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精选7篇)
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摘 要】目的:为了研究在对儿科护理过程中,纠纷发生的原因和护理干预措施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意义,方法:把我院中一年里收治的50例儿科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护理结果满意组和不满意组,每组25例,对满意组的患者采用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对不满意组进行常规性护理,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来看,采取全面护理干预的护理措施能够大大降低儿科护理中纠纷的发生率,结论:从临床治疗的过程和效果来看,实施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与儿科护理的纠纷发生率有直接的联系,各医疗单位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理干预;措施探讨;纠纷原因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的医疗科学技术也随之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医疗事业这类行业的风险比较高,对于医疗单位来说,儿科护理所承担的风险最大,因为,与成年人患者相比较,儿童患者更具有特殊性,比如其身体机能比较弱、语言不能够表达清晰以及检查的过程也比较困难等,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他们的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医疗和护理方面对医生和护理人员的要求也变得更加严格,无论在进行医疗护理时,出现什么问题,都有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相关的纠纷,在临床过程中,常常会由于各方面原因引起患者和家属对护理产生不满意情绪,从而导致护理纠纷,尤其在对幼儿进行护理时,由于服务对象是小儿,生命比较脆弱,疾病常带有来起病急、势凶猛、病情变化较快和死亡率较高等特点,与此同时家属对儿科护理工作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护理过程中以患儿为中心,提高护理的质量,减少护理方面的纠纷,确保护理的质量和安全,维护医院正常的秩序,是护理者当前遇到的又一个新课题。有关数据表明,近几年我国医疗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都在不断地快速增长,其中,儿科护理的医疗纠纷较为明显,但是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纠纷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各种各样问题和麻烦,同时也会对医院和护理人员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不仅耽误开展正常的工作,还会造成不良的医疗气氛,所以,对幼儿患者进行怎样的护理,显然已经成了目前儿科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次对我院20出现的50例在进行儿科护理是产生纠纷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性资料
我们回顾性分析了院我2012年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儿科患者,将50例患者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年龄在3岁至9岁之间,平均(4.25土0.33)岁。其中,有18例患者发生护理过程中的纠纷问题,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欠佳而引起的护理纠纷有9例,因为技术差而引起的有4例,因为收费问题而引起的有2例,最后,因为少量的患儿家属自身引发的纠纷有3例。
2.2 护理方法
我们对满意足采取了全面而综合的护理措施,挑选护理技术熟练、态度热情和护理技术高的护理人员,组成综合素质高的的护理队伍,对他们进行严谨的护理以及健康教育,加强和患儿家属的交流与沟通,综合考虑家属感受,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密切地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有效避免长期存在的护理缺陷问题。对不满意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有规律地检查并记录患儿的病情。
三、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满意组医疗纠纷发生的概率明显低于不满意组,只有2例发生了医疗护理纠纷,不满意组的25例患者,有15例发生了护理纠纷,这大大降低了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四、讨论
4.1 发生儿童护理纠纷的原因
因为儿科护理的主要对象是儿童,并且患儿年龄较小,身体素质相对成年人较差,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的关系也转化为护理人员与家属之间的关系,又因为目前的患儿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属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增加,期盼也增加,同样也期待着更高的护理要求,不管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患儿家属和护理人员之间发生矛盾,那么,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静脉穿刺技术的先关因素,因为患儿皮肤比较娇嫩,如果在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后,发生固定不良,造成液体向外渗出,导致出现头皮局部红肿,没有及时检查以及和护理质量相关的因素;服务态度和高职不到位的相关因素;医疗费用的相关因素;服务意识和患者的期望值的相关因素等。
4.2 护理干预措施
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业务素质培训,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做到“一针见血”,强化护士的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尤其是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的关系;建立一日清单发放、签收制度;把患儿当作护理的中心,合理更新护理的观念,而护理的管理者需要根据幼儿患者的特点,增强护理管理,完善并落实各项检查,要着重检查对危重患儿的护理质量,在对待护理纠纷时,要做到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在进行处理时,要保持冷静理智和客观的态度,积极地解决,以组织其恶性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护理纠纷。总之,无论作为管理者还是护理人员,我们都应该正确对待儿科护理中的细节,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职业素质,这样才能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基层医学论坛》杂志2012年第16卷下旬刊主题词索引[J].基层医学论坛,2012,36:4921-4937.
[2] 邓子平.儿科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措施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10:373.
1 一般资料
本组15起纠纷, 服务欠缺3起, 收费有误1起, 技术原因2起, 家属盲目归因9起。1起院内解决, 其余均在科室得到解决。
2 原因分析
2.1 儿科病人是特殊群体
本组中1例重症肺炎患儿, 入院时烦躁、哭闹, 护士为其静脉输液时, 由1名护士协助固定患儿头部, 另1名护士进行穿刺, 但家长以护士对患儿粗暴、按压患儿头部过度用力大吵大闹。1例哮喘的患儿在头部输液完毕后, 护士为其拔针, 家长以护士拔针用力过度、给患儿增加痛苦大吵大闹。儿科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大都为独生子女, 家长平日对子女就倍加呵护, 入院后更是心疼患儿, 本来患儿生病家长就心情不好, 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或拔针时患儿比平时哭闹的厉害, 有些家长就会迁怒于护士而发生纠纷。
2.2 特殊的护患关系
小儿患病后特别需要家长的照料, 这时儿科病房的医患关系不是简单的医护人员与患儿的直接关系, 而是医护人员、家长与患儿的关系[1], 护士对患儿实施的治疗、护理、抢救等工作在家属的注视下进行。本组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 因在门诊已抽血化验, 入院后医生根据病情与临床症状需要复查血小板, 患儿家长不乐意接受, 认为门诊刚抽完血又要抽, 病情会加重, 会给患儿增加痛苦, 经护士耐心解释后方同意抽血, 而穿刺后因按压不当致皮下淤血, 家属认为是护士抽血造成而发生纠纷。另1例是护士为呼吸衰竭的危重患儿静脉注射药物在更换注射器接头过程中, 有微量气泡进入血管, 家属以患儿病情加重与气泡进入血管有关为由, 与护士发生纠纷。儿科的各种治疗护理风险较成人大, 同时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有可能给患儿带来痛苦和不舒适感, 导致患儿及患儿家属不愿意合作, 而家长往往爱子心切, 又缺乏疾病知识, 对正常的护理治疗过程不理解, 对护士挑剔、苛求, 对必要的操作项目过多的干涉、不配合, 甚至拒绝接受, 因此在对待不理想结果的态度上护士和家属往往归因偏离, 若护士不能妥善对待而持不友好的态度, 则会进一步强化患儿家长的不满情绪而致纠纷发生。
2.3 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不满意
本组2例肺炎患儿液体输完后, 病人呼叫护士应答不及时引发护患纠纷。1例过敏性紫癜的患儿因病情反复, 住院时间长, 本有不满情绪, 恰遇护士计费发生错误, 令其生气而发生纠纷。1例腹泻的患儿因腹泻患儿尿布脏的几率大, 需要勤换洗尿布, 家长用开水烫洗尿布, 而医院是定时开水, 家长对医院不满意, 护士进行护理操作时, 把不满情绪发泄和迁怒到护士身上, 和护士发生纠纷。医院是个有机的整体, 在就医过程的任何环节工作不到位, 服务不周全都会影响病人及家属的情绪, 而护士在一线工作, 与患儿家长接触机会最多, 患儿家长遇到问题首先要找护士, 因此, 护士往往成为家长发泄不满情绪的直接对象。
2.4 患儿家长期望值过高, 对治疗护理结果不满意
本组1例患儿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 护士在为患儿抽血标本时正好患儿发生抽风现象, 家长以此为由说患儿病情加重, 抽风和抽血有关而和护士发生纠纷。另2例是高热患儿, 护士在为患儿输液过程中, 患儿发生抽风, 家属认为患儿的抽风是护士输液导致的, 认为护士扎针刺激了患儿, 与护士发生了纠纷。患儿住院后, 家长对医务人员寄予很高的期望, 而一旦出现突然的病情变化或不良后果, 由于患儿家长医学知识欠缺, 难以对治疗护理措施的必要性和效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尤其是对残疾或死亡难以接受, 产生强烈的情感冲突而盲目归因, 借机发泄迁怒于医护人员而发生纠纷。
2.5 护理操作技术不熟练
本组1例喘憋性肺炎患儿, 体质偏胖, 血管不清楚, 因静脉输液时反复穿刺, 患儿哭闹厉害, 喘憋加重, 家长不满意从而引起纠纷。另1例腹泻患儿, 血管条件不好, 静脉穿刺不顺利, 多次反复穿刺才成功, 用了较长时间, 家长以耽误患儿病情为由发生纠纷。孩子患病后, 尤其是病重时, 家长往往很焦急, 渴望输液时能“一针见血”, 如因护士技术不过硬, 而致正常的抢救措施不能实施, 甚至延误病情, 患儿家属是不能容忍的, 极易导致纠纷的发生。
2.6 社会心理因素
本组1例抽风待查患儿, 家长说要转外地治疗, 已在医嘱单上签字并办理了出院手续, 患儿母亲、主治医师都让护士把液体、氧气拔了, 当护士拔掉液体、氧气后, 患儿父亲却说家里是他做主, 他没有让拔液体、氧气, 孩子还没走就拔液体、氧气, 致使孩子病情加重, 与护士大吵大闹, 强烈要求经济赔偿。1例是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因护士在更换液体时瓶套断线, 输液瓶掉在床上, 滚至患儿头部, 家长以空瓶砸孩子头部为由不依不饶, 强烈要求经济赔偿。近年来, 新闻媒介在医疗纠纷的报道中, 有些由于对真相的了解不全面和医疗知识欠缺, 或病人和家属的投诉往往在事发的初始阶段, 主管处理医疗纠纷的机构尚未做出任何倾向性的意见和鉴定, 其报道易造成片面性, 导致病人家属凡事认为是医护人员的责任, 而在处理医疗纠纷的过程中, 往往同情病人, 给予病人多方面的偏袒, 使病人产生不当获利心理, 容易在就医过程中以纠纷的形式解决不满意的医疗结果。同时, 医院管理者在解决医患纠纷时, 往往存在顾全大局迁就病人的倾向,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希望通过经济赔偿来解决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病人的纠纷意识。
3 对策
3.1 建立高素质、稳定的儿科护理队伍
儿科工作量大, 任务繁忙, 责任风险高, 护士思想压力大, 护理队伍不稳定、易流失, 同时儿科技术性强, 技术成熟较慢, 若不重视护理队伍建设, 势必造成较大的技术和人员的缺口, 使护士很容易和患儿家长发生冲突, 存在较多的纠纷隐患。领导要重视儿科高发纠纷的状况, 一方面注意改善儿科护理装备, 另一方面要增加儿科护士编制, 并在奖金及福利待遇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同时要加强儿科护士的培养, 对新上岗人员更要重点培养, 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 从而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改善护患关系, 有效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3.2 加强管理, 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儿科患儿年龄小且变化快, 病情复杂, 意外事情多, 护士长要加强管理,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做到制度建全, 责任分工明确, 质量监督经常有力, 奖罚分明, 并根据轻重缓急, 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工作, 要能预见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采取有效措施, 实现护理质量最优化, 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3.3 做好护患沟通, 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与患儿家长的沟通有助于护士了解患儿的身心状况, 提高护理质量, 同时也是患儿家长了解儿科工作性质、患儿疾病特点、治疗护理要求, 促进护患间的理解和支持, 减少因不理解、不配合而发生护理纠纷。面对没有表达能力和表达能力差的患儿及不同民族、职业、文化层次的家长, 护士在与他们沟通时应用不同的沟通方式[2]。
3.4 培养护士良好的医德修养和职业情操
儿科护士要富有爱心、耐心、诚心和同情心, 要站在患儿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 理解家长的心情, 以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和迁怒, 安抚家长的不理智情绪, 家长提出疑问要给出合理的解释, 对于脾气暴躁、无理取闹的家长, 护士应采取迂回的方式, 避免与其正面冲突, 尽量减少或消除其过激行为, 防止事情扩大化, 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争端, 努力使护理纠纷降低到最低限度。
3.5 重视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护理工作不到位容易产生纠纷, 如采血或输完液体拔针后, 有些护士要求家长按压针孔, 而按压不当致皮下淤血或出血;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 记录不完整、不准确;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收费有误, 标本丢失;交接班制度未执行好, 导致药液渗漏未及时处理;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 导致遗漏治疗等。另外, 个别医护人员素质不高, 自我保护意识差, 不分场合地点, 甚至当着病人的面讨论病人的诊疗及处置中的失误, 引起病人误解, 由此引发医疗纠纷。因此, 要求护士要重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以良好的职业修养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是减少护理纠纷的重要措施。
4 小结
随着社会的进步, 医患法律意识的增强, 病人对护理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 以及儿科病人的特殊性, 将给儿科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正视儿科高发护理纠纷的状况,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和处理护理纠纷, 同时要加强管理, 不断提高医院及儿科的综合管理水平, 提高儿科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操作水平, 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提高服务理念, 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 建立多种沟通渠道, 重视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 及时发现问题, 消除隐患, 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雯华, 王宇中.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 1994:212.
【摘要】近年来,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儿科护理纠纷也逐年攀升,一旦发生护理纠纷,不但给医院及护理人员带来严重的损失,也将使病患本身及其家属蒙受极大的伤害与损失。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了儿科会细节中存在的各类可诱发护理纠纷的隐患,并就存在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理纠纷;原因;防范措施
自《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医疗纠纷演变为社会焦点。更有“一脚在医院,一脚在法院”之说,医护人员虽担心新条例实施后会使其行医环境更加严峻,但更多的是经过理性思考之后形成的共识:转变观念、理性面对、加强自律、积极应对。各大医院的各个科室开始着手变革,找寻自身的原因。儿科的临床护理中所接触的病患多为新生儿、儿童等特殊对象,儿科护士不仅是患儿的直接护理人,更是患儿的康复指导者、代言人。传统的护理理念及意识已经不能适应于现代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这也是导致护理纠纷的重要原因,本文作者在儿科从事护理工作已有多年,现就引发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与处理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促进我院儿科护理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引发儿科护理纠纷的细节因素
1.1 护理人员态度欠佳:据资料显示,因护士态度欠佳引发病患家属不满占60%[1],护士人员工作无激情、被动,缺乏“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患儿及家属的要求回应冷淡或置之不理,患儿及其家属得不到尊重与满足,极易造成其对立情绪,从而导致纠纷。
1.2 人员配备不足:护理人员配伍不足,会给高质量护理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阻碍,护理人员长时间超负荷工作会严重影响到护理质量与安全性,尤其是儿科护理带有一定的季节性,在发病高峰期,护理工作量大,护理人员精力不足、人手不足可造成基础护理工作的缺失,更不用论及细节工作的完成情况,如患儿入院后未得到及时的治疗,输液中出现漏针、拔针、换液不及时等引发的纠纷。
1.3 儿科护理难度大,护理人员心理负担重:儿科护理的服务项目多,就算是加药、输液等基本操作也要比成人难度高、风险大。如患儿会因为重新或反复静脉穿刺所带来的疼痛会使患儿哭闹,家属看到患儿的反应后会过度紧张,护理人员也承认着来自自身与外界的心理压力,导致护理人员神经高度紧张,如若超越其承受能力将引发护患纠纷。
1.4 护理工作未得到应有的尊重,造成护理人员心态失衡:由于某些家属自身素质或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对治疗效果抱有一针见血的期望,因此无法客观地对护理人员的操作做出客观的评价,甚至不尊重护理人员的工作,忽略护理人员所做的努力,挑剔护理人员的工作,以上因素均易导致会人员情绪低落、心态失衡,带有不良情绪进行工作,极易触发护患纠纷。
1.5 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由于儿科护理工作繁琐,极易发生服务不全面、观察欠仔细的现象,常规护理后未及时巡房,无法及时了解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个别护士态度生硬,缺乏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给患儿家属造成恶劣的印象,患者家属因此产生不满情绪而引发护理纠纷。
1.6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理人员未按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护理
记录漏洞百出、记录不及时、随意涂改,护士缺乏与医疗护理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导致纠纷发生后难以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再加上护理记录欠规范,无法提供规范的护理记录作为医疗活动的有力凭证,使护理人员陷入了不利的境地。
二、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
2.1 打造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转变其护理观念:护士应统一着装,大方得体、举止文明,为患儿及其家属留下良好的印象,学会控制自身的情绪,积极与家属进行沟通,争取到患者家属的信任感,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这些隐藏的护理细节,细节决定着护理质量。建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与模式,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护士属于医疗服务群体,就应以理解病人、尊重病人,为基本原则,对待病人要有耐性与爱心,工作中可进行换位思考,尽力为患儿着想,激发其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2 适当扩充护理人员队伍,增加护士编制:增加儿科一线护理人员的配备,合理调配,合理排班,避免护理人员长期高负荷工作,制订如分配、评优制度、提高津贴等激励机制,向儿科医护人员倾斜,以稳定并壮大儿科护士队伍;实行助理护士制度,在儿科中增加助理护士,将如新生儿生活护理等技术性不高科内记账等的工作交由其處理,以便于护士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医疗护理上来;实施弹性排班,尽量实现闲时可以歇,忙时有人的排班方法。适当为医院增加护理人员编制和经费,以吸纳并稳固护理人员的队伍。
2.3 加强护士专业技能的训练:过硬的业务技能是建立护患之间信任的桥梁,儿科护士必须自主自觉地训练并培养自己的业务能力,尤其是临床经验尚浅的护士,更要虚心学习,只有硬的业务技能才能赢得患儿及其家属的赞许与认可,才提升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2.4 规范护理文书的记录:护理记录是护士实施护理活动客观证明材料,其可作为衡量护理质量的依据,也是护理纠纷发生后重要的证据,护理记录要详细、真实、整洁无涂改、及时、无遗漏,我院儿科针对各年龄层患儿制定了相应的护理记录要点以作参考,做好护理记录,保证护理记录的质量,防范因护理记录不当而引发的护患纠纷。
2.5 为护士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为其减压:尊重护士,医院按要求配备护士数量,避免护士超负荷轮班,提高护士待遇,听取护士心声,开通护士诉求通道,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让护士进行减压与放松,采纳护士对医院工作的合理建议。
2.6 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医院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对医护人员开展法律知识教育,如在院内网上进行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培训,月末分批进行考试,内容涉及护士条例、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规范、护理核心制度、本岗位职责等。通过培训和考试考核,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强化核心制度和本岗位职责,明确了护理人员工作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护士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2]。
三、总结
由于患儿年龄小、无法主诉病情、起病急、病情发展快、变化多、陪护多、护理操作难度大等特点,护理管理有一定的特殊性。患儿家属过度紧张、对护理要求过高,护理人员态度欠佳、沟通不到位、法律意识等都是诱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将细节管理引入儿科护理管理,从细节处着手,增强护理中各个环节的管理与防范,才能有效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马俊丽.浅谈儿科患者心理与护患沟通技巧[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04) : 379-381.
护理纠纷可发生于护理活动的任何时候,急诊科所发生的纠纷大多数与护理过失无关,由于种种因素却未能被有效避免。急诊科现有护理人员12人,护龄不满三年的7人。每天接待输液患者100人次左右,平均抢救重症患者3人以上。通过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防范措施与对策:
一、常见护理纠纷及安全隐患
1、输液室、注射室常见的隐患有:
查对制度方面:治疗前、中、后查对未全部贯穿于工作中,普遍能做到操作前查,中、后查对未完全落实,埋下了安全隐患;个别输液瓶上出现双姓名,多发生于接液体后未仔细查对,将已经退回药房的他人的药液被再次发出,以现有处方写上姓名,却粗心大意未划去原有姓名;
护患沟通方面:治疗护理中不懂得关心人,“不会说话”,进行操作时,没有给予充分解释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就勉强地进行,或个别护士缺乏耐心解释或解释不当,原本合理的事也让患者产生疑惑;
操作技术方面:个别年轻护士操作技术欠熟练,容易引起病人不满,也可能影响病人对整个科室护理水平的总体评价,病人一旦出现其它不如意的事情,一次静脉穿刺不成功也会成为导致护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2、急诊抢救工作中常见的纠纷隐患有:
病人进入急救室后因分诊可能产生纠纷:医护人员在集中精力抢救一个危重病人时怠慢了其它急诊病人;复合外伤或复杂病情一时难以确认,使收留科室难以很快确定时,病人或家属会情绪急躁地认为在拖延时间,或由于病人、家属主诉病情不准确造成预检分诊不准确而看错科室,当换科室重新诊治时,引发不满而发生纠纷;
病人家属对急救结果不满意时可能产生纠纷:对突发外伤及疾病造成的危重患者虽经尽力抢救而死亡,由于家属无法接受突发的冷酷现实,拒绝撤离抢救而引发纠纷;由于医护人员整日工作处于紧张、忙碌状态,当患者或家属有疑问不能得到及时的满意答复时,认为医护人员麻木、冷漠而引发纠纷;
病人或其家属因抢救记录不完整可能产生纠纷:有时因医生所开医嘱或写记录时,暂时遗漏了抢救过程中执行过医嘱或抢救程序;或护士在紧急抢救患者过程中,执行了医生的口头医嘱;或忙碌中执行了医嘱,但过后处理医嘱时遗漏签字;或抢救记录书写不完善,患者或家属误认为漏了治疗或延误治疗,而引发纠纷等等。
二、预防护理纠纷及安全隐患的对策
1、强化服务意识针对近些年来急诊护理队伍年轻化,新护士服务意识薄弱,缺乏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技巧,在急诊工作中易引起护患紧张的特点,重点加强对新进科护士的传、帮、带,采取以老带新、以岗代训、新老护士结对子等形式,一名老护士至少要帮助一至两名新护士;同时,利用护理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和处理护患关系的技巧,使所有护士认清服务态度在急诊科工作中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做到处处为病人着想。经常提醒全科护士进行“换位”思考,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从病人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努力体会病人及家属就诊时焦急的心理和迫切得到诊治的心情,从而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2、严格落实制度针对个别护士制度意识不强、查对不严格,危重病人抢救制度落实不彻底,护理文书记录不严密等现象,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教育,尤其是对个别护士进行重点帮教,增强落实制度的自觉性。不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查对、护理文书书写情况,并与平时的工作考核挂钩,激发大家严格按照制度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为确保急救物品、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切实做到“四定、三及时”,即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数量、定期消毒,及时检查、及时补充、及时维修,以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加强经常性管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预防管理思想,注重搞好平时的护理管理,使每个环节达到管理标准。经常分析在医疗活动中与护理相关纠纷产生的原因,探究其根源,制订可行的防范对策,并以纠纷实例举一反三,对大家反复教育,防止类似问题重复出现;合理安排班次,对双休日及晚间急诊室患者增多这种情况,安排老护士及护士长带班,增加工作力度,把隐患降低至最低点;
4、提升业务技能严格按照护理部培训计划,结合本科室护理特点,进一步细化培训内容,有针对性地搞好护理知识学习和护士操作技能培训,使全科护士熟悉重点疾病抢救程序,并组织经常性模拟抢救配合演练;经常组织业务理论学习及业务培训,重点加强新护士20项护理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培训,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整体护理水平;针对门诊病人流动性大、不确定性强、接触时间短、语言交流要求高等特点,加强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能力的学习,增强预防各种护患纠纷的能力。
三、小结
通过以上对策,护理纠纷明显减少。全体护士树立一种“护理纠纷预防为主”的意识,防患于未然。而且一旦发生,护患双方均应保持冷静和克制,切忌冲动和过激行为,以免矛盾激化,妨碍问题解决。护理人员更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诚恳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善于示弱,以取得
谅解。及时报告相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以达到最终解决纠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岭梅,曹应萍,盛雯.护理学杂志,2002,17(5)
【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外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相应对策,总结防范措施。方法 随机抽取自2011年6月~2013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92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一般临床护理,而实验组则通过改良后护理措施,分析对比两组病人住院阶段的感染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利用改良护理措施后,96例患者没有出现感染情况,和对照组对比,p<0.05,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神经外科病人实施改良后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避免各种不良事件及问题的发生,从根本提升病人的满意度。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239-02
一般来说护理感染指的是护士在护理病人阶段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不安全事件。ICU基本都是一些危重患者,病人病情变化无常,同时意识存在明显障碍,留置管道多,很有可能发生并发症与突发情况。而神经外科护士也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这也是造成感染的主要因素。文章将随机抽取自2011年6月~2013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92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同时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予以总结,并实施了改革,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自2011年6月~2013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92例神经外科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两组均96例患者。其中男为122例,女性为7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39.17(±4.5)岁;192例患者的疾病类型包括:脑出血70例,脑挫裂伤46例,头部外伤36例,硬膜外/下血肿40例。上述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对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且p>0.05。
1.2方法
对照组我们予以一般护理措施,病人在入院后,护士严密的监视其病情,努力完成治疗性操作,全程实施基础性护理,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最终完成护理。
实验组病人我们则荣国改良后护理。再此过程中我们针对的护理问题包括,呼吸系统感染预防问题;泌尿系统感染预防问题;环境问题;家属支持问题:对气管切开患者的辅料每240分钟更换一次。在吸痰环节无菌操作时使用一次性的吸痰管,同时将按时吸痰改变成按需吸痰,降低对病人的刺激。坚决杜绝输氧管、面罩以及鼻塞的交换使用。使用硅胶材质导尿管,每30天更换一次;使用反逆流集尿袋,每7天更换2次。除了要予以常规临床护理,避免交叉感染外,同时还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每天对插管卫视实施消毒。在尿道护理过程中每天使用碘伏擦拭2次,同时用碘伏纱布包绕尿道口的导管。确保重症监护室中的空气畅通,按时进行通风及换气,确保室内温度保持在22℃,湿度控制在62.4%,每天至少通风换气1次。通过空气净化器予以常规消毒,且监测温度及湿度。对物品表面按时进行消毒。对病人家属予以心理引导,告知家属病人目前的情况,同时细致的解答家属的疑问。且要讲解有关ICU治疗与护理的一般性知识,让患者家属可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且将正面的情绪渗透给病人。
1.3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全部使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处理。
2结果
实验组利用改良护理措施后,96例患者没有出现感染情况,和对照组对比,p<0.05,且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共发生14例感染,3例为口腔感染,其中有6例为呼吸道感染,5例为泌尿系感染。
3讨论
此次研究,我们针对相应的问题,通过改良后的护理为患者服务,其中包括泌尿系统感染预防、呼吸系统感染预防以及环境预防。利用这些护理对策,可以非常有效的让护士重视无菌操作,从而防止了一些入侵操作对屏障功能的损伤,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微生物感染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因为重症病人的家属希望可以更多的探视患者,从而造成人口流动,这样可能会为空气清洁带来影响,导致感染的发生,所以我院护士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此情况,控制人员的流动,同时对空气进行相应的消毒,避免空气为病人带来影响。
从此次实验我们也可以分析出,实验组病人再通过护理干预后,96例患者都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和对照组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且p<0.05。
此次临床实践我们还纳入了人性化护理,为病人家属与患者提供相应的信息,让其可以通过信息消除心中的恐惧与不安,从而提高战胜病魔的信心。且护士的解释工作以及负责的态度,还让病人及其家属提高了对护士的满意度。
总的来说,对神经外科患者实施改良后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避免各种不良事件及问题的发生,从根本提升病人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唐贝;神经外科常见的护理缺陷分析及应对措施[A];中华护理学会2011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1,14(03):352-355
[2].李茹芳;神经外科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探讨[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第6届重症监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2,16(04):348-352.[3].许静;刘宁;加温输液在神经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及意义[A];中华护理学会2011全国静脉治疗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1,19(09):943-94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在本院儿科住院的患儿200例, 其中男114例, 女86例, 年龄6个月~12岁, 平均年龄 (5.32±2.10) 岁;住院天数为3~12 d, 平均 (7.51±3.65) d;其中上感发热61例, 腹泻54例, 小儿肺炎37例, 支气管哮喘19例, 小儿惊厥13例, 其他16例。
1.2 方法
在患儿出院时, 由2名调查员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 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98份, 有效率为99.0%。问卷主要涉及医德医风、技术水平、患者需求以及满意度等方面内容。总结分析患儿家长的意见, 提出相应的对策。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1显示, 护患沟通不良、护理技术不高、服务态度不好占儿科护患纠纷前三位, 分别为56.1%, 10.1%和9.6%。其次是医疗费用高, 占7.6%, 另外家属期望值过高和对医院综合服务不满意分别占6.1%。
3 讨论
3.1 护患纠纷主要原因分析
3.1.1 护士方面因素
(1) 沟通能力欠缺。调查结果显示, 护患沟通不良是护患纠纷出现的主要原因, 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护理人员沟通能力欠缺。长久以来, 传统的护理技能教育使得护士只重视操作而轻视了沟通[1], 缺乏沟通技巧, 用语不规范, 对患儿和家长冷漠、缺乏耐心, 严重影响护理质量, 增加护患纠纷发生几率。 (2) 业务能力有限。本结果显示, 有10.1%的患儿家属认为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不高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满意度, 该原因在护理纠纷原因调查中居第二位。这说明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护理纠纷的发生。儿科服务对象特殊、病情变化快、技术操作难度大[2], 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3) 服务态度不好。部分护士不能及时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理念较为滞后。态度生硬, 不能重视家属提出的问题或者敷衍了事;责任心不强, 工作不认真, 比如患儿静脉输液时没有按要求调节输液速度, 不能按时巡房, 致使药液外漏或空气进入, 给患儿带来痛苦, 引起家属不满。
3.1.2 患者方面因素
(1) 患儿因素:疾病影响、多次输液、肥胖等原因都可造成穿刺困难;患儿年幼, 对疼痛的耐受性差, 多有恐惧心理不能配合操作, 有可能导致穿刺不成功或者针头脱出或药液外漏等情况发生;患儿情感表露直率、单纯, 但是不善于表达。 (2) 家属因素:就诊患儿中独生子女居多, 家长极度关心患儿病情而容易急躁;对年轻护士缺乏信任, 吹毛求疵;对患儿所患疾病预后不理解, 治愈心切, 对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过高, 当疾病自然转归恶化时, 总觉得是医护人员处理有问题, 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下降, 由此引发纠纷。
3.2 防范对策
3.2.1 提升护理服务理念, 转变服务态度。
护士是医疗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更是沟通医患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正确协调和处理护理实践中的各类人际关系是其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医院护理部应当督促, 而每位儿科护理人员都需自觉提高职业道德修养, 端正工作态度,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一切从患儿健康出发, 耐心、热情地为患儿服务, 以便获得患儿及家属的理解和信任。
3.2.2 正确运用护患沟通技巧,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首先, 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儿及家属的情感沟通, 患儿本身由于年龄较小, 对于疾病症状的耐受性较差, 情绪变化较其他年龄层次患者更为明显, 而且患儿家属容易随之焦急、急躁。护理人员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精神安慰和关怀, 用自己的精神风貌去感染患者, 使患儿及家属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对待治疗、护理;其次, 护理人员尤其要注意合理运用各种沟通技巧, 尊重患者, 注意倾听, 了解患者的合理要求, 用语应为普通话, 讲话要口语化, 尽量不应用医学术语来交流, 语义要清晰朴实, 在与患儿的语言沟通中, 多使用安慰性、赞美性、鼓励性语言, 及时通过健康教育告知家属患儿疾病的治疗情况、预后和用药注意事项等, 既可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 又可避免患儿及家属的盲目恐慌和焦虑。人与人仅限于语言沟通是不够的, 护理人员还要注意使用肢体语言, 多使用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与患儿进行交流[3];另外, 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儿家长的性格、心理状态、年龄层次、社会背景等特点, 根据不同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沟通[4]。通过各方面努力, 有效地做好护患沟通,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使治疗护理得到落实, 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3.2.3 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提高业务能力。
护士要熟练掌握各种器械的操作方法, 做到稳、准、轻、快, 如在采血、静脉输液穿刺时要能够一针见血, 危重患儿的救护护理快速到位等。除了操作技能外, 还应具备熟练的业务知识, 及时发现并判断病情, 谨慎周密地处理各项复杂问题;要具备丰富全面的疾病知识及护理人文理论知识, 对患儿及其家属关于护理项目和相关医学护理知识做出有针对性的介绍和指导。因此, 这就需要院部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技术和基本素质训练, 护理人员更应当在巩固基本功的基础上自觉更新知识, 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技能, 提高整体素质。
3.2.4 重视法律知识学习, 强化法律观念。
在法制社会, 人们的知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患者及家属的法制意识在提高, 护理人员也应当注意学法、懂法、知法、依法行护, 护理部应当定期组织法律知识讲座或者案例分析, 引导广大护理人员应当熟悉医疗卫生方面的国家法律或职业规范, 能够从法律角度认识本职业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在保障患方权益的同时, 提高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护患纠纷。
总之, 护理人员要从多方面严格要求自身, 转变服务态度, 提升护理服务理念, 提高业务能力, 正确运用护患沟通技巧, 认真、细心、耐心地做好护理环节中的每个细节工作, 同时还要重视法律知识学习,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才能防范护患纠纷发生, 从而使儿科护理工作正常、有序展开, 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摘要:目的 探讨儿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及其对策。方法 在患儿出院时, 对患儿和家属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患儿家长的意见, 提出对策。结果 护患沟通不良、护理技术不高、服务态度不好占儿科护患纠纷前三位, 其次是医疗费用高。结论 护理人员严格要求自身, 转变服务态度, 提升护理服务理念, 提高业务能力。
关键词:儿科,护患纠纷,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王延恒.护患沟通的现状及对策探讨.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 25 (3) :366-367.
[2]张彩莲, 周彩霞, 王海霞.儿科护患纠纷的成因与防范浅探.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 3 (19) :200-201.
[3]季祥红.护患沟通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伤残医学杂志, 2005, 13 (4) :56-57.
【关键词】儿科护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37-01
1、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护理质量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儿科这样一个特殊科室,更需要護理人员的悉心照料。作为儿科医室的护理人员也将面临着非常大的外界压力,如何能够为儿童患者提供最贴心的照顾和服务,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促进护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也是当前众多儿童医院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2、儿科护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重庆当前几所医院尤其是儿童医院儿科护理工作的情况,提出当前儿科护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2.1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差:一方面,由于医院对护士行为的监督管理力度不够,护士大多时候仅仅是按照医嘱,很少主动的去贴近儿童患者,关心他们的生活以及心理、病情变化,只是被动的完成工作,没有主动服务意识,这是造成护理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年龄较小,大多没有独自行为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并且有时不能清楚表达疼痛变化,家长有时也不能24小时陪同,这个时候就更加需要护理人员的主动照顾和关心。而现实情况是护士们通常没有去履行这一职责。
2.2缺乏竞争机制,护士之间竞争意识不强:目前大多数儿科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是:护理工作管理模式落后,不同学历、不同能力、不同职称的护士所做的工作基本相同,没有因人而异,缺乏竞争机制,导致护理工作人员的求知欲和进取心缺乏,创新能力严重不足,护士之间竞争意识不强。
2.3信息化管理方式落后:信息化管理方式是当前护理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护理人员对一些护理信息进行收集、处理,运用统计学的知识,将这些信息量化,能够反映护理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护理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信息量化反映出来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总结经验,并供广大护理人员学习和借鉴,避免以后的护理工作出现相同的问题。而现实是护士及管理者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够,没有注重对护理信息的收集和总结,使得信息化管理方式流于形式,得不到落实。
3. 对策
针对以上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文献研究,提出以下对策,为儿科护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3.1加强护理人员的管理和培训:21世纪的竞争在于人才的竞争,儿科护理质量的提高在于护理人员的培养和发展。医院可以定期为护理人员开展一定的培训,引进国内外一些新的理念和技术,跟上医学技术发展的潮流,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同时,培养他们主动服务的意识和良好的职业情操,加强监督管理,使得护理人员能够积极主动的为儿童患者服务。
3.2加强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以信息化管理模式带动护理工作的质量,是提高护理水平的有效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儿科护理信息化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医院需要加强护理人员重视护理信息的意识,学习统计学的知识、计算机处理的技术,掌握将护理信息量化处理的能力。同时,建立信息库,根据护理信息反馈得到的问题,不断的总结和更新经验,方便护理管理人员做出决策,提高管理的效率。
3.3建立儿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绩效考核是激发员工潜力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护理工作也不例外。因此,医院需要建立儿科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体系,用考核标准体系来衡量护士工作水平,并采取激励措施。考核标准体系需要实现让儿童患者或家属对护士进行评价,护士本人、护士之间的自评和互评,量化考核方法,并由此建立一套奖惩机制,合理的进行公开表扬和批评,使每个护士的工作成绩与经济挂钩。使护士有不甘落后的思想,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提高护理工作的水平。
4、 结束语
【儿科护理存在的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论文】推荐阅读:
儿科护士护理论文范文07-28
儿科护理质控标准07-12
儿科护理笔记总结07-18
儿科护理工作标准09-29
儿科护理查房112-13
儿科护理实习自我鉴定09-16
儿科护理教学工作总结10-08
儿科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心得10-26
护理新生儿科实习心得体会06-08
2024年新生儿科护理工作计划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