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器使用方法方案

2024-12-2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灭火器使用方法方案(共11篇)

灭火器使用方法方案 篇1

1、当发生火灾时边跑边将筒身上下摇动数次。

2、拔出安全梢,筒体与地面垂直手握胶管。3.选择上风位置接近火点,将皮管朝向火苗根部。

4、用力压下握把,摇摆喷射,将干粉射入火焰根部

5、熄灭后并以水凉却除烟。

手推式灭火器

1、当发生火灾时将灭火器推至现场

2、拔出安全梢,筒体与地面垂直手握胶管。

3、选择上风位置接近火点,将皮管朝向火苗根部。

4、用力压下握把,摇摆喷射,将干粉射入火焰根部。

灭火器使用方法方案 篇2

1 灭火器配置使用常见问题分析

1.1 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不能同时满足实际应用或相关规范的要求

以面积为200m2的公共娱乐场所为例, 该场所的危险等级为严重危险级, 《灭火器规范》第6.2.1条规定“A类严重危险级场所中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3A”, 根据《灭火器规范》中的附录A, 其所对应的是MF/ABC5或MF/ABC6灭火器, 对此类场所的工作人员而言 (特别是女性工作人员) , 这种规格的灭火器过重操作不便。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配置MF/ABC3或MF/ABC4灭火器, 但其单具灭火器灭火级别仅为2A, 不能满足《灭火器规范》第6.2.1条的要求。

再如, 汽车加油站的危险等级为严重危险级, 根据《灭火器规范》的规定, 其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应为3A或89B, 而在《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第9.0.10条中规定:每2台加油机应设置不少于1只4kg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和1只6L泡沫灭火器, 其单具灭火器灭火级别分别为2A、55B, 同样不能满足《灭火器规范》第6.2.1条的要求, 两部规范在实际应用中出现了不一致。

1.2 灭火器配置设计不落实, 导致在实际配置中规格、数量、位置等随意性大

同一场所灭火器配置规格不一, 经常出现同时配置不同灭火剂量规格的手提式灭火器的情况。《灭火器规范》中对于灭火器的设置有保护距离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 这个保护距离应为直线行走距离, 而不是图纸上所显示出的直线距离。但很多场所在设置时并没有考虑这一点。灭火器的设置点不科学还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有些场所将所有的灭火器集中放置在消防控制室、值班室内, 导致发生火灾后, 扑救者不能就近取用灭火器救火, 错过最佳灭火时机。还有些场所设置点易移位, 特别是直接放置在地面的灭火器, 没有设计定位, 在实际使用上随意性很大。

1.3 灭火器配置类型不科学, 不能满足火灾扑救的需要

笔者在日常消防监督检查中发现, 一些单位或场所选择的灭火器类型与该场所可能发生的火灾种类不符。如在有大量可燃固体物质的场所选用BC类干粉灭火器, 这种现象在招待所、小门店等小型场所十分普遍。另外, 笔者在检查中还发现, 有部分老企业的棉纱仓库中仍然大量配置已经淘汰的酸碱灭火器。

1.4 维护保养不及时、维修质量不高

使用单位对灭火器的维护保养重视程度不够, 不注意采取防晒、防雨、防潮、防冻、防腐蚀等保护措施, 造成瓶体锈蚀、元件老化、喷枪喷嘴堵塞、瓶内干粉结块等现象。有的灭火器使用后或由于长期闲置造成压力不足等没有得到及时的充装、维修或报废。

《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规定:再充装所更换的灭火剂应采用原灭火器生产企业提供或推荐的相同型号、规格的产品。但笔者发现, 很多社会单位对此不以为然, 只关心维修费用, 而有些维修单位为降低成本违法进行充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从而导致在实际应用中, BC类干粉灭火器再充装ABC类干粉的情况十分普遍。

上述问题的存在, 有的是由于国家相关的设计规范与产品标准之间未能保持一致所造成的。有的则是由于监督、设计、使用、维修等环节的相关人员对灭火器的配置、管理问题不重视而造成的。

2 加强建筑灭火器配置及应用工作的几点建议

灭火器能否真正发挥作用, 一要看是否符适合设置场所使用;二要看能否满足设置场所初起火灾扑救的需要。所以, 关键点有3个:类型选择是否正确、灭火能力是否足够、保护距离是否合适。

2.1 从设计、管理、使用环节入手, 强化灭火器的配置使用

对需要进行消防设计审核、备案的场所, 设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 在工程设计图上标明灭火器的配置类型、规格、数量及其设置位置, 使用人员不得随意进行变更。

对无需进行消防设计审核、备案的场所, 如何配置灭火器, 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可在相关产品标准或规范进行修订时, 增加不同类型、不同规格的灭火器所适用的场所范围、规模大小, 从而引导使用单位自行正确配置灭火器。

消防监督人员在检查过程中应重视灭火器的配置及使用情况,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要因势利导, 促进使用单位提高利用灭火器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2.2 科学解决规范执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目前设计规范、产品标准等尚未修订的情况下, 对规范的执行确有问题的, 应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如:对于属于严重危险级的公共娱乐场所,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配置MF/ABC3或MF/ABC4灭火器, 虽然不能满足单具灭火器最小配置灭火级别为3A的要求, 但可在同一设置点进行适当增配数量, 但增配幅度如何, 应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把握。

2.3 加大宣传力度, 普及灭火器基本知识, 提高公众对灭火器应用的认识

特别是可以广泛宣传利用灭火器成功处置初起火灾的典型案例或因初起火灾扑救不力而造成严重损失的反面案例, 以案说法, 提高各类小场所经营业主配置灭火器的积极性、主动性。针对居民火灾高发的趋势, 通过宣传教育, 提高居民住宅灭火器普及率, 分析了桩基荷载变化规律桩了桩基荷载变化规律桩和桩有效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摘要:本文通过对灭火器配置使用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在规范制订、设计、管理等环节改善配置使用现状的建议, 确保能够充分发挥其扑救初起火灾的作用。

关键词:灭火器,消防,配置

参考文献

[1]《灭火器维修与报废规程》 (GA95-2007) .

[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

灭火器使用方法方案 篇3

摘要:灭火器是扑救建筑物初起火灾的重要消防器材,本文从灭火器设计、配备、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就灭火器配置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建筑;消防;灭火器;配置管理

灭火器借助驱动压力将所充装的灭火剂喷出,达到灭火目的,操作方便、使用广泛,是扑救初起火灾的重要消防器材。资料表明,有半数以上的建筑火灾(约占火灾总数的60%到80%)都是在灭火系统启动或消防队到达火场之前,动用灭火器完成灭火任务的。只有合理地配置、及时地保养、正确使用灭火器,才能真正加强建筑物内的灭火力量,及时、有效地扑救建筑初起火灾。

一、灭火器认识误区情况分析

实际工作中,群众对灭火器作用认识还不到位,不按照规范配备、类型选择不合理、管理不善、不会使用等现象较为普遍,影响了灭火器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

1、灭火器设计、配置认识存有误区

部分建设工程忽视灭火器的设计,未将灭火器设计纳入工程设计内容,未按要求在图纸上标注灭火器;有的场所内设有固定消防设施,使用单位认为配置、维修灭火器是白费钱,致使少配甚至不配灭火器的现象依然存在;也有的单位认为灭火器是万能的,以多配置灭火器取代固定消防设施。

2、灭火器种类、型号选择不符合场所要求

灭火器种类多,适用场所、物质各不相同,这一点容易被单位管理人员忽视。有的单位对自身火灾危险等级及可燃物的火灾种类认识不清,不清楚灭火器对保护物品的污损程度,不考虑使用人员的素质等问题,致使灭火器选择不合理。如A类火灾场所配备BC类干粉灭火器;带电设备使用不适用于灭带电火灾的灭火器;精密仪表场所配备会造成水渍、粉尘或泡沫污染的灭火器;非必要场所配备卤代烷灭火器;选用灭火器灭火级别小;配备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灭火器等。

3、灭火器的设置不当

灭火器设置普遍存在地点不明显、影响疏散、缺少指示标志、设置不稳固、地点潮湿、超出使用温度范围等现象。有的场所灭火器配置点放置灭火器水量不合理,保护距离过大。有些单位为了“美观”而随意移动摆放位置,如放在办公台下、柜子里等偏僻之处,还有的为了防止丢失,干脆统一保管在库房。

4、员工不能熟练使用灭火器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任重道远,前期笔者对泰安市部分人员密集场所进行了调研,发现员工不会使用灭火器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一现象在未经消防培训上岗的“新员工”群体表現较为突出。有的单位未组织开展消防演练,诸多火灾中,灭火器形同虚设。

5、灭火器管理保养工作存隐患

建筑灭火器一旦配置往往被终身使用,不能及时检查维修,也忽视了灭火器报废年限问题。建筑灭火器丢失、损坏、失修现象严重,目前,我国报废灭火器的处理一直缺少有效手段,一些单位已报废的灭火器随意放置,新旧混存隐患大。

二、建筑灭火器应用对策

鉴于建筑灭火器在设计、设置、管理和使用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强化各环节,才能确保灭火器在扑救初起火灾中发挥应有作用。

1、抓源头,合理设计配置建筑灭火器

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是灭火器的配置设计的依据。建设工程设计人员要根据规范对灭火器进行配置设计计算,确定各场所灭火器的种类、数量、配置位置、最小灭火级别等内容,并在工程设计图纸上进行标注。单位消防管理人员也要学习规范,在选择配置灭火器时才能做到经济适用、安全合理。建筑灭火器的配置设计有以下步骤:

1.1首先确定各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

根据燃烧物质的特征,规范将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分为A、B、C、D、E五类;根据其使用性质、生产、使用、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可燃物数量、火灾蔓延速度以及扑救难易程度等因素,将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划分为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和轻危险级三个等级。不同火灾种类,所需灭火器种类也不同;不同危险等级,灭火器的最低配置基准、最大保护距离等要求均不相同。

1.2划分灭火器配置场所的计算单元,计算各计算单位的保护面积

计算单元划分方法:1、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和火灾种类均相同的相邻场所,可将一个楼层或一个防火分区作为一个设计单元;2、灭火器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或火灾种类不相同的场所,应分别作一个计算单元;3、同一计算单元不得跨越防火分区和楼层。

建筑物计算单元保护面积按其建筑面积确定。

1.3计算各计算单元所需最小灭火级别

灭火级别表示灭火器能够扑灭不同种类火灾的效能。灭火器的铭牌上都标记着相应的灭火级别。灭火级别由数字和字母组成,数字表示灭火级别的大小,字母(A或B)表示灭火级别的单位及适用扑救火灾的种类,目前灭火器仅有A和B两类灭火级别,应该注意的是C类火灾配置场所灭火器的配备应按B类场所的规定执行。

在确定了保护面积后,计算灭火器的最小灭火级别:公式:Q=K(S/U)。

式中Q为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S为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M2);U为A类或B类火灾场所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M2/A或 M2/B);K为修正系数:①未设室内消火栓和灭火系统的,K=l.0;②设有室内消火栓的,K=0.9;③设有灭火系统的,K=0.7;④设有室内消火栓和灭火系统的,K=0.5。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网吧、商场、寺庙以及地下场所,Q=1.3K(S/U)。

1.4确定各单元的灭火器设置点的位置和数量

依据配置场所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等因素确定,并应保证最不利点至少在1具灭火器的保护范围内。建议在不影响灭火器保护效果的基础上,可以将灭火器与室内消火栓设置点结合起来统一设置。

1.5计算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

计算公式:Qe=Q/N

Qe一计算单元每个设置点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A或B);

N一计算单元中灭火器设置点的数量。

1.6确定每个设置点灭火器的类型、规格与数量

例如某民用建筑,场所为轻危险级A类火灾,现计算出场所单元内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灭火级别为10A,那么我们就可选用4Kg的ABC类干粉灭火器5具(灭火级别2A)。

1.7确定每具灭火器的设置方式和要求

一个计算单元内的灭火器数量不应少于2具。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不宜多于5具。当住宅楼每层的公共部位建筑面积超过100m2时,应配置1具1A的手提式灭火器;每增加100m2时,增配1具1A的手提式灭火器。同一灭火器配置场所,宜选用相同类型和操作方法的灭火器,当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灭火器时,应采用灭火剂相容的灭火器。

2、抓施工质量,杜绝假冒伪劣消防产品

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要按照GB50444-2008《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要求履行職责,灭火器的配置类型、规格、数量及其设置位置应符合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标准。在购买灭火器材时,要通过合法途径,购买国家有关机构检验合格的灭火器,杜绝假冒伪劣灭火器的使用。安装设置前应对灭火器、灭火器箱及其附件等进行进场质量检查,检查不合格不得进行安装设置。灭火器安装设置后,必须进行配置验收,验收不合格不得投入使用。

3、抓审核验收,把好消防监督关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加强建设工程审核验收备案工作,对于建设单位报建的工程项目图纸和资料要严格细致地进行防火审核,及时向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审核意见;在验收建筑工程时,要严格把关;加强已经投入使用的建筑工程的防火检查,督促单位整改灭火器配置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消防、工商、质监等部门依法加强管辖领域消防产品监督工作。

4、抓单位消防管理,规范建筑灭火器设置

使用单位要提升消防管理水平,实施标准化管理,建立灭火器管理档案。采购灭火器时,应按照工程原设计标准选用灭火器,不宜随意更换灭火器种类和型号。要重视灭火器的设置管理:1、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不得影响安全疏散;2、对有视线障碍的灭火器设置点,应设置指示其位置的发光标志;3、灭火器的摆放应稳固,其铭牌应朝外。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灭火器箱内或挂钩、托架上,其顶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1.5米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应小于0.08m。灭火器箱不得上锁;4、不要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当必须设置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灭火器不得设置在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地点。

5、抓维修保养,确保建筑灭火器安全好用

建筑灭火器要定期组织维修,不同种类灭火器维修期限是不同的。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山东省地方标准DB 37/ 598—2012 《灭火器维修技术规范》和GB50444-2008《建筑灭火器配置验收及检查规范》对于灭火器维修期限的规定是不一致的,以干粉灭火器为例:DB 37/ 598规定其首次维修和维修间隔为出厂期满3年,首次维修以后每隔2年;GB50444-2008规定为出厂期满5年,首次维修以后每隔2年。笔者认为,我省可以按照国标规定,同时兼顾考虑灭火器配置点的环境情况灵活掌握。存在机械损伤、明显锈蚀、灭火剂泄露、被开启使用过或压力不足等条件的灭火器应及时进行维修。灭火器报废工作也应当引起管理者的重视。灭火器从出厂日期算起,水基型灭火器达到6年、干粉或洁净气体灭火器达到10 年、二氧化碳灭火器达到12年的,必须报废。报废的灭火器应按照等效原则更换。

6、抓培训演练,提高员工消防安全能力

灭火器要落实标识化管理,标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要加强单位消防宣传培训,尤其是新员工上岗前的培训,切实提高人员消防安全素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消防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演练,提高员工灭火器操作灭火能力。

三、小结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篇4

注意事项: 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在室外使用的,应选择在上风方向喷射,并且手要放在钢瓶的木柄上,防止冻伤。在室内窄小空间使用的,灭火后操作者应迅速离开,以防窒息。

其他:推车式二氧化碳灭火器一般由两人操作,使用时两人一起将灭火器推或拉到燃烧处,在离燃烧物10米左右停下,一人快速取下喇叭筒并展开喷射软管后,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另一人快速按逆时针方向旋动手轮,并开到最大位置。灭火方法与手提式的方法一样。

灭火器使用方法方案 篇5

教学目标:知道常用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教学内容:

灭火器是一种轻便的灭火工具,它可以用于扑救初起火灾,控制蔓延。不同种类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物质的火灾,其结构和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灭火器的种类较多,常用的主要有: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1211灭火器。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灭火器:

一、干粉灭火器:

1、干粉储压式灭火器(手提式)是以氮气为动力,将筒体内干粉压出。适宜于扑救石油产品、油漆、有机溶剂火灾。它能抑制燃烧的连锁反映而灭火。也适宜于扑灭液体、气体、电气火灾(干粉有5万伏以上的电绝缘性能)。有的还能扑救固体火灾。

干粉灭火器不能扑救轻金属燃烧的火灾。

使用时先拔掉保险销(有的是拉起拉环),再按下压把,干粉即可喷出。

灭火时要接近火焰喷射;干粉喷射时间短,喷射前要选择好喷射目标,由于干粉容易飘散,不宜逆风喷射。

注意保养灭火器,要放在好取、干燥、通风处。每年要检查两次干粉是否结块,如有接充装。

2、干粉推车使用时,首先将推车灭火器快速推到火源近处,拉出喷射胶管并展直,拔出保险销,开启扳直伐门手柄,对准火焰根部,使粉雾横扫重点火焰,注意切断火源,控制火焰窜回,由近及远向前推进灭火。

3、干粉灭火器(MFZ)2-3kg有效射程距离2.5m,4-5kg射程为4m,时间8-9秒。8kg射程为5m,时间12秒。(MFTZ)35-50kg推车有效射程为8m,时间20秒。70kg推车射程9m,时间25秒。二、二氧化碳灭火器

1、二氧化碳灭火器都是以高压气瓶内储存的二氧化碳气体做为灭火剂进行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痕迹,适宜于扑救贵重仪器设备,档案资料,计算机室内火灾,它不导电也适宜于扑救带电的低压电器设备和油类火灾,但不可用它扑救钾、钠、镁、铝等物质火灾。

使用时,鸭嘴式的先拔掉保险销,压下压把即可,手轮式的要先取掉铅封,然后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手轮,药剂即可喷出。注意手指不宜触及喇叭筒,以防冻伤。

二氧化碳灭火器射程较近,应接近着火点,在上风方向喷射。

对二氧化碳灭火器要定期检查,重量少于5%时,应及时充气和更换。

推车式使用方法:同干粉推车一样。

三、1211灭火器

1、“1211”灭火器是一种高效灭火剂。灭火时不污染物品,不留痕迹,特别适用于扑救精密仪器、电子设备、文物档案资料火灾。它的灭火原理也是抑制连烧的连锁反应,也适宜于扑救油类火灾。

使用时要首先拔掉保险销,然后握紧压把开关,即有药剂喷出。使用时灭火筒身要垂直,不可平放和颠倒使用。它的射程较近,喷射时要站在上风,接近着火点,对着火源根部扫射,向前推进,要注意防止回头复燃。

“1211”灭火器每三个月要检查一次氮气压力,每半年要检查一次药剂重量、压力,药剂重量若减少10%时,应重新充气、灌药。

“1211”推车灭火器使用方法:同干粉。

2、“1211”灭火器,1kg有效射程2.5m,2-3kg射程3.5m,4kg射程4.5m,时间为8秒。“1211”推车有效射程:25kg射程8m,时间20秒,40kg射程8m,时间25秒。

四、泡沫灭火器

1、目前主要是化学泡沫,将来要发展空气泡沫,泡沫能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防止空气进入。它最适宜扑救液体火灾,不能扑救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和电器火灾。

使用时先用手指堵住喷嘴将筒体上下颠倒两次,就有泡沫喷出。对于油类火灾,不能对着油面中心喷射,以防着火的油品贱出,顺着火缘根部的周围,向上侧喷射,逐渐覆盖油面,将火扑灭。使用时不可将筒底筒盖对着人体,以防万一发生危险。

筒内药剂一般每半年,最迟一年换一次,冬夏季节要做好防冻、防晒保养。泡沫推车使用:先将推车推到火源近处展直喷射胶管,将推车筒体稍向上活动,转开手轮,扳直阀门手柄,手把和筒体立即触地,将喷枪头直对火源根部周围覆盖重点火源。

2、泡沫MP6m灭火器(10公升)喷射距离5m,时间35秒;65L的射程9m,时间150秒左右。

灭火器使用方法方案 篇6

消防灭火的基本原理在于能够使得物体的燃烧链条被破坏, 而在这样的燃烧链条被破坏的过程中, 主要是需要使得氧化物、可燃物以及温度等各个环节被破坏, 而这样的灭火原理主要是对于燃烧的各个条件有充分的认识。通常情况下, 燃烧一般都需要达到足够的含氧量, 同时具有充足的点火能量, 同时, 在这些条件中, 燃烧中的链条反应等也应当得到相应的阻碍。而要实现有效的灭火, 其基本原理就在于对于温度、氧化剂、可燃物等有效的控制, 只有这些环节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灭火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也只有这样, 可燃反应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消防技术中灭火的基本原理不仅是一种链条上的管控和要求, 同时对于量也是需要有效的控制, 并且形成一定量的需要。

二、消防技术中灭火的方法

在消防技术中, 灭火最关键的是对于各个环节都实现有效的阻碍, 同时, 要达到相应的阻燃, 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化学抑制以及窒息、冷却和隔离的方式, 更具体而言, 隔离、窒息、冷却所采用的是物理意义上的灭火方式, 而在消防技术中, 化学抑制是一种典型的化学灭火过程。在具体的消防技术意义上的灭火过程中, 可以只采用其中的一种, 或者其中的几种也可以交叉重复使用。通过以下几种不同方式的使用, 将会达到有效的灭火, 使得消防灭火技术得到有效推广, 获取全面发展。

(一) 减少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窒息法

窒息法在消防技术的灭火之中, 主要是需要确立和关注一系列主要含氧物体的含氧度以及其燃点, 更具体而言, 需要关注汽油、乙醚、乙醇、橡胶屑、煤油、棉花等物体的含氧度, 通过减少这一系列物质的含氧度, 可以有效的降低其燃烧的可能性, 从而达到可燃物的氧气消耗, 进而有效的完成窒息方法的推行。

而在窒息法中, 还有一种有效的方式便是通过利用氮气、二氧化氮等惰性气体来对空气中的含氧量进行相应的稀释。通过这样的稀释, 可以使得燃烧在氧气稀薄的情况下无法得以持续, 从而有效的完成消防技术中通过窒息法所达到的燃烧熄灭。根据相关研究, 空气中的氧气浓度约占氧气浓度体积的百分之二十一左右, 而一旦相应的含量低于了这样的状况, 就会出现氧气不足, 进而阻碍整个燃烧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也正是消防灭火技术中希望通过窒息法能够达到的相应效果。

(二) 把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的方法——隔离法

在消防灭火技术中, 隔离法的主要做法是在于将空气和可燃物质进行相应的隔离, 根据物体的可燃原理, 这样的隔离法将使得物体燃烧缺少必燃的条件, 从而有效的阻断物体的相应燃烧。在消防灭火技术中, 对于隔离法的运用更具体的做法可以使用灭火泡沫或者使用石墨粉, 在燃烧的物体和金属之间形成有效的阻隔, 这样的阻隔使得燃烧最终终止。当可燃物和空气之间形成阻碍时, 火焰将会失去燃料的来源, 而空气中的含氧量也会被自动阻隔。这样的方式将使得物体燃烧自动阻断, 在可燃物与空气自动隔离的情况下, 顺利达到灭火目的。

(三) 降低燃烧物质温度的方法——冷却法

冷却法的主要做法在于将可燃物的燃点温度降低到可燃点之下, 这样的对于燃点的降低使得物体在燃烧时无法达到其燃烧所需要的燃点, 而这样的燃点的缺少使得可燃物不具备充分燃烧的温度, 从而外来热源被自动隔离, 燃烧将会被被迫阻止。

在消防灭火技术的冷却法中, 可以采用的具体方式是可以通过采用消防水枪的方式, 使得水等能够产生冷却效果的物体直接作用到可燃物体之上, 进而通过一段时间对物体进行相应的冷却, 这样的冷却时通过喷洒水等冷却物到物体表面所得以实现的。在冷却物与可燃物的接触中, 借助于水所具有的较大的汽化潜能和冷却作用, 冷却法将会有效的扑灭固体可燃物所引发的火灾, 形成有效阻燃, 通过冷却法所带来的温度降低, 完成物体的最终燃烧的停住。

(四) 抑制燃烧连锁反应进行的方法——化学抑制法

化学抑制法主要是需要通过有焰燃烧中的燃烧链条的抑制, 在借助化学手段的基础上完成化学抑制法。在具体的消防灭火技术中, 燃烧物是否含有氢, 是促使可燃物是否有效燃烧的有效方法和重要物质, 在碳氢化合物燃烧的火焰中, 维持其链锁反应的自由基主要是H、OH和O, 在具体的灭火方法中, 可以借助卤代烷灭火剂在火焰的高温作用下产生的自由基Br、c1以及干粉灭火剂的粉粒, 通过这些物质抑制火焰的产生, 并以高效的方式完成灭火。可以说, 化学抑制法是抑制物体燃烧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 而这一方法也在消防灭火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推广。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局.公安消防监督员业务培训教材 (火灾事故调查)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3[1]公安部消防局.公安消防监督员业务培训教材 (火灾事故调查)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3

[2]吴启鸿.世纪之交对火灾形势和拓展消防安全技术领域的思考.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0 (3) .23-26[2]吴启鸿.世纪之交对火灾形势和拓展消防安全技术领域的思考.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0 (3) .23-26

灭火器使用方法方案 篇7

【关键词】PBI;灭火防护服;检查维护

1、引言

消防员灭火防护服是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作业或训练中用于保护自身安全必须配备的安全防护装备,对消防员的双腿、躯干和双臂均可进行有效防护。其品种、质量及技术性能直接关系到消防员进行灭火作业时人身安全和灭火作战能力的发挥。

目前,PBI(中文名称:聚苯并咪唑)面料的灭火防护服是国际上最先进、最流行,且防护等级也是最高的灭火防护服。其瞬时耐受温度可达760℃,长期工作温度可达310℃,烧损失(L0I)为38,耐摩擦,耐紫外线,在酸碱环境中仍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2、PBI灭火防护服的结构

灭火防护服主要由三层组成:外层、衬里及最内层。一般来说,衬里及最内层缝合而成内层。内层以拉链和纽扣与外层连接,也可以脱除以便于检查、清洗、修补或更换。

2.1外层

外层材料要求具有极高的阻燃性能且不受多次洗涤的影响,其具有耐磨性能好、高强度等特点。PBI防护服外层面料由PBI matrix制成,成分包括40%内在抗火耐热的聚异丁烯(PBI)纤维及60%的高强度聚酰胺纤维及丝线。

2.2内层

内层由衬里及最内层缝合而成。

2.2.1衬里采用GORE-TEX Airlock布料制成,为单层非织造抗火纤维,一边粘合复合聚四氟乙烯薄膜,另一边粘合发泡硅酮衬垫。

2.2.1.1微孔聚四氟乙烯薄膜有如下两个功能:(1)阻止水进入消防人员的衣服,同时允许汗水排出外面,减少消防人员承受的热压力。(2)这种设计可以防止传送化学物质及液体,但空气和汗水可以通过。

2.2.1.2发泡硅酮衬垫具有耐热和耐化学性的特质,在外层及最内层之间提供绝热空气垫,有防热保护作用,不需要另加设纺织绝热层。

2.2.2最内层是整套灭火防护服的最内层物料,也是最贴近穿着者皮肤的一层。一般采用高倍数纯棉布,使穿着者更为舒适。

3、PBI灭火防护服的注意事项

(1)灭火防护服提供较高的抗高温性能,并且具备防潮功能,适合在恶劣天气中使用。消防员出动处理火警以及爆炸或处置高风险危害物质时必须穿着连接内层的灭火防护服。

(2)经常拆除内层会严重影响衣物各层的完整性,并对各层(尤其是里衬,即GORE-TEX Airlock)造成不必要的损坏。因此,不论在何种条件下均不得不连接内层穿着灭火防护服。

(3)穿着灭火防护服前,检查确定灭火防护服的内层与外层,在灭火防护服的躯干、颈部及手腕以及在灭火裤的躯干及脚踝等部位是否连接稳固。

(4)灭火防护服不应过紧,否则会影响行动能力或灵活度。消防员在收到灭火防护服后一定要保证手臂及肩胛部位宽松舒适,可采取攀爬楼梯、爬行的方式确定自己是否活动自如。

4、PBI灭火防护服的检查内容

4.1外层的检查

4.1.1外层面料:检查面料是否有褪色、薄化、撕裂、爆裂、脆裂、烧焦、磨损等。

(1)褪色表明防护服过度暴露于阳光或者高温环境中。

(2)爆裂、脆裂或者烧焦表明其面料层已经损坏,必须进行彻底的检查。

(3)用双手紧抓可能损坏或者有瑕疵的面料部分,试着用拇指挤压面料。如果能够穿透面料,必须进行及时更换。

4.1.2前门襟:检查性能及是否损坏。

(1)拉链:检查拉链的性能,查看是否存在锈蚀而需要更換。检查缝线,是否存在脱线的情况,若存在及时进行缝补。

(2)粘贴带:对粘贴带进行开合,确保粘合良好。检查粘贴带是否有磨损、损坏、弯曲变形或者融化的现象,若存在及时进行更换。

(3)金属附件:检查金属附件(钩扣及纽扣)是否有锈蚀或者与服装连接不牢的情况。

4.1.3反光带:检查反光带标志带是否带有3M字样,目前市场上只有3M产品能够通过耐高温试验检验。检查反光带是否有缺损、烧焦、融化、破烂及松脱,是否影响反光或者荧光效果。

4.2内层的检查

4.2.1观察并用手触摸内层各部件是否存在损害的可能,包括磨损、断线、烧焦、挤压变形、爆裂、褪色、薄化、粗糙变形、破洞切口等。特别要注意肩胛、手肘、膝盖这些极易受挤压的部分。

4.2.2在内层如出现下列情况,则说明内层失去了渗漏或者丧失了抗热效能。

(1)内层向外可见的面层出现脆裂、爆裂或烧焦,表示内部的防水层已失去防水性能。此外还可将一杯水倒在防水透气层上,检验是否有水漏过。若漏过则视为不合格,若仅有水蒸气冒出,则视为合格。

(2)褪色表示灭火防护服过度暴露于光线或是高温环境中,其纤维强度已经严重减弱。

5、PBI灭火防护服的安全使用

(1)消防员在扑救建筑火灾时穿着的灭火防护服必须清洁且完全干燥。沾有污渍或可燃物质的灭火防护服暴露在高温高热的环境中会导致消防员烧伤。

(2)灭火防护服内的水气会降低隔热效能。不论在何种紧急情况下都要确保服装干爽。此外,还要检查防护服有无破洞或是其他损坏,拉好所有拉链贴好粘贴带,防止水气渗入。

(3)对流或热辐射产生的热量可寻索传播至防护服。即便在没有火焰的场所也可能出现危险的高温环境。当消防员感到逐渐出现热辐射时,必须立即撤退至安全地点后脱下防护服。

(4)消防员穿着灭火防护服时,如在高温情况下长时间工作,可能导致热衰竭或中暑。消防员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撤离,在温度较低的地方脱下防护服,并立即引用清凉饮料及就医。如不及时医治,可导致昏迷或死亡。

6、结束语

灭火器怎么使用 篇8

用途:

1)适用于扑救一般火灾,比如油制品、油脂等无法用水来施救的火灾。

2)不能扑救火灾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火灾;

3)泡沫灭火器不可用于扑灭带电设备的火灾

使用方法:

1)在未到达火源的时候切记勿将其倾斜放置或移动。

2)距离火源10米左右时,拔掉安全栓。

3)拔掉安全栓之后将灭火器倒置,一只手紧握提环,另一只手扶住筒体的底圈。

4)对准火源的根源进行喷射即可。

第二种,干粉灭火器。

用途:

1)干粉灭火器可扑灭一般的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2)主要用于扑救石油、有机溶剂等易燃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

使用方法:

1)拔掉安全栓,上下摇晃几下。

2)根据风向,站在上风位置。

3)对准火苗的根部,一手握住压把,一手握住喷嘴进行灭火。

第三种,二氧化碳灭火器。

用途:

1)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600伏以下电气设备及油类的初起火灾。 2)适用于扑救一般B类火灾,如油制品、油脂等火灾,也可适用于A类火灾

3)不能扑救B类火灾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体的火灾,如醇、酯、醚、酮等物质火灾

4)不能扑救带电设备及C类和D类火灾。

使用方法:

1)使用前不得使灭火器过分倾斜,更不可横拿或颠倒,以免两种药剂混合而提前喷出。

2)拔掉安全栓,将筒体颠倒过来,一只手紧握提环,另一只手扶住筒体的底圈

灭火器的使用讲稿 篇9

内容: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今天我们在此组织消防演练活动,是根据校安委会冬防工作安排,也是学校宣传教育培训内容之一,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灭火器材使用常识的讲解,使大家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灭火技能,在遇到突发火情时能利用身边的灭火器材有效地将初起火灾扑灭,以保护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下面就灭火器的种类、适用范围、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作如下说明:

一、种类

目前学校各楼道配备的灭火器为两种:一种是干粉灭火器;另一种是:二氧化碳灭火器。(分别展示)

干粉灭火器:主要成分是干粉,有一定污染性。一般配备在楼道。

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成分是干冰,无污染。一般配备在各机房、实训室、办公室。

二、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可扑灭可燃固体火,又称A类火;可燃液体火,又称B类火;可燃气体火,又称C类火及电气火灾。

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可分为四个步骤,即:提、拉、拔、压

提:当发现火情时,用右手提起灭火器,到距起火点两至三米处。

拉:就是用左手拉掉铅封。拔.就是用右手 拔下保险栓。

压:一手握住灭火器黑色喷管,一手提起灭火器并压下握把开关,使喷嘴对准火源根部左右扫射。

四、使用灭火器时的注意事项

1.使用者应站在火源上风处2米左右的距离,也可根据火情、火势、灭火器大小,视实际情况而定。(如,小火可近一点,大火就远一点,以不伤人为原则)

2.灭火器不可倒置。

3.灭火器使用时,喷嘴不可对人。尤其是二氧化碳灭火器其主要成分为干冰,防止冻伤。

4.使用带喷管的灭火器时,一定要用手握紧喷管,因为灭火器瓶体内有一定压力,如果喷管一旦从手中脱落,在压力的作用下,喷管会乱甩,容易伤人。

五、会后进行实际灭火演示:部分人员进行实际灭火演练。

灭火智能车辆PID控制方法研究 篇10

智能车辆参与灭火与救援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问题, 同时减少了相关人员可能会遭受的各种风险。但是操纵智能车辆被看作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输入输出关系复杂多变、不确定多干扰源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过程, 而且它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传统的PID控制对这些复杂过程和非线性系统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要使PID控制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需要找出比例、微分和积分3种控制作用形成控制量时的非线性关系, 这就使得智能控制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进入智能车辆控制领域成为必然[1,2,8]。

近年来, 将BP神经网络应用于PID控制已成为一大研究热点[4]。本文将传统PID控制和BP神经网络控制结合在一起, 用于灭火智能车的速度闭环控制中, 既利用了PID控制的长处, 又考虑到神经网络独特的优势即神经网络可以充分逼近任意复杂的非线性关系, 具有模糊性、容错性和自学习的能力, 这样可以在线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 提高系统的应变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PID控制参数靠经验确定及难以对复杂系统或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不足。

1 灭火智能车的系统结构

1.1 灭火智能车的组成与控制策略

灭火智能车采用履带型结构, 车的底盘由履带、驱动轮、支重轮、托轮、引导轮和履带张紧装置等组成。驱动轮通过直流电机驱动。当驱动轮被最终传动2级被动齿轮带动时, 其齿轮拉动履带, 地面立即产生作用在履带上的反作用力, 使整车对地面产生向前或向后的运动, 整车也随之运动。这种结构使整个灭火智能车行走平稳, 动力强大。车上安装了灭火装置和检测火焰的红外传感器, 也可扩展安装摄像头、液晶显示器、数字罗盘、机械手臂等装置。车的前部和左右安装了用于避障的红外传感器。灭火智能车的任务是在危险而又复杂的火灾现场, 寻找火源, 并迅速扑灭火源。这要求灭火智能车能够通过寻找目标、识别目标、追踪目标、动态避障来完成灭火任务。因此, 采用基于行为的混合反映式控制, 将系统并行分解为巡航行为、避障行为、目标寻找行为3种。混合式控制方案如图1所示。在这里, 设定:避障行为的优先级最高;寻找行为次之;巡航行为最低;这样才能确保灭火智能车在火灾现场顺利找到火源并将其扑灭。

1.2 灭火智能车的硬件设计

灭火智能车是由控制器, 电源模块, 电机驱动模块, 传感器模块、测速模块和灭火模块组成的[5]。灭火智能车的总体构成如图2所示。

经过对以上各个模块的芯片选择和电路设计, 组建了灭火智能车, 同时也搭建了用于测试的场地。在速度测试时, 由于灭火智能车是通过控制器输出的PWM信号开环调节驱动轮的速度, 这就使得实际控制时, 轮子的转动速度并未达到位置环的输出, 达不到精确运动的要求, 因而有可能对整体的技术性能造成不利的影响。我们将在下节介绍如何弥补这种不利的影响。

2 神经网络PID控制

2.1 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结构

在传统的PID控制器的基础上加上一个BP神经网络, 利用其学习能力确定和调整PID参数, 应用在灭火智能车的速度闭环控制里, 其结构如图3所示。

2.2 控制算法

PID控制器一般采用经典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u (k) =u (k-1) +Δu (k) Δu (k) =Κp[e (k) -e (k-1) ]+Κie (k) +Κd[e (k) -2e (k-1) +e (k-2) ] (1)

式中:Kp 、Ki 、Kd 分别为比例、积分和微分系数。

BP神经网络采用输入层, 隐含层和输出层3层结构, 隐含层神经元的输入为所有输入的加权之和, 即:

xj (2) =iΜwij (2) xi (1) (i=1, 2, , Μ) (2)

式中:上标 (1) 、 (2) 分别为输入层、隐含层;M为输入层神经元的个数, 即输入变量的个数, M的大小取决于被控系统的复杂程度。

隐层神经元的活化函数取S函数:

f (x) =ex-e-xex+e-x (3)

则隐含层神经元的输出:

yj (2) =f (xj (2) ) (4)

输出层神经元的输入为:

xk (3) =j=0Qwjk (3) yj (2) (5)

式中:上标 (3) 为输出层;Q为隐含层神经元的个数。

输出层神经元的活化函数取非负的S函数:

g (x) =exex+e-x (6)

则输出层神经元的输出:

yk (3) =g (xk (3) ) (k=1, 2, 3) (7)

{y1 (3) =Κpy2 (3) =Κiy3 (3) =Κd (8)

取性能指标函数

E (k) = (r (k) -y (k) ) 22 (9)

则按照梯度下降法修正网络的权系数, 即按E (k) 对加权系数的负梯度方向搜索调整, 并附加一个使搜索快速收敛全局极小的惯性项, 若权值w的变化量记为Δw, 则隐含层和输出层之间权值的改变量为:

Δwjk (3) =-ηE (k) wjk (3) +αΔwjk (3 (k-1) (10)

式中:η为学习速率;α为惯性系数。

E (k) wjk (3) =E (k) y (k) y (k) Δu (k) Δu (k) yk (3) (k) ×yk (3) (k) xk (3) (k) xk (3) (k) wjk (3) (k) (11)

由式 (4) 得到:

xk (3) (k) wij (3) (k) =yj (2) (12)

由于y (k) Δu (k) 未知, 可以用近似符号函数sgn (y (k) Δu (k) ) 取代, 因为y (k) Δu (k) 是权值变化中的一个公共因子, 最重要的是它的符号的正负, 符号的正负决定着权值的变化方向, 数值的大小只影响权值变化速度, 由此带来计算不精确影响, 可以调整学习速率η来补偿。则输出层权值调整算法如下:

wjk (3) (k+1) =wjk (3) (k) +ηδ (3) kyj (2) +

α (wjk (3) (k) -wjk (3) (k-1) ) (13)

δk (3) =e (k) sgn (y (k) Δu (k) ) Δu (k) yk (3) g (xk (3) (k) ) (k=1, 2, 3) (14)

如同上面的分析, 可得隐含层加权系数调整算法:

wij (2) (k+1) =wij (2) (k) +ηδj (2) yi (1) +α (wij (2) (k) -wij (2) (k-1) ) (15)

δj (2) =k=13δk (3) f (xj (2) (k) ) (j=1, 2, , Q) (1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算法归纳如下:

1) 确定BP网络的结构, 选定学习速率η, 给各层加权系数赋初值wij (2) (0) 、wjk (3) (0) , k=1。

2) 对r (k) 和y (k) 进行采样, 并计算实时误差e (k) =r (k) -y (k) 。

3) 计算BP神经网络各层神经元的输入、输出, BP神经网络输出层的输出即为PID控制器的3个可调参数Kp、Ki、Kd;

4) 根据公式 (1) 计算PID控制器输出u (k) , 参与控制和计算。

5) 通过神经网络学习在线调整wij (2) (k) 和wjk (3) (k) , 实现PID控制参数自适应调整。

6) k=k+1, 返回到1) 。

3 系统仿真与分析

设被控对象的近似数学模型为:y (k+1) =0.8y (k) / (1+y2 (k) ) +u (k) , BP神经网路的结构选择为4-5-3, 4个输入分别是r (k) , y (k) , e (k) = r (k) - y (k) 和u (k-1) , 3个输出对应Kp、Ki、Kd, 学习速率η=0.01和惯性系数α=0.05, 加权系数初始值取[-0.5, 0.5]上的随机数。输入信号为r (k) =sin (πt) , 如图4, 基于BP神经网络PID控制下的输出跟踪曲线和误差曲线如图5和图6。

从图5和6可以看出, BP神经网络控制实现了对输人信号的几乎相同的跟踪, 有较好的快速性和适应性, 说明其具有很好的控制特性。另外, 稳态误差也小说明神经网络控制精度高, 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图7为BP神经网络PID控制跟踪正弦信号时的输出参数图, 由于神经网络的输出为PID的3个参数KPKI、和KD, 通过神经网络的学习, 可以实现3个参数的在线调整, 使参数达到最优, 这也是常规PID所不能达到的功能。

4 结束语

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方法借助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自组织能力, 可实现参数的在线自整定和优化, 避免了人工整定参数的繁琐工作, 克服了经典PID控制对被控对象模型的过渡依赖, 是传统的PID控制与先进的智能控制算法相结合的有效方式, 为PID实现复杂的电机非线性控制提供了有效途径, 在合理选择隐含层和输出层激活函数的情况下, 算法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

本文的创新点为直接将神经网络算法运用于PID控制方法的研究中, 并进行加权系数修正, 实验仿真数据证明, 控制器输出超调小, 收敛快, 满足灭火智能车的精确运动要求和技术性能, 所得结果为进一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摘要:为满足灭火智能车辆在火灾现场所需的精确运动要求和技术性能, 充分利用BP神经网络能够逼近任意非线性系统的优点, 将BP神经网络和PID控制相结合, 把训练后的网络输出作为PID控制器输入, 并不断调整其P、I、D参数, 进而调整控制器的输出电压以控制灭火智能车辆的速度。

关键词:灭火智能车辆,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

参考文献

[1]张其善, 吴今培, 杨东凯.智能车辆定位导航系统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2

[2]Cao Jianbo, Cao Binggang, Chen Wenzhi, et al.Neural network self-adaptive PID control for drivingand regenerative braking of electric Vehicle[C]//200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utomationand Logistics, 2007:2 029-2 034

[3]KuoL.Su.Automatic fire detection system using a-daptive fusion algorithm for fire fighting robot[C]//2006 IEEE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2006:966-971

[4]Zhang Mingguang, Qiang Minghui.Study of PIDneural network control for nonlinear system[C]//The 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Process-ing, 2006:166-200

[5]初秀民, 严新平, 吴超仲, 等.汽车驾驶操作信息数据库与采集系统设计[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5, 15 (1) :29-33

[6]刘金锟.先进PID控制及MATLAB仿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7]黄金燕, 葛化敏, 唐明军.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方法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 2006 (26) :278-280

灭火器使用方法方案 篇11

一、维护保养

1、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处,不得接近火源,不得烈日暴晒,环境温度应在-5~45摄氏度之间。防止气温过低,灭火器内压力下降影响喷射性能,防止温度过高或受剧烈震动,使灭火器内压力剧增影响灭火器的安全使用。

2、每月至少检查一次重量,泄漏量不得大于额定重量的5%或不得泄露超过50g。超过规定泄漏量的应送专业机构检修后按规定的充装量灌装。

3、每次使用后或每隔五年,应送维修单位进行水压试验。

4、每半年检查一次喷筒和喷射管道是否堵塞、腐蚀和损坏。刚性连接式喷筒是否能绕其轴线回转,并可在任意位置停留。

5、保持瓶体及零部件整洁、无灰尘、无腐蚀物。

二、检查

1、检查放置地点是否潮湿,是否受化学腐蚀物品的影响。

2、检查设置位置是否明显、易取和安全,使用通道应畅通无阻。

3、检查铅封是否完整。灭火器一经开启即使喷出不多,也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再充装。

4、检查可见部位防腐层的完好程度。轻度脱落的应及时补好,有明显腐蚀的应送消防专用维修部门进行耐压试验、残余变形率和壁厚测定。

5、检查瓶壁。有裂纹、渗漏和明显变形者应予报废。

6、检查可见零部件是否完整,有无锈蚀和损坏,是够有防冻伤措施。

三、使用

1、一般适用于补救600伏以下带电器、图书资料及一般可燃气体初起火灾。

2、灭火时将灭火器提到离火源5米左右,放下灭火器,然后拉出保险销,手握住喇叭筒根部的手柄或防冻伤设施,另一只手紧握启开封闭的压把对准火源喷射。

3、对没有喷射软管的二氧化碳灭火器应把喇叭筒往上板70~90度,使用时不能用手直接抓住喇叭筒体外壁和金属连接管,以免手被冻伤。

上一篇:红海行动电影观后感600字初中下一篇:我能行作文950字