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九一八”事变倡议书(精选5篇)
历史不会忘记,沈阳北大营中国军队驻地那天的炮火轰天;历史不会忘记,随后的里中华大地的战火四起;历史不会忘记,意谋不正者对历史的回避和不尊重。
从1931年9月18日起,历史的.车轮已碾过84年。84年前的今天,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开始了在中国长达14年的侵略与杀戮。而今,历史早已翻开了新的篇章,但那段屈辱动荡的岁月永远不会被我们忘记,历史的警钟之声依然警醒着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以史为镜,开拓创新。为此,我们向全校学生发出以下倡议:
做到刻苦学习,提升自我。让我们树立拼搏进取的积极心态,认真总结学习方法,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善于发问,努力营造科学严谨、诚信务实的优良学风。习得过硬本领,为奉献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到牢记历史,传承文化。在校期间,我们可以驰骋在图书馆的丰富馆藏中,可以多去认真听几场报告,可以认真修习人文类公选课……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认真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在传统文化中感知文明和谐。贯通古今,方能对话未来。
做到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是取得进步的源头活水。在校期间,让我们牢牢把握每一次参与实践的机会,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创业计划大赛等,广泛学习各类知识和技能,努力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做到无畏无悔,志愿奉献。在校期间,多去参加各类实践项目,多去关注社会公益需求,学习前辈们不畏艰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历史在进步,社会在进步,只有我们脚踏实地,才能振兴中华。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盛衰,青年有任!同学们,让我们以中华的强大为信仰,以民族的振兴为己任。刻苦学习,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共青团合肥工业大学委员会
合肥工业大学学生联合会
合肥工业大学研究生会
9月17日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80周年前夕, 辽宁省档案学会充分利用辽宁省档案馆馆藏中大量日本侵略者侵华战争的历史档案图片资料, 制作大型展板, 于9月14至9月16日, 分别在沈阳市皇姑区柳条湖社区、辽宁省委、沈阳市委、东北大学和沈阳市档案馆举办纪念九一八事变80周年历史档案图片巡展活动。
9月14日, 在柳条湖社区举办了巡展活动的启动仪式。省档案局副局长、省档案学会理事长许桂清, 沈阳市国防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连辉, 皇姑区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明东等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柳条湖社区工作者、社区老党员、柳条湖小学学生、柳条湖驻街单位职工及社区居民400余人通过诗朗诵、签名、访谈等形式, 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捐躯的革命先烈, 歌颂中国人民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反抗侵略的英雄事迹, 弘扬抗日战争孕育出的伟大民族精神。
此次活动是辽宁省档案学会贯彻落实省社科联“三个重大”精品工程建设活动所开展的一项重大活动。省档案学会以这次“档案传承历史, 国人勿忘国耻”“九一八”纪念活动为契机, 深入机关、学校和社区开展巡展活动, 受到社会民众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柳条湖社区的老党员说“这种形式很好, 我们不能忘却这段屈辱的历史”;柳条湖小学的少先队员们通过诗歌朗诵表达了从小立大志,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东北大学的学生们自发组织起来参观展览并以此展览内容为主题开展团日活动;机关干部、社区老党员和居民纷纷签名, 以史明志, 不忘国耻, 珍爱和平。连续三天四地的活动, 共有机关干部、学生、社区党员、居民2000余人参观了展览。这次活动, 对于进一步凝聚民族力量, 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伟大的现实意义。
日倭龌龊罪滔天,东亚横行若许年。
嗜血贪婪如虎馁,杀人凶狠似狼餐。
神州万里举烽火,顽敌千军化黑烟。
算计机关缠绞索,乾坤朗朗不藏奸。
卢沟愤
卢沟事变发狼烟,日寇凶残绝宇寰。
荼毒生灵称共建,盗吞宝藏唱同繁。
恶行举世早明鉴,贼子晋三仍梦酣。
岁月终究存铁证,整容尸体罪依然。
无题
国仇仇躏踏,家恨恨凶残。
本住东洋土,偏夺赤县天。
战旗擎义勇,枪弹打强权。
历史知前事,扶桑枉厚颜。
勿忘九一八
权衡天下事,勿忘九一八。
后世知国耻,军民捍夏华。
警钟鸣惕厉,兵场练冲杀。
社稷千秋旺,河山万代佳。
“9.18”祭
强敌袭侵国难蒙,全民抗战气如虹。
保家不论男和女,卫国哪分西与东。
黑水白山军号烈,大江南北炮声隆。
厉兵秣马今犹是,何惧倭贼又逞凶。
闻日本修宪强军有感
恼恨东方有恶邻,常怀亡我虎狼心。
悲闻甲午炮声烈,怒视金陵白骨森。
靠美联菲掀浊浪,强军修宪发狂吟。
中华崛起雄风展,鞑虏降倭万马。
光辉节日
――纪念抗战胜利69周年
驱倭凭义勇,抗战举锤镰。
鲜血飘旗帜,国歌响北南。
九三迎胜利,亿万露欣然。
特色光辉路,江山定鼎权。
永遇乐・登西炮台 (用辛弃疾韵)
雁意当空,秋心万里,飞向何处?一片白云,一泓天海,相与东流去。我情如练,随风而上,欲把狂潮挽住。问当年,喋血多少,田横五百如虎。 深沟短壁,高台旧堞,炮影枪痕谁顾。花草凄凄,风云隐隐,不晓归时路。寒边一夜,伤情甲午,换了人间旗鼓。看今日,夷倭海上,称兵再否?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列宁
今年,景德镇、临沂、十堰、成都等上百城市都鸣警报,其中,天津、拉萨、昆明、杭州、郑州等多个城市是首次在9月18日鸣警报,浙江全省均鸣响防空警报。
九月,与许多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让国人刻骨铭心!
1842/8/29,《南京条约》签订
1856/9/2,天京变乱,韦昌辉突袭东王府
1926/9/6,英国制造“万县惨案”
1901/9/7,《辛丑条约》签订
1894/9/15,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
1894/9/17,黄海战役,邓世昌、林永升殉国
1931/9/18,“九一八事变”
1898/9/21,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还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
历史有时相似的让人心碎,如果没有真实的镜头、详尽的文字、残破的遗迹,我们简直难以相信过去中国近代的一幕幕。历史终归是历史,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但不会消逝得无影无踪,历史流下的不仅仅是一堆资料、几块碑刻,数处遗址。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人类社会日新月异,没有记载,任何伟大的东西,就会从地平线上消失。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牢记胜利、成功和辉煌,但往往把失败、伤痕和屈辱遗忘。历史总是不断沉淀的,历史是民族和人类的集体记忆,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从哪里来”,就不知道“到哪里去”。
以往的历史与其说是句号,不如说是感叹号,甚至是更多的问号,并应该少用些省略号。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记忆,给予了人们太多的忧伤、悲愤和思索。中国人不应该、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记,刻写在中国近代的镜头、侧面或片段,虽然斑斑点点但历历在目: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直至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从旅顺大屠杀到南京大屠杀;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火烧圆明园;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可谓惨不忍睹、闻所未闻!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爱与恨、和平与暴力被定格在这段屈辱的历史上,痛定思痛总是民族复兴的开始,时刻警示着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当勿忘国耻,要振兴中华。
我们中的不少人似乎选择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么,但愿不是因为麻木,也不是因为健忘,依某些国人的观念,对于过去,尤其是痛苦,就会采取“过去了就过去了,再提它有什么用”轻率态度,这些年来,一些亲痛仇快的现实,还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常常让我们深感“遗忘文化”在一些国人头脑中颇有市场。一些商家不顾历史的伤疤,以“南京大屠杀”作为电脑游戏;把日本军刀、军服作为卖点;一些艺人竟然把军旗装穿在身上招摇过市等等。如果“集体健忘症”过于严重,人们将容易越来越浅薄、轻浮、狂躁、极端和急功近利。
我们的同胞中,对战败之耻和对割地赔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个民族,若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也就等于失去了民族的记忆功能;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它会在今天的纷纭变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随波逐流,更会不断地重复自己的[“文 秘 港”还有更多精彩文章等着您!]错误。不是从沉没中爆发就在沉没中死亡。据说,冰心老人晚年曾构思写作一部反映甲午战争的纪实大作,但是每每提笔,“竟然一个字都没有留下”,“因为哭,因为大哭,因为一握起笔就禁不住老泪纵横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笔,纸上惟有落下的热泪。”(贾国荣:《冰心的遗憾》)。
“历史的灾难无不以历史的巨大进步来补偿”。只有我们一起来揭露侵略者的罪恶、叩问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灵。绝不允许无耻者别有用心地扭曲历史,绝不允许屈辱的旧梦再现,绝不允许重蹈践踏人权、亵渎文明和破坏正义的覆辙。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和教化每一个公民对其国家、其历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认同感、自尊感、尊严感、耻辱感,亦即形成“国民意识”。历史意识构成国民意识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事关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培育的大计。历史认知关系到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学习历史的意义主要有丰富自我、发展个性、减少失误、加速成长、承担使命、自觉人生。在这个意义上,历史学乃是一门塑造民族整体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认知的重要学术,应当将“真”、“情”、“思”、“行”统—为一个整体,这些都历久弥新地给人们以感染、启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宠儿如今却失落了,史学危机的话题并非危言耸听,历史教育的延误、式微和堕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愿与大家一样为之关注、探索和分享。我试图让历史教育不再尴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视,于是从彷徨到呐喊、困惑到醒悟;从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让历史能够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通过历史的学习而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张扬自己,营造一个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别是有独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执着的信念要从四十岁重新开始,克服松懈、安逸或畏难心理,力争做个“有思想”的历史教师,立志要把课上出味道来,教出历史的深沉、宽厚与博大,尽情展现其宽阔、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内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人都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风流人物,无一例外都成为匆匆的世间过客。对历史不断触摸和反思的过程,就是文化沉淀的过程。历史是永不间断的时间长流,人们在现实中感知的只是这一发展长河中的一段,多少兴亡盛衰,唤起人们对星转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叹,从那些已经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马迁所说的“述往事,思来者”。历史,将会给你一个制高点。历史有两种历史,一种是客观的历史,一种是记忆中的历史。客观历史早已看不见了,但记忆中的历史还在,我们可以随时摄取,随时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刍,这对人类现在、未来的发展,未尝不无益处。叩问历史,掩卷太息!这种情结不仅仅是简单的怀旧。历史消失的只是时间,永不消失的却是后人对千秋人事的缅怀。
九一八
你唤醒了整个民族
你唤醒了沉睡的华夏
白山黑水
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
战刀
滴落着
同胞的新血
黑龙江
松花江
嫩江
乌苏里江
黑色的恐怖
迅速的蔓延
百万黑土地
三千万同胞
承受的是
无尽的掠夺
忍受的是
无休止的杀戮
掠夺?
杀戮?
也不能阻止
相同的声音
在整个民族
蔓延
起来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血肉铸就的长城
也要与战刀抵抗
宁死
不做亡国奴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纪念“九一八事变”八十一周年
卢沟明月鉴沧桑,英烈残碑露凝霜。
抗战雄魂铁血铸,殇国男儿卫家邦。
钓鱼烽烟犹未了,靖国参拜正风光。
华夏子孙谨牢记,勿忘国耻媚东洋。
‘九一八’
篆刻在民族史上
一座屈辱的纪念碑
每年的这一天
都应在心中拉响警报声 不要让记忆消失
过去的时光会沉入黑暗 身后的一扇门关闭起来 也许再也听不到一些声音 看不到一些场面
仿佛历史的遗迹
被厚厚的封土层覆盖起来
人类的天性喜欢快乐 总会忘却苦难的记忆 不是我们多么善于遗忘
一代又一代的记忆需要传递
不必为民族的昨天避讳 一个孱弱的群体
血和泪,那些无辜的生命 滚滚硝烟里掩埋入历史的深处
请将考古的光亮的铁铲 插入民族集体记忆的深处 挖掘挖掘再挖掘 我们掘进我们记忆的痛苦
累累白骨,或者发黄的图片纸张 那些幸存者的颤抖的话语 无数闪光的记忆碎片
才是我们民族最珍贵的文物
请我们好好珍惜吧
把锈蚀或蒙尘的记忆打磨擦拭 复苏的历史呈现出来
成为一尊又一尊精神的雕塑
年轻人哪,每一天都在品尝 和平生活酿就的蜜,要知道 呵护苦难记忆的民族
【纪念“九一八”事变倡议书】推荐阅读:
纪念九一八教师发言07-05
纪念九一八诗歌作文07-18
纪念“九一八”教师爱国演讲稿02-13
勿忘国耻纪念九一八03-11
九一八纪念馆观后感09-19
沈阳九一八纪念馆导游词12-15
九一八事变90周年纪念日心得体会01-06
纪念九一八事变90周年心得体会与感想2010-06
九一八事变纪念90周年节目观后感个人心得02-11
九一八事变有感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