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施工项目管理创新

2024-09-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施工项目管理创新(精选8篇)

论施工项目管理创新 篇1

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都已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正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进行深入发展壮大的关键阶段。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管理方式难以保证企业的长久成长,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日千里,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企业在竞争中要想占据优势地位,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企业必须尽快创新自身的管理体制,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求 得发展。那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为基础”来顺应市场经济轨制的要求,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求得成长。

目前,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否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其中经营管理水平高低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改革和完善经营管理模式,才能为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当前建筑企业创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属于劳务密集、粗放式和外延式发展模式

当前多数建筑企业仍属于劳务密集、粗放式和外延式发展模式,即产出的提高基本上依靠增加各种资源的投入来提高,建筑业总产值与从业人员数量的变化趋势呈正比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总产值的增加是靠从业人员数量的增加来实现的。另一方面,说明技术因素在建筑生产中的作用未能实现。这种发展受有限资源的限制,并且与国外先进企业在不增加或少增加资源投入的前提下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获得更高的产出的内涵式发展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建筑企业重视生产经营,重视产值,忽视产出,忽视效益的状况还比较普遍。

2、市场尚未形成真正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由于长期以来受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垄断的影响,市场尚未形成真正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建筑企业大而全、小而全,规模相当、业务雷同。普遍存在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不仅造成相应的基础技术工作、技术装备、人才培训等方面的重复建设,还造成建筑企业“大而不强、小而不专”的局面。大企业难以与国外大承包商相抗衡,小企业少有专业的特色。

3、大部分建筑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大部分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水平较低,经营管理、成本管理仍属于粗放型管理。企业在施工生产中随意性强,未形成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上缺乏先进、实用的手段,基于网络的信息管理技术还是空白。

4、建筑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生产一线人员主要是来自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受自身文化水平限制,加上企业对人员的岗前培训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造成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立起职业化的经营管理队伍、专业化的技术人才队伍、技能化的操作工人队伍,已成为建筑企业的现实选择。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理念

建筑施工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的创新呢?结合工作实际,笔者认为,主要理念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思路的创新

企业在过去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靠分配任务,单纯施工生产、利润目标低下等方面的观点,严重束缚着人们的管理思想,致使一些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者至今仍不能顺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经营思想僵化,重干活轻揽活轻管理,经济效益位臵滑坡,企业缺乏发展后劲。为适应市场经济客观需要,建筑施工企业应摆脱计划经济体制影响的束缚,必须要进行管理思维的变革, 以创新的思维对企业进行管理,要坚持“人本管理”的管理观念, 在人才管理上投入一定的经费对人才进行凝聚、培养和引进,将创新意识融入到每一个员工的工作内容中。以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为核心,积极推动企业经营思路、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的创新,改善企业管理创新的内外部环境,在企业中建立起浓厚的管理创新意识和氛围;树立新的市场竞争观念,要追求管理思维的即时性和有效性,注重信息的挖掘、整合运用以及风险管控。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求发展,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工程项目管理为重点的管理思想。强化机遇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益意识,从根本上实现管理思想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以至资本运营型的转变创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管理制度的创新

管理制度是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有序运行、步调一致的制度和方法,科学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内部各类组织和人员有效运作的根本保证。创新管理制度,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夯 实发展根基的有效手段。为适应市场竞争形势,针对企业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按照《公司法》及国家、地方、行业法律、法规,重新制定各部门层次的职能标准,理清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管理关系,对原有的生产、经营、财务、资金、质量、安全、文明、设备等各项管理标准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疏理,建立符合企业发展新形势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职责分清、赏罚分明,营造以制度管人,以规章管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笔者认为管理制度创新的核心就是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到企业内部管理中来。以我公司推行的工程项目目标责任成本管理制度为例,就是将直接发生成本和费用的各项目单位,按照可控性原则并根据其可控的目标责任成本范围、规定的定额、取费标准、结算价格,公司编制目标责任成本预算,向项目领导班子采取责任书的形式,由项目领导班子集体代表项目对公司测定的目标责任预算进行承包,班子成员分别按规定向公司缴纳一定的风险抵押金。公司根据规定对项目部考核周期内的生产经营管理成果做出综合评价,实行节奖超罚。在操作上坚持“两挂钩,两不准”的制度,即:公司向工程项目部收取的费用与责任预算挂钩,按照项目部向甲方计价总额与公司审批下达的责任预算的执行情况挂钩,实行岗位工资加绩效工资制,即以公司核定的岗位工资、基本生活保障工资、工龄工资、特殊工资为基础,核定项目部职工的责任工资单位,其他的均作为效益工资发放,实现责任利润时,要把责任利润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用于效益工资的发放,出现责任亏损时,全额从责任人工资中扣回。公司没有审批下达责任预算,不得向项目部收取任何费用;项目部没有按要求开展责任成本管理,不得发放工资。使公司的收益、项目部的收入及全体员工(包括项目经理)的收入同责任成本管理制度的开展紧密挂钩。这就将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最终化为每个员工追求经济效益的内在动力,建立起一个能够把企业各种形态的资本和生产要素有机结合运作,争取获得最大综合效益的良性发展企业管理机制。

3、管理体制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以改革的精神对待企业管理,把管理和改革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全新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实现管理体制的转变创新。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方式的特殊性表现在工程项目建设地点的不断变化、受地理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大、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和工程施工时间长。这些特点要求建筑企业对工程项目必须有很高的管理能力。工程项目的管理能力表现在项目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费用管理,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安全、健康和环保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纷繁复杂的管理要素推动项目生产要素运作方式的创新。作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是重头戏,必须把握住企业层次、项目层次和劳务作业层次三者的定位和关系。公司总部为经营决策层,项目经理部为施工管理层,施工队伍为劳务作业层。企业管理层次与项目管理层次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共同之处是二者的大目标都属于企业管理范畴,企业管理和项目管理都是为了促进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二者都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不同之处主要是层次、主体、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不同。企业层次的经营管理主要是针对企业改革的总体而言,它的管理主体是以企业法人代表为首的企业经营决策层。而项目管理所针对的是项目施工过程的各项具体工 作的管理,其主要内容是工期、质量、成本、安全的控制和信息、合同的管理与协调,企业层次对项目的管理主要是一种宏观的调控,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来实现管理;而项目管理则是对一个施工项目实施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和协调,是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配臵,是一个直接的具体的管理过程。因此,确定和处理好上述三个层次以及项目经理与法人代表之间的关系,是施工企业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的一个关键问题。

4、管理内容的创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涵非常丰富,除了包括企业内部的施工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劳动人事管理等之外,更主要的是包含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战略、企业文化、市场调查、分析预测、经营决策、资本运营、国际经营等诸多内容。管理内容的创新旨在由单一的生产管理转变为复合的企业经营,把企业作为市场的一个“细胞”,放在整个市场体系中进行管理、操作和运营。施工技术创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服务能力,而不是仅仅着眼于建好某一个特定的建筑物。建筑企业业绩越多,技术创新的成果和施工经验就越多,施工能力就越强,就越能承揽到更多的同类工程,实现规模化“生产”即产业化的目的。成本管理创新,项目是成本中心,成本控制是至关重要的。“成本”是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问题,绝大多数管理活动都是围绕成本而展开的。成本管理是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从投标承揽任务开始到工程竣工验交,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要事先预测,认真核算和监控。一个工程的成本包括很多方面,有现场成本,通过现场管理降低成本;有机械设备成本,通过缩 短机械使用周期来提高效益;有材料成本,通过控制材料的质差、价差、量差来减低消耗;有劳动力成本,有效地使用劳动力,不搞人海战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有质量成本,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减少无效劳动;有文化成本,通过提高凝聚力来调动积极性。还有运输成本、财务管理成本、安全成本等,完善的项目合同管理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关键。

5、管理信息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

管理信息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捕捉瞬息万变的各种市场信息,关注同行业竞争对手的各项经济指标,技术指标、竞争实力,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的情况等等,以便及时做出反映和决策。几年来,我们公司的工程经营每年上一个新台阶,也正是注重管理信息创新的结果。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管理信息创新将对施工企业发展起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拥有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能吃苦、甘奉献的拳头队伍,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企业文化。作为施工企业来讲,施工项目点多面广、人员流动频繁,必须针对流动性强的特点,创新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怎样充分调动一线施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臵,提高管理效率,最终实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双赢”局面,顺利实现项目管理目标。

论施工项目管理创新 篇2

2.1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是时代的要求

纵观历史发展的长河, 无论从社会学的角度还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 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改革、发展一体化, 己成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战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 跟在别人的后面, 落后于别人是要挨打的, 这是深刻的历史教训。面对新的世纪, 如何建立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 适应市场需要, 适应提升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需要的项目施工管理模式, 努力走一条“创新、改革、发展”的一体化道路, 是建筑施工企业亟需面对的一项艰巨而关键的任务,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项目施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时代的巨大变革, 迫切要求建筑施企业加强项目施工的创新。

2.2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建筑市场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的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在工程投标中存在的过渡竞争, 相互压价、低价中标, 仍然是普遍现象。业主由于处于买方市场, 合同中不合理的要求、不平等的条款, 使业主摆脱责任, 承包商地位十分被动, 设计和监理不能很好履行职责, 也难以履行职责, 职能错位常常不自觉地发生。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与集体、个体企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 影响公正、公平的实现;行业保护、地区保护仍然较为严重, 建筑市场行业、地区间的壁垒, 阻碍和影响着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筑市场是整个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建筑市场有其固有的特性, 特别是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发展存在以上种种问题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行, 法律法规没有健全, 存在着许多人为因素、政策导向、政府行为乃至灰色交易, 但无论怎样市场经济的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国际化必然要求我们的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来适应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

2.3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是先进的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

管理科学的目的是通过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的多种活动, 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 并把这些模型通过计算机应用于管理, 减低不确定性, 以便使投入的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目前较为成熟的管理科学模型有:决策理论模型, 盈亏平衡模型, 网络模型、资源配置模型、对策模型等。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将不断进步和日趋完善的管理科学的理论及时运用于项目施工管理和企业管理当中, 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发展迅猛, 如何将其及时有效地运用于企业的管理、生产实践当中,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 关键是结合项目施工进行创新。

2创新原则

2.1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对管理模式的要求也不同。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只有生产力三要素即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有效的结合, 才能发挥潜在的生产力。在补缺经济时期, 不愁劳动对象。而在市场经济时期, 劳动对象是要靠市场竞争才能获得, 如果在竞争中失败, 得不到劳动对象, 生产力诸要素就不能组合, 潜在的生产力就不能发挥和转化, 这就意味着被市场淘汰, 这是十分残酷的现实;劳动者是生产力三要素的灵魂, 是获得劳动对象, 掌握、使用劳动工具的主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工具, 在如今, “高、新、大” (技术含量高、设备新、产量大) 设备、器具的使用, 工程成本在劳动工具中的凝结就越多, 它已成为关注的焦点, 使生产力三要素很好、有效的协调组合, 充分发挥并使之发展, 这是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所遵循的原则。

2.2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适应市场的需要

市场是动态的、变化的, 只有适应市场才能有所作为, 才能获得效益。这里的效益是指在工程项目施工中为社会创造的效益和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 良好的社会效益是企业占有巳有市场, 开拓潜在市场的关键, 如果所施工的工程质量不好, 进度拖后, 那么社会形象欠佳, 获得市场就困难。企业获得经济效益, 增强了企业开拓、占有市场的能力, 这两者缺一不可。项目是指建筑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项目规定的范围, 从市场的角度, 我们应把项目延伸到市场, 即从市场中得到项目, 在市场中执行项目, 在项目的执行中增强竞争力, 然后参与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所以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从广义上使项目的内涵前后延伸, 更好地建设好项目, 处理好企业与项目的关系, 增强适应市场的竞争能力。

2.3 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要有利于企业文化及品牌效应的提升

只有高素质的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 才能及时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 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 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发展。否则, 市场已经变化了, 你还没有弄清楚, 根本不具备应变能力, 这样的企业就会迅速被退出市场。所以在进行项目施工管理创新过程中, 要充分考虑如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文化及品牌效应这一重要问题。通过工程项目的实施发现、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以不断充实、更新企业各级管理层;通过项目的实施为企业开拓市场, 使项目部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前沿阵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断熟悉了解市场, 为企业的改革创新提供市场信息。

3创新方案

3.1 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 提高经费的投入, 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 切实加强创新意识, 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 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 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 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 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这一方案就是探索符合市场规律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 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3.2 组织机构创新

建筑施工企业走过了几十年的历史, 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为国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 在项目施工管理中, 把项目定义为合同签订后, 合同明确的范围作为项目, 然后对此项目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随着合同的签订而诞生, 随着合同的终止而完结。项目部代表建筑施工企业, 但它本身又并不是企业, 无法承担这一明确的有界限的责任, 项目部在工程施工中往往只考虑自身的局部利益, 不能将项目部的运作与企业的发展联系起来, 给企业留下了潜在的隐患;项目经理拥有人、财、物的处置权, 拥有指挥、决策权, 企业对项目经理有责任书, 但缺乏有效的制约;建筑施工企业一般同时进行着数个项目的工程施工, 企业与项目、项目与职工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很难协调, 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创新来加以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把建筑施工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容进行空间、主体延伸, 应从市场跟踪、投标竞争、合同签订、履约、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过程出发, 通过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管理来建立健全项目部的组织机构, 即将项目部作为企业的分公司进行定位和设立。

3.3 体制创新

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施工管理进行机构创新后, 必须给这一机构的体制进行创新。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 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 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 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4 机制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创新方案确立了组织机构, 明确了母、分公司的体制, 并相应建立起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创新的方案基本具备了, 但这一方案的有效运行还要有创新的机制, 方能使这一创新方案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创新的机制就是要使项目部分公司不断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 牢牢占有已有的市场, 不断开拓和占有潜在的市场。企业竞争力具体体现在企业的实力和企业对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 而企业的实力是来源于项目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市场机遇的判断和捕捉能力是来源于项目部及时准确的信息和良好的业绩, 因此要增强企业实力, 实际上就是加强项目部的建设, 提高其赢利水平, 提高其社会形象, 提高其市场敏感性, 必须对其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各类、各层次的人才脱颖而出, 为人才创造环境, 要给人才适应的土地、阳光和雨露;必须对其建立约束机制, 约束项目部必须遵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按市场规律合法经营、守法经营, 约束项目部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遵守党纪、国法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必须对其建立风险机制和决策机制, 来规范项目部决策层的行为, 实行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 回避市场风险。

3.5 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 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 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 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 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

摘要: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 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 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 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因此项目施工管理的有效运作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 是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源泉。

试论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创新 篇3

【关键词】施工现场;管理;创新

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场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是建筑物的建造场所,被我们称为施工之地。施工现场涉及到的各项质量影响很多,所以需要在施工时做好严格的管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场的管理并不是一项单纯的任务,而是一个战略性指标,需要施工团队配合设计单位、建立单位等多个部门做好全面管理,合理、高质、安全的控制好工程现场施工,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下面就如何在施工现场做好创新管理这一问题做详细论述。

1、要保证各参建单位之间的有效联系

对于大型的施工活动来说,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施工实际情况不可能与设计中的情况一模一样,所以施工团队一般都会根据现场实际来对预先的设计作一些相应的改变。而改变的过程会涉及到众多单位,这就要求施工团队将现场管理中需要改变或改动的信息、要求等反馈给工程设计单位,然后由工程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设计单位一起探讨改动的可行性,直到三方意见一致,认为改动可行之后,再以设计变更的形式通知工程的施工单位。当然,不仅现场改动变更要向设计单位反馈,获取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的统一意见,施工中遇到的施工困难,如很难按照设计要求按时完成施工等问题也需要向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反映,寻求解决办法。

如果施工现场管理无法做好各个参建单位之间的联系,那么就极有可能导致参建单位之间发生矛盾,进而给工程建设造成误差。所以说,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必须有效协调好各个参建单位之间的联系,处理好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避免矛盾产生。那么如何协调好各个参建单位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除了要在现场管理中注意保证每一个参建单位的利益不受损害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出每一个参建单位的功能,使各参建单位能做好相互间的密切配合,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施工进度能得到同时保障,从整体上提高建筑或建设工程的整体效益。

2、要科学协调好地方关系

对于工程建设来说,不管是建设单位在当地规划建设,还是到其他省市地区进行跨地投资建设,在建设施工时都要做好和地方政府或其他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尤其要办理好各种地方手续,保证地方手续的完善性。协调好了与地方的关系,才能确保工程施工顺利开展,确保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事实上,地方关系在施工现场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因为现场施工管理会涉及到很多工作,而这些工作大多与地方有关,所以间接的,地方关系处理便成了现场施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

现场施工管理中,管理工作的实施并不能盲目、笼统,必须要有计划的开展。在施工全过程都要注意处理好地方关系,办理完善的地方手续,处理好一切地方问题,减少并尽量避免地方矛盾,切实保证建筑施工项目的可行性。

3、做好工程质量的管理

工程施工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影响并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施工的成败。对于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规范的质量管理制度。施工质量管理的第一项任务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并利用该套制度去约束和管理施工行为,达到规范施工行为,保障施工质量的根本目的。通常情况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都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内容除了相关的质量管理制度之外,还对工程施工单位的责任进行了明确。

(2)做好现场的监测控制。工程施工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施工误差,如果这些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那么误差是可以出现的,且不会对施工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但如果超出了误差允许范围,就必须采取措施对施工误差进行监测和控制。

(3)建立新的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工程施工中,与质量齐肩,同等重要的是施工安全,一般情况下,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是不分开的,开展施工管理时既要控制好工程的施工质量,又要控制好工程的施工安全。现场工程安全管理应由施工企业负起责任,监理单位应起到有效的监督管理作用。建立新的安全管理模式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施工事故的发生。

(4)采用支付手段控制,当施工单位未按要求完成任务时,拒绝支付工程款。这也是现场工程管理控制质量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现场工程管理力度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要控制好工程质量,必须要对工程整体情况有及时的和全面的了解,形成有效的科学的监督,这样才能创新管理。

4、现场工程管理中要保证信息能够有效地上传下达

现场工程管理起着信息的有效上传下达作用。现场管理部门通过从施工现场得到的各种信息经过现场管理部门的汇总、分析、整理后,形成准确、简单、全面的报告上级管理部门。有利于上级管理部门对现场施工情况有及时、准确的了解,来指导先一步工程开展,实现对工程项目的宏观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工期和投资三大指标按计划完成。

负责现场工程管理的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有关有关法律知识以及有关合同的有关条款,这样可以在有关合同或协议的办理时间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保证工程周期。现场管理工作属于技术管理工作,常常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减少或增加工作量,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相应的、广泛的专业知识。

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在得到施工进展报告和施工质量报告后,必须科学地分析按目前的进展速度和质量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工程质量和工期。现场工程管理工作人员根据已有情况作出相应的分析、判断和改进方案。如果现场工程管理工作人员不能作出科学的方案,不能很好地对工程的工期和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将会导致整个工程午饭达到预期的工期、质量要求。

现场工程管理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利害关系,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就必须进行协调。协调也就需要信息的沟通,这就要求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现场工程管理时,工程进展的不同阶段现场组织协调的侧重点和内容也存在不同。在工程进展的初期,现场的组织协调主要是外部关系,如与地方政府、参加工程建设的相关单位。

5、结束语

对于建筑施工项目现场管理问题,其关键在于意识上的重视程度。因为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包括安全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以及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的管理,但是建筑項目现场管理的宗旨是意识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现场的管理是最为重要环节,加强对工程现场意识管理,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工程安全,提升工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苑玉平,康美华.以ERP提升精细管理水平,用信息化改变传统管理模式[J].施工技术,2009(06)

[2]何继善,陈晓红,洪开荣.论工程管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5(10)

论工程施工管理 篇4

摘要:一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会涉及到施工人员、材料、机械设备、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及后续跟进等诸多方面,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不仅对施工项目的开发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对施工方自我施工能力的提高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就从工程施工管理涉及的以上几个方面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施工质量、施工管理、成本控制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施工项目和建设项目。工程施工是一次性的,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就需要用科学、系统的观点、理念和方法、方式进行全方位管理,工程施工管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程序性等自己的特点。工程施工是具有系统性的施工,工程施工管理要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方式。工程施工管理,必须要对对施工的生产要素进行综合和详细分析,认真研究从而能强化其管理。

一、施工人员管理;任何一个工程的施工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施工人员的管理是工程施工管理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其他管理的基础。

施工管理中最难最基本的管理就是施工人员的管理。由于人是具有思维和思想能动性的劳动主体,具有自己的意识、想法和情绪,因此必须重视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是要选择人品好、素质高、技术过硬的施工人员。能力、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人对工作的态度和认知。其次定期加强对人员的知识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自身的含金量。通过企业内训使人员增强归属感。再次应该充分调动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对待工作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调动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就是使人能够主动地去工作,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需要别人的催促和监视。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就能尽大可能发挥自我才智,就能尽心尽力为企业谋取利益。第四良好的施工管理团队要有自己合适、科学的绩效评估系统,能够做到奖罚分明。

二、施工安全管理;“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工程施工必须注重安全,把施工安全放在第一位。如果忽视了施工安全的管理,是施工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错误。因为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的好坏牵连到的是人的生命,所以安全管理是施工管理的命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施工队要对所有的进场人员做好安全宣传与教育工作,所有施工人员要重视施工安全,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减少事故和灾害的发生。其次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对施工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界定,逐级落实,安全任务落实到各个人员头上,并按照责任划分来要求施工人员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再次施工队要建立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和奖惩管理制度,定期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按照奖惩管理制度进行合适、科学的奖惩办法,提高各级人员责任心,确保安全生产秩序正常运行。第四施工管理人员必须要做好安全措施,对违章作业和不符合安全施工的行为要严肃追究责任,绝不姑息。

四、施工成本控制管理;一个工程施工的成功与否,利润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工程的总收入减去工程的成本,可知道一个工程施工的利润是多少。利润率的提高就要增加收入、减少成本。收入在施工单位竞标以后相对来说是固定的,而成本在施工的过程中则可以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来进行控制。因此成本控制是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

(1)施工进度控制;每个工程的施工都有自己的工程进度实施计划。首先,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确定计划工期。工程进度计划的编制应在充分掌握工程整体情况及工序的基础上进行。施工单位应参照建设单位提供的标底工期,同时结合自身最大且合适的资源,最终确定工程施工的计划工期。其次,工程进度计划编制完以后,要按照所编制的进度计划对实际施工情况进行监控和监督。要定期总结工程进度,看是否与进度计划有偏差,如果工期滞后,要尽快寻找原因,早日落实赶工计划,绝不拖延。最后应该尽量减少赶工期现象。赶工期将增大资源的投入,会提高施工成本、减少利润。

(2)施工材料的控制管理;施工材料是工程施工成本中很大一块内容。成本控制就要控制材料,不仅对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的过程要进行控制,也要对材料的使用过程进行合理控制。材料控制的目的是使用的材料尽可能经济合理,高质高量,并且减少损耗来降低工程成本。施工材料的控制必须先从采购开始,施工方要根据采购计划进行市场调研和合理选择,要坚持“货比三家”的原则,采购最经济实惠且合适的材料。不是价高价低就好或者坏,而是要以最低的价格采购到最好实用的材料。材料的运输也要选用最经济的方式,降低运输成本。搞好材料的控制管理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施工机械产品的控制管理;现在的工程施工大部分都是机械化、自动化施工。施工的过程要使用到很多的工程器械。机械化施工可以加快施工进度,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施工机械的程序化操作,可以减少施工人员,节省施工成本,降低人员的安全风险,同时机械化操作可以保障施工质量。

施工机械都是大型器材,价格昂贵,基本上是一次性投资,长期使用。施工机械控制管理主要是在开工前要对购买、租赁或者原有机械进行评估,从中选择较经济的方案。施工机械控制管理的另一个关键方面是机械的保养。良好的保养可以有效延长机械的使用期限,这对于价格昂贵的机械非常重要。根据每部机械的不同特点制定各自的保养养护计划。并规定由专人负责。

五、施工质量的管理;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成功与否及品牌影响,是工程施工中最重要和主要的部分,必须严密重视。

首先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进行经常性的工程质量知识教育,坚决按照施工质量要求和规范施工。其次要建立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机构和制度,有专人负责施工质量检测和检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按照规章制度对相关人员进行适当的奖惩。再次要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学习和交流,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落实到每道工序、每个步骤,确保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第四要严格把好材料质量关,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最后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六、工程项目的验收;施工项目在竣工后要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工程结算。因此工程验收工作必须而且尽快进行。首先要整理好工程验收时所需要的各种资料,不要等到工程结束开始验收的时候才开始整理,不齐全的资料将会使整个验收过程显得缓慢,严重影响验收效率。资料的整理应该从工程项目开工就开始着手进行。其次是施工单位要与建设主体单位以及工程监督主管部门要保持良好的沟通。

七、工程项目的后续服务;施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还要根据合同要求继续履行后续的服务和保修义务,负责保修期内的工程维修工作。对工程可能出现的或者已经出现的问题要随时发现,随时解决,对整个工程要由始至终,不能因为完工而产生懈怠,这会关系到施工方的声誉和社会形象。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一项复杂、有序的管理工作过程,它有着严格的管理规范、施工程序、成本预算和质量要求。要做好工程施工管理,就需要施工单位认真分析自身优劣,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改良自身的劣势,借助整个团队的凝聚力,采取系统、科学、正确的方法来进行管理。严谨求实,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地积累经验,在实际工程项目中保质保安全按时完成施工任务。

参考文献:

[1] 林文仕.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探讨[J].科技资讯,(8).

[2]孙玉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价值工程,(16).

论企业管理创新 篇5

通过一学期企业管理实务的学习,我发现企业管理实务最重要的是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就是指对企业生产要素和管理职能在质与量上实现新的变化或新的组合,以提高管理整体效能和企业经济效益。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途径,可以说,管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没有管理创新,企业就难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也被陆续引入,在新形势下,企业的管理创新应该涵盖以下多个方面。

第一是思维模式上的创新。它是企业管理创新的灵魂,是企业为了取得整体优化效益,打破陈规陋习,克服旧有思想束缚,树立全新的管理思路。企业要想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更新观念,管理者必须打破现有的心智模式的束缚,有针对性地进行系统思维、逆向思维、开放式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并通过综合现有的知识、管理技术等,改进和突破原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模式,即浓重的小生产意识、经营理念上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组织管理上的“等”、“靠”、“要”,意识、管理决策上的“一言堂”、“家长制”作用。其次

1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建构全新的思维观念,即着眼世界振兴民族经济的使命感和机遇感、培育和维护企业形象的CIS意识、严格成本观念和全面质量管理观念、确立名牌战略意识、强化危机管理观念、竞争意识;树立以人为本、“顾客即上帝”的现代文明经商观念等等。

第二是组织上的创新。它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它是为了实现管理目的,将企业资源进行重组与重置,采用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新的组织结构和比例关系,使企业发挥更大效益的创新活动。企业组织创新是通过调整优化管理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现有管理要素的效能来实现的。作为企业的组织创新,可以有新的产权制、新的用工制、新的管理机制,公司兼并和战略重组,对公司重要人员实行聘任制和选举制,企业人员的调整与分流等等。组织创新的方向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公开、管理科学”。企业的组织创新,要考虑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要对未来的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经营活动进行系统筹划;要建立以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信息、宏观调整信号及时做出反应的反馈应变系统;要不断优化各项生产要素组合,开发人力资源;在注重实物管理的同时,应加强价值形态管理,注重资产经营、资本金的积累等等。

企业组织是一个系统,它与外界各系统及其本身内部的各种要素都是密切联系的,在组织创新中应注重柔性与和谐管理。柔性管理是以严格管理规范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以员工自我管理为主体,通过一种顺势而人性化的管理来强化管理的应变能力。它超越了传统的硬性规范管理模式,把刚性管理制度的强制实施发展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要求和弹性的约束准则;把被动的事后惩罚转变为事前预防性的相互监督;把围绕生产的管理结构调整为以市场为中心的灵活应变的弹性管理机构;把员工在企业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而和谐管理要求领导者有很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带头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 有谦逊诚信的品德和民主平等的作风, 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善于在物质和精神上关心体谅员工。

第三是技术上的创新。它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现代企业技术创新就是为了求得利润最大化,企业进行技术研制与开发,合理实施技术改造,发挥技术优势的创新活动。如今,企业之间的分工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而非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技术开发引导着市场需求,技术变迁决定着企业产供销流程体系和企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技术创新成为企业赢得市场份额的根本途径。因此,现代企业技术创新要形成行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良好的外部支持环境。在外部环境方面,应该对技术开发研究给予经费投入,对高技术企业给予适当优惠政策,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建立稳定的政策支撑系统。就企业本身来说,必须有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可产业化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技术项目,有对引进高技术产业项目创新能力。

同时,企业必须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由于信息化能提高其应变能力,可以进一步融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各项资源能综合、合理、集约、高效地使用,大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随着企业获得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不断提高,企业可以跟踪世界上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成果以及信息的更广泛的共享,与外部尤其是与消费者更直接和密切的联系等,这都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另外,企业通过建立网络营销系统,可以根据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个性化生产和服务,扩展企业的生存空间,企业不仅从网上获取大量的需求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在网上进行,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第四是制度上的创新。它是管理创新实现的根本保证。制度创新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同时又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功效。企业制度创新的目的是建立一种更优的制度安排,调整企业中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的权力和利益关系,使企业具有更高的活动效率。管理制度是受企业制度决定的一整套管理行为规范,包括企业领导制度、经济责任制及内部管理制度。如今,市场信息复杂多变,人类知识日益膨胀。企业要根据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 对原有的建立在精细分工基础上的已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一些管理制度、企业业务流程设计方面的制度、系统化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议事决策方面的制度进行创新,以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

第五是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目标应是紧紧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进行。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途

径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企业通过发现、挖掘、整合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培养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核心能力,企业只有具有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更好的能力,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和立于不败之地;三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把外界拥有关键技术的企业并入企业内部,经过资产重组和企业结构调整,可以将被兼并企业的技术专长整合成企业自身的专长和核心能力。

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篇6

一、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涵义和内容

(一)管理创新涵义

什么是管理创新?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常修泽提出的“管理创新是指一种更有效而尚未被企业采用的新的管理方式或方法的引入,是组织创新在企业经营层次上的辐射。其主要目标是试图设计一套规则和服从程序以降低交易费用。”芮明杰提出的“管理创新是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进、改革和改造,创建起的新的管理模式、方式和方法。” 还有其它一些管理创新定义就不再一一列举。

各种管理创新内涵互相包容、互为借鉴,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揭示出管理创新是一项具有创造性、开拓性、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它具有风险性、系统性、动态性和破坏性等特征,其实质是持续地改进和优化企业流程,不断提高其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触及过去的或现行的管理思想、管理体制、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管理创新要建立一个创造性的“生产要素集成系统”,以谋求最佳“系统组合效应”带来的经济效益。管理创新的动因是在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客观规律和科技发展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所进行的改进,以便更有效地运用企业的各种资源实现企业目标。企业家可以通过管理创新创造出购买力,创造出市场。也可以说,管理创新对创新者来说是改变资源的产出效率,对顾客来说则是改变消费者从资源中获得的价值和满足。例如,麦当劳并没有发明任何新事物,但是,该店运用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使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标准化,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因而开拓了一个新市场,创造出一类新顾客,这就是现代管理创新价值的体现。

(二)管理创新的内容

企业系统在运行中的创新涉及许多方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目标创新

企业要通过满足社会需求来获取利润,企业在各时期具体的经营目标,需要适时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加以整合,其每一次调整都是一种创新。

2.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主要内容。包括新发明、新创造的研究和取得成果过程,以及这些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的扩散过程。新技术成果从开发研究和市场推广的全过程可归结为管理问题。高新技术渗透到商品产、供、销各个环节,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就必须顺应社会技术进步的方向,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谁拥有先进技术,生产出成本更低、效用更大、更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新产品,谁就会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企业之间的分工也将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技术优势。

3.制度创新

制度创新是从社会经济角度来分析企业系统中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指引入新的制度(组织的结构与运行规范)安排,大的如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小的如具体企业的组织形态、运行机制。

4.组织结构创新

企业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与之相匹配的组织模式。不同的企业都有其特有的组织模式,且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随着经营活动的变化,其组织结构要不断调整以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企业必须设计好自己的组织结构,是集权还是分权,管理层次与管理跨度是垂直型较窄的管理跨度模式还是

1扁平型的较宽模式。总之,要建立一种紧凑、灵活、高效、动态的组织结构。

5.环境创新

环境创新是指通过企业积极地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变化。其主要是市场创新,只通过企业的创造性活动去引导消费,制造需求。

6.企业文化创新

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必须关注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创新。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积累沉淀一种价值理念,是企业发展的灵魂。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可以看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常胜不衰,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和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这种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的结果。

二、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一)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

企业如同生物体的细胞,不是孤立存在的,它的生存和发展必须紧密依赖外在环境的变化。现代企业所处的政治、经济、科学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能再用一成不变的制度管理企业,否则企业必将被错综多变的外部环境所淘汰。所以说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创新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经济、现代信息技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要求。现代企业必须以知识型人才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点,以创新为基础内容,摆脱旧的管理思想的束缚,建立新的管理制度、管理体系与管理方法,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发展,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环境。

(二)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

管理创新对促进企业发展的具有重大意义。首先,管理创新靠人的创造性思维,不一定花费大量资金却可以产生效益。其次,管理创新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第三通过管理创新,可以有效加强现代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管理,结合精打细算、开源节流的成本理念的推行,将进一步控制企业成本。第四,管理创新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弥补企业在资金与市场上的劣势,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第五,管理创新若在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则将帮助企业有力地拓展市场、展开竞争。总之,实施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企业管理环境,从而引领企业各项工作,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要求

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化飞速发展时代,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消费者需要更加即时的、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上进行创新,快速的开发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三、实现管理创新的过程和推进手段

(一)实现管理创新的过程

要有效地组织系统的创新活动就必须研究和揭示创新的规律。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就是:有系统地抛弃昨天,有系统地寻求创新机会,在市场的薄弱之处寻找机会,在新知识的萌芽期寻找机会,在市场的需求和短缺中寻找机会。创新在取得成果前,可能要经历无数次反复和失败,可以说实现管理创新的过程是非常曲折的,一般成功的创新要经历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坚持不懈这样几个阶段。

1.寻找机会阶段

面对变化,企业的管理创新包括方方面面,但无论哪种创新都是对原有秩序的破坏,因为原有秩序内部存在着或出现了某种局限现象,创新机会正是从发现和利用旧秩序内部的这些局限现象产生的。“局限理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都至少存在一种局限(否则,企业都可以赚取无限多的利润),企业管理创新活动的关键是要把重点放在各种局限上,即把重点放在链条的薄弱环节上。企业必须不断对内部状况、外部环境进行扫描、搜索,从中吸取潜在的创新信息。德鲁克提出了七个创新的源泉,后来称之为企业创造变革的“机会的窗口”,这七个变革机会的窗口是:(1)出乎意料的事件;(2)无法协调的矛盾;(3)流程的需要;(4)产业和市场结构的改变;(5)人口结构的改变;(6)观念的变化;(7)新知识。(链条和谁呼应?)

2.提出构想阶段

在观察到局限现象产生以后,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预测局限现象可能给组织带来的积极或消极后果,在此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办法,提出管理创新构想,并对创新信息进行评估,作出选择,对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创新投入资源进行研究,制定管理创新计划。计划的制订要求具有针对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切实可行,不断用先进的标准引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3.迅速实施阶段

管理创新计划一经确定就要迅速实施,否则会贻误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4.持续改进阶段

管理创新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不确定的过程,虽然有时运气可以导致成功,但真正的成功需要通过持续稳定的创新过程。并且这个过程要经过尝试才能成熟,而尝试是有风险的。企业需要真正理解创新过程,在开始行动以后,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下去,决不能半途而废,要持续不断的对整改结果进行评价,总结、改进、完善实施方案,积极转化和推广创新成果,完善管理平台和指标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创新构想。研究表明,任何创新的成功是建立在企业活动的可学习性和可重复性上的。企业的创新者要有足够的自信心、较强的忍耐力,能正确对待尝试过程中出现的失败。

(二)实现管理创新的推进手段

采取何种手段才能有效的推进管理创新的实现?对这一问题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给出一些企业管理创新的常用的推进手段:

1.将现有企业现状与期望的优秀企业做比较,进行差距评价,明确改进方向。

2.营造一种危机即将来临的氛围作为创新工作的切入口,使人们更清楚地看到组织的危机,向员工明确说明,如果不马上推行变革,组织的生存就会受到致命的威胁。

3.任命具有新观念的带头人。带头人需要尽快将他的新观念注入组织。

4.建立激发创新意识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鼓励人们勇于创新的其他激励机制,最终培育出推动创新全员创新能力。

四、在实现管理创新过程中一些常见问题及相应对策

(一)实现管理创新过程中一些常见问题

1.守旧习惯观念对创新的抵制问题

观念主导着人们的行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进程中的不利因素主要来源于观念的陈旧和固执。这种陈旧和固执导致企业中不少员工,甚至领导者对创新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创新观念。这是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由于管理创新一般会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和风险性,这就是企业中的那些对风险的认识不客观,对模糊性和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人因害怕批评、害怕失败、害怕冒险,对创新采取消极态度,造成管理创新实施成本增加,创新进度缓慢甚至夭折。

2.管理创新脱离企业实际问题

对于一个已经运营多年的企业来说,过快的变动是危险的。不切合企业实际刻意“创新”,往往会使创新得不到实施而成为纸上谈兵。创新者在构想和实验新的管理方法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必须保证企业业务的正常开展。

管理创新的关键在于适用、实用和有效。企业只有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原则,以新思维、新观念和新方法结合企业实际进一步管理创新,发展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管理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并为下一个企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3.失去既得利益者对创新阻碍问题

管理创新必然要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进行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因此,在管理创新中有可能受到利益损失的方面很有可能会想方设法的阻碍管理创新的进行,影响创新的协调和进展。

4.在设计管理创新方案前未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成功的管理创新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为如果创新与企业文化相抵触,创新成功的机率几乎为零。在保守、传统的企业中,创新的阻力较大。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制度、规则和价值观,心里抵触创新带来的管理理念、价值观的变化。就社会文化而言,社会的 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传统等,都直接作用于创新的过程。如果说一个企业有能力改进企业文化,使之符合管理创新理念的要求;那

对社会文化而言,企业只能改进管理创新方案,使之适应社会文化。

5.对管理创新项目过度论证问题

对管理创新,一般企业都会以非常审慎的态度进行。一时念起就要变革的企业注定悲剧。然而挑剔的眼光、过度的分析与论证反而可能会将创新扼杀在摇篮之中。创新是有风险的,没有毫无风险的创新。任何一种行动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势必都会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通过一个反馈的环路而日趋完善。如果企业在风险面前毫无勇气,裹足不前,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二)相应对策

1.企业领导者要加大学习力度,树立正确的管理创新观念

学习是进步的源动力,企业领导者要善于学习,勤于学习,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管理信息和动态,并培养树立正确的创新观念,积极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全力营造一个适合创新的氛围和环境,激励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

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这样的素质:一是创造性思维,善于洞察和想象,使管理工作有合理的前瞻性、科学性;二是风险意识,不怕失败、有远见、敢做超前性的工作,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三是新时代的风格,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要善于学习,敢于实践,善于团结合作,尤其要善待创新失败者,永不满足,经常自我挑战;四是创新的技巧,在创造思维和不怕风险的同时,还必须有科学依据,有可行的操作措施。

2.结合企业实际,精心调研,设计出可行有效的管理创新方案

管理创新是从企业实际运行中发生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矛盾凝聚提炼出来。检验创新的唯一途径就是将其投入到实践中去。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管理创新成本,企业在设计和实施管理创新项目前一定要精心调研,通盘考虑,从实际出发,根据企业运行状况来确定管理创新课题。

3.积极采取措施,配套激励约束机制,化解利益冲突

首先,对员工进行危机教育,使其理解变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其次,就创新目标与员工充分沟通,使员工认同并成为变革的支持者。企业领导者要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依靠员工、激励员工,让企业员工积极投身到管理创新中来;最后,采用有效地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关注变革的结果并为之努力。

4.完善培训机制,开阔员工眼界,提高员工适应性

通过完善培训机制,激发员工学习新知识和接受新观念的热情,学会运用新的观念看待和处理问题,使员工主动转变思想,修正价值观,增强对企业管理创新的适应性和认同感,达成创新理念、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三者的融合统一。

5.健全评价机制,保障管理创新的有效实施

一个健全有效地评价机制,能及时发现管理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规避了创新风险,保障了方案的有效实施。

五、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发展趋势(这一段抄袭较多)

由现代企业管理变革的历程可看出企业环境的稳定性、确定性、可预测性已经被变革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所代替,顺应时代变化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一)企业管理创新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可持续成长转变

事实证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一定时期内虽然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但因难以持续而呈现出衰减态势,最终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当今时代,人们意识到企业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相比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短视行为,坚持可持续成长管理观被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所推崇。

(二)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向国际战略联盟、网络组织、供应链协作、虚拟企业等形式

竞争是无时不在的,适者生存,但在现代企业的生存法则中,“个体竞争”已被“合作竞争”所取代,由此演变出国际战略联盟、网络组织、供应链协作、虚拟企业等合作模式。这些互利合作的竞争方式弥补了企业个体的不足和局限性,大大增强了企业竞争力,使企业能用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创造价值。

(三)企业之间竞争由传统的要素竞争转向企业经营能力的竞争。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时代的来临,终端消费市场的需求逐渐向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寿命期短、信息含量大,并与顾客保持沟通关系的全球竞争环境转变。企业要想生存就要紧跟市场脚步。这就要求企业的生产、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敏捷”起来,使企业成为一个全新的“敏捷性”经营实体,实现向“敏捷管理”方式的转变,以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

(四)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研究表明,在企业的市场价值中,已有6/7都取决于这些“知识”资产。培养和管理员工的知识与技能成为现代企业管理创新的一项重要课题。

(五)从传统的局部绩效考核转向全面的绩效管理。

现代企业为了更好的降低成本,提升绩效,管理目标的考核由原来的只对结果的评估转变为对实现目标整个过程监控的全面绩效管理。把绩效管理与公司战略联系起来,变静态考核为动态管理,是近年来绩效管理的显著特点。

(六)信息技术改变企业的经营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企业的经营方式得到很大的改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如“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和“客户关系管理”等,使原本无法调和的集中与分散的矛盾得以解决,企业能够跨越内部资源界限,实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的有效组织和管理。企业必须首先树立“信息至上”的观念,以开放的头脑及时地把握各种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

(七)顾客导向观念被超越

因为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面对的除了现有的份额,更重要的是未来的市场和挑战。企业要提高预见性,抢占产业先机,由此产生了超越“顾客导向”的竞争新思维。

(八)现代先进企业逐步向注重履行社会责任转变,实现经济、环境、社会协调发展

随着竞争的愈演愈烈,一些先进的企业意识到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既可以获得社会利益,还可以改善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声誉,从而更好的获取商业利益。因为消费者在选择商家时越来越多的考虑公司的道德表现,商业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已经变成一件头等大事,所以大多数商业发展计划都要进行道德评估和环境影响分析,达到实现社会、消费者和企业三赢。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现代企业要在全球化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就要以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认真思考自己的发展战略,着眼于长远发展,改变短期的利润目标,实施具有创新实质的经营战略,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就必须注重学习和研究国内外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成熟经验,在引进吸收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需求和适应先进文化发展方向的管理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企业管理创新,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参考2005年以后的文献)

1.张岩松 , 陈百君,周宏波,现代管理学案例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9月

2.吴晓巍 , 小企业管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年2月

3.胡成中 ,企业集团创新论,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0年11月

4.曹新,刘能杰, 管理是金——未来社会的管理创新, 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年4月

5.罗仲伟,陈佳贵,当代管理学前沿, 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1月

6.常修泽 , 现代企业创新论——中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

7.芮明杰,现代企业管理创新,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

8.谈爱国,谈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和途径,现代管理科学,2007年第4期

9.王玉清,企业管理创新的要点分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年第17期

10.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论施工项目管理创新 篇7

1 项目管理技术概要

1.1 项目管理技术

美国建筑工业院(CⅡ)是由美国政府各部委,美国最大的近50家公司,最大的50家建筑承包商和近40所美国著名大学组成的行业协会。CⅡ每年都搜集大量项目执行结果数据,通过分析研究,总结出工程管理最佳实践和执行方法。CⅡ推荐的工程管理最佳实践技术主要包括:项目前期计划技术、项目范围定义与控制技术、合同计划与刺激技术、项目目标建立技术、项目工程控制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项目变更管理技术、团队建设技术、伙伴关系与战略联盟技术、电子资料交换技术和改变的争端解决技术等。可以看出,项目管理技术越来越为大家所重视。有的专家甚至认为,工程技术作为一种手段和技巧,只有通过管理技术的熟练运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效率。

1.2 项目管理成功因素

美国管理技术大学托马斯·R·布洛克认为,影响项目管理成功的关键因素,首先是高效的团队、灵活的组织、资源利用系统、企业关注支持、矩阵式组织结构、沟通以及合作,而不是工程技术因素。他指出,项目管理成功因素主要包括:一支表现出色的团队;一个灵活的组织。JIT资源: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 20 世纪 60 年代实行的一种称为“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简称 JIT)”的生产方式,用以适应当时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要。统一的组织外观;生产力增长;两个组织中最优秀的;可被控制的环境;合作的结果。

2 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现状

从20世纪80年代“鲁布革冲击”引进“项目法”施工开始,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历经20多年的不断发展,如今,工程项目管理的理念日趋完善,对项目管理技术的应用逐步深入。整体上看,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项目管理重视不够:大部分施工企业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揽项目上,对加强和改善项目管理重视不够,导致对项目管理投入不够,缺乏系统规划和持续改进。项目管理技术的应用水平低: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着重视施工技术,忽视项目管理技术的问题。据调查,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项目管理技术的运用率不足20%,大大影响了项目管理效率的提高。项目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已经颁布3年多,但是在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实践中贯彻情况比较差,项目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普遍较低。

3 项目管理技术在施工企业的应用与创新

加强和改善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必须重新认识项目管理技术对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尽快实现由传统的重视施工技术的应用,向重视管理技术的应用转变。

1)矩阵式的组织结构。

矩阵式组织结构使项目管理中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分权与集权有机结合起来,便于施工企业内部各个职能管理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和相互监督,信息线路较短,反馈较快,应变生存能力强。其不仅注重项目的成效和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且还注重跨部门的配合以及比较柔性的管理,进而可以大大提高项目内外资源的有效、合理的配置。在项目管理实践中,施工企业应按照工程项目“三个一次性”(即项目经理部是一次性的施工生产临时性机构;工程项目是一次性成本中心;项目经理是一次性授权管理者)原则组建项目经理部,克服和防止项目经理部行政化、固定化、实体化。

2)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的目标管理体系。

建立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的项目管理责任体系,关键是要在充分信任项目经理的基础上,完善项目经理授权、激励、考核、约束机制,进一步推进项目经理职业化。在项目层面,项目经理要主持项目管理目标的层层分解,组织全体员工参与到目标的分解和各自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对目标的完成进行实时监控,及时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来保证目标实现,对实行目标管理带来的风险予以激励。

3)以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制为中心的项目管理系统。

在建筑市场仍然以成本为主要竞争手段的今天,成本管理已经成为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唯一抓手。工程项目作为施工企业的生产中心和成本中心,是进行成本核算的基本单元。项目管理系统应以成本核算为中心,向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延伸,做到既要有事前预测,又要有事中控制,还要有事后反馈,更要持续改进。根据施工项目的工艺流程和成本核算的基本单元,按照过程控制,节点考核的要求,把项目分解为若干分部分项工程和采购、合同、费用、进度、质量、安全、技术、风险等若干管理流程和环节,针对每个环节和流程制定实施和控制步骤,努力使项目管理工作能够量化到指标上。

4)基于项目的企业管理流程再造。

施工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因项目的实施而开始,随项目的结束而终止,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点。因此,必须实施基于项目的企业管理流程再造,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人力资源的开发,都必须围绕项目管理流程展开。按照工程项目管理流程、生命周期,施工企业要整合管理要素,构架扁平化的企业组织机构,减少管理层次,裁短管理链条,保证管理信号及时准确到达项目管理一线,使项目管理信息迅速真实的反馈到企业管理层。

5)管理信息系统。

通过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把项目管理中各层次和不同的职能部门沟通起来,使物质流与信息流保持一致和同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实践中,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应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或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实施同步进行。虽然企业层面的项目管理和项目层面的项目管理存在宏观和微观上的差别,但是管理信息的分析、生产资源的配置等信息需要在企业层面和项目层面进行不断沟通与传输,如果两个系统不能合二为一或者同时实施,必然无法发挥其最大效能。

6)基于沟通与合同的协作管理。

工程项目的协作管理可以分为内部协作与外部协作,内部协作的管理手段是沟通,而外部协作的管理手段主要是合同。平等造就信任,信任增进交流。因此,必须引入团队管理技术,把项目团队内部的沟通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同时根据业主构成特征和项目所在工业范围,项目将和投资人、监理、分包商、供应商乃至政府、社会团体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所涉及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对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发生潜在的影响。以履行合同和执行合同作为相互沟通的基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沟通,要充分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以诚相待。

7)知识管理与拓展。

一个成功项目的产出,除了项目本身为顾客增加的价值和企业的利润之外,还应包括从该项目获得的经验教训和项目信息档案,以积累相关知识,以备未来项目所用。施工企业应该建立一套标准化的项目管理方法体系,并对信息进行归纳分类。标准化项目管理方法体系,就是要提供一套可实际操作的项目管理标准和流程,使项目管理层能够按照标准的指导,以项目的实施过程为基准,以标准流程为导向,系统地完成对项目主要指标的综合管理。在实践中,施工企业要重视对项目管理方案的回顾,考核项目管理方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实施的效率性,并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项目管理方法体系。

8)风险防范与管理。

经济多元化和利益多极化,以及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项目管理的风险不断增加。风险作为项目管理目标的最破坏性的因素,是项目管理的重点控制对象。风险管理和防范的基本原则,是把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尽可能地找出来,针对每个风险因素提出解决或者应急方案。风险管理的步骤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应急计划,风险缓解和持续监控。在实践中,除要继续关注工程所处的环境风险、不可抗拒力风险外,还要关注顾客需求识别与变更风险、合同风险、技术方案风险、管理信号衰减风险、管理机构官僚化倾向风险、控制信息失真风险以及社会法律风险。

摘要:分别对项目管理技术及项目管理成功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现状,就项目管理技术在施工企业的应用与创新作了重点论述,以达到加强和完善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目的。

关键词:项目管理技术,施工企业,创新

参考文献

创新施工企业项目管理 篇8

创新企业经营战略管理理念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白热化,施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强大的挑战,特别作为长期依赖铁路施工的传统企业,由于市场发展趋势,铁路、公路、水利、市政等工程建设,工程造价和单价大幅度降低,提质不提价,使得企业运作成本加大,利润所剩无几,甚至是亏本经营。为此,企业必须适时调整战略,更新观念,加大管理力度。特别是各级领导必须牢固树立 坚持做大做强主业的思想不动摇的经营战略理念,高度重视经营开发工作,要把经营开发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第一要务,要在集团范围内形成全员经营、全方位经营的浓厚氛围。各级组织要在加大经营开发力度和优化配置配强经营管理班子和经营队伍的同时大力加强经营网点、区域阵地建设,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经营战略目标和措施,努力构筑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的“大经营”网络格局。在经营管理方面要做到五要:一要关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市场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适应本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二要把经营开发工作和资本运营、多元经营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主业精、多元经营为第二支柱产业的发展态势。三要重视发挥技术创新和人才效应在经营开发中的作用。要通过重点工程建设,通过高、精、尖、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建设,培育一批科技拔尖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显示出企业雄厚的技术实力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在技术装备上要从经营战略上来考虑,超前谋划争取尽早进入新的施工领域。四要积极稳妥地进入海外市场,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拓展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五是遵循以我为主、互利互惠的原则,发展与设计、咨询乃至施工单位的联盟,走设计、施工总承包的道路。

加强工程项目管理创新

不断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科学合理地设置项目部,做到人员精干高效,协调控制有力,实现项目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设备资源等要素的最优组合,强化以责任成本管理为中心的各项管理,是创新工作的难点,其重点是要加强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创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核心是全面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强化工程项目过程控制,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监督机制。主要措施是实施项目动态管理和弹性用工制度,强化质量、效益意识,提高责任成本管理水平,立足于项目,着力于项目管理,使项目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为此,一要明确项目管理的性质,将项目部建成一次性的项目管理经济组织;二要树立干好在建工程就是最大的经营思想,搞好项目有形化建设,树立企业形象,拓展企业信誉,为搞好二次经营奠定坚实基础;三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加强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和控制,特别是要做好项目的验工计价、清算索赔、物质设备采购管理和成本管理控制工作,确保效益的最大化;四要强化合同管理和劳务协作队伍的管理;五要进一步规范工程管理的协调和指挥,全面推进质量、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三位一体的贯标认证工作,严格规范化操作,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在管理的精、细、严方面下功夫,防止效益的流失;六要加大财务管理力度,缓解资金压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灵活的融资方式,把各单位和各项目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

加强管理创新训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其重点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项目经理职业化队伍,这是我们当前要解决好的最为关键的问题。目前集团项目经理的现状是:数量不少,结构失衡,素质参差不齐,培训使用脱节,特别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项目经理不多,以致在选用项目经理时,经常是捉襟见肘。项目经理,他上对企业法人代表负责,下对作业层负责,在企业法人代表的授权范围内,对外与业主打交道。同时,他是项目管理全过程所有工作的总负责人,是生产要素合理投入与动态管理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因此,项目经理必须利用企业法人代表授予的权力,来实现企业法人代表委托的责任。在项目施工中,项目经理其管理主要内容是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等方面的工作。所谓“三控制”是指工期的控制,质量的控制,成本的控制。“两管理”是指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一协调”是指组织协调,组织生产要素的运行。与此同时,我们各级组织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培养项目经理的素质和能力;二是把好选拔任用关。要把那些有本事、靠得住的优秀人才,选拔充实到项目经理岗位上来。选好用好人是项目管理取得成功的决定因素。

上一篇:书虫年读后感下一篇:电力调度管理和安全风险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