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2024-07-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精选8篇)

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1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特点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强调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上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实习、实训课程所占课程数量的比例,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之外,为学生再搭建一个职业教育的平台,充分体现出自身的教学特点,特别要重视走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同时,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又不同于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培养的人才。普通本科教育一般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及创新为核心,可称为知识应用及创新型人才。因此,普通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要强调理论、知识、方法、能力的协调发展,要比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应用型人才有更“宽”、“专”、“交”的知识结构,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岗位适应性,不仅具有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技能,而且具有知识、技术创新和知识、技术二次开发的能力,具有更高的适应多种岗位的综合素质。这些特点,都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应的课程设置上体现出来[2]。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突出为地方服务的适应特点

培养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有两个途径。其一是通过适应地方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特点,设置与之相匹配的专业或在专业内部设置特定的专业方向,专门培养地方需要的人才。其二根据地方产业结构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课程体系中加入相应的课程模块,尤其是实践教学课程模块,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上,注重课程的普适性与地方性、综合化与具体化的衔接和融汇,力求做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与实用性、地方性的有机统一,并形成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3]。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的实践举措

(一)管理思想及机制的优化

高校为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一方面,深入研究和了解国内外一流高校的成功经验,加强与先进院校和兄弟院校的交流和往来,学习和借鉴对方所创造的先进理念和宝贵经验,改革自身落后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与模式,建立具备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审核机制,加强针对培养方案制定和实施的监管力度,注重培养方案实施的信息反馈,同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另一方面,实行教学思想大讨论,从精神和物质方面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投入专业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择优选取对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等教学情况熟悉的优秀教师,专门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建立起责、权、利明确的专业负责人制度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促使各系(院)注重培养方案的建设过程,从而提高建设效益

[4]。

(二)组织结构的职能优化

以肇庆学院为例,建立起以教务处统筹管理、师范学部业务管理、各学院具体教学管理与实施的管理体系。教务处作为学校专门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其作用在于统筹管理全校教学事务,制定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改革方案、教学档案管理,为各二级单位教学服务。师范学部作为师范生培养的业务管理部门,统筹负责全校师范教育涉及到的教师培训、师范课程管理与教学、学生实习实践等,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各二级单位具体负责日常教学业务与学生管理、具体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等。

(三)培养目标的优化

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定位问题历来是广大学者与地方高校管理者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同样是地方院校发展的原动力。定位准不准、合不合理、适不适应本校的实际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等直接关系到学校生存与未来发展的潜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绝大多数地方院校都认同的培养目标,但培养什么样的应用型人才却又是一个让大家纠结的问题,长期以来,现有高校的模式都走向了两个方面:要么是培养学术综合型应用人才,这与综合大学的培养目标走到了一条道;要么是培养技术型应用人才,这又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极为雷同,这两种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都不太适应地方本科院校的学校定位。作为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如

何定位?肇庆学院自2008年起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实验,提出了“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思想,并设置与之相适应的培养体系。培养目标应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学术化应用型,这种倾向受传统综合大学影响,过于注重学生学术能力与学术水平的提升,表面上看关注了学生学科知识与应用能力两方面,但实际上忽视了学生学术知识与实践运用之间的协调与结合,造成学生只会书本知识或只会对书本知识的照搬应用而缺乏创造性及举一反三的能力,无法灵活运用学科知识延伸的问题。另一种倾向是应用型人才技术化,这种倾向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影响,过多关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忽略了地方院校的综合性,无法保证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导致所培养的人才除了学历层次高于高职外,只是高职的翻版,甚至在应用能力还不如高职毕业生这种尴尬的局面。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在考虑学校的层次基础上突出应用能力是制定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出发点,因此,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应分层次、分类别,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构建应用型、复合型、学术型人才培养多样化体系。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体是应用型人才,兼顾部分学术型和复合型人才培养。

(四)培养过程的优化

多层次培养目标的实现必然要求从人才培养各环节改变过去单一的模式,建立起一个立体培养体系。在课程方面,针对应用型、复合型、学术型人才培养制定三种相互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课程模块,真正能够实现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保证学生专业基础、专业素养、职业品质。以肇庆学院为例,课程设置除了国家规定的思想政治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外,设置通识课程以养成学生的文化品质,设置个性发展课程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设置教师教育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口径,故此,将课程设置为思想政治课、公共基础课、通识教育课、教师教育课、专业教育课、个性发展课六个大部分,在专业教育课程中再区分为学术模块、应用模块、复合模块三类。在教学方面,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聘请一批双师型教师并鼓励在校专任教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到校外交流学习实践,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在管理方面,针对肇庆学院以师范为主的实际情况,设立师范学部独立于各教学单位之外,统一

负责师范教育的管理、教学和实训。

(五)培养质量评估的优化

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2

(一) 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专业设置的变化

专业泛指培养人才的口径, 是根据社会分工与人才规格的需求设置的, 而社会分工与人才需求的规格往往伴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与科技的发展以及国家体制的变革而发展变化。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各高校对成人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进行了大幅的调整, 带来了专业设置的显著变化。不少专业生源减少, 需求降低甚至淘汰取消, 而一些市场需求大、生源好的新专业得到了社会和高校的青睐, 各高校纷纷增设诸如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但这些新专业设置时间不长, 在成人高等教育中积累的经验很少, 人才培养方案大都是通过“拼盘”或“借用”组成, 既没有专业特色, 也不能体现成人教育特点。

(二) 接受教育的主体构成发生了变化

以前, 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大多来自各行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 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自我管理能力, 对职业、技术及其所需知识有较为深刻的认识。但现在, 应届高中毕业生和中职、中技、中专毕业生等20岁左右的青年正成为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主体人群。他们保持着从学校到学校的学习轨迹, 缺乏实践经验, 许多未就业的学生希望能通过成人高等教育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 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面向社会择业。因此, 根据生源结构的变化, 及时修订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加强对成教学员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教学是十分必要的。

(三) 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

首先, 现行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来源于普通高校对应的教学计划, 着重于理论探索和学术研究, 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的身份不相适应, 很难把学员培养成适应能力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次, 成人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不合理, 重点不突出。课程设置偏窄、偏专和偏难, 内容陈旧, 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新成果的课程少, 学生所学知识对实际工作指导及应用帮助不大。再次, 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授课学时偏多, 学生课业负担重, 自主学习时间少。某校一成教业余班级, 一周7天每天晚上都有教学任务, 学生奔波于工作单位与学校之间, 身心疲惫, 学习效率不高。

二、改革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一) 拓宽基础, 提高素质的原则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要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考虑学员对岗位变动的适应性和就业弹性的需求, 综合培养, 使他们获得可持续学习的基础。为此, 一要拓宽学科基础, 构筑专业大类共同的知识和技术平台, 设置同一或相近学科内各专业共同的专业基础课程, 适当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 满足学员岗位变动的要求;二要按专业方向设置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使学生在某一专业 (方向) 上得到较为系统的教育, 增强学员对所从事工作或准备从事工作的适应性;三要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 适当开设人文、社会、经济与环境方面的课程, 提高学员的科学与文化素养, 促进其知识、能力及素质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二) 突出实践, 强化技能的原则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特点, 成人高等教育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员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 要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 增加实践新内容, 开设具有较强综合性、设计性和工艺性的实践课程, 增大实践教学的学时比重和考核分值。安排足够的时间, 结合实际工作任务组织学生开展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 (论文) ,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已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三) 整体优化, 相对稳定的原则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要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全局出发, 对课程进行整体优化, 合理调整总体的课程设置与布局, 理顺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推陈出新, 有机融合, 形成整体合力, 达到最佳培养效果。同时, 人才培养方案是组织教学和进行教学管理的基础性文件, 具有一定时间的稳定性, 因此, 为了保持学生知识体系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 为了维持学校教学组织与教学建设的连续性, 保证教学的相对稳定性也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必须考虑的内容。

三、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新模式的实践

(一) 统一规划, 缜密组织实施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一项综合性和学术性很强的工作, 凡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比较成功的学校, 无一不是有专门的领导机构统管全局。我校在进行此项工作的过程中, 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 全校统一思想, 从促进学校成人教育长远发展的整体利益出发, 统一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安排专业人员认真学习与调研, 分析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类型, 研究成人高等教育现状、特点以及国内外同专业教学计划执行的情况, 广泛听取专家、专业教师、用人单位及学员的意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由学校成教主管部门统一组织各教学单位具体制定, 专家集体审议, 反复修改, 最后再审核通过实施, 确保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 准确定位, 明确培养目标

成人高等教育既要把实现成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又要从实际现状出发, 尽力促进成人的整体素质提高。因此, 修订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 应定位在构建适应社会和地区经济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体系上。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充分肯定成人学员在教育活动的主体地位, 尊重成人作为人群主体的需要, 根据地域特色和学校定位, 制订出明确的专业培养目标。如我校在修订成人高等教育专升本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 就以广东特别是广州市产业和行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所需经管类人才为依据, 以建设专业应用性为重点, 设计和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性理论体系和教学系统。这一系统要求学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 熟练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实际操作方法和技巧, 具有从事该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能力。

(三) 合理布局, 优化课程体系

我校新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包含五个部分。一是公共课, 公共课着力于培养成人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 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它包含了公共基础课和通识课, 前者包含政治、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大学语文及哲学等课程, 后者包含应用写作、心理学 (教师教育类) 等素质教育课程。二是学科基础课, 按照增强实用性, 适度重基础的原则, 设置专业群或职业技术群基础课, 如经济数学等课程, 这一部分同时也包含了学科 (专业) 基础课, 如人才资源管理专业开设的统计学、经济学等。三是专业必修课, 从宽口径的角度考虑, 同一专业不同方向的专业必修课全部打通, 设置了部分职业教育和资格认证考试的课程, 剔除了部分内容过细过窄、理论性太深的陈旧课程。四是专业选修课, 主要是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它们与专业必修课程共同组成专业不同方向的课程知识模块, 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最后是实践教学环节, 除了在部分实操性很强的课程中安排实践 (上机、实验) 外, 另设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包含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教育实习) 、毕业设计 (论文) 等。

四、修订前后人才培养方案比较

在课程设置上, 原方案中专业课程较多, 各课程知识面偏窄,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在公共课中增加了通识类课程, 将原来的专业基础课扩展为学科基础课, 扩大了专业口径。在课程名称及教学要求上, 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规范, 如对在专科和专升本两个层次均需开设、但内容要求不同的课程, 进行了有效区分, 并对部分课程增加了考证要求, 同时, 为强化学生的技能操作, 新方案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在学时上, 修订前各专业的教学总学时约为1 400-1 600学时, 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中各课程学时有升有减, 增加学时的主要是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以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减少学时的主要是将原来分得过细、过窄的专业课进行了合并, 或将专业方向课程放入了选修课模块, 淘汰了部分陈旧课程;修订后教学总学时比以前略低, 约为1 100-1 200学时, 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增多。

参考文献

[1]景滨杰.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计划改革探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4) 57-59.

[2]丁克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修订教学计划[J].中国成人教育, 2004, (3) :57-59.

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3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24.5文献标识码:A

随着竞争机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更新教育观念、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成人高等学校只有进行科学的定位,正确选择发展空间和发展方向,准确制定发展目标,形成办学特色,促进教学和管理创新,才能在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积极作用。

一、当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必要性

在普通高校十多年的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与此同时,中国的民办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网络远程教育等各类高等继续教育均发展到了一定的办学规模。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大提升了国民的整体受教育程度,满足了国民学历层次提升的要求。但以高等学历教育补充为主要任务的成人高等教育却面临着发展困境,主要表现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生源开始面临匮乏。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寻找发展之路。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社会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和就业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对劳动力在知识和技能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劳动者需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水平,因转换劳动岗位需要职业培训,因技术进步需要进行岗位新技能的再学习,这些都是成人高等教育的服务领域。成人高等教育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出发,以构建学习型社会为目标,以在职从业人员为服务主体,结合能力培养与学历提升,培养高等应用型成人教育人才是新的发展方向。高等应用型成人教育人才是指通过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具有必要的大学专业知识和企业实际工作能力与经验,并且能将专业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具有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和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为实现高等应用型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成人高等教育就要创建多元化、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密切关注产业和行业的发展前景,借鉴国外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主动走出校门,走进企业,构建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1]。

二、应用型人才的分类

社会人才从宏观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称为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人才,称为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可划分为三种类型:(1)工程型人才。工程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把学术型人才所发现的科学原理转化成可以直接运用于社会实践的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等,如根据热力学原理研究并设计出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在现实中,像建筑师、软件设计师、统计师、经济师、会计师等就属于工程型人才,他们处于研发、规划、设计、决策等环节;(2)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通过实际操作将工程型人才设计出来的图纸、计划、方案等转变成具体产品的人才,他们主要从事具体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例如工程建设、加工制造、提供服务等具体的操作工作。在现实中,技工、商贸服务人员等就属于技能型人才,他们处于生产、建设、服务等实际操作一线环节;(3)技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是介于工程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一种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一样,技术型人才也处于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但他们不是具体的操作者,而是从事组织管理生产、建设、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及技术工作的人才,诸如工艺水平的设计、工艺流程的监控、生产工具、机器、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以及产品、服务的改进和更新等。在现实中,那些在生产现场从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人才就属于技术型人才,他们处于操作一线环节中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2]。从过去和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 第一种类型的人才的培养主要是由本科或本科以上教育来承担的,第二种类型的人才一般是由中专或技工学校培养的,第三种类型的人才一般是由普通高校的专科和成人高等教育培养的。成人高等教育比普通高等教育与经济活动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它通过自己的学生能较快地接受生产技术变革的信息,同时又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学生享有新技术的实用成果。成人高等教育的对象大都来自于生产第一线,对生产过程比较熟悉,学习有较明确的目的和动机,在校期间通过较系统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后再回到生产第一线中去。因此,成人高等教育要从社会需要出发,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为自己的培养目标[3]。

三、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途径

(一)调整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

成人高校的专业大多是参照有关普通高校进行设置的。随着普通高校教改工作的逐步深入,成人高校的专业设置已不能囿于普通高校的模式而应突出其应用型特点。成人高校应根据市场需要和自身条件,如师资、实习基地等,选择合适的专业[4]。专业设置一定要慎重,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与科学的预测,收集各方面的反馈信息, 优先设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急需而又缺少的专业,使培训的学生供求结构合理、学用密切结合。

(二)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普通高校课程设置以学科为中心,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成人高校要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能沿用普通高校的课程模式,可从分析相应职业岗位对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入手,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不同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知识和技能结构要求不同,成人高校可根据本校专业设置现状,对专业课程实行模块式构建,对各专业的课程模块组合提供指导性意见,使相近专业模块课程有交叉相同的部分,结合实行学分制,让学生在学制年限内自主选学[5]。要强化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的设置和教学,增强学生对生产实际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名优秀的成人高校教师应该是“双师型”的,不仅要在本学科领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够及时准确抓住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和工程实践经验与较强的实践操作指导能力、能够针对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甚至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困难[6]。“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成人高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是成人高等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建设之一。

(四)强化校企合作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的建立与实施,一是有利于成人高等教育调整办学方向,使成人高等教育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专业设置面向企业实际需求,课程设置面向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人才培养目标面向企业用人标准。二是有利于促进企业人才培训需求,从而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企业是成人高校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合作者,也是人才的使用者和评价者,企业更有可能成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开发者和创新者。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需求是实施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条件[7]。

(五)改革考试考核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成人高等教育要培养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人才,考试考核制度的改革是关键之一,应该对考试考核的内容、形式和评价标准进行大胆的改革。一定要改变以掌握知识的多少来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做法,要从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角度建立综合评价体系,重点考核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是笔试,题型也应以分析、论述、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探讨试行以课程模块为单元的考试考核模式,弱化理论考试,加强实践应用考核,建立基于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课程模块试题库和考试考核网络平台,在规定题量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达到该课程模块的学习要求[5]。

参考文献:

[1] 黄明达. 高等应用型成人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构建[J]. 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1, (02)144-148.

[2] 刘维俭,王传金. 从人才类型的划分论应用型人才的内涵[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03)98-100.

[3] 辛克猛. 成人高等专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探讨[J]. 河北成人教育,1997,(04)38-39.

[4] 陈忠林. 工科成人高校要适应市场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8, (02)69-71.

[5] 钟牛平. 成人高等教育必须走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J].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23-25.

[6] 张爱军. 加强成人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J]. 文教资料,2011,(23)202-203.

[7] 林翔. 浅析高等应用型成教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质量保障[J]. 成人教育,2010,(04)23-24.

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4

一、专业名称和代码

专业名称:体育教育专业代码: 04020

1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现代教育与体育教育学科基地理论知识,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体育教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且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三、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学校体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作为体育教师所必备的运动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科研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就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需的教育科学、运动科学、心理科学、社会科学和运动项目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相关运动项目的基本技能,具备教学训练中所必需的讲解、示范、保护帮助、分析纠正错误、组织、制订相关文件的技术与方法;

3.具有体育教师所必备的教学、训练、科研、竞赛组织、裁判、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学校体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学校体育工作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工作能力。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四年总学分:155学分

五、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

六、学位课程

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基本体操、篮球、武术

七、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表一)

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5

2月20日,宣武区陶然幼儿园才高班测试进入了试读阶段。2月23日,北京八中少儿班招生改为一年一次的方案正式得到有关部门的批准。心切的家长除了牵挂京城超常教育实验班的招生变化外,还四处打听这些为“神童”开设的“小灶”口味到底如何?日前,晨报记者全面搜罗北京学校超常实验班的 “情报”,期待和您一起分享――

超常教育首次涉足幼儿园

“你猜猜,这个圆圈是什么意思?”2月20日上午,在宣武区幸福时光陶然幼儿园才高班上,5岁的妮妮(化名)歪着脑袋,满脸得意地询问记者。

在这节属于试读阶段的美术课上,任课老师安排的主题是“假如我是一个巨人”。在妮妮的画中,一位大人被画在一个圆圈里。她解释说,圆圈代表地球,巨人“大得超过地球了”。

任课老师刘老师告诉记者,这些孩子思维比较活跃;普通班的孩子更多的是临摹,而他们更善于创造。

据介绍,由中科院心理所和陶然幼儿园合作开办的才高班是北京市超常教育首次进入幼儿领域的`尝试。报名的100多位孩子经过两轮测试,最后留下20多位4岁左右的幼儿进入一周的试读期。

除了陶然幼儿园,目前北京市开设超常教育的学校还有育民小学、八中少儿班和人大附中超常实验班。

记者获悉,超常实验班一直受到家长的追捧,陶然幼儿园的才高班共吸引了几百位家长前来咨询,八中少儿班去年报名人数超过1400人,录取比例是40比1。

“神童”培养方案全面揭秘

在经过“多指标、多途径、动态考察”或其他方式的科学鉴定后,筛选留下的“神童”接受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原来在普通班经常“吃不饱”的弊病将得到怎样的改变?

在陶然幼儿园才高班上,您很可能看到这样的情形:高中的教物理的男老师、电视台的男性主持人将在“科学课堂”上和4岁的孩子一起交流;在“创新课堂”上,一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走上街头、走进商店,观察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自然体育课”每天上下午都给孩子安排一个小时“玩耍”。

八中少儿班招收的是10岁左右的四年级学生,少儿班需要在4年的时间内完成8年的课程,一般14岁毕业参加高考。据八中少儿班办公室主任赵大恒介绍,少儿班各科都打破现行教材高、初中学科区分,由教师自主掌握教材、教学计划、进度和方法,但须适合超常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特殊的是,少儿班的体育课一周开到5个课时,每周有半天的自然体育活动,让学生参加远足、爬山、滑冰等活动。

人大附中超常实验班至今形成了小、中、大学一条龙的培养模式,实验班除完成教学大纲外,超常班还用一半时间或三分之一的时间开设了100多门选修课、双语教学课,并开设了一些新课程,如发明创造课、汽车模拟驾驶课等。

哪类孩子适合超常教育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天才协会亚太地区联合会主席施建农认为,广义的“超常儿童”是指在某个方面比一般同龄人具有优势的孩子。目前超常教育主要针对的是狭义上的“超常儿童”,即那些在认知能力、学业成绩方面比较突出的。

据了解,根据一般以智力测验分数为指针的统计研究的结果,超常儿童占整体儿童群体的比例大约是1%至3%,按这个比例,我国超常儿童至少有200多万。

八中赵大恒老师建议,三类孩子可以试试超常教育的测试:一类是那些在现有普通教育条件下“吃不饱”的孩子,一类是虽然成绩不是特别好、上课比较调皮但很聪明的孩子;还有一类是成绩很好、自己愿意来测试的孩子。

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贺淑曼教授则认为,智力中等偏上的儿童就可以接受超常教育,超常教育就是在孩子发展的不同阶段培养其社会化能力、开发相应的特长和潜能、个性优化的教育。

记者从一些超常班获悉,超常班学生中考升重点中学、高考升重点大学只是“平常事”。人大附中实验班学生升入重点大学的比例为100%。北京八中少儿班去年毕业生31人中,超过600分的达到16人,总平均分为592.5分。晨报记者 罗德宏

京城超常实验班招生一览表

北京八中少儿班?1985年成立?

今年起每年招生一次,每次招收30多人(不超过35人),入学必须10岁以下、小学四年级以上。测试除考查文化课方面(语文数学)的基础知识外,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4月份每周周六下午、周日上午报名,5月下旬初试,6月中旬复试,7月份暑假期间动态考察。

人大附中超常实验班?1985年成立?

人大附中超常教育的实验基地是其18年前创办的华罗庚学校(现北京市仁华学校)。仁华学校每年9月份面向全市(以海淀区为主)招收3年级至6年级小学生。考生入学须通过“超常儿童综合素质调查”,注重考核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6年级毕业时有综合成绩。在综合成绩的基础上学生通过面试、笔试、口试,可升入人大附中初中超常实验班。高中超常实验班在中考基础上产生。

北京育民小学超常实验班

1995年成立?

两年招生一次

北京幸福时光陶然幼儿园

2004年成立?

招收中班以上的幼儿。今年计划招生30人,最后招收20人,9月份是否招生未定。测试分初试、复试和试读。以智力为主、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6

一、培养目标

为繁荣和发展我国文化事业,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健全和完善国家艺术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和艺术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创作技能、审美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表现力,能够胜任本专业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

二、学制及安排

学制为2年。每年9月中旬入学,第一学年安排公共课、基础理论课及专业基础课的学习。第二学年完成毕业创作及学位论文的撰写,就读期间定期向所在院系及导师汇报进展情况并接受导师指导。整个培养过程不超过4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得少于1年半。

三、培养方式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实行导师负责制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并聘请高水平的艺术家配合指导艺术实践。

四、课程设置

在遵循艺术学研究生教育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在培养过程中突出专业特点,以实践为主并兼顾理论及内在素质的培养;教学采用面授、自学、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公共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增强其理解作品、表现作品和把握作品风格的能力;专业课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修养,使学生的专业

技术水平从实践和理论修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选修课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程类型 课程名称/模块学分备注

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原理

艺术原理

外国语

2由研究生处具体安排,第一学年完成艺术创作方法研究2由各院系结合本专业实际安排上课内容

专业课

专业理论

专业技法与创作

16由各院系具体安排,不少于4门课程,参见各系教学进程表。其中要求安排不少于3周的艺术实践、不少于5次的专题讨论和一定量的文献阅读

选修课8学习期间,参加全日制研究生的人文素养选秀课程2门;专业选修2门,共计4门课程

五、考试要求

课程学习和各种教学实践环节,均需按教学要求进行成绩考核。必修课程的考核一律采取考试方式。选修课程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艺术实践、专题讨论、文献阅读等必修环节的考核,采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查主要根据平时完成的作业数量和质量进行,由指导教师或有关教师写出评语或考查结果,记入学生成绩单。考核(考试或考查)及格与不及格,均以百分制记分。考核不及格者,经导师同意后,允许补考一次。整个学习期间,补考不及格超过一门或无故不参加考试者,取消申请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资格。

六、毕业作品与学位论文要求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强调创作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原则上,要求学生在读期间应参加省、部级以上的展览。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作品是专业实践能力的专门展示,作品应体现较强的专业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展示规模,各专业结合本专业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标准,成绩按百分制记分。

学位论文是对毕业作品创作实践所进行的理论思考的全面阐释,选题上强调与创作实践的紧密结合。字数原则上不低于8000字。论文开题报告、印刷格式及体例要求请严格遵照《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规范化要求及相关程序职责要求》与《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印刷格式规定》执行。

七、授予证书条件

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7

一、湖北省旅游市场展望

湖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 在充分利用现有文化娱乐设施的同时, 主要旅游城市和重点旅游景区可规划建设面向旅游者服务的旅游娱乐街区与现代和传统相结合、高档和低档相结合、表演性和参与性相结合的各类旅游娱乐场所。可见这些政策将对以酒吧为载体的创业教育项目提供了一个利好的发展前景。

二、全国酒吧经营情况

酒吧的兴起与发展与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酒吧的步伐始终跟随着时代, 我国城市中酒吧最多的三个城市为北京、上海和深圳;消费人群主要有在华的外籍人士、留学生本国的生意人、白领阶层、艺术家、大学生、娱乐圈人士及有经济能力的闲散人士;酒吧装饰风格以客源为依据设计各异;酒吧类型主要有校园酒吧、商业酒吧和音乐酒吧;经营面积从20平方米到600-700平方米不等。

三、酒店管理专业创业教育项目选择

旅游学院对旅游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经调研发现旅游行业具有创业门槛低、效益回报快等特点, 主要产业集中于酒吧、饼屋、经济型酒店, 特别适合大学生创业发展, 一期项目主要围绕以酒吧为载体的创业项目, 主要基于以下原因:投资少、周转快、收益高风险小, 有利于个人及合伙经营;不需要太高的技术工艺和复杂的生产环节, 有利于创业者进入;信息灵通, 对市场反应灵敏, 可根据顾客的需求改变经营重点和经营方向;选址灵活, 方便顾客就近消费;管理层次少, 决策过程简单, 营销决策快而准, 调整迅速;可随时改变店堂布置、吧台陈列, 给顾客经常带来新的感受;服务方式灵活、周到, 使顾客感到随意、亲切;雇佣人员少, 且设备较简单, 有利于降低成本, 具有大酒店没有的价格优势;多以经营地方风味的饮料品种为主, 符合顾客口味, 具有群众基础;所经营的酒水产品多以经济实惠为主, 符合我国以中、低消费为主的消费水平。

四、创业教育项目人才培养指导思想

创业教育才培养方案以湖北省旅游“两圈一带”的发展规划为指导, 以创业为导向, 以创业能力为本位, 以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知识为目标, 按照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思路, 以实体酒吧经营为载体, 形成具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酒店管理专业创业型人才课程体系, 培养湖北旅游经济型小型娱乐业所需要的创业型旅游人才。

五、创业教育项目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武汉城市圈、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长江经济带的小型娱乐业,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具有创业理想的, 有亲和力、敢于创新、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判断力强的, 熟练掌握创业基本知识、酒吧专业知识和服务经营管理知识的, 具有市场意识、会经营与管理、懂卫生与安全的创业型人才。

(二) 人才培养规格 (见表1)

六、创业教育项目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创业型酒吧管理人才是具备各种能力与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既要熟练掌握酒吧各个岗位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又要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经营管理能力, 还应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整体采用“理论+服务实战”、“理论+调酒实战”、“理论+经营实战”、“理论+创业实战”的四阶段模式。第一阶段, 理论学习酒水服务基本知识, 实践主要内容为酒水服务基本技能训练;第二阶段, 理论学习调酒基本知识, 实践主要内容为调酒技能训练;第三阶段, 理论学习经营管理知识, 实践主要内容为酒吧经营;第四阶段, 理论学习创业知识, 实践主要内容为创办校外酒吧。

七、创业教育项目人才培养课程模块设计

以酒吧行业对创业人才的要求为依据, 以酒吧创业人才能力培养为主线, 以该行业职业标准为根据, 在企业直接参与下构造专业课程体系, 该课程体系以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据, 以酒吧业主能力分析为基础, 根据酒吧主要职业岗位 (群) 的任职要求和工作任务, 按酒吧主要岗位的工作过程程序化课程结构;围绕酒吧各主要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并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相关环节对课程教学的实施、运作、管理、评价等进行系统安排, 形成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能力本位课程体系, 同时结合本校“喜达菲”对外经营实训基地体现“做中学”的实景实境实际运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并为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八、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教学方法

创业教育项目理论教学体系以创业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 但强调知识的“必需够用”, 务求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 以讲授、研讨、调研相结合的开放式学习为主;实践教学体系以创业项目的真实经营活动为载体, 突出学生自主经营为主、实践教师督导为辅的学习方式, 强调学生对于经营方式的纠错、领悟和归纳, 从而迅速形成经营经验。

九、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社会影响

本院酒店管理类酒吧创业教育项目在学校内部和社会上取得了良好影响:首先,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创业教育项目试运营20多天时间里, 人气急剧攀升, 吸引了不少师生来此消费, 每天的营业额近千元。其次, 社会影响较大, 项目运营取得的成果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网”、“楚天都市报”、“新华网”等多家网站和媒体报道,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再次, 学生收获较大, 学生参与酒吧的创办, 对订货配送、酒吧布局、设备购置、广告宣传、产品定价等都有具体了解, 动手能力、管理运行能力大大提高, 比一般实习更能锻炼人、考验人。最后, 教育界与旅游界高度重视与支持, 从该培养方案的开展以来, 湖北省旅游局局长张达华和人事教育处处长徐勇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对旅游教育创业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另外, 22所湖北省内高校的旅游院系领导、教师及对开展旅游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品牌专业建设进行研讨, 学习了旅游类创业项目办学新思路。

十、结束语

目前, 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在学校内部和社会上取得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随着创业教育项目的推进, 旅游学院加大了创业教育中心内涵建设的力度, 需要总结上一期项目的经验和规律, 不断优化创业人才培养方案;另外, 在政策引导和扶持方面还需要得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 如自筹资金不足, 小额担保贷款申请制度落实、贴息扶持、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的支持都是影响项目是否能持续良性发展的关键, 也是项目吸引大学生能否持续加入的关键, 在此, 我们希望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能够培养更多有创业梦想的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9]3号[Z].2009.

[2].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4-2020) 文本 (评审稿) [Z].

[3].郭凡.如何开一家有特色的小酒吧[M].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5.

美术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篇8

【关键词】集团化 融通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一、集团化办学下中高职融通教育的内涵

集团化办学下中高职融通教育,是指中高职院校以职教集团为依托,围绕区域经济社会产业发展对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积极推动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实施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教育,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培养的职业教育。

二、集团化办学下中高职融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几点思考

集团化办学下新疆中高职融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是指设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把握学生未成年与成年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身心特征及学习特点,把中高职衔接专业的各类课程,按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真正打造以集团化办学为依托,形成完整的分段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一体化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技术发展进步的要求,确定融通专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类型、规格及目标。明确中职和高职融通专业在培养目标上的递进、延展和衔接关系,强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兼顾学生就业与升学的双重目标。保证学生在各学习阶段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继续教育、终身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置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的核心要素。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实际要求和中高职衔接专业的需要,保持中高职教育课程的相对独立与完整,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深入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逻辑顺序,科学设置各培养阶段课程和学时比例,系统设置内容完善、对接紧密、特色鲜明的中高职衔接课程。

(三)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中高职各阶段培养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中高职段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学习能力,适应能力,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等的教育。深化高职段教育课程改革,增强课程内容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

(四)课程标准

围绕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类型、层次和质量要求,按照职业资格标准、行业企业实际要求和中高职衔接专业的需要,明确中高职教育的教学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开展教材建设,一体化系统设计并制定课程标准。

(五)课程资源

根据中高职衔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专业能力与产业新标准对接;职业能力与职业标准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课程内容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接,序化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开发具有针对性和递进关系的校本教材和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能力结构以及评价标准的有机衔接和贯通。

(六)教学方式

以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共同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将学校教学过程和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积极试行多学期、分段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校企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衔接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促进中高职教育教学有效衔接,减少教学消耗,提高教学效益。

(七)质量评价

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模式,教育集团要积极发挥作用。学校要联合教育集团、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衔接。探索中职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的互通互认。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业创新等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形成相互衔接的多元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高原.我国中高职衔接研究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5

[2]赵志群.国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给我们的启示[J].职教论坛,2002,22

[3]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

[4]邓润梅,黄睿.“以能力为中心”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构建[J].教育学术期刊,2008.2

[5]鲍贤俊.“联合体”型中高职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07,3

[6]石伟平,匡瑛.境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基本经验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5

[7]鲍贤俊,吴国伟,陈美刚.上海交通高职集团化办学的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8]鲍贤俊,吴国伟,陈美刚.深化改革三破“围墙”——上海交通物流职业教育集团集团化办学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8

[9]鲍贤俊,孙梅,吴国伟.上海职教集团化办学的实践及相关问题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33

上一篇:吹泡泡大班教案下一篇:大班语言教案《逃跑的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