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人阅读与写作练习

2024-08-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人阅读与写作练习(共11篇)

写人阅读与写作练习 篇1

写人阅读与写作练习

怎样阅读写人文章

一、抓住人物的特点,体会人物的个性和品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每个人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

都不尽相同,所以在阅读时,认真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

内容,从而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以及人物的美丑善恶。

二、抓住典型事例,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离不开记事,人,是全文的中心,事,则是为表现人物的形象服务的。

有的写人文章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表现某一特征,有的则是通过几件不同的事

表现某几方面的特征。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应抓住典型的事例,认真分析人物的

性格特征、道德情操。

三、理清文章层次,明确写作目的。

在理清文章段落层次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写的是什么,还要弄清作者为什么

写这篇文章。看文章通过记叙或者描写表现、歌颂了什么,这也就是概括文章的

中心思想。明确了中心,有利于更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练习(写人):

(一)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

捕了。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

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决斗争。”

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

体。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

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

小时太阳。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 的。

冷水擦身,是王若飞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曲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事不明白,你骂**,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房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

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若飞同志说:“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害怕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死去

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

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1.文中“豁然开朗”的意思是:()。

2.王若飞狱中锻炼方法有()、()、()。

3.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4.第2自然段与第3、4、5自然段的关系是()。

5.第7自然段是王若飞说的话,分号前后两部分是()关系。

6.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二)传递快乐的人

▲日本有个叫清水龟之助的邮差。每天他都一大早就出门,用自行车驮着报刊

和邮件穿梭于大街小巷。

邮差是一份辛苦的工作,而且收入微薄(bó báo),很少有人将其作为一生的职业。但清水龟之助一干就是25年,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老邮差。

凡是接受过清水龟之助服务的居民都十分喜欢他,因为他每天都很快乐,居民们从他手中拿到信件和报刊的时候,也得到一份他带来的由衷的快乐。

日本有一项国家级的奖项,叫“终身成就奖”。以前得到这个奖项的大都是“社会精英”,这一年政府却将其颁给了清水龟之助。有人对一个邮差获此大奖感到不解。但是,在得知清水龟之助的事迹后,他们改变了看法。很多人认为:经济界人士给民众带来富裕,清水龟之助则给民众带来了快乐,而快乐是无法用金钱购买的。

▲在一次访谈中,记者问清水龟之助为什么会这样快乐地干一份如此枯(躁 燥 噪)的工作。清水龟之助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孩子随母亲到寺庙去进香,看到老和尚在洗鲜桃,孩子站住了不想走。老和尚便把洗好的桃子递给孩子,但母亲不让孩子伸手,并对老和尚说:“师父还是自己留着吧,这桃子若是给了他,你就少了一个!”老和尚听后便笑了:“我少吃一个桃子,但多了一个人吃桃的快乐。”老和尚把鲜桃塞到孩子的手中,飘然而去。

清水龟之助说,那个孩子就是他自己,从此以后,他就知道快乐是可以互相传递的。他做邮差时,最初很苦恼,但他不想把自己的苦恼传染给别人,因此始终在工作时露出笑验。他看到那么多人在接到信件时露出微笑,那份快乐又传递给了自己,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是很有意义的。

访谈播出后,那段精彩对话得到的好评如潮。人们后来就把清水龟之助称作“传递快乐的人”。

1.从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或字。

2.文中哪个词语说明像清水龟之助这样的老邮差在日本很少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______ __”这句话对清水龟之助启发很大,从此,他

_____ _________。

4.你认为清水龟之助为什么能获得“终身成就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已经用“▲”分成两段,请写出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为一篇写人的文章,第一段已经让我们了解了清水龟之助这个人物,作者所以还要写第二段,因为:________(填序号)。

①这次访谈很成功,获得的好评如潮。

②揭示了清水龟之助工作时始终都很快乐的原因。

③看一个人,不仅要看他怎么做,更重要的是看他怎么想。

④清水龟之助当邮差的时间很长。

荐炸不死的“陶瑞鑫”(350荐荐

字)作文))

作作唉文,静

这“

个猫

人”

(700(600

字字

文 荐我们班的淘气包(800字)作文

写人阅读与写作练习 篇2

一、结合课后练习, 带动读写结合

现行语文教材加强整合, 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同一个专题, 文章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教学中有计划地围绕单元学习专题, 结合每篇课文特点进行写作练习。

例如, 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芦花荡》以课文中有一段精彩地描写老头子的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里, 请找出这段话并细细体味, 然后把第二天二菱目睹老头子的英雄行为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老师就以此课设计《人物描写之心理描写》的作文。作文中可看这样的例子:桑娜拉开帐子, 渔夫看见七个孩子并排安静地躺着, 有两个浅黄色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他们呼吸均匀而平静……让学生揣摩此时丈夫、桑娜的心理。学生知道心理描写着能展示人物性格, 同时阅读文中人物形象的体会也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芦花荡》中对二菱的心理描写非常到位。

二、抓住文章的“空白”进行练笔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内容有意不写, 或写得简略, 叙述描写留有余地的地方。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话中, 为叙述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间。我们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 适时地引导学生推测、构思, 以习作的形式把“空白”补充出来。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手头教材, 又借助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习作和灵感的欲望, 有利于降低习作的难度。

例如, 在教学《阿长和山海经》一课时, 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过了十多天, 或者一个月罢, 我还记得, 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 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 一见面, 就将一包书递给我, 高兴地说道:———“哥儿, 有画儿的‘山海经’, 我给你买来了!”因此, 我要求学生以《阿长买山海经的经过》为题, 从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等方面进行想象, 描写阿长买书的情形, 从而获得了知识上融会贯通和感情上强烈共鸣的效果。

老师根据《芦花荡》课后练习题三:课文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如“明月清风的夜晚……像一片苇叶, 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 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 找出并抄下来, 仔细体味, 再仿写几句, 写写你家乡的景物。设计《以景衬情之景物描写》的作文教学。

三、结合教材, 仿写语段

仿写的特点在于“仿”。有一个样本, 要求你仿照本材料的形式或内容, 写出相同形式或内容的话。这与一般性的写作训练比较有一点的难读, 难点是在“仿”的基础上写话, 必须按照要求的角度去写, 这不但考查了写作, 还考查了阅读理解。对样本材料的内容没有比较深刻的感悟, 或对其形式特点缺少真正的认识, 或对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缺少深刻的感悟, 都不能很好地完成仿写任务。

为了落实课标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人教课标版七致九年级语文教材设计了比较翔实的仿写练习体系。全套书共有16次练习, 七年级上册4次, 下册3次, 八年级上、下各2次, 九年级上册2次, 下册3次。根据训练活动的密度部署, 七年级要集中打好仿写训练的基础, 八、九年级在巩固面前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又设计了一些难度较大的练习, 以求学生视野的开阔和能力的提升。梳理一下, 教材仿写联系的角度大概有一些几个方面:仿写修辞的运用。八年级上册《杜甫诗三首》的练习就是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的仿写。《芦花荡》中有不少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 如“明月清风的夜晚……像一片苇叶, 奔着东南去了”“弯弯下垂的月亮, 浮在水一样的天上”等, 找出并抄下来, 仔细体味, 再仿写几句, 写写你家乡的景物。八年级上册《芦花荡》是仿写人、景、物的写法写话或片段。下边, 是我依据七至九年级课标教材整理出来的仿写训练体系, 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第三题, 学习课文结尾的比喻句, 写赞美春天的话。七年级上册第12课《夏感》第三题, 模仿给出的写春、秋景色的句子写描写夏、冬景色的句子。七年级上册第24课《散文诗两首》第三题, 学习借助某一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写同样主题的诗歌或话。七年级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题, 用上一系列的动词写话。七年级下册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第三题, 学习课文写法描写同学的外貌特征。七年级下册第29课《马》第二题, 学习本文的写法 (作比较) 描述一种小动物。八年级上册第2课《芦花荡》第三题, 仿写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八年级上册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二自然段。八年级上册第25课《杜甫诗三首》第三题, 仿写对偶句子。八年级下册第5课《再塑生命》第三题, 仿课文第三部分用对话的形式讨论具体问题的写法写话。八年级下册第10课《组歌》第二题, 仿照课文运用第一人称借助艺术想象表达人生思考的写法写散文诗。九年级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第三题, 仿照“如果……”或“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写几句诗, 表达一种期盼。九年下册第3课《祖国啊我亲爱的母亲》第三题, 诗中所写的对象, 有的有下句承接 (如“老水牛”在“纺着疲惫的歌”) , 有些则没有下句承接 (如“干瘪的稻穗”) 。仿照课文, 在下面这诗句后添加一句诗, 使它们尽可能与原诗和谐一致。

1. 我是干瘪的稻穗;

2. 我是失修的路基;

3. 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4.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5.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九年级下册第14课《变脸》第三题, 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 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请你也以“帮腔人”的口吻, 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四、学科整理, 随时练笔

叶圣陶说过:作文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 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活动中, 既丰富了生活, 又陶冶了情操, 更重要的是他们储存了七彩的写话素材, 提供了练笔的机会。

1. 以实践为契机, 摄取生动素材

要是学生有话可说, 有事可叙, 有情可抒, 就要指导学生去留意观察周围的任何事物。常常蕴含着许多写话的题材, 但时常被学生所忽略, 我们应紧密联系各个学科, 及时发现其中的练笔契机, 教会学生捕捉生活中的小浪花, 进一步诱发写话灵感。由于学生有了真切的感受, 写出的语言非常生动、有趣。学校的活动学生参与了我们就要求他们写点什么。我们每天都有《快乐故事》, 学生记录的就是身边发生的事。

2. 以活动为载体, 积累生活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新宠儿”。它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动手操作的活动方式, 吸引了许多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根据学校设置的活动课程, 开展生动活泼的系列训练。如运动会, 要求学生既会写通讯, 又会写记叙文。9月11日那天, 是农历八月十五, 也是我们传统的中秋佳节。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我们的传统节日, 我们统一布置以“中秋”为话题的文章。在国庆节, 我们就以“国庆”为话题, 写作跟紧生活, 养成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让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 文章如溪水, 泉源丰富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生活是丰富的, 也是练笔素材的大仓库, 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大脑。看来, 我们应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身边熟悉的写话题材, 千万不可错过这可遇不可求的练笔良机。

摘要:提高八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了解八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要求教师在现行教材编排和学生基本写作现状的基础上, 能够首先尊重教材的同时, 又能够紧扣教材本身, 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人物材料阅读练习与写作发散 篇3

还记得吗?好多年前,印度有一个穿着破旧的衣服、身材瘦小的棕色人,在帆布床上,宣布绝食,并劝勉其他的人也吃素,一直到他死。这件事轰动了全世界,各报都当做重要新闻,竞相以大标题来刊载,因为这个绝食的人正是默罕达·甘地,是一位世界伟人。

从物质上说,甘地是非常贫穷的,曾经有人估计过,将他的全部家私变卖,也值不上七角五分钱。然而,全世界有哪一位富翁能赶得上甘地的权力呢?

印度民族不是占地球上人类的六分之一以上吗?不过,数百年来他们都沉睡在梦中,因此尽管人多,可是有什么用呢?任凭你生得高大,又有什么能耐呢?但是,一位瘦小的不满百磅的人,振臂一呼,却把印度人都唤醒了。

关于甘地,有许多值得记述的传闻,比如他那副假牙齿,在不吃东西的时候,总是放在他那破旧的衣服内,等到要吃东西时,才把它安放在嘴里;吃完,立刻又拿出来洗一洗,依然放在他那破旧的衣服里。

最初教甘地英语的是一个爱尔兰人,所以甘地的英语总是略带一点爱尔兰音调。

甘地通常穿着一件半截的破旧衣裳,但当初他在伦敦时,也常戴丝质帽子,穿大礼服,还拿着手杖,蛮有绅士的风度呢!

甘地曾肄业于伦敦大学,并且做过律师,这又使我记起一件笑话来了:当他第一次在法庭为人辩护时,感到非常害怕,两条腿不自觉地嗦嗦地抖着……他的律师生活,也就此“寿终正寝”了。

你以为这是甘地缺乏办事才能的一个证明吗?你的意见仅仅对了一半,他虽然缺乏律师的才能,但曾做过一件很有益于人类的事情,并且因此每年能获得一万五千元,这不是证明你的见解不太正确吗?

那么,你又要以为,他对每年能获得这么一笔巨款,一定是很快乐吧?——那你又猜错了,因为他同情在贫困中挣扎的同胞们,又眼望着许多同胞们在饥饿中死亡,所以他认为自己的小小成就实在是微不足道,他把所获得的钱全部救济了穷人,并且立志终生为那些贫穷被蹂躏的人们服务,尽自己的力量去扶助他们。

甘地所吃的食物,价钱都很低廉,但却是都有营养,如鲜果、羊奶、橄榄油之类。

甘地所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主义”,可以说是起源于美国人大卫·萨罗的思想。原来,萨罗在哈佛大学毕业后,花费了二十八美元,在冷僻的海滨建造了一间茅屋,开始他的隐居生活,并且拒绝纳税。因此,他曾被政府逮捕,但他出狱后却著了一本书,反复申论“每个人都不应该纳税”,并且掀起抵制英货的运动。当英国政府向他们征收盐税时,他们就跑到海边去自己晒盐。

从印度教的立场说,印度有好几千万的民众是永远被视为卑下的。这如何解释呢?不妨以你来做个比喻:假如你住在印度,而你的祖先在千百年前曾做过一件不荣誉的事情,根据印度教的主张,你的祖先既然是卑下无耻的,连千年后的你,甚至你的子孙们,也永远卑下,永远没有抬头的日子——甘甜的泉水,你是没有资格去喝的,只配去喝那污秽的臭水。

真奇怪,你渐渐地也自以为卑贱了,你不敢进店里买东西,战战兢兢地站在相当距离之外,等待人们把东西丢掷给你。你没有资格进学校,更不配进入讲公理的法庭,你被万人诅咒,要是你的影子投射到一件食物上去,这件食物就只有被人抛弃,再也没有人肯吃它了。

像这样过着可怜生活的人们,竟然有好几千万人之多。伟大的甘地,决意为这些人争取自由,他先以身作则,把一个正过着这种可怜生活的小女孩抱来认做养女,并好好地抚养她成人,对待她如自己的亲女儿一般。

甘地,有人尊敬他为圣人,也有人相信他是印度神的化身。

【传主小传】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1869年出生于西印度波尔班达尔贵族家庭。年轻时留学英国,攻读法律,1891年取得律师资格回国,后应聘前往南非任一家公司的法律顾问。1894年在南非纳塔尔省组织印度侨民投入反对南非当局种族歧视的斗争,首次提出非暴力口号。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甘地再次回到印度,在印度各地周游了解,组织“坚持真理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甘地发动要求“撤离印度”的运动,运动遭到残酷镇压。印度独立后,甘地呼吁人民团结一致结束教派流血冲突。

1948年1月30日,印度国大党领袖、民族解放运动著名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者,享有“圣雄”称号的甘地在德里做晚祷时,被印度教极右分子开枪暗杀,终年79岁。杀害甘地的刺客纳特胡拉姆-戈德塞是印度教的一个极端派别的成员,该派别完全拒绝甘地发出的善意、和平与爱的呼声。

他一生曾创办和主编过四种刊物,主要著述有《印度自治》《甘地自传——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等。

甘地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统治的精神领袖,他发起和领导了声势浩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非暴力方式抵制英国统治和英国商品,手纺车运动便是其中的一项内容,旨在杜绝对英国纺织物的需求。

甘地赢得了许许多多男女老少对他的爱戴和忠诚,包括各种宗教信仰的欧洲人以及几乎不同政治倾向的所有印度人。

【思考题】

1. 下列对这篇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甘地在物质上非常贫穷,曾有人估计将他的全部家私变卖也值不上七角五分钱,但全世界没有一位富翁能赶得上甘地的权力。

B.甘地生活简朴,通常穿着一件半截的破旧衣裳,所吃的食物也都价钱低廉而高营养。

C.甘地把每年获得的钱全部救济了穷人,并且立志终生为穷人服务,尽自己的力量去扶助他们。

D. 大卫·萨罗反复申论“每个人都不应该纳税”,当英国政府向他们征收盐税时,他们就跑到海边去自己晒盐。

E.甘地为争取卑下民众的自由,以身作则,把一个出身卑贱、生活可怜的小女孩认做养女,并待她如自己的亲女儿一般。

2.文章开头对甘地肖像的描写起什么作用?

3.文中写甘地当律师的事有何含义?

4.甘地提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毛泽东说枪杆子里出政权。对此你有何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100字左右。

【写作发散】

1.甘地不追求物质享受,生活简朴,将自己所获得的钱全部救济穷人,为贫穷民众服务,以身作则,为生活卑下的人们争取自由,突显了甘地高贵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2. 作為律师,甘地第一次在法庭为人辩护时,感到非常害怕,两条腿不自觉地嗦嗦地抖,这次失败的经历说明他缺乏律师的才能,但失败的教训加上执著的追求最终使甘地成为一代伟人。

3.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改之,善莫大焉。”祖先所做过一件不荣誉的事情,不能延及子孙。只要后人引以为戒,改过自新,同样能赢得高尚,而不是卑微。

4. 伟人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他有伟岸的身躯,而在于他伟大的思想。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甘地博得了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阶级的人的景仰和爱戴,源于他立志终生为那些贫穷被蹂躏的人们服务,尽自己的力量去扶助他们的赤诚之心。也正是这外貌形象与内在精神的强烈对比,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让人感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伟大。

5.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幸福着别人的幸福。让别人快乐就是自己的快乐,让别人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甘地是个快乐幸福的伟人。

【参考答案】

写人阅读与写作练习 篇4

从我们阅读练习的文章当中不仅能够积累与学习优美的语言,同时还能够在素材的积累及运用上也有所借鉴,教师讲授写作方法的时候,强调作文中要以小见大,这也是在阅读练习中能够学习到的,此处以两个例子做一说明。

如毕淑敏的一篇文章《青虫之爱》(秋季班第一堂课),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是母爱的主题,然而全文是围绕着如何克服恐惧虫子的心理来展开的。这篇文章就告诉我们的同学,那些非常抽象的情感是可以表现在一些非常细微的事物上的,而这个事物可能是非常美好,让你感觉到心生向往的事物,也有可能是一个非常恐怖的事物。选择后者作为情感的承载体更能显示出选材的独特性。因为正是在面对这个恐怖事物的过程中,你真正明白了那份沉甸甸的情感,不管是亲情也好,友情也罢。比如一个同学非常怕黑,但是某一天他爸爸出差之后,他突然发现自己的妈妈也非常怕黑,此时他认为自己应该作为一个男子汉来让妈妈克服这个心理,结果那一天他表现得非常地勇敢,怕黑的心理也从此销声匿迹了。这是很多人会碰到的事情,而很少人会想到望着方面写,或者《青虫之爱》这篇文章可以给大家一些借鉴。

再如王众盛的《嚼一片苹果皮》,这里将母爱凝聚在一片苹果皮上,当然这里描写的是经济困难时期的事情,现在的孩子可能不会再遇见这样的事。但是凝聚在苹果皮上的亲情,现在仍旧是可以看到的。它表现在母亲给你削苹果的过程当中,在那个过程当中,母爱丝丝缕缕地存在。

公文写作与处理练习(一)答案 篇5

思考与训练

(一)一、填空题

一份格式完整的公文,由眉首、主体、版记 三部分组成。

眉首部分由文件名称、发文字号、签发人、秘密等级、份号和紧急程度等项目组成。发文字号由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部分组成。

秘密等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密级的位置在首页右上角第一行。

公文的紧急程度分特急、急件两种,位置在首页右上角。

签发人指批准发出公文的机关单位领导人。完整的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公文事由、公文种类三要素组成。

标题中除法律、法规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加标点符号。

公文附件的标注位置,在正文之下一行,左空两字。

标注主题词应以《国务院主题词表》和《教育类公文主题词表》为依据。

二、简答题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公文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

一份格式完整的公文,由眉首、主体、版记 三部分组成。并且公文一般由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等部分组成。关于附件有哪些规定?

附件是公文的组成部分,指随公文发送的文件、报表、材料、作为正文的补充说明或参考材料。

附件必须写所附内容的标题或名称,附件若不止一件,则应标序号。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附件“写在正文下一行,左空两个字,”附件“后加冒号。

当被批转、转发的文件是公文的主体,正文只起按语或说明、批准、发布的作用,且正文文本已写清这些文件、材料的名称时,不必再写”附件“。

附件应与公文正文在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如附件与公文正文文本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等。

3.受双重领导的机关上报公文,可能出现下列三种情况:

(1)写明两个主送机关;

(2)只写一个主送机关;

(3)既写主送机关,又写抄送机关。

问:哪种选择对?为什么?哪种选择错?又为什么?

第三种是正确的,因为按照新《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一般只能主送给一个上级机关,可将另一上级机关列为“抄送”。这样便于上级及时做出审批,避免上级意见不统一等问题的发生。

三、病例析改

1.试析下列标题(发文机关略)的毛病,并予以改正:

(1)关于禁止赌博的处罚通知

改正 关于禁止赌博的通知

(2)自然科学奖励条例

改正 自然科学成果奖励条例

(3)关于撤销鲜花县设立鲜花市的请示

改正 关于设立鲜花市的请示

(4)关于进一步管好、用好留成外汇的决定

改正 关于进一步管好留成外汇的决定

(5)关于水灾恢复工作的报告

改正 关于水灾后恢复工作的报告

(6)机构调整问题的请示

改正 关于机构调整问题的请示

2.试指出下列各发文字号的毛病,并予以改正。

(1)×府办字[2006]十四号×府办字[2006]14号

(2)×府办字(2006)14号×府办字[2006]14号

(3)×府办字[06]14号×府办字[2006]14号

(4)×府办字[二00六]14号×府办字[2006]14号

(5)[2006]×府办字14号×府办字[2006]14号

(6)×府办字[2006]14×府办字[2006]14号

3.试指出下列成文时间写法的毛病,并予以改正。

(1)2006年10月13日二零零六年十月十三日

(2)2006年十月十三日二零零六年十月十三日

(3)二零零六年拾月13日二零零六年十月十三日

4.试指出以下公文格式和文字的毛病。

机密(紧急)× × 市 府 公 文

(06)××市府发24号

××市人民政府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通知

当前,我市一些地方非法出版活动十分猖獗,传播有害书刊和音像制品。这类出版物内容腐朽,大量宣传凶杀、色情和迷信,对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破坏了社会安定,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对此,各级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以下略)

附件:如文

××市人民政府2005年×月×日

主题词:出版,通知

报:(单位略)

送:(单位略)

二○○五年×月×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共印500份)

改正

机密

特急

× × 市 政 府 公 文

××市府发[2006]24号

××市人民政府关于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的通知

主送机关:

当前,我市一些地方非法出版活动十分猖獗,传播有害书刊和音像制品。这类出版物内容腐朽,大量宣传凶杀、色情和迷信,对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破坏了社会安定,已成为社会一大公害。对此,各级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严厉打击非法出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以下略)

附件:

1、„„

2、„„

××市人民政府2005年×月×日

主题词:出版通知文化报刊音象通知抄报:(单位略)

抄送:(单位略)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二○○五年×月×日× 印发

与秋天的三年级相关练习写作日记 篇6

“不得了啦!刮台风啦!”青蛙们呱呱地喊道,随后便纷纷跳进池塘中。

在草地上做游戏的小鸟们也慌作一团。一些小鸟怕被风吹走,说:“我们回去吧。”另一些小鸟说:“没事,我们再玩一会儿吧。”这时,鸟妈妈急匆匆地赶来了,她说:“孩子们,风很大,赶快回家吧。”那些贪玩的小鸟只好不情愿地跟着妈妈回家了。

小树叶们紧紧地抱住树妈妈,但大部分都被风带走了。一些乐观的小树叶边飞边互相安慰:“一定是风姐姐要带我们去旅行。”种子们也乘着风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临走时,它们很伤心。树妈妈鼓励它们说:“孩子们,你们已经长大了,应该要到外界生活了,再见!”

广播里传来了最新的消息:“台风已经刮倒了三座房子,五棵大树,已经到了城市,请大家做好防台风的准备。”人们听到了这个消息,都纷纷回到家中,关紧了门窗。

让阅读与写作并轨 篇7

阅读和写作, 从来就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孪生姊妹。从信息论上说, 读是接受信息, 写是发出信息。读是写的基础和先导, 写是读的动力和深化。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笔生花, 多写读入里。”这一精辟论断深刻地揭示了读与写的辩证关系。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应将二者有机结合, 实行“阅读写作并轨”, 以收一箭双雕之效。

陆机在《文赋》开篇就说:“伫中区以玄览, 颐情志于《典》《坟》。”杜甫也说过:“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古人还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做诗也会吟。”这些充分说明, 学生只有多读古今中外优秀作品, 吸收其语言精华, 模仿其体式布局, 博览广贮, 才能厚积薄发。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大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通过阅读可以积累写作的语言,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语言的积累上, 首先应让学生通过阅读, 积累大量的词汇, 包括这些词语的精确含义、细微差别、感情色彩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运用等;其次应掌握作品中体现的一些修辞技巧, 包括选词炼字, 语句的组合构成, 句式的选择搭配, 常见的修辞手法。二是通过阅读可以丰富写作素材, 免为“无米之炊”。在阅读中督促学生建立读书笔记或资料卡片, 格言警句, 天文地理, 政治历史, 名人轶事, 历史掌故, 兼收并蓄, 一并拿来, 为“我”所用。三是通过阅读可以揣摩写作技法, 提高构思水平。通过阅读, 可以借鉴他人在布局谋篇、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方面的成功经验, 可以学习诸如抑扬、烘托、反衬、伏笔、悬念、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文章表现技法, 从而提高学生的构思水平。可见, 多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但真正把“以读促写”落到实处, 决非一日之功, 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要不断地咀嚼、品味、消化、吸收和运用, 将阅读作品中的精华变为“我”的。

在阅读过程中, 建立读书笔记、制作资料卡片、写读后感、写文评等, 都是促进写作的有效形式。对于那些极富特色的“美文”, 教师则应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仿写 (实际上, 仿写是读写之间的一个最佳的结合点) , 或仿其内容, 或仿其语言, 或仿其结构, 或仿其技法, 或仿其语句, 或仿其文段, 或仿其全篇, 不拘一格, 务求实效。

写作可以促进阅读, 反过来又可以带动阅读。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我们亦可借助写作学的有关原理和方法来加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例如:就文章写法而言, 记叙文的要素、线索、人称、顺序及综合运用的表达方式等,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的总体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以及说明的语言等, 议论文的三要素、一般结构形式及论证方法等;就文学角度而言, 散文的神韵, 诗歌的意境, 小说的人物形象, 戏剧的矛盾冲突等;所有这一切, 在阅读和写作中都是相通的。如果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已经具备了这些文体写作知识, 无疑可以用来指导他们的阅读实践。

阅读与写作教学, 当然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组织形式, 但仅仅依靠课堂远远不能适应强化基础、发展能力、提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因此, 必须实行课内课外衔接, 将语文教学延伸到课外, 延伸到生活, 延伸到社会, 在课外更要注意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主要是开展课外读写活动, 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列出古今中外优秀书目供学生选读, 读书时要建立读书笔记, 要写读后感, 定期召开读书报告会;列出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报纸杂志, 供学生阅读;鼓励学生背诵诗词散文和名言警句, 并使之成为经常性活动, 可以不定期举行背诵比赛;发动学生剪贴、摘抄, 把自己认为精彩而又实用的片段或文章抄在本子上, 还可以动员全班同学互相转抄;制作阅读分类卡片, 经常组织学生交换卡片, 定期举行优秀阅读分类卡片评选活动;开办“时文欣赏”或“古诗文欣赏”讲座, 激发学生兴趣, 开阔学生眼界;鼓励学生写日记、周记、随笔等, 开展课外练笔活动;成立班级日报编委会、散文写作协会、诗歌爱好者协会、班级板报编委会等, 大力开展课外写作活动;成立文学社, 开展课外写作辅导课, 聘请名家名师讲学、谈心, 定期编印社刊社报;组织作文竞赛, 刊印优秀作文;鼓励学生积极向报刊、广播电台投稿;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电视剧等, 开展影评、剧评活动;建立班级图书角或班级读书笔记库……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写活动, 能充分利用课外时间, 有效解决学生知识单一.见识狭窄、读写兴趣不浓的问题。开展课外读写活动, 必须加强引导, 精心组织, 同时要建立监督制度, 力避盲目性、无序性和自由主义、形式主义的倾向。

需要指出的是, 课外读写和课堂教学并不是截然分开、彼此孤立的。课外读写要服从和服务于课堂教学, 是课堂教学必要的补充和完善。课内打基础, 课外求发展。课内加强基本训练, 使学生形成技能;可让学生运用课堂里获得的读写能力去实践, 去创造。课外阅读写作活动的开展, 能极大地促进课堂教学, 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了课堂教学的快速高效。

最后要强调的是, 阅读与写作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 在教学中与课堂外, 我们要以读促写, 以写带读, 使二者相互促进, 协同发展。

赤壁赋阅读练习与答案 篇8

赤壁赋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2. 山川相缪( )

3. 举酒属客( )

4. 举匏樽以相属(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白露横江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古义:______________

2. 凌万顷之茫然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古义:______________

3. 徘徊于斗牛之间

徘徊今义: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古义:______________

斗牛 今义:一种竞技方式

古义:______________

4. 望美人兮天一方

今义:美貌的女子

古义: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之

哀吾生之须臾( )

顷之,烟炎张天( )

耳得之而为声( )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2. 下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3. 于

月出于东山之上(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 歌窈窕之章( )

2.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3. 侣鱼虾而友麋鹿( )

4.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

5.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

6.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7. 不知东方之既白(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2. 而今安在哉?( )

3.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4.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参考答案

一、1. “冯”通“凭”;2. “缪”通“缭”;3. “属”通“嘱”;4. “属”通“嘱”。

二、1. 白茫茫的水汽;2. 旷远的样子;3. 徘徊,停留;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4. 他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三、1. 助词,的/音节助词,没有实在意义/代词,它们/动词,到;2. 动词,攻占/名词,与“上”相对;3. 从/被/在/到/对于。

四、1. 歌,名词用作动词,吟诵;2. 渔樵,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3. 侣、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4. 正,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5. 西、东,名词做状语,向西、向东;6. 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7. 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五、1. 判断句 这是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2. 宾语前置句 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3. 状语后置句 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停留。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与答案 篇9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大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2)欣然规往()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悉如外人 悉以咨之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予作文以记之

D、设酒杀鸡作食 食之不能尽其材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请用简洁的文字补充下面对“渔人”行踪的概括:(2分)

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16.“桃花源”是作者追求的.社会理想,请谈谈你对作者这一社会理想的积极意义的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2.(1)交错相通(2)计划(2分,每小题1分)

13.B (2分)

14.(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至于)魏、晋两朝就更不用说了。

或: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2分,“何世”“乃”“无论”必须译正确,译对一处给1分)

15.进入桃花源复寻(迷失)桃花源(2分,每空1分)

写人阅读与写作练习 篇10

《语文课程标准》上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阅读与写作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因此,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一、阅读积累,让素材成为写作的源泉

“课文不是无情物,化作素材文更佳。”素材的积累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写作来说,米就是作文素材。这些米从哪来?可以从课外阅读中来,但中学生每天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不太现实;也可以从人生阅历中来,但三点一线的生活使我们的人生阅历也少得可怜;最现实的,是从我们天天相伴的课文中来。最好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课文。对课文中写作资源的挖掘利用是积淀和丰富自己作文素材的捷径。

同学们感叹作文难写,往往就是手头缺少素材,在写作中常常苦于有教材却不会运用,不善于对课本里的素材进行叙述、分析、说理,使其为所要表述的文章中心观点服务。我们对教材资源利用的不足就是即使偶有利用,也表述欠准,角度单一。因此,我们应当掌握活学活用课文素材的方法,让素材成为写作的源泉。

二、深化阅读,让情感成为至胜的法宝

语文学科具有丰富的情感因素,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爱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情感与教育的关系尤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把握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并凭借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这样才能以情激情。但是目前学生对亲情没有深刻的理解,写出的作文很平实,深化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对情感的认识。如《甜甜的泥土》写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至情至爱,这是非常普通的立意,但作者打破这一旧观点,另辟蹊径,把主题放在“人间的至情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上。离异家庭的孩子同样能得到人类的关爱,获得生活的勇气和动力。这样的立意高人一筹,给人新鲜独特之感。在学习本文时,学生便可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融于其中,细细体会,这样读的时候注入了真情实感,课后让学生练笔,写一则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故事便也不是难事了。

三、阅读欣赏,让兴趣成为写作的动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篇好的文章可以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篇章的感染和诱导作用,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重要功能,从而激发起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事物的积极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会有很大帮助。

优美的语言文字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在教学中使学生吸取知识,增长技能的同时,还指导学生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不断吸取语言营养。如在教学《春》一课时,拿出“脚步近了”、“刚睡醒”、“欣欣然张开了眼”等一系列拟人句,指导学生欣赏;特别指导赏析能表现出动态的“近”、“醒”、“张”等词,使学生感悟出作者用传神的妙笔把一个富有生命力、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眼前。再如教学《孔乙己》一文时,从孔乙己的掏钱动作“排”、“摸”两个字来理解人物性格及境遇。一个“排”字活脱的再现出一个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而站着喝酒,却偏偏要摆读书人架子的穷酸的老书生像;“摸”字则逼真地表现出孔乙己贫病交加、频于死亡的境遇。通过这些语言推敲,一方面促进学生理解和喜爱作品,从另一个角度则更多的培养了学生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去表现事物、再现生活,从而促进学生的写作动力。

四、勤于练笔,让写作成为持久的习惯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学生文采缺乏,见识阅历不足,知识面窄,文化底蕴不够这些都可以弥补,而弥补这些不足的捷径就是阅读,在阅读中积累,来丰富自己。当然,这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事,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够厚积薄发。为此,我们每周进行一节阅读课,给足学生阅读交流的时间。一周交学生一次读书札记,全班共同讨论,并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新课程规定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参加网络征文活动。

好习惯坚持三个月就可以养成。半年之后,学生们普遍反映自己再也不怕写作文,提起笔来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诉、不吐不快。每天都有想写些东西的欲望,甚至个别程度好的学生每天不写些东西就觉得若有所失。

综上所述,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在写作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语文教学中必须将二者紧密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插上阅读和写作这一双翅膀,自由翱翔在语文学习这片天空。

摘要:语文教学中,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学生写作的重要源泉, 搞作文教学离不开阅读。写作是阅读的具体体现, 是阅读的外化形式。它们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两只奇葩, 缺一不可。我们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将“阅读”长期植根于“写作”的沃土中, 使学生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网络与文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11

主持:窦文涛 嘉宾:顾彬(德国汉学家)

窦文涛:今天咱们来说说网络和文学。顾教授,您了解德国文学,又十分了解中国文学。现在在中国,有些悲观的人觉得那些经典的、传统的文学已经快消亡了。因为网络的出现,好像人人都可以写了,而且电子化了,那种我们想象的像德国那种大部头的小说,将来还有位置吗?

顾彬:文学永远不会也不可能死掉。所有人都需要好的文学,因为人的存在和书和文学的存在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应该分清楚好的文学是在什么地方发表的:基本上不是在网络发表,而是在出版社发表的。在出版社发表水平不高的文学作品很困难。出版社会注意到一个作家的水平是高还是低,如果低的,就不会发表。在网络上,谁都可以发表东西。

窦文涛:您自己上网吗?

顾彬:根本不上网。德文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谁想在网络上发表东西,很难;作家需要出版社专门有编辑调查他的文学作品,看你的德文是对的还是不对,所以我写的那些作品如果没有第二、第三个人审校,可能我的文字水平没有现在高,肯定会很低。

窦文涛:我明白了,您是说出版社的编辑甚至能培养出一个好作家。在中国,有些成了腕的作家,改一个字都不行。但德国出版社的编辑,真的敢和作家商榷。你觉得作家和编辑之间应该是怎么一种关系?

顾彬:应该是合作关系,应该做好朋友。

窦文涛:我发现现在的.网络上,中国跟世界的距离比以前接近很多,可是当代的中国作家,比起五四的那辈作家,跟世界的距离其实远很多。为什么?

顾彬:你想想,鲁迅接待萧伯纳,徐志摩接待泰戈尔,郁达夫跟佐藤春夫交朋友,他们都是直接读原文,然后跟外国的重要作家直接做朋友。今天的当代作家,虽然在世界一体化的网络时代,但是,你有听说哪个作家是直接阅读原文的?你有听说哪个作家除创作之外还做翻译的?你有听说他们哪一个人在家里招待哪一个有名的外国作家,他们成为私人朋友的?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在一个这么高速接近的世界里面,中国当代作家的处境却比以往的时代离世界更远。因为他们与世界中间隔着两条沟。

窦文涛:我们再谈谈作家写作与钱和名的问题。

顾彬:我常说一个作家应该完全独立,无论他能否赚钱,他都应该写作。有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尼采还没有发疯以前,一本书也没办法发表,他用自己的钱发表他的书,还没有读者看他的作品,但是他发疯以后,慢慢才有了他的读者。如果尼采没有发疯以前,跟中国当代作家一样说市场要什么我写什么,不要我的书,那我不写,那么我们今天不会看到尼采的名字。

窦文涛:这个让我想起我的一些朋友,我在他们当中发现两种人。一种是画家,他说,艺术从来都是少数人的事情,跟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比如他画画,他说我直追宋元,我跟千年之前的古人对话,遥相做知音,然后默默的在这耕耘。另一种是作家,他跟我讲,现在时代不同了,你还想说几百年之后人们记得你?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你如果不在活着的时候出名,你死了没有人再会记得你。您对这两种观点怎么看?

顾彬:我不同意。你看,毛泽东喜欢的唐朝诗人李贺,唐以后中国人基本上不看他的作品,是日本人看他的作品。过了13以后,因为毛泽东特别喜欢李贺,所以李贺非常红。所以一个作家不应该考虑,我今天赚钱还是不赚钱,出名还是不出名,无所谓。他如果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思的,他已经满足了生活上最重要的一个要求。但是也有一些另外的例子,陀思妥耶夫斯基其实是为了还债,拼命写东西,也写出了伟大的作品,巴尔扎克好像也是这样。陀思妥耶夫斯基写小说当初是为了还债,就是生活不好,照样写出伟大的作品。如果有钱赚的话,可以这样做下去,因为做的是工作,简朴的工作。所以也可能有些人,眼前有钱,将来又有很大的名,毕加索就是这样的。

(根据凤凰网《锵锵三人行》改写)

(1)下列对访谈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窦文涛认为,由于网络的出现,人人都能写作,且写作电子化了,因此经典的、传统的文学已经快消亡了。

B.顾彬认为,所有人都需要好的文学,好的文学来自出版社而非网络,因为网络对文学水平的高低无法控制。

C.窦文涛认为,网络拉近了中国跟世界的距离,可当代中国作家比起五四时期的作家来,跟世界的距离却很远。

D.顾彬认为,尼采起初的写作未顾及市场需求,以致自己掏钱发表的书没有人读,直到自己发疯才有了读者。

E.针对窦文涛两种朋友的观点,顾彬认可了前者,否定了后者,他认为写作是作家生活上最重要的一个要求。

(2)围绕网络与文学,访谈双方主要谈了哪几个话题?请用自己的话概括。(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顾彬认为中国当代作家“与世界中间隔着两条沟”,这“两条沟”具体指什么?中国当代作家远离世界的根源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网络对文学的影响有限,有人认为网络对文学的影响很大。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25分)

(1)(5分)B C(A.张冠李戴。这不是窦文涛的观点,他只是在转述“现在在中国,有些悲观的人”的观点。D.曲解文意。顾彬以尼采为例是为了说明“一个作家应该完全独立,无论他能否赚钱,他都应该写作”。E.理解错误。顾彬并未认可前者,因为其“艺术从来都是少数人的事情,跟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关系”的看法并不正确,顾彬所举李贺的例子其中就含有对画家观点的否定之意。)

(答B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A D不给分)

(2)(6分)①网络的出现是否会导致经典的、传统的文学消亡;②中国当代作家为什么在网络时代离世界越来越远;③在网络时代,作家写作与钱和名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6分)第一问:①中国当代作家没有很好的外文功底;②中国当代作家很少与国外的重要作家成为私人朋友。(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第二问:中国当代作家无法与国外的重要作家进行直接交流与对话。(2分,意思对即可)

(4)(8分)【答案示例】

观点一:网络对文学的影响有限。

①经典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并非网络的产物,它需要专业的创作和编辑人员合力完成;②作家对世界的认识以及作家之间思想和情感的交流与碰撞并不有赖于网络;③虽然网络能使作家迅速获得名利的满足,但是伟大的作品以及伟大的作家的出现与金钱和名誉没有必然的关系。

观点二:网络对文学的影响很大。

①网络使文学电子化、浅显化、通俗化,更便于流传,影响也更大;②网络改变了作家与读者的关系,使写作大众化,让读者拥有了与作家平等的话语权;③网络影响着作家的创作动机和目的,使他们不得不顾忌市场需要和现实利益。

上一篇:加强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措施下一篇:三级营养师就业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