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核查问题工作汇报(精选7篇)
“我们一辈子的积蓄就是这点房子了 ,政府给我们拆了,我们的安置怎么办?”听到这样的话,说实在的我心里真的很不舒服,也很难过········
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大国,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减农业的地位,因为我们也是人口大国,吃饭时头等大事!在我们大力发展工业的时候,农业用地就受到了一定的削弱,所以就有了“土地增减挂钩”这面政策。工业占用的农业土地,那么在广大的农村,就要去填补上这块“流失”的农用地。因此,也就产生了农村中的“集聚点”、“集聚村”。那么,农民搬迁后的补贴费用、补贴政策、补贴方法等等等等,也将是我们政府所要做的重点工作。对农民负责,这是我们党的责任。我们县现在正在倡导“责任”文化,这也充分体现在这里·········不过,也有这样的情况的:那么大的一个空房子,就两个人住,家里的孩子都去县城了,宅基地足足有3亩多地都是空的,这不是土地的浪费吗?所以该合理地利用这些土地,因为我们的地球还有10亿人处于饥饿中·········
“进来喝杯水啊”?听到这样的话时候,心里很高心······这是出自一位有60多岁的老奶奶的话,我和周所长都带着微笑谢绝了,那是一位很纯朴的.老奶奶,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我们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民负责,这是我们党人的一种责任和信仰,伟大的毛主席曾经说过:“鸟儿都有鸟巢”。更何况我们是社会主义的文明国家!??我们的人民应该有自己舒适的家!!!我们的“中秋”,我们的“除夕”,我们好多好多的节日不都是以“家人团聚”为起源的吗?·········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现在乡镇的“康居示范村”,办的红红火火,这的确是一件非常好的实事!这样能够很合理地利用我们有限的土地资源,也让农民得到真的实惠,我所在的南汤圩村就盖了“康居示范村”,外观非常漂亮,环境非常好,价格也很便宜,农民搬进去的话,政府也给予一定的补贴,这样很好!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XX县,乃至XX市,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们,加油!!!多到农村去!农民欢迎我们,我是一个,也是一个农民的孩子,我热爱农村!!!我们也热爱农村!为农村的崛起而奋斗!
★ 粘组词
★ 挂钩帮扶的调查报告
★ “套”不住的高考作文
★ 粘豆包散文先
★ 粘砖合同协议书
★ “网”住的与“网”不住的作文
★ 树叶粘贴画活动方案
★ 圈不住的我三年级作文
★ 挽留不住的浪漫作文500字
一、当前的工作现状
联网核查系统自2007年6月开始在全国推广运行, 人民银行先后制定并下发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业务处理规定 (试行) 》 (银办发[2007]126号, 以下简称《业务处理规定 (试行) 》) 、《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操作规程 (试行) 》 (银办发[2007]126号, 以下简称《操作规程 (试行) 》) 和《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关于切实做好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有关工作的通知》 (银发[2007]345号, 以下简称《通知》) , 形成了联网核查制度, 为银行联网核查业务处理提供了标准。
目前, 联网核查相关制度要求银行在办理银行账户业务、支付结算业务时必须对个人身份证进行联网核查, 除银行账户业务、支付结算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可以由银行机构自行决定是否核查。联网核查相关制度未作强制要求, 因此银行机构在实际业务处理中采取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同时目前联网核查系统只提供对居民身份证进行核查, 其他有效身份证件无法核查, 造成银行机构无法有效落实账户实名制。这些问题的存在违背了推广联网核查工作的初衷, 不利于切实有效地保护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
二、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联网核查系统存在的问题
1. 联网核查系统信息不准确
联网核查系统信息来源于公安部全国人口基本信息资源库, 由于数据采集和维护更新等方面的原因, 该资源库尚存在诸多错误数据, 经常出现以下几类情况:一是系统采集照片发生错误, 造成部分客户真实身份证件在系统内核实结果为“姓名与号码相符但照片不存在”、“姓名与号码相符但照片错误”;二是系统采集身份证号码有疏漏或错误, 造成部分客户真实身份证件在系统内核实结果为“公民身份号码不存在”、“号码存在但与姓名不匹配”;三是系统内字库不全, 当客户姓名中存在生僻字时, 在系统内核实结果为“号码存在但与姓名不匹配”;四是涉及户籍信息迁移的客户身份信息在联网核查系统中核实结果时, 大多出现以上几类情况。这些都给当事人办理银行业务造成诸多不便。
2. 联网核查系统信息修改更新不及时
针对联网核查系统存在的问题, 基层人民银行根据相关制度认真受理客户的投诉、记录客户的问题并按月逐级上报, 但上报的投诉信息长期没有得到更正, 造成基层人民银行难以向客户解释, 经常面对客户的再次投诉也只能耐心安抚、重新上报。
3. 联网核查系统信息显示不稳定
联网核查系统内照片有时不能正常显示, 部分照片会出现时有时无、时对时错的情况。系统内客户身份信息核查后照片不存在或不正确, 经上报后得到更正, 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出现原先存在的问题, 此类问题更易引发客户的激烈反应。
4. 联网核查系统存在功能缺陷
银行机构在联网核查系统办理业务时, 分5种业务种类进行, 分别为银行账户业务、信贷和征信业务、支付结算业务、反洗钱业务以及其他业务进行。前4类业务种类基本涵盖了银行柜面需进行联网核查的业务, 其他业务种类一般用于客户不在场时办理后续核实或存量个人账户身份信息核实工作。近期某银行办理存量个人账户核实时, 根据客户之前留存身份证信息选择其他业务种类进行联网核查时, 因该留存身份信息涉及公安部门通缉人员信息, 触动联网核查系统报警功能, 致使公安部门不必要的出警, 由此暴露出联网核查系统的功能缺陷——不能将联网核查业务区分为实时业务和后续业务, 造成系统报警功能正常发挥作用。
5. 联网核查系统参数维护方式受限
联网核查系统依赖于账户管理系统的银行机构代码维护, 由账户管理系统将银行机构代码的新增、变更或撤销信息通报给联网核查系统。但有时联网核查系统核查机构代码信息不能实现与账户管理系统同步, 造成新设机构不能正常增设操作员、机构代码变更后系统统计信息不正确等情况, 需逐级将异常情况上报至人总行解决。联网核查系统不能自动将新增银行机构代码信息直接通报给公安部信息共享平台, 需要人总行以磁介质方式大约每两周向公安部信息共享平台移送银行机构代码数据。此种人工介入处理的方式往往使得公安部信息共享平台机构信息更新不及时, 造成账户管理系统、联网核查系统中某银行的银行机构代码、用户都已存在, 但却无法正常办理联网核查业务, 出现“核查处理失败”的情况。
(二) 联网核查制度存在的问题
联网核查制度不完善, 法律层次较低。联网核查工作涉及社会面广, 且信息来源于公安部门, 许多工作需要公安部门的参与。当前联网核查制度仅由《业务处理规定 (试行) 》、《操作规程 (试行) 》及《通知》组成, 3个文件法律层次较低, 对银行机构和公安部门约束力不够, 不能及时有效地协调解决联网核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人口基本信息资源库信息不准确、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造成部分客户真实身份信息在联网核查系统核实结果为“身份证号码不存在”、“身份证号码存在但与姓名不匹配或反馈照片不相符”, 当根据《通知》要求采取进一步核实措施时, 经常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少数银行目前不认可以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进行核实的结果, 片面苛求联网核查系统核实结果的完全正确或由公安部门出具联网核查结果证明的核实回执, 影响了客户业务办理。
二是银行为客户出具联网核查结果证明, 由客户持该证明至被核查人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申请核实时, 公安机关往往仅答复客户其户籍系统客户信息正确, 不愿出具联网核查结果证明核实回执, 且不能正确解释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 更不会按相关规定在人口基本信息资源库内为该客户更新其准确的身份信息。
(三) 银行机构实际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 银行机构宣传解释不到位
银行机构在办理联网核查业务时, 不能正确向客户宣传联网核查工作的目的和程序, 未能正确解释在联网核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客户的不利影响, 简单地将客户推向人民银行或公安部门。加上基层公安部门在办理业务时也未能正确解释此类问题, 造成客户诸多怨言及不必要的奔波, 对人民银行的社会声誉有巨大损害, 更与人民银行推广运行联网核查系统的初衷相悖。
2. 银行机构业务操作不规范
银行机构在办理联网核查业务时, 业务操作程序不规范。随意设置操作员, 片面扩大核查人员范围;随意选择核查的业务种类, 不正确区分实时和非实时业务种类;随意选择客户信息, 将违法或其他非银行客户等无关人员信息纳入系统进行联网核查。以上情况极易造成联网核查系统统计数据不真实, 造成相关客户信息的泄密, 给银行机构和客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同时也可能触发联网核查系统的报警功能, 造成公安部门不必要的出警和损失。
三、改进联网核查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 进一步完善数据来源, 强化系统多种功能
建议能将联网核查系统与公民户籍信息库直接连接, 尽量避免出现误差信息, 增强联网核查结果的权威性, 减轻公安部门维护全国人口基本信息资源库信息和反馈疑义信息核实结果的工作压力。同时实现核查居民户口簿、护照、机动车驾驶证等公安部门下发的多种身份证件的系统功能, 拓宽联网核查系统的核实范围。进一步健全联网核查系统功能, 正确划分实时业务和后续业务的种类, 强化联网核查系统的实时报警功能, 切实发挥联网核查工作的作用, 完美地实现联网核查工作的初衷。
(二) 进一步完善参数维护功能, 提高系统业务处理效率
建议赋予联网核查系统自主的核查机构代码维护功能, 不再受限于账户管理系统, 由账户管理系统自动将银行代码维护信息通报至公安部信息共享平台, 实现信息同步功能。在新设银行机构开展联网核查业务时, 由公安部信息共享平台自动将该银行代码与联网核查系统、账户管理系统实现比对, 如比对一致, 则对该新设银行的联网核查业务予以反馈核查结果。
(三) 进一步完善制度, 强化业务规范
建议进一步完善联网核查的相关制度, 尽快出台更高法律层次的联网核查制度, 增强联网核查制度的法律约束力。出台正式的业务操作规程, 加大对银行机构的培训和检查力度, 确保银行能按照相关规定做好联网核查工作, 优化与联网核查相关的业务处理流程, 规范联网核查的业务操作, 确保联网核查工作的严肃性。
(四) 进一步宣传解释, 强化社会效应
权属调查工作是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目标,不仅要查清城乡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还要全面查清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状况,及时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依法明确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实现城乡土地登记的全覆盖。从这个意义上说,权属调查工作对于明晰土地产权,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规范土地市场交易安全,意义十分重大。而且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权属调查工作,不是推倒土地更新调查成果重新调查,而是更新调查的补充和完善,是在更新调查基础上的核查工作。
一、目标任务
在农村更新调查权属界线成果基础上,结合近几年的宗地勘测定界资料和其他成果资料,重新核查权属界线,形成最具现势性和准确性的权属调查成果。
二、技术流程
围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总体目标,按照土地调查的有关技术规定,以农村更新调查数据库、权属界线协议书、权属变更等资料,采用外业调查和内业比对的方式,获得准确、详实的权属和行政界线内外业资料。流程图如下:
三、核查主要内容
(一)协议书完整性检查核对。核对农村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内容的完整性。协议书主要内容有界线所在的工作底图图幅编号、地理名称、附图、文字说明、界线双方在协议书上的签字盖章。
(二)协议书与数据库所描述界线检查核对。核对更新调查《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附图中的拐点位置、个数及点位说明与数据库权属界线拐点位置、个数、方向一致性。
(三)补充调查行政村行政界线。
(四)补充调查村庄内部国有土地所有权界线和村庄驻地以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界线。
以郯城县为例,本次调查涉及国有土地有四种表现形式:一是主要座落在乡镇驻地及公路两侧的单位或个人使用国有土地的;二是已确权的铁路、公路、干渠及水利设施等国有土地;三是虽未进行国有土地登记发证,但权属性质为国有的自然河流、水库、干渠等用地;四是国有农场、林场等其他国有土地。
(五)批而未用的土地调查。“批而未用”土地按建设用地调查。调查时,按提供批地文件,确定其位置、范围和地类。
四、核查工作方法步骤
(一)托清底子,分类登记
将1∶10000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与更新调查《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逐一核对,托清底子,对照发现的各种权属界线问题进行分类登记。
(二)补充调查,完善资料
根据分类登记的各种不同问题,制定相应的补充完善措施,查漏补缺。
1.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内容不完善但能够通过内业整理补充的,直接完善。
2.需到实地进一步调查核实的,分组实地调查落实。
按程序通知权属单位法人代表现场指界,补充相关信息资料。
(1)更新调查后权属未发生变化的,不再重新组织权属调查,原调查资料继续有效。
(2)更新调查时签订的《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有错漏的,应按要求进行权属调查,需重新签订协议书的,原《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注销并签字、收回。
(3)对于合并村的行政村界线,需对合并村外围界线重新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填写《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或《指界委托书》,并签字盖章生效。
(4)每一宗地(包括飞地)都必须由土地所有者签订《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5)更新调查遗留的权属争议,尽量解决,解决不了的,继续使用原《土地权属界线争议原由书》和工作界。更新调查无争议,并签订了《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现一方提出有争议的,原则上应维持原调查结果,不形成新的工作界。
五、制作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
1.在对调查内容进行文字说明时,我们注重了方位、距离、座落物三要素的描述。以郯城县为例说明:
(1)方位。关于方位(即界址线走向)的描述,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东、西、南、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偏北、北偏东、东偏南、南偏东、南偏西、西偏南、西偏北、北偏西,调查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界址走向。
(2)关于距离描述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指相邻拐点之间的距离;二是指为确定某拐点而丈量的相关控制距离。
a.当某拐点不能以线状地物的交点进行描述时,使用了相关距离进行控制,主要有截距法、距离交会法等。截距法用于有座落物的情况,如图2:
拐3至拐4的界址座落以(32)号农路的北侧为界,(32)号农路即为座落物;但拐4至拐5两侧没有座落物,从影像预判是田埂为界,由于田埂不属于线状地物,相对不稳定,在对拐4进行描述时,采用了截距法,沿农路实际勘丈拐3至拐4的距离,准确定位拐点4的位置。
b.当拐点不在座落物附近,相对独立时,采用了距离交会法或坐标法控制拐点位置。
当界址拐点能够通过文字描述或距离交会,准确定位时,两拐点间距离未进行实际勘丈。
(3)关于座落物(界标物)。在进行拐点或界址走向描述时,按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了说明:
a.当座落物有名称时,使用了座落物名称进行描述。如:拐1为李墨干渠与曹李公路的交点;
b.当以不知名的农路或沟渠为座落物时,使用了有名称或当地熟悉默认的地物进行空间地理位置确定,如:
村南面第三条农路;
高陵村至徐集村的农路;
化鲍公路向北55米处的沟渠;
通过空间位置描述,将座落物位置定准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拐点的描述说明。
工 作 汇 报
扶沟县中小学教师核查领导组:
为净化教师队伍,严肃财经纪律,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按照县委、政府统一部署,县中小学教师核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从财政局、教体局、编办抽调20余名素质高、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在今年的春秋两季对全县中小学教师(含离退休人员)情况进行了两次核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核查工作的必要性
为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稳定教师队伍,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我县自2002年元月1日起,将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上划县级统一管理,对教师工资实行统一标准、统一银行代发。管理的对象是全县中小学国家正式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共计9111人,月工资总额698万元,全年工资总额为8376万元,其中:在职教师7551人,年工资总额7005万元,离退休教师1560人,全年工资总额1371万元,占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91%。两年来,我县对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管理适应了目前县乡财力水平,兼顾了乡镇政权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需要,确保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同时还严格了教师编制管理,建立了工资发放保障机制,有效防止了截留、挪用教职工工资的现象发生。全县中小学教职工教学积极性不断提高,教职工责任感明显增强,全县教育界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良好局面。但是,由于教师工资管理以县为主,乡镇财政具体操作,再加上教师队伍庞大,人员结构复杂,死亡瞒报、教职工不在岗套领工资、冒名顶替等不良现象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涉及此类事件的举报电话、举报信件和信访案件也时有发生,造成了一些社会不安定因素。为全面摸清我县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堵塞教师工资管理中的漏洞,我县组织了这次核查。可以说,这项工作的开展是必要的,更是及时的。
二、加强领导,严明纪律,扎扎实实做好教师核查工作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为加强对核查工作的领导,经县政府研究,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副县长**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扶沟县中小学教师核查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财政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财政局。财政局党组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及时抽了10余名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员组成了核查工作组,为集中搞好核查工作奠定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2、统一思想,提高认识。3月下旬,我县召开了由财政、教体、编办主要领导及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围绕县领导的指示精神,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为具体部署普查工作,由财政局牵头,又召开三部门领导及乡镇财政所长、中心校会计和普查工作组人员参加的动员会,严明了工作纪律,强调了工作方法。根据全县学校分布情况,决定下派四个工作组,把工作任务具体分解到每组,实行组长负责汇报制。并就核查工作进展时间作了具体安排。
3、周密部署,强化措施。核查工作组根据教师人员广泛、点多、面广的实际,研究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核查方法,即:工资序号、身份证、签到表、教师任课课程表、资格证和一学年教案六对照;离退休教师采取三对照办法,即:工资序号、身份证、离退休证三对照。从而有效地杜绝了“冒名顶替、长期脱岗”者蒙混过关。针对普查工作时间短、任务重且教师结构复杂的情况,核查人员积极主动,克服困难,放弃了节假日,常常加班加点。对个别不理解政策教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细致的做思想工作,说明政策,取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对在普查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情况,及时向领导汇报,共同研究对策,做到分门别类、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对查出有疑问的而未彻底核实的,采取进一步深入班级、教师学生及校边住户等形式调查了解,把情况弄清查实,未取得真实详细的材料,从不轻易下结论。个别离退休教师重病卧床,不能与工作组人员见面,工作组人员不辞辛苦走村入户进行家访慰问,实地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手中。
4、认真公示,透明运作。由于我县教师队伍庞大,且人员结构复杂,再加上核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在实际核查工作对存在的问题难免会有遗漏,这势必会挫伤辛勤工作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按照原制定工作方案,结合今年两次核查的情况,我们对核查后的教师在岗情况进行全面公示,公开举报电话,鼓励广大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监督举报,对举报的问题一经核实,每人重奖1000元,并对举报人严格保密。目前,此项工作正紧张有序的进行。
三、中小学教师核查结果
经过对全县16个乡、镇(场)和委直单位400余所学校的两次认真细致的核查,核查工作组整理归纳出以下存在的问题:死亡人数41人;离岗外地教学或打工93人;考研及长期离岗40人;长期有病无法任课102人;短期培训20人;借出教育46人;原教办人员不在岗74人;待退43人;20所学校后勤人员过多,涉及304人;离退住外地(未见面)83人;在职未见面60人;顶替教学人数19人;其它情况67人。
对于以上核查出的问题,核查组办公室根据不同情况,经过认真研究筛选,分别在今年的4月份和10月份已停发工资272人,另有720人待进一步落实处理。
四、关于对中小学教师核查工作有关问题处理意见的建议
针对在核查中核实出的各种问题,核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经过认真研究,分别对以下人员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1、死亡未报人员。对此类人员,从查实之日起停发工资,并按照扶政办[2002]48号文件精神,督促乡、镇政府落实解决埋葬费、抚恤金、遗属补助。
2、离岗外出教学或打工人员。对这些人员,从查实之日起停发工资。
3、长期离岗人员。此类人员不论何种原因,暂停工资,查明原因后进一步处理。
4、未纳入培训计划的考研及长期进修人员。暂停工资,保留教师资格,等学业完成,上岗后恢复工资。对研究生人员,补发工资,不再参加教师录用考试,由教体局直接分配工作。
5、长期因病无法任课人员。严格按《河南省机关工作人员病假期间工资待遇的规定》(河南省人事厅豫人薪[1999]14号文件)中的第1、2、3、4条执行。附合条件的,可依据人事部门相关规定办理病退手续。
6、短期培训人员。由教体局据实处理。
7、借出教育一线人员。对此类人员,限时15天办理调动手续,不办理者到教育一线任教,否则,工资停发。
8、中心校管理人员严格按教委原核编人数定员定岗,富余人员充实到基层一线任教,不服从分配者停发工资。
9、离退休长期在外人员。对此类人员暂停工资,等见面核实后再补发工资。
10、在职未见面人员及其他情况人员。对此类人员暂停工资,查实后进一步处理。
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管理的建议
为强化编制约束,堵塞管理漏洞,稳定优化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经过慎重研究,特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调整中小学布局不合理力度,按照农村城镇发展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人口密度、地理环境、交通状况等因素,在坚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重点调整村设小学布局。逐步取消现有的“包班教学”、“隔班招生”、“复式教学”等落后教学模式。促进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统一协调,促使我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加强中小学校编制管理,精简优化教师队伍。对教职工超编的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有计划地进行精简和调整。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合理压缩学校的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必需配备的人员要坚持一人多岗、专兼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3、全面清理长期被占用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占用或变相占用的中小学教职工要与学校脱离关系,对长期借调到其他单位的教师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愿意回学校工作并符合条件的,由教育、人事等部门根据岗位需要按照规定程序重新聘任。
4、统筹安排、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结合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积极采取措施引导和分流城镇中小学富余人员到需要教师的农村中小学任教。有条件的乡镇,实行城乡中小学教师定期交流制度。要采取多种方式鼓励社会各界支援农村中小学,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到边远乡镇任教。对于“民办公助”、“公办私助”等形式教育机构中的公派国家正式教师,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若符合条件任教的,须报请扶沟县中小学教师核查工作领导组批准。
5、严格中小学教师工资社会化发放制度。要全面实行发放工资签名领取责任制度,层层把关、违规追究。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师工资管理奖惩制度,即把教师工资发放和教师在岗情况与基层学校负责人、中心校长、财政所长及工资专户管理人员的工资有机结合起来,管理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出现漏洞可扣发其30%的工资,问题严重者由纪检监察部门给予党政纪处分,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达到统一管理,明确责权利,堵塞漏洞。
通过今年两次的教师核查,我们深深体会到,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强化监管,长抓不懈。建议由县政府统一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的监督机制,完善相关组织制度,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共同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扶沟县中小学教师核查工作领导组办公室
按照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全面核查工作要求,我市紧紧围绕“人、车、路、企”等关键环节,按照“不漏一人、不漏一车、不漏一米、不漏一企”的原则,持续强化隐患排查,全面建立问题台账,核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全面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重大事故、有效遏制重点事故、严格控制死亡人数”的底线,切实解决我市道路交通安全存在的问题,推动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道路交通安全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防事故、保安全”的目标,提升公民安全出行意识,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增强科学技术手段应用,补齐道路交通设施短板,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较大事故、严格控制死亡事故”的底线,为市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到2022年底,全市核查出的“人、车、企”方面XX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道路运输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管进一步强化,客货运驾驶人从业资格管理进一步加强,机动车驾驶培训质量进一步提升,部门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到XXX年底,全市核查出的“路”方面XXX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确保公路安全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进一步推进,道路通行条件进一步改善,持续巩固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成果。
三、基本原则
(一)聚焦问题,夯实责任。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问题隐患,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政府统筹、部门负责”的原则,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台账和“合账式”管理机制,坚持一把手总负责,对照台账抓落实,逐一销号,确保高质高效完成整改任务。(二)依法依规,统筹推进。
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规划,制定切合实际的整改目标和整改措施,对照整改台账明确的整改措施、时限、责任等,确保反馈问题及时全面整改到位,坚决杜绝“表面整改”“假装整改”“敷衍整改”。通过严格执法、标准倒逼、逐步规范、强化监管等措施,依靠法律支撑、制度支撑,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能力。(三)举一反三,标本兼治。
全面梳理核查出的问题,对“人、车、路、企”等问题进行梳理汇总,举一反三排查整治,确保全面整改,彻底整改。同时,查漏补缺,建章立制,不断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三、整改内容
全市共核查出各类问题XX个。其中,核查重点机动车驾驶人XX人,查出问题XX个;核查重点车辆XX辆,查出问题XX个;核查道路XX公里,查出问题XX个;核查运输企业XX户,查出问题XX个。结合实际问题,提出六方面整改措施。
(一)全面提升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素质
1.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提升交通安全意识。推动各单位、企业履行交通安全宣传社会责任,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学校、社区等,结合“122”全国交通安全日等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教育,倡导行人文明出行,强化驾驶人安全文明意识和良好驾驶习惯,加强农村重点车辆及驾驶人属地宣传、教育、监管责任,完善交通违法群众举报制度,形成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监督社会化格局,建立学校错峰上下学机制,全面提升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市委宣传部牵头,市教育局、市交通局、市应急局、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等配合)
2.严格驾驶员及道路运输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和管理。进一步完善驾驶培训考试制度,全面推行运用计时培训系统,严格落实《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加强驾驶培训与考试质量管理,全面推行大型客货车驾驶人职业教育,加强应急处置与急救技能培训,建立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档案。严格落实对重点车辆驾驶人逾期未检验、逾期未报废、满分未学习(包括3条及以上交通违法未处理风险隐患)等核查问题中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改处理。建立健全道路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信用体系,将“两客一危一货”及校车驾驶员发生超速、超员、超载、疲劳驾驶等违法违规行为,纳入“黑名单”,全面消除安全隐患。(交警大队、交通局牵头,应急局配合)
(二)全面完善重点车辆安全监管体系
1.加强机动车动态安全监管。积极建立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机动车改装、销售、登记、检验、使用、维修、报废回收等环节全过程安全动态监管。完善重点营运车辆动态监控系统平台,实现高精度、全程化的实时监测和动态管控,实现重点车辆动态监控信息跨部门、跨行业共享和交换。严格执行公路客车凌晨2时至5时禁行相关规定,完善客车通行禁令、夜间客车限行时速等相关交通标志。加强境外车辆的源头管控措施,加强垃圾清运(建筑、生活)、渣土、商砼、危化品运输等车辆的管理,严格落实核查中违法违规问题车辆的处理整改。(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市交通局牵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
2.强化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和低速电动车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即将出台的《XX市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督促各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回收其所属的电动自行车;督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及时清理违规停放车辆,并加大巡查和执法力度,最大限度的改变目前乱停乱放现状。(市发科局、市住建局、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等配合)
建立健全低速电动车管理体系,严格遵守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公安部、交通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加强低速电动车管理的通知》(工信部联装〔2018〕227号)要求,不制定发布鼓励低速电动车发展相关政策,不核准或备案低速电动车投资项目,不新建低速电动车企业、扩建生产厂房等基建项目。对产品说明书以观光车名义进行售卖的,坚决予以取缔。对所有销售四轮低速电动车销售商经营资质进行复核,依法查处超范围经营、超标准经营的行为。划定低速电动车限行区域和时段,开展低速电动车交通违法整治工作。(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发科局、市工贸局、市交通局、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等配合)
3.强化农村重点车辆管控。坚持“严打整治、因地制宜、政策扶持、设置过渡、稳中淘汰”的原则,逐步清理农村地区路面显性车辆隐患。建立“公安交管+派出所”管理模式,建立农村车辆登记台账、流动车管所、淘汰过渡机制及职能部门联动机制,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车辆,立即公告报废;对扶贫配发对象无机动车驾驶证的,通过置换方式立即淘汰;对无合格证明的,引导逐步淘汰;对逾期未检验的,督促进行车辆检验。针对车辆无法购置机动车保险问题,与保险公司协调,帮助购买合适的险种,最大限度消除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市农业农村局、各镇、市区、市公安局交警大队)
(三)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1.严格落实道路安全标准规范。在道路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环节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加大道路基础设施交通安全性研究投入力度。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建设项目必须充分考虑安全设施建设,确保投资足额到位。强化道路建设施工安全监管,推行安全设施建设采用标准化结构、标准化施工,保证道路安全设施齐全有效。加强道路与铁路、河道联接交叉路段,特别是公铁立交、桥梁等安全防护标准规范的落实。强化交管设施建设,根据道路通行条件规划、限制合理时速。全面加强本次核查出的道路隐患路段整改治理工作,在全市所有发生过伤亡道路交通事故的路段加设警示提示牌,大力推进易发交通事故路段隐患治理工作。(市交通局牵头,市住建局、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配合)
2.持续实施道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以道路安全设施增设、边坡治理和危险路段整治为重点,实施新规划国省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灾害防治工程,加快推进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高风险路段治理,切实提升市乡农村道路安全通行条件。(市交通局牵头、各镇、市区、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配合)
3.提高城市道路安全设施建设配置水平。研究制定城区道路交通规划,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市路网和交通组织,建设合理的城市路网系统,完善主次干道网,加大支路改造力度,新建或改造城市道路要设置公交港湾,改善交通微循环,提升城市道路承载能力。优化城市交通设施,加强重点路段及秩序混乱、事故多发路段的地下通道、人行天桥等安全设施建设。严格落实停车配建标准,加大城市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力度,在城市新建项目规划审批中,必须要求建设配套公共停车位并对外使用。在城市公共场所的改扩建中,积极推进地下停车场、立体停车等设施建设。加强步行和自行车道系统建设,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条件,逐步限制淘汰无国家标准的违规电动车使用,提升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性。(市住建局牵头,市交通局、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配合)
(四)全面落实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1.不断完善运输企业责任体系。各运输企业结合实际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实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组织、研究、部署和督促检查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建立企业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公示制度、教育培训制度、考核制度。建立企业一线岗位操作人员违规违章档案,对屡次违规违章的要加大处罚力度,进行离岗培训,持续提升一线岗位操作人员遵章守纪的主动性、积极性。完善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录教育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以及考核结果。加强外包业务安全管理,对承包单位、承租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特别要加强外包项目和外来作业人员的安全管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范围。要组织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器材、设备和物资,经常性维护,保证正常运转。定期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市交通局牵头,市应急局、市住建局、市公安局交警大队配合)
2.提升“两客一危”运输企业安全监管能力。强化“两客一危”运输企业监管,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管理制度。提升科技手段应用,加强车辆动态运营监控,督促企业开展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落实风险管控责任,强化隐患治理,制定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应急处置预案,并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同时,全面加强“两客一危”运输企业的准入审批。(市交通局牵头,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市应急局配合)
(五)全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建立健全道路交通较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联动机制,修订完善各类道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开展道路交通典型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演练,提高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化体系。提升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技术和快速处理水平,规范道路交通事故的检验鉴定。(交安委牵头,交通局、卫健局、应急局、交警大队、气象局、消防救援大队等配合)
(六)加强道路交通科技应用水平和管理建设
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科技应用建设。整合建设“XX市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监管平台”,实现市级监管部门、企业、驾驶人、车辆所有人等信息共享,完善市级道路交通安全常态化分析研判预警机制,建立外地运输车辆市内企业源头管控机制。加大高速公路、国、省、市干线公路重要路段的交通安全监控、警示提示等交通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警示提示等交通设施以最高标准、最新标准实施,确保与市级标准统一。在全市主要道路以及冰雹、团雾、道路结冰等恶劣天气高发路段建设交通气象监测点,实现全市监测信息实时共享。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的道路视频监控资源,实现公路交通安全监控设施全覆盖。加强和改进道路交通事故信息采集及成因分析,建立健全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结果的通报反馈、督促整改、缺陷改进等制度。(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牵头,市交通局、市应急局、气象局等配合)
四、实施步骤
(一)方案制定阶段(2022年3月底前)。
各行业监管部门要结合整改工作方案和核查问题整改台账,进一步明确整改的时间节点、责任分工、工作举措,形成具体整改计划。(二)全面整改阶段(2025年年底前)。
各行业监管部门部门负责对纳入整改台账的问题实施整改,按照相关标准和时间节点推动问题整改。整改进展情况每月1号前报送市级核查组(郭X,联系电话1234567898)。整改结束后,由市级核查组向市级专项督导验收组提出验收申请。(三)总结验收阶段(2026年2月底前)。
各行业监管部门要严格按照整改方案及整改台账实施整改,及时总结并建立长效机制。由应急局牵头,交通局、住建局、交警大队及相关部门组成专项督导验收组,2023年3月底前就“人、车、企”三方面整改情况进行验收;2026年3月底前就“路”方面问题整改情况进行验收。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行业部门主管作用,要加强对核查问题整改工作的领导,建立高效、协调、规范的组织机制,协调解决跨部门、跨区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参照本方案制定本行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确定工作时限和工作重点,出台配套政策措施,加快实施重点工程。(二)保障经费投入。
加大资金争取和投入力度,统筹“十四五”发展规划,拓宽经费筹集渠道,就全面核查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省市专项资金支持,按照核查问题轻重缓急原则,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并根据实际,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应急管理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全市道路交通安全核查问题全面整改。情 况 汇 报
为纠正损害农民群众土地权益的突出问题,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根据柘政办„2007‟59号文件精神,我县认真对照农村土地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柘城县积极开展了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并进行了认真排查,现将我县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根据省、市有关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文件精神,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该项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由县长张家明任组长,县农业局、国土资源局、监察局、民政局、政府纠风办、信访局、财政局参加的柘城县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全县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日常工作。县乡都建立了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领导配合抓的领导分工责任制,实行分区包片抓点,责任到人、任务到人,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切实抓好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同时,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柘城县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柘政办„2007‟59号),并及时召开了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会议,主抓此项工作的副县长在县电视台发表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电视讲话》,并要求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 1
项治理工作。全县各乡镇都非常重视,积极行动,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标语等形式,扎实做好宣传工作,引导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学习相关法律政策。
二、法律法规政策贯彻落实情况
(一)积极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
《农村土地承包法》正式实施后,我县迅速行动,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教育活动。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发表了电视讲话,县农业局局长在县电视台举行答记者问,并制作《农民之友》电视专题栏目3期,播出24期次,由于该栏目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农民朋友非常喜闻乐看,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同时,我县利用3.15维权日、三八妇女节等,积极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法》宣传,在县城中原大街中段、春水路等主要街道设立4个咨询台,接受群众咨询2340人次。此外县农业局印发《农村土地承包法知识问答》宣传材料10000多份,共出动宣传车21辆次,到全县各乡镇巡回宣传,把群众应知、应会的内容真正送到了基层,宣传的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预期目的。
保护土地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宣传土地管理法是我们提高广大群众土地资源危机意识,增强土地法制观念,推动土地保护的有效手段。我们始终坚持把宣传工作贯穿始终的原则,通过开展土地活动和日常媒体传播、标语张贴、案件回放等活动,加大了宣传的力度,为开展土地保护和土地执法工作提供了舆论保障。
(二)认真做好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工作
此项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强,县、乡镇人民政府和有
关部门高度重视,柘城县政府按照上级部署。我们还抓好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培训骨干。县农业局要求各乡镇农经站站长吃透政策,把握要求,并进行了业务培训,然后由各乡镇对所属行政村会计集中培训,要求统一格式,规范填写、证地相符、农民认可。
2、坚持程序。严格按照规定澄清底子,核实准确,在此基础上进行“三公开”即承包方案公开、亩数公开、政策公开。并按照要求和规范格式逐项签定了合同,然后用1个月时间向21万户农民发放了土地经营权证书。
3、整理归档。
承包合同按照乡村户三级要求进行整理归档、备案。第二轮延包结束时,全县承包土地农户21万户,承包土地人口85万人,签订农村耕地承包合同21万份,承包面积106万亩,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1万本。同时,通过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流转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农村承包土地流转行为,确保流转规范有序,切实维护农户的土地流转收益,促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康发展。
三、认真梳理,搞好自查
我县通过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自查、梳理出二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村第二轮土地延包有待进一步完善
由于第二轮承包是在第一轮土地承包的基础上顺延,难免个别村组出现一些疑难杂症处理得不好,承包期间有个别村民小组
按“增人增地,减人减地”习惯小调整现象,特别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村里兴办公益事业及自然灾害的发生,导致有农村承包土地“小调整”现象;二是习惯亩与仗量亩的原因,导致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证书与合同书面积和实际耕种的面积不一致。
(二)农村土地流转有待进一步规范
截至2007年8月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2.5万亩,流转出农户9889户,分别占承包耕地和承包户总数的2.3%和4.7%。其中订有书面流转合同协议的3164户、0.7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30%,占流转户数的32%,以余多是口头协议,在土地流转中,有的承包方不能及时兑付农户土地租金,还有的承包方单方面违约,拖欠农户租金。
(三)个别乡村存在乱占耕地建设房屋的问题。
1 研究意义
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核查是二调成果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关键性工作。其主要目的是严把调查成果质量关, 通过对河南省全省159个县的土地调查成果进行全面内外业质量核查, 确保全省土地调查得到的各类汇总数据、相关图件与实地现状情况三者保持一致, 保证河南省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准确性、合理性, 提高调查成果的使用价值, 并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质量评定提供量化依据。对高质量地圆满完成二次调查, 客观评价各地土地调查工作的整体状况, 建立土地调查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设完善的国土资源管理数据平台, 集约节约用地, 切实保护好耕地和制定国民经济发展科学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制定适合于河南省特点的、科学合理的二次调查成果核查技术方法, 为核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是科学有序开展成果核查、提高核查工作效率、保证核查结果正确性的基础性工作,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开展成果的内外业质量核查是全方位评价各省辖市及县 (市、区) 第二次土地调查整体工作状况的重要依据, 是保持各省辖市及县 (市、区) 各类调查结果的真实性, 建设全国土地调查基础平台的重要手段, 为集约节约用地、切实保护好耕地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及时保证国家掌握真实可靠的土地基础数据, 可以为做好土地利用规划,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集约节约用地, 保护好耕地资源奠定基础。
2 研究内容
对经过市级复查并申请省级核查的县级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开展全面的内业一致性检查和重点地区、重点地类的外业实地核查, 包括河南省所辖县 (市、区) 的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核查、基本农田核查和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质量检查等。
2.1 农村土地调查成果核查
(1) 内业核查:检查数据库面积汇总数据与上报数据的一致性。利用正射影像图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层叠加, 室内判读遥感下发底图, 100%将各图斑与数据库中标注的地类属性进行比较, 发现疑问图斑。
(2) 外业核实:针对内业全面检查和地方检查的结果, 提出有问题的重点图斑, 对每个调查基本单位随机抽取10%的标准图幅 (辖区面积不足10幅的全部抽取) , 及不少于重点图斑数量总数20%的疑问图斑、线状地物和新增补测地物, 进行逐一实地外业现状核实。
2.2 基本农田上图数据核查
将基本农田数据层与土地利用相关图层叠加, 检查基本农田上图汇总数据与各基本调查单位上报的基本农田地块各地类汇总面积的一致性。
2.3 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检查
检查数据库的数学基础、汇交格式、图层的命名及属性, 各图层间的套合、逻辑一致性以及影像数据的现势性、分辨率等内容。
3 研究采用的技术方法
依据国家下发的土地调查方案及核查方案和相关技术要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国家级核查技术规定》等, 结合核查工作具体情况, 确定省级核查的工作程序为:县级自检、市级复查—省级核查—国家核查—国家反馈意见复核修改—国家对调查成果的最终确认。根据规定的成果核查的工作内容和任务, 按照核查规定技术要求, 运用先进的“3S”即遥感 (RS) 、地理信息系统 (GIS) 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等技术手段, 采用内业100%核查和外业重点问题抽查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检查土地调查成果数据、相关图件与实地现状情况三者的一致性。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法如下:
3.1 充分利用遥感 (RS) 技术:
采用数据库技术的空间叠加套合检验分析法, 全面开展内业地类一致性核查。利用最新年度的高分辨率遥感正射影像图, 按调查规定统一在西安80坐标系下, 运用数据库技术与现状库中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层进行叠加分析。根据影像判读, 再结合地类影像呈现的特征检索库, 100%地对比检查所判读的地类与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中的地类是否一致。将经内业核查认为两者不一致的地类图斑、线状地物等, 按照技术要求标注出来, 为进行外业调查提供依据。
3.2 内业对比法:
对照依法批准的基本农田资料, 开展基本农田核查, 检查基本农田上图数据与规划所划定、调整、补划等资料的一致性, 所使用资料是否经依法批准;检查数据库中基本农田上图地块与基本农田资料的一致性, 并汇总基本农田数据, 检查是否与上报数据一致。
3.3 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GIS) 技术: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质量检查软件来检查数据库成果质量, 确保土地调查成果汇总数据的准确性。利用国家下发的质量检查软件, 采用人工辅助检查方法, 检查数据库建立的数学基础、数据精度、图层拓扑、命名及录入属性、各分幅图接边和数据汇交格式等是否正确。利用GIS软件, 按行政区域调查单位统计出各地类面积和不同权属性质面积, 检查汇总数据与上报数据的逻辑一致性, 检查各级行政区域总面积是否与国家下发的控制面积保持一致。
3.4 充分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技术:
根据内业全面核查中发现的问题, 结合抽取的外业核查重点图斑, 确定外业核查路线, 有针对地开展实地现场查看核实和新增地物测量。利用GPS全站仪等设备仪器和GPS导航技术, 并利用空间定位系统, 将各土地利用现状的矢量栅格数据叠加, 用以实时跟踪显示外业核查当前所在地理位置坐标, 准确定位到抽取的问题图斑。同时, 派技术人员详细记录外业工作现场及方位图斑等信息, 准确量测和记录所抽取核查地物的实地面积及线状地物宽度等。并分不同角度进行实地地物照片拍摄, 确保实地现状照片与所抽取外业核查问题图斑对应, 为开展复核工作和内业后处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4 结语
通过对河南省全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的全面核查, 得到了保证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各类成果真实、准确的科学的核查方法, 并且保证了核查工作快速、高效、有序地开展, 及时发现和纠正了一些地区地类调查不一致的问题。通过开展调查成果的内外业核查, 消除部分地区调查成果误差较大的隐患, 确保省级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 满足国家省级宏观管理的迫切需求, 同时为河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核查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此基础上, 修订并制定了适宜于河南省客观实际情况的成果核查技术流程, 保证了全省成果核查工作的有效性。
摘要:河南省自1996年完成第一次全省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至2006年的10年间, 全省经济社会建设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 全省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城乡土地权属发生了巨大变化, 现有的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和图件与实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差异较大, 严重制约着各级政府对土地的科学管理和做出有效决策。在此形势下, 河南省按照国家要求于2007年6月正式启动了全省第二次土地现状调查工作, 至2009年5月, 全省行政辖区内159个县 (市、区) 的第二次农村土地调查工作全部完成。成果核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面对全省海量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数据, 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 研究制定出快速高效的成果核查技术方法, 是保证核查工作科学性和核查结果可靠性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河南省,土地调查,成果核查,研究
参考文献
[1]贠小苏.第二次全国土地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2]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技术与方法[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1.
[3]彭正涛.农村土地利用调查外业工作流程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0 (28) 8.
[4]刘建冬.土地调查全野外与内外业一体化综合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 2010 (26) 5.
【土地核查问题工作汇报】推荐阅读:
学籍信息核查工作10-13
学生资助工作核查报告07-12
基础教育数据核查工作自查报告10-13
核查报告07-20
编制核查总结12-22
残疾儿童入学核查报告07-26
成绩核查申请书11-08
企业现场核查报告写法12-10
(11)企业现场核查自查报告11-29
矿业权实地核查报告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