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搭配问题 教案设计(共11篇)
——搭配问题
逸夫小学
赖敏莲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12—113页,练习十五第1、2、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或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及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具卡片、小红帽角色服。课前准备:
播放《小红帽》动画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是星期天,天气非常晴朗。同学来看看小红在干什么? 课件出示:妈妈叫小红起床的情境。
妈妈:“小红起床了„„”“嗯——好,可我穿什么衣服好呢?”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搭配的问题。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帮小红搭配一下,看看最多有几种搭配方法。”(课件出示例1)板书:搭配
二、创设情境 情境一:搭配衣服 1.思考讨论:
(1)我们的衣服是怎么搭配的?
(2)用上衣和裤子搭配,到底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摆一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2、小组交流: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展示。
师:哪一组来展示?你们是怎么想的?怎样记录的? 生1:(将学具放在展示台上,先放一件上衣,三条裤子,边说边移动。)
我们找到六种搭配方法,这件上衣和这条裤子,还可和两条搭配。(再放一件上衣)这件上衣也可以有三种。3+3=6种。
生2:我们这组也是这样的,不过我们是这样记的:2*3=6种。师: 除了从上衣出发,我们还可以从哪里看呢?
有的学生会想还可以从裤子出发。教师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
4、观察比较
(1)师:经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有两种想法,一种是从上衣出发,另一种是从裤子出发考虑。请看大屏幕(媒体演示两种思考过程)。大家还发现了哪几种记录的方法? 根据同学回答用媒体演示不同的记录方法。我们可以用画图表示、也可以编号连线、文字说明、算式等不同形式来记录。(2)小结:你认为哪一种记录方法能既快速又方便地表示出来?
师:看来,有顺序地连一连线或排一排能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来。
5、早餐搭配
(1)师:小红非常高兴同学们帮她找到了这么多的搭配方法。穿好衣后她看到了妈妈准备的早餐。(课件出示)饮料和点心只能各选一种,请你帮小红算一算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并记录下来。
(2)学生拿出学具独立完成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3)个人展示、汇报。
教师都学生进及时的鼓励的表扬,特别表扬有序地、全面地进行汇报的学生。
6、小结:同学们真是厉害,看来我们在搭配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就一定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思考这些问题。
情境二:猜电话号码
1.师:小红早餐吃的非常开心,她非常感谢同学们告诉她的早餐还有这么多种不同的搭配。(出示课件)高兴地吃完早餐,小红决定约小明出去儿童东园玩。可是小红遇到一个小麻烦,她把小明家的电话号码忘了。只记得他家的号码是由2、5、6组成的,请同学们帮小红想一想小明家的号码可能是多少?
师要提醒学生学会有序地思考这些问题。
2.小组讨论、记录。3.小组汇报,集体评论。
对有序地思考的学生进行表扬。(课件有序地出示组成的数字)并引导学生找出组合这些数字的办法:先固定百位上的数不动,把另外两个数的位置交换。4.课件出示:
小红:“哦,我想起来了,是这三个数字组成的最大的数。”
由学生找出,并用课件动态显示出652并出现拨号的声音及对话。情境三:儿童乐园
1.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第2题的画面
(1)引导观察:小红和小明来到了儿童乐园,从儿童乐园经过百鸟园到猴山去玩,有几条不同线路?
(2)在学生思考之前,师生共同找出从儿童乐园到百鸟园的线路(3条),再找出百鸟园到到猴山的线路(2条)。
2.学生独立思索,指名回答,师:你是怎么想的?这样说大家听得不太明白,有什么办法使别人一听就明白?(编号)。在媒体上出示编号①②③④⑤。并引导帮助学生画线路图。3.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线路。
4.小结:通过编号后列举、或用乘法能帮助我们快速解决问题,有序地思考能帮助我们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情境四:演一演
1.(课件出示练习十五第5题)。
师:小红他们在干什么?(演小红帽)说的非常好,昨天我们也看了《小红帽》。小红想请同学们来演一演,请小组先讨论角色可以怎么变并试试?
2.小组讨论交流。(轻轻播放小红帽的伴奏曲)
3.小组上台表演。师拿出角色服,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
4、小结。
三、总结拓展
1.师:今天我们参加了数学广角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哪些地方可用到搭配中的学问?
3.总结: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许多这样的问题,我们都可以运用有序的思考方法来解决。
课后反思:
能把数学知识融入小红星期天一天活动中然后呈现给学生,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活跃,参与热情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也培养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性与能力: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 通过动手操作等活动, 让学生感悟、掌握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
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培养学生借助实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在学生大胆猜测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法进行验证, 进而产生矛盾冲突, 学生很自然地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2.通过自主探究让学生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植树问题的规律。
3.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 提高合作意识, 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 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感觉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验学习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已知棵数和间距求全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语:五个兄弟, 住在一起, 名字不同, 长短不齐。
2.学习间隔的含义。
师:请伸出你们的右手, 并拢、张开, 仔细观察, 你看到了什么? (5个手指、4个手指缝)
师:两根手指之间的手指缝, 用数学的语言, 我们可以把它叫做间隔。
继续观察, 几根手指?几个间隔? (指名回答) 3是表示间隔的个数, 我们就把它叫做间隔数。现在是几根手指?间隔数是?
3.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师: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揭示课题。
“间隔”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生活中还有哪些间隔现象呢?与间隔有关的数学问题, 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问题”。
二、探究交流、合作解疑
1.出示例题, 理解信息。
(1) 出示题目, 齐读题目。
师:现在, 春暖花开, 正是植树的好时节, 同学们准备种些树木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出示例题)
(2) 理解信息———植树可是有要求的, 谁来说一说都有哪些要求?
师:能解释一下———“两端要栽”吗?“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 (间距)
2.结合题意, 形成猜想。
师:题目的意思我们理解了, 猜一猜: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反馈答案。
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么算的?
师:你们的猜想好像都挺有道理的, 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大家能用直观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答案吗?什么方法?
3.化繁为简, 验证猜想。
(1) 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
师:请看, 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100米的小路, “两端要栽”先在开头种上一棵, 然后隔5米种一棵, 再隔5米又种一棵。一共种了多少米?照这样一棵一棵地种, 一直种到100米, 你有什么感想?
生: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学生反馈答案。
师:好办法!在学习数学时, 遇到这种比较的复杂的问题, 我们要化繁为简, 从简单的例子入手, 100米的路太长了, 我们把100米变成20米、25米或者30米、35米, 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 看看有什么规律。想发现其中的奥秘吗?
(2) 小组合作验证, 发现规律。
师:小组合作动手种一种。比一比, 看哪个小组画得快、种得好。还要完成表格哦。
师:认真观察表格, 你有什么发现?间隔数与总长和间距有什么关系?间隔数与棵数之间有什么规律? (用算式概括)
师追问:也就是说我们要求一共需要种几棵时, 应该先求出什么?
(3) 应用规律, 解决例题。
师:根据这个规律, 我们再来看看前面的例题?
三、巩固新知、应用深化
师:接下来还要应用刚刚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这些问题, 有信心吗?
1.在一条全长500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 (两端都装) , 每隔50米安装一座, 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2.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 每隔6米种一棵, 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3.刘翔一共要跨过10个栏, 栏间距离是9米, 你们知道刘翔从第一个栏到最后一个栏跑了多少米吗?
四、小结归纳、质疑铺垫
1.师:同学们表现真棒, 送给大家一首儿歌吧!
小树苗, 栽一栽, 两端都栽问题来,
间数多1是棵数, 棵数少1是间数,
怎样求出间隔数?全长除以间长度。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想知道植树问题中的哪些知识?
师:今天, 我们学习的植树问题仅仅是两端要栽的情况, 还有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等植树问题, 植树中的学问可多了。在这些情况中, 植树棵数与间隔数又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迎接下节课的学习吧。
评析
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17页内容是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主要教学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的思想,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 在教学中周老师设计了“形成猜想———化繁为简———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梳理方法———应用规律”的教学流程, 意在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应用”这一过程。以下几个方面周老师做法值得借鉴。
首先, 重情境创设, 让学生亲近数学。讲授新知时, 利用猜谜语“手”导入, 学生很感兴趣。在手指并拢、张开的活动中, 引入“间隔”“间隔数”;感知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并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间隔, 让学生体会不同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数学本质, 从而提炼出“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洋溢数学信息。
其次, 重自主探索, 让学生体验数学。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 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 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就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根拐杖。在突破本课重点部分, 周老师用课件演示“一棵一棵地种”, 使学生认识到:一棵一棵地种, 一直种到100米太麻烦、太浪费时间。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 让学生自主选择短距离的路程, 动手画线段图、完成表格, 寻找规律。学生在操作和交流中, 经历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的全过程, 很快地找到了“间隔数”与“全长和间距”之间的关系、“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实践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教学内容:
人教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102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搭配现象,通过操作提出不同的搭配方案。
2.使学生在探索不同搭配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
律,初步体会有序思想。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难点:
排列时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具准备:
课件、衣服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引入新课
1.今天小丽可高兴了,因为她和朋友们约好了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小丽想穿得漂亮一点,她打开衣柜,拿出自己最喜欢的衣服,(课件显示)
2.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都有哪些上装和下装呢?(生答:2件上装,3件下装)
你会建议小丽穿哪套衣服呢?(学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3.同学们有不同的想法,究竟能搭配成几套呢?看来,在衣服的搭配中还大有学问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搭配中的问题。(板书:搭配问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如果一件上装只配一件下装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
2.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来。
3.思考:在摆的过程中,怎样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4.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5.汇报展示。
(1)先固定上装,一件上装可以分别与三下装搭配,就有3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装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下装搭配,也有3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2×3=6(种))
随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把图片用线连起来。
(2)先固定下下装,一件下装分别与两件上装搭配,有2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3)小结:从上面的汇报中,我们知道了可以从两个角度去思考,但他们的基本方法是一样的,都是要先固定一种服装,上装或下装,然后按顺序一一去搭配。
(4)师:今天我们是带来了服装的图片,如果没有这些图片,我们可以怎么思考有多少种搭配呢?
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
交流后汇报,课件展示教材中男孩和女孩的方法。
这些方法和刚才的摆图相比,你觉得怎么样?(生:更简洁,便于记录)
(5)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有序,不重复,不遗漏)
(6)全班小结:搭配要有序,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选好了衣服,小丽要吃早餐了,看看都有哪些好吃的?(课件显示)
同学们想想小丽的早餐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你能用这节课学的知识帮帮小丽吗?
四、加深应用,课堂小结
1、丽丽觉得妈妈为了她的生活和学习,实在太辛苦了,决定感谢感谢她,刚好妈妈的生日快到了,丽丽打算在妈妈生日那天送妈妈一束鲜花、一个蛋糕,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快答。
2、如果还要再送一张生日贺卡呢?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吧。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如图13。先用第一束鲜花和3个蛋糕进行搭配,接着再和2张贺卡搭配,这是1个2,,这时一共有3个2是 6种。由此,第二束鲜花同样有6种搭配方法,有2个6,所以一共有12种搭配方法。
3、课堂小结
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看出搭配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大家一定掌握了很多有关搭配问题的解决方法,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肯动脑勤思考,会更深刻地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无穷魅力。
板书设计:
搭配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页
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掌握寻找简单事件的组合数并用符号表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养成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2、让学生经历从众多表示组合的方法中,体验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教学具准备:课件、衣服、裤子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美羊羊的衣服搭配问题。(出示课件显示:一件牛仔上衣、一件T恤;两条裙子、一条裤子)
观察衣柜里都有哪些上衣和下衣呢?(生答:2件上衣,3件下衣)你会建议美羊羊穿哪套衣服呢?(生自由说,请学生说)
2、你们提到了这么多的穿法,同学们真是有心,如果一件上衣只配一件下衣的话,一共有多少不同的搭配?(学生思考)
此时,不少同学心里已经有了想法,我们不妨一起拿出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摆一摆,是怎样的搭配方法?
同时思考: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找学生来回答他们的搭配过程。
(1)先选上衣,一件上衣可以分别与三件不同的下衣搭配,就有三种不同的穿法,另一件上衣也可以分别与三件不不同的下衣搭配,也有三种不同的穿法,有2个3种不同的穿法,一共有6种不同的穿法。
(2)先选下衣,一件下衣分别与两件上衣搭配,有2 种不同的穿法,三件下衣就有3个2种不同的穿法,也就是6种不同穿法。
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搭配方法,思考:上衣的数量与下衣的数量与有多少种搭配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回答)2×3=6(种)(板书)
5、同学们真棒!刚才老师还给你们留了一个问题,我们在搭配的时候怎样搭配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学生回答)请同学们把学具收起来,放在旁边,刚才我们通过动手摆一摆,观察得出来共有6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如果没有学具,只有一张图,在一幅图中怎样表示出不同的搭配呢?(用连线)想一想连线时应注意什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学生回答完再课件演示)
6、同学们,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数学广角,刚才你们为美羊羊搭配衣服,就是运用了我们数学广角的知识——搭配(板书课题)
7、巩固新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刚才同学们为美羊羊搭配的衣服,每一套她都非常喜欢,谢谢
你们,选好了衣服,美羊羊该吃早餐了,她又拿不定主意了,你能再帮美羊羊一次吗?(生答)(课件出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早餐里都有哪些饮料和点心?(生答)如果饮料和点心各选择一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呢?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用我们刚刚学的方法,找出不同的搭配来。学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教师强调,按一定的顺序搭配。
谢谢同学们的热情帮助,为美羊羊解决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来放松一下,一起到儿童乐园玩玩吧!
要想到儿童乐园玩,我们要先来破解喜洋洋的密码锁。出示课件。组织学生讨论思考。
三、课堂小结。
和你们一起学习真是愉快!我们在数学广角中不仅学会了连线搭配,还帮老师解决了许多问题,可见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勤观察,多动手,多动脑,就一定能探索出更多的数学奥秘!
四、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搭配
×
=(种)
执教者:永定区培丰田地小学郭春连
一、教学内容:教材第97页和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了解发现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初步体会排列的思想方法。
2、在发现最简单事物的排列数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恰当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3、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学情分析 :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的数的组成和10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选用的数字和数据比较简单。二年级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喜欢思考,有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排列经验,具有简单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课件、学习卡、彩笔。
六、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出示:数学王国
师:数学王国里面有许多有趣又好玩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啊? 师:那我们就出发吧!
活动2(讲授)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次感受有序
师:数学王国的城堡可真漂亮啊!让我们走近一点,去看一看!哎呀,大门上的星星钥匙怎么落到地上了?咱们帮忙安装上吧!注意,这门上的两颗星星颜色可是不一样的。怎么安装呢?
师:同意红黄的请举手?同意黄红的请举手?那我们看一看到底谁猜对了? 我们装上试一试。
课件:红黄,门没有反应。师:那该怎么办?
课件演示:交换位置,大门打开。
师:大家真棒!看来我们在摆放星星的时候也要考虑一下它们的摆放顺序,不同的摆放顺序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那我们就带着这个收获继续我们的旅程吧!
2、探索有序与全面
师:数学王国里面可真美啊!有这么多好玩的地方!那我们一起先去彩绘城堡玩一玩看一看吧!
师:彩绘城堡里还有两扇窗户没有涂上颜色,小精灵的问题来了:用红、黄和蓝3种颜色给两扇窗户涂上不同的颜色,都有哪些涂色方法? 师:请拿出学习卡1,试着凃一涂。教师巡视,挑选几种类型的作品展示。预设:①展示有重复现象的作品。师:同学们仔细看,发现了什么?
师:几号和几号重复了?那我们划去其中一个。小结:看来我们在排列的时候要做到不能重复。(板书:不重)
②展示有遗漏的作品。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的作品。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还可以怎样涂色?
小结:看来我们在排列的时候还要做到不能遗漏。(板书:不漏)③展示有序排列的作品。
师:那我们在排列的时候怎样做到不重不漏呢?刚才我看到某同学的作品完成很快,一起来看看。(展示)
师:请这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排列的? 师:谁听懂了她说的?你也来说说看看。
3、回顾方法。
师边说边摆,请学生接着摆,并说理由。
师:看来,只要有序思考,我们就能做到不重不漏。活动3(练习)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现在我们去第二站——数字城堡吧!课件出示:数字城堡
师:咦,大门关着,有一个超级密码锁,看来今天我们还真得好好动动脑筋去解开这些问题,才能好好的玩玩啦!同学们有信心去打开它吗?
师:我们先看看狮子大王给了我们哪些提示? 课件出示:
密码是由1、2、3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不一样。
师:你们读懂题意了吗?
师:猜一猜这个密码会是什么呢?有几种可能?请拿出学习卡2,把所有情况列出来。注意要做到有序思考,不重不漏哦!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师:你写出了几种?
师:有哪几种可能?同学们有答案了吗?谁来说一说,老师记录。
师:我们把可能的答案都已经写出来了,可是有6个呢?一个一个的试是不是太麻烦了,看看还有没有新的提示!
课件提示: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相加和是5。生:应该是32或者是23。
课件提示:个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小。学生能够很快的说出密码是32。师:看超级密码锁打开了吗? 课件演示:打开了
2、合影留念
师:第三站我们来到了智慧屋,智慧屋好漂亮,大家决定合影留念。出示:3人合影,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站法?
师:请三个小朋友上台来演示一下,下面的同学就当小摄影师。师:到底有几种站法呢?请大家动笔写一写、画一画。汇报交流。
活动4(活动)
四、总结拓展
师:今天我们一起在数学王国里面学习了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一个名字叫做搭配!你学会了吗?
师:学习了搭配中的学问,我们要学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就能做到不重、不漏。
板书设计:
固定十位
数学广角——搭配
固定个位
有顺序
不重复
不遗漏
桃江玉潭学校 付洪林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8单元“数学广角—搭配”。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的活动中,能够进行有序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使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3.在小组合作的数学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具准备:数字卡片、给学生准备数位表格、相机、数学题卡、课件等。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水性笔、奖品等 教法学法选择: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又见面了,你们还认识我吗?现在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称叫做对口令,老师说一个词,你们反过来说,(打两下拍子)举例:师:上海,生:海上(拍手两下)上海、外国、牛奶、牙刷、天冷、妈妈爱我,56、89.在这个游戏中,你有什么发现?
师:前面的和后面的交换了位置,那56变成65呢?(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交换了位置)
恩,小朋友们真厉害(竖起大拇指)。今天咱们就要用这个知识来解决数学问题。
二、自主尝试
来到我们二1班啊,有一位老师邀请我去她家做客,想不想知道去哪位老师家?(生答:想)看看,谁家啊?(彭老师家)
师;我准备乘坐这个号码的车(车牌为湘HE55**)去她家,谁来猜一猜,后面可能是哪两个数?
同学们刚才的猜测是没有根据的,下面我们来看看提示:
车牌的最后两个数是由1、2、3组成的两位数,每个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一样。
1、师: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哪些信息?
师:这个两位数里只能出现哪几个数字?能不能出现11、22、33,为什么??
2、猜一猜(3名同学猜测)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摆数写数
还有么?一共能组成多少个两位数?你有什么方法快速地将这些两位数找出来?请小组合作,摆一摆,写一写。(师下组巡视并针对性地指导)
2、.汇报交流,总结方法
我组成了 个两位数,分别是,我是这样想的。交换法: 定位法
师:小朋友们,咱们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都组成了几个不同的两位数呢?6个。看看这两种呢、组得对吗?(分别是8个和3个),为什么?
3、什么叫重复?什么叫遗漏?怎样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有顺序)这就是咱们今天学习的新本领(板书:有序搭配)
4、师小结:只有做到了有序的思考,才能不重复,不漏掉,把所有结果都展示出来。
再遇到此类问题,你能有序搭配,做到不重复、不漏掉吗?那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再试一试。
5、揭示车牌:
车牌遮去的部分是这些两位数中最大的数。那它是多少呢? 揭晓答案:32
四、展示交流
1、彭老师家的门牌号码是由0、1、2组成的两位数,十位和个位也不相同,有可能是哪些号码呢?
2、判断;如果用0、1、2这三张卡片,想一想,我们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12、21、10、20)0、1、2为什么在数学里就只能组成4个两位数呢?
3、今天我们班的孩子表现真好,彭老师决定邀请所有同学一起去她家做客,那我们将花朵当做礼物送个老师好吗?听要求:现在我们题卡上有很多红、黄、蓝的小花,每个花瓶插两朵不同颜色的花进行搭配,左右各一朵,你能有序搭配出几种呢?
五、练习提升
1、今天孩子们表现都很棒,得到老师奖卡的同学请举起你的卡片让我们看一看。哦,这些卡片上还写着汉字呢?你能用卡片上的汉字与其他同学搭配,组成不同的词吗?请到讲台上展示出来吧。(小窗 小花 花窗、花小 窗花、窗小)
2、师:小朋友们,今天和老师玩得开心吗?那你都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生:真好玩,很有趣,学的很轻松。)
师:小朋友们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搭配的知识,搭配时要按顺序,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
3、师:小朋友们,看到你们灿烂的笑容,老师想给你们拍照留念,老师和两名同学站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站法呢?
这个问题咱们下了课再接着探讨吧!
好了,改天我们一起相约去彭老师家做客,好吗?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有序的搭配 不重复、不遗漏
交换法 定位法
十位 个位 1 2 1 2 2 1 2 1 1 3 3 1 1 3 2 1 1 2 3 1 2 3 3 2 3 2 3 1 1 3 2 3 3 2 2 3
十位 个位 5
一、对教材的思考
我所执教的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二),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并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和习惯。难点是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本着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亲身感知有序搭配的思想,并使他们亲身体验搭配的产生过程,在体验的过程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简单的搭配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我对教学内容的有效选择与创新的理解是这样的:用好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从多角度去做出理性的重建,把教学内容变为和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适合学生思考、探究,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发展的信息资源。
二、课堂中的几个亮点
《课标》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我在以下几个环节做了精心的安排:
亮点一:在情境中,学习新知的必要性让三年级的学生理解搭配,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一个情境,使他们在情境中有所感悟。因此我让小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课前我准备好数学用具,每一组两套用具。让学生参与活动并记录数据。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怎样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出搭配?从而引发学生思考。
亮点二:探究新知,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各抒己见,顺势引导学生探究新知。于是提出了:我们怎样才能有序的搭配?于是我设计了学生独立思考环节:让学生在明确目的之后,独立思考、大胆发言。思维发生了碰撞,由此得到正确的搭配方法。它既挖掘知识的内涵,体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和应用性,避免重复、遗漏,为学新知而学;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搭配方法的认识体验,并从直观的实际中感知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不足的地方
不足一:未能充分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整理知识的心理需要,让学生自己整理,汇报比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有利于知识网络的建构。在提出怎样有序搭配时,这时我应该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促使全体学生真正地、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自我肯定,自我反思。
不足二:切实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有效提高教学水平。
(一)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98页的例题2及“练习二十四”第3、4题。课时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组合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组合规律的过程。重点、难点:
1.探索简单事物的组合规律= 2.理解排列和组合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复习
用数字卡片l、2能摆出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学生汇报:能摆出两个不同的两位数,是12和21。
2、引出数字1和2相加和有几种结果。
讨论:如果把这两张卡片上的数字相加,和会有几种呢?学生讨论汇报。
小结:因为是求两张卡片的和,调换位置和都是3。和不会变化,得数只有一种。
3、引入新课
这种不受位置影响的方式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搭配中的另一种。板书-----搭配
(二)(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三个数的组合:5、7、9 出示教材例题2。
有3个数5、7、9,任意选取其中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1)要求:同桌两人互相合作,一人摆数卡,一人负责记录。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到的和最多,方法最好。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2)汇报自己组的方法和结果预设。
有两种组合方法:列表组合法和连线组合法。如果学生没有说出其中一种,那么老师可以说:老师这里有一种方法,你们想听一听吗?(师阐述另一种方法)你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3)评议方法。
大家采用各种方法都得到了3种和。真了不起啊!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指名学生说。
2.比较“排列”与“组合”的不同。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摆数字卡片时用3个数字可以摆出6个两位数,求和时3个数却只能求出3种和,这是怎么回事?
小结:摆数与顺序有关,摆数交换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求和与顺序无关,位置换一下求和的还是这两个数,只能算一次。
(三)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打乒乓球。
刚才同学们在数字乐园里学得很认真,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去活动乐园里走一走,看场乒乓球赛。看完乒乓球赛,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1)想一想。
每两个人打一场比赛,那么三个人至少要打几场呢?分别是谁与谁比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小结: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组合问题。2.搭配衣服。
运动员比赛完后,流了一身汗,为了预防感冒,要赶快换衣服。我们来搭配漂亮的衣服给他们穿,好吗?每一件衣服搭配一条裤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
搭配?怎样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99页,用连线的方式帮他们搭配衣服。
小结:我们只要做到有顺序地搭配,就不会重复不会遗漏: 3.回家:
比赛完了,运动员小刚要乘车回家。从图中你知道小刚要付多少钱吗?(课件出示)小刚带了很多零钱,你能帮他想想可以怎样付钱吗?(师生共同完成)
4.教材98页”做一做”第2题。
5角钱有这么多种拿法,真棒。小刚谢谢同学们 的帮忙,让小刚顺利地付钱上车了。
(四)全课总结
高滩镇牌楼小学 陈辉林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12页例1,做一做及相关练习题。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想象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条理地思考、探索简单的组合问题,并经历知识感悟、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想象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组合数,并能用计算的方法计算。
教学准备:
不同衣服、裤子、锁和钥匙等图片共11张,活动数字卡(可拉动)10个,磁块10个。
教学过程:
一、热身导入:
1、和前两排四人握手,然后问:第一组共多少人?如果我和第一组每一个人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和全班呢?
2、握手是一种简单的搭配行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两种物体搭配过程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搭配)。
二、新课学习: 教学例1:
1、出示:一件衣服,两条裤子图片(提问: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2、师:看来这样简单的问题难不住大家,那我们增加难度了哦(增加一件衣服,一条裤子)
3、让同学们现观察,思考,并可在练习本上写一写,连一连,找出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4、学生汇报方法
5、在学生的回答中探究不同的搭配方法:
从上衣出发,1件上衣可以搭配(3)条裤子(三种穿法),2件上衣就有6种穿法。
从裤子出发,1条裤子可与(2)件上衣连,3条裤子就有(3)个2。
6、明确:按照一定的顺序连一连线或排一排能帮助我们不重复、不遗漏地把所有的搭配方法找出来。
7、如果再增加一件衣服,有多少种穿法? 增加一条裤子呢? 你找到了什么规律或计算的方法吗?
二、巩固练习
1、展示孙悟空和猪八戒的两张照片,出示情景问题:在世博公园里有孙悟空和猪八戒两幅塑像,小红,小丽,小强三人都想分别和他们各合一张影,一共要找多少张像?
2、学生独立思考后,举手汇报,并让一人上黑板连线。
3、提问:这道题,搭配的种数也能用计算的方法计算出来吗?
三、合作学习
完成教材112页“做一做”。
1、学生4—6人一组,分发学具(十位2、4、9;个位3、6、8的活动数字卡片,拉一拉,能组成那些两位数),一人动手操作,其他人记录,把所有组成的两位数都写出来,并定好每个小组的汇报发言人。
2、选择四组学生进行汇报,教师板书,然后让学生注意观察:哪一组数字看起来最有规律?
3、让拉出最有规律数字一组的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拉法,并说一说自己操作的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来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四、拓展练习:
1、引入:学校总务处的王老师不小心把四把锁和四把钥匙混在一起了。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但不知哪把钥匙能开那把锁,请你动脑筋想一想,最多实验多少次才能把四把锁全部打开?
2、出示四把锁(锁是锁着的)和钥匙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讨论。
3、学生汇报方法(如实在没有人能想到方法可提示)
4、本题要点: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注意两点:一是注意“最多”“全部打开”等关键词,考虑到运气的因素,拿四把钥匙分别去试开第一把锁,可能一次打开,但运气最坏,也可能直到第四次才能把第一把锁打开,即第一轮最多要四次才能打开第一把锁。二是每打开一把锁,就该减少一把锁和一把钥匙,所以第二轮实验,只需用三把钥匙去试开三把锁,最多三次就能打开第二把锁。第三轮剩下二把锁二把钥匙,最多二次打开第三把锁,最后一把锁一把钥匙,最多一次打开。所以最多的实验次数是:4+3+2+1=10(次)
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课后反思
简单的搭配,属于组合问题,组合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泛,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将逐步学习相关知识,有顺利的思考,有规律的排列,不重不漏等数学思想将影响学生的后继学习,因此,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非常明显,本课是我在本校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教学设计,吸取了第一次执教的经验教训,教学中,我在教学设计和学生学习方式方面做了许多改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为理想。
本节课成功之处:
1、关注学生生活实际,教学设计趣味性强。
进行教学流程设计时,我对例题的素材进行反复的思考,参考了许多一些案例设计,创设了“衣服搭配—照相合影—拉数游戏—开锁闯关等系列活动,学生学得有趣,同时每一项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的,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实现了知识的顺势迁移,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渗透数学思想。
本节课选择的四个教学素材并不是随意组合的。而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教育教学价值,各种数学思想分层次、分步骤地借助素材的探讨进行渗透。比如在服装搭配这一环节,重点是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明白怎样找出一种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搭配方法。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让学生借助学具、有用连线的方法、有用文字书写地方法,逐步抽象出有序的搭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过渡到抽象。本环节的引申部分,重点是在有序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个性化、简洁化的表示方法,使学生明白各种不同的搭配可以用尽可能简单的数字、字母、符号表示出来,同时在素材的搭配种类上也有了拓展,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在拉数游戏中,我给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通过小组合作,人人动手,明确了小组分工,确定动手操作人,记录人,发言人,在展示交流中比较得出拉数的
过程中怎样避免重复和遗漏,怎样拉出的数组排列最有规律性:按一定的顺序(从小到大)、逐一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体验这个数学游戏的有序性。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4、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渗透了思想教育。在最后一个环节设计的开锁游戏,趣味性极强,而且是简单搭配的一种变异,由于在前面学生已经对搭配的种数有了比较固定的算法,所以很多学生一开始都使用了计算的方法:4×4=16种,从而掉入了老师设置的陷阱。在老师质疑下,很快有一个学生对这个结果产生了疑问,通过进一步思考,一部分学生马上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每开一把锁,就会减少一把锁和一把钥匙,因此,不能再用4×4来计算了,接下来,就逐渐有学生说出来正确的试验次数,通过这个开锁游戏,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渗透了具体问题具体对待,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看待问题。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课后,我对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自我反思,同时,双桥中心小学的一些数学教师也诚恳提出了我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设计不好,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如多次使用了 “接下来” 这样的过渡语,导致课堂流程不够流畅,缺乏吸引力。
2、因为时间安排紧张,整节课没有给学生揭示一个明确的课题(简单的搭配)。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与植树棵
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让学生发现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课件、小纸条、小树、短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出示公告(为了迎接开放日的到来,学校将进行校园环境美化,特诚聘小设计师一名,请看招聘启示。)
出示招聘启示和校园图片
[设计意图]因为每年一度的开放日,是我们学校的一件大事,是每个学生都很关注的,本节课就利用课件显示出学校南门的环境,使学生感觉很熟悉,一下子就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这样,学生就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体现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设计天份,在这张长20厘米的纸条上设计植树方案。注意:20厘米的纸条代表20米长的小路。)
2、学生动手在卡纸上设计植树方案。(播放轻松的音乐)
3、学生汇报其设计的植树方案。
A、我按要求每隔5米种一棵,我是按两头都种来设计的,所以我种了5棵。
B、我是只种一头的。所以我只种了4棵。
C、我是两头都不种的,我只种了3棵。
4、师:你们所设计的植树方案真棒,植树是一项环保活动,希望每个同学都积极响应,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设计意图]课件创设了美丽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而学生所设计出的不同方案,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植树问题的几种情况,为学习例题奠定基础。而老师一两句的环保教育,也适时地教育了学生,使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5、(但为什么同一个要求,会有不同的棵数呢?)学生说出原因。看来植树中间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与植树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究新知
1、示例1。学生读题,审题。(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本117页,自由读、全班读。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哪里你觉得要注意的?它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因为这是学生开始刚接触的数学问题,所以要培养学生学会在题目掌握信息,分析题意,从而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新知。(现在,请小组合作,利用这些小树、纸条等种一种,看一共需要多少棵小树?)完成活动后,请讨论讨论这几个问题。(课件示)
(1)在学生汇报把100米长的小路平均分成20份时,适时导入间隔。(其实,你们所说的段数或(份数)就是我们生活中所讲的间隔。生活中的“间隔”随处可见。张开你们的小手,看看5只手指之间有多少个间隔?(4个间隔)你还能发现哪里有这样的间隔存在?(学生汇报)
(2)动手操作:(拿一根绳子找结,发现间隔数与打的结有什么关系?
(3)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并板书:
总长度÷每个间隔的长度=间隔数
要栽的棵数=间隔数+1
(4)指名生板书解答方法,并说出为什么这样解答。
(5)结合这里的信息,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设计意图]这一次,教师设计了小组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1、联系生活: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像植树问题的现象有很多,你能发现吗?请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学生汇报)
师:黄老师也找到一些,让大家欣赏欣赏。(课件示图片)
3、解决数学问题。
(1)工人叔叔要在一条长300米长的公路一边上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需要多少棵树?
2、P119的做一做:第1题
3、在一条全长 300米长的道路两旁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两端要种)一共要种多少棵?
4、做游戏比赛:各选6名同学进行比赛。教室这里的宽是5米,每两位同学之间的距离是1米,(两端都要站)一共能站多少位同学?
5、同学们到操场做广播体操,每隔1米站一位同学,一行共站了25位同学.从第1位同学到最后一位同学的距离有多远?
6、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是多远?
这节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4,“对策问题”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内容。本节课的学习从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入手,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从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本节课教师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借助合作、探讨、找规律。在兴趣一犹未尽之时,通过游戏,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1、教学设计新颖别致。
开课伊始,教师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设计了玩扑克牌的游戏,然后教师设疑引入新课。方法巧妙,课堂气氛活跃,无疑教师对本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通过动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田忌赛马中的对策问题,引出探究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活动扎实有效。通过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教学流程科学合理,合作学习扎实有效,交流评价充分到位,给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也参加到了学生小组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积极思考的主动权也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中,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教师能引导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互联,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了异位思考,学会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
4、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内容的编排,生活气息浓,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 事物,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事要善于思考,讲究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否多举些实例。
【数学广角--搭配问题 教案设计】推荐阅读:
《数学广角搭配》优秀教学反思11-28
数学广角烙饼问题教学设计09-08
数学广角教案设计11-24
数学广角重叠问题07-16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课件07-24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10-19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09-24
数学广角二教学设计10-17
四年级数学广角教案10-09
二年级数学广角的教学设计09-14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