结企业的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供参考。

9.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企业,是否需要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

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企业董事会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为便于董事会履行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设计、建立、运行与改进方面的职责,董事会应当指定专门委员会负责指导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工作。一般情况下企业应当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

对于少数企业受制于岗位编制、专业人员等条件限制,目前尚不具备成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管理机构的,可暂将内部控制管理职能划归现有机构。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持续深入和相关条件的不断成熟,企业应考虑成立专门机构,保证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和协调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相对独立性。

10.如何编制和披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企业董事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持续自我完善。企业可以独立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也可以委托不承担本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中介机构协助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要求,我们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格式,供企业编制评价报告时参考,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具体的报告方式作适当调整,但有关内容原则上应体现在年度报告中。

附:XX公司20xx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说课稿 篇4

《静电现象及其微观解释》一节是司南版物理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的开端,而本章也是整个高中阶段电学的开端。本节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初中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又为后继内容的学习做出了铺垫。学好这一节,对学生进一步研究静电场的有关性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静电现象与生活息息相关,学好这一节又能增强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热情。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初中已对静电有初步了解,知道一些简单的静电现象,知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两种起电方式,对感应起电也有了些浅薄的了解,但只是一些感性认识,缺乏深层次理性认知。

2、学生化学课已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所研究,这为本节课几种起电方式的微观解释大大降低了难度。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接触起电、静电感应这三种起电方式;

2、知道正负电荷的规定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规律;

3、知道电荷守恒定律,能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的知识分析三种起电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

2、通过对原子核式结构的学习使学生明确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使物体中的电荷转移。但对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静电现象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2、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尝试运用静电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将静电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用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知识分析静电现象

【难点】

静电感应

突破:动画演示

五、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演示、启发教学、多媒体动画辅助

【学法】观察分析、讨论交流

六、教学媒体

1. 实验器材:有机玻璃棒、丝绸、碎纸片、毛皮、橡胶棒、验电器、摩擦起电机;

2. 课件:视频——静电使长发飘起来;文档——人身静电高达七八千伏。

七、教学流程及操作

【新课导入】(3分钟)

1、演示摩擦起电机的人造闪电;

2、播放视频——静电使长发飘起来;

【提出问题】

为什么摩擦会造出闪电?为什么静电使长发飘起来?学完这一节我们将解决以上问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探究实验】(6分钟)

1、研究第一种起电方式——摩擦起电

设计意图:此处为学生实验,主要是回顾初中的知识,增强学生自豪感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实验一:用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放于碎纸片附近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二:用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放于碎纸片附近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三: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用丝线悬挂

(1) 再用一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之靠近,观察二者相互作用情况;

(2)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之靠近,观察二者相互作用情况。

【现象及结论】

现象:实验一二中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都吸引碎纸片;

实验三中的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排斥,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

结论(学生分析):

(1) 都吸引碎纸片,说明二者都带了电;

(2) 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必定带同种电荷,我们规定其为正电荷,其相互排斥说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吸引,说明二者带异种电荷,我们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规定为负电,即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总之:自然界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与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提出问题】还有其他起电方式吗?

【探究实验】(3分钟)

2、研究第二种起电方式——接触起电

让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或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设计意图:此处也为学生实验,主要是回顾初中的知识,增强学生自豪感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现象及结论】

现象:金属箔片张开

结论(学生分析):接触使两箔片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提出问题】还有其他起电方式吗?

【探究实验】(3分钟)

3、研究第三种起电方式——感应起电(学生实验)

让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或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但并不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及结论】

现象:金属箔片张开

结论(学生分析):感应使两箔片带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微观解释】(8分钟)

【提出问题】为什么以上三种方式能使物体带电?它们的本质是什么?

【继续提问】原子结构?此处让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化学已学,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

【强调】某些情况下带负电的电子可以移动或转移

【学生讨论交流】

摩擦起电:电子的得失

接触起电:电子的转移(一物至另一物)

感应起电:电子的转移(物体的一部分至另一部分)

【结论】电荷守恒定律

【前后照应,实际应用】(1分钟)

摩擦起闪电:电子的转移

静电使长发飘起来:接触起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例题】(6分钟)

例1:两个完全一样的绝缘金属球,A带电量Q,B带电量-2Q,将AB相触后分开,AB分别带多少电量?

例2:见右图,感应后BC整体带电了吗?BC分开后带电了吗?

【静电的防护与利用】(8分钟)多媒体动画课件展示

1、利用:

(1) 吸附功能;可用于除尘、喷涂、复印等;

(2) 杀菌功能:处理种子、处理水、产生的臭氧净化空气。

2、防护:

将静电导走:避雷针防雷电、油罐车防静电

设计意图: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课堂练习】(4分钟)(2题针对接触起电与感应起电)

【课堂小结】(1分钟)

请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1分钟)

1、教材本节课后练习;

2、课外阅读《人身静电高达七八千伏》。

微观名词解释1 篇5

一、概念题(2×8分)

1、需求的价格弹性

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边际替代率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3、生产函数

描述的是在一定时期内和技术水平不变情况下,生产中所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数量与所能产出的最大产品量之间的关系。

4、规模报酬递增

表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各种生产要素投入按相同比例变化时,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5、边际技术替代率

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6、机会成本

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7、经济利润

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简称利润,也被称为超额利润。

8、市场

是指从事商品买卖的有形或无形交易场所,实质是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由此决定商品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二、判断题(1.5×10分)

1、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对)

2、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连续增加,其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错)

3、对于一种可变要素生产函数,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该在MP>AP的第二阶段。(错)

4、等产量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技术替代率就是等产量曲线在该点的斜率。(错)

5、总成本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值就等于平均成本。(对)

6、所有沉没成本都是固定成本。(错)

7、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边际成本曲线的外包络线。(错)

8、规模经济会影响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整体移动。(错)

9、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时P=MR=LMC=LAC。(对)

10、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错)

三、单项选择题(1.5×10分)

1、假定x和y的价格不变,当MRSxy

B.减少x,增购y C.同时增购x,y

D.同时减少x,y

2、下列属于吉芬商品的是(D)。

A.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1% B.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为+3,收入效应为+2 C.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为+3,收入效应为-2 D.当该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替代效应为+3,收入效应为-5

3、假设劳动L的价格为w、资本K的价格为r,如果MPL/MPK>w/r,那就应该(B)。A.用更多的资本替代劳动

B.用更多的劳动替代资本 C.降低工资

D.降低利率

4、被用来自己开厂的自有资本的利息属于(D)A.显成本

B.隐成本 C.机会成本

D.B和C

5、一直线通过原点,并且从下方与STC曲线相切,在切点处SAC(D)A.达到最小值

B.等于SMC C.等于AVC加AFC

D.以上都对

6、当平均成本高于边际成本时(B)

A.平均成本上升

B.平均成本下降 C.总成本上升

D.边际成本下降

7、某人辞去月薪2000元的工作,取出自有存款10万元(月息1%),办一个独资企业,如果不考虑商业风险,则该人自办企业按月计算的机会成本是(C)A.2000元

B.1000元 C.3000元

D.以上都不对

8、当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时(B)

A.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B.总产量仍处于上升阶段 C.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

D.边际产量为0

9、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的原因与(A)有关 A.规模报酬

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

C.要素的边际生产

D.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所占比重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已知某企业的产量是500单位,总收益是650元,总成本是800元,总不变成本是250元,按照利润最大化或亏损最小化原则,此时他应该(A)A.增加产量

B.停止生产

C.减少产量

D.以上任一措施都不采取

四、简述题(4×6分)

1、序数效用论者是如何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

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不能用基数衡量和加减,而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进行比较和排序。序数效用论者提出了偏好概念,发明了无差异曲线分析工具,并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一起来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问题。

在消费者收入、消费者偏好以及两种商品的价格给定情况下,在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即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时(MRS12=P1/P2),消费者实现了效用最大化。

2、结合图形分析短期生产中总可变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和边际成本的相互关系。

任何产量水平上:

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上每一点的值,可由原点到总可变成本曲线上相应点连线的斜率给出;

边际成本M曲线上每一点的值,可由总可变成本曲线上相应点处切线的斜率给出;

平均可变成本在边际成本M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相交处达到最小值。

3、满足什么样的假设条件才能被称为是完全竞争市场?

对于完全竞争市场,有四个方面的假设条件需要满足: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企业的生产份额和消费者的消费份额都很小,他们都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都只能被动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

(2)市场上的商品是完全同质的。同一市场上销售的商品间完全无差别,不仅商品质量、规格、商标等完全相同,而且购物环境、售后服务等也完全相同。

(3)所有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所有资源可以在各企业之间和各行业之间完全自由地流动,不存在任何障碍。

(4)市场主体拥有完全的信息。市场上的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掌握与自己的经济决策有关的一切信息,并据此作出自己的最优经济决策。

4、分析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有哪几种情形?

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有五种情形。

(1)市场价格P高于最小的平均成本AC。此时,平均收益AR大于平均成本AC,企业获得利润,企业会继续生产。

(2)市场价格P等于最小的平均成本AC。此时,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成本AC,企业的利润为零,企业会继续生产。SAC曲线的最低点,即SMC曲线与SAC曲线的交点,是企业的收支相抵点。

(3)市场价格P大于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AVC而小于最小的平均成本AC,平均收益AR小于平均成本AC但大于平均可变成本AVC,企业出现亏损。企业收回了全部的平均可变成本和部分平均不变成本,亏损的是另一部分平均不变成本。企业会继续生产。

(4)市场价格P等于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AVC。平均收益AR等于平均可变成本AVC,企业出现亏损。企业收回了全部的平均可变成本,亏损的是全部的平均不变成本。AVC曲线的最低点被称为停止营业点。企业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

(5)市场价格P比最小的平均可变成本AVC还小。此时,平均收益AR小于平均可变成本AVC的状况,企业出现亏损。企业收回了部分平均可变成本,亏损了全部的平均不变成本和另一部分平均可变成本。企业将停止生产。

五、计算题(3×10分)

1.假定某企业短期生产的边际成本函数为SMC(Q)=3Q2-4Q+80,且已知当产量Q=10时的总成本STC=2200,求相应的STC函数、TVC函数、SAC函数和AVC函数。解答:

STC(Q)SMCdQQ32Q280QTFC

当Q=10时,STC=2200=1000-200+800+TFC,得出TFC=600 所以STC(Q)Q2Q80Q600 32TVC(Q)Q32Q280Q

SAC(Q)TC(Q)/QQ22Q80Q/600 AVC(Q)TVC(Q)/QQ22Q80 2.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L3/8K5/8,又设PL=3,PK=5。

(1)产量Q=10时,企业的最低成本支出和使用的L与K的数量。(2)总成本为160时,企业均衡的Q、K、L的值。解答:

(1)既定产量10,成本最小化的均衡条件为

3858MPLPL MPKPK385833dQd(LK)3dQd(LK)58LK,MPKLK8 其中MPLdLdL8dKdK85858388LKMPLPL3K3,即833=,则KL Q=10时,为使成本支出最低,需要

MPKPK5885L5LK8代入Q=LK,得KL10,此时最低成本CPLLPKK31051080(2)既定成本160,产量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也为

38385855MPLPL,亦即KL MPKPK58代入CPLLPKK3L5K160和Q=LK 得KL20,此时Q20

3.已知某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成本函数LTC=Q3-18Q2+108Q,其产品的市场价格为P=300,求:

(1)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平均成本和利润各是多少?(2)该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为什么? 解答:

(1)对于完全竞争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RMC

dLTCd(Q318Q2108Q)其中MRP300,MC3Q236Q+108

dQdQ利润最大化时,MRMC,则3003Q36Q108,(Q-6)100,Q16

公安决策名词解释1 篇6

2、公安决策:是指公安机关及其领导者或特定主体(指各级党委、政府和人大),从维护社 会政治稳定、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发,针对面临所要解决的任务或问 题,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所进行的方案设计、选择和执行活动。

3、决策意志:是指决策者在确定目标及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的一种心理状态。

4、公安决策科学化:是指有一套科学完善的决策咨询机构、决策程序、决策方法和支持系 统,在科学决策理论的指导下,依据实际情况所进行的决策。

5、公安决策民主化:是指重大的公安决策,不是由某一领导者或领导集体随意拍板,而是 通过群众参政议政、集体多方智慧,作出符合人民利益的决策。

6、经验决策方式:主要是凭借决策者个人的知识、胆略和经验所作出的决策。

7、科学决策方式:是指决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和决策科学理论为指导,根据决策对象的规 律性,坚持决策的原则,遵循决策的程序和方法,发挥决策体制的功能,使决策成为有科学依据并取得最佳效益的活动。

8、公安决策法制化: 是指整个公安决策系统的运行机制必须受到法律的调整和支配的状态。

9、逻辑论证方法:是指经过长期实践概括出来的,可作为初步检验决策可靠程度的原则和 方法。

10、辩证思维方法:是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客观世界的辩证性、规律性,并把它运用于思 维而形成的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其基础。)

11、系统(思维)方法:是指把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

12、整体性原则:是指把所要决策的问题看成是由多种要素有机组合的整体。

13、结构性原则:是指要重视对构成决策问题内部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的组合。

14、层次性原则:是指要认识和区分所要决策的问题内部存在的层次,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15、相关性原则:是指要把握所要决策的问题与相关方面的联系合作用,并协调好相互之间 的关系。

16、最优化原则:是指从多种可能的途径中,选择出最优的系统方案,使系统处于优化状态 达到最优的结果。---是科学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17、调查研究方法:是调查和研究的统称,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两方面。调查是指人们 对调查得来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 加工和分析,从而取得对事物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的过程。为了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客观实际情况进 行深入了解,从而掌握第一手材料的过程。研究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18、经验思维:是以经验为依据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最基础,最一般 最基础,19、公理(相对真理):是指由实践反复证实并被公认为正确的认识。

20、公理思维(静态状态):就是从相对真理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判断和演绎,从而得出结 论的思维方式。

21、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拓创新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认识新领域,开创认识新成 果的思维活动。

22、创造性思维方法:就是运用已有的思想材料,去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思维方法。

23、综合创造法:指在对相同或类似的事物进行纵横比较对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综合研 究而得出崭新结论的创造方法。

24、联想创造法:指从别人或一件事得到启示,然后围绕决策问题进行联想,从而获得新的 主意的创造方法。

25、推理创造法:指对那些相对静止的决策问题,通过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判断,从而得 到新见解的创造方法。

26、离题创造法:指对某些决策问题绕开原来题目进行研究,摆脱思维定势框框,从而开阔 思路找出新方案的创造方法。

27、移植创造法:指把适合于一定范围,一定方面的经验方法和技术等扩展到自身的决策问 题,从而获得明显和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创造方法。

28、效益性原理:是指在公安决策实施中所投入的一切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 现预期的最佳社会效益。

29、效率:是指决策方案实施中所消耗的能量与所获得成果的比率。

30、效果:是指通过决策方案实施所产生的结果。

31、效益:是指决策方案实施后实际产生的效果与所付出的代价(成本)之间的差值。

32、系统和统筹原理:是指必须把决策看成一个系统,协调好构成决策的各个方面、各个要 素之间的关系。

33、政治原则:是指一项公安决策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维护社会稳定,保卫国家安全。

34、客观原则:是指公安决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5、可行原则:是指一项公安决策应当切实可行,通过努力能够实现。

36、选择原则:是指一项重要的公安决策应当拟定多个方案,并且进行对比选优。

37、具体决策原则:是指一切重大的公安决策,都必须通过集体讨论作出决定。

38、个人决策体制: 在专制社会中,许多组织的决策活动是由头人、统帅、官长等个人包办 的,(家长是决策体制)决策权力全部掌握在决策者个人手里,谋士、军事等智囊人物参与决策 活动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决策者开明纳谏的程度。

39、公安决策机制:是指在公安决策过程中,承担决策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所形成的组织体系 和决策权力的运行机制,是公安决策活动的权限分配、组织结构、机构设置、协调机制、监督方法等规范化、制度化和非人格化的形式。

40、公安决策系统:是指由拥有公安决策权的领导者和领导机构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对 公安决策方案的最后抉择权,是现在公安决策体制的核心,在公安决策活动 中处于支配地位。

41、集体抉择:是指具有公安决策权的领导班子,以集体多数通过的形式作出选择方案的决 定的抉择方式。

42、个人抉择:是指由具有公安决策权的领导个人,对其分管的工作问题自主决定,并对方 案执行后果负责的抉择方式。

43、取零:是指公安决策系统完全不采纳咨询系统的意见,而根据自己全面掌握的情况提出 相反的观点,并作出决策。

44、公安决策咨询系统:是指由各种不同专业人才和专家学者组成,采用各种现代化的科学(智囊系统、思想库)技术和方法,以其集体智慧对公安决策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 究,并提出多种具有可行性的决策方案,专门为领导者的公安决策工作服务的决策研究 机构。

45、公安决策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综合体,在各级公安决策系统和咨询系统 周围,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专门从事有关情报信 息的收集、处理与分析等工作,为公安决策提供信息服务的组织机 构。

46、公安决策支持系统(DSS):是指以公安工作的日常事务处理系统的各种数据和相关信 息为基础,有机组合众多决策模型,并配置知识库、方法

库有关软件,综合利用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预测,通 过人—机交互方式,由各种模拟结果提炼出不同的解决方 案,有辅助各级领导者开展公安决策工作的计算机系统。

47、公安决策程序:是对公安决策过程客观规律的表述,是公安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必须遵

守的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过程。

48、决策问题:是指实际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存在的需要缩小或消灭的差距。

49、决策目标:是决策为了解决问题希望达到的一种成果。

50、浴盆曲线:是指一项决策执行中存在的早期失效、随机失效和损耗失效的现象。

51、公安决策执行:是指为了实现公安决策目标,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总 结进行贯彻落实决策方案的活动过程。它是一种按照管理职能依次推进、层层落实、操作性强的管理活动。

52、指挥:是指公安领导者或领导机构运用领导权力,通过命令、指示等信息传递,组织所 属机构及民警按照统一要求执行决策和计划的职能活动。

53、严密组织:是指为了保证公安决策预期目标的实现,按照计划对公安组织内部各构成要 素进行合理配置,使其得到对合理利用的活动。

54、工作总结:是指公安决策执行经过各个环节之后,为了明确决策目标的实现成果和汲取 经验教训而开展的活动。这是公安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

55、控制:是指公安领导者为保证决策、计划目标的实现,在执行过程中所采取的监督、检 查、反馈、调解等一系列的活动。

56、协调:是指对公安决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各种关系进行调节,使各个 局部步调一致,把力量统一到实现决策、计划目标的活动中。

57、公安决策执行的监督:是指有监督权的组织和人员对决策执行的各环节、各阶段和各部 分,从内容、时间和方式上进行监察和督导,以防止偏离决策目 标轨道的活动。

58、追踪决策: 是指当原有决策经过一段执行后,发现客观情况或主观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者主客观情况虽未发生变化,但原决策根本错误,决策目标无法实现时,对决策目标或决策方案进行的一种根本性的变更。

59、决策修正:是指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对决策目标和方案进行适时的一般性调整。

60、零次情报:就是未经加工、在非正式信息交流渠道中进行着“瞬时”横向交流的情报。其最显著特征是具有直观性。

61、公安决策信息分析:是指一种以公安决策信息为研究对象,根据拟解决的特定决策问题 的需要,收集与之有关的决策信息,并进行分析研究,旨在得出有 助于解决决策问题的新信息的科学劳动过程。

62、公安决策信息:就是关于公安工作及其相关事物运动状态的表征和描述,是公安决策主 体接收和发出的各种信号中反映公安工作活动规律及其新的变化情况等 的总称。

63、软科学:是指一门新的综合性科学技术,它以阐明现代社会复杂的政策课题为目的,应 用信息科学、行为科学、系统工程、社会工程、经营工程等正在急速发展的,与决策科学化有关的各个领域的理论或方法,依靠自然科学的方法对包括人和社会现象在内的广泛范围的社会对象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学科群。

64、广义的公安决策信息开发: 是指任何能够改进和加速公安决策信息资源交流与利用的活 动,包括发掘信息来源,开拓信息渠道、建立信息存库,加 速信息流动等工作。

65、狭义的公安决策信息开发:是指不断重组和加工决策信息内容本身,是一种创造和生产 新的决策信息的活动,即在理解原有信息的基础上,扩展联 系,挖掘内核,转换思路,进而产生和运用新的决策信息,使决策信息内容本身释放潜能,为公安决策活动服务。

66、预测:就是依据历史和现实的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事物的发展趋、规律和结果所 作的主观估计或判断。

67、德尔菲:是从专家会议演化而来。它是一种通过对专家进行匿名、多轮的函询来征求专 家意见的预测方法。

68、头脑风暴法: 利用一种特别的形式的专家会议,通过专家微观智能结构之间的信息

交流,互相启发,引起“思维共振”,互相补充,产生效应,形成宏观的智能结构,并通过创造性的逻辑思维来获取未来信息。

69、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很好的定性预测法。此种方法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及评价标准、直至备选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利用求判断矩阵特征 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各元素对上一层此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用加 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出各备选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层次分析法特别 适用于具有分层交错目标系统的决策和预测问题。

70、移动平均数法:是以近几期实际值的平均数作为下一期预测值的预测方法。

71、指数平滑法:就是用一个与权数变化规律相符的指数来代替权数,并以前一期的误差为 依据,从误差相反的方向对预测值进行修正的时间序列预测方法。

72、相关——回归分析预测方法:是一种通过研究引起未来状态变化的各种客观环境因素的 作用,寻找客观环境与未来变化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73、等概率法:赞成使用等概率法的人认为,既然对各自然状态的概率都不知道,那就平均 分配这些概率好了。有几种自然状态,每个自然状态的概率就是几分之一,这样就可以按风险型决策的期望值求解法来做决策。---不常用

74、后悔值法:决策者往往有因决策不当而后悔的经验,因此,如何设法使后悔的程度尽可 能小也是一种决策方法。其主要通过计算后后悔矩阵来进行选优决策。--可采用

76、随机型决策问题:决策方案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确定自然状态所做的决策

78、风险型决策: 决策者根据经验或科学的计算能够获知每一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所做的 决策

79、不确定型决策:决策者无法获得各个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所做的决策。

80、对抗型决策:当决策者所面临的自然状态中出现敌对的一方,并且敌对的一方总是在寻 找对我方最不利的状态,即敌方也在做决策时,这种决策叫---

81、规划论: 是研究如何以最合理的方式有效的利用或调配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和时间,最常用、最重要,以期更好的达到预定目标的数学方法,有线性规划---最常用、最重要,整数 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

82、统筹方法:是一种网络分析的方法,就是利用网络图对大型综合性的活动进行合理的计 划、安排和管理的方法。两弹、人造卫星工程

83、效用值: 同等量的得失,在不同的场合,它的价值在人们主观心理上具有不同量的意义。这种主观心理上的价值,就是—

84、悲观法:又称最大最小准则。它是从最坏的可能考虑,来寻求最好的结果,是一种保守 的优化选择方法,----常用

85、乐观法:又称最大最大准则。它是基于对未来完全抱乐观的希望,以不放过任何一丝获 得最大收益的机会的原则来做决策的额。---很少采用

86、乐观系数法:悲观法虽然可行,但太过保守,应根据决策内容的重要程度和决策者对风 险的承受力进行适当的调整,于是设定了一个乐观系数,记为 a。这是一个 在 0 和 1 之间的数字。以 a=1 表示完全乐观,即乐观法。以 a=0 表示完全悲 观,等同于悲观法,在具体决策时根据情况选定 a,然后利用 a 来计算各方 案益损值的期望值,并通过比较期望值大小来选优方案。-----可推荐

87、决策硬技术:以数学化、模型化和计算机化为基础的决策技术。

88、决策软技术:包括决策模拟和专家咨询两方面。决策模拟方法是决策硬技术软化,有模 拟法,探试法、推演法。

89、公安战术:是指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维护政治安定、社会稳定所采取的具体原则、方法和 手段。

90、公安战略:是指公安机关为了保障党和国家的总任务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保卫国家

安 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方面所制定实施的全面性控制和长远性发展 的宏观对策。

91、专项治理战术:是指针对某一时期出现的某一类突出的犯罪活动或治安问题所进行的专门 治理。

92、区域治理战术:是指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达到扭转社会治安被动局面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93、立体防御战略:是指在新形势下进一步贯彻落实公安机关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打 防结合、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加强立体的治安防控体建设,搞好经 常性的控制、管理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94、正面打击战略: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集中体现,是对立体防御战略的强 有力的保障。

95、动态控制战略:是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人、财、物、信息大流动的客观 实际,调整内部结构,合理布警,建立新型的动态控制运作系统,实际公安 工作由静态管理为主到以动态管理为主的战略转变。

96、整体协作战略:是指树立控制犯罪、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全局观念,在公安决策中,互通信息、互相协作、携手运作,提高公安机关的整体协同作战能力,实现 社会稳定的战略目标。

97、科技强警战略:是指在增强公安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坚持走依靠科学技术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为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提供科 学技术支撑。

98、统一行动战术:是指针对某一时期、某一空间内的刑事犯罪,特别是流窜犯罪和团伙犯罪 活动所采取的统一时间、统一打击治理的技术。

99、“短平快”战术:是指针对某一时期内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犯罪活动和治安问题,见微知 著、主动出击的战术。

100、公安决策者素质:是指公安决策者个人有效地从事公安决策活动所应具备的思想、观念、知识、能力、法纪、道德、艺术、体魄等方面的基本条件。

上一篇:机关作风建设情况下一篇:中学“五四”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