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财务述职报告(通用8篇)
第一项工作财务工作:
今年财务工作与往年衔接工作有所不同,由于去年我*人员分流的人事制度改革,核定预算工作直到今年7月份完成,还有去年医疗保险制度延续到今年3月份才正式出台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的暂行办法,这给医疗保险交缴带来了许多问题,好在我局人员少,没有住院人员,医疗保险交缴工作顺利完成。下面从四个方面总结一下全年财务工作:
1、建立人员数据库工作。
XX教育局为控制财政支出,推进会计电算化进程,实行工资统发管理系统,建立人员数据库是最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已在10月份完成了增人增资、离退休人员数据处理、减人下册数据上报和信息收集工作,已完成两上两下,目前,只等工资调整和人员变动时再做数据上报和信息收集。
2、银行帐户重新审批工作。
为清理多余帐户避免设立帐外帐,规范统一管理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我局根据《天津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审批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进行银行帐户的审批,它是以单位自查为主,进行自查登记和补报登记,这几项工作已经完成,在银行保留了*教育局要求应该保留的帐户,并承诺今后不存在错报、漏报、瞒报银行帐户,不擅自开设、变更、撤消帐户。
3、预算单位清产核资工作。
清产核资工作是一项定期审核固定资产的工作,这是我从接管会计工作以来第一接触到的业务。这次清产核资工作正适合摸清我委固定资产“家底”,以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全面清查各类财产和债务,并核实人员状况、收入渠道、支出结构等情况进行自查,按规定没有清查出任何问题,为深化财务预算制度改革和加强我委财产监管工作奠定基矗
4、财务年终决算工作。
每年的年终决算基本程序都是一样的,每一年的财务年终决算以后,都对增收节支、帐务处理积累一些经验,同时又发现存在许多不足。今年我感觉在每月的报财政报表的同时,自行设计的科目明细分析报表给我对本月财务分析帮助很大,对控制预算开支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足的是在年初立帐时考虑不全面,明细科目还不健全,明年一定注意这个问题。
第二项工作人事劳资工作:
今年的人事工作较去年轻松一些,主要是工作人员信息采集工作这项工作,现已完成建立数据库和软盘上报.为明年人员变动的信息采集工作打下基矗搞好本委工作人员年终考核总结上报,同时做好工资微调事宜。
搞好劳资工作,积极配合*劳动*做好劳动用工合同签定工作,并参加了劳动保障资格培训,并撰写了《在wto视角的中国社会保险》培训论文,年底及时将用工情况进行年检。
另外,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积极主动完成领导交办的一些零星事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建立全球统一的财务报告体系已成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拥有全球最大资本市场的美国,自然在建立全球统一财务报告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财务报告体系是否能从根本上在全球统一,全球共同会计价值观对其的导向是关键所在。在此过程中,美国的会计教育和学术研究必将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2007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是否可以允许非美国公司根据IFRS编制财务报表,而无需按照美国GAAP调整净收入和权益的账面价值”向公众征求意见,这让美国资本市场大为吃惊。更出人意料的是,它还就“美国公司是否可以按照IFRS编制财务报表”向公众征求意见。接着,SEC分别于2007年7月2日和8日,发布了“关于非美国公司(财务报表)的提议”(SEC2007a)及“关于美国公司(财务报表)的提议”(SEC2007b)。11月15日,SEC决定取消“要求非美国公司调整根据IFRS编制的财务报表”的规定(SEC2007c)。SEC的这些行动标志着全球财务报告已进入全新的阶段。此外,美国还积极参与了许多其他活动:(1)IASB及其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创立;(2)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IASB的全面趋同行动;(3)强化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的地位;(4)参与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国际审计准则的制定。早在SEC于2005年发布的“路线图”中,就已针对取消“2009年之前要求采用IFRS编制财务报表的非美国公司调整报表”的规定,提出了应采取的系列步骤(Nicolaisen,2005)。因此,SEC近期针对非美国公司展开的行动并不完全出乎意料,取消对非美国公司的调整要求后,取消对美国公司的调整要求是自然的事。因为,如果根据IFRS编制的财务报表能够保护美国投资者对非美国公司的投资,那么就也能保护对美国公司的投资。我们为什么需要全球财务报告?一般认为,全球财务报告能够为投资者及其他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相关的信息,从而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本文将首先阐述全球财务报告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关系,包括介绍IASB的使命、IASB为完成使命所采取的措施、IASB在全球财务报告方面的进展现状以及IASB与FASB的关系及双方在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紧接着讨论了美国会计教育界应如何应对全球财务报告,包括关于全球财务报告的教育内容、对财务报告概念普遍存在的很多误解,最后明确应从全球化的角度开展全球财务报告教学,以培养学生适应全球化工作的能力;最后讨论了与全球财务报告相关的研究课题,如会计理论研究为准则制定提供指导的途径及其原因,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技术议程以及财务报告全球化有关的研究课题。
二、全球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
IASB的使命是制定一套能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的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一套”意味着全球仅制定一套会计准则,全球所有公司都必须遵循;“高质量”?说明不是制定一套低质量的准则;“全球”意味着世界范围内的公司都接受并运用该准则,全球会计准则是实现全球统一财务报告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一套统一的准则,在全球范围内的实现财务报告一致将是无稽之谈;但准则并不是全球财务报告的充分条件,因为准则的应用效果还取决于诸如执行力、立法和审计等财务报告体制的其他方面,而这些方面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全球共同会计价值观的导向。因此,IASB要推动准则在全球的一致运用,最根本的是要确立全球共同的会计价值观。目前,在现实操作层面,IASB采用“两条腿”走路的方式:采用和趋同。就采用而言,有一百多个国家允许或要求部分或者全部公司采用IFRS,如欧盟、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都要求所有公开上市的公司或者部分非上市公司采用IFRS;还有一些国家已经公布了拟采用的计划,如加拿大要求其上市公司从2011年1月1日采用IFRS。在趋同方面,IASB与有趋同意愿的国家密切合作,以使双方准则最终一致。美国、日本和中国是趋同的典型。目前,在趋同方面,FASB与IASB的合作最为积极。首先,双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相似;其次,有人将IFRS视为“原则导向”,而将GAAP视为“规则导向”,但是,“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一般而言,FASB比IASB提供更为详尽的会计原则应用指南,但是IFRS和GAAP都既包括原则也包括规则,只是对原则或规则的侧重不同而已(Schipper 2003)。在所有的重大技术项目上,IASB和FASB都紧密合作。2002年,双方共同发布“诺沃克协议”(Norwalk Agreement),同意寻求有关财务报告问题的共同解决方案。虽然该协议没有涉及太多细节,但是这是双方建立趋同关系的第一步,此后,双方的关系不断发展、巩固。目前,FASB和IASB就议程中的大多数都展开了合作,相关人员同时为IASB和FASB工作,双方用同样的报告在相同的时间内分析相关问题。双方在趋同方面所做的努力的最终目标是使其颁布的准则一致,因为他们认为,即使解决方案在技术方面达成一致,而未能在准则中使用相同的术语,使用准则的人仍会认为其中存在差异。IFRS3(修订稿)和SFAS第141号(R)(IASB2007;FASB2007)是IASB和FASB共同颁布的第一个准则,除由于遗留问题产生的少量差异外,其他的文字表述都完全相同。
美国GAAP和IFRS要实现趋同还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一是双方需要保留其现有的准则,由于许多旧准则不完全一致,保留“遗留”准则就会导致更多的差异,而不是趋同。二是双方面临不同的政治压力,这些压力有时相互抵消,而有时彼此强化。三是各自工作主次有别。在某一特定时刻,一方认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另一方并不这样认为,如此,如果一方解决了该问题,而另一方没有,就会影响趋同。例如,FASB在IASB之前发布了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SFAS157号准则(FASB2006),但两套准则中关于如何确定公允价值就存在差异。四是准则形式不同,尤其是指南的详细程度不同。FASB的准则采用规则导向,而IASB的准则采用原则导向,应用时更多地依赖职业判断。这些挑战使得一些业界人士认为,要想实现全球采用一套会计准则的目标、效果最好的方法是美国全面采用IFRS,而非趋同。然而,即使美国采用了IFRS,要想使相同的会计准则得到等效运用,还必须在共同会计价值观的导向下才能实现。
三、全球财务报告对美国会计教育的挑战
学生是会计行业的未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会计教育也应面向全球。这就意味着会计教育界需要改变现行关于全球财务报告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作为一门单独的课程,国际财务报告课程通常侧重讲述各国在会计观念和财务报告方面的差异,这些内容能加深对学生会计发展过程的理解。但如前所述,已有100多个国家允许或者要求部分或者所有的公司采用IFRS。在这种背景下,现行的财务报告课程的内容已落后于时代。此外,在全球财务报告的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理解财务报告背后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概念进行职业判断。同时,帮助他们逐步确立全球共同的会计价值观,以使他们将来能适应全球性的会计工作。为此,在全球财务报告课程的内容和方法上,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重大改革:
(一)概念剖析以及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编报并理解财务报告的基础,故财务报告的讲授应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入手。虽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也会发生变化,但其变化频率要比准则低得多。因此,如果学生能够理解概念框架,学生掌握的知识就更有生命力。在现行的IFRS和美国GAAP中,都既包括原则性的规定,也包括规则性的规定,但是二者的功能不同:原则性的规定用于解释如何运用框架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而规则性的规定通过解释让公司理解应该如何满足原则,是对原则的补充,并使其可操作,因此,规则不仅反映了概念和原则,还结合实际情况,提供了具体的处理方法。如果学生理解这一点,就不会对“即使在相同的概念和原则指导下,不同国家(地区)的准则仍然不同”感到诧异了。反之,如果会计教学只关注规则,学生将无法理解这一点,并且他们的知识也会在短期内过时。以IFRS3和SFAS141(R)中规定的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为例,在一起企业合并中,需要确定一方为并购方,即取得被并购方的控制权的公司,该原则性的规定源自概念框架中“公司的财务状况表应该反映其控制的经济资源以及对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的理念。如果两家企业合并,拥有控制权的一方需确认因并购而获得的资产或承担的负债,而规则性的规定则进一步详细说明如何确定一家公司是否拥有另一家公司的控制权。根据IFRS3,会计主体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AS)第27号中的控制权标准判断是否有控制权;SFAS141(R)也采用同样标准,即如果一家公司拥有另一家公司50%以上的投票权,就认为它就拥有另一个公司的控制权。在概念层面,IFRS和美国GAAP基本没有差异;而在原则层面,仍有一些差异,如资产价值重估。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规则层面,如金融工具的计量,尤其是与套期保值、利息资本化和减值有关的计量问题。学生应该了解这些差异,惟有如此,才能理解当前与金融工具有关的问题。但随着GAAP要么与IFRS趋同,要么美国公司采用IFRS,这些差异很可能在短期内消除。会计教育工作者应该确保学生理解财务报告背后的基本理论,包括微观和宏观经济学、财务学、信息经济学、激励的作用和效应、理性预期理论、组合定价理论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用以经济决策的信息”(IASB2001,12段)。显而易见,掌握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是理解财务报告的基础,这些基本理论明确了资本供给者需要哪些信息以及财务报告信息对他们决策的影响。随着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准则中更全面运用概念框架,掌握这些理论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应该明白财务报告的主要职责是向外部资本供给者提供信息,而不仅仅是记账那么简单。会计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学习估价理论以及如何审计对资产和负债的估值,因为目前财务报表中的许多数据都是现值的某种形式的估计值,如金融工具、并购获得的资产或承担的负债、减值的资产以及一些非金融负债。尽管公允价值是否应该作为某些特定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础仍存在众多争议(后文将详述),但IASB和FASB还是将公允价值视为一种重要的计量属性,这是因为IASB和FASB均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满足概念框架所要求的财务报告目标及信息质量特征。因此,如果财务报告课程不把估值概念和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将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关于信息质量特征,Barth(2007)曾指出,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能够如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有预测价值,具有及时性、中立性和可比性。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是因为其反映了与经济资源和义务相关的现实状况,而这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决策的基础;公允价值能够如实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状况,是因为其反映了风险,并对预期现金流入、流出进行了合理估计;公允价值具有预测价值,是因为其有助于预测未来现金流,而现金流是投资者在评估权益时所感兴趣的问题;公允价值信息之所以具有及时性,是因为其及时地反映了经济环境所发生的变化;公允价值之所以中立在于其无偏性;公允价值之所以具有可比性,是因为其取决于计量时的资产和负债的特征,而不是资产取得时或承担负债时的特征;因为公允价值在每个时期都反映了同一类型信息,也增强了一致性(可比性的一个方面)。在共同会计价值观导向下的全球统一财务报告体系中,教育学生如何进行专业判断是会计教育的重点之一。必须使学生明白,虽然财务报表表中的数字具有精确性,但是这些数字是无数专业判断后的结果。学生通常对许多情况下都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感到惊讶,随着“原则导向”准则的广泛应用,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即使通常看来明确的规则,在实际运用中也需要职业判断。掌握概念框架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财务报告中的职业判断,因为他们将清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什么以及如何实现。准则的“结论”部分解释了准则制定者是如何思考问题、如何应用概念框架、如何权衡不同解决方案的利弊以及最终如何形成准则的,所以它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判断。另外,会计主体披露的会计政策及对资产和负债有重大影响的风险,会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职业判断。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同时,必须注重会计价值观的教育,否则,学生在今后的实务工作中进行职业判断时将缺乏正确的导向,势必造成不良影响,如会计舞弊等。此外,还应教育学生具有全球化视角的会计价值观,这也是推动全球统一财务报告体系的必经之路。
(二)消除普遍存在的误解
在与会计准则制定者、会计教育工作者及其他业界人士的沟通中,我们发现,人们对IASB和FASB的概念框架中的一些会计概念存在诸多误解。同时,因为许多会计师,包括教育工作者都忽略了财务报告在过去二、三十年的发展,从而加深了这些误解。由于会计课程设置更加具体化,且侧重于交易的处理,这导致有些教育工作者似乎已经游离出了会计理论。教育工作者应该将框架中的概念作为会计理论中的重点内容来研读和讲解,但是,目前,许多会计教育工作者花在这个上面的时间和精力是远远不够的,反而使得学生不得不从准则条款中反向推导相关概念,造成了本末倒置。本文认为,目前大众对财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在以下九大方面存在误解:第一,不存在“配比原则”。配比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资产或负债确认或计量的依据。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出,配比是指对同一交易或者其他业务直接和共同产生的收入和费用同时或者共同确认(FASB 1985,146段,IASB2001,95段)。如果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信息满足质量特征和概念框架中的其他标准,配比就是应用准则的一个结果。但是,概念框架中的配比概念不允许在财务状况报表中确认那些不满足资产或负债定义的项目(IASB2001,95段),这样,对不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支出,就不能确认为递延费用,对不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损失的现金流入,也不能确认为递延收益。第二,财务报表中很少有数据按历史成本计量。资产和负债最初通常是按交易确定的价值,即历史成本计量。但是,随着其他一些计量方式在财务报表中的广泛运用,按照历史成本计量的通常只有现金以及通过现金交易的土地,而所有其他数据实质上都反映了自交易日以来的时间、事件或者环境的变化。短期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如存货、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如果没有减值,都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但是,一旦公司确认了存货的减值,或者计提了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就不再是历史成本了。同样,公司也会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或者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并在减值时进行重估或者抵消,摊销长期负债的溢价或者折价。因此,事实上,经过减值、摊销、重估或者其他方式重新计量的数据都不是历史成本。因此,将计量之争归结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之争是完全是一种误解。第三,谨慎性不是会计信息的一个质量特征。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指出,会计信息应该是不偏不倚的,因为这是可靠性和中立性必须具备的特征(IASB2001,31段和36段)。概念框架将谨慎性解释为“在存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下,进行估计判断时的小心程度,以避免高估资产或收入或者低估负债或费用”,其强调谨慎性并不意味着可以故意低估资产或收入,或者高估负债和费用。但是,如果会计处理不保持应有的谨慎性,财务报表将失去中立性和可靠性。第四,可靠性不是精确性或者可验证性。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认为,当信息不存在重大错误或者偏见,能够被使用者所依赖,如实反映了它想表达的或者合理预期可表达的财务状况表的内容时,信息就是可靠的(IASB2001,第31段)。据此,可靠性主要指如实反映,而不是精确性,一个精确的数据不一定是现实经济现象的真实情况。由于普遍存在的误解,在IASB和FASB共同修改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双方用如实反映取代了可靠性这一术语(见IASB2006a,BC2.26-BC2.28段)。第五,财务状况表比收益表变得更加重要。其原因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是以资产为中心展开的,并且收入和费用也是根据资产和负债的变化进行定义的。重点关注财务状况表中的资产和负债,并不是因为资产和负债比收入和费用重要,而是因为会计准则制定者还不能在不参照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下,形成一个在概念上连贯且可操作的方式来定义和计量收入与费用、利润与损失。第六,财务报告的目标不是向根据公司信息进行决策的所有利益相关者提供信息。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明确指出,外部资本供给者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IASB2001,第6段),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利益相关者认为财务报告不重要,他们也需要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相关决策。但是,IASB和FASB共同修改的概念框架的讨论稿明确指出,这些利益集团不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需求者,他们认为财务报告的主要需求者应是那些不能从公司获得所需信息的外部资本供给者,包括潜在的和现有的债权人(IASB2006a,OB11段)。第七,“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不一定比“原则导向”的准则严格。有人认为原则导向下的会计准则缺乏严格的规则,会给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另一些人则认为原则比准确的规则更难传播,规则更经得起交易结果的检验(如Breeden1994,FASB2002,Nelson等2002),“原则导向”的准则能产生更高质量的会计数据(Webster和Thornton2004)。准则到底是“原则导向”还是“规则导向”?这只是一个程度问题,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第八,“规则导向”下的会计准则不一定能增强可比性。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讨论稿认为,可比性是能够使使用者辨认两种经济现象的异同的信息质量特征(IASB2006a,QC35段),换言之,可比性意味着相同的经济业务会得到相同的会计信息,不同经济业务得出的会计信息不同。讨论稿指出,可比性已经和一致性混淆到一起了(也可参见Zeff2007)。同时还认为,过分强调一致性会使不同的经济业务得到相同的会计结果(IASB2006a),这不是可比性。此外,规则并不能考虑到所有情况,通常会有例外,这也会降低可比性。第九,其他综合收益(OCI)确认的不完整性。虽然大多数与价值变化相关的项目都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但是并不是所有项目都在OCI中确认。例如,所有的衍生工具,无论它们是否是套期保值的一部分,最初都是按照公允价值确认的。同样地,即使收入和费用的其他项目很可能受相同经济现象的影响而导致价值增值,但该增值也没有被确认。
四、全球财务报告研究展望
会计学术研究对准则制定有指导意义吗?这是大家长期以来争执的焦点。有些学者认为没有意义,因为会计准则是公共物品,准则制定者只有站在监管者的角度才会权衡社会的整体福利,所以,任何单一的学术研究不足以明确某一具体准则应该是怎样的;而有些学者认为学术研究对准则制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因为学术界的研究能为准则制定者提供理论支撑,从而使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具有可操作性。本文研究经验表明,学术研究对准则制定是有指导意义的。IASB的工作人员面临着许多问题,他们通常求助于学术界,希望学者们能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虽然IASB的工作人员并非专业的研究人员,但他们能够理解相关问题以及学术界的研究结论。具体而言,学术研究对准则制定的指导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学术研究能将财务报告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乃至经济学理论联系起来,为准则制定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第二,学术研究能帮助准则制定者明确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第三,学术界人士不是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利益团体,所以他们能始终站在中立的角度研究问题。
(一)技术议程中的议题
学术研究对准则制定提供指导的途径之一是研究与IASB的技术议程相关的问题,尤其是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财务报表列报、租赁、公允价值、保险合同、企业合并、非金融负债、负债和权益、概念框架等,这些问题也是FASB的技术议程中的问题,所以美国的学术界对这些问题并不陌生。但是准则制定者和学者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通常不一样,准则制定者从议程本身思考问题,而学术界更多的关注跨领域的问题,如公允价值是否能作为计量基础、相关性和如实反映的相对重要性、不确定性和风险如何确定并处理、确认和披露的相关事宜、管理层的动机和判断如何影响会计数据、如何区分负债和权益、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有哪些信息需求、准则制定的成本和效益等。首先,公允价值是否能作为计量基础,这不仅涉及到收入、租赁、保险合同、非金融负债、负债和权益等具体准则,还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密切相关。会计准则制定者最为关心的可能是我们能得到如实反映的公允价值吗?或者至少我们能通过现行的计量方式得到尽可能如实反映的数据吗?虽然IASB和FASB都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满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所描述的财务报告的目标和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但他们不确定我们是否在所有情况下都能得到公允价值。如果得不到,是在什么情况下得不到?原因是什么?如果能得到,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所有的资产和负债吗?有人认为,经营性资产不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金融性资产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个观点正确吗?为什么?这个观点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标准有什么关系?随着公允价值的逐步运用,会引发新的问题———投资者需要关于公允价值的什么信息?SFAS157号(FASB2006)要求扩大关于公允价值的披露范围,这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吗?其次,公允价值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如有人认为公允价值计量适用于披露,但不适用于确认,有道理吗?为什么?也有人认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增加收益的波动性,是这样吗?如果是,是什么使收益的波动性增加了?是公司基本面的变动还是会计人员操纵的结果?还有人担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给管理层提供更多操纵数据的机会,是这样吗?如果大多数的资产和负债都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那利润和损失代表什么?这种情况下的利润和损失能与财务报告的其他信息一起作为投资者决策的基础吗?再次,收入何时确认以及如何计量?IASB和FASB目前都在研究收入计量模型,他们所提出的模型都是以资产负债法为基础的,这与概念框架是一致的。IASB和FASB的模型的共同点在于都没有附加标准,差异在于它们关于公司对客户义务的计量方式不同,一个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另一个采用分摊顾客所得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是基于市场参与视角,在合约发生时即确认收入;采用分摊法计量是基于合同执行视角,只有在合同明确指出存在可交付的款项时才能确认收入。第四,IASB和FASB共同关心的问题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应是怎样的?应该将资产和负债分为长期和短期的吗?应该将财务报表中的所有项目都划分为经营性、投资性和融资性项目吗?如果应该这样,如何定义这些类别?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提供了更多的有用信息吗?财务报表各种项目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投资者希望得到关于确认的金额的什么信息?第五,IASB和FASB都在考虑采用资产负债法处理由于租赁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是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应该被确认,何时确认?每一项权利和义务都应单独确认吗?有的权利和义务能合并当作一项资产和负债处理吗?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租赁会影响处理方式吗?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点问题是如何计量权利和义务。租赁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能像其他资产和负债一样处理吗?能用其他资产和负债的计量方式计量这些权利和义务吗?如房屋、厂房、设备的使用权能与自己拥有的房屋、厂房、设备采用相同的计量方式吗?如上所述,公允价值是一个跨领域的问题,它与租赁也有关。如保险合约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计量负债,是采用公允价值、现值还是其他计量方式?为什么?最后,由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IASB和FASB制定会计准则的基础,所以关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例如,概念框架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外部资本供给者提供有用的信息,这是最恰当的财务报告目标吗?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也会给财务报表的其他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吗?投资者如何使用财务报表的信息?财务报表应包括哪些信息?这些信息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会计信息应该具备哪些特征才能达到财务报告的目标?修改后的概念框架将相关性和如实反映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特征,合适吗?如何定义财务报表的要素?计量这些要素时,应采用什么样的记账单位?如何处理不确定性?选择计量基础的标准是什么?
(二)财务报告的全球化
会计学术研究对全球财务报告提供指导的另一途径是研究与全球化本身相关的问题,如不同国家会计的差异比较、全球化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影响、根据不同会计准则得到的会计数据的质量比较、除了准则以外其他可能对会计信息造成影响的因素分析。(1)国别差异分析。不同国家会计的差异比较一直是国际会计的研究重点,如不同国家对同一交易会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哪个国家的处理方式能提供更好的信息?什么样的信息是更好的信息?各国的制度、法律等环境有什么影响?其影响效应如何在财务报告中体现出来?通过研究国际会计差异,能使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关全球财务报告的问题。首先,这类研究为全球性的问题提供了国际化的视角。如各国关于应采用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计量的争论一直都很激烈,但各国的争论重点和视角是不完全一样的。其次,有些研究置于国际环境才具备研究基础。如如果你对资产重估感兴趣,并想做实证研究,就必须从允许资产重估的国家获取数据;如果你对后进先出发计量存货感兴趣,可能就只能从美国获取相关数据,因为后进先出法在其他国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第三,通过这些研究能加深我们对不同制度环境下某一问题的理解,如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国家的养老金计划学习有关养老金的会计处理。第四,这类研究能够指出全球会计准则制定者在制定全球会计准则时需要考虑各国不同的特征,准则制定者一般会将经济学作为全球的平衡器。国际会计研究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例如,研究发现,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为所有交易都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虽然很多人认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和质量最高的财务报告,但它也不是完美的,其他国家对某些情况的处理可能更好。(2)根据不同准则得到的会计质量比较。比较根据不同国家(地区)会计准则生成的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国际会计研究的另一重点。Alford等(1993)、Lang(2002)、Leuz等(2003)比较了美国公司根据美国GAAP和其他国家的公司根据其自己国内的准则得出的会计信息质量,发现美国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更高。Barth,Landsman,Lang和Williams(下称BLLW,2007)研究发现,根据美国GAAP进行处理的美国公司得到的会计信息比根据IFRS进行处理的非美国公司得到的会计信息质量更高。就交叉上市的公司根据国内会计准则编报的20—F表而言,BLLW发现非美国公司根据IFRS和根据美国GAAP得到的会计信息质量没有显著不同。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比较,还有大量研究空间和机会。如采用不同的衡量财务报告质量的方法、检验更近年代的会计质量的差异,因为2005年才开始广泛运用IFRS,对根据IFRS编报的财务报告的质量可能受转换或者学习效应的影响。此外,在现有研究的样本期间内,又有更多的国家采用了IFRS或者在近几年内将采用IFRS。为此,今后的研究可以将样本扩大到这些国家的公司,以提高检验力度,增强结论的普遍性。(3)全球资本市场效应。不少实证研究都发现,更高质量的披露和更透明的财务报表能降低资本成本(Botosan,1997;Botosan和Plumlee,2002;Barth等2003;Barth、Konchitchki和Landsman,2007)。如Leuz和Verrecchia(2000)研究发现,采用IAS或者美国GAAP的公司比采用德国会计准则的公司的买卖差价低,股票换手率高。Barth等(2008)用盈余管理、及时的损失确认以及价值相关性等维度衡量会计质量,发现根据IAS得到的会计数据质量比根据非美国的其他国内会计准则得到的会计数据质量高。Ashbaugh和Pincus(2001)发现分析师对采用IAS的公司的盈利预测错误比采用非美国的国内会计准则的错误低,这也是其会计质量更高的体现。(4)除了准则以外的其他影响财务报告质量的因素。即使很多国家同时都采用了IFRS,但由于受到各自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其会计信息质量不完全一样。因此,即使制定了全球会计准则,我们可能也无法达到全球财务报告的一致。为此,如能建立全球共同的会计价值观,在其导向下,全球财务报告将距其目标更近。研究还发现,财务报告质量除了受到准则因素影响外,还受到经理层、投资者和审计师的动机等因素的影响(Ball等,2003)。此外,公司治理在财务报告质量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Ashbaugh和Warfield,2003)。研究还发现,会计准则并不能涉及到所有的实务并且通常落后于实务(Ball等,2000;Ball等,2003)。如果某些国家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全球会计准则可能并非最优选择(Eccher和Healy,2003)。通过分析性的研究发现,在类似的基本环境下,会计准则会形成不同的均衡状态(Nagar和Petacchi,2005)。但小的制度变化可能使这个均衡状态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结论不禁使我们要问,为什么会呈不同的均衡状态,是否有希望达成一致的均衡状态?(5)未来研究的问题。关于财务报告全球化,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诸如: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国家和公司都采用全球会计准则?如果全球财务报告能产生净收益,为什么有的国家不采用全球会计准则?是因为改变会计体制的转换成本太高还是因为政治压力使得某些国家不能放弃制定国内会计准则?制定出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可能吗?很显然,IASB认为是可能的,并且一直在试图这样做。但还没有一个人证明可以这样做。全球制定一套会计财务报告准则是最优的吗?还有一些未知因素使得全球会计准则不是最优的吗?如全球会计准则不能反映公司在某些情况下的经济状况吗?如果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IASB和FASB一直都承受着政治压力,这些压力包括各界对政府的游说、政府凌驾于准则之上等。如商业媒体对IAS39号金融工具准则在欧洲引发的争议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报道,以至于在欧洲委员会最终的准则中删除了相关段落。紧接着,欧洲委员会又恢复了这几段,允许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但没有恢复关于套期保值会计的内容。澳大利亚会计准则委员会(Australia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AASB)删除了IFRS中的一些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它认为,在财务报告准则中提供太多选择会降低可比性。但是,最近,AASB指出,采用IASB制定的IFRS,从而保证世界范围内的可比性,这比保证澳大利亚国内的可比性更为重要。因此,AASB又恢复了之前它删除的内容。与这些议题相关的尚未解决的问题包括:政治在会计准则制定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政治压力是什么?来自不同国家的政治压力是相互抵消还是彼此增强?准则制定过程中的政治压力的存在使准则质量更高还是更低?换言之,政治压力是提供了一个健康的压力,还是降低了结果的质量?
一些研究发现,构成财务报告全球化的阻力在很大程度上是财务报告的系统性问题,而不是会计准则本身。但是,现有研究很少述及如何排除这些阻力。值得研究的问题包括:哪些机构对财务报告起着关键作用?前面的研究所发现的阻碍因素是由于这些国家和公司在采用国际准则时的转换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还是系统性问题?我们如何实现在全球范围内一致运用和执行会计准则?需要证券监管部门采取更多的监管措施吗?会计事务所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我们需要依靠公司的自愿行为吗?什么样的机构和激励措施有助于确保全球财务报告的一致性?信息环境——如分析师、新闻媒体、评级机构、市场微观结构和债权人等扮演着什么角色?更加及时的报告、更高质量的披露、更多的监管、更严格的审计管制、更强的执行力度或者世界范围内采用一致的证券监管方法会有什么样的效应?我们能预测这些效应吗?毫无疑问,财务报告的全球化是有成本的——变革通常需要付出代价。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全球财务报告提供的安全港湾更少了,线条清晰的规则也更少了,因此,相关人员需要更强的专业判断能力,以处理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要提高会计师的专业判断能力,并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被一致运用到实务中,建立全球共同的会计价值观是必经之路。虽然很难确定财务报告全球化的收益,但许多人还是坚持认为其收益是超过成本的。如财务报告全球化可能的收益包括全球财务报告准则能降低公司的资本成本吗?全球财务报告准则有利于资本配置和跨国贸易吗?全球财务报告能减少不同国家的投资偏见吗?全球财务报告准则的质量更高吗?有人认为,全球财务报告不仅能增强资本的流动,而且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学习了全球财务报告语言的学生将能在世界范围内使用这个语言,有证明表明全球财务报告带来的这些收益吗?
五、结语
关键词:企业;财务报告;分析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应上交应弥补款项表,资产减值准备及资产损失情况表等附表。还包括为了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所作的解释的会计报表附注。由于需用会计信息的群体不同,会给非专业人士带来很大困难,尤其是广大投资者,需求更加迫切。在此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作以浅议,与大家共同学习。
首先是阅读财务报表。仔细阅读会计报表的各个项目。在阅读时应该注意以下内容:一是金额较大和变动幅度较大的项目,了解其影响;二要了解公司的控股股东的情况以及公司所属子公司的情况,了解控股股东的控股比率、上市公司对控股股东的重要性、控股股东所拥有的其他资产以及控股股东的财务状况等。对于子公司,要了解上市公司持有的股权比率、子公司销售与母公司以及各子公司之间的相关性、子公司销售额和盈利对母公司的贡献度以及各子公司的所得税率和执行优惠税率的阶段。三是还需对关联方之间的各类交易做详细的了解和深入分析。对其中交易量大、交易所产生收益大的交易行为,以及关联交易的定价依据及支付手段予以特别关注。该类关联交易主要包括资产转让、组建合资公司、销售、采购、商标使用以及资金占用等。
阅读财务报表时应重点关注以下项目:(1)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的增减关系。如果是对同一单位的同一笔金额由应收账款调整到其他应收款,则表明有操纵利润的可能。(2)应收账款与长期投资的增减关系。如果对一个单位的应收账款减少而产生了对该单位的长期投资增加,且增减金额接近,则表明存在利润操纵的可能。(3)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的数额。如果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数额较大,有可能存在拖延费用列入损益表的问题。(4)借款、其他应收款与财务费用的比较。如果公司有对关联单位的大额其他应付款,同时财务费用较低,说明有利润关联单位降低财务费用的可能。
其次是分析研究财务指标。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方面:
1 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而言,企业债务偿付的压力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性债务本息的偿还,如各种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各种短期结算债务等;二是具有刚性的各种应付税款,企业必须偿付。不是所有的债务都对企业直接构成压力,对企业债务清偿真正有压力的是那些即期到期的债务,而不包括那些尚未到期的部份。企业能否清偿到期债务是建立在足够资产或资本基础之上,要有足够的现金流入量为保证。偿债能力是债权人最关心的,鉴于对企业安全性的考虑,也越来越受到股东和投资者的普遍关注。企业偿债能力低,不仅说明企业资金周转不灵,难以偿还到期应付的债务,甚至面临破产危险。
(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这项比率是评价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说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流动资产可以用作支付保证,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1对于大部份企业来说是比较合适的比率。这是因为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最差的存货金额约占流动资产总额的一半,剩下的流动性较大的流动资产至少要等于流动负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才会有保证。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再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由于流动资产中存货的变现速度最慢,或由于某种原因部分存货可能已报废还没做处理或部分存货已抵押给某债权人,另外,存货估价还存在着成本与合理市价相差悬殊的因素,因此把存货从流动资产总额中减去而计算出的速动比率反映的短期偿债能力更加令人可信。一般认为,1∶1的速动比率被认为是合理的。
(3)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流动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这个指标反映企业实际的短期偿债能力。因为债务最终是以现金偿还,所以,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越强,反之则表示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差。
(4)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资产负债率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这个指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这个指标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从股东的立场看,在全部资本利润率高于借款利息率时,负债比例越大越好,否则相反。
(5)产权比率。产权比率也是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这个指标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之比率,也叫做债务股权比率。该指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以相对关系,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一般来说,股东资本大于借入资本较好,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从股东来看在通货膨胀加剧时期,企业多借债可以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经济繁荣时期,企业多借债可以获取额外的利润。经济萎缩时期,少借债可以减少利息和财务风险。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产权比率低是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该指标同时也表明债权人投入的资本受到股东权益保障的程度,或者说是企业清算时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程度。
2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营利,增加盈利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盈利不但体现了企业的出发点和归缩,而且可以概括其他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有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利润是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重要保障。获利能力作为企业营销能力、收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的能力以及回避风险等能力的综合体,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很多,通常从生产经营业务获利能力、资产获利能力进行分析。
(1)营业毛利率。营业毛利率是营业毛利额与营业净收入之间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营业毛利率=营业毛利额/营业净收入×100%.这个指标主要是反映构成主营业务的商品生产、经营的获利能力。公司生产经营取得的收入扣除营业成本后有余额,才能用来抵补公司的各项经营支出,计算营业利润,毛利是公司利润形成的基础。单位收入的毛利越高,抵补各项支出的能力越强;相反,获利能力越低。一般来说与同行相比,毛利率偏低,则成本偏高。
(2)营业利润率:是指营业利润与全部业务收入的比率。作为考核公司获利能力的指标,营业利润率比营业毛利率更趋于全面,理由是:其一,它不仅考核主营业务的获利能力,而且考核附营业务的获利能力;其二是营业利润率不仅反映全部收入与和其直接相关的成本、费用之间的关系,还将期间和纳入支出项目从收入中扣减。期间费用中大部份项目是属于维持公司一定时期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发生的固定性费用,必须从当期收入中全部抵补,公司的全部业务收入只有抵扣了营业成本和全部期间费用后,所剩余的部分才能构成公司稳定、可靠的获利能力。
(3)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是利润总额和利息支出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用于衡量公司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高于同期银行借款利率和社会平均利润率,则说明公司总资产获利能力足。
3一种简单的表示性语言,它将样式、格式、内容定义在同一文档中,只关注相关内容在浏览器上显示,而无法表达和区分数据的具体内涵。这指的是()。HTML XBRL EXCEL XML XBRL可以实现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的传输和交换,这说明XBRL具有()。效益性 通用性 准确性 增强性
5以下哪项技术可以通过给财务会计数据添加特定的分类标签,使得计算机能够“读懂”财务报告,并通过内置的验证机制,使计算机能够自动处理分析报表()。HTML XBRL EXCEL XML
6下列各项中,为企业提供财务报告而开发的一种语言是()。
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超文本标记语言
文本标记语言
可扩展商业标记语言编制XBRL格式财务报告的具体标准是()。企业会计准则 XBRL分类标准 XBRL实例文档 企业财务通则在我国首批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分类标准的单位,已于以下哪个日期上报以XBRL格式编报的财务报告()。2010年5月31日 2012年5月31日 2013年5月31日 2011年5月31日
9是对商业报告中的元素及其关系进行标记和描述的“业务词典”,是编制XBRL格式报告的具体标准。这指的是()。XBRL分类标准 XBRL实例文档 XBRL财务报告 XBRL技术规范 哪项工作不需要遵循XBRL技术规范()。建立XBRL分类标准 建立XBRL实例文档 开发XBRL软件 制定企业会计准则
11XBRL技术在财务报告的应用,主要的推广部门是()。国标委 财政部 保监会 国资委
12在现行38项具体准则中,除以下哪项准则暂未涉及外,其他37项具体准则均已包含在通用分类标准具体准则文件夹内()。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13在现行38项具体准则中,除以下哪项准则暂未涉及外,其他37项具体准则均已包含在通用分类标准具体准则文件夹内()。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14根据《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技术规范》(GB/T25500-2010)系列国家标准,从企业会计准则中提取的适用于XBRL报告的财务报告概念。这指的是下列各项中的()。元素 维度 逻辑设计 扩展链接角色
15通用分类标准中的元素总数为()。3133个 2633个 1381个 2845个
16在现行38项具体准则中,除以下哪项准则暂未涉及外,其他37项具体准则均已包含在通用分类标准具体准则文件夹内()。
《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保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34号——每股收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35号——分部报告》 《企业会计准则第32号——中期财务报告》
17为了便于计算机识别,在设计扩展链接角色时,通用分类标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所规范的内容,给每个扩展链接角色定义了一个编码,编码的位数为()。4位 8位 10位 6位 CAS是指()。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中国企业会计制度 中国财务通则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
判断题
1、XBRL软件的开发· 必须针对相应的财务信息化软件。()错误 正确
2、BRL技术可用于财务信息的处理,通过给财务会计数据添加特定的分类标签,使得计算机能够“读懂”财务报告。()错误 正确
3、XBRL技术可用于财务信息的处理,通过给财务会计数据添加特定的分类标签,使得计算机能够“读懂”财务报告。()
错误
正确
4、为保证财务信息的准确性,XBRL以XML为基础,不允许财务信息在不同的软件形式以及技术(包括互联网)之间自动转换和提取。()错误
5、HTML只关注相关内容在浏览器上显示,而无法表达和区分数据的具体内涵。()错误 正确
6、XBRL软件的开发必须针对相应的财务信息化软件。()错误
7、XBRL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生成和传输商业报告的语言,它借助XML的相关技术,通过对商业报告中的数据增加特定的标签和分类,以支持数据信息的识别、处理与交流。()错误
正确
8、XBRL实例文档是一个企业财务报告的实例文件,主要包括财务报告中的标签和数据。()错误 正确
9、XBRL技术规范是分类标准的制定和扩展、软件开发及相关应用均需遵循的共同技术标准。()错误 正确
10、财政部《关于发布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通知》(财会[2010]20号)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所有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即要求上报以XBRL格式编报的财务报告。()
错误 正确
11、XBRL实例文档是一个企业财务报告的实例文件,主要包括财务报告中的标签和数据。()错误 正确
12、XBRL技术规范是XBRL技术的总纲,定义了各类专业术语,规范了XBRL文档的结构,说明了如何建立分类标准以及实例文档。()错误 正确
13、XBRL实例文档是一个企业财务报告的实例文件,主要包括财务报告中的标签和数据。()错误 正确
14、XBRL分类标准是根据XBRL技术规范对商业报告中的元素及其关系进行标记和描述的“业务词典”,是编制XBRL格式报告的具体标准。()错误 正确
15、XBRL分类标准是不同国家、行业或团体在XBRL技术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各行业或企业不得进行扩展。()错误 正确
16、通用分类标准中的扩展指南是相关政府部门、监管机构和企业(即扩展者),以通用分类标准为基础,扩展制定符合监管要求的监管分类标准和企业财务报告扩展分类标准的基本要求。()错误 正确
17、链接库是若干个用于描述分类标准中概念的语义的XLink扩展链接的集合,是用来定义文件夹和文件结构关系的文件。()错误 正确
18、链接库是若干个用于描述分类标准中概念的语义的XLink扩展链接的集合,是用来定义文件夹和文件结构关系的文件。()错误 正确
19、链接库是若干个用于描述分类标准中概念的语义的XLink扩展链接的集合,是用来定义文件夹和文件结构关系的文件。()错误 正确
20、链接库是若干个用于描述分类标准中概念的语义的XLink扩展链接的集合,是用来定义文件夹和文件结构关系的文件。()错误 正确
21、物理结构是分类标准将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财务报告的各项规定映射到XBRL语言上方法。()错误 正确
22、标签链接库的作用是给每个概念提供一个或多个可理解的名称。()错误 正确
第一部分的主要工作
在公司班子的大力支持下,我带领广大财务人员紧紧围绕财务工作思路,不断夯实财务基础工作,规范财务业务流程,创新财务管理方法,改革财务管理体制,着力强化平稳、受控运行,为全面完成公司的各项目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圆满完成了国家审计署现场审计工作。
在国家审计署的审计过程中,我们全力以赴、自查自改、跟踪反馈、及时协调,保障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公司各单位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组织机构,以财务为主协调办公室,建立了顺畅的沟通机制,及时化解现场审计阶段发现的问题10余项;二是根据公司审前工作会的部署,及时安排和要求三省公司和机关各处室对照内控制度严格自查,整改不合规范事项200余项;三是会同三省公司和相关处室联合审查、共同把关审前和审计过程中提报的各项资料;四是针对审计组反馈的32个审计记录,立即组织三省公司财务部门和相关部门认真核对、仔细研究,反复讨论、修改三省公司及各部门的答复,从法律和相关政策法规的角度做出了合理解释。
通过“严格、扎实、细致、周密”的工作,公司接受住了审计署的严格考验,得到了审计组的较高评价。
二、财务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
在核算体系改革方面,以“推进财务和资产7.0系统上线”为重点,组织本部及三省业务骨干,积极学习财务7.0系统的各项管理和操作程序,积极改变核算流程,30人历时一个月,完成了近10万条信息的设置和账务初始化工作,顺利实现了6.0和7.0系统的并行。并行后的财务核算工作量成本增加,在原本人员偏紧、工作量偏大的基础上,财务人员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扎实工作,为进一步提高信息透明度、优化核算流程、提升对基层的监控力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零售费用定额管理方面,我们积极推导、演绎和引申建筑行业定额管理理念,在调研、总结和开发软件的三个阶段一直处于板块领先水平,得到了板块的认可,并委托我公司实施软件开发和系统推广工作。目前系统已经开发成功,预计一季度在销售系统全面上线,为销售公司全面贯彻低成本发展战略、创新成本控制手段、实现管理向基层延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资金管理系统建设方面,通过近一年的调研、开发和推广,基本实现了对库站资金的实时监控,实现了与业务系统、零售系统的信息共享和系统自动控制,实现了资金的自动汇划、收付凭证的自动生成、账户余额的实时监控。为进一步降低资金头寸、提高核算速度和质量、降低资金风险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平台,是资金管理历程中的一次跨越式变革。
三、资金、资产管理能力稳步提升。
在资金管理方面,以“降低冗余资金、加强现场稽核”为重点,确保全年无重大资金安全事故。一是持续推进银行上门收款、pos机推广和银行账户管理,有效降低了在途资金,保障了资金安全,截止底实现上门收款的加油站座数达到1241座,同比增加147座,上门收款率达到87%,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比提高73个百分点;pos机刷卡结算金额为8.9亿元,同比增长8.5倍;清理冗余账户、合并账户39个,账户数量维持在满足生产经营需要的最低限度内。二是积极贯彻落实资金安全稽查长效机制,各地市公司对加油站资金管理自查面达100%,由省公司组织的抽查和复查覆盖面平均达到60%,并根据板块《关于开展加油站资金专项检查的通知》要求和整体部署,成立了加油站资金专项检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累计检查站库1500余座,检查覆盖面99%以上,发现和整改问题500余项,完成了板块下达的资金稽查任务,得到了西藏公司督察组的高度评价。
在资产管理方面,通过明确转资流程和表单、组织制订预转资单价标准,结合国家审计署的审计结果,督促三省公司进一步提高转资速度,截止底在建工程余额61596万元,与年初相比在建工程占资产总额的比重下降了0.67个百分点。同时,依托资产6.0系统,有效的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全年共完成695万元固定资产的内部调拨,完成资产卡片的编制5万余张,充分发挥了存量资产的使用价值。并组织三省公司对各项资产进行了一次全面清查,对盘亏、毁损、报废资产的情况进行了一次细致的摸底统计,确定了符合报废条件的资产335项,为下一步优化资产结构、盘活低效或无效资产提供了数据支持。
四、注重过程、加强监控,预算管理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月度滚动预算和资金联动控制得到进一步加强,三省公司实现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执行的转变,有效保障了费用合理、均衡发生,全年费用指标均控制在板块下达指标范围内;二是通过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深入贯彻上级单位管理意图,预算编制得到了板块领导的高度评价,预算汇报圆满成功。
五、法制意识逐步提升,税企环境进一步优化。通过加强协调、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税务人员业务素质,取得了较好地成绩。一是通过努力,实现了湖北地区增值税预征率的再次下降,年节约利税800余万元;二是通过大力协调,湖北省黄石等地区税务部门纠正了在零售环节按收入比例征收印花税的违规政策,年节约印花税200余万元,摆脱了企业被动纳税的局面,净化了纳税环境,提高了企业在税企分配格局中的话语权;三是实现了中石油冠名机打发票的使用,为进一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形象提供了优越的平台,是税企关系的一次历史性突破;四是组织了一次财税大检查,查处整改问题20余项,并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和下发了发票管理办法,规范了票据的使用,降低了税务风险。
六、充实力量、加强培训,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一是进一步充实各级管理机构财务力量。对机关财务处领导岗位进行了充实,同时在条件成熟的地市逐步配备总会计师6人,充实了两级机关财务部门骨干力量,地市营销中心财务队伍进一步发展,基层的财务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全年财务系统共参加内外部培训500人次以上,重点是放在资金、资产、税务和财务系统更替等应知应会技能,短期内迅速提高了各级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丰富了财务系统的知识储备;三是学术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探讨财务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举办不同层次财务研讨会4次,在湖北财会周刊和中油内部刊物等省部级刊物上发表论文7篇,标志着财务队伍从技能操作型逐步向学术研究型团队转变。
七、强化执行、严格考核,内控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公司内控工作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宗旨,以加强风险管理为导向,以“零缺陷”做为内控工作奋斗目标,不断加大内控执行力度,不断丰富内控检查、测试手段。
一是发布版《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修订和完善满足不同管理层次需求的3个层面96个末级流程。
二是强化宣贯,注重沟通,营造和谐内控环境。举办内控培训班59期,培训2362人次,筛选、整理出与库、站业务密切相关的流程13个并汇编成册。
三是反复测试,严格考核,保持内控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先后组织3次自我测试,覆盖面达到44个营销中心。顺利通过了3次管理层和外部审计测试。
在财务工作取得新进展的同时,我个人在政治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我认真学习了公司的工作会议报告和各类书刊,学习了总书记同志在中纪委会议上和党的xx大会议上的讲话,学习了xxxx大政府工作报告和在中央经济会议上的讲话。通过不断的学习,增强了党性修养,丰富了知识储备,优化了知识结构。
第二部分一年来几点感想和认识
回顾一年来的财务工作,我对自身能力、财务面临的形势和财务工作的重点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本人的政策水平、专业水平和领导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对财务专业的许多新事物、新知识和新形势关注不够、掌握得不够透彻,对国家和上级单位的相关政策法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二是到基层去得还不够,对有些基层反映的问题解决不够迅速,抓工作没有一抓到底,布置工作多,监督检查工作少。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我将努力提高各方面综合素质,不辜负组织和公司员工对我的信任和期望。
二、财务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理顺,财务工作需要进一步深化。
一是成本费用控制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压力层层传递的体制还没有形成。随着中石油a股回归上市,来自资本市场的监管和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国家所得税新条例的颁布,加大了对企业的费用开支的监管力度,而且,社会舆论对央企的监督越来越强势,集团公司党组、股份公司管理层已经将降本增效上升到战略高度,销售企业将成本费用控制列入的重点工作,我们在成本费用控制中受到的内外部监管力度越来越大。从目前情况看,我们的成本费用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投资管理方面,部分项目达不到可研要求,一些加油站长期处于亏损或关停状态;二是资产方面,资本性支出挤占费用,资产处置不规范,一次性盘亏数额较大;三是人工成本方面,各项补贴名目繁多、标准不统一、规定不明确,公司间相互攀比;四是非生产性支出方面,四项管理性费用控制不严,标准不一。五是成本费用的压力目前主要集中在机关本部,没有实现压力的逐级传递。
二是会计工作的内涵日趋复杂,会计基础工作还不适应会计体系发展的需要。会计准则和股份公司会计手册今年已经进行了调整,变化非常大,随着经济业务的日趋复杂,我们的监管手段、控制意识和管理环境短期内还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主要体现在对库存油品、销售价格、资产处置和账外资产的管理还不够重视、不够完善,对异地租赁、融资租赁、大额修理支出和非油业务等特殊事项的管理还缺乏完备的管理手段。
三是公司快速发展,财务管理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与公司成立之初相比,我们的管理幅度越来越大、价值链越来越长、风险点越来越多、监管面越来越广、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各方关注度越来越高,财务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进入了一个风险聚集的时期,稍有放松,财务风险就会释放,进一步演变为事故。这一方面要求我们财务人员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必须紧缩地市营销中心的财权,适度下放相应的事权,各级机构要切实担负起确保财务安全的责任。
第三部分工作安排
大家好!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之间送走了收获满满的一年,迎来了充满想象的新年。过去的一年里,在公司各级领导正确指导和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我扎扎实实地开展完成了各项工作。下面,我就去各方面的工作情况作简单的总结和汇报
一、工作总结
1、完善经营成果分析,全年编制合并报并及附注12份(次),汇报月度经营分析报告10次,季度报告4份(次)上报财政财务部,并形成PPT形式的财务经营报告,增强了经营结果的直观化和可视化。
2、强化数据管理,通过对各经营部门的经营数据以周报的形式,形成表格化数据,全年整理汇报数据52次,便于掌握公司的经营动态。更能使经营成果通过数据进行体现,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信息构建。
3、积极参加国税系统和地税系统组织的企业电子税务局培训1次及财务专项培训2次,迎接地税检查小税种的申报工作3次,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17年企业各项税务申报工作。
4、积极参与年报审计工作及专项审计工作,通过与事务所的沟通,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经过本次总结,让自己认识到自身在工作中、意识上存在许多不足。基于次,希望工作中能够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1、夯实财务基础能力,不断加强专业学习能力,用理论来指导工作实践,在实践中发现理论的奥秘。
2、财务工作中仍有许多待改进之处,财经法规每年都有新的制度出台,税法每年都有新的修订,以前这样处理是对的,以后这样处理的就是错误的。只有坚持不断学习,才能掌握正确核算方法。才能为领导提供真实有效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决策依据。
3、缺乏沟通,对相关信息掌握不到位。财务工作是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反映、监督。加强对本部门以外的信息及时了解,有沟通才有理解。
三、工作展望
一、读懂财务报告的关注要点
企业财务负责人感叹事务性多, 对财会业务陌生, 跟不上会计准则转变的步伐, 看不懂财务报告者大有人在。假如公司有涉外业务时, 财务负责人必须掌握的知识点有:
1. 对会计、财务与管理的基本认识:
财务与会计大不同, 却与管理相似;会计工作是管理信息的可靠统计;财务工作是会计信息的分析与应用。 (1) 损益预算:格式上和损益表是完全一样的, 通常在每个年度编制次年十二个月的预算, 编制的原則是本年度的实际数字, 加上会计政策所发生的影响数字, 所以是一个预期可以达成的营业目标。 (2) 财务预算:这是资产负债的预算, 通常是以营业收入的比率来表現, 用以评估各种资产负债是否在合适的状况。 (3) 投资预算:增加固定资产的时候, 都应该先编制投资预算, 以便筹措资金来源, 并防止资金滥用。 (4) 资金预算:是现金 (银行存款) 的预算, 通常只编制三个月, 主要的目的在于催收账款及作资金调度。
2. 认识会计科目, 看懂财务报表。
这绝对不是老生常谈, 财务负责人的来源不同, 对于由会计业务岗位上提拔起来的财务负责人, 这不成问题。而还有许多财务负责人是来源于财务口以外的, 那就有“认识”和“看懂”的必要了。会计科目是管理信息的统计分类;会计科目间的恒等关系:收入-费用=损益, 资产=负债+股本+损益。企业管理人员可以要求一些特別的科目将金额大的事项, 用会计科目做更详细的分类:将特殊成本与正常成本分开, 以便异常管理:费用与企业组织配合, 以便预算管理:会计科目按使用目的不同而分开:用子科目产出明细表。当然, 会计软件的普及一二级科目似乎没有分离的必要, 但可以细化到三级、四级科目。
3. 从损益表看出企业的经营能力。
损益表的一般常识:第一类是营业收入;第二类是营业成本;第三类是营业费用;第四类是营业外收支。与预算比较阅读, 细分科目方便分析。
4. 从资产负债表看透企业体质。
留意报表中隐藏的玄机, 兼顾安全性及获利性;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间的平衡;企业成品、材料等存货资产与流动负债间的平衡;常用会计科目平衡原則:企业的存货价值与营业额间的平衡;企业应收账款与销货收入之间的平衡;资金来源去向表显示改善或恶化;阅读资产负债表是重要功课;资金来源去向表计算与分析。
5. 有关投资的财务分析方法:
财务分析使投资计划更具体;损益平衡点营业额=总固定成本/毛利率, 偿债能力= (流动资产-存货) /流动负债, 经营能力=存货/流动负债, 收款能力=应收账款/平均营业额, 客户品质=应收票据/平均营业额, 安定力=固定资产/ (长期负债+资本) , 盈利能力=损益/营业额
6. 掌握财务报告的阅读:
掌握报表阅读要领:阅读财务报表的方式是先看损益表, 追查是否有某项业务或某部门业绩不好, 以致影响公司的获利能力。按着查看资产负债表, 检查主要资产负债科目是否真实, 尤其是存货状况更应注意。最后看现金流量表, 看看利润到哪里去了。最忌讳的是财务负责人, 对会计报告模棱两可, “一问三不知”。
二、读透“三张表”的技巧
表面上财务报告无非就是“三张表” (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 对“三张表”的阅读问题谈一点看法, 但愿能对“三张表”作用的发挥有所裨益。
1. 查看注册资本的真实性及企业的成长性。
当您取得资产负债表后, 首先应查看该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这时, 您可查看“股本”或“实收资本”项目的数额, 并将其与企业的注册资本数额相比较。如果该项目的数额小于注册资本的数额, 则说明该企业的注册资本存在不到位的现象。“股本”或“实收资本”是企业承担有限责任的根本保证, 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在查看清楚企业注册资本可靠性的基础上, 应进一步了解企业的历史上的成长性。这时, 您可用“所有者权益合计”除以“股本”的数额, 再用该商数除以企业自注册成立至会计报表截止日止的累计年份数, 据此对企业的成长性做出初步判断, 即企业成立至今净资产的年平均增长率。此外还应进一步注意“资本公积”项目的数额, 如果该项目的数额过大, 应进一步了解“资本公积”项目的构成。
2. 查看企业资产负债率和各项流动性比率了解企业对各类债权人利益的保证程度。
对各类资产性项目进行具体分析, 借此对企业财务质量做出基本性判断对此, 可按照先明后暗、先易后难的顺序展开。
(1) 查看企业待处理性项目, 具体包括“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和“固定资产清理”三个项目。一般说来, 在会计报表编制日, 这三个项目的数额通常为零。如果它们的数额较大, 则通常表明企业存在虚列资产、虚增利润或掩盖亏损之嫌。
(2) 了解企业各类摊销性资产的摊销情况;借此对企业损失核算的可靠性做出推断。这类摊销性资产具体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摊费用”、“预费用”, 对此应根据企业制定的会计政策, 并结合对“现金流量表”附往部分所披露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的摊销”项目的数额, 分别与上述五个项目的年初与年末的平均余额相比较, 对企业摊销性资产的摊销情况做出具体的判断, 借此对企业资产及损益会计核算的可靠性做出合理的推断。如果所计算出的各类摊销性资产的摊销率大大低于会计政策所规定的摊销率, 则说明企业存在虚增资产和利润之嫌。
(3) 计算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车, 判断流动资产的流转质量。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在1年内的周转次数, 用此去除360则反映应收账款周转1次所占用的天数。该指标越大, 表明企业应收账款的变观能力越强、应收账款的质量越好。而存货周转率则反映企业在1年内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实现的营业循环次数, 用此去除360则反映存货形态完成1次循环所占用的天数。该指标越大, 表明企业的生产周期越短、产品越适销对路。
3. 阅读“现金流量表”, 了解企业的相关现金流量的信息
(1) “现金流量净增加值”。该指标表明本会计年度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抵结果, 正数表明, 本期现金流入大于流出;负数表明现金流出入了流入。一般说来, 正数表明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在改善。
(2)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如果企业的净利润大大高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则说明企业利润的含金量不高, 存在大量的赊销行为及未来的应收账款收账风险, 同时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利润操纵之嫌。
(3)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其现金流出会对企业未来的市场竞争力产生影响, 其数额较大时, 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应对相关投资行为的可行性做相应的了解。
(4)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当本期的该类现金流入量过大时, 往往会对以后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及资金成本产生一定的压力。对此应关注企业的筹资目的及实际履行情况。如果本期借入的银行借款大部分用来偿还银行借款本、息, 则说即企业前期银行借款使用效益不佳, 存在“倒贷”现象。
(5) “现金流量表附注”。通过观察“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损失 (减收益) ”项目, 来了解企业的非正常损益的发生情况及其对企业利润水平的影响情况。而通过“投资损失 (收益) ”与主表中“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的现金”、“取得债券利息收入所收到的现金”的比较, 可对企业投资收益的现金含量做出分析和判断。
一、XBRL概述
按照国际组织的定义,XBRL是企业网络财务报告编制、发布、数据交换和财务报表及所含信息分析的一种标准方法。要正确理解XBRL的实质,应当注意XBRL与其他相关概念之间的区别:
(一)XBRL不是一个会计系统 XBRL是一种标准方法,而不是一个新的会计系统,它不会改变会计系统的数据。企业通过XBRL所提供、披露的财务报表数额完全取决于报告主体。
(二)XBRL不是一套会计准则 XBRL并不需要改变现行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属于现行公认会计原则及监督组织机构考虑的范畴。XBRL是用来表述报告标准内容的一个平台。
(三)XBRL不是一个通用的明细科目表 XBRL具有对一个组织经营结构中可能使用的截然不同的应用软件之间进行数据转换的能力,所以通过这种数据转换能力能够促进组织结构更好地运行。
(四)XBRL不是一个简单的公认会计原则变换器 它不将具有透明度的、反映现行公认会计原则的信息转换成更低层次的信息,它解决的问题是包含同样会计准则信息的企业报告文件是采用XBRL格式、WORD格式或是PDF格式。
(五)XBRL不是一项专有技术 XBRL是免费许可和面向公众的。XBRL以XML为基础,因而希望能被各种应用软件广泛接受,即允许人们通过所有的软件格式和技术自动交换、自由地使用,并能可靠地提取所需要的信息。
(六)XBRL不是一种交易协议 XBRL是为说明包含在企业报告中的相关信息的编制和使用而设计的,它始于会计系统的分类数据层面。所以XBRL是关于企业报告信息的处理方法,而不是在交易层面获取数据的方法。
二、XBRL的特性
XBRL之所以能应用于网络财务报告披露,与其自身具有的优势是分不开的。对于信息供给方而言,无须编制不同格式的财务报表,没有重复输入而导致错误的风险,大大降低了信息的生产成本;对于信息需求方而言,可实时、方便、精确地获取所需的财务信息,并根据其决策模型加以分析和利用。主要表现在:
(一)协同性(通用性)好 XBRL具有跨平台使用的特性。不同企业、部门中存在很多不同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要想在它们之间传输信息,不得不使用一些特殊的软件,这样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使用起来极其不方便。XBRL是一种互联网上企业报告通用的语言,其可以使得信息在不同操作系统、数据和应用软件之间进行传输和交换,使得财务信息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二)开放性好 XBRL具有属性良好的开放式技术构架,它使任何处于财务信息供应链上的人都能免费、自由地在不同的软件平台上获得、交换并分析财务信息。因而使采用XBRL的所有与财务信息有关的供应链体系上的用户均能受益。
(三)准确性高 利用XBRL,数据只需要一次输入,就可能实现多处共享,从而减少人工输入过程中的错误风险。
(四)效益高XBRL减少了重复输入资料的次数。XBRL在第一次对财务信息进行生成和编排时,其数据可以被以任何形式保存起来,各种格式的报表都不需要再由手工重新输入或编排即可生成。人们只要对财务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就可以生成各类所需文件,还可以将数据应用于各个会计应用软件中,直接进行种类财务分析,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数据输入、传递和分析的成本。
(五)强大的搜索能力XBRL使用的标签以标准化的会计业内定义为基础,以描述和识别财务信息的每个项目为目的,通过对搜索内容加上详细的标签后,搜索引擎就能更精确且快速地找到使用者所需的财务信息。如某使用者想查找某公司的销售收入,可以通过标签定义快速精确地找到损益表的销售收入。由于采用统一的财务报告标准,使用者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去抓取特定的比较信息,如不同年度的某公司的销售收入,或特定年度不同公司的销售收入;另外还可以取得同一公司跨报表科目来进行比较,如销售收入和保留盈余的比较等。
三、XBRL 技术构架
XBRL比较复杂,有着较多的组成部分与文档。大致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观察它的技术框架:XBRL规范,XBRL分类标准,XBRL实例文档和样式单。
(一)XBRL规范(Specification)XBRL规范,或称规格书,是XBRL的核心和基础,它规定了XBRL的理念和原则。主要用于定义XBRL的各种专用术语,规范XBRL的文件格式,说明怎样建立XBRL。XBRL规范定义了表达信息的XML元素和属性,这些信息可以被用于商务报告的创造、交换和比较等任务。陈述了XBRL的框架模型,并详尽地定义了分类标准的实例文档的句法与语义,明确规定要怎样才能写出一份规范的XBRL文档。不同行业、或者不同地区、国家可以自由地基于不同版本的XBRL规范制定和发布自己的分类标准。
(二)XBRL分类标准(Taxonomy)分类标准是Specification的具体应用,它必须基于特定版本的Specification制定。换言之,一组相互关联的分类标准是依据特定版本的Specification制定出的一套表达规则,它规范了特定报告所涉信息的表达方式。在XBRL中,分类标准是用来定义特定类型财务报告的XBRL实例文档中的数据元素及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可以让不同公司的财务信息以相同的名称或方式来呈现的标准。因为各种类型财务报告中的关键数据元素均不同,需要制订相应类型的分类标准来描述它们。
Taxonomy由多個文件组成。每一个分类标准主要文件包括一个Taxonomy Schema文件(*.xsd)和计算(calculation)、定义 (definition)、标签(label)、表示(presentation)、参考(reference)这五个链接库文件(*.xml)。定义链接库文件:描述Schema文件中包含的元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计算链接库文件:描述Schema文件中包含的元素之间的计算关系。表示链接库文件:描述Schema文件中包含的元素的展现关系,通常这种展现顺序和定义链接文件中描述的层次结构关系类似甚至一致。标签链接库文件:为Schema文件包含的元素定义个性化的标签,以便展现时使用。通常元素的标签名称和元素名称一致。参考链接库文件:为Schema文件中包含的元素提供参考信息,如元素来源依据。
(三)XBRL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s)实例文档是数据元素的集合,其相当于企业财务信息的原始码,这些数据元素被与该实例文档相关联的分类标准中的定义(“词”)打上了标记(Tagged)。如某公司2008年年报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固定资产的期末余额是600万元,则用一个简单的实例可表示如下:
<公司财务信息>
<单位>某公司单位>
<资产负债表日期=”2008-12-31”>
<固定资产>600万元固定资产>
资产负债表>
公司财务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XBRL是一个添加标记的计算机程序,用计算机处理的每则信息都有一个可识别的代码或标记相对应。但是因这些标记与其他用于定义计算机视觉特征的格式标记一起内嵌在信息中,当屏幕上显示或打印输出企业数据时,用户看不见这些标记。实例文档与分类标准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四)样式单(Style Sheets) XBRL实例文档本身只是数据元素以及标记的集合,它没有向外界提供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所以当你从浏览器中打开一个XBRL数据文件时,它显示的就是该文件的源码,全是XML的标签,阅读者不能很快弄清楚他看到的数字是什么意思。如果要编制可供打印的财务报表,实例文档也许不能满足要求,可以通过级联样式单(Cas-cading Style Sheet,CSS)、可扩展样式单(Extensible Stylesheets Language,XSL)或电子表格等样式单用以向一个XBRL实例文档中添加一些必要的表示元素,生成HTML或其他格式的可输出文档。
四、XBRL概念构架
XBRL的概念框架包含五种类型: 数据项、 元组、 元素和分类信息。
(一)数据项(Items) 数据项是XBRL概念框架中最基本的东西。一个数据项通常跟一个数字型的事实(fact)对应。事实的报告是关于商业实体在某个时间范围的。如“某公司2004年总收入为800万”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就是一个数据项。数据项通常是数字信息,但也可以是字符型的描述性内容。XBRL定义了一种语法,可以描述多种不同的事实和这些事实的背景,如此可以让应用程序有效而可靠地发现、提取和解释相关事实。
(二)元组(Tuples) 元组就是事实的联合体,因为合在一起可以让阅读者更好理解一组事实,它就像数据库表中的一行数据。在一个特定商业实体的报告中,某些信息需要和其他信息相关联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尤其是那些在报告中多次出现的同类信息。如上市公司披露的董事、监事及高能管理人员情况可能涉及多个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每个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都包括姓名、职务、年龄等信息,且其姓名、职务、年龄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每个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都是一个信息集合(姓名/年龄/职务/……),这样一种信息集合就被称为Tuples。Tuples在概念上类似于数据库中的记录行,而Tuples类型的元素则可以被看作一种容器,用来囊括某些数据项或其他Tuples类型的元素。
(三)元素(Elements) 即XML元素,它对应一个客观概念。如本部分定义的元素“流动资产”即对应财务报表中的“流动资产”这个概念。元素被用来标记XML文档部分,也就相当于标签。XML元素具有下面的格式:
<元素名称>内容元素名称>
(四)分类信息(Taxonomies) XBRL的分类信息中的一些元素及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是XBRL框架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虽然一个数据项只能引用一个分类信息,但实例文档中其它的数据项又可以引用其它的分类信息,因此一个实例文档中的分类信息可能有多个。单个的分类信息可以作为“砖块”去建造更大、更复杂的分类信息。用户可以将存在的分类信息组合成高级的形式,而且为了建立自己特殊的分類信息还可以有选择地向里面添加内容。举例来说,医院有这么一种开销“医生的工资”,但在已有的标准分类中不存在这么一个词汇,那么就可以定义一个小的分类,在其中定义术语“医生工资”,并将其引用到已有的标准分类中,使它和那里已经存在的概念“开销”产生联系。
综上所述,运用XBRL可以高效地编制各种格式的财务报表,并从各种格式的财务报表中快速、可靠地抽取特殊的财务信息,这是存取网络财务报告的一大创新,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中小企业都将受益。
参考文献:
[1]潘琰、林琳:《网络财务报告的基础:XBRL分类账》,《会计研究》2006年第1期。
【教育局财务述职报告】推荐阅读:
财务会计继续教育05-27
教育局局长述职报告05-24
教育局述职述廉报告06-01
教育局局长2008年个人述职报告06-15
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报告07-21
某县教育局副局长述职述廉报告05-26
教育局领导二月蹲点调研报告07-02
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10-16
市教育局网站自查报告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