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阅读课总结
学习语文重在积累,积累就需要平时多阅读,伴随着读与写的过程,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学生慢慢的就会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高中生学习时间紧,任务繁重,阅读时间相对较少,而《语文报》的到来,给我们学生输入了新鲜的血液,每周腾出一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尽情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解决了“想阅读,没时间”这个问题。虽然每周一节课的时间并不多,但是对于拓展阅读面还是有一定的帮助。一学期下来,相信每位同学都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总结如下:
一、每周除了会考复习阶段都能按时上好阅读课。高二四个班集中定在周四一天进行,每节课发两期给学生阅读,学生读完前一期再调换下一期。读的快的同学能在一节课中读完两期,因为报纸上有些试题,有些学生想练一练,所以耽搁时间。但总的来说,基本上能完成一节课的阅读任务。《语文报》共有8版,主要分为名作鉴赏、阅读指南、课文辅导、考试训练、写作指导这几个版块,其中课文辅导和考试训练这两个版块基本上和我们高中教学同步,所以这个板块也起着巩固知识的作用。
二、多数同学能做到认真仔细的阅读。很多同学都养成了边阅读边摘抄的好习惯。明代作家张浦著有《七录斋集》,得名源于他的书
斋,相传他每读完书要抄七遍,完了再焚之。读书能做到手和眼并用,既加强了记忆,又提高了阅读质量。
三、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老师有时会指定学生去读一篇美文,然后仔细玩味,认真思考,这篇文章好在那些地方;帮助学生筛选阅读材料,使他们能更有效的阅读;把课文辅导和考试训练这两个版块的答案公布在黑板上,有些学生能及时对答案,有些题老师还在课堂上讲解。
总之,高中语文阅读课是语文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磨刀不误砍柴功”,把阅读课上好,不但有助于教师更加得心应手地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培养出“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新时代的学生。我热切地希望高中语文阅读课的开展能落到实处,发挥它应有的功效,进一步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由于是这学期刚刚开设阅读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语文教师要敢于摒弃功利教学的思想, 着眼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审美情趣和思想品德修养的大语文观。
二、解读教材编排
高中课本和读本中小说和戏剧所占篇幅较大, 因为小说和戏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多种表达方式, 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艺术形象, 使学生认识生活、陶冶情操, 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三、教学实践的“三个突破”
(一) 超越课本, 从课本扩展开来, 创设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
让学生从报刊杂志和多媒体网络中获取信息, 选择课题, 进行多种形式的创造性写作。
(二) 超越课堂, 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校园, 在社会交际和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中学习课文。
(三) 超越考试, 引导学生摒弃急功近利的目的, 引导学生不
受考试内容和考试模式的局限, 把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 以丰富多彩的阅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具体尝试
(一) 对话式阅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对话应为师生间和人与文本间思想精神的相遇、碰撞, 观点的融合或相左, 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但这种教学方式适合于教素质较好、层次较高的学生, 强调学生要对文本充分地把握和理解, 前面的预习、思考、理解及寻找资料帮助是关键, 这些活动较为沉闷, 但如果没有这样的厚积就无对话课堂的薄发,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旁征博引名家对作品中主人公形象的分析评价, 又可以阐述自己独到的见解, 学生亦可以挑战权威, 大胆质疑。
(二) 创新式阅读:
教师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 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通过各种方式对课本的涵咏、感悟和思考, 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新颖的结论。如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后, 我让学生发挥想象, 结合霍小玉、林黛玉、璩秀秀、韩凭妇何氏和刘兰芝等古代妇女的共同命运, 模拟法庭庭审, 写一篇法庭辩论记录, 挖掘杜十娘人生悲剧的深刻原因。学习《阿Q正传》时, 我让学生为之编年谱, 写死因调查报告和传记等。阅读《装在套子里的人》时, 我采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将课文改编为课本剧并表演出来。学习《茶馆》的第二幕, 我为学生放映了电影《茶馆》, 加深了学生对旧的时代变迁, 社会腐败不堪, 恶势力对下层市民的敲诈、盘剥的理解后, 我要求学生植入当代生活新鲜元素, 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生活实际, 改编剧本第二幕, 加入当代流行语言, 写成剧本《大话茶馆》, 学生自导自演, 自行设计多媒体幻灯背景, 在全校公演。学习了《边城》、《祝福》和《荷花淀》后, 我利用课外时间, 向学生介绍了《德伯家的苔丝》, 放映电影《边城》和《德伯家的苔丝》, 要求学生完成《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命运》的小论文, 最后我根据他们的探索分析, 为之作了专题讲座。学习《雷雨》时, 我组织学生围绕“30年后, 周朴园对梅侍萍的怀念是真还是假?”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在激烈的争执中明辨了是非, 费时少而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 比较阅读:
包括同类作品比较阅读, 一部作品不同的文学样式的比较阅读, 相同思想题材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的比较阅读等等。这种阅读方式要求与写作结合, 教师点拨, 激发学生探究创作的欲望, 学生认真阅读并思考, 才能写出见解独特, 笔力道劲, 引证确凿, 富于文采的好文章。
(四) 自主阅读:
我利用寒暑假可由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 鼓励并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式阅读”, 制定阅读计划, 推荐优秀作品, 以语文自读课本为主, 涉及古今中外作品;教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方式方法;提出自主阅读的要求;完成课外阅读笔记。并且我挑选出优秀的学生的阅读笔记向省市报刊推荐发表。
(五) 探求式阅读:
有针对性、以实用为主,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选定一个课题, 让学生运用调查、访问、讨论、查找资料和网上检索等多种方式, 进行研讨, 形成成果, 并展示和交流。如学习了《胡同文化》和《祝福》后, 我要求学生课外围绕“赣菜文化”或“中国人过年的风俗习惯”进行课题研讨。
五、阅读教学方式改革尝试的思考
(一) 树立新型观念, 在教学中应从以“教”为中心转移到以“学”
为中心, 在教学研究中应把学习方法的研究作为探讨教学方法的基础, 在教学实践中密切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 创设宽松氛围, 与学生交朋友, 以博学征服学生, 以宽
容理解学生, 以真诚坦荡对待学生, 以富于激情的语言感染学生, 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三) 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要收集资料,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我
解决, 这完全尊重了学生的能动自主意识, 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 同时学生探讨课题时必须合作——充分交流、切磋, 资源共享, 加强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 阅读教学要与写作结合, 通过阅读教学与写作互相渗透的训练, 激活学生的思维, 以读带写, 以写促读。
(五) 教师应与时俱进, 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人格素养。
要具备渊博的文学理论知识, 以多元文本解读理论和方法充实自己, 游刃有余地发挥教学主导作用。教师本人对文学作品除了有客观的解读外, 更要用艺术的审美情趣、优美的语言和诗意的情怀来引导学生的想象, 用艺术的思维方式进行创造的理解, 更要用宽容和鼓励的态度去积极肯定和评价学生。
摘要:在新语文课程标准颁布的背景下,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及创新精神, 我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尝试了几种教学方式。
一、教师与学生一起读通课文
既然是读通,那就不是读一遍两遍的事,中国有句古话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上每一节阅读课前,都应该熟读课文。对于教师来说,熟读课文可以领略课文的重点,真正做到心中有教材,清楚难点与重点。只有心中有教材,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轻松驾驭课堂,激发自己的教学智慧。对于学生来说,认真读课文,就如同熟悉了比赛的内容安排,“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读,不是泛泛的数遍的重复,可以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更要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
二、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切入点
每一篇课文,虽然涉及的知识点、训练点很多,但是都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线,找到它就抓住了学习的切入点。如何找准切入点呢?教师要先作为一个阅读者阅读教材,钻进文本中与作者产生共鸣,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阅读提示,确定语言训练的重点。然后,在课堂中,教师或是从题目入手,或是从开头结尾的一句话入手,或是从文章中心入手,或是从课后练习题入手,从而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
比如教学《和时间赛跑》一课,可以让学生根据题目来提出自己的疑问: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孩子们有的说:“是谁和时间赛跑?”有的说:“他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有的说:“他和时间赛跑的结果怎么样?”这样,教学就可以围绕这几个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再比如《孔子学琴》一课,课文讲了孔子在学琴过程中不知满足,精益求精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谈谈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孔子每次是怎样学弹琴的?你从中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在小组合作中,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内容要考虑学生之间可能出现的不同认识、不同的观点,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解决,把学生的差异转变成一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会积极参与,相互启发。教师把问题交给学生之后,一定要深入到每一个组,与学生一起交流。
交流阶段,可以由组长指定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让每一孩子都能有合适的展示机会。俗话说:“给孩子多大的舞台,她就能跳出多美丽的舞蹈。”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有时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能只是几个简单的词语,也可能是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得到的体验,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不要把课堂目标拔高。当然在交流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对课堂的有效调控。
使用班级:1---1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江南雨巷
董滇宁
①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②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棱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③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纤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④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班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⑤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捶,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象„„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⑥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⑦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辩识出你的故居吗?
⑧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拦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⑨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节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⑩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6.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4分,每句2分)
17.文中第三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名”,请概括说明这“悲”与“喜”的具体内容。(6分)
18.第⑨段与上文构成什么关系?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8题。
村庄的语言
许锋
很多人一生都在做一件事,离开村庄。这话似乎有些偏颇,但若是把“村庄”改成“城市”,这话就有些失去理智了。
其实,看看周围的人,包括我们的父亲,我们熟悉的朋友,还有我们自己,真的很多人一生都在挖空心思地“逃离”村庄,甚至宁死也不回头,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使村庄觉得自惭形秽。是不是有的村庄太丑陋了、太穷了、太封闭了?和城市比较起来——不,村庄是无法和城市相提并论的,比起城镇,比起阕阆之地,它都那么土。
老掉牙的人,开始老的人,在村庄里抗争了一辈子,终于没能逃离出去,就都不停地把希望寄托在后生身上,拼命地、砸锅卖铁地供孩子读书,就一句话:读了书,就能走出村庄了。
村庄里的人都不容易。
总是觉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属于村庄的。现在不是,以前是;以前不是,祖上是。应该是没有彻头彻尾的纯正的城里人。不过是,有的人很快地进入了城市,并融入其中,还使自己像极了比之更先去城里的“城里人”,说话像,举动像,逐渐地,生活方式也像,乃至忘记了自己的村庄。不去想,不去说,懒得说,也羞于说。似乎村庄带给自己的,完全是一种耻辱。
那真的是一种自欺欺人。
总有一样东西,你是决然抹杀不去的,就是方言土语。在你一出生,在你还在村庄时,在你离开村庄前,你一直说的语言,是完全属于村庄的。那是烙印。有趣的是,离得近的村庄,方言不会差别很大,可是倘若把范围扩大到方圆百里,就未必了,听起来觉得很陌生甚至很可笑。村庄就是这么耿直,不是它的,它决不容留,也因此,千百年来,它封闭得越发让后生们嫌弃,乃至纷纷离家出走。但即便如此,刻意地抹杀关于村庄的记忆或者烙印是不明智的。那是人的根,盘桓在记忆深处。那甚至是人心灵的唯一的沃土,抑或是最后的守地。
一个人骨子里如何,是可以和他的村庄联系起来的。村庄是硕大的根,人是枝梢或者叶子。那是一种类似血液般的灌输,或者是文化的传承吧。而村庄原本是没什么文化的,读书人少,名胜古迹少,没有大学,也没有图书馆,更没有讲堂。我不是借用汉语的修辞,运用反讽之类的方法来玩弄文字游戏,真的,村庄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的地方,会有文化吗?可是,不能否认,村庄对一个人的成长多么有雕刻作用,宛如岁月的刀,缓慢地、不急不躁地、耐性十足地、一笔一笔地在人的脑子里刻下,刻成年轮,刻成思想,人才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到底是谁把持着那柄刀?是村庄不清亮的荒山,是村庄不好看的歪脖子树,是村庄浑浊的水潭,是村庄的一杯土,乃至,是方言土语?是的,这些是天然的大学、图书馆、讲堂。人甚至从一只羊和一匹马那里开始了对人性的思考,开始认知善良、丑陋、残忍和凶恶。是的,只有村庄才能全面且公正地给予你对生活的全部认识。可能有野蛮,却没有欺骗;可能有愚昧,却不妨碍你对知识的追求。为什么村庄要鼓动你成为一个城里人?那是因为村庄觉得城里好,并实实在在地承认村庄有太多的地方不如城里,而丝毫不把自己的观点藏着。
在村庄里,你看到的都是真相。这是除了村庄以外的地方所欠缺的秉性。
城里很好。生活在城里的时间一长,有的人就忘记了村庄。很久都不想回去,仿佛村庄是牢笼,是地狱,是陷阱,回去就失了城里人的身份,满身满脑子都再也挣脱不了村庄难闻的气息。方言土语也不说了,说普通话,说外国语,“Why?”“OK!”夹杂着,半土半洋的。
那天在广州242路大巴上,看见一个长得并不好看的女孩接了一个电话。大巴是从开发区驶向火车站的,而由于连日来的暴风雪,火车站已经聚集了太多的人。我为这个显然是去火车站的女孩担忧。那个电话是她的村庄打来的,她用我完全听不懂的方言土语说着,笑着,声音不大,表情丰富,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旁若无人,那么开心。我都想笑了。十几分钟吧,她挂了电话,趴在了扶手上,看样子她是晕车的。来自村庄的电话,让她一瞬间那么可爱,是的,这就是村庄的力量。
村庄决不会给你大把的钱,让你富有;决不会给你权力、地位,让你不可一世~村庄只会给你快乐。任何时候,只要你走回村庄,你生于城市的那些烦忧,都会离你远去,哪怕很短暂。你说起方言土语,立即就有人搭话,不像在城市,你一张嘴,别人可能就觉得是陷阱。
(选自2010年9月20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6、概括文章倒数第二段的内容,并分析其作用。(4分)
17、结合全文,简述“村庄的力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
18、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作者却认为“只要你走回村庄,你生于城市的那些烦忧,都会离你远去”,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城市”和“村庄”的感受和认识。(6分)
高二语文散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江南雨巷
16.(1)江南的小巷让人从现实世界回溯到历史之境中(2分)
(2)人在现实中迷失方向的时候要学会在历史中寻找出路(或:历史可以成为人心灵的圣地)。(2分)
17.悲:①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辩识来去。(或:尘世纷扰,心灵疲惫)(1分)
②江南盛世不再,小巷四处透露着沧桑、落寞与黯然。(1分)
喜:①雨后的江南小巷,虽褪尽纤华,但依然延展着世人的想象。(实与虚)(2分)
②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内心暂得宁静与慰藉。(景与情)(2分)
18.(1)对比关系;(1分)(2)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作者别样的思绪:感现实之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熨帖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4分。具体的对比关系2分,思绪情感2分)
村庄的语言
16.【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结构的分析与评价能力;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内容:女孩用方言通电话。
作用:①与上文所说的“半土半洋”情况形成对比,写出了女孩使用方言土语时的可爱和开心,突出了村庄的力量。②插入生活故事,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使文章生动真实。
【评分标准】内容概括1分。作用①2分,作用②1分。
17、【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内涵及价值判断的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D。】
【参考答案】①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属于村庄的。②决然抹杀不去的方言土语所留下的烙印。③伴随成长,雕刻思想,使人才成为一个独立的人。④只有村庄才能全面且公正地给予你对生活的全部认识。⑤在村庄里,看到的都是真相。⑥村庄只会给你快乐、开心,让烦恼远离你。
【评分标准】答到一点给1分,答到四点以上给满分。
18、【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刨作意图、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探究能力;能力层级F。】
【参考答案】我同意作者的观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浊,食物有毒,而且人情淡薄,关系紧张,诸如此类的“城市病”日益突出,而村庄则避免了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很多负面影响,居住在村庄,生活比较休闲,感情比较融洽,生活的幸福指数也比较高。我认为国家要警惕过度城市化,使得人们越来越远离了生活的真实和本质。
1.渲染气氛。大雪是小说中人物活动的一个特色鲜明的背景,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2.推动情节发展。
3.烘托人物。 烘托了人物性格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变化。
Ø 文笔简省、辞约意丰景物描写也是本文一大注目之处。
本文写景,集中写风雪。其特点是,用字极为简省,且又与情节发展形成因果互动之关
系。如,“朔风吹撼,摇振得动”,如画却又画不出来,却是明写朔风狂野,暗写情势紧张,实为妙绝之笔。又如,“那雪下得正紧“到晚越下得紧了”……,一个“紧”字,可谓境界全出。如此写雪,既渲染了荒凉、凄冷、肃杀之气氛,又有力地展示了林冲的严酷处境,更是与林冲市井沽酒,路过山神庙,山神庙安身,暗知陆谦杀人之阴秘、决心彻底反抗的一路情节因果相联,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抓住“火”雪”二字推动情节,刻画人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体现林冲性格转变的中心回目。文章通篇以“火”字发奇。陆谦密谋是“火”的蕴蓄阶段,是“火烧草料场”的事前之波;差拨等人“好歹要结果他(林冲)的性命”,揭示了“火”的起因;林冲调往天王堂,“草厅“草屋‘马草堆”等物点明了有利于制造“火烧”事件的环境;最后必然出现的是“火烧草料场”。文章写“火”由虚到实,牵动全篇。文章写火,目的是为了写人。火由星星之火到漫天大火的发展过程,正是以人物性格的发展为内在依据的,人物身上没有反抗的火种,这“火”就构不成逼上梁山的情节。反之,不是火势步步紧逼,不是最后一把“大火”,林冲的性格还很难由量变发展
到质变。
文章在写火的同时处处离不开雪。金圣叹赞叹说:“耐庵此篇独于一篇之中寒热间作;写雪使其寒彻透骨,写火便热灼其面。”雪、火产生强烈的对比,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然而其高明之处更在于赋雪以深刻的象征意义。“彤云密布辆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起一天大雪来。”这真实的自然环境,正是险恶的社会环境的象征。陆谦密谋放火,烧死林冲,
随着杀身大祸临头,那雪由“紧”到“猛”,这正是形势紧迫的象征。林冲经历生死大难的考验,经历了由隐忍苟活到奋起反抗的转变,这狂风大雪正是林冲波涛汹涌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part Ⅰ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1、analysis of the position of the lesson
This lesson is the third item of unit15,which is on reading .it will take me two periods to finish the passage. This lesson is the first period of the two. Reading is the one of the skills that the students must have . Reading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NMET. As we know ,reading belongs to the input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language learning. The input has great effect on output , such as speaking and writing .so this lesson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this unit.
This passage is abou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wo famous cities ---Rio de Janeiro and Kitzbuhel. It is one of the five passages abou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grade senior1 and senior 2.This kind of reading passage takes a big portion. So 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and raise to awareness of culture is of great importance .
2、teaching aims:
According the new standard curriculum and the syllabus , I think the teaching aims are the following:
a、Get the students to know about the two cities-Rio de Janeiro and Kitzbuhel..
b、Train the students’reading skills and ability.
C、Improve the students’ oral English
d. let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world and enlarge their world view
3、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a、help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ext better
b、train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develop their reading skills
c、retell the passage
d、get the students to know more the world
4、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a、understand the passage better and develop the students’ reading skills
b、analyze the writing techniques of the text
partⅡ something about the students
1、the students are all from the countryside. They are lack of geography knowledge and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other countries
2、as senior 2 grade students ,they have a certain ability to read . And the beautiful places are most attractive and easily arouse students learning emotion.
3、as for the learning strategies, they are poor in cooperative learning skills.
4、Some students are not active in the class ,and some students don’t like English.
Part Ⅲ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aids:
The modern teaching demands the teacher should improve the students’ ability. A good teaching method requires that the teacher should have the leading effects and the students take the principal status. According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learning background ,I will use the following methods and aids.
Teaching methods:
1、listening and scanning
2、skimming
3、question-and- answer activity
4、task-based method
5、communicative method
teaching aids:
1、the multimedia computer
2、a tape-recorder
3、a projector
4、a blackboard
part Ⅳ studying ways:
1、cooperative learning
2、performing
3、competition
part Ⅴ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 (3mins)
check the homework
step2 lead-in (3mins)
use the computer and screen ,and show some pictures of beautiful places to arou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Try to encourage them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ir destinations.
Step 3 fast-reading (8mins)
A、Play the tape for the students to follow and ask them to find the topics mentioned in the text
1、location of Rio
2、Downtown Rio
3、A four-day festival
4、Beaches
5、People of Rio
6、Downhill races in Kitzbuhel
7、People of Kitzbuhel
8、Location of Kitzbuhel
9、History
10、Entertainment in Kitzbuhel
B、true or false (this step is done by competition)
step 4 careful reading (15mins)
This step can train their reading ability .
Give the students some time to do careful reading , and then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 and give some detailed information .
1、Get the students 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2、fill in the following blanks
Items Rio de Janeiro Kitzbuhel
Country
Location
People
Attractions
Best time to visit
3、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①、What is wanderlust?
②、What can you see in downtown Rio?
③、What can you do if you are tired of the sand and the sun in Copacabana?
④、What kind of slopes can you try if you have never skied before?
⑤、What can you do in Kitzbuhel?
Step 5 retelling (6min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given ,retell the two cities
Step 6 pair-work (8mins)
Choose one situation to make up a dialogue.
Situation 1:
The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Your family plans to go on a family travel but has not decided the destination. Persuade your father or mother to go to Rio de Janeiro.
Situation 2:
The winter holiday is coming. Your family plans to go on a family travel but has not decided the destination. Persuade your father or mother to go to Kitzbuhel.
Step 7 Summary (2mins)
Well,let’s come back from Rio de Janeiro or Kitzbuhel to see what we’ve learnt in this class.,we’ve learnt about some foreign countries’ culture and history by reading the text. After class,please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use the chart from the Pre-reading to analyse the text about Rio de Janeiro.Compare your choices and the choices made by the writer of the text.What are som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What might be some reasons for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Are you clear about that?
Step 8 Homework:
1、Know more about Rio de Janeiro & Kitzbuhel from the Internet.
2、Suppose you are a guide of a tourism agency in quanzhou, introduce quanzhou to the visito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nd let the world know something about quanzhou and let quanzhou travel to the world.
Step 9 The Design of the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Items Rio de Janeiro Kitzbuhel
Country
Location
People
Attractions
一、在阅读教学中采取设喻教学的作用
1. 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喻教学法是一种形象的阅读教学方法, 它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不像数理化, 有严格的科学性, 一环紧扣一环;所以要吸引学生, 就必须依据语文课的特点, 进行形象化的教学。设喻教学法就是根据语文课的这一特点而来的。设喻教学时, 师生以一种形象的眼光来分析课文, 使那些本来显得平淡的东西变得生动起来, 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想象力
设喻教学的本身就是一种带有情感的教学。教师只有对这篇课文有相当的情感偏向, 才能对课文进行设喻教学;而随着教师设喻教学的展开, 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地被激发出来, 以至情不自禁地进入对作品的分析之中。设喻时还要进行联想, 使本体与喻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这必然会启发学生的想象, 提高其想象能力。
二、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激活
兴趣决定阅读效果, 这是不争的事实。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 课前激趣是很重要的, 教师需要在学生学习每一篇文章前都要设计一点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 这一环节是阅读教学的优秀传统, 我们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间都还给学生而放弃这一有生命力的东西。当然仅这一点激趣还远远不够, 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还告诉我们, 他们的注意力很难持久。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始终保持激昂的情绪。总之, 教师要能调控课堂节奏和情绪, 力求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
三、要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
首先是唤起学生体验生活, 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生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 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 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其次是重反复朗读, 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 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 这时, 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 教师只能引导, 不能轻易否认, 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 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破坏, 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社戏》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戏不好看, 那请想想“我”热衷看戏的真实原因可能是什么?问题一出来, 答案可谓层出不穷, 有的说是热衷自由, 有的说是追求刺激, 有的说是赏夜景, 有的说是看热闹……我对这些答案给予了肯定、鼓励和引导, 最后明确看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的是看戏的那一份轻松、那一份自由、那一份友爱、那一份美丽。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了尊重, 得到了认同, 得到了提高。
四、要关注学生基础的积累
古语说得好: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大家都知道, 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没有必要的积累谈深层次的阅读是一句空话。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一定要关注学生字词句的理解与积累, 一定要关注精彩语段和名篇的背诵默写, 也一定要关注文章、文学常识的积累。
五、要关注学生语言的探究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但不容忽视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 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也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 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 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如学生学习《紫藤萝瀑布》时, 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紫藤萝的外形和神态, 这时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很生动, 主要是采用了生动的词语和多种修辞手法、调动了人的多种感官, 这样写一是抓住了紫藤萝的形象特点, 二是烘托了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我相信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 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的提高。
六、要关注学生写作的积累
学生阅读文章一是为了开阔视野, 丰富情感, 陶冶情操;二是习得写作经验。因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时教师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借鉴作家的写作技巧, 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写作训练。这一点人教版语文教材作了很多安排, 但我认为还很不够, 教师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设计, 当然这些训练一定要落到实处, 可让学生当堂展示, 也可作为课外训练, 评价方式灵活多样, 自评、互评、点评结合。
关键词:初中课文;有效;阅读课
在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下面,就如何上好语文阅读课,谈几点体会。
一、结合教材,指导学生确定阅读内容
中学生因为受到年龄和知识结构的限制,在对图书的选择和识别方面还不成熟,往往有盲目地追随时尚流行的倾向。如对他们的阅读不加以正确的指导,不但会浪费他们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可能会使他们受到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为什么阅读、阅读什么、怎么阅读等方面,我们应该主动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1.参考类书籍:这类书对学生的课内学习有直接的帮助,如自学丛书、各科学习指导书、学习方法指导书等以及与必修、选修教材相关或有联系的书。
2.名著类书籍:即各名家经典名著。如中国四大名著、诗词、外国著名作家佳作等。
3.科普类书籍:如《中国中学生百科全书》、海洋、宇宙探秘书籍等,这类图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创新精神。
4.名人传记类书籍:如《居里夫人》《乔布斯》等世界名人的传记。
二、加强学生自主阅读、个性阅读、合作阅读
语文阅读和鉴赏是一个极富个性的心理过程,不同的人对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的理解角度。因此,教师应该知道阅读是学生个性的行为,不要过于分析文章,而应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受其情感,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出评价,对有疑问的地方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形成自己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成为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例如,在学习“四大吝啬鬼”的小说节选时,一个小说节选为一个课时,中间对文章的背景及作者介绍过后,有朗读录音的让学生听录音,没有的让学生默读。每学一篇,让学生联系学习过的类似文章,通过小组讨论、辩证阐述等形式,阐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近一年的观察,从开始的四大短篇小说家作品的学习,到现在的“四大吝啬鬼”的作者作品的学习,学生不但从中体会作品到含义,还有序地记下了各个代表人物。从“谈谈对学习四大吝啬鬼的读后感”中,学生从作品的中心思想,延伸到自己对社会类似现象的看法,再到自身以后该怎样面对金钱,对生活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写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
《老人与海》是一篇三万多字的中篇小说,也是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品。学习过程中,重点让学生学习的就是体会文章主人公的心情基调。听朗读录音,让学生体会文章,再通过跟读、分小组读,推选代表比赛朗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在讨论有些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部分学生认为老人应该放弃那条大鱼,不和鲨鱼僵持,而另一些学生认为要坚持。不同的观点让学生在辩论中,得出最终的答案:社会的现实环境限制老人的行为和思想,但是老人身上那种勇于挑战、永不屈服、自强自信的精神值得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理解了作品的内容,又提高了朗读辩论的水平。在课堂的小舞台上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借助丰富的形式,渲染阅读课的阅读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一个人知识的获取主要靠的是阅读。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引导者的形象出现,引领着学生去欣赏、去朗诵、去体会、去感悟,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口去读,用自己的脑去想,给学生以自由感受的空间。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充分说出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同时,还应以鼓励为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领悟,同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比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教学阅读时,可以让学生课前先去查找与作者相关的背景资料,比如作者的简介、小说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特点等。在此基础上,再到图书教室去借阅有关莎士比亚的书籍让学生去阅读,学生的阅读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这样就能很好地感悟到莎士比亚的内心世界,并感受他的作品用语之细腻、精准。让学生正确地认知在人的一生中,亲情、友情、爱情的关系和位置。分小组比赛,使男女学生分角色朗读所学作品选段的一部分,最后全班评选哪一组最出色。好奇、心动、比赛,使学生阅读作品的积极性大为增强,达到了很好的阅读效果。当然多媒体更是展现作品魅力的一种手段,在展示PPT的同时,加上同时代的背景音乐,更容易让学生融入意境,更快地走进作者的思想深处。
比如,给学生讲《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堂课时,大多数学生没有读过这篇文章,为了让学生从题目中了解光明对人的意义,课前让学生做一个蒙眼睛的走路、猜字的游戏,让学生从中感悟眼睛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调动起来时,切入作品内容,主人公海伦·凯勒坚忍的意志和乐观的心态就自然地感染到学生的心灵,更易于学生引用生活中的事例阐述自己的对人生、光明、目标的看法和认知。有些学生在课后,还写了《假如没有遇见你》的散文,虽和文章的写作体裁不一样,但是都是通过假设的想象,表达出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希望和梦想。
四、注意阅读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成功的语文教学,往往能够在学生获得新知识,接受思维能力训练的同时,又为学生展现绚丽多姿的美的画卷,使学生从中感受并提高到审美的愉悦,对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识辨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实际上就是一个为学生创造美的过程。美育的实际就是给学生以美感,以美的熏陶、感染和体验,进而提高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大量的文学作品,诸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其中的美育蕴含十分丰富,信手拈来,作品中的内容和形式均不乏其美。就内容而言,主题思想的健康与深刻本身就是美。就形式而言,语言文字的畅达与生动本身就是美。价值在于在受到熏陶感染的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提高了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人文性的渗透。如,父爱如山,在学习过《背影》和《台阶》后,让学生接触更多以不同写作手法写父亲的文章,带领学生阅读学习《父亲头上的草末》《父亲和茶》,从小家、小爱,转到“大家”“大爱”。《乡愁》是1971年余光中先生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所赋的一首诗。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也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作品以思念作为线索,由“年少”到“年老”,由“离家”到“思家”,将思念小家升华为思念祖国的爱国的思想。可以让学生思考,当你离开家远行时你想家吗?你为什么会想家?再联想到那些因为地震而失去家园的孩子,你会怎么想?如何去帮助他们?让学生真正去感受到大爱的伟大。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重视它的同时,努力探究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为学生发展服务,并让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真正的体现,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工作者理应努力探索、身体力行的。
五、注重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自我评价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指出:“尝谓教而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即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促进自己的学习。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呢?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使学生行之有法,乐于进行自我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决不要吝啬赞许和鼓励,低年级学生尤其需要老师的鼓励,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目光,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要淡化学生之间的互相比较,更多地引导学生寻找自身的不足,看到他人的长处,以补己之短,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读物的不同,学生的兴趣不同,所进行的方法也就不同。我们应该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从而在语文阅读过程中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新艳.如何开展语文阅读课[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1(4).
[2]沈静.开展名著阅读活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J].语文教学通讯,2004(5).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六十八中学)
【高二语文阅读课总结】推荐阅读:
高二语文(下)备课组总结12-10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工作总结09-12
2024高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2-10
细节语文作文高二06-22
高二语文教学06-28
高二年级语文试卷06-30
高二语文描写作文07-02
高二语文期末模10-17
高二语文四单元11-06
高二语文作文讲评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