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清单及管理制度(推荐8篇)
相关说明
问:列入《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中的废物是否不属于危险废物?确定某种废物是否符合豁免管理的流程是怎样的?
答:《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仅豁免了危险废物特定环节的部分管理要求,并没有豁免其危险废物的属性。
确定某种废物是否符合豁免管理的流程为:(1)确定该废物属于列入《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的危险废物(核对废物类别/代码和名称);(2)确定该废物的豁免环节是否与《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一致;(3)核对是否具备《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列明的豁免条件。
问:附录《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中豁免内容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列入《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中的危险废物,在所列的豁免环节,且满足相应的豁免条件时,可以按照豁免内容的规定实行豁免管理。在满足上述条件前提下,“豁免内容”含义如下:
“全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全过程(各管理环节)均豁免,无需执行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
“收集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收集企业不需要持有危险废物收集经营许可证或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
“利用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利用企业不需要持有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
“填埋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填埋企业不需要持有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
“水泥窑协同处置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水泥企业不需要持有危险废物综合经营许可证;
“不按危险废物进行运输”:运输工具可不采用危险货物运输工具;
“转移过程不按危险废物管理”:进行转移活动的运输车辆可不具有危险货物运输资质;转移过程中可不运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但转移活动需事后备案。
问:列入《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的危险废物,其豁免环节的前后环节如何衔接,以确保后续环节仍按危废管理?
本文从风险源强、受体敏感性和管控措施有效性等因素, 结合德国清单法作定量分析, 对相关工业企业评估划分出高风险、较高风险或一般风险等级并进行分级管理。
通过环境风险评估确定企业不同的风险等级, 避免搞“一刀切”, 促使不同风险等级的企业有针对性地采取整改措施, 对达不到相应标准的企业则由有关部门做重点监控, 防范重特大环境污染事件, 对保护长江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企业水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水环境风险评价体系作为环保部门在监管中使用的一种工具, 应力求全面、简单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德国“清单法”以安全生产和风险预防为基本理念, 针对企业的物质、溢出安全保护、转运环节、设备监测、废水分流等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估。可以帮助环境监察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环境风险现场排查, 不仅简便易行、而且还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指导性。该方法在德国及欧洲地区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 成果显著。由于该方法的检查内容涉及到安监、公安、质监、交通、消防和环保等多部门的共同职责, 与我国监管体制特点不相符合, 难以推广应用。
本课题根据环境风险系统的组成特点, 结合环保部门监管重点, 借鉴德国“清单法”, 初步建立了水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价体系。企业水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了三个一级指标, 即风险源强、敏感目标和管控措施。
1.1 风险源强
风险物质主要是指企业生产、储存的一些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或能引起水环境破坏的其他化学物质。一旦企业发生事故型泄漏扩散, 企业中储存的风险物质数量会直接影响受纳水体被污染的程度。《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将危险化学品按其危险性大小确定了临界量。因此可以根据使用和储存量超出临界量的情况对企业在风险物质危险性方面进行量化, 确定风险源强。
1.2 敏感目标
水环境敏感目标主要是指企业污水排放或发生事故可能影响的河流水系、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渔业生物养殖区等。重点考察是否为饮用水源地或鱼类保护区, 并考虑水源地保护等级和与污染源之间的距离。
1.3 管控措施
管控措施是指企业为防范水环境污染事故而采取的一系列风险控制措施, 环保部门在监管中主要关注储存、管道、清污分流情况和风险防范措施。因此, 将这四个关注重点作为衡量企业管控措施的指标。
1.3.1 储存
储存的风险分析主要对储罐和围堰两部分的安全性进行检查。
储罐是储存风险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储罐的安全性从储罐稳定性、储罐之间的安全间距、储罐腐蚀情况、储罐泄漏报警装置配置有效性、现场标识完整性等几个方面考虑。
围堰是防范储罐泄漏事故最直接的防范体系。围堰的有效性从围堰容量、地面防渗处理及围堰完整性三个方面考虑。
1.3.2 管道
管道是厂区输送危险物质的有效载体。要防止危险物质泄漏, 也应当保证管道运行的安全可靠, 主要从管道腐蚀情况、管道变形情况和标识完整性三个方面考虑。
1.3.3 清污分流情况
清污分流一般用于工业企业的废水和清水分流, 一般情况下也指雨污分流。在储罐区, 清污分流是将高污染水 (事故废水、初期雨水) 和未污染或低污染水 (雨水) 分开, 分质处理。企业清污分流是否有效与清污分流阀的可靠性和初期雨水收集的有效性有关。
清污分流阀的可靠性主要查看清污分流阀标识情况、清污分流阀维护情况和清污分流阀操作记录情况。
初期雨水收集的有效性可通过询问企业环境管理人员和查看雨水通道的方式调查。
1.3.4 风险防范措施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重点关注企业污水处理达标情况、事故应急池和应急预案管理情况。
企业污水达标排放是防范水污染事故最基本的措施, 检查人员应对企业污水是否达标排放进行调查。
事故应急池是污染事故防范体系中重要一环。事故应急池的有效性主要从容量和防渗处理两个方面衡量。
事故应急管理主要检查应急预案的管理情况, 包括环境应急预案编制、更新及演习情况。
2 企业水环境风险评价指标的量化
从企业水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中可以看出, 指标的意义和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指标间不具有可比性、综合性, 必须对定性指标量化, 对定量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即把性质、量纲各异的指标转化为可以综合的一个相对数——量化值。
风险物质的使用和储存数量是企业风险的重要内在因素, 是等级划分的基准值之一, 按超出临界值倍数, 量化划分大宗、剧毒的重大风险源。厂址环境敏感性也是反映企业风险等级的内在性因素之一, 根据受纳水体的功能和与敏感目标 (饮用水源地) 的距离量化划分企业风险等级。
风险防范措施反映了企业的外在管理水平, 是指标体系中的修正值指标和动态参数, 为使该项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引用德国清单法的指标量化方式, 结合环保部门和相关行业专家的意见, 将风险防范措施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和量化 (见表1) 。
3 企业水环境风险等级划分
参考相关研究, 将企业水环境风险分为三个等级:A (高风险) , B (较高风险) , C (一般风险) 。根据专家意见, 制定企业水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见表2) 。
4 实例分析
课题组随重庆市环境监察总队在重庆长寿化工园区进行现场调查期间, 选取了8家化工企业, 获取了与企业水环境风险相关的详细信息, 开展实例分析 (见表3) 。
结果表明, 有1家企业属于一般风险, 有5家企业属于较高风险, 2家企业属于高风险。评价结果同长寿区环保局长期对企业的监管情况基本符合。其中长寿区环保局原将某化工企业确定为较高风险等级, 根据本次评价将该企业调整为高风险等级。通过与环保部门沟通, 认同了对该企业环境风险的评价结果, 及时调整了对该企业的环境监管频次, 加强对该企业的环境监管工作。
5 结论及建议
对水环境风险源实施分级管理, 可以让环保部门合理有效地使用监管力量, 并根据检查评价结果, 对企业监管频次进行动态调整, 使环境监管工作更具针对性。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 建立了工业企业水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并借鉴德国清单法对指标进行了量化, 通过实例分析的论证, 评价结果与环保部门的定性判断基本一致, 表明此环境风险评价方法较为合理, 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由于本课题研究所限, 采用信息技术支持, 在实践中推广应用该方法, 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胡二邦环境风险评价实用技术和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
[2]毕军, 杨洁, 李其亮区域环境风险分析和管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6
[3]毛小苓, 刘阳生国内外环境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2003, 11 (3) , 266-273
[4]鄢忠纯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地企业环境风险评估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6 (6) , 398-400
关键词 工程量清单 招投标 管理 优势 要点
完善的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管理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充分认识其实施的优势。当然,施工企业要在投标竞争中取胜,不仅取决于投标人的实力,同时也与投标人的投标业务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管理的优势与投标报价的依据,并掌握决策策略及灵活运用投标技巧是提高企业中标率的关键。
一、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的优势
1.首先,能有效的控制工程成本价格。在投标环节采取一视同仁的自主报价体系,将最终定价权放在企业手中,而施工企业则为了成功竞标、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会根据市场行情及自身情况作出最合理的工程报价。
2.中标价格能较客观的反映出企业的真实水平。施工技术、材料进场、管理能力等在投标过程中被作为最基础的衡量标准,促进了施工企业更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投入及应用,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3.有助于形成并维护良性市场竞争。工程量清单招投标使工程建设市场的经营主体自觉的融入到良性竞争中,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市场机制对工程造价的合理干预,如此,大大提升了主体在经营上的综合实力和企业信誉度,也为这些优质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中标机会,最终,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发展和有序市场的稳定。
4.有助于增加招投标的透明度。工程量清单招标中的工程量具有高度的透明性,其作为招标文件的重要内容,在招投标过程中处于公开的状态,这也是促使承包商融入公平有序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同时,工程量清单招标弱化了标底在传统模式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有效打击了工程招标过程中的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违规行为,使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落到实处,净化了建筑市场环境。
5.有助于业主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招标的投标报价是实物消耗计算的重要根据,也是相关费用及工程个别成本和实际造价有效形成的重要根据。业主根据施工企业完成的工程量多少,可以很容易地确定进度款的拨付额度,工程竣工后,根据设计变更、工程量的增减,也很容易确定工程的最终造价,有利于业主控制造价。
6.促使施工企业建立合理的报价系统,提高市场竞争力。工程量清单招标内在的要求施工企业结合本企业的经营状况,综合考虑各种外界因素,建立起科学系统的的投标报价系统,使成本达到优化预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最终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二、构建完善的建筑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管理体系
1.科学创新、建立统一管理模式。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只有扭转以往陈旧的管理方式,努力构建统一的工程量清单标准管理模式,才能使市场更加稳定、更加健康。可喜的是,如今我国在房屋建筑方面已做出了成功的尝试,建立了基础性定额与工程量计量标准规则。
2.引入电子评标机制,使评标工作更细致、更规范。由于总价评审机制是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的,很难对评标工作进行更为细致、深入的评估。因此,引入电子评标机制可充分弥补总价评审的缺陷。
另外,使用计算机辅助评标既可对工程量清单进行总报价评估,也可按照工程量进行分部、分项的材料价格评定、措施项目评定、单价评定,降低了人为暗箱操作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电子评标系统在单价评定后可进行自动汇总,并生成统计清晰的分部评审表及总分汇总表,使评定结果一目了然,同时也简化了人为操作的工作流程,符合经济性原则。
3.加强事前考察、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完善招标文件编制。为了使招标文件编制的合理、科学,招标单位及代理机构应在编制前进行周密的事前考察、提高勘察设计的工作质量,在了解施工场地条件、现场环境、工程自然情况的基础上,为预算编制、清单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图纸会审,详细规划建设项目并按计划稳步实施是提高勘察设计工作质量,使工程量清单合理、清晰的重要前提。我们只有紧密结合不同的工程项目、招标条款、评标方法、进行招标文件编制的严格把关,才能使工程建设重点突出,设计合理,充分体现招标的宗旨。
4.全面实施合理低价中标法进行评标。工程量清单招投标过程中,应将科学的推行合理低价中标法作为评标的主要原则。该法则的关键点就在于首先定价要合理,必须满足招标文件的实质性要求(这是最基本的),同时还要尽可能的低价,即经过评审的投标价格为最低,这是评标定标的核心,并且投标价格还应控制在不低于自身成本的范畴之内,从而使倾销垄断等不法竞争现象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5.构建有效的监管机制,使约束管理发挥根本作用。统一管理模式的建立依赖于有效监管机制的约束与规范,因此组建评标专家动态管理库,充分发挥投标代理的有力监管是十分必要的。这一策略能有效地激发投标代理人的责任心,使之在日常的专业工作中尽可能地发挥最大的监督职能,并运用事前公告制度及时的发现招投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督促相关部门立即改进。
三、加强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管理的措施要点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规范建设市场的力度。首先,相关部门应当完善《计价规范》的内容,使之顺应发展潮流,具备更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维护好正当竞争局面,对违反和破坏正当竞争的行为予以坚决打击,使建筑市场招投标工作得到有效整顿和治理,实现市场竞争环境的优化,形成公平稳定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
2.施工企业应当认清形势,构建科学的报价体系。施工企业应当及时捕捉市场信息,结合自身经营情况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报价体系,实现精准到位的报价,摒弃投机心态,注意对风险的有力防范。
3.使保证担保制度落到实处,建立科学合理的合同管理模式。履约担保是一项可行的风险管理制度,是实现工程量清单招投标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同时,也应当建立起一套科学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实现招投标工作的系统管理和有效管理。
4.业主方应当注重工程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首先,业主方要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确保清单的准确度,降低错误出现频率,否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次,工程图纸设计方案是程进行有效施工的重大前提条件,其应当在谨慎周密的工作理念下完成。妥当的图纸设计方案能够确保工程进度的及时递进与工作效率的提升,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从而实现施工企业的预期效益,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建筑工程原有计价模式已无法适应建筑招投标管理的全新需求,工程量清单招投标的优势日渐彰显。为了在竞标中取胜,决策者应对报价计算的准确性、期望利润是否合适、报价风险及本单位的承受能力、当地报价水平,以及竞争对手优势与劣势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决定最终报价金额。
参考文献
1、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报告、环境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场地勘测定界成果等资料;可研报告应涵盖场地工程概况、征地范围、投资概述等内容;
2、建设场地地形图,原则上比例尺不小于1:1000(如果达不到,搜集的地形图比例尺越大越好);
3、区域地质资料(地质调查报告、地质图等)
4、水文及水文地质相关资料(水文地质调查报告、图件);
5、建设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如果没有,可提供周边工程或者矿山所做的岩土勘察报告);
6、地质构造及曾经发生的地震情况资料;
7、所在市级或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8、所在县市志,收集自然、社会经济资料概况等。
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公司财产免遭损失,特制订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生产场所和储存区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
3、责任者
公司各级管理部门负责人。4 编制依据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定义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职责
6.1生产部组织分部门对生产场所及储存区危险物质最大储存量进行计算。
6.2 生产部负责组织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及一般危险源进行辨识、传递和建档。
6.3 安标办负责组织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及一般危险源进行定期评估,宜昌红旗中泰电缆有限公司
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监控。
6.4 综合办负责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传递至相关分部门从业人员。
6.5 综合办负责组织对重大危险源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
6.6 综合办负责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
6.7 综合办负责将重大危险源形成报告,报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工作程序
7.1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
7.1.1 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中危险物质的界定,辨识本公司是否有涉及重大危险源范畴的物质。
7.1.2 安标办组织相应的部门,对存在危险物质的生产场所和储存区进行计算单元的划分,并对各单元进行最大储存量计算。
7.1.3 安标办根据各单元的计算结果,按临界量值对重大危险源或一般危险源进行辨识。最大储量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为重大危险源,未达到临界量的单元为一般危险源,形成评估报告。
7.2 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7.2.1安标办建立重大危险源档案,档案内容包括物质名称、数量、性质、地理位置、管理人员、安全规章制度、评估报告、检测报告等。
7.2.2 安标办将本公司的重大危险源形成报告,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重大危险源报告应包括重大危险源的详细情况、可能产生的事故类型、安全措施与预防措施、应急预案等。
宜昌红旗中泰电缆有限公司
7.2.3 重大危险源报告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变化、新知识的获取、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修订,报告修订后重新到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7.2.4 生产部定期(根据国家对设备规定的检测周期)对重大危险源的主要设备、安全设施和强检仪表进行检测,并将检测报告复印件及时传递至安全管理部门。
7.2.5 重大危险源的检查按《安全检查与隐患治理整改管理制度》中的规定执行。
7.3 防护器具、设备设施的管理
7.3.1安标办负责指导有关部门按本公司规定的防护器具、设备设施的配备标准,对重大危险源和一般危险源所属岗位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和防护器具、设备设施,并将所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和防护器具、设备设施进行登记。
7.3.2 分部门负责人和岗位人员经常检查防护器具、设备设施,保证防护器具、设备设施的齐全。
7.3.3 综合办及时对防护器具进行校验和更新,保证岗位所配备的防护器具的有效性。
7.4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的演练
7.4.1 重大危险源所属部门应制定相应的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处置方案。
7.4.2 安标办根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
7.4.3 安标办每年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演练计划,计划应包括演练时间、地点。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演练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生产部每年
宜昌红旗中泰电缆有限公司
至少进行二次。
7.4.4 综合办负责在演练前组织对参加演练的人员进行《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培训。
7.4.5 综合办对演练过程进行记录,参加演练的人员和观摩人员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并将演练及评估情况做好记录。
重 大 危 险 源 的 管 理 及 监 控 制 度
XXXXX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安全科编制
关于加强较大危险施工部位及危害因素、危险源的
生产场所安全措施
公司各职能部门、项目部:
安全生产是头等大事,安全生产预防第一,要加强安全生产必须加强危险源的监控,积极预防危害因数,因此特制定如下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与控制:按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建筑与市政工程建设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管理的通知》(冀建质[2006]272号)的规定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
一、施工现场危险源:由于建筑施工活动,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及周围社区人员伤亡、财产物质损坏、环境破坏等意外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二、施工现场内的危险源主要与施工部位、分部分项(工序)工程、施工装置(设施、机械)及物质有关。如:脚手架(包括落地架、悬挑架、爬架等)、模板和支撑、起重塔吊、物料提升机、施工电梯安装与安装与运行,基坑(槽)施工,局部结构工程或临时建筑(工棚、围墙等)失稳,造成坍塌、倒塌意外;高度大于2m的作业面(包括高空、洞口、临边作业),因安全防护设施不符合或无防护设施、人员未配备劳动保护用品造成人员踏空、滑倒、失稳等意外;焊接、金属切割、冲击钻孔(凿岩)等施工及各种施工电器设备的安全保护(如:漏电、绝缘、接地保护)不符合,造成人员触电、局部火灾等意外;工程材料、构件及设备堆放与般(吊)运等发生高空坠落、堆放散落、撞击人员等意外;人工控扎桩(井)、室内涂料(油漆)及 粘贴等因通风排气不畅造成人员窒息或气体中毒重大危险源。施工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临时存放或使用不符合,防护不到位,造成火灾或人员中毒意外;工地饮食因卫生不符合,造成集体中毒或疾病。、建筑施工企业的危险源大概分为以下几类:高外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坍塌、机械伤害、起重伤害、中毒和窒息、火灾和爆炸、车辆伤害称、粉尘、噪声、灼烫、其他等。
主要从以下作业活动进行辨识:施工准备、施工阶段、关键工序、工地地址、工地内平面布局、建筑物构造、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装置、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各项制度(女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重点放在工程施工的基础、主体、装饰、装修阶段及危险品的控制及影响上,并考虑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危险设施、经常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损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曾经发生或行业内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和情况。
三、在对危险识别时应充分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四、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评估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大小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根据评价的结果对风险进行分级,按不同级别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控制措施。
五、风险控制
1级:作业重点的控制对象,制订方案实施控制。2级: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有时必须配备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在方案和规章制度中制订控制办法,并对其实施控制。
3级: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章制度内进行预防和控制。
4级:是指风险减低到合理可行的,最低水平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测有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5级:毋须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重大危险源安全检测、监控管理措施
重大危险源的确定与控制:按河北省建设厅《关于加强建筑与市政工程建设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管理的通知》(冀建质[2006]272号)的规定进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控制。
根据本企业特点,以及对施工现场危害因素识别,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高度超过2m的大型脚手架、施工临电、深基地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塔式起重机安装、拆除作业,装饰工程的消防安全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制定控制措施。
一、深基础土方工程支护与降水工程控制措施
深基础土方工程是指挖掘深度超过1.5m的沟槽和深度超过5m的土方工程。
(一)悬臂式支护结构过大,内倾变位。可采用坡顶卸载,桩后适当挖土或人工降水、坑内桩前堆筑砂石或增设撑、锚结构等方法处 理。为了减少桩后的地面荷载,基坑周边应严禁塔设施工临时用房,不得堆放建筑料和弃土,不得停放大型施工机具和车辆。坑周边地面湎进行防水处理。
(二)有内撑或锚杆支护的桩墙发生较大的内凸变位。要在直顶或桩墙后卸载,坑内停止挖土作业,适当增加内撑或锚杆,桩前堆筑砂石袋,严防锚杆失效或拔出。
(三)基坑发生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失稳。应在有可能条件下降低土口水位和进行坡顶卸载,加强未滑塌区段的监测和保护,严防事故继续扩大。
(四)未设止水幕墙或止水墙漏水、流土,坑内降水开挖造成坑周边地面或路面下陷和周边建筑物倾斜、地下管线断裂等。应立刻停止坑内降水和施工开挖,迅速用堵漏材料处理止水墙的渗漏,坑外新设置若干口回灌井,高水位回灌,抢救断开明或渗漏管线,或重新设置止水墙,对已倾斜建筑物进行纠倾扶正和加固,防止其断续恶化。同时要加强对坑周地面和建筑物的观测,以便断续采取有针对性的处理。坑外也可设回灌井、观察井、保护相信建筑物。
(五)因基坑土方超挖引支护结构破坏。应暂时停止施工,回填土域在桩前堆载,保护支护结构稳定,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降水井:降水施工办法,设在基础、基坑周围,根据地下水情况设置井数,二、大型土石方工程措施措施,1、土方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单位索取气象、水文资料、地下设备(如天然气、电缆等)图纸等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等。
2、土方工程施工极易发生塌方事故,工人埋在土方下面最难抢救,因此必须重视土方工程施工安全工作,施工前应根据调查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参照有关安全法规、条例规范,标准,认真编制土方工程施工方案,方案中必须编制有具体内容的安全技术措施,上报审批。
3、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对现场内地下、地上各种管道电缆及建(构)筑物等应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现场障碍物拆迁应有上级的准许,机械挖土、推土、夯实必须按操作规章作业,基坑、边坡支撑牢固可靠,应符合安全施工要求,应按照排水、防洪的安全技术措施实施。作业平台通道应有警戒标志,土石方爆破要有上级主管部门批示、爆破证明、证件,由专业人员管理炸药。夜间需要施工时,应有照明设施及防触电的安全技术措施。
4、对安全技术交底,土石方工程施工经上级领导审批后,在开工前应向施工、工长、参加土方施工的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还要交待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有关条款,挖土程序及其他相关注意事项。
5、对机械操作人员的要求,能否保证土方工程机械化施工安全,除机械车辆完好外,关键是机械操作人员的安全行为,因此施工前必须对各种机械、车辆操作人员进行机械技术和安全技术培训,经有关部门考试合格后发给操作证,持证上岗,杜绝任何违章行为。
6、机械开挖作业应注意事项,各种机械作业必须按设计图纸和 施工方案要求,从上到下分层施工,不得超挖或掏空挖掘。如发现土质与原设计边坡不等或有明显“坍塌”“滑坡”迹象时,应暂停开挖,报告上级部门处理,机械挖土方过程中,应作好现场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积水,开挖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位应经常保持低于开挖底面的0.5m以上。
7、爆破工程安全技术措施,加工引爆雷管,应在专用的房间内进行或在不受阳光直晒的干燥地点进行;爆破人员一次点燃5炮以下,导火索长度必须能使点炮人员点燃最后一根导火索后隐蔽至安全地点,导火索长度不得短于1.2m,当一个爆破工一次点燃5炮以上时,或几个人同时点炮时,应采用信号导火索或信号雷管来控制时间,起爆中,应设专人计响炮数,如计算数与点火数相符时,在最后一炮响后,5分钟方可进入爆破点,如不相符或有怀疑时,应至少等待20分钟方可进入爆点作业,点炮前应用警笛或广播,并由专人负责使现场的人员隐蔽、撤离。
三、大型模板工程的控制措施
模板工程不但直接决定着钢筋砼结构的质量,同时还直接影响着浇筑作业施工的安全。
1、施工前,按照砼的施工工艺制定相应的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2、严格计算模板支撑系统强度。
3、保证支撑基础平整、夯实、立柱垂直稳定,水平杆及剪刀撑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4、安装模板时人员必须站在操作平台或脚手架上作业,禁止站 在模板,支撑、脚手杆上,钢筋骨架上作业和在梁底模上行走。
5、模板拆除前应当向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在作业范围设置安全警戒区和悬持警告牌,拆除时应派专人负责警戒。
四、大型脚手架控制措施
大型脚手架是指:搭设高度在20m以上的组装式脚手架;搭设高度小于20m的悬挑脚手架;高度在6.5m以上,均布荷载大于3KN/m2满堂红脚手架;附着式整体脚手架,我公司常用的是搭设高度在20m以上的脚手架。
(一)因地基沉降引起的脚手架局部变形。在双排架横向截面上架设八字戗或剪刀撑,隔一排立杆架设一组,直到变形区外排,八字戗或剪刀掌下脚铆在必须坚实、可靠的基础上。
(二)脚手架赖以生根的悬梁挠度变形超过规定值。应对悬挑梁后锚固点进行回固,梁上面用支撑U形托旋紧后顶住屋顶,预埋钢筋环与梁之间有空隙,须用马楔扎紧。吊挂梁外端的钢丝绳逐根检查,全部坚固,保证均匀受力。
(三)脚手架卸荷,拉接体系局部产生破坏。要立即按原方案制定的卸荷,拉接方法将其恢复,并对已经产生变形的部位及杆件进行纠下。如纠正脚 手架向外张的变形,先按每个开间设一个5T倒链,与结构绷紧,松开刚性拉接点,各点同时向内收紧倒链,至变形被纠正,做好刚性拉接,并将各卸荷点钢丝绳纠紧,使其受力均匀,最后放开倒链。
五、大型起重吊装控制措施 塔式起重机是指:在施工现场使用的,符合国家标准的自购或者租用的塔式起重机。
(一)塔吊出轨与基础下沉、倾斜:
1、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将回转机构锁住,限制其转动。
2、根据情况设置地锚,控制塔吊的倾斜。
3、用两个100T千斤顶在行走部分将塔吊顶起(两个千斤顶要同步),如是出轨,则接一根临时钢轨将千斤落下使出轨部分行走机构落在临时首上开至安全地带。如是一侧基础下沉,将下沉部位基础填实,调整至符合规定的轨道高度落下千斤顶。
(二)塔吊平衡臂、起重臂折臂
1、塔吊不能做任何动作。
2、按照抢险方案,根据情况采用焊接等手段,将塔吊结构加固,或用连接方法塔吊结构与其它物体联接,防止塔吊倾翻和在拆除过程中发生意外。
3、用2—3台适量吨位起重机,一台锁起重臂,一台锁平衡臂。其中一台在拆臂进起平衡力矩作用,防止因力的突然变化而造成倾翻。
4、按抢险方案规定的顺序,将起重臂或平长在臂连接件中变形的连接件取下,用气焊割开,用起重机将臂杆取下。
5、按正常的拆塔程序将塔吊拆除,遇变形结构用汽焊割开。
(三)塔吊倾翻
1、采取焊接、连接方法,在不破坏失稳情况下增加平衡力矩,控制险情发展。
2、选用适量吨位起重机按照抢险方案将塔吊拆除,变形部位用气焊割开或调整。
(四)锚固系统险情
1、将塔式平衡臂对应到建筑物,转臂过程要平稳并锁住。
2、将塔吊锚因系统加固。
3、如需更换锚固系统部件,先将塔机降至规定高度后,再行更换部件。
(五)塔身结构变形
1、将塔式平衡臂对应到变形部位,转臂过程要平衡并锁住。
2、根据情况采用焊接等手段,将塔吊结构变形或断裂、开焊部位加固。
3、落塔更换损坏结构。
六、装饰工程消防安全控制措施
装饰工程是指建设工程装饰装修阶段的施工生产过程。
(一)易燃易爆物品的消防安全控制措施;装修期间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消防保卫方案,建立健全各项消防安全制度和安全施工的各种规程,1、装修期间施工单位不得在工程内存放油漆、稀料等易燃易爆物品;
2、施工单位不得在工程内设置调料间,不得在工程内进行油漆的调配;
3、施工单位不得在工程内设置仓库存放任何其他的易燃易爆材料;
4、装修期间工程内严禁吸烟,使用各种明火作业应得到消防保卫部门的批准。
5、装修期间要配备充足 的消防器材。
(二)临时线路的消防安全控制措施,由于装修期间需用大量的线路照明,在工程内架设了大量的低压线路,所以低压线路的铺设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由正式的电工安装临时用电线路和临时用电灯泡,其他任何施工人员不得随意在线路上么接乱接照明灯泡,临时用电的闸箱非正式电工不得随意拆拆改箱内的线路。临时线路的加高高度应符合要求,不得使用损坏的插头。施工期间电工操作人员要每天对线路和闸箱进行巡视、检查。
(三)氧气 瓶、乙炔瓶消防安全控制措施;期间工程内不准任何单位在工程存放氧气瓶。氧气瓶、乙炔瓶的施工作业时要与明火点保持10米的距离。氧气瓶与乙炔瓶的距离应保持在5米以上。
七、施工现场临时电控措施
施工临时用电是指建筑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过中,由于使用电动设备和照明等,进行的线路敷设和电气安装以及对电气设备及线路的使用,维护等工作。
(一)加强对临时用电的管理
凡是用电设备在5台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以上的工地都要编制“临时电施工组织设计”。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技术负责人审核,主管部门批准,专业电工实施。
(二)施工现场用电必须彩用TN—S系统
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线路中,必须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
1、由于工作零丝与保护零线分设,保护零线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不通过电流(单相设备的工作电流通过工作零线,而工作零线之间是绝缘的)。只有当电气设备绝缘损坏时,通过故障电流。正常情况下保护零线不会有电流而发生危险,当三相不平衡时,不公使保护零线产生对地电压。
2、在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分离点以后,即使工作零线断开,只是单相设备不能启动,不会造成保护零线以及用电设备外壳带电。
3、由于TN—S具有专用的保护护零线,有利于安装漏电保护器,使漏电保护器的正常功能不受限制。
(三)明确现场的分级配电问题
施工现场一般情况下以三级配电为宜,即在总配电箱下设分配电箱,分配电箱下设开关箱,开关箱是最末一级。以下是用电设备,这使用配电层次清楚,便于管理。
(四)增设漏电保护装置
鉴于施工现场用电的危险性及接零,接地保护的局限性,规定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除保护接零(接地)外,还要加装漏电保护装置,使施现场用电总体上形成“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用电布局。
(五)建立健全用电档案,设计、安装、维修、摇测等各类资料的记载。
(六)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直接触电防护措施
1、绝缘:为了防止绝缘破坏造成事故,应当按照规定严格检查 绝缘性能。绝缘电阻是基本的绝缘性能指标,用摇表(兆欧表)测定,为保证安全,测量之前必须断开电源并进行放电,测量完毕也应进行放电。
2屏护:如开关电器的可动部分一般不能包以绝缘,而需要屏护,屏护装置不直接与带电体接触,一般选用材料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具有耐火性能。
3、安全距离
低压线路:①架空线路间距离不小于30cm,架空线路与现场地面距离不小于4m,与机动车道不小于6m。
②旋转臂架式起重机的任何部位或被吊物边缘与10KV以下架空线路的边线最小水平距离不小于2m。
③电缆线路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小于60m;架空敷设时,橡皮电缆的取大弧垂距地面小于2.5m。
高压线路与物体的安全距离,主要是根据空气间隙的放电特性确定的,在最大工作电压的最大过电压下,相对应不至引起间隙放电的最小空气间隙。
4、漏电保护费 间接接触防护措施
1、双重绝缘
2、隔离变压器
3、保护切断:①过流保护装置:②漏电保护装置。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保管措施
1、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有专人统一管理。
2、易燃易爆物品要有出入库制度和领退料制度。
3、易燃、易爆物品要有持有公安部门发放的操作证人员领料或退料入库,不得在个人手中过夜。
4、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地严禁靠近火源或吸烟,要有良好的通风和必要的消防设施。
5、有毒、有害物品的存放,要远离生活水源,不得有泄露,并通风良好。
6、有毒、有害物品要有明显标志,防止混淆。
施工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编制依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
1.2 国务院《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1.3 建设部《工程建设重大事故和调查程序规定》。1.4 《邯郸市建筑工程安全操作作规程》
1.5《河北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手册》 2.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邯郸市及建筑工程本身的安全预防要求,为提高企业对建设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确保科学、及时有序地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指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保证科学的开展救援,并 及时开展应急演练工作。以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及科学操作能力。
3.重大事故(危险)发展过程及分析
3.1 塔吊作业中突然安全限位装置失控,发生撞击高压护栏及相邻塔吊或坠物,或违反安全规程操作,造成重大事故(如倾倒、断臂);
3.2 基坑边坡在外力荷载作用下滑坡倒塌。
3.3 高处脚手架发生部分或整体倒塌及搭拆作业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3.4 施工载人升降机操作失误或失灵。
3.5 压力容器受外力作用或违反安全规程发生爆炸及由此引起的连锁反应事故(如起火)。
3.6 自然灾害(如雷电、沙尘暴、地震强风、强降雨、暴风雪等)对设施的严重损坏。
3.7 塔吊、升降机安、拆过程中发生的人员伤亡事故。3.8 运行中的电气设备故障或发生严重漏电。3.9 其他作业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触电等)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4 应急区域范围划定
4.1 工地现场内应急区域范围制定。
4.1.1 塔吊脚手架、施工用载人电梯事故,以事故危害 形成后的任何安全区域为应急区域范围。
4.1.2 基坑边坡及自然灾害事故等危害半径以外的任何安全区域为应急区域范围。
4.1.3 电气设备故障、严重漏电事故以任何绝缘区域(如木材堆放场等)为应急区域范围。4.2 工地场外应急区域范围的划定
对事故可能波及工地(围档)外,引起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需要当地政府的协调,属政府职能。在事故(危害)发生后及时通报政府或相关部门确定应急区域范围。应急救援电话:火灾:119;医疗救护:120 5 应急预案的组织措施
5.1 成立应急预案的独立领导小组(指挥中心)。应急救援预案领导小组及其人员组成,包括组长和副组长及各个应急机构。
下设:应急办公室、应急救援组、专家组、设备物资组、警卫治安组、医疗急救组应急小组 5.2 应急组织的分工职责 5.2.1 组长职责: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厂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作控制;
2)复查和评估事故(事件)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可 能的发展过程;
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任何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作业安排;
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服务工作;
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5.2.2 副组长(即现场管理者)职责:
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态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和财产损失;
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护活动; 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集中地带; 4)设立与应急中心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建议和信息。
5.2.3 办公室通讯联络组职责:
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反馈迅速;
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对外联络。5.2.4专家技术支持组职责
1)提出抢险抢修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2)指导抢险抢修组实施应急方案和措施。3)、修补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存在的缺陷。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5.2.5治安保卫组职责
1)、事故引发混乱,执行防止混乱方案中应急预案程序。2)、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护的正常运作。
3)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的进入。
4)保护受害人财产
5)抢救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解除指令。
5.2.6抢险抢修组职责
1)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2)寻找受害者并转移至安全地带。
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抢修或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4)抢险抢修或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5.2.7医疗救治组
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5.2.8设备物资后勤保障组职责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的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质的供给。
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6.应急救援的主要要求;
1).应急准备:定期对参与应急救援的所有人员进行专项应急知识培训,使其掌握救援知识和救援能力,定期对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工具进行,检查和维修,定期组织专项应急演练,并对眼帘效果进行评价总结,要求与公安、卫生、消防、民政等有关部门及时沟通合作,密切配合,共同开展应急抢险救援工作。在抢险救援期间,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及参加救援工作的人员,不得擅离职守,以免贻误事故救援时机,2).应急响应:事故或险情后,本单位按照施工重大程度,遵循“迅速、准确“的原则,在第一时间上报应急办公室,应急办公室及时上报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接到事故报告 后,根据预案要求,启动应急救援体系,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按照事故的级别,启动相应应急预案,进行必要的抢险救援,如果事故超出本单位的救援能力时,向上级有关部门请求支援,并全力协助公安、卫生、消防等专业抢险力量开展事故应急处理工作。
3).应急结束:按照“谁启动,谁结束”的原则,当重大事故或险情得到有效处置后,由应急指挥部决定应急结束,并通知相关单位和部门,应急状态结束后,各有关部门应及时作出书面报告。
7、应急预案的设备技术措施 7.1基本装备
1)特种防护品:如绝缘鞋、绝缘手套、等;
2)一般防救护品:安全带、安全帽、安全网、防护网;救护担架1付、医药箱1个及临时救护担架及常用的救护药品等
3)专用饮水源、盥洗间和冲洗设备。7.2专用装备
1)消防栓及消防水带、灭火器等。2)自备小车壹辆 3)无线电对讲机六部。
8、应急预案措施的演练
8.1由系统内的最高管理者或其代表适时组织实施。8.2演练应有记录和演练的技术要求,8.3演练时由项目组织实施,要求人人参加,并懂的演练的内容和要求,熟悉各工种的安全要求,8.4各工种作业人员必须认真对待演练内容,按要求进行,并记录在案。
8.5演练时要求保持不慌乱,或不在意的对待。8.5演练组织者要在演练中发现预案的缺陷或不足,对演练的内容或技术进行修改。
8.6实施抢险抢修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8.7演练过后要求组织者保持清醒的头脑,如合认真学习预案的技术要求和演练措施。
8.8应急预案的演练必须按照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不能搞不切实际的。
8.9应急演练以寻找受伤者为主要的目的,防止人员的受伤,演练组织人员的疏散,8.10应急演练的措施事先必须做到位,按照演练的方案有条理的进行,应急演练要使重伤者或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演练部署要有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质及设备。
关键词:环境,危险源,风险评价,管理思路
天水铁路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近年来, 随着铁路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企业在生产规模和效益逐年上台阶形势下, 一直致力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环境的改善, 并加入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针对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安全管理问题, 提出管理思路和管理措施。
1 三体系构成简述
目前, 企业执行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 主要内容为:质量管理体系 (ISO9000idt GB/T19000) , 该体系通过对与组织产品相关的所有质量管理活动进行控制, 保证产品质量以达到顾客满意;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idt GB/T24000) , 该体系通过对与组织产品相关的所有环境管理活动进行控制, 避免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以达到相关方满意;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B/T28001) , 该体系通过对与组织产品相关的所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进行控制, 杜绝重大事故, 减少轻伤事故, 保护员工职业健康以达到员工及其他相关方满意。
1.1 质量管理体系 (IS O 9000idt G B/T19000)
该体系的核心标准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审核指南》。通过一系列的标准管理手段, 在产品的生产、服务和质量保证方面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1.2 环境管理体系 (IS O 14000idt G B/T24000)
该体系的主要标准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指南》、ISO19011—《质量和 (或) 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主要对产品生产的环境和污染进行管理, 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1.3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 B/T28001)
该体系主要由以下标准组成: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着重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改善员工生产环境和条件、降低或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意外伤害和不安全因素、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控制和管理。
2 环境危险源辨识
根据文献[4]的定义, 生产过程中存在于周围环境的危险源主要为对员工可能导致的身体伤害或健康损害, 由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个方面组成。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危险源由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构成。
由以上定义, 结合本公司的生产特点, 生产和操作过程中的主要危险源有以下几方面。
2.1 人的因素
含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具体的讲, 是由员工身体致病、长期超负荷工作引起的疲劳、情绪波动、违章操作、不熟悉工序、吸烟酗酒等产生的危险因素。
2.2 物的因素
含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具体的讲, 是由生产设备设施缺陷、电源和电器设备缺陷、机械故障、高空坠物、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易燃易爆物品、致病细菌传染等产生的危险因素。
2.3 环境因素
含员工操作环境因素。具体的讲, 是由房屋缺陷、照明采光、通风、工作环境温度和湿度、消防安全通道、作业场所布置等产生的危险因素。
2.4 管理因素
含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到位、管理办法无针对性、无工序控制表、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备、劳动保护和质量管理机构不健全等危险因素。
3 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
风险评价有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方法。从质量管理和危险源角度分析, 采用定性分析更科学合理一些, 定性安全评价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的分析, 评价结果是一些定性的指标, 如是否达到了某项安全指标、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等。常用定性安全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等。本论述认为风险评价可从危险源等级、产生条件、导致后果、发生概率、严重性、风险级别等几方面制作《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表》、《重大危险源控制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等安全检查表。
3.1 危险源等级
根据实践经验, 风险源等级可划分为巨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可接受风险、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每一个风险等级对应的风险度和整改期限均不相同且无交集。
3.2 产生条件
产生条件依据危险源辨识, 由措施不力、制度不全、疏忽大意、意外等人的、管理的因素导致的主观条件, 和设备设施缺陷、自然灾害、工作场所环境差等物的、环境的因素导致的客观条件组成。
3.3 导致后果
主要指对员工身体和生命带来的结果。主要有致病、致残、职业病、中毒、伤亡等方面。
3.4 发生概率
是对不同等级危险源在不同条件下, 导致不同后果发生的可能性的一种判识, 判识方式有极不可能、极少、偶尔、有时、时常几种。即在有无防范保护措施、是否制定管理办法、是否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等条件下, 能否容易、及时发现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
3.5 严重性
严重性主要从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是否是重大风险、是否违反安全制度、是否违反操作规程、是否造成人身、财物损失等方面来考量。可分为轻微、轻度、严重、极严重、灾难等几种程度。
3.6 风险级别
不同的生产企业其风险级别划分也不一样。本论述论及的企业属四级工业风险, 风险程度相对较高, 生产车间 (场所) 分布广泛、企业规模较大, 因此对风险级别的划分应从满足各工种要求确定, 将风险级别划为6级, 既可细化各工种的风险控制, 也可实现每一个工种的每个工序的风险控制, 同时也避免了级别划分的繁琐冗杂。
4 管理思路和管理措施
4.1 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依据国家现有规定[2,3], 收集和梳理国家现有适用于环境、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清单, 下发各生产单位及管理部门学习、执行, 制作《适用职业健康安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合规性评价表》, 对危险源适用的法律、法规条款进行应用策划, 对合规性做公正客观的评价。同时, 制定和完善《职业健康安全中间检查实施办法》、《职业健康安全抽检实施办法》、《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分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办法》、《规范和加强员工操作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管理目标责任书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
4.2 安全管理
要时刻坚持安全管理常抓不懈的理念, 质量管理部门督促生产单位定期组织员工, 学习与工作环境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 学习和掌握本单位制定的安全方面管理办法, 并根据实践结果修订管理办法, 使之更符合具体操作流程、更满足员工实际需要。另一方面, 要坚持做好制度上墙、做好各种安全记录或安全日志, 生产单位主管安全的管理人员, 定期从安全管理制度遵守情况、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安全人员分工是否明确、安全管理记录完备, 以及是否制订安全应急处置预案等方面逐一检查, 发现安全管理漏洞以及安全隐患及时指出, 指导和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工作, 防患于未然。
4.3 生产管理
明确生产流程。生产单位管理人员应在质量管理部门的监督下, 召集员工就各个工种的操作流程进行商议, 从设备启动到电源关闭、从生产材料的领用到产品制作完成的各个细节进行研究, 最后制定出可行合理的标准化生产流程。
做好事前检查。在每个员工进入岗位开始操作前, 对设备仪器进行检查, 对交接记录进行确认, 并向班组长报告, 可以进入生产流程。
严格工序操作。员工按照生产流程, 必须对每一步工序了然于胸, 根据质量管理部门制订的工序控制表, 进行对照检查, 并及时做好生产记录和安全日志, 班组长及生产单位管理人员要定时对记录和日志进行检查, 并从中发现和解决管理漏洞。
4.4 业务培训
业务培训是以往质量管理中容易被忽视的方面。本论述所提业务培训, 不仅指的是与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技术培训, 也包括对生产环境中危险源辨识和风险防范措施的培训, 即从“事前指导、中间检查和结果校审”三环节控制好风险防范和安全措施的执行。质量管理部门要不定期的对员工进行环境安全因素辨识和评价, 做好防范措施的事前指导;生产单位主管安全的管理人员, 应定期进行巡回检查, 强化消除生产环境的危险因素;生产单位定期上报安全日志和危险源消除的有效方法, 供质量管理部门总结、提炼和推广运用, 抓好以上三个方面, 加之技术水平的培训, 业务培训的效果将大大提高。
4.5 生产环境管理措施
按照公司“三标一体”体系文件要求, 制定车间等生产单位的环境管理目标, 修订或编制与环境管理体系相配套的各项管理办法, 同时加强全员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学习。
积极将环境管理体系推广应用于生产实践, 要求员工在操作过程中, 尤其是在生产流程的关键工序中, 把环境影响因素考虑充分, 尽可能减少环境因素对操作的影响。在工序控制表中, 结合各工种的操作特点, 识别重大危险源因素并加以标注, 要求员工在操作过程中尽可能地降低意外伤害的概率。
日常工作环境管理中, 生产单位根据公司制定的环境管理目标, 对其中重要环境因素, 如生产材料消耗和固体废弃物、废水、废气的排放, 废旧物品的处理等, 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尽可能做到废旧物品统一存放、统一回收、专人集中处理或销毁。
4.6 职业健康管理措施
根据公司制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针对员工长期工作环境可能带来的某处身体伤害, 生产车间等单位应为全体员工安排定期身体检查和劳动保护教育, 配备各工种在各个工序的劳动保护用品;要求员工注意劳逸结合, 适时开展工间休息, 特别是夜间工作、值班的工种, 务必保证员工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以恢复精力;不定期组织员工开展各类活动, 如文体竞赛、业务学习、技能比武、休闲旅游等, 以舒展员工精神、释放员工工作压力;加强环境危险因素的宣传, 如张贴危险源辨识表、树立安全警示标志、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建立专人负责监督、巡查制, 为员工工作创造一个放心、安全的生产环境。
5 结束语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是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服务、改善生产环境、防范意外伤害、消除不利因素的有效管理办法和制度。企业在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加强对风险源的辨识和评价, 采用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和措施, 制定重大危险源的工序控制表, 就能实现对生产活动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危险源进行准确辨识和风险评价, 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2]国家安监总局16号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EB/OL].http://www.gov.cn/ziliao/flfg/2008-01/10/content_854605.htm.
[3]国家安监督总局21令.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置办法[EB/OL].http://www.gov.cn/flfg/2009-06/19/content_1345127.htm.
【关键词】变电运行管理 危险点 控制
电网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变电运行,危险点分析在变电运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变电运行作业中有可能造成危害的作业环节、违反安全的操作等都是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变电运行管理的危险点直接影响到电网运行的安全与稳定,严重的可能会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基于此,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分析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而言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变电运行管理中的危险点
第一,变电运行管理中母线倒闸操作的危险点。作为倒闸操作重要环节的母线倒闸操作,操作之前必须做好准备,一旦不严格按照操作工序进行操作,很有可能出现危险。对于母线倒闸操作中存在的危险点不但能够可能造成发生带负荷拉倒闸事故,同时,可能发生因为继电保护或错误切换自动装置使得误动操作的发生。与此同时,母线倒闸操作如果出现对于空载母线进行充电,农民电感式电压互感器与开关的断口电容就会出现串联谐振的文图。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母线倒闸操作操作的危险点,那么就会发生安全事故。
第二,变电运行管理中变压器操作的危险点。对于变压器进行操作必须要认真,一般而言,变压器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对于空载变压器进行切合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过电压的问题,从而使得变压器的绝缘受到影响;②变压器过高的空载电压,同样会损坏变压器的绝缘。基于此,需要对整个变压器的操作过程给予重视。
第三,异常天气造成的危险。变电运行直接受到异常天气变化的影响。对于冬季,气候比较寒冷,当充油设备油面比较低时,那么造成导线比较紧,当夏季气温比较高的条件下,充油设备油面过高,使得导线过松。另外,大风天气会使得杂物缠绕到引线上;在大雾天气而言,容易发生设备闪络问题以及由于雷雨气候造成的接地故障等,这些都会使得变电运行发生危险。基于此,为了应对异常天气下变电运行出现的故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第四,变电运行管理中直流回路操作存在的危险点。直流回路操作是变电运行过程中,值班人员通常遇到的操作,对于直流回路操作,一旦不能进行正确的操作,会造成有的自动装置发生保护误动作,从而发生了不必要的事故。基于此,严格遵守有关的规定进行直流电路的操作,从而有效安全的进行直流回路操作。
二、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的控制策略
对于电力生产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全面分析作业的方法、作业内容、作业环节、作业人员以及作业设备的情况,对于造成变电运行管理的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基于相关的规章制度,对预防变电运行管理危险的措施进行制定,从而使得电力生产能够实现规范化作业,使得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事故得到有效的避免,这就是危险点控制。在变电运行管理中,由于危险点能够诱发事故,不及时治理与控制危险点,那么就会造成事故的发生。基于此,变电运行管理中危险点控制非常重要。第一,与电力系统的改造相结合,使得危险点预防有针对性。变电站的倒闸操作等在电力系统的改造与大修中比较集中,因此,要加强危险点的控制。①进行电力系统的改造之前,和检修部门积极配合,对电力系统的各个设备的状况进行全面把握,从而实现落实人员、落实工具、落实设备;②对电力系统改造的危险点进行明确,从而确保危险点预防与消除的策略;③电力系统在改造或大修过程中,将接电线的数量、装设地点等进行及时的记录,使得由于遗漏接地线而产生的接电线合闸误操作问题得到解决。第二,对操作设备加强巡视。变电设备的巡视对于变电运行管理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巡视,使得设备的运作规律、设备的状况以及设备的安全运行等能够全面把握。这样能够使得安全隐患的概率降低。第三,加强继电保护工作。电网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继电保护工作。变电运行中危险事故的发生通常是因为继电保护工作没有得到落实。变电运行管理中,对于压板、控制保护设备、直流系统、各个分支回路的工作等要加强管理,从而使得误动作的发生得到有效预防。电力系统做好停电后检查、做好送电后检查,并且当发生跳闸事故后要认真检查,事实上,各项检查工作的有效落实,能够使得变电运行事故的发生得到预防或避免。
三、结束语
【危险源清单及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企业危险化学品清单09-26
重大危险源辨识制度05-28
重大危险源监管制度06-11
煤矿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11-17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07-12
重大危险源识别、评价、控制管理制度07-09
项目部危险源管理措施07-10
关于危险的成语及解释07-17
煤矿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实施方案09-16
危险作业安全制度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