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读后感1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1(共8篇)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1 篇1

绪论

必需从史料方面举出这个时期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关系的转变的证据,这个问题才算得到比较扎实的解决

春秋时期是有一些现象,可以说明当时生产关系的转变,其中一个现象就是“税”

“初租禾”和“初为赋”都和“初税亩”有同样的历史意义,都是由奴隶制转变为封建制的里程碑。历史家的记载,都加上一个“初”字,表示其为前所未有的事。

他们本来是奴隶,但既成为征税的对象,他们就不是奴隶,而成为农奴或佃农了。土地所有者也由奴隶主转化为封建主了,生产关系也就由奴隶制转向为封建制了。

在社会大转变时期,实行先进制度的国家,总是当时最富强的国家,这是历史发展的一个规律。

一个旧的社会制度崩坏了,一个新的社会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新兴的统治阶级还没有取得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框框的拘束。只有一个条件,那就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凡是有一点合这个条件的,都可以站出来发表意见。

第一章 商、周奴隶社会的兴盛与衰微--商代和西周时期(公元前16世纪至前8世纪)宗教天道观的变化和古代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

第一节 商代奴隶和劳动人民的生产斗争、科学知识和技术工艺的进步

王位世袭意味着贵族特权的加强,与原始的自发产生的民主制的结束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则是由原始共产主义进入奴隶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国家产生的一个重要标志

“动物所能做到的最多是搜集,而人则从事生产,他制造最广义的生活资料,这是自然界离开了人便不能生产出来的。”(恩格斯)

第二节 商代的阶级对立及奴隶主积极专政的精神工具--宗教

“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民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恩格斯)

奴隶主贵族企图使奴隶们相信,奴隶主是天生的、特殊的阶级,有权奴役别人,有权受到上帝的保护。他们的所作所为,经过“卜”而得到上帝的指示,因此奴隶们必须服从。

第三节 商末阶级斗争及商周民族斗争的激化

第四节 周公旦巩固奴隶制的措施

周公旦制定了一套促进统一的办法,就是分封建国

这些据点各自扩大,联系起来,就成为面。这就把中原的经济、文化推广到全面

第五节 周公旦对于奴隶主的天命论的补充

这些“敬天保民”的一套,全是周朝统治者对劳动人民强化思想欺骗的说教。商末的奴隶造反震动了整个奴隶主阶级。这次大反抗给予天上的及地上的统治者以重大的打击,使统治者不得不给他们所宣扬的天的权威,披上“从民之欲”的外衣,使地上统治者不得不在表面上装出“怀保小民”的姿态,以便强化殷商以来的天命思想的麻醉作用。

第六节 古代素朴唯物主义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的萌芽

但是其中的”五行“的观念可能是西周已有的素朴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的萌芽

本来在很古的时代,人的知识还是很原始的。宗教与科学知识,技术与巫术,常是交织一起。

第七节 西周奴隶制的衰落及宗教神权的动摇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上出现有不贵而富的人。

从这些歌谣(《诗经》)中可以看出,被剥削阶级对于剥削阶级的掠夺与剥削提出抗议。《诗经》中有的篇甚至认为现实社会的矛盾斗争和人民的痛苦,并不是上帝给与的,而是人自己造成的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古代无神论思想的萌芽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转变--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第一节 大转变时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这个时期的大转变,归根到底,是生产方式的转变

“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么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马克思)

使用铁器在欧洲是奴隶制的标志,而在中国则成为向封建制过渡的标志

第二节 大转变时期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

所以“初税亩”这个“税”字,是奴隶制生产关系向封建制生产关系转变的标志

第三节 大转变时期——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和奴隶身分的解放

第四节 大转变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与没落奴隶主贵族夺权与反夺权的斗争

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都是围绕着政权而展开的。

斗争是反复的。

第五节 春秋时期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无神论和唯物主义思想的初步发展,“法”与“礼”的斗争

人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重视。神的权威也就逐渐地下降。

史墨认为,鲁国地老百姓不同情昭公这件事是完全合理的。他并且指出没有永恒不变的等级秩序。这在当时可说是一种非常进步的言论,打击了君权神授说,反映了维护奴隶制的等级制度“礼”的没落

一个国的君与臣都是为国家办事的,一国的公事应该与君的私事分开。只有君的私人,才为他办私事

神“依人而行”,而不是人依神而行。...这实质上是一种无神论的观点。这是当时关于宗教的思想的一个大转变

祭祀的对象都是有利于民的自然界的东西,或者是有功于民的历史人物。

人的吉凶祸福是人自己的事,与“天”没有关系

礼就是奴隶社会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整个上层建筑。

在保守、倒退的人看起来,改变就是非礼

大转变时期的上层建筑领域内的阶级斗争,归结起来,就是“法”与“礼”的斗争

第六节 战国时期知识分子的活跃和思想战线上的“百家争鸣”

在社会大转变时期,阶级斗争十分激烈,各个阶级活阶层都要起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企图用自己的世界观改造社会,以符合自己的要求和愿望

士(知识分子)的最大的希望还是投靠统治者,在政治上得到发言权,爬上统治阶级的地位。他们“上说下教”。“上说”,企图得到统治者的信任,以推动他们的政治主张。“下教”可以招徕门徒,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制造舆论。

由于当时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激烈,国君与政治上的当权者都要“养士”,以做为他们制造舆论的工具。

“知识分子从来不是一个阶级,而且也不能是一个阶级,——它过去是、而且现在还是由社会各阶级出身的人组成的一个阶层。”(斯大林)

他们必须依附与某一阶级以为生活。

他们的思想和理论也都越不出他们所代表的阶级或阶层所越不出的界限。

他们是这一阶级的积极的、有概括能力的思想家,他们把编造这一阶级关于自身的幻想当作谋生的主要泉源。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1 篇2

《尚书》(记言)

文字古奥典雅,文诰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影响。

《商书.盘庚》是我国记言文之祖 《春秋》(叙事)

按时间顺序编排历史事件,为鲁国的编年史。维护周礼,反对僭越违礼,贬斥邪说暴行是其主要思想倾向。在史著中灌注强烈的感情色彩为后代史传文学所继承。

《左传》

是先秦历史散文中文学意味最浓厚的作品,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内容丰富,比较详细、完整的反映了春秋时代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以及诸侯衰落,卿大夫专国的历史过程。揭示了社会各种矛盾斗争,并寄寓了作者鲜明的政治道德批判,表现出维护周礼、尊礼尚德的观念,突出了“以民为本”的进步思想。

《国语》

是一部国别史,主要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文风平实质朴,叙事简约。

《战国策》

突出表现了纵横家思想和人生观。反映了战国时代“士”阶层的崛起。

富于文采,叙事状物,铺张扬厉,夸饰渲染;善用寓言故事,以文学手段来帮助说理。

是当时纵横捭阖的时代特征的体现,标志着先秦叙事散文语言运用的新水平。

《论语》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先秦礼乐德治思想最集中的体现,它所昭示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

文学色彩在于表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性格以及深刻平实语言。其言近旨远、词约义丰的说理,使它成为先秦说理文主要的形态。

《孟子》

主要记录了孟子的谈话。长于论辩。巧妙灵活的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常用比喻和寓言,把抽象的道理用具体生动的形象表现出来。感情充沛,气势浩然。丰富了文章的感性与生动性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精炼准确

《荀子》

论题集中,逻辑严密,说理透辟,淋漓尽致。

长于比喻而少用寓言的特色。他为了说理所使用的比喻,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老子》

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玄妙的形而上的问题。提出“无为而治”的社会政治理想,表达对现实的反省与批判,直接导致道家学派的成立。

文体简短精炼,以韵文为主,韵散相间,语言平直简约而又意旨幽深,富有哲理诗的韵味。

《庄子》

诡奇怪诞的构思,雄奇开阔的意境 神奇变幻的笔法,异趣横生的语言

以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以寓言代替哲学观点的阐述,用比喻、象征的手法代替逻辑推理的论述。

《韩非子》

深刻明切,严峻峭拔。文章条理分明,严密透彻,有很强的说服力; 善用寓言,巧设譬喻,较为生动。

最具文学色彩的是寓言。其中共有寓言300多则。《墨子》

有小到大,连类比喻,逐层推理。质朴无华,遣词造句口语化。《离骚》

屈原代表作,带有自传性质的抒情长诗。反映了屈原“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屈原向往“前圣”治国君明臣贤、君臣和谐的境界,并且直接揭批黑暗、指斥奸佞。

《九歌》

屈原在《九歌》中既写出了神的灵异,更写出了神的“人性”,神性和人性统一在一起。叙写神灵的活动和神灵的情感,描绘神灵的环境和气氛,是一种清新幽眇的境界。

屈宋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1 篇3

(一)16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项羽本纪》记述项羽夜饮不眠,慷慨悲歌是在()A.钜鹿之战中 B.乌江自刎时 C.垓下被围时 D.西屠咸阳前 正确答案:

2.对《论衡》的语言风格,概括准确的一项是()A.平易流畅,毫无修饰 B.长于比喻,深入浅出 C.汪洋恣肆,文辞华美 D.质直激切,直陈时弊 正确答案:

3.被誉为“悲秋”文学之祖的作品是()的()。A.屈原、《九歌》 B.屈原、《九章》 C.屈原、《九辩》 D.宋玉、《九辩》 正确答案:

4.屈原的作品中,长度仅次于《离骚》,且最为奇特的一篇是()A.《国殇》 B.《山鬼》 C.《哀郢》 D.《天问》 正确答案:

5.明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用“以文为赋”“率直而少致”来评论汉朝的()的作品

A.贾谊 B.枚乘 C.司马相如 D.扬雄 正确答案:

6.先秦时期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和()。A.孔子、老子 B.老子 C.庄子

D.庄子、荀子 E.荀子、墨子 正确答案:

7.下列语句最能反映孔子积极用世的态度的是()A.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B.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也 C.德不孤,必有邻 D.知其不可而为之 正确答案:

8.“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出自()。A.《礼记》中的《蜡辞》 B.《礼记》中的《弹歌》 C.《吴越春秋》中的《蜡辞》 D.《吴越春秋》中的《弹歌》 正确答案:

9.《春秋》以()十二公为序,简要地记载了242年间的历史大事 A.齐国 B.鲁国 C.赵国 D.魏国 正确答案:

10.()被认为是《荀子》全书中最具文学性的代表作 A.《公输》 B.《劝学》 C.《成相》 D.《非攻》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16秋在线作业1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下列关于《大风歌》的解说,正确的有()A.它的作者是汉高祖刘邦

B.《大风歌》是一首描写大风劲吹白云飞扬的山水诗 C.海内指天下,威加海内指取得统一天下的胜利 D.《大风歌》有种志气慷慨的格调 正确答案:

2.《离骚》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其具体表现的个性是高洁纯美,下列语句能够表现这

一特征的是()

A.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B.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C.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D.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正确答案:

3.关于《汉书》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能够通过摹声绘形,传达人物的神貌和性格 B.语言华丽生动,常常采用先声夺人的手法 C.通过精彩的场面描写,细腻刻画人物 D.有不少生动的描摹和细腻传神的刻画 正确答案:

4.关于《史记》与《汉书》的区别,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在思想上,《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自由,富于个性 B.在思想上,《史记》不像《汉书》那样自由 C.在写作上,《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实客观,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 D.在写作上,《史记》不像《汉书》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实客观,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 正确答案:

5.关于五言诗的起源和形成,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春秋末年到战国期间,民歌中偶见五言诗的形式 B.西汉时期少数歌谣和乐府诗歌表现了明显的五言成分 C.东汉时期,民歌中开始出现较为成熟的五言诗 D.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三首标志着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 正确答案:

6.关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用千回百转之笔,写光明磊落之志 B.抒发愤郁不平之气 C.传达曲肠九回之情 D.结构谨严,层次井然 正确答案:

7.关于汉乐府对《诗经》形式的突破,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突破了四言为主的格局,以杂言和五言为主 B.音节单双配合,节奏,韵律富有变化 C.语言仍然保持着浅白质朴的的特色 D.语言变得生动华丽,富有表现力 正确答案:

8..《史记》中人物传记可能给是()体例 A.本纪 B.书 C.世家 D.列传 正确答案:

9.关于《古诗十九首》的感情上的抒发,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感情纯真诚挚,不矫揉造作 B.写境用语,信手拈来

C.写境用语,已经可以看出“刻意为之”的痕迹 D.能够以最强烈的“完美效应”打动人心 正确答案:

10.跟《楚辞》相比,汉大赋的不同表现在()A.不表现作者的真情实感 B.追求极度的空间排比

C.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 D.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16秋在线作业1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孟子》中的“奕秋诲棋”,的故事说明了虽然都具有认真专一的态度,但是由于智力上的天生的差异,学习的结果还是不尽相同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青青陵上柏》和《驱车上东门》都表现出追求及时享乐,陷入悲观,失掉信念的情绪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老子》这部书,作为一部思想理论著作,加之篇幅短小,文学价值并不高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韩非活动于战国末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政治上统一的趋势日益明确,思想文化进入百家争鸣的分散阶段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5.随着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的出现,汉赋的体制和格调又为之一变,由偏重抒情转入体物写志,铺张扬厉的大赋开始形成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6.《孔雀东南飞》后来被收入《乐府诗集》中的《相和歌辞》中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7.屈原的忠君爱国的思想,说到底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权威而不惜献身来表现自己绝对的忠诚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8.先秦说理散文中最有文学价值的就是《庄子》,而《庄子》中最具文学色彩的就是庄子本人的形象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孟子的著名的言论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0.项羽的《垓下歌》和刘邦的《大风歌》都是汉初韵文中楚声短歌的代表作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1.屈原的弟子,景差,首开传统诗歌“悲秋主题”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汉书艺文志》录入司马相如的赋作29篇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诗经》中的《采薇》中的名句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发自作家内心的自我剖白,也是我们了解司马迁的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5.《诗经》中的《采薇》是一首典型的农事劳作诗歌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6.扬雄在司马相如的赋作上进一步拓展,从根本上改变了枚乘、司马相如大赋铺张扬厉、劝百讽一的基本模式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7.钟嵘在《诗品》中用“一字千金”来形容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古诗”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8.现在通行的《庄子》读本为晋人郭象所注,包括内篇7,外篇15,杂篇11,共33篇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9.《卫风.木瓜》可以看做是五言诗的起源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0.赵壹的《刺世嫉邪赋》篇末缀以五言诗,起到了强化抒情的作用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16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汉代传授《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家诗,我们今天所见的《诗经》是()A.齐诗 B.鲁诗 C.韩诗 D.毛诗 正确答案:

2.《战国策》体例与《国语》相同,其与《国语》的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战国策》的史料价值不如国语,文学成就也不如《国语》 B.《战国策》的史料价值高于《国语》,但文学成就低于《国语》 C.《战国策》的史料价值低于国语,文学成就高于《国语》 D.《战国策》的史料价值和文学成就都高于《国语》 正确答案:

3.在屈原的文章中,在写法上“外陈四方之美,内崇楚国之美”的是()A.《离骚》 B.《九歌》 C.《天问》 D.《招魂》 正确答案:

4.《离骚》是()的代表作,是一首典型的()长诗。A.屈原、政治抒情 B.屈原、个人抒情

C.宋玉、政治抒情、宋玉、个人抒情 正确答案:

5.清代学者林云铭曾用“摹写逼真,入手便奇”“此千古有数文字,开后人无数法门”来评论庄子()文章的开篇描写 A.《养生主》 B.《秋水》 C.《逍遥游》 D.《马蹄》 正确答案:

6.关于《哀郢》的语言风格,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A.沉痛哀伤 B.质直激切 C.委婉含蓄 D.清新自然 正确答案:

7.刘向的作品引经据典,稳健从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新序》、《说苑》 B.《说苑》、《列女传》 C.:《权谋书》、《说苑》 正确答案:

8.《史记》与历代官方史书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值得称道的一点是()A.弘扬道义文化传统,推崇抗争精神 B.大胆直书封建帝王的缺点和残暴侧面 C.热情地描写被压迫人民的起义和反抗 D.独特的“互现”手法的运用 正确答案:

9.下列汉代诸散文家中,文章带有纵横风气的是()A.董仲舒 B.刘向 C.贾谊 D.桓宽 正确答案:

10.《尚书》以()为主,文字古奥迂涩。A.说理 B.抒情

C.记事 D.记言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16秋在线作业1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关于《史记》中人物传记的思想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弘扬道义文化传统,推崇抗争精神 B.大胆直书封建帝王的缺点和残暴侧面 C.热情地描写被压迫人民的起义和反抗 D.人物性格真实而趣味十足 正确答案:

2.我国最早的散文著作是()A.《诗经》 B.《尚书》 C.《国语》 D.《春秋》 正确答案:

3.关于神话产生原因的解释,较为流行的两种是()A.劳动起源说 B.社会起源说 C.宗教起源说 D.文学起源说 正确答案:

4.关于史官世家的出身,对司马迁一生的影响的具体表现,下列论述正确的有()A.浓厚的文化气氛的熏陶 B.思想中的圣人情节

C.家族荣誉感激发的著史的愿望 D.圣人情节升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正确答案:

5.对于《孟子》散文的主要特点下列概括正确的有()A.好辩而善辩,极具雄辩特征

B.善用类比推理,循循善诱,始终掌握对话的主动权 C.气势丰沛,是非鲜明

D.善用比喻和虚构寓言说理

E.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练准确 正确答案:

6.关于《史记》与《汉书》的区别,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在思想上,《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自由,富于个性 B.在思想上,《史记》不像《汉书》那样自由 C.在写作上,《汉书》不像《史记》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实客观,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 D.在写作上,《史记》不像《汉书》那样融注了作者的深情和感慨,而是更加平实客观,冷静翔实地照录史实 正确答案:

7.关于汉乐府对《诗经》形式的突破,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突破了四言为主的格局,以杂言和五言为主 B.音节单双配合,节奏,韵律富有变化 C.语言仍然保持着浅白质朴的的特色 D.语言变得生动华丽,富有表现力 正确答案:

8.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古代散文迎来了它发展的第一个繁盛时期,这主要是()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A.经济发展,社会问题变得复杂 B.政治动荡,人的思想变得活跃 C.政治稳定,认的思想变得活跃 D.文化下移,各种学说得以发表 正确答案:

9.下列关于《墨子》的写作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有()A.开始主意修饰和锤炼语言 B.作为历史故事,情节复杂多变 C.尚未表现出有意地刻画人物的意图 D.表现出有意地刻画人物的意图 正确答案:

10.关于《古诗十九首》的语言的具体描述,正确的有()A.无论叙述还是描写,都明白如话 B.诗中的感情采用多层次的呈现 C.诗中的感情采用直观的表达方式 D.语言质朴凝练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16秋在线作业1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古诗十九首》无论是叙述还是描写都明白如话,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感情的表达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明月何皎皎》表现一个在异地他乡有所成就的游子,激切地想要回归故乡,跟亲人共同分享喜悦的情绪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乐府作为掌管音乐的机构,它具有采集民间诗歌,组织文人制作,以及负责演唱等职能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在中国思想史上,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创者,《老子》这部书,作为一部思想理论著作,加之篇幅短小,文学价值并不高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5.《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演变至汉代,随着经学的兴起,被尊称为“诗经”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6.《荀子》中名篇《天论》的宗旨是“明天人之分”即阐明自然和人的关系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7.《东门行》叙述了一位男子,十五从军,八十始归,以及他回乡后所面临的家破人亡的悲惨情景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8.西汉初年的文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政论散文和诗歌上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9.庄子散文善用寓言说理,从阅读感受上来说,比《老子》更容易阅读和接受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0.枚乘的《七发》是一篇讽刺性很明显的作品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1.《荀子》说理散文的最值得注意的是长于比喻,善用寓言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2.《青青陵上柏》和《驱车上东门》都表现出追求及时享乐,陷入悲观,失掉信念的情绪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3.清代沈德潜用“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但无不切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来评论司马迁的《史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诗经》中的《采薇》中的名句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5.《老子》在语句上常用排偶,韵散结合,具有文学色彩,宋代程颐曾用“读之愈久,愈觉气味深长”来相容它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6.《孔雀东南飞》后来被收入《乐府诗集》中的《相和歌辞》中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7.汉大赋在表现手法上,并非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描摹,而是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力求生动具体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8.《庄子》中的庄子是一位脱离政治的隐士,他并不关心政治,成为后代恬淡闲静的隐士的典范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9.从表达方式来说,《九章》抒情与叙事相结合,而《离骚》偏于描写想象的世界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孟子的著名的言论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16秋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作品是()A.贾谊《吊屈原赋》 B.枚乘《七发》

C.司马相如《子虚赋》 D.扬雄《甘泉赋》 正确答案:

2.屈原的作品中,长度仅次于《离骚》,且最为奇特的一篇是()A.《国殇》 B.《山鬼》 C.《哀郢》 D.《天问》 正确答案:

3.()被认为是《荀子》全书中最具文学性的代表作 A.《公输》 B.《劝学》 C.《成相》 D.《非攻》 正确答案:

4.“四面楚歌”这一成语出自()A.《项羽列传》 B.《冯谖客孟尝君》 C.《前赤壁赋》

D.《张中丞传后叙》 正确答案:

5.《国语》全书由242个小故事组成,在叙事安排上以()为重点 A.事件 B.人物 C.场景 D.气氛 正确答案:

6.秦唯一的散文家是()A.唐勒 B.景差 C.李斯 D.贾谊

正确答案:

7.《离骚》是()的代表作,是一首典型的()长诗。A.屈原、政治抒情 B.屈原、个人抒情

C.宋玉、政治抒情、宋玉、个人抒情 正确答案:

8.王充评价文章的出发点是()A.法家的隆礼重法思想 B.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 C.儒家的经世致用思想 D.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 正确答案:

9.其作品被学者认为是“开魏晋小说的先河”的是()A.司马迁 B.班固 C.刘向 D.贾谊 正确答案:

10.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神话学价值最高的古代文献是(《》)。A.《淮南子》 B.《山海经》 C.《诗经》 D.《尚书》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16秋在线作业1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对于《孟子》散文的主要特点下列概括正确的有()A.好辩而善辩,极具雄辩特征

B.善用类比推理,循循善诱,始终掌握对话的主动权 C.气势丰沛,是非鲜明

D.善用比喻和虚构寓言说理

E.语言明白晓畅,平实浅近,同时又精练准确 正确答案:

2.班固的《两都赋》在汉赋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了新的特点,关于这种新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表达了班固尊崇礼义制度的思想

B.表达了班固注重形胜奢华的思想

C.在体裁上不再以宫殿景观、山川物产之类为主 D.着重写京都,尤其是铺叙京都观念 正确答案:

3.董仲舒对今文经学的经术贡献极大,其代表作《天人三策》中的三策具体是指()A.提倡教化百姓 B.主张选贤任能 C.阐述天人相感 D.主张精兵简政 正确答案:

4.下列成语出自《战国策》的有()A.狐假虎威 B.鹬蚌相争 C.掩耳盗铃 D.南辕北辙 正确答案:

5.下列关于《战国策》的文学特征表述,正确的有()A.记言部分记载了多种讽谏方式,见解深刻,语言犀利 B.人物描写既注意外貌的写态传神,又能深入内心揣摩剖析 C.表达方式善于比喻和大量使用寓言故事

D.排比骈偶的行文风格和铺张夸饰的命意特征 正确答案:

6.我国最早的散文著作是()A.《诗经》 B.《尚书》 C.《国语》 D.《春秋》 正确答案:

7.汉代乐府民歌的内容主要涵盖了()等方面 A.倾诉生活艰难困顿和漂泊流荡的主题

B.揭露战争的残酷,反映人民厌倦战争的主题 C.揭露贵族,讥刺达官显贵的主题 D.表现爱情与婚姻生活的主题 正确答案:

8.下面列举的文章属于《左传》的有()A.《鲁仲连义不帝秦》 B.《晋公子重耳之亡》 C.《晋楚城濮之战》 D.《烛之武退秦师》 正确答案:

9.关于汉大赋的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表达的重点不在作者的真情实感 B.形式上追求极度的空间排比

C.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为主要表现手法

D.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正确答案:

10.《诗经》对中国后世文学的发展,最主要的贡献是()

A.显示出中国古代抒情特别发达的传统,奠定了以抒情为主的创作传统 B.显示出中国古代叙事特别发达的传统,奠定了以叙事为主的创作传统 C.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D.奠定了我国诗歌浪漫幻想的传统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

(一)16秋在线作业1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董仲舒的《天人三策》虽然宣扬了天人相感的的理念,文风稳健,但是依然具有前一时期散文的那种纵横排比的气势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2.《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献总集,意为“上古之书”,春秋战国时期称为《书》,到了汉代才改称《尚书》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3.乐府民歌是汉代诗歌成就的最高体现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4.《孔雀东南飞》是 在口头流传的民间歌谣的基础上润色补充渐次而成的大篇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5.焦仲卿性格软弱,不敢违背焦母的淫威,是一个反面形象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6.《诗经》中的作品之所以要大量采用“重章”的结构方式,主要因为它是乐歌,要求“以声为主用”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7.随着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的出现,汉赋的体制和格调又为之一变,由偏重抒情转入体物写志,铺张扬厉的大赋开始形成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8.贾谊的《治安策》写出了藩国之忧、匈奴之患、政治混论,经济无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继之加以分析论证,提出解决措施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9.《卫风.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到结婚到被弃的经历。其中“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这个弃妇仍然怀念过去,依然不能忘怀自己的丈夫的悲哀的心情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10.钟嵘在《诗品》中用“一字千金”来形容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古诗” A.错误 B.正确 正确答案:

中国哲学史读后感1 篇4

(二)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宋初复古革新思潮中,最初觉醒的儒者代表是()A.田锡 B.石介 C.穆修 D.柳开

2.北宋词人中,有“富贵词人”之称的是()A.柳永 B.晏殊 C.晏几道 D.欧阳修 3.柳永雅词在艺术上的特点之一是()

A.以诗为词 B.以文为词 C.以赋为词 D.以比兴为词 4.“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出自()

A.贺铸《青玉案》 B.晏几道《鹧鸪天》 C.欧阳修《踏莎行》 D.秦观《满庭芳》 5.李清照词《渔家傲》(天接云涛)的特点是()

A.感情真挚缠绵 B.内心哀愁凄苦 C.倜傥有丈夫气 D.情调沉郁苍凉 6.陆游《入蜀记》主要记录的是()

A.名物典章制度 B.趣闻逸事 C.读书心得 D.旅途见闻 7.堪称集古代田园诗之大成的诗人是()A.苏轼 B.杨万里 C.范成大 D.陆游 8.宋末词人蒋捷词集的名称是()

A.《竹山词》 B.《碧山乐府》 C.《东山词》 D.《小山词》 9.著名历史剧《梧桐雨》(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的作者是()A.白朴 B.乔吉 C.张可久 D.贯云石

10.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救风尘》属于()A.历史剧 B.公案剧 C.神仙道化剧 D.爱情风月剧 11.关汉卿塑造的悲剧形象之一是()A.谢小娥 B.孙雪娥 C.窦娥 D.姮娥

l2.张养浩著名散曲《潼关怀古》中的名句是()A、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C、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

B、一半云遮,一半烟埋

D.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

1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史著作是()A.《东京梦华录》 B.《西湖梦寻》 C.《录鬼簿》 D.《曲律》 14.明初诗坛以孙贲为代表的诗派是()A.闽中诗派 B.吴诗派 C.江右诗派 D.粤诗派 15.明代茶陵诗派的代表是()A.杨基 B.李东阳 C.李梦阳 D.钟惺 16.明代重要散曲作家王磐的散曲集是()A.《西楼乐府》 B.《秋碧乐府》 C.《海浮山堂词稿》 D.《林石逸兴》 17.明代宋濂被朱元璋誉为()

A.“开国文臣之首” B.“当今文章第一” C.“文起八代之衰” D.“真一代文豪也” 18.《新刻绣像金瓶梅》本是()

A.万历刻本 B.崇祯刻本 C.张竹坡评本 D.词话本 19.对冯梦龙文学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文学流派是()A.前七子 B.后七子 C.公安派 D.唐宋派 20.明代戏剧《红梅记》描写的是()A.范蠡、西施的故事

B.申纯、王娇娘的故事 D.裴舜卿、李慧娘的故事 C.潘必正、陈妙常的故事

21.沈璟曲论的核心是()

A.推崇语言本色 B.强调场上之曲 C.注重文采才情 D.宁协律而不工 22.李玉所代表的戏剧流派是()A.文人派 B.形式派 C.常州派 D.苏州派

23.强调戏剧的娱乐功能,提出“一夫不笑是吾忧”的剧作家是()A.李玉 B.李渔 C.蒋士铨 D.杨潮观 24.《红楼梦》的结构形式是()

A.线形结构 B.“串”字结构 C.扇形结构 D.网状结构 25.《儒林外史》中讲究文行出处的潇洒士人的代表是()A.鲁编修 B.王冕 C.马静 D.牛布衣 26.标志着我国讽刺小说确立的作品是()

A.《斩鬼传》 B.《何典》 C.《镜花缘》 D.《燕山外史》 27.清代著名词论家周济所属的词派是()A.常州派 B.云间派 C.阳羡派 D.浙西派 28.近代首次标示“诗界革命”的人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刘光第

29.“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春雨》)的作者是()

A.梁启超 B.苏曼殊 C.陈三立 D.郑孝胥 30.翻译《天演论》的著名作家是()A.章太炎 B.章士钊 C.严复 D.邹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元杂剧《汉宫秋》中的主要人物是()A.孟丽君 B.王昭君 C.汉元帝 D.汉成帝 E.汉哀帝 32.小说《水浒传》中人物从类型化走向性格化的重要特征包括()A.传奇性与现实性、超人与凡人的结合 B.惊奇与逼真的结合

C.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的结合 D.稳定与变化的结合 E.单一与丰富的结合 33.小说《西游记》的艺术特征包括()

A.奇诡变幻的神话世界 B.集动物性、神性和人性于一身的人物形象 C.寓庄于谐的讽刺艺术 D.独特的扇形网状结构 E.轻松幽默的语言风格 34.清初入仕诗人中的代表作家有()

A.顾炎武 B.吴伟业 C.龚鼎孳 D.施闰章 E.宋琬

35.近代有一批以狎优狎妓为题材的小说,鲁迅称之为“专叙男女杂沓”的“狭邪小说”。下列作品属于此类的有()

A.《品花宝鉴》 B.《花月痕》 C.《青楼梦》 D.《海上花列传》 E.《九尾龟》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36.永嘉四灵 37.南戏 38.前七子 39.性灵诗派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0.简述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点。41.简述《单刀会》的艺术特点。42.简述金圣叹对小说理论的贡献。43.简述南社的意义。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44.试述白石词的艺术特色。

45.结合作品的情节、人物和典型道具,试述《桃花扇》的结构艺术。

2007年1月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参考答案

(注:此答案仅供参考,原来这套资料里有选择题的答案,不过后来做的题多了,才发现好多都是错误的。这是本人2015年4月考试后,参考书和自考通修改过的答案,仅作参考使用,慎用)

一、单项选择题

1-5: DBCAC 6-10:DCAAD 11-15:CACCB 16-20:AABCC 21-25:BDCCB 26-30:BBBBC

二、多项选择题

31、BC

32、ACE

33、ABCDE

34、ACDE

35、ABCDE

三、名词解释

36、永嘉四灵:

南宋后期,所谓“永嘉四灵”指的是当时的四位诗人,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由于四位作家的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故谓之“四灵”,他们都是永嘉地人,诗风极为相近,多有冲和平淡、轻灵清寒的境界,场流露出山人名士的情怀。

37、南戏:

也称“戏文”,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与北曲杂剧相对而言的。因南戏早期的中心在浙江温州(旧名永嘉)一带,所以南戏也称作“温州杂剧”、“永嘉杂剧”。南戏是民间艺人“以宋人之词而益以里巷歌谣”构成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南戏没有固定的出数,长短自由,上场角色都可以唱,还可以合唱、对唱;一出之中可以用不同的宫调,可以换韵,有开场,在正戏之前先由副末报告剧情和创造意图,开场一般两阙词,角色分生、旦、外、贴、丑、净、末;曲风轻柔婉转。

38、前七子:

是明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七子皆为进士,多负气节,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啴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

39、性灵诗派:

性灵派主要活跃于清中叶,以乾嘉时期大诗人袁枚、赵翼、张问陶等为代表,在文学创作上主张直报“性情”,反对复古模拟风气,强调要直接抒发人的性灵,表现真实情感,在近代和现代文学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四、简答题。

40、简述梅尧臣诗歌的艺术特色。

(1)梅尧臣的多数诗歌具有取材个人化、生活化、琐碎化的倾向。他不断地观察,聚焦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在生活场景和人生经历中开拓,寻找前人未曾注意的题材,或在前人写过的题材上翻新,同时以哲理性的人生思考贯穿其中,加深了诗歌的内涵,开宋诗好为新奇,力避陈熟,富于理趣的风气。

(2)梅诗具有平淡的风格。梅诗之“平淡”实属“古淡”,是一种老树着花的美。当梅尧臣面临着社会矛盾和个人身世的激变时,其诗的古淡趋向于劲峭苦硬;当他仕宦失意而追求隐逸山林时,则发而为冲和恬淡而蕴涵深意。

41、简述《单刀会》的艺术特点。

《单刀会》是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该剧颇具抒情诗剧的特点,构思巧妙,善于用铺垫和渲染的手法塑造人物,主人公关羽到第三折才出场,第一折由东吴的亲贵乔公主唱,让他追述关羽的英雄业绩和豪勇气派,长他人威风,真是先声夺人!紧接着第二折,又由关羽的故友司马徽再次介绍关羽的威武和英勇。经过反复的渲染、铺垫,塑造了关羽的英雄形象。该剧风格沉雄壮烈,许多唱词写得大气包举,具有雄浑苍劲的意境。如第四折关羽过江时面对滔滔江水的两段唱词。

42、简述金圣叹对小说理论的贡献。

在明代乃至清代小说理论家中,金圣叹的成就和地位都是无与伦比的。他的小说理论代表了明清两带小说理论的最高成就。以评点和整理《水浒传》著称。

1.金圣叹对小说理论的突出贡献之一是他关于小说中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论。充分注意到人物性格的鲜明个性特征,如他认为在《水浒》中作者写人物的粗鲁就有许多写法,如鲁智深的粗鲁是性急,史进的粗鲁是少年任气。又注意到人物性格的普遍概括性,屡屡指出《水浒》写人物能写出一类人物的神理。

2.他的又一突出贡献是他关于小说结构艺术的论述。如《水浒》:首先他将《水浒》视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43、简述南社的意义。

(1)南社是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文学社团。(2)鼓吹革命。

(3)其文学思想是以振兴国魂、保存国粹为共同宗旨。

五、论述题。

44、试述白石词的艺术特色。

白石词风及艺术的主要特征是“清空”、“骚雅”,并可进一步概括为“清雅”二字,以清雅之辞,抒清雅之情,表现幽雅和冷美;或咏清雅之物,写清雅之意,遗貌取神而寄托遥深。如果说宋词可分为豪放、婉约、清雅三派的话,姜夔就是刚柔并济的“清雅”派的开山祖师和主要代表。白石词既不同于婉约词的偏与阴柔,又不同与豪放词的过于阳刚,而是以洗练空明的语言,清新刚健的笔调,来写他低徊不尽的心境。其词如深潭静水,微风吹过即起涟漪,但也不复有长江大河的滔滔气概。在精通音律和避俗求雅方面,姜夔作词与周邦彦多所取法,但词风的清刚疏宕则与辛弃疾声气相通。他运质实与清空,在苏、辛的“豪气词”之外,别立“清雅词”一宗,用健笔写柔情,以江西诗瘦硬之笔救传统婉约词的软媚.在创作实践中,他不仅注重声律格调和修辞技巧,也在一定程度上抒发了家国兴亡之感,使宋词特别是婉约词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南宋词坛与辛弃疾、吴文英鼎足而三,形成南宋中后期独树一帜的重要词派。

中国哲学智慧读后感 篇5

《道德经》是中国最早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也是道家哲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哲学思想博大精深,同时也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如高亨所言:“《老子》虽只五千言,但辞要而趣远,语精而义深;运思浃于无名,立说超乎有相,凡宇宙之奥理,史乘之轨迹,物类以象征,人事之法仪,率以片言,摄其妙谛。”

老子的思想产生于春秋末期,此时社会正处于奴隶所有制向封建所有制变革过渡阶段。政治上周天子已经失去统治天下的权势,出现了不贵而富的新兴阶级;经济上赋税制度改变,刑书、刑鼎等一类反映阶级利益的法律随之出现;生活上的尊卑有序的观念、准则和伦常等也发生变化并开始走向破裂;特别是由于阶级斗争、生产技术的发展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大的变动和变革,迫使一些先哲贤达开始了先注意“身外之物”,然后再认识自己的有利本阶级利益的哲学思考。

其中,比较著名的几条名言带有很深厚的哲学意义。例如: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客观世界并不可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之中;而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感受也不可能完整全面地向别人表述出来;因此,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只能无限地接近,而不可能完全彻底地认识清楚。外界世界反

映到人脑中的时候,就已经打了折扣。而人在向外界传递信息的时候,又一次打了折扣。因此说,人类想彻底认识世界,完全是不可能的。

2、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就是天地万物的一般规律“道”,与“道”相同。“玄”是生成宇宙和万物的本体,它体现了万物无穷奥妙的变化作用。而我们人如果欲望充满心中,那么最终获得不一定是当初你想要的,世事奇妙

3、上善若水。最高的善象水,水因其善的特性而给与万事万物且不争求索取,身处众人所公认的险恶的地方,因此,(善)几乎是道。有句名言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还有很多经典的语句,但我自己感觉道德经最重要的是阐述这两点:1.实存意义上的“道”。从本体意义上讲,万物都是从道演化出来的,道是宇宙万物的总根源。万物之所以是它自身的内在根据。从本源论形成宇宙演化理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存在的根据,整个世界万事万物都是从“道”那里所派生出来的。他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君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四章》)。这就是说,“道”这个东西,空虚无形,可是用它却永远用不尽。它十分渊深,就好像万物的根本,它是那样深暗,却好像是实存的。不知道它是由谁生产的,好像是在上帝之前。这里老子虽然都用“好像”(“似”)的字眼,其实是肯定了道是万事万物的根本(“宗”)。所以,他

进一步具体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一”在这里是指具体万物形成之前的一种统一状态,老子这里讲“道生一”,既有指具体万物形成前的统一状态的意思,又有“道”使万物获得统一原则的意思。有了这一统一的状态和原则,然后分化为天、地(阴,阳),通过阴阳变化又产生和气、阴、阳和三气化合再产生出万物。

2.“道”是宇宙万物的总规律;“德”,老子称为“玄德”,即为道之德。德性,是具体事物的特点,如人之德、物之德等。道之德最根本的特性是:自然。万物都是拥有自己的本性,没有经过人的改造的,是自然而然的。这里的“自然”有三层含义:其一是自成的,是自己形成的,与他然相对;其二是本然之意;其三是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以自然为法则,道是任自然的,道这个规律没有规定性。道遵循万物自身的规律。万物都是自生自成,而不能有任何外在干预。“在方法方,在圆法圆”,事物本来是什么它就是什么,事物按照其自身规定性发展。“自然”是“道”的存在方式。

09市营3班

蔡雁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篇6

在中国古代,研究哲学并不是一个职业,所以我们的哲学思想也不像西方那样成体系化。但当我们打开《老子》,全书只有约五千字,不会长于杂志上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就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也就是说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学、阴阳家这些诸子百家的学说构成了中国复杂的哲学史。

看了这个简史也对我国古代哲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国哲学是在辩证中成长的,比如儒家的入世、道家的出世,儒家讲究“有用”,以积极的态度为人处事,讲求升官发财光宗耀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道家则讲究“无用之有用”,讲求道是无名的,同时一切有名都是由无名而来。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我们不能说儒家道家孰对孰错,只能说是用不同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不同的思维看待这世界。

中国的哲学就在不同学派,不同思想的冲撞中茁壮成长,又如儒家和法家,儒家的观念是理想主义的,法家的观念是现实主义的,儒家主张治理百姓应当以礼以裕不应当以法以刑。他们坚持传统的治道,却没有意识到当初实施此道的环境已经变了。这也是儒家总是指责法家卑鄙、粗野,法家总是指责儒家迂腐、空谈的原因吧。

墨家也对儒家进行了批评,墨子认为儒家有四个弊端:不相鬼神;坚持厚葬;讲究音乐;相信命运。这些批评显然是由于儒、墨的社会背景不同,孔子如此提出是希望能改正对鬼神的信仰;而第四条,儒家认为命是指人们所能控制的范围之外的东西,改变不了又何必强求,而墨家却认为把自己委之于命运会让人们懒惰。

儒家和墨家对于“爱”的观点也不一样,墨家讲究爱无差,儒家则是要求爱有差。《孟子》里面有一句话:“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人之赤子乎。”对于兄之子的爱自然会厚于对邻人之子的爱。墨家则不然,他讲求爱别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兼爱”。

在人性的向善与向恶中孟子与荀子也产生了分歧,孟子认为人性向善,他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他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有了“仁义礼智”这四德。而荀子却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就是人为。孟子认为“仁义礼智”这四德是天生的,而荀子所说,人生来毫无善端,相反的倒是具有实际的恶端。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 篇7

1、哲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属于学术;而思想是人类脑海中的一种意识,属于行为。所以,先有思想,再有哲学。

2、它们涉及的范围也不同。哲学家关心的是真理、逻辑等,而思想家关注社会、哲学、人伦、道德等各个方面。

3、把思想相同的(至少相类似的)人聚集在一起,找到他们共同思想上的特点,继而形成一门学术,如儒家、墨家等,就叫中国哲学。

4、再通俗一点,哲学家一般是思想家,但思想家不一定是哲学家。

哲学的本质和思想也有关联。以书中的一句话为例“就我而言,哲学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这句话从某个角度而言意味着哲学是思想的思想。

《中国哲学简史》读后感700字 篇8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的第四十章,意思是说道的运动循环往复,道的作用微妙柔弱。此句基本上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物极必反,另一个是相反相成。

中国传统文化中,各类事物的究极之境终归都是返璞于自然。譬如书法,初学者起先临摹名家,按照约定的章法规范去练习,而习到最后,待你忘了这些条框约束,于手中纸笔浑然一体,才真正做到了炉火纯青。再譬如写作也是一样,好的文章绝非华美辞藻的堆砌,而是以简洁清晰的叙事,浑厚深邃的思想流传于世。杜甫堪为诗圣,便是他那朴实而真挚的诗文,没有任何金雕玉饰,却是字字滴血字字含泪的真大义。

这便是中国人讲究的“物极必反”,因此我们的中庸之道讲究凡事总要差那么一点,“不及比太过好,不做比做得过多好”;因此我们才觉得“大成若缺,大盈若冲”,我们才会提出“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道理。也正是因此,中国文化才更加强调谦逊和低调的美好品质。

中华民族有着有异于其他民族的坚韧,这也和中国哲学的发展密不可分。在天灾人祸面前,我们坚信千百年前祖先的智慧教诲。“相反相成”便是告诉人们,你得先俯下去,为了更好地勃发。无论说天人合一,内圣外王,还是儒道互补,中国传统文化究其主旨都离不开正反比较的叙述。智慧哲人们总能从两个相对立的事物中找到关联,不是非黑即白,而是相反相成,这才是中国哲学要义。

上一篇:学生作文 他改变了我下一篇:管理心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