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阅读心得体会

2024-06-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阅读心得体会(精选11篇)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阅读心得体会 篇1

六篇推荐序中,我个人最喜欢的是第四篇,就是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包政教授写的序。篇幅最长,读过收获也最大。他基本上概括了全书的所有管理理念和方法。读完这篇序,作为读者,就更渴望读全书了。

但是,全书读下来才晓得,这本书并不象我想象的那么好读。书中的案例都是囯外,有些好懂,有些只能强迫自己读下去。

不读案例也行,但读了案例对理论的理解会更深刻。所以,每当我想跳读的时候,就强迫自己耐着性子仔细看。

其实,在读目录和读包政的推荐序时,我已经清楚地知道:书里的一些理念我不但早就知道,而且还曾认真实践过。如:管理自己的时间,要事优先。关于时间管理,我与作者也有共鸣。时间分割成许多段,等于没时间。想深入思考一件事需要一段整的时间。这方面我有体会。

看到“如何发挥人的长处”这一章时,我有些自鸣得意,因为这和我这学期的工作思路不谋而合。在班级劳动和工作岗位安排上,以及对男生的培养上,我都是这样的思路,即用人之长。

这本书对我帮助最大的是这两个方面:把目光集中在贡献中和有效决策。

当我们把目光集中在贡献上,那么我们在工作中就有了追求的目标,就会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负责。目标也因此更有可能达成。目标达成,意味着工作有了成果,工作变得卓有有效。

有效管理者所做的决策一般不多。管理者的决策不是从“众口一词”中得来的。决策者深谋远虑做的决策,有时也会遭到群体的强烈反对。这时有效的管理者就需要有胆识,才能果断决策并坚持去实践和执行。

其中,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的案例令我印象最深刻。

贝尔电话公司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主要的原因是在于费尔担任总裁时做出的四项战略决策。其中一项是,提出“为社会提供服务是公司的根本目标。这个口号的提出在当时是饱受争议和质疑,但几十年过去了,四项决策中,只有这一项决策延用至今且因这一个决策才让公司立于不败之地。

决策的五个特征,其中第四个特征对我很深刻的提醒,决策后面一定要跟着执行措施,这个决策也好被贯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阅读心得体会 篇2

1 采取有效措施, 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管理

1.1 制定质量监管规范, 统一医务人员行为标准

规范的医疗行为必须先有统一的规范标准, 事先让医务人员知道规范, 尤其是各种医疗核心制度。我们参照卫生部医疗工作制度, 结合医院具体情况, 制订了包括医疗, 预防等为主的医疗工作制度65条, 其中重点突出病历书写规范、查房、会诊、病例讨论、手术审批、查对、危重病人抢救、交接班等医疗核心制度以及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特点的家庭病房管理、出诊、日间病房、双向转诊等医疗制度。我们连同行风建设, 文化建设, 岗位职责等统一编制了职工手册, 人手一册, 让全院178位员工熟知规范、标准。同时, 我们又对各项制度提出可以操作执行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如术前讨论的具体手术类别和要求, 界定符合医院实际病种的疑难病标准, 适合一级医疗机构的主任, 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查房的要点, 出诊, 双向转诊程序等具体要求。

1.2 强化PDCA管理循环, 明确考核奖惩机制

健全的制度只是质量管理的第一步, 必要的质量管理手段即通过对医务人员被动的管理, 使他们的行为逐步变成规范的主动行为, 使文字的制度真正变成指导各项医疗工作规范执行的现实, 才能达到预期的管理目标, 这也是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我们突出强化PDCA管理循环, 明确考核奖惩机制, 具体的做法有三。一是明确质量管理要求和考核方法, 明确考核奖惩机制, 如违反以上述65条制度和工作要求的医疗行为将要受到的惩罚。二是落实质量管理措施。我们做到每月有2次质量检查, 并注重把检查中发现的工作制度执行, 病历书写规范, 医患沟通中的不规范情况通过现场反馈, 科主任会议分析, 通报, 医生会议质量教育等形式进行质量通报, 重点是提出和落实整改措施。在开展一般质量督察内容基础上, 有计划地进行病历基本规范的督查。如严肃整除不规范修改即涂改, 字迹潦草等现象。在上级医生查房, 围手术期管理, 医患沟通中等专项质量检查中, 不断发现和改进这些质量重要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对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是落实考核奖惩, 体现以奖为主, 惩罚为辅的考核办法, 按月和奖金挂钩, 在此基础上还建立质量安全风险奖, 开展医疗安全百日零缺陷专项活动, 进一步激励了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1.3 建立质量安全风险奖, 开展医疗安全百日零缺陷专项活动

我们在开展一般质量管理方法的基础上, 在我市一级医疗机构率先开展了《医疗安全百日零缺陷》活动。我们每年建立30万元质量安全风险奖, 并结合一级医疗机构具体情况, 制定了活动方案, 提出了在认真执行医疗核心制度和诊疗规范, 规范个人医疗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 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 主动防范医疗纠纷, 有效减少和处理医疗纠纷为目标的活动方案, 以100天为活动周期, 加大以奖为主的奖惩力度。通过活动确实提高了执行诊疗规范和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力, 提高了病历书写质量, 有效地减少了医疗纠纷, 关键是提高了个人和科室防范和处理纠纷的主动性。

1.4 聘请外院管理专家, 定期开展全员质量教育

一级医疗机构客观存在的管理人员少, 管理信息来源不足等特点, 决定了在医疗质量管理上的不足, 如何弥补?我们因地制宜, 聘请外院在医疗质量管理, 卫生法律, 法规, 病历书写等方面的管理专家, 现场指导各种病历, 医疗制度等检查方法, 提高了质量检查的效能, 及时、有效地发现了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外聘专家还和科主任分析, 讨论发生不规范的原因, 制定符合规范和适合医院的病历书写标准, 医患沟通同意书, 明确有关工作制度如各级医师查房要点, 围手术期管理规定等。我们还定期进行卫生法律, 法规, 病历书写等方面全员质量教育, 通过发生在医院的纠纷暴露出的医疗工作制度, 诊疗规范, 病历书写中的问题, 医患沟通等有关卫生法律, 法规执行中的盲区, 提出规范的做法和要求。有效的提高了广大医务人员识别规范和不规范的要点, 提高了自身行为的规范性。

2 取得的成效

2.1 全面质量管理格局基本形成

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要素是全过程管理和全员参与管理[1], 要达到这一目标, 管理者的意识和方法特别是机制的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建立质量安全风险奖, 开展医疗安全百日零缺陷专项活动方案制定时, 其前提就是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 形成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并考虑到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的全面质量管理内容, 强化了医疗质量管理的全面性, 使全院医务人员在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等全面提升。2008年, 我院在质量指标全面达标的基础上, 在医德医风、医疗服务等全面考核中处于无锡市以及江苏省的前列, 获得了江苏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示范中心, 江苏省中医药特色示范中心等殊荣。由于此类评比包括医疗服务和医疗质量的全部内容, 如果医院没有形成全面质量管理的格局, 取得这些成绩是不可能的。

2.2 病历质量不断提高

病历质量是全面反应医疗质量的主要方面, 而一级医疗机构的病历书写一直是医疗质量中的短腿[2]。2008年, 我们在接受无锡市卫生局病历检查组按照江苏省统一制定的《病历质量缺陷判定标准》为依据, 对16家一级医疗机构病历检查中, 病历甲级率达100%, 没有1份重大缺陷, 在我市一级医疗机构中是仅有的3家之一。

2.3 医疗纠纷明显减少

2008年, 全院没有发生重大纠纷, 在年门诊和住院病人数较前增加15%的情况下, 一般投诉也减少20%, 医疗纠纷赔款数仅为3500元, 达到给医院提供一个和谐的工作环境的预期目标。

3 几点体会

3.1 医疗质量是一级医疗机构管理的生命线

质量是安全的代名词, 唯有抓好医疗质量管理, 提高医疗质量才能确保医疗安全, 这是任何医疗机构管理的核心, 也是一级医疗机构的生命线。3年前根据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 由乡卫生院变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每年完成年门诊人次15万, 住院1500人次的同时, 还要承担大量出诊、家庭随访、社区疾病调查、社区人口健康档案、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卫生, 医疗预防和基本医疗服务。和所有的一级医疗机构一样, 历史和现实中的管理人员又相对较少, 如何在完成大量医疗任务的同时, 加强医疗质量的监管, 规范医疗行为, 规避医疗风险, 我们的体会是, 只有抓好医疗质量, 才能确保医疗安全, 给医院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在近几年的管理中始终围绕医疗质量抓管理, 抓好管理促安全来赢得群众的信任。质量带来了安全, 给医务人员一个和谐的医疗环境, 更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3.2 抓质量管理要注意采用适宜方法

质量管理手段很多, 但我们严格遵循医院质量管理的三个主要基础工作即标准化, 信息化和质量教育, 重点强化PDCA管理循环。标准化主要包括医疗质量实施、质量判定和控制标准。这些标准让人们知道在该工作在达到预定质量目标过程中, 每个人、每个科室怎么做和做什么, 做好和控制做不好的标准。质量教育是为提高医务人员质量意识, 提高医学服务质量的技能而对医院全体人员进行的教育和培训活动。PDCA管理循环主要是指按照计划进行的质量检查, 反馈, 整改, 总结, 以达到质量循环上升的过程[1]。

3.3 质量管理也可考虑资源共享

应该说上述质量管理方法是不受医院级别的限制, 是任何医疗机构多能做到的, 关键是有没有想到, 有没有去做, 这就是管理人员的经验和水平。客观的分析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质量管理人员, 在管理思路、方法和经验上的差异, 往往管理的效果差异甚大, 有的甚至是误导。我中心地处市区, 主动邀请市区质量管理专家, 及时吸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 及时发现和纠正医务人员在执行各种规范和标准中的缺陷等方面收效较大。我们感到有条件的一级医疗机构, 可以采用这类管理方法, 既能弥补管理人员的不足, 通过带教, 又能培养出医院自己的管理人员, 取得远期效益。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技术一样, 也可以社会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曹荣桂, 朱士俊主编.医院管理学质量管理分册[M].人民卫生出版社, 第1版, 2003, 5:7-2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阅读心得体会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学习方式

教师应该如何积极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提成小学生阅读教学成效呢?

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练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促进同学们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是很有好处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十分尊重、爱护和善于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作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来抓。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自主阅读能力,打好阅读学习的基础有了阅读兴趣,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如可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写读后感;同时还要教导学生自主阅读,不仅在课堂中,更要在家庭中,制定适量的阅读任务,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学生的阅读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提高阅读教学成效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自主性

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在阅读教学中更应该如此,以学生为主体就必须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的同时,还要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阅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自然而然提高了阅读教学效果。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心得体会 篇4

读完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感觉其重点与其他类管理思想最大的差别就是管理自己,如何管理好自己,如何有效的管理自己。本书分为8章,第一章节是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介绍,为什么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提出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第2至7章,讲了做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到第8章顺理成章推出结论,卓有成效是可以可以学会的。本书在章节上前后有较强的逻辑性,在内容上充实丰富,且有大量具体事例进行作证说明。

通过这一时期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总结一些心得。

一、《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强调的是通过学习可以将自己更加卓有成效,而成果则是检验成效效果的一把尺子。正如书中所讲,在组织内部,不会有成果出现,一切成果都存在于组织之外。在组织内部所发生的,只有人工和成本,一个组织要产生既定成果,其工作量越少,表示其业绩越好。人数越少,规模越小,内部的工作越轻,组织结构就越接近完美,就越有存在的理由。而组织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外部环境提供良好的服务。企业机构的成果是通过顾客产生的,企业付出的成本和努力,必须通过顾客购买其产品或服务,才能转变为收入和利润。由此联系到公司近一时期提出的“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稳定质量,抢占市场”的工作方针。公司所有的工作只为服务于客户,从客户处获得利润,所以就要稳定质量,抢占市场,员工要统一这个思想认识,振奋精神。结合自己的工作,就是在设备维修方面做好设备的维修服务,保证质量及工期,服务好生产,为生产及产品质量做好基础保证。如果这些工作不能完成或满足不了生产保障,那自己的工作就不是有效,工作没有价值及意义,所做的一切都是无用功,哪怕是劳累和辛苦,只要是产生不了效果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阅读心得体会 篇5

在学习中,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性格特点,并认识到了应该从自我心态管理和自我性格管理出发,通过确定工作目标,让工作更有计划性,并做到善始善终,使自己的工作始终围绕目标进行,通过责任意识将计划执行到位,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而团队的目标,要通过团队的每个成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这要求我们要加强内部沟通和团队合作,通过各种激励员工实现最终目标。

要实现目标,必须分清工作的轻重缓急,同一时间只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我们慎重设定自己工作的优先顺序。在工作上有一套完整的思路,使每个人各负其责,发挥个人的长处,使其在团队中做出最大贡献,让每个人都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员工,而是成了自己的管理者。这要求我们对员工做出客观评价并合理搭配,进行性格互补和工作流程配合,善于挖掘人才、激发潜力,做好授权和及时沟通。按照既定规范,最大效率的完成工作。

团队中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如何有效合作,相当大程度取决于人际关系,包括:上司,同事以及下属。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是八面玲珑,而是出于真实的互助。用任何把戏去维持一个长期的人际关系是不现实的,真正的互惠互助才能有效保持。

单位的兴旺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期望,通过我们每个人学会认识自己、管理自己,团结协作,合力多赢。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

学习《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心得体会2

在2011年进入xx工作的时候,当时记得在南二环四楼集体办公室,看到很多领导看一本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期待去看看,但是一直忙碌的没有阅读,现在时隔两年多了,前两天才开始读这本书,以前领导们都推荐看很多书,所以我也经常给助教也推荐优秀的书籍,不读书不去实践,很快就要掉队,不是身体与时间的掉队,而是思想掉队,赶不上很多身边的同事与朋友,他们都在进步,他们每天都会分享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也在空闲时间,给自己定严格的读书标准,部分优秀的书籍要写读后感,否则一年结束了,回首一年,什么都没有做,20多岁就死掉了,70岁拉出去埋葬,我们不想过平庸无的日子,多多去交往更多的优秀朋友,去阅读优秀的书,去更多的把理论知识转化实践。

20xx年初给自己定目标,要读30本书籍,可惜只读了三分之一,记忆犹新的读徐小平老师的《图穷对话录》 读梁文侠的《哲学与人生》 古典的《生活中的心理学规则》读《成功人生的九商修炼》————特别有收获,这两天又读完了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本书的目录中有六个推荐序言,其中推荐序言一是海尔总裁张瑞敏。也详细的阅读了彼得德鲁克的详细简介。

以前经常写作文用的张瑞敏的海尔案例,张总他认为这本书对从事企业管理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有效的书。德鲁克讲的一句话让他感触颇深,即“管理得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件发生”,起初他也是不理解的。

在中国的习惯就是轰轰烈烈、忙忙碌碌、激动人心,然而从本质上看这些对提高管理的有效性没有任何的帮助,唯有靠扎扎实实的管理机制。德鲁克讲:“在组织而言需要个人提供其贡献;在个人而言,需要组织作为达到个人目的的工具。个人对组织的贡献体现在如何以最快速度去创造和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组织为个人所提供的工具就是要支持其实现这一速度。”那么,管理者就应该学会有效性。

本书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先生提出了掌握时间、讲求贡献、发挥人的长处、要事优先及有效的决策,必须成为管理者思想上的习惯。换言之,“有效性是一种后天的习惯,是一种综合的实践。”而“既然是一种习惯,便是可以学会的”。管理者要学会这种习惯,必须经过训练。“一个人如果没有经过这些训练,则无论他有多大的智慧、多大的努力、多大的想象力和多丰富的知识,也必是一位缺乏有效性的管理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就应该努力的去接受训练,培养使自己有效的习惯。尽管德鲁克先生的要求,部分内容我还无法会意,当时在酷学酷玩做管理工作,虽然管理工作有很深刻的感觉,比如时间管理。发挥人的长处,决策,要事优先等等。

在工作中,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但有效性的学习是一种挑战、一种实践。如果我们既不去挑战自己的目标,又不去应对市场的挑战,就不会有学习有效性的压力和动力。在当今社会,一个知识工作者只要他的工作影响着一个组织的绩效和结果,他就是管理者,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和下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的人树立错误的榜样。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要做到某些事情,这些事情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最终才能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如果做不到卓有成效,就谈不上“绩效”,不管你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的时间和精力。从张瑞敏的序言中我体会到这是他经营企业管理多年的切身体会,也是他成功的最基本经验,非常值得每一位管理者的借鉴。

这本书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细细想来,确实切中要害。对于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而言,卓有成效至关重要,读了之后深受启发和教育。《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诉我们: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层管理者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有助于提高机构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但是,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通过阅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我认为关键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清楚自己对工作的贡献。“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认清自己对工作的贡献,才能激发我们工作的效能,提高工作效率。常自问,我在这份工作中能做出什么贡献,才能不负于公司给予我的这份薪水。把工作当成乐趣,主动完成任务,在工作中做出对公司发展、项目部建设有益的贡献。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于重点领域。如何管理时间是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配置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往往就决定了个人的成就。管理者不能面面俱到,亲力亲为组织里所有的事情,如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处理许多的琐事之上,那样既累了自己,又提高不了工作效益,最终也一事无成。管理者必须懂得轻重缓急,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一次只解决一件事情,面向未来,抓大放小,集中有限的精力于重点领域和工作上,才能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也才能带动整个组织工作效率的提升。

再次要知人善用,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除了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外,还要懂得上司、同事、下属的长处。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之上,懂得放权,让他们各司其责,充分利用他们的长处做好各项工作,不苛刻他们是完人,重视他们的专长和优势,才能最大化的做好工作,提高效能。

管理是实践,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书中提到:“无论一个人的才知有多高,只是多广,是多么勤奋以及富于想象力,只要他没有做多这些训练,那么他在工作效益上总是有缺陷的。”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通过实践,才有可能产生效益。管理者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的实践,才能使得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管理经验得到完善。

管理者必须做出决策,并且是有效的决策。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进行有效地决策。决策是“不同意见的讨论”的基础上的判断,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需要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一个人是否可以做出正确的决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在做出决策时,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做出决策。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学习心得 篇6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是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先生1966年出版的一部作品,主要讲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方面,脑力劳动者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多,如何衡量和提升脑力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作为一名“管理者”,如何更好的管理自己的时间,如何更好的为组织提供更多的成果,如何知人善任,如何做出卓有成效的决策。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篇幅不长,只有八个章节:

一、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二、掌握自己的时间;

三、我能贡献什么;

四、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五、要事优先;

六、决策的要素;

七、有效的决策;

八、管理者必先卓有成效。我利用一上午的时间就粗略的看了一遍,读后深受启发和教育。

该书阐述了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管理者的五项要素,包括:有效的善用有限的时间,重视工作的贡献,善于利用各人的长处,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上述五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但细细想来,确实也是切中要害,对于管理者而言,有效决策应该是至关重要的。它告诉我们: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只要我们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最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像管理者一样工作和思考。

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呢?

首先要把工作当成一种乐趣,要有敬业的精神。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发自内心的喜爱,才有可能在工作中用心思考,努力完成。通过工作来学习,获得经验和知识,实现自我价值,投入的热情越多,效率也会越高,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将敬业当成 1 一种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其次要善于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精力于重要领域。如何管理时间是管理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的分配自己的时间是很重要的,决定了个人的成就。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总会有许多琐事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使我们总是感觉每天都处于忙碌中,但效率却不高。因此有必要对时间做合理的分配,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重要的领域,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而且坚守有限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

管理是实践,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管理就是决策”是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西蒙的一句名言,一个人的才能,只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有可能产生效益。一个人的知识10%是培训中得到的,20%来自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剩下的70%是在实践中获得,因此,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才能使自己的工作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管理者不能仅执行命令,还必须能做出决策,并为其做出的决策承担责任,不能推脱,要敢于担当,为自己所做决定引起的错误与缺点所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如果他企图回避这项责任,那么他将失去下属的信任。别总带着问题找领导,因为领导不是为你打工的,领导有自己的事情和责任,他更需要的是你对问题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因此作为一个有效地管理者,需要从多方面考虑做出正确决策,而不是研究“能为人接受”的决策是什么。决策是一种判断,是若干项方案中的选择。管理者的职责就是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就是要进行有效地决策。决策是“不同意见的讨论”的基础上的判断,不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思考和研究,一个人是否可以做正确的决策是长期经验的积累。在做出决策时,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仔细思考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是什么,以及这些方案必须满足哪些条件,然后再做出决策;决策的同时兼顾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 2 贯彻的行动;在执行的过程中重视反馈,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阅读心得体会 篇7

关键词:英语阅读教研,微短篇阅读,阅读入门,阶段提高

学生在高中阶段,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懂得了基本的英语语法,这个时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也是一项具体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也直接影响其综合英语运用的能力。

然而,一线的英语教师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总感觉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高中学业的负担,又必然使教师和学生无法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专门的英语阅读课上。因此,如何高效地利用阅读时间,显著提高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效果,就成为我们所要研究的方向。

新形势下,快捷的阅读媒介已经深入我们学习生活的每个角落,比如微信、微阅读、微电影、微视频、微征文……探讨这些现象,我们也许能从中获得启发,从英语阅读的“入门级”阶段,到阶段性提高阅读水平和难度,寻求一种适应快节奏的现代英语教学模式。

一、利用各类微短篇阅读资源的必要性

(1)现代信息爆炸时代的需要。现代英语教育与以往教育环境一个重要的改变是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周围事物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利用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能力。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拥有来自课堂、报刊、电视、网络等信息渠道,仅仅依赖于传统的课本和课外辅导书,不但不能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要,而且无法激发学生开展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快捷而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不断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2)正确的语言观的要求。众所周知,在接近真实的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学生的积极性更高、接受能力更强,英语教学也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点,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同样适用,如果仅仅简单地布置阅读理解的短文,进行作业式的练习,不仅不能创造英语阅读的良好氛围,使学生自然地接受英语的影响力,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充分收集优质微短篇英语阅读资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积极地进行语言输出,学生自然地运用英语思考,激励他们阅读共鸣和探索欲望,逐步形成良好的正确的英语语感。

(3)与循序渐进的阅读训练相符。充分运用各类英语微短文,教师可以从高一至高三,根据学生的各个阶段的英语水平,从简单的入手、从简短的入手、从学生感兴趣的入手,掌握阅读材料难易的度,逐步提升阅读的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基于兴趣爱好的学习心理特点,开展各种易于接受和实施的教学互动,使其不知不觉地从英语阅读中获得英语水平的长足进步。

二、微短篇阅读教学目标的设定

(1)英文美感的体会。其实英语也和汉语一样,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之一,用英文写的马克·吐温、杰克·伦敦的名篇佳作甚至选入中学语文课文,更不用说传颂已久的莎士比亚英文剧作等。英语教师应掌握时机和环节,阅读时突出英语之美,要求学生大声朗读,仔细咀嚼体会微短篇阅读资料中生动的对话、丰富多变的句式、文章的意旨,使学生进入审美意境。

(2)词汇量的积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作为高中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词汇来谈提高英语水平,犹如空中建楼阁。很多学生把背单词作为扩大词汇量的唯一方法,单词的确需要记忆,但是,如果脱离语境,孤立地背诵单词,很容易遗忘或混淆词义,最后反而事倍功半。如果学生能够沉下心,通过大量微短篇的英语阅读训练,并持之以恒,必然能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逐步提高英语词汇量。

(3)英语语境的熟悉。对未出校门的高中学生来说,学好英语的最大障碍之一就是对英语系国家的社会环境、语言背景了解较少,对于英语词汇的含义常常生搬硬套,难以真正读懂英语文章。通过选取大量的微短篇英语文章,有助于学生尽快熟悉英文的具体表达方式,从而能在英语阅读中体会到正确的英文语境,更有效地提高英语阅读水平。

三、微短篇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操作

1. 阅读前的准备——重在资料的选择

来源一:网络。有理由相信,网络已经成为我们选择素材的一个重要平台,因为它没有地域性和时间性的局限,而且信息海量,只要善于遴选,教师就可通过上网,从英语类的栏目下载原汁原味的文章,无论是英文小说、散文、诗歌,还是歌词、谚语、名言警句等,只要内容精辟又符合高中阶段难度的,都可以择优保存,作为高中英语阅读的素材。

来源二:英语报刊。传统的英语报刊阅读不可废弃,因为其中经过专业的英语从业者的精选,不管是“OUR WORLD”“CAMPUS TRENDS”,还是“LOOKING ABROAD”“CULTURE DISCOVERY”, 都是非常优秀而现成的微短篇阅读来源。英文报刊中登载的短讯短评可以做到和即时新闻同步,学生相对容易理解,而且所用的词汇也是实用性的,经常性地阅读英文报刊,能够通过日常化、实用化的读书读报,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

来源三:日常积累。英语教师可以经常自己积累一些幽默小文、校园趣事、国内外新闻等,各类话题和内容不限,只要适合高中阶段即可。要使学生在阅读时能时常保持新鲜感,就要保持微短篇阅读资源的经常更新,变化英语阅读的形式和内容。

2.阅读中的调节——重在“悦读”与互动

(1)教师在进行微短篇英语阅读准备时,由于材料来源的多元性,可以较多地结合多媒体开展阅读教学,利用多媒体图像展现微短篇阅读资料,更好地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采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要善于创设导入环节,应用生动的图片、音效、视频等,阅读伊始即要摄取学生高度的兴趣和注意力,并努力使昂奋的学习情绪贯穿整节课堂。比如,利用多媒体展现英文广告,重点挑选与高中英语语法相适应的广告词,如“Just do it”( 只管去做——耐克);“No business too small, no problem too big”(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解决不了的大问题——IBM);“To me, the past is black and white, but the future is always color”( 对我而言,过去平淡无奇;而未来,却是绚烂缤纷——轩尼诗),等等。然后还可以播放几则对话相对多的英文广告,并组织讨论:What is your favourite commodity?What is your favourite advertisement?Why?接下来,还可以要求学生试着给熟悉的国内广告配上英文广告词,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2)注重选择适合精读的微短篇英文加以深度挖掘利用。限于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间等因素,应选择微短篇阅读资源,切勿贪多求滥,选材以短小精悍为佳,但要注意挖掘其中的精彩因素。可以把里面的词汇、语法结构等在阅读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讲解,精读其中优美而朗朗上口的词句,尽量要求学生将其背诵,部分精品文章甚至可以鼓励默写。

例如,下面这段来自英文报Teens(Club for Foodies,高中版第538期)中的一小段就很适合诵读并默写。Food is one of my greatest joys, not only because it stimulates my taste buds, but also because it brings me together with others. I’m thankful that when I am feeling stressed, I can always turn to cooking and enjoying food in good company. As the current president of Food for Thought, I look forward to planning even more opportunities for fellow foodlovers to find a respite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high school life. 要充分挖掘利用阅读资料,我们还可以安排学生用刚学的英语阅读文章进行会话或仿写,更好地强化阅读记忆,更有效地深化阅读理解。选择恰当的话,一首歌词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一堂课上,我首先播放了R. Kelly在1996年自己向迈克尔·乔丹电影致敬的歌曲“I Believe I Can Fly”,一下子就带动了学生的情绪,然后要求学生诵读并背诵其歌词,并要求学生模仿其中的句子“If I just believe it,there's nothing to it”来造句,学生即能愉快地接受课堂训练任务,并切实体会到英文的特殊魅力。

(3)创造良性互动的阅读氛围。此处所指的互动,包括阅读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才会形成一节良好成效的阅读课的“气场”。比如有人把2009年春晚赵本山、小沈阳的经典小品《不差钱》翻译成英文剧本(“Got the Money Anyway”),学生们本身对原作又很熟悉,在课堂上选取其中的一小节,由4组或4名学生分别扮演其中的角色,当说到小沈阳的著名台词:“Eyes closed, eyes opened, and a whole day is over. Eyes closed but never opened again - then your whole life is over.”全班笑成一片。当然,笑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在这种环境中取得良好的英语阅读成效才是重要的,要利用这种氛围,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配合阅读教学步骤,更好地领会教师所传授的阅读技巧,满腔热情地参与阅读活动,形成热闹而不吵闹、互动频繁的氛围。再比如在一节课上,我从最近频繁出现的雾霾天引入社会热点“全球变暖”这一话题,然后要求学生阅读Teens中的一篇短文“Danger from global warming”(《全球变暖的危险》),之后用提问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会快速捕捉文章的关键语句,对难以读懂的部分,如何运用已知的主题和细节进行揣摩、猜测、判断。在学生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全球变暖问题得到缓解?从而过渡到下一篇文章“Letting some light in”(高中生开博客,倡导“低碳生活”),通过这篇文章,可以向学生们展示实际上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最后,让学生们分组讨论:How can we live a low-carbon life to slow down the pace of global warming ?并让学生从“food, clothing,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中选一个来写下自己的做法,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大家阐述做法。

3. 阅读后的总结——重在阶段性提升

甄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篇8

按照德鲁克的观点,管理者是否“卓有成效”,是由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所决定的。“思维方式”是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非天生的遗传基因。它本质上是一种思考问题的习惯,进而形成工作中处理问题的习惯与管理习惯。按照德鲁克的论述,管理者的有效性似乎跟他的学历、勤奋程度、性格与忠诚度等因素无直接关系,而与“能否”取得成果有直接关联,善取成果与善取业绩的“特性”与“素质”往往是由艰苦的经历与阅历炼成的,有能力的干部都是经过一线“炮火”的出生入死,都是在基层艰苦与平凡的工作中磨砺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一个可比较的大组织内,持续的经营数据与经营绩效是检验管理者“是否有效”的唯一证据,而除此之外的表现积极、忠诚与勤奋、附庸高雅的“学历”等,都不能作为是否“卓有成效”的关键检验指标。

根据笔者长期的企业管理经验,认为甄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要把握三个关键点:

第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从成熟事业中,甄选新事业的操盘手。

很多企业在快速发展中,会周期性的遇到新事业与新市场操盘手“人选”的瓶颈,出现周期性的人才短缺与“骨质疏松”。

一个重要原因,是决策者缺少事业发展与组织成长的统一思考,缺乏系统的干部培养与选拔的规划。按照笔者管理的经验,成熟事业的“老干部”与“新苗子”应是新事业操盘手选择的主要来源,新市场的开拓应从老市场经营成功的年轻干部中选拔。这就要求在老事业与老市场的经营过程中,决策者始终应将观察、甄选与培养干部,作为从事老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分析业绩经历,验证其经营的有效性;通过研究其成长经历,破译其“思维方式”的有效性。只有平时重视细节考察、业绩与成果考察,决策者才能在新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与转折时刻,自信的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从“老事业”中选拔“新事业”,管理者至少有三点依据:一是新人在老事业中的阅历,充分考验了其经营能力;二是老事业往往是个庞大的体系,在大体系成长起来的新干部,往往具有大型组织的人事感觉,在带队伍方面往往具备一定的人气与影响力;三是新事业操盘手的人选,应是较为苛刻的,选择本身就充满着冒险性,新人选拔的关键是,综合能力与平衡能力,既要具有业绩的拓展力与冲击力,又要具备带队的组织平衡感,这两大指标的比例与可变柔性,将决定新干部的“整体有效性”,或称“有效性指数”。

B企业是国内大型的工业品制造商,过去的市场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与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但随着中国中西部市场逐渐成熟,公司欲分步骤分阶段开拓中西部市场,在选择河南省区经理和湖北省区经理的过程中,营销总监面临着多种选择;是选择空降兵哪?还是选择内部提拔哪?是侧重业务性人才哪?还是侧重管理性人才哪?是看重活力与激情哪?还是看重决策力与执行力哪?经过思考,营销总监与人力资源部经理与销售部经理反复交换了意见,系统研究了近两年来在老市场区域内,各位经理的业绩、队伍成长、内部管理与客户维护等诸多因素,最后选拔出了两位经得起业绩与管理检验的年轻经理,这两位新人虽然年龄偏轻,但经过了近两年的业绩检验,在众多候选者中,他俩的业绩增幅虽然不是最大最快,但增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较强,他俩所带的团队稳定性与成长性也最好。新经理上任一年,的确不负众望,他俩在做业绩与带队伍两个方面,均创造了较为优异的业绩与成果。这为企业持续的开发新市场新区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第二,疑人要用,用人要疑——重视过程管理,理性甄选。

“新人”走进新事业的前期过程尤为重要,此时的决策者,应将过程考核与过程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引导中考核、考察与考验,在考察中引导、培养、培训。新干部是否能适应新市场与新事业,前期考查、调整与引导是否得力,往往是甄选“能否成功”的分水岭。在实践中,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的现象,一种可能,新干部上任,三把火一烧,很快适应新环境与新事业,成绩立竿见影;另一种可能,新干部开局不利,业绩与组织很快都陷入困境。

此时的决策者,应及时引导新干部,首先是树立信心,其次是调整经营策略,合理配置资源,探索出新的盈利模式,尽快取得业绩。如果引导及时得力,“新人”可能会及时走出困境,从职业化用人的理性思路来看,就是“疑人要用,用人要疑”。

当然,过程管理也不是万能的,有效性的“柔性”可能需要时间的跨度,但是现实是残酷的,经营的周期局限将不得不淘汰新事业“无效的”操盘手。因此,前期的过程考核与引导,应是对“早期任命”的有效弥补。睿智的决策者,应既重视“早期算命”,又要重视过程考核与前期引导。建立过程考核与引导机制,需要企业不断提高自身职业化与专业化的管理意识与机制平台。

C企业是一家生产黄酒的国内知名企业,新市场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营销类干部的短缺。为了根本解决这一问题,经过系统与策划,企业最终决定提拔一批有业绩的年轻的新经理,并采取了“老经理做新区,新经理做老区”的新策略。新选拔的经理年轻,虽然他们热情高涨,但能否稳住并保持老市场的持续增长仍存在着很多不测。为了“保护”并“历练”新干部在老市场的稳步成长,公司在适当缩小老区域市场的责任面积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六大考核指标:分别是业绩、同比增幅、费效比、回款、单员成果与客户满意度等;并对六大指标设计了有差别的权重,每月一小考,每季一中考,每半年一大考。

每次小考主管经理,进行个别谈话,并记录主要内容;每次中考,由业务、人事、财务与技术服务几条线的主管上级组成的专家小组,针对新经理阶段业绩进行综合评价,小组成员从不同的专业对其进行咨询与询问。通过一段时间新经理在市场策略团队管理与客户维护方面不断的积累了管理经验,职业能力有了稳步的提升,对于业绩较好的经理扩大其区域覆盖面,对于业绩偏差的稳定其资源配置总量使他们精耕细作,两次大考不合格的坚决予以淘汰。一年后,新经理队伍得到了整体的成长,惟有烈火才能检验金子,惟有一线的炮火与硝烟才能考验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nlc202309040037

第三,选人不疑,用人不忧——建立职业化的干部选育机制。

国内大量企业的案例说明,一家企业干部队伍的可扩展性与可复制度,往往决定了其发展的空间与速度。企业业务规模的扩展为干部队伍的成长创造了前提,而干部的成长又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动力与源泉。能否建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战略。在实践中,我们的方案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建立“选”、“育”、“炼”三位一体的干部培育“三步经”。

“选”即大范围的梯度选拔,是指管理者应从企业的基层与一线,去选拔与培养具有潜质的“种子”与“苗子”,通过实际业绩考验,考察种子与苗子的“有效性潜质”。企业越大层级越多,管理者应从各层级选择“种子”与“苗子”,持续观察考验,以实际绩效能力作为唯一有效性的测试标准。慎重对待被选者所表现出的“忠诚”、“积极”、“高学历”与“好人缘”等特质与特色。

“育”即计划性的周期培养,是指营销组织应与人力资源部门应紧密配合,在营销体系中设计出年度预算与培训计划。应落实以下三项工作:第一项是通过每季、每月或每周持之以恒的组织生活,要求全体干部无一例外的进行理论学习。经营与管理的理论是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的基础,这也是是促使管理团队建立统一追求与达成共识的前提。第二项是通过定期的经理会议,通过交流、争论、沟通与引导,使绝大部分干部统一在经营宗旨与经营策略的方向上。第三项是个别交流,针对个别干部的特点与典型问题对症下药,辩证实治,有效的引导特色人才的成长。

“炼”即关键时刻的重点励练与考验。真正有能力的干部都是在事业的熔炉中“考验”出来的。新事业熔炉的“考验”,不仅要“考验”其经营能力与组织能力的单项指数,考核其“业绩成果”与“组织成果”,更重要的是考验新干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与新困境的变通性与柔性,考验经营与带队两项能力的协同性,检验新干部的自我调整与自我创新的能力。这需要企业建立专业性与系统性的绩效考核与人才评估制度,在“实践”中验证干部的“有效性”。

D企业为一小型的专业服装的制造商,创立5年后业绩已达3亿元,但在近3年中业绩一直徘徊不前,直销类的营销体系一直处于人员变动的状态,周围区域的竞争对手来挖墙角,形成了周期性的人才流失,企业患上了短期的骨质疏松症,营销总监整天焦头烂额,对于新市场的开发,经常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大意失荆州和挥泪斩马谡的情况屡屡发生,企业在发展中出现了严重的组织短板。企业班子参加过多次培训后,痛定思痛,逐渐认识到,当前的人力资源体系已无法支持企业持续的做大做强,必须强化人力资源部的配置,提高人力资管部的级别,加大其年度与季度预算,将人力资源部提升到企业战略的层面与高度。

人力资源部强化后,在营销体系的新干部选拔、培育与考核上三管齐下。首先加大招聘预算扩大招聘面,提高招聘水平。例如突破原先专业瓶颈的局限,将相关行业作为招聘的选择对象;其二,加大培训预算,提高了选择培训老师与培训教材的水准,周期性与连续性的强化了对新干部的培训;其三,优化与在创新考核制度,根据梯度市场容量,规划出了高中低三个不同的增长区,设立了不同的考核指标,分区分级考核,奖忧罚懒,在实践中持续探索,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本行业本企业的较为系统的考核制度。通过一年多的努力,营销组织的终于建立起了较为职业化的人力资源体系,新经理的层层选拔与持续的培养,有力的支撑了业绩的持续增长,两年后C企业稳健突破了6亿销售大关。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心得 篇9

以下我是对本书的几点看法:

一、对“有效性”的看法

德鲁克先生所谓的“有效性”是指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的成果的一种手段。它有两个前提: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而是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

组织聘任一个管理者,当然是要求他的工作必须有效率,否则就是对组织资源的一种浪费。一个企业若管理了是无效的,那它可能都无法生存。这里德鲁克先生有一句话非常生动:管理的好的工厂,总是单调乏味,没有任何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这句话一开始看上去让人感到困惑。因为我印象中的管理的好的工厂,必定是有很多非常好的新闻,有很多动人的事迹。其实现在看来,那并不代表着管理的非常好,因为管理的好应该是有条不紊的运行。一个组织天天都有很多意外的事情发生应该不是一件好事情。所以管理者应该把一些意外的事情变成例行的事情,努力把“非程序化决策”变成“程序化决策”,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很多资源和精力,更能使企业更加有效率的运作。

更为重要的是,德鲁克先生强调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有效的管理不一定是要看一个人的天赋。通过后天的学习可以让自己的管理更加有效。其实说到这一点,想起了我们国家的很多企业管理者。记得看过一个日本学者写的一篇文章,是有关中国的企业管理者的。他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写出了这个社会的一个通病――浮躁。每个人都在追求速成、捷径、随波逐流,而很少有人能够沉静下来思考很多现象的原因。大街上的任何一家书店里都摆放着很多浮躁的书刊和培训班的广告,比如:口才速成班、一分钟掌握人际交往、十天学会经商之道、一夜暴富等。甚至有一本书是写中国企业怎样能在几年内赶超西方国家。然而这些东西都是不能速成的。西方国家的企业走到今天这一步,用了好几百年,其中积累的很多文化和精神的财富,是无法速成的。德鲁克先生说有效性可以学会,我个人认为,是让管理者能够静下心来思考,思考自己有哪些不足,思考别人为什么能够做强,思考该如何向别人学习,也是告诉管理者,一种很高的境界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没有捷径可言。说白了,就是一个“自我管理”,“一个连自己都管不好的管理者,怎么还能指望他管好别人呢?”。在这个浮躁的时代,管理者的管理哲学必须改变――由管理别人转变为管理自己。德鲁克先生的这个建议对任何一个组织和个人都是极为有用的。

然后,德鲁克先生提出了学习有效性的几个方法:管理自己的时间、在贡献上下功夫、善用人的长处、要事优先。

二、“时间管理”

金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是时间没了,永远不会回来了。时间是不可逆的,时间也是不等人的。每个人都知道时间很宝贵,也在努力的去珍惜时间,但是实际所做的和想做的完全是两码事情。正如德鲁克先生举的例子,某位董事长可以肯定自己1/3的时间用来研究业务,1/3的时间用来接待客户,1/3的时间用来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然而秘书的统计令他大吃一惊:这三件事情基本上没花费时间,时间全部都被用于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了。我读到这里感觉很好奇,于是也自己做了一个实验。我个人觉得自己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天用8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1小时运动,6小时学习,1小时上网,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这样看来,似乎并不是很紧张。但是第一天按照正常时生活统计下来是这样的:10小时休息,2小时吃饭,2小时运动,4小时学习,6小时做其他的事情,而且学习的过程中还做了其他的无意义的事情。无意义的事情占了80%。然后第二天按照事先规定的标准做了一下,感觉时间非常紧张。所以说,人对时间的感觉是不准确的,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时间安排,以充分了利用好自己的宝贵的时间。

德鲁克先生在时间方面提出了另一个非常宝贵的意见就是把零散的时间集中起来,用整块时间集中精力办大事。正如前面所说的,管理者需要静下心来思考。用零零散散的时间处理重要的事情等于在浪费时间。零散的时间只适用于做零散的事情,而重要的事情,必须腾出一块时间,排除干扰,集中精力去做,这是提高有效性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在“贡献”上下功夫

我非常赞同德鲁克先生对管理者的一个描述,就是管理者应该是贡献价值。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帮助同事发挥长处并避免他们的短处。我觉得这是管理者的价值所在,因为管理者如果做到这一点,其每个人的优势必将很大程度上发挥出来,这不但能够大大提高组织的效率,还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组织的目标。

德鲁克对管理者的另一个观点就是:管理就是承诺。没有承诺的管理不是管理,只是一种空口的指挥。有了承诺,才能得到员工的认同感,才能使组织具有真正的有效性。

四、发挥人的长处

德鲁克先生强调发挥好下级的长处,而不是紧盯着别人的短处不放。因为一个人的短处是已经形成了的,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的,很难在改变了。与其花很多资源和精力去帮助一个人改变他的短处,不如另择他人,选择在这方面擅长的人。然而,现在的大部分管理者都是天天责怪员工不擅长的工作做的不好。这让我想起了“木桶理论”,实际上在现在看来,“木桶理论”在管理上面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觉得一个人的长处就像是士兵的剑,在战场上是要用剑来击败对手。每个人都有短处,我们就要制作自己的盾,用来防止自己的短处被别人戳穿。所以,现实中,人们应该花精力去专注于他擅长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五、“要事优先”原则

在这里,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三点:做事要专一、做事要讲究顺序、忘记过去。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讲的就是做事要专一这个道理。“眉毛胡子一把抓”只是事事躬亲,事事不精,结果是所有的事情都没做好,还浪费了时间,还不如不做。老子曾经说过“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而现在的人很多都是贪多求全,总是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去干完更多的事情,结果是结果都很差,这也许也是浮躁的一种表现。

光做到“心无旁骛”还不行,做事讲究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很多人做事情都是先做让自己感到压力大的,这往往导致了一个后果:牺牲很多重大的要务,因为一个任务中最耗时的部分――将决策转变为行动的过程我们没有时间去考虑。还记得小时候读《伊索寓言》时的一个故事:一天,老鼠以自己的性命为赌注向狮子挑战,一定要同它决一雌雄。不料,狮子却拒绝了它。“怎么?难道你害怕了吗?”老鼠得意地问道。“非常害怕,”狮子说,“即使你拿自己的性命与我决斗,我也无法答应你。因为你实在长得太小了,就是全身的肉加在一起也填不满我的一道牙缝儿。用跟你决斗的功夫,我可以抓到更好的猎物。”确实,看到很多人天天在忙碌,却没有成就,也许自己也算是这样的一个人吧。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却可以拓宽时间的宽度。只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才能使之发挥出最大的价值。每时每刻都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就可以获得了比别人多出一倍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那些在人生中最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是最忙碌的,但一定是效率最高的。许多成就突出的人,反而很少加班,他们做起事来不紧不慢,却轻轻松松就把业绩搞上去了。因为他们总是把每一件事情的轻重缓急分得清清楚楚,从而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排列组合。成功的秘诀就是抓住那些最重要的事情紧紧不放。李敖老师也曾经说过:你的生命是那么短,全部生命用来应付你所选择的,其实还不够;全部生命用来做你只能做的一种人,其实还不够。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给“你最应该做的”以外的,不论是过去的、眼前的、未来的,都是浪费你的生命。

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谁也无法改变。如果给我们带来的是幸福,那么我们应该感恩的享受,若是不幸,我们应该现实的接受,并努力去改变。管理者要专心一志,第一项原则是要摆脱不再有价值的过去。所谓今天,乃是昨天所做决策和所采取行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每一位管理者都要必须不停地花费时间、精力和材质,来弥补及跳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不论昨天的行动和决策是自己做的还是其他人做的,管理者都要弥补和抛开。事实上他在这方面所耗的时间应该比其他任何任务所耗的时间都多。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的几点感想,总结起来就是:自我控制,珍惜时间,善于贡献,发挥优势,做事专一。虽然比较浅显,但是以后再读的时候,肯定会有更多的感受。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希望自己以后能够真正的沉静下来去思考和开拓,一步步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心得体会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体会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1500字

★ 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1000字

★ 交通系统中层管理者培训班心得

★ 卓有成效者读后感

★ 卓有成效的意思

★ 管理者工作计划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篇10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读了这本书,从而初步认识了德鲁克,认识了他的思想。德鲁克教授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学宗师,《经济学人》称他是“大师中的大师”。管理学是他一生耕耘的主要园地,在此领域,他成就卓著。他是推动管理学发展成为一门严肃科学的先驱,是现代“管理丛林”中经验主义管理思想流派的创始者和代表人物。

关于管理方面的著作通常都是谈如何管理别人的,而这本书的主题却是关于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

本书围绕着“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是卓有成效的,而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的核心观点,分为七章展开。前五章主要讲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最后两章讲管理者如何做决策。整部著述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使人一目了然。虽然,书中有些专业的内容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读过此书,仍然使我受益匪浅。在我看来,书中的许多观点并不仅仅适用于管理者,对我们日常的生活及学习也有着许多的帮助。

要想了解这本书,我们必须先掌握德鲁克对以下四个词语的准确含义,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思想。

一、管理者。德鲁克认为:“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的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到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二、卓有成效。就是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三、贡献。指的是提高组织整体的绩效,而并不仅仅是经理人自己部门的绩效,也不仅仅是提高他个人的技能。

四、专注。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只专心做好一件事,不会动摇、分心,而是完全专注于任务本身。这需要极强的自律、不断地练习实践,以及对本任务的极大兴趣。

怎样才能做一个好的管理者,养成好的管理习惯呢?通过学习感受到,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养成五个好习惯:

一、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如何掌握自己的时间。他们会系统的工作,善用这些有限的可控制的时间。时间管理非常重要,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很重要,决定了个人成效。

二、有效的管理者重视对外界的贡献。有效的管理者懂得将自己的工作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常自问:“对我服务的机构,在绩效和成果上,我能有什么贡献?”永远强调的是责任。重视贡献的人,因为都有把工作干得更好的心理动力,会让别人充分了解自己,也总想了解别人需要什么,发现了什么以及理解了什么,因此会重视互相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发展以及培养他人,不为组织的内部所惑,跳出组织之外,视线从“内部事务、内部工作、内部关系”转移到“外部世界”------组织的成果,从而达到组织的真正目的。

三、有效的管理者善于利用长处,包括自己的长处,上司的长处,同事的长处,下属的长处。“见人之所长以及用人之所长”管理者要善于抓住有利形势,做他们想做的事。这就要求个人要知己知彼,古

人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充分沟通,了解自己,了解他人,善于利用不同的人的优点,共同完成任务。

四、有效的管理者要集中精力于少数重要的领域。在这少数重要的领域中,如果能有优秀的绩效就可以产生卓越的成果。按照工作的轻重缓急设定优先次序,把握要事第一的原则。

五、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做有效的决策。他们知道有效的决策事关处事的条例和秩序问题,也就是如何按正确的次序采取正确的步骤。他们知道一项有效的决策,总是在不同意见讨论的基础上做出判断,它决不会是一致意见的产物。他们知道快速的决策多为错误的决策,真正不可或缺的决策数量并不多,但一定是根本决策。他们需要的是正确的战略,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战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阅读心得体会 篇11

一、合作教学模式概述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合作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在美国,主要是以小组为教学单位,通过教学要素间的互动和交流来推动教学的开展。从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学者也开始关注合作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步成为各个阶段的重要教学模式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教学,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知识的讨论与交流,各自取长补短,促使学生深入的思考课文内容,提高了其对文章的理解能力。此外,运用合作教学模式还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其竞争能力。社会的发展对学生合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小组合作学习把成绩较好的与成绩较差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让他们进行分工合作,而且各个小组间还有竞争,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让小学生爱上语文阅读学习。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科学划分小组,提高合作学习成效。科学划分小组成员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一个重要前提。小组的成员一般都是4人到6人组成,因为如果人数比较少,很难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人数比较多的话,由于教学时间有限,不可能让所有的小组成员都发言,会影响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在进行小组成员划分的时候,不能图省事选择就近划分或者自由结合,要把语文成绩稍好的跟语文成绩稍差的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够互帮互助,帮助成绩差的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的自信心。在分好小组之后,老师要交代组长的职责,让小组成员推选小组长,小组长要具备一定的责任心,还要具备领导这个小组的能力。小组长选出来之后,小组内还要选出一名纪律员和记录员,分别负责小组合作学习的纪律与记录工作。教师要在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的有效性,告诉学生其他成员发言的时候要学会倾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不能随意的打断别人的发言,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成效。

(二)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合作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催化剂,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会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模式,要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学习的快乐,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首先,运用比赛竞争法来营造氛围。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跨越海峡的生命》的时候,这篇文章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人跟人之间的美好情感,感受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在小组合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个成员来朗诵一段课文,当小组成员都朗诵完毕之后,让大家不记名投票选出朗诵比较好的小组成员,并给这个小组进行表扬,让学生体会自己带给小组的荣誉感,这种竞争式的合作激发了小学生的斗志,提高了教学有效性。其次,角色互换法来营造氛围。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渔夫的故事》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主要是讲述充满智慧的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这是学生喜欢的故事题材,这个时候采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小组成员进行角色扮演,二人为一个表演小组,一个表演渔夫,一个表演魔鬼,要求表演者能够展示出魔鬼的凶残雨狡猾,还要表现出渔夫的从容与镇定,在这样的合作表演中,让学生对阅读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有效目标,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小学生的年龄都不是特别大,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及时为学生设计有效的目标,不能让学生在讨论与交流的时候漫无目标。在目标设计出来之后,让小组成员进行积极的探究与思考,总结出其认为最完美的结论。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为每个小组都设计出教学目标:“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哪些事件来表现小英雄雨来的机智与勇敢的?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雨来上夜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乡亲们是怎么样赞叹雨来不惧牺牲的精神的?你觉得雨来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设计出这些学习目标问题之后,让小组成员明确了学习任务,进行激烈的讨论,总结出答案之后选出成员代表进行发言,教师进行最后的引导,教学成效明显。

(四)引导全班交流,进行分层学习评价。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模式,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评价都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在小组观点明确之后,可以让小组代表进行辩论与交流,本着“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目标,形成全体学生竞相学习的良好局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进行分层评价,对于那些表现相对比较突出的小组进行适当的表扬,让他们能够在此基础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对于那些表现不是特别好的小组,要以正面激励与点拨评价为主,不能打消他们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

三、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其主动探究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合作学习的机会,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变得妙趣横生。

参考文献

[1]张华,谢祥琼.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2).

[2]王利峰.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05).

上一篇:银行合规主题演讲稿下一篇:国有林场改革基本情况的汇报(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