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谐企业建设的思考讲解(精选8篇)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微观细胞,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对 于吸纳社会劳动力、创造社会价值、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骨干企业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支柱,在支撑、引导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国有经济的控 制力、影响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 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中共中央关于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要 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 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 雄厚的物质基础。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企业无疑是一 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一、靠营造环境激发发展活力
企业要发展,关键是激发内在活力,靠营造一个良好的发 展环境。采取企业文化建设、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强 有力的措施,使企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 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业绩出色的企
业,其显著特征都是文化出色。优秀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的主 要成员产生强烈的使命感,使广大员工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激 发企业内在活力,促进企业发展壮大。针对行业特点和企业性 质,建成以企业精神、核心价值、道德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 企业文化体系,不断推进企业管理。
二是坚决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对新形势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 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 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充 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
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是培养造就 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关键。企业在实行竞聘上岗的同时,要体现 出其严肃性、科学性和公开性,是上者服众,下者服气。三是着力调整分配结构。在激发企业内在活力上,积极探 索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向艰苦岗位倾斜、向重要 技术骨干倾斜、向勇挑重担的管理人员倾斜的原则,根据艰苦 程度、贡献大小适当拉开差距,杜绝了平均主义和新的“大锅 饭”。
二、靠改善生活惠及员工
提高收入、改善民生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矿区的本质要 求,也是企业获得实力和吸引力的关键所在。
一要着力提高员工收入。注重提高经济效益,为企业增加
后劲, 为职工工资水平的提高提供效益保证。让职工能摸到 “口 袋”的实惠,进而更加关心企业的前途和命运,更加尽职尽责 地工作。
二是要着力提升工作和生活质量,让广大职工实实在在享 受到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排查解决影响职工身心健康的因素, 完善各类劳动保护措施,加大矿区、厂区环境整治力度,确保 职工身心愉悦、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通过创造良好的生产环 境和劳动条件,使职工心情舒畅,凝聚职工的向心力,从而树 立企业自身形象,激发员工的依存感和自豪感。
三是着力提高管理的人性化水平。社会生活水平越是提高, 人们的需要特别是精神的需要就会更多地凸现出来,因此必然 要求企业管理更加人性化。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贯彻企业管理为 了人、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帮助人、培育人的原则,把 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员工身心和和谐发展上,完善职工权益表达 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营造一个既严肃又不失活泼的氛围。
三、靠激励机制实现和谐
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追究的原则,强化 管理问责,营造抓落实、重效果的工作氛围。
一是明确责任。企业的奋斗目标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和导 向作用。结合工作实际每年、每季、每个阶段都要相应地提出 能够激发职工进取精神的工作目标,让职工看到前景,看到希 望,鼓励职工为实现这一目标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否则职工
就感到没有奔头,凝聚力就无从谈起。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 任范围和岗位工作要求,着力解决工作中“人人有责而又人人 无责”的问题,避免一切制度和措施在落实中落空。
二要完善制度。建立相对公正的考核分配机制,在内部分 配上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把握考核指标的合理性,分配 办法的公正性,操作程序的公开性,以增强干部职工的认同感, 减少抵触感,从而消除内部摩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三要强化追究。完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是规范行为的重 要保障,促使考评工作更加科学、公正、合理,起到有效地强 化责任追究的效果。
四、靠民主管理促进和谐
一是为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提供平台。开辟多种职工参与企 业民主管理的途径和疏通民主的渠道,通过沟通和协商的方式 化解企业与职工的矛盾,建立彼此间的相互信任、尊重的和谐 关系,激发职工对企业的责任感。
二是建立职工建议制度。广泛听取职工的呼声,通过定期 交流和提出合理化建议等方式把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 题反映上来,使领导能够及时把握职工的所思所想,从而进一 步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
三是建立完善各项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促进民主监督的落实。通过开设意见箱、设立“网上信箱”等丰富和拓展民主监督形
式,从而进一步增强职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意识。
五、靠领导带头促进和谐
职工是企业管理的主体, “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的 核心。和谐关系的形成得益于有一个职工信赖的领导班子。好 的领导班子能带动企业发展,让员工在工作中尽其所能,真正 达到“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的人才开 发理念。
一、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动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 也是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精神纽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推进企业各项改革发展, 构建和谐企业的内在要求, 有助于提升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水平, 巩固企业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要牢牢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 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企业和谐文化建设,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谐文化建设全过程, 贯穿企业改革发展的各方面。“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价值目标和最高追求。和谐文化, 最核心的内容是崇尚和谐理念, 体现和谐精神, 大力倡导社会和谐的理想信念和价值取向。要结合企业发展实际, 积极倡导、研究、阐释、传播、实施、奉行和谐理念, 培育和谐精神, 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和培育“和谐”的思想观念、思想方法。
二、建设和谐文化, 必须坚持以全员参与共建共享为保证
和谐文化是职工群众共建、共享的文化, 重在建设, 贵在实践。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 把和谐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工作, 扎扎实实地抓紧抓好。使和谐理念深入人心, 和谐精神得到弘扬, 在全企业形成和谐文化人人共建、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职工是企业的主人, 企业的和谐首先是人的和谐。要牢固树立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民主管理, 积极落实职工的民主权利, 大力实施“阳光工程”, 坚持深化厂务公开工作, 落实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企业法制建设, 做到依法治企。企业的管理决策, 在维护企业总体利益的同时, 也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 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要坚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 实事求是, 求真务实, 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决策。要树立服务职工群众就是服务生产经营的理念。深入实施民心工程, 办好职工群众关心的实事。坚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加大公共设施建设投入, 抓好“两堂一舍一室建设”, 改善一线职工的工作生活条件, 解决职工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三、建设和谐文化, 必须坚持以实现人与企业共同发展为目标
和谐的人企关系, 不仅仅需要企业广大员工从自身做起, 全面树立爱祖国、爱企业、爱单位的思想和行动的基础, 更需要企业各级组织能够为员工更有作为提供强有力的发展平台, 从而实现员工小发展与企业大发展同频共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 健全心理咨询网络, 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与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促进职工的心理和谐。创新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做到既讲道理又办实事, 增强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尊重职工价值观的差异性和多样化, 在尊重差异中扩大共识, 在包容多样中共谋发展。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引导职工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 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培养职工团结互助和健康向上、齐心协力和坦诚相待与求新创新的团队合作精神。这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要建设和谐稳定、互利共赢的企业劳动关系, 建立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有效激励和约束机制, 不断完善劳动分配制度, 积极推行绩效考核优先制度, 建立体现职工意志、有效平衡、科学调整企业和职工利益的协调机制。加强“素质工程”建设, 建设学习型企业, 培养知识型职工, 为职工成长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上升通道。推进和完善职工与企业的对话机制, 畅通职工利益诉求渠道, 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职工生产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建立劳动关系纠纷预防、预警和调处机制, 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关键词:Z理论和谐物流系统条件
0引言
Z理论(theory z)是由日裔美国教授威廉,大内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型管理理论。该理论的中心议题是:怎样才能使每个人的努力彼此协调起来产生最高的效率。它强调组织管理的文化因素,并认为组织在生产力上不仅需要考虑技术和利润等硬性指标,而且还应考虑软性因素,如信任、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微妙性等。Z理论又叫Z模式,是一种全面考虑顾客、员工、组织和社会的长远利益的一种管理模式。该理论的独到见解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终身雇佣制。②缓慢的评价和晋升。③分散与集中决策。④含蓄的控制,但检测手段明确正规。⑤融洽管理人员与职工的关系。⑥让职工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由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Z理论的核心目标是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整体和谐的企业系统,其理论观点和做法对于我们构建企业和谐物流系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内部诸要素的协调、和谐、共生,是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由此可见,和谐是系统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物流系统是一个由人、货物以及信息组成的特殊形态的复杂体系,包括运输、仓储、配送、信息传递等各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的各个部分也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有系统的结构性。和谐同样是物流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物流系统追求的一种理想状态。“和谐物流”就是物流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整体最优的状态。和谐物流的内涵涉及人与物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那么,物流系统怎样才能实现和谐的目标呢?
本文受Z理论的启发认为,无论是宏观的社会物流系统,还是中观的行业物流系统,或是微观的企业物流系统,要实现和谐目标,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条件:
1重视人的作用
物流系统的和谐首先是人都和谐。人是能动的,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现在的人们基本上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认为“人”是第一资源。重视人的作用实际上就是要求以人为本。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它的意思是说,与神、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舍本求末。以人为本是经营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科学发展观明确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最高价值取向,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人类生活的世界是由自然、人、社会三个部分构成的,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寻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体性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物流系统的主体是人,物流系统的第一要素也是人,所以,构建企业的和谐物流系统必须首先重视人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
2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中的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信仰及道德规范。它往往是该企业所特有的,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它确定了该企业的风气和人们的行为准则,也影响到各个管理职能的实施方式。要构建和谐物流系统,就必须使“和谐物流”的观念深入人心,使其成为每个企业成员自觉的行为准则和指导思想。为此,只有将和谐物流的观念融入到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用企业文化的建设引导和谐物流的观念建设,才能保障企业物流系统中的每个人从根本上接受和谐的观念,使用和谐的方法,走和谐物流之路。这是企业物流系统实现和谐目标的基本前提和思想保障。
具体而言,建设和谐的企业物流系统之所以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是因为它具有一些十分重要的功能,包括:引导企业物流人员思想和行为的导向功能,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企业物流行为的约束功能,强化团体意识,使企业的物流人员之间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凝聚功能,满足物流人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激励功能,以及调节企业物流系统各部门之间、成员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适应物流系统和谐发展的调适功能。这些功能对企业物流系统和谐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障作用,应该说。优秀企业文化是企业和谐物流系统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
3整合系统资源以发挥最大效率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许多严重问题,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从整体和谐的角度出发,造成各个物流要素间不协调甚至相互制衡。超载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物流系统不和谐发展导致的恶果。再有,物流系统的局部高效率与整个系统状况的不协调、单一物流设备的高水平与周边物流运作环境的不匹配、由一味降低物流成本带来的物流服务水平下降等问题,都是忽视系统的整体和谐、片面追求菜一方面效果造成的不良后果。
为了实现企业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就需要将原本相互联系却被分割开来进行管理的各种企业物流活动及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发挥最大的效率。具体来讲,在战略思维的层面上,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需要通过组织和协调,把企业内部彼此分离的物流活动及资源整合起来,并和企业外部既参与共同的使命又拥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合作伙伴整合成一个为客户服务的物流系统,取得1+1大于2的效果。在战术选择的层面上,物流资源的整合就是一体化物流活动和优化配置资源的决策,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市场需求对物流系统相互冲突的要素,或者虽不相互冲突,但须相互协调的要素进行权衡、选择和协调,实现整个物流系统资源的最佳配置,以突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寻求资源配置与客户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且的就是要通过制度安排和管理运作协调来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4实现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满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一个物流系统在当前无论有多高效,如果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无和谐可言。因此,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物流系统是企业建设和谐物流系统永恒的目标。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并具体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对玉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玉田区作为**市中心区,自建区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坚持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实施“三产强区,科技兴区,工业强区”三大战略,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工业基础雄厚,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全省医药、硅酸盐、化工、工业陶瓷等行业的重要科研基地,玉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放经济初具规模。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服务业繁荣发展。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由第二产业推进型向第三产业推进型转变,着力打造商贸中心。社会事业欣欣向荣,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94年跨入全省首批小康区县行列,2004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5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05亿元。成就令人欢欣鼓舞,但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差距与不足,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如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三农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犹如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制约着和谐玉田的建设,因此,结合玉田实际,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建设和谐玉田,我认为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的统一体。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经济建设,忽视了其他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导致了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社会畸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三个文明统筹发展的方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应抓好以下几点;首先要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作用,调度社会资源,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解决好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其次,要加强法制社会建设步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法制建设要求更加迫切,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经济,加强法制建设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局限性,近期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这一点。如安全生产事故问题、毒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加强相关立法,规发市场主体行为,优化市场经济环境,才能推动市场经济机制健康平稳的运行。
第二,统筹人与自然发展。长期以来,我们走得是一条粗放型发展道路,其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经济效益差,对环境采取掠夺式开发,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如**市空气质量一直未能根本改善,许多昔日的绿水青山变成了今天的臭水沟、荒山岭。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要改变这种粗放型发展思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搞好科学的城市规划,可以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到远离居民区的郊区或工业园区,同时加强对企业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严厉惩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环保法规知识宣传,提高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奖励居民举报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全民参与、部门联动、协调一致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使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标本兼治,建立治理污染的长效机制。
第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入21世纪,我们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要求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打造诚信政府,“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政府要做讲诚信的表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快建立社会诚信评估体系建设,形成讲诚信可敬、违背诚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打造责任政府,权力和责任是矛盾的统一体,有权必有责,有少数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不强,行使权力过于草率,出了问题不愿承担责任,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也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快法制建设步伐,颁布了《行政许可法》和即将出台《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打造有限政府,由全能型政府向向有限政府转变,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好该管的事情,不该管的就不去干预,交给市场来完成。打造服务型政府,发挥好宏观调控职能,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区委区政府也采取了切实有力的措施,如一直在开展的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党员干部更加认识到自身的神圣责任和使命,对公务员也开展了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的活动,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
第四,要全力加快“平安玉田”建设。玉田是**的中心区,没有玉田的平安和谐就没有全市的平安和谐,深入开展“平安玉田”建设,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抓好安全生产,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和和困难群体救助工作。要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对社会治安问题要坚持综合治理,加大投入,提高软硬件质量,采用高科技手段,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提高治理的效果。又如信访问题,信访问题源于人民内部矛盾。有少数公务员在为老百姓办事时态度生硬蛮横,缺乏服务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导致矛盾越发激化和扩大,甚至出现了一些影响极坏的群体性事件,使信访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学习宣传好新颁布的《信访条例》,真正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第五,要广泛开展“文明玉田”建设。一是围绕当前的创城目标,全面组织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使城乡面貌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努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全面组织实施创建服务品牌工程,不断提高社会服务内涵和服务质量,引导相关行业着力塑造放心品牌,为群众提供健康、安全、优质、高效的行业服务。三是全面组织实施城乡社区建设工程,营造安居乐业的社区生活环境。四是全面组织实施市民素质教育工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倾力打造“新型城市文化”。
总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强化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安定、温馨优美的玉田、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并具体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对玉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玉田区作为**市中心区,自建区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坚持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实施“三产强区,科技兴区,工业强区”三大战略,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工业基础雄厚,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全省医药、硅酸盐、化工、工业陶瓷等行业的重要科研基地,玉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放经济初具规模。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服务业繁荣发展。积极推动经济发展由第二产业推进型向第三产业推进型转变,着力打造商贸中心。社会事业欣欣向荣,教育事业蓬勃发展。1994年跨入全省首批小康区县行列,2004年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5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6.05亿元。成就令人欢欣鼓舞,但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差距与不足,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如下岗职工再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三农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犹如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制约着和谐玉田的建设,因此,结合玉田实际,为更好的贯彻落实党中央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建设和谐玉田,我认为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包括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的统一体。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经济建设,忽视了其他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导致了一手硬、一手软的局面,社会畸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三个文明统筹发展的方针。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应抓好以下几点;首先要解决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的作用,调度社会资源,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解决好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体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其次,要加强法制社会建设步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法制建设要求更加迫切,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经济,加强法制建设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市场经济有其固有的局限性,近期暴露的一些问题也说明了这一点。如安全生产事故问题、毒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加强相关立法,规发市场主体行为,优化市场经济环境,才能推动市场经济机制健康平稳的运行。
第二,统筹人与自然发展。长期以来,我们走得是一条粗放型发展道路,其特征是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经济效益差,对环境采取掠夺式开发,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如**市空气质量一直未能根本改善,许多昔日的绿水青山变成了今天的臭水沟、荒山岭。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要改变这种粗放型发展思路,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搞好科学的城市规划,可以将污染严重的企业迁到远离居民区的郊区或工业园区,同时加强对企业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严厉惩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加强环保法规知识宣传,提高广大居民的环保意识,奖励居民举报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主人翁意识,营造全社会齐抓共管、全民参与、部门联动、协调一致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使各项工作都有法可依,标本兼治,建立治理污染的长效机制。
第三,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进入21世纪,我们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要求政府提高执政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打造诚信政府,“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兴。”政府要做讲诚信的表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加快建立社会诚信评估体系建设,形成讲诚信可敬、违背诚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打造责任政府,权力和责任是矛盾的统一体,有权必有责,有少数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不强,行使权力过于草率,出了问题不愿承担责任,针对这些问题,国家也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快法制建设步伐,颁布了《行政许可法》和即将出台《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打造有限政府,由全能型政府向向有限政府转变,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抓好该管的事情,不该管的就不去干预,交给市场来完成。打造服务型政府,发挥好宏观调控职能,为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区委区政府也采取了切实有力的措施,如一直在开展的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党员干部更加认识到自身的神圣责任和使命,对公务员也开展了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的活动,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
第四,要全力加快“平安玉田”建设。玉田是**的中心区,没有玉田的平安和谐就没有全市的平安和谐,深入开展“平安玉田”建设,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抓好安全生产,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认真做好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和和困难群体救助工作。要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对社会治安问题要坚持综合治理,加大投入,提高软硬件质量,采用高科技手段,学习其他城市的先进经验,提高治理的效果。又如信访问题,信访问题源于人民内部矛盾。有少数公务员在为老百姓办事时态度生硬蛮横,缺乏服务意识和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导致矛盾越发激化和扩大,甚至出现了一些影响极坏的群体性事件,使信访问题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学习宣传好新颁布的《信访条例》,真正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秩序,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而努力。
第五,要广泛开展“文明玉田”建设。一是围绕当前的创城目标,全面组织实施城乡环境综(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合治理工程,使城乡面貌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努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二是全面组织实施创建服务品牌工程,不断提高社会服务内涵和服务质量,引导相关行业着力塑造放心品牌,为群众提供健康、安全、优质、高效的行业服务。三是全面组织实施城乡社区建设工程,营造安居乐业的社区生活环境。四是全面组织实施市民素质教育工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倾力打造“新型城市文化”。
总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强化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争先创优意识,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和谐安定、温馨优美的玉田、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懈努力。
文章
来源莲山
谢小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经过多年来党的理论探索,“社会和谐”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共识。构建社会和谐,是一项崇高而伟大的社会工程,只有当社会个体的和谐产生了大量的积累,整个社会的和谐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企业作为社会成员之一,自然要义无反顾的去构建和谐企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笔者就构建和谐企业谈几点思考。
一、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我们必须以人为本,把关爱职工、帮助困难职工排忧解难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六大特征,既涉及生产力的发展,又涉及上层建筑,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国家关系的总概括,其内容都是围绕以人为本而展开的。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冷暖,让职工安居乐业,心系企业是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就会关爱企业。要构建和谐企业,企业就应该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把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时刻处处关心维护职工利益。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意识,把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要把员工的工作环境、生活设施、学习条件等纳入议事日程,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使员工深切体会到企业是他们最大的依托,不仅留住、吸引人才,而且增强员工的骄傲和自豪感;要善于鼓舞职工的士气,在职工做出成绩时适时地给职工奖励和表扬,如对劳模标兵在授奖大会上
披红戴花,对在企业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党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的职工进行奖励,利用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先进人物等,从而激励先进人物更先进,更多的人争当先进;要重视职工的身心健康,注意缓解职工的工作压力,最大限度地满足职工的各种兴趣需求,如加强文化活动设施建设,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为职工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等等,既培养职工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又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要时刻关心他们的疾苦,要随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和生活情况,千方百计为其排忧解难,特别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和扶持困难职工。人是最富于情感的,若企业给职工一份关爱,职工便会以十分的干劲对待工作,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的企业。作为企业的管理者、领导人要把职工的利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努力构建和谐企业,这是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二、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我们必须自觉搭建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平台,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和谐。
没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就没有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企业要自觉搭建和谐发展的平台。因为企业整合生产要素的经济组织,而劳动力的人则是最活跃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企业为劳动者提供生产所必须的生产资料,劳动者则为企业生产和持续发展提供劳动力,从而形成了劳动关系。劳动关系能否达到和谐,在企业一方占据主动的情况下,企业对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企业来说,要相信广大职工,依靠广大职工办企业;要加强民主管理,通过职工会、厂情发布会、报纸、电视台和公开栏让职工知厂情、议厂事;要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畅通广大职工诉求的途径和渠道,倾听广大职工的呼声。这样才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最大限度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进而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如果没有广大职工的劳
动热情和克服困难的拼搏精神,企业就不可能快速发展。因此,企业为广大职工谋福利,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改善工作环境也是应当承担的责任。就职工而言,没有企业的发展,就谈不上工作的相对稳定,更不可能提高报酬和改善工作环境。所以,企业发展离不开广大职工的勤奋工作,广大职工勤奋工作又促进了企业发展,一句话,企业发展了才能保证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企业和职工的双主赢。有了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才能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发展。
三、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我们必须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让职工和企业一起成长。
要大胆创新,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职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制度,不断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完善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机制,保证全体职工都能拥有平等的施展才华的机会,实现职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要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加大对各类人才的奖励力度,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在留住人才的基础上引进关键人才。再一方面要立足岗位加强培训和交流,提高岗位操作技能。建立广大职工主动积极参加培训的激励机制,通过内培和外培以及开展全员岗位职业大练兵活动,广泛提高各个岗位职工操作技能。
四、构建和谐企业,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企业发展为第一要务。
构建和谐社会,关键是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企业,同样是加快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是社会的经济细胞,是社会物资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企业员工利益的直接维护者,它为社会和谐、企业和谐提供经济支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其内容体现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之一,上重公司能不能构建成一个和谐的企业,从工会角度理解至少应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一、劳动关系和谐;
二、民主管理活跃;
三、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高涨。
既然和谐企业包含有以上三个基本特征,那么,公司工会在围绕构建和谐企业目标开展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哪些好的做法,取得了哪些好的效果,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开展新的探索?值得我们总结并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工会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利益关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影响。衡量一个企业劳动关系稳定与否,首先是看企业方在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调处的全过程中是否能始终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策略。其次是看员工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依法保障、职工能否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企业对员工能否体现出真心关爱和善待。
我公司属国资控股企业。上世纪九十年代,因为经济连年亏损,劳动关系紧张,人员频频下岗,给地区稳定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近年来企业经济呈现飞速发展态势。在这个态势下,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公司内部劳动关系实现了由过去单一劳动关系向多元劳动关系的转变、劳动关系的调节实现了由行政主导向市场主导的转变、劳动关系实现了由固态向动态的转变。另一方面是国有企业长期坚持的“依靠”方针和以人为本管理策略对我公司制度的建立、法人治理的结构、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内部监督机制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形
1成等依然产生着非常重要的、深刻的影响力。所以,尽管我公司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由于我公司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始终重视把劳动关系控制在稳定并能健康发展的状态,所以不仅推动了企业经济的发展,对属地周边的社会和谐与稳定也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但是也应看到,正是因为我公司从业人员已走向多元化和市场化,尤其是因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进入,客观上也为劳动关系带来了诸多难题,而在协调和解决好这些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中,工会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参与和督促规范用工
我公司现有从业人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公司订立劳动合同的人员,另一类是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提供劳务派遣的人员。由于公司最近几年产能大幅提高,对劳务工的需求量在逐年攀高。近几年,公司在如何规范劳务工用工操作方面,无论是企业方还是工会方都碰到了一些难题。造成这些难题的主要原因,有的是因为政策有缺失,执行有困难。有的则是自身对农民工问题的理解有偏差,存在急功近利的短线行为。比如对劳务派遣公司资质的审核和认定问题、为劳务工缴纳综合保险费问题等等。工会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劳动关系中不容忽视的、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在公司党政的重视和关心下,在工会的积极参与督促下,这些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据统计,劳务人员综合保险缴交比例已经达到了99%。工会抓住国家出台并施行《劳动合同法》的契机,继续督促做好规范用工工作。
2、集体合同、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履约率100%
集体合同是和谐劳动关系的法律保证。推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集中体现,也是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在工会和行政的协商一致下,我公司将过去“三年期”的集体合同改为每年签订新的集体合同,这一变化,使得集体
合同的标的更加明确,同时突出了合同的时效性和合同质量。因此,自“一年期”集体合同形成以来,凡和上重公司订立劳动合同、且劳动关系尚在存续期间的员工,都从中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员工对公司每年集体合同与集体协商的内容与标的,以及对职代会民管工作的报告均表示出了强烈的关注热情,普遍认为我公司近年来的集体合同与集体协商之所以能连续多年把为职工办实事作为突出内容写进集体合同,履约率能够持续达到100%,其中既有党委的关心和行政的支持,更是和公司工会主动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依法履行工会维护职能,积极协调解决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监督检查集体合同履约的努力密不可分。
二、工会积极应用机制建设带动民主管理工作的提升
民主管理是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企业最大的资源和财富是人,只有把人的工作做细、做深、做透,才能够把职工中无穷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出来,才能够及时化解劳动关系矛盾,使企业真正成为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和职工利益发展的共赢。
我公司民主管理有着数十年的经验积累。随着企业发展进程加快,我司依托机制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民主管理水平,为和谐企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利益矛盾关系协调体系
近年来,我公司以职代会为主要载体的厂务公开取得突破,劳动争议调解体系趋于完善。尤其在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的利益方面,在维护弱势职工群体利益方面,工会做到始终按照“三个切切实实维护”要求,通过联席会议、协商机制以及通过公司各级工会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职工利益诉求渠道进一步畅通,保证了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并能得到及时、合理地解决,从而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筑起了一道“防护墙”。
2、积极推进企业法制化建设
公司工会在坚持职代会制度及与之相配套的职代会联席会议制度、职代会专项民管工作小组检查汇报制度、职工代表民主评议干部制度,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提高职代会质量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将民主管理工作融入到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体制之中,融入到依靠职工办企业的领导体制之中,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之中,融入到企业日常管理的各项制度之中,使民主管理成为加强企业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职工知情权、监督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主要的是通过民管建议和民主管理,推动了企业的法制化建设,提高了企业的依法办事和执法的能力。
三、大力引导和保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几年来,公司工会大力引导和保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坚持开展员工素质工程和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提升了员工的素质,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了物质基础。
1、搭建提高员工技能素质的平台
公司工会组织员工参加上海电气“李斌杯”技能大赛,积极开展拜师学艺、技术比武和岗位练兵等活动,鼓励更多的员工学技术学技能,提倡结合岗位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和造就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和岗位要求的优秀技术人才和智能型员工。不少员工通过技能大赛和拜师学艺等活动,技能升了级,获得了相应技能证书, 提高了员工的岗位适应和竞争能力,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
2、组织员工投身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上重公司工会组织员工投身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坚持围绕公司每年经营目标开展声势浩大的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广泛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更好参与经济建设,努力完成各个岗位的生产和工作任务,为公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公司工会连续开展了“双十亿、双二十亿、双四十亿、保双四十亿和提高素质塑人才、持续改善促发展”劳动竞赛,十分注重拓展劳动竞赛的内涵,使劳动竞赛从“体能型”向“智能型”转化,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一是劳动竞赛提高了生产效率。以工时完成量统计结果看,2007年1-3季度超千台时员工达到491人,超二千台时员工达到56人,还出现了超三千台时的员工。二是涌现出了一大批包括“操作法改进、技术改进、工艺工装改进”等在内的技术攻关、技术革新、技术发明项目。其中:《包钢3800宽厚板轧机机架攻关》获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理化建议三等奖,《国产大型曲轴热加工制造攻关》获上海市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二等奖,《BBD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HP1163/Dyn型中速磨煤机及动态分离器》分获第二十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二等奖。
四、在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工会作用的几点思考 为进一步发挥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除继续做好有关工作外,我们认为还需加强以下三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强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好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关系。
工会要从维护企业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规范双方行为、共谋企业发展,实现企业整体利益和员工具体利益的角度入手,进一步完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落实十七大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要求,推动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报酬分配机制和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关注民生,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收入紧密联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双赢局面。要认真学习《劳动合同法》,大力宣传《劳动合同法》,发挥好《劳动合同法》赋予工会的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劳动合同法》的正式施行,源头参与企业劳动合同制度建设,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关键环节,帮助、指导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拓宽维权渠道,创新维权载体,丰富维权形式,提高维权实效,促进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双赢、和谐稳定的新型劳动关系。
2、进一步发挥好职代会民管组的作用
工会要发挥好职代会民管组的作用,源头参与企业劳动用工、劳动工资、劳动保护和劳动管理等方面工作,建立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机制,超前维护,整体维护,政策维护,加大维护员工利益的力度。同时,要发挥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作用,注重调处好各种劳动争议,把利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注重对日常各种具体矛盾的疏解和经常性的教育引导,使员工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使劳动关系矛盾发现得早、控制得牢、解决得了,维护好企业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努力营造企业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
3、进一步加强工会组织能力的建设
一、以人为本意识, 构建企业与员工“兴衰有我, 荣辱与共”的关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一切从实际出发, 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历史性和阶段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这一重要论述,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为我们建设和谐企业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社会, 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整体和谐的社会。从这个角度上讲, 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企业, 应该是管理和谐、文化和谐、人际和谐的统一体, 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
以人为本, 就是把广大员工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不断满足员工多方面的要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企业的一项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职能就是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 千方百计调动全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积极性, 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持续稳定发展, 两者相辅相成。以“送温暖工程”为主要载体, 积极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是以人为本, 建设和谐企业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同时, 以人为本要求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机制。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 企业只有在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的基础上, 营造宽松和谐的用人、育人环境, 使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 建立和谐企业才能成为有源之水, 有本之木。其核心是充分尊重员工的个体价值, 珍惜员工的劳动价值和员工的创造力, 维护员工的切身利益和正当权益, 为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 通过考核、奖励、晋升等方式, 全方位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大多数员工, 特别是让做出特殊贡献的员工实现与企业的同步发展。
二、发展意识, 建立企业与市场“追求卓越, 勇于开拓”的关系
社会要和谐, 首先要发展。企业也是一样。企业和谐与否,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构建和谐企业, 必须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 大力发展生产力, 提高生产经营水平, 最大限度地实现效益最大化。没有经济基础作保证, 一切将无从谈起。同时, 必须认识到, 建设和谐企业对国有企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展是建设和谐企业的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企业是一个经济实体, 这个经济实体承担着为实现资本增值、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员工提供生存和发展空间的责任。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企业和员工是利益的共同体, 只有企业兴旺发达, 员工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下去。一个企业如果生产经营搞不上去, 没有效益, 员工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 企业就会面临倒闭和破产, 员工就会面临失业, 和谐就无从谈起。
发展离不开市场。市场是指根据企业核心产品和业务参与竞争的经济行业和领域, 是受价值规律决定的一个无形的空间, 是一个行业主导产品和业务需求、供给的总称。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 必须有计划、有目的、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 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本、人才、技术等方面资源上的优势, 不断拓展市场空间。
三、协调意识, 构建企业与部门“政令畅通, 均衡发展”的关系
企业下属各部门、各组织是企业机构设置的组成部分, 是企业按业务划分, 完成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目标、任务的基层单位。企业根据其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需要设立相应的部门和下属机构。
在企业内部, 各部门之间均应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目标。全面, 就是要在不断地改革和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同时, 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 形成三个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 就是要统筹好企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规模和效益, 保持企业内部各项事业的均衡发展;可持续, 就是要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使企业发展拥有不竭动力。协调发展是建立和谐企业的基本要求, 只有协调发展、均衡发展, 企业才能最终实现和谐。
四、大局意识, 构建企业与社会“良好形象, 和谐环境”的关系
企业承担着为创造社会财富、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责任, 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会产生双重效果, 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因此, 和谐社会的建设依赖于和谐企业的发展。石油企业应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行者和示范者。
关键词:和谐;第一要务;制度建设;利益关系;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4-2
0 引言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党召开了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十分重要的一次大会;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盛会;也是一次高举旗帜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团结奋进的大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企业作为生产力的主力,物质财富创造的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社会生产与流通的直接承担者,科技创新、精神财富、精神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参与者、创造者、建设者、推动者,决定了企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企业是社会的细胞,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企业作为生产力的主力,物质财富创造的主体,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参与者、社会生产与流通的直接承担者,科技创新、精神财富、精神文明、“五位一体”建设的参与者、创造者、建设者、推动者,决定了企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企业的和谐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因此,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应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企业自身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
1 把握“第一要务”,打造和谐基石
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没有广大职工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谈企业和谐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发展不仅是振兴企业的第一要务,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石。
回顾30多年改革的历程,企业坚持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在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同时,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得到了较大提升,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型向追求生活质量的小康型的历史性跨越。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进入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这个阶段既面临难得的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同时又处于各种矛盾的凸显期。由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割据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引起的空前的社会变革,既给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其中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如城乡发展不平衡、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环境保护措施不力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矛盾,不仅在干扰着中国的社会稳定,也对经济发展本身构成了威胁。在企业内部,由于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不同群体之间相互攀比,利益冲突增多,从而削弱了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给企业稳定和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这些不和谐因素,只能说明企业发展得还不够。解决这些不和谐因素,关键还是要靠发展,靠不断提高生产力发展水平。只有不断促进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使其经济实力更加雄厚,才能更好地改善广大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不断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毕竟,企业发展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满足最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那样,我们的职工就能各得其所,不仅企业内部和谐,也为社会和谐做出了贡献。但事实上我们的企业目前还做不到这些,仍处在爬坡阶段。因此,构建和谐企业,必须继续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把企业经济效益搞上去。
2 坚持依法治企,提供和谐保证
人与人的和谐,集中体现为社会公平,具体体现在制度公平,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社会公平、制度公平,就是在平等的规则下,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以达到最终资源分配上的公平。因此,和谐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相对平衡,更是一种精神诉求。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符合人的需求层次理论。
企业是一个小社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应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企业的制度体系反映出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的法规,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和谐的根本保证;而是否严格按制度办事,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则是企业人治和法治的分水岭,决定着人心向背。当前,国有企业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健全人才选拔制度、评价制度和分配制度。如何用人,关系到员工的成长,是企业最大的公平问题,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而收入如何分配则直接反映出企业发展成果的流向,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同样是关系公平的大问题。这些年,企业坚持改革创新,与市场接轨、与国际接轨,在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现行的制度要么过于抽象或主观性太强;要么弹性太大,不具备操作性;要么不能很好反映市场普遍的价值取向。制度缺失和不科学,或不按制度办事,导致用人中的拍脑袋,也助长了少数投机者动歪脑筋。所有这些,都会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削弱企业凝聚力,降低企业执行力。在一定程度上,这就是企业不和谐的根源。
构建和谐企业同时要求企业要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制度执行中要公开透明,接受群众监督。随着企业员工物质生活的逐步改善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他们的民主意识也越来越强烈,正逐步由利益诉求转变为公平诉求。利益诉求的满足取决于分配什么、分配多少,而公平诉求的满足则取决于谁来分配、如何分配。后面这个问题越来越摆到突出位置,是我们的改革事业进入攻坚阶段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背景。没有民主,就很难说有公正,也不会有公平。这方面,企业工会应发挥积极作用,一方面宣讲企业方针政策,统一思想认识;另一方面要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企务公开制度、重要事项公示制度等,给广大职工创造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
3 创新企业文化,营造和谐氛围
构建和谐企业,对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为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文化条件。
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改变以往只强调社会利益,忽视个体价值和个人发展的传统思想,将人置于管理的中心,不但将人看作生产力,更重要的是看作企业发展的目的。人是具有文化意识的“主体人”,以人为本不否认制度的严明、职务的威严和测量手段的科学,也不否认企业共同的价值观,而是强调文化耕心和意识自觉,以最大限度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和谐局面。这里,最关键的是要把激发个体活力与形成集体合力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尊重人、关怀人、激励人,注重启发人的自觉性,把企业文化建设过程转变为职工群众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真正把主体“激活”;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大力倡导公正、诚信、敬业、协作、高效、共赢和追求卓越的优秀文化品质,实现企业共同的价值追求。这样,我们就能形成一种既能鼓励个人聪明才智的充分展现,又能实现群体创造能力的和谐文化景观。同时,要保持企业核心理念与各项管理制度的一致性,即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相应的制度来支持,切不可自相矛盾,埋下不和谐的根。
要倡导积极坦诚、团结、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干群关系。领导干部首先要把架子放下来,把身子沉下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效拓展和谐氛围,有效实施人文关怀,使干群关系更深一点,鱼水关系更近一点。要引导干部职工养成健康积极的财富观、消费观和生活观。中国近些年来对财富的一些过度宣扬,无形将人的价值评价标准与财富和地位画上了等号,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扭曲和失衡。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的深刻思索和反省。
4 协调利益关系,把握和谐临界点
构建和谐企业,要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强烈的政治敏感性和切实有效的方法,及时化解内部矛盾,把握住“稳定”这个和谐“临界点”。
其实,建设和谐企业的过程,就是在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形势的变化,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暴露出来,职工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和帮助,如果能把这些具体、现实,又是职工最关心的事情办好,必定会极大地激发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心情舒畅地投入工作,自觉把个人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达到人与人、人与企业之间的和睦相处。要本着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否则,连眼前的、直接的、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不了,职工就会有失落感,与企业产生距离感,企业就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和谐也就无从谈起。
同时,要深入分析当前企业内部矛盾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把握其规律和特点。在加快改革、制定政策、推进工作时,充分考虑可能产生的不稳定后果,认真分析各项政策和工作部署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兼顾了企业和最广大职工的利益,预防留下后遗症。当问题苗头出现时,要综合运用教育、协商、调解、法律等方式,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并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引导职工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诉求。要畅通诉求渠道,对职工反应的问题要及时回应,做到服务态度热情、政策依据充分、处理意见明确。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稳定并不等于和谐。稳定是矛盾双方处于势均力敌的静态表现,是短暂的;和谐则是构成主体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的动态表现,是持久的。因此,“稳定”是和谐的最基本要求,是和谐的临界。构建和谐企业,必须要把握好这个临界点,继续把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大事来抓,以稳定保和谐,以稳定促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企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对我们兴企能力的重要检验,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协调好影响和谐的各要素关系,促进人与人、人与企业、人与自然的全面发展,为和谐社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参 考 文 献
[1]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Z].
【关于和谐企业建设的思考讲解】推荐阅读:
关于加强执行力建设的思考讲解11-16
镇关于加快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11-13
关于民主党派参与和谐社区建设的调查报告11-14
对企业和谐稳定发展的几点思考07-03
关于和谐的事实论据10-22
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06-21
建设企业文化构建和谐企业论文05-24
建设和谐企业之浅谈09-16
关于加强高校党员档案管理的思考讲解10-19
关于国有企业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思考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