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门的世界》电影精选观后感600字

2024-05-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楚门的世界》电影精选观后感600字(精选10篇)

《楚门的世界》电影精选观后感600字 篇1

世界是一个骗局,人生是一个秀场。

楚门是一个从出生就被一个虚拟世界包围的人。他身边所有人都是演员,一切事物都是道具。他一生的一举一动都被摄影机直播呈现给电视机前的观众。

这一切对我们来说很不可思议,在摄影棚中生活的楚门为什么没有发觉呢?大概都接受了现实。也许小时后楚门也会好奇,但是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一切反常,甚至慢慢的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了。

30多年过去了,楚门终于发现了不对劲“我可能受别人操纵,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好像一生都身不由己。”这一番话,点醒了他自己,也点醒了每一位观众。我们生活的世界也不过如此,我们的生活总是不如意,所有的理想都悄然逝去,我们不想承认,于是另求出路,渐渐的也就失去了梦想。我们总是被生活牵着鼻子走,为何不试着像楚门一样,向生活提出质疑,向命运做出反抗?

楚门坐上了船,开始远航,试着逃出那个虚伪的“桃花源”。尽管导演用人造海浪试图淹没他,他还是一次次爬回到船上,向着遥不可及的现实世界驶去。他不怕伤痛,坚持冲破阻碍,走向另一个世界。当他站在摄影棚和外界的出口,尽管不知道接下来迎接他的是什么,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他仍义无反顾的迈了出去,挣开了枷锁,冲破了牢笼。

楚门的世界可以说是假的,楚门本人却半点不假。我们应该像楚门一样。我们都不傻,应该走出去。就像电影里说的“人应该享受这个世界,而不是企图理解这个世界。”

楚门的世界电影观后感 篇2

楚门的世界之外,才是所谓真正的世界,那个世界的人都有不受操控的人生,有自己掌握自己生活的权利,但都无一例外牵挂于被操纵的楚门身上,这让我觉得荒谬。是什么让所有人昼夜牵挂于一个被设计的人——楚门的生活?是否观众在楚门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明明被外界不知名的各个因素所操控,但却都不自知;明明自己的念头和心思在别人面前袒露无疑,还小心翼翼的守护着自己所谓的尊严和信仰;明明是心中的至情至性,是心中的牵挂或者伤口,但是却是别人那里无动于衷的一次意外。这样略显的悲哀的楚门,却牵挂着外面所谓真实的世界的人的心。

设计者信心满满的说,楚门不会出逃的,要是能走,他早就走了。他自负于自己为楚门所创造这样一个安逸的环境,自负于自己亲手造就的楚门对于大海的恐惧,自负于对楚门那样的人的心理的把握,因此他断定楚门将这一切都会当作真实。影片最后楚门渐渐产生怀疑,以至于终于找到出口的时候,他对楚门说,外面的世界和我给你的一样虚假,一样有谎言和欺诈,但在这个世界里,你什么都不用怕。他知道,对于楚门来说,真正的监狱,在于他自己。终于,楚门做出了选择,义无反顾的选择的出逃。对于我来说,如果得知了自己所处的世界是虚假的,我也会拥有强烈出逃的渴望,但是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在一个生活了半辈子的环境之下,再虚假的事情,也终究会变成习惯和真实。相比较而言,外面那个未知的世界,才更加虚幻和不可触摸。虽然楚门选择了出逃,但影片在这里戛然而止,留给了观众充分想象的空间。我认为,楚门之所以出逃,是为了那个他一见钟情的施维亚,那个唯一有过真实感的姑娘,那是他的牵挂,也是本影片的线索之一。但如果楚门的生活中没有出现这样的角色,没有任何他和外界的牵挂,没有这样强烈的促使他出逃的信仰,他还会选择出逃吗,他还有那样的勇气和渴望吗?

楚门的世界电影大学生观后感 篇3

我们每个人都是导演,每个人也都是楚门,世界即我,我即世界。这是一部细思极恐的电影,设想如果自己周围的一切也都是假的,只不过是有人在背地里操控,那会不会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只是自己幻想出来的?思维仅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真实存在,而触不到他人的灵魂,亲眼所见,亦非真实。或许我们每个人都生长在牢笼里,一个舒适的牢笼里,这便是楚门的世界。有人仅仅满足于现在,便在楚门的世界里造就了平凡的一生;但有些人像出楚门一样桀骜不驯,拼死也要到外面的世界去,这才造就了最真实的自己。

楚门的世界难道不是导演一手打造的温室吗?导演就像楚门的父亲,为孩子一手打造出贤惠的妻子,知心的好友和稳定的工作,想要参与孩子的一生,先给他一切。导演害怕楚门的离开,他恐慌,当找到楚门后,他让工作人员启动暴风雨,并且一点一点地加大力度,嘴里喊着:“吹翻他,吹翻他。”像一个不愿让孩子离开自己的父亲,想让孩子感受到外面世界的危险后,就乖乖躲到自己的羽翼下被呵护。这种病态的爱常常在一些家庭里发生,有些家长总在孩子一出生就给他写好了剧本,这让孩子感到麻木,于是想要逃出温暖的牢笼,想到外面的世界去一探究竟。

楚门的世界电影观看感慨 篇4

楚门的世界,却不仅仅是楚门,更多的是你我。

既定的角色:

创造者说了一句话,外面的世界与我给你的世界一样虚假,有一样的谎言,有一样的欺诈,但是在我的世界里,你什么都不用害怕。

听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和我们爸妈时常讲的一样,你就按照我给你安排好的人生走,好好学习,好好工作,结婚,生子…这样你不会受伤。

安排好的人生,或许是好的,但是少了意料之外,少了伤害,不痒不痛的生活真的好吗?

枯燥烦闷的一天,日复一日的一年,习惯接受身边发生的事物,习惯接受这个世界对事物的解释,耳边时常充斥着对这个世界的抱怨,对平凡生活的不甘。想要逃离却害怕未知的未来。于是妥协,于是顺从。

不变得人生轨迹,有多少人能逃离出来,有多少人能选择另一条路,有多少人敢于去逃离常规的人生。

所以最后楚门逃离了楚门的世界,他走出去的是对现实的不妥协,是追逐自己想做不敢做的事。因为真正能束缚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不要接受既成事实的现实。不让让别人的妥协来告诉自己不行。不要让别人做不成的事来阻挡自己。也不要让别人的告诉你不行,因为人们时常会把自己也做不成的事告诉你,你也做不成,因为他们不希望你做成,如果你要去做某事,你要自己亲自去实现,自己亲自去感受。让你自己告诉你你是否可以吧!

勇敢一点,跨进那个未知的世界吧。不怕!

《楚门的世界》电影精选观后感600字 篇5

小兰嫁给了马兰山上的青年马郎,他们因为有着双勤奋的手,他们便过着幸福的糊口日子。山上有只老狼想获得马兰花,过坐享其成的日子。小兰和马郎回家探望,带上了很多礼品。

大兰见了特别很是嫉妒。小兰头上戴了一朵小花,大兰误会那就是传说中神奇的马兰花。她认为小兰是靠马兰花的力量才过上好日子。

老猫一向也有个愿望,就是能启齿措辞。于是大兰在老狼和老猫怂恿下,开展了一场争夺马兰花的行动……为了获得小兰头上的花,大兰和老狼无意中使小兰掉下了河水里,大兰一下傻了眼,正在焦急万分时马郎来了,大兰只好假意与小兰和马郎一起上了马兰山。背负着“害死”妹妹的罪恶感,经由了风吹雨打、历尽了千难万险,大兰终归获得了马兰花,她终归可能向马兰花许愿,让妹妹“活过来”了。

老狼和老猫也是狂喜十分,但事情整体却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当小兰再次站在大兰面前,一切都实情大白了。大兰获得的只是一朵一般的花,但他们却惊喜地觉察和理解,只需过程本身和勤奋的双手,每个人都有能力完成各自的愿望。

《楚门的世界》电影精选观后感600字 篇6

我看到影评中更多的是说这部电影刻意煽情,虽然是以大连港石油管道真实事件为原型,但是更多的是去刻画个人英雄主义(比如着重描写了江立伟和马卫国),而至于救火,表现得太形式化,在看完后,其实没有在意这一点,只是觉得整部观影过程中,留了几次眼泪,有点晕,现在想,确实几个地方比较尴尬,比如郑治的牺牲,我在想马卫国他们几个人当火势逼近化学罐的时候都没怕,而郑治距离他们这么近,他们却没有去拉一把,眼睁睁看着烧死了。还有江志伟的牺牲,真实其实只有电影中徐小斌牺牲了,现实中他是一个叫张良的英雄

当然影片也有很感动很真实的地方,比如马卫国和江志伟抽烟,马卫国说了一句我等你回来喝酒,感觉很真实,另外像消防员录遗言说的那些话,也有感动到我,其实他们也是人,他们也会想家,他们也怕死,只是职责在这里,在灾难面前,唯一放不下的应该就是自己的父母,可能是想到自己的父母,所以当时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

《楚门的世界》电影精选观后感600字 篇7

先谈一下缺点吧,故事剧情硬伤太多,第一段60年登顶的时候很燃,也就只有那一段燃了,因为后面的登顶实在是太儿戏了,第一次的失败,胡歌下去了,这都还是发生在故事的合理中,可以接受,第二次的失败导致了后面主线的完全崩塌,首先,影片一开始就立了吴京的超强人设,哪怕是那样的人设,攀登过程中也会受伤而下去,可是这样的受伤为的就是让井柏然当上队长,但是并没有给井柏然立人设呀,井柏然的人设是什么?就是记者,就是交代了有过攀登经验,然后就堂而皇之的让他当队长,就是为了铺悲壮嘛,一开始不停在铺摄像机的重要性,后面为了摄像机而死之后就没有交代了,而第三段就彻底的崩塌了,出现冰窟窿时我大吴京说跳就跳,过去之后还屁事没有,继续登顶,现场观众都握草不断,还有一个山上营造出来的最大风雪时也没有表现,而是来了一段山上山下连环煽情,我看着都过,不是不允许你国庆档主旋律,但是你这主旋律不起效果我也是很无奈

再说说优点吧,这部电影也只是剧情上的硬伤了,其他方面也能够看得过去,吴京也没有一直装逼,倒是收敛了很多,时代背景没有很明显的表现,但也能看出主角受挫的时候正是时期,本来想多看看这方面的历史背景但是没交代,登山过程还可以,危机来临的节奏也把握的很好,确实是作为国庆档值得进影院看的电影,推荐IMAX

《楚门的世界》电影精选观后感600字 篇8

看到好多人都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只孟加拉虎。其实,就是这句话吸引我去看这个片子的。不知道那只孟加拉虎意味着什么。看完影片,我的第一个感觉是:茫茫大海隐喻我们的人生,那只孟加拉虎象征我们内心的恐惧。人生注定是孤独的,就像派一个人的漂流,但有恐惧为伴,才得以生存。记得影片中派说,正是这只虎,是他活下来的动力,他为了不让老虎吃掉自己,漂流的生活才有了目标:为老虎捉鱼。而在开始的时候,老虎很强大,派眼睁睁地看到那个现实:鬣狗吃了斑马和猩猩,老虎吃了鬣狗。于是,老虎成了派的最大威胁。他活在恐惧中,甚至不敢靠近大船。终于有一天,派意识到:要战胜恐惧,需自己强大。其实,看到这里,清晰地看到自己内心的投射,我竟会天真地想:老虎会否感念派的照顾,变得温柔,当我看到派找来木棍和鱼饵,去驯服、去震慑老虎时,恍然明白:真正的救赎是自己强大,而不是等别人慈悲。战胜孟加拉虎的过程,就是战胜自己内心恐惧的过程。而这个情节很好地隐喻了恐惧的正面价值,恐惧是我们活下来的力量。恐惧能激发内心的勇气和智慧,恐惧能激发我们内心的强大。正如我们生活中的苦难,挫折,它们一样都是来救赎我们的,它们只不过用特有的方式来提示我们,来激发我们内心的勇气和智慧。就像我在《教练型家长》课上,跟家长们分享的:恐惧,是化了妆的天使。

尤其是当没有任何亲人,独自一人与大自然相处的时候,更能贴近心中真实的自己。你不能期待他人,你只能让自己强大。而在生活中,当有他人的时候,我们往往把期待投射到对方,他要是再温柔些,他要是更爱我,他要是能理解我,能认可我多好。

有的时候,生活是那样美好,就像电影中美轮美奂的画面:漫天的星斗,大海奇幻无比。有的时候,暴风肆虐,派不得不为了生存,苦苦搏斗。电影导演的深刻就在于,导演能把生活延伸,延伸到与宇宙的连接。不仅是派,观众也跟着一起融入宇宙,让自己站在一个更宏大的视角去看生命。生命的真实就在于,这只不过是一场经历,一次体验,借由这些经历和体验去坚强我们的心。

《楚门的世界》电影精选观后感600字 篇9

2016年9、10月,和我的爱人一起(就是今天下午坐我旁边一起看这部电影的那位)北京出发到敦煌,途径德令哈、茶卡、青海湖黑马河、湟源、西宁、湟中、兰州、长治、运城、西安,后又返回北京。被生长在祖国东偏北部的我们称为“西部大开发之旅”的这趟旅行,对我们后来的影响是出发时远没想到的。我们走过的可以笼统的称为“西北”的这些地方,实在广袤无垠,人在天地之间身形渺小,多广角的镜头似乎也无法压缩这片天地的无限空间定格成像,但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却不因地理空间的巨大而疏离,他们热情、质朴且赤诚。这样独特的人文、地理记忆在今天看电影的时候又再度被激活,大概是因为导演那些流畅过渡的空镜头和本土演员甚至是非演员的本色演出的缘故。

故事是个再平淡不过的故事,是扣题的眷属终成有情人的故事,古柏和阿西燕两个各怀隐秘的青年男女在两个家庭的期盼与裹挟下匆匆走进了婚姻,时间让他们靠近取暖,为他们揭开了彼此身上的秘密和伤疤,又给他们带来了新的生命轮回。在这个集体笑点高、泪点不值钱、信奉爆点营销的观影时代,这部电影足够安静、平缓,甚至可以算作高潮的古柏犯病晕倒、阿西燕回娘家事件都在一场默默的季节转换中结束了。树叶黄了,是秋天了,阿西燕回来了。导演应该没有刻意的克制什么,因为她对西北的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和现代发展都很熟悉。虽然在映后采访中她提到确实隐去了一些原著小说中表弟似的苦情,这一点在电影中对大夫爸这个人物轻描淡写的处理中有所体现,这个稍微带点负面色彩的人物并没有成为任何美好事物的对立面,所以导演想用红花绿叶这个名字给大家讲一个温暖的故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古柏这个男主人公,演员本人似乎和这个角色融为一体了。他是从小就时时会犯病的,所以他羸弱,每次出现都会苍白着唇,不自信的含着胸,害羞的笑,眼睛明亮。故事的开头,他22岁,敏感而自卑,事情想得明白,不能拖累别人,不认为自己应该拥有一个正当相好的女子。可是在看到阿西燕后,他想买世界上所有好看的衣服给她,却因为害怕自己拥有不了这种美好或者害怕拖累这种美好而在夜里抱着头哭泣。电影的最后,阿西燕坐在后座,他推着自行车,两个人在雪天的路上,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话,他告诉阿西燕可能这个病会遗传……这一幕也就是电影海报上的那个场景。演员表开始流动播出的时候,我突然有种感觉,别人的故事永远在别处,电影就是为我们展现不一样的别处人生,他们的面前是他们要走的路,我们远望着他们的背影,心里想着,看,这两个人很勇敢呢。

爱人说,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甚至没结过婚的人看这个电影可能都不会有太多的感触,因为这种电影太小众太不商业,想说的点平静又隐秘。如他所言,今天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个可以近距离跟导演交流的空间里完成一次观影,回忆起一次难忘的旅程,回归到一个最真最平淡的心态,哪怕这澄净的心情可能只从看完电影持续到明天早上醒来,也是一件幸事啊。

★ 红花与绿叶范文

★ 绿叶小学生作文600字

★ 我生命里的一片绿叶中学作文

★ 以绿叶为话题作文600字

★ 绿叶作文350字

★ 绿叶_初一作文

★ 红花继木组织培养

★ 绿叶情意作文750字

★ 以绿叶为话题的作文不少于600字

《楚门的世界》电影精选观后感600字 篇10

电影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整个故事是围绕一条影响新中国几代人的水渠讲述的。这条水渠叫作“红旗渠”,它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有着“人工天河”的美誉。“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挖砌土石达1515万立方米”,“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这条建国后修建的人工水渠在当初修建时就创造了一系列壮举,“愚公移山”似的精神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

这条水渠是在云雾缭绕的太行山山腰上硬生生凿出来的,当年的修渠民工在峭壁高耸的山顶,腰系大绳,下到山腰,再用荡秋千的方法到达渠线,并在坚硬的石英岩构成的悬崖上抡锤打钎,劈山凿石,红旗渠之险,可见一斑。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建设的红旗渠,不仅经受了50年历史工程质量的检验,也为林县培养了大批能工巧匠,成为全国各地城市建设的生力军。这条让全世界惊叹的水渠凝聚了太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取材于斯,不仅仅想向观众呈现红旗渠的壮观景象,也想要通过其中一些感人的故事,赞颂我国劳动人民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上一篇:《酸的和甜的》的教案下一篇: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